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

第1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招聘上人很多,大家都各执一份简历,虽然没网上看到的大型招聘会那么恐怖,但也让我着实“吓”了一回。亲身感受到的毕竟是有点不一样。一些感觉稍好点的公司地盘上,没一个队伍不长的。去之前我已详细地查过我感兴趣的公司资料,最后考虑到自己时间地点问题,只看中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欧华贸易有限公司。中国人寿那天排得队伍实在太长,竞争肯定激烈,想着还是放弃好了。

欧华贸易的人也很旺。负责人汪先生给我们看了该公司的一些产品介绍和公司简介,那个册子做得很不错,而且对英语要求蛮高的,感觉上肯定是个很大的公司,且肯定是很不错的。(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而且汪先生说一开始都会先对我们进行培训,然后再在培训中挑选能力强点的作为最后的兼职业务员。听上去很有挑战性,而且会有培训,即便当***不了兼职业务员,至少还能在培训中学点什么,这么想着,我就投了简历。那简历还是我准备了好多天的。因为是第一次这么正式地去应聘,紧张时还是抱着很大的期待的,于是参加招聘会的前些天,在简历上花了不少时间,从网上学习怎么写简历,然后自己尝试着写,然后不断地修改,修改后又考虑着欧华是个搞国际贸易的,应该准备个英文版的。

还记得自己准备简历时的那些天那专注的样子。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可爱”,可是那天招聘会上大家投得简历都很简单,当我把我的中英合份的简历递交给汪先生时,我还记得他当时有点“傻眼”的样子。那时候我有点不明白那表情,还以为自己留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了,觉得那些天没白费。

现在才知道是我把一切都想得太正规了。就说招聘会吧,本来我以为是很严肃的那种面试的场景,而事实上,很多的公司就这么看下最多稍微问下接下你的简历,就完事了,根本没我想象得那样正规的面试。看来我真的是太“天真”了点。

暑假到了,大家都等着欧华贸易的培训消息,可是久久等不到。群里的人很骚动了。当大家都等不住要回家时,突然收到消息,要培训了。于是大家似乎一下子又有点兴奋了,都想着会接受到什么样的培训。

一开始,我想着是不是会先让我们参观下公司,了解个大致情况,然后向我们介绍我们该做些什么。然后现实似乎永远都与梦想保持着那么远的距离,即便是在这么个小事情上,现实也要对梦想表现地如此冷淡。

只是开了个很简单的不像会议的会议,简单地介绍了下我们该做些什么,于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完成任务了。根本没有之前说得所谓培训。我们要做的只是为公司发邮件,其实也是,这样的任务也根本不需要什么培训,会玩电脑的,谁不会发邮件?如果招聘会那天他就这么说清楚的话,估计那天应该不会有那么多人投简历了。其中一些都是大四的,他们告诉我工作***真的是太难找了,只是想找个实习的地方,要嘛远点的地方提供工资但不提供住宿吃饭的,而事实上他们提的工资都还不够他们住宿吃饭的。要嘛就是没工资地实习,这对大四的学生来说确实不怎么理想的。他们开始对这个欧华也是抱着蛮大的期待的,可惜当知道自己是具体做什么时,他们很多也都后悔了,可是现在找其他的也不好找了,因为要实习的都早已经实习了一段时间了。大家突然都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不过既然都这样了,就试着做做看了。

不做不知道,做了还真吓一跳。简直是让我们大海捞针嘛!那么大的网络,让我们找买家。而且很多有买家的信息的都是需要钱的。不需要钱的信息一般都是无效的。刚开始还以为做起来应该还容易的。事实上却不是,单是找买家,就找得人好辛苦,可能你花个一小时的时间都找不到一条你要的买家信息。有些时候你找到了买家,却看不到联系信息,这是更令人郁闷的事。大家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是蛮兴奋的,在群里都交流着怎么找,怎么注册什么的,没过几天,群里一点响动都没了,似乎全隐居去了似的。做这工作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而且运气成分又占了很大的成分,你发了很多条不一定你就有工作成绩,比如你发了100条可能还没一条回复,而别人发个10条就可能已经收到回复了。

不过怎么说通过做这个我还是了解了一些我从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说b2b,所谓的b2b就是business to business,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目前基于互联网的b2b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据最新的统计,在本年初互联网上b2b的交易额已经

传统的企业间的交易往往要耗费企业的大量资源和时间,无论是销售和分销还是采购都要占用产品成本。通过b2b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建立最初印象,到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最后到客户服务。b2b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网络的便利及延申性使企业扩大了活动范围,企业发展跨地区跨国界更方便,成本更低廉。

b2b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上的买卖者群体,它也为企业的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基础。任何一家企业,不论它具有多强的技术实力或多好的经营战略,要想单独实现b2b是完全不可能的。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间建立合作联盟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网络使得信息通行无阻,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在市场、产品或经营等方面建立互补互惠的合作,形成水平或垂直形式的业务整合,以更大的规模、更强的实力、更经济的运作真正达到全球运筹管理的模式。

目前企业采用的b2b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 面向制造业或面向商业的垂直b2b。垂直b2b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即上游和下游。生产商或商业零售商可以与上游的供应商之间的形成供货关系,比如dell电脑公司与上游的芯片和主板制造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合作。生产商与下游的经销商可以形成销货关系,比如cisco与其分销商之间进行的交易。

2. 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b2b。这种交易模式是水平b2b,它是将各个行业中相近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机会,象alibaba、环球资源网等。

第2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上星期我们进行了为期1周的计算机实习。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实践和老师的指导,我已对Powerpointt和Word、Excel等应用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Powerpoin是用于设计制作专家报告、教师授课、产品演示、广告宣传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投影机播放。

PowerPoint是制作和演示幻灯片的软件,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用于介绍公司的产品、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用户不仅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用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

利用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它是一个文件,其格式这.ppt格式。

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

Microsoft Excel有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是当前最流行的微机数据处理软件。可以用来执行计算,分析信息并管理电子表格或网页中的列表。

可以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创建和编辑信件,报告,网页或电子邮件中的文本和图形。

它的用途主要包括:

1.基本文书处理技巧及认识萤幕工具

2.快速键入中文标点符号

3.中文字符放大缩小、直式通告制作,中式公函

4.各款中文繁/简字体及香港常用字库运用;

5.行距、段落对齐、建立清单列、定位点设定

6.使用页头及页尾加入文件标题及页码

7.表格及多栏制作,以方便制作报价单,会议议程及工作时间表

8.加插图片、图表、文字艺术师等中文桌面印刷以制作图文并茂的文件或公司通讯

9.不同资料大量合拼打印信件

这几天的实习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网络中心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3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质量保障 师资建设 信息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25-02

1确立教师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1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质量保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但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渐突出。许多信息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因缺少高技能企业信息管理人才而发愁,供需双方无法达到平衡,因而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必须进行规范、有效地质量监控,才能保障高职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更具市场竞争力。

1.2 强调教师在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的作用,是高职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都需要他们去一一实现。教师治学态度、知识能力结构、教学方法应用、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因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各类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存在的现状

2.1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及协作交流能力的高技能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具体岗位能力包括: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企业管理理论,能够在企业实施ERP系统;掌握账务处理系统使用办法,具备工业企业整套账务处理的电算化操作能力;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分析、设计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建设的日常维护;数据库日常管理与维护等等。

2.2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的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或技校升格而成,因为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许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老师是经过计算机专业或管理专业培训而改行过来的,这种半路出家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比如:信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对信管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企业对此类人才需求相当大,可是许多长期从事教学的老师由于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只能够应付课程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体现这门课程的精髓;管理学方面的老师缺乏软件开发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老师虽然具备软件开发能力较强但缺少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把计算机开发语言与管理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渠道

3.1 师德师风的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担任着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的源泉,更是莘莘学子的领路人。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我们教师必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先进的文化,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我们的学生看似亲人一般,教书育人,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师德是立教之本,我们应该倾注自己的爱心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每一堂课当做优质课准备,并且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 敢于在教学上创新,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3.2 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不仅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能够通过各类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积极捕捉学生的优点,并在公共场合大声地表扬他们,重塑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多角度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并通过朋友的方式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给足他们信心,并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使他们立足社会之后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3.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人才,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育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第一,坚持说课活动。一方面加强专业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把握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另一方面让老师深入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课程间的关系。第二,坚持听课制度。教师在教研会议中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讨论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组织“照镜子”工程。每学期安排1~2次教师的教学录相,上传到学校的视频网站,同时刻录成光盘交给教师本人,要求写出自评材料。通过自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上留言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第四,注重备课制度。备课不仅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备教法,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所授班级的学生特点,采用适合该班学生的优质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3.4 教师企业的职场体验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络组装与应用、ERP运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等等课程都需要大量的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训理解理论,升化理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老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即一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具备企业项目实战的经验。教师应主动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可以通过分批安排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参与实际项目,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技能教师,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环节就会将企业中获得的经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受益最大。

3.5 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团队和个体尽快成长,推动现有师资结构优化和快出、多出有较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建议在学校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老带新,让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签定培养合约,确定培养内容、培养目的、培养的方法、监督的方法、评价的方法等等。新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企业实践能力不够,如果学校能够安排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指导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并邀请青年教师参与到优秀老教师的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在老教师、优秀教师的帮辅下,成长更为快速。

4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督导工作

4.1 教务处对教师的督导

教务处作为教学检查和督导的重要部门,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重要执行者。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管理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安排情况、教材选定情况、课程的授课进度、实习实训的进展、听课次数、作业布置情况、学生期末考试情况、评教结果、教研室对教师的评教结果。教务处还能过“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管理教师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方面的成果,严格执行教学质量成果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与开创性,以形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氛围。

4.2 二级学院对教师的管理

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督导教学管理工作,每日教学工作抽查,不定期到课堂听课,组织师生交流,反馈师生双方的意见,促进更好的教学。规范教学督导制度,各个二级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由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组成,负责对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帮助和指导,及时反馈教学情况,确保教学工作有序的进行。组织优质课比赛。

4.3 教研室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

教研室是按照课程、专业或学科设置的教学组织,是在学院和学院领导下,按学院的工作计划直接组织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层单位。教研室是最直接贴近教师的部门,利用每周的教研室活动,加强教学研究,立足本地区的经济特色,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路进行各类科研项目的研讨,并接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研会时间开展专项教学研究,促进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总结教师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办学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要进一步注重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以教育质量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心,采用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为高职教育保驾护航。教师的能力水平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个人对职业能力知识的需求,更要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教师应积极走入企业,与企业共同修订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保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以发展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为培养优秀出色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相信信息人才必定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 黄江红.高等职业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9):163~165.

第4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

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许多职业学校为了吸引学生,纷纷办起了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实践性很强,内容更新速度快,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紧密,因此对创新教育的要求比较高。

计算机人才是现在人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但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本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一般应用人才。但由于许多中职学校在办专业之初缺乏对计算机专业的科学认识,盲目办学,致使培养的学生既学不到专业知识又学不到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

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已认识到,如果不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将很难生存。因此,许多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改变这种状况,主要的做法有:

1. 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许多小专业,在专业名称上做文章,最近几年办学较多的如:网络技术专业、广告专业、办公自动化专业等;

2. 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以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法、分层分级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

4. 尝试进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不足

以上做法各有各的价值,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办学上存在的弊端,主要的不足之处有:

(一)学生初中毕业选择专业时,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对计算机各学科的认识也是很片面甚至有可能一无所知,所以对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盲目的。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小专业,虽然解决了过去课程设置时广而不精的状况,但学生的选择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二)过分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容易造成学生“教什么,会什么”的状况,而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如果没有知识的更新、扩展能力,今后的转岗能力差,仍然会被淘汰;

(三)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同样没有解决;

(四)有部分学校尝试推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但从可以查到的资料表明这些学校存在以下不足:(1)大部分是理论上的探讨,构建了课程模式之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2)实施之后的数据统计不够完善;(3)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及经验总结;(4)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5)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企业实训时间,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应当说,这些办法各有价值,也都相应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都不可能带来职业学校中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质性变化。要解决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应该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全面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而从根本上全面推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就业;有效指导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计算机专业,每个学校又会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大体上该专业的课程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平面图像处理、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和动画、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和维修等。[1]学生学习4个学期以后,进行2个学期的顶岗实习,通过双向选择就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基本上都是基础但专业性又比较强的一些工作岗位,就业单位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在信息时代下,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需求量存在下降的趋势。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对于工具的应用不够熟练;其三,职业道德和纪律性相对比较低;其四,交流能力有待提升,责任心不足,缺乏团队精神;其五,价值取向不够成熟,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成熟;其六,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待提升;其七,文字写作能力有待提升。从这些问题来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这使得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低。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符,并且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有效指导模式策略

(一)把市场作为导向,进行调查研究

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讲,中职学校想要构建有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就需要坚持把市场作为导向的思想,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作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对各个类别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跟踪和调查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2]通过调查研究,学校可以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真实的调研报告,然后根据调研报告改进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结合相关数据,相关人士针对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做了“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调研”报告,调研数据结果详见表1和表2(均参考网上数据表)。根据调研数据结果,笔者建议中职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软件工程”“电子线路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并通过建立分层次和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教学,让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也可参加电工操作证的考核。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指导,加强技能培养

1.在课程内容中,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大”“全”的情况,这样的课程体系就如同蜻蜓点水一样,未涉及课程教学的深处。中职学校想要使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满足行业技术发展的需求,在开设课程前,可以根据中职毕业生的岗位,从实际出发,深入讲解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避免不切实际的知识。[3]例如,在讲解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时,学生需要学会多种制作软件之外,还要学会美学设计。针对这些内容,学校可以把其设置成专业的模块,并且保证每个模块中需要具备素质课程、实践课程、考证培训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更为主要的是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针对性增强。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的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学的情况,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和研究局域网规划和组建。之后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究中,积极主动进行创新,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样的小组形式,是“知识要点与动手实践”真正结合的形式,让知识的输入和实践的输出都会以文档的形式保存,让学生经常温故而知新。2.在课程内容中需要体现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指导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师都是文化课教师。调查显示,在职业素质课程中,学生存在厌学、基础差的情况,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没有必要学习职业素养课程。[4]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学生所学和职业需求脱离,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忽略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在课程安排中,中职学校过于注重常规文化课程的安排,忽略了职业能力的专业修养课程,如美术、音乐、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摄影等。无论是班主任、专业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这样,学校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当然,目前,因为计算机专业文化课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了解有限,无法充分把两者有效结合和运用起来,所以,文化课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室要共同研究和探讨怎样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合作教学,从而有效化解在实际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矛盾。

(三)注重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有所专长在计算机专业领域中,经常涌现出一些新设备和新行情以及新动态。[5]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专业人员无法全面透彻地掌握每个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全面了解自身的情况,定位专业特长和方向,并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深入了解计算机行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钻研和自学新课程,使自己保持有所专长,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2.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大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生,他们缺乏专业社会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把计算机操作技能透彻深入地讲解给学生。[6]因此,中职学校需要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需要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再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机会,使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熟悉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技能,掌握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操作。然后,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把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新课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6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教学

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信息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并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信息化进程中,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但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缺乏与企业的沟通,致使IT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供与求断层的现象,学校培养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不是企业想要的,缺乏面向企业岗位的技能,因此,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教学环境局限于校园内部,致使学生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都受到了限制,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与职场工作环境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实践竞争力不强,上岗的适应时间较长,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面临这一严峻的局势,就需要迫切地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法探索

全国职工工作会的召开,给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指明了道路: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要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主要目标,并能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运用计算机课程机制的改革来带动计算机专业的全面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与“核心技能”,突出培养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同时注重学生内在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1.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形成知识的综合性与技术的实用性并重的教学方法,对于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

2.计算机专业要适时更新课程内容

计算机专业教材的选择需要以学用结合为第一指标,并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行选择。如,在软件应用教学中,可采用多版本、多样化教材进行同步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

3.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在教学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明确企业的人才需要,对学生进行实用培养,并革新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与企业合作,采用岗位实习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保障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要健全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使课程的考核真正适应学生与企业。健全考核机制,要以能力测试为基础,综合大纲要求以及企业需要,进行课程知识考核与岗位能力考核、证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测试。此外,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来促进教学,通过举办计算机组装、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素质,保障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法以及保障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的途径。注重实践教学,并改革课程考核模式,以保障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10(03):174.

第7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训;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很多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一种新的称为实训的教学形式。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后,指出了实训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设面向实训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

一、计算机专业概况

我国的计算机专业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三个二级学科的专业格局,专业知识内涵十分丰富,与其它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十分活跃,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知识体系。计算机知识体系发展快,变化大,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从最初的科学计算逐步转变到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多媒体和网络通信等领域,软件的规模和开发方式发生着显著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内容、人才培养层次等都处于快速变化中。

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特点给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很大的挑战。首先,人才培养方案难以制订,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培养方案的执行周期很难确定。其次,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之间出现了问题: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第三、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难以兼顾。正因为这样,本科院校近年来积极开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研究,以期探索创立一套适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实训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

实训是指在学校的控制和组织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提高受训者的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实训教学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如下作用。(一)实训有助于强化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实训,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二)实训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对需要实践操作、动手练习的内容,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实训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三)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实训可以充当连接企业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桥梁,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实战性和针对性,以用促学,真正培养可以为企业做贡献的人才。

三、建设面向实训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实训教学的要求反映了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实训又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手段,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等等都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得到检验。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可逐步建设面向实训的人才培养体系。

1.教学团队建设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实训培养模式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学团队应了解企业研发和管理过程,以便在企业需求和理论教学中准确地找到结合点。其次,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应合理搭配。实训教学团队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涉及的课程范围广泛,对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层次高,团队应采取以应用为导向的纵向结合方式。最后,教学团队必须具有完善分工与协作机制。通过对教学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并建立有效的从实践到理论的反馈传导机制,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2.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由于目前计算机专业体系化实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成果比较欠缺,因此,应大力推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实现实训教学的健康发展和标准化积累经验。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训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并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理论教学要求,合理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其次,应考虑项目的知识覆盖面、难易程度等因素,对项目案例进行必要的分解,设定安排实训课程,编写规范化教程等。最后,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实训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3.加强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保证教学可控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对实训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切实发挥实训教学的优势。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训教学过程控制更为复杂,总体上可在控制点、计划和检查等三方面着手。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难易程度设定不同时段计划;采用工作总结的方式来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采用讨论、答辩等弹性方式进行检查等。

4.实训中的理论教学

实训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本质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认识与理解,然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达到实践与理论并举的效果,仍然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首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避免片面强调实训目标而忽视理论教学。其次,应在教学形式上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训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如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在每一个实训课程单元前后增加由教师主持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总结的环节,以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中,增加对理论教学的要求,达到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

四、结论

实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由于计算机专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逐步提高实训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最终建立以实训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才,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素质。

第8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1. 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软件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分析传统计算机专业实践类课程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课题陈旧、技术滞后等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项目导向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指出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类课程的积极性,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教师实施科研项目提供一定的软件测试依据。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实践类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00414JX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3139)。

第一作者简介:刘林峰,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和博弈理论,liulf@njupt.edu.cn。

0 引言

计算机实践类课程如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能力、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类课程通常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置和指导涵盖综合知识点的程序或软件开发课题,期望学生通过课题的实践巩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语法和逻辑的一种直接而可行的方式。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所设置的课题较为陈旧,多为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或者传统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少数甚至与当前计算机专业技术背景脱节,因此导致学生对实践类课程的认知度下降,抑制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影响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初衷和实际效果。

项目导向教学法[1]是依托教师引导和学生实施而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某个部分的教学方法,本质上属于建构主义模式[2]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各种知识的主观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对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后会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知识信息处理的主角,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收者。

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践课程的时长和学生的接收程度抽象、简化出科研项目中具体任务;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集体制订研究计划和任务分工,通过项目任务的理解、探索和解决等步骤达到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1 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特点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趋于成熟,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大学生基本都具备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常识,而作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则更加关注专业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新型技术的出现,对专业知识有着更深更广的涉猎,重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在实践类课程开始之前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通常更侧重其获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团结协作以及自主创新等方面能力。这些特点都为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得在实践类课程中引入科研项目具有可行性。

1.2 现有教学法及缺点

现有应用于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3]、案例分析教学法[4]和竞赛驱动教学法[5]。任务驱动教学是以任务为主线开展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施步骤上与项目引导教学法比较类似,但是任务驱动教学通常使用背离前沿技术的课题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教师的主导参与,包括研究背景介绍、课题抽取和多指标评价等,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受到限制。案例分析教学的核心是鼓励学生表达对问题分析及解决过程的想法,通过教学双方互动研讨,学生在解决课题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熟练技能、侧重实用,但这种方法缺乏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没有形成项目学习的共同体,不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竞赛驱动教学法中成果评定一般都取决于最终程序的操作效果,因此学生往往关注程序的功能是否实现,而忽略程序实现方法的选择和取舍。

1.3 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引入

计算机实践类课程期望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强化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该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课题具有自发的探索意愿,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学以致用,把零散知识碎片融会贯通。教师在该过程中扮演着课题提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尽快理解项目背景和课题要求,同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对选用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进程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项目导向教学法正能契合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因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类课程改革思路。

2 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类课程教学

以科研项目导向的实践类课程教学通常包括课题设计与引导、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教师评价4个步骤,如图1所示。

1)课题的设计与引导。

首先,教师应从科研项目中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实践类教学的素材,必须兼顾学生的专业基础以及课题的趣味性、可探索程度、技术涵盖面等多个方面,合理选择教学素材是项目引导教学法的关键之一;其次,由教师介绍科研项目的研究背景和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快理解素材的内容与本质;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课题的理解,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学生根据对科研项目背景的了解,尝试以问答方式理解课题的内容,分析出所需要运用到的技术和知识点。

2)项目实施。

首先,学生需要进行分组(5~6人为宜),各组按照课题要求指定实施计划,计划中应包括项目的进度安排、个人分工和软件总体目标等;其次,根据软件总体目标进行功能模块划分,需要针对软件各模块确定需采用的算法及开发方法,必要时应对算法及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最后,学生根据软件设计结果进行实际的编码开发,开发过程应严格遵守软件工程的开发原则,当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软件测试,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一般是一个多次循环迭代的过程,即测试结果应作为软件修改和进一步开发的依据,直至软件测试结果符合项目的预期。

3) 项目验收。

在项目实施环节中,除了根据项目要求开发软件外,学生还需要在制订计划、确定算法和方法以及软件测试阶段撰写相应的需求分析报告、软件设计报告和软件测试报告,因此项目的验收包括对软件成果和报告文档的验收,软件成果要求程序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模块划分正确和输入输出准确,报告文档要求内容严谨、格式规范,能够反映学生对项目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4)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必须结合学生所开发软件的运行结果正确性、算法巧妙性以及各类文档规范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判,同时还必须关注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等级。

5)教学案例。

我们给出一个典型案例用以解释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案例结合我们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号不规则性的水声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涉及水下声通信传感器网络的部署、定位、拓扑控制及路由转发等多项技术,分为以下6个步骤。

(1)教师选取并抽象该项目中拓扑控制技术的研究部分,将节点行为采用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所提出的多方囚徒困境重复博弈[6]方法:博弈双方分别采用合作和背叛两种行为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如图2所示。现需要用软件表现出水下节点各种行为,模拟出节点的善良性、自私性、可报复性、宽容性等典型特点,参照图2,其中R表示双方合作时(即节点互相转发数据报文)得分,S表示自己合作但对方背叛时(节点为对方转发,但对方不为自己转发数据)得分,T表示自己背叛但对方合作时(节点不为对方转发,但对方为自己转发)得分,P表示双方都背叛时(互不转发)得分。

(2)教师向学生解释课题背景和意义、课题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可能涉及的主要方法,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工具、语法和软件设计方向。

(3)学生在理解课题之后需要分析问题并设计相应的策略,分别形成需求分析报告与软件设计报告,交由教师进行审核。

(4)学生根据步骤3中的软件设计,完成软件程序的开发工作,教师验收开发成果,开发程序界面及部分核心代码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5)学生使用自己程序与他人程序进行对抗,每轮对抗结束,学生还可以根据本轮结果重复步骤3和4以调整策略和改善程序,进入下一轮对抗。

(6)教师在评价学生成绩时根据学生的对抗得分及在课程参与过程中分析问题、调整策略和改进程序的表现,进行成绩判定。

该项目中提取出的节点博弈课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学生的最终得分取决于自己的程序策略和他人的程序策略,如何预测他人策略并以此设计自己的策略成为一个可以无限探索的方向。该课题是前沿技术的一部分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极大兴趣,同时该程序结果也可为教师科研项目的继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测试依据。

3 结语

当前计算机专业实践类课程存在课题陈旧、偏离前沿技术、学生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影响了最终教学效果。针对该问题,笔者提出一种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在计算机专业实践类课程中引入科研项目中的部分内容,加以简化抽取形成教学素材,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对前沿研究及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尹春华, 胡炬, 于瑛英.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16): 73-74.

[2] 田秀霞, 彭源, 张安勤, 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信息安全专业C++课程群教学模式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3(15): 69-72.

[3] 冀松. 兴趣教学法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2012(3): 52-53.

[4] 王岚.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11): 65-67.

[5] 王桂平, 冯睿. 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增刊1): 51-53.

第9篇:计算机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的构成

2005年,ACM(美国计算机机械协会)和IEEE/CS(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学会)联合提交了CC2005,该报告从学术的视角,将计算学科分为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工程(CE)、软件工程(SE)、信息技术(IT)、信息系统(IS)等5个专业学科,并针对本科生的教育,提出相应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给出相应的参考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2]。课题组以此为蓝本,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1)电子技术;(2)数字逻辑;(3)汇编语言;(4)计算机组成原理;(5)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1)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技术;(2)计算机系统结构;(3)多核程序设计;(4)嵌入式程序设计。

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课题组在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发现,硬件系列课程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从知识结构上看,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知识中物理结构及体系结构的完整知识模块。从教学角度上看,需要从全局考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安排,而在体系内部,可以按照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进行更深程度的细化和分类,并逐一整合。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明确各门课程之间在教学上的协调,又保证了硬件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为例。在运算器基本原理部分涉及“数字逻辑”课程中所讲授的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在存储系统部分涉及“操作系统”的虚拟存储器的知识;在指令系统部分涉及“汇编语言”的知识;在控制器部分涉及“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关于流水线的知识;在I/O系统部分涉及“微机原理与接口”的中断技术的知识。如果不将课程设置方案具体落实到知识点的整合和重组,任课教师就无法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学生也不能真正从整体的层次上把握系统的构建和各个部分的设计方法、原则。课题组根据目前的社会需求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以课题梯队为核心,重组了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体系,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课程梯队教师的集体研讨,修订教学大纲,对教学及课程实践内容进行定位,对相互重叠、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之后,基本做到了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即前导知识无断层,同时也避免了课程内容重复讲授的现象,形成了一套衔接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学生能力

围绕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课题组系统地整理了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内在联系,从实验结构角度出发,整体考虑计算机系统设计和控制应用的要求,设计出阶段性、模块化、系统化、递进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课题组采用EDA技术,就计算机专业硬件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EDA技术的优势,改革现有实验方式,结合QuartusⅡ软件,利用VHDL语言和VerilogHDL语言,除完成计算机专业硬件基础课程之外,还支持FP-GA设计(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辑门阵列),使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实践教学方式发生质的变化,极大程度地减小了软件系统对硬件系统扩展性的制约,减少了软件系统对硬件系统的依赖,为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平台支持,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EDA技术中采用从上向下的设计理念,使得电路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成就感也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增的硬件综合实验环节,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EDA技术,通过理论设计、逻辑分析、仿真分析、模拟分析,最终设计出实际的电路。在整个硬件综合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内容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综合性较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实验题目,对硬件系列课程实验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极大地改善了硬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硬件知识为目的,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