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学的重点章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位目标;同位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42—02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统帅、灵魂,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构建纵向目标体系
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就是认清不同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明确它的上位目标,这样才能把握住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必须自上而下地确立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
1. 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领”,抓住了这个“领”,下位不同层级的目标就会“百毛皆顺”。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就把握住了教学的大方向,领会了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会高屋建瓴地开展教学。
2. 潜心钻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必须潜心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深层次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等。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最核心的部分,教师要明确所任学科的课程目标与所任学科所处学段的课程目标。明确了这些,在制定下位目标时就会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了。
3.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必须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等制定。这是教师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首先,制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教师认真通读学年(学期)所用教材,要对教材特点和设计意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而制定科学的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然后,制定单元目标。教师应悉心钻研教材单元内容,理清单元的内容结构,把握单元内容与全册内容的关系,明确单元安排的依据、设计意图和地位,进而制定单元目标。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明确了这些,教师就会比较准确地定位单元目标。最后,制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师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是上位诸层目标的最终体现。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整理备课信息,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规范、合理的课时目标。
二、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
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就是明确同一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教材是依据知识内在关系整合的系统整体,教材的每一层面在横向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段(学期)所用教材进行通览,明确不同学段(学期)教学目标的关系。如,通过对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通读和研究,要认识到,教材采用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把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教育,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样,就会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地开展教学。然后,对同一层级不同教材单元(章节)进行研读,明确单元(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包括第七至第十课。第七课教育学生懂礼貌、讲礼仪;第八课教育学生能竞争、善合作;第九课教育学生能宽容、会尊重、讲平等、善体谅;第十课教育学生为人诚实守信。这四课重在引导学生探索交往的品德和艺术,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对不同课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明确课时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包括两框(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升华和归宿。明确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2.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它的提出也是本次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深层次地挖掘每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以什么载体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与教学情景等出发,既要重视知识目标,又要重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切实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做到主次得当,目标明确,从而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但是也不能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设计模式,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发展需求;改革;策略;
作者简介:胡翁,男,江西宜春人,西华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
针对教育学原理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当积极采取改革措施。通过对教育学原理发展需求以及改革,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更新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质量。
1教育学原理的发展需求及发展现状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二级学科,也是教育学各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学原理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把握教育学的内涵,全面深化对教育学原理的认知,进一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储备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教育学原理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基于教育学原理发展现状而言,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仍然不能使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得到真正的发挥,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学生在灵活运用方面比较薄弱,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计划也没有达到期望值,如此,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受到了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教育学原理的课堂中缺乏创新元素,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等等,这些都是目前教育学原理教学应用的不足之处。
另外,教育学原理这门学科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时,只是以教学考核作为唯一评判标准,按照规定性的标准对学生的运动成绩进行评价,这样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符合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效果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目前教育学原理发展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提出相关策略来推进教育学原理的改革。
2教育学原理改革措施
2.1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是促进教育学原理改革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关键措施。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引用具体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案例教学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
2.1.1选择案例,教师设置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出相应观点和结论的工作,然后在课堂讨论中与同学们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说,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则主要负责引导和总结工作。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教师只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法则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更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这个过程既是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训练,也是案例教学的重点。
教师对案例进行筛选和流程规划,教师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根据“教育学原理”的相关章节的内容对相关案例进行筛选,以选择出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优秀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对案例进行一些修改和完善,以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时代感,并能让学生对其进行充分的讨论。
在选择好相应的案例之后,教师就要对整个案例教学的流程做出相关计划,以保证其案例教学的过程的合理引导和有效掌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学原理”的相关章节的内容和案例向学生设定好相关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想到的问题和可能会忽略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引导和解答。最后,教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以便能够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教师在向学生提供案例的同时要向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教育学原理”所学章节的相关内容取得一定联系,如“这个案例体现出幼儿身心发展的哪些特点”。其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适应中职幼师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一些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兴趣。最后,教师所做出的提问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意义,能够推动整个案例教学的有序进行。
2.1.2合作学习,分组展开案例讨论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以保证讨论效果。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状况进行相应的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搭配与结合。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教育学与那里”课堂上的表现状况进行相应的分组,可以将比较活跃的学生与相对安静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学生在接到老师提供的教学案例之后,应积极地做好案例讨论的相关准备工作。首先,学生可以根据教学案例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并搜集与“教育学原理”相关的教材、资料,以全面掌握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学生还要在充分了解“教育学原理”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以实现在找出教师所提问题的解答思路的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其他见解。
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在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考虑和解答案例,并及时将学生拉回案例讨论的主要方向上。同时,教师要专心听取和记录下学生讨论的相关观点和解决办法,而不要向学生传达一些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观点或者解决办法,做好引导工作就好。如,在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案例讨论时,教师可以积极听取学生针对德育教育所提出的相关办法,并在学生偏离主题的时候适时引导一下。
最后,还要做好案例总结工作。教师要针对案例及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总结,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案例与所学知识上的衔接,使其更好地运用相关理论。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多多表扬学生的表现,并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总结他们在案例教学中的收获和心得,并展望自己在以后的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进一步保证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中的应用效果。
2.2完善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学原理教学工作中,现代化的多媒体以其直观、动画、生动、形象以及声音等各种效果,一方面能够将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其对信息进行最大限度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兴趣,对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非常有利,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复杂概念或抽象概念时,可通过三维技术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学生才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可以有效提高教育学原理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2.3制定全新的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效果
以往,教师总是通过考试结果作为评定依据向家长、学生反馈信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中要将老师作为评价的“协助者”而不仅仅是“裁判者”。在新课程改革中,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单一性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终结性传统评价方式,通常只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与掌握物理知识的具体情况,却忽略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由此就极易打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严重的还会对该学科产生厌烦情绪。所以,课改要求老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所以,在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其点滴的进步与积极的学习态度给予鼓励、表扬与肯定,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得到认可与进步后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氛围。
由于初中生期末复习时间(一般两周左右)紧,复习课程多,且普遍自学能力不强,建议数学期末复习仍以老师主导学生进行复习。
一、做好学生期末复习思想教育
首先,虽然学生在本学期新课学完了,但并不能停下来休息,教育学生制定好期末各课复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完美收关,以好的成绩向家长、老师汇报。其次,期末复习一般在盛夏或严寒时间进行, 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信心或决心。
二、教师要高效组织好期末课堂复习
1.教师要拟订好学生的期末复习计划
教师拟订的期末复习计划不一定要有具体方案,但一定要事先认真规划, 可参考教材章节及学生平时单元测试成绩抓住重、难点,上课时便于做到心中有数.可在前一周内按章节完成重点复习,然后在下一周内进行综合练习与模拟测试.
2.教师要设计好每堂课堂复习课
在每章节复习课上,可先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讨论本章节教材,记忆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定义、公式或法则、公理或定理,看看例题或以前做错习题,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然后在余下课堂时间内,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总结、归纳出本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完成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3.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教师事先设计的课内复习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复习课不象新课,最好让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
4.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外练习题
对课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是有一定深度的题目,同时要注意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当他们练习遇到困难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数学复习方法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多动手、多动脑.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但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1.可按“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知能并存”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基础复习;强化能力;查漏补缺;模拟练习。
2.重视基础知识复习。首先拿一半时间对这些基础知识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按老师要求认真做几套期末考试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此四个阶段,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3.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重视稳固及格生,特别重点关注潜能生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试卷讲解 教材 课改 案例
教育学认为,学生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试卷测试、案例练习等途径或载体进行有效的呈现和具体的展示。试卷是检测和考量学习对象的学习效果最有效、最简便的抓手和途径。学生完成试卷情况及成效,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讲解和指导。试卷讲解,是试卷教学活动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新标准、新要求。试卷讲解作为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应顺应课改发展“潮流”,数学试卷讲解应从“有效”一词角度,深挖其内涵要义,进行深刻变革和认真探索,充分结合教学要素实际,突出有效教学,使试卷讲解成为升华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力”。笔者现对初中数学试卷讲解活动开展进行论述。
一、结合教材重点、难点,试卷讲解突出知识素养巩固强化
教育学认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课堂讲解的“总脉络”,更是有效教学的“生命力”。试卷设计的意图,是将数学教材内容重点和难点,通过典型试题案例予以呈现,进而进一步巩固知识素养,提升能力素养“水准”。教师开展试卷讲解活动,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要义,随意而讲,应该“接”数学教材内容之“地气”,“展”教学目标要求之“精髓”,围绕某一章节、某一要义重点内容和疑难“症结”,渗透于数学试卷试题讲解中,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活动,理解设计意图,提高认知素养,在完成试卷试题讲解活动的同时,实现数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巩固强化,展示试题讲解的“生命力”。如“菱形的性质和判定”阶段性试题讲解时,教师在整体研析该章节教材内容“脉络”基础上,认识到该章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菱形的图形特征,判定定理内容,以及如何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问题解决”。
在“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G,AH=CF,EG平分∠HEF,求证:四边形FEGH是菱形”试题讲解中,教师组织初中生再次研析该试题条件内容及要求,初中生认识到该试题设计意图主要是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此时,教师组织初中生进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内容的“回顾”,重新梳理、系统总结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内容,帮助初中生建立更深刻、更系统的认知体系,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素养“水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试题讲解,经常忽视涉及知识点内容巩固强化,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结合课改核心要义,试卷讲解突出数学技能锤炼培养
教育构建主义学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为课堂教学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实践“标杆”,做出了评判“依据”。通过对新课改标准研析,笔者认为,学生是新课改标准最关注的“要素”之一,其能力发展是新课标最看重的“要义”之一。试卷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环节、一种形式,自然要按照和落实新课改初中数学纲要的标准和要求,注重初中生数学探究、辨析、判断、归纳等方面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摒弃“教师包办”解析试题的模式,消除教师“全程帮办”学生探究解析活动的现象,提供初中生试题讲解分析的载体,让初中生在深入探究、辨析、解答试题实践中,获得学习技能的锤炼和学习素养的培树。
如“如图所示,某人在一座小山的东边A点位置施放乘坐热气球,该气球以20米每分钟的速度成45度角向东飞行,在飞行了20分钟后到达C点位置,此时测得B点的俯角为30°,试求出小山A、B两点间的距离。”试题讲解中,教师采用“学生讲解试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组织初中生再次围绕试题要求,进行试题条件内容、解决问题思路及问题解答过程等方面的思考、辨析、阐述活动。其过程如下:
生:结合解题要求,感知试题条件,指出:“该问题是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俯仰角方面的问题,根据题意,应该构建直角三角形。”
师:问题条件中告知了哪些等量关系,与解题要求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生: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生:小组合作总结补充解题思路,指出:“作ADBC于D,根据速度和时间先求得AC的长,在RtACD中,求得∠ACD的度数,再求得AD的长度,然后根据∠B=30°求出AB的长。”
师:指导初中生合作探讨的解题思路,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仰角和俯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
生:解答问题,其过程略。
师:用电子白板教学课件,展示某一学生解题过程,组织学生评析解题过程。
生:小组讨论,提出试题解答观点,自我对照,完善修正。
三、结合案例深刻内涵,试卷讲解突出丰富内涵拓展延伸
笔者发现,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试卷试题时,经常出现就题讲题的现象,讲解活动较肤浅,未能延伸和扩展数学案例的深刻内涵,讲解活动效果不够深刻。试卷讲解,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式、前进式实践活动。数学案例,可以概括众多数学知识点,可以将中考政策要求进行渗透,可以将数学解题技能进行综合,实现数学综合应用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试题讲解基础上,要深挖试题所隐含的丰富数学知识点,创新数学案例形式,并根据中考政策制定“趋势”,设计典型中考试题,进一步延伸试题丰富外延,进一步拓展试题深刻内涵,升华试题讲解成效。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过程中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做大量“预设”活动,对数学整体知识体系及深刻联系有明晰的掌握,并能把准数学学科中考政策要求的精髓。
以上是笔者结合教材、课改及试题三个要素,对初中数学试卷讲解活动开展进行的阐述,如有不妥,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 理论教学 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工程等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如何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初始阶段就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融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基础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四大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化学、物质分离等基础知识[1],具有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教育教学特点。每位教师都很关心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在课前对上课内容做好精心的准备。备课首先需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楚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同时要精读教材,大量参阅同类参考书,大量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因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内容包括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内容,还有部分物质结构和物理化学的知识,备课前我一般都会把无机化学,物质结构,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各参考书的相关内容弄明白。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授课内容,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新教师来讲,更需要在这一环节下大功夫。另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从现实情况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抓住第一堂绪论课
第一堂绪论课是整个课程的序幕,“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抓住该堂课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求知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一开始就能够让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在绪论课上要结合实例强调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例如可给学生介绍无机化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无机材料化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无机材料,如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电池材料等。在强调分析化学的重要性时,可列举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如奥运会时兴奋剂的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食品的安全检测等,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第一堂绪论课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处理,往往会在第一节课就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凝练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3]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时数一般在80学时左右,有限的教学时数和日益严格的教学要求是授课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凝练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的精髓,把精髓部分给学生讲透彻、明白,然后再讲相关内容的时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等)是后面四大平衡内容的基础,因为解离常数、溶度积常熟、稳定常数等都是特殊的平衡常数,所以化学平衡部分内容和后面四大平衡部分内容的关系类似于辩证法中普遍与具体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化学平衡这部分内容上多花时间给学生讲透,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再学习后面的四大平衡就会容易理解。
四、 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节省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活跃课程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但是板书比多媒体更具灵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越性。例如在介绍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分子的结构等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理解。而在讲授习题时,可将题干利用多媒体显示,以节省板书时间,而解答推导过程则可用板书的形式呈现,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分析解题思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解题思路和过程。
五、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也是教学活动过程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学阶段他们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这使得他们普遍习惯于被动学习,而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尤其是化学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此可以再在每次课结束前给学生留下几个关于下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这比学生盲目看书的预习效果要好的多。新课开始之前,对预习问题进行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在新课授课过程中把握侧重点,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此外,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某些章节的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提出问题,先由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补充、归纳、总结, 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根据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做好引导工作,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4] , 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必然会提出更高要求, 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培养中药研究、生产、经营和应用各类合格人才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但具有传统和现代剂型理论的统一性,而且具有与生产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我院成人教育学院招收专科、本科层次的非脱产中药专业学生,中药药剂学为专业课,授课学时50学时。考虑到学生为在职人员,大多从事中药调剂、生产、销售、质检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实践能力,他们迫切需要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提高其知识结构,针对其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中药药剂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在认真提炼基础性内容的同时,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补充新知识增加授课信息量,使学生能及时了解新的工艺与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组织授课内容
笔者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作为授课教材,该教材包括常用剂型、新技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内容,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考虑到学生中有考取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职称(药师、药士)、继续深造等需求,期中执业药师考查的重点以基础性、实用性知识为主,主要侧重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的测试,综合性较强。笔者将该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如粉体理论、稳定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进行简略讲解,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对常规剂型如口服液、合剂、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医院制剂室或制药企业常用剂型从制备工艺、质量检查、具体实例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详略得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普遍认为,中药药剂学内容繁杂、系统性不强,难以掌握,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药药剂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我们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了多项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原理、生产操作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并可加大信息量,补充新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图片、文字、不同剂型的工厂生产录像、实验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表达,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将厂区选址、车间设计、空气净化原理等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讲述选址、设计、空气净化的全过程,利于学生学习;制颗粒一节,将各种制粒原理制成动画,结合不同设备生产录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挤出制粒、高速搅拌制粒、一步制粒、喷雾干燥制粒、干法制粒等不同制粒技术的特点、对物料特性的要求、物料性质与设备的选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2.以工艺流程为主线,对剂型进行讲解,引入具体案例,讨论教学
颗粒剂由汤剂剂型改革而来,是药物与赋形剂制成的颗粒状制剂,笔者在授课时以板蓝根的应用为实例,以其用药形式引出剂型——颗粒剂,结合临床用药需求讲解颗粒剂的特点与分类,根据据工艺流程图依次讲解辅料、提取、纯化、制粒、干燥、整粒、质检等内容,并将片剂、胶囊剂等相关章节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生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探讨颗粒剂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浸膏的制备、制颗粒的方法、颗粒的粒度与溶化性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某些企业合剂生产中出现浑浊、沉淀等问题,讨论影响浸出制剂质量因素,如浸提液pH值、纯化方法等,将书本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10版GMP关于工艺验证等理念贯穿到授课中,为相关学生下阶段从事GMP认证工作奠定基础。将包合、微囊化、脂质体等新技术中的制备原理、应用等以具体实例介绍给学生。
如脂质体(liposome),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广泛用作抗癌药物载体,具有淋巴系统定向性,用脂质体为载体的抗癌药物新剂型能使药物的疗效提高,减少剂量,降低毒性,减轻变态和免疫反应。如紫杉醇脂质体。
3.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
针对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未开设实验课的特点,笔者除将部分实验制成视频,让学生对实验的关键操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外,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身临其境,对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喷雾干燥设备、一步制粒设备、压片机、滴丸机、台式制丸机、溶出仪、崩解仪、融变时限仪等制药及质量检查设备进行讲解,将制药设备与制备工艺相结合、质量检查与剂型相结合,拓宽学生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如丸剂的制备方法分为塑制法、泛制法、滴制法,初学同学总不得要领,通过对台式制丸机、糖衣锅、滴丸剂的讲解,则茅塞顿开,记忆深刻。实践证明,新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中药药剂学》开设体会
本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根据高等成人教育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中药药剂学学课程进行改革。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建立的改革方案可行,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作用,经不断努力,多年来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满意度很高,为他们事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贾永艳,祝侠丽,黄海英等.PBL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3).
1.1调查对象
选择本科专业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含本科在读、研究生在读和已经工作的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2012和2013级的本科生虽然尚未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课程,但是从大一开始就接受了管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并且在平时通过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接触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不同的教学专题,调查这部分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学习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共4个年级114人,发放问卷11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70%。由于有效回收率较低,故补充调查了在校研究生中本科同样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且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14人,回收有效问卷14份。采用邮件方式调查毕业生,计划调查30名毕业生(相当于在校生一个年级的人数),考虑到邮件调查的回收率较低问题,共计向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
1.2调查方法及内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意愿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评价,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评价和重要程度的认知。
1.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调查数据使用Eidata3.1、Excel和SPSS19.0软件录入统计分析。将2013和2012级本科生分组为未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37例;2011和201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组为已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57例;将已毕业工作的学生分组为已学过毕业生,共27例。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生42人,女生79人,分别占总数的34.7%和65.3%。毕业生、研究生、本科2010级、本科2011级、本科2012级、本科2013级分别是27人、14人、19人、24人、19人、18人。
2.2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评价
本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认为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清晰,38.9%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9.7%的学生认为不清晰。
2.3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
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调查中,50.4%的学生认为有兴趣,而认为一般、没兴趣的学生分别占30.1%和19.5%。
2.4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
教学内容的评价基于调查对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及教材的权威性,调查中,章节的名称依据卫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事业管理学(第2版)》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第3版)》中的名称。通过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各章教学内容逐个评分其认为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部分章节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感兴趣程度比重要性程度普遍低10~20分。他们认为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卫生事业管理基础理论,重要性评价88.6±11.6;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评价77.3±14.3。最感兴趣的是卫生工作方针,平均值83.4分,但标准差为105.2;最不感兴趣的是初级卫生保健,兴趣值评分68.1±19.7。未学过的在校生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已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在校生对于各章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接近,认为最重要的是卫生改革进展和卫生管理基本理论,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7.8±13.7和87.1±14.1;同样重要的还有医疗保障和卫生政策,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6.6±13.3和86.5±11.4;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74.9±16.6和77.8±17.2。最感兴趣的也是卫生改革进展,重要性评分85.2±16.2;最不感兴趣的是中医药管理,兴趣值评分71.4±19.6。已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一致,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90.4±8.2和89.6±8.5,明显高于在校生的评分;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最低的都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63.1±21.4和62.4±16.3,评分明显低于在校生;毕业生对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两章节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在校生。
3讨论与建议
3.1对于认知状况评价的意义
综合建构主义和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知方面的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式学习与建构式学习两大类。机械式学习的本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内涵,其生理过程是联想与短期记忆。建构式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获得有实质意义的文字符号,并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建构成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式学习的先决条件包括:第一,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基本知识的储备;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建构式学习的意愿,即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构建要素解释,教师的主要功能应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为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搭建桥梁的意愿,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之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3.2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等。卫生事业管理学来源于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而又反过来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它需要综合运用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教学中必须兼顾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的存在价值在于实际应用。
3.3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
整体来看,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普遍低于已经意识到的重要程度,而且对于内容亦有侧重,例如普遍对中医药管理不重视,比较重视卫生管理基础理论和卫生改革进展,这表达了学生对理论基础重要性的认同,对目前卫生领域内时事进展的关心以及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的愿望。从不同教学层次的学生来看,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大多数专题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卫生政策、卫生规划等章节,他们都能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兴趣相对较弱,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该课程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卫生组织、卫生工作方针、初级卫生保健等重要的内容也缺乏认识,看到标题感觉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对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已学过的在校生比较重视的内容都是卫生改革,重要原因是高年级在校生对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课程教学获得更多前沿信息和改革进展。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其次是卫生政策、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保障,这可能与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医院有关,毕业后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4改进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试论初中数学期末较大成效
俗话说:“编箩编筐全在收口”。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苦学习,如何在期末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考出理想的成绩,是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对于很多年轻数学教师来讲,期末一到,既喜又忧。喜的是该学期课本内容授完了,忧的是不知该如何去有效组织复习,才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能使学生的成绩更进一步。如果教师只是对旧知识进行平铺直叙地“炒冷饭”,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使得老师对课堂的纪律和气氛难以调控,无法使得学生的期末成绩得到大的提高。那么,如何搞好期末复习才能克服以上缺点,取得较大成效呢?笔者愿以自己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提供给同行们借鉴。由于初中生期末复习时间(一般两周左右)紧,复习课程多,且普遍自学能力不强,建议数学期末复习仍以老师主导学生进行复习。
一、做好学生期末复习思想教育
首先,虽然学生在本学期新课学完了,但并不能停下来休息,教育学生制定好期末各课复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完美收关,以好的成绩向家长、老师汇报。其次,期末复习一般在盛夏或严寒时间进行,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信心或决心。
二、教师要高效组织好期末课堂复习
1.教师要拟订好学生的期末复习计划
教师拟订的期末复习计划不一定要有具体方案,但一定要事先认真规划,可参考教材章节及学生平时单元测试成绩抓住重、难点,上课时便于做到心中有数.可在前一周内按章节完成重点复习,然后在下一周内进行综合练习与模拟测试.
2.教师要设计好每堂课堂复习课
在每章节复习课上,可先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讨论本章节教材,记忆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定义、公式或法则、公理或定理,看看例题或以前做错习题,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然后在余下课堂时间内,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总结、归纳出本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完成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3.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教师事先设计的课内复习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复习课不象新课,最好让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
4.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外练习题
对课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是有一定深度的题目,同时要注意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当他们练习遇到困难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数学复习方法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多动手、多动脑.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但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1.可按“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知能并存”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基础复习;强化能力;查漏补缺;模拟练习。
2.重视基础知识复习。首先拿一半时间对这些基础知识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按老师要求认真做几套期末考试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此四个阶段,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3.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重视稳固及格生,特别重点关注潜能生
数学期末复习时,数学教师不但要对所教班级的整体数学学习状况了解,而且要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特点十分熟悉,必要时对学生按数学基础分类管理,注意因材施教,重视稳固及格生,特别重点关注对潜能生的辅导与帮助.因为潜能生是该班级的潜力所在,是数学成绩提升的希望所在,这是许多年轻教师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五、紧扣大纲,精心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复习目标。
六、追本求源,系统掌握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辩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其学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后来杜威提出反传统,提倡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近六十年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统计,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带有不确定性,有些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是从教师如何去教的角度来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4.教学模式日益向数字化教学发展。在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充分利用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日益向数字化教学发展。其核心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数字教学,将新式课本替代传统课本,是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使数字教学成为可能。
轻便、便宜、易于修改的数字课本正在逐渐取代厚重、昂贵的传统纸质课本。数字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它区别于普通电子书,是基于3G、4G、WIFI网络在Windows PC、Pad、智能手机上呈现的数字化书籍。它集中了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科技,支持3D、高清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地理定位等多媒体学习内容,可进行网络社交、提供基本阅读、视听学习、索引定位、全文百科字典等功能,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研制的思路和方法
1.基本思路。《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基于“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对象是相关大学课程的学习者,也适于成人教育学员。“学生自主学习”指的是由学习者自行安排、主动学习的活动。该学习平台不是一个单纯的课程视频,也不同于其他的学习平台,而是一个强调以“三基教学”为教学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已有能力和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第一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包含了教、学、管全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由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展靶向教学辅导,进而在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制作理念。大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是教学,教与学之间的媒介是教材,而各种教材的编写和制作、选用应当符合大学教育的使命。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以更快的速度不断涌现,学校无法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记忆力再好,也绝对不可能把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这些知识全部记住和应用。大学教育只能通过启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强化自学能力;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以现有的知识为媒介,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培养学生这“两个意识”和“两个能力”,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够具备明显的“两个意识”和“两个能力”。
3.制作方法。按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设计,在确保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分段设计,分别制做。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必要知识与针对“两个意识”和“两个能力”培养的媒介知识的必要加入和有机结合,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相互关联。课程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总体知识面,为方便教学,按照一定的关系划为章节。每一章节有相应的知识面(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需要讲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以及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讲内容的考试题目(检测点)。具体要求:
(1)确定课程内容,所选媒介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觉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尽量相关。
(2)将课程内容分解为相应的章节,并确定能以点带面的知识点以及检测点(拟定向学生提出、并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相关问题)。
(3)以文字脚本的方式,按教学章节顺序列出:
A.每章节全部教学知识点,并加以标注;
B.每章节要求学生必须回答与各教学重点、难点相对应的多项问题组;
C.与每个多项问题组正确答案相对应的标识;
D.与每个错误答案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如视频、图片和/或文字),并加以标注;
E.错误答案的引导,指引学生答错后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
F.在学习结束后要向学生再次显示与错误答案相关的类似问题,由学生回答;
G.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让学生过关,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否则,重复前述过程,直至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4.教学过程设计。要求尽量以网络游戏过关的理念设计课程:
(1)以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视频、图片或文字)引入课程,向学生展示与每一章节第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相对应教学内容。
(2)提出与本章节各教学重点、难点相对应的问题(检测点),要求学生以已有知识给出初步的答案。
(3)如答案正确,则可初步断定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及知识面。给学生记分、鼓励,并展示下一个问题。此处的关键之处在于各检测点的选择,而检测点的数量不受限制,以能确定学生掌握知识面为基本要求。
(4)如答案错误,则引导学生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开始学习,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5)每一章节给出的问题必须100%答对,否则不予下一章节的学习。
(6)以1-4的方式展示本章节下一个教学知识点,直到完成本章节的内容。
(7)以1-6的方式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并以80%的比例记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
(8)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实际,汇总与全部知识点相对应的问题,并按适当方式及比例制成试卷,由学生完成,并以20%的比例计入考试成绩。
(9)以80%平时学生成绩+20%考试成绩给出学生在本课程学习后得到的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5.课程制作要求。教师按以上或类似格式,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形成网络课程,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要根据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视频、图片和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用视频、音频替代图片、文字,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完一堂课犹如看完一场引人入胜的电影,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6.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会自动提醒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在必要时把学生的学习质量数据推送给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以便教师及时提醒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数据,使教务管理部门动态掌握学生学习的学习状况。平台也会把老师的教学质量数据提供给各校教务处,在教师责任不到的情况下提醒教师,动态掌握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让教务处能以虚拟工作量为教师计算实际工作质和量。
三、研制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的意义
研制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教学中属于国内首创,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如在实际教学中得以推广应用,将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从沉重的课堂上解放出来。该项工作突出三基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教师的教学工作将从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有针对性辅导为主,学习者可进行网络社交、提供基本阅读、视听学习、索引定位、全文百科字典等功能,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设计融入了游戏化概念(闯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与学习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诠释了现代教学的理念。只有动员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力量,完成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改革,才能将教师和学生从沉重的课堂上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