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电工行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行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电工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机电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 言:机电行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业,其所涉及的工程范围相当的广阔,专业知识的涵盖面也很多,所以,对于工程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也开始逐渐的适应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可以预料,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美好的,但同时也是竞争残酷的,想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充分的掌握目前该行业的发展现状,从而能够适当的对未来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1 我国机电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行业发展规模呈现着逐渐扩大的趋势,而行业内部的发展实际是非常紊乱的。 当前,我国有非常多企业从事机电工程。 在这些企业当中,绝大多数的还是属于中小型的企业,因为行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 但是行业的相关规范并没有完善到位,企业的发展就会变得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1.2 技术能力的低下,目前,非常多的企业的管理思维依旧停留在原先的技术水平上,这些行业思维的最大误区就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不高,仅仅需要提供劳动力就可以了,这也就造成了机电工程的水平长时间得不到进步,对于一些需要较高的技术作为支撑的工程,企业通常都会打退堂鼓,社会在发展,行业在进步,企业也已经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3 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因为机电工程本身的特征,使得企业的日常管理变得困难,而且企业内部的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造成了企业成本控制的困难,不管是在设备的安装过程当中还是工程的安装的阶段,都必须要依赖于专业的方案进行。目前,非常多的企业往往都是抱着“有活多干,没活不管”的思想,这种方式导致了企业在有工程需要实施的时候,就突然间的招人,导致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现场管理的难度不断的增加。

1.4 社会发展对机电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从而对机电工程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简单的粗放型机电工程系统已经无法适应所有行业。对于不同的行业,机电工程系统须要因人而异,只有推出量身定制的机电工程系统才能更好更合理地适应各个行业的需求

2 机电工程安装发展现状

在目前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阶段,机电安装行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一定要尽快的成立行业协会,促进机电安装行业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制定好发展的目标,从而能够促进安装人员在施工的施工当中,可以根据相关的规范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可以针对性的借鉴过外的安装技术, 保证机电安装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关方面的要求。在制定行业发展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紧密的联系着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机电安装企业的要求。

3 发展趋势

3.1 机电工程越来越变得综合化

目前,非常多的机电工程的业务模式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单一的,这些企业的主要业务就是为需要的单位提供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而且,机电安装的整体水平都比较低,这也行业开始发展阶段可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过,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机电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安装方式不断的涌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电安装企业需要紧跟适当发展的步伐,注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例如,在机电设备的安装阶段,设备的保养阶段,进行技术的改良与创新,可以适当的提供极其加工的业务,不仅能够达到另业主满意的效果,也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3.2 机电工程越来越微型化

在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微型化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节能意识的增长,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和资源成为今后的一个主要方向,随之而来的机电工程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将面临着缩小产品本身以扩大空间的问题。而且我国的研发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微型化发展已经能够将机械元件和各种电子零件进行有效融合,最主要的是cpu、核心传感器以及各部位地执行结构等等关键部位的集成,从而帮助我国机电工程技术能够有效地缩小产品体积,使机电工程技术向微型化不断推进,逐渐朝着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发展。目前,我国的一些军事领域、医疗领域已经开始实施这种微型化的机电工程技术,只要再进一步,就能够在更多领域实施推行。

3.3 机电工程对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机电工程今后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是最主要的方向之一,也是我国机电工程满足更多行业需求的必要条件。机电工程智能化是指对机械本身行为进行的一系列描述,其中主要包括自动决策系统、自动进行思维逻辑换算等等。和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智能化机电工程的发展和建立可以更加快捷地通过机电工程自身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使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目前,我国智能机电工程使用较多的有各种智能机器人和一些新型的自动清洁技术等。智能机电工程的大面积推广将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4 机电工程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各个行业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有效办法。我国机电工程在各个行业的使用情况也必须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各个行业服务,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自己领域中来可以提升机电工程的工作性能,还能通过网络技术监督机电工程系统的运作情况,从而有效提高机电工程在日常运作中的安全性能,帮助机电工程朝着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前进。

4 结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电工程的迅速发展, 机电工程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应用的范围已经逐渐覆盖了我国社会建设当中的各个行业, 此外也逐渐在原先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整体。 在机电工程的施工阶段,其施工行为从设备的采购阶段一直到工程完工, 它的最大的施工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建筑物在后期能够正常稳定的使用,所以,施工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确保工程设备的合理性,安全性是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密切联系的。

参考文献:

[1]钱忠梅.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J]. 机电信息 ,2010(12).

第2篇:电工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自2011年起,滁州市充分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有效利用和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以及周边地区能源优势,以该项目为推手,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如:将逐步形成定远县的盐化产业、来安县的精细化工产业、明光市的日用化工产业和天长市的医药化工产业等.高技能人才需求化工行业无论是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省级、国家级的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都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持,化工行业的发展一者将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二者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出现“用工荒”,“用工荒”的重点实际上是“技工荒”,而“技工荒”的本质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所造成的[4].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现代化工生产是一个规模化、技术化、系统化、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对人员要求较细的分工和突出的岗位针对性,工作过程相对复杂[5].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文化、知识和技能等水平不高,化工生产过程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迅速转化,生产单位急需大量符合现代化工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6].有研究表明,一般生产行业中,技师、高级工约占到35%左右,中级工占到50%左右,而初级工仅占15%左右,而按照我国公布的相关数据,技师、高级工只占25%左右,中级工占39%左右,初级工达到36%,可见高技能人才的匮乏[4].国内最早的人才招聘网站旗下的化工英才网,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用《化工人才需求持续井喷技术职位最热门》和《化工行业需求稳步攀升人才成黑马》报道了化工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知识、素质和技能上受到良好培养的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必将受到行业的青睐.

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取的教育教学构造形式和评价的综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关键[7,8].从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可见其构成有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目标体系,主要包含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层级: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等;第三层级:保障体系,主要指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学评价等[9].目标体系2010年,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化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具有现代化工意识和理念,能满足现代化工一线生产、建设等需要的,具有必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化工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经过对区域化工行业发展的现状认真分析,通过对合作企业大量的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为:具有能够从事化工仪表、化工检验(质检和安检)、化工机械、化工操作和化工产品营销等岗位,具有必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化工高技能人才内容方式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10].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对于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相互融通;课程内容上应注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课程分配上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融合.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施过程中,学院组建了由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一线高技能人员与校内教师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委员会,通过认真调研、分析区域化工行业发展状况,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能力标准,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上划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和隐性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主要在1~2学期开设,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如人文素质、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身体素质等,开设课程主要为计算机、政治、英语和体育等一些公共课程.专业必修模块开设在3~4学期,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如基本化学操作技能、电工学知识和技能、化工制图知识和技能等,开设课程主要有基础化学、电工学、化工制图、化工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在4~5学期开设,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岗位群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如化工机械知识和维护技能、化工仪表知识和技能等,开设课程主要有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工艺、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等.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开设在4~5学期,主要是根据行业的一些发展趋势和变化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相关课程将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教学委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隐性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一些隐性职业素养[11],一般在每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开设,主要包含专业教育、化学发展史、化工安全知识和化学与人类社会等.教学内容现代化工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从业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扎实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在不断的、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确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后,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对接、教学与生产的对接、课堂与车间的对接,注重理论,突出、强化技能.根据课程体系的几个模块设置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注重资源的整合,删除一些重复或者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如长期以来在化工专业中,一般都要开设无机、有机、物理和分析四大化学,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反复调研和讨论,决定整合这四大化学为基础化学(含实验),以学生够用和基本的职业发展为标准,保留一些必须的理论和知识,目前已联合省内几所高职院校将基础化学编辑成教材,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在2012年秋季即可投入使用.实践教学体系中,分析了高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构建了高职化工类专业“一主多元”实践教学模式以及“三层面,三模块”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12,1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和职业发展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专业教学中结合不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突出“五个”对接,使学校学习和企业生产环境实现有效衔接.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已全部建立居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其中化工工艺、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三门课程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程立项;专业必修课大部分采取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其中基础化学等已形成了自编教材教学;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的部分课程已聘请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教学;隐性教学模块课程采取讲座形式进行;通识课程模块课程由相关教学系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在培养途径上,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具体表现形式为“2.5+0.5”,即学生在前五学期中参加校内学习,第六学期进入相关行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形成了校内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两个部分,但这两个部分不是孤立分离的而是有机结合与融入的,如在校内学习阶段,通过实践教学体系、聘请企业一线高技能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与不定期的企业调研、厂中校和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多种方式,突出“五个”对接;在顶岗实习阶段,将为学生安排企业带班老师和校方指导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衔接转换,将企业环境与校内学习相互衔接,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与技能、职业资格标准相互转换和衔接等保障体系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智力保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强化“双师型”;二是构建合理的梯队,包含年龄梯队、结构梯队、职称梯队等;三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四是注重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五是拓展专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六是建立科学的师资培训制度;七是强化教师教科研工作能力.在强化“双师型”建设中,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组织的“双师”培训等多种形式,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有各类专兼职教师15人,具有双师资格的占到80%.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的重要厂所,是培养化工高技能人才的物质保障,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反复的实践和操作,必须要有实训基地的保障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训基地,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多方筹措资金构建了校内化工综合实训平台,包括化工仪表自动化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仿真实训和化工工艺虚拟实训,基本建立了理论-仿真-实操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保障实训教学.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经和滁州市金丰化工、金禾化工、瑞星化工和安邦聚合高科等近十家公司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每名学生有2~3个企业的顶岗实训岗位提供.

第3篇:电工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绝缘子 一带一路 国际化

一带一路宏观布局下,中国的基础工业将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路国家”)进行互联互通,包括交通、物流、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工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一、绝缘子行业

绝缘子,又称为绝缘子避雷器,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是输变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绝缘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主要用途是在输电、供电以及发电等领域发挥支撑导线、绝缘和防止电流回地的作用。

根据电网铺设和电站需求不同,绝缘子产品分为输电线路用绝缘子和电站用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上,绝缘子主要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在电站领域,主要作为电站建设中导电部分的绝缘支持或连接物。根据电压等级的分类要求,绝缘子又分为低压绝缘子和高压绝缘子。低压绝缘子主要指耐受电压等级在1kV以下的绝缘子;高压绝缘子则指耐受电压等级超过1kV的绝缘子。总体来说,绝缘子行业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展需求而进行产品开发,并且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持续资金投入,电力设备行业市场空间逐年增长,这也拉动了发电、输电和用电配套的绝缘子避雷器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绝缘子避雷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3%以上,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电力行业投资增速渐减。

伴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绝缘子厂商不断调整方向,从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总体体现为:行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企业竞争加剧。具体而言,行业内高端产品市场(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质量为主,价格为辅,竞争相对适中;中端产品市场(220kV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质量和价格并重,竞争相对激烈;低端产品市场(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竞争方式主要是价格为主,质量为辅,竞争非常激烈。

二、绝缘子行业的发展动因

(1)市场因素。国民经济,特别是电力工业的发展,是绝缘子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绝缘子产品的下游是电力工业,绝缘子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紧密关联。2014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减缓,但电力工业运行总体供需平衡。201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5233亿kWh,同比增长3.8%,增幅比2013年降低了3.7%。2014年,我国电源建设投资完成额为3646亿元,发电设备新增装机容量10350万kW,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50万kW;我国电网建设投资完成额4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24亿元,但总体来说电源建设投资已经趋于平稳,主要是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增幅提升,进一步优化电源建设结构。随着国家电力建设投资结构的调整,近些年电网建设呈现加快的趋势,2014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完成额4118亿元,新增22kV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24亿kVA,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61万kVA。

(2)技术因素。绝缘子是运用诸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和个性化产品,技术专门化、不易复制,并且对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技术功底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并且需要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不断创新。

(3)质量因素。绝缘子是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绝缘子产品的技术指标及质量水平要求较高。新产品的研发、新厂家的投入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通过用户指定试验机构的全套型式试验、产品鉴定、挂网运行、产品运行考验等必要程序后方可进入市场。

(4)品牌效应囿于绝缘子对于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加之下游电力工业多以垄断性质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电站系统,良好的品牌效应是企业招标入围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一带一路对电力工业的影响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内部以及沿线国家区域之间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同时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

基础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环节,而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必然是一带一路的战略主角之一。“一带一路”覆盖国家人口达到46亿,而其中绝大部分国家人均用电量处于世界低位。按照人均用电量来划分世界国家,可以分为四档:北美、北欧及澳大利亚等少数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在一万KWh以上,处于第一档;德国、法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则在5000~10000KWh,处于第二档;中国、哈萨克斯坦、东欧等新兴市场人均用电量约为2000~5000KWh,处于第三档;人均用电量不足2000KWh的国家则主要分布在中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处于第四档。“一带一路”覆盖国家大多数在第三档和第四档,在电力投资上具备刚性需求。

经过十期间长期大规模的国内电网建设经验,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在技术和生产积累大量经验,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与国际的传统电力设备公司比,中国电力设备企业有成本低、产品性价比高,与昂贵的国外电力设备公司相比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中大部分有迫切的电网建设需求,且无本土强势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给技术经验领先的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带来可观商机。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分析沿路国家的电力工业现状,可知沿路国家有推动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这必然给我国电力工业带来强劲的增长点和走出国门的历史机遇。

四、一带一路给绝缘子行业的策略建议

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随之推出的实质性举动,对我国电力工业的走出去带来重大利好,也有利于缓解电力工业的产能过剩。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绝缘子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利好。

(1)特高压线路绝缘子迎来新机遇。APEC会上,国家电网总经理舒印彪明确国家电网公司将依托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技术来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实现与中亚5国的电网相连,共享哈萨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亚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远期或将实现和蒙古、俄罗斯等国联网。根据国家电网的投资计划,2015年将计划投资4202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9%,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在2015年国家电网年会上,国家电网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开展周边国家到中国的4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包括哈萨克斯坦埃基巴斯图兹-南阳±1100kV高压直流工程、俄罗斯叶尔科夫齐―河北霸州±800kV高压直流工程、蒙古锡伯敖包―天津和新疆伊犁―巴基斯坦伊斯兰堡±660kV直流工程前期工作。从电力细分领域来说,线路绝缘子,特别是特高压线路绝缘子在配合电网建设周边国家与中国电网互联的特高压直流通道上,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清洁能源电站为电站用绝缘子带来市场空间。随着“走出去”战略加快,风电等相关企业不断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取得订单,风电、核电、太阳能电站等清洁能源在沿路国家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必然利好电站用绝缘子。

五、结语

对于绝缘子行业,要成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需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激进、不懈怠,在夯实技术和研发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沿路国家国情,才能做到不盲目,扎扎实实地进行国际化的规划与设计,从而顺利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2013年绝缘子避雷器行业统计资料汇编[R].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绝缘子避雷器分会,2014.

[2] 电工行业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绝缘子避雷器动态,2015(4).

第4篇:电工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路径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比复的《中国图们汀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确立了地区新型工业发展目标。在工业领域,要积极借助东北亚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存长吉地带集中布局先进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向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转移。

一、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21世纪初的十年发展,长吉图地区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绩。主要表现在:区域工业总体实力进一步壮大,对长吉图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进而影响吉林省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水平;工业内部结构及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特征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实现链式发展,产业集群与产业链逐步形成;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潜在基础逐渐形成,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良性增长机制。但也应看到长吉图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级人才,制约产业做大做强。除个别重点企业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外,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行业发展优势,科技投入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绝大多数企业经营都是按传统模式进行,缺乏现代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及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难以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需要。第二,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外部拉动力量利难度较大,经济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长吉图周边国家因政治体制不同、地区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全面深度经贸合作存存诸多障碍。长吉图与黑龙江绥芬河等沿边开发开放重点地区相比,在跨境贸易合作、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差距;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比,在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上亟待提高。第三,区域内部工业体系整合难度较大,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能力较差,相邻地区政府间的经济联系较少,没有经济与行政方面的重要合作,地区经济行政一体化基础不强,缺少外部拉动力量。短期内政府在体制改革、职能转变、提高效率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第四,地方财力较小,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对地区工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虽然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但由于吉林省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等建设性支出资金紧张。并且创业投资基金及其相关的评估等投资服务企业发展滞后,不仅对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对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持不足,进而导致区域内工业经济一体化整合难度加大。

二、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环境

长吉图先导区的工业发展已成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升级与重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建设长吉特大型城市综合体也迫切需要长吉图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持与推进。一方面,长吉图先导区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支撑,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长春市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综合生产基地,一汽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拥有与从事汽车研发工作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40多家,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7个。吉林市石油化工产业已形成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化肥、农药、涂料、化学试剂、燃料乙醇、化工仪表等多门类、千余种、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具备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重要平台的优势条件。通过实施图们江大通道建设,可实现区域内各种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充分挖掘开发吉林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合作的潜力,从而形成具有重要发展活力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区域。随着图们江区域合作逐步升级,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将向深层次拓展,日韩等国加工业向我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促使长吉图地区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区域。

三、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

(一)重点发展战略

选择确定长吉图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结合产业链特征与产业所处周期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支持方式和支持程度及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特别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高起点发展战略

利用重大项目对产业集聚的作用,积极引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吉林省存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三)高科技支撑战略

新兴产业主要通过技术突破、价值链分解、内需扩容产生,实际上就是技术、价值链及市场细分的结果。存产业细分的过程中,新兴产业获得发展空间,集中创新资源,进而实现增长。

(四)内外资兼重发展战略

密切关注央企及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重视国外与国内资本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注重吸引投资投向基础设施、交通通道等硬环境和人力资源、政府政策体制等软环境建设。重视生产业发展,建立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金融业的重要作用,实现商务服务业与T业企业协调发展,在建设长古图现代工业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五)协调发展战略

重视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建设现代产业生态园区,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阳然的协调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长吉图先导区重点发展领域及对策

(一)汽车工业与新能源汽车

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吉林汽车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参与国资委牵头组建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以纯电动汽车作为吉林省汽车工业转型和保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主要战略方向。把长吉图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基地。推进一汽大众、一汽轿车、

一汽丰越及地方专用车等整车项目建设,实施300万辆整车扩能工程,形成汽车研发生产配套加工区。加大研发投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支持,争取财政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和补贴。考虑到新能源乘用车在企业销量规模中占比较小,近期重点关注新能源客车的生产。

(二)石化工业与节能环保

节能服务项目分布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涵盖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水泥等行业。在建设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时,重点强调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重点推进“中节能”集团的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以吉林龙潭化工星火密集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产业集群区,配套基础设施、科研、中介服务和管理体系,以中石油吉林石化、吉化集团为产业龙头,以众多的中小化工及其相关企业为支撑,把长吉图石化工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型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建设大型化工原料基地。进一步扩大炼油能力,形成规模优势,建设以炼油、烯烃、芳烃、合成气、有机硅、合成洗涤剂原料六大化工系列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化工原料基地。以地万配套为主,突出搞好石化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塑造一大批操作优良型和产品领先型的化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产业链条互动、生产要素互补、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优势企业,形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细化工企业集群。存化工园区引进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实行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积极采用先进高效的三废处理装置,建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余热发电系统和区域绿化隔离林带,全面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与生物技术

重点建设中新吉林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世界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加速推进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培育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材质、品质,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新产品。依托大成、中粮、天景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100万吨化工醇等重点项目。加强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培育一批新的生物产业。建设创新网络,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质量监测、保质保鲜、包装等方面技术,使产品质量和档次达到国际标准,营造知名品牌。搭建农剐产品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积极培育并形成一批国内玉米综合精深加工行业中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的知名企业。重点开发长白山林特产品及矿泉水特色资源,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档保健品方向延伸,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使其向终端食品、生物保健品方向延伸,率先建立食品安全体系,争创全国知名品牌。

(四)冶金建材产业

利用吉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完备的设施条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积极建设以通钢集团、中钢吉炭、中钢吉铁、吉林吴融有色集团、亚泰集团等重点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建设新型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建成北方重要的精品钢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炉料基地。推进建设300万吨精品钢、80万吨不锈钢、钼深加工项目。推进建设300万吨水泥熟料、300万吨矿渣超细粉、36万吨无机粉体环保纸等项目。积极鼓励吴融集团对省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整合和投资勘探与开发。重点建设塔东铁矿项目。重点推进不锈钢工程。推广水泥工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建设熟料基地,支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水泥,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扶植吉林亚泰和辽源金刚两大水泥集团,整合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等地的水泥市场,做大做强吉林省水泥产业。

(五)装备制造业

以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为龙头,以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吉林风电核电装备产业园、长春和延边农机产业园为载体,发展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1000辆高速动车组和1000辆城轨车项目。加快园区建设,筹划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打造轨道客车出口加工区。依托中机北方、中航液压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拖拉机核心零部件、液压控制系统、大型起重设备、模具研发、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推进中机集团的农机产业园项目,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基地和吉林省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按照市场需求,跟踪世界机械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突出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推广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突出抓好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工业及民用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产品、大型环保设备、配电自动化技术产品等四大系列产品。

(六)生物医药业

充分利用医药行业未来1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以实现医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为目标,推动大型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以敖东集团、修正药业、吴太药业等核心企业为龙头,以华康、力源、东北亚、凯莱英等企业为骨干,集种植、生产、流通、研发、医疗、金融保险、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区内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等产业发展优势,实施千亿元医药产业工程。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国北药(国际)中药高科技产业园区、吉林生物高技术产业园区、敦化——延吉现代中药产业带,组织实施生物医药高技术工程。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重点发展小分子化学药,积极开发生物药。通过加强制药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对核心产品的改良与升级及对新产品的研制与商业化。提高医药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医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企业进行联合营销,营造全国和区域知名品牌。

(七)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终端产品、汽车电子、智能控制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产品,通过激光电子产业园、汽车电子产业园、软件园及新型整机产品系列、电力电子产品系列项目建设,营造技术工艺服务平台,强化企业孵化功能。依托启明公司、东光集团、华微电子、永大集团等重点企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实现信息产业、信息化发展双突破。建设光电子产业园区、汽车电子园区和软件园,积极发展电力电子产品生产。

(八)新能源产业

风力、太阳能、核能等是新能源发电的主流技术。积极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吸引区外单品硅和多晶硅电池生产企业,构建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链。加快建设投资120亿元的兵装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依托长吉图地区丰富的水能和风能,积极开发利用风电、水电、太阳能,大力引进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企业,重点完成抽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牡丹江梯级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产业园区,形成配套产业,完善能源产业链条。重视松花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丰满电厂大坝重建、中广核吉林核电工程、航盛铁锂材料研发及中试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九)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碳纤维、工程塑料、汽车橡塑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围绕主要化工原料产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建立高科技平台,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开发,建设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十)航空工业

立足现有装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基础,与中央大型国有企业紧密合作,重点推进中航集团的航空科技产业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支大林.长吉图先导区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