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组织形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万众一心克时艰,众志成城战疫情!作为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将“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做有温度的教育”为品牌精神的**中学积极响应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号召,根据全市统一部署,认真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升学e网通、学科网、智慧课堂、班级QQ群、微信群、空中课堂等网络平台,助力2020届高三学生科学备考。
这是一场提前到来的未来教育检阅,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和教学研究对我们高中教师而言,多数时候都是面对面进行的一种集体活动。当离开讲台与办公桌,仅能坐在电脑或手机的屏幕前与学生、同事隔空沟通,让教师们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加之寒假期间事发突然且各地交通不便,很多老师手头没有书籍和资料,甚至没有十分便利的线上教育工具,但是我们有学校正确的领导,有敬业的老师,我们全体高三教师在学校、级部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第一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来。
级部统筹部署,精准施策: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表;多次召开班主任、备课组以及全体教师视频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安排具体工作;组建2017快乐QQ 群,及时沟通,资源共享;就这样,我们的线上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了:
一.课前调度,张弛有度。
借助微信语音通话、QQ直播间实现网上集体备课,形成电子共案,然后将个案上课前一天传至级部,检查验收并备案,以期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效益。
二.早课督查,至诚至勤。
一天之计在于晨,明媚的清晨怎能辜负,高三全体学员早6时就如约坐在书桌前用郎朗的读书声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班主任对家长配合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比如微信签到,早读照片,成果截图等等;任课教师安排早读任务、检查反馈及答疑解惑;年级对各班早读情况进行督查。
三.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疫情阻挡不了追逐梦想的脚步,全体高三教师使命在肩,迅速行动。根据学校制定的科学合理的高三作息时间安排表,各科任老师认真备课,精心授课,耐心答疑,做到停课不停教。
1. 网络教研打破了学校壁垒,众人拾柴火焰高。
以往的备课,一般都是和本校的本学科老师进行交流,基本没有机会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共同教研交流看法或者分享课件。近期,我们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和领导下,积极进行网络教研。比如,历史学科,我们加入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群,里面有全国各地各校的历史教师,在这里我们分享优质课件、探讨历史疑难、汇编高考真题、分享在线答题、预测模拟等等。其他学科也有这样的交流群。网络教研真正打破了学校壁垒,让我们能向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交流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更高的起点,开阔了思路,从而能更好的备课,上课,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2.课堂组织形式化整为零,发挥小组合作管理之功效。
直播课上教师看不到每位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特别是那些自律性差的,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为此,我们将课堂组织形式化整为零,发挥小组合作管理之功效,打卡考勤打在小组,从学生每节课的签到,到作业的收交,成绩的统计,都体现“大”数据之功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知识传授的全面覆盖。
3.直播课上加强与学生互动。借助QQ功能,让目标学生进行连麦回答问题,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把控学生的听课情况,掌控好“课堂纪律”。
4.分层教学。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准备不同的套餐,既有“主食”的大课,还要有“补品”的微课。我们的做法是大群里套小群,小群里面选群主,加强目标管理。例:在高三二班学习群下,又建立了历史交流群,语文地理学习群等,在历史学习群下,又建立了目标生群,艺术群等等,方便因材施教。
四.线上测试,有的放失。
为了测近几日线上辅导的效果,高三各科老师在线布置作业,实时监测学生定时训练,学生在线提交答案,从而达到自我认知和自我检测的目的,老师们针对学生的答题状况设计更科学的练习与作业题,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力和参与性,让学生认真听,仔细记,积极想,饱和练,做到线上线下教学效果一个样。
五.晚课辅导,实时答疑
晚上的三节自习每节都有不同任课老师值班在线,对学生进行辅导。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出现的问题,老师会利用直播进行共同辅导或者是个性辅导。
六.群策群力,查缺补漏
每天晚上23:00前班主任汇总本班情况,形成班级简报,发到高三班主任群中。年级再整理汇总,形成年级简报,以达总结、反思、提高之功效。
七.线上线下,有效衔接
为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线上线下衔接教学策略与计划:1.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为搞好开学打好基础:搞好入学教育;摸清底数,规划教学。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学科知识衔接教学: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4.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疫情的良好心理素质。总之,我们要做好衔接工作,是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模式的转换,从而更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抗击疫情的斗争还在继续,每个人坚守平凡的岗位,履行不平凡的职责,捷报将不会再遥远。在**,这里有最美的教师,最美的学生,最美的家长,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勠力同心,携手并肩,一定能够众志成城,再创佳绩,迎来人间最美的六月天!
盛建武初中数学名师教师工作坊研修,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为主题,以学习需求为导向,通过:线上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个人研修与小组互助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相结合;专业考核与自我展示相结合等方式,集中解决数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促进学员加强师德修养、更新教学理观念、提高文本解读水平,为数学教师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研修主题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主要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案例研究等。
二、研修需求分析
1、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笮化”,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思想方法、重结论轻过程。二是理论与实践脱离,会说的不少,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不多。三是教学方式陈旧,轻教学重训练,刷题仍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2、当前,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省、市、区都有“双减”文件与措施),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负提质是关键)。
3、很多教师有自己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提高自己,教师也有展示自己的要求,通过展示与同行同研共享,共同成长。
三、研修对象与时间
盛建武初中数学名师教师工作坊包括线上研修线下集中研修两部分,其中线上研修教师200人,根据线上研修考评情况选择100人参加线下集中研修。
工作坊线上研修时间:2021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集中线下研修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3天):2021年10月29日至31日,报到时间:2021年10月28日14:00—18:00。第二阶段(2天):2021年11月1日至15日,分组进行自我研修与展示,按地域分5个组进行。
四、研修目标与任务
1、引导参培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方法,开发主题式教学内容,改变教师教数学教材的行为习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2、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式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思维,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数学在培养中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常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恰恰由于过度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深、越来越枯燥,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反倒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环境和背景下,初中数学在认识到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教学。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法必要性分析
所谓的创新课堂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同时还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精神等等。众所周知,数学的定律、知识被科学家研究定义后,就一直流传至今,变化几乎很少,但是创新的方法是可以随机应变的,可以在创新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当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转变能力、创新能力,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就会被淘汰出局。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受用终身的事情,是长久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创新课堂是非常必要以及重要的,这也是一种非常受广大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唱独角戏的演员角色,学生只是无互动权利的观众。教师只是一味自我的讲述自己提前安排的内容,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一,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有的教师甚至多年来一直使用一种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构建创新课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课堂。
二、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1、使数学教学课堂开放与和谐并存。开放性是创新教学课堂的特征,课堂应该让学生扮演主角,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特长,积极踊跃地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只是配角,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助与引导,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得每个学生充分抓住课堂的每次机会,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制定,而是让学生参入与教师共同制定,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权利,培养他们的独立创新思维能力。想要有个创新、完美的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即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教学课堂更加和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释放思维空间的前提,同时,开放、和谐的教学课堂是开拓学生数学思考空间的基础条件。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组织形式需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待提高。很多学校,墨守成规亘古不变地使用一套教学方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外加一块黑板就是他们百用而不厌的秘密武器,对于创新总是畏手畏脚,因为害怕改革后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一旦学生成绩下降,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资薪水,以及教师职称的评定,因为在大部分学校里,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薪资与职称直接挂钩。这种用学生成绩来激励教师的办法恰恰束缚了老师变革教学方法的思维与手脚,使得他们不敢也不愿意创新。课堂组织形式长时间只有一种单一的形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在下面听,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应付地服从任务。这种单一被动的组织形式严重阻碍了新时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势在必行。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例如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机会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可以按照班级的分数来划分组数,一般组数的人员不能够太多,要应用公平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分组,这样使每个组都有一定的竞争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组织合作能力。比传统方法更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创新培养学生的目的,提高学习的内涵式。培养学生的目的第一方面是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进而有能力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学习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表面式的发展模式。第二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能学好知识。能够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相对于第一方面,这种内涵式的方法更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新时期,培养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所以创新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主要体现。
4、学生评价方式需创新,以人为本的促进学生发展。所谓的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是能够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或许在传统的教学中并不能算是提高或者进步。但是对于学生本身来讲,这已经是他们取得的最大进步了。因为众所周知,坐在一个课堂上课的学生,他们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背景,受到的教育和学到的知识是截然不同的。更何况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他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怎么可能在课堂上获得同样的进步呢。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我们要用不同的标准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考核,让他们的努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才能慢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与提高自己,进而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最终使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下,要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创新教学,就需要对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达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民.浅谈初中数学创新课堂的构建[J]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以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打造一个CAD/CAM综合实践平台,作为设计、工艺和制造类等理论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引入CAD/CAM手段对典型工业产品进行正向或者逆向设计、工艺分析、零件制造与装配等社会化生产实践过程的模拟与演练,输出规范的设计文档、工艺文档、质检文件和制造实物,以巩固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和工艺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为求职做准备。
2CAD/CAM课程设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2.1支撑平台的建设
支撑平台分为CAD/CAM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和CAD/CAM综合实践平台两大部分。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属于软设施,其主要职能是提供课程设计的命题、课程设计过程管理、教辅资料(优秀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设备操作视频和实验指导书等)管理、课程设计文档模板管理、在线释疑等。综合实践平台属于硬资源,包括CAD设计素材库、各种加工设备、测量仪器、工具量具等,该平台融合工程训练的硬件资源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资源。
2.2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CAD/CAM课程设计应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按照“提前组织、阶段跟进、规范作业”的原则进行教学组织。第一,提前组织:为保证学生在3周内完成指定任务,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1个月布置设计任务,让学生分组选题、分工协作,根据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知识的准备和自主学习。第二,阶段跟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及时掌握进度。线上指在CAD/CAM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平台上阶段性的指令,让学生提交阶段性成果以供考评;线下指在课程设计现场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第三,规范作业:为有效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需制定出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与规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编制规范的作业流程,明确从选题到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流程和输出结果;2)编制规范的实验指导书,明确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3)编制课程设计各种文档的格式规范,保证文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2.3考核机制的改革
考核时间上,按照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分为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和生产评审等多个阶段考核。考核方式上,分为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20%)和教师评定(60%)3个层次。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激励。考核指标上,分内容合理性、完整性、创新性、完成时效性、格式规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制定考评标准。设计阶段30%(方案设计10%,装配设计10%,零件设计10%),工艺阶段30%(加工工艺过程设计5%,工序设计5%,数控加工编程10%,资源需求汇总表5%,工艺设计说明书5%),生产阶段20%(设备操作5%,加工实物15%),质检阶段5%(试验大纲3%,检测报告2%),时效性5%,出勤情况10%。最终,对以上各项考评结果结合平时出勤情况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学生在课程设计上的总体得分。
3结语
关键词:数学 新课程 合作学习 经验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新模式,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构建新思维,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学习过程中搞好合作学习。
一、数学合作的意义
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其意义在于:⑴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⑵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联系与合作。⑶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广泛的实用性,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三、解决论题的做法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 学生分组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二) 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三) 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候合作学习的时间不是一节课、一天、一个星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如我在讲“班徽设计”这个内容时,布置学生分工合作,时间一个月,让他们为班设计一个班徽,经过同学的努力,各组都交了作品,然后在所有作品中评选一个作为本班班徽,这样,学生都觉得很自豪,大大提高了班的凝聚力。
(四)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比如:进行四边形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先说出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顶点、边、内角等概念,然后与三角形类比,说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的顶点?四边形的边?四边形的内角?怎样表记一个四边形?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围绕上面内容,进行讨论。运用类比的方法给四边形下定义,教师到小组里参加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和争论,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指导他们看书来导求解答;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逐一回答上述问题。在对上述问题的共同探究中,比对三角形与四形的定义去发现两个概念在类比中的不同点,提出为什么在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必须加上“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而在三角形的定义中却没有?引导同桌的同学一道用四枝笔在课桌面上搭一个四边形,在老师的演示下让学生模仿搭出空间四边形使学生感受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平面图形。进而说明,为了排除空间四边形的情形,必须在定义中加“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使学生印象深刻。再是对比四边形的表示法与三角形表示法的不同之处:三角形的表示法有符号,且顶点字母没有顺序,而四边形的表示法没有符号,而且要按顶点的顺序来表示。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认识、思想和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只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上升。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摘 要: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学会享受体育、掌握w育内涵和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新时期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小学体育教学不断探究的主题之一。基于此,对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组织方式;教学解读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强化小学生身体素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强化体育游戏的效能的发挥是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运动改革创新的必然。
一、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组织游戏活动的意义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游戏的组织能够对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行激发,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组织形式,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其次,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巩固体育教学效果,深化体育教学的意义,并且在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创新等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游戏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情感交流渠道,有利于轻松、愉快教学氛围的营造。
二、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组织的形式和方法
教师要重视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多个方面将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准备阶段的组织应用
在课堂准备环节融入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刺激小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和积极性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课堂准备环节,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精神集中度,教师可以组织“抱团”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小学生组成该数字的“团”,这种课前小游戏不仅能够对小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能够强化小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在具体的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组织相关的体育游戏活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四年级体育“基本体操――队列和队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准备阶段,组织学生开展“抓人”游戏,让学生站成四列横队,然后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令开展游戏,为正式的队列和队形教学活动做好相关的准备。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阶段的游戏组织应用
在课堂教学阶段组织游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并且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在课堂组织阶段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将游戏规则进行明确,进行游戏示范,强调游戏开展的安全性,避免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其次,在游戏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性,对小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不能放任不管。例如上文提到的“队形与队列”教学,在做好教学准备之后,在正式教学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滚雪球”的游戏,按照每组8人纵队排在起点线上,教师发出指令后,每一组的第一位同学迅速向前跑,绕过终点标志物后跑回起点,与第二位同学手拉手再次跑向终点,折转后返回起点,然后拉起第三位学生的手变成三人向前跑……以此类推,直到整个小组手拉手跑完,在跑动中必须强调手拉手,不能脱手。然后对每一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记录,对速度快、队形保持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注意安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还能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结束阶段的游戏组织形式
很多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结束阶段往往通过学生自由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可以考虑将游戏融入结束阶段,为一节体育课程完成画上圆满的句号。仍以“队列与队形”教学为例,在课堂结束阶段,教师可以指挥学生组成某个字的队形,例如组成班级号,几年级几班,或者组成某个学生喜欢的汉字,并且拍照让小学生对组成的队形进行欣赏,让学生直接接触到“队形与队列”排列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这节教学内容的认识,同时再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强化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科学合理地在教学准备阶段、组织阶段和结束阶段融入游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一、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下的远程教育教学,不仅是教育形式的创新,更是教育思维的变革。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具有教学模式信息化、服务模式人本化、组织模式虚拟化等三大特点。
(一)教学模式信息化
教学模式信息化通常是指管理系统的科技化、基础设备的网络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在新时代下的高校远程教育教学不只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而是通过互联网、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高校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评估,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以教材为基础,实现了网络远程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服务模式人本化
服务模式人本化指的是高校教学形式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这是高校教育思维的伟大革新,这种思维的转变能够充分激发高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远程教育教学,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网络上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通过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方便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模式人本化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本质特点。
(三)组织模式虚拟化
组织模式虚拟化主要指的是教育平台的线上化、教学形式的智能化和教育环境的网路化。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远程教育教学,实现了组织模式的虚拟化,使课堂和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学环境从实地到网络,使高校教育教学更加的灵活化和智能化,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学习课程,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实现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无地域化。
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的制约因素
(一)受教学环境的制约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教师只是在班级进行授课,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教室和场所进行,这是传统教育的本质特点。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选择网络来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在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其开放性的特点,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而是通过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地点来进行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受教学对象的制约
高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会受到教学对象也就是高校学生的制约。高校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由于学生比教师的数量多,教师一般都会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程度,从而为学生安排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在学习中也有了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因此在进行远程教育教学时,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知识,获得成长。总之,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受教学资源的制约
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技术条件是其教学组织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组织模式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在创新教学组织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中的技术条件,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等教学资源来满足教学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的灵活性。例如,在远程教育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材料,以便学生能够更快的了解教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在技术性较强的内容中,高校教师还需要在网络中寻找一些视频音频和动画资源,让学生在充满生动性、趣味性的课堂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
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主要包括教材教学、课上自学、网上导学、课后作业、共同讨论、集中考试、考核评价等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是远程教育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授课教学转变为引导督学,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在上课前为学生安排学习资源,并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索和深入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提示,让学生在课上共同探讨交流,最终由教师解析问题答案。在课后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且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教学来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然后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共同讨论,反馈学习的情况。教师在学生的反馈中可以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最终为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
(二)学生与远程教育平台之间的协作
远程教育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络课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从而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由于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量大,需要的学习资源较多,这就需要更多的网络课件,同时,教师也需要在网络中建设一个学习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讨论,促进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此外,远程教育平台应增加评估功能,让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向平台进行反馈,提出对远程教育平台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远程教育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 课程设置 教学组织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其本质特征是能力培养。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艺术设计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针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市场调研,分析和分解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素,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关键技能,调整优化“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系统推进学生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与专业拓展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
一、优化“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课程的分类规整,按照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作用,对原有的课程分类进行重构,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专业基础训练为主的“专业平台课程”,一类是以适应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方向进阶课程”,建立以核心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模块组合式、技能层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将企业岗位工作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及国外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标准引入课程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在“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专业课程设计是以项目为导向,集成相关知识点进行重组,形成动态组合可发展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模块,并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滚动运行。在教学实施中,将创新思维的开放式教学进程与职业工作流程及方法有机融合,并合理有效的转化为学习内容,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专业平台课程的建设将围绕基础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训练,对传统的素描、色彩、设计初步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学院视觉传达系为例,本系包括三个专业,分别为展示设计专业、广告摄影专业、广告媒体专业。三个专业一年级学期大专业平台课程包括:1. 形态与色彩,2. 图形,3. 摄影基础,4. 插画技法,5. 视频与交互,6. 平面印媒(读物/包装)等等;三个专业针对岗位不同在基础课程中又融入相关特色课程:展示设计专业——展示概论、设计图、广告摄影专业——摄影史/摄影美学、数字图像基础、广告媒体专业——视觉设计概论等等。三个专业的大专业平台课程根据专业特色各有侧重,基础平台必修课程有形态与色彩、图形训练(图形中包括图形基础、字体基础、版面入门、标志入门)、设计创意,等等;专业技术平台必修课程有摄影基础、插画技法、视频与交互,等等;专业技术与设计综合平台必修课程有平面设计基础(读物/包装)等;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平台必修课程有广告学、CI/VI入门,等等;基础选修课程有视觉设计、展示、摄影等史论、设计图、数字图像基础课程等。以上这些平台课是视觉传达系学生的基础课,又分别指向二年级的各个方向,深入进阶,比如平面印刷媒体等等课程指向平面印刷媒体、包装设计与技术等小专业方向;插画技法等等课程指向商业插画小专业方向;视频与交互等等课程指向网络交互、影视广告等小专业方向;广告学等课程指向广告实务小专业方向;CI/VI等课程指向品牌传播小专业方向;摄影基础/ 平面印刷媒体/ 广告学等课程指向产品广告摄影、人像与婚纱、摄影修图等小专业方向;展示概论/ 设计图/平面印刷媒体等课程指向会展设计、会展平面等小专业方向。力求在造型、创意思维、手脑合练等设计基础工作室课程设计上有所创新,夯实专业基础能力,为专业方向的双向选择提供支撑。
小专门化方向进阶课程主要围绕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小专业方向,在能力训练的广度、深度、强度上,关联设置不同层次的方向进阶工作室课程,形成专业工作室方向的模块化课程。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就对应相应的专业进阶工作室课程模块。通过小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
在大专业平台课程与小专门化方向课程中,在核心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上具有关键作用的工作室课程将作为核心课程予以重点建设。
二、优化“项目+主题”教学模式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推行“项目+主题”的教学模式,在主题教学法的导引和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虚拟项目和实际项目的系统训练,强化专业核心技能,提升职业迁移能力,实现向职业人的有效转变。
什么是“项目”?“项目”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包括虚拟项目和实际项目;什么是“主题”?“主题”是设计创意实现的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引导性、探求性的教与学的方法,更是一种基于原创性的创作方法和对问题的系统探究步骤,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方式。这是对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互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班学生的思维是多样的,个体学生的追求是主观的、抽象的,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向着自己的想法前进,促使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引导并不是任凭学生“自由”盲目飞翔,是有“主题”的实践,是有教学任务的安排,是有课程计划的教学,这是教学形式的转变,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教学需要更广阔的知识面、更娴熟的应变能力、更全面的掌控力。
在项目的类别上,分为初级项目、中级项目、综合项目和实际项目。初级项目一般选取成熟的典型案例,通过项目的学习加强设计基础能力,了解主题教学法的授课与学习路径;中级项目选取能培养核心专业能力的典型项目;综合项目包括跨界项目;实际项目一般为企业实体项目。
三、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我院在近年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寻求更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小专业方向改革推动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不断完善适应工学结合需求的教学常态运作机制。现在已在全院实施小专业方向师生双选制、项目工程弹性学制、工作室数字化运行机制、准就业制。同时配套相关管理制度,保障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项目化教学;混合学习;Moodl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2-0064-04
问题提出
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基于混合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已有大量成功案例。然而,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班级授课制的线下集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劣势和瓶颈日益凸显,开展网络环境中线上教学又受到软硬件条件和网络环境的限制,学习者身心保护、兴趣激发、教学组织、学习监控和教学评价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学生的职业是学习,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被引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项目化教学,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称之为“企划教育”和“方案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应用较广,是运用源自真实情境的主题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开展教和学的活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然而,项目化教学也存在一些局限于当前形势下的劣势,如时间跨度长、教学连续性较差等,导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实施困难。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行动研究法探索混合学习理论指导下“互联网+”教育的尝试――基于互联网环境和相关资源开展线上学习和线下集中学习相结合的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
行动研究法由勒温(Kurt Lewin)[1]提出,在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中倍受青睐,勒温认为,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行动研究是一个由一系列螺旋发展的步骤组成的,而每一个行动步骤又都是一个包括计划、行动、检查行动结果的循环圈(Lenin, 1948)[2]。行动研究法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让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到研究和实践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问题解决的办法[3]。
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面临诸多尴尬,教师承担多重角色,任务繁重,课堂教学精力不足,学生兴趣点停留在上网、娱乐、游戏等方面,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笔者运用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中教学时空分配捉襟见肘,让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受到很大阻碍。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索混合学习理论支撑的项目化教学,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中学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的行动研究过程
1. 混合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规划
在开展本项研究之前,笔者对项目化教学、混合学习和Moodle平台作了相关研究,网络学习环境选用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平台,它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对话、协作、互动等对个人及群体意义建构的作用。
综合项目化教学、混合学习和Moodle平台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框架[4],如表1所示。
2. 混合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项目化教学行动研究
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笔者以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长沙市周南中学初中学生为研究样本,对试验班级进行了为期2年的跟踪行动研究。研究过程及有关记录如表2所示。
3. 研究分析
本研究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属于自编问卷,涵盖项目化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期望两方面。项目化教学成效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专注度、学习态度、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表达能力、合作倾向、合作频率;学生学习期望包括学生学习方式和激励因素。
(1)项目化教学成效分析
本研究共涉及9道题,题型为单选。前测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有效问卷,后测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7份有效问卷。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分析方法校验试卷的信度,通过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53,说明信度非常好。
用SPSS做t校验,前测和后测均值为0.6639和0.7509,均值相差0.08699,相伴概率为0.03,比显著水平0.05小,拒绝假设,说明实施项目化教学后成效显著。
(2)学生学习期望分析
为了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成效,笔者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激励因素进行了调查,从图1可以看出,项目化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需求更强烈,常规学习中,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式学习。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对有兴趣的主题激励作用最强,另外完成作品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和学生的赞扬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3)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分析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制定信息技术学科作品的评价量表,然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定。
前测分析:前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平时作业,从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学生多媒体作品对比等多方面数据获悉,实验班和对比班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上基本相近。
后测分析:我们将信息感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表达能力转化为作品创意、内容深度、艺术表达、技术实现和信息表达五个方面进行评判。
从图3可以看出,实验班在作品创意、内容深度、术表达、技术实现和汇报表现五个方面都高于对比班,其中作品创意、内容深度和汇报表现三方面差别显著,说明学生不仅在信息技能上进步明显,而且在信息感知、资源收集、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呈现等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
研究结论与改进策略
综合行动研究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项目化教学契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生愿意围绕主题开展研究,从而提升自己信息感知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并且想方设法地从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丰富自己的作品。
2. 项目活动的内容设计、流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影响教学效果
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发现让学生自己寻找研究主题比老师给定研究主题更能吸引学生的研究兴趣,流程设计不宜过于呆板,组织阶段性汇报可以让学生更自觉的完善阶段性任务。另外,项目化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课堂外学生更容易挖掘深层次的资源。
3. 运用Moodle平台开展混合学习有利于学生开展项目化教学
对比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可以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及时地浏览项目信息,学习相关技能操作,了解项目需求,上传、下载相关资源,便于成果收集。
4. 混合学习有利于项目化学习的开展
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把时间还给学生,尽量不要占用学生时间将一些可以文字表述出来的内容说个不停,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平台,利用录屏工具将技能操作录制成微视频并上传到学习平台上,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另外老师还要随时关注学习的需求,运用学习平台解答学生困惑,并将一些典型问题置于学习界面的显著位置,面对面阶段教师应集中解答学生疑惑。
5. 项目化教学的突破口在课堂外
项目化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单凭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都给我们提供了合作空间,我们倡导多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课堂拓展到校外。
注:本文属于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化课程理念下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BZXX029)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高文.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Lewin, K. (1946)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