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践教学;知识融合;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人才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发展;机械类工程教育向着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趋势发展,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实践教学从传统的指令型封闭式走向引导型开放式,要求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1-3]。
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1)各实践环节之间知识融合得不够,缺乏有机联系和整体协调,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创新实践活动偏少,覆盖范围小,无法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
(3)实践教学程式化的内容多,问题导向性的环节少,缺乏前后连贯的综合性实践环节。
(4)从课时和学分设置来看,对实践教学比较重视,但从实施过程来看,存在虚化弱化现象,没有突出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效果不是很理想。
本文将从以上几点出发,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针对存在问题,找准突破点,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4-5]。
一、构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知识的融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将整个实践环节划分为5个基本模块和5个扩展模块(如图1所示)。
课程计划内的5个基本模块为: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程计划外的5个扩展模块为:专业能力系列竞赛、科研训练、企业见习、技能培训与认证、素质拓展。5个基本模块的培养目标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对能力的发掘、培养、实现。5个扩展模块的培养目标为:对知识的强化、融合、贯通;对能力的提升、综合、优化。基本模块的实施过程:各环节设置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层次性,要突出专业的特色与内涵,重视过程甚于重视结果。扩展模块的实施过程:在完成时间、地点、内容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突出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强调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结合。基本模块的评价考核:完成预定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得到必修的课程学分(42学分)。扩展模块的评价考核:需要完成3个创新学分和3个实践学分,其中前者通过专业能力系列竞赛和科研训练环节得到,后者通过企业见习、技能培训认证或素质拓展得到。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为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1)大范围、全覆盖的专业能力系列竞赛体系——解决能力培养中的“广度”问题。(2)一体化、全贯通的多课综合课程设计——解决能力培养中的“深度”问题。(3)递进式、全流程的实习实训环节——解决能力培养中的“力度”问题。
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再设计、整合与优化,将实践环节拓展广度、发掘深度、增强力度,最终开拓一条促进学生知识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二、新体系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大范围、全覆盖的专业能力系列竞赛体系
各类专业能力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现有的各类比赛学生参与范围小(限于部分优秀学生、高年级学生),对学生能力要求起点高(软件能力等),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总体来说属于个别培养,学生受益面有限。
针对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将目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各项专业竞赛活动拓展推广,设计出涵盖多种知识,贯穿大学四年,覆盖全体学生的专业能力系列竞赛体系,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逐步设立针对性强的、目标明确的专业能力系列竞赛,以院级、校级比赛为主,同时与省级、国家级比赛衔接,从这些课外的能力竞赛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些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可以成为学生的创新学分,同时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加以融合与强化。系列竞赛活动包括:机械零件测绘竞赛、二维手工绘图与电子绘图竞赛、机械产品三维数字化设计竞赛、工程训练基本技能竞赛、创新实验技能竞赛、机械相关软件编程比赛、创业计划竞赛、冶金机械知识竞赛、创新设计点子大赛(院级、校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校级、省级、国家级)、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省级、国家级)、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竞赛(3D设计大赛、机构学竞赛、节能减排科技竞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以上系列的竞赛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包含内容丰富,贯穿大学四年,能够将更多的学生纳入综合实践环节,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通过参加创新竞赛活动,完成创新学分,并且与学生的奖励体系挂钩,激发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
系列竞赛活动的指导原则为:“自由选择、自由组队、自由探索;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实现”。
2.一体化、全贯通的多课综合课程设计
1、机械制图的简介
机械制图是根据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用图样按照一定比例确切的表示出来。是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与制造要求的技术性文件。图纸是由各种图形、符号、数字和文字等组成,它是工程制造的依据,是机制制造的说明书。
2、 CAD的简介
CAD 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图。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给设计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简化了图纸的设计过程。例如,各种设计信息,无论数字还是图形都能存放在计算机内,需要时可以迅速索搜。另外,还可以将草图转为工作图、自动产生设计结果、灵活编辑各种图形。
二、机械制图与机械 CAD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机械CAD 需要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支持
有些人会误解,以为CAD与机械制图是两种制图方法,一个是手工制图,一个是计算机制图,其实不然,CAD固然是计算机制图,但是它需要机械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持。机械CAD只是机械制图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已。如果没有基本的绘图知识、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仅凭借CAD软件是无法设计出色的图样的。或者说也根本不会使用这些计算机辅助软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学生的基本功锻练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机械CAD完美结合的教学模式。
2、机械CAD 是提高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途径
机械CAD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绘图设计及编辑修改图形的功能的制图软件,利用它进行作图,与手工制图相比,不但有效的减少绘图时间,还可以提高图样的质量,并且相关的线条和角度会更加精准、美观。CAD还提供了正交、对象捕捉、极轴追踪、捕捉追踪等绘图辅助工具。与此同时CAD软件还可以解决手工制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复杂的投影线天生问题、尺寸漏标问题、漏画图线问题、机构几何关系和运动等等,如果设计的是一个复杂的精细的零件,那么CAD软件为其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条件。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CAD中的三维图形变换的功能,通过CAD中的幻灯片将二维平面图形转为三维立体图形播放给学生观看,使难点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这样不但容易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
三、机械制图与机械CAD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机械制图有了CAD的参与才能绘出优秀的图样
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机械设计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在实际绘图时需要计算、测量长度及角度,如测量稍有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图样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进行绘图前,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如何熟练的操作绘图工具。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难度大、枯燥,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如果将CAD软件应用其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轻松有效的制出复杂的图样,并且使图样准确无误、更具有实用性和广泛应用性。
2、机械CAD只有依附于机械制图才能发挥其作用
要想操作CAD制图软件必须要先掌握机械制图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这是使用CAD软件的先决条件。CAD软件制图的内容十分复杂,功能太多不容易掌握。如果没有机械制图专业知识的支撑下,就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但不能制出优秀的图样,而且在其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如果想CAD软件参与机械制图中,必须要充分的掌握专业知识、机械制图的原理,至于制图过程中的技巧方面可以由CAD软件完成,可见,机械CAD是需依附于机械制图才能发挥其作用。
四、实施机械制图与机械CAD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
1、 机械制图的内容与机械 CAD 结合
机械制图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基本方法、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以及培养学生对图样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CAD则是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手工制图需要的绘图工具,如图板和图纸、铅笔 、圆规和直尺等都被一个显示器和一个鼠标就所替代了,并且CAD的绘图功能要远远超于手工绘图,无论是绘图的效率还是质量都远在于手工绘图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制图没有意义,如CAD中的三维模型虽然取代了手工制图方法,但是它并没有违背机械制图的理论和规范,相反,它是根据机械制图理论与标准研发的一个计算机绘图软件,CAD巧秒的弥补了传统制图的缺陷,两者要交叉使用,相辅相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将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2、机械制图的课程与机械 CAD 结合
在过去的机械制图实践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培养学生的CAD绘图能力为重点,可是却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因为多数学生都是在流水线上操作,只需要会看图即可。所以要调整机械制图课程与机械CAD课程的比列。将两门课程结合起来,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以机械制图为主线在整个课程中贯穿。形成一门有机结合的,具有实践性的新课程。
关键词:机械制图 知识 技能 创新 素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毕业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机械制图课程特征以及中职的学生情况都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实践与创新的精神,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胜任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机械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枯燥的标准变得有趣,难以理解的平面图形在大脑中呈现三维立体,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机械专业相关知识与制图理论基础,具有高超的手工绘图的技能和图形表达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产品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这就要求机械制图教师必须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教学的本领。这些都是制图教师的必备素质,是施教的基础。机械制图教师只有从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得到双向发展,使自己具备“双师”的素质,才能在当今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信息年代胜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知识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对人才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以往的模具加挂图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机械制图课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的利用、各种制图软件的开发都大大促进了机械制图教学。与传统的制图方法相比,计算机绘图表现出高效、精确、易于修改、便于储存的特点,不仅能减轻师生的制图劳动强度,同时其生动、新颖、形象的特点能提高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性,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如利用3D制作的三维动画,任意摆放物置,将物体任意拆开与组合,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能一目了然。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听,学习兴趣较低,课堂缺少生机,作业被动应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教学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设计、组织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灌输少一点,启发多一点,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由“不想学”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性学习。例如:我在讲述三视图的形成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还没有形成立体的概念的情况,如果直接讲述有关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经过充分备课后,我制作了一个能分开三投影面体系模型,采用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三视图的形成。
四、不断实践创新、与时俱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获得创新灵感的源泉。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把制图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将制图教学的相关内容与产品设计,特别是现代产品设计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生产技能的创新。
教师同样应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传统的制图教学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将制图等同于画图,无法将图形的生成过程与产品的设计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应尝试开展基于应用背景的教学模式,以生产实际为背景、以产品设计过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有参观、动手拆装、测绘、改进设计、上机实践等,使学生“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手段的改进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不仅使学生掌握最新知识,且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专业;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能力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如果教师在机械专业教学中,能根据机械专业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资源,在教好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就《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谈几点看法,望商榷。
一、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职业学校学习工科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尤为重要,可为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从会思考就会想象,有了想象力,设计师才会设计出造型优美别致的建筑物及工艺品等。通过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心情会变得更加开朗,生活也会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在制图课的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力能帮助学生们识图、画图,可以说识图、画图的能力是建立在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的,没有空间想象力,学好《机械制图》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会给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技术教育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教师无论怎样讲述与比划,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换思维,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还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述三视图的形成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还没有形成立体概念的情况,如果直接讲述有关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经过充分备课后,我采用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上课时,不直接讲坐标系与三投影面体系的概念,而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长方体摆放在教室里,由前往后看物体,就如同有一束平行光线由前往后照射物体一样,物体的影子照在黑板上的情景;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从上往下照射在地面上情景,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象结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地面、墙面之间的关系是两两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接着,教师讲述投影面的概念,引出三个投影面、三个坐标轴:x轴、y轴、z轴、三视图。然后教师展示模具——三面投影体系,画出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的投影。接下来启发学生,如何把三个视图放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视图,以及讨论三视图投影规律。这样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物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讨论,学生很容易就建立起三面投影体系的概念,初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对三视图的理解也会非常深刻。
三、加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人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模型,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转化为产品。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制图中所学的零件是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会画图但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只知道模型不认识真正的零部件。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让学生看模型,又要让学生看一些实物,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知教育。同时,在教学中经常拿一些工厂的图纸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明确“什么是机械制图?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四、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类的知识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课程的综合化能加深相关学科的联系,也可以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广泛综合,避免内容重复。尤其是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综合化不仅可以及时传播现代化科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机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有着较强的学科渗透关系。比如:机电专业的前沿课程AUTOCAD、MASTERCAM和数控机床加工技术,这些课程学多是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完成,但都必须由《机械制图》知识作基础。《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中许多章节的知识点内容都牵涉到《机械基础》、《机械零件》、《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等多门专业课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除了将测试重点放在识图和画图之外,还要适时地联系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解释,强化学生的记忆和专业化感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渐形成综合能力,具备创新能力。
五、发挥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机械制图;应用能力;课程定位;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2-02
一、引言
中职学校创办至今,一直以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职校教育也是致力于满足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阵地。随着企业对机械技术员工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需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生产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制图岗位一般都会要求更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中职学生从事制图工作的数量较少。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大多在毕业后走向一线操作岗位,因此,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主要是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国标的掌握,然而,这些方面又往往是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弱项。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使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思考
1.明确教学任务,设计课程定位。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基本作图方法和有关的国家标准,以及熟练地读懂复杂程序的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空间想象力以及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等。为了使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贴近于企业对机械技术员工的要求,在机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课程任务与企业需求结合为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企业对机械加工的岗位需求。在学生毕业离校时应该可以较顺利地读懂一般零件图和较简单的装配图。可向学生发一些小装配图,引导学生看什么和如何看,通过学生自己多读图与多讨论,搞清楚零件的装配关系、各种尺寸及技术要求等。
2.教师要善于整合知识,教学详略得当。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为中职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制图教师应善于整合教材内容,有主次地进行教学安排。制图教师可把那些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放到一起,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然后将需要重点培养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及绘图能力相关章节放在一起,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也就是说,上制图课的时间分配应当像写作文一样,要详略得当,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大的收获。
3.深入企业实践,把握市场信息。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师应经常地进入机制类企业深入实践,在丰富自己的制图知识的同时,把企业里最需要的人才信息带到课堂上,以便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制图课的重要性的同时,知道学什么才是最有用的;作为校方,中职学校应为机械制图教师和机制类专业学生提供方便,应积极联系企业,让机制专业学生可以有时间到机制企业生产一线上观察和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与企业需求现状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并力争能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学习。
4.迎合市场需求,培养应用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必须不断地修正。第一,应加强对学生手工绘图能力的培养。手工绘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安排学生进行手工画图,以提高学生绘图的效率及正确率。同时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徒手绘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用草图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第二,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离校时应该可以较顺利地读懂一般零件图和较简单的装配图。可向学生发一些小装配图,引导学生看什么和如何看。通过学生自己多读图与多讨论,搞清楚零件的装配关系、各种尺寸及技术要求等。第三,培养学生的现代绘图能力。教师应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绘图软件的用法,可安排学生多进行上机练习,使其熟练掌握各种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等,并能正确标注尺寸和完成整张的图纸。第四,要加强学生测绘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绘图能力必须进行实物测绘练习,因此应在零件图的学习中安排学生对一些简单零件进行测绘,完整清晰地绘制在图纸上,并合理标注尺寸。第五,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对一些基本知识及一般概念的教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自学掌握知识,其后再通过提问及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及掌握情况。这样不仅能节约教学实践,还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及良好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六,应加强对学生手机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稍难的问题,可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并查阅资料,再由教师做最后点拨并给出答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优化教学手段,善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是最能体现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掌握机械制图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为了符合社会与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断地使其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变灌输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或其他教学方式。教师们可以通过企业实际的生产图样,或机械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零部件和机件,要求学生对这些教学载体的工艺、功能、构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讨论,使其自主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制图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其绘制图样与阅读图样、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空间想象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机械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与技术性人才。
6.课后作业的布置与选题。为了提高学生读图与绘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巩固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与应用方法,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并对作业内容的选题进行严格的筛选。其实,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与一本、二本高校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区别。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后者则侧重于理论和学术。自然,课后作业的布置和选题也会有所不同。中职学校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既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兼顾理论知识的掌握。因而,作业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生产劳动中机械工程岗位的实际需要,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零部件的绘制方式与方法后,作业内容可以是给学生提供一些零部件的结构与形状,让学生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由于零部件的视图表达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这样的作业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了解机械零部件的表达方式,满足学生实际生产劳动的需求。
三、结束语
为了满足社会与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中机械制图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绘制图样与读懂复杂图样、掌握机械零部件或机件的表达方式以及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有目的地实施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与技术性人才,真正地满足于社会、企业以及机械工程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素华.《机械制图》课程的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郭耀彩.机械制图能力培养方式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04).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rief Discuss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Reform
LUO Yingfei
(W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zhou, Guangxi 543002)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is the mechanic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chnical theory and operating practices have a certain level of difficulty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you must explore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methods, to create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rganically, closely together. In this pap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specific us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s brief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作为目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在技术理论与操作实践的双重层面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牢固掌握机械制图这门“工程语言”,对于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以及该领域的应用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不少学生在这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颇感吃力,难以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相关的机械制图知识;同时,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在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亟需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创新,在结合机械制图知识的内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这门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1 传统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还大多袭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这门课程知识的标准性很强,从各种图线的画法、字体的写法、尺寸的标注、图纸的规范到零件图、装配图的画图与读图,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主要还是秉持这种“标准化”意识,力求通过教师标准的板书、图形,使绘图质量和操作技巧得到基本保证。但是,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而这些问题和弊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机械制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在直接层面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漫灌”、“填鸭”式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收效甚微,还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反过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从而大大降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再如,由于传统教学手段陈旧性、单调性的限制,采用简单的实物模具、纸质平面图等载体很难满足表现点、线、面、空间及立体图形所共同组成的知识体系的要求。加之传统教学多侧重课本内的理论知识,而较少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忽视了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层面的应用以及二者相结合对于机械制图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并最终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进行变革,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2 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的几点做法
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项多层面的综合工程,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知识构成、教学规律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实际教学过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教学的最主要执行者即第一主体入手,提高教师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具体来说,机械制图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熟悉相关的机械类理论知识内容,具备基本的几何图形绘制能力,能够科学、合理地准备课堂教学计划并有效地实施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具有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理论与实践层面相结合的敏锐性;例如关于教案和教学计划的准备,需要兼顾理论的基本体系与现实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扩展性;教案的拟定则应保证在内容上条理清晰、中心明确和重点突出,并且包含与实际操作、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关键结合点。另外,还需加强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和相关的高科技教学工具方面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能力。可以说,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是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2)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在机械制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热情和课程的兴趣、以互动变被动为主动作为推进机械制图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漫灌”、“填鸭”式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地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接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在求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形式和授课风格的调整和变革。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活跃、生动的教学方式与授课风格以及开放互动的师生交流形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切实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现实可行性),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还需注重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实际生产操作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机械制图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概言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课下作业以及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手段和辅助设备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是某些高科技三维软件的强大优势,有力地促进机械制图知识的传授效果。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计算机、多媒体以及三维技术的发展为知识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助力。诸如AUTOCAD、CAXA、3DMAX以及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应用,不仅省去了繁琐的手工操作,还能大大提高图形绘制的精确性,保证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标准化、体系化水平。另外,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可以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课后实践应用的可行性。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某些先进的计算机三维软件对于展现机械制图主体教学内容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例如Solidworks就是一款高效能的课堂教学辅助软件,①该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体现了现代化科技手段对机械理论的具象化展现。在以形体为基本元素的教学中,Solidworks主要通过拉伸、旋转、扫描或放样创建形体的原理进行理论内容的展示和分析,教师借助这款软件演示形体的创建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建立形体的基本方法和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而延伸至组合体、截交线和相贯线、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这种辅助软件的优点正符合了机械制图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实际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根本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Solidworks三维软件的直观性、灵活性优势,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辅助、优化理论教学的开展,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某些仅凭抽象理论教学难以处理的问题,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全面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4)机械制图教学方式的改革还要注重课本理论教学与该领域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也是切实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从根本上保障和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某种实践活动而服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最终要服务于机械领域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兼顾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致力于二者在主要应用层面的内在结合。具体而言,在注重课本理论教学、发挥课堂教学基本作用的同时,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到校办工厂参观或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实验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画图,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巧和生产能力的应用过程。也可以直接将理论课放到实训车间来上,边上课边动手,使理论与实践在更直接的层面进行深度融合,起到更优化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具体计划,学生在接受了有关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装配的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之后,进而将相关知识付诸实践操作与直接应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及其延伸应用,也符合该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该专业的综合要求。
3 结语
以上简要地论述了关于推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几点做法,这些做法都紧密围绕着机械制图课程的本质规律与现实要求,注重在教与学的层面、知识理论与操作实践的层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摸索和创新,在结合机械制图知识的内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克服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端,切实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提倡教与学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推进教学方式的探索革新对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Solidworks是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一款三维CAD软件系统,和其他三维软件相比,功能强大,易操作,设计过程简便易学,学生能很快掌握,操作过程简单明了。
参考文献
[1] 戴勇编著.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管正,陈晓霞.中文版AutoCAD2008机械制图简明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机械制图;机械CAD协调应用;存在问题;总结探究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一、机械制图及其机械CAD模式的协调
在机械工程应用过程中,机械制图模块是一个重要的应用环节。通过对机械图样绘制及其阅读技巧的掌握,可以满足满足当下机械制图的应用需要,这对使用者的应用技能、操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应用需要。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提升机械制图的应用素质,保证机械产品设计模块、研发模块、生产模块等的应用工程,实现其综合工作效益的提升。这需要我们进行传统的机械设计模式、理念的更新,进行CAD软件的不断更新应用,以提升日常机械工程的工作应用需要。
CAD软件与机械制图模块是密切相关的,前者是计算机设计及其绘图的专用工具,能够按照计算机的指令进行各种图样的制作。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绘图工具来说,CAD的工具绘图体系更加的健全,其突破了传统的手工图形绘制模块的局限性,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对这两者的协调,可以确保机械制图综合效益的优化,确保设计模块、制图模块等的有效协调,提升其综合应用质量、效率。
在CAD软件应用过程中,通过机械制图理论的掌握,可以确保该绘图工具的有效应用,这两者是一种密切的互补关系。这需要机械工程设计人员做好机械制图的准备工作,将其与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确保绘图模块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这需要各个制图技术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确保CAD软件的应用效益的提升。有些工程设计人员在不具备良好的机械制图素质下进行CAD软件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不仅实际绘制的图样会漏洞百出,而且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运用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机械制图绘图原理与技巧均较为抽象、复杂,因此,在进行机械制图时会普遍感觉到难度大而失去工作;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练使用传统尺规进行绘图。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有机结合,除了可以激发工作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练习CAD绘图,巩固制图知识。
二、机械制图与机械CAD协调模块的优化
1 在CAD绘图工作模块中,需要进行机械制图基础、技巧与绘图模块进行结合,确保传统的机械制图工作模块的改变。这需要实现CAD软件操作技能与机械制图内容的协调,确保这两者工作方法的协调。相关的绘图工作人员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企业也要为机械制图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比如定期展开新型制图技能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对于机械图样的掌握,确保对基本制图技巧的掌握,确保其综合工作素质的提升,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AD的绘图工具要比手工绘图工具丰富许多,并且CAD在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上也有明显优势。比如CAD的三维模型,它虽然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图方法,但它并未取代制图的理论与制图的规范、标准,相反之下,它是依据机械制图理论与标准研发的一个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仅丰富了制图的理论,而且还增设了CAD制图的标准。当前很多工作单位的CAD制图环节存在实用性不强、交叉重复等各种缺点,难以适应当下机械制图工作。
在机械制图模块及其CAD应用模块中,工作人员要打破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CAD软件实用性原则的遵守,确保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强度的降低,切实提升工作的质量、效率,这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进行工作单位内部新型的CAD软件的普及应用,切实提升CAD软件的应用效益。在CAD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绘图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单位要想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进行专业化的绘图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单位可以进行高薪制度、多劳多得制度等的应用,以鼓励设计人员进行自身技能的提升,企业也要积极进行技能培训体系的健全。也应该进行针对性工作奖励,对优秀的设计人员要求掌握更高层次绘图技巧,确保日常工作环节的正常开展,实现机械制图工作模块与CAD工作模块的结合。在日常机械制图技能培训过程中,要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以机械制图为主线在整个课程中贯穿。在讲CAD时,要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贯穿始终,用以CAD带动机械制图,将机械制图的简要进行简单的介绍,特别是要根据机械制图的知识建立CAD三维立体图,以深刻地体会其作法。
2 CAD软件的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该模块中,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范围,以期待日常工作效果的提升。这需要单位领导者们积极做好日常工作的考核制度,也要进行岗位淘汰制度的应用,对于技术不过关的人员坚决淘汰,以确保设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的保持,实现对新型的CAD应用技能的更新。在日常工作模块中,管理人员也要进行责任落实制度的应用,严格规范设计人员的操作行为,尽可能避免工作误操作情况的出现。在机械制图工作任务进行过程中,领导者必须使设计人员理解并熟练掌握解决绘图问题的方法,管理人员应鼓励员工创造性地发挥,并对有操作困难的工作人员做个别指导。任务初步完成后,管理人员应集中点评,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的方法,这样这个任务才算最终完成。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进行新型制图案例的应用,确保最新型的CAD制图技术的应用,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结语
在CAD软件应用过程中,通过其与机械制图环节的协调,可以满足当下机械工程的高效率制图的需要,提升其工作环节的效率,保证工作单位综合效益的提升。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应用环节,需要单位管理者与设计人员积极进行配合,确保机械制图环节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葛卫星.运用CAXA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结合
一、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要用最现代直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GDP的主力军,机械专业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图》对中职在校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在制图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直观性强等特点。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把机械制图与CAD有机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趋势。
二、传统机械制图和AutoCAD的教学现状
很多学校都开设有机械制图和CAD课程,但都是分开进行教学的。这样CAD软件的优点往往不能与机械制图的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模糊不清。在CAD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存在制图理论薄弱,使CAD的教学难以推进。所以,应把机械制图与CAD软件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传统机械制图与现代CAD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1)合理调整学科体系
将机械制图与CAD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保留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组合体的表达方式,适当精简几何作图的内容,增强学生徒手作图的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次序,轴测图适当分散到各章节中,机械图样切合现代新技术;将两门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总之,让学生掌握传统机械制图的精华,同时掌握针对性的新知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更好发挥本学科的社会功能,为今后创造性设计打下基础。
(2)采用分段模块教学
将机械制图和CAD经过概述及探索后,结合机械制图学科体系,把CAD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穿插在机械制图中,从二维平面图形到三视图到实际的机械图样,一步步的完成,在每一模块中,安排一定的CAD绘图编辑命令,并根据这些命令选择相应的案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模块为二维平面图的绘制,要求掌握直线、圆、圆弧、椭圆、正多边形等,同时学会使用删除、复制、剪切等基本编辑命令,并初步了解绘图辅助工具,穿插简单的对象捕捉方法。当然每个模块还可以分成更具体,更灵活的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性和可连接性,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目标,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须注意的是,模块式教学应精选教学案例,每一案例要包含一定量的命令,多个案例相互衔接,以保证对模块所有命令能进行反复演示机操作练习,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二模块为投影作图阶段,讲解图层的设置及作用,增加构造线及多段线命令,更多的使用复制和镜像等编辑命令,合理操作图案填充及夹点快速编辑。投影作图部分是机械制图的一大难点之一,这部分是学生由二维平面作图思维转向三维空间作图思维的关键,是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阶段。应适时通过CAD软件教学来突破制图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轴测图和三维效果展示空间立体,运用模型空间与图形空间的转换,帮助学生完成由图到物,由物到图的过程,并更加清晰、深刻地掌握视图的“三等”关系,充分发挥AutoCAD的工具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模块为机械图样部分,以装配图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学习文字的创建和编辑,掌握普遍的、常用的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并注重标注及标注样式的修改。AutoCAD是现代化科学信息的产物,必须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机房等现代化实训场所,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机房,教师不用离开座位即可通过教师机向学生进行演示,同时也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效果。实现机前讲课,边讲边练,并随时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与检查,且每个学生所绘制的图样及过程都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演示、讨论,即增加了读图容量,又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活跃了学习气氛。
四、教学目标要体现行业需要
机械制图的学习要以行业需求为立足点,实践实训内容要与生产加工紧密结合。因此,可以从实际加工意引用一些图纸,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还可以采用实际加工零件,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并手绘草图,然后用CAD软件规范绘图,在此之中,部分掌握好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用CAD绘图,修改也容易,图面美观,出图效果好,准确率大大提高。一般学生基本能测绘出台虎钳、三抓卡盘等机件的全部图纸,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能用数天时间就完成叶片泵或齿轮泵的整套图纸。还有学生可以独立设计一些生活常用小零件的图纸,如耳机、u盘、手机壳等。实践表明,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AutoCAD也成了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为今后专业课程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关键词]机械专业;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学习工科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尤为重要,可为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会思考就会想象,有了想象力,设计师才能设计出造型优美别致的建筑物及工艺品等。通过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性情会变得更加开朗,生活也会更充满诗情画意。在制图课的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力能帮助学生们识图、画图,可以说识图、画图的能力就是建立在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的,没有空间想象力,学好《机械制图》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会给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技术教育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直观感、立体感不足等缺陷,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教师无论怎样讲述与比划,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模型,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转化为产品。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制图中所学的零件是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会画图但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只知道模型不认识真正的零部件,这是我们教学的可悲。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既看模型,又看实物,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知教育。同时,在教学中经常拿一些工厂的图纸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明确“什么是机械制图?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机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有着较强的学科渗透关系。比如:机电专业的前沿课程AUTOCAD 、 MASTERCAM和数控机床加工技术,这些课程学多是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完成,但都必须有《机械制图》知识作基础。《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中许多章节的知识点内容都牵涉到《机械基础》、《机械零件》、《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等多门专业课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除了将测试重点放在识图、画图上,还要适时地联系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解释,强化学生的记忆和专业化感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渐形成综合能力,具备创新能力。
职业学校工科类学生对人文学科都普遍轻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机械制图》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内容是一条主干线,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是有联系的,每一个章节的学习都必不可少。从线条的画法到看懂一张零件图,这其中包含了许多的练习过程和想象力的培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职教学生大都是升学无望,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思想较重的孩子,所缺的就是耐心、细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耐心仔细和严肃认真,绘图过程中小到一条线的粗细、数字的方向等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半点都不能马虎。学生经过不断的磨练,会逐渐形成严谨、精细、耐心、有序的好素质,这恰恰就是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 总之,《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科特点,将学科渗透、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了专业知识,成长了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二、确立课程联系,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我们学校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在校两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并形成专业类课程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并让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高二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并提升发展潜能。课程设计一般从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介绍机械设计课程改革创新思想,采用按照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思路来构建教材框架的教学方法,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分析新课程体系的内涵,探讨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目标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紧密地依靠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突出实践能力的职业本色。学校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职业类综合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也越来越强。
三、强化课程设置,激发学习热情
在强调个性发挥、提高职业技能的人才目标发展趋势下,在课时不断压缩的现实条件下,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思想与对策已势在必行。作为培养专门技工人才的学校,课程建设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通过一系列课程的严格学习和训练来实现的。课程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因素,课程的选择、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都是专业的理论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应以“适度、适应”为标尺,既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也不能片面追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效益。机械类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模块、机电测控模块和数控技术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实践环节课。实践环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基本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与实际训练等。各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的技能要求:如钳工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金工实习(热加工)要求学生掌握热加工的基本方法、特点和作用;机加工技能(车或铣)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车床(铣床)操作;机床精度检测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机床精度检测方法及仪表使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方法及数控机床操作;生产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典型零件制造的全过程;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会使用手册查阅参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设计、数控编程、机床调整及维修技术,得到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了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优秀的课件,向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活跃课堂,增大信息量和专业技术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热情。同时,采取将学生带到实习基地现场讲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实验、结合实验加以理论指导等方式,引导、帮助学生主动迎合市场经济对职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上述措施,来提高中职学生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变“我不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 浙江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 机械识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会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