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中职语文课程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语文课程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语文课程教案

第1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注意问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偏离语文实践课程的本质,或与我们所掌握语文知识不衔接,又或是流于形式,浮皮潦草,敷衍了事。把本是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搞得脱离实际,不得要领,没有达到上述良好目的的结果。我们反思后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社会意识亟待提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普遍在各学校的开设及活动效果都不太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社会、家长以及有关管理者的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在偏见。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

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活动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各农村中小学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跟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喊了许多年,但由于整个教育还被应试教育氛围笼罩着,结果还是“雷声大而雨点小”。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应试教育思想,使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教育管理者都普遍认为学生语文成绩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条件,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这样,实施这类课程时,无论家长还是学校,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严重影响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教师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认识不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深深地感觉到“课堂语文主科”重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副科”,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很多教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影响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担心家长不会接受,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任课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找不到现成的教案设计或活动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或参考资料,且领域宽泛,内容趋于开放,更加丰富。另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适应的。农村中小学没有科学合理的实施制度和措施,一些学校虽对语文课程的实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实施过程中,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职责不分明,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统筹安排,具体指导。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制度和措施,没有活动的全盘计划和长期规划,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于此同时,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无疑会直接影响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此外,语文教师的在选题过程中,选题过大,目标过于庞杂,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让学生有老虎吃天无处下抓的感觉。这样就会出现实践活动“只做表面文章,不深不透”的现象。

没有真正体会到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图。

三、教材、教案设计上的错配,在实践中偏离了实践课的本质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当成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只是换个地方进行课堂课程教学,或者严重脱离本年级语文课程所学语文知识,进行不相关的活动或其它社会实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与通常意义上的学科性教材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系统的严密编织,而是一个围绕许多社会生活等主题展开实践活动的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不是书本,而是生活、是实践。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实践出发,在设计和编写教材上或教案上,应与所学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相匹配,做到相关不死套、游离不脱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和教案的设计总原则上来。

四、教师越位,学生缺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还能把主动权给学生一点,让他们自己发挥,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师的调控,不知不觉又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设计上来。教师往往依然是“主宰”,想着法的死套课本上知识,或框架设定好的知识,没给学生自由探讨的空间,和发挥个人特性的余地,造成老师越位后成为主体,学生成为客体的现状。违反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材的人”的本质要求,更谈不上为引导学生在每个主题活动都需要学生在“做中学”,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发现型”学习和通过直接经验的“体验式”学习的目的,依然是依赖教师获取知识。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既有人们认识上的问题,又有现实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既有师资队伍不足的因素,也有办学宗旨和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因素。因此,要认真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切实改变目前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文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J].《文教资料》,2014(12)

第2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一、当下师生关系

    在当前物质至上、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下,怎么进行优质中职语文教学呢?成功的教学,学生有一半以上的功劳,因为当学习者愿意打开耳朵听、愿意敞开胸襟接受时才会知道老师讲得不难听,教学双方才能达到良性互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中职学校教师面对的挑战中,包括:发现自己和一群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在一起。学生进入教室后,书包始终背在身上,桌面却没有任何纸笔、书本;在教室内讲话,随意走动;借故上厕所,实际出去过烟瘾……这些对任何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亟待克服的挑战。面对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经常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规范他们在教室的行为。

    二、当前中职青年教师面临的课堂教学困境

    (一)授课当中缺乏教学特色。

    以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参看教师的教案,多数教师还在采取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方法:介绍作者—疏通段落大意—分析文章,那么我们从学生的反应中看到什么了呢?懒散的表情,暗淡的目光,有一搭没一搭地讨论……教学鲜见令人“惊艳”之作。又或者课堂流于浮华,比如一些优质课或示范课,课堂热闹有加,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活动似乎非常精彩,然而,繁华的背后似乎缺少实质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中缺乏创新。

    1.完全雷同的教学结构

    通过听我校的语文教师的课发现,比如同样是教授《我与地坛》,前10分钟内,都是以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为导入,然后带出全篇文段结构及写作技巧;在教授应用文类型的课程时,都是先说明应用文的标准格式,然后按照板书指导学生试写应用文,没有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完还是不明白这类型的应用文对自己有何用处。教授口语交际课,都是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设置相关导学案的问题,希冀提高学生讨论、互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但课堂上往往只有冷场。

    2.全然相同的延伸阅读

    比如几位青年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一课时,都不约而同地以《沁园春·雪》作为延伸阅读,而没有思考所选择的延伸阅读材料对学生能否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三)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具。

    教师当中,经常使用教学辅具的不到三分之一,当下多媒体辅助设备的大范围使用,让教师往往忽略自己制作和选择教学辅具的重要性。

    三、如何给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上的扶持和指导

    从以上课堂教学存在的情况来看,当前中职语文教师的知识背景,或缺少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神来之笔,无法令学生豁然受益。在教学中,如何举证补充,如何阐述诠释,都略显拖泥带水。因此在青年教师教学时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对所教授课文内容相当熟悉,方能游刃有余。

    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虽然不足,但并非都语文素养低下。教师专业化水准不足,本身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依赖于网上下载的教案,而对教学内容没有任何透彻研究,学生是很容易看出破绽,进而不信任这位教师的。

    (二)旁征博引,课堂上灵活应变。

    在《促织》一课的听课当中,授课的某教师本想作为知识的拓展内容,提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上有类似之处。学生听后很感兴趣,多问了一句:“老师可否举一个《阅微草堂笔记》的例子?”结果教师自身对《阅微草堂笔记》不够了解,一时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慌张之下又没有针对学生问题进行合理解释,导致课堂上出现冷场。

    (三)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使教学得以大开大合。

    以古诗为例,由于物理现象是普遍存在于大自然,因此,古诗文中不免出现一些物理现象。具体而言,其中包括最常见的光现象、声现象,与经典力学、运动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石钟山记》关于声音的考证即为一例。中职语文教师通过广泛课余学习,提升教学水平,或者通过学科的整合,使自己的讲授生动有趣。在当前多元化、全球化下,需要多样化人才,不应限制于框架中。教师对教材教法如能挥洒自如,既不离题,又适度补充,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那么每堂课就好比聆听一首隽永、完整的篇章。

    (四)既能博大又能高、知识面广阔且具深度。

    语文教材的内容极为丰富,古往今来,无所不包。语文课本许多内容,尤其古诗文部分,涉及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比如苏轼《赤壁赋》一文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一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是什么?而当月亮徘徊于斗牛之间时,为什么是“七月既望”的天气?这些问题,授课的教师如果对天文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就可以将不易理解的课文化难为易,让学生彻底明白。还能结合古人关于“节气”的常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都是课堂当中可以延伸且灵活教授的内容,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比如,苏轼所指的“赤壁”,今天所属何地?前人对“赤壁”一地的考证、说法又是如何?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对所教授的课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能讲解自如,才可以赢得学生的衷心爱戴。

    中职语文教师虽然愿意奉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终身职业,但如果因为自身专业化程度不足而背离“学高为师”,就无法持续地进行专业进修与发展,也无法肩负“传承与创新”的教育使命,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5(36):07.

    [2]郑成生.浅谈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如何上好课[J].中等职业教育,2010(08):14-15.

第3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导学案;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学习运用”这个关键词来看,笔者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学习能力的形成总需要一个“来源”,这个来源也只能是“导学案”。导学案是“渡船”。它承载的当然不仅是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还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导学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重点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重点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通过它的导学功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的。

导学案是教案的简化。学生的导学案加上设计意图就是教师的教案。它的设计试图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引导教师怎样去组织学生学习,二是引导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等。它既是教师教案的路线图,又是学生学案的路线图。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授课导学稿体例一般可以按照“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体验学习”、“学习检测”、“学习反馈”五个板块进行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自我检测。

“学习什么”即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怎么学习”就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这个学习方法要结合课时的学习内容提出来,不要泛泛而提。一般只提出1-2个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个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运用。“体验学习”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编写时要明确标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疑难汇总、探究展示等字样,引导师生的教和学。在这个部分中,一定要将课时的重点学习内容展现出来,该圈、该划、该思、该说、该写的等都要让学生具体实践。语言表述和训练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七个环节:(一)回忆原有知识。(二)学习新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及回答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促进理解,初步习得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三)强化训练(关注主要题型、解题策略、答题策略)。(四)学习小结(运用组织策略,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技能,形成知识结构,为记忆提供线索,促进保持与迁移)。(五)疑难汇总(汇总各小组交流学习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为下一步的师生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六)拓展提升(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讲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七)选做练习(易、中、难题结合,供学生课外选做)。“学习检测”主要针对课时、课文或单元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等)、基本能力的检测(包括听、说、读、写等)而设。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习反馈”是让学生反思完善,改错或重做,回顾或重建。

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的关于学习说明方法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学习什么

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目标,提出教学要求,提供教学指导,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二、怎样学习

读说、读写与中职生的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设计意图】:这个学习方法在“怎么学习”板块中提出来了,在下面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运用。

三、体验学习

1. 回忆以前学过的说明方法,并自编选择填空的习题。

A. 列数据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E.作诠释

(1)“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

(2)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

(3)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

……

(以上环节按“学习过程一”设计)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及时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探求新知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2. 精读课文3-15自然段,完成表格。

3. 语文小组长要帮扶本小组学困生完成表格,组员互相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说明方法的好处,体会写法。

(以上环节按“学习过程二、三、四”设计)

【设计意图】:学生按表格的指引,自主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思考并回答表格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自主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实施“兵教兵”的教学策略。同时,运用组织策略,归类小结所学说明方法,形成知识结构,便于记忆与触类旁通地学习课文。分小组生生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方法。

4. 疑难汇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以往的习作中并没有或者很少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未能深刻体验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好处。

(以上环节按“学习过程五”设计)

【设计意图】:汇总各小组自主交流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为下一步的师生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5. 景泰蓝制作师演讲比赛。请大家凭借课文的内容,运用刚学到的说明方法,以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景泰蓝制作过程的一道工序。如“嗨,大家好!我是景泰蓝制作师演讲团团长,我的手工非常…… ”

(以上环节按“学习过程六”设计)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学生凭借课文的例子,通过教师设计的口语交际拓展延伸的训练活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重点是强化训练学生学习运用说明方法并体验其好处,形成能力。

四、学习检测(选做题)

(1)按上面第2题的表格设计,进一步检测课外阅读的例子。

(2)请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向同学说说你在中职学习实践中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或一个模具的过程。

(3)根据中职学习实践操作的经历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运用刚学到的说明方法,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写写一件手工艺品或一个模具的制作过程,要求语言简洁,说明清楚。

(以上环节按“学习过程七”设计)

【设计意图】: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课外读书活动和中职生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了课程资源,加强了学科整合的意识,引导学生读中学法,用法再练,由读到说,由说到写,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五、学习反馈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一是学习反思,谈学习的收获和感受,自我反思,提出努力方向;二是课外拓展,联系课文内容延伸课外。

这则案例重点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整体学习策略的设计,交叉互动,对子帮扶,强化落实,可操作性较强,而且特别关注了分层设计,分层训练,分层达标,分层评价。其中第1-4环节设计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与生生合作交流,这是浅层次或中层次的达标训练;第5环节设计突出师生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深层次的达标训练。如果生生合作已经完成了学习目标,就不存在师生合作探究的深层次学习,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练后导”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蜡烛,而是打火机,点亮了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照亮自己学习前进的道路。

另外,这则案例突出了整合优化的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是能把“三元”整合。即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教学目标、阅读课型和教学策略的一致性,使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二是能把学案和教案合二为一地设计,从而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三是能把教材整合,单元整体设计,突出主干知识,通过较生动的形式,把说明文的内容进行立体的展示。

总之,导学案一般可以按照“五个板块”进行设计,通过“七个环节”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学中悟法,用法再学,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崔其升,邱学华,谢全国.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心理教育

课堂始终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学科都可做到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用人才。语文作为人文科学,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宁静愉悦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在这点上,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从打预备铃开始,就微笑着站在门口,耐心地等待学生安静,待上课铃响起,轻松地跨上讲台,用饱满的声音说上课、说同学们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标准的鞠躬来回敬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去回报学生,给他们民主、平等意识,令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上课时不会产生被压迫感,始终保持一种宁静愉悦的心境。其次,精心设计教案。导语、学习过程、问题、课中放松一分钟、结果评价等进行充分准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起对新知的好奇,产生对问题的思考,最终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赢得更积极和愉快的心情,从而使学生形成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重视师生互动。本着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心态,让师生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在其中获取文化知识,收获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充分挖掘富含情感因素的文本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纲要》将说明课文分导学、选学、自学三类。笔者在选取新授内容时就有意识地在选学、自学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丰富的课文,有针对性地利用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高一课本中马毓俊的《我平庸,我选择快乐》表达了乐观地看待人生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笔者适时引导学生要有不自卑、不强求、不奢望、努力充实自我的正确人生态度,平庸的人也会在合适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生活也就自然快乐。这对刚承受中考失利,觉得不敢抬头的中职生来说,无疑给他们自卑的心灵打了一剂强心针,可助其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勇敢自信地直面现实。又如,高二课本中席慕容的《争夺》,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与现实争夺享受大自然美妙的权利的快乐心情,身心受到感染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学会欣赏大自然,学会给自己减压。笔者在肯定学生的减压方法的同时,又向学生传递了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切忌过喜过悲,保持宁静愉悦的心境,从而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巧妙利用大声朗读

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大声朗读这一策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唤起学生的心理指向,并创造有凝聚力的小组。在学习《将进酒》一文时,笔者在重点指导了阅读技巧之后,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并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积极性很高。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听读中享受快乐,培养创造思维,拓展无限想象的空间,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喜怒哀乐,丰富情感,领悟人生的真谛。在朗读时,为了增强现场效果,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示范朗读时适当运用体态语言,有时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诗人的声音,朗读的速度根据内容所体现的情感调整节奏,形成抑扬顿挫之感,并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模仿朗读,更好地理解作者写此文的情感态度,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另外,还可以把朗读分成不同的形式进行比较,并适时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

四、机智处理失控的突况

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教育的教育情景,有些不能意料的突况在教师的机智处理下会变成很好的心育教材。笔者在讲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时,讲到文章的最后一段,谈到先生的去世,学生和文章作者一样,心情都沉重起来。这时,一个男生却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死得好”,当时全班学生都看着他,然后又将目光转向笔者。笔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学生的心理有阴暗面,如何让他的心理阳光起来,这是教师的责任。于是,笔者对全班学生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作者的文章,其实也是在跟作者、作品主人公进行真诚的对话、交流,而进行这样的沟通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善良,尊重宽容,任何对作品主人公的不敬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正如惠特曼所说,不尊重他人,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不尊重。通过对这件事的处理,这位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在成长和发展中的青少年,从某种角度上讲,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是平坦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真诚善良、尊重宽容是每个人必备的良好心理品质。

五、恰当运用课堂小作业

在语文课堂里,作业可以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心育的好方法。笔者经常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作业,例如:你今天快乐吗?请说说原因。你有烦恼吗?老师可否帮一帮你?请诉一诉吧!请你评价一下你所在的班集体,好吗?你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等等。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教师既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又可以通过回复加强心理开导,还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产生充分的信任,联络情感。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个别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同时,在写作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就教师给的话题真诚袒露自己的忧伤、痛苦、欢乐、迷惘的心情,表明自己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非常适合用这种文字形式宣泄不良情绪,使自身得到缓解放松,又不会影响别人。教师可随时在这些作文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在这些时间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可以脱离说教,化有声的教材为无形的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纲要[M].广州: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第5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河山,作为一个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在思考: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唤醒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远远低于重点高中的学生,面对他们,我从来不去讽刺、挖苦,我深知,中考的失败已经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我不能再使他们的心灵受伤,因此,从他们步入中等职业学校大门的那一刻,我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然,这并非讳疾忌医。当我逐渐和学生的心灵贴近后,我便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寻找不足。告诉他们跌倒了没关系,关键是知道自己从哪里跌倒的,然后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告诉他们,年轻就是资本,同学们还有时间弥补遗憾。告诉他们殊途同归的道理,重点中学的学生可以成才,我们中职学生同样可以成才。在我的努力下,学生们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我知道,这很重要。我也知道,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的确是很差。开学来的决心书便错字连篇,甚至闹出笑话来。但我没有表现出惊讶,我知道一切原本就是这样。这也使我头脑中绷紧了一根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刻也不能放松对我自己的严格要求。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自己要在课前备好课。到图书馆借书,利用网络资源,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这里我要说说课堂上提问的艺术。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切忌那些“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其实不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适宜的难度,应当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做出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哪怕一点点思维的火花。同时,在课堂上,不只是教师有发问的主动权,也须留出时间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能质疑,这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踊跃发言,思维活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作者互动,在那一刻,我看到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多项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造,在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这也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驾驭课堂,收放自如。

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学生不能只做聆听者,这一次我要让他们自己当一回“老师”。开始时,我在班上挑选学习较好的学生,我把自己的教学用书等资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拟定教学方案。我再把自己早已备好的教案拿出来与学生交流,最终一套新的可行的教案形成了。之后我便把课堂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充当“老师”,而我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当起了学生。这个活动使学生们感觉很新鲜,于是讲课的认真讲,听课的认真听,积极思考,课堂上呈现了空前的活跃,不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在逐渐形成。

四、给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

我平时注重向学生渗透一个观念,那就是语文学习不能仅限于课本,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要想“活”起来,别忘了他的“源头”——生活。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身边发生的事情,随时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话题,融于作文教学中。记得当初“汪峰诉旭日阳刚组合”这一话题谈论时,学生们各持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我还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推荐《道德观察》、《百家讲坛》等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另外,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

五、以活动促学习

第6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吴忠751100)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不仅可以使已有的语文知识在语文专业实践中得以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应用于其他专业的有关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等语文实践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应用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中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尝试和创新;效果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46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105—02

收稿日期:2014—11—21

作者简介:张文娟(1979— ),女,宁夏吴忠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按照语文教学大纲设计,让学生模拟社会生活情景,使已有的语文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笔者对课程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小组合作学习

笔者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理论。学习之前,教师布置课堂任务,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分成小组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互相监督,避免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以及开小差的现象。因此,每次活动中小组成员都群策群力,特别认真、积极。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想给自己的小组抹黑,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二、模拟教学

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说,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职语文的教学特征之一就是为专业服务。所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上一堂课成为我们的主要技能目标,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保证。例如:在学生完成了儿童诗歌《伞》的设计之后,笔者就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教案组织一堂语言课的模拟教学,小组里的一位同学当老师,其他组员当幼儿配合教学,完成一堂诗歌的教学。虽然刚开始学生不知道每个环节之间如何衔接,也不知道说什么、如何组织语言,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基本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学生在旁观看,然后提出意见,促使学生改进自己的不足。教师仍然从旁指导,并根据时间灵活安排活动。模拟教学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职业生涯需要,又体现了知与行的结合。

三、综合评价

(一)坚持激励性评价。教师在对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坚持的一个总原则就是对中职生一定要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如果这一原则坚持得好,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活动环境,引导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还可能对后进生的转变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从评价的要求来说,要坚持正面的、激励性的评价,不要轻易批评、指责甚至惩罚学生,允许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各种差别,不要强求一致。

(二)注重与实际结合。把有价值的题目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通过与实际结合来体现这门课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每一名学生。教师应关注活动中的每一个学生,主角、配角、观众都要关注,使活动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提高,要包容学生的个别差异。

评价方式应主要是即时的口头评价、档案袋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提倡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描述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多样性,否定评价的单一性。因此,在每一次的活动中,笔者都会把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做到对学生即时评价,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四、观看教学视频

组织学生观看幼儿园教学实录。虽然学生模拟过课堂教学,但并未接触幼儿,完成真正的教学,所以,只能通过观看相关教学实录这种方式弥补这种不足。幼儿园教学实录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向幼儿园借,总之,通过丰富的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看到具体的教学过程。看完教学视频后,让学生再次回到模拟教学,这样可以弥补之前的不足。如果上课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把观看教学视频安排在课余时间或晚自习时间进行。

五、注重学期末的考核方式

注重学期末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单一考试模式。笔者把设计教案和模拟教学中的平时表现、态度作为学期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使“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教授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进行了以上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经过一轮学习,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

第一,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学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改变了以前的课堂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上课的时候学生也不再玩手机、发呆、打瞌睡了,而是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这种学习方式既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发展。课本内容由以前的教师讲,变成了现在的学生讲。学生在讲之前先要考虑说什么、怎么说,这就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其语言组织能力。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协调能力等得到了充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第三,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克服了胆小的毛病。每个班都有一些胆小的学生,只有把他们逼上舞台,他们才会展现自己;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他们才会逐渐克服胆小的毛病。另外,平时在班里胆大、善于表现的学生更可以借助课堂这个平台脱颖而出,这不仅使他们树立了自信,而且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第四,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职业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巩固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课堂上的模拟教学也为学生后面的实习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放开手脚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发展,体现了“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新理念,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燕华.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2]陈文旭.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运用[J].文教资料,2008(17).

[3]郑金洲.课改新课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7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策略

一、职高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必要的人文涵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对语文课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了。因此,需要将职高教育中的语文课教育教学摆到相对重要的位置。

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首先,它具有工具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位职高生学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语文具有人文性,学习语文,能得到丰富而深刻的人文陶冶,有助于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使学生的思维和文化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新。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着思想与情感,承载着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语文伴随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

二、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语文学习兴趣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强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上语文课就是老师分析字、次、句、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老师要求急的记住、背的背下,习惯于“满堂灌”“题海战术”,习惯于老师“领着走”,毫无主动性,一时难以适应,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教学远离了生活,使原来活泼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单调使本来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语文远离了生活。

(二)重专业,轻语文,语文无用论

职高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失利的考生,他们大多选择五年制高职实属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他们自认为是学习上的失败者,未考上高中,对未来缺乏信心,失去自信。因此学习主动性不强,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学会一技之长就行了,对于语文,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就业单位只看技术,不看语文,语文对就业没什么影响。

(三)基础薄弱,课外阅读少,没有生活积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职高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时中等偏下的学生,是升普高无望的学生,基础差、文化素养低,知识储备不足,对于语文语文习惯和阅读技能培养的缺失。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升学压力,没时间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没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文学鉴赏能力较低,更谈不上好的阅读方法,到了职高阶段,没了升学压力,,虽然作业少,平时时间多,但因为没有好的阅读习惯,课余时间去玩,阅读很少,生活积累也就少。

(四)语文教学忽视了独有的职业性

目前大部分职高语文课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及作品本身的分析,没有突出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很多老师认为职高语文特别要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但却忽视语文教学的“职”字特色。

三、职高语文教学对策

根据职高学生特点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职高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逐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传统语文教学,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老师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处在一种独白的地位。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其主动性、创造性被忽视。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自愿、自立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的具体适当目标,知道自己应该从哪方面努力,从而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第一需要,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愿学、乐学、爱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进而实现学生自我全面提升。教师的角色则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转变为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老师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平等对话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高扬,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高阶段的学业。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没有兴趣,很难学好语文。其次,注重积累。有了学习兴趣还不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积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又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十分重视积累,日积月累,方能滴水穿石。再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你就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了,该会的内容都会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简直就是第二天性,好的习惯是朋友,让你受益;坏的习惯是恶人,使你受害。第四,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态度往往影响学习效果。《尚书》里写道: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自满受损,谦虚得益。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强调学习要老老实实,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二)因材施教,注重沟通

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较差,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与学的沟通。要做到沟通,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既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教学参考》。同时,才可以按照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小部分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标准去备课、授课。要做到“知彼”,必须课前多作调查、摸底,课后多注意信息收集,多和学生交流。做到“知彼”之后,还要做到“知己”。包括自己对教材钻研、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自我估价;备课中教案的设计、提问问题的设计,力求适应学生的接受程度。

(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职业素质作为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职高教育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应用型人才则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中渗入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如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发挥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效,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评价和思考,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锻造品格、提升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功效能否在阅读主体上得以体现,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相当的人文素养才可能进一步形成必需的职业素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职业素质的提升,在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中的人文性上升到职业素质上来。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渗入职业素质教育。作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创新精神在语文学习中的体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职高学生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之外,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收集相关的素材进行写作。学生亲身经历了真实的场景,那么在写作中就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当学生用自己的笔写人记事、抒情议论时,他们对职业素质就开始有了感悟,职业素质的内涵就会慢慢地渗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

首先,开展语文兴趣活动,如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其次,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社会调查,这不仅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

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沟通,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索一条适应需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书杰、张谷凭《语文应用基础》

[2]夏孟丽.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异同分析[J].内江科技,2008.157.

[3]徐莉莉,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提问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