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力争到20xx年底,遵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试行)》、《蚌医二附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实现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包括全面预算、收支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212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建立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保证,可以保障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医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医院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4、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关键领域和控制点,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建立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各业务流程嵌入信息系统,实现控制措施在线运行。
三、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为确保医院内控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保证内控机制有效运行,医院将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使管理层及决策层能及时获得适当信息;全体员工能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共担内部控制责任;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内部控制职责。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决策层面包括:院长办公会、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层面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层面包括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层面是单位审计部门。
(一)院长办公会
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年度内控评估报告;审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风险及内控缺陷的解决方案;审议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审批内控最终工作成果;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二)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是医院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施进行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崔 虎 赵东城
副组长:邹 杰 张春福
成员:关 超 杨青扬 王 群 李传辉
主要职责:
1)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工作范围;
2)负责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及内控工作的运行管理;
3)负责针对内控管理缺陷提出合规性管理建议及改进方案并推进整改;
4) 有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事项。
(三)内控工作小组职责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由财务科科长担任主任,执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办公室
主任:王 瑞
副主任:赵玉娟 江本钗
成员: 刘 霞 王迪生 刘传高 张纪锐 毛炳飞 张 瑜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时间安排;
3)负责组织医院内部资源的对接、沟通、协调;
4)记录或更新业务流程图、评估内控设计及操作的有效性;
5)反馈内控缺陷、上报内控工作执行情况及重大问题、将年度内控评估报告提交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阅;
6)内控工作文档管理;
7)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四)内审部门职责
作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科室要对内控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配合内控执行小组对本院内控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五)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
为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组织安排本部门或单位涉及内控工作所需资源,协调本部门或单位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重要事宜。
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应由专人兼职负责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即内控管理员。内控管理员职责包括:
1、联系本单位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相关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各项资料;
2、协助组织描述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重要的控制措施,协助内控问题记录,提出整改建议或方法等;
3、 协助本单位内控缺陷的整改,及时反馈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主要情况等;
4、 编制本部门内控评价报告。
5、组织安排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员是内控工作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对接沟通的纽带,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所以内控管理员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通力协作。
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内控建设工作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按照省卫计委通知要求,计划于20**年5月至20xx年底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
实施步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212号)要求,结合医院的业务及管理情况实际,在原有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20**年5月初启动,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项目时间工作内容阶段成果120**。5—20**。6启动部署阶段成立医院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及执行办公室,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220**。7—8现状分析阶段内控测评报告320**。9—10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内部控制实施方案420**。11—20xx。10内控方案实施阶段内控测评报告520xx。11—20xx。12内控缺陷整改与优化阶段形成年度内控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20**。5—6月)
成立医院内控项目工作小组,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现状分析阶段(20**。7—8月)
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行)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了解内控要素现状, 编制内控测评报告。
(3)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20**。9—10月)
在对内控现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并交领导小组审阅。
(4)内控实施阶段(20**。11—20xx。10月)
各部门根据内控实施方案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工作,并对实施阶段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围绕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科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及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做主要工作报告,她总结了2010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情况,并部署了2011年卫生信息化重点任务。来自全市各区县卫生局、各医疗机构的主管领导及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他们“不仅是来参加会议,更是领任务来了,回去后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方来英在会议总结时强调:“我们建的系统不仅看着好看,还要吃着香,吃到肚子里还得管饱。”
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2010年8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信息化专家考察北京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们表示:“北京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创造性地建立了很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工作很有特色,非常成功。世卫组织可以提供良好的平台,将中国北京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推介到其他国家”。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表示:“北京的卫生信息化工作做得很扎实,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好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是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一大亮点。邓小虹在报告中提到:“2010年,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顺利,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6月24日启动全市推广应用;截志2011年3月6日,共有8个区县、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邓小虹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6日,北京市级平台的电子健康档案为526万份,建档率达到42.9%,超额完成建档率20%的任务指标。”
医联码系统是北京卫生信息化的另一大亮点。借助医联码系统,为非医保患者建立统一的条码,实现门急诊信息采集,这也是北京市建立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支撑项目。“截至2011年3月15日,实现了在全市三级医院及11家区级中心医院先期采集门急诊就诊信息,39家医院完成接口改造,31家医院已共计发放医联码28.95万条,17家医院已经上报门急诊信息,共计93.8万条。”
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还启动建设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分散在卫生局各处室、各管理部门的卫生行业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包括医生、护士、技师为主的卫生技术人员全执业周期的电子档案。目前,完成了多点执业、定期考核、退休人员工资管理三大模块的开发和用户测试。今年3月初完成初验,目前正在试运行。
重点任务“一二三”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 “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二三”:一张网络,是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二级平台,是指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是指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同时,依靠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两个技术体系支撑。
邓小虹进一步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任务。
首先,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两大工作:一是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北京共有9家医院参与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北京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制定了《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试点技术方案》,指导试点医院推进电子病历工作。二是医联码相关工作,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文件要求,三级医疗机构及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从2011年1月起,正式启动门急诊信息上报工作。
其次,在推广实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方面,各区县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2011年年底之前,完成16区县的推广应用部署工作。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加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第三,在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利用方面,一是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邓小虹说:“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已经提供了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工具,请各区县组织人员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以便建立实时动态变化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家庭医生服务。”2011年的医改任务责任书中,各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有所不同,但全北京市的总体要求是要达到50%以上。二是启动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该系统以妇幼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与医院和社区信息共享的、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妇女儿童保健信息库。系统将覆盖北京市妇幼保健院、16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所)、近800家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1000余家托幼园所等机构。计划今年9月完成开发,试运行。各区县不需再单独建立妇幼信息系统。
必须重视信息安全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一大特色,北京市卫生局不仅出台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还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开展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检查。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对全市大中型医院及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了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区县卫生局与区县公安局、区县信息办负责检查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等级保护落实工作,血液中心、急救中心、体检中心、北京肿瘤医院、积水潭医院的信息安全工作相对较为突出,在此次检查中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2010年6月,针对卫生局直属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员信息安全保障知识培训,8次授课,共4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
“固化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成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2011年北京卫生信息化的重点任务之一。“与卫生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信息安全建设依然滞后,我们依然存在重建设、轻保护的现象。”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高煜表示,“要加强定级备案工作,这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最基本要求,目前已有47家卫生单位完成了定级备案,2011年内要完成100%备案。”
活动预告
***市卫生局
***市农村卫生工作在市、县、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省卫生厅的悉心指导下,通过积极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按照省卫生厅的部署,近期我市组织了一次专项督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基层医改进展情况
1、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全市政府举办的105所乡镇卫生院、741所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全部纳入政府岗位管理和财政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辖区居民提供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服务内容更加清晰。
2、确立了“三化”建设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模式。即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化、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农村卫生管理信息化。目前,全市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三年达标”的要求,依据《***市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三化”建设标准》,截止2011年5月,标准化率达到100%,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信息化率达到92%。
3、人事制度改革走出新路。创新性提出“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同岗同酬,绩效考核,全员保障,新老区别”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4字方针,实现了从“编制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基层医改中,全市核定乡镇卫生院岗位数2552个。按照公开选拔竞聘的程序,取消编制,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合同管理。全市所有卫生院院长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其他人员全部通过公开竞岗签订了聘用合同,实现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岗位数86.09%的结构优化目标。同时,各县区采取多种形式排难、解难,所有分流人员得到了较好的安置。从编制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不仅使工作人员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而且打破了“编内”和“编外”的樊篱,为全员竞争上岗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证和操作空间,更为实现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搭建了良好的执行平台。
4、实现了从“职位工资”到“绩效工资”的转变。在全面实施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全市积极探索,大力实施同岗同酬、绩效考核的分配方式,建立了以绩效考核为主的同岗同酬激励机制。今年6月10日,市医改领导小组在长丰县召开全市基层医改绩效考核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县区按照“总量控制、两级考核、多劳多得、激励创优、二次奖励”的20字绩效考核原则,细化方案,通过绩效考核实现病人费用下降;医院收入增加;职工收入拉开档次;市内医保资金不外流的目标。目前,各县区在任务核定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绩效考核效果,重新制定了绩效考核细则和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确定了基础性与奖励性绩效工资之比为3:7(只庐阳为6:4)。并建立了“两级考核、两个挂钩”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实行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到2010年12月底,各县区绩效工资均已基本兑现,工资平均增长了40%左右。多劳多得,绩效考核,有效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5、实现了从“自我供给”到“财政供给”的转变。基层医改实行后,由于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0年9月—2011年5月经常性收入与改革前同期比下降了30.19%、药品收入下降43.36%。为体现公益性,各县区建立了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国库中心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加大了财政保障的力度。2010年全市共投入基层医改保障资金10949.44万元,其中,肥西县财政补助达4600万元。同时对农村卫生室资金补助,各县区在省政府补助资金标准基础上,均至少增加了4000元。财政保障的到位,全员保障机制得到落实。
通过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了以药养医机制,回归了公益性,初步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待遇有保障、机构管理规范化的目标。2010年9月—2011年5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患者次均门诊费用、次均门诊药品费用、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药品费用、每床住院日均费用分别下降了39.32%、44.00%、38.21%、55.19%和35.41%。药品收入下降了43.36%。城乡居民就医费用支出明显减少,就医更加方便,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进展
截止2011年3月底全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25.9%,健康档案合格率70%。目前,正在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加快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由各县设计县级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方案,重点开发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同时,市级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也在加紧推进,争取年底前初步建成县级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和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子系统。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左右。
三、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2012年上半年,县卫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2012年中心工作和全县卫生工作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认真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医疗服务质量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目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改重点工作
1、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一是巩固农村居民参合率,2012年全县农村居民129700人,参合农村居民128416人,参合率为99.01%。共筹集新农合基金3724.0640万元,其中:门诊基金744.8128万元(一般门诊基金670.3315万元、慢性病门诊基金74.4813万元),住院基金2867.5293万元,风险基金111.7219万元。二是科学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1-5月份,全县一般门诊补偿参合农村居民202053人次,补偿基金201.7707万元(含一般诊疗费补偿87.2666万元);一般病种住院补偿参合农村居民6298人次,补偿基金1253.7495万元,例均费用3630.40元,例均补偿费用1990.71元,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75%以上,最高补偿达10万元;孕产妇住院分娩定额补助323人次,补偿6.46万元。三是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功能,稳步推进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电子转诊,实现数据实时上传、费用即时结报与网上审核和监控,加快新农合虚拟专用网络建设和参合农民照片、身份证号的信息采集工作,免费配发“一人一卡”,方便参合患者的就医和补偿。目前,县内7家乡镇级、3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和63家村卫生室已按要求完成新农合专网接入工作,8家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现场即时结报;免费换发新农合卡128416张,实行一人一卡管理模式;参合农村居民身份证号和照片信息录入率分别达90%、78%。通过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有效推动了我县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进程,使我县已经具备全省统一实施“一卡通”和即时结报的条件。
2、进一步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制定完善了乡村医生各项补助方案和村级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考核评价方案等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二是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今年4月份在县职教中心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分别对侵权责任法、外科急救知识、内科急救知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及村卫生室管理与考核中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部分进行培训和解读。同时还表彰了20名优秀乡村医生。四是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县卫生局组织工作专班于4月中旬对各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五是严格基本药物网上集中统一采购。上半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药网上集中统一采购率达100%。
3、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规范健康档案管理。截至5月31日,全县共建纸质档案164145人,建档率达93%;建立电子档案142571人,建档率达82%(其中农村居民建立纸质档案126417人,建档率达96%;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06943人,建档率达82%。城镇居民建立纸质档案37728人,建档率达83%;建立电子档案37500人,建档率达83%),均超额完成上级要求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县孕产妇459人、高血压病6575人、2型糖尿病人2052人、重性精神病人427人、65岁老年人18099人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健康档案信息初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享。二是积极推进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健康全民行动,制定下发了健康全民行动计划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日、世界卫生日、爱国卫生月等9个卫生主题宣传日活动,健康咨询48场次。四是印制宣传资料。为乡镇提供宣传资料12种,音像资料6种类。截止到5月底,全县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5000余份。
4、大力提升县人民医院服务能力。一是加快内科住院大楼建设,目前大楼主体已完工,现正在进行内外装饰及设备安装工作。二是筹资购置了数字胃肠仪,拓展了该院医疗服务项目。三是完善医院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和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大力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四是扩大临床路径病种目录。县人民医院在去年开展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基础上又增加5-10个临床路径病种。五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外三科被评为“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病房”,护士李精明、李雪冰同志被评为“市优质护理服务优秀个人”;钟菊同志被评为“省优秀护士”;县人民医院护士万娇同志代表市二级医院组参加全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获得全省团体金奖,其本人也获得全省个人全能铜奖。
(二)公共卫生工作
1、传染病防治。一是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上半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种计24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43.59/10万。传染病网络直报率、及时报告率、审核率和率均为100%。二是加强传染病防控检查。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26个教育单位的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三是强化手足口病防控。目前全县共发生手足口病26例,开展了流调及随访,对密接接触者进行了医学观察,指导病人家庭进行消毒及病人居家隔离。四是加强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预警。指导全县医疗机构于5月份开设肠道门诊,对腹泻病人开展了霍乱疫源检索,共登记腹泻病例10例,送检(检索)2例,送检(检索)率为20.00%,霍乱检索阳性数为零。五是开展了发热病例血检工作。共血检“三热病人”459人,结果均为阴性。六是开展了监测点水质监测。在峡口建阳坪村开展了鼠密度监测,共布放鼠夹1200只,捕鼠9只,鼠密度为0.75%,将鼠肾进行钩体培养,结果显示钩体阳性1份。
2、免疫规划。一是基础疫苗接种率得到提高。上半年全县卡介苗接种率99.39%,乙肝疫苗接种率99.50%(首针及时接种率95.19%),糖丸接种率99.45%,百白破接种率99.40%,含麻苗成份疫苗接种率96.32%,A群流脑接种率99.41%,流脑A+C疫苗接种率99.32%,乙脑接种率99.38%,甲肝接种率99.31%。二是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强化免疫3353人,实际强化免疫3265人,接种率达97.27%。三是开展国家扩大免疫疫苗查漏补种。共需补种1546人次,实补种1466人次,补种率94.83%。四是开展新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2477人,实查验2477人,查验率100%;应补办接种证69人,实补证69人,补证率100%;应补种疫苗1838人次,实补种1753人次。五是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管理。共报告副反应22例,其中一般反应18例,异常反应3例,偶合反应1例。
3、结核病防治。共计接诊疑似肺结核病人342例,上报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09例(涂阳病人36例,其中初治涂阳33例,复治涂阳3例;涂阴73例),分别完成全年涂阳任务的55.38%(36/65),涂阴任务的58.4%(73/125),完成全年度任务数的57.36%(109/190)。全县综合医疗机构共网报疑似肺结核病人106例,重报2例,死亡1例,转诊到位66例,转诊到位率64%(66/106-3),应追踪37例,实追踪37例,追踪到位33例,追踪到位率89.18%(33/37),总体到位率96.01%(66+33/103)。
4、艾滋病防治.一是加强了羁押监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共检测72人。二是加强了孕妇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计552人。三是完成了对高危人群特别是吸毒人员、暗、性病患者、长卡司机、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等主动监测工作任务,共3753人。以上人群均未发现HIV阳性。四是加强艾滋病患者、病人及家属救助力度。目前全县共有39人享受低保或特困人群救助政策,2人享受免费就学政策,落实救助艾滋病孤老1名,已结成一对一帮扶家庭4个。累计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6人(正在治疗3人),开展抗机会性感染治疗4人,报销金额4000元,落实家庭内传播控制措施4家。今年4月,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得到市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表彰,获得“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5、卫生应急。按照“沉着应对、科学防范、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原则,积极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疫情。对高桥中心学校手足口聚集性病例、古夫外国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水月寺百果园小学风疹疫情、昭君镇东风幼儿园手足口病例等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疫情,提出控制措施意见,督导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共出动流调、检验、消杀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次。
(三)妇幼保健工作
1、妇女保健。全县上半年共出生461人,产妇459人,住院分娩率达100%。筛查高危孕产妇247人,高危住院分娩247人,高危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HIV抗体检测459人,全部为阴性。出生缺陷1人,结婚登记719对,婚检500对,婚检率达74.41%。应补服叶酸637人,实补服637人,补服率达100%。住院分娩补助应265人,实补助人数为240人,补助率达90%。艾滋病、梅毒及乙肝免费筛查中发现1对男女青年梅毒抗体阳性,女方已怀孕3月余,按传染病管理上报传防科,按要求上报市级业务部门,对孕妇进行专案管理,电话和见面随访7次,督导检查、确诊,指导治疗。目前孕妇已怀孕8月,在县人医院皮肤科按规范接受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乙肝阳性孕妇7人,已分娩4人,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注射,按要求每人给予100元补助。
2、儿童保健。一是开展儿童体检。完成春季儿童入园体检工作,共计250人;在园儿童体检共计1600余人。二是积极开展新项目。新开展了智力测试、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微量元素检测。三是加强了儿保门诊建设。制定了《乡镇儿童健康门诊基本要求》和《县体弱儿管理办法》,加强乡镇卫生院儿保门诊建设,同时加强全县体弱儿筛查,并将筛查出来的体弱儿及时转诊、随访,并建立专案管理。四是对全县的托幼机构开展了卫生保健工作和春季传染性疾病督导。上半年全县婴儿死亡率7.3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30‰,均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40.59%,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46.0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3.98%,4-6个月母乳喂养率99.63%,出生医学证明办证率91.4%,在去年水平上所提高。
(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全系统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狠抓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开展了医疗质量专项检查,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10余家次。加大病历质量和处方质量评查力度,抓好了麻醉和一类监管工作。二是加强医院等级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优秀妇幼保健院”评审。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对黄粮、南阳、高桥卫生院“一级优秀医院”创建工作进行了系统指导。三是突出抓好医疗工作中的细节、服务和质量等,落实惠民便民利民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启用门(急)诊病历“一本通”,建立病人回访制度等,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四是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临床、护理技能大比武活动和平安医院建设活动。五是强化院前急救能力建设。5月份,县人民医院在市急救技能大赛荣获第三名。别发赢、向桂玲荣获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小项第一名、向桂玲、田云亮、黄选功荣获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小项第三名。六是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加强无偿献血宣传,认真做好无偿献血招募工作,保证了采供血区域内的用血需求,上半年共无偿献血940人次,无偿献血总量340900毫升。七是强化医疗纠纷处理。积极探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上半年妥善处理医疗争议5起,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八是加强医学科研教育。全县申报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2个,上半年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个,各医疗机构选送20余人次业务骨干到省市医疗机构进修。
(五)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强化卫生监督协管。在各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统一设置了卫生监督协管室,规范了标识标牌,增添了相应办公设备设施,聘任了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员和协管员,开展了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培训,按照要求开展了辖区卫生监督及信息上报工作。二是严把卫生许可关。上半年共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336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90户、生活饮用水许可证4户。三是开展餐饮安全整治。共检查餐饮单位450家,取缔8家无证经营单位。组织开展了两节两会、五一、高考等6项专项卫生执法检查,同时完成多次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四是开展公共场所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组织开展了住宿业、美容美发业、足浴、洗浴场所等公共场所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公共场所单位210家。五是启动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共完成40多个监测点上半年的监督任务。同时对全县8家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六是加强医疗卫生监管。共计检查医疗机构109家,立案查处6起,出动人员60人次,车辆20车次,其中与县药监局、公安局联合执法1起,取缔2起,处罚6起,没收药品300多种。七是开展采样监测。上半年开展医疗机构消毒监测采样251份,水质监测采集样品32份,保健食品监测18份,县妇幼保健院紫外线消毒灯照度监测5份,餐具消毒采样660份。八是开展健康体检。完成预防性体检1108人,上岗前体检700人,宜巴高速、质监局等单位职工健康体检472人。职业病防治和哨点监测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在规范化管理中拓宽了监测和体检范围;接害作业场所监测情况有所改善。
(六)中医药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活动,在去年基础上重点加强中医医院科室建设,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推进“三堂一室”创建工作。以“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契机。邀请省市中医药专家对全县基层中医药专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一期,培训200余人次;开展中医药专家义诊活动,现场义诊患者200余名,免费发放药品4000余元;开展中医认知度调查问卷活动,调查300余人次;免费向群众发放了中医药科普资料2000余份。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七)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
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着重抓好治理商业贿赂,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收费管理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工作。广泛开展“加强廉政建设,拒绝商业贿赂”主题活动,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和“思想教育、体制创新、关口前移”三位一体的预防职务犯罪活动机制,健全医药采购、医疗器械等长效机制,对药品采购等重点岗位进行轮岗。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打造反腐倡廉的人文环境。扎实推进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对专项治理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实行领导挂点联系制度,落实惠民便民利民措施,有效解决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
(八)其他工作
1、爱国卫生工作。大力开展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整改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以确保年内通过全国爱卫会的复核验收。
2、人员招聘工作。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于6月中旬完成了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开招考工作,共招录3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医疗卫生单位。
3、三峡移民档案进馆工作。在县档案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局对单位职工宿舍楼的移民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移交给档案馆科技档案21盒,其中永久18盒,共130件1566页;长期3盒,共3件721页。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医改工作进展和成效与省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怎样完善补偿等保障机制,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及村级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乡村一体化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医疗服务水平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三)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是部分定点村卫生室不通网络,无线上网信号差,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展开。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全面完成今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任务。
(二)加快卫生能力项目建设。重点是完成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和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县卫生监督局综合楼、榛子乡卫生院综合业务楼项目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创建“强基工程”先进县为抓手,推进县疾控中心规范化建设、实验室创等达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同时以重点人群管理手册为载体,确保为广大居民提供规范化服务。加强传染病检测、疫情评估和预防控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做好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工作。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落实妇幼保健技术和管理规范,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依法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五)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活动,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广大医务人员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医患沟通,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六)加强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做好各类日常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加大打击无证行医和整治医疗服务市场力度。
(七)继续抓好农村卫生工作。重点是完成今年的“百镇千村示范卫生机构”创建工作任务。
(八)加强爱国卫生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我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的复审。
一、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定》、《市委实施意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科技服务为重点,以利益导身为切入点,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村级管理服务,使全乡的计划生育逐步建立起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促进“四大工程”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六化”服务,全面组织实施优生促进、知情选择、随访服务、生殖健康四大工程;积极推进市级优质服务先进乡创建,提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奖优免补”、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政策的知晓率;提高认识,认真把关,着力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力求工作取得新突破;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药具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培训,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二、创建工作标准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全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0以内,连续三年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无计划外多孩生育,晚婚率达80%以上,晚育率达80%以上,避孕及时率达到85%以上,统计合格率达98%以上。
(二)“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全面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群众的婚育观念有明显转变,育龄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95%以上。
(三)生育证发放合格率,生殖健康服务率,随访率均达98%以上,连续三年无选择性终止妊娠,当年有生育现象的夫妇接受优生优育教育比例达到90%以上,婴儿出生缺陷干预率达60%以上。
(四)加强计划生育家庭资格审查,全乡20__年新增二户奖扶家庭。
(五)根据计生统计台帐改革的要求,提高认识,计真把关,确保人口计生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进度和质量,坚决杜绝统计中漏报、瞒报、迟报现象。
(六)认真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知情选择,知情选择率达90%以上,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有效率达到98%以上。
(七)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确保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运转正常;完善药具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明确药具管理人员,做到制度健全,规范管理。
(八)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连续五年全乡无集体上访,无恶性案件发生,工作达到“三无”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
(九)全面推行村民自治,规范的村民自治村达90%以上,其中:村民自治模范达到60%以上。
(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经常开展计划生育协会活动,合格村协会达到95%以上。
(十一)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局面基本形成,按规定投入到位,利益导向,社会保障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独生子女奖励优待政策落实到位。
三、保障措施
乡人民政府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优质服务工作,各村委会要积极配合乡属各站所的工作,做到共认或互认抽查结果,加强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乡属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抓认识促落实,抓重点促实效,抓好协调促发展,抓好总结促宣传,最终形成统一、和谐、权威、互效的工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解决各种多政、多头、重复工作问题。
四、乡属各站所、各村委会及中心校职责
(一)村民委员会职责
1.在乡优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工作,完成本村的各项指标任务。
2.签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协议。
3.村委会与每对已婚育龄夫妇签定自治合同。
4.建立优质服务活动 档案,建立信息汇集、分析、反馈制度,做到活动有记录,汇报及时并把痕迹管理贯穿于始终。
5.自觉接受上级的检查、指导工作。
(二)乡计生服务站职责
1.组织制定优质服务实施方案,工作流程和相关的工作制度。
2.及时向区人口计生主管部门及乡党委、政府汇报优质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研究优质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进一步加强乡计生服务管理所的规范化建设。
4.做好优质服务的中期及终期评估工作,迎接上级的检查。
5.计生服务站做好优质服务乡(镇)创建工作,力争把我乡建成为优质服务乡。
6.负责收集、整理、管理好优质服务工作的痕迹材料。
(三)乡卫生院职责
1.对在优质服务工作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协助乡计生站和相关部门做好“创优“各项工作。
3.向计生部门提供人工流产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死亡数据信息。
4.负责建立门诊,开展性病、艾滋病的预防。
(四)中心校职责
1.在全乡中小学开设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把性与生殖健康常识作为国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帮助青少年获得适宜的生殖健康信息、教育和服务,增加他们的生殖健康知识以及避孕节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常识。
2.开展同伴教育,教育青少年学会处理社会压力,矛盾心理,建立自信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青少年责任感和性别平等意识。
3.根据我乡拉祜族学生多的特点,制定出可行性的通俗易懂的教育课程。
(五)乡妇联职责
充分发挥妇联在“创优“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妇联真正成为连接政府和群众的纽带。
(六)乡财政所的职责
及时足额安排优质服务工作经费,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七)乡派出所职责
协助乡计生部门加强出生人口登记,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的相关工作,严厉打击犯罪行为。
(八)乡民政职责
1.配合乡计生站、卫生院做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加强婚姻管理工作。
2.做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
(九)乡农科站职责
在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中,在政策允许、资金导向合理的前提下,优先照顾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
(十)宣传文化、广电所职责
1.为开展优质服务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2.开设优质服务工作专栏,定期制作节目,宣传报道优质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十一)乡林业站职责
扶持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建沼气池,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经济林木,在种苗和技术等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
(十二)劳动社会保障所职责
制定出相应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就业优先推荐制度。
(十三)司法所职责
为我乡农村独生子女等计生家庭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十四)水利站职责
优先扶持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各项水利建设。
(十五)团委职责
协助中心校抓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课程。
四、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提高对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活动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在全乡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活动,就是用科学、文明的方法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广大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它体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规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央和省委《决定》、《市委实施意见》,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加快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全乡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改变靠单一的行政手段,集中活动和补救措施推行计划生育的方式,是计划生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的统一,实施科学管理与帮助群众解决生育、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统一,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开展好这一活动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龙头”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把我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强根固本,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在农村,大力推进村民自治进程,提高村民自治层次,把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 结合起来,切实加强村级班子、队伍、阵地、制度建设,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逐步形成区指导、乡服务、村自治、组管理、户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宣传教育网络系统(来源:文秘站 ),依法规范服务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积极推广应用计划生育新技术、项目,推行计卫联手,育医结合,加大计生科技服务阵地、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努力加强孕前管理服务,减少计划外怀孕;加强孕情监测和跟踪服务,减少中期引产、杜绝大月份引产,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流引产,改善出生性别结构;加强技术质量管理,减少手术并发症,杜绝医疗事故,降低出生缺陷率。
(四)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优生促进、知情选择、随访服务、生殖健康四大工程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关爱女孩”、“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对“奖优免补”、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政策的知晓率,在全乡营造“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多样化、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把宣传教育与管理、服务特别是技术服务密切结合起来,使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加快宣传手段的现代化,有条件的地方,人口学校、服务所要积极实施电教化教育,开展好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悄悄话室、咨询室等阵地和设施,强化面对面,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建设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现代化文明幸福家庭,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各级宣传、文化、教育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搞好对特殊人群的宣传,强化对中学生的人口和青春期教育,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等新型婚育观念,促进人们的婚育观念的转变,增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知情选择工程
要在全乡范围内大力推行知情选择工程,达到群众和计生干部“双知情”,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逐步实现由育龄群众根据自身需要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提高预防意外妊娠能力。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同时为各类人群提供生殖保健服务。认真做好避孕节育全程服务,不断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率、及时率、有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避孕药具副反应发生率,切实为节育手术对象和避孕药具使用者做好随访服务和意外妊娠补救服务。
(六)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搞好生产、生活服务
认真落实《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规定》,完善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激励扶持政策,将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扶贫开发、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社会经济地位,积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坚持政府支持和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落实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费和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途径,逐步建立独生子女养老保险制度,并搞好生育、合作医疗等保险。在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养老保险中,对计划生育家庭要给予适度的集体补助,逐步形成以村为主体的老龄人口服务网络,建立起国家补偿、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
(七)建设一支能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队伍
要切实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一专多能,适应优质服务工作需要的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开展好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计划生育专职人员的理论素养、科学素养和技术素质,加强行风建设,树立宗旨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切实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争做新时期育龄群众最可爱的人。
(八)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中的作用
一、2014年卫生工作目标责任进展情况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县级医疗机构改革。突出医改重点,全力支持和推动县医院的托管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2个月内完成托管前的人员核查、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工作,按期签订了托管协议,于6月7日,医疗集团总医院医疗集团正式运行。正在组织实施县中医院、妇保院院长续聘工作。县医院核定编制床位230张,人员编制260人,引进招聘学科带头人8人,中医院核定编制床位100张,人员编制95人,招聘学科带头人1人。全县各医疗机构全部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推行了按岗定薪制度,医院经营收入管理,40%用于医院运转,30%用于积累发展,30%用于职工效益工资再分配。二是医疗机构财政保障到位。医务人员工资财政全额预算并足额发放。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纳入了财政预算,县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0余万元,设备配置投入2200余万元。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37万元。三是清理化解了历史债务。县医院债务除设备融资款(不含县财政已付款)和药品欠款外,其余所有债务政府统一打包剥离。四是大力推进县镇一体化建设。按照“三个统一、三个不变”原则,组织实施了县医院托管、、、四所卫生院,中医院托管、两所卫生院工作。五是提高了县域内群众就诊比例。加强了县医院、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就医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引进外聘专家9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内就诊率比往年明显增加。
(二)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群众零差率用药。
一是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全部实行“三统一”制度,全部在省级药械平台集中采购药品。二是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销售比例均达5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100%。三是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四是加强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全县完成了17个医疗卫生单位的入网审核。五是加强基本药物知识培训。制定了《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方案》,培训全县医疗机构人员60多人。
(三)狠抓落实,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1、重大传染病防控得力。一是完善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建设。在县疾控中心建成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并通过了省级验收投入使用。在县医院建立了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制定了《性病艾滋病管理办法》和《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工作方案》,检测311人。二是落实结核病防治措施。正在按照二级生物安全标准筹备和改建结核病实验室,计划年内完成。盲法复检经市级复核达到了100%。发现涂阳结核病人4例,其中初治涂阳3例,复治涂阳1例。三是寄生虫防治工作。正在筹备常住人口在200人以上的行政村中年龄在3周岁(含3周岁)以上的抽查工作,计划于今年9-11月完成16个村3200人的抽查任务。消除疟疾工作已于2010年全面启动,计划在今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四是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诊手足口病病例47例,其中外地报至12例,重症病例1例,及时处理预警信息3条。五是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全县共报告乙丙类及其他传染病238例,上报率100%,无死亡病例。预警信息和疫情信息审核及时率达100%。六是重点传染病主动监测工作。县医院为我县重点传染病哨点监测点,长年负责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每年5-10月,各医疗机构设立肠道门诊,开展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工作,切实做到“逢泻必检、逢泻必报”。
2、免疫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共出生儿童769人,建证、建卡率100%。全县单苗接种率均达到98.6%以上;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率100%;今年计划在郑庄卫生院创建市级标准的规划范预防接种门诊。
3、其他疾病控制成效显著。一是加强了地方病防治工作。全县确定了5个乡镇20个行政村的碘盐采样监测工作,食用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98%。对全县12个乡镇开展了布病病例线索调查,共采血46人份,流行病学调查400余人,发放《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册和宣传单300余册/份。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高血压患者7866人,规范管理6798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361人,规范管理1152人;管理精神疾病患者193人,规范管理164人;心脑血管登记报告105人;肿瘤随访登记报告22人,审核系统录入15人,录入率68.18%。未发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危害社会及家庭行为。
4、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宣传。采取板报、咨询、培训、电视等形式开展了疾病预防控制宣传工作,重点宣传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春季传染病等知识,举办电视讲座6期,接待咨询群众24402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悬挂横幅18条,张贴宣传标语20余条。二是加强培训。举办培训班2次,重点培训了免疫规划、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等业务知识。三是开展控烟工作。制定了《县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实施方案》,全县创建无烟单位覆盖率40%,实行了动态管理。
5、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制定了《改厕工作方案》,建造双瓮漏斗型卫生户厕20座,争取配套吸粪车1辆。全县已建成省级卫生示范单位6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6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65个;省级卫生乡镇7个,省级卫生村42个,市级卫生乡镇12个,市级卫生村55个,复审合格率在80%以上。
6、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全县卫生监督协管覆盖率达到100%,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建库率、被监督单位建库率已经全部达到100%,经常性监督覆盖率为50%,监测率为40%。住宿场所33户已全部量化,量化率100%、美容美发场所62户已量化50户,量化率80%、公共淋浴7户已量化5户,量化率达到71%。各项行政执法案件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条款准确。
7、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善了卫生应急机制,设立了独立的应急办公室,落实了应急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各项卫生应急预案,正在筹备卫生应急示范县建设的验收工作。
(四)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完成了张家滩和黑家堡两所重点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通过了甲级卫生院评审4所。二是选派“万名医师培训”人员6人。三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129620份,建档率82.45%,建立电子档案113491份,电子建档率87.56%;登记管理45-64岁老年人32267人;登记管理65岁老年人12481人,更新233人,体检人体检48人,体检率0.38%。四是县医院、中医院助产机构产科建设全部达标。五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5.32%、听力筛查率78.26%,均超过了目标任务。六是孕产妇死亡1人,死亡率116.55/10万;新生儿死亡2例,死亡率2.33‰;婴幼儿死亡2例,死亡率2.33‰;5岁以下儿童死亡4例,死亡率4.68‰。七是认真开展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工作,发放叶酸2092瓶,服用率95.67%,依存率94.47%;全县农村产妇628人,补助614人,补助总额54.5万元,补助率97.8%,剖宫产率42%,难产率3%,全免614人,全免率100%;全县活产858人,孕产妇免费检查834人,健康检查率达到了97.20%,产后访视人数831人,产后访视率96.85%,新生儿访视831人,访视率96.85%;0—6岁儿童免费健康体检2946人,儿童系统管理人数2888人,系统管理率98%。
(五)中医药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5次,活动受益人平均每次213人次。二是全县乡镇卫生院12个,建起中医科、中药房的卫生院4个;农村卫生室247个,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有70个,采购中医设备205610元。三是开展了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中医院设置了针灸理疗综合治疗区域,开设针灸推拿和中医肛肠外科重点中医专科。四是加强了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院现有医技人员69人,中医药医技46人,中医药医务人员占医院医务人员比为67%。2014年招聘计划20名,中医专业人员5名,占招聘人数的25%。
(六)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
1、医疗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开展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制定了《县2014年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县医院支援了张家滩镇卫生院,中医院支援了黑家堡镇卫生院,各院分别选派医技人员3人,培育3个或以上医疗项目。二是组织医疗质量督查2次,全县各医疗机构医疗均在审批许可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无承包、出租科室行为;严格执行上岗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使用药品、器械和材料。县医院、中医院设立了警务室,有专职保卫人员,24小时轮流巡逻,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全院设有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施。发生医疗纠纷能够及时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处理和通报。
医疗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院感控制管理工作。县级医疗机构设立了院感科、质控科,建立了工作制度,开展院感知识培训2次,培训人员200余人,培训率达100%。医务科与质控科不定期到科室检查。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值班制、会诊制、技术准入制度等。逐步完善了消毒供应及医疗垃圾的回收工作,加强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建设,开展了“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二是加强药事管理工作。县级医院建立了品管理工作流程,专人负责,出入库账目清晰,手续完备。按月定期抽查各科门诊处方、住院病历、合理用药、医疗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病历书写不规范、开大处方的医生予以通报批评,并实施经济处罚,责令限期整改。三是落实了医院核心制度。开展了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并加强考核工作。四是中医院通过了二级医院评审,县医院正在筹备二级医院评审工作。五是县医院开设临床路径病种10个,县医院入组314例,入组率52%,入组后完成率89.8%。六是县医院和中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均达到全覆盖。七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县级公立医院不开设特需服务,县医院平均住院日8.5天,与去年同比增长13.3%,住院次均费用与去年同比增长24.6%;中医院平均住院日8.5天,与去年同比下降0.15%,住院次均费用与去年同比增长4%。八是建设血液透视室4间,培训工作人员7人。
(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制定了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今年拟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20人,上报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统一组织招考。二是与西安交大附院签订长期培训计划2年,今年培训15人。
(八)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加强。我县正在组织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已完成机房设置工作,正在协调解决网络连接工作。有3所卫生院被列入远程会诊建设项目单位,现已完成科室设置及装修、防护等工程,设备到位后即可安装。
(九)精神文明建设。上报新闻宣传稿件35份,足额完成市局规定的新闻稿件书。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参与评议活动单位5个。受理医疗纠纷投诉5起,协调处理4起,一起正在协调解决。
(十)项目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1、2012年建设项目基本竣工。我县2012年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交口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下达资金1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0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省级配套15万元),审计造价为96万元,目前正申请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2、2013年建设项目情况。我县实施中、省下达建设项目37个,其中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项目1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5个、职工周转宿舍建设5个和农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6个)。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新建业务用房1400平米,投资概算4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0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县政府决定将新建变更为购买原计生局办公大楼,现已报市发改委审批。二是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完成了郑庄和安沟乡卫生院建设项目,黑家堡和卫生院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七里村镇卫生院新建项目正在进行图纸设计。三是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宿舍项目。安沟和郑庄已完成建设任务,卫生院正在施工,卫生院现正在初步设计阶段,张家滩卫生院正在协调之中。四是农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共计130万元,每个中央投资5万元,采取资金捆绑使用的办法,2013年完成了安沟乡北阳村、郑庄镇沙滩坪村、交口镇羊仙坪村、乡陈旗村、镇白家村卫生室5个,今年规划新建村卫生室6个,乡王良寺村卫生室已动工,郑庄镇吴旗村,七里村镇白家川村、郭家川村,安沟乡阿青村,黑家堡镇葛家圪台村卫生室也即将动工。
(十一)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制定落实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出动卫生监督员100人次,“打非”宣传车辆20余次,制作宣传牌10余个,悬挂“打非”横幅30幅,印制发放打非宣传单10000余份、发放张贴宣传画1200余张,取缔黑诊所2个,立案查处医疗机构3个,整改医疗机构3个,没收非法药品67种、602盒,给予罚款15000元,举报投诉案件查处率100%。
二、存在问题
1、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乡镇卫生院严重缺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骨干医疗人才和医技人员,部分单位由于没有医技专业人员,医疗设备闲置,功能检查科室不能开展工作,大部分医务人员身兼多职;县级医院短缺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竞争力不强。
2、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由于人才短缺,流失严重,引进困难,加之医疗机构管理还不规范,不到位,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不高,综合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较低、项目培训工作滞后、宣传不到位等综合因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尚未深入开展,群众受益较少。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在市卫生局和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根据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将立足全县卫生工作实际,以人才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抓手,切实落实好各项卫生惠民政策,全力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搞好卫生和计生机构合并改革工作。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县委和政府统一部署,稳步推进。
2、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招录本科生任务,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妇幼专干、防疫专干和村医老龄化问题,高薪引进专家,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3、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按照第二批国家医改试点县的要求,严格落实医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医疗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和岗位管理制。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严格考核兑现绩效奖惩。
一、主要工作指标
1.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先后实施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或改建规模达1.46万㎡,预算投资1525万元,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655万;申报省扶持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共21台件,总额170万元。投入500万元,对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统一改扩建,统一配备设施、器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100%。
2.创建任务。成功创成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省健康促进示范县、省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省妇幼卫生先进县。创成2个省示范镇卫生院、2个省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3个市示范中医科、1个市标准化卫生院、3个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镇。
3.综合医改。基药零差率制度,在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费用下降达50%,被省表彰为“实施基药先进集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考核、双挂钩”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机制。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全县新农合参保人数达63.5万人,参合率达99.44%;人均筹资300元,个人缴纳60元、各级财政补助240元全部到账,统筹资金计19064.31万元。参合农民受益228.37万人次,受益率达359.4%,补偿资金1.91亿元,资金使用率达100.41%;免费为5万人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县镇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补偿比达75.2%。人均住院补偿由去年的2107元提高到2796元;万元以上补偿2387人,最高补偿14.9万元;二次补偿1770人次,补偿资金493万元,一般诊疗费补助310万,医改补助950万。住院实际补偿比达54.8%,县内同比提高10%、县外同比提高5%。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网上即看即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及宫颈癌等8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启动,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启动“一卡通”。
5.公共卫生。基本实现国家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覆盖,项目经费及时拨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累计建档72.7万份,建档率90.5%,更新24.6万份。慢病登记管理率95%。重性精神病人住院规范管理率不断提高。全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51/10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一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正常开设腹泻病门诊,强化霍乱疫情监测。结核病DOTS覆盖率为100%,病人治愈率达90%以上。EV71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均处全省第一。开展查螺面积330.3637万M2,流行季节查病2523人。
6.医政管理。医疗机构建档率100%,实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组织正常运行。医疗机构凭证执业率和医务人员持证执业率100%。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及村卫生室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率100%,二级医疗机构均实施预约诊疗服务。毒、麻、精、放特殊药品规范使用率100%,医疗废物全部依法实行集中处置。
7.妇幼卫生。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3.19‰,妇女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09岁,出生缺陷发生率3.49‰;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9.94%,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9.91%,儿童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97.86%,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99.79%,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率99.79%,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9.73%,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95.6%,孕产妇产前筛查率85.8%,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剖宫产率42.2%,妇女病普查覆盖率100%,婚检率99.65%。2012年完成28501人次“两癌”检查任务,完成率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3144人,完成率101.8%,补服叶酸4271人,完成率104.5%。
8.爱国卫生。建成3个省级卫生镇(、、)、20个省市卫生村,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66.25%。
9.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100%,监督检查频次3户次以上。办结各类卫生行政许可事项1071件。“说理式”卫生行政执法覆盖率100%,行政指导开展率100%。无证经营查处率、日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覆盖率100%,开展学校卫生、非法行医等巡查1846次。办结各类卫生行政许可事项1071件,其中餐饮服务许可350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410件、医疗机构311件;发放健康证8320个。
10.卫生科教。推广适宜新技术5项以上,申报省市新技术4项,省科研课题立项1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1项。组织3人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1090人次参加县级基层卫技人员业务培训,1000人次参加县级急救技能培训。15名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参加“务实进修”,8名二级医院骨干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14人参加市全科医学骨干人员培训,40人参加市级儿科医师培训,60人参加省级放射、药学人员全科培训。开展10次乡村医生培训,累计培训超过2周。组织3人参加省卫生院院长培训,5人参加省二级医院院长培训。
11.积极上争政策资金。年内上争资金1.36亿元,同比上升28%。
12.是相关投诉和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及时回复网上咨询投诉,全年办理“寄语市长”51件、县委书记(县长)信箱23件,办结率100%;认真负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办理各类建议、提案16件(主办9件、协办7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二、主要工作
(一)加大卫生投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省示范”和“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镇、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100%、70%。、曹甸镇卫生院成功创成“省示范卫生院”,沿河卫生院创成“市标准化卫生院”。、氾水镇卫生院成功创成“省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小官庄镇卫生院成功创成“市示范中医科”。完成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广洋湖、黄塍镇卫生院病房楼项目有序推进。目前我县已建成4个省示范镇卫生院,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明显改善,3个镇建成农村急救医疗点,城乡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初步形成。
2.医疗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以人民医院为急救医疗站,以氾水、射阳湖、曹甸镇中心卫生院为急救医疗点,以中医院、妇保院、二院和各镇卫生院为县内院前急救网络医院的卫生急救网络已建成,车辆、设备、人员配备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覆盖城乡的医疗急救网络基本形成。
3.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加强。组织3000多人次参加各级业务培训。今年,2名同志被评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2名同志分获市、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去年以来,全系统共招聘医学类毕业生39人,近三年定向培养26人。对符合规定资质的45人择优进编。加强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有5名三级医院业务骨干对口支援我县,3个二级医院44人对口支援镇卫生院。
4.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HIS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逐步完善,完成新农合县级系统与省系统的对接。全面推进新农合“一卡通”工程。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神州数码信息()有限公司签订软件技术服务合同,积极调研、组织实施硬件设备采购。
(二)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均等化进程不断加快
1.公共卫生明显加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县级配套资金827万元足额到位,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规定计划下拨。加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录入体检信息,逐步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霍乱、结核、性病等防治监测工作有序规范。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霍乱疫情监测工作,多次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肠道传染病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整改,促进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运转。强化预防接种与管理,加大计划免疫门诊建设督导力度,努力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工作,全年开展大型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数149次,举办各类讲座1609场次,发放资料116万份。强化慢病管理巡回培训,率先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数据录入,提高基层慢性病管理业务水平。小官庄、、西安丰三镇成功创成市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镇。
2.卫生监督保障有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处于全省领先位次。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对全县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学校食堂相关人员、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控、法制警示等内容的培训,依法开展依法治县六件实事工作。先后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食用油、乳及乳制品、生猪及其产品等多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联合教育局开展对学校、幼儿园集体食堂进行拉网式联合检查,共对24家食堂作出责令整改。全年作出一般行政处罚41起,罚款30多万元,未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加强“两节”、高考、“两会”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前安排、尽早介入,事先制定食品安全卫生保障预案,没有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3.妇幼卫生不断推进。各项妇幼保健指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全县妇儿保门诊完成规范化建设,统一建立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系统,出生医学证明实现联网发放,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三网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乡镇妇儿保门诊规范化建设,妇幼卫生工作已成为我县在省市条线工作中的一个品牌,成功创建“省妇幼卫生先进县”。
4.爱国卫生深入开展。积极组织卫生镇村创建,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建成3个省级卫生镇,市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66.25%。去年我县再次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了省“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省级示范县”考核验收。
(三)新农合稳步运行,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我县把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作为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点,实行目标同创、推进同步。成功创成“省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
1.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县内235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门诊和住院网上即看即报。完成了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改造,实现与省级平接。与9家省级联网定点医院签订异地转诊结算协议,实现参合人员新农合结报补偿与医疗救助同平台结算。与县农行合作的“一卡通”工程正稳步实施,参合农民持卡就医、缴费、转诊和健康管理等功能即将实现。
2.支付方式改革启动实施。全县今年从11月1日起试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门诊费用以镇为单位总额预算包干,住院实行按病种、按床日付费。在床日付费上,将参合住院病人分为急危重、择期手术、儿科、精神科和其他病人等5类,将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归集为8类,分别明确床日付费标准。目前,全县各定点医院以支付方式改革为切入点,在降本增效、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上主动应对,取得了预期效果。今年,全县新农合住院病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幅率和县外就诊比例得到了有效控制,分别为3.9%、12.2%。
3.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大力提升。在实施儿童重大疾病保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终末期肾病等六种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实施方案》,全县儿童先心病、白血病及宫颈癌等8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至目前共受益313人,补偿资金324.8万元,8种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达到了70%以上。
(四)推动精细化管理,卫生管理不断规范
1.创新实践精细化管理。年初,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创新实践“亲情服务、精细管理”工作,先后在射阳湖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召开了现场会和推进会。各医疗单位以“亲情服务、精细管理”为主题,以“六精六细”为要求,细化落实“六化六主动”措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围绕“细节”、“专业”、“量化”等核心概念,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创新和实践,有力推动了卫生管理工作。目前,“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理念已逐步在全系统得到深化和拓展,精细化的理念深入人心,精细化的机制初步建立,精细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医院服务质量、服务效益、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得到省政协、卫生厅及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2.严格加强医院质量管理。重视和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大力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完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医疗管理台账制度,落实环节质控措施,医院内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严格机构、技术、人员等要素准入,建立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医疗机构建档率100%,医疗机构凭证执业率和医务人员持证执业率100%。定期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统一医疗机构管理台帐,健全医疗质控体系,定期督导与飞检相结合,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二级医院预约诊疗服务、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一级医疗机构供应室、抢救室达标建设。深入开展等级医院创建,妇幼保健院建成“二甲”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甲”综合医院复评,二院通过二级综合医院县级初评,拟接收市级考核验收,博爱医院建成“一甲”综合医院。
3.全面推进镇村一体化规范管理。把推进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作为推进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提请县政府下发《全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全县镇村卫生机构规范实施一体化管理率100%。全县组建以镇卫生院医、药、护、防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75个,定期到村开展巡回医疗,实施健康管理,指导规范村卫生室服务等。向社会公示团队成员名单、联系方式和下村时间,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得到基层群众一致好评。城区1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即将组建,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将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模式将有效转变。
(五)全面落实基层医改任务,卫生惠民实效不断显现
1.全面实施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从去年底起,全县所有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药零差率销售,并建立相应补偿机制,全面开展基药物制度和临床应用培训,认真落实处方评价制度。以适应群众需求和临床需要为原则,严格做好年度基药采购计划调整工作。顺利通过基药工作“回头看”省级督查,被省表彰为“实施基药先进集体”。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年来,社会效益明显体现,基本药物费用下降达50%以上,乡镇卫生院出现“两升三降”的良好局面,即:门急诊、住院人次分别上升54.64%、17.25%;门急诊、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下降26.04%、5.6%,个人住院自付金额下降10.7%。
2.积极落实绩效考核管理。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差额补助的原则,推行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完善以服务质量、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双考核、双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有力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稳步推进基层综合医改。对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6名人员进行核编定岗,15个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全部实行公开选拔上岗,45名有资质人员通过竞争性选拔被纳入编制管理。对改制的氾水镇中心卫生院、黄塍医院进行租赁终止和产权流转。镇村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呈现全新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并严格执行基本医疗服务规范,实行双向转诊,广大农村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新变化、农民健康工程带来的新保障、新实惠。
(六)加强卫生行风建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方针,坚持把行风建设渗透到卫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全县医疗卫生单位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5%,民主评议工作跃居全县第一名,卫生行业形象得到重塑。
1.围绕民主评议着力整改提升。围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通过开展网上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聘请行风监督员,多次召开行评代表、监督员、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主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主动邀请行风监督员、市民观察团成员,对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暗访检查,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落实整改。各单位对2000名评议对象开展了“五个一”(即电话联系一次、上门拜访一次,健康服务一次、征求意见一次、接受评议一次)的沟通交流活动,积极征求建议,认真落实整改。深入开展“卫生系统感动患者十大举措”评比活动,“你的满意,我的心意”、“先住院后付费”、“温馨健康驿站”、“双评四好”等举措得到社会好评。
2.强化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继续推进党务、政务和院务公开,加强药品设备采购、新农合和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使用、基建项目等部位和环节重点监督。实施公开招标、程序控制、诚信承诺等对医疗设备采购过程进行精细化监管。严格基药网上计划审核和督查考核,对20元以上品规采购进行严格控制。对救护车使用进行专项整治,以十个不准规范救护车使用管理。组织对15个镇卫生院任职5年以上的总帐会计,进行轮岗交流,规避岗位风险,规范权力运行。城区11个党支部实行公推直选式换届改选。
一、预防性医疗服务的提出背景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我国总人口数为13.39亿人,其中14岁及以下人口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普遍弱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患病可能性增大;再加上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随之而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将增多。因此医疗保障系统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给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相伴的是疾病谱的变化[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感染性疾病和急性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却开始蔓延到不同群体身边,成为最主要的死因。慢性疾病以及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已经成为疾病谱的主客。2010年排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率前四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城镇居民因这四类疾病致死人数占城镇疾病死亡人口总数的80.5%,农村地区高达80.2%。慢性病患者的患病周期长,治疗费用高且疗效不明显,导致医疗费开支大大增加。
与急性传染病和感染病不同,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人们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膳食营养、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密切相关。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指出,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高盐、高能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病率提升,与第三次调查相比分别提高了31%、1.2%和16.2%。抽烟、饮酒以及紊乱的生活作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居民人数日益增多;同时网络、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减少了外出运动的时间。运动时间减少、运动量下降,身体锻炼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身体里的多余物质和毒素难以排除,又进一步累积了慢性疾病的发生条件。
二、预防性医疗服务的作用
预防性医疗服务被广泛讨论的一个作用就是减少医疗保障支出费用。比起病重后再治疗的费用,进行早期诊断治疗的预防医疗服务显然更便宜。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中,专家们的开展卫生经济学评论指出:每投入1元钱进行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可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0.59元。美国学者通过对 20项现有预防服务进行成本预估和节省金额预估,包括戒烟筛查,酗酒筛选,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数量。研究进一步证明若使这些服务从2006年的现有水平增加90%,将节约美国个人医疗保健支出的0.2%,总计节约资金37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临床预防服务的使用可以防止每年两百多万生命年的损失[3]。
从经济成本层面探讨预防性医疗服务的作用过于狭隘。预防医疗服务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改善了个人的健康,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慢性疾病的累积周期长且特征不明显,即使有征兆也很容易让人忽略。预防性医疗服务能在慢性病初期对身体的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对重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提醒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人们的休闲、放松和娱乐活动都有赖于健康的体魄,有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先进成果。
从制度设计层面而言,预防性医疗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模式变化的必然选择,关系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性医疗保险能够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就是依赖于风险共担原则,即少数人患重大疾病的风险由大多数人承担人。从缴费金额而言,疾病群体与健康群体缴纳同样的费用,前者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却更多,这种状况对健康群体而言实际上是不公平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公平、普惠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强调的是人人都能公平的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向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转变的重要内容,预防医疗服务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部分,它的建立和推广客观上加快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转变。随着公民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以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清楚地认识预防性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三、预防性医疗服务的发展经验
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含有大量的数字和信息,包括个人病史、家族病史、体检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仅靠人工手段统计不现实,必须通过计算机对档案的格式、内容进行相对统一的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实现数据共享,这样个人的健康档案就能跟随人员流动,确保居民到外地就医也能够享受到预防性医疗服务。医院方面,门诊和各科室都可以衔接到居民健康档案,可以根据现有信息确定治疗方案,节约了医患双方的时间,免去了不必要的调查费用。
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一直以来公立综合医院对预防性医疗存在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其主要工作就是门诊体检,疾病筛查等,因此只顾添加检测设备,忽视了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其实预防性医疗服务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对重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美国开展预防性医疗服务已有二十多年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全科医生主要负责对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人群的照顾,并根据对方的病史提供持续性、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社区服务站点,都需要全科医生的指导和照顾。
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服务站的作用。社区医疗服务站点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很低。社区可以聘请已退休医生提供门诊服务。老医生拥有丰富的行医经验,在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方面有权威性,也比较能让人信任。同时社区医疗服务站点还可以与公立医院合作,设置公益门诊,既方便了社区居民就医,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对于一些需要社区照顾的患者而言,定期有优秀医生坐诊,也恢复了其康复的信心,提高了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康复率和利用率。社区医疗服务站点的设置也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保证居民的就医便利性。
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和发展。德国商业健康保险将保险的服务范围拓展到预防性保障,其创新的医疗服务创意值得我们借鉴[4]。公共医疗提供的毕竟只是一般性的服务,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可以满足居民对更高水平医疗、更精准检查结果的要求。预防性医疗服务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商业化运作至关重要。传统健康保险公司将产品开发、销售、核保、理赔作为业务主体,已经不能满足受保人以及市场的需求;新型的健康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其产业链,深入到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由传统的被动性理赔处理转为主动性防范,并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与干预。
除此之外,预防性医疗服务还应该重视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更新居民的健康知识,督促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作息。寻找一个能够通过防治减少疾病发生的卫生服务途径,并把支付待遇控制在成本之内是社会保障部门关注的重点。预防医疗服务的提供有效达到了上述两条的要求,未来在医疗保障服务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经济潜力。
【参考文献】
[1] 符壮才.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2010,第13卷,第5期:209-210.
[2]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4.
[3] Michael V. Maciosek,Ashley B. Coffield,Thomas J. Flottemesch, Nichol M. Edwards and Leif I. Solberg.Greater Use Of PreventiveServices In U.S. Health Care Could Save Lives At Little Or No Cost[J]. Health Affairs,2010(9), 1656-1660.
[4] 邵晓军. 德国健康保险与预防性医疗服务[J].中国卫生产业,2006(2),80-81.
第一作者:彭慕君(1987-),女,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新公寓109彭慕君 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