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无机化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学心得

第1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71-02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Feng Junrong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chemistry, strategy such as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framework construction, comparing repeatedly and assigning homework reasonably was appli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Moreover, morality education was also suggested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strategy; morality

Author’s address Ocean School,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China 264005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本质的科学,是生物相关专业包括水产养殖学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对学生整合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思维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难懂,而且内容前后交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较大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笔者介绍几种方法。

1 适时引入专业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学生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特别是生物化学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知识点多,内容枯燥,而且有些知识内容交错,学生不易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从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入手,以点带面,适时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用“点豆腐”来引入蛋白质的沉淀性质,用“点豆腐”的两种不同方式(加卤水或石膏、加葡萄糖酸内酯),形象地介绍要想获得活性蛋白质可以采取盐析、调节pH值至等电点的方式。

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糖化学中介绍肽聚糖中的糖链是由NAG和NAM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学生印象不深。在学习各种酶时可以通过介绍溶菌酶的作用机制,再回顾肽聚糖的结构,并且告诉大家溶菌酶其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眼泪、鼻腔以及鸡蛋白、各种鱼类的体表粘液中,要想制备溶菌酶也不困难。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查阅资料。在讲糖类分类时,引入“功能性低聚糖”概念,这些低聚糖中的糖苷键多为α-1,2、α-1,3、β-1,3、β-1,4或β-1,6糖苷键,仅含有少量的α-1,4糖苷键。而动物消化系统中消化糖类的酶如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主要水解α-1,4糖苷键,对其他类型的糖苷键的水解能力较弱甚至不分解,因而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虽然低聚糖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但由于它的结构和性质的特殊性,对动物消化道的改良方面却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例子,一方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趣味性,不但把遥不可及的抽象知识变为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专业自豪感。

2 抓住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大,抽象而且难记,如果不能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旦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这是一些学生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在每一章的讲解过程中,把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作为课前复习和课后总结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对每章内容进行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各章的内容也不是孤立的,有很多共同之处。在静态生物化学这部分,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是主线,再从结构入手,层层剖析结构与性质和功能的关系,就能找出一般规律。例如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C虽然结构特点不同,但是都能自成氧化、还原体系,因而都能作为递氢体而发挥作用。

讲解物质的代谢和代谢调控部分时,对各个代谢过程进行比较,无论代谢过程多么复杂,只要清楚代谢发生的组织器官、发生的细胞器、初始反应物、终产物、关键步骤及关键酶、水及二氧化碳的产生、能量的转换形式及数量等主要特征,整个代谢过程也就基本清楚了。

3 适时设问,启发学生去思考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巧妙设问,及时解决问题。把生物氧化的内容安插到糖代谢这一章中,讲完糖酵解,留下一系列疑问:细胞质中糖酵解产生的NADH怎样生成ATP?为什么有氧条件下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可以产生6个或8个ATP?然后引入生物氧化的概念和原理,最后解答细胞质中生成的NADH是如何通过苹果酸穿梭或甘油磷酸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完全氧化的。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不但了解了葡萄糖有氧分解过程的细节问题,而且对整个过程也形成了完整的印象。在讲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时,可以留下疑问:为什么淀粉和糖原都只有一个还原端和许多个非还原端?这种结构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先指出这种结构特点便于糖的迅速分解,具体细节则要到糖代谢内容中解答。

4 反复比较,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物质代谢途径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些相似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讲到其中一个时,可以先提出其他代谢途径的类似过程,反复提及,使学生印象深刻。例如,比较核苷三磷酸在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大分子合成以及生物氧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核苷三磷酸除了作为核酸合成的底物以外,4种核苷三磷酸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TP是各种物质代谢必需的能量货币,但是在不同物质的代谢中,ATP为活化物质所提供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不同的,葡萄糖、甘油等含有羟基的物质,活化过程是磷酸化,只需要一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DP;而脂肪酸、氨基酸中含有羧基,活化时都需要把羧基转变为酰基,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MP。UTP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必需物质,CTP是磷脂合成的关键物质,GTP则是蛋白质合成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提供者。还可以比较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在细胞器及组织器官之间的转运机制以及比较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有无引物、大分子合成的方向等。通过这些比较,不但使学生对知识加深了印象,而且有助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5 巧做习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生物化学这门课知识点非常多,要想掌握生物化学的内容,只依靠课堂听讲,理清知识脉络是不够的。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时,选取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3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为代表,使学生理解等电点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在课后习题中可以以小肽的等电点计算来巩固这个知识点。例如:求小肽Lys-Ile-Glu的等电点。相比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此题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理解了氨基酸等电点计算公式及意义是“两性离子两侧的两个pKa的平均值”,而且正确写出小肽中3个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解离顺序,此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核酸化学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本章用大量篇幅介绍核酸的各级结构特征和性质,感觉内容比较松散,设计一个习题把松散的内容组织起来就很有必要。一个单链DNA与一个单链RN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这一题目就很有代表性,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种核酸中戊糖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来区分,可以用碱水解因而RNA有增色效应来区分,可以用专一性酶水解来区分,也可以用酸水解再采用层析法、电泳法来区分。一道习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上课内容加深了理解,让自学能力不足的学生找到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综合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挑战的乐趣,信心十足地迎接未来。

6 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物质代谢的过程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素材。在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甘油磷酸穿梭、苹果酸穿梭、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是分别用来转运NADH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转运乙酰CoA由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和转运氨由肌肉进入肝脏的。这些过程都需要动用很多中间物和酶等才能完成,但是不管动用了哪种物质,最后都会把它们恢复如初。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指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这种善始善终的严谨态度,对自己负责,就会为自己、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脂酸合成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脂代谢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多酶复合体,各个复合体中多种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最终使一个代谢过程快速、高效地完成,要学习其中的严密配合的团队精神。另外,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可以体会勤俭节约的原则,从激素、第二信使、酶对血糖的调节过程可以验证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讲蛋白质测定原理时,分析三聚氰胺案件,引导学生树立用知识造福人类的观念。在授课过程中对种种生命现象的分析,不但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启发学生审视自己做人处事的态度。

参考文献

第2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创新精神;学习主体;教师创新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中,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对创新认知的态度和追求。这种对创新认知的态度和追求大多来自于后天的培养与锻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欲,对有创新态度和追求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激励。例如,在学习无机化学“化学反应熵变”时,要先让学生了解“熵”是用来表示体系内组成物质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让学生了解熵变增大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那么再让学生思考物质的溶解性、解释同种物质的固液态的熵值大小等。这样能让无机化学课不再沉闷、不再枯燥,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展现出来。

2.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呼声不断提高。呼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当然教师的引导是全方面的,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地位、教学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综合才能完成。高校教师不像高中教师那样紧张,教学上的压力不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高中阶段大大降低。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上有一定的优越性。高校中的无机化学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满堂学”,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目前宿迁学院正在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无机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编)“晶体和非晶体”这一章节时,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介绍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特征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查询晶体和非晶体分类以及液晶的应用(上课前我让每个学生都把手机带到课堂)。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讨论、主动用百度查询,特别是对应用较广的液晶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3.创新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怎么做,更应该从教师做起。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仍有少数老师沿用多年来的讲义,所用的讲义已经泛黄,甚至都“破烂不堪”了。“讲义用了一年又一年,一点新知识也没有,有的与新科技甚至相差甚远,听着一点意思也没有。”有的学生课后这样反映。陈旧的知识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把学生“逼”出课堂。在高校里往往会有这种的情景:有的教师的课“场场爆满”,有的教师的课“门可罗雀”。“场场爆满”的教师往往学识渊博,讲课内容丰富、紧贴实际。“门可罗雀”的教师往往就是恪守一本大纲、一本教材,知识陈旧、照本宣科。其次,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一种教学精神环境,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愉悦地学习,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探索,不缩手缩脚。在“创新”上要肯下功夫。要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断总结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摸索,才能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对现有的教学常规发起挑战,这样自己在教学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才能有所创新,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01):1—7.

第3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 无机化学 新实验内容 设计及实践

无机化学实验属于化学实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规律及化学理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总结出来。不仅如此,对于化学理论的应用及评价等,也需要根据实际检验及探索,因此,化学教学和实验密切相关。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及科学务实的态度,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从而养成快速、准确及整洁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得到提高,并且为以后从事化学相关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应当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巧妙设计实验内容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实验教学改革重点问题,经过研究及分析,每项实验都应当具备多种功能,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而且和教师可以形成良好互动,促使学生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因此,应当针对实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去除验证性或者理论性实验,并且加入大量综合类及设计类实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及实验水平。当前,新型实验教材已经投入实践教学中,在设计实验内容过程之中,相关人员应当以实验内容为例子,并且探讨选择实验内容及如何实施实验教学,从而促使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改革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未知固体鉴定目的分析

一般来讲,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合物及元素性质的有关内容约占总内容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要求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不但庞杂,而且十分零碎。因此,这些知识及内容如果只是由相关教师讲解,会导致学生提不起化学学习兴趣,主要是由于这部分内容枯燥乏味,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然而,如果学生亲自做实验,并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解释这些化学现象出现的原因,就能达到良好的化学教育效果,但由于当前无机化学实验课时的限制,难有充分时间安排学生做化学性质的相关实验,从而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为此,制定了未知固体鉴定实验,这项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巩固理论知识

本实验是考核型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内之后,教师会给各位学生未知的固体,要求各位学生自己检验,并且学生之间不能就固体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实验预习环节中,可以主动复习化合物及元素性质,并且针对学生专业的差异性,划定未知固体的范围。如对于冶金专业学生,限定未知固体为金属,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未知固体范围可以适当扩大。

(二)培养实验能力及综合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及综合能力,一般来讲,学生要通过实验得知该固体为何物,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翻阅书籍或者咨询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包括固体液体加热操作、液体取用操作、固体取用操作及试管操作等,可以促使学生更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相关技能。

(三)了解定性方法

一般来讲,未知固体的定性都具有一定的分析方式,通过做本次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式,促使学生对未知物的分析方式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以后学生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就知道从什么角度或者用什么方式解决。

三、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学生自主实验和教师指导相互结合,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中反映出实验思路并且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教师在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当加以纠正,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实验行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学生反映无机化学实验压力比较大,不过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普遍提高。此外,无机化学实验,做未知固体鉴定等,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 。

综上所述,通过无机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本文主要根据多年化学实验教学经验,设计未知固体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鉴定固体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名称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新西部旬刊,2014,(11):144-144.

[2]姚军,李娟娟,袁洁,王磊.新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6,04:617-619+633.

第4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本学期,还是由我们三位老师担任教育保育工作。班级幼儿共35人,男生19人,女生16人,其中插班生4人。开学初,我们三位老师认真总结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我们在新纲要和园务工作指导思想的引导下,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具有本班特色的班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认真学习新的指导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转化成教育行为。

(二)坚持开展读书笔记活动,并交流心得。

(三)每周五召开班务会议,及时沟通并解决问题。

(四)做好幼儿观察记录和个人档案。

我们将时常细心观察、记录幼儿学习发展情形,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程度、兴趣、需要及行为类型,注重收集资料,时刻省思如何拓展幼儿学习的经验和机会。

二、幼儿重点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必备的态度和品质。 尤其是在幼儿阶段的培养更为重要。我们将通过分配任务和指导幼儿按规定、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培养 。比如,可以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床铺,比赛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另外还可以让幼儿帮助老师收发图书,整理玩具柜,给花草树木浇水等。

(二)与幼小衔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写姿势。

2、培养幼儿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

3、要求

幼儿坚在离园之前回忆在园所做的事情,并写日记或讲述给父母听。长期坚持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

(三)开展识字活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

1、我们利用教室的墙壁、空间,为幼儿创设最佳环境,使他们每天都能接触一些汉字,潜移默化地得到知识。

2、以游戏的形式识字,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将识字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比如语言教学,通过学儿歌、谜语、故事、古诗的讲、读、猜、识等,体现了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结合。借助幼儿识字之长,以熟带生,使幼儿很快掌握。

(四)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加强幼儿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1、要求幼儿每天坚持用英语与人问候和简单的对话;

2、给新来的幼儿起英文名字;

3、组织幼儿开展听录音、情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开口,并给予及时的引导。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

(一)热爱关心幼儿,使孩子感到老师象妈妈。尊重、信任幼儿,使孩子感到老师是朋友。

(二)老师要关注到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培养自信心。

我们将开展“每天一句话”的活动,有意识的鼓励和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和老师说一句话,从最为简单的开始,逐步开启紧闭的心门,逐步建立师生相互的交流和沟通。

四、家长工作

家长是老师密切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共同承担教育的重任。

本学期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二)认真并及时填写家园联系手册。

(三)每周五请部分家长当助教,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与幼儿共同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

第5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一、“任务驱动”目标优化

1.明确具体、体现学生特点

目标的制定,应明确而具体,也就是教师课前,应通读教材,对教学目标有整体的把握,依据总目标,细化成若干模块,精心设计一个个典型任务,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任务的完成,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的不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也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进步,感受自我探索的乐趣,真正体现学生是新课改下学习的主体。

2.分散重点和难点

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有长远的规划,系统考虑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在每节课中体现一两个教学重点、难点,切不可求全求细,把教学目标设计的过大,把具体任务设计的过繁,以致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失去对任务的兴趣,或者面对任务不知所措,手忙脚乱,让任务目标失去实际意义。信息技术课堂,要重在激发学习的兴趣,积累探究的方法,习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不能为了任务的精彩而提高教学重难点,以致目标与任务反而本末倒置了。

二、“任务驱动”过程优化

1.任务设计的情境性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面对小学生的任务设计,应生动有趣,能积极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的强烈欲望。在任务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教学目标相切合,具有浓厚吸引力的“真实”任务情境,可以是一个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动漫情境、游戏情境、幻想情境等,结合信息技术特有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进入学习情境、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力、挖掘学习潜能、展现学习效果。

2.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

任务最终能否顺利完成,可操作性是关键。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综合学科,“百看不如一练”,“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不仅要考虑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同时要考虑任务操作的步骤设计、方法引领、硬件条件、素材准备等,让学生面对任务时能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享有完成任务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寻求帮助的过程,感受实践操作的快乐,从而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任务设计的合作性

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即使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时仍然尤为重要的学习能力,未来社会竞争与合作同样重要。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应先分配好学习小组,根据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特点,将总任务分解成不同能力层次的分任务,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领取适合自己的分任务,同时形成对总任务共同认知,而总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依赖于小组内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或缺性,在合作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相互帮助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深刻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4.任务设计的整合性

现代学校教学,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目标指导下的大学科教学,而信息技术同时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与其他学科教学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课程的整合教学。课程整合,是现代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任务设计,将其他学科知识与技能要求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学科整合的亲切感,促进多学科的共同提高,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自身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实现自己综合技能的快速提升。

5.任务设计的方法渗透

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难免导致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在让学生完成一定任务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问题、有序思考、创新思维、提炼信息、与人合作、解决策略、结论验证、综合应用等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产生学习迁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任务驱动”评价优化

1.评价的开放性

有效的任务设计应该是开放性的,要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实现在一定目标下多姿多彩的结果。教师的评价要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出色表现,采用精神的、物质的评价,自我的、小组的、师生的评价,知识的、技能的、情意的、习惯的评价,日常的、阶段的、综合的评价等,为学生营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现有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主动探索,自主发现,灵活应用,启发创新意识,开拓多样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个性化

第6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创新精神;学习主体;教师创新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中,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对创新认知的态度和追求。这种对创新认知的态度和追求大多来自于后天的培养与锻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欲,对有创新态度和追求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激励。例如,在学习无机化学“化学反应熵变”时,要先让学生了解“熵”是用来表示体系内组成物质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让学生了解熵变增大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那么再让学生思考物质的溶解性、解释同种物质的固液态的熵值大小等。这样能让无机化学课不再沉闷、不再枯燥,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展现出来。

2.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呼声不断提高。呼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当然教师的引导是全方面的,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地位、教学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综合才能完成。

高校教师不像高中教师那样紧张,教学上的压力不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高中阶段大大降低。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上有一定的优越性。高校中的无机化学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满堂学”,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目前宿迁学院正在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无机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编)“晶体和非晶体”这一章节时,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介绍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特征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查询晶体和非晶体分类以及液晶的应用(上课前我让每个学生都把手机带到课堂)。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们积极讨论、主动用百度查询,特别是对应用较广的液晶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3.创新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怎么做,更应该从教师做起。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仍有少数老师沿用多年来的讲义,所用的讲义已经泛黄,甚至都“破烂不堪”了。“讲义用了一年又一年,一点新知识也没有,有的与新科技甚至相差甚远,听着一点意思也没有。”有的学生课后这样反映。陈旧的知识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把学生“逼”出课堂。在高校里往往会有这种的情景:有的教师的课“场场爆满”, 有的教师的课“门可罗雀”。 “场场爆满”的教师往往学识渊博,讲课内容丰富、紧贴实际。“门可罗雀”的教师往往就是恪守一本大纲、一本教材,知识陈旧、照本宣科。

其次,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是一种教学精神环境,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愉悦地学习,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探索,不缩手缩脚。在“创新”上要肯下功夫。要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断总结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摸索,才能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对现有的教学常规发起挑战,这样自己在教学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才能有所创新,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01):1―7.

第7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1)信息化装置可以为中职舞蹈教学提供规范化的舞蹈动作,从而有效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中职学生舞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通常信息化设备的合理运用,可以放映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因此,在学生进行某个动作的练习时,可以结合视频课件来进行讲解,并对一些细节错误进行标准化的改正。在观看优秀的示范舞蹈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风格加入到其中,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对舞蹈的各种技巧进行调整,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舞蹈综合水平。

(2)通过播放优秀的舞蹈,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多教学资源,不断开拓学生的舞蹈学习视野,从而在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中对新的舞蹈内涵有更全面的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主观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师生在共同观看舞蹈视频时,可以对舞蹈典型动作和技巧等进行讨论和着重强调,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改进舞蹈细节,在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各种操作技巧

为了不断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效果,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各种操作技巧,并对舞蹈技术、舞蹈风格和表演特点等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在熟练运用信息设备的基础上,制作各种舞蹈练习课件,以有效提高中职舞蹈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机的提供教学中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实用价值。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PowerPoint、Word文档和Authorware等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各种信息化设备得到最有效运用,以促进中职舞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推动和方便教学,并且,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部分基础性、技巧性强的知识必须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因此,信息化技术有着重要辅助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创造力、理解能力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选择性的提供各种教学材料,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

(三)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提高舞蹈教学效率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才能在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情况下,提高舞蹈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制度下,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舞蹈学习所需的生动形象的影像,通过新奇的信息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支配下,更有效的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舞蹈教学效率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在情感与知识等多个层面上形成共鸣,才能在舞蹈课堂教学上发挥信息化加护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结束语

第8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无机化学;消防;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能够充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互联网可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跨时间、空间的广泛交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无机化学是消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消防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近些年来,我们结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消防专业特点以及学员的不同情况,基于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对无机化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一、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辅助课程教学

我院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设置了教师、学员、管理员等几种角色。其中课程教学作为整个平台的核心,又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互动答疑、教学评价与评测、课程组织与管理、辅助教学工具等子系统(见下表)。

在课程基本信息中,我们提供了课程介绍、任课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相关教学文件。通过课程基本信息,学员在开课以前就能对任课教师、无机化学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在课程互动答疑中,我们开设了课程讨论区,学员在这里可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这些学员提出的问题大多具有普遍性,我们会对这些问题及时答复,这样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学员也能从中受益。教师也会就某一部分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员之间也可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对于个别学员不希望公开自己

所提问题的要求,我们采取一对一的邮件答疑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课程教学平台系统组成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介绍

教师介绍

教学大纲

教学日历

课程通知

课程互动答疑课程讨论区

常见问题

自动答疑

邮件答疑

教学评价与评测课程作业

试题库

试卷库

在线测试

教学跟踪信息

学生学习统计

课程问卷

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组织

读写权限管理

教学材料导出

课程离线浏览

辅助教学工具

个性化教学主页

个人资源

教学笔记

在线帮助

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工作目标的实现与教学质量水平的衡量都必须借助教学评价这把尺子来衡量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怎样,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员的学习能力怎样,学习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师生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在认识上有哪些不和谐的问题需要调整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评价与评测给出科学的检测、判断和结论。我们的教学评价与评测体系包括课程作业、试题库、试卷库、在线测试、教学跟踪信息、学员学习统计、课程问卷等。在课程作业我们将习题分为三类,包括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必做题是需要所有学员做到作业本上交的,教师会对其进行批改,以便准确地了解学员掌握教材内容情况。选做题和思考题则阶段性提供相应答案,以便学员自我检查。试题库题型主要以章节为单元,试卷库则分为期中、期末两部分。在线测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型。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掌握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通过客观、科学地评价,能够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决策、改进教学的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得以不断修正和完善。同时,教学评价的结果还为学员了解自己的情况、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等提供了反馈信息,学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自觉地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自我调节和完善,以便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

在辅助教学工具中为教师提供了个人资源、教学邮箱、教学笔记等。教师利用个人资源可上传保存教学有关的资料方便使用。教师可利用教学笔记记录每节课教学心得,实现无纸化办公。所有教师的教学邮箱都用本人名字命名方便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交流。

二、无机化学教学和消防实践紧密结合

(1)选择典型性的消防处置案例。

做好充分前期准备工作,在介绍每一章节理论后,我们会选取1~2个典型与其相关的国内外火灾案例或抢险救援特大事故案例。例如,在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论时,我们引入了塞内加尔液氨储罐破裂事故、石油二厂氯气缓冲罐爆炸事故,它们涉及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算气体的膨胀爆炸。在《卤素》一章中,介绍氯气、氯化氢的性质。我们引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氯化氢事故救援与处置等。在确保学员掌握了案例所涉及的无机化学知识后,鼓励学员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和相关章节无机物的案例。

(2)设计案例问题组织讨论。案例问题设置紧紧地将无机化学和消防业务联系在一起。如:事故中相关化学品危害性是什么?涉及化学品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可燃性等。事故特点是什么?涉及无机化学化学扩散速率、反应速率相关理论。如何稀释堵截防爆?涉及化学品的溶解性、爆炸极限等性质。采用何种洗消法?涉及化学洗消法,即利用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低毒物质。做好事故现场清洁,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相关人员处置该事故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处置失败的教训?应急救援方案如何设计?所有要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都提前在课程讨论区,让学员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分组讨论,由于学员事先都有所准备,发言能够有的放矢。通过案例问题的设置,学员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无机物的性质,从而加深对该类物质的认识,并能和将来的消防工作任务相结合。

三、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无机化学课程评价是以期末考试试卷成绩为准,评价体系单一。课程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员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转变,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评价,更多地关注学员的综合表现、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无机化学课程评价将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比重由100%降至70%,增加了平时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开放性实验加2.5分。平时成绩既包括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中的课程作业完成、在线测试、参与课程讨论区讨论等情况,又包括教师课上观察到的学员精神面貌、参与课堂情况。实验成绩根据学员实验完成情况给出,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态度等方面。开放性实验的加分是在百分制的基础上额外加分,最高可以加到2.5分,学员可自主选择做与不做。实验是开放性质的,既可以是绿色化学实验,也可以是消防方面的小制作、小创新,培养了学员的探究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无机化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物 优化策略

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教育体制改革与新课程的深化探索实践,对于高中生物的改革,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生物课程标准》,其主要内容为倡导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全体同学,加强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授生物知识时,要将探究式学习和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本次改革是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精华部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培养,注重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理论实践详解的能力。本文就在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的优化探索,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进行问题情境的构建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是,有目的的创设与课堂讲授知识相关的,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情境,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对课堂知识中存在的问题的处理,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探究,在更加深入的掌握了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其教学模式多样,但大致可分为设问引导、发现问题、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度概括总结等几个教学环节。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设问导入。设问导入的形式多样,例如,从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设问导入、利用贴近生活的热点事件进行设问导入,或者通过具体实践进行设问导入,以达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构建问题情境的目的。其问题情境的构建,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认知,使学生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充满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其设问如下:1.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一天一夜的暗处理?2.在处理天竺葵叶子时,“一半曝光,一半遮光”有什么意义?3.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么通过对多媒体动画实验演示的细心观察,在经过彼此之间的一阵讨论就可以得到答案:暗处理是为了消除叶子里面存在的淀粉进行清除,“一半曝光,一半遮光”,是为方便实验的直观对比,从上述的实验中我们学生们得到的结论有两点:1.天竺葵经过阳光照射,叶子中就会产生淀粉。2.只有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于F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就是将班级学生,尽量分为若干学习水平均衡的学习性质的小组,在进行问题探究或达成某个学习目标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协作,彼此配合、交流沟通、资源共享、团结互助,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使得所有学生,在学习上共同提升,共同进步。团队合作,一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其围绕着一个共同学习目标,进行分工协作,互帮互助。

团队协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进行主动合作探究,开展全面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凸显教学成果,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光与光合作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光合作用的具体运用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其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为“假如你是一名农业工作者,如何能够高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然后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水平相对均衡的团队,进过讨论,同学们的想法之间存在着差异,互相对彼此之间的结论产生质疑,另外有对结论、看法、质疑进行整理、记录的同学。接下来每个团队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进进行补充,并且接受其他团队的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系统、全面的点评。结合各个团队的正确可取的建议,综合之后,措施如下:1.进行科学和力量的施肥与灌溉;2.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3.进行温室大棚的建造,对光能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利用;4.适度的扩大光照强度,尽量延长光照时间;5.对与光照强度较弱的天气,白天合理降低温度,达到缩小昼夜温差的目的;6.科学的密植,对土地与光能尽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7.对病虫害有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预防。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融入其教学模式中,有助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更加深入的优化探索。在优化探索的实际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