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语文核心素养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核心素养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核心素养教案

第1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就高中阶段而言,语文是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可谓地位突出,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高度重视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而备课,尤其是编写教案是搞教学工作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案往往是按照教材体系一册一册、一课一课地编写的,这似乎无可非议,但笔者却认为,这不是最佳的方案,最佳的方案应该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考纲分版块编写,这样,可以做到三年知识和技能训练要求线索清晰、点子明确、教学集中而有系统性。那么,如何按照教学大纲和考纲分版编写教案呢?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正确划分知识和能力版块。根据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我们可以将高中语文知识和技能要求划分为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古诗词曲鉴赏、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以及文学常识记诵五大版块。

其二,教师要明确各版块教案应包含的内容。各版块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讲解、典型题例(或例文)、近几年高考题选及分析、课堂延伸训练、教学信息反馈、教学得失、课后检测等内容。知识讲解部分要和典型题例(或例文)部分结合起来编写。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题例割裂开来;另外,典型题例(或例文)部分主要从教材上选取材料(即教材课文)。

其三,教师要明确高中语文各版块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根据大纲和考纲要求,该部分包括正确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正确书写汉字,正确运用词语(尤其是成语),常见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常见修辞手法的辨识和分析运用,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要求,选用、仿用句式,改写句式,扩展语句(段),压缩语段,应用文知识等内容。该部分尤其要注意关照现实生活,例如如何发手机短信、如何写人物颁奖词、如何写导游词等。

现代文阅读和写作部分。该部分主要依据一至六册教材内容编写,而且应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和主线来体现。教师首先要对三年教材课文有一个统观,并进行分类,每一类文章集中编写,要将阅读和写作密切联系起来,每一类文章不仅要研究阅读,还要研究如何写此类文章。另外,教师要从课本之外筛选一些紧扣时代命脉、思想性强、语言优美的文章作为延伸训练,所选的这些文章应紧扣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风俗文化、人们观念,要突出议论文和散文的重要地位:要紧扣考纲设计相应的问题,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

1、古诗词曲鉴赏部分。该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古典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选文要突出唐诗、宋词、元曲的主体地位。题目设计要突出概括诗旨、分析表现技巧、分析意象和意境、分析炼句等方面。所选诗篇以教材上的篇目为主线,要紧扣各个时期的时代特点。要典型而有新意。在该部分,还应有中国历代诗歌常识、历史背景、历代诗人等进行介绍的内容。可以分朝代编写,也可以按题材编写或者按体载编写,还可以按流派编写等。

2、文言文阅读部分。该部分应紧扣教材文章,要突出常见意义讲练、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讲练、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特殊句式等知识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给学生翻译的技巧。另外,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思想认识。课外延伸主要从“二十四史”中去精选人物传记素材。

3、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记诵部分。该部分首先应包括大纲所要求记诵的名篇名句以及文学常识,其次要从大纲要求之外的篇目中去提取一些作补充,再次,还要根据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外国文学史优选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编写进教案,适时适量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系统的观照,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认识能力服务。对名句不仅要要求学生能记诵,而且要引导学生用于写作,用于指导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其四,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各版块的知识讲授和能力训练要齐头并进,不能一个一个割裂开来;当然,在不同的阶段,各个版块的地位有所不同,花的时间和实施的力度应有所区别。如诗词鉴赏部分的教学应主要放在高中二年级来进行;语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的教学应融入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之中,贯穿三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部分应成为串连各大版块主线,而且作为主要内容来实施。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必须注意到这些。

第2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备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预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设想和思想指导,是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纲领。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教材,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式进行备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备课,首先应符合如下三个基本要求: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是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

2.有利于教师的教。教师的备课应该有利于自己巧妙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还应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备课应侧重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力争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要备好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立体目标,体现了语文教学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的特点。在备课中坚决摒弃只把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作为教学目标的思想,这种平面目标的设计往往会把语文教学功利化,走进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误区。备课中体现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融的。

二、要从培养学生能力着眼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不能过细过死,把每一环节程序化、格式化,如词语如何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如何突破,40分钟一节课,每分钟讲什么,哪部分多长时间都严格设计,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格格不入,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语文教材中,精妙的文字、风格各异的文笔,无不闪耀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光芒,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掘,让学生走进探索和体验的时空,品尝和感受文字的意蕴,接受精神的熏陶和思想的砺练,获得人格的发展与提升。教案设计过细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

2.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变教案为学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都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也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所以,教师的备课必须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变教案为学案,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和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把从教学生的角度转变到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对字、词、句、篇的教学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在教案设计时,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点,走进学生的心里,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加知识的宽度,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3.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激励策略。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主动地学习;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师在备课时,要借助语文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别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关键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品尝思维的乐趣;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设计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他们收获开拓的喜悦。让语文的学习与快乐相伴,智慧与乐趣同行,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和C发展。新课程理念提倡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方式灵活化、评价主体积极参与的评价体系。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民主性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对他们提出的对问题的见解即使不十分恰当,但也是学生的创新思考而来,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境而异,避免单一评价造成学生发展方向和学习行为高度统一,让学生惟书是从、惟师是从、思维僵化。如在教案的设计中,可以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感知大意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圈画点评时,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教师当好学生的顾问,随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交流,把自己的读书所得,说给同学听,并自己说出为什么这样想,同时对其它同学的意见要注意倾听,互评互学,取长补短,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在小组交流完成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让全班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在愉悦的评价氛围中既品味了语言,又发展了情感,还进一步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坚持进行课后反思。

第3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运用视频音频等媒体方式同语文课堂相结合能更好的加强语文课堂的授课效果,强化学习者的语文全面素养,让高中语文授课可以得到更好的进步及拓展。笔者在论文中将针对媒体同语文课堂相结合之后所形成的良性意义及所拥有的不良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及思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视频音频 课堂 思考

就当前形式来看,信息科技的运用在社会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要想让一个国家更加强大、全民素养得到提高,教育是其最重要的根源,将教育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育的目的,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也为社会开创更强大的先进科技。因此信息科技同所学科目有效的相融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未来教育的必定走向。

一、高中语文课堂中所运用的视频音频媒体授课的优点

1.将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使课堂里的知识含有量变多了。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所包含的信息十分宽广,呈现到人们眼前的也十分的多样化,因此在语文授课里有着很大的优点。并且,运用图像、影音,能够让本就乏味的知识更加活跃,可以更好的调动上课时整体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

2.将媒体方式运用到一定的环境中,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乐趣。这种方式的使用,能够让老师将有关的授课内容整合出特定的情境,将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突显。

3.媒体方式的运用让授课内容更好的展现在学习者面前。这种方式的使用,没有太多的局限,可以全方位、根本的突显有关知识,把许多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知识点使用媒体形式更加灵活的在学生面前展开。

二、视频音频等媒体技艺的运用方式

1.新鲜的课题,让学习者觉得十分新奇。老师在授课时的授课效果从某种程度取决于学习者对课堂的兴趣。因此,老师在使用媒体教学时,要思考如何使用PPT,运用独特的方法,让学习者产生新奇感,从而让学习者对学习产生趣味性。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运用一些新颖的图片和录像,抓住学习者的听力和眼球,让学习者把精神都集中在课堂知识内容上。

2.减少课堂中的一些东西,使用场景来进行讲课。语文授课的核心是把课文中的一些字段进行解说,展示出字里行间的人文气息是进行授课的主要目的。老师将所讲的知识文字同视频音频等媒体形式相融合开创出有关的场景,让学习者可以感受到文字所展现出的气息。

3.通过一个例子展现出更多的例子,强化授课知识点。语文授课并不轻松,而作文是几个主要内容之一。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让课堂里的知识含量变得更多,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媒体教学的优势,将知识点运用情景、故事中,把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展现到学习者面前,让学生的想法变得更宽广,从而在学习和运用中提高水准。

三、就当前看视频音频等教学模式所拥有的一些缺点和问题

1.培育人才的手法和想法不同步。当代培育人才技术的核心是当代教育理论,当代教育理论提出一定要完全表现出学生自身的作用,授课方式的使用要可以让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兴致。可是很多老师只是单纯的将媒体科技教学这种方式放到课堂上,而根本想法并没有什么改变,老师在前面讲,而学生还是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一味的强灌,并且不在乎学生掌握多少。

2.只要是公开课就一定会用到视频音频等媒体形式,虚有其表。将媒体运用到课堂上的优势十分显著,所以出现了“只要是公开课就会用到媒体形式”的情况,可老师所放在课堂上的很多课件,并没有将其拥有的媒体特点展现出来,一些课件,就是一些文字或是图案,完全没必要运用视频媒体,形成资源浪费。

3.在授课过程中完全按照教案走,不够灵活,使得学习者的想法受到强烈压抑。因为老师在授课之前会对所使用的课件提前编排,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对于所讲内容也会按照课件上的编排一个个来,可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学是十分灵活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思考、讨论的时候,观点也会十分多样。所以,在上课时所得到的一些结果,会和课件上的结果有很大差异。但是,很多老师为了迎合自己的课件和想法,会将争论引到自己的预先答案中,这种方式严重的压抑了学习者的思维,这样十分不符合高中语文授课核心。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是一种隐性的课堂授课内容,学习者通过老师每一个动作、眼光、授课态度等,学习老师的语言表达方法,并从老师的个人风仪和对学习的态度,形成一些想法、人生的影响。使用视频音频的媒体形式授课,学生更多的将目光放在视频和音频上,老师和学生两者情感交流下降,这对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培育和熏染十分不利。

4.视频音频媒体形式运用不合适,课件设计品质低。很多时候媒体形式的运用十分不恰当。比方说把上讲的讲义变成电子版,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对着电子教案读;把网络上的一些课件完全照搬,使得课件同课堂知识点有差异;完全依存媒体技术,老师在课堂上只重自身操作,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课件设计有很大问题,或是颜色不适合,或是字体字号让眼睛疲劳;课件里并没有突显老师授课的知识点;过多的突出声音和动画,从而阻碍了授课效果。

可以说,媒体的运用要从现实情形来看,适时的运用,不要完全杜绝从前的一些好的教学经验,要适时的找到当代教学和古老教学方式的融合点,将当代授课特点更好的进行发挥,加强语文课堂授课。

【参考文献】

【1】邰雨春.如何走出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J】.教学与管理,2010(13)

第4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情景

人文素养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衡量指标,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直接影响,也是丰富学生思想内涵的关键性举措[1]。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注重人文内涵、文化底蕴的代表性学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日常生活、人文交际方面来加以考虑(人文性、工具性相统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为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利辅助条件,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大力推广与引荐于实践教学。

一、结合教材,彰显人文教育

1.挖掘教材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核心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结合讨论、提问、探究等实践活动,创建人文素养培育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文教育的独特魅力。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音频、视频、图片),展现出屈原刚正不阿、忠心爱国的执着精神;创建生动有趣、活泼形象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文素养,也便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评判能力。

2.强化阅读训练

适当的阅读训练可开拓学生的课外视角、丰富精神世界,也是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以某次课堂教学公开课为例,在讲解《童趣》文章内容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性格差异、年龄特点),利用教材知识内容,开展“教材知识竞赛”、“课外阅读活动”,成立教室阅读图书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阅读活动,并将其阅读心得分享给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监管机制;针对文章重点内容,开展课堂讲演实践活动,邀请学生讲解自己所经历过的童年趣事,在班集体演讲氛围中优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及其思想观念,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创设情境,培养人文素养

1.注重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是为了教学效益服务的,通过合理、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可达到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设置独具特色的人文教育情境。例如,在《论语十则》教学内容中,教师结合一组动漫图片,以孔子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阐述了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人文理论,设置问题情景:论语十则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对当今社会有何显著影响?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答环节,教师统一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论证,强化学生对于论语内涵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价值素养水平。

2.结合人文熏陶

人文熏陶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据,相比较教材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模式,更具独特教学效益,值得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苏轼的生平趣事为切入点,引入文章所描述的典型事例,实现语文教材与历史知识的结合效应,将文章中所表达的个人感情完美呈现,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感悟能力也具备一定影响。

三、拓展教育,融合日常生活

1.开展课外实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讲人文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形成高效教学机制。以《在山的那边》的教案为例,开展自主阅读、自主诵读、实践探访等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大自然,搜集“大地母亲”的自然情怀资料,也可撰写实践活动心得体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育提供辅助作用。

2.调动生活体验

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日常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有助于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与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素质教育具有相得益彰的功效。在《秋天》教案中,教师结合地方季节的表现特征,让学生畅谈秋天所代表的季节特征、表现形式及内在涵义,可从秋季代表性词语入手,并联合自身生活体验及其特有经历,形成自己的主观看法及个人建议,将鲜活的生活经历融入语文教学,实现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目标(丰富学生内在情感),创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体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具备高效便捷的教学特征。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实际保障。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拓展教育”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特有的浓厚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素质教育的独有理念,从实际出发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课堂教学效益也具备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2:67-69+90+92.

第5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以“学案”的形式先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学案”自学,让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知识,学会概括、总结知识网络,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一、“学案导学”概述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练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启思导练,当堂达标”,这也是该教学模式的灵魂。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三个阶段

(一)预习导学阶段。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然后上课。”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既是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又是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第一层: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能辨别课文的文体、主要表达方式,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第二层: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第三层:抓住关键词语,用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阶段主要分为检查预习一知识链接一合作探究一精讲点拨一拓展视野一归纳总结等六个环节。首先老师在备课阶段要充分领悟课文,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合理选择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梯度逐层设置,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如在《我的母亲》的“课堂合作探究”环节中,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了以下2个问题:(1)作者选取的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那些性格特点?(2)从母亲严厉但仁慈、温和的为人及教子方式中,作者体味到了一种怎样的母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合作探究,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作者笔下母亲可亲可爱的性格特征,体会到了作者内心所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爱戴,在这基础上,又因势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叙事散文的阅读赏析方法,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目标。

(三)检测反馈阶段。

“当堂检测”,即实践吸收。它是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检测,是对本课重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在完成课堂讨论,基本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部分,并及时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了应用能力;通过完成当堂检测,反复运用新知,巩固新知,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技能。测试的题目首先要典型,直奔学习目标,适度适量,便于学生完成,其次题目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别,做到低起点、多层次。时间不宜过长,可采取分组互评等方式。例如,与学生完成对文章《我的母亲》探讨分析后,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0分钟内完成这样的测试题目,(1)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请分别加以概括。(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结果学生基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在相互纠错的过程中各自巩固了对易错点的记忆及文字深意的理解。可以说,“当堂检测”既是“预习自学”和“合作探究”这两个阶段的消化和深化,又起到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三、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础,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1. 教师的教 新课标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表现为:(1)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2)传统的教学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跟着学多少。(3)“重结果轻过程”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创建一种沟通、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内容、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但是,目前仍有许多教师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仍把传授知识作为首要,仍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主导核心地位,对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手里拿的是新教材上的却是传统课,可谓“旧瓶装新酒”。面对这种情况,要使新课改真正走向成功,必须作好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观念,积极的进行语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下进行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二者相辅相成。教师观念的转变和革新,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有些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按部就班的依照教学参考去套用固定的模式“阅读-翻译-习题分析”,无从谈起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课改后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详略恰当,精讲精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现学生主导地位.。

其次,改变备课方式,加强科学性和针对性。一堂好的课离不开合理新颖的语文教学设计,而备好一堂课更需要教师提前充分的去思考、精心的去设计、彻底的吃透教材。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能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将自己对社会现象、焦点话题、时事热点问题与备课内容相结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备好的教案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可以分教研组集思广益,制定、编写既适应学生发展,又符合新课改方案的教案。

再次,对教师素养的全新认识和提高。古人有“诗经易得,人师难求”之感慨,可见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教师素养简单可以概括为:精神素养、 能力素养 、知识素养。(1)精神素养:首先一堂生动的课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激情的,只有教师自己有了激情才会感染打动学生。(2)能力素养:教师要学会处理教材,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同时板书、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功也要过硬。(3)知识素养:“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教师更应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供正常教学秩序和学习环境的良好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是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根本。所以,老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外,还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心理成熟的催化剂。

2. 学生的学 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只有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才能体现新课改人文关怀、时效性的特点。具体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转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有了自主的思考过程,才能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所以,自主学习是前提基础。

(2)合作学习。指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密切合作、责任分工明确的互学习。在自主学习阶段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分析透彻,这就需要小组间互助合作去分析解决。合作学习过程的本身,发挥着创造性思维和动手、 动口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课堂更加和谐。

第7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素质教育

把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进行学习,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结果,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今天的教学再不能只守着一本教材。作为直接与学生对话的教师,有权利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教材是具有一定权威的,教师应该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更不是圣经。要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而且也是“体验课程”,师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方法等都是课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突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将不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与对话、合作与沟通。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整个过程是开放而灵活的。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对未来教师的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更多地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个性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在学习方式上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开放思想,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学习方式要充分体现出个性化。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意味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突破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再囿于校园和教室,视野也不仅限于几本课本。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倡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开发、建设、利用校园与社会的语文课程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要把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拓宽到校内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教学评价不再单纯关注学业成绩,要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式评价体系,包括各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评价不只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要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学生获得的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应被老师所关注、所发现、所赞赏。

第8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一、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语文教学的应试教育仍然没有得到改变,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死盯着不放的硬指标,教师不能不靠繁琐讲授、频繁练习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师生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疲于奔命,早就忘却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要求了。为了考试而学语文,为了考试能得高分而不顾语文教学中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整天置于繁琐的语文考试中,忽略了学生的其他爱好、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打消了。

(二)教学因循守旧,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凭借着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走上讲台就开始传统的辛苦讲授;教师所讲内容全面繁杂,从新词的释义到生字的音形,从句子的含义到修辞的妙用,从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到中心的概括写法的分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教学中,导致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即便有这方面的愿望,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初中语文创新方式探索

(一)民主集中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与空间。 师生间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和谐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温馨环境,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实践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点滴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拥有成功的体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观,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开放、多元化原则。初中生对语文学习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他们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第9篇:语文核心素养教案范文

时光匆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几多感慨,几多欣慰。我们组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安排和要求,以追求“有效备课”“有效上课”为目标,重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研工作。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活动有计划、有程序、有总结、有成效,扎实、有序地落实每个环节。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组内进行同课交流,集体听课,集体评议。每节语文课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尽量在课上完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另外,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学习,再读《新课程标准》;经常访问语文专门学习网站;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书籍。我们寻求最佳的教学,确保孩子最优化的教育。从而提高了组内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组开学初就制定了低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从常规抓起,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重点抓好作业的规范性,写字的工整性,读书,写字的姿势等。

三、以常规为核心,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安排一次组内教研,以抓好学生的常规,有效教学,同课异构为目标贯穿每次教研活动。集中的同年级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前要求同年级老师集体商讨,第一次教研时进行说课,全组成员发表建议,并参与听课。第二次教研时进行反思,议课,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我们共进行四次同课异构活动,另外,我们组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因此,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写好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骨干力量,是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为切实加强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三中心一主线”的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特此,语文组要求每位教师以年级段为单位,经常相互听课(至少一次),执教者必须上交详案,听课者必须有听课、评课记录及课后反思。在此基础上,请选出一名代表,经过集体备课,上年级段的校级教学研讨观摩课。本学期,教研组组织了一位教师进行了校公开课,课前上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年段教师积极发表意见,提出各种建议,使每堂课都取得满意的效果。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并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去培训、听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存在不足

组内个别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水平与当前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还很不适应,对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把握有待加强;课程意识比较薄弱,教学创新的能力不够强。

本学期我们虽然开展了不少的教研活动,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原因是各班学生人数多,五六十人,生源参差不齐,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工作力不从心。

六、下一步的设想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