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第1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依据《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学校各个岗位推行了以“常规管理精细化”主题的活动。

活动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全面动员,宣传发动。学习《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营造“深反思、抓细节、促质量”的浓厚氛围。(二)制定细则,完善制度。各科室、各年级、各学科按照学校《方案》,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内容、要求,全面梳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落实细节,开展工作。(三)推进实施。从管理流程的启动、分配、监控、评价等细节形成连续的流水线,建立精细化管理责任制。(四)检查验收,考核评价。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学校的教职员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促进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优化了办学软件,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形象。在“管理精细化”主题活动中,西湖小学逐渐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开始走向“精品化”和“特色化”。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这里,侧重汇报我校精细化管理中,在“建美丽校园、建魅力教室”两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创建美丽校园  营造文化氛围   凸显莲文化特色

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特色化、精品化,我校在创建美丽校园活动中,紧扣一个“特”字,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为策略;以“莲文化”为元素,以“精细”为抓手,对“教室楼道、橱窗报栏、香樟树林、路径路灯、干道墙体”等校园景点进行了重点建设,以此带动了西湖小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发展、深度发展。

1、翻新“教室楼道”:整个教学楼,从1到4楼,每一层楼道,每一间教室,都以“莲”文化为校园文化,置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安置玻璃宣传牌,主题:是“励志”和“安全”。东西台阶,置6块小标牌——“轻声、慢步、靠右行”,时时提醒学生上下楼梯的礼仪常规。整个教学楼,从楼道到教室到办公室,共同营造出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凸显了我校的书画特色。

2、改造“橱窗报栏”:对 15米的报栏和40米的橱窗从头到脚进行改造和美化,使陈旧的设施焕发新的活力和青春。是师生展示书画成果、彰显个性的园地和窗口。书画作品定期交流展示,兀现了我校的书画特色。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在我校全体师生中蔚然成风。

3、建设“学生成长林”: 杉树树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怎样让它成为育人的教材,作为学生的成长林。主题为:“杉树林情怀”。在林间置1块不锈钢标牌和两条标语,设置了景观座椅,把这片树林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林”,让杉树成为学生寄托情怀的空间。

4、刷新“干道墙体”:在教学楼、学生食堂的南北两端的干道墙体上,置有6块巨幅宣传标牌。根据所在功能区的位置,配以适当的宣传主题。这些文化标牌,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真正体现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棵树都育人”的人文环境理念。

三、创建魅力教室  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在“创建魅力课堂”活动中,以“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少教多学,精讲精练”为策略,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常规管理精细化

常规管理做到“六化”——“优化”“细化”、“强化”、“详化”、“明化”、“实化”。

(1)、优化管理制度。(2)、细化领导分工。(3)、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实行“四备”、“三定”。“四备”——备教育教学理念、备教学策略和方法、备教育教学过程、备课堂训练设计。“三定”——定时间地点、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4)、详化备课要求。提倡导学案。体现“少教多学”和“合作学习”的理念。(5)、明化备课检查方式。(6)、“实化”检查督促过程。常规管理重在落实,重在检查。教务处加大教学中的“备、教、辅、批、考、研”等六个环节工作的抽查力度,实行月检查制度。一月一检查,一月一公布,一月一小结,一月一评比。

2、氛围营造精细

(1)、环境标志显魅力。积极营造浓厚的课堂文化。做到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①、精心制作班级名片、寄语。教室环境布置要体现“三化”——教化、诗化个性化。具体做到:前有国旗、班级格言、班级公约、班级之星等;后有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在图书角、学习园地等板块,设置特色专栏——心愿树、炫我风采、温馨班级日志等。每个板块由师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

②、教室、门窗干净整洁,桌凳排列整齐,劳动工具摆放有序。学生卫生习惯好,体貌端庄、衣着得体,无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不良行为。

(2)、制度建设扬魅力

确立班级公约,约束学生言行。在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日常量化管理制度等激励机制,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教学质量精品化

在“魅力教室、高效课堂”活动推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飞速发展。2018年六年级统考在沙洋县中心校中获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这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第2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一,公关策划目的

1,通过本次校庆活动,总结我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展示我校育人成果,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方向,也加强广大校友之间的联系,增进和寻求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和支持,提升学校在社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2,通过本次活动的规模效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和鼓舞全校师生员工的热情,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识,形成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学校在新时期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3,借助本次活动,发扬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本着“展示成就,扩大影响,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原则.

4,通过十周年的校庆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二,庆典活动时间计划

(一)启动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

1,邀请领导,来宾,校友.

2,编印校友录.

3,起草校庆文稿,印制文字资料.

4,召开新闻会,在各种媒体上加大校庆宣传力度.

5,登记接收礼品和钱物并进行展示.

6,隆重举行建校50年庆典.

7,组织各类校庆相关活动.

8,充实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好校徽,校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方案.

9,完成校庆筹备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二)筹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1,建立各地校友联络站,设立校友网站,编辑《校友通讯录》.

2,编印《学院校史》,十年校庆纪念册,编辑《校庆专刊》,制作光盘(专题片),设计确定校庆纪念品.

3,举办十年校庆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宣传报道,拍摄校庆专题片.布置校史陈列馆.

4,组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学校大门与德育墙,修建校庆标志物,修整美化校园环境.环境美化,校舍整修.

5,组织文艺活动排练和师生活动布展.

6,开展“师生同唱一首歌(校歌)”活动.

7,组织实施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8,继续筹集校庆活动相关经费,设立专项基金.

9,联系落实领导题词,确定重要领导,来宾和重要校友名单.

10,制订校庆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11,完成学校校庆领导小组确定的其它任务.

(三)庆典阶段(2012年2月——校庆日)

1,成立校庆筹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校庆筹备委员会

名誉主任:

主任:

副主任:

下设校庆活动办公室

主任:

2,研究确定校庆日和校庆规范名称.

校庆时间:2012年3月10日

校庆规范名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母校

3,召开各工作组组长会议,各小组选定工作人员.

4,各组根据工作职责提出工作方案报校庆领导小组审定.

5,在校内外营造迎校庆氛围,致校友的一封信.

6,启动校庆活动经费筹集工作.

7,研究确定规划项目和校园景观项目.

三,总体要求

第3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开展文体活动,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缓解大家的紧张工作节秦,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倡导健康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文体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文体活动方案1一、活动主题

培育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精心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逐渐形成文化积淀,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时展相结合的态势,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各班级

四、活动时间:4月至6月

五、活动内容及目标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及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幽默、富有特色的教室、寝室、活动场所等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年级内的班级要积极、创新地开展班级、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加强班级和寝室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如: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寝室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等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教室、寝室检查评比。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如:(1)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等班级制度文化;(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3)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办将在四月底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检查评比。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基础文明建设方面。

基础文明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每一位同学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劳动、勤俭等,要求做到语言文明,讲究礼貌,举止从容,文雅端庄,衣着整洁(穿校服)得体,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讲究秩序、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等。班级基础文明建设的重点如下: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每天读报课进行思想教育,并有详细记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德育环境;

(2)扎实推进校规校纪教育,努力形成人人讲规则、个个守纪律的遵守制度优良氛围;

(3)认真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人文环境;

(4)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以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安全和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建设稳定有序的班级安全环境。

(5)全面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社会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2、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它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班级学风建设的重点如下:

(1)经常性、规律性的学风教育。

(2)加强课堂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课堂教学制度。

(3)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

(4)加强学生我爱我校实践教育。

(5)强化以技能比武为抓手,推进学科竞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参加社团活动等。

3、班级特色活动建设。

班级特色活动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形成班级特色。如:微电影制作比赛等

学生办将在六月份进行评比,此项评比重在平时的建设,平时检查情况占60%

六、活动要求

1、加强指导,狠抓落实。

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狠抓落实,反对各种形式的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各班级要结合本专业实际成立“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工作小组,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落实,要有活动进度表。实施方案于4月15日前上报学生办。

2、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各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色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提品位创特色,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及熏陶功能。要通过开展不同风格的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成员之间对班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团结向上、互帮互学、生动活泼、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良好校园班级文化氛围,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考核,表彰先进。

一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小组将对各年级内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各班级要注意活动素材的搜集,待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材料报学生办,学生办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并纳入本年度学生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

文体活动方案2一、参加对象

区政府大楼及区行政服务中心(东、西座)的工作人员。

二、俱乐部的内容及形式

根据机关党员干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文体活动不同的性质特点,主要组建2类7个俱乐部:

(一)运动类:

1、太极拳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太极拳运动爱好者组成太极拳俱乐部,主要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2、健美操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健美操运动爱好者组成健美操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3、乒乓球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乒乓球运动爱好者组成乒乓球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召集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

4、象棋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象棋爱好者组成象棋俱乐部,主要的形式是邀请专业教练定期组织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每年举办一次内部象棋切磋赛。在此基础上,挑选象棋高手组建机关象棋队,适时与其他队伍进行联谊赛。

(二)文艺类:

5、摄影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摄影爱好者组成摄影俱乐部,采用与__摄影协会联办的形式,定期邀请专业摄影师,为俱乐部会员授课,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定期组织作品评析活动,对当中的优秀作品,由摄影协会送参各级摄影比赛。适时组织会员开展摄影采风活动。

6、书画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书画爱好者组成书画俱乐部,书画俱乐部主要由书法和美术两个兴趣班组成。采用与__书法、美术协会联办的形式,定期邀请书法、美术老师,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定期组织作品评析活动,对当中的优秀作品,由协会送参各级书画比赛。适时组织会员开展写生采风活动。

7、声乐俱乐部。

招募机关单位的声乐爱好者组成声乐俱乐部,声乐俱乐部主要由吉他和合唱两个兴趣班组成。邀请专业教练定期组织训练,为俱乐部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并为日常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保证。在此基础上,挑选优秀人员组建区机关的乐器队、合唱队等,适时组织队员参加各级比赛。

三、组织方式

每个俱乐部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区直属机关党工委负责做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发动,以及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协调和服务;区文体旅游局负责联系师资,提供活动的基本设备、设施、协调公共文体场所的使用,并做好师资队伍的管理,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协调大院内场地和设备的使用。各俱乐部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所需的资源相关单位应予协助提供。

四、推进计划

(一)宣传发动。7月份,组织发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报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具体跟进落实,要加强党员干部的认识,广泛深入发动,积极做好推广,并于7月24日前将报名情况报机关党工委。

(二)组织实施。7月下旬完成俱乐部的组建,各俱乐部制定好活动方案及相关制度,并将会员名单、方案和制度等资料报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体旅游局。

(三)活动开展。各俱乐部于7月31日前召集会员组织第一次俱乐部活动,随后各俱乐部按照方案及制度有计划开展活动,并将有关的活动简讯和活动图片报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体旅游局。

文体活动方案3一、举办单位:_____大学生

二、比赛时间:200_年_月__日

三、比赛地点:活动中心

四、参赛对象:_____学生

五、参赛规则:某某专业各班级分别派出代表队

六、团体大项

1、袋鼠跳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四队参加,每队10人,全部由男生组成。每支队伍平均分为2个小队记为A,B,相向各排成一纵队。比赛开始前,每组A队的第一名队员将布袋套至腰部,听裁判员发令后向B队前进,中途布袋不得脱离双腿,至B队时脱去布袋,由B队队员套上布袋向A队前进,如上述循环直至最后一名队员。最终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道具:每组所用布袋均为同一规格,用明显的标记划出各队的起跑线和跑道线。A,B两队起跑线间距离30米,每条跑道宽1.2米。

详细规则:比赛过程中,如有摔倒可以自行爬起,但布袋必须始终套在腿上,如有滑落必须重新套上后方可继续比赛。从开始脱下布袋交接,至下一名队员的布袋完全套好前,整个交接过程必须在跑道端线以外进行,不能越线。所有队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次序排出前三支队伍。

2、8字大绳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4队参加,每队10人,2人摇绳,8人跳(4男4女,次序不限)。按照8字的比划顺序依次循环通过。在3分钟内以通过绳的人次多者为胜。

道具:每组一条长约20米的长跳绳。

详细规则:比赛前列队在绳一端,裁判员施令后开始摇绳,并开始计时。队员依次通过大绳。最终以3分钟内通过大绳的人次数多为胜者。如果有队员在中途使比赛中断,则此人不计入成绩,从下名队员开始继续比赛。

3、多人大绳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4队参加,每队十人。每队2个人摇绳,8个人跳(4男4女,次序不限)。在规定时间内,以8个人全部进入大绳开始计数。最终以3分钟内计数多者为胜。

道具:每组一条长约20米的长跳绳。

详细规则:比赛前列队在绳一侧,裁判员施令后开始摇绳,并开始计时。最终以3分钟内大绳摇过的圈数多者为胜。如果途中有任何一名队员没有进入大绳,则取消成绩。

4、十人九足

比赛方法:以系别为单位,共七个队伍。每队十人,五男五女叉排成一横排,相邻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终点,用时最短的胜出。分成三组进行比赛,抽签决定比赛次序。

道具:每组一条长约五米的绳子

详细规则:相邻的人把腿系在一起,一起跑向终点,用时最短的胜出。分成三组进行比赛,抽签决定比赛次序。

5、过杆舞

比赛方法:以系别为单位,共七个队伍。每队五人,三男女女。

道具:一根长约五米的杆子

详细规则:每组队员必须弯腰后仰从杆下走过去。若没有碰掉杆子,工作人员把杆子挪下一级(10厘米)再开始。若有队员碰掉杆子即淘汰出局。最低过杆纪录的队伍获胜。每队按顺序进行比赛。

七、团体小项

1、齐心协力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四队参加,每队三人,两男一女,次序不限。每支队伍三个人站成一纵列,所有人的左脚固定在一支长条木板上,所有人的右脚固定在另一支长条木板上,这样一队三人行走时就必须同时迈动左脚或右脚。在裁判员施令后参加的数队一齐向终点跑去,最终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道具:每队两条相同的木板,每个木板宽25cm、长100cm,在板上均匀固定三条尼龙绳环,以便将队员的脚固定在板上。用明显的标记划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离50米,每条跑道宽1.2米。

详细规则:比赛前由裁判检查各队队员的脚是否已牢固的固定在木板上。检查完毕后,各队就位在同一起跑线上。裁判员发令的同时,各队成员按照本队的跑道一齐迈步冲向终点。裁判在发令时一并开始对各队分别计时。每队通过终点线的标志是,两只脚中较后的一只所在的木板的后沿越过终点线。

如果某队在比赛中摔倒,可自行爬起,但不得脱离木板。如果某队在比赛中脱离木板,必须在脱离时立即停下,并在重新固定后继续比赛。比赛中各队必须沿本队的跑道线行进,不行越线。如果本队的木板越线,比赛成绩无效。

所有队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次序排出前三支队伍。

2、端水梅花桩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四队参加,每队四人,两男两女,男女间隔。比赛开始后,第一个人从起点处的水桶中向自己的水盆中倒满水,然后端着水盆沿着用砖块铺成的小路向终点跑去。到达终点后将水盆中的水倒进指定的水桶,然后持空盆沿直线返回,将脸盆交给下个队员,再由下个队员完成同一任务。四个人循环轮流。从开始计时,当起点处的水全部被运送到终点后这一队的比赛完成。当所有队完成比赛后比较每队运到目的地的水量,以多者为胜。当水位相差不足1公分的,以用时短的取胜。

道具:用明显的标记划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终点间距离30米,每条跑道宽2米。用50块砖以一定间隔,摆成具有一定行走难度的蜿蜒小路,目的是使运动员因为控制平衡而把水从盆中洒出。两条跑道间有1米的间隔,而且砖块摆法必须一致。起跑线外放置两大桶水,要保证比赛时间内不会将起点处的水运空。终点要放置两只大空桶,要保证比赛时间内不会将桶装满。水盆要小号的,而且必须是足够牢固的轻质塑料盆。每队所用的盆和桶的规格必须一致。

详细规则:比赛前由裁判检查各队起点处的桶里是否已装有相同量的水,并检查终点处的桶里是否有剩水。检查完毕后,各队人员站成一纵列就位在同一起跑线前。

裁判员发令的同时,各队第一名成员自行将桶里的水倒入脸盆,并开始进行搬运。倒水时必须由该次搬动的人员自己倒,有其它队员协助的将取消成绩。

行进时必须按顺序和规定路径,一次一只脚踩一只砖块,任何一只脚不得落地,一只脚落地一次加5秒,但在重新上砖块之前不再加秒。从哪里落地的必须从哪里上砖,如果有一块砖被有被踩到,加10秒。

四个人必须依次轮流搬运,不得插队、跳过,如果有这类事件发生,取消成绩。

任何一队都可以在任何时候示意裁判比赛完成,一旦示意该队的计时就停止,之后该队的任何队员不得向终点的桶中倒入水。所有队的比赛完成后先比较各队终点处的水量多少,如果差距较大,以多者为胜。如果差距不大,水位差小于1cm,则以用时较短的队伍为胜。

3、呼啦圈跑

比赛方法:每组比赛4队参加,每队3人,2名女性在起点1名男性在终点。比赛开始前,每队第一名参赛队员将呼啦圈放至腰部,听裁判发令后一边摇动呼啦圈一边向终点线前进,到达终点后将胡拉圈传给终点处的队员,并由以相同的方式跑回,再传给起点处的队员向终点跑去,最终完成比赛。跑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呼啦圈不要落地,最终用时最短的队员获胜。

道具:每名队员所用呼啦圈规格一致。用明显的标记划出起跑线、终点线和跑道线。起跑线和终点线间距离50米,每条跑道宽1.2米。

详细规则:跑动过程中呼啦圈也不能触地。如果呼啦圈触地后,必须在原地停下,重新将呼啦圈放至腰间方能继续进行比赛。呼拉圈未触地时手臂不得触碰呼啦圈。传接呼啦圈时必须在跑道端线以外。所有组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次序排出前三名优胜者。

八、参赛方法:以系为单位组织报名的参加比赛

九、奖励方法:

设团体冠亚季军各一个。其余为优胜奖。

十、经费预算

十一、其它事宜:凡参赛队请接受大会统一指挥,队员服从裁判,本规定未尽事宜,解释权归主办方。、

文体活动方案4一.活动目的:

(1)为了更好的配合新一届主席团的工作,加强学生会各部之间的联系,活跃学生会内部的气氛;

(2)发挥文艺部各个成员的特长,提高各成员的能力,增强校园的文艺气息;

(3)发现学院内更多的文艺人才,为下一次文艺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活动主题:

(1)环境工程学院学生会内部联谊活动

三.参与人员:环境工程学院全体学生会成员

四.活动时间:三月中下旬

五.活动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多功能厅

六.活动内容:

(1)向主席团申请并联系各部门,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对活动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3)邀请各部门准备联谊的节目,表演节目可以请外援但必须是我院同学;(每部一至两个节目即可)

(4)节目中穿插游戏,游戏主要以各部门为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加强部门内部的团结;

(5)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奖励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为下一次迎新晚会发觉人才)

(6)活动的经费,服饰,场地布置等由商讨决定。

文体活动方案5一、活动名称:

冲出重围、穿越火线

二、活动简介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地点:

(三)参赛对象:

(四)活动项目:

参与方式:本次活动共分四组,每组15人、每队选出一名队长,在接到任务后,队长和队员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广纳建议,制定作战计划,共同协商协作,制定本队口号并把每个队员安全顺利的护送至比赛终点。本次活动以最终计时时间最短的队伍为获胜者。

1、突出重围

比赛赛距:30米

需要道具:PVC防滑地垫或其他用品

游戏方法:在起点处,由第一名队员向前搭放“小地毯”,后面的队员不断地把身后的“小地毯”传给第一个队员,共同踩着“小地毯”前进30米,要求脚不能触地,待全部到达终点后迅速进入下一个游戏“穿越火线”。

游戏规则:(1)参赛队队员在起点线外准备。(2)比赛过程中只要有脚触地的情况,均视为犯规。并按触地次数对比赛用时给与增加(每触地一次加15秒)。(3)全员通过后迅速进入穿越火线区域进行穿越。

训练意义:本游戏旨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战术,训练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

2、穿越火线

道具要求:网绳、框架

游戏方法和规则:全员必须穿过密密麻麻用网绳编织的火线区域。

游戏的意义:整个游戏凸显的就是团队合作,无论多么好的网一个人是不能保障通过的,而大家认为很难过的网,在大家的合作下也都顺利通过了,可见团队的作用是很大的,一些看似无法做到的事情,在合作好的队伍中都是可以完成的,这个道理让大家在游戏中能认识的更深刻。

3、向着胜利开火

需要器材:气球

第4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

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第5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将全面贯彻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健康体质为出发点,以校本课程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相关系列活动,努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目前,小学师生中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开花、体艺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乡村少年宫专项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采取多项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加强广大干群和学校师生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一是分级分层次召开各种大小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宣布实施方案、观看先进学校的视频资料、领导小组成员作动员讲话,使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预期效果等做到人人皆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二是充分利用有效的宣传阵地。通过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我运动我快乐”、“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等理念;三是建立家长、学校长效联系机制。通过家访、电话、网络、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争得了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二、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1.创设整洁、优美的少年宫环境

我校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自觉地把乡村少年宫建设同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建整洁、文明、美观、舒适的育人环境。一是狠抓了清洁卫生管理,坚持做好了每周大扫除、天天小扫除和时时常保洁工作;二是狠抓全体师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教职工会、周会、班会等时间,通过宣传教育、文明劝导、体验活动等方式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制度化、经常化;三是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修缮栽植了校内绿化带,装饰校园文化墙,办文化宣传墙报,各班级开辟学习园地,完善了相关的标牌。

2.建章立制,强化各项管理。

⑴制定了“五有”、“四定”、“三落实” 管理制度。“五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总结、有专人负责;“四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三落实”即活动保障落实、管理评价落实、发展目标落实。此外,还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积极配合、科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活动实施管理体系。这些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出台,有力地调动了师生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积极性,使“乡村少年宫”活动在扎实、紧张、有序的氛围中进行。⑵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活动扎实开展。时间保障:结合市局关于乡村少年宫活动的要求,学校以每天下午1个小时的大课间以及音体美学科教学为主,进行项目训练,既不影响课程目标,又把少年宫活动项目融入其中,做到有机结合。辅导保障:我校针对活动项目多、辅导教师少的现状,采取了多项保障措施:动员全体教师各展其能、各尽其材、共同参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为老师,既拓展了自己的项目内容,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动员社会力量融入其中,聘请了德才能兼备的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一名教师或辅导员全面负责、督促、指导。使得少年宫活动逐步趋于规范化、学科化,努力实现活动过程最优化、有效化。

三、协调发展,成效良好

目前,“少年宫”活动已成为全校师生人人喜爱、全员参与的活动。我校通过将特色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纳入学生日常活动,强化活动的过程与管理,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和艺术特长均得到发挥,形成了人人掌握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极大丰富了校园生活,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竞争,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绘画小组: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画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作画的耐心和毅力,磨炼了孩子的意志,由简入繁,循序渐进,让学生初步学会了绘画的方法,掌握了对色彩的理解及运用,。

书法小组:学生能正楷临帖,简单笔画临写,能初步掌握楷书颜体基本笔画的写法,能写出像样的作品。

合唱小组:学生能在指导老师的指挥下,合唱一些简单的曲目。在大队活动时表演了大合唱,获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舞蹈小组:学生掌握了舞蹈基本功技巧、身韵练习。能与老师合作跳一些集体舞、交际舞等。

科技小组: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开展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诵读小组:学生在日常阅读中,通过阅读交流,树立了远大理想,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能自主诵读一些经典篇目和文学常识,掌握了一些诵读方法和技巧。

腰鼓、鼓号小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熟悉一些乐理知识,熟练掌握各方面的技巧。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浓厚的热闹氛围和精彩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智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完善乡村少年宫机制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我校“乡村少年宫”建成示范基地。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把我校“乡村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3.继续发展自身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使我校“乡村少年宫”开展的项目逐渐完善。

第6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艺术实践 实施方案

一、音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的意义及现状

音乐课堂教学是常规性教学,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上,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课堂这种组织形式,再加上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分两部分,一是老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如何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使教师能在日常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教学理念、育人观念和思想精髓、情操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掌握、领悟,从而得到升华,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等,进而使教学相长,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当然这是靠长期的、多次的教学环节才能达到的目标,仅靠一两节课是难以完成的,日常的每节课都只是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的基本素质又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否保证、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如读硕、读博、外出进修学习、交流等,同时,我们要抓好日常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育人环境,使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己之所长,为学院的课堂建设及培养运用型人才发挥所能。在学生课堂学习这个环节上,除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的观念,通过老师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具备了这个条件,加上一个好老师的教,再有好的学习环境的保障,就没有学不好的道理。

艺术实践是音乐类学生展现自我,获得舞台、讲台、社会性活动锻炼,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把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具象化,通过多种表现手段来体现,与社会相联系,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艺术,每一位学习音乐,特别是音乐表演的学生要想在专业上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表演能力日臻成熟,都必须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锻炼自己,这是学习音乐表演的共同规则。相信任何一个音乐类院校,包括师范类院校的音乐专业,肯定都把艺术实践这一块作为重头来抓。至于具体的实践方式、实践途径,相信不同院校各有自己的一套。

我在绍兴文理学院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已有十年,懂得音乐的学科特点,深知音乐技能的获得只有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音乐的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是教师、学生共同探索、学习、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两大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使音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使老师、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出应用型的,适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小学音乐教育、社会性音乐活动需要的人才。结合当前学校提出的地方型院校应立足当地,狠抓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在音乐学院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结合音乐学院当前的实际,制定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活动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到了明显的绩效,受到了很好的社会评价,也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为音乐学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很多年已没有举办的每学年两场教师音乐会,教师公开课活动,学生月末音乐会,出台新的学生技能课考试制度,学生声乐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和学生五项全能比赛及学生舞蹈专场比赛,视唱练耳PK赛;还有为提高音乐厅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公开课教学及学生的舞台锻炼而紧接着要实施的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活动、音乐厅开放日系列活动等。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实施是行之有效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二、具体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举办教师音乐会

为了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扩大我院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特举办教师音乐会,音乐会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举办了五场,绝大部分技能课老师都登台表演,部分通过公开课的形式也一一展示,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统一部分技能课教师的思想认识,让其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加入到教师音乐会中来,让其明白这项措施的实施是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技能课教学,提升我们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而并非给老师无理加压。

(二)开展教师公开课

教师公开课是检验、测评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我院近几年也有过几次公开课的展示,但好景不长,且大都停留在为应付学校的检查,个别老师去听听课完任务交差的层面上,没形成制度与规格,达不到公开课的影响与效果。为此,为提高我院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相长,我院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开展教师公开课活动,力争把这项活动办出规格与特色,长久地开展下去。通过前四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我们发现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公开课的公开性和示范性还不够。

(三)举办学生月末音乐会

以前我院学生演出及艺术实践活动也不算少,但鱼龙混杂,没有名目,大多属联欢性质,为演出而演出。为规范教学,提升学生音乐会规格,打造学生音乐会品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我院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举办学生月末音乐会,到目前共举办了13期,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节目表演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独唱、独奏,重唱、重奏及集体性节目少,要发动老师组织并辅导学生,并提高节目质量。

(四)学生声乐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

为提高学生钢琴伴奏水平,解决长期以来声乐考试钢琴伴奏难解决的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将来从事音乐教学及社会音乐事业的需要,我院拟定于2007学年第二学期实施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学生克服消极懒惰及依赖心理,从我做起,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简单的钢琴伴奏,最终具备基本的钢琴伴奏能力。

(五)学生五项全能比赛

五项全能比赛是师范类音乐专业学生的常规赛事,但我院自办学以来从未有过。基本的五项是指声乐、器乐、舞蹈、自弹自唱及朗诵,各院校也根据各自的特点会略有调整,我院也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有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特色的新的五项全能,即声乐、器乐、舞蹈、自弹自唱或合唱指挥(任选一样)、上音乐课五项,上课这一项是我院的特色项,也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据此,为培养出全能型的,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我院定于每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五项全能比赛一次,2008学年5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主要问题是由于这是音乐学院办学以来第一次,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此项比赛的认识不足,参加报名比赛的学生人数少,主要是做好宣传和对有条件参与此项比赛的学生的发动及辅导工作,让比赛能够保质保量地按时进行,完成预定的目标与计划。

(六)技能课考试制度

音乐学院以前一直是每学期期末考一次试,这是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进校时专业技能水平就低,再加上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有的学生一学期就练习那么一两首考试曲目应付期末考试,练习量远远不够,专业技能水平如何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出台新的技能课考试制度,目的是以考试促学风,使教学相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课期中考试,且还是声乐、器乐,不论是年级高低均为两首曲目,期中加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就是该门课该学期的成绩。该项制度已于2007学年第一学期实行,大大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七)举办学生舞蹈专场比赛

舞蹈课是音乐类学生的基本课程,舞蹈这门技能也是学习音乐的学生,特别是学习音乐教育及声乐表演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我校自开办音乐专业以来从未举办过舞蹈专场比赛。为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促进舞蹈课教学,我院定于2008学年第二学期中后期举办首届舞蹈比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该活动中来。

(八)视唱练耳PK赛

视唱练耳是一门理论兼技能课,是学习其他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学习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且学习起来十分枯燥,见效慢。为提高我院的视唱练耳教学,激发同学们的视唱练耳学习兴趣,增加该门课的趣味性学习,我院于2007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五周举办视唱练耳PK赛一次,以后每学期定期举办,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组织,教师做评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开拓教师、学生的思维,要求创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

(九)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活动

为提高音乐厅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公开课教学及学生的舞台锻炼,我院决定于近期开始实行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音乐厅授课应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将对愿意参与音乐厅授课的技能课老师进行统计排序,按所排时间上课,这将对教师实行公开课教学有很大锻炼,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舞台、感受舞台。

(十)音乐厅开放日

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舞台实践与锻炼的机会,我院定于每周的星期二晚上6∶30―9∶00为音乐厅开放时间,该时间段内每一位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舞台实践与锻炼,如参与锻炼学生人数多,规定每位学生占用舞台及钢琴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如遇该时间段有演出及其他讲座、教学活动,则应服从其他演出活动所需,该开放日也随之取消。

除以上常规性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外,学院还经常承接一些省、市、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晚会演出活动及庆祝性演出活动,多渠道开辟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舞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三、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及可行性

(一)教师音乐会

1.音乐会每学期一次,时间定在每学期的第八周,如遇特殊情况另做调整。

2.原则上要求担任声乐、器乐教学的教师都要参加,对于不愿参加音乐会的技能课老师可以公开课的形式体现(公开课由教学领导和教学委员会综合评定,纳入年终考核,方式与理论课教师的公开课同)。

3.音乐会表现形式不限,可以是声乐或器乐专场,也可以是声乐和器乐综合,表演形式也不限,可以独唱(奏),也可以重唱(奏),要求形式多样,要求保证表演质量的同时,也要有可看性。

4.演唱(奏)曲目不限,节目及曲目数量可根据音乐会的时间灵活调整。

5.音乐会地点在院音乐厅,也可根据需要在学校铁城科教馆或体育馆举办,如条件允许,也可在绍兴大剧院举办。

音乐会原定每学期两次,于每学期第五周和第十五周举办,效果不错,但部分老师反映压力太大,故改为每学期一次。

(二)教师公开课

1.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一次,时间初步定在每学期第十一、十二周完成,取名“公开课周”。

2.公开课对象为全体理论课老师及不参加教师音乐会的部分技能课老师,同时也鼓励和欢迎其他技能课老师参加(对参与者加分奖励,纳入年终考核)。

3.公开课老师填表排序排时间,填报上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由教学领导及教学督导组成员统一评定,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档,纳入年终考核。

4.公开课形式及内容教师自定,要求授课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力争达到最佳效果。公开课欢迎其他老师和学生旁听。

5.公开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上公开课的同时希望有较高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老师不定期地举办学术讲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观与科研观,把以往的好传统继续下去。

(三)学生月末音乐会

1.音乐会定于每学期每个月末的一周举办,具体时间见通知。

2.学生可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在学工办自愿报名,填报演唱(奏)曲目及演唱(奏)形式、班级及指导老师,最后由节目审查组老师审查决定音乐会名单及节目。

3.音乐会必须体现所教所学,与其无关者不准上此音乐会。

4.音乐会主持人在学生中产生四人进行培养,男女各二人,轮流主持。

5.音乐会地点――演播厅。

学生月末音乐会至今已举办了13期,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学生声乐钢琴伴奏结对子制度

1.由于大三、大四年级是主修生(声乐、钢琴、器乐),所以大三、大四年级采取自由结对的形式,可以一对一,同时为发挥部分钢琴伴奏水平较好同学的优势,也可采取一个对多个的形式。并将配对结果由各班班长负责交教务科存档,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

2.为鼓励大一、大二年级同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也为避免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的矛盾,决定一、二年级实行成绩结对制。就是以每学期期末钢琴考试成绩为依据,第一名和第二名结对,第三名和第四名结对,依次类推。

3.由于一、二年级每学期期末钢琴考试成绩会有变动,故结对对象每学期也会变化,应以每学期初教务科公布的结对名单为准,一经确定,不可随意更改。

因为学生钢琴伴奏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不会伴奏,这就直接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声乐演唱和成绩,所以亟待解决的是要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勤奋练习,提高水平。

(五)学生五项全能比赛

1.定于每学年第二学期中期举办五项全能比赛。

2.为适应学生将来就业,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

3.五项比赛内容必须健康向上,体现所教所学,要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上课项内容及形式自定,但要体现中小学音乐课或社会性音乐课的特点。

4.各赛项的评委由全体或部分任课老师担任,本着“三公”原则,依据综合分由上到下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单项奖五名(每项各一名),该比赛不设优秀奖。

5.初复赛比赛地点、时间依据专业性质灵活调整。

6.评选出六名选手进入总决赛决出一二三等奖。总决赛现场,(除上课项外)各赛项评委老师分四组坐定,选手依序号逐项比赛,评委逐项打分,最后加上上课项得出总分,决出名次,单项奖取每项的最高分,现场颁奖。总决赛要营造出良好的气氛,要有观赏性。

7.总决赛地点――演播厅。

舞蹈专场比赛、视唱练耳PK赛、技能课老师音乐厅授课活动、音乐厅开放日等的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前面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音乐学院已有多媒体教室数间,音乐厅、录音棚、排练厅,以及上百间教师和学生琴房,为课堂教学、学习和公开课、音乐会和学生的各种比赛提供了场所保障。音乐学院领导对项目的实施、教学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这为各项目的实施与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7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陕西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有何必要?

一是校本研修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与国家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二是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三是校本研修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陕西省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2010年底,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陕西省教育厅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2011-2014年底共组织校本研修“引领者“高级研修班30期。分别在旬阳县、临渭区和西安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2011年11月下发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陕教师〔2011〕74号),提出了校本研修应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组织实施,培训机构和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各中小学学校具体组织实施。2014年12月举行了全省校本研修总结表彰会。

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我省基础教育提供有质量、高水平的师资保障。

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校本研修的内涵是什么?

包括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校本教研包括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校本科研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科研的主要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作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科研活动。形式主要有:教育教学叙事,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案例,教案,论文等。

――校本资源开发其主体包括教师个人、教研组、学科组、与校外机构或个人。种类有课程、教材、教法与教辅等。

――校本资源利用包括政策资源、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

陕西省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面向全员、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2)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3)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4)聚焦课堂、注重实效。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通过对话最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

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

全员性。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实效性。贴近学校实际、为了学校发展,基于教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能够较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发展,针对教师的个体发展,针对学校的发展。

自主性。校本研修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其享有充分的研训自。能自主制订和实施研训方案,自主选择研训内容和资源,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

灵活性。校本研修可根据学校和教师实,在内容设置、方法确定、人员组合、时间安排等方面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研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空均具有灵活性。

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本研修主体责任是什么?

统筹规划,协同实施。校本研修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培训机构和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各中小学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宏观指导,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订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县(区)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并组织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校长的责任是什么?

校长负责,落实到人。中小学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要立足本校实际,制订科学可行的校本研修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将校本研修与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

高师院校和教科研单位的职责是什么?

省上设立由省内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师训机构和电教部门专家组成的“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建立一个师范院校帮扶一个县、一个特级教师(省级以上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模范和先进教师)帮扶一个校的支持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功能,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为校本研修提供专家支持。

校本研修经费如何保障?

省教育厅提出:“建立健全校本研修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政策,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积极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创造条件。”

校本研修如何评估?

教育厅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建立并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制度,将校本研修工作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评估与考核范畴,要把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校长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省教育厅每五年对各地、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一次表彰奖励。”

校本研修制度有哪些方面?

――方案审查制度:积极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过程指导制度:积极参与师徒结对,包片包校,定期咨询专家,遵守网络远程指导等校本研修指导制度;

――学时认定制度: 本人申请、学校审核、教研部门认定登记,力争按时完成360学时;

――评价奖励制度 : 省市每两到三年对推进校本研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陕西省校本研修评价的内容与途径

――教师校本研修计划、次数、时间、态度、笔记、考勤、做课、论文、培训、教材和成果等;

――每位教师五年完成120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

――通过个人申请、学校审核、教研部门认定、教师培训机构登记;

――对按期完成每五年360继续教育学分者,发给继续教育证书。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有哪些?

一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主题。研修活动的策划始于分析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研修主题,结束于研修活动计划的。

二是依据要素分析组织活动。突出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三是通过评价分析促进发展。这种评价的作用是总结交流经验,进行帮助和督导。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有效研修?

(1)开展远程研修。我省面向中小学教师开通了“校本研修网”和“继续教育网”,同时建立了“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网”,教师可以与名师在线咨询交流,互通研修,取长补短。(2)开展自我反思研修。独立思考,自我反思是校本研修最好武器。在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调动自我学习的内在因素,促进专业成长(3)大学区研修。可以依托中心校或优质学校,利用良好的资源,定期开展大学区共同体研修。一是学科教师联片研修;二是同类互助研修,确定共同的研修主题,轮流“坐庄”,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三是学区内学校互助研修,即小学校或大校的弱小学科与学区内的名校结对子,利用名校的优势学科组,共同开展研修活动,实现研修资源共享。(4)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各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到农村,分享名师、专家、教育资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举办的“国培”、“省培”、“校本研修”集中培训班。

教研组长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有哪些?

――组织组内教师学习。制定本组成员的校本研修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集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每期推荐一本好书让老师自学;组织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实录。通过有计划地学习,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材观。

――组织课堂教学交流。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评课说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合格课;突出某一特点的特色课;探讨某一种课堂结构模式的研究课。

――组织本组课题研究。一是对上级教研部门推荐的课题或子课题的推广应用和实验研究。二是对兄弟学校已经出了成果的课题实验的应用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教研组自主开发教研教改课题实验。自主开发教研课题,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研究和构建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

――帮扶培养青年教师。教研组长可以在组内开展“师徒结对”,督促学习提高,“集体诊断”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走向成熟,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全组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指导教师集体备课。学科教研组长要帮助和指导本学科的各年级备课组搞好集体备课。指导备课组分析和把握教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指导检查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执行情况。

――组织学科课外活动。教研组长要思考、策划、组织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本学科知识面的学科课外活动。

――归纳总结教研成果。教研组长要在日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收集、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教研教改成果,形成资料。在收集和积累中不断完善,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有哪些?

适应磨合期(1-3年)的教学新手,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适应发展期(4-6年)的经验型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成熟提高期(7-10年)的研究型教师,产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

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的专家型教师, 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专家论:只有专家指导才是唯一;

――条件论:只有走出校园才能学习;

――攀比论:只有专家才能提高自我;

――升学论:只有升学率高才是水平;

――金钱论:只有投资才能占有资源;

――推卸论: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成长。

开展校本研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且不可一刀切,全面开展,突出特色;

(2)且不可集体活动代替个人反思,要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3)且不可以教研代替研修,寻找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新途径;

(4)且不可以追求升学率代替研修,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且不可以课题研究代替研修,要整体推进;

(6)且不可急功近利,要持之以恒;

(7)且不可贪大求洋,要从实际出发;

(8)且不可一阵风,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和专业能力。条件知识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分成十四条。本体知识有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对待学生、教学态度、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包括、学生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教育评价、与人沟通、专业发展。

什么是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教师的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包括了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具体来说包括教师对个人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针对实现目标提出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任务,针对任务提出自己的措施和实施的步骤。

教师如何做个人年度总结?

依据年度计划和一年的实施情况从思想工作、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方面要进行认真梳理。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什么是自我反思?

1987年美国舍恩提出“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口号。1989年波斯纳将之概括为“成长=实践+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就是教师自己主动研究自己。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自我反思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预设”与“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而课后教案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2)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

(3)教育叙事。实践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感受,要及时地记录下你的思考和感受。写教育叙事可长可短,不一定长篇大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积攒下来的点滴叙事,经过整理、归纳、加工,就是一册校本研修成长集。

(4)观摩体会。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这种反思可以极好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让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许多教学名家常说自己的“名师”是听出来的,其实都是他们对别人的课堂进行反思,借他山之石的结果。

什么叫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之间真诚的合作、交流和共享,实质是建立教研伙伴(研共体)。与专家引领和自我反思相比,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三要素中最难实现的环节。其特点是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加工、改造、促进等形式,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它的基本形式是交谈(对话)、协作、帮助等。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是实现1+1>2的有效途径。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哪几种类型?

(1)对话:交换信息,共享经验,深度会谈,探讨和辩论

(2)协作:寻找伙伴,共同承担某项实际问题研究。

(3)帮助: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

专业引领的实质及主要方式是什么?

第一,靠教师研修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

第二,靠专家、学者的指导。教师们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真情的参与、真心的交流、真诚的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第三,教研员的上门指导,面对面地点评和引领,安排老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培训。

专业引领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

(1)辅导讲座。就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或系列性讲座,举办学术性报告和理论学习辅导讲座,解读新课程标准和内容,介绍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

(2)专题谈话。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专题谈话。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谈话专题,拟订谈话提纲。过程中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点。

(3)专题式研讨。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的学术会议,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内化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研讨内容,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比如新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

(4)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学现场指导。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

如何解决部分教师研修倦怠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学习理念。通过宣传和教育,使教师树立起这样的终身学习理念:一个人的学习水平决定着他的工作水平,在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先导和典范。

(2)激发研修兴趣,唤醒学习内需。增强研修活动的趣味性、新鲜感、吸引力,让教师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感受成长、获得进步,将任务驱动型的研修变为兴趣驱动型、问题驱动型,逐步发展为为成长驱动型。

(3)加强团队建设,营造研修氛围。将学习型团队作为教师学习的基本单位,着意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运用从众心理效应,使先学者感染后学者,实现“长板先行、短板增值、间隙加密”的团队发展目标。

(4)建立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制度。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研修表现与岗位聘任、评优晋级、职称评定、骨干推荐、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让努力学习的教师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得到回报,使研与不研、修与不修不一样,从而达到以考促研,以评促修的目的。

(5)量身制订标准,先进促进后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确定不同的研修目标、内容与方式,如针对部分高级别骨干教师可以实行“首席教师”或“资深教师”制度,使之承担传、帮、带的责任,发挥研修作用;对于研修消极的教师,发挥先进帮、带后进的作用,把工作做细,耐心地帮助每一名教师走上追求专业发展的道路。

如何缓解研修中的工学矛盾?

(1)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在研修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目光聚焦在课堂,研修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来源于课堂,研修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离不开课堂,研修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应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主观上就愿意积极参与进来。

(2)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时间如此宝贵,就应该在策划研修项目时,精选研修内容,创新研修形式,合理安排研修时间、开发出高水平的精品研修课程,让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收益。

(3)整合多种因素,整体推进研修。各中小学校校长应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统筹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电教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对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等多项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教师工作、学习、研究的一体化。这样就会避免重复性的任务,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4)运用网络工具,开展远程研修。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研修的电子化管理,在网上公布研修主题和内容,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内,任意选择研修内容,获取海量信息,开展网络学习,并按期提交研修考核作业。

如何突破校本研修中教师同水平重复的瓶颈?

(1)扩大名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整合区域名师资源,组织建立名师人才库,组建名师引领团队,制定名师支教、带研带修规划和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区域校本研修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对贡献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

(2)“请进来,走出去”。即请知名专家、名师、教研员来校讲座、上课、拜师学艺;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参加高级研修班、攻读教育硕士等等,学成归来的人学习汇报,以点带面,众人受益,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逐步改善学校的文化学术氛围。

(3)培养校内骨干,实现长板先行。学校应立足实际挖掘教师潜力,培养校内骨干教师,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4)突破思维定势,提高研修水平。在研修中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个问题,变换思考的角度、拓宽研修的广度、挖掘问题的深度。如在观课议课、课例研究活动中分别采用“一人同课多轮法”、“多人同课循环法”、“同课异构借鉴法”等方式,将一个问题研究深、研究透,使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实现飞跃。

教师校本研修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1)患得患失,趋于功利。职称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有些教师参与研修是为自己的职称评定或评优奠基。但教师的教育科研必不可少,且教育科研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只把研修当作扬名求利的工具,在工作中就会患得患失,趋于功利,

(2)管理不力,缺乏引领。校长认识模糊,全当特色争优,有牌即思挂,无誉则求安,校本研修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甚至认为研修是骨干们的活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专业引领,研修风气不浓,研修变成了散兵游勇,萧条无比。

(3)观念陈旧,维稳维轻。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求稳,不思变,缺乏求新、求异思想和敢想、敢干、敢闯的奥运精神,教育教学观念跟不上新时期的高要求。

校本研修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第一、组建由校长牵头的校本研修工作组。校长是校本研修的设计者和负责人,要充分利用校长的职权,组建校本研修工作组,具体负责研修方案的设计和研修活动的开展。

第二、实施需求评定,了解教师队伍现状,为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奠定基础。明确需求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样,教师也有不同的需求。对教师的需求评定,可以采用问卷法、能力分析法、任务分析法和工作表现分析法等。评定中,不仅要了解每个教师的培训需求,而且要掌握整个教师队伍的需求。

第三、方案的讨论与修订。在实施方案前,应将方案向全校教师公布,使之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同时,广泛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同行和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论证和修改。

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1)问题提出。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要在专家指导下诊断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聚焦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把脉要定位准确,诊断要切准关键。

(2)目标设计。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构思、策划。第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搜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第二,要遴选出关乎学校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第三,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第四,要拟订解决问题的课题及研究方案;第五,要制定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第六,要不间断地进行介入性阶段反思。

(3)研修行动。行动是依据目标和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行动意味着改革和进步,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行动中,校本研修系统的三大要素要协调运作、优化组合,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树立“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成长既成果”的研修观。

(4)及时总结。一次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组织、有管理、有考核、有激励的校本研修活动,既要有阶段性的信息整理和过程描述,也要有过程评价和对问题解决的逼近分析,还要进行反思和回归实践的验证,并根据开展情况,对设计方案和理论假设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如何开发校本资源?

(1)开发主体包括:教师个人、教研组、学科组、与校外机构或个人。

(2)课程形式包括:

――课程选择: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例如书法入门。

――课程改编: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例如生态农业。

――课程整合:指按照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例如灾后心理辅导。

――课程新编:指按照学生课程需求和可得到资源的分析,由学校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例如校史教育。

――课程拓展: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例如唐诗欣赏。

――课程补充:指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例如作文写作指导。

如何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四部分,一是政策资源;二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三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四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观课议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以观察为基础。同事之间互相观摩教学,主要以师生行为、课堂事实、现象、氛围、效果为观察要点。观察者要记下所观察班级的所有信息,使反思建立在充分全面掌握课堂信息的基础上。

(2)教师间进行合作性议课。献课教师和观课教师是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关系,彼此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各自的处境和条件、愿望和设想。

(3)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坚持以学论教。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不映射观察教师的教,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某种意义上,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方法和技术。

(4)在同伴指导人员中明确一位大家都信任的专业人员,他能够与人进行很好的沟通,思想开明,能努力提高他自身的教学技能。有责任心做事谨慎,在课堂上富有创新精神。

如何进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以课前说课议课为起点,以课堂观察为基础,以课后议课以及反思改进为核心,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课议课循环。

(1)观课前的说课议课。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强调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

(2)课堂观察。观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者、帮助者,要把“我”投入进去,不仅对“课堂管理行为”及效果进行观察,并且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课后反思与记录。观课议课提倡“把经历的事情说出来,把讨论的东西记下来,把想到的办法做出来。”“说出来”、“记下来”是一种叙事研究,而“做出来”则是一种行动研究。反思首先是一种追问,我们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填写相关的反思记录,也可以以叙事的方式从“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课堂实录”、“课后反思”、“议课记录”、“改进设想”等方面进行思考。在写教学叙事过程中,可以分出教学片段,选择某一个教学片段或者教学细节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主题,将相近和相似的片断集中进行教学叙事。

什么是案例研修?

案例研修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参与者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这主要形式的研修方法。案例研修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案例中的故事、蕴涵的困惑、解决的思路的理解,形成解决相应问题的专业能力。

组织案例研修有哪些环节?

组织案例学习和讨论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第一,案例准备,寻找(或者制作)突出研修主题的案例素材。第二,讨论准备,包括组织讨论成员,安排讨论活动,说明讨论主题,通过与此相关的学习材料。第三,观察案例。第四,讨论案例。第五,回顾小结研修活动,对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和诠释,或者引出需要研修的新问题。

案例研修有哪些方法?

一是看活动对象――执教老师――的视角。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出现以后,他可能想怎么做?他实际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活动收到效果了吗?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执教者怎样的价值追求?等等。

二是看表达对象――案例的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是怎样选择和组织这个案例的?等等。

三是从自身的角度看。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差异?除了案例中老师已有的作为和自己经验的作为,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什么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以分享教学设计的方式解决教学设计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其思路就是:组织教师围绕一个单元或一节课,通过任务分工,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和讨论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设计,在实践和讨论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学习教学设计,以提高集体成员的教学设计能力。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1)任务分工。集体备课需要所有参与者都承担责任,要提高任务承担者的工作质量,一是建立一定机制强化任务承担者的责任心,提高个体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明确任务质量标准,避免任务承担者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2)个体创造。个体创造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钻研和理解教学内容、吃透教材、广泛收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认识教学内容、如何开发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如何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准备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

(3)集体研讨。操作环节包括:第一,承担任务的教师向其他教师讲述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理解,讲述自己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环境的处理意见,并介绍自己为此涉猎和准备的相关资源。第二,接受其他成员对相关内容和主题的质询。第三,参与教师共同对这一任务对话研讨,进行思维碰撞,以完善设计方案,使其成为成员共享的集体智慧成果。

(4)个性化处理。集体成果最终需要个体实现,最后的个性化处理目的在于使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5)教后修订完善。教后修订和完善是一次集体反思和提升,它有利于促进教师比较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并使修订完善的方案成为以后设计的有效的参考资料。

如何进行网上议课?

网上议课是教师围绕课例,围绕教学案例,运用信息技术条件展开的专业对话和交流活动。它是利用网络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

网络议课,可以突破观课以后议课时间不足,参与面不广、发言不充分等到局限,开放议课时间与空间。但是,由于网络议课具有公开透明、保留时间长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议课方式,很多教师并不习惯和适应,因此,需要在议课的原则、内容、方式方法及技巧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同时,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网站,搭建议课平台。

如何进行网络论坛交流?

网络论坛是围绕特定问题和主题,运用网络对话平台展开的探讨和交流活动。它是利用网络帮助教师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感情的有效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利用网络论坛方式研修,首先,必须保证论坛的内容和主题是教育方面的,或者是与教育紧密相关的;其次,要选好主持者,形成参与论坛的骨干力量和骨干队伍;最后,要规范论坛言行,保障文明取向、教育取向、反思取向。

第8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督导在心理学上是指对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化过程的专业指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学校督导工作计划(一)

根据学校岗位目标及工作目标与要求,为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将围绕着“教育教学质量为第一生命线”这一中心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督导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与常规管理常规化、深入化、精细化。为促进督导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切切实实发挥作用,特制定岗位目标督导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决执行贵州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质量意识,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再认真总结过去教学工作中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行多侧面、多环节、多形式的督导,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和保障。推动良好教风,学风的建设,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完善学校“低重心运行”和“扁平化管理”的管理模式,采用学校、年级组配合督查制度,发挥学校对各年级督导作用,使我校教学水平与常规管理更上新台阶。

2、通过评教活动,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服务于人文精神的教师群体。

3、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使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更上一个台阶。

三、主要工作

教学方面:

1、狠抓有备而教,各执教教师必须带着教案进入课堂,公开课教案必须交到教研组,教研组收集教导教科室,常规重点检查备课教案,保证一课一教,我们将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课堂听讲,查教案,并提出整改意见,切实改变部分教师中存在的为备课而备课、备教分离、重在形式、旨在备查的备课现状,组织教师互查互评,并公布检查结果。

2、紧盯课堂,唱响“优质、高效”课堂主旋律,减轻学生“学”的负担,把自习时间归还学生。这就要求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我们将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听”与“评”。

第一,加强教师之间的听课与评课,推行评课制度。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通过评课,才能把教师的听课过程中的听、看、思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学校每周将安排老师上课,组织其他老师听课,任何人不得无故请假,不参加听课。并组织老师对所听老师的课,进行认真评课,并保留相关的记录材料,以备县教育局检查。我们将进行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二,组织教干推门听课,还将使用照相机机进行随堂照相,对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对优点、长处提出表扬。

3、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断强化对作业的命题、批改等方面的监管,每周、每月由各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对教师所带班级学生的周练与作业进行定期的检查。

4、为了加强学生的整体水平,努力提高边缘生的综合素质,每月定期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月考比较,在教师所带学科的班级,考试名次排前五名的班级任课教师、排名后三名的任课老师进行公示。

5、优生是学校的教学质量考评的生命线,因此提优、强生尤为重要,为了提优、强生强化学校升学质量,为此每学科在每个学期我们将举行校级的竞赛活动(包括学科竞赛、背书、默单词等一系列活动)每班上报7名学生,进行集中比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及指导老师颁发证书和奖品。

常规方面:

1、环境卫生:讲究卫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美、雅观的校园,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是学校实施环境育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强卫生意识,改变环境卫生,建立严谨的卫生清扫制度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全校各年级办公室、各班教室及室外卫生的整洁美观,给全校师生创造一个洁净、优美、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展示我校校园风貌,各年级每天组织相关人员将对教室、宿舍、办公室的卫生清扫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公布,月底上报教导处,同时我们在每周抽调各年级相关人员对教室、清洁区、办公室卫生进行检查。

2、纪律: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校纪。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好的纪律可以使校园变得文明安全,使课堂变得有序和引人入胜。每周组织相关人员对早读课、正课时间对学生纪律进行抽查。

3、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督查中发现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除通报批评外,还将上报校长室,进行教育。

4、加强与学生沟通,发挥学生在教学督导中的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体现在学生身上。在教学工作中,要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及时整改,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高尚的师德修养,打造一批能力强、品味高,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

5、其他:各年级、各部各项活动的计划及安排情况,教师签到、坐班、请假等一些的督导工作。

学校督导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将督导工作重点转向督学,服务基层,扎实开展有效督导,不断提升督导水平。

二、主要工作

1、积极做好教育督导的宣传工作。

2、按照《溆浦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操作办法》要求,切实督促学校办好这项惠民的民生工程,让全体学生和广大家长共享改革开放之成果。

3认真组织学习《溆浦县20xx年中小学绩效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各项措施,完成各项指标要求,对照《评分细则》加强督导。并在做好学校绩效目标考核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

4、有效开展对学校安全、德育、教学、教研、体艺21活动的督导工作,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督导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溆浦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编写的《教育督导工作手册》,理解掌握教育督导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确教育督导的内容和职责,熟悉相关教育政策文件精神,

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督导水平,并积极做好教育督导的宣传工作。

2、做好各项大型检查的牵头、指导工作。本年主要是两项工作:一是要按要求做好我校(乡)“三项评估”数据汇总和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为迎接“三项评估”市检做好准备。二是认真落实完成《溆浦县20xx年中小学绩效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要求,对照《评分细则》加强督导。

3、积极探索教育督导工作新模式。教育督导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学这一中心,既关注课堂教学质量,也重视课外辅导工作;既评估教师如何教,也检查学生怎样学;既督导教学一线,也检查教学管理。努力从教与学、教与管多个方面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特别是要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进行一项项落实。深入班级,强化听评课,随时抽查教师的教案、作业及批改情况,并做好情况记录。要求科任教师平时测试后到教务员处进行小考登记,并随时抽查学科测试试卷。及时与相关教师交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每星期至少听一个人的课,检查一个人的教案作业,特别是对特岗教师要加强听课、评课,并及时指导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是我们的常规工作,在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中都有具体实施方案,我们将逐项检查落实情况。总之,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阶段测评质量分析等常规管理工作的督导,通过对随堂课、观摩课、示范课的及时点评、书面反馈,形成科学严谨的督导制度,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4、开展教学研究,为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充分发挥智囊作用。督导室成员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及时反馈教学督导工作信息。督导室成员还应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术见解撰成文章,在学校交流,供全校教师学习和借鉴。

5、积极督导学校活动的开展。一切工作要出效果,都离不开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工作思路,本年度我校将开展体操比赛、艺术节活动等多个大型活动,我们不能只重形式不讲效果,为活动而活动,要求每项活动都必须认真准备,有计划有方案,而且每套方案必须有实效性,具有可操作性,考虑要细致、全面。尤其是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六个节”活动的开展是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的舞台。要真正使这些活动落到实处,使之收到实效。

6、学校文明养成教育的督导。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校近几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树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育人理念,学校督导室必须继续督促该活动的有效开展,特别是三月份的寝室整顿必须督促到位,登记到位,以收到明显实效。

7、加强安全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8、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成才的根基,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更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督导室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深入到教师中去,倾听教师的心声和意见,及时将教师的意见反馈到学校,为学校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9、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教学的需求,及时向任课教师和学校各部门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10、协助学校开展学期初、中、末为主的常规性教学检查工作。

11、认真填写各种检查、记载表格,搞好教学督导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认真做好各项软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12、按时上报学校教育督导信息,并落实到人,使之成为常规性工作,要求在信息质量上不断提高。

13、完成学校临时委托的各项工作。

学校督导工作计划(三)

一、 指导思想

以打造**十大工程和创建省五星级学校,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督导室工作的指导思想。配合教务处、教科处等各职能部门,围绕学校的各项教学教改工作,充分发挥督导室的检查、督促、帮助、指导的职能。以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为原则,评价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各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教风好转,提升教学质量。

二、 工作目标

1、教育本处室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政策,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团结同志,热爱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诚恳、热情、周到、细致、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

2、对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及后勤服务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对教务处、教科处、德育处、电教处、工会、团委、总务处、年级部等处室部门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3、 规范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教风好转,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事业心、责任心的增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顺利实施。

5、 根据学校教师和生源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因材施教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6、在工作过程中服务于各级领导、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积极提供有利于教学工作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7、接受县教育局的委派,及时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8、按校党委和校长室的要求,对有关处室、年级部、备课组的工作进行督察、督查、指导,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三、 措施方法

1、 多渠道、全方位

在未来的工作中督导室的工作要在全校的教学工作中多渠道、全方位展开。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内、课外、计划、教案、作业、听课、教研活动等。在重点针对青年教师的基础上拓展到全体教师。采取听课、检查、抽查、座谈、引导、指导等多种形式,以其获得准确的教学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促进教风好转,提升教学质量。

2、 紧紧把握关键教学环节在做好常规教学检查督促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期初、期中、期末、考试等关键教学环节及节假日等教师、学生容易松懈的教学环节的检查督促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此项工作中要积极取得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助。

3、 监督检查与指导帮助相结合。教学监督检查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督导室工作要做到监督检查与指导帮助相结合,注重指导帮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等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取得教师的认同,以便改进、完善、提高。规范教学过程。

4、 勤沟通多交流。勤沟通多交流这是做好督导室工作的基础。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多方协调共同完成的,督导室工作涉及各个教学部门,勤沟通多交流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不但要与各教学管理部门勤沟通多交流,更要与教师勤沟通多交流、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交流信息,掌握情况,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做好各项教学工作。

5、 深入教学第一线,掌握教学全过程。督导室成员必须始终把自己置身于教学第一线,了解各个教学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勇于探索,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做好教改研究工作。

6、 加强督导室成员的自身建设。督导室的各个成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在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走在大家的前列。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公平公正、尽职尽责。取得广大教师的信赖,和广大教师一道做好本职工作。

四、人员分工

邓克刚:负责督导室的全面工作;制定督导室的工作计划;及时向领导汇报督导情况 ,联系校长室、校党委,结合高三年级部和英语组。

胡冰:联系教务处,结合高一年级部和化学组。

王大浪:联系教科处,结合高三年级部和数学组。

曹迎春:联系校工会,结合高二年级部和语文组。

毕士武:联系校长办,结合高一年级部音体美组。

张琼林:联系德育处,结合高三年级部和物理组。

王为民:联系电教处,结合高二年级部、生物组和信息组。

吴成:联系团委,结合高二年级部和历史组。

张娜:联系总务处,结合高一年级部和政治组、地理组。

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对期末考试中成绩滞后的老师和班级进行跟踪视导。

2. 督导室由毕士武主任负责成立书画社团。

3. 对高一、高二、高三年级老师教学常规进行不定期检查。

4. 配合高三年级部继续对高三老师面批情况进行检查。

5. 陪同市县教研室对高三年级进行教学视导。

6. 督导室全体成员都结合一个或多个教研组,及时督查了解教研组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情况。

7. 督导室全体成员本学期全部参与年级部分工和年级部管理。

8.及时按要求每两周一次向县局上报督学工作情况信息表。

9. 定时督查学校对上级工作布置的执行情况,督查了解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情况。

10. 定时督查校长及领导班子的在岗、出勤、听课、参与教研活动等情况。

第9篇:班级学风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在我国才刚颁布的相关教育教学的文件中强调了,如果谁能够掌握面向新阶段的教育,谁就可以在新阶段的国际竞争中处在战略的主动位置。就当前世界总体形势来看,不管是经济的竞争,或是综合国力之间的相互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互相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高素质的人才,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依靠高质量的教育来进行培育的。纵观整个世界,关注教育教学的进步,关注实施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关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统一讨论主题。《高等教育法规》曾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使科学技术取得相应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的当代建设,为了承担起培育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作为承载教育重任的高等院校必须首开先河,率先采取教学改革[1]。

1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高等代数,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系主修课之一,不但是中学数学的继续教育以及提升教育,同时也是作为当代数学教学的基础,在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对于学生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可是,当前的高等代数课程内涵被确定的时间太早,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的古老教学模式,虽然多年来做了大量转变的尝试,但是其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内容的变化很小,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无法使其应有的作用得到很全面的发挥,也就无法适应当代教学的需求。近50年以来,代数学的发展正在逐渐变快,一些新知识、新思想的持续涌现,使课程本应该趋于多元化。然而,残酷的现状是教材内容基本上是20世纪的成果亦或是结论。当前的代数课程教材内容过于重视“数学的纯理论性”,只存在抽象的基础理论,而缺乏理论思想的构成过程、采用的科学手段,也不对相关的发展以及应用进行讨论分析,当前的课程教材内容只重视将知识当作中心,只关注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对于人文主义以及趣味性方面严重 缺失,与此同时,也缺少理论以及实践的联系,对于“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存在严重缺失,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一定要对当前的课程内容加以整改,在教学方式上,我国高校传统教学采用的是“教师教授,学生听讲”,这种学生被动式的授课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几乎未得到应有的改善,教学方法呆滞,课堂进而就缺少应有的生机勃勃,内容遵循的是传统,学生缺乏探索数学知识的自由思维,无法违背教师以及书本本身内容,这与新时期应有的教学风气是极不相符的[2],也和当前社会、科技的发展不相符合。

2 高等代数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2.1 改革教育观念

对于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首先进行教育理念方面的革新,更新教育观念、转化思想是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要求。对于《高等代数》教学来说,根据现行的教学思想,落实好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类指导,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达到课程基本要求即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升课堂要求,对此类学生要留一些课后思考题。充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坚持构建终身教育的思维模式,把“学生能力培养”这一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可以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层次较高地对学习方法进行掌握,就是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要更为深刻地理解《高等代数》的数学思想。

2.2 改革教材内容

对于高等代数而言,并不是每一个理论知识点以及每一个数学定理都需要教师根据课本模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的,教师能够“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水平状况对定理的证明方式进行调整亦或是补充适当的例题,具体可以在参考同类教材的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采取有的放矢的习题或者课外知识的拓展,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参考类书籍,在进行讲解的同时,不能忽视吸收参考书籍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不断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的同时,要对现有教材的成功之处进行借鉴。只有据此才能不断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在对当前教材的成功之处进行借鉴的同时,才可以在探索中发现适合本校大学生特色的高等代数教材,更好地对学生的代数能力和教学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必须鼓励并且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数学软件,展开数学实验。要想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组织教学,就要采用当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加具体、直观,通过图像来对学生存在的疑惑之处进行解答,也更加直观,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

2.3 采用分层式教学实施改革

要采用分层式教学方法来实施改革就是要确定各个不同学生程度对应的教学目标,我们把《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中最为基础的教学要求确定为最为基础目标,这主要适用于低层学生;把《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主要是运用在中层以及上层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备挑战意义,从属于应用范围,需要较多能力以及技术含量。目标分层需有教师亲自把控,和学生之间确立准确关系,既可以达到基本要求的一致性,又可以鼓励个体的一种发展。如表1所示。

对教学内容进行行之有效的分层是教学组成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对不同程度学生教学要求的具体表现,通过我们所使用的具体教材,除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之外,还有一些选修内容,比如:多项式中的多元多项式和对称多项式,行列式中的拉普拉斯定理以及行列式的乘法规则等,对这些非必修的选修内容,笔者在1班几乎全部讲解,对3班是选择性地进行相应的讲解,对于3班则是全部不做要求。对于1班,我们还建议了购买了几本参考书,要求1班的所有学生对于相同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有一个全新认识,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所学的相关知识。对于1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还会适当增加一些平时没有的内容,而又是代数教学过程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在多项式中,笔者会增加最小公倍式、多项式根以及系数关系及综合除法,在二次型中我会增加合同变换法等。除此之外,在对于例题的讲解过程中,会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特色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在1班,我会在对基础例题进行巩固的基础上,补充讲解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性例题,我们会依照不同章节之间的特色,选取一些历年硕士研究生的高等代数考试题目作为课堂例题的讲解内容,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3]。

2.4 改革教学方式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已经走向成熟,创造热情达到人生的顶峰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通过中小学十多年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学习,已经有了一定数学知识的储存。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以及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加上“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这一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是非常关键的。让学生从“学答”变成“学问”。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分为两个不同层面,其一是解决问题层面,其二是提出问题层面。对于解决问题层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围绕数学问题,通过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应的主动学习,之后在同学间进行相应的交流沟通以及教师启发诱导式教育的基础上,自行架构起学科知识机制,最后再综合课堂中未解决问题采取更进一步的钻研学习,并把自身的研究成绩在全班进行对应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