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村庄规划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庄规划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第1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早上好!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举办全县第一期村庄规划工作培训,目的是为了顺利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工作,保证村庄规划质量和进度,确保全面完成我县村庄规划的目标任务。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11月17日召开的全县村庄规划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村庄规划与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握好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做好准备及时投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性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级已下达我县规划编制的计划数。现在已经是11月下旬,全年的各项工作都接近尾声,年底前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正加紧落实,而村庄规划的任务刚刚下达,时间紧、任务重、业务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专门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村庄规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县村庄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年全面完成个村庄的规划工作,现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而要完成今年175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只有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了,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又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需要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因此,组织这次培训非常必要。

二)村庄规划工作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具体情况。今年,我县15个乡(镇)刚配齐了16名乡(镇)规划员,但大多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各乡(镇)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队员大多从水务、林业、国土所抽调,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村庄规划认识不深、业务生疏,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组织这次培训班,让各村庄规划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规划的具体业务知识,以便各乡(镇)顺利推进本次村庄规划工作,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三)村庄分布在边远山区,规划工作难度大、条件差的现实情况。墨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布局不合理,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农村中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村庄,改善我县农村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切合山区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意愿是本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二、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着力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水平

这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我县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但光靠培训是不够的,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各工作队员要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提高编制质量和进度。

(二)要不断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本次村庄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各乡(镇)工作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本次村庄规划的工作任务。所以,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互相学习、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规划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工作队与工作队之间、各队员之间都要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村庄规划工作任务。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县各乡(镇)的村庄布局情况不同,所以,在熟练掌握村庄规划技术的同时,要充分继承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进行取舍;要积极用新办法、新举措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庄的规划方法,争取本次村庄规划的科学、合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使用。

三、要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班取得成效的前提。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围绕本期培训班的主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珍惜每一次的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要严格学习纪律,确保学习质量。严格的纪律是学习培训取得效果的保证。大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三个保证,确保这次学习培训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时间要保证。在学习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大家不要请假。二是学习培训内容要保证。大家要按照学习培训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保证学习培训内容能及时地消化吸收。三是学习培训质量要保证。在学习培训中,一定要集中精力静心学习,潜心钻研,虚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做好各项工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培训学习是一时的,而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却是不断变化、层出不穷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坚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第2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整治;示范村;村庄规划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已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村庄整治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构建现代化的村镇结构,对于农民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因而,在农村的整治工作中,村庄的规划工作和建设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1村寨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1.1对村庄整治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村庄规划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过于注重城镇的规划,对于村庄的规划不够重视。尽管随着国家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基层干部对于农村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导致“重集镇、轻村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干部错误地认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人们的经济收入,首先就要将农村经济赶上去,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导致农村出现“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新旧建筑的混同,不仅影响村庄的面貌,也影响农村村民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现代化的新村庄建设,既注重村落布局、整体美观,更注重环境保护,能够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1.2村庄规划不合理。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基层干部对农村的规划认识还不够,着眼点比较低,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在村庄整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村庄的规划用地比较小、功能比较局限,只要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进行村庄的一般规划便可。这就严重局限了村庄现代化的进步和发展。另外,村庄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时间比较长,建设任务比较重,无法根据实际地形进行统一规划,导致许多村庄规划没有层次感和美观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农村规划方案往往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建筑档次不统一,村庄与城镇之间严重脱节,造成比较常见的“农民街”“路边村”等现象。在土地规划方面,部分规划人员不清楚发展用地和农田基础用地之间的关系,导致两种土地规划相混淆,难于有效地践行现代化农村建设。1.3村庄规划资金缺乏。在新村庄建设过程中,农民收入普遍不高,村级的集体经济比较有限,这就直接影响现代化新村庄建设的发展。加上县乡镇财政部门缺乏对新村庄建设的专项资金,导致新村庄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新村庄建设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相关的规划人员在进行规划编制工作时,很少考虑农民意愿,导致在新村庄的建设中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必然使得新村庄建设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2“示范村”整治规划思路

2.1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农村规划作为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规划编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尊重农民意愿,以新建、改造、规划控制3种形式进行编制。在建设“示范村”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示范村”整治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建设队伍中,提升农民对“示范村”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宣传工作一旦到位,有利于减少建设“示范村”的阻力,加快“示范村”的建设步伐,保证建设质量。在“示范村”建设中,应始终将农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和合理需求,量力而行,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加以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多层面、多角度地推进环境治理,注重村庄改造,将村庄改造成现代化的村庄,满足时代的需求[1]。2.2注重生态保护,整治需统筹兼顾。村庄整治作为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村庄整治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因为建设导致环境污染,还应注重供水、排污等情况进行综合治理。针对村里的古树、名人故居、遗迹等,应进行重点保护,避免被破坏。在实施农村整治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土地的作用,将村庄整治工作与土地的利用率相结合,尽可能集约利用土地,原则上不再新建独立式住宅。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2.3注重地方特色的挖掘,发展景观风貌。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规划人员应充分认识村庄建设的实用性能和艺术性能,要充分结合地方特色,考虑新农村的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使得新农村建筑富有时代性、地方性、文化性,充分彰显田园风光、现代建筑、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形态。总之,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村庄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注重村庄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巧妙利用自然环境为村庄建设增色添彩,从而丰富新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展现现代化的农村形态[3]。2.4听取各方意见,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在建设现代化的农村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大化地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考虑农民之间的邻里关系,有效地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群落。根据实际地形情况,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加上农民的生活习惯,为农民构建具有浓郁乡风民情特色,环境清新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如此既能满足农民的正常需求,还能彰显现代化的农村建筑面貌,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内涵。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建设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不影响已有的农居和农村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要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结语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村已经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现代化的农村建设中,还存在整治工作不重视、规划不合理、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分析研究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罗发德 单位: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鲁屯镇村寨建设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建,韩铮,杨鹏.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4(5):56-59.

第3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自去年开始,我区以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把康庄工程、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以“二改、四化”为核心内容的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提出了“一年试点,三年推进,五年完成”的建设目标,排出了21个示范村、159个整治村。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完成3个示范村,23个整治村建设,并代表我市参加省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2003年度考核,获得了优胜奖,整个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村庄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的作用得到显现,开展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村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整治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在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村庄整治建设列入区政府八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各乡镇也高度重视村庄整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部署,年终有考核,党委、政府班子专题研究,并确定了一名领导具体抓村庄整治工作。各整治村千方百计想办法,积极筹措资金,主动处理一些难点问题,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部门密切配合。区规划分局完成3示范村和10个重点整治村的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并开始着手编制列入规划的21个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区林业局根据自己职能,开展了送苗木下乡活动,帮助有关村绿化2000余平方米;区水利局在农村河道整治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区农业局结合沼气池建设,对农村污水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建设、国土、卫生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对示范村、整治村进行了帮助和指导。三是取得成效明显。从目前的整治情况看,工程进展顺利。截止到9月份,各整治村和示范村已投入建设资金1270余万元,完成年度投入任务的94.1%。硬化道路21.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公厕8座,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2861人。

一年多来,虽然我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与省、市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整治工作力度较大的县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差距还很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村与村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也不平衡。据区百村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止今年九月份,投入大的村已经投入资金几十万元,如华墅乡上墅村、花园乡上祝村等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度慢的村则投入不大,进展缓慢,个别村还停留在原来的建设水平上;二是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办法不多。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村集体结余资金和部门扶持资金,一些村眼睛向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多。三是区域布局规划比较滞后,特别是中心镇、中心村的体系规划框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一些已经整治过的村在卫生保洁、村庄环境管理管理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从存在的问题看,我区村庄整治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村庄整治工作的信心。一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认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关键是要解决农村落后的生活状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庄整治工程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大措施,也是一项科学的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不移的抓好落实。二是要从落实省、市重大决策的角度抓好村庄整治工作。这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用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区政府每年从财政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这次村庄整治工作省、市、区三级是下了决心的。三是要从顺应农村发展需要的角度落实村庄整治工作。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提上了重要位置。从我区实际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又位于城郊,开展村庄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尤为迫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落实好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和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工作。

二、严格标准,进一步明确“百村整治”工程建设的工作重点

去年是我市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的启动年,今年是扎实推进年。目前,我区的“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进度和质量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各乡镇、有关村要针对当前“百村整治”和生态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热情,全面推进“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当前主要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体系建设力度。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里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心村、中心镇基本规划框架,全市要求在今年年底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109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1012个整治村的规划编制。根据这一要求,我区要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中心村、中心镇基本规划框架,为下一步乡村布局调整打好基础。全区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21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180个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各乡镇和规划部门要集中人力、财力、时间,尽快编制完成村镇布局规划框架。区规划部门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确保“人员、措施、责任”三到位,采取有效措施,把规划编制好、论证好。

(二)要严格按照村庄整治考核标准开展村庄整治。按照区委办(2004)24号文件精神,今年年终区委、区政府要对各乡镇村庄整治村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分数补助资金,考核分达不到70分的,一律不给予补助。所以,各乡镇一定要严格按照村庄整治标准开展村庄整治,认真抓好“两改四化”工作。“二改”就是改水改厕,要加强村内给水、排水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可以考虑建设集中污水处理池,对村庄内的生活、生产污水的进行无害化处理,村民的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各乡镇、行政村要对露天粪缸进行一次摸底,逐步进行清理,特别是对列入今年百村整治工程的行政村和一些乡村主干道两旁的露天粪缸,年底前要坚决予以清除。“四化”就是要实施道路硬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村庄整治村和生态村还没有完成通村道路及村内主干道硬化,要积极筹集资金,在公路硬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使村庄道路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各乡镇、行政村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切实抓好农村垃圾的减量、收集、管理、清运等环节,要动员群众实行卫生包干,对可以利用的,结合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和有机物还田处理,引导和鼓励建设农村沼气池。各村要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池、垃圾中转点等固定设施,做好日常的卫生保洁。在环境美化方面要按村庄规划搞建设,纠正乱搭乱建行为,村内要建有公共绿地,并对主要道路两旁、住宅之间进行绿化,有条件的村,还应结合新村规划,实施宅基地整理、自然村撤并和旧村改造,使村庄布局合理,建筑实用美观、房屋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各乡镇、村要结合实际,合理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出行,特别是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路灯安装率要达到90%以上。

(三)要因地制宜创出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创出特色、形成有知名度的品牌效应。要在两个方面创出特色,一个是要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创出特色。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不要求每个村搞成一个模式,我们提倡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环境和特点,搞出特色,村庄规划要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浙西文化和生态特色,反映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形成一批特色村、小康村、生态村、休闲旅游村。另一个就是要在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上创出特色。要努力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农村的保洁员、卫生员,要做到人员、经费、责任“三落实”。乡镇要统一规划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对本区域内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进行统一规划设置,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1个垃圾中转站,远郊乡镇自行设置一个垃圾集中填埋场,同时对中转站、填埋场要做到专人负责,定时清运、定时清理。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中转站、填埋场按期建设到位,区财政对按期完成垃圾中转站、填埋场建设的乡镇,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各乡镇的垃圾填埋场要求今年12月底前建成使用。

(四)要多方筹措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资金。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要立足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好村集体自有资金,挖掘潜力。同时也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省里的各项扶持政策,如宅基地整理政策(用地指标)、农村土地整理政策、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以及其他支农政策。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广开思路,大胆引进外力,扩大融资渠道,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以经营的理念,组织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

(五)全民动员开展农村垃圾卫生环境集中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要结合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机遇,全市要在农村深入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各乡镇要在春节前,统一开展一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重点是抓好公路主干道、溪流、河渠两侧的综合整治工作,禁止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农作物秸秆等固体废物。同时,各行政村要组织和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村内垃圾大清除,彻底消灭卫生死角,对村内河道垃圾等漂浮物进行一次全面打捞,杜绝向河道乱倒垃圾,特别是对农村烂桔要进行一次整治。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的合力

“百村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是不能做好的,要集中有限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整合在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村建设中使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门的认识已经非常到位,下一步部门和乡镇要统筹好项目,做好项目的结合文章,在编报项目过程中,力争做到“下面怎么做,上面怎么争取”。要加大班子工作力量。实施“百村整治”工程,工作量大且繁杂,日常工作、实际工作需要有专门力量、专人负责。为此,各乡镇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4—5个精干人员,落实必需经费,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百村整治工程”的工作力量。各部门要加强服务,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示范村、整治村规划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服务就跟到哪里的要求,顾全大局、形成合力,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做好工作。同时,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将各项任务、责任落到实处。省有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非常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像抓其他工程建设一样,抓项目、抓投入、抓引进,借力发展,千方百计包装项目,向上争取支持,使整个工作整体推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下面,我借这个机会,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几项工作再强调一下。

第一项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秋收冬种生产工作。昨天,省、市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门落实秋收冬种工作,今天上午,区农业局召开了全区秋收冬种生产现场会。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农民发展经济作物和油菜、小麦,不能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要种上绿肥,培植地力,重点是要解决国道、省道、县道两旁的耕地抛荒和连片抛荒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种子、化肥、农机等冬种物资的组织供应。

第二项工作:抓紧掀起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乡镇要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冬春季修水利工作,突出解决好抗旱排灌设施建设,排出一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要集中一定资金解决病险水库加固,尽快在全区形成兴修水利的良好氛围。

第三项工作:要严防死守地做好森林防火和动物防疫工作。今年是我市森林火灾高发年份,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超过省定的1‰。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达到1.4‰,也造成了人员死亡事件。当前,我区已进入秋季森林火灾高发期,又逢10月国庆和重阳、中秋等节气,各乡镇和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切实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特别是旅游区、重点公益林区要加强对游客和村民的防火宣传,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畜禽及其他产品的检查,防止外地疫病畜禽流入我区。

第4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20*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从点到面,分步实施,全面启动。为规范新农村建设依法用地行为,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政〔20*〕25号)、《关于规范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政〔20*〕39号)等文件,要求加快规划编制,加强新农建设用地的管理。但在近一时期,少数乡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按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擅自扩大集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甚至利用集体土地违法违规搞房地产开发。为此,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20*〕7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涉及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用劣地的不用好地,尽量少用或不用耕地。深刻领会集镇和村庄建设和发展在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富裕农民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和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用地与保护耕地以及依法行政与积极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关系,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乡镇政府要把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强化对各村的目标任务考核。

二、坚持依法用地,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一)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集镇和村庄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任何建设项目需要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都必须依法经过批准。兴办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集体土地的,必须符合规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严格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禁止“以租代征”将农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二)集镇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全面推进由点、线向面的开发建设方式,提高城镇开发建设的综合水平。严格按照县建设部门规划选址、发改委批准立项、国土部门供地的规定程序报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配置方式,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较大的建设项目,出让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要经专家评审,项目用地要经县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研究批准。

(三)村庄建设要与土地复垦整理相结合,按规划稳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要加大空心村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控制农户超用地标准建房,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实行“一户一宅”、“建新必须拆旧”,防止产生新的超面积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现象。

三、强化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第5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居民点布局;景观分析法;因素;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纲领文件强调了村镇布局和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在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下,新农村必须依托城镇发展。因此,科学编制村镇布局规划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关于村镇布局规划原则问题,众多学者有不同的论述。金其铭认为村庄选址原则应该是节约耕地、尽量利用旧村址、接近耕作区以便于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等。传统中国乡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因素至关重要,一是地缘,一是血缘。前者决定生存条件和环境,后者关系村庄凝聚力和子孙后代的发展。

该文对于村镇规划所要考虑的要素有自然条件、交通、耕作半径、社会文化、基础服务设施等。通过居民点增减钩挂平衡,使用原有的零散布局转为集中成块布局,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结合参与的孝感市土地规划、汉川市土地规划,以及各个县级乡镇规划经验,该文以汉川马口镇规划为例,总结乡镇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设置,以期为改善农村生活状况,提高乡镇生产、生活水平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域概况

马口镇地处汉水下游,位于汉川市东南部,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邻武汉,北沿汉水,属汉川市襄南重镇,也是汉江平原重要的物质集散和襄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金马”和“小汉口”的美誉,被国家农业部、建设部分别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南合作示范工业小区、全国小城镇规划建设试点镇。马口镇位于江汉平原东部边缘,是汉川的低丘地带,辖区国土面积62.68km2。全镇范围内小丘、山岗林立,属于陇岗残丘地区,中间有大小不一的湖叉。

二、研究方法

以第2次土地更新调查数据库为依据,选取5个重要景观指标,运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马口镇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分析,其指标表述如下。

2.1板块总数(NP)

NP代表研究区域斑块的总数目。

2.2最大斑块指数(LPI)

主要反映景观中最大斑块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最大斑块指数越大,说明最大农村居民点的规模越大,其取值范围:0LPI=MAX(a1,…,an)/A

式中,an为景观中斑块的面积,A为景观面积。

2.3斑块平均面积(PD)

反映景观破碎程度,斑块密度越大,则斑块越小,破碎化程度越高。公式为:

PD=n/A

式中,n为研究区居民点个数,A为研究区域总面积。

2.4平均斑块面积(MPS)

平均斑块面积越大,说明农村居民点的平均规模越大,取值范围:MPS>0,可无限上升。计算公式如下:

MPS=A/NP×10000

式中,A为景观所有斑块总面积(m2),NP为斑块总数。

2.5离散度(Fi)

反映居民点分散程度,数值越大说明越分散。公式为:

Fi=(A×ni)/ai2

式中,ni为研究区居民点个数,A为研究区域总面积,ai为i块居民点面积。

三、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景观分析方法套用公式,分析得到各村庄居民点布局情况。

3.1斑块数分析

马口镇农村居民点斑块总面积638.72hm2,占马口镇总面积的10.19%,总斑块数为202块。其中斑块数较多的为高山村18个、英山村13个、官山村12个、光明村12个,说明该村居民点比较零散。

3.2平均斑块面积分析

马口镇的农村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平均用地规模在10hm2以上的只有旭高村和枣树村,可见马口镇单个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小。

3.3居民点密度分析

居民点密度指数是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反映景观破碎程度。斑块密度越大,则斑块越小,破碎化程度越高。其中密度超过6个/km2的有:高山村、官山村、光明村、回龙村、严山村、英山村、白马村。

3.4离散度分析

分析离散度指数,除比较特殊的上色湖、邱子脑村、白石湖村和八屋窑村以外,37个行政村中离散度指数小于1的仅有金河村、枣树村、庙湾村和窑新村。

3.5居民点用地比重分析

各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占行政村总规模的比重不同,其中英山村、窑新村、严山村、丁集村、官山村超过20%。总体上,马口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

四、居民点布局特征

经过实地调研、资料整理,规划出村庄的规模、密度,以及不同地理环境下不同的村庄空间布局形态,目前,马口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村庄总体布局分散,耕农以“耕作半径”分散居住。

(2)实地调查中发现,目前马口镇大部分农村居民点缺乏系统的规划,大都以独门独院为主,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较大,且布局交错混乱。

(3)乡镇政府驻地周边、主要公路沿线人口密度较高,其中英山村、窑新村、严山村、丁集村、官山村人口密度最高,用地斑块规模小,破碎化程度较高。

(4)马口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不高。行政村离散度指数小于1的仅有4个村,说明村庄内农居点比较分散,而且“空心村”现象较为严重。

(5)布局结构不合理,交通主干道穿村而过,居住安全受到威胁,也影响交通效率;如一五国道经过的高山村和五福村,以及范岭村、官山村内的沿路建设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道路的交通运行。

五、落实居民点布局调整

5.1居民点布局原则

(1)平原区人口规模在300人以下;山区人口规模在150人以下的村庄;多年人口增长率在-10‰以下的零散居民点,应迁并、迁移到邻近村庄或城镇。

(2)存在地质灾害1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村庄;地方病高发地区的村庄;生活饮用水困难且通过工程措施难以解决的村庄,应考虑向邻近村庄搬迁或控制其发展。

(3)饮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且修建困难的村庄,应考虑向邻近村庄或城镇搬迁。

(4)人均纯收入较低、无增收潜力的村庄,应迁并、迁移到邻近村庄或城镇。

(5)位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应控制其发展规模,条件成熟时逐步搬迁。

(6)位于城镇内部和近郊逐步与城镇融合的村庄,应考虑纳入城镇建设,实现城郊村向城镇转变。

5.2布局调整目标

以适应城镇化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达到城乡一体化为出发点,以社会稳定为基础,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为方向,以经济支撑能力为尺度,以村民自愿为原则,按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办法,把长期渐进式调整与短期跃进式调整相结合,把环境整治与配套建设相结合,把布局调整、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相结合,通过试点探索,加快政策调整和推广节奏,建成汉川平原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3布局调整方案

通过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按用地标准将零散农居点相对集中到中心村,不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能节约大量的宅基地。因此,该文拟定了分类指导、相对集中和分步实施的规划建设目标。

(1)地势平坦的平原以现

有行政村为基点,规划建设中心村。中心村不同于现在村委会所在地的村中心,而是严格按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是该村的公共活动和管理服务中心,对周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功能,涉及的行政村有英山村、五福村、松林村、八屋窑村、邱子脑村和周湖村。

这种模式可以吸引富裕农民进集镇,既可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又可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对这类村庄而言,关键是安定村民的生活、解决就业。若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解决生活来源问题是关键。常用的方法是采取货币补偿或货币与实物相结合的补偿方案,并辅以一定的社会保障措施和优惠的创业政策,调动这部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或提供就业机会,在改变其土地产权性质的同时,改变郊区农村居民的就业结构,提高其经济收入。

(2)以现有村落集中布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指导,这个区域内的农村居民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设置。须兼顾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根据耕作半径的设定、基础设施的承载量、风俗习惯的融合等因素进行重构。该调整主要采用融入型模式,是指由于村镇的扩张发展,在地域上与其周围的村庄之间界限逐渐模糊,最终连成一体。经济水平较高的集镇有较强的农村集镇化趋势,居民点宜采用农村城镇化型整理。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纳入城镇规划体系,积极提倡建公寓式楼房,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化经营农业,一般要求统建联建,由此可以降低人均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率。

(3)距离中心村偏远的村庄(上色湖、横山村、梅子涧等),可建设相对集中居住的农村居民点。这种农村居民点是纯粹的农村居民社区,按规划所建设的小型村庄,具有较齐全的各项生活服务设施,有利于农户集中居住生活。但是其规模小,只有一定范围的生活服务中心,起到逐步吸引的作用,可引导零星分散的居民点进一步地集中。聚居规模根据耕作范围的实际情况,以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准。

以上3种形式都是结合农村实际,规划、建设不同规模的农村居住社区,使农户相对集中生活。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马口镇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发展方向。

六、结论

经过查阅乡镇规划基础理论和参与《汉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的基础上,以马口镇乡镇规划中居民点布局的优化设置为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

(1)基于现有二调数据,用统计软件得出村庄居民点的基本现状数据,结合景观分析得出居民点斑块的分布情况。

(2)参考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因素分析,结合居民点布局的优化原则以及上级政府规划目标要求,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优化设置。

(3)根据实际调研,针对局部性存在不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结合当地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对居民点进行优化调整,既有利于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又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根据工作实践结合布局理论,总结出居民点布局设置的规划成果。从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根据村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促进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生产生活为目的,对居民点布局优化设置,以期促进新农村建设。

七、参考文献

[1]金其铭.中国农村聚落地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张金荃,罗可,胡杏云.发达地区村庄建设现状的反思[J].华中建筑,2008,26(11):218-220.

[3]赵海鹏,李晓娟.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思考[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12):13-14.

[4]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王安春.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1):281-283.

[6]赵庆双.新形势下“空心村”治理的意义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7):1768-1770.

[7]晏涵,刘觉民,韦林利,等.鹤城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16-4818,4821.

第6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1.1农村规划建设中思想认识不到位

过去各级政府不够重视村庄建设,普遍存在“重城轻乡”的现象,对贯彻国家提出的“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决策尚未落实到村庄规划建设层面,缺乏实质性措施。村委会本身更缺乏对村庄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导致无序建设严重,往往既浪费土地,又破坏资源与环境。此外,基层方面把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村庄村貌建设,变成了拆旧房、建新房等简单建筑行为。

1.2农村规划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政府对农村规划缺少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往往将争取来的农业项目资金全部用于种、养、加工等产业的扶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资金支持。再者,农民增收缓慢,也限制了规划的进一步开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在长期二元结构下,对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目前多数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编制规划的经费,限制了规划编制的启动以及后期建设的顺利展开。

1.3农村规划建设缺乏公众有效参与

传统的农村规划是一种偏重于物质建设规划上的规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方法,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使得规划不能体现满足村民的普遍愿望。村庄规划中即使存在公共参与,也只是被动的、初级阶段的参与,仅停留在有限知情权和监督实施的较低层次上。首先,公众参与范围小、广度和深度不够,较少涉及参与主体利益平衡等深层问题。其次,目前的技术手段多为问卷调查、一些意向性地选择和规划成果展示,它们仅被作为辅助设计手段,起不到协调、平衡作用。

1.4农村规划建设缺乏长期投入机制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偏低,多年来的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旧的建设由于缺乏后期资金投入尚未完成,加之新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又十分庞大,对农村建设所需资金试图主要依赖财政投入解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至今难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明显“力不从心”。

2我国农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规划编制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农村规划编制质量参差不齐。首先,有的规划是多年前编制的,没有预计到村庄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后来也没有及时修订,明显滞后于村庄发展的需要。其次,有的规划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耗费大量土建工程来建设城市型社区,结果丧失了农村的地方风格。此外,以往农村规划不全面。有的规划仅有建房规划,缺乏交通、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对于村民安全的项目,如饮用水源的选址和保护等更是很少涉及到,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建设农村所必需的。

2.2农村基础设施长期缺乏

农村居民点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其建设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致使房屋排列无序、各年代建设的房屋并存,道路曲折不整,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普遍缺乏,用地结构失衡。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且缺乏稳定的财政支持,无法维持诸如教育、文化、卫生、交通、娱乐、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的运营,因此很难在每个村庄都配置适当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这就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3农村生态环境普遍堪忧

目前一些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乡镇及个体企业废弃物等缺乏处理,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水源和农田,破坏了生态系统。在农村,农业污染非常突出,包括肥料污染、农药污染、地膜污染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化肥中的部分成分挥发到空气中污染大气,部分成分随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地下水体,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土壤酸化、板结、不好耕作,且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引起的耕地环境污染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3政策建议

3.1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措施

农村规划建设不仅受到村庄周边地形地貌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内重大项目建设、现有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将农村规划建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统筹规划,才能统筹协调村庄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政府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当地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地域资源经济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的生态和经济系统效益,通过科学设计,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方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村庄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

3.2大力引导资金投入农村建设

地方的农村面貌与农村发展直接体现了领导部门对农村建设的认识与决策水平,规划管理部门应从长远、社会各个方面考虑,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不要盲目建设与急于求成。同时,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对于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违背农民意愿的建设应坚决制止、追究责任。此外,政府应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项规划措施的社会效益。

3.3不断提高农民参与规划的水平

农民是农村规划和建设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必须争取到农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提高村民的决策参与度,充分调动村民贯彻落实各项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农民参与村庄规划和建设中,应该赋予农民一定的决定权,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4制定长远的农村规划建设方案

农村规划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引领农村规划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为此,各地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界定建筑和建设标准,防止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其次,农村规划一定要量力而行。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在具体操作中,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分步实施。

参考文献

[1]沈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2).

[2]李铜山,陈明星.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的理性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3).

[3]洪音.新农村规划建设要突出农村特色[J].城乡建设,2008,(5).

[4]施利红.谈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6).

第7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合村并城 失地农民 实施措施

合村并城是为了推进城市新发展区的开发建设,保障村民安置后生活质量提升和总体经济收入不降,将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进行拆迁统一安置的一个系统工程。合村并城,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现代化形象;有利于整合利用土地资源,让有限的土地、生态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提高迁并村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群众文明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群众共享城市改革发展和文明进步成果。

园区基本情况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于2010年9月成立,是河南省打造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城市规划的核心区域。目前,园区内已有大量企业签约入驻,但城市建设基本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现状自然分布对的村庄占用着园区大部分土地,另外,村庄内居住环境差、用地建设管理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备、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现状村庄极大地制约着园区的城市建设和管理。随着项目的入驻,需要进行合村并城,整合用地,优化土地的使用价值,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

合村并城必要性

1、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中央提出区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城市新区的建设发展过程,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当前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拟开发范围内的现状村庄影响到新区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合村并城”,对现有村庄实施改造,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推动城镇化及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

2、产业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园区被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及物流产业基地,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入驻,但是园区内的城市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从招商引资角度来讲,现状自然分布的村庄已成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另外,村庄内居住环境差、用地建设管理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备、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此,在城市建设初期,开展合村并城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

3、村庄自身更新的需要

园区的建设发展促使开发区范围内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也使得他们的消费支出被动提高,这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生活的困难程度。同时,园区内大型物流、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势必带动村庄的改造更新,园区的产业集聚也将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生活服务需求。合村并城是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村庄在并城后成为新型城市社区,通过为产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如出租宿舍、配套商业服务等,带来显著的效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现状村庄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园区的现代化发展存在较大的矛盾,迫切需要通过自身的更新满足园区的发展需要。

合村并城实施措施

1、以政府主导,村民积极参与改造

村庄安置应以政府为主导,从园区规划、村民的拆迁补偿、安置区土地划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充分考虑社会的综合利益,整合各职能部门,调配各部门的资源,最大限度的保障村民权益。同时让村民积极参与,有利于化解村民的阻力,消化由拆迁引起的社会矛盾。政府主导和村民参与两者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统筹村庄拆迁安置。

2、以建立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制度、保证补偿资金足额到位作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出发点

征地补偿金作为失地农民失地后原有资产置换的费用,在解决失地农民生活燃眉之急和重建新的生计系统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制度、保证补偿资金足额到位是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一个重要步骤。

3、以引导农民用好用活土地征用补偿金,形成长效收益机制作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关键

失地农民对土地征用补偿金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生计”关键,而这有赖于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植和引导。因此各级政府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政策上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利用手中的补偿金进行资产积累和投资,确保失地农民用好用活土地征用补偿金,创造长远的经济效益,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和社会稳定。

引导失地农民用好用活土地征用补偿金,形成长效收益机制,一是有利于解决好失地农民及子孙后代的长久生活保障问题,让土地征用补偿金“以钱生钱”,使农民失地不失利,仍获得长期的经济收益,使失地农民得到长期生活保障,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化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把引导失地农民进行资产建设作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重要战略内容来做好。

4、以指导帮助失地农民顺利实现职业转换作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重要环节

城市化的推进将会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对失地农民来说,两个突出问题会给他们带来阶段性困难:一是城市化岗位创造的后发性与农民就业需求的即时性矛盾,城市化推进中一下子消化和容纳“转岗"出来的大量农民显得有些困难;二是失地农民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就业观念、求职能力和上岗技能上有一个适应期,使“失土”同时即“失业”的情况既普遍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失地农民应服从于城市化推进的要求,政府要授之以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机配置有限的城市就业岗位,使城市化与农民就业、农民就业与失业的矛盾得到转化和协调,针对失地农民的职业转移方式、途径和特点,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的出路在于失地农民能够顺利实现在非农产业的再就业。在制定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政策措施时,要注重加大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以使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全力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

5、以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作为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基石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失去土地的农民,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普遍薄弱、难尽人意的现状下,由于失地农民由于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稳定性,原有的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影响城乡社会稳定。近年来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日益受到重视,各地政府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失地农民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既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政府职责所在。

6、农村集体土地要纳入一级土地开发市场管理范畴,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避免园区内村庄的无序建设和蔓延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停止现状村庄内一切影响下一步改造的建设活动,加强规划方面的控制,禁止现状村庄内的乱批乱建行为,防止园区内村庄的无序建设和蔓延。一是加强农村土地使用管理,对城市建设征地过程中及近期列入城市建设范围内村庄的集体所有土地,提前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及城市建设管理的范畴;二是政府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关注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政府在城市扩展过程中,与失地农民及其村集体合作建立起合法、规范、有序的城市租房供应机制。

第8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有效性;对策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过渡性区域,是城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其规划发展不仅影响着城市化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城乡结合部存在的规划编制滞后、规划宣传力度不够、违法建设日渐增多、违法建设查处不到位等规划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并逐步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问题,是现今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城市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经济发展导致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是城市扩张的直接动力。由于城市不断向的扩张和城乡结合部特有的区位,引来开发区性质的建设,使大量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城乡结合部集中,城乡结合部的经济结构、劳动人员结构、生产方式均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功能,与此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原始的、并对城市市容有影响的城市产业以及为外来人口服务的服务业的发展,再加上原有的乡镇和村办企业,各类用地性质不同、差别很大的产业聚集在城乡结合部,从而形成城乡产业交错带,空间布局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体制大多仍沿袭过去城乡分管的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只重视城市市区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忽略了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或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重视不够,而城乡结合部中的乡村又习惯于用乡村的传统方法来进行乡村建设,加之乡村布局相对分散,部分乡村建设起点低,缺乏规划前瞻性和科学性,以致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

二、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编制滞后

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存在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其中原因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滞后于城乡结合部的建设,或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或被随意变更的状况存在,尤其是与城乡结合部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尚未编制,客观造成规划编制难以满足目前城乡结合部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未能发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一种有效地控制城市土地利用和强化城市管理的技术手段的作用。

(二)规划宣传力度不够

城乡结合部部分公众规划意识淡薄,对城乡规划法还比较陌生或者不很了解,对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公众对规划管理和执法行为缺乏理解和支持,存在认为只要完备土地使用手续,就可以无需遵循规划和办理规划许可,想怎么建就怎么建的观念,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章搭建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或擅自改变规划许可,建设随意性大,这是城乡规划宣传力度不够所凸现的问题。

(三)违法建设日渐增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产业的集聚,城乡结合部中乡村的大量土地被征用,乡村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部分单位、村民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把集体土地、划拨土地非法转让和出租,形成了较混乱的土地隐形市场,导致城乡结合部用地功能紊乱,土地利用率低下, 违法建设屡禁不止,普遍存在占用消防通道、房屋改扩建、加建楼层、圈占公共绿地的等违法建设现象,违法建设日渐增多。

(四)违法建设查处不到位

城乡结合部中明显的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巡查不到位,“雷声大、雨点小”等的状况,惩治违法建设活动的决心不够,违法建设监管和查处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处置不及时,以罚代法、以罚代拆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对违法建设的处罚过轻,客观上刺激了违法建设的发生;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建立定期协调联系机制,各自为战,执法不能有效形成合力,违法建设查处不到位。

三、提高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快规划编制,完善规划机制和政策

城乡结合部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村庄还应当制定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村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综合考虑村(居)民安置、基础设施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编制道路整治方案、公共服务及公用工程设施规划,村庄风貌塑造规划等,并从村庄实际出发,尊重村(居)民意愿,充分听取村(居)民意见,体现地方和村庄特色。

通过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城乡发展情况的研究,确定城乡结合部村庄、社区的建设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避免城乡结合部村庄、社区步入商业地产的发展领域;通过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特殊功能区的研究确定城乡结合部村庄、社区的建设方向;通过对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确定城乡结合部村庄、社区的建设特色和建设要求;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制定城乡结合部村庄、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的规划意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计划、有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公众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公众普及城乡规划的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法律条文、法定程序的宣传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违法建设查处等方面的宣传,以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使规划为公众知晓,并让城乡结合部公众了解城乡规划,增强城乡规划的意识,逐渐使遵守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成为建设单位和个人的自觉行动。

(三)突出规划引导,构建依法建设的平台

在编制城乡结合部发展规划时,要突出“引导”的理念,引导产业向规模经营集聚,工业向园区集聚,从而有效实现城乡空间资源整合,从各自为政式的发展转入到组团式发展的轨道。并充分了解城乡结合部变迁的内在动力,居民的实际状况和需求,给予区域内居民以更合理的生存照顾和未来照顾,从政策和规划布局上予以妥善安置,不仅可以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能取得居民对规划控制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违法建设等对抗的发生,构建依法建设的平台。

(四)完善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能

通过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完善工作网格、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考评机制等措施,加大力度查处和监管违法建设行为,并建立定期协调联系机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使执法形成有效合力;通过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并注重执法手段,讲究程序和方式方法,建立畅通的监督举报渠道,营造和谐的舆论监督氛围,调动积极因素动员群众自行拆除违法建设,逾期没有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再行采取措施,避免激化社会矛盾,提高执法效能。

四、结语

城市化进程使城乡结合部处于持续动态变化中,城乡结合部在规划管理方面表现出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相应的措施,并提高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是现今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和城乡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欣.西安城乡结合部建设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王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

第9篇: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范文

同志们: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