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有关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要求,确保今年各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通过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顺利发放。我局开展了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领导小组建立情况

全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启动会后,我区立即成立了以区财政局长任参为组长,区纪委监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船山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网络建设组、督导组,负责“一卡通”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也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

(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宣传情况

我区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做好“一卡通”宣传工作。一是印制了6万余份宣传资料(包括公告、宣传单、常识问答),分发给各乡镇(村)、街道(社区),要求各乡镇、街道要将公告张贴至村和社区,并将宣传资料分发给居民;二是利用村村通广播,进行滚动式播放“一卡通”相关政策;三是由船山区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启动大会、业务培训会情况

2019年5月22日,我区召开了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启动大会,会议由区财政局牵头组织,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京会、区委常委、纪委监委书记蒋中治出席启动会,并作重要讲话;2019年5月27日,我区召集全区各乡镇、街道、资金管理业务部门的经办人员、审核人员、财务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共计103人,在市人社局召开了“一卡通”监管系统操作培训会;2019年6月13日、8月14日我区“一卡通”领导小组召集全区各乡镇、街道、资金管理业务部门的经办人员、分管领导分别召开2次工作推进会,就工作推进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经费保障情况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区高度重视,全力保障工作开展,区财政局已追加到位“一卡通”专项工作资金20万元。

(五)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监督督导情况

我区成立由区人社、区财政和银海软件公司相关成员组成的工作组,多次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对“一卡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的内容包括宣传情况、金保专网安装情况、人员配备情况等,同时收集整理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现场解答。

(六)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合作银行确定及开户相关情况

按照“一卡通”工作开展要求,确定中国建设银行、遂宁农商银行为合作银行,开设专项虚拟户,目前2家合作银行均与我局签订了确认书、各单位也与合作银行签订了资金协议。

(七)前期试点情况

我区于2019年6月3日在船山区界福路街道办燕山社区率先对“一卡通”试点,对在农商银行发放的6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进行现场试点发放,现场发放工作顺利,涉及领取人员均在10分钟内通过一卡通发放虚拟账户收到相应补贴资金,并同时收到银行资金到账短息提示。2019年6月25日我区对在建设银行发放的7月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选取914人试点,共计资金828595.5元,试发成功。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数据不齐。因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享受对象信息不畅通、外出务工、特殊群体等原因,有少数人员的基本信息采集困难。特别是目前还有少部分人员未办理社会保障卡或已办卡但未激活,影响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领取。

(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卡通”工作涉及到全区各镇乡和县级相关部门,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业务人员对操作系统还不够熟练,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基层业务部门人手不够,导致基础数据录入不及时。

(三)经办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欠缺。一是联网制卡网点设置不科学。尽管联网制卡网点已覆盖所有县(区),但部分偏远乡镇联网制卡网点设置较少。二是银行网点联网制卡能力差异较大。有的网点制作一张社保卡只需要几分钟,但有的需要二、三十分钟。三是部分银行网点预制卡储备不够,预制卡断卡可达2周以上。

(四)社保卡服务质量管控不到位。社保卡是为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为社会治理提供基础支撑,人社部门作为社保卡管理主体,应当承担起社保卡服务质量的管控责任,人社部门对合作银行网点社保卡服务质效的监督考评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强化督导。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实地督促。我区将采取分片区集中走访,提升一线岗位人员业务水平,做好系统日常工作。

(二)加强宣传。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保卡的申领办理、使用方法的认知度;加大各社保卡服务窗口和网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第2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有效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济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按照条条管理、块块分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 367 户,涉及职工 26472 人(在职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283 户,涉及职工 15957 人(在职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 84 户,涉及职工 10515 人(在职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15957 人,欠缴保费 468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7327 人,欠缴保费 506.8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15957 人;参加工伤保险 946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6690 人,欠缴保费 437.56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2323 人,欠缴保费 47.71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3476 人,欠缴保费 264.45 万元;参加工伤保险 3257 人,欠缴保费 18.27 万元;参加生育保险 2301 人,欠缴保费 15.2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三)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四)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五)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六)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 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七)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 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 185 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 4 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文秘站:]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第3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政协安排,第二调研小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县和淇滨区,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重点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淇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县区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淇县、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淇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淇滨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淇县和淇滨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1、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淇滨区推行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推行目标责任制以后,淇滨区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展顺利,2003—2005年连续3年在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排名第一。两县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保工作的开展。

2、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社保意识。县区充分利用电视、墙体标语、公示栏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及流程,增强社会和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淇县在新农合工作中,印发合作医疗“明白卡”12万份,编制“合作医疗就是好,农民看病能报销”等“顺口溜”万余册,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淇滨区每年都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月活动,广为宣传社保知识;邀请市有关领导、市劳动保障部门业务骨干到区大中型企业举办政策业务知识讲座,并采取致企业负责人一封信的形式,向法人代表讲解有关企业职工参保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大大激发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扎实开展低保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错保”。淇县在县城区的朝歌镇和铁西区成立了三个居委会低保工作站,设立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分块管理城区的低保工作,形成了居委会低保工作站、乡镇、民政局三级审批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城镇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两县区建立了低保申请、审批、三榜公示、“一评三审两榜、三公开一监督”、“三对照”、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规范了低保工作,严格了操作程序。坚持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取消低保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批加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以来,淇县共取消低保对象800多人,新增低保对象100多人。淇滨区大河涧乡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想办法,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新乡医专进行合作,每年在全乡举行2次义诊,为群众、特别是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今年,大河涧乡缴请30多名专家来乡里进行为期6天的义诊,并准备与郑州大学共建实验、教学基地,为群众提供长期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运作是社保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两县区把社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建立专账,由财政监督执行;严格资金发放手续,低保资金全部实现了银行发放,为低保对象建立专户,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低保对象身上;严格审计监督,每年均要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有关社保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淇县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原则,初步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新农合的有序运转,强化经办机构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办事机构,固定人员专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定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合医办工作制度、公示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并对县、乡合医办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确保新农合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确定了定点医疗机构,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已被确定为淇县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在按甲级卫生室标准进行评定。新农合已全面启动运行,截止5月份,淇县农民享受补助7056人次,补助资金98.96万元,其中门诊小额补助13.41万元,住院大额补助85.5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应保未保和不能正常缴费现象比较突出。根据淇县和淇滨区提供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数字显示,应保未保和中断保险费缴纳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社保费欠费比较严重。养老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66.1%、淇滨区为71.1%,失业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0.6%、淇滨区为56.1%,医疗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4.5%,淇滨区为46.9%,两县区在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中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企业有缴纳能力,也恶意欠费,拒不缴纳;有的是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改制、破产等原因,无力或中断缴纳。原淇县电厂由于破产,正在对原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进行清算,就无法正常缴费,厂方表示将在清算完成后,尽快把所欠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一些新建企业,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也没有参保。

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民营企业参保率低。两县区参保单位多数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部分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许多民营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为职工投保视为负担,认为参保是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会增加管理成本,却没有意识到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法律义务,所以对保险费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参保,也只是为企业较为固定的职工参保。河南大用公司作为我市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只为13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养老和失业保险。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有职工72个,只为3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6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缺乏强制性执法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拖欠保险费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3、宣传不到位,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虽然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缺乏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宣传,部分企业和职工对社会保险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企业普遍不景气,如果中断交费致使累计交费不满15年,那么以前的交费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因此不愿交;淇县民营企业用的农民工较多,许多人认为参加社会等保险没有用,不如现在多拿些工资,因此不愿参保;原来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过的职工,对社会保险有所了解,有比较强的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但由于当前就业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就已经不容易了,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也不愿或不敢争取;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社会保险,但对具体政策不了解,使自己本应享受到的保障无法实现。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参加了社会保险,一个职工因看病花费732元,但企业和职工本人不知道只有去定点医院看病才给报销的规定,结果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花费的425元不能报销,对社保政策产生误解,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也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一些参合农民不知道报销程序和补助办法。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可以使用新农合医疗证免费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但他却不知道这个规定,看病时依然付的是现金。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解决农民看病需要。目前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基本目标定位还是以“大病为主”。淇县的新农合每人每年50元,纳入新农合医疗基金专帐,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大病统筹医疗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即农民个人帐户中的金额太少,每人每年只有10元,如果不住院,在门诊看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的钱,一年10元,根本解决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由于大病统筹基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补偿比例及补偿能力也就较低,造成慢性病补偿的病种较少,仅限于门诊治疗肿瘤的放疗、化疗、肾病的透析等慢性病,对其他需长期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均未纳入,农民患大病后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农民因患类风湿病,由于经济等原因不能住院治疗,只好长期门诊服药,每年治疗花费3000多元,但这个病又不需要住院,除了花个人帐户的10元钱外,其余的无法报销,只能自己负担,对于一个长期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几年下来已是家贫如洗。这类人大多因病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劳动能力,收入很少,因病返贫、因病致病现象非常严重。大病补偿比例、报销封顶线偏低,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100元,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500元,大额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可享受大额分段补助,补助封顶线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淇县北阳镇南口村一农民因病住院,花医疗费1.5万元,报销了4038元,报销比例只有27.22%,自己负担10962元,农民认为难以承受。

5、低保救助资金紧张,补助标准低。县区财政困难,上级资金有时也难以及时到位,导致救助能力不足。淇滨区反映,由于城市失业人员、农村因病因灾返贫人员增多,救助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区财力有限,省市匹配资金都没有及时到位,低保资金缺口较大,仅有能力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人员、残疾居民及无劳动能力且未纳入五保范围的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过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淇县一个城市低保户,大人没有工作,2个孩子上大学,1个孩子上高中,每月312元低保金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孩子上学等其它花费只能另想办法。淇滨区一个农村低保对象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学,每月低保救助金20元,只能保证基本生活。

6、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困难。在对贫困人员进行核查界定时,个别家庭不如实申报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难以了解,干扰了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查和确定,给救助对象的确认带来很大困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保障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利益矛盾,是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组织学习条例和细则,使企业和职工掌握政策法规,认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增强社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将宣传工作重心下沉,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特别是到民营企业中去,耐心细致地宣讲法规,解惑释疑,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制作通俗易懂的电教片,在企业播放,使广大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性质、意义和政策法规,提高参保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各种商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应加强社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大张旗鼓宣扬先进典型单位。

2、加大清欠社会保险费和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在社会保险法未出台前,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通过法院强制征收,二是通过媒体曝光,实行舆论监督。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先到位,单位缴纳的部分暂时挂帐,待企业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补缴。对企业缴费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企业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企业经济责任等等。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对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出具有关证明和证件,如对安全监察重点企业,没有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参保证明,安监部门不予办理许可证。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政策,尽快纳入,一步到位。

3、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模式。建议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在不影响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

4、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管理,但其资金的来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建议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合在一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特别是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民政部门应根据医疗诊断书、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原始收据、已领取的医疗保险补助凭证等有关情况证明,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民给予救助。

5、在三个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调研中了解到,淇滨区希望尽快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已经做了准备。在国家未能批准我市城区纳入新农合试点范围的情况下,建议由市政府出台政策,在我市三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市、区、乡、农民个人分别按比例筹集新农合基金。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全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市级统筹,在市级层面上建立医疗基金,增强基金保障的能力,给农民看病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4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__年工作安排,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工作报告被列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议程。8月下旬,科教文卫工委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在蓝斌雄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到县计生局、计生指导站、__镇及__街道,召集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及各乡镇、街道负责人、计划生育分管领导、计生专干等,就我县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及下阶段工作措施等展开座谈,听取各单位有关工作的汇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奋发进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强化责任意识,规范计生管理,深化服务,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奖励扶助标准大幅提高,整个计生工作呈现出有声有色、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6年至2011年,全县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0‰,年平均计生率为94.60﹪,年平均出生率10.94﹪,年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72,统计误差率在3﹪以下。连续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__省‘十一五’计生协工作先进县”、“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为我县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加强领导,计生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一是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起草制定了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同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了《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将其列入各乡镇和各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单列考核,对未完成年度目标责任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区划调整后,各乡镇根据各自情况,制定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全面规范统一计生工作政策、制度。四是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县政府-乡镇部门-行政村-村级服务员“多层责任网”,各级均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将各项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基层进行落实。

(二)注重宣传,计生氛围不断浓厚。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各乡镇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计生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利用“7.11世界人口日”、“5.29计生协会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通过悬挂横幅、标语,上街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计生工作政策。二是组织10个乡镇(街道)计生协会开展计划生育知识竞赛、计生专职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送技术、送服务、送温暖”活动。三是着力打造__镇__村、__乡临__村、__镇__村为新农村生育文化示范园区,在农村计划生育中树立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积极打造“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在每个乡镇卫生院张贴一幅“优生两免政策”宣传牌,在每村设立一计生宣传橱窗、一个计划生育图书室或图书角,营造良好生育氛围。

(三)树立理念,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牢固树立服务型计生

的工作理念,时时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实现计生服务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服务、明明白白得实惠。一是落实人口计生下放管理事项,在全县169个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简化办理程序。二是高标准建设计生宣传指导站,高频次培训技术服务人员,全面加强计生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三是高比例落实出生缺陷干预, 1-8月落实免费婚检630对、免费孕前优生检测1284人,为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有效保障。四是免费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殖健康服务证》和《再生育证》,积极为流动人口开展政策咨询等服务,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四)强化协作,计生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合力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县人口计生局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协助卫生、农业、社保等部门制定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措施,会同纪检部门做好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处理,与民政、卫生等部门之间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性别比综合治理;联合卫生、公安、教育等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建立部门审核把关制度,加强违法生育源头的管理;协调药监、卫生、公安部门加强对终止妊娠药品、医疗保健机构的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制度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的监管;成立由计生、公安、卫生等部门参加的“两非”案件工作组,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计生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态势。

(五)加大投入,计生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以奖励扶助为主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落实独生子女各项法定奖励,及时依法兑现自愿申请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身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一次性奖励金,对本县高考文、理科成绩名列全县前三名的符合政策生育子女进行“计划生育奖学金“奖励,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对已参加新农合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给予报销部分计划生育四项手术费,在制定就业培训、社会救助等惠民政策时,遵循优先优惠计划生育家庭的原则,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利益导向,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我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作为“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违法生育呈明显增长势头。受收入水平提高与教育成本降低的影响,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逐渐增强,尤其在农村,“重男轻女”、“早婚早育”、

“多子多福”的传统婚育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全县1-8月共上报违法生育达4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例,生孕合计数(74.61%)居全市倒数第三、乡内违法生育占全部违法生育人数和已婚育龄夫妇长效节育率均居全市倒数第一,表明我县计划外生育控制力度有所减弱,违法生育呈明显的增长势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二)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且不平衡。各乡镇(街道)之间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群众基础、工作基础存有较大差异。尤其在区划调整后,部分阳光服务中心人口计生工作有下滑趋势,村委会一级控制计划生育能力不强,个别村管理服务制度流于形式,村“梗阻”现象严重。

(三)现行管理手段及措施有所削弱。过去的低生育水平主要是长期运用强有力的强制手段来实现,而目前这种传统的工作机制已被打破,以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人文关怀的新型机制又不健全,基层计生干部普遍反映“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很难从源头上预防计划外怀孕,也缺乏有效手段终止计划外妊娠。同时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强制婚检的取消和新建小区空挂户现象的增加,使计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对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降低出生缺陷率带来巨大压力。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我县有流动人口约3万人,流动性强,就业广泛,变更频繁,流动人口“以现居地为主、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机制难以落实到位,为基础信息采集、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政策外生育处罚等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流动人口违法生育仍然是计划生育工作最大的隐患。

(五)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计生人员配备不足。全县10个乡镇(街道)共有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31人,其中正式编制仅18人。二是计生队伍不稳定。20__-20__年乡镇(街道)新招录计生干部19名,目前已转岗7名,拟转岗4名。村计生管理员受村妇女主任三年一轮换届选举影响,更换较为频繁。三是计生人员兼职过多。31人中兼职人数达17名,平时用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时间不多,致使工作措施落实不能到位。四是计生指导站技术力量不强。该站承担着全县近3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但医卫专业技术人员仅10人,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先进设备未能充分利用,影响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我县计生工作更上新台阶。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小县大城”核心战略,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群众对现行生育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全社会自觉遵守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责任,常抓不懈,进一步促进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标。县政府要针对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进一步推进我县计生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对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政治、经济、责任”捆绑奖惩兑现的绩效管理,切实发挥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的作用。

(三)团结协作,各司其责,进一步凝聚计生工作整体合力。县政府要协调相关责任单位发挥整体合力,各司其责,务求实效。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履行计生管理服务职能,加强对乡镇(街道)和下属单位的业务指导;财政部门要确保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卫生部门要加强对B超检查的登记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做好凭证引产、凭证接生工作;法院要加大计划生育非诉案件的审查和强制执行力度;公

第5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统筹城乡劳动保障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以统筹城乡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市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方案,先后得到市政府审定和省厅批复。二是在*县的试点取得圆满成功。通过前期准备、面上推进、常规办理、总结提高等阶段,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劳动者新增就业3656人,12.58万人参加新农保,73.9万城乡居民按新制度参加了医疗保险,劳动保障“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社会保险征缴再创新高。征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费17.2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23.1万人,征缴基金9.38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8.01万人,征缴基金4.15亿元;失业保险覆盖12万人,征缴基金4100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28.1万人,征缴基金2.97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66.1万人;工伤保险覆盖13.9万人,征缴基金0.32亿元;生育保险覆盖6.6万人,征缴基金0.41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12.58万人,征缴基金费3.69亿元。 (五)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推进。调整后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共有680个,规划投资82308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工程共实现开工485个项目,完工215个项目,完成投资1.27亿元。其中:县区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开工7个项目,完成投资6587万元;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开工286个项目,完工189个项目,完成投资5812万元;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开工189个项目,完工26个项目,完成投资31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搞好试点启动,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就业模式和“七位一体”农民工工作模式。试点结束时,*县城乡劳动者新增就业3656人,9镇5园区城乡登记失业率3,较试点前下降1.5个百分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率90以上,较试点前上升5个百分点。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了“低水平、广覆盖、多档次、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探索出全民社会保险的路子。组织12.58万人参加新农保,征缴保费3.69亿元。从17岁到96岁不同年龄段的人员都积极参保,劳动年龄内和超龄人员参保比达到2.4:1。全县有3.88万参保农民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均月待遇120元。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打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二元制度模式,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管理“两统一”。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合二为一,新制定了《*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原由卫生部门主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职能整体划转劳动保障部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实现了归口和统一管理。*县的医保制度在实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就达73.9万人,为应参保人数的100。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39个乡镇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717个村61个社区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面向全国招考了50名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落实了873名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居民小组劳动保障联络员,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编制、经费全额纳入政府管理,社区、居民小组协理员和联络员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

12月上旬,由西南财大校长助理林义教授、川大和财大社保系主任蒲晓红、胡秋明组成的专家组一行四人到*调研,对整个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充分,制度运行平稳,工作推进有力,群众普遍欢迎,效果好于预期。

(二)突出就业援助,政策促进就业效应充分发挥。 (三)狠抓扩面征缴,社会保险作用彰显。;将职工医保封顶线由3.8万元提高到8万元,居民医保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7万元(直接达到6倍),将补充医疗保险由15万元增加到18万元。三是提高统筹层次。今年4月,我市全面实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按照统一筹集资金、统一使用资金、统一管理资金的原则,失业保险统筹调剂功能显现,确保14970名符合条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为切实提高工伤统筹层次,依据《××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办法》,出台了系列的配套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细则,建立了预决算制度。四是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全市按185号文件规定办理了1.09万名超龄人员的参保和待遇审批手续,征收养老保险费41078万元,人均月养老金达到532元。认真做好破产、撤销、解散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接续。大力支持企业改革重组,并有力保障职工社会保险合法权益。组织对广旺集团代池坝煤矿、建平机电工业公司等企业破产中职工的医疗、工伤保险的清算工作,已清偿到位医疗保险基金3818万元。五是继续推进医疗保险监管改革。淘汰了1家定点医院和1家定点药店,补招了2家定点医院和2家定点零售药店。新增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在物价部门规定的基础上统一下浮达22以上,卫生材料进销差价率、药品进销差价率以及新进药店药品价格进销差价率均在1以内。六是加强基金监管。强化对基金运作全过程的监管,认真开展专项资金的现场检查工作。对旺苍、剑阁、元坝、利州等县(区)的自查工作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无新的挤占挪用和违纪违规情况发生。七是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问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决策。

(四)突出督查指导,劳动保障特殊政策全面落实。 (五)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稳步推进。

将恢复重建作为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良机,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力度和速度上狠下功夫。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资金领导小组,抽调5名同志组建重建办,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积极创新向上衔接沟通、与相关部门和县区的互动互助、恢复重建督促检查等机制,强力推进灾后重建。二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在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的指导下,结合统筹城乡劳动保障,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特别是对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机构上合理布局,在职能上完善加强,在服务上规范提高。各县区都编制了重建规划,县区按8000-12000平方米、乡镇按100-300平方米的规模落实了场地和资金,目前各县区都已进入施工或准备阶段。三是切实搞好培训。邀请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对全系统项目业主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灾后重建专题培训。四是加强督促指导。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位牵头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张进度表“四个一”项目落实制度,全面推行局长-分管领导-科长-工作人员逐级负责、分线实施的“梯级管理模式”,对市本级的进展情况实行一周一通报,对县区实行两周一通报。五是打造规范样板。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和机构名称、基础台账、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服务标准“五统一”的要求,着力打造规范化示范服务中心,以此带动全市的基层公共服务建设。六是积极争取支持。主动向上汇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争取灾后重建中央投资5.8亿元,本年度可完成投资50以上。

(六)狠抓劳务输出,农民工工作实现新突破。 (七)狠抓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认真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3月以来,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的特点和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广泛深入动员,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劳动保障专题调研活动,认真抓好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学习理论、解放思想、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整改落实、健全机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根据梳理的21条意见和建议研究制订整改方案并通过电视台和××日报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承诺,整改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全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工作创新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二是进一步丰富“创一流”活动内涵,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方面狠下功夫,认真分析研究干部职工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落实民主集中制、开展民主生活会、参加帮扶村文娱活动,增强了领导班子团队精神;通过开展登山活动、深入企业调研、参观市容市貌、阅览画展、了解市情等活动,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了部门新形象。三是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将制度建设放在效能建设的突出位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做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完善出台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黄红牌制度、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度、效能投诉制、执法责任制、行政责任追究制、考评考核制度等十项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理事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引导到养成素质,建立起了追求效能的工作运行体系。四是严格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确保依法行政。按照“两集中、两到位”原则,对涉及行政审批的事项按要求和做法进行了严格清理并规范了行政审批项目,制订完善规范政务中心大厅劳动保障窗口办结的审批管理方案,切实做到项目“七公开”,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运行体制,更好地发挥了行政服务的效能。五是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扎实搞好综合工作。深入推进党建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加强信息宣传,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舆论氛围;做好综治、维稳和应急管理工作,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树立机关良好形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资金缺口大。虽然整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但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和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矛盾较为突出,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同时存在。我市作为全省使用就业资金较好的市(州),今年在统筹城乡就业、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培训补贴等方面资金缺口达2亿元。

(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压力巨大。虽然今年我市社保基金征收完成情况很好,但存在很多特殊因素,如超龄职工参保缴费,在征缴的基金中占了很大比例,而现在已停止实行这一特殊政策,今后也就不存在这一块基金的征缴。受“5.12”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参保企业的缴费能力明显下降,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的落实,导致一些企业的缴费主动性减弱,加之因企业破产改制经费不足,企业保费的征缴困难。

(三)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就业服务信息功能的丰富性尚未充分挖掘和开发,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性、整体性运作环境还未形成,不能满足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不能满足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开展。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员详细情况及待遇数据信息急需清理和规范,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查询、对账工作不能开展。医保业务经办软件开发滞后,设备老化,已严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经办需求。

(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任务繁重。目前,尽管整体执法环境已有所好转,但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逃避社会保险义务、不按时支付工资等问题在部分用人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年年攀升,侵权案件不断增多,企业改制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处理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劳动保障侵权投诉量增加,劳动保障维权任务十分繁重,人手不足。

(五)劳动保障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滞后。服务内容、标准不规范,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手段单一、原始,导致整体效率不高。

四、2012年工作初步打算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一年,劳动保障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局将继续按照中央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较大突破。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全面推行统筹城乡劳动保障为主线,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以班子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工作制度体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落实,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新跨越。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1、做好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全市推广。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统筹城乡劳动保障*试点经验和成果。就业方面,按照城乡劳动者均等化就业服务和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方向,分项在全市稳步推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方面,搞好已试点新农保制度与国家新农保制度的对接,并在全市全面推行。医疗保险方面,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配套政策,规范经办工作流程,建立起比较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建立起与统筹城乡劳动保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经办能力,加快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的规范建设。

2、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市、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并投入使用,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专业性招聘会与综合性招聘会相结合、城镇吸纳就业与农村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全面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围绕“五类”群体,开展好“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援助活动。三是以创业促就业为重点,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全面建立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努力开创全民创业的新局面。加强同财政、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充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四是加强协调配合,扎实做好农民工工作。按照“七位一体”农民工工作模式和“1 4”统筹城乡就业模式,扩大组织化输出转移规模。不断创新培训思路和培训路径,切实提高农民工整体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维权救助和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商、税务、信贷、土地等扶持政策体系,帮助农民工创业。

3、完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积极做好开展省级统筹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金保工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养老保险统一制度、统一政策、统收统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业务经办流程和经办事项及经办标准。完成历年个人账户基础数据清理、采集、录入、审核工作,建立市级集中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巩固现有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切实开展好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研究解决市级统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我市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抵御风险的能力。探索统筹城乡居民医保试点。按照医改方案中关于“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的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两统一”。

4、加大执法维权力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续强化对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加强集体合同审查备案和劳动关系宏观调处,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探索用人单位欠薪报告制度和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加强工资支付情况检查,遏制工资拖欠。认真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配套办法,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普遍建立乡镇、工业园区、社区、行业协会、企业等为组成形式的多层次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完善应急预警和报告制度,重点关注并妥善处置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军队退役人员再就业问题和统筹城乡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减少和消除不稳定因素。

第6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市**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培训问题的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这是一项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劳动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xx年以来,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市**区部分土地被征用,形成了部分被征地农民。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

经调查,目前**市**新区共有被征地农民5775人,其中劳动力4177人,按照性别分:男2220人,女1957人;按照年龄状况分:16—40岁1947人,41--60岁2230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量加大,被征地农民将会越来越多。

(二)就业情况

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共有4177名,其中已就业3070人,仍有1107人没有实现就业,在已就业的3070人中,自主创业的181人;受聘于人的1723人,其中从事瓦工、木工、油漆、水电工作等459人;企业聘用318人;外出务工62人;临时就业786人(帮人看店、勤杂、保安、保洁、保姆等)。从上述就业情况来看,就业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工作随意性大、稳定性差,自身无技能,很容易再次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三)技能情况

根据调查,4177名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3611人,高中文化程度464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的102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574人,其中持相关技能证书262人,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3603人,其中有培训意向的89人。劳动力受教育普遍较少,职业技能低,就业竞争力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被征地农民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培训任务繁重。培训的覆盖面小。因培训能力不足,只有部分的被征地农民有机会参加培训。部分被征地农民因需要交纳培训费用而不愿参加培训,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培训费用低廉的技术含量低的专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快速转移。

(二)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影响着转移就业选择和求职成功率。男性就业多从事建筑、水利工程等重体力的技术要求相对不高的行业,而女性则多从事餐饮、保洁保绿等行业。

(三)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一是被征地农民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迟缓,信息服务网络和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劳务信息不畅,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向外转移以自发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较大,“马路市场”现象普遍。

(四)资金保障乏力,投入明显不足。尽管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但相对于这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投入明显不足。专项经费落实较困难。

三、被征地农民现状

(一)被征地农民角色转换难

在政府提出建设新工业园区的计划后,迅速进入论证实施阶段,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进入了超常规发展时期。城市加速扩张和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的大力实施,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失去土地,无论政府还是农民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致使被征地农民在由农民意识转化为市民意识,由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转化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现象。

(二)被征地农民就业难

由于农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普遍较低。失去土地后,他们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也较差,就业成为被征地农民的突出问题。

(三)被征地农民进入城市难

一是集体资产的处理难。村改居后,原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发生了变化,对原始集体资产的处理由于主体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债权、债务及合同变更等问题。另外还存在社会保障、就业政策上,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权利的问题等。

(四)被征地农民收入来源减少

部分农民依靠地方企业优势,从事苦力,如窑厂等,收入高;部分近郊农民从事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业;部分农民依赖于产权归属自己的房屋从事房屋租赁、仓储、批发零售、餐饮等经营活动,且房屋的增值效益明显。由于征地拆迁,农民的收入来源直接受到影响。

四、目前已开展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配套文件

为了摸清我区农村劳动力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对辖区内的农民进行了三次地毯式调查摸底。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汇总、装订成册,并录入计算机动态管理,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档案。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区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

(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在涉及的两个办事处设立劳动保障所的基础上,所属七个自然村各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站一个,做到职能、人员、编制和经费“四落实”。

(三)加大宣传引导,转变农民就业观念

从被征地农民思想观念入手,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小农意识和就业观念,促进尽快就业致富。一方面以免费培训、保证就业等一系列承诺,充分调动农民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长期不间断地深入农户宣传。

(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以思想观念、法制和安全生产、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三大重点开展就业前培训,促进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二是积极开展“四免”培训。根据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意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开展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所有培训实行“四免”,即:免培训费、免交通费、免午餐费、免技能证费。培训科目主要有电动缝纫、保结保绿、机械加工、汽车驾驶等。

(五)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坚持以采取举办专场专场招聘会、支书送工、中介输送、企校联盟、挂钩帮扶、以工带工、引凤还巢、企业用工座谈会等10多种送工方式,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将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对办事处和村实行一票否决。

五、下一步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被征地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进厂务工难,从而在城区形成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要让素质较低的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让农民转变为市民,就应该“给其面包不如给其猎枪”,以培训为切入点,让他们转变小农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市民观念,让其在思想观念、劳动技能上适应和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农民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在城市中的赚钱本领。

拥有一技之长后进厂务工,这不仅是农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企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让被征地农民能在“洗脚上田”后在城镇中立足,让更多的农民在城镇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加强就业培训为主,增强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既解除他们眼前的“生存之忧”,也解决今后的“就业之忧”。

政府加大培训投入,解决被征地农民缺乏就业技能之忧。征对被征地农民缺乏就业技能现状,政府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继续实行“四免”职业技能培训,即免费培训、免费就餐、免费接送,培训合格后免费办理技能证书。并推介就业不少于3次。对被征地农民培训的重点主要放在转变就业观念、规范职业行为和增强劳动技能三个方面。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保证培训后的就业率。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

(1)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发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尽可能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信息,为用人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创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2)鼓励、引导和支持被征地农民走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之路。农民自主创办企业或开办个体工商业,享受城镇居民创办民营企业和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同等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促进农民就业。

努力争取被征地农民就业再就业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被征地农民《再就业优惠证》应发尽发。通过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被征地农民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3)鼓励愿意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做贡献。在征地和拆迁的过程中为被征地农民规划留用地,或者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在周边土地富足的乡镇划出部分“四荒地”、“河滩地”或耕地给被征地农民从事种养业。

(4)组织劳务输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建立比较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同时,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与企业签订协议,将培训合格后的被征地农民直接输送到该企业就业。

第7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经过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我局党组班子就进一步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形成了如下几个方面共识:一是只有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劳动保障事业才能取得新发展。二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谋利,劳动保障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三是只有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工作的根本方法,重点突破,协调有序,劳动保障事业才能不断突破风险和困难。四是只有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水平,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跨越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五是只有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先行先试,敢创敢干,劳动保障事业才能凸显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功能。

分析检查阶段,按照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安排,结合我局这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局党组通过走访调研、民主垦谈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在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梳理汇总后,局党组按照“四对照、四查找”的要求,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以进一步找准影响制约我市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领导班子、党员干部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严肃地作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进一步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认真撰写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现将报告内容具实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初步成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早在党的*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近年来,特别是*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缆全局,全面落实劳动保障工作远景规划和年度目标,围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劳动关系逐步和谐,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这一主题,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是研究解决特困群体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去年还开展了促进特困家庭培训就业绿色通道活动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解决了部分低保家庭新生劳动力的培训就业问题,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充分就业社区达到18个,居扬州第一。二是拓展、完善、延伸就业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将小额贷款、优惠证发放等工作下延到社区、乡镇,开展面对面就业服务,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000份。三是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截至去年底,我市13个镇级人力资源市场全部建成,扩大了服务区域和服务功能,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和农民转移就业工作。去年,全市新增就业9098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317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82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02人,农民转移就业总量达27.5万人。

2.社会保障工作在取得实效。一是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止去年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各项保险参保人数已分别达103348人、56600人、107608人、90503人、40853人。二是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运行基本安全平稳。截至去年底,职工养老、机关事业养老、农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各项保险基金累计积余分别为68935万元、9500万元、11304万元、7243万元、1165万元、160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赤字从1551万元下降到780万元。三是不断调整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年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持续保持在100%;同时每年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及时准确地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增加基本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建立了养老金增长机制,失业保险调高了待遇标准,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提高了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扩大了药品支付范围。四是不断攻克各项社会保险难题,社会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制定实施了社会从业人员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政策和办法,研究解决了乡镇教师、供销系统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出台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扩大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试点,拟定了农民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

3.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一是逐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全市目前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5%,集体合同、工资专项合同审查率达100%。二是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稳步推进。通过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仲裁立案、结案数虽连年增加,但越来越多的案件则是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三是不断加大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工作力度。通过贯彻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正常开展农民工欠薪、职介机构清理整顿、整治非法用工等专项检查,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有了新的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衡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通过反复调研、查找、分析、聚焦、提炼,我们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7条。

(一)思想认识有误区,学习调研欠深入

1、不少同志认为学习实践活动是一次纯粹的理论学习,是高层人员的事情,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强,对实际工作指导不大,学与不学一个样,活动结束后就可束之高阁,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能推的推,能简的简,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2、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习过程中仅满足于“三本书”的通读,学习氛围不浓烈,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有些同志业务不够精通,对群众咨询事项常有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答复不准的情况,导致群众有些不满,有时甚至引起一些矛盾。

3.调查研究有时流于形式。到企业和基层有时停留于跑一跑、转一转,问几个问题,谈几句话,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的方案还欠缺

4、忧患意识不强,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多数人满足于现状,抱着一种“差不多就行”、“完成任务就行”的态度;有的工作不尽心,忙于应酬和事务性的工作。

(二)制度管理有漏洞,工作作风欠严紧

1.在制度执行和常规管理上有不够严格的现象。工作人员中个别人偶尔出现上班时间打游戏、聊天等违反纪律、有损形象的情况,对此停留于口头批评,未能作出严肃认真的处理。

2.在工作态度上有欠实在的现象。解决问题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做到深入细致,剖根见底。谈成绩有时出现夸大其词的现象,对待工作任务,喜欢放大困难,讲客观条件多,找主观原因少。

3.在日常工作中有不当攀比和浪费的现象。没有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上、工作上,偶尔有比工资、比待遇,而不比贡献的现象。分管科、处、服务场所有开长明灯、放长流水,对办公设施、用品,不爱护、不珍惜的现象。

4.在工作纪律上有自由松散的现象。个别同志对组织上布置的工作落实的不得力、不到位,缺乏责任心与事业心。

(三)发展机制有弊端,改革创新缺力度。

1.职业技能培训与实际就业岗位需要衔接不够到位,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较少,缺乏新形势下应急培训机制。

2.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尚未真正形成,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够均等,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3.社会保险政策不尽完善,特困人员的社保制度尚不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宽,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扩面、续保还没有到位;保障水平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

4.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难以实施到位,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后,各类劳动争议案件正在迅速上升,任务重、压力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虽然健全,但实际运作不够到位,维护劳动者权益任务艰巨。

5.各科、处在工作中相互协调能力欠强,“同为一家人,不知自家事”的情况常有发生,尤其是五险征收,由于分散在各经办机构,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同时给群众办事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四)服务民生有差距,群众意识差强化。

1、基层工作平台不健全,镇级平台就业、社保、维权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村级服务平台尚未真正建成;信息网络覆盖面还不宽;基础保障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平台建设普遍存在任务重、投入少,人手少、能力弱的问题。

2、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观念不强。党组成员深入社区、农村居民家庭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较少,与基层群众交流较少,对基层情况掌握不能全面详实;对一些关系群众利益和职工生活的事,关心不够;对关系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难点问题有时不能遇难而进,缺乏为民解忧的责任。

3、服务基层活动面还不够宽。基层服务活动虽然组成7个扩面小组赴镇开展扩面宣传,节假日开展走贫访苦慰问等活动,但各项服务活动的范围和内容还不够宽广,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4.对来办事的群众缺乏平等的态度,在接待群众时是熟人的笑脸相迎、热情有加,不认识的缺乏应有的热心和热情,甚至有少数人语气霸道、态度欠佳。

以上问题的产生,除了劳动保障事业工作量大、各项投入不足、劳动关系复杂、宏观经济形势较紧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查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习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平时工作中,只注意应对眼前具体工作与事务,未能静下心来钻研深层次理论,理论武装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滞后于新时期工作需要,从而没有能够很好地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没有能够融会贯通地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也没有能够很好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导致在劳动保障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创新不够有力。

二是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体制机制的创新源于思想观念的转变。面对复杂变化的劳动保障工作新形势和新挑战,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形势要求和发展步伐,仍然习惯于凭经验工作,习惯于“按规定办”、“按惯例办”,满足于“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慢慢走”,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部分干部还没有从新时期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知识更新不快,工作能力和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明显距离。

三是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还不够强。在思维力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长远,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研究、解决劳动保障问题不够自觉,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研究和把握还欠“火候”,对工作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到位,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还比较欠缺。

四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近几年,虽然大力加强了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但部分干部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差距,突出存在重业务轻学习、重利益轻奉献、重经验轻创新、重表面轻实干、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

三、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在深入查找问题、全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十一届八次全会的要求,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理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群众需要和满意为标准,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城乡和谐劳动关系“三个一体化”,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最终建成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的美好社会;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1.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制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带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努力做到边整边改,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3.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一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结合扩大内需提供的契机,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减少失业;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改善创业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二是面向全体劳动者,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技能人才的评价、选拔和激励机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对困难企业裁减人员实行转岗培训,对农民工实施3—6个月中长期培训,减少农民转移就业压力。三是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重点是围绕劳动者招收使用、劳动合同签订、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劳动者工资报酬支付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支付、参加社会保险和缴费情况等内容,对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五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重点加强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强与基层平台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

4.进一步关心干部职工,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要继续多交流,推心置腹地交心谈心,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同时,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多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多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多鼓励帮助后进同志,营造团结向上、勤政务实、奋发有为良好的工作氛围。

此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职能作用,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因此,局党组决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一要进一步增强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二要坚持党组理论学习制度,通过认真读、系统学、仔细研究,把科学发展观理论真正学透、学通、用好,为推动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增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内在要求。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坚持“六提倡、六反对”,即:提倡爱岗敬业,反对消积怠工;提倡雷厉风行,反对推诿扯皮;提倡敢为人先,反对不求上进;提倡团结协作,反对各自为政;提倡相互信任,反对背后猜忌;提倡廉洁从政,反对。二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找根源抓本质的能力和识人用人的能力。三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依靠“一班人”智慧,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3.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夯实科学发展基础。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围绕解决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基层、企业和农村广泛调研,提出有根有据、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二要善于发现新问题并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提高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的能力,团结和率领全局干部职工在新的起点上为促进*科学发展作贡献。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要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加大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力度。二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在我们劳动保障部门发生。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二要着力加强干部业务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三要进一步强化重实绩、重实干的用人导向,调优配强干部队伍,真正把思想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群众关系好的优秀干部推选到重要工作岗位和职位上来,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第8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个,企业单位1个;

现有正式职工20**人,其中干部***人,固定工***人,合同工1***人,集体工***人;

现有离退休人员***人,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人,初级职称***人;

有管理运行人员1***人,综合经营人员***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电站),其他***人;

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学历***人,高中以下学历1***人。

水管单位现有职工1***人,其中科级干部***人,一般干部***人,工人1***人;

专业技术人员***人。

二、主要工作职能

(一)负责《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统一管理全区水政水资源工作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负责组织水资源的调查、监督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

负责灌区用水计划和水资源规划及节水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

(三)组织制订全区水利发展规划,主管全区河道、水库、渠道、机井和行洪、蓄洪、河流、工程维护及工程保护区的滩涂地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四)主管全区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区的抗旱防汛工作。

(五)负责全区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和农村卫生改水工作及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工作。

(六)负责地表水供水水源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等工作。

(七)负责地方水电站的建设与管理。

(八)组织申请各渠道用于水利建设的各项资金,配合政府制定有关水利建设财务、投资政策及价格并组织实施;

监督实施水利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九)主管全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十)负责管理全区水利工程项目审查申报、水利科技、经济技术合作、水利科研技术推广工作。

(十一)负责组织规划编制、审查、申报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等。

(十二)负责水利职工队伍建设,编制职工教育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三、存在的问题

1、各水管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主权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

2、由于种种原因,使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人才缺乏,导致单位经济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3、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

4、管理粗放,工程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水价没有按成本核定,收取困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部分单位经费困难,出现亏损,人员工资难以保证。

5、目前参照执行的企业参保政策很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参保实际。

四、意见和建议

1、确定水管单位的定性并将公益性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根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凉州区水利系统的特点,将水利系统各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类单位。对水管单位中的水库、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行政执法职能机构定性为纯公益性单位;

对既承担公益性任务,又具有经营性功能的水管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单位;

对水利发电、城市或农村供水的水管单位定性为非公益性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的单位或机构的人员定编后其工资和其它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水利系统的其它单位(如电站等)非公益性单位改革后将面临各种税收等负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政府应给予这些单位优惠政策。

2、老职工提前退休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竞争上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部分老、弱、伤、残等职工无论在年龄、身体、文化素养、能力等各方面都属于单位内部的弱势群体,无法与年轻职工在同一起点上竞争上岗。因此,这部分职工能否按照武威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武市事改办[20**]001号《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退休人员工资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宽到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

女满50周岁的干部(或女满48岁的工人),且工作年满20年,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作为改革时分流人员的一种途径。

3、定岗定编

水利系统的岗位编制可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20**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但是我区水利系统多年来为政府分担就业压力,接纳了大量的复退军人和大中专学生,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给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借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岗标准》,对水利系统各单位进行全面定岗核编,并在今后适当控制水利系统人员的无序膨胀,使水利系统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参保人员退休后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没有真正实行参保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增加了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这部分人的管理。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各项保险政策的落实,应尽快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及人员缴费的基数依据,进一步规范参保程序,确保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失业等相关保险的落实和退休后各项费用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5、实行水务一体化

一是水务一体化是水资源特性所决定的。水是一种动态资源,无论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都是互相转化、互相补充、循环往复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对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更好地解决城乡供水、生态用水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客观的水情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可能自然发生。优化配置就会有机会成本,而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身或本地利益。所以,必须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合理分配。同时要实现水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必须实行水务一体化,树立水权观念,培育水市场,把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水务一体化是一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水利向社会经济各方面提供服务。必须从水利从属于农业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职能的划分、各种关系的整合,不能把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理解为水利部门在扩大地盘和势力范围,充分认识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动水务一体化的进程,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三是水务一体化要不断提高管水的整体功能。水务一体化是实现资源水利的客观要求。要打破城乡分离、部门分割、水量水质脱节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必然趋势。水务一体化是科学的、是全新的水务管理理念。是符合水资源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改革,它代表水利发展方向,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6、建立改革领导机构

第9篇:乡镇社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关注民生,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成效

1.切实保障城乡最低生活对象的基本生活。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印发新版《*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宣传手册12000本;二是强化动态管理。20*年,我市新增低保户716户1455人,注销428户796人,现有低保对象8003户14391人,年支出低保金1524.21万元;三是落实低保补差政策。全年调整2389户,共4636人,现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39.39元,农村为月人均补差90.39元,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6元和11元;四是及时做好调标工作。根据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20*年1月起我市城镇低保标准从原来每月270元调整为每月300元,农村从170元调整为180元。五是发放物价补贴。今年7、8月和12月份,我局先后三次向全市低保对象(含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一次性肉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补贴,三批合计268.8万元,城镇低保对象人均补助300元,农村低保对象人均补助180元,受益人口达4.2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价上涨给城乡低收入居民带来的生活压力。

2.大力推进“三无”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

目前,我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973人,集中供养965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9.18%;城镇“三无”人员246人,集中供养246人,集中供养率为100%。全年共支出集中供养经费343.83万元,拨出专项福利彩票资金44万元修建宁益乡、平阳坑镇、飞云镇林垟、林溪乡和顺泰乡等5所敬老院,进一步改善五保老人居住环境。另外,按人均300元的标准,向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发放医疗门诊包干补助经费40.1万元,解决供养对象的基本医疗问题。

3.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工作。

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特别是今年的新的医疗救助办法出台后,我市医疗救助工作渐入轨道,社会效益明显。20*年,共医疗救助560人,救助金额680.89万元,人均救助金额达到1.22万元;资助低保、五保“三无”、重点优抚、“三老”等对象1.6万余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经费72.76万元。

4.着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

为解决我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今年共投入195万元,新建住房115户、修建住房185户(其中残疾人危房改造新建15户,修建35户)。

5.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和残疾儿童的救助管理工作。今年上半年以来,共计有194人求助,191人得到救助,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18人,残疾人7人,共护送回家5人,上半年度共支出救助经费10.3万元。市社会福利院安排9名残疾儿童到杭州接受实施“明天计划”康复手术。

另外,全年共支出临时困难补助60万元,发放春节期间慰问款500万元,计有1.3万户、1.7万人得到了救助和慰问。

二、以人为本,备灾救灾工作得到新突破

1、修订预案,加强灾害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重新修订了《*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和细化应急反应工作流程,提高应对灾害的反应速度。同时,我局及时充实各类救灾物资储备,加强救灾装备建设,保证灾情及时报送,确保救灾物资能在第一时间送到灾民手中。

2、加快避灾场所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安全。

根据市委市府的统一要求,为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今年共投入资金201万元,严格按抗灾防灾要求新建、改建避灾场所40个,总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转移安置6000余人。

3、开通“快速通道”,加快救灾款发放速度。

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服务群众,经与财政部门协调,市会计核算中心对救灾救济款下拨开通专门“快速通道”,增强救灾救济款发放的时效性,使原来救灾款发到灾民手中需要一个多月转变为现在7天以内办结,大大提高了救灾款使用的效能,解决了灾民的切身困难,切实发挥救灾救济款“救命钱”的作用。在今年的救灾款拨付中,“快速通道”发挥了积极作用,此举得到了省、温州市有关领导的肯定。

4、及时下拨救灾救济款,切实安排好灾民生活。

今年我市发放春夏荒救济款30万元,救济3128人;下拨救灾救济款4批3*万元,救济灾民2.3万人次;因灾倒房恢复重建53户133间,发放冬令救灾棉被1000条。

另外,由市财政出资64.9万元为全市1.4万名低保对象统一购买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目前,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裁定工作已开始实施。

三、加强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新提升

1.以解决办公用房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由分管副市长亲自带队,对全市24个社区用房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二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办公用房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购、调、租、建并用。具体安排是6个已有部分用房的社区暂缓解决,6个社区续借业主用房,2个社区租用单位公房,4个社区购置商品用房、1个社区待并规划用房。在蒋珍明市长的亲自过问和协调下,我市城区的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三是委托规划部门率先对安阳街道进行社区规划编制。目前24个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年内完成选举工作。

2.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由于人动和工作需要,今年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相应调整充实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好专职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有效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重要作用,合力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市遵照浙委办发〔2005〕38号文件规定,深入组织广泛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将去年被评为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的我市2镇5村作为典型示范,逐步向全市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699个村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占全市总村数的75%,“三个三”工作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同时,配合“五五”普法办搞好试点工作,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的讲课任务,并编制了两本培训教材(《*市村级民主决策培训资料汇编》和《*市村务公开培训资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街道)。同时积极进行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和村级换届选举准备工作。

3.关注“三老”问题,做好老区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三老”人员的春节慰问工作,发放全市“三老”人员春节慰问费每人500元,共68.95万元。二是组织人员对全市“三老”人员生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精心撰写了《*市农村“三老”人员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三是接待来访“三老”人员175人次,发放“三老”人员困难补助112人次5.63万元,发放“三老”人员埋葬费补助40人2.05万元。另外,审核批准了我市平阳坑镇龙潭村、龙湖镇龙二村的搬迁方案,并落实了移民安置点。同时还对符合条件要求下山搬迁的赵山渡库区400户移民有关情况进行了勘查,并将搬迁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积极协助相关单位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

4.规范运行,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按照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今年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重点是抓好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这项工作是省政府今年工作重点之一。在市委、市府领导的重视下,成立了由市委办等11个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摸底,我市33家行业协会有14家需要与行政机关脱钩,经过努力,脱钩工作已于9月份全部完成,19名(20人次)党政领导辞去了所在协会担任的职务,6个合署办公的协会也与主管单位脱钩。今年参加年检的有143个社会团体和39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经审核,年检合格的社会团体有13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63个,限期整改社会团体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1个;注销社会团体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今年,共培育新登记社会团体8家(其中行业性社团4个,学术性社团2个,联合性社团2个),社团分支机构4家,变更社团登记13家,新注册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21家(其中教育类13个,科技类1个,劳动类3个,文化类1个,民政类1个,中介服务类2个),办理变更登记4家。全市民间组织总数达601家,其中社会团体15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44家。

四、军地互动,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佳绩

1.掀起拥军爱民热潮。在今年清明期间,到我市烈士陵园参观的各界群众和中小学生达2万人次,全年参观、学习、活动达4万人次。春节和“八一”期间,各级领导和企事业单位对驻瑞部队进行了走访慰问。今年多种形式的双拥活动蓬勃开展:为重点优抚对象开展义诊、召开庆祝建军80周年老战士座谈会、举行民营企业民兵军事比武暨“双拥”知识竞赛、评选“十佳子弟兵、十佳军嫂、十佳拥军模范个人”、“军民渔水情”文艺送军营活动等。驻军部队也自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尤其是在台风抗洪抢险中,部队积极出动,在保障了我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切实保障好优抚对象保益。

在今年春节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率有关部门开展走访慰问驻瑞部队活动,全市37个乡镇街道分别召开优抚对象座谈会,同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今年全市我市共支出优抚对象医疗补助金10.4511万元,救助28户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优抚对象临时生活困难6*人次,支出37万元。对全市1297名“三属”、复退军人、伤残军人的补助标准按自然增长率机制进行调补,调标幅度每人每月77-413元,共增发171.4539万元。全市1*1名农村义务兵的家属优待金得到有效落实,每户年优待金6000元,发放立功奖励45人次,发放奖励金5.3万元。今年,我局还着重开展了精神病退伍军人伤残等级评定和“参战”对象评定工作,全市36位患精神病退伍军人的评残鉴定已经完成。“参战”对象评定是我局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作量相当大,经多次调查取证、反复核查,初步确认全市有915名对象属于“参战”对象,上报确认后农村参战退役人员将每月获得补助200元、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每人每月300元。

3.妥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今年全市共接收20*年冬季退役士兵475人、转业士官6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100人,农村退役士兵375人。根据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年冬季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瑞政发[20*]92号)精神,100名城镇退役士兵的“自谋职业”货币安置任务已于6月底全部完成,共发放321万元。6名转业士官的择优安置工作也已于11底圆满完成。

4.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今年4月28日,我市召开全市复员军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部署维稳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共排查对象1275名,其中在乡复员军人667名、企业残疾军人115名、未分配城镇退役士兵8名、1954年11月至今历次对外作战退役人员211人(抗美援越171人,对越自卫反击战40人)、1983年至今的服过役的下岗职工274人。在排查过程中,我局及时掌握苗头,做好疏导工作,为今年我市的维稳工作做出了贡献。

五、积极引导,社会福利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市共拥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931个,其中国办福利院1所,市社会福利中心1所,乡镇敬老院36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62所,老年活动室831个,布局合理、分布全面,满足了城乡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另有,电脑福利彩票发行点近100处,“中福在线”1处,总计年销售额今年可突破亿元,为我市筹集福利资金700多万元,成为我市社会福利资金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历年来为敬老院、群众住房救助等诸多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1.推进建设和谐的老龄事业。

一直以来,*市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特别是随着家庭小型化的发展,空巢家庭日趋增多,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前年,被温州市列为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分管民政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为组长,民政、财政、劳保、规划、国土、发改、卫生等部门分管领导参与的创建领导小组。我市严格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按照市本级、农村、城区三类不同类型,精心选择,将市社区服务中心、马屿镇、玉海街道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通过典型引路共同努力,试点工作进展速度快,收获大,成效显著,为全市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解决热点难点,养老服务社会化继续深化。尤其是我市实现40、50下岗经费共享,24个社区公益性岗位经费政府买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老年基本生活保障逐步改善。主要是大社保局面进一步完善。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基层老龄工作不断加强。开展全市老龄调查研究工作、送温暖、送光明等慰问助老活动、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四是构筑多种载体,老年文体教育工作快速发展。老年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举办老年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全市老年电大教学点增至149个,在校学员达1.3万人。老年体育事业日趋活跃,举办20*年全市门球赛、全市乒乓球赛等活动;举办了地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等培训班,提高了我市老年体育的水平。

2.积极引导慈善事业发展。

一年来,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在5月份召开的*慈善大会上,社会各界共认捐2232万元,截止11月底,市慈善总会今年共募得善款2616万元,累计善款突破亿元,今年支出1900多万元,受益群众1.2万人次。今年以来,生活秀有限公司捐资1000万元建立冠名慈善基金,*镇成立慈善分会,陶山沙洲创立温州首个村级慈善基金,使得我市的慈善机构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完善。一年来,市慈善总会开展了“光明行动”、“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安居工程”、“清凉之夏”、儿童节期间开展慰问贫困残疾儿童等活动。

3.积极扶持社会福利工业发展。今年,我市44家民政福利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8亿元,销售收入3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和9.5%。安置残疾职工1737人,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7.82%。由于福利企业面临全面税制改革,今年我局加大了监管力度,按月对各福利企业进行资质认定。同时加强服务,协调税务部门及时给企业退税,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六、规范管理,社会专项事务工作得到新提高。

1.开展殡葬改革“百日集中大整治”活动,打好破解难题攻坚战。今年,殡改工作被市委列为8项“百日集中大整治”活动之一。市动员大会后,我局即下发通告,制作录音带、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悬挂横幅标语和播发、刊发新闻简报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全方位宣传报道。一年来,全市各乡镇(街道)纷纷开展“青山白化”集中整治行动,据统计,20*年,我市共治理私坟12041座,青山白化治理率达到96.36%。坚持全年开展出大殡联合执法行动,据初步统计,今年已对市区582例丧户出殡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群众殡改满意率达到75%以上。另外,我局进一步加快生态墓地布点步伐,目前全市规划建造生态墓地48座,其中已有18处投入使用,已办理审批手续未投入使用11处,未办理审批手续19处,生态墓地覆盖率达85%。今年,市殡仪馆加强软硬件建设,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和提高办公效率,一方面投资30多万元,新建丧属休息室和进行办公楼装修,对火化炉进行了改造和更新运输车辆;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馆内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截止12月6日,市殡仪馆共火化遗体5661具,火化率100%,全年减免山区困难群众火化费10万元。

2.规范管理,打造地名品牌。

一是搞好地名规范管理工作。今年,我局积极做好地名规划上下衔接工作,今年1月份召开地名规划意见征求会,对新地名进行论证,4月份完成了《*市区地名总体规划》初稿,同时召开全市地名公开征名评审会,对《*市区地名规划》所定出的38条主次干路和4条桥梁的群众征名展开评审,加强了我市地名命名的科学性、规范性。今年,共命名道路名称5条、住宅区及建筑物名称18个,对8个住宅区和建筑物的不规范名称及时纠正,设置路牌11块,楼门牌3790块,办理门牌证4500多个,并做到及时将门牌证资料输入地名数据库。至今我局在全市范围内共规范命名道路名称4622条,建筑物名称140个,制作路牌达7548块,楼门牌136523块,争取市财政补助资金116万元,全市路牌设置经费为230万元

二是成功创建“千年古县”。去年底,我市启动了申报民政部发起的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工作。在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由地名委牵头,抽调文化、旅游、地方志等专业人员成立千年古县参评办公室,通过多方采集和反复考证,我市于今年7月1日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定为“千年古县”,成为浙江省继永嘉、乐清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日前中央台已来我市完成了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记录片的摄制工作。在玉海楼设立了千年古县石碑,12月18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千年古县”揭牌仪式,葛益平书记和蒋珍明市长为标志碑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