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雨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记叙文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在文中还可以适当穿插描写、抒情与议论,或穿插一段故事、寓言来使文章增色。何谓“穿插”?穿插是指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抒情、议论、说明、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内容。穿插以上内容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结构多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及感染力。
【范文指路】
父亲的雨
文/谢宗玉
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大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像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了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滴中,号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
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专项品鉴】
文章描写了父亲在每次下雨时,冒着大雨去拦水灌水塘,储备雨水,以备天旱之际使用。父亲拦了一辈子水,即使浑身病痛也不曾后悔。作者巧用穿插,刻画了一个朴实厚道的父亲形象。
第一,穿插人物描写,突出文章主题。父亲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记叙了父亲三次拦水灌水塘的情景,记叙中穿插了父亲三次拦水的情景:第一次拦水的满足兴奋,第二次年轻时拦水的张扬活力,第三次不想拦水却又不能不去的尽职尽责。三次拦水,刻画了父亲的憨厚朴实,突出了父亲尽职尽责这个中心。文中还穿插了对母亲的三次描写,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支持和照顾。这些穿插描写,让整个故事更完整,情节更丰富,中心更为突出。
第二,穿插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品质。文中多处描写大雨到来之急,渲染雨势之大,这些穿插其中的景物描写,都为突出父亲这个形象蓄势。无论雨多大,都不能阻止父亲拦水灌塘的脚步,雨势描写和雨中的父亲形成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更加烘托出父亲憨厚朴实、尽职尽责的性格品质。
第三,穿插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文中穿插了有关父亲的多处细节描写,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如父亲拦水回家“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呈现了一个好脾气的父亲。父亲年轻时去拦水前的甩斗笠的细节,呈现了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父亲。年老时满身病痛的父亲躺在床上,“‘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呈现了一个辛劳一生的父亲。
【借鉴指津】
记叙文中,记叙是主,其他是辅。在记叙之外,可以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穿插不同的内容,如描写、抒情、议论等。穿插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可以如线索贯穿全文,可以如蜻蜓点水点缀文间。无论如何穿插,都不能打乱行文的思路和结构。使用穿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穿插要有侧重点。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以穿插描写内容为主。无论如何不能为了穿插,而杂乱无章地加入各种内容。如果穿插内容过多,会打乱文章的结构,淹没文章的主题。如《父亲的雨》主要穿插了描写――父亲拦水的描写、大雨中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品质。
贾平凹的《风雨》可谓神来之笔,整篇文章,只字未见风雨,却处处皆有风雨。在他笔下,风雨就像魔术师一样,让一切景物任意变化,令人赞叹不已。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仅仅写了六种植物,五种动物以及老人和小孩,从植物、动物和人物三个方面,巧用侧面描写,将风雨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描写那只断了牵绳的羊时,感觉那只受了惊吓的羊就活生生的在眼前,慌乱的从栅栏里跑出来,撑着四肢在空地滑行,直接撞到树上,又被吹得跌进了粪堆,由白羊变成了黑羊。不仅让人感觉幽默诙谐,也看到了风的猛烈,一头如此重的羊,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身形了。这可见作者的功底非一日之功啊!
作为初中生,我们的写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想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加要多看看名家作品,学习他人的写作手法,运用的自己的创作中。我们不说学得如火纯青,但像《风雨》中的侧面描写,我们就可以适当加以模仿应用。比如说描写某个人的心理,我们可以借助写她身边人的行为举止来侧面烘托。在《风雨》中能有如此形象的风雨再现,还有一个写作特色——巧用动词。比如说第一自然中就运用了“鼓”、“陷”、“倒”等13个动词,直接写出了风雨,又特别具有节奏,即使从未体会过风雨的人,此刻也能在一系列的动词中感受到风雨,它是那么的猛。
除了借助动词和侧面描写比较突出,还有一个结尾的写法,也值得我们模仿。前面一直是紧张的风雨画面,但结尾写老人悠闲捶着腰腿,小孩们则惊喜的放着纸船,画面一下子变得温馨动人,没有丝毫的风雨紧迫感,让读者眼前焕然一新。写作文就是要让读者越看越有味,而《风雨》就做到了。
不管读什么,都要善于取其精华,《风雨》当中的侧面描写,动词妙用以及结尾艺术,若是能活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那么你的作文必定也会吸引人的眼球的。
一、顺承式叙事的层层推进
顺承式叙事即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环环相扣,步步相随。就像要登高山,必须有一级级的阶梯一样,若要出现故事,就得有情节的一层层推进和发展。依级设梯,让主要人物、、主旨顺势而出,借风而上,这样逐层深入,既不显唐突,文章内容又会因之更显丰富。如鲁迅的《药》一文,按故事开端、发展、、结局的顺序依次写了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即药效)几个情节,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使“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这一主题逐渐明朗。
与时间顺序相比,逐层深入更侧重于纵向的意义层面的逐层递进。
除文章的主体情节可以用逐层深入的方式展开外,文中局部事件的相关描写也可以采用逐层深入的方式。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描写暴雨来临的片段,作者先写暴雨欲来又止的骇人声势:黑云铺天盖地,风带着雨星乱窜乱撞,远处闪电透出黑云,风小了,却利飕有劲。这是暴雨来临前的第一次作势。突然,天顶一闪电,大雨点紧跟着落下来,砸起尘土;但一会雨点又停了,黑云铺满了天。这是第二次作势。紧接着,作者用墨如泼,描写了狂风暴雨的凶猛:狂风横,尘土走,急雨下,“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有声有色有形地写出了暴风雨时的混乱情状。最后,作者描写了“扯天扯地地垂落”的大雨。“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逼真地写出了风过后大雨倾盆的情景。这一情景描写为其后写祥子的悲惨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节安排上悬念蓄势,层层铺垫
悬念蓄势,就是为了突出记叙重点,先设悬念,然后层层剥笋,把故事推向。层层铺垫就是把重点的人、事、物放在文章后边,先写相关的人物或事物用来陪衬,从而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这两种记叙文的写作技法都能较好地使文章层层深入。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出场的篇章,就较好地运用了悬念蓄势,层层铺垫的技法。先是水镜先生为刘备指引作引子,三次写刘备悟到自己缺少谋臣这一致命缺陷而更加思念卧龙;继写徐庶当军师,果然运筹帷幄,克敌制胜;又接着写徐庶被曹操骗走,引来徐庶走马荐诸葛。作者还觉得弄引铺垫得不够,又写司马徽来访,让他将诸葛亮的情况,来一番徐庶匆匆离别时言犹未尽的补充介绍,以加深人们对诸葛亮的了解。这里铺垫之势就已排开,写刘备诚心诚意“一顾”“二顾”“三顾”,就已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诸葛亮的才德可窥之一二。
三、细节描写上逐层渲染
记叙文离不开细节的描写,记叙文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表现人物外,还必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记叙文常常还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语言、动作、外貌、环境等细节的典型对比,来展现记叙文思想内容意义上的逐层深入。如鲁迅先生在《祝福》里三次对祥林嫂的外貌进行刻画,尤其是对眼神的刻画,可谓别具匠心。祥林嫂外貌和眼神的变化反映出祥林嫂命运的变化,我们读祥林嫂的外貌和眼神,就读出了祥林嫂一生的坎坷磨难。初到鲁镇,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当时对生活还有希望,年轻,顺从沉默、健壮能干,“顺着眼”着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再到鲁镇,祥林嫂“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此时的她的衣着和头饰与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脸色和眼光: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很明显是今不如昔了。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击接踵而来,经过了难得的抗争后她还是回到了不幸的起点上。临死之前,祥林嫂“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表明她在无数次的打击下,已陷入极度的悲哀,精神已经完全麻木,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这些细节描写,逐层渲染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议论、抒情时穿针引线
关键词: 《口技》 场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是显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口技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用口来描摹声音,演绎故事,把读者带入特定的生活情景之中,但曾经名震京城的口技表演已经不复存在,《口技》这篇文章描写了这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场面,通过语言艺术有条不紊地再现了当年奇妙纷杂、波澜起伏的口技表演场面,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想象当年口技表演的盛况和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本文旨在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描写口技表演的场面,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外拓展,当堂训练检测,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场面描写。
一、如何进行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对描写的对象做正面的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正面描述场面,完整地再现当时的情形,让读者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当时的情景。
1.《口技》这篇文章精彩再现了当年的精彩表演场面,具体描述了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入睡、失火救火的场景:
(1)一家四口由睡而醒: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2)由醒而睡: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3)失火救火的过程: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直接描写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1)时间顺序,通过“既而”“未几”“忽”“俄而”“忽然”等时间副词,把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序地讲述出来。
(2)层次变化,表现声音的远近、外内、大小、分合、疏密、多少变化。
(3)动静结合。通过“遥闻深巷中犬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用声音反衬深夜的静谧气氛,以动写静,更显寂静。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通过落花、月出、鸟鸣等细微的声音衬托春夜山涧的静谧和宁静。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由此可知,正面描写要做到有序、有层次和有波澜,综合运用动静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惟妙惟肖地把具体场面描绘出来,让人读其文如入其境。
二、有效运用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达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红花还得绿叶衬,本文除了正面描写了口技表演场景外,还运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侧面烘托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
方法一:以物衬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简单道具的介绍。
方法二:以人衬人。“满座寂然,无感哗者”“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方法三:以议论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凡所应有,无所不有。”通过以物衬人、以人衬人、以议论人侧面描写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近几日,秋雨连绵,只要一出去,呵,“全身上下无不湿焉”。俗话说”祸不单行”,烦心事总要找个伴儿,这不,我的眼镜又坏了,这真是”借雨浇愁,愁更愁”呀!
今天,雨终于停了下来。上课间操时,我正准备做操,忽然“啪”的一声,一只温暖而有力的大手拍了我一下,我猛地一回头,“呀,是爸爸!”我偎依在爸爸怀里,说:“爸爸,你吓了我一跳。”爸爸理了理凌乱的头发,笑着指了指前方:“下操后等爸爸一下。”我轻轻点了点头。
欣喜之余,我又不由得心里一震:我们家离学校挺远的,何况下雨前门口又在修路,公务在身的爸爸不怕路途辛苦地来看我,是为了什么呢?
下操后,我飞快地奔向爸爸。爸爸一边伸手递给我一把雨伞,一边抚摸着我的头说:“下雨的时候好用。没什么事了吧?”我忽然想起我的眼镜架掉了一颗螺丝钉,便把这事告诉了爸爸。
我们带着雨伞来到教室,爸爸拿起眼镜看了看,托着眼镜出去了……当我再次拿到眼镜时,安螺丝钉的地方,多了一根用钉书针弯成的代螺丝钉。爸爸指着镜架再三叮嘱我说:“这个代螺丝钉很尖,小心别扎着眼睛啊!”我望着爸爸走出教室。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我,并打着手势:“小心,别扎着眼睛。”我使劲点了点头,心里暗自想道:“我已不是小孩子了,爸爸怎么还这么放心不下?”
就这样,我戴着爸爸修好的眼镜,愉快地上课去了。
清脆的下课铃刚一停,爸爸像赶场一样,立马跨进教室,大声对我说:“不行,再改改吧!”于是,我便莫名其妙地被他拉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只见爸爸把他自己的眼镜推到头上,用力扳开我眼镜上的铁丝,用两个手指笨拙地捏起一根一端打了结的线,努力穿过小孔,嘴里还念叨着:“学习不好就算了,如果再把眼睛弄坏,不就坏大事了吗?”办公室里的老师笑着说:”看你爸爸多细心呀!”我红着脸眨巴眨巴眼睛,不让泪水流出来。修好后,爸爸又帮我擦了擦,说了些“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就走了。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直到看不着爸爸了,我才回到教室坐下。
那晚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觉得那雨声就像一首钢琴曲一样:”丁丁冬冬,丁――冬!”一把雨伞撑起了父亲对我的爱,一副眼镜架起了父亲与我、心与心之间的桥梁。父爱是一杯清茶、一杯咖啡,不能只看外表,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悟出其中浓浓的爱意……
主题点评
父母之爱是任可一种感情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它最绵长,也最无私。因此,颂扬父母之爱的文章也是屡见不鲜,若想写好此类文章而不落窠臼,那就需要作者更加注意发掘生活中最令人感动的细节,细腻地去诠释生活了。
挖掘平常生活不易被察觉的亮点,就是本文写作的成功之处,小作者通过对父亲送伞和修眼镜两件小事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淳朴、敦厚的父亲形象,表达了父爱的无生无息而又无微不至。
选材点评
一把雨伞、一副眼镜是本文表达父爱不可或缺的主料。因为连雨天,父亲送伞;因为眼镜坏了,父亲帮“我”修眼镜,多么平常的小事呀!可父亲那认真的态度,那不厌其烦的叮嘱,那笨拙的动作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从而,也点明了一个道理,平常中才能见真情。
写作建议
细节描写往往会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会很好地抓住典型事例,运用描写的表现手法,你的文章会更精彩。
结构点评
这是标准的记叙文体,按时间顺序,布局谋篇,展开情节。文中,先叙事,后抒情,于篇末点明并深化题旨。
开篇点题,写“我”在学校寄宿中睹物思人,想起爸爸的关爱。引起下文。
中间部分具体记叙爸爸为“我”送伞与修眼镜的过程。结尾抒情。中心突出,结构明确。
语言点评
语言干净、流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
心理描写,如“我们家离学校挺远的……”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侧面衬托无私的父亲。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阅读心得】
这三个课文片段都是描写景物的。第一个片段写的是桃源村的环境和人物,写环境从土地、屋舍、桑竹、小路、鸡犬等方面展开,写人物,从行为、衣着、神情等方面展开。景与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动人画卷。第二个片段写的是陋室,分别从环境、来客和主人的爱好三个方面展开,表现陋室的高雅和主人的追求。第三个片段写的是莲,作者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气质等几个方面展开描写,表现了莲花的高洁。三个片段的共同写作特点就是从不同方面展开描写,来表现同一景或物的特点,使景物显得丰富多彩,厚重感人。
【技法点睛】
在描写景或物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写,称之为分类描写,也叫做多角度描写。例如《春》一文,作者把春景分为五类,即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层层描写,用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春天的特点。“分类结构法”不但可以用于文章的主体部分,还可用于某个段落。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描写雪后小山的一段,中间一小层就是按空间分类的,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处的景象。
给景物分类,要善于发散自己的思维。看到一处景或一个物,要善于选取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理出几个合理的类别。这样就便于描写了,写出的景物也显得条理分明。那么,如何给景物分类呢?
首先,根据景物自身的内容来分。观察到的景物有山也有水,那就分出山和水两类。像第一个片段就是按照眼前景物的种类来一一描写的。因为眼前的景物比较多,所以不一定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分类,要有所选择,描写时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其次,按照观察感受的方式来分。观察景物的方式有许多,可以看、听、嗅、尝、触、想,描写一个事物或一处景物,就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分类。例如《春》一文里的“春花图”,描写了花的颜色、香气、蜜蜂的声响等。总之,类别分清了,描写就容易入手。
【仿写作文】
我爱老槐树
李倩倩
喜欢这条小巷,喜欢它的幽深,喜欢它的气息,因为这里有一棵老槐树。
老槐树啊,不管我走到多远,我都不会害怕,因为有你在远方注视着我。
喜欢你的根。
每当我低头端详你那在地面上的粗黑的根时,我就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这样的根没有分叉,没有细须,我知道,是多年的风雨将你打磨成这样的。这古老的树根既承担了根的职责,又成了主干的一部分。可以想到,老根底下是无数的小根,它们深深扎在泥土中,即便是遇到乱石,它们也不屈服,仍努力钻过去,寻找水源和养分。
喜欢你的干。
弯弯曲曲的干,黑黝黝的满是伤痕,又粗又黑的伤痕可以让人想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努力支撑着,突然一阵飓风将你的一只臂膀从根处撕裂,干上立刻露出一片崭新的伤口。我似乎看到了红的血液从断裂处流出,染红了主干。你真是顽强啊!没事的时候,我喜欢抚摩着你,来感受你的凹凸。树干上的纹络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就像用特殊的文字记载着你不平凡的故事。我用想象去阅读,读出了你的历史。
喜欢你的花。
最盼你开花的季节。每年五月,浓浓的槐花招引着可爱的蜜蜂,也招引着嘴馋的我。微风吹动绿叶,我看到了你在枝头向我微笑,向我发出甜美的招呼。我轻轻踮起脚,伸手采下一串槐花。那洁白的花瓣像一面面小巧的扇子,把甜丝丝的香气不断地扇向空气中,让人感到无比的陶醉。这纯洁无私的槐花,是你用心酿造的甘醇。
老槐树啊,你在小巷的见证下默默地生活着,不求名,不图利,就像我的父亲一样,默默地为我祝福。
我爱小巷里的老槐树,永远永远。
1.叙述: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2.描写:(1)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来抒发感情;(2)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3)通过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可以帮助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同时还起到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4.议论: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简明扼要,可以省去许多叙述的笔墨。
在具体分析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文中的表现手法等,这样才能做到分析全面、准确。
陌生人的恳请
苏龙美惠
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春天,我准备去一个叫兰多里的小镇应聘。兰多里距离我所居住的城市有八百多公里,但却没有直接开往那里的火车,我必须去一个叫德唯斯的小镇转车。
一大早我就出发了,下了火车后,我站在德唯斯小镇的站台上。一位瘦削矮小的老太太正挥动着右手,目光一直追随着刚发出去的那趟列车。当火车完全消失于她的视线外时,她才将挥动的手放下,转过身,准备走出站台。
“请问,去兰多里的车几点出发呢?”
老太太回过头,看见我拎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她微笑着回答:“是晚上9点钟。”随即,她又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哦,现在才中午,时间还早。”
我对她说了声“谢谢”,拉着行李箱,穿过站台的地下走廊,我想去快餐店吃午饭,然后,随便在德唯斯小镇逛逛。
晚上8点半,我准时赶到了车站,买票的时候才发现,去兰多里的车是两天发一次,而今天恰好没有。我感到很沮丧,而老天似乎也不给我一丝快乐的理由――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被困在车站的候车厅里,显得无精打采,落寞惆怅。
这时,大厅的旋转门被推开了,那位瘦削而矮小的老太太走了进来。她右手打着一把红色的雨伞,雨水顺着伞边滑落到她的脚下,这使她的胶鞋和裤管几乎都被雨水淋湿,贴在了她细细的腿上。她的左手拿着一把折叠好的雨伞,似乎在焦急地寻找着什么人。
看见我,她的嘴角浮起不易被人觉察的微笑。她向我走来:“请问,今天中午是你向我打听去兰多里的发车时间吗?”
“哦,是的,是我。”我说。
“实在对不起,小姐!我记错了时间,去兰多里是两天发一趟车,今天刚好没有,我估计你会在这里等,因为突发的大雨会使你一时无法离开车站。”她将那把没有撑开的雨伞递给了我,“是我的过失,导致你一天安排的失误,所以,我来请你去我家住一个晚上,明天我送你上火车,好吗?我家就在车站附近,15分钟的路程。”
我不知道是否该接受老太太的邀请,只好委婉地说:“雨太大,我们还是等雨停了再说吧。”
她显然很赞同,一点没有觉察出我内心的那丝犹豫,然后坐下来,和我聊了起来。
她告诉我,她今天送走了她的儿子,她的儿子一直很喜欢东方文化,所以准备去中国留学和工作。她谈起了她去世的丈夫和他们年轻时去过的国家。从她的谈话中,我能感受到她似乎也担心她的儿子遇到和我同样的问题,我更能猜测出,在她的意识里,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也应该拥有一份做人的责任与诚信。
雨渐渐小了,我撑着老太太送来的雨伞,搀扶着她,去了她的家。
第二天,她将我送上了去兰多里的火车,和送别她儿子一样,她向我挥动着右手,直到火车完全望不到了,她才缓缓地将手放下。
国外打工的日子颠沛流离,我的生存状态是永远在途中。可每次走向站台,我总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瘦削矮小的老人,她那份做人的责任与诚信,总会使我漂泊的心暖起来。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4年第1期)
一、感官联动,仔细观察。
春天到了,同学们或许去名山大川游玩,或许来到田野,或许漫步在河畔……饱览春天的美好景物。要想写好春天的美好景物,首先要用我们的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摸,多种感官联合活动,对景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好。请看一位同学写的《春天》中的片段:
春姑娘来了,春雨细绵绵,像无数牛毛,悄悄地飘着。过一会儿,一声春雷响过,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样的雨雾里,清新、温润,如童话般的美丽。春雨滋润了大地,花儿草儿正不断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小作者观察仔细,看到“春雨细绵绵,像无数牛毛”,听到“春雷响”“ 春雨淅淅沥沥”,感觉到雨雾“清新、温润”,想象到“春雨滋润了大地”,联想到“如童话般的美丽”。这样细致的描写,就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
二、抓住特点,描写具体。
描写春天的景物要抓住“春天”这个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特有的环境特点来写,写春天的景物不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气味等特点来写,并巧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让一幅美丽春景图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如一位同学写的《春天,欢迎你》的片段:
春姑娘回来了,她头戴花环,身穿花衣,手里提着一个花篮,把花篮里五颜六色的鲜花撒向大地,大地一片葱绿,百花盛开;小鸟欢快地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悦耳动听的歌儿;河水哗啦哗啦地流着,仿佛在为春天演奏美妙的乐曲;蝴蝶飞去,像仙女般翩翩起舞,小蜜蜂嗡嗡地叫着,正在花丛中辛勤地采蜜忙……
小作者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从形状、颜色上对春姑娘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令人喜爱、留恋。
三、合理想象,抒发感情。
观察春天的景物,你一定会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生动感人。如一位同学写的《春天多美啊》的片段:
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描写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写好场面要注意四点: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与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写,这偏重于动态描写;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写场面要有顺序。
读一读
梦中的天地
陆文夫
在各种小巷中比较起来,我还是欢喜这一种小巷,它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形式上也是把各种小巷的特点都汇集在一起。夏日的清晨,你走进这种小巷,小巷里升腾着烟雾,巷子头上的水井边有几个妇女在那里汲水,慢条斯理地拉着吊桶绳,似乎还带着夜来的睡意,还穿着肥大的、直条纹的睡衣。其实整个的巷子早就苏醒了。退休的老头已经进了园林里的茶座,或者是什么茶馆店,在那里打拳、喝茶、聊天。也有的老头足不出户,在庭院里侍弄盆景,或者是呆呆地坐在藤椅上,把一杯杯的浓茶灌下去。家庭主妇已经收拾了好大一气,提篮走进那个喧嚷嘈杂的小菜场里。她们熙熙攘攘地进入小巷,一路上议论着菜肴的有无、好丑和贵贱。直等到垃圾车的铃声响过,垃圾车渐渐地远去,上菜场的人才纷纷回来,结束清晨买菜这一场战斗。
买菜的队伍消散了,隔不多久,巷子里的活动就进入了。上班的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拥出来的,有的出巷往东走,有的入巷往西去,背书包的蹦蹦跳跳,抱孩子的叫孩子和婆婆说声再见,只看见那自行车银光闪闪,只听见那铃儿哨儿响成一片。小巷子成了自行车的竞技场、展览会,技术不佳的女同志只好把车子推出巷口再骑。不过这种像一阵海浪,半个小时后便会平息。
上班、上学的都走了,那些喝茶、打拳的便陆陆续续地回来。这些人走进巷子里来时,大多不慌不忙,神色泰然,眼帘半垂,好像是这条巷子里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他们感到新奇。
夏天是个敞开的季节。入夜以后,小巷的上空星光低垂,风从巷子口上灌进来,扫过家家户户的门口。这风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把深藏在小庭深院中的生活都吸到了外面。巷子的两边摆着许多小凳和藤椅,人们坐着、躺着来接受那凉风的恩惠。特别是那房子缩进去的地方,那里有几十个平方的砖头地,是一个纳凉、休息小憩的场所。砖头地上洒上了凉水,附近的几家便来聚会。连那些终年卧床不起的老人也被儿孙搀到藤椅子上,接受邻居的问候。于是,这巷子里的春花秋月、油盐柴米、婚丧嫁娶统统成了人们的话题,生活底层的秘密情报可以在这里猎取。只是青年人的流动性比较大,一会儿来了个小友,几个人便结伴而去;一会儿来了个穿连衫裙的,远远地站在电灯柱下招手,藤椅子咯喳一响,小伙子便被吸引而去。他们不愿意对生活作太多的回顾,而是喜欢向未来作更多的索取;索取得最多的人却又不在外面,他们面对着课本、提纲、图纸,在房间里挥汗不止,在蚊烟的缭绕中奋斗。
面对着大路你想驰骋,面对着高山你想攀登,面对着大海你想远航。面对着这些深邃的小巷呢?你慢慢地向前走啊,沿着高高的围墙往前走,踏着细碎的石子往前走,扶着牌坊的石柱往前走,去寻找艺术的世界,去踏勘生活的矿藏,去倾听历史的回响……
(选自《小巷人物志》,有删节)
写作借鉴
文章展现了江南水乡独有的生活图景,跨越时空,直抵读者的心灵深处。本文中场面描写的突出特点是:营造气氛,动静结合。作者在描写小巷场景时,先用一句“小巷里升腾着烟雾”渲染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意境,引读者入境。接着顺势描写巷子头上的水井边睡意未消的妇女汲水拉吊桶绳的情形,突出了小巷生活的静谧闲适。然后以一句“其实整个的巷子早就苏醒了”引出退休老头和家庭主妇饶有生趣的一天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小巷生活的动态的丰富多彩。
写一写
暴雨中的坚守
任萧
仲秋的傍晚,游龙般呼啸的狂风携带着沙砾、纸屑、枯树枝在校园中肆虐。风中的垂柳梢如神人挥动的长鞭,在空中发出脆响。东南方的天空,银龙似的闪电把浓重的云团炸裂,现出一条深深的、长长的罅隙。震耳欲聋的轰响,摄人心魄。瓢泼大雨和着蛋大的冰雹似天河决堤,从天空倾泻而下。风、雨、雷、电、雹交加,平阴二中在承受中静默。
平阴二中建校已有二十多年,校园在低洼的沼泽地上建起。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北面、西面崛起的时代翰城、玫瑰苑社区楼房鳞次栉比。门前的文化街,东面的玫瑰路,几经变迁,路基高了又高,使本来处在低洼地带的二中地势更低。东面唯一的排水口,小雨还可,逢大雨就无能为力了。
二中告急!
雨一直在下,并没有减弱的势头,校园中的水位在急剧猛涨,原有的排洪渠道出了问题。值夜班的保安丛伯伯及时赶到,看到险情后,二话没说,穿着雨衣,拿起手电、铁钩,和科长一起蹚着没膝的冰冷的水,深一脚浅一脚习惯性地走到大门两侧的排水篦前,弯腰捋袖,吃力地摸起了堵在上面的草石塑料袋,后又蹒跚奔波于校园中一个个水篦前。排水道疏通了,校园中水位明显下降。
课间时分,雨还在下,水位还是挺高。上晚自习的学生需要到西边的教学楼、后面的宿舍楼上厕所。政教处孔主任伫立在楼前,雨中指挥着:“按顺序,不要拥挤,挽起裤子,脱下鞋子,注意安全……”同学们一个个镇定从容,有序转移。
教室里每个窗口都透出雪亮的节能灯光,照着雨中积水的校园。“I can say ……”“山那边,是一个理想的境界……”那是学生在夜读。“团——结,就是力——量……”那是学校合唱团在备战济南校园歌曲合唱比赛。风声,雨声,读书声,歌唱声,声声入耳;领导,老师,保安,学生,人人坚守岗位。身在二中,学生是恬静、舒适的;老师是快乐、幸福的。
风儿静,鸟儿鸣,树叶遮窗棂。雨过天晴,月光倾泻于校园中。让夜色中的平阴二中看起来和谐,温馨。
创作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