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培训基地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输配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汪敏(1988-),女,湖北黄冈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动力工程学院,助理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74-02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是一所以电力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被中国电力联合协会认定为首批“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输配电专业”)是学院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因此,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传统角度讲,实训基地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是完成本专业中某些课程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是本专业中的综合训练,即实训基地(实训室)是承担专业实践训练的场所;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实训基地应该成为融合学生、教师和情境三个教学要素的主要场所。本文以输配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例,就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建设专业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岗位的需求
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来说,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都必须通过对社会市场的调研,才能统计和预测社会与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分析统计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专业培养人才所能从事的职业岗位,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并结合相应的职业技能工种鉴定,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从而考虑是否建设相关实训场所,而不能盲目的建设没有必要的实训室。以输配电专业为例,学生主要对应的岗位群有线路架设工、配电线路工、送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带电检修工、工程测量工和电气测试员等,那么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就应与这些岗位相匹配。
2.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设置的需要
从高职教育观念来说,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鉴于目前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每门课程都会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而学习情境的设置必须要有特定的地点、场所,故此,也凸显出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但由于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指导和参与,导致很多院校对于实训基地的定位不够明确,只是简单地将实训基地当做学生完成实训课程任务的场所,而忽略了实训基地的制度管理、师资管理、实训基地的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作用,甚至有些所谓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成了摆设,实训室的构建只是停留在设备的购买上。同时,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目前一些专业的实训基地的设施只停留在理论或演示阶段,教师和学生无法利用实训基地完成必要的实践项目,更谈不上实训教学质量,实训基地也因此失去了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输配电专业的重要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技能训练和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的重要场所。同时它还是针对相应行业及职业岗位群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技能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应该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技能竞赛培训四大方面。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一个中心,多点布局”的方式,逐步在全校形成各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功能的互补、特色发展的建设格局。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为例,该学校依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职工培训中心,学校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工作上,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训”为主要模式、辅以“学生一体化实训、职工培训、优势互补”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实训模式,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围绕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个融教学、培训、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训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超高压宜昌分公司等)两个平台采取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技能名师(楚天技能名师)相结合、学生与企业员工相结合、实训车间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基本技能训练、技能证书培训取证和技能竞赛三个实践环节中去。争取建成满足专业教学、专业研究、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四项功能的开放式实习实训基地,其设备、实训教学手段、师资水平和管理模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真正建成了服务于输配电线路专业方向的现代国家级输配电线路示范性实训基地,继而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示范性窗口。
五、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输配电专业于2012年初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专业建设期两年。为能在验收时达到要求,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中央和企业同步下拨的专业建设经费,进一步扩大专业实训基地(室)的建设规模,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功能,同时购置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目前在大力推广的新设备,努力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第二,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要紧跟企业工厂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训基地正常运转、实训教学培训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第三,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改革效率,提高实训师资队伍质量,积极进行社会培训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使实训基地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1.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工作的场所,是进行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而实训基地的管理则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应主要从实训场地管理、实训教学管理、实训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将所有的制度都明文条例规范化,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查考核,以确保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2.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为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岗位要求,实现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和产学结合特性。为了满足各类实训项目的开展,要建设由一批关联性强、贴近生产、反映企业的主流的实训室组成的实训基地。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输配电专业为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专业目前已建成并应该具备以下实训室(基地):电工工艺实训室、电力安全急救实训室、金工实训车间、焊接实训车间、工程测量仪器实训室、高电压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工程概预算实训室(兼具电气CAD实训)、输电线路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实训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仿真实训室、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校外宜昌市紫阳500kV超高压线路13基铁塔实训基地。以上各种实训室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实现技能培养的层层递进。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输配电专业自2007年组建成立并开始招生,在学院教学资源的大力投入下,到现在实训基地已渐有雏形。建成了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取证培训、技能竞赛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依据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目标及基本思路等,构建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即输配电线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实训基地建设要向企业实际工作环境靠拢,实训室应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建设成符合学校及专业自身特色的实训基地。
3.实训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师资之于实训基地如同实训基地之于高职院校一样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训师资队伍,是搞好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应首先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去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学习,给教师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其次还应注重实训指导教师的个人成长,合理建设教师梯队,理性分配教师任务,采取适当的师带徒方式培养后备实训指导教师。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实训基地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及奖惩考核办法,以规范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企业技能名师与校内实训教师一起教学,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竞争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应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高度出发,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的各方面功能,既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又为社会人员培训提供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国政.高职教育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2]方伟中.高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5).
[3]兰宇飞.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3).
[4]张长学.淄博职业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关键词] 建设思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37-04
国家三部委2010年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计划建设项目,焦作卫生医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被三部委批准为第一批建设学校。在建设中,我校认真研读《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等文件精神,理清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 理清思路,紧紧把握好建设方向
在国家中职示范校申报和《任务书》、《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文件,聘请教育部相关专家到校指导,组织参与人员研读示范校重点建设任务,理清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思路,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1.1 理清建设思路,瞄准建设方向
学习重点建设任务,坚持改革引领,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把改革创新的着眼点放在内涵建设上,重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以及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增强职业学校办学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归纳起来为“一二三四五”的建设思路:①围绕一个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②强化二个建设:学校内涵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③完成三个转变:学校培养向校企合作培养转变、一般学校向特色学校转变、普通专业向精品专业转变;④实现四个突破:办学理念突破、办学模式突破、办学条件突破、办学水平突破;⑤改革五个体系:课程建设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实训条件建设体系、教学管理建设体系。
1.2 加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
为保障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顺利进行,学校一是从思想上提供保障。组织学习领会国家有关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并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邓泽民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二是从组织上提供保障。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卫生局领导为顾问,校长为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经费保障与质量监控小组和四个专业、一个特色项目建设项目小组。三是从管理上提供保障。将建设项目分解为三级,共设一级项目5个、二级项目18个、三级项目92个,实行项目化、责任制管理,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由一名校领导负责,任务、责任、人员逐级落实,确保按时、按责、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四是从经费上提供保障。按照“专款专用、足额到位、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原则,学校制订了《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有计划、合理、规范、足量、安全使用好建设资金,为示范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 校企合作,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护理、中药制药、美容美体和口腔修复工艺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行业企业结合,创建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联合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确定培养目标
4个专业分别与焦作市护理学会、中医学会、美容协会、医学会四个行业学会及相关企业结合,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调研与论证机制,与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培养目标。“走出去”开展人才培养标准的调查研究,确定专业所服务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和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请进来”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对职业岗位分析论证,确定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相关的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
通过调研和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专业技能标准等),指导课程设置。
2.2 初步建立“岗·课·证”相融通的基本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
经过一年的专业建设,初步建立了按照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的能力要求,实施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专业课教学,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岗·课·证”相融通的基本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2]。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
①护理专业为“四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期教学目标制、生活护理见习制、专业护理方向制、专业课程企业制。②中药制药专业为基于工作过程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岗位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开发课程,做到教学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怀药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③美容美体专业为“校企合作、学训一体、工学交替、带薪顶岗”人才培养模式:美容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和美容技能操作训练;假期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见习;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带薪顶岗实习。④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为“校企一体、三个统一、三段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统一、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统一、教师与岗位工作者的统一;第一阶段学习基础课、专业课,期间穿插医院见习课,第二阶段学习岗位工作任务课,第三阶段在实习医院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实习。
3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满足职业能力,教学组织序化注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情境设计注重贴近工作环境,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3.1 编写突出职业岗位项目化的校本教材
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入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及职业岗位技能标准,4个专业制订了16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组织编写基于生产过程,教学内容紧扣岗位生产与企业管理规范,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技术内容,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课程教材。一年来4个重点专业共组织编写7门专业课教材,已完成4门专业课教材初稿。组织编写了2门专业实训指导教材,制订了2门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3.2 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根据岗位要求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立项教学研究课题28项,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3.3 实行“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专业课教学凸显实践性,实施“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练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练。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方面综合进行,单项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实训结合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岗位任务进行,进而达到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是:护理专业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与临床见习结合,中药制药专业将中药性状鉴别和炮制与药厂见习相结合,美容美体专业将美容技术操作与美容中心操作实践相结合,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将雕牙与附属医院口腔科镶复相结合,促进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实训的基础上,各专业举办各类技能操作大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护理专业举办了护理礼仪大赛和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大赛,中药制药专业举办了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炮制技能大赛,美容美体专业举办了形象设计大赛和美容技能、化妆技能大赛,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举办了雕牙技能大赛。技能操作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4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2]
学校以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为保障,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共同进行课程改革、编写教材及课件开发。按照生产性要求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聘请医院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专家指导常态制、校企合作项目制、工学结合双向督导制[10]。
4.1 成立及调整了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中药制药、美容美体和口腔修复工艺三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了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制订有委员会章程和制度,定期活动,研究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技能操作标准修订、岗位要求等专业建设,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课教学和岗位实训。
4.2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教务处、实习就业处、医教处、培训部、人事处、财务处的负责人组成,校长任主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管副校长为办公室主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是:①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政策、机制并组织实施;②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③督促、考核、宣传相关部门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工作业绩;④研讨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⑤组织市场调查,为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4.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6]初步建立
学校与医院、企业、美容公司等初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双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学中练、练中学、练中做、做中练专业课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与医院建立了校院合作“课外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时间实验室开放,组织学生对岗位必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并安排二年级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课外实训内容依据专业学习进程设置,在校学习两年期间依次开展护理礼仪培训和竞赛、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和竞赛、护理情景剧竞赛、临床见习岗前培训、专业化方向(手术室护理、ICU护理等)技能培训等活动,其中护理专项技能训练的时间长达九个月。反复的学(理论学习)训(技能训练)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对护士职业形象有了初步理解,掌握护理岗位必备的技能。
中药制药专业与制药企业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在修武县西村乡后河村建立中药教育培训基地,将设立当地中药材标本展厅,对当地农民进行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训,组织学生到基地学习。
美容美体专业完成了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并投入30余万元,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技能,练习手法;在校外实训基地服务顾客,顶岗实习;实现了学生到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的岗位实操学习。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时间实验室开放,组织学生对岗位必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并安排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三年级学生安排到医院或企业顶岗实习。
4.4 拓展了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
校外基地建设以满足教学模式改革、顶岗实习、师资培训需求为目标,修订基地遴选标准,完善原有实训基地,新增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实训基地,突出教学条件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一年来新联系了医院、制药企业、美容机构等6个校外实习基地,美容美体专业和中药制药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同时接受学生就业。
4.5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提水平、拓功能”的原则,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职场环境的对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需要。在原有专业实训基地基础上,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安装仿真教学设备、模拟教学软件,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校内实训基地整体水平的提升。
护理专业建设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建成了集教学、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除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外,还满足了焦作市卫生系统急救比武、护理人员技能大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市工会、市教育局等组织的护生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的需要,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2507人。
中药制药专业建立了药物化学实训室,扩建了精密仪器操作室。中药制药实训中心满足了专业实训要求,并承担了焦作市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承担了国家执业中医师技能考试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444人。
美容校内实训中心由60平方米扩建为120平方米,新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40余台(套),实训环境及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美容实训中心同时承担了美容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96人。
调整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训中心的布局,与国家口腔修复技工资格培训与考试基地签订了协议,组织开展焦作地区国家口腔修复技工的培训和考试鉴定工作。并承担国家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开设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班,培训了40人。
5 六项措施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学校采取内外结合(校内培养和外聘兼职教师相结合)、上下并举(选派教师到高水平大学进修和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同时进行)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六项措施为核心、八项制度为保障,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9]。
5.1 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校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5]。4个专业共选聘8个专业带头人为培养对象,分别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以及专业技能操作标准的开发等工作中,为专业带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主导作用。
5.2 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4个专业共选聘了24名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分别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协助专业带头人,写出调研报告。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协助专业带头人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参与社会调研、考察。
5.3 青年教师培养
学校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对新进教师进行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并指定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组织听课,指导其承担实习、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锻炼等工作,熟悉所在专业的整个教学环节。
5.4 “双师素质”培养[7]
学校注重“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的建立,制订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有平均每年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一年来,共有64名专业教师到市直医院、美容机构、制药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5.5 教师学历学位提高
学校制订了《教师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一年来教师中有2名硕士毕业,有16名教师参加了硕士教育,学校为其承担了学习费用。
5.6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8]
学校制订了《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3]。聘请行业企业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重点承担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工作现场教学、专业课教学、专题讲座等。同时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大纲等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一年的建设期间,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共聘请25名医院、药厂、美容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为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开始建设数字化“兼职教师资源库”[4]。
5.7 管理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教师进修培训实施办法》、《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教师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5]等八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办法,并组织实施,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顺利实施。
扎扎实实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必须按照三部委9号文件精神,理清建设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质保量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从而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 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 邓泽民.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5] 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相对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何勤.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途径探讨[J].老区建设,2009,(6):25-27.
[7] 郑声衡.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63-64.
[8] 史方平.企业锻炼: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6):65-67.
[9] 耿洁,刘宏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38-42.
[10] 夏晓峰,刘世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43-44.
[11] 晓阳.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8-10.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卫生局、社保中心)
2、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不低于300元。(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3、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且均不低于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逐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门诊统筹支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探索通过个人账户调整等方式逐步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4、开展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统筹区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加强付费总额控制,建立医疗保险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制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与付费标准相挂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通过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结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个人负担的控制办法。逐步将医疗机构总费用和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控制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列入医保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5、完善差别支付机制,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将符合条件的私人诊所等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6、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监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联合反欺诈机制,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7、加大救助资金投入。救助范围从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提高救助水平,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稳步提高封顶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进一步提高。(责任单位:区财政局、民政局)
8、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的问题。做好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衔接。(责任单位:区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社保中心)
9、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责任单位:区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社保中心)
10、积极推广医保就医“一卡通”。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加快推进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稳步推进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加强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责任单位:区人社局、社保中心)
11、加强医保基金收支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坚持当年收支平衡原则,结余过多的结合实际重点提高高额医疗费用支付水平,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职工医保结余过多的要采取有效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12、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完善基本医保管理和经办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责任单位:区编办、发改局、人社局、社保中心、卫生局)
13、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责任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
14、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责任单位:区财政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15、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落实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和医保支付政策。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纳入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其他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同步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将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且已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公立医院、国有企业等单位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同步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支持政策;对其它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结合实际,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不断提高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比例。(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16、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继续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电子监管,提高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监管能力。(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17、建立完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发改局、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18、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实行动态调整。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自,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重点选聘好院长并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责任单位:区编办、卫生局、人社局)
19、完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在区级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指导下,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资金分配、负责人奖惩相结合。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要按时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用于改善福利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责任单位:区人社局、编办、卫生局、财政局)
20、加快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多渠道筹集并落实化债资金,按时完成债务化解工作,坚决制止发生新债。(责任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
21、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加强街道卫生院建设。(责任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
22、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统一技术信息标准,实现与基本医保等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卫生局、人社局)
23、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完成6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要求组织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完善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力争实现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街道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继续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建设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竣工投入使用。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重点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
24、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
25、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给予扶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落实乡村医生的多渠道补偿、养老政策。(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
26、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60学时。采取本地人员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充实乡村医生队伍,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责任单位:区卫生局、财政局)
27、加强区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行业管理,重点强化服务行为监管。积极推进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发改局、人社局)
三、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28、继续做好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2.14万、0.63万。将排查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范围。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以街道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达到95%以上,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0%以上。提高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责任单位:区卫生局、财政局、计生局)
29、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支持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和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发改局、财政局)
30、按照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结合市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实施方案,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发改局、编办、财政局)
31、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支持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诊疗规范和日常监管有效融合。(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计生局)
32、加大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师、儿科医师,以及精神卫生、院前急救、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院和医保管理人员等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局、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
33、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出台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细则,鼓励具备行医资格的人员申请多个地点执业,完善执业医师注册、备案、考核、评价、监管政策,建立医师管理档案。建立健全医疗执业保险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依法调处医患纠纷,严厉打击医闹等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行为。(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
34、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规范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提高农村药品配送能力。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并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商务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35、实施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严厉查处制售假药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挂靠”、“走票”等出租出借证照,以及买卖税票、虚假药品广告等违法违规活动。(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区经信局)
36、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及重复检查等行为。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物价局)
面对永远失去亲人的40个家庭,面对无辜失去生命的40名兄弟。面对党和国家及人民的希望与重托,此时此刻我不知道大家是一种什么感受、什么滋味、什么心情?人命关天”没有比人的生命更大的事情;生命无价”没有比人的生命更珍贵的东西。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作为煤炭行业的龙头老大”安全工作备受国内外关注。需要发展,而绝不要抛开安全、牺牲人的生命、破坏环境不科学、不健康的盲目发展;需要利润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翻番,而绝不要带血的利润和死亡人数的翻番。安全一票否决”如果我安全工作搞不好,经营指标再好、经济效益再高,也不能将功抵过;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如果我安全工作搞不好,发展也是短暂的绝不会长久。短短的179天、25个周,就死亡40人,平均不到5天死亡1人,一周死亡1.5人,这样的安全“业绩”能对得起我良知吗?能与“行业代表”相称吗?能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吗?能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吗?不得不引起我所有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深刻反思。今天早上,特别交代让60个煤矿的矿长也参加这次会议,希望你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安全生产中。
四个单位汇报了6月份五起事故发生的情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刚才。并做了较为深刻的检查。下面,结合今年以来发生的事故情况和当前存在重大安全问题,就如何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采取有效举措、扎扎实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讲两点意见。
吸取教训,
一、认清形势。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不到半年时间里,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先后发生了8起伤亡事故、死亡40人,5起非伤亡事故。尤其是6月份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仍发生了5起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无论是事故发生的起数、伤亡的人数、发生的频率,神华发展史都是绝无仅有的使得我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安全压力空前增大。
一是乌海骆驼山煤矿“31特别重大透水事故,8起伤亡事故。死亡32人;二是新疆铁厂沟煤矿“54顶板事故,死亡1人;三是包头煤化工煤制烯烃“525高空坠落事故,死亡1人;四是宝日希勒露天煤矿“62运输事故,死亡1人;五是宁煤梅花井煤矿“616运输事故,死亡2人;六是乌海西来峰焦化厂“626烟罩坠落事故,死亡1人;七是神东布尔台矿“628运输事故,死亡1人;八是乌海老石旦矿“628运输事故,死亡1人。
一是乌海黄白茨煤矿“23透水事故;二是乌海五虎山煤矿“428一氧化碳严重超限事故;三是宁煤甲醇厂“323火炬闪爆着火事故;四是乌海焦油厂“325高置沥青槽着火事故;五是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57催化剂粉仓泄露着火事故。5起非伤亡事故。
有8起发生在基本建设和技改单位,综合分析这13起事故。占事故总量的62%按事故类别划分,运输事故4起,占31%火灾事故3起,占23%透水事故2起,占15%高空坠落事故2起,占15%其它事故2起,占15%
深刻分析这些事故原因教训和当前存在的隐患问题,可以说事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而是偶然中的必然,充分暴露出我们当前在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漏洞、盲区和死角。
一是“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执行到位。乌海能源公司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发生,就发生6起事故,死亡34人,占全集团死亡总数的85%。尤其是骆驼山煤矿的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打破了集团公司自1995成立以来连续15年无特别重大事故的纪录;自6月26日至28日,三天内连续发生2起事故,死亡2人。这样的安全成绩,难道说“安全第一”落实到位了吗?9个生产矿井,有7个矿井部分采掘面因受水害、火灾等严重威胁被迫停产,难道说安全管到位了吗?我想乌海能源公司从领导班子到各厂矿及员工应该深刻反思一下,究其何因?如果是领导班子的问题,该调整的要调整;如果是矿厂长原因,该换的要换、该撤的要撤,决不能手软。宁煤梅花井煤矿自去年12月9日到今年6月16日,仅仅188天,就先后发生2起事故,造成4人死亡,一而再地发生事故,安全工作是如何管的?
二是事故教训没有吸取到位。类似的交通运输事故、矿车掉道伤人事故、火灾、顶板等事故,不要说全国经常发生,在集团公司内部近几年也发生过多起。集团公司为此也多次召开过专题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我们一些单位并没有引以为戒,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更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结果重蹈覆辙。事故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可怕的是对事故的遗忘,“好了伤疤忘了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可怕的是“吃一百个豆还不嫌腥”。
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责任胜于能力”。抓不好安全,我看绝不是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责任感、执行力、决心和毅力问题。同在一个矿区、同在一个公司,别人能够做到10多年不死人,而你一年死好几个人,难道仅仅是你的能力不如别人。我看是你抓安全的决心没有别人高,抓安全的耐心没有别人强,抓安全的招数没有别人多,抓安全的功夫没有别人到位,抓安全的压力没有别人大。一些矿厂长甚至部分子(分)公司领导可以说对安全工作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过程中。口号比别人喊的都响,表面文章比别人做的都好,报喜不报忧,好大喜功,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严重。安全生产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粗心和疏忽,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来不得半点急躁和漂浮,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谋划,以务实的精神来对待,以实干的作风来落实,抓一件成一件,件件有着落,掷地有回声。
四是业务保安工作没有做到位。安全工作仅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来抓是抓不好的,靠盯也是盯不住的,必须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我们一些业务部门在项目设计、建设施工、设备采购、验收考核、措施制定时就把关不严,结果给后续安全生产留下了许多“原生态”隐患;有些单位出现安全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不从主观找原因,而是想方设法往客观条件上推;有些单位个别领导干部作风不扎实,对安全工作敷衍了事,“管生产不管安全”。这里我再次强调,安监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监察包括对业务部门的督查,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安全管理。
五是基建和技改项目管理不到位。13起事故有8起发生在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充分说明基建和技改项目仍然是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尤为突出的是,一些单位从子(分)公司到各单位领导对外委施工队伍的监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存在严重的重自营单位管理、轻外委队伍监管问题,没有真正落实集团公司反复强调的把好“五个关口”、做到“五个统一”;对基建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不清晰,虽然签订了生产安全协议,但责任划分不细、不实,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日常工作不严、不细、不实,该做的没做好、该管的没管到位,不需要去做却做了,致使出现事故后非常被动;有些单位不按建设程序、工期和安全“三同时”要求组织施工,一、二、三期工程平行交叉作业,系统尚未形成就盲目开始联合试运转,势必造成抗灾、减灾能力减弱,加之日常疏于监管,发生事故也就必然;个别单位甚至还抱有技改和基本建设项目发生事故由施工单位承担的不良心态和侥幸心理等等。
六是隐患整治不到位。有些单位对于安监部门已经查出的隐患,不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及时加以彻底整改,而是一拖再拖,甚至敷衍了事,更不用说主动查治,导致隐患越查越多。目前专家会诊尚未结束,就已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4913项,其中煤炭企业1207项,电力企业2749项,铁路企业371项,港口企业586项。如果会诊结束,我想这个数字将会突破7000。这些隐患和问题一日不除,可以说安全生产就没有保障。
七是本安体系、质量标准化和班组建设不到位。部分单位标准化搞形象工程,没有延伸到采掘工作面等生产末端,质量严重滑坡,与动态达标要求相差甚远;班组建设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即使是同一集团、同一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差别也很大;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差,员工自保互保联保能力低,“三违”现象还相当普遍;现场管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风险的超前预控思想尚未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每个作业环节、每个生产过程。
八是应急救援管理不到位。突出表现为应急预案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物资和装备配备不足,日常应急演练和培训不到位,应急队伍和素质不能满足应急需要等等,致使不能及时识别事故灾害的严重程度,发生事故后措手不及。
上述八个方面的不到位,既是事故应该吸取的教训,也是今后安全工作的重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希望大家一定要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吸取事故深刻教训,站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以人为本”、“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高度,站在维护神华改革稳定大局、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切实把安全生产摆上当前工作的首要议程,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时刻保持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的清醒头脑,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常鸣的高度警觉,时刻保持反骄防松、严抓严管的强劲力度,长久树立抓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常讲案例、常思危害、常敲警钟,着力以认认真真的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化“危”为“机”,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二、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想实招、出重拳,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动真功夫,扎扎实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围绕安全工作1号文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加强责任制的落实,切实提高安全的执行能力。切实提高整体安全的监管能力。各子(分)公司要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二)全面加强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的管理。重新审视和深入剖析在技改和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短板差距以及造成事故多发的根源所在等,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彻底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09]14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0]709号)等文件规定,进一步完善基本建设项目设计、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安全管理流程,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方责任,切实保证属于我做的一定要做好、做到位,属于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做的一定要监管协调到位、督促要求到位;一定要按照项目建设程序和安全“三同时”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期,有序合法合规组织建设;一定要把好“五个关口”做到五个统一”坚决杜绝“一包了之”以包代管”层层转包”从严、从细、从实、高标准地管好外委施工队伍。再次重申,对于没有拿到路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一律停建整改;对于未完成设计任务、系统不完善的项目,一律不准移交生产;对于资质不符要求、安全业绩差的队伍一定要清理出去。
也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饰演着不同的角色,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无论担任何种职务,肩负何种工作,都必须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负责,这是社会法则,也是道德的规则。这就需要我时刻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遇到困难时,不是找借口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去克服。这就需要我必须不断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其位,就要谋其政。既然事业选择了就要为我事业负责任,就要从内心深处真切感到抓好安全是对全体员工的最大负责,讲政治、顾大局和切实履行职责的实际行动;要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实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上、写在文件里了事,切实解决管理不到位问题。这就需要我必须不断增强安全预控的主动性。坚定安全工作可防、可控、可治和把高危行业变成安全行业的坚强信心和必胜决心,从源头上超前预控事故隐患,坚决做到有迹象就查,露苗头就敲,见倾向就纠,出问题就抓,一丝不苟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这就需要我必须不断增强责任追究的严肃性。严是爱、松是害。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不严格,就是对企业、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要强化各级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真正把安全责任认认真真落实到位,绝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更不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使逐级传递的责任链条出现障碍,必须严格检查、严格分析、严肃处理、严肃问责。只有这样,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履行安全职责,承担安全重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强烈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自觉地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想方设法、超前谋划。各级安监部门要切实负起安全监督监察职责,采取铁腕手段、时刻保持高压态势,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铁面无私。各级业务部门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切实做好业务保安和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执行力。虽然集团公司规定停产、复产令原则上由安监部门下达,但整改措施的制定和督促落实工作必须由业务部门负责,并且要从技术等方面对是否具备复产的条件严格把关,提出明确意见。
(三)全面加强隐患整治,切实提高各类事故的防范能力。各子(分)公司要按照定隐患、定措施、定资金、定时间、定责任人的“五定”原则,抓紧研究制定详细的隐患整改计划,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消号管理,每天向集团公司书面汇报隐患整改进展情况。对于专家会诊指出的隐患,必须尽快制订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该停产要停产,该关闭的要关闭,该减产的要减产,尤其是乌海和宁煤公司。集团公司安监局及有关业务部门,要研究确定需要集团公司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不打招呼、不定单位、不定时间的突击检查方式,对各单位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重点督察,并在每月调度产运销平衡会或周四安全视频会上进行通报;同时要将隐患整改情况纳入本安体系考核范畴,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单位在本安体系考核标准中直接扣分。今后,凡被集团公司下令停产的矿井,未经集团公司下令,擅自复产的,将严肃追究相关子(分)公司有关领导的责任,若因此导致事故发生的,上升一个事故等级处罚。
(四)全面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切实提高重大事故的抗风险能力。煤矿企业要着重抓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管理。继续加大瓦斯抽采力度,系统的完善优化,减头减面、减人提效等工作。凡瓦斯抽采不达标、“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系统存在重大问题的,一律立即停产整改,尤其是宁煤金能公司和乌兰矿。集团公司安监局牵头、总工办、煤炭生产部和科技发展部配合,要尽快与西安煤科院商讨成立“神华煤矿防治水研究院”事宜,对乌海、宁煤和其他公司煤矿防治水进行技术专业化服务;对于乌海等公司受奥灰水、老空水、地表水威胁严重的矿井,若没有把握该停产继续停产。要规范火区治理工程的管理,消除重大火灾安全隐患。乌海、宁煤、神东部分矿井地表灭火工程留下的大采坑,要尽快组织回填,确保雨季的安全。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要牵头,组织煤炭生产部、总工办、战略规划部及北遥公司,对煤田火区情况及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普查调研,出台规范全集团灭火工程的管理办法,对灭火工程进行清理整顿,彻底改变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等问题,构建火区治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快推广“井下胶带输送机火灾预警”技术,加强车辆和轨道运输及顶板管理,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煤制油化工企业要加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环节的管控,要像“煤矿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那样,牢固树立“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不发生火灾,出现火警就是事故”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重基础、强管理、抓落实、求实效,确保“安稳长满优”目标的实现。电力企业要落实好“二十五项事故反措”,最大限度减少非停事故。铁路企业要加强钢轨探伤及路基、桥梁、隧道等病害整治,减少断轨等事故发生。
(五)全面加强本安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安全风险的预控能力。各板块要按照“本安体系全面实施年”活动的安排和部署,进一步加快本安体系建设步伐,8月底前必须建立本安体系考核评分标准。各子(分)公司要加大本安体系的检查考核力度,将其实施的好坏纳入到“五型企业”建设考评范畴和考核提拔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切实通过本安体系的实施,养成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开展辨识危险源、评估与管控风险的自觉习惯,实现安全工作的超前谋划、超前预想、超前研究和超前防范,推动安全工作由被动整治、结果管理向超前预控、过程管控的根本转变。集团公司安监局四季度要对各单位本安体系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根据考核结果和各子(分)公司内部排名情况,分板块排出名次、张榜公布、挂牌管理;要组织召开好以“如何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为主题的第三届矿长大会。
(六)全面加强“双基”建设,切实提高安全基础的管理能力。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区队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2010年区队班组建设实施方案》,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区队班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要着力拓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和外延,将风险预控、过程管理、动态考核的理念方法运用实践到标准化建设之中,切实做到现场的动态达标;要突出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人、机、环、管四位一体的标准化。要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着力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全面提高员工的自保、互保、联保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力争实现全员持证上岗,做到“三不伤害”。要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防尘供水、通信联络、避险逃生等6大应急保障系统;加快大型钻机、大型水泵、潜水泵等应急装备的配置,实现应急资源的共享;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日常应急演练和培训,增强识别事故征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