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行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行业研究

第1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一、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且受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个体私人银行会在适应环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盈利模式。为顺利展开对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有必要界定盈利模式概念、探讨构建盈利模式的核心因素、梳理现有盈利模式类型。

(一)盈利模式概念界定

盈利模式,指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环境等要素巧妙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特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价值创造,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层面,一是战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为实现自身价值作出的战略安排;二是,经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模式2,表现为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逐步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盈利安排。

本文中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将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等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创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经营性盈利模式。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高度关联的另一概念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指私人银行利用自身内外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营销能力、客户资产管理能力、降低营业费用能力以及规避风险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私人银行各个环节经营结果的体现。私人银行经营的好坏通常可以表现为盈利能力的强弱,私人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企业盈利模式的优劣。

(二)构建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核心要素

盈利模式追求顾客价值以及自身价值最大化。纵观企业成功的盈利模式,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问题,盈利模式可以通过四个纬度来描述。

1.价值网络。价值网络是指企业与其客户、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形成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关系。在价值网络中,私人银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外部发生联系。

2.产品和服务。私人银行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元素。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提供以及创新由客户需求来界定。

3.价值链。私人银行从价值创造流程的角度来建立、维持以及创造新的价值链,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

4.财务因素。私人银行综合其收益模式(主要涉及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蔽以及利润家)和成本结构,合理评价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便提高利润水平、拓宽利润空间、控制财务风险。

(三)盈利模式类型

从盈利模式的形成角度来看,企业盈利模式可以分为自发盈利模式和自觉盈利模式两种类型。自发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环境自发形成的盈利模式,具有随机性、隐蔽性等特征。自觉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经验积累、市场分析之后,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独特经营模式,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等特征。

二、中外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分析

(一)国际私人银行盈利模式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得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两大模式:顾问咨询模式(欧洲模式)和经纪商模式(美国模式)。随着私人银行业务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出现了投资银行模式、综合模式。

资产管理费模式将资产管理业务置于银行的核心地位,能够更好的实现客户利益与银行股东利益的统一;顾问咨询模式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管理费用收入,按照资产规模不同每年收取0.4%~1.5%不等的管理费,属于典型的佣金盈利模式;国际上采取顾问咨询模式盈利的私人银行主要包括瑞士宝盛、苏黎世EFG私人银行控股中心(EFG国际)等。交易手续费模式主要为服务于顾客买卖证券的需要,收入主要来源于收取客户手续费为主,投资者都必须缴纳申购、赎回的手续费。客户经理以价值低估的投资产品为对象,客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低买高卖”的投资操作,手续费收取根据私人银行每笔交易的资规模决定,通常在0.2%~2%不等。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中,顾问咨询模式和经纪商模式在其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客户特征、产品供给、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见表1)。

表1 交易手续费模式和资产管理费模式的比较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对盈利水平的目标要求差异将导致盈利模式的改变。根据波士顿咨询机构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借势增长 破浪前行》表明,收入模式和资产回报率数表明财富管理机构(包括私人银行和大型集团财富管理中心)正在渐渐偏向收费型定价模式。

投资银行模式与新兴市场的崛起密切相关,在该种一粒模式下,私人银行业务仅作为投资银行业务之外一项辅业务,为超高净值客户服务,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有主要份额。综合模式涵盖公司信贷、个人信贷、私人财富管理以及投资银行咨询服务,盈利点存在多样化特征,该类模式下私人银行的收入来源除了资产管理费收入外,信贷业务利差收入、投资银行手续费收入也是主要盈利来源。综合模式受到瑞银、瑞士信贷等综合性、规模较大的金融集团的青睐。

(二)全球私人银行盈利能力

根据《麦肯锡全球私人银行调查报告》(2013)指出,亚洲私人银行业利润增长速度最快;预计未来四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利润每年增长10%以上,将达到70亿美元,其中绝对值增长35%在亚洲(不包括日本);基于美国私人银行渗透率低,北美私人银行的利润率小于西欧。

西欧: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盈利面临压力。西欧私人银行的资产总额在2012年仍增长8%,但利润率下降1%,仅1/4的私人银行盈利能力超过经济危机前。

西欧私人银行利润率(以2004年为基准)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西欧私人银行年化收益率情况

北美:利润恢复增长。美国私人银行的成本/AUM(析产管理规模)和收入/AUM都在下降;收益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成本下降是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私人银行收入率下降,主要由于超高端客户偏爱低收费的保管账户,且这部分客户经常得到费用折扣,同时低利率环境下利差被压缩导致,另一方面,成本率下降,成本下降主要来源于人员和费用的减少。

亚洲:某些私人银行盈利能力提高。亚洲私人银行的平均利润率(2012年)为17%,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亚洲地区私人银行利润率构成情况

亚洲私人银行盈利能力整体提高的同时,私人银行之间收益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获得最高收益的私人银行收益率高达59%,最低收益者收益率为-7%,两者之间的差异为66%,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亚洲私人银行最高收益者和最低收益者的情况

其他地区:各有特色,快速增长。其中,印度私人银行增长非常迅速,资产规模在2012年大涨32%,利润率持续增加,地理上主要分布在孟买和德里;中东地区私人银行以离岸市场占主导,在岸市场日益重要;拉美地区大约67%的资产来源于巴西和墨西哥,一半投资于离岸市场。

(三)中国(境内)私人银行盈利情况

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联合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表明,中国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上,中资私人银行、外资私人银行、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各自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总体来讲,中资私人银行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与培育,保持并强化了竞争优势。在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上,中资银行依托其庞大的客户基础,借助强大的对共业务和遍布全国的网点,力求为高净值人士打造全方位理财规划管理平台。同时,超过9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使用中资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远高于使用外资私人银行和其他机构的比例。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经过7年多的努力,在客户数量和客户资产管理规模上取得相当的成就,在发展路线上采取追求规模收益的战略(见表2.2),但究其盈利能力上来看并不理想。

表2 上市银行私人银行相关数据(2014年)

注: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14年年报,部分数据据有差异属四舍五入造成;*数据来源于优选财富投研中心。

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中披露私人银行盈利情况数据的仅有两家银行,分别为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2014年年报披露,私人银行业务2014年手续费、佣金收入为21.55亿元,较去年收入增长4.56亿元,同比上升26.84%;2014年民生银行利润总额为597.93亿元,私人银行对总行利润贡献率为3.6%。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披露,私人银行业务贡献净收入超过18亿元;浦发银行2014年境内利润总额为620.00亿元,境内私人银行业务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为2.90%。通常情况下,私人银行的盈利周期相对较长,单一私人银行实现盈亏平衡需要5到6年时间,国际上私人银行对总行利润贡献度在30%左右,我国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盈利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资私人银行基本上以产品销售即佣金收入为主,根据客户每笔交易的资产规模收取0.2%~2%不等的手续费,属于“批次性”收费,采取交易手续费盈利模式。因此,目前私人银行着眼于销售业绩的提升,更像是商业银行经验理念下的高端理财。私人银行当前阶段所能提供得服务与零售银行没有本质性得差异,私人银行往往需要更高得回报率或更低得手续费率来吸引和留住客户;同时,私人银行大部分属于总行领导下的二级部门,在利润考核上尚未实现独立核算、独立考核,线条和考核体系尚不清晰,例如私人银行的从业银行大多数都有个人业务从业背景,那么私人银行客户的储蓄金额定性为私人银行的业绩,还是作为个人零售银行的业绩。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盈利策略下,中资私人银行的盈利不容乐观。

三、基于客户细分下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构建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借势增长 破浪前行》指出,2013年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为2,378,000,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二位,中国(内地)超净值家庭(私人金融财富超过1亿美元)为983,000,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三位。中国内地基于人口基数的优势,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数量上占据优势,对面巨大的客户群体使得中国私人银行业务据有很大的潜力。

私人银行必须制定富有吸引力的新顾客获取策略和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差异化价值主张,以助其赢得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的青睐,满足其不断增加的财富管理需求,最终使得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实现。

(一)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思路

市场细分是构建企业盈利模式的开端,是企业选择不同盈利模式的依据之一。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区别于银行的零售业务、投资管理业务等,定位于为高净值客户以及超高净值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其中包括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也包括其他服务如健康医疗、家族传承等。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为高净值以及超高净值客户,客户群体确定后对客户进行细分,对客户需求进行细分,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完成私人银行产品线和服务线的构造。总体来说,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外在表现为企业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结构。

图4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思路图

(二)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基础――客户细分

1.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情况。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高净值客户群体和超高净值客户群体。

高净值客户是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可投资资产总值较高的社会人群。中国私人银行对高净值人群划分标准是金融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社会人群。截止2014年9月末,中国高净值人群约6.7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500人,同比增长3.9%。2010年至2014年,高净值人群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具体情况见图5。

图5 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与增长率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

高净值人群主要由三部分人群构成:

企业主:指企业拥有者,约5.4万人,占比80%;企业资产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2%。

炒房者:指投资房地产,拥有数套房产者,约1万人,占比15%;房产投资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0%。

职业股民:指收益主要来源股票投资收入,大约3350人,占比5%;股票、现金和其他投资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73%。

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目标(如图5所示)。

超高净值客户是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可投资资产总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社会人群。截止2014年,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约17,000人,总计资产规模约为31万亿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18.2亿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群主要以企业主为主,其中,上市公司(含全部上市和部分上市)比例超过6成,在国内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超过7成。中国超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分布如图6所示。

图6 中国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目标

注:数据来源于招商银行――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调研分析。

图7 超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胡润研究院。

2014年,超高净值人群的金融需求和非金融需求:

金融需求:最为资产规模级别最高的人群,超净值人群中有7成表示有融资需求,且融资的目的以企业发展为主。企业发展需求中以企业扩张占比最高,达65%;其次为企业并购,占比27%;用于企业经营周转的比例仅为8%。面对中国超高净值客户主要经营的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及发展时期,资金需求较大,银行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有助于增加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黏性。

超高净值企业的投资需求中,超过3/4的投资主体为企业,个人主体只占1/4,将超高净值人群视为法人处理,从法人投资需求的角度出发更符合实际情况。企业投资需求中,42%人士表示投资的目的为资产增值,32%为规模扩展,15%为多元化经营。个人投资目标为财富增值和财富保值。

海外投资需求在高净值人士金融需求中有明显增加趋势,因此离岸市场潜力巨大。超高净值人士投资海外的主要目的为企业国际化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离岸市场需要满足高净值人士的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双重需要。超高净值人士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投资风险评估和了解当地法律税收政策,其次依次表现为国际人才、文化差异、需求海外投资标的和获取当地社会关系。

艺术品投资需求和大额保单需求也是高净值人士的金融需求之一。

非金融需求:对于非金融服务方面,超高净值人群的需求集中于健康医疗和家族传承,分别占比54%和46%,其次为高端商务旅行、户外旅行和国内社交平台。

2.多重标准下的客户细分。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经济学家拉里・赛尔登曾表示:“更精确地细分、再细分出客户子群体,才是财富所在”。根据奥玮咨询公司对欧洲私人银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私人银行都会采用财富加其他因素的细分标准,30%的机构会采用多重标准(如复杂程度、期望参与程度登),只有10%的机构仅根据财富或者资产规模进行客户细分。私人银行采取多重细分标准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一是按照资产规模基础下的客户细分――挖掘客户价值。针对高收入人群进行资产细分最为直接的方式是按照资产规模细分。截止2014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约为6.7万人,按照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两个维度来细分,可以分为六大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千万到5千万的企业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5千万到1亿的企业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以上的企业主

*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专业人士

*专业投资人

*其他,主要包括全职太太、退休人士、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

在六大类的划分下,出现了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划分。超高净值人士企业主相比于其他高净值企业主,具有更强的财富保障和跨境财富配置的需求。

从理财渠道和投资习惯的维度观察,企业主表现为“积极理财型”和“稳健被动型”两种行为细分。“积极理财型”企业,除在机构理财渠道以外,还较多依靠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投资渠道进行理财。这部分人士对市场波动具有较深认识,对银行平台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以及投资理财顾问服务的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稳健被动理财型”企业主对于私人银行投资渠道的依赖度较高,其主要精力放在个人事业经营上,希望选择一个长期信赖、服务全面的财富管理机构来帮助其管理资产,节省个人在投资理财上的时间和精力,以稳健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非常关注私人银行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希望获得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和稳健的理财业绩。

二是按照客户需求细分。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将私人银行客户分为四类,根据客户风险偏好不同,对私人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需求。

表3 私人银行客户依据风险偏好进行的需求分类

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

上述四类客户中,A、B两类客户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财富的增量和最大化,更倾向于复杂的私人银行产品及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属于激进型的客户;C、D两类客户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更倾向于低风险的资产管理产品及谨慎的投资策略,属于传统型的客户。

中国高净值客户需求集中体现在财富增值、财富保、风险分散。近年来财富传承的需求进一步显现,高净值人群重视家族财富的长久繁荣进行中长期规划;高净值人群中个人融资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较高,部分人群表示对特殊融资服务较感兴趣(如私人飞机);高净值人群对于增值服务的需求,“生活品质类”和“财富规划类”需求又有区别。总体而言,中国高净值客户的需求较为多样化。

(三)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核心――财富配置

Chhabra(2006)提出了一个专门针对私人客户的财富配置框架(WAF),他认为私人客户面临三类风险,一是使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个人风险(personal risk),二是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market risk),三是追求提升财富阶层引致的志向风险(aspiration risk)。相应地,在资产配置时,应当将资产分为保护性资产(protective assets)、市场资产(market assets)和志向资产(aspiration assets)以分别用于管理个人风险、市场风险和志向风险。保护性资产强调安全第一,虽然收益较低但可以确保客户的基本生活水平;市场资产的配置遵循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构建广泛分散化的资产组合最小化非系统风险,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志向资产追求绝对回报,配置于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类型上。

一般来说,保护性资产应当完全覆盖客户的负债和生活支出,志向资产的比例可以是客户能够承受本金损失超过50%的资产比例,其余为市场资产。但实际上,客户在投资决策中存在行为金融学描述的心理偏误,一个私人银行认为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不一定能打动客户。最常见的心理偏误有四种:损失厌恶(loss avertion)、获得性偏误(availability bias)、后悔厌恶(regret avertion)和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在损失厌恶心理下,客户要求资产的绝对安全,使出现损失的概率很小也不愿降低低收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或者抱定已亏损的资产不放,认为将来能够回本,不顾目前可能失去的投资机会。获得性偏误是指容易联想到的事件会让人误以为这类事件常常发生。在获得性偏误心理下,客户在考虑权益类配置时容易联想到2008年的股市崩盘并认为类似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后悔厌恶是指后悔带来的痛苦可能比由于损失带来的痛苦还要大,因此人们在决策时倾向于避免将来可能的后悔。在后悔厌恶心理下,客户因为过去的投资亏损经历而不愿意介入新的投资。过度自信是指人们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过度自信心理下,客户配置了过多高风险资产而对安全性资产不屑一顾。总的来说,损失厌恶、获得性偏误和后悔厌恶容易使客户配置过多保护性资产,过度自信容易使客户配置过多志向资产。

总的来说,私人银行依据客户需求、客户对风险的态度对客户资产进行稳健或者积极的财富配置,并不断优化财富配置方式是私人银行盈利的关键所在。由于客户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私人银行提供的资产配置方式不一定被客户所接受。私人银行在专业上应当保持一定专业的态度,为客户资产配置作为客观选择,避免客户后悔。

四、关于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是产品、服务创新和整合,发展私人银行及其相关财富管理业务能够顺应市场变化。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私人银行业务基于其收入较为稳定的优势,市场表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私人银行业务在高净值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吸引能力,随着中国高净值人士人数的持续增长,保证私人银行稳定性的优势前提下,加强产品创新与整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是私人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措施。

同时,和国外发展成熟的同业相比,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多以产品为驱动,产品和服务种类较为单一,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情况逐渐加重。面对客户需求的多样性,私人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展开产品创新和整合,体现私人银行专业化、个性化,有利于私人银行提高产品认知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和重复购买率。

二是大力发展离岸私人银行服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私人银行客户海外投资以及海外移民需求日益强盛。私人银行应当抓住市场基于,积极开展海外市场业务布置,充分发挥银行集团优势,为海外投资或移民需求的客户提供精通外汇、投资、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加私人银行的盈利点。

三是迎接数字化时代做好准备。在这个数字化技术日益重要的时代,私人银开发先进而完善的数字能力,利用大数据管理客户信息、产品(服务)信息、建立数字客户沟通,通过直观易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对传统财富管理模式进行补充,有利于私人银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是构建私人银行大产品服务平台。中国私人银行基于银行背景在客户获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基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要求,私人银行很难在直接进入某些金融市场,内部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私人银行加大对其他金融机构(基金、信托)等的深入合作,建立私人银行产品服务大平台,有利于私人银行扩展业务外延,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五是从“卖产品”到“开药方”转变,加强资产顾问服务。私人银行加强资产管理服务,为顾客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从产品导向转变为资产管理导向,有利于私人银行盈利渠道多元化,且改善私人银行对产品的过于依赖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第2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渠道策略;全渠道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66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28- 03

渠道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品和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亦是营销宣传和实现利润的载体和手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和发展渠道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1 渠道种类与特点研究

从渠道种类来说,商业银行渠道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网点,还包括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

1.1 物理网点

物理网点,即传统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最原始、最基本的渠道方式,具有其他渠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能够实现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几乎能够处理所有的客户需求,是部分业务的唯一解决途径。但是,物理网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区位方面,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对距离较近的客户来说,该网点具有相对优势,但对距离较远的客户来说,该优势就转变成了劣势。在营业时间方面,物理网点有固定的营业时间,客户办理业务必须在营业时间内进行,相较于部分24小时开放的自助设备以及网上银行,并不具备营业时间方面的优势。在等候时间方面,通常情况下,客户在物理网点办理业务都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如果在繁华区或者业务集中办理的日子,那么等待的时间将会更长。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建设和维护物理网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物资费用等。

1.2 自助设备

自助设备是较早出现的缓解物理网点工作压力的渠道之一,同时,弥补了物理网点在区位、营业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例如,部分自助设备被摆放在商场内、车站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最大程度地吸引和方便客户;部分自助设备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等。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自助设备不断升级革新,其所能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存取款、查询、转账等功能,发展到开卡、实时发卡、自助缴费等。

1.3 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是出现较早的突破物理位置局限的沟通渠道,能够满足客户在不同地点实现部分简单业务处理,但是,出于安全性以及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考量,目前电话银行普遍以业务的查询、咨询以及投诉等功能为主,与新兴的手机银行渠道并不是同一概念。

1.4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即通常所说的电子银行,是目前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并重点建设的渠道之一。网上银行能够突破银行网点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满足客户随时随地实现部分业务办理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上银行也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业务办理功能,不仅能够实现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功能,还能够购买理财、基金等产品,交纳水、电、电话费。此外,为更好地吸引客户,增加客户黏性,部分银行还建设了网上商城,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还能够通过不定期的与银行优惠活动联动,达到放大活动效果的目的。

1.5 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亦被形象的称为移动银行,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建设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我国手机网民已超过5亿,手机上网比例超过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以“双十一”为例,2014年11月11日当天,支付宝移动支付规模为1.97亿笔、243亿元人民币,占总成交额的42.6%。因此,各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手机银行建设,并且通过减免手续费等措施,鼓励客户体验手机银行,引导客户将手机银行渠道作为办理业务的主要渠道之一。

2 客户需求与零售银行业务渠道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经济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需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也对商业银行渠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观念方面,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更需要多种更有效率、更便捷的渠道以供选择;在终端配置方面,信息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终端的使用更加依赖,这也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电子化渠道奠定了基础;在信息获取方面,信息化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多的选择,客户不再是银行业务的被动接受者,而越来越主动的参与经济行为,对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行为更有想法和目标。

面对客户需求和行为习惯的逐步变化,商业银行需要紧跟时展形势,在渠道建设方面不断发展,以维持和吸引客户,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奠定基础。有预测显示,未来客户每月使用商业银行各种渠道的频率为:手机银行约20~30次;电子银行5~10次;ATM等自助设备3~5次;电话银行5次左右;商业银行物理网点仅1~2次。因此,未来银行的渠道将向电子化、轻型化方向发展,形成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电子渠道为重点,全渠道综合化发展态势。

3 零售银行业务渠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渠道发展思路不清晰,渠道建设存在跟风现象

目前,商业银行不仅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渠道建设同质化现象同样存在。在经历过物理网点大规模扩张、电子银行纷纷上马,到之后的社区银行热、试水手机银行等,银行业渠道发展的这种跟风现象屡见不鲜。要采取怎样的渠道策略,是商业银行渠道建设首先应明确的问题。在科技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电子化渠道的发展,一是为缓解物理网点的业务压力;二是为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客户需求。此外,在交易成本方面,电子渠道比物理网点更具优势。因此,大力发展电子渠道成为部分银行渠道建设的重点内容,而替代率成为了提及频率最高的衡量标准。据报道,目前上市银行的平均替代率已经达到了60%,部分领先的银行甚至超过了80%。虽然发展电子渠道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由于发展方向和侧重点存在差异,各商业银行更应该结合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各渠道特点,进行综合考量,平衡发展。

3.2 渠道功能利用不充分

渠道应集交易、营销、宣传推广等功能于一体,是银行提品和服务、实现利润的途径。但是,目前的渠道建设多集中在交易功能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其营销以及宣传推广等功能。例如,物理网点能够实现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增加客户信任,是营销与宣传的最优质渠道之一。但是,目前由于受到考核机制的约束,客户经理往往以完成绩效任务为目标,对客户多方面营销以及挖掘潜在客户程度不足。再以手机银行为例,由于手机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将建设重点多集中在基本业务和操作的客户体验上,在业务开通、登录、响应速度以及页面设置等方面不断修正、完善,部分领先银行已经将网上商城引入手机银行界面,推进手机银行更进一步发展,但是,该项业务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手机银行在实现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等功能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增加更多的交易服务,更应该通过设置更多客户与银行间的互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客户体验度,增加客户黏性。

3.3 渠道间协同配合不足

目前商业银行各渠道的发展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统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发展模式。例如,信息不能达到跨渠道共享;电子渠道与物理渠道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协同配合;业务架构、处理流程相对独立等。

4 零售业务渠道发展建议

4.1 理清渠道发展思路,助力全渠道协调发展

新形势给商业银行渠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兼顾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渠道的平衡发展,更要将科技手段融入其中,为渠道赋予智能的概念,即所谓的全渠道发展。这种全渠道能够使客户通过各种渠道实现金融需求的同时,为客户带来更好地服务体验,渠道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智能,能够对客户行为产生记忆,并进一步根据客户行为习惯判断客户喜好。其实,全渠道的概念已经初见端倪,例如,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手机登录购物网站,都会出现相同的界面,该界面能够根据客户的搜索或浏览记录,优先显示客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银行的自助设备能够记录客户的提取习惯,将客户习惯的提取币种、金额等优先排列等。智能化的全渠道发展将是商业银行渠道建设的主要方向。

4.2 充分挖掘渠道功能,提高渠道利用效率

在渠道建设方面,应充分挖掘各渠道功能,实现渠道的高效利用。例如,利用物理网点面对面的资源优势,增强物理网点的综合营销能力。重点在于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技能和营销意识,在维护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在客户;利用电子渠道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吸引更多客户,并且增加与客户间的交流、互动,比如设置专区,通过赠送信用卡积分等方式,鼓励客户分享旅游、购物、美食体验,建立小企业主群、社区群等,有针对性地相关信息,增加客户体验度。充分利用各渠道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客户积极性,挖掘客户潜力。

4.3 提高渠道间关联程度,增强渠道交叉销售能力

提高渠道间的关联程度,增强渠道交叉销售能力,以此增强客户黏性。正如富国银行研究显示,当客户只有一个产品时,客户的平均忠诚度为18个月;当增加一个产品,哪怕是活期存款后,客户忠诚度将增加为4年;当客户拥有3个产品时,忠诚度达到6年。同时,当客户拥有越多的产品,银行可获得的平均利润越多,客户流失率越低。通过各渠道的协同配合,努力增强交叉销售能力,当客户在物理网点办理一张信用卡、开立账户,在电子银行进行一笔实时转账、购买理财产品,在手机银行交纳水电费、查询基金收益等成为客户习惯,那么将大大增强客户黏性。各渠道应形成统一的力量,树立一致的品牌形象,共同推进银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于越,安爽,王振宇. 关于商业银行不同类型营销渠道及其特点的研究[J]. 财经界,2014(4).

[2]江西省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 商业银行渠道交叉营销管理模式研究[J]. 金融论坛,2011(6).

第3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将视角转移到投行业务上来,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投行部,专门从事与长期融资等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得益于在债券承销和并购贷款两项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0年投行业务收入就合计达到了433.07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45%。2011年一季度债券发行量大增,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增长70%;同时一季度国家乳品行业、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产业政策的出台更加快了相关行业内企业的并购步伐,这给银行带来挖掘投行业务收入的更多机会。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信誉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用级别最高。其不仅具有卓著的声誉、与客户牢固的关系及对客户情况和需求的深刻了解,而且有着丰富的企业融资经验和技能,并与资本市场上的各类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有着紧密良好的关系。

2.范围经济优势

商业银行有雄厚的资本、庞大的客户群体、遍布全国各地的经营机构网点等,开展存贷业务的同时又提供债券承销、基金代销、项目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摊薄成本,降低平均物质资源使用费、技术维护费用及网点建设费用、人力成本费用和品牌宣传费用。利用广泛的网络系统与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综合化的服务,降低平均经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资金优势

一方面,投资银行在运作项目时需要投入较为巨大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证券承销、兼并收购和股权直接投资等业务不仅涉及巨额资金的运作,而且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这使得开展投行业务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保障。商业银行作为全社会的融资中介,集聚了充裕的资金,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所以,商业银行天然具有拓展投行业务的能力和有利条件。

4.网点优势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行业,而这种服务需要一定的窗口来进行。我国商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分布有着无可比拟的良好基础,并且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方面也有着十分雄厚的实力和可靠性,这使得机构和个人在实现利用网点优势为政府、企业、投资基金等筹资主体多次销售巨额国债、企业债和各类基金等服务时,具有很强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

1.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

目前,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状下,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部分简单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项目无法直接开展。《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这不仅使得商业银行无法获得IPO经营资格,堵住了直接融资额大门,而且使其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这种规定虽然在风险防范上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束缚了风险防控优秀的银行进一步发展投行业务。

2.产品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是投行业务的源头活水,也是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有力方式。过去我国投资品种的匮乏和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可以获得高额垄断性利差,但这也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能力。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相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和国内券商而言仍然相距甚大,而现有的银行业监管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创新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一方面,商业银行不够完善的投行业务模式和薪酬激励机制,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高端投行人士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自我培养的投行业务人才还不够成熟,这使得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行业务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专业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三)机遇分析

1.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较快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为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环境。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和金融市场稳健逐步有序的开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处于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之中,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

2.市场对投行业务的发展有强烈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我国企业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派生出了投资银行业务需求,例如我国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并购重组需求增加,这给商业银行为企业策划并购整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为了规避不良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则十分强烈。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企业的需求正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契机。

3.金融形势变化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新型投行业务机会

(1)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推升银行投行业务潜力。据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贷款融资占比继续下降,当季人民币贷款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而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上升,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为10.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企业直接融资意愿的增强,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的空间,也为银行深入拓展咨询顾问服务,打造资产管理平台、股权投资平台、低成本融资平台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更是坚定了商业银行做大投行业务的决心,增加了拓展投行业务的信心。

(2)“新三板”扩容,撬动银行投行机会。随着2011年来“新三板”扩容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新三板”企业未来发展机遇所带来的业务需求。“新三板”企业大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主要吸引力在于其成长性、创新性,投资价值较难被准确量化;而政策支持和IPO预期,使得"新三板"企业备受青睐。截至2011年3月,新三板共有挂牌公司81家,而这81家公司201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9.4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75家实现盈利。新三板扩容也为银行投行业务带来了机遇。银行凭借资金业务优势,可以有利地撬动“新三板”企业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同时也为银行结构化融资提供了机会。

(3)“国际板”推出,打破投行现有竞争格局。“国际板”的推出将为国内银行的投行部门带来新的机遇。在国内投行业务方面,银行投行业务受现行政策法规以及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在与券商投行及独立投资银行的竞争中具有一定劣势,因此目前国内投行业务市场仍是券商的天下;但由于目前券商大多局限在国内市场中,“国际板”的推出,将使证券机构投行业务面临挑战。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在朝着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商业银行拿牌照的步伐明显加快,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多家商业银行在海外都有分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这些都增添了银行投行部在“国际板”市场投行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打破现有的投行业务竞争格局。如果这些银行能够获得国际板投行业务的资格,凭借其海外业务积累的经验和客户群以及银行的资金优势,银行投行业务业绩将会获得成倍增长。

(四)面临的威胁

1.国际金融环境存在变数

受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实体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不容乐观,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金融机构的扩张和盈利能力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变化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在调整业务扩张结构时趋向于保守,这在短期内会对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步伐可能将趋于放缓。

2.竞争对手的市场冲击

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不仅将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会遭遇处于垄断地位的证券公司强有力的竞争,例如在IPO、证券交易等领域,证券公司更有排他性的经营优势。此外,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也是某些投行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者。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策略选择和对策

(一)创新业务模式,提高综合化服务能力

要整合银行和非银行金融资源,积极与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客户提供跨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综合解决方案。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协作,整合管理资源和客户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为大企业客户服务方面,探索财务顾问加多元化融资业务模式创新。在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方面,积极探索以融资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模式创新。

(二)充分利用资金优势,促进投行业务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在参与优势企业的并购活动时,可以在合规经营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利用担保业务资源撬动投行业务机会,提高综合收益。合理利用担保资源配合投行业务的发展,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提升商业银行在企业直接融资中的参与程度和角色地位,提高银行的整体收益。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建立稳定、明确的收入分享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

(三)重视人才和机制建设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专业技术的经济、管理、金融、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总部形成规模在百人以上的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等业务中心。在投行业务收入较多、投行业务资源较为丰富的分行成立独立的投行部,配置专职投行人员。对于优秀的投行人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投行和国内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经验,真正实现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发挥人才在竞争中的核心作用。

(四)建立投行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

第4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论文摘要: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及商业银行高利润的分支业务,在西方国家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的现状入手,剖析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私人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开发的高端个人理财服务业务。2005年,中国银监会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可知,我国已开始步入私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阶段,研究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银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等方面制约,对全球资产运作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私人银行业务刚处于起步阶段。短短一两年时间内,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推出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已达20多个品牌、上百种理财产品品种,个人客户理财资金已有上千亿元的规模。但是,限于金融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波三折,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国内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运作制度 

目前国内缺乏完全的金融产品创新环境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并且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即使是外资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投资范围有限、无力开发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及理财规划。国内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运作制度限制了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多样化和创新。 

2.组织体系改革滞后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向顶端富裕客户及其家庭提供的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既包括运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也包括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财产传承、税务筹划等专业顾问服务,要求有非常完善、专业的服务体系。而目前国内银行仍采用总分行的模式,个人客户服务仍由多个部门分开经营,信息不够畅通,资源未能最大限度共享,横向及纵向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3.缺乏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和海外投资实践经验 

私人银行业务最大的挑战就是聘请、培训并留住人才。一个出色的私人银行家通常都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并往往具备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法律及税务相关知识和从业经验,甚至对艺术品和奢侈品也有足够的知识。顶级富裕客户的信任在这个业务领域至关重要,而顶级富裕客户不仅是对银行家专业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其人品和职业操守的信任。缺乏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及缺少海外投资实践经验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又一大瓶颈。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建议 

1.转变经营意识, 调整组织机构 

首先, 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摒弃传统的“重批发、轻零售”的传统经营理念, 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战略发展目标。其次, 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银行内部机构多、服务范围广、专业性要求高, 因此花旗、汇丰等都专门设立了私人银行业务部门, 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很好地加以借鉴。一方面, 国内商业银行应调整组织机构, 自上而下成立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 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业绩考核办法,理顺工作机制, 落实工作职责。 

2.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 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 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 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 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 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其次, 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 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需要更密切地关注较富裕客户的需求,提供更贴身的服务,按客户需要制定战略计划,做好客户财富管理的主要顾问,并对不同层次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专业化服务。 

3.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 如证券、会计师、律师等。对我国银行来讲,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管理意识,负有责任感, 并且熟悉各种金融产品功能和具有较强市场研究和客户开发管理经验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 

总的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如何有效地改善组织体系及营销模式,更好地培养一批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尽快缩小同国外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业务开展的差距,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z].2005年第 2号 

[2]唐韵:中外资银行暗演理财大战[j].中国经济周刊,2006,(2) 

[3]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6- 07 

[4]连建辉孙焕民:私人银行业务:高端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n].经济导报 

[5]陶锐:2006中外银行对决贵宾理财[j].投资有道,2006 

第5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薪酬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防止银行业再次出现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过度冒险行为,美联储首次对银行业高管的薪酬提出了监管的要求,其限薪政策计划涵盖了其管辖内的近6000家银行,此项限薪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于削减银行高管的现金收入,取而代之的是发放银行的股票,银行高管需长期持有。同时,面对我国银行业存在薪酬水平与业绩和风险暴露相关性较低,薪酬结构中基本薪酬占比过高,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不足的问题,我国银监会也在不久前颁发了《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其目的在于完善薪酬的约束激励机制,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将银行高管的薪酬与风险相挂钩,通过薪酬的激励约束对银行的稳健经营起到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抑制银行高管的过度冒险行为,从薪酬数量上看,明确规定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其薪酬总额的35%;从薪酬支付机制上看,明确提出银行高管的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由此看来,商业银行对其高管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已成为提高自身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并进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高管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变得至关重要。

一、国内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水平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的银行业中,主要有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12家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然而,根据近年来对各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报表分析,中国工商银行2007,2008年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162.3万元,副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145.62万元,中国银行2007,2008年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163万元,副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148.75万元(由于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高管的最终薪酬正在确认过程中,因而没有选取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2007,2008,2009年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752万元,副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438万元,民生银行2007,2008,2009年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845.2万元,副行长的税后平均报酬约为578.8万元,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经营业绩较好的情况下,其高管薪酬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种商业银行成立时的历史背景不同所造成的。

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时代表了国家的意图,担当起积聚社会财富、支援国家建设的重任,并非单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更多体现的是国家的政策倾向,在上市之初,也曾由国家出面,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和注资行为,改善其资产质量,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而不仅仅是依靠市场竞争的结果,在银行高管的任命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的基础上,导致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较低,绩效工资所占比重较小,最终出现其高管薪酬明显低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现象。

相比较而言,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发展更多依靠的是自身的力量和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的结果,并非依靠垄断获得利润,在经营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经营成本和风险,现在针对的优质客户是不断长期发掘与积累的成果,如今,在我国银行业中,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创新的组织结构。由市场竞争所选择出来的银行高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正确的决策,卓越的战略部署等巨大的作用,随着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的形成,银行高管的薪酬与经营绩效相挂钩,薪酬水平有接近国际化高薪的趋势。

二、国内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体制的利弊比较分析

在国内外对于银行高管的薪酬政策相继出台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较低薪酬水平符合国内外对银行高管的限薪趋势,而应该采取措施约束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较高的高管薪酬水平以避免其过度冒险行为?

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政府对其的约束管制过多,同时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2006)曾今提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都是短期激励远远高于长期激励,但是,从数据上观察,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激励体系中,主要问题却是经济激励不足,其中,经济激励既包括长期激励,也涵盖短期激励,所以说,谈不上短期激励高于长期激励,只能说是行政激励远远高于经济激励。这是由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大部分股权由国家控制,对于其高管而言,更多的是带有行政人员的色彩,因而,获得职位上的提升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激励方式。虽然通过行政激励与约束可以适当避免高管的过度投机行为和盲目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忽视银行长远的发展,同时使其更加注重全体国民的利益和国家经济的稳步运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众多问题。第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在机构设置上冗员过多,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严重。第二,银行高层的岗位有限,单纯依靠行政激励已经无法满足银行高管的升职需求。第三,行政级别决定银行高管的薪酬,同一行政级别中的薪酬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没有体现出对银行经营业绩的贡献及造成的风险。

对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却存在着严重的短期激励有余,而长期激励与约束不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的组织结构和分散的股权结构所引起的,在组织结构和股权结构方面,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优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特别是近年来,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增资扩股,并且以浦发银行为代表率先开展了组织结构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了自身抵御风险和盈利的能力,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大有与国外商业银行竞争之趋势。但是,在银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股权的分散化的过程中,却忽视了长期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过分强调短期薪酬激励机制,由此产生部分弊端:第一,这导致银行高管为追逐自身薪酬水平的最大化,使短期经营业绩增长,而忽视了银行长远的发展。第二,银行高管在不断追求银行短期利润的同时,也加剧了经营的风险,违背了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倘若放任置之,必然会加剧整个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稳定。

三、对于完善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体制的建议

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薪酬体制的完善,许国平,葛蓉蓉(2006)的观点是需要尽快取消行政级别,加强薪酬体制的改革,董事会应充分发挥决策职能,加大薪酬分配的透明度;贺建清(2009)则基于委托理论的角度,认为应改革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理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实行以经济激励为主、行政激励与心理激励相融合的激励方式,允许经营者以多种形式参与银行部分剩余分配。对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薪酬机制的完善,周建松,郭福春(2006)认为缺少长期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多的是短期行为,因而需对银行高管构建以股权激励为主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乔海曙,王军华(2006)则在优化薪酬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应当强化银行治理结构和改善银行外部相关环境。但是,对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薪酬体制,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这两种薪酬体制通过互相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加以完善。虽然(2006)的硕士学位论文已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综合比较中,认为国内商业银行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相对较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高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而且,这两种体制都存在只注重短期激励效应的现金薪酬,而缺乏注重长期激励效应的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等薪酬形式的问题。但是,(2006)却并没有对此差异现象从两种商业银行薪酬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各个体制本身的优劣进行对比说明。

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保证国有控股的情况下,在体制结构上向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靠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积极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体制改革,适当引进其他种类的战略投资者。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体制的激励不足的问题,部分是由其特殊的股权结构所决定的,由于是国有控股加上投资主体过度单一化,因而出现了产权主体不明确,所有者严重缺位的现象,并进而导致行政激励凌驾于经济激励之上的薪酬激励体制,所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的股权结构,不仅可以使众多投资者对银行高管的任命与监督起到一定的制衡与约束作用,而且可以强化银行高管的经济激励。二是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由传统的事业部制转向扁平化的矩阵型组织结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减少人员的冗余现象,逐步取消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行政级别,精简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并加强银行高管的专业化程度,使其逐步走出行政制度约束,向市场化前进,与国际银行业接轨,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在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方面,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需要改善薪酬结构,增加长期激励与约束的成分。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首先是通过金融体制的改革并进而强化经济激励,如果条件允许,经济激励的强化方式采取在不增加现金薪酬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股权形式的激励,同时,辅之以其他形式的精神激励,比如提供高管的业务培训等,来弥补高管行政激励逐渐缺失所产生的失落感,由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激励目前都不充分,所以,在建立健全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上难度较小。而对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增加银行高管中长期薪酬占总薪酬的比重,通过减少银行高管现金收入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通过强化股票期权激励来加大其对银行长期利益的重视。针对目前我国的法律政策下股票期权在银行高管中的推行存在有一定难度,苟开红(2004)曾建议首先实施“虚拟增值权”计划,该计划是公司给予计划参与人的一种权利,持有人可以不实际买卖股票,仅通过模拟股票认股权的方式获得由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规定时段内的市价差额,然后在未来法律政策允许的的情况下,该计划可以和标准的股票期权计划实现完全对接。

对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依据。在绩效考核依据制定过程中,并不能单纯关注经营业绩,而应加进经营风险指标,同时,既要有定量的因素,也要有定性的因素,定性指标要全面,细化,充分反映人的主观因素,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而定量指标要保证真实性,客观性,杜绝人为的操控,在结合各个银行的自身特点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业绩与风险相结合来完善考核绩效考核依据。

参考文献:

[1]许国平,葛蓉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薪酬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金融研究,2006,(12):73-81.

[2]贺建清.基于委托—视角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2-66.

[3]周建松,郭福春.中国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1):61-65.

[4]乔海曙,王军华.我国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J].金融论坛,2006,(5):38-44.

[5].我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1-49.

第6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胜任力模型;构建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5-0034-04

胜任力是指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胜任力模型则是指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所需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进行包括推进股份制改造、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开展金融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内的改革,而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则是这一改革的关键。胜任力模型无疑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员工能力素质和应对外资银行的人才争夺压力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和研究机构就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和应用胜任力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商业银行行长(黄勋敬等,2007)、个人业务客户经理(魏钧、张德,2007a)、公司业务客户经理(魏钧、张德,2005)、风险经理(魏钧、张德,2007b)和地区分行全体员工的胜任力模型(樊蓓姣,2007;农行党校2007春季班第五课题组,2007)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在研究和探讨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从而影响了模型的具体实施。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一、现有模型缺乏对模型设计基础的深入分析

按照胜任力模型应用的对象,可以将胜任力模型分为三个层次或三大类:一类是所有行业某一类职务的胜任能力模型;一类是某一行业某一类职务的胜任力模型,一类是某一企业的胜任力模型。由于胜任力模型是反映某一既定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心智模式、行为方式和知识技能总和,具有动态性和实效性,会因组织内部职位类别、职位水平和组织外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一般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如果是为某个行业或跨行业的某一类职务服务,则应该基于该类职务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该类职务的要求或期望,抽取有效的要素,概括出胜任力或胜任特征,如果是为某一具体企业服务,则应该首先探明该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确保所构建的胜任力模型能够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有利于企业团队层面、组织层面能力的形成和业绩的提升。

对于商业银行胜任力模型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后两个类型,如为商业银行行长、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客户经理、公司业务客户经理建立的行业通用胜任力模型就属于第二类型的探讨;某商业银行某分行构建的该地区全体员工胜任力模型就属于第三类型的探讨。当前,商业银行在上述两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中,缺乏对模型应用背景的详细分析。以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构建为例,其利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通过对国内三家银行36名业绩优秀经理和36名绩效一般经理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问卷,并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个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服务经理进行调研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了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客户服务经理胜任力模型。暂且不论其样本量的大小是否具有代表性,其抽样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这种没有对其客户、公司业务客户经理的上级领导、国外竞争对手公司客户经理调研,没有考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外资银行竞争和中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的需要,而仅仅在对国内银行公司业务客户经理调研基础上构建的公司业务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其未来应用的“预测效度”本身就值得怀疑。再以某商业银行某分行员工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为例,其员工胜任力模型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其战略和远景的分析,形成了全员核心胜任力模型;二是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构建了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该地区分行员工胜任力模型。需要指出的是,对企业使命、战略目标、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分析,是企业员工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前提,而不是胜任力模型指标构建的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在明确战略、文化对员工胜任力模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符合企业战略、文化员工胜任力提炼、归纳、筛选和补充,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指标,才能够构建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需要,能够被广大职工接受的员工胜任力模型。

二、现有模型设计方法不够严谨且较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主要采用了行为事件访谈法(BEI)、问卷调查法、焦点团体访谈法,或者是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但是不管是行为事件访谈法,还是问卷调查法或焦点团体访谈法,其本质都是通过特定员工群体个人特质的发掘和归纳,形成胜任力模型的方法。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基于企业战略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基于价值观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基于无胜任能力的模型构建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演绎法,其本质是从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使命、愿景、战略及价值观中推导出特定员工群体所需胜任特征的方法。随着近年来咨询业的兴起,咨询机构开发了一种胜任力构建方法――限定选项法,通常由专业顾问根据对组织的初步了解,提出一组相当数量的胜任特征,然后通过相关人员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几轮的筛选和调整,最终确定一套能力项目作为胜任力模型。各种方法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前提假设和适应基础,有其优点和不足。以归纳法为例,其假设前提是:在每个岗位都有一些人比其他人做得好;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绩评价标准相对稳定;行业该岗位绩效标准基本相似或企业战略和绩效标准明确。对企业而言,运用归纳法构建胜任力模型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其建立在企业员工真实行为调查和分析基础之上,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其应用效果较好;二是企业各级员工在建模时的充分参与,有利于员工素质模型推广和应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方法是建立在企业员工过去和现有行为绩效分析基础之上,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能力的需要;二是有可能忽略掉一些无法观察或无法衡量的能力;三是模型建立的周期比较长,成本比较高,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比较复杂;四是必须能够依照企业绩效标准明确区分员工的绩效水平。正是各种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性,许多企业在设计能力素质模型中往往采用“综合法”,即在时间和成本的限制下,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整合性的运用有关方法来构建特定员工群体的胜任力模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方法时,缺乏对使用方法前提条件的探讨,没有在通盘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尽管行为事件访谈法是建立在员工真实行为基础上,相比其他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说服性,但是该方法的采用是建立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绩评价标准相对稳定、能够有效区分访谈对象绩效差异基础之上。

以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为例,它通过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不同绩效行长胜任特征的差异比较,构建了行长胜任力模型。其区分绩效优秀行长和一般行长的标准为:一是曾经荣获上级单位颁发的“优秀行长”、“模范行长”、“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的在岗商业银行行长;二是其上级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经营管理业绩考核标准,对其评价考核为优秀的行长;三是近五年来所在的分支行从业员工人数必须超过50人。暂且不考虑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会对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提出了什么样要求,就其采用的业绩区分标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优秀行长、模范行长与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评价标准是否一致;二是优秀行长、模范行长和金融系统先进工作者与经营管理业绩考核标准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是不同商业银行、不同地区分行的经营业绩指标是否大体一致,评价优秀行长、模范行长的标准是否一致;四是员工人数必须超过50人的标准是否符合商业银行行业特点,为什么不能更少或更多。缺乏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必然会影响到其构建的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的可信性和应用性。同时,国外对商业银行行长的胜任力模型也有明确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行长的能力素质模型与国外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之间的相互比较,以及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构建时是否应该借鉴国外模型的有关指标等问题都值得探讨和研究。

三、现有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构建不够完整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除了包括能力素质要素外,还应该包括能力素质级别及相应级别的行为描述,以便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这对于企业应用胜任力模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尤其重要。目前商业银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集中在对胜任力指标的识别方面,缺乏对相应指标素质级别及其对应行为案例的研究和描述。以某模型为例,其构建的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包括资讯把握、风险掌控、效率提升、服务延伸、咨询建议、冲突管理等6大类28项子特征,但对于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客户经理所应具备的各项子特征所包含的能力素质级别和行为特征缺乏必要的描述,这使得该模型也只能停留在理论探讨上,无法应用到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经理人员的招聘选拔、考核激励、培训培养等具体管理活动中。

同时,目前商业银行都基本建立起了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职责说明书中对从事该岗位员工的任职资格一般都有明确的要求。一些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者据此认为胜任力模型是对岗位职责说明书的替代,将胜任力等同于岗位任职资格,员工只有具备岗位胜任力才能上岗。尽管目前对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是否应该包括“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知识或认知行为技能――所有可以准确测量并能将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区分开的个体特征”的观点还存在争论,但是岗位职责说明书与胜任力模型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岗位职责说明书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其主要目的是对该岗位工作内容的界定和描述;二是岗位职责说明书所规定的任职资格是对从事该岗位人员条件的基本和必要要求,是区分合格和不合格员工的标准;三是胜任力模型描述了从事某一职务或岗位绩优员工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区分优秀和一般员工的标准,其目的之一是帮助员工改进绩效。这里所强调的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的完整并不代表“大而全”,因此在构建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时,并非需要设置所谓的基准胜任力和优秀行长具备的超越性胜任力,使模型复杂化。

四、能力与职级关系缺乏必要的重视

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当前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通过职位分析来确定各级岗位所需具备的任职要求,具体包括学历教育、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进行选拔、培训和评价。而我国商业银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往往是针对某类职务,忽略了该类职务内部不同层级的能力素质差异。如以构建的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为例,从其访谈的对象而言,应该主要是商业银行二级分行、支行的行长,那么所得到的胜任力模型能否适合商业银行总行、一级分行行长,需要进一步研究。就其研究的本身而言,二级分行、支行行长所需要的能力素质是否相同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忽略不同职级胜任特征的差异,导致一些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胜任力模型是对原有商业银行职级管理体制的否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一个组织里,不同层级工作性质和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具备不同的胜任力。因此,胜任力模型与商业银行职级管理并非完全对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不应单独建立在能力体系或者是职位体系上,而应该是两者的平衡体。今后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某一类职务胜任力模型时,也应考虑从事该类职务人员不同层级之间胜任力的差异。

就单个企业胜任力模型而言,中国企业往往没有构建统一的胜任力模型,使得组织内各职能部门或各地区在确定员工胜任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所构建的企业内部不同职位、职务之间的胜任力模型往往缺乏必要的联系,也导致了胜任力模型应用上的困难性。这种现象在商业银行胜任力模型构建中也存在。以某行某地区的全体员工胜任力模型为例,其构建的全体员工胜任力模型体系包括全员核心能力胜任力、中层管理胜任力、高层管理胜任力。其中中层管理胜任力包括沟通交流、执行实施、人员管理、运作管理;高层管理胜任力包括经营意识、创新变革、决策责任、营建团队、交流沟通。显然,这种员工胜任力体系中没有基层管理的胜任力体系,同时中层管理胜任力体系与高层管理胜任体系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忽略不同职级之间胜任力的承接性和连续性,必然影响到未来模型在人员培养和晋升的应用。因此,对于单个商业银行在构建自身的胜任力模型体系时,比较实用的方法是根据本公司战略、文化的需要,首先搭建起一个各职级胜任力模型的整体框架。

五、忽视模型在管理中具体应用的探讨

第7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从2002年至今,正式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已经成功举办十届。十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已成为各行研讨战略、凝聚智慧、共谋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今年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内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困难重重,使得由民生银行承办的本届联席会议更加令人瞩目。人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看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自身稳健经营、谋求发展的同时,如何为推动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9月17日,来自各方的贵宾如约齐聚青城。呼和浩特的新城宾馆,通往国宾楼会议厅的道路两侧,纵向悬挂起的红色条幅,像青城人民伸出的热情手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早上8点多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主席巴特尔、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副主席布小林、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士陆续出现在这条由条幅引导的道路上,他们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气定神闲。

国宾北楼的会议厅经过民生银行的精心布置气氛热烈而庄重。9点整,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正式宣布会议开始,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庄严地揭开了行长联席会议会旗。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和政府主席巴特尔分别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发言。尚福林主席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他特别肯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改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最后,尚主席在发言中殷切期望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后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促进发展转型、完善内部控制、严守风险底线,保持安全稳健运行,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增长。政府主席巴特尔则在发言中强调了地方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金融机构合作发展的重要性,他同时也希望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重点领域,帮扶地方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双方共赢互利。

2012年不论是对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都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余波未了,国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形势一路下滑,制造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在艰难的局面中,既能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是摆在所有参会银行行长面前的难题。为此,本次会议提出了“守住风险底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特殊主题。这个主题,既表明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又充分说明它们面对挑战,坚定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和勇气。

开幕式后,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等领导召集各家参会银行行长共同围绕本次联席会议的主题展开座谈,共同探讨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金融服务。

讨论结束后,参会行长们再次回到国宾楼的会议大厅,他们的笑容更加自信和从容。上午的讨论,使银行家们形成了新的共识:在经济形势严峻,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下滑的情况下,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一方面守住风险底线,确保风险可控,另一方面又要坚守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银行家们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战略方针,他们相互肯定又相互鼓舞。作为重要的金融力量,既要有单兵作战的经验和智慧,更要有抱团形成合力的默契和共识。当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邢本秀宣读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的名字,并邀请他们走上主席台,共同签署《“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宣言》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12位行长,步履坚定,在会议主席台上,他们郑重地拿起笔,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此时,会场乐声阵阵,掌声雷动,闪光灯不停地闪烁。让我们也一同来记住这些银行家以及他们背后的银行吧。他们是——

朱小黄 中信银行

马蔚华 招商银行

王 骥 平安银行

利明献 广发银行

李仁杰 兴业银行

郭 友 中国光大银行

樊大志 华夏银行

刘信义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洪 崎 中国民生银行

栾永泰 恒丰银行

龚方乐 浙商银行

赵世刚 渤海银行

宣言的签署意味着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后将承担起切实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努力促使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形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共赢的良好局面,也意味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用更大的决心,更多的创新精神,更好的金融服务,营造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空间,为中国金融事业和实体经济作出切实的贡献。

宣言签署完毕,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将行长联席会议会旗郑重地移交给下一届会议主办行——恒丰银行副行长栾永泰手中。栾永泰副行长手举大旗,在主席台上高高挥动的时刻,场下所有人员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饱含了对本次会议胜利闭幕的祝贺,也开始了对下一届会议的更多期待。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未来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和影响,也正像这面会旗一样,星火传承,高高飘扬。?

相关链接

在由民生银行主办的2012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上,12位参会行长共同签署了《“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宣言》。

《“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

宣言》主要内容

《“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宣言》共分六章,分别为: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创新、有效控制转型风险、共建长效机制。

“可持续发展原则、履行社会责任原则、国家政策导向原则、防范风险原则、金融创新原则、合作共赢原则”构成共同宣言的总则。

宣言指出,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要把握信贷投放重点。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中,突出支持“五大新市场”,重点发展“四大战略领域”。二要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信贷资源分布和信贷资产结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社区等金融服务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开展信贷模式创新,实行信贷资源的差异化配置。三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

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三大做法。一是优化银行组织体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银行体系结构,推动机构扁平化,努力搭建综合化经营平台。二是延伸银行服务半径。发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作用,延伸服务网点,建立覆盖全面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参与村镇银行建设。推进支行专业化转型,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有效组织模式。三是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入推进国际化、综合化发展,提升一站式、全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能力。发展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效率。

今后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点:一是产品服务创新。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金融产品研发,并借助现代金融技术设计产品服务,完善产品系统开发和推广流程,提升金融产品创新层次。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实体经济的高效、普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三是信息科技创新。借助信息技术促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内容和手段的创新。继续推动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渠道的丰富和发展,整合客户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

第8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轻资产 商业银行 信贷政策

一、轻资产时代的兴起

在高度技术化的新经济时代中,企业的竞争已由资源加工转为信息加工,从运用能源转为运用理念。全球500强公司基本都属于轻公司,在这种背景下,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一流企业的战略典范。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热潮中,随着全球化、资本化、证券化新一轮经济洗牌与市场变革的推进,以往的资源型制造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劳动力与土地成本、人民币升值、商品能源涨价、出口受阻等许许多多生死攸关的现实问题。中国经济将逐渐从资本密集型向以科技研发、品牌影响力、人力资本等为主导的轻模式转变。现时的商业规律和经济态势已证明“轻资产”运营时代的到来。

二、轻资产时代的特征

轻资产时代三个显著的特征是:(1)产业结构三产化(2)行业轻化(3)企业轻化。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是重资产产业,强调产品价值;第三产业为轻资产产业,强调客户价值。第二产业意味着生产,第三产业意味着消费。中国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消费乏力,内需不足,这与中国目前过度重视重资产投资有很大关系。从行业分布来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中介服务平台、信息安全管理、网络游戏、网络多媒体应用类企业,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和细分的服务外包、服务配套、配件研发、商贸物流类企业,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收集、处理、整合、传播、存储、挖掘、咨询类企业,基于社会网络趋势的即时通讯类企业等新兴的轻行业都在以出乎预料的速度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行业投向的调整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从企业运营模式来看:“轻资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占用大量资金的重资产(设备、厂房、原材料)而言,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品牌、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占用资金较少,轻便灵活,麦肯锡认为,以“轻资产”模式扩张,与以自有资本经营相比,可以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与更持续的增长力。

三、轻资产时代为银行带来的挑战

轻型产业和企业组织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拓展了国内银行服务的领域和对象,但与此同时,也对国内银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是对传统信贷模式的挑战。银行对很多新型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规律和风险特征还没有完全掌握,显然无法适应新型企业的“轻资产”特征,很多优质的轻型企业因缺少抵押物而被拒之门外。二是对银行投融资体系的挑战。区别于银行所熟悉的传统制造业,轻资产有其自身特点,针对传统产业设置的银行业务难免会产生不“合身”等问题。而对于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言,它们具有较为专业的研究经验、灵活的抵质押方式、更高的风险容忍度,能够更好地满足新型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这对银行打造全方位投融资体系提出了挑战。三是对客户细分与产品创新的挑战。轻资产不是零资产,目前银行通过细分轻资产,根据不同情况而为客户设定解决方案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四、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轻资产时代的挑战

基于上述分析,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领域和对象正在发生变化,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更充足的准备。一是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时展。面对企业轻资产运营时代的兴起,经济金融环境、社会融资体系和银行经营模式与职能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认识到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二是重视规律研究,成立市场研究小组。三是重视对企业客户轻资产的价值和风险评估。商业银行传统的评估模式主要是对企业基于财务报表的经验能力评估,而企业的商业模式、品牌、经验、客户资源、价值观、文化、治理制度、管理流程等都属于“轻资产”的范畴,我们对其的关注极为有限。四是转变合作模式思路。其一,利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中相应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开拓轻资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其二,利用“部行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模式。例如我国文化部已先后与中国银行等七家银行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上市、发行各类债券、PE、VC、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模式,帮助企业直接融资,开拓了轻资产行业的信贷支持的新渠道。其三,商业银行还可注重利用保险、政府担保、担保公司等分担风险,拓宽合作途径。五是通过对轻资产客户的深度细分,实施差异化营销及服务方案。对于没有固定资产、没有抵押担保、而拥有较好的市场和固定客户轻资产企业,商业银行可以帮助其安排贸易融资类产品,制定针对现金流、物流管控的方案;对于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尤其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搭建业务平台、银政合作等来解决其融资;对于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商业银行可为其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等。

加强对轻资产特征企业客户的重视和研究,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行业投向的调整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注重支持轻产业和轻企业,顺应客户的转变,对商业银行在优化客户及业务结构和信贷政策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刘闲月等. 企业轻资产商业模式的内涵、动因及运营中的战略能力[J].中国流通经济, 2012(5).

第9篇:商业银行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行业分析;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34-03

所谓“行业分析”,是指在对行业给予一个客观、准确描述的基础上,剖析行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根据行业经营特征、资金流特征和产品特征等,明确对该行业的信贷政策、风险防范措施和营销服务模式,为选择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企业客户奠定基础。

一、商业银行开展行业分析的重要意义

行业分析是证券分析师、风险投资基金、股票投资者以及银行信贷经营人员等在进行行业、客户遴选和价值发现过程中的共同课题。与其他使用者仅仅关注投资回报不同的是,商业银行从行业分析中获得的结论贯穿应用于信贷管理的客户等级评定、项目评估、信贷执行和贷后管理全过程,并且需要根据行业的竞争模式、管理模式、交易模式、成本模式、发展周期变化、产品替代性、依赖性以及行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等对于一些关键评价指标、业务运作条件和产品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对于某个特定行业甚至某个客户的信贷运作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业银行在整体信贷市场上的战略决策。

行业分析是商业银行行业市场定位的基础工作。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市场是由所处不同行业的客户所组成的,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运作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也即市场和客户的定位问题。企业的发展无法完全脱离行业的整体形势,行业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内企业的未来收益,某个特定行业中的所有客户均具有类似的风险特征,行业的经营特征、管理模式和成本结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从该行业的企业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行业分析,可以从整体上对一个行业进行把握,从而挑选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

行业分析是信贷政策细化的关键步骤。信贷政策必须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发展政策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化进行细化和调整。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程度,行业的准入、退出或者在某个区域的信贷政策都需要以行业分析为前提。

行业分析挖掘的行业基本特征和经营规律,为业务和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每个行业的经营和运转表现出来的资金流和货物流特征,应该而且必须成为银行在为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案时的主要考查因素,产品销售以及货款支付的流程将成为银行提供融资和结算等产品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商业银行的信贷运作也是围绕行业资金流的波动性逐步展开的。

行业分析为获取公司价值提供判断依据。通过分析行业,可以解释行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阶段,从而得出对行业整体的信贷运作理念。更重要的,行业分析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信贷运作方面,需要以行业的眼光去判断公司,发现风险特征和业务机会。企业和所在行业之间的关系是点和点所在线的关系,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现在和未来收益,而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内企业现在和未来收益。行业经营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则是行业内企业经营所必须遵循的,同时它也是标示行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通过比较行业内企业竞争优势,为获取有价值企业提供依据。

二、商业银行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

行业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行业给予一个客观的、准确的描述,其次是对行业进行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周期性规律和行业走势规律进行判断,分析该行业在经营管理和资金运用中的特征,然后明确银行在该行业中的信贷政策,同时对典型企业的信贷运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行业分析主要包括行业发展阶段界定、行业运营特征和规律、行业宏观环境、行业供需状况、行业基本数据、行业盈利能力以及行业内典型企业的分析。

(一)行业发展阶段

常用的行业发展阶段是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来确定的,行业生命周期给出了行业在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据以判断某个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并没有考虑行业中诸多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替代性等差异性,而行业周期正是由行业中各类产品的周期所决定,因此,行业中各种产品的周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的叠加影响将行业周期变动更加平缓和难以判定,有时产品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升级会使得该行业发展阶段发生逆变,因此,在研究行业发展阶段时,应结合该行业中产品的具体特点进行判断。

另外,一种判断行业发展阶段的方法依据了经济周期性之间的契合关系。在经济周期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而言总是繁荣、衰退和恢复交替发生,不同的行业在经济周期变化中的表现差异是很大的,可以将其划分为平稳型、增长型、跟随型,平稳型行业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较小,因价值链较短和刚性需求,经营状况能够保持持久和稳定态势;增长型的行业在一个经济周期内能够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独立于经济衰退时期;大部分行业都属于第三类跟随型企业,遵循经济周期的变化趋势,这一类行业在经济的增长期获利颇丰,并因经济衰退盈利下滑。

(二)行业运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经营过程中,有别于其他行业的资金流、物资流特征和规律,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这对于银行全面介入行业金融服务至关重要。物资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泛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资金流是一段时间内用于表现财产、物资的货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在行业运行的稳定时期,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其物资流和资金流具有一定共性,原材料的采购方式,生产储运模式以及产品销售模式,资金支付结算、回款时间等有差异,但是共性明显。

(三)行业宏观环境

诸如货币政策、外汇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税收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均会对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建立、完善过程中,现行制度的变革、新的法规和新制度出台,都会对一些行业的经营格局和经营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变化,在变革中可能会孕育着新的机会和挑战;而伴随着与国际市场紧密程度不断加深,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可能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四)行业供需状况

行业发展状况最终还要依赖市场的供需状况,对于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供求关系,需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给予一个全面的分析。从内部看,应从较长的时间区间分析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技术对于该行业的影响。绝大多数产品,从技术角度都有潜在的升级需要,不会一成不变,这既是生产商互相竞争的需要,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断提高的产品体验的需要。因此,对于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几项产品,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于推动其技术进步的内在力量和市场前景进行认真探讨,对于新进入者,该行业的市场壁垒能否产生作用,市场的新供应者是否容易地进入该市场并对市场供应产生影响。从外部看,主要分析对与行业相关产品销售量具有强相关关系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变量,如经济增长、人口数量、地域特征等,判断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对产品销售造成的影响,通过较长时间的影响因素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比,可以选定与市场需求直接相关的指标深入分析相关性。通过这些分析给出供应和需求的定量预测和趋势判断。

(五)行业基本数据

行业的整体经营和财务数据对于判断该行业的当前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数据积累也可以用于判断行业发展与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行业分析的目标是制定行业的信贷政策,并且通过行业的一些平均数据,从行业客户中遴选出优质的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需要从多个渠道获取行业基本数据,如国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外部网站和科研单位等外部机构,获取的数据包括近年来的产销量、行业的销售利润率、资本积累率等,除此之外,银行内部的生产系统产生的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行业数据,也应进行统计和加工,用于本行在某个行业的信贷分析。

(六)行业盈利模式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条价值链,对于制造行业,从原材料的购买、储运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再到品牌的打造和销售,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在这条产业链条里,是有着好多个利润区的,而且每个利润区的利润高低是不同的,有的利润区高,有的稍高,有的则很低。对于某个行业来说,能够成为获取高额利润的环节是有限的,有些利润空间是部分独占的,行业的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趋势需要根据这些盈利环节设计发展战略和模式,对于银行来说,挖掘并分析这些利润区对于挑选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七)行业内典型企业的分析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运营规律等都会在行业内的典型企业身上表现出来,对于行业的分析,最终目的是要揭示银行在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落脚点还是企业本身。选择行业内的典型企业,可以是行业内的领头羊企业,也可以是发展状况欠佳的甚至是已经退出行业舞台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分析,要能够区别行业内共性的特征和该企业的个性化内容,从而对于行业分析和信贷政策和产品研发提供充分的依据。

三、商业银行行业分析的组织和开展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一般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经营过程中,信贷运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通过行业分析把握行业信贷规律,可以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行业风险的定量或定性的判定,也可为行业风险和信贷业务对比定价以及行业主动性风险控制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和行业发展波动明显尤其金融危机导致多数行业陷入低迷,商业银行更应该重视行业分析工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该项工作。

行业分析的常态化。行业分析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基础工作,商业银行应从自己关注的焦点出发,建立适合自己信贷运作的行业数据库和行业分析模型,根据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研究分析不同行业的共性和差异,提取用于信贷运作中企业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并且对于行业的信贷政策,充分考虑地理区域差异,明确各区域的行业政策。

行业分析的组织化。应该在明确具体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行业分析人员应该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行业分析的前沿技术;建立横向和纵向协调联系的沟通机制,对于行业经营发生变动、行业信贷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等情况,建立畅通的渠道,从经营部门迅速传递到决策部门。

行业分析的实用化。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将信用评级、项目评估和信贷分类的因素进行了整体把握,而行业分析为授信业务的全过程提供了判断的依据、标准和风险管理控制策略,这些都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为行业进入和退出政策提供依据,行业运行数据为评级分类参数的调整提供参考等。除此之外,行业分析得出行业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特征和规律,为银行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明确了产品组合策略,为新产品的创新奠定设计基础。

四、结论

行业分析是商业银行信贷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在国际、国内两个金融市场逐渐融合的背景下,行业分析作为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运作水平的重要工具,获得了广泛的共识和各家银行的高度重视。本文对于行业分析的重要作用、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行业分析工作的实现方式进行探讨,为商业银行开展行业分析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娓娓.银行信贷管理中行业分析问题探讨[J].金融观察,2006,(7).

[2] 乔纳森・戈林.银行信用分析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孙建林.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 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ing analytical work of the industry in the commercial bank

MA Zhen-ming,CHEN Xiao-ming

(Jinan Quancheng branch, Construction bank of China,Jinan 250014,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