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会计学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PBL教学法; 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102- 02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的转变,实现了国际趋同,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为进一步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法难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模式,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高,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特点
高级会计一词源于英文的Advanced Accounting,在国外的会计教学体系中,有关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既有专门论著,也可散见于一般财务会计之中。在我国,阎达五、耿建新(1997)提出高级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补充、延伸和开拓的一种会计,即利用财务会计的固有方法,对现有财务会计未包括的业务或者需要深入进行论述的业务以及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特殊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它与传统财务会计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杨有红(1998)提出高级财务会计是在对原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企业出现的特殊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称。谢诗芬(2001)提出高级财务会计学是研究高级财务会计及其理论的会计学, 这种理论是在相对平衡的会计理论框架上有所变异的会计理论。随着我国会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级财务会计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作为各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出现在教学体系中。该课程具有以下教学特点。
1.1 课程内容具有动态性和研究性
从高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始,我国学者一直在探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截至目前,课程的内容体系仍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即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企业面临的特殊业务或新型经济业务,并且课程内容会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例如,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填补了原有会计规范中存在的许多空白,笔者认为应该将新准则体系中增加的企业年金基金、生物资产和保险合同等新内容纳入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中。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还直接决定了该课程的研究性,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一直处于不断探索的状态,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研究的过程。
1.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我国有关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大约每5~8年进行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整,这就需要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处理的讲解,还应加强学生把握原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目前大量的会计业务的处理很难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找出现成的答案,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 依靠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采用的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定和选择,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 PBL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2.1 PBL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合作和自主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比,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BL法是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PBL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流程一般包括组织学习小组、设计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和反思总结6个环节。
2.2 PBL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以企业合并为例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多个相关度不高的专题,所以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作为PBL教学的问题。本文以企业合并这一主题为例对PBL教学进行应用设计。具体方案和程序如下:
(1) 准备基础工作。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的学生对于LBL教学法非常熟悉,而对于PBL相对陌生,所以首先需要教师对PBL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基本要素和操作流程做详细介绍,使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有基本的认知。其次,在PBL教学实施前教师要对问题的基本知识进行前期讲授或要求学生自学。企业合并这一专题在提出问题之前需要学生掌握企业合并的基本账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账务处理。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中规定所有的企业合并都必须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
(2) 成立学习小组。成立学习小组的目的在于通过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根据班级人数老师确定学习小组的数量,一般大班教学时小组成员为10~12人,小班教学时小组成员为6~8人。学生自愿组合,每组确定1名主持人,负责该组学习讨论的组织工作。还需确定1名小组秘书,负责小组日常学习和讨论的记录工作。在多次的PBL学习中,这些工作可以由所有组员轮流担任。
(3) 设计并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和设计是PBL教学法的起点,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和整个教学过程。问题有3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是某个情境下的未知实体;第二,所寻找或解决的这些未知实体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技术价值的;第三,问题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1]基于以上特点,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PBL教学中应该由老师设计和选取问题,学习小组应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和讨论。在掌握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后,教师可利用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合并的具体案例(如TCL集团吸收合并TCL 通讯、中国铝业并购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提出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合并均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淘汰的权益结合法,请各小组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修改建议,是继续保留权益结合法还是取消,并阐明理由。
(4) 开展学习小组内的学习和讨论。这一程序要求各学习小组的主持人在课余时间组织全体组员共同完成。首先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成员各自检索并阅读大量文献,分析并形成个人观点。然后主持人召集各成员集中讨论,知识共享并形成本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小组秘书要认真做好讨论记录,以此作为教师评价小组各成员和小组自评的依据。
(5) 展示并评价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在各小组经过精心准备后,老师利用2~3课时组织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PPT展示并阐述问题解决方案。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后,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问、批评或给出建议,讨论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本质,而不能直接向学生表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PPT制作、发言人的表述、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程度等内容进行评价。课后还需要各小组以书面形式进行自评和互评。
3 在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P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成熟,但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3.1 教师的职能要发生转变
PBL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将知识的结果或老师的观点直接强加给学生。这就需要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协调者、促进者和监督者。
3.2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虽然只是组织和监督的角色,但这对教师也是一种压力,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否则就会影响PBL教学的正常开展。首先,教师需要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和掌握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才能选择恰当的内容作为PBL教学主题,进而提出适宜的问题。那些基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而又高于课程教学内容,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最恰当的。如果教师由于个人素质的原因选择了不适宜的情境和问题,可能PBL教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形势发展,在总结和评价中将最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一般每个授课班级需要面对60位甚至100多位学生,如何组织PBL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就成了一个难题。课堂上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展示,教师评价和小组间的评论也主要针对的是每个小组的整体状况和发言者个人,但实际上发言人的PPT和陈述的观点是团队的集体成果。所以评价不能只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还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各小组秘书的学习记录和课堂上的表现,小组要认真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也需要对小组内每位成员进行评价,虽然分工不同但每位同学的工作都需要得到肯定和认可,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杜绝了个别学生“搭便车”的现象。
3.4 实现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如果只采用PBL教学法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和教学进度难于掌控等问题。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教学中仍然需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LBL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利用6~8课时设计并实施2~3次的PBL教学体验课,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相对枯燥、难以理解的专业学习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和接受。
综上所述,基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采用PBL教学法既能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课程培养目标。但有关PBL教学方法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运用本文只是提出了初步设想,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对其实际效果进行检验。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济华.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 模式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2] 阎达五,耿建新. 高级会计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 会计研究,1997(7).
[3] 杨有红,江滨. 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 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5).
[4] 谢诗芬. 高级财务会计学若干理论问题观点述评[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2).
[5] 杜兴强,章永奎. 财务会计理论[M]. 第2版.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需求 调查
由于当前社会对会计职业和会计知识的需求日益高涨,各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相继将会计学课程设为本专业的必修课,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的讨论,近年也逐步受到关注,如权英淑(2003)、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刘永泽和孙光国(2004)、陶水莲(2005)等。一方面,传统的、仅是会计系简化版本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摒弃与批判;另一方面,如何进行有效的改进仍无定论。人们对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普遍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一些讨论仅停留在主观推断和个人经验层面。为了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进行了两次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调查。调查的对象涉及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全部专业的两届本科生。调查的结果澄清了我们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的许多模糊认识,为改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调查的结果进行介绍与分析,希望也能为其他学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两次调查的对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年秋季和2005年春季在主修会计学课程的本科学生,涉及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金融、国际贸易和保险等6个管理、经济类专业。共发出问卷417份,收回有效问卷346份,样本回收率83%。其中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三个管理类专业的样本比率占全体样本的57%;金融、国际贸易和保险等三个经济类专业样本比率占全部本的43%。由于两次调查期间,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所调整,使得这些被调查的学生正好分属大三和大一两个不同的年级,大一和大三样本基本持平,分别占47%和53%。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会计学课程学习目的的看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偏好,在教材、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选择方面的态度,以及学生对学习效果评价形式的选择等。两次调查采用了相同的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答,以保障回答结果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二、会计学课程学习目的分析
为了解学生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动机,问卷设计了六种学习目的供学生选择:“完成本科学业”、“辅助未来工作”、“作为商业语言”、“成为会计工作者”、“成为会计研究者”和“其他”。由于选“其他”项的频数总共才不到1%,在后面的统计中忽略了“其他”项。在各个选项中,同时提供了“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和“不重要”四种重要性程度供学生选择。由于各选项学生选“不重要”的频数低到近乎为零,因此对“不重要”赋予了0分,对“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则分别赋予5、3、1分。对各选项用这些重要性分值分别乘以被选的频次然后求和,得到每个选项重要性总得分。为便于进行更加直观的比较,又将这些总得分分别除了公共的常数,即除以各选项被选总次数的均值,最后得到各项学习目的的分值。(表1)所列的是学习目的在不同的样本总体下的部分得分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就全部样本而言,“辅助未来工作”得分最高,为4.02分;其次是“完成本科学业”和“作为商业语言”,两者得分相当,分别为3.54和3.43;成为“会计工作者”或“会计研究者”的得分较低,分别是3.05和2.69。由此可见,辅助未来所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是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主要目的;熟悉将来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须的一种基本交流语言,也是重要动因;但为了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或“会计研究”工作则基本上不是其主要学习动因,这与学生的非会计专业背景基本相符。由此可见,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方向应该着眼于强调会计辅助决策的功能、会计对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以及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分结果显示学生对“完成本科学业”比较看重,这一结果可能反映了部分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持有某种程度的否定,带有消极或被动的态度,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会计知识的价值所在,将被动的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探索。
尽管“成为会计工作者”或“成为会计研究者”在总体样本中的得分是最低的,但是,我们观察各专业的数据时发现,其中“成为会计工作者”的得分在不同专业的位次有差异。如(表1)中的数据所示,在“企业管理”专业中,该项的得分仅次于“辅助未来的工作”位居第二,反映在企业管理专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学习会计知识视做未来从事会计职业的准备。另外,在“工业工程”和“金融”专业,尽管“成为会计工作者”的得分相对较低,但是与其他高分选项得分的差距却很小,并不十分明显。即在调查的6个专业中,是有一半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是很有可能将会计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近几年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询问会计类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考研的人数在逐年增多,本次调查的结果与这一现象相吻合,说明将会计作为未来的职业对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吸引力。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除了着眼于强调会计的辅助决策功能、对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和基础性地位外,还应当适当照顾部分学生对更加深入的学习会计知识的强烈愿望,保持其学习热情,并在教学中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从(表1)最后两行有关大一和大三学生在各学习目的上的评分,可以进一步比较不同年级学生对会计学学习目的的认识。从(表1)的数据来看,大一学生“辅助未来工作”这项的得分最高,剩余各项的得分都不低。“完成本科学业”被排在第二位,“成为会计研究者”的得分也不低,总体看来还缺乏确定明确的专业定位;而大三的学生“辅助未来工作”的得分也最高,但其余各项的得分则有了差距。他们对“成为会计工作者”和“成为会计研究者”的评价都较低,“完成本科学习”的得分也低于大一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和学习的主动意识都超过了大一的学生。这说明随着年龄和专业阅历的增加,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和成熟。
总结学生对会计学学习目的的选择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辅助未来工作是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最主要动因,但是学习目的总体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完成学业、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以及从事会计专业等其他动因还起着明显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将重点着眼于强调会计辅助决策的功能、会计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及其基础性地位,还应当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对那些希望更深入地学习会计知识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偏好,我们将除财务管理外的常设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外加一项财务报告分析,作为会计
学课程的备选教学内容,由学生对“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进行多项选择。结果“会计电算化”一项几乎一致地被选择为“不重要”,而其余各项选择“不重要”的频数则较少,形成鲜明的对照。故此,我们在(表2)所计算的得分结果中去掉了被学生普遍认为不重要的“会计电算化”一项。(表2)中各个项目得分结果的计算,采用了与上面学习目的分值计算相同的方法。从(表2)的得分以及我们对各个专业在这些项目上的得分统计来看,无论在哪个年级和哪个专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在这两者中大一的学生则普遍认为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重要,得分分别是4.26分和4.03分;大三的学生相反,认为财务会计比管理会计重要得多,得分分别是4.49分和3.91分。排在第三重要的都是财务报告分析,其他的教学内容则被学生普遍认为重要性程度较低。但也有特例,如在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得分最高(5.24分),甚至超过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为4.31和4.00分);工业工程专业对“成本会计”的需求则超过了管理会计,排在了第二位(分别是3.79和3.71分);金融专业在所有专业中最看重财务会计(得分5.26分),但是也不看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得分分别为2.48、1.58和1.15分),但是“税法”得分却是所有专业中最高的,为3.59分(其他专业则都低于2分)。因此,迫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课程上的学时分配压力,在教学中几乎完全舍弃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忽视了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强烈需求。各个学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通过增加会计学课程的总学时,通过开设管理会计选修课,在保持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尽量插入一些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的方式,使学生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渴求得到应有的满足。学生在“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的学习要求,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者通过教师将财务会计相关内容与财务报告分析内容相结合进行讲授的方式,来予以满足。部分专业在某些特殊教学内容方面的强烈需求,由于课时限制和照顾到大多数专业学生的愿望,一般不太可能在统一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计划中予以安排。会计学课程应该基于大多数专业的一般需求,因此,首选的方式是通过增设相应的专业课的形式解决,如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所希望开设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其次,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组报告或个别报告等创新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某些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很多学生在调查问卷的主观意见部分提出想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国外财务报表分析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工业工程专业想学习成本会计等,这类要求本身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以在讲授相关内容时,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在正常的教学计划范围内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小组报告或个别报告等自主学习方式对所扩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和巩固。
综合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将所有专业都比较关心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方面内容,作为会计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财务会计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应该强调各种会计处理对财务报告业绩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对各个专业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会计领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对于某些专业要求迫切而又不适宜于全面讲授的内容,应该考虑在相应专业增设专业课或选修课,以减轻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压力。
四、会计学教学手段选择分析
(一)教材选择我们选取了“外文中译教材”、“外文影印教材”、“国内自编教材”和“教师自编PPT”几种教材形式供学生做单项选择,结果这些教材的选择频率分别是37%、30%、20%和13%。即偏好“外文中译教材”的最多,占37%;偏好“外文影印教材”的也不少,占30%;两项总计占67%。说明引进教材相对于国内教材在学生中更受欢迎。这是因为引进教材一般信息量大,决策导向明显,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比较适合非会计专业的教学。但引进教材往往脱离我国的会计规范,一些习题的背景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影印教材学生英语阅读速度慢,学习时间延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而中译教材又存在翻译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国内自编教材尽管直接连接我国的会计规范,但缺乏决策导向,不能较好地适应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目前无论选择哪种教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教学经验和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手段进行弥补,同时及早开发真正适合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特点的教材。
(二)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我们就学生对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重偏好进行了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最低比例应该在30%;有59%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比率应该保持在40%左右。关于运用多媒体教学问题,有62%的学生期望80%的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在作业和例题的讲解方面应该主要采用板书教学。一些学生表示,使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且书写规范,节省了教学过程的书写时间,但是也会加重老师和学生对多媒体讲义的依赖;传统的板书能带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过程和思路清晰、互动性较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起来使用,共同增加教学的效果。
(三)作业形式选择教学过程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不同的作业形式对学习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学生可能更加偏向某些特定的作业形式。因此选择了几种常见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多项选择,以了解学生对这些作业形式的反映,调查结果见(表3)。由结果可知,学生对会计模拟实践、课后习题作业、小组分析报告、课堂作业并点评等各种作业形式都比较喜欢。并且大一学生比较喜欢课后作业和课堂作业这些传统的作业形式,而大三的学生则更喜欢小组分析报告等比较开放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11-03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学属于经济、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体系,其中《会计学》又是会计学学科体系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会计学》既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在学习该课程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好各自的专业课。现将我国众多独立学院《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不合理。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背景之下诞生的独立学院,极少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计学》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的特点联系起来,也没有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往往就会计教会计。特别是非会计专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是被设置成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致使非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普遍缺乏针对性。
2.教学方法不适当。目前很多独立学院仍主要沿用“满堂灌”式课堂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致使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导致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缺乏。因此,会计教学,既要设置合理的授课体系,也需要科学地组织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授课体系理论化。传统的授课体系(指按照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形式、会计工作组织的顺序构成的授课体系)打乱了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和环节,完全按照学科理论构建授课体系,一方面脱离会计工作实际,不利于初学者对会计基本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4.考核方式单一化。现实中大多数院校对《会计学》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而闭卷考试容易受片面性、灵活性以及试卷质量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很难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也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其结果往往又是“高分低能”的重复。
二、建立“教—学—考—践”四维一体的《会计学》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借用“当前中国最大的金融风险就是不改革的风险”之说法,《会计学》课程教学最大的风险也莫过于不改革。总结我国众多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个人教学体验,同时借鉴国外会计教学的先进做法,《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参考“教—学—考—践”四维一体的新模式进行探索。
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入门课程,这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会计学专业。而要完成这个教学任务,首先要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这个专业的热爱,然后要使学生对这个专业有个初步的了解,最后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对这个专业的很多个问号,这样才能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后续的各门专业课程。那么该如何设计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下面笔者将详细谈几点自己的微薄之见:
一、首先,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内容设计应遵循“三位一体”原则。所谓的“三位”即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所谓的“一体”即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兼顾这三者的结合点。
1.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这种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应用的角度看比高职的学生要具备更全面、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从理论的角度看比二本的学生应该具备更强的动手意识和操作技能。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为应用而教学,我们所教的理论知识应该是为应用而安排的,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更生动、更具活力。
2.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接触总结出我们的教学对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是为父母学的,不能从心里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这样就产生不了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学习不主动,上课老师看着就学点,下课铃一响就把学习丢一边了。而大学的学习可以说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事,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己课下自学的,这样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这些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比较慢。三本的学生在高考录取中大多是被二本学校甩出来的,招生分数低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当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却与那些重点大学的学生是处于相同的竞争环境中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努力让他们在知识结构上不输给重点大学的学生。
第三,可塑性强。可以说这是我们的学生的优点。三本的学生就像天真的孩子,像中学生一样,上课非常听老师的话,老师教什么就接受什么,很少提出质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像培养大学生一样放手,又要像对待中学生一样贴心和周到,让我们的教学状态介于教大学生和教高中生之间。
3.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特点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主干专业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税法、审计、经济法等都是知识点很细、很多的课程,需要学生稳扎稳打地学习,将知识基础打牢。而且这些专业课之间都有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哪个环节薄弱都不利于其他环节的学习。比如,有些学生基础会计学习中借贷记账原理没掌握好,学习财务会计时就觉得晕乎乎的,不知道为什么买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就要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的借方;以后学习成本会计核算时也不清楚为什么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就要借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学习财务报表分析时也不理解财务报表的结构,等等。可见,会计专业课学习中一环不紧环环松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首先对专业课程体系有个清晰的框架,对主干和重要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的知识体系都有个明确的印象,从而建立起扎实全面的知识网络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合理的教学规划是很重要的,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明确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教学规划,它既是入门的向导,同时也是为这个全面的知识网络体系打好基础的关键起点和基础环节。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为学生这个知识网络支好架铺好线,为后续展开具体的织网过程打好基础。
二、其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根据“三位一体”原则设计了以下课程内容体系,包括4讲内容,每讲4课时,共计16课时。具体内容如。
要注意的是,在第二讲中一方面要详略适当地概述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还要阐述清楚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要想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并明确各门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明确这些门课程的学习该如何安排侧重点,达到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铺下网络的目的。
三、最后,笔者建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现实案例分析法。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专业对他们充满了新鲜感,他们迫切地渴望能更多地了解专业,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限,所以如何能以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入门,让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这是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现实案例就是以平实的语言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这些案例既不要求用专业知识去分析,也不需要多么用心地深入去学习,只需要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乐中求知即可。比如,在讲到会计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列举了我身边的几位比较成功的同学和不太成功的同学的例子,讲述了他们求学、工作选择以及一直以来如何注重培养自己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过程。讲述完毕让同学自己去评析;再比如,在介绍借贷记账原理时,可以介绍一个创业者的故事,他从开始投资一直到完成一年的经营,如何记录这一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最后编成报表。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对借贷记账原理有个形象的概念,从而也认同了借贷记账原理是报表的编制基础。
第二,短文写作训练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开放式的,所授知识具有常识性的特点,所以相关的内容学生了解得越多越好,理解越深刻越好,短文写作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式。写作形式可以是命题的,也可以是非命题的。比如,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先后让学生在短短16课时的教学中写过三次短文:第一次题目是“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这个题目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同时也使学生去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的发展前途将是怎么样的;第二次题目是“我的会计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这个题目可以让同学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有更深入的思考,并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有个事先的规划,也许以后并不会严格执行这个规划,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指导他们今后的行动;第三次题目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认识”,通过这个题目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对象,明确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这些概念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习借贷记账法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全程课堂提问教学法。由于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专业性不是很强,参与性却很强,所以这种方法要贯穿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并且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随时随地地灵活掌握运用。比如说当讲到某个问题(如会计专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时学生非常积极地想发表看法,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老师又听不清楚具体内容,这时就可以找几个同学具有代表性地阐述一下看法,然后老师在总结他们的发言基础之上给出正确、全面的答案。再比如说当讲到某个问题(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你该学习哪些知识呢?)时学生都保持沉默又露出茫然的表情,这并不代表大家都没有想法,而是个别几个同学想表达又不确信所以不敢说出来,这时可以找几个教师自己认为可以回答的同学发表一下看法,然后可以在赞赏地总结他们的发言基础之上给出正确、全面的答案。还比如说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总结时和课前内容回顾时也可以通过提问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类似地当教师想检查所布置的课后查资料的任务(如要求学生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完成情况时也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进行,掌握了具体情况才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最后笔者还想提示的是,提问的同时可以采取奖励积分的方式给予鼓励,让更多的同学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互动把我们的导论课程上得生动活泼。
结束语:专业导论课程没有教材可依,其教学内容的安排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内容是对我们任课教师的挑战。本文所谈的几点看法完全是笔者个人之见,期待着各位同行能够不吝赐教,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1]《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刍议》施昌海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2]《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孙晓琳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9月刊
[3]《基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张建华管理方略201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连红奇,女,1980年生,籍贯:吉林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学历;2005年—2010年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8月起至今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 授课时间
按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大纲设置的要求,审计学与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一样是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主干的作用来,其教学效果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远远不及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导致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审计难教,审计难学”的说法,老师上课备课辛苦,学生上课反映平淡,这说明审计学在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多年审计学的工作实践,主要谈谈非审计专业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帮助提高非审计类专业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一、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学生对审计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阶段,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都是在“大会计”架构下进行的,审计相关课程的内容都是会计或者是与会计有关的知识,这种“就会计学讲授审计学”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审计基础知识视野的局限性,使审计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受到影响。学生拿学会计的思维和观念来学审计,认为审计学是对会计学的总结,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枯燥,没有会计等课程生动,这是对审计的误解。审计学属于应用学科范畴,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审计不仅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且是对国家政治活动的管理。审计行为横跨了国家政治生活、资本市场运转和企事业的内部管理,涉及了政治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属于大管理学科的概念。因此审计源于会计,但高于会计。对待审计学,就不能仅仅以为审计是对会计账务的修改,审计教材的内容不局限于查账的分录。现代审计的重点(涵盖国家、内部、社会审计)是基于风险的角度来对各种实体的活动进行判断与评价,这一特点表明审计学不仅不枯燥,而且生动,饱满。
2、教学内容单一
基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审计学在教学内容上比较单一。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职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即会计学专业审计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课程考试,使会计学专业的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这与审计学的多学科和综合性是相矛盾的,审计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为“应试教育”而圈定的教学内容是满足不了审计学的特点。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只是审计的一个分支,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同样是审计中的一部分,而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几乎很少涉及到,这与当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对审计人才的旺盛需求是不相称的。教材是审计学专业课程的载体,同时也是将审计学专业课程传输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教材内容上的缺陷也导致审计学教学难以拓展。现有教材内容体系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审计理论的核心内容。近几年出版的审计学教材,主要借鉴了西方审计学的内容体系,翻译痕迹明显,而内容主要以传授民间审计的知识为主,涉及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知识较少甚至没有,教材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不多,即使有所涉及也仅仅停留在一般的介绍,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日新月异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性的研究涉及不多。这些导致审计学在教学内容上局限于以介绍社会审计为主的理论与方法的单一学科。
3、教学方式单调
审计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学科,因此审计学的授业者应该经常参加实际的审计实践,从实践中理解审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实践的经验来提升审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授课时从实践的角度来讲述审计理论和方法。目前大学的审计学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讲授,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审计学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会计学)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的问题。纯粹的理论教学和课堂讲授不能适应审计学学科的特点,也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乏味感。当然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来进行讲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案例的选择又是一个问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凭想象编不出适合于各教学阶段的案例,很多讲授审计学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也就不足为怪了。二是国内的审计学教材案例不理想,更多的只是文字上对有关情况、背景知识的描述,而缺乏其中具体内容的介绍,这对审计学教学来说几乎是无用的,因为审计活动充满了审计判断,审计判断需要将具体情况、背景知识与审计理论结合起来。国外的经典案例尽管很多,但它是在国外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下发生的,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教学。三是受限于审计案例的保密性,国内有教学价值的审计案例应当说也不少,只是保密方面的因素,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不会也不愿将其奉献出来,这也严重影响到了这些案例应当发挥的作用。最后,市场上也有不少单位开发出有价值的案例,但各教学单位限于经费的不足,无力购买此类产品。以上原因导致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在非审计类的单位是很难实现的。
4、教学时间不当
对于非审计类专业来说,不少教学单位安排审计学的教学在大四上学期(有些学校在大三下学期),这种安排有它的合理性,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财务信息,那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当然要等到学完会计的有关课程后,才会知道审计是干什么,从这一角度来说是可行的。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升到大四后目标就很明确了:为就业准备――考研、考证或奔人才市场,能留在教室里坐下来上课就寥寥无几,还有部分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同时审计学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有些教学单位是72学时,有些64学时,更少的就只有48学时,连审计基本概念都难以讲完,更别说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而且对于非审计类专业来说只开一门审计学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后续的补充课程。由于课时少,授课老师要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对很多问题就只能点到为止,再加上学生专心度不够,致使很多学生在上完这门课后还认为现代审计仍然是查账,这与审计学是会计类的主干课程位置不相称,与其他主干课程的效果完全不同。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改变认识上的误区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改变认识,审计学源于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但又有别于这些。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是否合法、合规、有效与被审单位所处的宏观、微观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审计过程充满了判断和分析,这与会计等是不同的,在学习与教学中的方法当然也不同了,学生在掌握基本会计等式、借贷记账规则以后,每讲授一个账户,学
生就会有所收获,又会作账了,这一成就感会激发学习兴趣。同一种思维放在审计学学习上就失效了,审计学所依赖的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多,更广泛,更复杂,对于连会计实务接触都不多的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困难,但不是不能攻克,沿着“基本概念一基本理论一审计实务”这条线,步步深入,就迎刃而解了,这要付出时间,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非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才能学会、学好审计学。
2、扩充教学内容
当今的审计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审计,而不仅仅是社会审计、还有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今后应还有一个大审计,既面向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也面向内部审计。审计学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大方面,还包括怎样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乃至于工程学等相关内容中获取知识、重组知识,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会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的扩展对教材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在现有借鉴和引进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教材的开发,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设置,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单纯面向社会审计教学的局面。
3、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增强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积极开展审计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审计实践教学中,可以从社会调查实践、专业实验教学、走进审计实务界实习等几种方式设置实践环节,像社会调查实践、走进审计实务界实习可由学校组织,也可让学生在暑期实践过程中完成,对于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授课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可支持教师不定期参加各类审计项目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此作为开发适合于自己的案例教学的材料。或加大经费投入,购买已有的案例教学软件,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突出审计学的课程特点。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践教学 优化 会计专业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应用型高级会计学科建设工程的要求中提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要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可见,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会计学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南北方高校对比分析,旨在分析我国会计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并对实践教学设置进行优化。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南方高校5家,分别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宁波大学;北方高校5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燕山大学,共十份样本。其中,既包括211或985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也包括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高校如燕山大学、宁波大学;既包括传统的财经学校,如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也包括工科背景浓郁的理工类高校,如同济大学、燕山大学。样本基本能够代表我国会计学科教学的中上等水平。
(二)样本分析
1.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中国人民大学等十所高校均设有实践课程,并相应公布了实践教学计划。各高校的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会计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等,具体学分要求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北方高校对学生的总学分要求相对比较高,其平均值达到182.1,而南方高校相对较低,其平均值为164.5,可见,北方高校学习时间安排的较满,而南方高校更多的是将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从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南北方高校相差不多,基本上在15%左右,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高一些,达到25%,而吉林大学最低,只有11.9%。从国际上来看,在会计学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均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学分的设置均占总学分的30%以上。对比来看,我国高校实践学分的比例明显偏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限。
2.实践课程的学分结构。从实践课程需要完成的地点划分,可将实践环节划分为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其中校内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各高校数据统计分析如表2。
从各高校开设实践课程结构来看,普遍存在校内实习比重比较大,校外实习比重较少的情况。而在英国,采用的是“三明治"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体系,通过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的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些年,高校扩招,尤其是文科专业的扩招给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燕山大学为例,2009-2012年会计专业各年招生的人数分别为340、318、320、310人,如此庞大的招生规模导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环节难度激增。
3.实践课程开设情况。上述十所高校在实践课程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或院校特色。
(1)公共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必要的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因此,上述十所高校都设有公共的实践环节。在校内实习环节,均设有基础会计手工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校外实习环节,各个高校均安排1-2个月的实习环节,或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以上公共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会计实践环节达成的共识。实践环节是会计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特色实践课程。各高校在会计公共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例如复旦大学和宁波大学通过设置课程模块,按照大类进行选课,然后把实践环节融合到各类模块中,先按照通才进行培养,然后再按照专才进行培养。中国海洋大学通过开展“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研究发展计划(ACSRDP),由系里出资资助完成并验收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燕山大学结合自身工科特色,设置工程技术概论课程,学生通过参观、手工实践方式熟悉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为成本核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经院校,通过与其他学院联合,开展模拟炒股、ERP模拟沙盘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环节。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学分所占比重较低
会计实践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是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桥梁。调查发现,实践环节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集中体现为: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的教学比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财务理论的讲授,忽视实践环节;个别院校存在实践环节集中进行,将知识点短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能够吸收的知识有限等现象。
(二)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接收
从校内实习环节和校外实习环节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校内实践环节基本能占到实践环节课时的60%以上,这与校外实践环节不好安排有一定关系。企业出于信息保密的需要,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此,现阶段,会计专业实习的主要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但由于实习生没有会计岗位的工作经历,很难发现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事的多是抽抽凭证、抄抄数据等基础性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实习的目的和效率因此大打折扣。
(三)实验平台设施陈旧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14年间在校生较之1999年的400多万增长了4倍多。文科专业(包括会计)作为“投资少,见效快"的学科,成为各高校扩张的突破口。各高校先后开设了会计专业,但实践教学的经费明显投入不足,甚至个别高校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导致实践教学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
(四)实验师资缺乏,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师肩负着实验室建设、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教学任务的指导等工作。因此,实验教师应该受过良好的会计专业教育,并有一定年限的会计岗位从业经历。然而实际中,很多实验岗位的教师或是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或是学校为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而安置,他们大都缺乏工作经验,长此以往,导致大家对实验教师认识上存在偏见,不愿从事该项工作,实验师资的素质急需提高。
三、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优化思考
(一)制度层面:学校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在制度层面,特别是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视,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的保障。一是提高实践课程比重。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会计学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因此,提高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丰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已成为高校会计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会计学实践教师缺乏,很多实验课程的指导都是由专业教师来完成,专业教师由于实践知识匮乏,导致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为此,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实验指导教师,已成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三是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平台。学校应加大力度,打造完整健全的会计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电算化实习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二)业务层面:教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具体应包含表3所列的基本实践课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应从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等模块。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作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应该设置相应比例的实践课,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成本核算要求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对工业企业会计的基本流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并相应开设成本会计实验。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也是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承担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因此,审计实务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必须的。
2.校外实习子系统。校外实习子系统主要设置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两个环节。社会调查环节一般应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期,目的是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感性的认识,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为成本会计、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实习一般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设置该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有理性的认识,实习单位包括企业、事务所、银行等。
3.综合实训子系统。综合实训子系统一般应设置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和财务岗位职责,通过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转,熟悉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内部控制设置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建设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实践教学和学校科研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实践基地。企业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实习师生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从而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路子。在此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建设,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孔冬.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 管理会计 发展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复杂,优秀的会计团队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流砥柱,是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工作系统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管理等都有重要影响。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和“会计”的高度统一,是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变了人们对于会计的观念认知。在新型意义上,会计不仅仅只是财务会计日常的财务工作,它还包含了审计、会计团队整合、会计工作效率监督、企业税务信息明确等许多内容。管理会计工作的实现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促进意义。事实上,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企业运行的实际联系在一起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也趋于成熟,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也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意义
(1)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首先,现代企业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市场信息,这不仅仅要求财务会计提供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信息,而且还要有适应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管理会计对于市场信息的实际与预期、局部和全面等信息的整合,能够满足管理者对市场进行预测、规划、控制等信息的需求,这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管理者需要的数据分析,以达到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的经营效率。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总结来说,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管理会计作为两者的综合,其基本工作除去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对市场经济的走向进行精细的预测、规划和控制。其发展对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管理会计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工作要求精打细算开辟财源,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要求企业在计划之前对市场信息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在科学预测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和预测,确定科学的计划。其对市场的预测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企业对于市场准确的预测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障。另外,管理会计工作的形成和发展能够帮助企业资金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目前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会计水平落后是企业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0世纪我国引进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之后,虽然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管理制度无法跟进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管理能力更是无法相应提高。从当前市场发展环境来说,现代企业不仅仅要会经营,更要学会管理。不过,现阶段低效、混乱的会计管理局面仍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是影响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原因之一。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要求特别高的学科,然而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业所呈现出的情况也表现出,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性较差等问题十分突出。虽然一部分会计工作者有一定的会计学习经验,但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弱,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学习。数据统计更是显示,全国1200万的会计工作者只有不到10%的员工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由于会计人员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导致管理会计工作很难开展。另外,没有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也没有定期进行相应的会计人员培训,也是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素质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
(3)管理会计的教育基础薄弱。我国的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在一部分企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没来得及总结经验。因此,导致在管理会计工作深入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理念慢慢地被遗忘。企业工作过程中,更是把重心都放在财务会计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重点也都是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因此,管理会计的教育基础薄弱,进而导致会计员综合素质的下降。事实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只有将会计学的所有学科综合发展,才是培养会计人才的唯一方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新时期发展管理会计策略探究
(1)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上,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学术界,对于管理企业的研究都是停滞不前。在市场经济错综复杂的今天,目前的管理会计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加强会计的理论研究势在必行。对于新时期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有选择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社会实践总结管理经验,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2)建立管理会计师组织机构。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早已经设置了管理会计机构,对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期的发展情况下,我国有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机构设置理念,建立自己的管理会计师机构。事实上,建立管理会计师机构可以加强学术之间的交流,推动管理会计行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管理会计和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投入生产实践中,对培养会计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管理会计向会计电算化发展。管理会计向电算化方向发展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电算化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企业对于会计的要求不仅仅是书面的账单,企业对于会计员计算机能力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鉴于计算机在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计算高效性、准确性等方面的独有优势,新时期传统的管理会计需要向会计电算化方向发展。从实践来看,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目前我国会计软件相对比较落后,作为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应用工具,要想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需要积极引进和自我开发会计软件,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五、结语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是新时期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对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提高管理会计工作能力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已经是我国现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成果,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有选择地学习西方的理论成果;建立管理会计师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会计学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等作为新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条件,最终也形成管理会计的新时展基础,推动我国会计工作的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为漯河市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 于立立.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J].时代经贸,2009(04).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存在的问题 对策
具有战略性的管理会计,通常被称为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它是会计学一个新的分支,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但是目前,SMA在我国的应用仍属探索阶段,人们对SMA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战略管理会计最早由英国学者西蒙斯(Simmonds)于1981年在《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提出,他认为SMA就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首次强调学习曲线与长期成本形态在衡量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和了解竞争者成本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在环境,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继Simmonds之后,威尔逊(Wilson)等人在《战略管理会计》一书中提出更加明确的定义:“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一、我国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时存在的问题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财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业及县以上集体企业的600万会计人员中,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也只有18.2%。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普及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而且我国企业现有的中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偏大且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很难将现代管理科学应用于实践。
2、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企业环境要求较高
目前,国外管理会计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国内企业的管理会计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财务会计水平,更谈不上参与企业决策并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会计师培训制度,我国要参与国际竞争也必须逐步建立并完善管理会计师培训制度。如今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已经登陆中国,并由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和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管理会计国际论坛”,为各领域的财务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3、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
尽管会计体系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块,但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战略管理意识,在会计工作中仍然是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国内企业现在仍然习惯将主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财务会计工作,而把管理会计只看作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导致战略管理的实施工作很难展开。
4、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十分缺乏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专业教育不足。现有的1300万会计人员中,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6万人,受过大中专以上教育的不到10%,70%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虽然他们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低、专业水平不高以及知识结构陈旧。随着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出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进一步应用。
二、我国企业推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对策
1、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
我国战略管理会计的建立应当密切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现有理论体系的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不要仅仅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不要生搬硬套抽象的名词、概念与方法,而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便于广大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大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其它经济管理专业大部分都没有开设,这也是有待改进的。在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也必须加入战略管理会计的知识,争取使所有会计人员都能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了解。当然,这些措施都必须有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建立、创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2、营造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
要营造一个适合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良好环境,就必须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体制和会计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深入运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应取消企业领导享受的行政级别待遇,也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改为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由市场产生并磨练出真正的企业家。其次,还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自由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在这种环境中进行优胜劣汰。所以,要促使企业在管理中尽可能地应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必须不断深化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改进企业行政当局的奖惩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使每一个企业都能真正考虑依靠改进内部管理来保证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会计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虽然几十年来我国管理会计成绩斐然,但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仍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促进管理会计的研究与运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一直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会计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无法适应知识经济下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会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不仅需妥善运用资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统计分析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科学整合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财政部门及企业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和业绩的考核,两者均合格才能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广大会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应积极支持、关心并投入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
4、建立管理会计师组织,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首先,在中国会计学会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这样的学术或职业组织内设置单独的委员会、研究会或小组,承担关于管理会计的有关事宜。其次,待条件成熟时,可由广大管理会计工作者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学术和职业组织,以推动管理会计更大的发展。最后,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成立之后,除抽象的有关领导和规划之外,更为具体和必要的是先规范会计名词术语,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条件具备时,我国有必要推行管理会计师证书考试制度。这种制度将会成为会计人员检验管理会计学习水平的标准,成为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聘用职务的依据,并将大大提高全社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5、在实践中积极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很多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青岛啤酒集团极力推行战略管理会计,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国际化大公司,成为中国啤酒市场的领导者和超级明星,谱写新的百年辉煌篇章。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以及“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对购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的独特管理模式和远大的战略目光,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青岛啤酒集团近期与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签订协议,就双方结成战略关系进行排他性商讨。这将使公司在中国啤酒行业中保持增长和领先地位,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对企业运用战略会计的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以帮助一些企业少走弯路,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
6、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
战略管理会计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但受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相关资料不能及时取得,使得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大打折扣。此外,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仅限于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内部网络信息也仅限于一般的管理通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并没有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及时提供战略性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企业应在平时收集并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行为分析报告、政府政策和统计公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则应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春兰、李俊林:对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4).
[2] 白晨曦:战略管理会计刍议[J].金融经济,2006(6).
[3] 包天铭: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商业时代,2006(1).
实习是我们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前必要的一步,它也是一种学习,只是学习的方式和环境与学校不同。它与学校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我们在实习中不仅能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在经过这段实习后,我就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知道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这些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有了进一步学习的目标。这次实习重要的不是我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我有了很多感受,这些感受没有亲身经历是不会有的,它会让我终身受益。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财务会计实习个人总结,请笑纳!
财务会计实习个人总结1转眼之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就要过去,回首展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一下是我对三个月来的工作总结:
实习期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费用成本、客户往来方面的管理
1.规范了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管理,全面建立低值易耗品台帐,从易耗品的购买、领用全面跟踪,方便企业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价值较低物资的分布情况,加强管理。
2.在集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规范了华品成本费用的管理,明确了成本费用的分类,重新整理了科目,为加强了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当期的成本。
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规范商业公司财务帐套布局设置,根据商业公司特点,设置相应帐套,通过辅助帐中客户、仓库模块的核算使博科软件充分发挥出作用,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财务数据,满足未来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基础工作
(1) 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
(2) 根据集团的指示,对华品公司会计电算化情况进行了备案,使财务工作符合财政部的需要,更加规范化,为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而努力。
(3) 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
三、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 按公司要求对商业公司包租的商业地产进行登记、分析,对各项收入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集团财务管理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正确计算各项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新的税收申报要求,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财务部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基层财务工作管理者,注意充分发挥财无部其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4) 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是集团财务管理部对外的一个窗口。要想做好财务工作,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学习,我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提升。会计工作也如同一门艺术一样,要潜心修炼,提高自身,才能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承认。仅仅有着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会计工作的,还必须有着综合素质的修养,才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位置,肩负的责任,与工作的真实意义。也只有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会计人。
财务会计实习个人总结2本人在这次实习中担任的岗位是财务部的cfo,通过三年的模拟操作,确确实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cfo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内部会计管理与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审计制度》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为了使所制定的制度更符合实际操作的需要,本人先制定了一份比较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与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审计制度》的草案,并将两份制度草案交由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大家一起对三份制度进行了最终的定稿。
接下来本人组织了财务部的人员进行了岗位职责的进一步明确,并参与了其他各项企业经营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购买帐簿、购买单据、进行税务变更、开设银行帐户等等。经过了企业经营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企业终于开始正式经营了。
企业经营的首要任务是做预算,这样才能更好地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并有利于控制经营的成本,为企业的最终创利服务。预算的第一步是对企业各部门上交的部门预算进行汇总,第二步是对各部门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看是否属于合理的预算,如若预算不合理,则要求部门负责人重做预算。在实习的三年里,各部门预算都比较合理,未发生退回预算要求重做的现象。进行了企业下一年度的预算后,如若发现企业现有的资金满足不了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则要进行筹资,本企业在第八年和第九年都进行了筹资,而第十年则因为现有资金充裕而未进行筹资。
进行筹资的第一步是编写筹资计划草案,编写完成后将计划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公示,以便各成员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经过各成员的反馈,采纳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并最终确定付诸实际的操作的筹资计划。
编写筹资计划后紧接着就是提出可选择的筹资方案,公司在第八年和第九年通过直接投资、商业信用、租赁筹资等方式筹资不具备可行性,而发行债券亦缺乏必要的发行条件,所以本公司在这两年都只能选择银行借款的方式进行筹资,理所当然地筹资渠道也只能是银行信贷资金。筹资需具有可行性才可以进行,这是企业拥有风险意识的体现,在可行性分析中,本人主要对筹资的必要性、筹资的可能性、筹资的选择性和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这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所谓筹资的必要性,即筹资是否一定要做,因为筹资是需要成本的,如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资金需求的成本比筹资低,则不选择筹资。所谓筹资的可能性,是对筹资方案的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分析,主要是将当年企业资产负债率所对应的银行最高贷款额与筹资额进行比较,如果最高贷款额高于筹资额,则筹资方案具有可能性,反之则不具可能性。筹资的选择性是对方案选择的再一次确认,并分析其他方案不予采纳的原因是否合理。至于所谓的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如果带了款项却没有偿还的可能,则容易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那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破产,在进行这一分析时,主要是采用预期产品销售收入与到期本息相比较的方法,并较量把收入做低,以降低预算误差所造成的影响。
在通过筹资可行性分析这重要的一步后,筹资方案便可以付诸实施了,所谓实施,也就是到银行进行贷款,在填写完要求的资料后,便要进行必不可少的一步——开设一个一般存款帐户,因为贷款不可以用基本存款帐户,而只能将贷到的款项存入一般存款帐户。到这里,筹资业务已全部完成,但有一点非常重要,虽然筹资完成了,但签名的企业预算却仍将继续进行,在经营过程中,各部门仍需对预算进行调整,本人则对各部门的预算调整进行再一次的汇总分析,并调整企业的总预算。
对于一个cfo而言,最繁重的工作不是前面所讲的预算、筹资等,而是年末对一年企业各部门各项财务事项做一个年度的总结,并分析其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这一工作也是cfo的重要职责之一。 首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在第八年,由于各部门对整个业务流程尚处于摸索熟悉阶段,所以年初所做的预算执行情况相当地不理想,公司总预算误差为253.74万元,误差比率为15.34%;在第九年,预算误差高达1571.97万元,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临时改变了借款回收政策,使原本需偿还的一大笔借款可以在下一年度归还,而企业的偿债压力也就因此而减轻了许多;在第十年,各部门成员经过两年的业务磨练,已经可以做出比较合理的预算了,预算误差比率只有9.74%,预算准确性已比第八年大幅提高了。
其次,对费用构成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这一分析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结果的一个具体化,有利于查明各部门预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对于采购部而言,预算误差往往会比较高,因为原材料的价格是会波动起伏的,同样价格波动的问题在物流部预测运输费和仓储费的过程中问题也会比较突出。同时,对于费用构成的分析也有利于发现企业费用发生的异常现象,以便于及时纠正,合理控制费用开支。
第三,对年度收入进行细化分析。这一分析是同样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结果的一个具体化,也有利于查明各部门预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因为预算不仅预算费用,也需要预算可能存在的重大费用成本等,所以收入预算的疏忽也导致总预算不准确。
第四,对信用政策与应收账款进行分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赊帐现象是在所难免的,而为了更好地回收应收账款,有必要制定合适的信用政策,以股利赊帐方尽快归还欠款,本公司主要采用的信用政策包括商业折扣、现金折扣、批量折扣等,在各年的信用政策分析过程中均为发现信用政策误用或滥用的情况,且信用政策收到的效果较好,应收账款回收率较好,坏账损失极低。
最后,编写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效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并运用如资产报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进行有限论证。编制的分析表主要包括:年度资产负债表比较表、年度利润表比较表和重要财务比率表等。
至此,cfo一年的工作可以说已经暂告一段落了,第八年的实习让我认识了企业运行的基本流程及cfo的工作,第九年的实习让我进一步的熟悉,而当第十年结束后,更是体会颇多,于是便在此写写体会和总结了,心中确实有学学多多的东西想说啊。前面已经对我在实习过程中经历过的实实在在的业务做了一个汇报总结,接下来便来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吧。
首先,通过erp实习,我提高了自身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cfo在财务部起到了协调与组织的作用,组织好部员的工作是职责的一部分,其次便是做好本部门其他部门的协调,做好必要的信息沟通,使财务部门能更好地向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客观合理的会计信息。
其次,erp实习使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作为一个cfo,除了做好协调与组织外,最重要的是对财务部的各种会计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对已学的会计知识有了一个实际运用的体验,对于相关学科,如财务分析等,更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财务分析的流程有了一个整体上的了解,这必将使自己更加适应以后的实际会计工作。
第三,熟悉了公司运营的整个流程。由于财务部是公司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与其他部门有各种各样联系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各种原始数据来源于各个部门,并不仅仅限于财务部,所以cfo这个岗位给了我了解整个公司运营的流程,这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 此外,我还想提一提我对erp实验的一点建议。作为财务人员,对于业务流程是有我们独特的敏感性的,因为不论是我们的证、账、表的编制,还是我们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没有一步不是建立在按流程走上的。在实习中我发现,erp实验虽然尽量真实化,但仍存在不足,如业务流程有时会出现错乱,明明是本季度需要交的费用对方单位或企业却拖到了下一季才来通知,筹资正常情况下应发生在预算之后,而有时却先发生了筹资,然后才提交预算。当然,这些情况大多是发生在企业第八年的经营过程中,也就是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年,虽然问题出现的原因更多地是由于同学们对实验的陌生,但我认为实验的指导老师们需要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同学们中存在的普遍性,需加强对程序化概念的灌输,对遵守正确流程思想的强调。这便是我的一点小建议,希望能对完善erp实验带来一点帮助,希望学校erp实验这个品牌做得更好。
财务会计实习个人总结3来到威高已经两个月零十天了,在公司实习的这两个来月,我感觉自己进步了不少。虽然实习后休息的时间比在学校时少了很多,完全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是很少,但我感觉自己过的很充实。尤其是当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接触到了一些在学校接触不到的新事物后,那种收获的喜悦让我感觉很充实,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下面,我对这段实习经历做个总结。
实习是我们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前必要的一步,它也是一种学习,只是学习的方式和环境与学校不同。它与学校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我们在实习中不仅能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在经过这段实习后,我就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知道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这些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有了进一步学习的目标。这次实习重要的不是我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我有了很多感受,这些感受没有亲身经历是不会有的,它会让我终身受益。
记得我是10月23日一大早来到骨科的,小姜和丛会计送的我。来到财务,因为活很多,我很快就被安排好并且投入了工作。由于公司财务领导要交接工作,五年的账簿都得打印,因此在骨科的前两周我就帮忙打印装订账簿。当我看到这么多账簿都要打印时,我真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这种经历很难得,它让我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给财务带来的方便。在打印账簿和装订账簿的过程中,我开始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初步了解。这段时间,财务真的很吵闹,借调过来的八台打印机几乎一刻不停的在运转,喧嚣的声音充满了整个财务室,时间长了还真是有些烦。不仅如此,这几天财务室还充满了刺鼻的油墨味,呛的嗓子很难受。虽然不是什么重体力活,但忙完之后还是有些疲惫。就这样不停地忙了两周,终于忙完了这些活。这时看见堆积如山的账簿——这几天的劳动成果,一种丰收后的喜悦油然而生。之后财务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人们并没有闲下来,只是进入了相对安静的工作中。这时辛经理也给我制订了很详细的实习计划,按照计划我先去了仓库实习了两周,接下来又去了生产一线。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很新鲜,因此我也感觉收获特别地多。如果说在没有了解具体的生产活动之前我是一张白纸,那么在了解完这些生产活动后我就成了一幅有内容的素描画。对生产活动的每一点了解都像是用画笔在作画,每一笔画都会丰富画的内容。在数控生产车间的实习虽说很短暂,只有四天半的时间,但我感觉这是我收获最多的人生经历。我不仅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知识,而且收获了很多感受。正当在数控车间饶有兴趣地学习时,突然接到徐会计一个电话。她说金切车间一个统计最近几天有事不在,让我过去顶几天班。可这一去就是10多天。在顶班的这十多天里,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学习和思考,除了更深入地了解了统计的有关工作外,我还对K3软件作了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这之后,因为德勤要来审计,财务挺忙的,我就提前回到了财务。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他们分担一点工作。半年的凭证都没粘,粘凭证就成了我在财务这段时间的任务。虽然说粘凭证挺简单,但是在粘凭证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对公司经常发生的业务及其账务处理作些了解,还能够认识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单据及其审批手续,了解各种凭证的传递过程,当然还能够熟悉K3软件的相关操作。在学校时就学过怎么做分录,怎么做账,知道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凭证。但这些都是理性的认识,都只是纸上谈兵。如果说让我不经过实习而直接把学到的这些登记会计凭证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还真是无所适从。这时我真地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后悔当初在学校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时应付差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真是没错,以后我一定会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从点点滴滴做起。
在财务实习的这段时间,我还对财务与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会计是财务的基础,主要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要发挥会计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财务管理把这些会计信息提炼出来,服务于企业决策。从这方面讲,财务离不开会计,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的管理职能必将丧失坚实的基础。所以我首先应该努力熟悉会计业务流程,其次再对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最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公司的管理决策贡献力量,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
总得来说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要学习和了解的东西还很多,今后的工作肯定还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将会给我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体会。我坚信:只要我有信心,勇敢地去尝试,虚心地去向同事学习,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进步!
财务会计实习个人总结4不知不觉当中三个星期的财务会计实习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收益或者启发确是让然受益终生。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有了基本认识和理解。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是无法将会计学习深入到应有层次的.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实习开始了,进入模拟环境,先填制原始凭证。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关,先不说业务如何,单是那些业务发生日期和金额的大写就够让人头疼的了。其间还涉及一些格式问题,哪里需要划线,哪里用写¥符号,哪里打叉,最后又盖什么样的财务章,这些学过的东西在用时就模糊不清了。经过两天的锻炼,基本扫清了外围,业务上又是一片茫然。在登记记账凭证的时候,会计科目的使用,明细账的确认,以及金额的数量都不是很清楚。只有对购进原材料,或发生一些日常业务时才比较能应付。如果发生资产减值累业务的话往往比较头痛,几张原始凭证不知道用哪个好,金额不知道怎么确认。这都是我进一步提高的方向。最终公司一个期间的经营活动最终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编制报表过程中也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如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一般项目无须对帐户数据进行加工,直接根据总帐科目的余额填列。但有些项目需要将几个相关联的帐户数据进行分析、合并构成相应的报表项目,如“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等项目。有些需要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填列。等等。同样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现金及其等价物就是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通过此次实习,将学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不仅让我们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有了详细而具体的认识,熟悉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对象,也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同时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带来的便捷。 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加了我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实际的财务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次会计实习,我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学的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看着自己三周的辛勤成果,心中的沉重石头也就落地了。实践中避免手忙脚乱的前提是打好理论基础。看见自己做的账簿会发现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但今天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明天突破完美的基础。现在的自己只是个刚刚接触会计两年的初学者,从会计基础到中级财务会计,知识在不断升级,而实践操作也经过了两次的磨练。会计工作是个复杂,需要耐性的工作,也是考验个人知识积累和思维的过程,所以今天累积得一小步,一点滴都是将来运用实践的不可或缺因素。
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服务于更多的实践,那么我更期待下一次实践的历练,为自己以后工作增添些信心和色彩。 总得来说在实习期间,我天天一早起床,也体会了上班的辛苦,和实际会计工作的模式,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艰苦的工作中,我却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明白,今后的工作还会遇到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体会。这次实习对固步自封的我们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我们也受益匪浅。
财务会计实习个人总结5财务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大的模拟单位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结合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必要简介,相关资料的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提示和说明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弥补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实训的兴趣。
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记账凭证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成册。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所学内容的质量。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训的第一天做了分录,虽然之前从来没有实训过,但感觉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老师说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桌上的做账用品,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下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晚上继续忙当天没做完的任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账单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再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熟练多了。不过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不担心,因为我正在努力的学习这些知识。
经过这些天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遗漏业务,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实训中几乎每一笔业务的分录都是老师讲解但实际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