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科学的思想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的思想理论

第1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摘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统一管理,对课时安排做出硬性规定,如何科学安排课时,避免机械性与随意性,深入开展社会主

>> 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若干教学思考 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若干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若干范畴 初级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善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制度的思考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关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内容的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2-1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民办高等学校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GJB12514)与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3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第2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24-02

一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指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启迪学生思维,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尝试着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由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能够满足大学生求知和发展的需要,能够集中学生的情感和力量,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能通过案例教学的不断运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参与分析和讨论,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基本政治理论知识,还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得到很好的保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者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它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对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教学案例选择耗时费力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把教材的基本理论观点完整地贯穿到适当的案例中,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和案例完美的结合。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选案例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还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授知识的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对所讲授课程和课堂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选择教学案例以及提升自身各项能力。

2.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学实施方式单一

在案例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按照案例本身的传统逻辑和思维惯性去讲解案例,用单一的文字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欣然接受和认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更有教师把案例教学当成了纯粹举例子,甚至是临时发挥的教学案例,结果只是讲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学生热情高涨,却不能从中领会教育理论的内涵,达不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案例教学实施方式的简单和单一化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呈现案例文本,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不能产生多维良性刺激,导致课堂教学沉闷无趣,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和强化。

3.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欠佳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局限性。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并非所有的章节、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部分老师仅依靠案例教学法,不顾教学环节和情境,机械地滥用案例教学法,课堂上案例教学覆盖了所有内容,结果学生不知所云,达不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其长处,形成巨大的合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4.案例教学测评机制有待完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凭主观判断选择教学案例,必须选择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需要,学生易于接受的事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必须及时地总结案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对案例效果进行明确的评价,而进行评价必须有完整的测评机制。目前,在思想政治课中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缺乏一个完整的测评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测评原则,存在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制约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和推行。

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运用原则

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施,有恰当的案例才能保障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显现和发挥。选取案例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一项基础工作,不能随意为之,在选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高职院校在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选取的案例要真实具体、符合科学规律,并且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符合党政国策要求,要坚持观点和立场,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要随意捏造虚假和低级案例。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不强的案例会失去其教学的意义和效果,甚至会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无法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2.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原则

典型性是案例的基本特征,因为案例本身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才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形成对事物或问题的一般认识。教师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对应,达到以案例说明特定道理的目的。案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感很强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内外重要时政融入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尽量避免陈年旧事,要把握时代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案例的选取要坚持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和应用的有效途径

1.精心设计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环节

选取、讨论和总结是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材料的选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总结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收获环节。课堂上案例教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实际相符合。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2.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实际调查,系统开展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跟踪社会热点和高职学生的关注目标,及时修订教学案例,形成比较全面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体系。认真研究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高职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得与失。教师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搜集、编写和讨论分析教学案例,师生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案例教学中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要运用好案例教学并非易事,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出最具说服力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评判、总结,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真实反映和联系国内外社会实际和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与思想上的困惑,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做到关心时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以理服人、以情育人,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4.加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与教学案例资源建设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而且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思想政治教学名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培养出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兼职结合的科研团队。另外,还需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收集、编写教学案例,相互之间积极交流案例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案例教学的最佳方法,逐步建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5.完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测评机制

案例教学测评机制是把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案例教学的具体实际,运用各种方法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方面进行测评,促成它们之间完整有序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案例功能的运行模式。完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测评机制能够更好地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测评掌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情况,以及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出来。因此,在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积极完善案例教学测评机制,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第3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仅需要全面把握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更要注重研究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效展开能够得到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

一、教学方法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关键环节

“方法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所采用的工具、手段和程序,是主体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自觉运用。”1教学方法是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能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认识问题、学生兴趣问题、学生能力问题,都要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解决。

注重教学方法,扭转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清楚,这从一开始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大学生对课程认识不明确的情况下,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前提基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扭转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从而形成明确、正确的学习动机,实际上是一个教学方法研究与运用的问题。

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增加课程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是否具有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因为兴趣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上的实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环境,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问题意识是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直接动力。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着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全面深刻的理解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丰富内涵,相信理论所揭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问题意识,实际上是教学方法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研究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好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在理论掌握与理论运用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实现价值。教学效果如何,一是看学生是否系统、有效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二是看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论的运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运用理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实,帮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应该以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为切入点,二者相辅相成。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有效的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应体现精准性与生动性的统一。精准是科学,生动是艺术。内容的科学严谨准确是第一位的,不能为了生动而曲解内容。要使大学生愿意学习并且相信思想政治理论,必须讲究教学方法,以科学的严谨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不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精准性和生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更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工具和手段,必须做到:

要重视理论讲授。讲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课,是由一系列原理、理论构成的理论体系。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对其理解只能通过语言的理解来实现。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2因此,讲授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法。正确运用讲授法,应注意讲授理论要有深度。理论分析要彻底,理论彻底才能服人。讲授要有广度,就是要有比较丰富的信息,而不是干巴巴的几个理论条条。缺乏广度的讲授是缺少丰富内容的,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实效性,没有实效性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加强针对性,一要突出重点,对教学重点难点采取精讲方式,更要着重理论应用、理论思考和理论发展。二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到理论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非常贴近,学习理论有一种现实感和亲近感。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用理论去分析,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切实得到收获。

教学要有交流。“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3教学是师生两方相结合形成的一个过程,师生之间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学的过程。通过互动交流,可以提高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敢于思维,善于创新。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正确选择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哲学方法论》,国防大学 2003,p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 P99-100.

[3] 保罗.佛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P41.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公共课部)

第4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我国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载体与具体表现,是对其教学目标实现与否、教学效果有无、教学质量好坏等方面的检验。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其作用可归纳为:

第一、导向和激励功能: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为思政课教学指明方向,指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目标、应该达到的程度和努力的方向;通过对照评价指标,被评价者可以查找自已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改进教和学。这是评价是否起到良好作用的关键。

第二、鉴定和改进功能:通过评价,可以比较和区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获取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和信息,以便制定更加周密的计划进行指导和培养;通过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有关教和学的准确反馈信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研究功能:思政课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种工具,可以不断地明确为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所应选择的手段和程序,为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普遍实施,作为思政课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在教学评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评价目的缺乏明确性:很多院校把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评价等同于评“等级”, 评价目标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思政课与专业课采取一样的评价考核表,体现不出其特定的目标和课程的特点,这种评价对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和改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很少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客观上导致了教学评价没有成为激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没有达到评价应有的目的。

第二、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依据,必须将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细化,具有具体性、 可测性、可操作性。目前各校对教师“教”的评价较为抽象、模糊,对学生“学”的评价一般就是通过期终考试和平时作业(且试卷基本上由任课教师在考前出),这样的考试无法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偏离了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第三、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优劣是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教师素质、教学管理、教学设施乃至校风、学风、班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对教学全程的系统评价,不能把课堂教学作为唯一因素。而且在现实中,很多院校一般比较注重目标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评价的结论也是终端的,不是发展性的。这就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评价结果不准确,也不便于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深层次因素。

第四、评价方法缺乏多样性:目前思政课教学评估大多还是依靠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通过学生和教师填表、打分,或者请专家打分提意见等等。这些评价,很难反映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全貌,评价的偶然性、局限性占很大比例。这就影响了评价本身的准确性,使评价的指向性模糊不清,最终造成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功能的弱化和偏离。

第五、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评价者要全面、系统、科学地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除了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评价知识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应当熟悉思政课教学的一般规律,熟悉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然而在很多高校中,参与思政课教学评价的人员大多是专业课方面的专家,这样的评价结果很难得到思政课教师的认可,甚至会引起反感,也就必然导致评价对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教学活动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其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评价原则,又要充分考虑思政课的特殊性,找准课程建设及教学的切入点,从整体上把握其指标体系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能够科学地反映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我校也在进行改革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总结,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一方面要强调评价目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设计必须与这个目标保持一致。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能全面再现和反映教育目标、符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能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认可和接受、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性强的、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

其次要建立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一支由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的专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组成的督导队伍、听课评课队伍和教学信息员队伍,使评价结果准确、全面,具有权威性,以有效地促进教学;建立的评价系统,除了包括任课教师的总结自评、思政课教师同行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评教以及思政课教学质量监督小组的评价,还应包括相关部门的后续跟踪评价,使评价系统更科学完善。而且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灵活的,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评价;既要有同行交互评价,领导和专家评价,又要有教师的自我评价;既要有常规手段评价,也要运用网络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以便教师改进,评价的结果要同教师的利益挂钩。

最后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构。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是思政部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配合,实施难度较大。为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和组织管理全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价,这样就能够在目标设定、资源利用、监督评价、后续跟踪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形成思政部、各系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机构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行动等方面的变化,从而确保评价的准确和全面,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斌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相关理论依据和原则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68-72.

[2]任少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150-151.

[3]李敏、冯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选择[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60-63.

作者简介:

齐梅:(1963-),女,蚌埠医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理论。

第5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认真分析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利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本质上是提高客体的认识水平及能力,而教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通过先进思想与理论的领悟、创新,理解历史和现实,形成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共同的价值信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遵守道德法纪的自觉性,消除落后思想的侵蚀及消极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成为忠于祖国和人民,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志存高远的“新人”。这一价值目的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其核心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教学观。让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走向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让教学充满民主、充满人性、充满个性、充满活力。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进教学多向互动局面的形成。通过教学主体互动、教学主客体间互动、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互动等,促进多维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头脑”的目的。

1.互动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组织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式教学活动通过采取主题发言、专题讨论、角色体验等不同教学方式,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调动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从选择主题、控制进程到点评总结的整个环节,营造一种积极、开拓、进取、宽容的探讨式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言,提出不同意见。

2.案例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案例式教学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教学中增加有效案例,从而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促使学生产生对理论知识、观点的内在需求,为学生内化并创新理论知识、观点内化创设平台,进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其价值的实现不在于其本身,它集信息、整理信息、文字表达、分析问题、材料分析或案例分析于一体。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考试考核都要突出案例内容。增加材料分析或者案例分析,引入情景、情感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材料或案例的能力。

3.专题式教学

利用专题能较好地通过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述的特点,在有针对性解决具体问题中求得实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作为实际研究人员要充分展示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与成果。传授思想方法与精神状态,最好是通过实际研究人员对这门学科的片断作详细讲解,使学生通过长时期注视教师“探索新知识”而受到耳濡目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讨论式、辩论式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形势,分析矛盾,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在教学考核环节中,可以开卷考试为主、撰写课程论文为辅的方式,着重考核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变简单的说教为由情入理的引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促使每个学生通过不断的信息刺激发现更多的问题,进而思考更多的问题,并通过质疑、讨论、阅读经典著作进一步寻找答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关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而且非常希望亲身体会和尝试,希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教学

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教师采用电子文稿演示软件,制作电子版书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制作简单、操作便捷和易于掌握的特点。使用 VCD 或 DVD 教学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增加 VCD 或 DVD 等影音资料的放映,增强直观性。还可以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一些影视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情感,加深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用思想政治理论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它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及动静相宜、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这样能够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在艺术氛围下创造出感人的教育情景,寓教于熏陶之中。

2.建立教学互动网站

网络正在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成为学生思想表达的新空间、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家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可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迅捷、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有效地澄清学生头脑中存有的思想误区。高校还可以与校外类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建立多重链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空间,实现各级各类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互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辐射力。

第6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创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面简称“概论”)是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两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课程以中国化为主题,重点阐述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围绕“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个主题,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空间四个向度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岗位型人才,和专业课一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论文百事通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作为核心课程的“概论”课使用的是全国高校材,此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内容丰富,但是,正因其理论性、系统性过强,内容庞杂、抽象,不能适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的需要。所以在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有两个原则:第一,紧抓教学内容的根本——教材。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不管采用专题教学还是分章教学,都必须以教材为蓝本,深入把握教材的导向和精神、遵循教材的基本结构、领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第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丰富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笔者来看,“概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遵照以下三大原则。

1.精选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必须把握好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要设法讲深讲透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在教学中还应力求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使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体现概论课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在这里我推荐一部视频:《感动中国》。近年来国家可说是多灾多难,可是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例如武文斌、金晶、翟默、长江大学大学生等)却照亮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这些平凡却伟大的人物,通过《感动中国》展现和引导,绝对可以重塑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灵魂!

2.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社会现实,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现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环境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还有一些片面的或偏激的看法,教师就要抓准当今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讲授内容,设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或不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概论”课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贫富差距、社会主义民主、和谐社会、先进文化这些内容的教学,必须要和现实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否则则是缘木求鱼。

3.反映最新成果。反映最新成果,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不是陈旧理论的重复。“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的内容体系既是既定的,又是开放的,所以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界研究的进展及时地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相关知识素养,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充分反映时展的要求,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概论”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概论”课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使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

二、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于专业课来说,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评价往往不高,戏称其“睡觉课”、“可逃课”,因此有人称“概论”课程为高职最难教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内容相对繁杂、熟悉和枯燥;二是部分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方法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专业课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课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针对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抽象的逻辑推理、理论证明,轻理论联系实际或“案例教学”,高职教师应当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研究性教学法这些互动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贴切、鲜活、真实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性思维的诱导、情境问题的建构设计,在课堂上可以设疑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角色体验、辩论赛等方式来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以主动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启发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激活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

例如,社会主义本质这个专题内容,就可以用讨论法或案例分析法讲授。首先向学生呈现案例:两个“罗芳村”的形成,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村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贫富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接下来引导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提出经历了什么过程?本质中两个核心词汇: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怎么与现实相联系?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区别是什么?现阶段贫富差距该怎么认识?这一个内容几乎用上了所有的互动教学法,信息量大,说服力强,贴合实际,引人深思,与全书内容融会贯通,学生思考了、争论了、理解了,教学效果就出来了。但如果这章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他们中学就已经把社会主义本质背的滚瓜烂熟了!

三、采用多种教学媒介,完善教学环节

传统“概论”课的教学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为媒介,科技含量低,效率不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投影、幻灯、录像、广播、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又一崭新的平台,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2]。

1.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在设计和制作时,要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大力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课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开设网上课堂。“概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设网上课堂,构建网上“概论”课教学基地。教师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模拟试题等全部上网,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教学资料数据库中不仅可有文本形式的资源,还可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学生可以课后上网浏览,随点随学,从而可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对“概论”课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丰富和拓展该课程的信息量,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现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3.创建网上论坛,开辟教师个人的教学博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论坛和教学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表达方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等优势,“概论”课教学可以合理予以运用。借助教师教学论坛和博客,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实时聊天、自由论坛、电子邮件等在线和非在线方式传递信息和互动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学习中的疑问及其思想动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教师既应创造宽松、平等、信任的氛围,又要有必要的监控和管理,以滤除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引导学生分清是非、真假和美丑的界限。

四、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巩固教学效果

“概论”课与现实联系紧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教学应附着实践化的能力价值。社会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概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03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并具体指明“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

1.丰富校园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音像资料、做校园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拓展教学等。课堂讨论贯穿于教学中,在热烈的讨论中既让学生学到了理论,又进行了积极思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表达和应变等多种能力。播放视频资料不仅能激发学习抽象理论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诠释抽象、深刻的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剖析社会实际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单调枯燥的缺陷。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动中国》、《鲁豫有约》等影片,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进》、《小平十章》、《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指导学生搞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加深对理论和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在讲授“思想”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选读《选集》并写读后感;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展开实地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接触课程所讲授的理论文本,以提升理论的深度。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中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理论的体验与内化得以实现。

2.开拓社会实践教学空间

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不仅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历史感和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文献,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走向工厂、农村等社会大课堂,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通过服务社区来参与社会,在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如无偿献血、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儿童等献爱心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社区进行家电维修、计算机维护等“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等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桂华.改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思考[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0,(4).

第7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和谐管理思想探要

和谐是客观世界的普遍法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和谐管理是管理中各项职能、各种资源、各个方式方法之间的协调与互补所达成的组织整体状态和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和谐管理实现组织和谐,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本追求。早在100年前,和谐、合作就成为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w·taylor,1856—1915)创立科学管理理论、实施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前提。重新研读泰勒1911年发表的标志现代管理理论诞生的《科学管理原理》,真切回顾100年多前泰勒所从事的艰苦卓绝的科学管理实验,都可以发现蕴含在科学管理理论中的深刻而丰富的和谐管理思想,这些思想依然是对当今时代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的思想遗产。

从1878年到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厂做一名普通的机械工到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乃至1915年不幸染病去世,泰勒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大型企业不断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冲突加剧,企业内部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特别是劳资之间的冲突引发泰勒对工厂管理问题的思考,并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探索协调劳资冲突、提高生产效率的科学方法。基于先后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厂持之以恒进行的搬运铁块、铁砂和煤炭铲掘、金属切削等管理实验,泰勒冲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首开20世纪作为“管理的世纪”之先河。“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泰勒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地把管理当做一门科学”。[1]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绝不仅仅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科学方法或管理制度,如工作研究、时间分析、工具标准化、职能工长制、差别工资制等,“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一些广泛意义上的原则和一些可用于很多方面的理念。”[2]克劳德·小乔治就曾指出“科学管理中,概念和哲学的成分大于技术的成分”[3]。和谐管理就是这些原则或理念中的核心内容,也成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特征。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就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着与流行的认识(如效率工具、忽视群体、视工人为机器、强调等级控制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就是他的管理“和谐观”。[4]泰勒的和谐管本文由收集整理理思想既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总体特征,也表现在人机和谐、劳资和谐、团队合作和社会和谐等方面,这些正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当代价值之所在。//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 “整合的统一体”: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总体特征

第8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人生观,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活动,对于如何使理论真正进入头脑并内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1.提高思政课的教育作用力。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大学生能否真心实意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质,靠单纯的理论灌输,知行分离,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实践教学要求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调查、参观、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参与实际活动,可以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现象或事件进行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加深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把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品质,最后养成行为习惯,实现“灌”与“启”、“输”与“导”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目前,随着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城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这是学生普遍关注但又很困惑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偏激看法,而要改变这些偏激的看法,单靠课堂上理论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置于理想的环境之中很难奏效。实践教学使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有利于他们在亲身感受中去思考,去理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变“要我怎样”为“我要怎样”。通过了解认识国情和发展现实,解决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社会问题认识上的错误观念,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教育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又缺乏社会经验,对国情了解不够,有些消息难辨是非,很容易被误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

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实施过程中其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以下一些现状:形式单一。目前的实践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单兵作战”或“闭门造车”,形式比较单调,多以参观为主,学生以接受者的身份被动听、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难以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覆盖面窄。组织实践教学涉及诸多方面,如经费、安全、师资等,这必然影响参与学生的人数,使实践教学不能覆盖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上的广泛性。时间不连续。很多时候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进行或集中起来搞一些突击性活动,没有连续广泛的开展,断断续续,缺少稳定一贯的运行机制,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实效性不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主题讨论时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睡大觉,参观考察一路留影拍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不自己写而是在网上抄袭,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思想观念不正确。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是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政治素质、思想意识等培养要靠“灌输”;部分领导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没必要开展,或者虽同意开展,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一些学生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保障机制有欠缺。比起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组织起来更复杂,涉及诸多保障条件,如时间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安全保障等,这些保障条件的欠缺,使实践教学基本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协调合作不畅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依靠任课教师,它还涉及宣传、团委等诸多部门,没有建立通力合作的协作机制,得不到认真的关注,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必然造成资源浪费,效果不好。考评体系缺乏科学。考核的标准、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动态、参与的积极性等缺乏一个客观、明确的规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操控性,很难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动态性,看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让他们懂得“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就达不到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实践体验中自我思考与提升的效果。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观念到行动都进行革新。

1.转变思想观念。思政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效整合校内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动员一切有利因素科学合理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优化实施体系,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将实践教学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保障实践教学开展的经费支持。

2.完善课程管理。根据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实践教学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出具体的规定,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信心。

3.加强教学组织。任课教师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应转变教学观念,多渠道多路径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路。(1)安排合理灵活的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把握理论教育的核心,又要面向社会现实。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2)坚持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3)明确成绩考核标准。实践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理论素质和道德品质。

4.建立实践基地。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向社会,从事社会性工作,建立实践基地,可以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载体,真正做到课外课内相结合,理论实践相促进。

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认识落实于行动。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效果,切实发挥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科学的思想理论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管理流程

当前,全国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上都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更高标准的角度来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尤其要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流程,以为增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教学管理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们一起构成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管理流程。

一、准备阶段的管理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沿着预期方向正常进展的控制要素。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初始环节,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理论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即要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总目标而设立,并根据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和相应规律,确定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别要达到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各种目标之中,培养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是根本性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其他目标都要围绕这一根本目标而确定。

(二)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有了宏观指导性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还不能进入实施环节,实践教学实施之前还需要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而使教学目标分解为明确的任务,师生在接受了明确的任务之后才能开始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确定教学目标的下一步就是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有效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证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大致包括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任务的分解,学分学时的安排,时间地点的明确,人员构成的安排,考核评价的规定,奖励表彰的办法,等等。

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一)四种基本实践教学形式

经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及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致分为社会调查、比赛活动、公益活动和教育基地等四种基本形式,这几个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各种形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如下:其一,在社会调研这种形式的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分组,提供选题,确定调研题目,讲解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以及掌控调研的进展、定期收取小组活动原始材料和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等;学生的任务是进行选题、讨论、设计问卷、开展调查、撰写报告,等等。其二,比赛活动形式的实施过程大致包括由每个班级推选出一名代表组成活动筹备小组,对比赛进行宣传、动员和协调,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门则要负责聘请评委、组织评审和评优表彰。其三,公益活动形式的实施过程中大致分为选定主题、开展活动、进行总结等步骤。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上交活动原始材料(活动的照片、车票、所在单位领导的意见等),撰写活动感想并进行经费报销;创作性的公益活动组还要进行作品创作、组织排练,任课教师组织不同班级的交流汇演及评优评奖,等等。其四,教育基地形式的实施过程大致是,任课教师负责前期联系、经费落实、时间安排、分组并指定负责人、提出参观要求,等等;学生负责人负责后期联系,根据经费选择交通工具,组织本小组进行参观活动;活动参加成员应遵守活动要求,撰写观后感并上交。

(二)实践小组的组建和监督

实践小组是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实践小组的功能和作用,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要素,我们对此进行了单独分析。其一,实践小组的组建。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应以自愿为原则或者由老师编排,按小于10人的规模来组织小组,并由小组自己推举组长1人。实践教学小组原则上不跨学院组织。其二,活动主题选择和活动计划制订。实践教学活动主题的选择,以实践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规定的基本命题和要求进行申请。申请前小组成员应就拟申请的课题进行研讨,分析从事该题目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形成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联名书面提出申请。每种实践教学形式之中同一活动主题原则上接收不超过2个实践小组,且这2个实践小组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指导教师从各小组提交的申请材料中择优选择,保留合理的选题,去除不合理的选题,这样就保证了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三,集中辅导、过程指导和小组研究。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任务开始之初就要详细介绍好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程序性规定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形,并在任务进展期间灵活安排集中辅导,听取实践小组有关工作汇报,进一步落实工作计划安排和小组分工,还要与各小组一起研究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关建议或思考,并记录在案。实践小组原则上应由组长参加指导教师组织的集中辅导,并由组长在小组活动中传达。其四,实践小组的集中活动。实践小组可以采取成员分头活动的做法,但仍要保持一定数量的集中活动,例如,可以规定每一小组集中讨论或研究的次数不得少于4次等,在小组集中活动中成员轮流担任讨论记录工作。在进行讨论或研究时,成员应事先准备书面发言内容或发言提纲。其五,实践小组总结和交流。小组总结或研究报告应通过小组内的讨论,适当加以任务分解,由各成员分别完成,并由一人加以统稿。在提交小组研究报告前,应通过小组总结的方式,系统审阅拟提交的报告,同时形成小组成员自评分并分别签字确认。小组总结或研究报告提交后,指导教师应尽快审阅并进行讲评。

(三)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和进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了科学的进度安排及合理的时间控制,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顺畅并最终完成任务。根据我们的经验,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其一,在教学第一、二周,教师向学生布置实践教学任务,讲解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组建学生的实践小组,进行初步的活动内容和主题的选择。其二,在教学第三周,各实践小组最终确定活动内容和主题选择。其三,第四、五周各实践小组确定本小组的实践计划,教师在此过程中至少要集中指导两次,各实践小组至少要集中活动一次。其四,第五周至第十周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指导,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要注意保留活动的信息或纪律,各实践小组在实施过程中至少要集中活动两次。其五,第十一、十二周,学生进行总结汇报,教师评定成绩,开展总结表彰等。其六,第十三周、十四周,教学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门进行实践教学的评估总结等收尾工作。

三、总结阶段的管理

(一)考核评价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课堂中的理论教学看重的是期末考试成绩,与之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更侧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整体表现的认定。每门实践教学课都应成立实践教学考核小组,组长由各门课教研室主任担任,考核小组对每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表,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考核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社会调研形式主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任课教师可从调研报告的分工和日常考核记录之中考察各组成员的表现;对于调研报告本身的考核评价也同样重要,考核小组要对所有报告进行总体检查,对拟评优的报告还要进行专门检查,以为最终评优评奖和表彰活动做准备。公益活动形式侧重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各种能力的考核,这可以以教师本人在带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中的观察为依据,也可以学生参加完活动的口头总结汇报作为依据,还可以把接受公益的人或家庭的评价作为依据,而纸面的活动总结一般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总的来说,对学生的考评要坚持实践课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规范、合理、客观、系统、多元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促使教师认真教学,学生认真参与,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实际成效。

(二)实践教学的评估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