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有色金属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色金属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色金属发展趋势

第1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环境中,市场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价格的波动和产量的变化影响着未来几年有色行业的效益。我们推测,2004年是有色金属行业的最景气阶段,2005~2006年都呈下滑的趋势。2007年,该行业将开始进入新的上升周期。

有色金属行业2004~2007

从目前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状况看,预计2004年的产量也将达到1350万吨,增速也将保持在10%以上。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降低,但GDP将仍然会保持在8%左右的增长,相应会继续带动市场对有色金属产品需求的增长。预计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会保持10%左右的增长,有色金属行业因此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

2006年有可能是有色金属行业调整的一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将会使经济的发展速度趋于稳定,在行业的高速发展之后并在宏观环境发生一定变化的基础上必然会顺势出现一定的调整。预计2006年将是行业调整的一年,但行业的产量仍将会保持增长,但增速将会较低。经过2006年的调整,随着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保持,预计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之一,在2007年开始将会继续进入强劲的上升阶段。

另外产品的价格发展趋势将是2004年达到顶峰,2005~2006年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在2006年经过低位整理后将会在2007年开始恢复上涨趋势。

再生金属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长。自1983年至今21年间增长了10倍,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是中国又是有色金属矿产相对匮乏的国家。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铜和铝土矿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和7.35%。而目前中国探明储量中铜矿只够7年开采,铅的可采储量也只有6~7年,铝土矿也不足30年。国内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中国50%的氧化铝、60%以上的铜资源依赖进口,有限的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桎梏。

废旧金属资源在国外称为“城市矿山”,95%以上的都可以再回收利用。截至2003年底,中国废铝积蓄量已达5320万吨,2004~2010年还可再积蓄4300万吨;中国废铜的积蓄量已达2346万吨,这将在未来30年内陆续进入再生铜市场。随着中国电力、电子、通讯和房地产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更新,各种工业和民用废弃物的数量和品种也急剧增加,构成了数量巨大的再生金属资源。另外,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废旧金属,为中国发展再生金属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证。

目前,中国再生金属的发展潜力远未释放出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3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为257万吨,只占有色金属总量的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水平。我们判断,中国再生金属行业在未来几年中将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谨慎看好

不过,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需抱谨慎看好的态度。

矿山资源逐渐枯竭。按照目前资源保有储量,到2010年,中国46%的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仅有不足20%的能维持生产。如果在矿产勘探和替代资源方面不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未来矿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将会显著增加。

汇率变化的影响。有色金属品种基本上都是以美元计价,随着美元贬值,国际金属交易所中的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出现一定上涨。而国内市场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另外上海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基本上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基准而波动,因此,国内有色金属品种的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变动。此外,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将对按现货价格减加工费方式进口原料的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自身拥有丰富的矿山资源的企业来说基本没有负面影响。

第2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思路

有色金属产业是河池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何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按照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和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做大做强与可持续发展,是河池市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发展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河池市有色金属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

1、资源现状

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富矿区,具有矿种全、储量大、品味高、产区集中,共生、伴生矿种多、综合利用性强和价值高等特点。丹池、环江、罗城等几条有色金属成矿带,是中国主要的锡、锌、锑和铟等有色金属矿产产地,并伴有铅、铜、钨、金、银、镓、锗、镉、碲、硫、砷等矿产资源。

2、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能规模不断扩张。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经历了以采选为主、单金属冶炼、多金属提取三个阶段,并逐步进入精深加工和综合回收利用。目前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品种为锡、铅、锌、锑、铜、镍、铟、镉、银和铋等10个,2008年产量26.6万吨,全市尾气制酸能力80万吨/年,2008年硫酸产量61.96万吨。

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河池有色金属产业一些采、选、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如南丹锡选厂的“锡多金属硫化矿无抑制选矿工艺”、南方公司“铅锑合金火法分离生产高纯度锑白粉方法及装置”等工艺水平国内领先;铜业公司具有完全自主创新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广河法”属于国内首创。

高新技术产品有所突破,产业链持续延伸。2008年,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4亿元。成源公司的高纯铅、高纯银,津泰公司的高纯铟和广田公司锑铂等四个产品,已取得高新产品认定证书。在深加工领域,南丹龙泉冶炼厂具备了年产8000吨无铅焊锡,津泰公司具备了年产6000吨七水硫酸锌。

产业技术人才获得增长,官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河池先后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签订了共同创建有色金属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等技术支撑体系。

二、当前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作为河池支柱产业的有色金属受到较大冲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量不断下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行业全面亏损,产业平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1-4月,全市仅完成20.68亿元,同比下降53.05%,单月完成产值6.27亿元,比2008年单月实现最高产值12亿元下降48%。

2、矿产资源消耗过快

河池市属的一些矿山,大部分已开采20-30年,生产能力逐步萎缩。例如列入国家保护性开采的锡、锑等矿种,曾出现乱采滥挖的现象,资源破环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3、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

河池目前以初级冶炼产品为主,批次分散、规模小,而且品种单调陈旧,附加值低。市“十一五”工业规划中确定的信息技术材料、敏感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上的研发和生产,现在还是空白。

4、资源综合利用度不高

企业综合回收的有价金属元素种类少、综合回收率低,造成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目前,河池的有色金属企业仅有实力回收其中的锡、锑、铅、锌、铜、金、银、铟、铋、镉等几种有价金属元素,其余大部分元素没有实力回收,被作为尾矿丢弃。即使能回收的这些金属元素,其综合回收率也很低,只有30%左右。

5、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近几年来,河池市先后投入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改造资金21亿多元,拥有了“锡多金属硫化矿无抑制选矿工艺”、“艾萨法(ISA)奥斯特熔炉铜冶炼工艺”等采选工艺和技术装备。但仍存在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等突出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新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

6、环保问题严重

企业“三废”排放未能完全达标,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河池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冶炼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5万吨,仅有色金属企业的排放量就达6.67万吨,占全部排放量的88.7%;龙江河三江口断面水质2006年平均为Ⅳ级,非汛期甚至达到劣Ⅴ级,远低于国家规定的Ⅱ级标准。

三、国内外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趋势

1、西方有色金属行业集中更快

西方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运营,以联合、兼并的形式,实现企业重组,主导世界有色金属工业格局。以铝工业为例,美国铝业公司在以1995-2000年期间,完成了32起收购。其中,1998年和1999年连续兼并了当时美国第四大铝业企业阿鲁马克斯公司和世界第四大铝业企业雷诺兹公司以后,从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铝业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美元,控制了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氧化铝生产能力,15%的电解铝生产能力和约12%的铝加工材生产能力。

2、跨国公司占据行业核心地位

有色金属作为重要原材料,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对矿产资源的控制和占有,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激烈争夺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世界最具优势的铜矿、铝土矿、铅锌矿资源已经基本被国际跨国公司所瓜分。例如,澳大利亚目前拥有6座氧化铝厂,总生产规模约1600万吨,是世界上氧化铝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其中的4座氧化铝厂分别被美国铝业公司和加拿大铝业公司完全控制,在另1座氧化铝厂中加拿大铝业公司也占有较大股份,只有1座氧化铝厂被其他几家跨国铝业公司所控制。

3、利用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当前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进步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料、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二是跟踪现代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研制适用新型材料,以满足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拓展有色金属的应用领域。如美国铝业公司正在研发新的炼铝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并推广使用,将大大降低电解铝生产的电耗,进而大幅度降低铝的生产成本,掀起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4、增强资源的再生利用

面对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有更为严格环保标准。发达国家把发展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促进了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例如,日本在废旧有色金属等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包括《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废弃物处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以铅锌为例,迫于政策的压力和出于节约资源的考虑,国外更多的铅锌冶炼厂开始回收废杂原料,铅锌冶炼技术的进步为再生铅锌产量的增加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也是世界有色金属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四、未来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思路

1、推动政府主导下的有色金属产业整合

尽管目前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因金融危机影响困难重重,但有色金属作为不可再生的矿产,其资源稀缺性决定了产业发展未来必定具有广阔的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会带来规模经济,但迄今为止,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仍然存在小、散、乱的状态,导致了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下推进有色金属产业的整合,提高有色金属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产业效益势在必行。目前,国内湖南、云南等地在推进有色金属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都提供的成功的经验,河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借鉴与创新,进行大力度的有色金属产业整合,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拥有有色矿产资源是河池有色金属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因此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取缔仍未彻底杜绝的对资源的无序和掠夺性开采;对于大型民营矿山,使用经济手段鼓励其对地区矿产资源进行整合;对于存在小、散、乱状况的小矿业公司,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其采取赎买退出的方式,从小矿产老板手里取得采矿权,对区域采矿权进行整合,最终实现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通过整合,促进区域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2、提升有色金属产业项目建设水平

目前,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生产性大项目少,加之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前瞻性、骨干项目少,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仍不够显著。“十二五”时期,我们应当把高水平的有色金属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全力储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重点储备有带动潜力、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二是全力争项目。要按照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筛选、科学论证,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规范性的做好项目调研。三是全力建项目。当前要着力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和拟建项目的开工工作。四是全力引项目。坚持国内国外招商并举、资源资产并举、引资引智并举,采取招商引资、股份融资、政策筹资、立项争资等方式广开招商门路,积极拓宽招商渠道,进一步招大商、大招商,形成“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招进一批、建设一批”的良好局面。

3、有效促进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园区主要有:宁波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江苏太仓港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园区、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等园区。借鉴以上园区的成功经验,今后河池有色金属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应当向以下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要以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大力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重点抓好矿山尾矿、工业废物、再生金属等的综合回收利用,推进有色金属废料的资源化利用。

积极申报“国家园区管理示范园区”。河池现有的有色金属经济园区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现有环境进行“园区管理”改造。具体可从集中处理“三废”做起,将涉及园区的工商、税务、质检、环保部门集中到园区办公,形成“园区管理”基本轮廓后,尽早向国家环保总局上报,申请成为“国家园区管理示范园区”,争取获得国家在资金与各种政策上的支持。

摒弃旧有发展观和经营模式。以现有的再生资源供应量为基础,特别要立足国内资源,充分利用现存的收购网络、传统优势,按照技术先进、规模合理的原则,制订中、远期发展冶炼、加工业的规划,力求实现再生资源园区,由简单集散型向集聚加工型转变、商业流通型向工业升值型转变、引进技术型向自主开发型的转变,以锡、锑、铜、铅、铟等深度加工为基础,先集中力量解决废旧金属融炼后除杂的技术难题,突破瓶颈后,即可与大型加工企业现实产品对接,逐步培养、完善精深加工产业链条。

4、努力争取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河池是有色金属之乡,也是水电之乡,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河池境内红水河流域四座电站均已发电,特别使龙滩电站,七台机组490万千瓦,拥有丰富的电能资源。应把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矿电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目前,河池有色金属行业用电成本综合电价为0.7元/度,比云南、贵州等省份要高出0.25元/度。以锌产业为例,河池市生产一吨锌需耗电3850度,电价每优惠0. 1元,每吨锌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400元。2008年度,电价每降低0.1元,南丹南方公司可节约8000万元,金河公司可节约2800万元。目前,河池市人民政府已经开始就此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协调,力图疏通河池有色产业直供电问题,缓解用电成本压力,减轻企业负担,加速金融危机下河池有色金属企业的复苏。

5、着力加强有色金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首先,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有色行业科技创新环境;其次,由于有色行业的特殊情况,政府应考虑采取一些倾斜性政策,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对于企业利润中用于技术创新的部分,可以考虑给予税收减免,对于科研成果转让的收入,也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对于科技人员技术成果入股的比重,可适当放宽比例限制,以调动科研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再次,企业应掌握并应用好国家鼓励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自主投入,积极申报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计划,拓宽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最后,政府要努力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培育企业的研发队伍,最终实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向刚:企业持续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佚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十五”期间创造了五大成绩和十项世界第一[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7).

[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05.

[4] 张晟南: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走势分析[J].国土资源,2007(1).

第3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有色金属;轧制设备;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一、有色金属轧制设备安装工程的发展形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对有色金属板带材需求的急剧增大,有色金属轧制工程作为支撑经济、国防等高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市场需求也空前增大。国内以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为代表的设备研发单位,如第一重型机械厂、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琢神公司等,紧跟世界有色金属板带箔材轧制设备发展趋势,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精度、高性能有色金属轧制设备,相应的,轧制设备的安装工程也自然逐渐增多,精度要求也更高、更严。为保证整个轧制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安装效果,加强轧制设备的安装精度,必须在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实施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二、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因素

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因素,包括设备内应力的影响,温度变化对设备基础的影响和设备本身精度质量的影响,设备基础的强度、刚度、沉降量、倾斜度及抗震性能等;另一类是认为因素,如施工组织人员的管理水平,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参与人员的责任心,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的控制,测量仪器的精度,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质量监控程序的执行情况等。

三、安装环节质量控制环节分析

有色金属轧制设备的安装流程大体可划分为:依据设备技术要求及施工标准规范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项目技术交底设备开箱清点验收设备基础验收处理中心标板、基础点设定与控制垫板施工隐蔽工程排查二次灌浆设备调试运行工程竣工验收。只有对这些环节的施工要点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把握和监控,才能保证整个有色金属轧制设备的安装质量,本人结合现场施工经验,对设备安装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加以分析。

1、设备基础的检验

技术交底作为设备安装前期的准备环节,对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交底的目的是协同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安装施工单位的人员对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技术要求、结构特点、性能条件、质量标准和安全防范措施等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发生技术错误和施工误差,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把工程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应注意的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向设备安装参与人员做详细的交底,从而尽量避免操作误差,保证设备安装质量。

2、设备基础的检验

对机械设备基础施工完成之后,需及时完成设备基础验收资料的交接。在设备进行安装之前,要严格依据设备施工图纸和验收规范对设备基础的几何尺寸、中心标高线及设备基础的垂直度、水平度公差、尺寸极限偏差进行检验,以满足设备安装规范的各项要求,对预留螺栓孔的深度、不垂直度、中心位置进行检验,并对预埋螺栓的长度、螺纹规格、高度计螺纹完好性等进行逐一验收。

3、中心标板、基准点、基础线的设置

轧制设备安装之前,首先应依据设备的安装组织设计和设备验收要求,结合设备总体安装布置图,绘制出永久基准点和永久中心标板的布置图,并在布置图中标明永久基准点和永久中心标板的位置和编号。对永久基准点和永久中心标板进行预埋,并确保其牢固可靠性。然后根据主要设备和整个机组的基础布置情况,预埋基础沉降观测点,以便及时监控设备基础沉降情况并拟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还要依据设备安装需要,参照永久基准点和基准线,埋设辅助的中心标板和基准点。

4、安装垫板

有色金属轧制设备如开卷机、圆盘剪、矫直单元、清洗机组、张力辊组、卷取机等,机组相互关联性和连续性要求非常严格,并且对轧制设备的安装精度非常高。因此,在轧制设备安装调整垫板时,大多采用便于设备基础调整、平垫板与拧地螺钉结合并座浆固定、搭配一组卸垫板调整标高的座浆法进行施工。

5、设备的定位与调整

轧制设备的定位与调整,是设备安装工程中质量控制最关键的环节,包括设备平面定位、标高调整、水平度调整三个方面。在设备平面定位是,要依据已设置的中心标板、基准点、设备安装精度和挂设跨距等来确定挂设基准线,其中所挂设基准线以直径在0.3mm~0.75mm之间、跨距不超过40mm、预紧张力为钢线拉破力的40%~80%为宜,用线锤与基准中心点对正,之后通过调整螺母对钢线进行锁定,以保证钢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平面定位完成后,应利用设备可靠加工面做标高调整测定基准面,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调整。设备的水平度调整可利用水平仪进行设备组装结合部表面的测量。最后预紧设备地脚螺栓,完成设备定位调整工作。

四、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是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有色金属本身价格浮动较不稳定,因此企业需要采取套期、保值等有效措施避免价格风险,另外还需和下游行业保持长期的购销合同,也可以通过价格下跌之后的一些补偿条款来减少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企业方面要做到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产品结构,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拓展,从而利用产品的这一部分的附加值来面对价格风险的威胁。另外,可以通过外汇期货、货币互换等措施防范汇率变动引起的风险。

2、强化收储工作,合理利用货币政策

有色金属中的稀贵金属是世界收储的主要资源,所以在金属价格下跌时,企业应该反馈给国储局以增强收储的力度,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减少价格浮动对自身带来的压力。当国家出台银行降息或者降低银行准备金率的时候,有色金属企业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适当增加借贷的额度,或者实行增发、配售、不定项发股、吸引投资方等一系列方式调整资金结构以达到减少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缓解当前的资金短缺,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反应时间。

3、增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对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为产品实现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价比,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而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够使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强成本竞争力。另外还需要增强产品和资本的市场运作,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加强当市场出现波动时企业的抵抗力。同时要促进资金结构优化的进程,促进产品快速的升级转型,完善企业的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使产品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延长产业链的着力点,使产品、产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益等各结构逐步优化,从而由一个个的“点”上升到“面”,实现企业内部产业体系的全面优化。

4、增强企业的外部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断扩大,跨国经营将是有色金属企业扩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目前海外并购门槛以及并购成本较以前都降低很多,一些产业的投资价值体现出来,这为我国金属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有色金属企业要懂得把握结汇,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将经营范围向海外拓展,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结束语

可以预见的是,有色金属轧制设备正朝着高精度、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相应的,轧制设备的安装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质量控制与规范、工艺修订和完善,才能保证设备使用功能,建设更多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徐亚州.论冶金机械设备安装研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

第4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有色金属行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组织开展的2013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数据,对2013年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如下:

1 就业意向分析背景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今年增加到699万人。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因此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12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3670万吨,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万亿元,实现利润135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总体上发展平稳,预计未来用人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2 就业意向分析

2.1 偏好的就业地区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4.6%的人期望在家乡及附近地区就业,30.6%的人期望到省会或沿海开放城市就业,16.2%的人期望在直辖市就业,而只有6.8%的人期望在有就业优惠政策的地区(如西部地区)就业,大多数学生对到西部那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就业不感兴趣。

2.2 大学生就业偏好的单位性质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9.1%的人期望的就业单位类型为国有企业,与上年保持基本一致。另有17.2%的人选择了事业单位,14.6%的人选择了外资或合资企业,而只有5.4%的人选择去私营或民营企业,几乎没有人对乡镇企业感兴趣。

2.3 大学生毕业一年内的设想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57.6的学生打算毕业后一年内即参加工作,这一数字较去年增长了9.5%,29.8%的人希望在国内继续深造;5%的人打算出国学习;3.4%的人希望过一段时间再说;3.2%的有创业的想法。可见,在所调查学生中,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的人占了大多数。

3 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分析

3.1 选择就业地区的首要因素

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区的首要因素结果发现,44%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首先考虑的是未来是否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为收入水平,占14%;考虑离家近以便照顾亲人的占13.4%;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占12.2%和10.8%。

可见大学生选择工作地区最注重的仍然是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90后”的高校毕业生可能更加看重自身的发展与个性的展现。

3.2 选择工作行业的首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选择工作行业的因素中,有34.2%的人选择了行业发展前景,23.4%的人选择了专业对口,21.2%的人选择了收入水平。可见,大学生选择工作领域时,多数人优先考虑的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因为行业的发展前景通常会影响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3.3 选择工作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工作时,“薪酬与福利”、“工作所在地域”、“晋升空间”是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被选择比例分别达到了21.1%、17.2%和11.4%,数据与去年持平。

3.4 对待专业对口问题的态度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7%的人希望尽量寻找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不要求完全对口;21%的人认为专业对口不重要或是根本不考虑专业对口问题;另有8%的人对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予考虑。

3.5 参加调查的大学生样本家庭经济情况

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分别占44.6%和36%;另有10.2%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为很困难,只有1.8%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富裕。

3.6 参加调查的大学生样本家庭所在地情况

在参加调查的大学生样本中,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高达37.8%,其次为地级市、县级市或县,分别占了20.6%和16.0%。

4 针对有色行业就业意向分析

4.1 选择有色金属行业的情况

对大学生样本进入有色金属行业的就业意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36%的人表示愿意将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就业首选,33%的人希望加深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了解后,再考虑进入这个行业。26%的人觉得有色金属行业不是首选,但可以作为备选;只有5%的人表示基本不会考虑进入有色金属行业工作。可见,大学生在毕业后更多的还是想能够学有所用。

4.2 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了解情况

进一步考察大学生样本对有色金属行业的了解程度,结果表明,有6.2%的大学生对有色金属行业完全不了解;38.6%的大学生对有色金属行业基本不了解;仅有2.4%的大学生对有色金属行业非常了解。虽然绝大多数所调查专业的大学生都是有色金属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即便是这些学生对有色金属行业仍然所知甚少。

5 工作预期与职业发展分析

5.1 期望月薪

在大学生样本中,有39.2%的人期望首次入职的月薪在3001-40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压力有所增大;27.0%的人期望月薪范围为2001-3000元;13.6%的人期望月薪范围为4001-5000元;5%的人期望月薪在7000元以上,较去年有所上升。不难发现,薪酬预期的上涨一方面与经济形势有关――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有所上调,通胀预期强烈,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薪酬预期。整体看来,大学生首次入职的期望月薪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

5.2 择业价值观分析

在对未来工作的预期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获得较高收入”、“有较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和“获得较高的成就”,分别占了29.2%、15.8%和11.0%,大体与去年持平。

5.3 大学生未来五年职业发展预期

对大学生未来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调查表明,“建立一定的经济基础”、“平衡工作和生活”和“成为主管或经理”排在前三位。

6 求职心理与就业渠道分析

6.1 就业压力来源

对大学生样本的求职压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缺乏工作和实践经验”、“求职竞争激烈,工作难找”和“缺乏清晰的职业定位”排在前三位。

6.2 感兴趣的就业服务内容

对大学生样本感兴趣的就业服务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排在前五位的服务内容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获得更多的实习信息和机会”、“简历制作、面试等技巧的传授”、“就业相关政策及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最期待的是能够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以及进入单位进行实践的机会。此外,“简历制作、面试等技巧的传授”也提升到了较高的位置,这说明毕业生对如何推介自身非常关心,都希望通过简历能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相关就业部门应该注意大学生这种新的就业服务内容需求转变趋势,更好的帮助毕业生就业。

6.3 大学生就业的求职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招聘会”仍是大学生样本求职的最主要渠道,有43.5%的大学生首选其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渠道。其次为“家庭、老师、朋友的关系网络”和“现场招聘会”,分别有20.7%和13.1%的人选择其为求职的主要渠道。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有色金属相关专业大学生最主要采取校园招聘会的渠道进行求职,其它渠道采用较少,求职渠道相对比较单一。

7 对于就业违约态度的分析

7.1 对于违约的倾向性

在面对违约态度倾向的调查时,倾向于违约和倾向于不违约的大学生分别占了33%和29%,然而仅有15%的人选择了“不会违约”,另有23%的人选择了“很有可能违约”。

7.2 造成违约的潜在因素

对可能影响大学生违约的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与去年略有区别的是,“工作地理位置上的方便程度”和“个人或家庭的原因”占据了前两位,而去年统计的结果最高的三项为“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福利”、“争取更多的晋升机会”、“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8 意见和建议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仍然面临研发能力弱、产能过剩等问题,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的关键还在人才,大学生作为企业重要的人才储备,其招聘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招聘就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本分析反馈的数据,结合有色金属行业2013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来看,对于企业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

(1)选择正确的招聘方式

从报告看,大学生的求职渠道仍然以校园招聘会为主,其他如熟人推荐、社会招聘、网络招聘等几种渠道较为平均。此外大学生对于企业地理位置也比较敏感。我们建议企业在招聘渠道的选择上,以采取以校园招聘为主,其他几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

各高校学生的特点不同,目标高校的选择一定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不宜一味地追求重点院校毕业生。鉴于大学生对于就业区域较为敏感,因此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企业,建议多关注本地生源。

(2)科学合理地组织招聘

大学生招聘的黄金时间为每年的10月-11月,在企业的目标高校较多时,如何进行各目标高校之间的衔接,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招聘成本,更重要的是还会直接影响到招聘成功率。目前主要的参与方式有校园大型综合性招聘会、行业组团招聘会、企业单场宣讲会等形式,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招聘,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3)软硬兼施,加强宣传

从本报告反映的数据来看,薪酬福利、晋升空间、所在区域仍然是大学生就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有色金属行业2013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中,一些企业通过解决户口、给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和培训机会、一次性给予安家费补助等方式,对招聘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对企业战略、发展空间、企业文化、晋升通道等方面的宣传,部分企业采取了往届已经走向重要岗位的校友谈工作体会和感受的方式,也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此外,从感兴趣的就业服务内容上看,大学生迫切希望能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也希望走进企业了解并获得实习、实践的信息或机会,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接收部分大三学生,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人才。

因此,企业在大学生招聘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实力和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展开宣传攻势,吸引优秀大学生到企业工作。

9 结束语

第5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铜加工企业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48-02

中国铜加工业历经近60年的创业和发展,已经成世界上重要的铜材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大国,特别是“十五”期间发展迅速。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我国铜加工材总产量达100927万吨,同比增长13.60%,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000万吨大关,已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2以上。

铜材服务于人类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然而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铜材的应用也进入现代技术各主要领域,众多高精尖铜材逐步形成现代铜材群体,从而出现代铜材概念。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通讯、交通运输、半导体产业和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其具有高表面质量\高尺寸精度\性能稳定一致\环境友好\适应高科技术各种功能要求等显著特点,铜材大致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进入现代铜材时代,现代铜材的出现得益市场需求和现代技术进步。

一、现代铜材类别概述

现代铜材以集成电路引线框带材和空调散热管为代表,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

中国铜加工产品已基本摆脱传统产品系列,而跨进现代铜材领域,高强高导电材料、高速列车用铜材、现代汽车用铜材、高精尖功能材、复合材料等已成为企业重要生产方向,诞生出一大批热点产品,如高速列车接触线、引线框架、变压器带、电缆带、光伏铜带等,这些产品均已产业化生产。

中国铜加工材品种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紧密结合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中,传统铜加工材已经逐步完成了向现代铜加工材的转变,其重要特点是向高精度、高性能、环保、节能方向发展,许多产品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质量已稳步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已处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各主要铜材生产厂家除按国家标准生产外,还可以直接接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订货,这表明我国铜加工材生产进一步国际化;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对铜材的多方面需求,各铜加工企业还相应制定了许多内部供货技术标准。铜加工材应用方向主要是电力、电子、机械制造,近年来交通运输用铜在迅速增长,主要铜材品种是大长度接触线,产品消费领域已接近发达国家,电力和电子领域消费铜材己达50%以上;主要现代铜材举例见表1。

二、铜材制造基地分布趋势

从目前产能利用率上看,国内铜加工行业产需总体保持平衡,但行业存在集中度低、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的统计,1200万吨产能中,铜加工生产企业达1200家,产量大于10万吨的企业只有8家,企业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和广东地区,中西部铜加工业相对落后。

以市场为主配置的铜加工产地在沿海区域逐步形成。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铜加工基地,其产量己占全国1/3,环渤海、长江铜加工地带迅速发展。中国铜加工材主要产地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浙江省一直处全国第一位,全国领军的铜加工企业也多位于此,代表企业有宁波金田铜业集团、海亮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宏磊铜业集团、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力博铜材有限公司、宁波博威有色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等;江苏、上海地区铜材增幅很大,该地区虽然未新建大型铜加工项目,但在原企业基础上扩产改造取得很大成功。

三、铜加工业现状

1.铜资源短缺。铜是一种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宝贵金属材料;它的资源有限与需求旺盛,迫使人们接受如下的现实:铜作为普通材料已成往事,它将以稀缺材料粉墨登场,铜价的推高、铜工业精密化已不可逆转。

我国铜的资源严重短缺,国内资源供给率不足25%,我国精铜(电解铜)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生产电解铜用原料中铜精矿粉、再生铜等主要依靠进口,国产矿产铜只占1/4,铜原料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节约铜的消费、做好铜的综合利用,推进技术创新等已迫在眉睫。

精铜90%被加工成各种铜材,因此精铜消费量最大的行业就是铜加工行业,因此如何节省铜的消耗、降低金属消耗指称、开展以铝代铜、充分利用再生铜原料直接生产铜加工材等重要课题。

2.铜加工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铜加工业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其原因有三:(1)中国铜加工业在近10年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其产能迅速扩大,这在世界各国铜加工发展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据不完全统计新建铜板带产能约计120万吨、管棒型产能45万吨、铜线杆和线产能150万吨,全国铜加工产能将新增315万吨,这些新建项目将在2015年前建成,这些项目投产将增加市场竞争;(2)国外发达国家一直以技术、装备优势和高精尖产品抡占中国国内市场,德国、日本是向中国主要出口国;(3)国际铜材市场萎缩,使我国铜材生产企业转向主要开发国内市场。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产品质量、价格,最终取决于技术。

3.铜加工业正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国民经济2011年将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是经济工作主线,也是铜加工产业的重点,本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大而不强,具体如下: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高,亟待整顿、兼并、重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200多家铜加工材生产企业,产量大于10万吨企业共8家,企业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和广东地区,主要铜材生产省份为浙江和江苏;中国铜加工材产地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浙江省一直处全国第一位,中西部铜加工业相对落后。

4.生产技术装备落后。我国铜加工技术、装备先进与落后并存,传统经典的生产技术仍然占主导地位,其加工工艺仍然是:合金熔炼、半连续铸造―热加工―冷加工,因此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成品率低,环保条件差,迫切需要技术和装备创新。

我国铜加工技术与制备总的评价应该是:先进与落后并存,代表性铜加工企业如中铝洛铜集团等,技术与装备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广大的中小企业,其技术与装备还停留在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由此形成了我国铜加工工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现状,造成了国民经济所需高、精、尖产品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解决的被动局面。

5.品种质量水平发展不平衡。在众多铜加工材品种中,空调内螺纹管质量己处世界领先水平,这是中国铜加工行业的骄傲,但其它板带、管棒、型、线等品种质量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产品质量波动、产品精度不高、表面光洁度低、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差。如用于电线电缆生产的铜线杆中铜含量在98.0%~99.90%之间波动,铜含量低将导致电阻增加,导致导体发热,致使电力输送中浪费能源,影响电器安全,缩短使用寿命。大宗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产品尚需国外进口,如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带,国外正在产业化生产和应用的第二代材料铜-镍-硅合金,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第一代引线框架材(铜-铁-磷系合金);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发展的可提高散热率3倍以上的外翅片铜管,广泛用于加热装备、化工、舰船、电力等部门,而我国这类管材的开发则刚开始。

6.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和节能排的任务艰巨。技木经济指标是铜加工整体水平的综合反映,中国铜加工技术经济指标中成品率、金属消耗、电耗明显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铜加工还没有摆脱高能耗和高资源消耗的被动局面。

铜加工主要能耗工序有合金熔炼与铸锭、热加工、冷加工各工序所占比例为40%、30%、30%;金属消耗所占比例分别为45%、45%、10%。

铜加工排放物主要:炉渣、烟尘、金属氧化物、工业废水等主要来自熔炼和热加工,约占铜加工全过程的98%,热加工约占全部排放物的20%,某厂的能耗及排污指标如下:熔铸533.4度/吨,板带768.2度/吨,管棒型981.5度/吨,So20.15克/吨,烟尘0.048克/吨,氧化锌0.25克/吨。

节能减排是国家长久方针大计,铜加工产业也是耗能和排污重点,其指标明显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具有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

四、加快铜加工材技术创新的对策

展望“十二五”期间中国铜加工业发展,做为以导电为特征的最大功能材料加工业―铜加工业来说,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精、尖、功能化和智能化;产品发展向高精度、高表面、性能高度一致化方向发展;新工艺正向节能、环保、低碳、连续化、短流程化、利用再生铜的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术方向发展。我国铜加工业发展战略建议如下:

1.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为铜加工提供的资金和市场的历史机会,打造以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国企改型、原料产地为主体的铜加工产业基地。

2.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设备。随着国民经济对有色金属加工材的需求增加,有色金属加工行业迅速壮大,有色金属加工材产能、产量、产品品种都大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十分重要。因此要有计划的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对一些落后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并且要引进新装备新技术,进行装备方面的创新,促使有色金属加工装备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满足产品质量提高和新材料、新产品对生产装备技术的要求。未来的有色金属设计研究工作要更加重视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要满足新型产业对有色金属材料、新产品的需求。

3.采用新工艺,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工艺技术的创新管理机制,发展以短流程、节能、环保、高效的生产技术,建设连续化、自动化、专业化生产线;重要产业创新技术有:潜流式铸造、连续挤压、管材行星轧制等。

重点技术攻关方向有:再生铜直接利用技术、合金管材盘管拉伸,高效传热铜管生产技术及品种、环保铜合金开发、引线框架带材生产技术和品种开发;高性价比铜加工装备及整条生产线装备开发。

4.树立低能耗、低排放的设计理念,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为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有色金属加工设计将以低能耗、低排放的设计理念带动有色金属加工行业走上低碳循环经济之路,在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建设低能耗、低排放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从而有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碧文.铜加工产品和生产技术发展方向[A].2010年中国铜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大会[C].2010

第6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选矿设备;精矿品位;矿物回收率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金属矿选矿技术能否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是受选矿设备的发展和选矿工艺的改进的影响。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富矿少,贫矿多,粗颗粒少,细颗粒多,单一矿少,共生矿多的特点。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要对选矿设备、选矿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更好地发挥其效能。

一、选矿设备介绍

选矿企业常用的选矿设备主要有破碎设备、磨矿设备、浮选设备、分级设备、磁选设备和摇床等。下面着重介绍破碎设备、磨矿设备和浮选设备。

破碎与磨矿技术作业是金属矿选矿富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艺环节。其费用约占选矿总成本的40%~60%。因此,促进破碎与磨矿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成为如何提高选矿效率、减少耗能、降低成本的关键。众所周知,破碎机的破矿速度远比磨矿快,破碎能耗也比磨矿低75%~88%。若能在矿石入磨前进行充分破碎再入磨矿机磨矿,就可大大提高磨矿效率。据有关资料介绍,矿石入磨的最佳块度为13mm时,磨矿总耗能最低。要实现多碎少磨,除矿山要合理改变设备配置外,更应开发一批新型的高效、节能、环保、便于配套的破碎设备。目前,国内外许多矿山破碎设备都朝着大破碎比和超细碎的方向发展。大多数选矿企业都从降低磨矿机入磨粒度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球磨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破碎磨矿设备近年来已有较大改进,国外公司生产的HP系列破碎机与传统的弹簧或液压圆锥破碎机相比,具有破碎比高、处理量大、运转安全可靠、操作灵活方便等优点。一种新型的振动磨矿机在运转中其冲击能达到磨矿机容积的50%~60%。这种设备能通过它的旋转、振动、搅拌作用与介质碰撞,提高磨矿效率。

我国许多矿山的破碎磨矿设备也在向着高效、节能、大型化方向发展,如AF圆锥破碎机,干式立磨机,JC系列深腔破碎机、双支鄂式破碎机、旋盘破碎机、湿式半自磨机、圆锥球磨机、塔式磨机均得到广泛应用。

先进、高效、大型化机械设备的研制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破碎磨矿工艺的改进与发展,该项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浮选是选矿工艺中常用的一种选矿方法,目前浮选设备的研制一直沿着高效、节能、大型化方向发展。国外企业研制的V型浮选机,槽容积达到70.8m3,具有矿浆循环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SK-15型闪速浮选机是一种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适用于高浓度(65%~75%)矿浆和粗颗粒(10%~30%为小于0.074mm粒级)物料的快速浮选。近年来,国外浮选设备的重要进展是浮选柱的应用,与传统浮选槽相比,浮选柱可以提高浮选指标,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

二、选矿工艺介绍

怎样才能实现选矿技术指标,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将选矿成本降低,节能降耗是摆在选矿企业中的首要问题。选矿工艺包括了多种方案,比如浮选、重选、磁选、氰化、混汞等,各种矿石所采用的方案各不相同,主要是对一种或者几种工艺的混合使用。

三、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方法介绍

第一个可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方法是靠节能、高效的破碎、磨矿和浮选设备来完成,它包括破碎、磨矿和浮选工序。破碎工序之后通过料层滚压式磨矿设备进行超细碎加工,粉碎后的矿物用于浮选工序的给料。

原矿通过破碎后,经磨矿机滚磨粉碎,使有用矿物与杂质完全分离,便于加药浮选,实现对特定矿物的回收。

第二个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方法是靠节能、高效的分级设备来完成。矿物具有多种分级方法,最原始的分级设备是螺旋分级机。它的分级方法非常简单,但分级精度不高,主要用于磨矿机排矿产物的分级;另外的分级设备是水力旋流器。当前有很多大型选矿厂,采用了水力旋流器。此法可用于对矿粉的粗细分级,还对磁选前的矿浆浓度起到了提高作用。此设备还可以用于无磁矿粉复选前矿浆烘干机的分级浓缩,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为节能降耗创造条件

1.为了实现工艺流程的需要,可以选择各种合理的碎磨、分级工艺设备,还可以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科学分析以后,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使物料的运输次数有所减少,在物流倒运过程中,为节能降耗创造条件。

2.为了达到磁选厂的节能降耗,可以采用能抛早抛方法,全速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抛尾技术、对阶段的磨选、细筛分级以及强磁扫选等工艺来完成产品的细碎任务,这一技术具有先进,利用率高的特点,另外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降低成本等一系列优点。

3.可以借助于“以碎代磨”技术,降低破碎产品的直径,可以使磨矿能耗减小,并在整体上提高效率。

4.不断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大型的设备能够使选矿设备的效率达到高效,使损耗减少,便于管理及实现自动化。

5.尾矿排放浓度适中,可减少消耗。改善尾矿的排放浓度,对尾矿做出合理化的加工与处理,使在电耗和管理方面的投入降到最小,让水在使用中可以有效地循环。

6.选矿厂要在设备方面加大投资,对选矿厂尾矿的输送浓度进行调整,选矿厂在设备得到更新以后,可以提高浓缩设备或原浓缩池的改造技术,提高尾矿的排放浓度。

五、选矿设备的发展趋势

当前,矿产资源被大面积开发,资源压力非常明显,选矿的粗放式及资源降低自相矛盾,选矿企业迫切需要先进、高效的选矿设备和更加科学先进的选矿工艺。

1.选矿设备的精细化

选矿设备要做及时的调整,使其实现精细化,使矿石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使尾矿的回收率不断增加是厂家的发展重点。我们要加强各种金属选矿技术的研究,使金属选矿能力提高。比如铜精矿烘干机、河卵石制沙机等各种烘干设备,当前的选矿设备主要采用了重选设备及浮选设备,但是它们的利用率太低,不能符合各种要求,但是,综合选矿移动站的建设缺乏移动性,对选矿环境的要求较高。

2.选矿设备的可操控性

将来的选矿移动站的各种设备可以通过拼接技术来实现,使自己的可操控性有所增强。比如选铝设备、精铁矿烘干机、双辊破等对石头起到破碎的功效,再对石头完成磨粉的功用。

3.选矿设备的大型化

选矿工艺的发展与设备的发展是一起的,生产技术对整个选矿工业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未来选矿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对大型设备的发展能够不断提高我国选矿厂商的装备水平,使综合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大型矿石设备使基础建设投资不断降低,还使占地面积变小,使耗电量进一步降低。国际型选矿设备主要是在大型化方面发展较快,这一方面也有了较高的经济技术指标,我国在大型的磨矿、磁选、破碎等设备的研究中有所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要做到细致选矿,还可以促进我国一些选矿设备行业的兴起。在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中,新的矿产资源不断得到开发,矿石量迅猛增长,我国未来的选矿机械会有更大的发展。

4.选矿设备的自动化

选矿自动化可以提高选矿的质量与效率,使选矿技术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经济指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改善操作条件,解放劳动力,保障安全生产。在选矿和生产过程中,自动化受到了企业的青睐,磨矿效率得到了改善。

总之,选矿企业在高效、节能方面的研究较多,企业不断深挖节能潜力,对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各种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采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更新设备,加强管理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使选矿企业能够与时俱进,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耀登. 滇中钛砂矿选矿技术及设备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1(S1):139-142.

[2] 王宝奎,崔保河,卢小凡. 铝土矿选矿建设项目的设备前期管理[J]. 轻金属,2011(11):9-11.

[3] 夏红峰. 某新建选矿厂铁精矿脱水工艺的确定及设备选型[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1(1):48-51.

[4] 李强,陈晓青. 宁南跑马铅锌选矿厂工艺流程优化及设备改造的生产实践[J]. 矿产综合利用,2010(6):44-46.

[5] 熊贤林. 沙特Al Jalamid磷矿选矿厂设备配置及工艺技术[J]. 化工矿物与加工,2012(2):33-35.

[6] 武建华. 选矿厂改扩建过程中的节能设备改造[J]. 有色冶金节能,2011(4):29-30.

[7] 徐全莲. 选矿设备管理初探[J]. 大众科技,2012(1):225-226.

第7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演化轨迹;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50-02

长三角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工业化发展的先行区域,其制造业发展过程也逐渐呈现出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及技术密集化的总体特征。由于制造业结构演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具体行业的此消彼长,因此,通过分析长三角制造业各部门的产值变化,可以得到制造业结构演化的轨迹和发展趋势。

一、重化工业化趋势

2000-2004年,长三角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54.95%提高到2006年的67.25%。其中.上海从62.19%升至75.82%,江苏从56.78%升至69.74%,浙江从45.88%升至56.21%。与此对应,同期长三角轻工业比例则出现了持续下降。从目前发达国家重化工业比率一般都在60%~65%的水平看,长三角重化工业的比重开始维持在60%以上的空间运行,初步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而且从轻重工业的霍夫曼比率变化趋势看,长三角从2000年的0.81降到2006年的0.51,虽然2003年该比率略有反弹,升至0.64,但整体上还是趋于下降的。所以,长三角目前走势符合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霍夫曼比率不断下降的重化工业化规律。但与全国重工业比例相比,长三角重工业比例仍略低,虽然二者的差距2004年已缩小为1.95%,这与该区域轻工业比较发达的技术传统密不可分,同时也意味着,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该区域的重工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其重化工业化水平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在长三角制造业向重化工业化方向升级的过程中,以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个产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在重工业中逐渐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并且成为制造业的核心。从产值比重看,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占该区域制造业总产值、重制造业的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总产值21 335.10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05%,占重制造韭的比重为55.95%,而2000年该比值则分别为34.83%和52.36%。在两省一市中。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最高。占该市重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35%(2004年)。从产值增长速度来看,2000--2004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平均环比增长速度为28.93%,比重制造业的平均环比增速27.26%高出1.68个百分点,比制造业的平均环比增速24.50%高出4.44个百分点。

二、高加工度化趋势

长三角制造业高加工度化发展趋势也相当明显。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各行业的情况来看,产出结构的变动趋势与制造业高加工度化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整体上看,1995―2004年。长三角的原材料重制造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在全部制造业中所占份额显著下降,分别从1995年的15.67%、30.31%降至2004年的15.18%、22.44%。而同期重加工制造业的比例从47.68%升至55.80%,持续增长了8.12个百分点。从各部门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来看,长三角制造业内部行业的增长格局是:重加工制造业>原材料重制造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进一步分析各行业产值比重变化,可以看出带动长三角制造业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级的优势产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的烟草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制造业中的家具制造业;原材料重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塑料制造业;重加工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长三角制造业的高加工度化趋势还可以直接从其高加工度化系数(即加工制造业与原材料工业的比值)的变化中体现出来。2004年,长三角制造业的高加工度化系数比1995年高出0.67,江苏、浙江、上海的高加工度化系数也分别从3.66升至3.86、从3.62升至4.47、从2.77升到3.98,其中浙江的高加工度化程度在两省一市中最高,系数在2002年曾高达5.33,江苏的最高值为2002年的4.34,上海的最高值为2003年的4.18。

我们选取三组行业进行考察:服装,纺织、家具/木材、机械装备/初金属(机械装备也即装备制造业的6大行业,初金属包括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其中前两组行业反映了轻工业部门的高加工度水平,后一组行业反映重工业部门的高加工度化水平。

1、江苏、浙江在服装/纺织领域的加工程度较低,而上海的加工程度则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纺织业作为苏、浙第一、第二大产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向很高,分母大则比值自然就小,特别是浙江在2004年纺织业增幅较大,从而使得其服装,纺织的比值大幅度下降;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纺织业基地,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进程的加快及商务成本的上升,逐渐把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的原材料产业转移到周边省市,而侧重于发展技术密集度较高服装服饰业等都市型产业,使得其服装,纺织的比率较高。

2、从装备机械/初金属比值走势来看,上海是先升后降总体上升,浙江是先升后降但总体下降,江苏则是持续下降。趋势线不同,反映出两省一市制造业结构层次的差异。第一,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特别是浦东开发以来,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耐用消费品的旺盛需求,带动重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2004年重工业比重高达72.95%,不仅高于长三角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也超出发达国家60%-65%的平均重工业化率。根据制造业结构演化规律,上海目前已经从重化工业化阶段进入了高加工度化阶段,从而使得上海的服装/纺织、家具/木材、机械装备,初金属趋势线都较高。第二,江苏的重工业也较发达,2004年重工业比重达66.80%,也高于长三角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平均重工业化率相当,但与上海不同的是,江苏的装备制造业占重制造业的比重刚刚过半,仅为54.22%,这说明江苏目前正处于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工业的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仍很高,原材料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仍在上

升,原材料重制造业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在1995--2004年间的产值比重都表现为总体上升,从而导致江苏的机械装备,初金属比值不断下降。第三,浙江重工业比重在2004年才刚刚超过轻工业,装备制造业占重制造业的比重也是50%多一点,说明浙江刚刚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化阶段进入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原材料工业上升的空间较大,因此,机械装备/初金属在2003年之前较高是因为原材料工业比重较低所致,而2003--2004年出现的下降趋势则是因为进人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必然结果。

3、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家具,木材比值一致上升,说明在该行业的加工程度较深。

因此,从产值结构、高加工度化系数及典型行业产值比率的变动状况可以看出,长三角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出现了由原料型向加工型的转变,表明了该区域制造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发展趋势。

三、技术集约化趋势

除了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发展趋势外,长三角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技术集约化的若干特征。1995~2004年长三角制造业十大产业部门的排序可以看出,纺织业在长三角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并从第一大产业降为第二大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5年的4.73%升至2004年的14.56%,并在2004年代替纺织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代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进入前10大产业部门;其余七个产业部门的排序及产值比重变化不大。10年间制造业部门结构的比重次序变化说明,长三角制造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地位不断下降,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技术集约化已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发展重要趋向。

实际上,由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又向其它行业及最终消费者提供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装备和耐用消费品,因此,无论是从投入角度还是从产出角度,装备制造业比重的增加都代表着制造业结构中技术密集度的提高。

四、结论

第8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电力设备;接地装置;腐蚀;防护

1 引言

接地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接地系统的组成要素,对接地效果能够产生直接的作用。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防护原理在于利用金属接地装置把事故发生时电力设备中产生的强电流引入大地,以此避免设备及人身安全受到破坏。该装置主要是由钢质材料的接地引下线及接地体组成的,接地体埋于地下而长期直接和土壤产生接触,所处的恶劣环境使其极易受到腐蚀。接地装置发生腐蚀后会使其阻值增大而造成自身的导电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引起接地网发生局部断裂等问题,缩短使用寿命,从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分析电力设备接地装置腐蚀发生机理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相当重要,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2 接地装置作用

接地装置能够达到多种接地目的,按照作用主要分为保护性接地及功能性接地。大量不同设备所用的大型公共接地网必须具有全面的使用功能。保护性接地是为避免因异常事故的发生对人身及设备安全产生威胁而采用的接地装置,主要包括安全接地和防雷接地。安全接地是通过把电力设备的金属外壳和不带电的金属部分进行接地以确保人身安全。防雷接地主要是将产生的雷电流导入大地,使雷过电压下降,从而实现防雷保护所采用的接地装置。功能性接地主要包括工作接地和仪控接地。其中工作接地主要是为维护系统的正常工作而设置的,比如为了使电网与大地具有稳定的电势差,将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引入大地。仪控接地也即电子系统接地,比如在发电厂中应用的监控系统、晶体管继电保护系统等的接地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外界干扰。

3 接地装置的腐蚀

3.1 腐蚀机理

从腐蚀机理角度来看,接地装置一般发生化学腐蚀、电腐蚀两种形式。其中化学腐蚀是由于接地体与直接接触的非电解质进行的纯化学反应。其特点是在金属表层和氧化物之间直接转移电荷,无电流形成。接地装置发生纯化学腐蚀并不常见。电腐蚀是由金属处于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微型电池所造成的破坏。因为金属材料中含有其它成分,导致接地体各位置的电势有所不同,由此形成多个原电池。当接地体表层的水膜溶有酸性气体及一些盐类物质时,便会形成电解质溶液,在此条件下极易发生氢化过程与还原反应而造成电腐蚀。

3.2 腐蚀环境

从腐蚀发生的自然环境来看,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腐蚀包括大气腐蚀及土壤腐蚀等。大气腐蚀主要是指引入线因直接置于空气中而发生的腐蚀。空气所含水分及氧气构成了腐蚀发生的条件,其中水分对腐蚀速度产生主要影响。如果接地体表层无水膜附着,此时的大气腐蚀为纯化学腐蚀;否则,为电腐蚀。此外,水膜厚度对腐蚀速度产生主要影响。因为接地装置的重要部分都埋设于地下,土壤腐蚀最为关键,属于电化学腐蚀。土壤含有水、氧、电解质成分,通常显中性,不过也有偏酸性的沼泽土及偏碱性的盐碱土。对土壤腐蚀的抑制途径主要包括阳极或阴极控制及电阻控制。土壤中水、盐的含量对腐蚀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其pH值、土壤电阻率、微生物的活动状态、电化学特性的分布及杂散电流都会对土壤腐蚀产生影响。

4 主要防护措施

电力设备接地装置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腐蚀过程,而系统的检修与维护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所以合理的防护措施就更为重要。主要的防腐措施为:

(1)增加接地导体截面

增加接地导体截面从而降低接地电阻是最为直接的防护途径。在达到热稳定性需求的条件下增加截面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腐蚀过程,不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蚀问题,还会使投入的成本增加。

(2)选用耐腐蚀有色金属作为接地导体

大多有色金属均拥有较高的抗腐蚀特性,其中接地体材料选用铜、铅的情况较为常见。不过有色金属的价格较高,同时存在刚度较低,难以施工的问题。为增加接地体的刚性,需要加大导体截面,这将极大的降低经济效益。

(3)涂刷复合材料

接地装置通常采用成本低、刚性大、便于获取的碳素钢材料制成。由于铁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发生腐蚀,因此可以在碳素钢材表层涂刷适当厚度的有色金属来提高抗腐蚀性能。复合材料实际上就是采用特殊制作工艺在碳钢表层复合上具有较大厚度的有色金属,其中镀锌技术就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4)阴极保护法

阴极保护是指把要保护的金属作阴极,通过将阴极极化的方法改进金属外部的电化学均匀性以抑制腐蚀速率。阴极保护彻底的阻碍了腐蚀过程,积极抑制腐蚀反应,使得更高效更彻底的对接地装置进行保护。阴极保护法能够通过牺牲阳极及外加电流两种途径实现,不过对于电力设备接地装置来说,由于牺牲阳极法更为方便可行,同时不需进行专门的维护,防腐效果较为显著,因而更为适合。

此外,通过施加具备一定技术要求的降阻防腐剂或者涂刷导电防腐材料也可以有效的抑制腐蚀的发生。

5 结束语

电力设备接地装置防护工作必须引起充分的关注,防腐措施的应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腐蚀严重、防腐要求严格的情况,应当采用阴极保护法或者施加满足技术要求的防腐剂的防护措施。防腐措施的合理选用有利于保证接地装置较好的导电能力,使电力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曹康,董国防,贾志林,张振东.牺牲阳极保护法在接地网防腐改造中的应用[J].河北电力技术. 2006(03).

第9篇:有色金属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

中图分类号:F740.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特点及来源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1日

大宗商品一般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非零售环节),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和消费品大批量买卖的商品,主要包括三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大豆和棉花等。其特点是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由于大宗商品一般属于工业基础,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状况的期货及现货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参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自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一半以上。2010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占全球贸易量的55%。到2010年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在这一年进口铁矿石占全世界的2/3左右。而在铜、铝、棉花、天然橡胶等其他大宗商品方面,中国的进口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中国已成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在大宗商品方面的进口依赖程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的特点,了解和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变化趋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剧烈

近30年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跌宕起伏,“大涨之后大跌,大跌之后暴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世界经济停滞不前,进而引起多种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整个九十年代,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一路看跌,直到2002~2003年才开始回升,2004~2005年升速加快,到2008年抵达顶峰。2008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开始暴跌,到2009年中期开始复苏,2010年到2011年初开始迅速攀升,到2011年5月,又开始直线下跌,2012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在持续下跌后,6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主要大宗商品突然暴涨,国际油价一度大涨近10%,出现近年来罕见的涨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趋势越来越让人捉摸不定。

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信息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人们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还是由于金融投资者大规模介入造成的。由于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持,很难证明金融投资者的过度投机造成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剧烈变动。但是,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起码在短期内,金融投资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中长期变化趋势,而金融投资却会对短期价格的变动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在短时间内制造市场泡沫。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市场预期对价格形成至关重要,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市场信息的质量,可以增强市场演变的确定性,改善市场的运作效率,这不仅适用于期货市场,同样适用于国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这种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2011年在法国戛纳召开的G20国家峰会上,稳定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问题再一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改善现货市场信息,减少市场震荡,被列为大会的优先目标之一。联合国贸发会议近年来也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改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信息的必要性。国际能源组织指出,可以通过更好的市场运作,提供更加透明的市场状况和未来预期的信息,控制市场的过度震荡。信息透明是更好理解石油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只有掌握了市场需求、供给和库存等市场基本面的更准确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市场的走向。

三、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的分类

国际大宗商品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即农产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和热带饮料等;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品和原材料,包括铁矿石、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各种商品性质不同,因此其市场供求和价格等信息也各异。

国际农业大宗商品市场的短期变化主要由供方决定,需求通常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需求冲击不太可能比供应冲击更加剧烈。天气条件变数很大,可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强烈的影响。因为农作物在每年的特定时间收获,所以可能并不需要一年中每天都盯着供给和需求的详细信息。但是,农作物产量的预期会对市场预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不断改善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预测方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在能源和贵金属等大宗商品方面,由于这些商品的需求与经济周期联系密切,所以需求因素对市场短期变化趋势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世界经济的走势及其对能源和贵金属需求影响方面的市场信息,对掌握能源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趋势至关重要。另外,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和贵金属大宗商品的供应影响很大。

对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参与者而言,市场的供求信息是他们准确预测价格变化趋势的关键,也是市场有效运转的关键。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可以按照加工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1)原始数据,包括与大宗商品有关的各种生产、消费、交易、库存及价格的各种数据;(2)加工过的数据,包括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分析产生的数据;(3)关于市场走向的各种预测数据,包括短期数据、中长期数据。

各种来源的数据时间间隔不同,有的每天都有,有的却是一年一次,但是一般公开的数据多以月为基础。

四、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信息来源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提供者大致主要有以下几种:(1)综合性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2)国际专业组织,如国际咖啡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3)各国政府机构,如美国农业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等;(4)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5)研究机构,如国际铝研究院、国际橡胶研究机构等;(6)各大通讯社及各种媒体,如路透社、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专业网站;(7)专业网站;(8)大型企业公司,如英国石油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等;(9)商品交易所,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来源丰富,但纷乱繁杂。有时候同一种信息可能有多个来源,而不同信息来源的形式又各不相同。因此,对某一种商品而言,要想获得最相关的、最有用的、最可靠的市场信息绝非易事,需要花费时间和具备专业技能。另外,即使是官方机构提供的数据,大多数情况下也需要付费。

国际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主要信息来源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的全球信息和预警系统各种报告,对国际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市场进行监测和分析,这些报告包括“全球食品价格”(月刊)、“农作物产量预测与食品状况”(季刊)、“食品展望”(半年刊)、“谷物供应和需求简报粮食新闻报道”(月刊)、“大米市场监测(季刊)”、“大宗商品市场监测与展望”等。

农业大宗商品市场信息的其他来源还包括:区域性组织欧盟的“欧盟近期农产品与食品价格变动(月刊)”、“国际价格监测”、“欧盟代表性产品市场价格”;美国农业部的“世界农产品供应与需求预测(月刊)”、“全球农业信息网”、“种植预测报告”、“全球农产品生产分析”、“农业展望统计指标”、“气候与产量周刊”;非政府组织国际粮食理事会的“粮食市场报告(月刊)”、“世界粮食统计(年度报告)”,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与科学研究所的“澳大利亚大宗商品统计”、“澳大利亚小麦供应与出口(月刊)”、“澳大利亚农产品报告”、“澳大利亚气候与农业月报”,国际咖啡组织的“咖啡统计(季刊)”、“咖啡市场月报”,国际可可组织的“可可市场情况每月评论”、“可可统计季刊”,国际橡胶研究机构的“橡胶统计(季刊)”、“橡胶产业报告(季刊)”、“世界橡胶产业展望(半年刊)”。

石油数据联合倡议组织是国际能源大宗商品信息主要来源之一,该组织包括分属于不同国际专业组织的90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如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能源机构、拉丁美洲能源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局,约占全球石油供应和需求的90%。该组织的世界数据库每月更新一次,可以免费使用。数据库包括7个产品类别:原油、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油和全部石油产品;8个生产环节:生产、需求、炼油厂入厂和出厂、进口、出口、库存水平和变化;3个不同单位的数据:桶、吨和升;数据期限从2002年1月到当月。

国际能源消费方面的信息主要有国际能源机构出版的“石油市场报告”、“中期石油天然气市场”;国际能源生产方面的信息主要有石油输出国组织出版的“每月石油市场报告”;美国能源信息局出版的“短期能源展望(月刊)”、“每月能源评论”;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年度)”。此外,剑桥能源研究协会是一家声誉卓著的能源咨询机构,它的客户包括国际能源公司、政府、金融机构和技术提供商,咨询范围包括关键知识、能源市场、地缘政治、行业发展趋势和战略分析等。剑桥能源研究协会出版的“石油与天然气杂志”是世界上最广泛阅读的石油行业出版物。该杂志每周提供最新国际石油和天然气新闻、问题和动态分析;提供包括设计、操作和维修的实用技术;提供国际市场活动的重要统计数字,涵盖生产、消费、加工、进口、出口、库存等每个环节。

在贵金属方面,世界黄金理事会和国际白银研究院都通过自己的网站,有关金银的生产、消费和市场价格信息。在有色金属方面,世界金属统计局出版的“世界金属统计杂志”向全球金属行业提供最全面的国际数据。它针对特定需要进行市场调查,收集和整理大量主要的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贸易数据,尤其是可以提供有色金属市场的最新信息。在铁矿石方面,现在并没有专门负责铁矿石市场信息的国际组织,但是联合国贸发会议与原材料集团合作举办的信托基金铁矿项目可以提供铁矿石方面的信息。该项目每年的年度报告“铁矿市场”和“铁矿统计”,是关于铁矿石最新、最准确和最全面的世界市场变化信息,既有统计数据,又有深度分析。

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还存在很多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宗商品库存数据可靠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库存由私人掌握,在数据收集方面有很多障碍。有的大宗商品统计范围不够完整,如大多数非OPEC成员国并不报告石油库存数据,海洋中的油轮数据也不完整。

2、在采掘业中,储量信息、探测和加工能力的扩大等信息也很不完善。

3、信息的时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情况下,信息的周期过长。有些先进技术将对及时信息有很大帮助,如在粮食生产领域,卫星技术应广泛应用于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监测。

4、在大宗商品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信息都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5、在现有信息的协调和统一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信息的统一和系统化,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大有益处。

6、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参与国应该在信息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尤其是刚刚加入市场的发展中国家。

7、大宗商品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也要及时反映在有关信息中。比如,关于农产品中有多大比例用于生物能源的全球数据很难找到。

8、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日益广泛深入地加入大宗商品市场。这些机构也提供越来越多的市场信息,但其可靠性却令人怀疑,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的研究部门和贸易部门并非相互独立。

由于上述信息方面的缺陷,人们很难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做出恰当的分析和预测,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交易决策。如果人们依靠不准确或错误的信息做出决策,市场价格与大宗商品的价值可能会产生大幅度背离,价格波动会很剧烈。因此,及时提供可靠、准确的市场信息,对于稳定市场、减少价格波动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即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得准确信息,市场仍有可能产生震荡。这是因为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会使市场价格产生波动。石油就是一个例子。由于人们对石油市场的预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向市场传递错误的信号,从而导致市场价格背离基础价值,造成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剧烈震荡。

如前所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参与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短期波动较大,为了对冲大宗商品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利用现有的国际市场定价体系和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国家储备,以及建立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等。但是,了解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掌握世界主要信息来源,准确把握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主要参考文献:

[1]龚雄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0.5.

[2]李继峰.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0.22.

[3]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金融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形成:信息的作用[M].联合国出版物,纽约和日内瓦,2011.1.

[4]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改善农业和农村统计的全球战略报告[R].第56719-GLB号.华盛顿,2010.1.

[5]P.法加尔内斯.2012.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主要信息及分析来源概述[R].联合国贸发会议.讨论文件第202号,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