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1 机械电子工程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腐

机电工程与其他行业有很大区别。与其他行业相比,机电工程更具技术性。因此,在研发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技术瓶颈。这些技术障碍并不能使产业进步。行业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阻碍作用,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员工的思想观念,虽然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和瓶颈,但思想观念的陈旧是阻碍行业内部发展的关键原因,虽然有些员工没有很强的技术研究能力,但是他们没有很强的技术研究能力这也是控制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疑问,不明白为什么要在电子工程中开展一些节能技术的研究,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这些人员往往存在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开展工作的现象。在汽车企业中,虽然有一些研发人员工作能力和研发能力较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员对节能技术的使用并不是很认可,甚至有疑虑,因为根据以往的技术研发,机电工程的工艺和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节能技术,也有人怀疑节能技术是否具有很强的优势和一定的作用,因此他们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研发上,这也是由于科研人员观念落后造成的技术研究落后的局面。

1.2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人才是当前机电工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人才,那么机电工程就无法顺利发展。技术创新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积极的研究作为支撑。但从目前机电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该行业人才匮乏,大部分员工技术能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强,对一些研发工作热情不高,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节能控制研究岗位本身对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总体上人员少,素质差。从汽车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节能技术的使用现状。这些员工,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技术人员,对这项技术了解甚少,无法更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他们无法提供技术帮助。我国汽车工业有着很长的发展时期,但技能和技术的运用仍然非常困难,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缺乏更专业、更具技术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

2 解决机械电子工程节能控制技术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理念意识的培养

为了有效地促进机电工程节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必须改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传统工作观念。通过相关培训,邀请一些业内知名人士授课,让他们充分了解节能控制技术,认识到节能控制技术对机电工程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观念和思维。同时,他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传授一些新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从而在思想源头上接受和认识节能控制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2 加速节能技术改革创新

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社会在发展进步,机电工程在变化。虽然目前的节能控制技术对当前的机电工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机电工程仍在不断地改革和进步,节能控制技术仍在原地不动,那么节能控制技术就不复存在了迟早不会对机电工程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为了保证机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对节能控制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实施全电控节能控制技术。对于机电工程系统而言,液压泵、电比例马达、电比例液压阀和电喷柴油机共同组成一个以全电控为工作方式的传动系统,进一步实现了先进的智能控制和感知的进一步深化实现了分布式节能控制技术。在建立全电控液压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对系统的压力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程度处理,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三是进一步加强全电控液压系统的节能控制,进一步降低能耗。

3 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机电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零部件的节能研究也应受到重视。随着机电工程的不断发展,大量的零件被添加进来,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类型上。在机电工程节能控制技术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磨损较严重的零件频繁更换,将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和资源消耗的增加。因此,必须不断研究和改进节能技术,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保证零件的使用寿命,从而建立完善的机电工程节能控制系统,使机电工程不断向高水平方向发展。此外,通过机电工程节能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可以提高产品加工的整体效率,降低整体能耗水平,提高机电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机电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机电工程行业创造更多的实用价值。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机电工程还需要提高节能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水平。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机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不断完善各地的工程体系。在未来机电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节能控制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使机电工程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电工程的价值,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模块跨课程实验设置与教学模式构建[J].南方农机,2019,50(22):118+134.

第2篇: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机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一般可分为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阶段、项目后评价等阶段。就机电安装行业而言,结合机电安装工业化,全寿命周期管理又可以筒化为:技术深化、预制生产、施工总装、运营服务等四个阶段。当前,随着机电工程项目的大型化,专业分工的细化,项目的参与方逐渐增多,项目管理越来越困难,使得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增多,造成工程寿命缩短,“未老先衰”、“病入膏肓”,不得不提前退役。其结果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机电工程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延长有价值的运行为目的,进行项目的前期、设计、施工阶段实施,是项目实施的目标。所以,加强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对工程界乃至整个社会意义深远。

二、运行维护是保障机电工程顺利运行的主要因素

机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项目的正常运行,而运行维护是保障运行阶段能顺利运行、延长有价值运行时间的主要因素。机电安装企业必须在机电安装施工后继续从事项目的运营维护,才能真正体会到施工前期和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根据国外经验,机电安装企业在机电安装施工后继续从事项目的运营维护,是今后机电安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机电安装行业必须向两端发展,即前端向产品、施工技术研发、技术设计、工艺设计、深化设计方向发展,后端向服务、运行维护和保障方向发展,而向后端的服务、运行维护保障方向发展,应逐步向运行、经营方向发展,从单一的运行维护向全方位管理方向发展,最终使安装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机电管家。

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是有效进行运行维护的关键

在国外同行中,对于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已有一整套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所有的运行设备(包括配电、变电、机电、给排水、空调等)进行运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不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实现远程故障保护功能。其次系统可以承担自动化信息管理任务,对运行设备的运行信息、故障信息、能源效率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自动形成各类管理数据,并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系统能够形成能源管理网络,实时监测各项耗能数据,在确保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以能耗管理(成本管理)为中心,采用节能降本措施,提高能源运行效率。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机电安装企业,已经逐步在承担机电工程安装任务的同时,承担变电所、隧道设备、中央空调等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但由于维护设备的分布比较分散,各个设备的运行维护点都需要派员二十四小时三班运转值守,增加了大量维保人员和运行费用,也不方便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往往造成运行维护不及时、不到位;而人工费的不断上升,运行维护成本增大,使运行维护无法独立生存。所以开发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机电安装企业能否有效进行运行维护的关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是以用于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管理和监督管理综合信息采集、分析、传输一体化的模块化设备,以及后台的一体化集合式数据中心为基础,并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中,是一个全新概念的设备和系统。它是一个设备运行管理、能耗监测和系统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综合系统,它融合了BIM技术、物联网技术、能源检测技术、自动运行管理技术、设备信息化管理技术、远程通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要素,形成一个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化技术为核心,自动化技术为手段、以快速响应和节能降本为目标的综合性运行管理系统。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及前、后台设备,可以实现对运行设备(包括配电、变电、机电、空调等)进行运行管理,及时发现不正常运行状态,处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实现远程故障保护功能。系统还可以承担自动化信息管理任务,对运行信息、故障信息、能源效率信息、设备维护保养信息、设备管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自动形成各类管理报表,并根据管理权限进行有效管理。系统能够形成能源管理网络,实时监测各项耗能数据,在确保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以远程信息管理(成本管理)为中心,采用节能降本措施,提高能源运行效率。

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运用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研发的方向

1)研究物联网运用于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理论和发展趋势,研究BIM技术应用于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可能性,以及推广的可行性。研究与其相关的技术、工艺和设施。

2)研究开发:变配电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给排水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空调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消防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安防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机电设备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模块。

3)研究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转换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应用层。研究适用于机电设备、设施运行管理和运行维护保养的远程信息管理及监督管理系统的综合信息采集、分析、传输一体化设备;研究后台一体化集合式数据中心。

4)研究开发远程监测监控系统的界面显示功能。

5)研究利用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并实现远程故障保护功能。

6)研究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信息管理功能。

7)研究利用远程信息管理系统节能降本,提高能源运行效率的措施。

8)研究各类传感器和变送器,以及执行器的选用、集成、使用和安装技术。

2.已研发的无锡公路隧道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

无锡公路隧道控制中心将蠡湖隧道、惠山隧道、青祁隧道、金城隧道、太湖大道隧道、隐秀路隧道等七条机动车通行隧道,以及三个下穿及七条地下人行通道一并集成管理,以政府监管,专业分包的形式,通过招标分别委托本地区相关行业内的专业性强的企业负责隧道内的专项维护。无锡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对隧道管辖范围内所涉及的机电及土建设施进行日常运营管理、定期保养维护以及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具体有:变配电设备、照明系统设备、空调、送排风设备、给排水系统设备、隧道内消防设施,隧道主体结构、装饰、地面、墙体、墙面及通道门。隧道内各类主要由设备引起的突发应急事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隧道防洪排涝、火灾、防火板脱落等。通过多年的运行、维护,公司决定在机电管养服务平台基础上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来达到远程信息化管理目的,以此提高机电系统养护管理水准、减少值班人员、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公司对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一是实现对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仓库物品进行管理,及时反馈仓库信息;三是加强对巡检车辆的管理,在巡检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进行对车辆的即时监控;四是对管养现场的设备运行状况以及人员行为的远程管理和数据的传输处理,包括对变电所、水泵房、射流风机、照明设施等的运行状态远程通讯连接,五是加强对巡检人员的工作情况及相关记录和数据的了解。采集现场运行数据及视频信号,通过本地服务器和数据转发服务器用以太网线式光纤将信号传输到公司信息中心的服务器,完成视频信号和各主要机电设备运行参数和状态整合,并在公司总值班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公司技术人员也能通过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监控、指导现场维修人员正确操作。采用远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大量减少企业成本支出等优点。公路隧道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将分两期实施,目前已结合公司管理系统后台的建设,开始进行远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第一期实施。

五、前景与展望

第3篇: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技术型技能人才侧重于设备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环节,该类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工程机械属于技术密集型设备,无论是在设备的制造、销售还是使用与服务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个技能型工种的配合。当前,与工程机械技能人才紧密相关的企业其主流依然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工程施工企业两大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其他如工程机械销售企业、维修企业、公路养护与排障企业也正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根据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与兄弟院校进行的工程机械企业联合调查和行业资料查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分工越来越细,而最为主流的新的职业方向为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公路养护与排障机械、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等。

1.工程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方向。2010年6月6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一项提到的第一个领域便是装备制造领域,而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所有工程类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程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工作者主要在是在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中工作。在受访企业的反馈意见中,从业人员大体存在学历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意识薄弱、业务技术不精熟、责任观念不强等问题。综合部分受访相关企业的调研反馈,在此列出产品装配与调试从业人员的大致情况。(见表1)。

2.工程机械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方向。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是紧密相连的,工程机械作为生产工具的核心价值是不能影响客户的生产活动,因此,在产品质量趋同的情况下,销售模式的关键在于服务水平。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机械产品50%~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能否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销售服务体系,是决定我国机械工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作为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其工作面覆盖产品销售企业、产品维修企业、公路养护企业和工程施工企业。随着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对降低销售、服务成本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营销类人才的要求也在持续提高,要求此类人员必须既懂技术,又会销售。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粗放式向绿色环保、精细资源模式转变,相关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成本和资源的管理,工程机械的维修和再生技术愈发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国内开设工程机械行业的营销与技术服务专业的学校非常少,由于没有专业对口人才,很多企业只能无奈地在“市场营销”和“机械制造”两个专业中选择,由此可见,该类人才缺口极大。

3.工程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方向。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新型机械设备不断产生。特别是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已代表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其使工程机械逐步实现向全自动、机群控制和远程控制方向发展,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侧重于产品的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在调研中,很多企业表示该方向上的技能人才缺失比较严重,部分企业甚至反映其从业人员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工作,从业人员的数量、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4.机械化施工技术方向。随着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机器日益复杂、施工技术日益先进,而现有从业人员能力水平低下,早已显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人才的资源层次上,国外的工程机械产品对操作人员的学历要求很高,特别是履带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其学历要求起码是在本科以上。而目前在国内,操作工程机械产品进行实际工作的操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很低,以中学文化层次为主。根据我校与兄弟院校进行的联合调查,在东部地区几个省份(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工程机械产品的操作与维修人员中初中文化层次达到35%左右,高中文化层次为45%左右,其余多为从事工程机械产品操作工作多年、学历偏低的从业者,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几乎为零。而在这其中,中级工约占14%、高级工约占8%、技师仅约占2%,其余则多是无技术等级。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数据统计反映了当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产品操作人员的大致状况。

在从业人员的培训上,目前国内在除了挖掘机等部分产品项目上有专门的培训学校,以及部分产品由厂家提供培训外,多数产品的操作手没有任何培训机构予以指导,新手都是由相对有经验的师傅通过传统的“帮传带”模式教育出来。受访企业中,操作手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0%,能够按照规范进行设备正常保养和维护的仅为35%。仅仅依靠工地上的师徒相传,未能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掌握必须的安全规章和操作规范,势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埋下重大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在相应的工作内容上,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产品操作人员仅能进行单一或部分类型产品的操作,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很多操作手大多不会进行简单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工作,甚至在遇到故障时,不能感知。即使能感知到故障的发生,多数会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选择不理会或者通知企业售后服务部门来进行处理,影响了机械效能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

5.公路养护排障机械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公路客货运输量也在急剧增加,给公路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公路管养工作也愈来愈显得重要。李盛霖在2011年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公路养护里程数为398.04万公里,绿化里程数204.45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数的96.9%和49.8%,比上年末分别提高了0.2和1.3个百分点。公路管养工作愈发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公路养护企业也随之不断产生,现有的从业人员无论在数量、质量和能力上,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对策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从2006年起,工程机械保有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为413万~447万台,而到2011年底,国内使用期限内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则跃升为504万~547万台。与此同时,需要的工程机械操作与维修人员远超过400万,装配与调试人员超过30万,其他还有营销人员及售后技术服务人员等。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各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在600万左右。

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月持续走高,行业求职者在活跃期集中出现在春节后至年中7月份间,其他月份相对平缓。而图2显示,求职者的增幅无法满足企业招聘需求,工程机械行业人才供给压力依旧存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于2011年7月的“工程机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是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因此,知识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相对较明显的增长,其中对研发骨干、创新力量的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幅趋势,创新型应用人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内研发生产企业的重要培养和争夺目标。

结合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态势和现有人才结构,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辅助,加强产教研融合、优化研发环境、提高研发扶持、强调研发培养、重视可持续化发展是保证研发和设计力量合理发展并延续的必经之路。技术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经济调控、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生产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其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考虑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转变,技术型人才的结构优化、质量精强、数量提高将势在必行,最主要的需求将集中在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公路养护与排障机械、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等前述五个职业方向上,而提高技术型人员的质与量,在于培训和培养的有效开展。

虽然,为了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于2006年9月18日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行业分中心”,授权开展工程机械行业国家新职业的申报、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和鉴定教材的编制和实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已经批准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含操作工)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二个新职业的申报,一大批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对于工程机械的制造与使用企业来说,仍远远不够。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大专院校并未开设规范的技术工人培训专业,而在技工学校的专业目录中,仅有筑路机械操作与维修专业。就江苏而言,全省范围内开办筑路(工程)机械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仅有江苏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等3家及少数短期培训单位,上述学校培养能力之和年不足400人,远远不能满足本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训和培养的范围和深度仍需有效提高。

根据上述分析,进行工程机械(包括筑路机械)专业群建设,大力推进具有实用意义、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的新职业方向建设,则能有效推动相关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效满足工程机械行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当前,国内技工类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乃至高等职业院校均未开展这项工作。

第4篇: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出质保;智能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63

随着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进程不断深入,新能源得到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海上风电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初期投运的风机逐步磨损,需要进行深度维护,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契机,并成为风电行业激烈市场竞争中新的业务增长点。

1我国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现状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深度调整,风电行业已经走出了低谷期,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着力扶持风电行业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环境逐步回暖。目前,我国“十三五”规划已经基本确定了上调新能源比例,风电行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将比“十二五”有所提高,预计到2020年,风电装机含量将达到25亿~28亿千瓦。海上风电具有风速大、来源稳定、环保效应好等突出优势,成为风电行业发展的新宠。在风电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向好的大环境下,海上风电的市场潜在空间巨大,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在建和已投产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000万千瓦,巨大的装机容量带动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发展,海上风电运维已经成为新能源装备制造行业新的增长点,随着近年来很多现役海上风电机组出质保期,运维市场后劲将被大量释放。

海上风电运维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的运维厂商,但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的运行和维护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海上风电面对潮湿、盐雾、台风等恶劣环境,其运行和维护面临众多的技术难题与困难,运维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两倍。

2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呈现新契机

综合分析海上风电运维市场,虽然还面临一定的技术难题,但随着行业对海上风电运维技术的重视不断升温,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契机。

1风电运维开启智慧时代,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致力于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以智慧、低碳、高效为特点,大量应用了新技术,被应用于新能源领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控制、智能传感等技术被应用于风电运维领域,开启了海上风电运维的智慧时代。

以大数据技术为例,目前海上风电运维主要包括海上风电的集中监控、风电场群的运行管理、风电机组的状态评价和故障诊断、相关的备品配件供应、机组检修和运维等工作,涉及海上风电的运行、管理、维护、故障分析等领域,利用智能传感技术能够将风机运行数据通过互联网,上送监控中心,形成运行数据库,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海上气象分析、地理环境数据整合、卫星图像数据整理和分析等领域,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和整理庞大的海上风电场运行数据,结合数据挖掘和系统监测技术,实现海上风电运维的智能化,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排除风电机组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风电运维成本,提升海上风电的运维效率。

风电运维行业中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对海量大数据的智能调取与分析,为风机运行参数共享、远程实时监控、数据整合与连接、风机预测性维修、风电运维管理的专业化与标准化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海上风电管理平台,获得良好的商业价值,降低风电运维成本,推动风电运维向着预测、预防、智能方向推进。

2大量风机走出质保期,运维市场被释放

近十年来我国风电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大量的风机出质保期,目前,我国2010年之前建设的风机多为2年质保期,2010年之后建设的风机为3~5年质保期,因此,进入2016年,大部分2010年前后建设的风机已经走出了质保期,海上风电也是如此,随着风机运行年限的增加,越来越多风机出现漏油等故障,初期投入的一些制造技术不成熟的风机尤其如此,在此背景下,海上风电的运维市场被大量释放。

根据《2015年中国风电叶片设计制造与运维技术高峰论坛报告》的统计,2015―2016年间,我国每年将有18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的风机出质保期,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规模还在呈现增长趋势,预计到2022年,累计将有超过20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风机出质保期,风机出质保释放出的运维市场无疑是巨大的。

3以旧换新和机组退役,大幅拓宽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与陆上风电相比,还相对滞后,很多技术尚不成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制造、安装、施工、运行和维护体系,产业机制尚有待健全,尤其是在海上风电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尚未实现国产化,6兆瓦及以上的大容量风机还处于试点运行和尝试阶段。

在此背景下,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逐步成熟、优质风资源的逐步减少、海上风电管理机制日益流畅,风机的以旧换新和机组退役成为必然趋势,技术先进、大功率的机组将替代过时的小功率机组。此外,海上风机的普遍使用年限为25年,部分风机技术性能也日益落后,发电量不断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日益增加。机组的更新换代给风电制造和施工带来广阔的市场,大幅拓宽了海上风电的市场空间。

3抓住运维市场新契机,投身风电运维市场

海上风电运维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海上风电工程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展良机,投身运维市场。

1从单纯施工向施工、运维、服务一体化过渡

伴随我国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也日益提升,相关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因此,要做大做强企业,必须打破单纯从事某一领域的局限,从单纯施工向施工、运维、服务一体化过渡,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目前,包括维斯塔斯、华锐风电等在内的风电企业,都在筹备建立专业的风电运维公司,将风电运维市场作为发力点,抢占新的风电运维市场。可见,单纯的某一技术领域服务已经不是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趋势,能够提供从施工到运维和配套服务的企业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2从事后运行维护发展到体系化运维方式

传统的风电运维服务采用事故后修复的形式,对风机故障的发生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预见性,而且基本采取谁家风机故障谁家修的策略,未建立规范化和系统性的运行和维护体系。目前继电保护行业已经较多地推广了状态检修,今后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

因此,风电施工企业有必要推动自身技术和管理升级换代,逐步从单一的事后运维方式过渡到体系化运维方式,推广状态检修的方式,建立系统的监测和运维平台,进行设备健康管理,对智能传感系统收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判,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整个风电场的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提出运维策略。

3准确把握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发展态势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第一类市场参与者是业主单位,他们会基于自身需求,建立专业负责风机运维服务的子公司,与总公司一起进行协同运维,这类运维方式的优势在于管理方便,中间环节少,合作和协调方便;第二类运维市场参与者是海上风电风机的整机制造商,这类方式是海上风电运维团队的中坚力量,因为在风机制造方面具有较好的经验积累,因此在运维市场具有技术优势;第三类是第三方的运维团队,这些运维团队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其成本相对较低,运行管理专业化,制度较为灵活,但在运维技术上相对欠缺。

目前,维斯塔斯、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明阳风电等都建立了专业的运营维护子公司,还有很多相关施工企业也正在组建自身的运维团队,这对于海上风电施工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应当准确把握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发展态势,在当前运维市场三足鼎立的局势下,利用自身在海上风电施工方面的经验积累和规模优势,积极发展海上风电运行和维护技术,借助智能运维技术发展的东风,不断完善自身的风电运维体系,把自身做大做强。

4结论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增加,相关的运维业务还将持续增长,海上风电施工企业应当紧抓新契机,积极拓展运维业务,推动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靓海上风电发展近况调研[J].风能,2013(2):46-49

[2]韩仲卿,孟海燕浅谈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J].华北电力技术,2010(12):26-28

[3]赵群,柴福莉海上风力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电工程,2009,26(12):5-8

第5篇: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关键因素;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模具加工速度;获得稳定;长寿命模具

中图分类号:TG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61-01

1 概述

模具材料是现代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由于精密成形工述况条件的要求,金属材料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是模具材料的主体,其中钢铁材料占主导地位,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等合金材料也开始用作模具材料。高品质、高性能、低成本将主导未来模具材料研发方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垄断高档模具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局面将被打破。

热处理技术是提高复杂、精密、长寿命模具水平的关键因素。热处理及表面改性技术将围绕最大限度实现材料特性、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提高模具加工速度、获得稳定、长寿命模具,在大型无氧化热处理装备技术,微变形热处理工艺技术和高效清洁耐磨的表面改性技术将在未来20年内得到充分发展。

2 未来市场需求及产品

2008年国内模具材料产量近60万t,到2015年模具钢的市场需求将不低于100万t。预计到2020年,在中高端模具材料市场实现完全替代进口材料目标,模具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会达到150万t。

将材料性能、制备技术、热处理技术进行标准化。长寿命、低成本、高品质、高性能模具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3 关键技术

3.1 高寿命专用模具材料的开发与制备技术

1)现状。实际工况中可选用的模具材料范围很小,基本为通用型模具材料,无法将材料特点、工况条件、使用寿命综合考虑,使模具材料无法充分发挥性能效率。

2)挑战。将工况条件、失效特征、寿命指标与材料性能特点建立关系图,完成材料产品系列化、性能系列化、应用系列化;将材料性能与模具工况实现最佳对接,实现材料性能的最佳发挥、模具寿命的最优体现。

3)目标。通过对模具材料的系列化开发,实现各类模具使用条件与材料性能特点的对接,专材专用,既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特点,又有效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还大大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

3.2 高品质优质模具材料的开发与制备技术

1)现状。与国外模具材料相比较,国内模具材料最大的差距是材料性能的稳定性,严重制约国内模具材料在中高端模具中的使用。

2)挑战。对材料各向同性、原始晶粒度、成分均匀性提出要求。实现冶炼、高温扩散、多向锻造、预处理全方位研究,结合生产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实现高品质优质模具材料的生产。

3)目标。在高端模具材料制备技术上全面赶超发达国家,使国内高、中端模具材料国产化。

3.3 高性能特种模具材料的开发与制备技术

1)现状。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材料无合适材料选用。如温锻、镁合金压铸、高速镦锻、钢管挤压顶头等。

2)挑战。针对极端工况条件下模具对材料性能的苛刻要求,研发性能特点突出的模具新材料及相应的制备和处理技术。

3)目标。高性能特种模具材料全面应用于工业生产,满足各种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模具寿命要求。

3.4 大型、复杂模具微变形、无氧化热处理技术

1)现状。在设备和工艺上已实现对中小模具的微变形、无氧化热处理。对于大型模具的热处理要对热处理装备、工艺开展研究。

2)挑战。大型真空高压气淬炉和高精度可控气氛保护设备为实现大型复杂模具的微变形、无氧化处理创造了条件。实现装备、工艺和后续精加工配套协调的大型复杂模具的快速、经济制造。

3)目标。全面实现大型复杂模具热处理后表面无氧化,变形小,使后续精加工做到少切削或无切削,缩短模具加工周期30%。

3.5 高效、环保、耐磨表面改性技术

1)现状。有效用于模具表面改性提高模具寿命的主要技术有:氮化(氮碳共渗)技术、表面渗金属(TD)、气相沉积、表面涂覆、离子注入等。

2)挑战。实现高效率、清洁、大型化模具的表面改性技术,增强表面硬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3)目标。渗层组织、渗层厚度、结合力、耐磨性能、模具寿命的集成化控制,实现小镶块解决大模具长寿命问题。

3.6 模具材料规模化精确预处理技术

1)现状。随着模具加工设备的自动化、多功能化和加工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使模具制造工艺有了根本的变革,许多模具的大型化、复杂化及短周期制造成为未来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模具材料产品直接预处理,满足模具工作性能要求和组织要求。该项技术目前只有在塑料模具材料上有一定应用。

2)挑战。如何实现大规格、大批量模具材料的预硬化处理、组织超细化处理、组织均匀化处理,其热处理设备保障、处理工艺研究技术和材料性能稳定性保障都将是关键难点。

3)目标。通过设备和工艺研究,对模具材料进行精确预处理控制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减少或消除模具热处理后的精加工程序做好铺垫,从而大大提高模具的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2]李志刚.模具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M].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中国模具工业年鉴2008.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李志刚.国内外汽车模具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J].中国模具信息,2011.

第6篇: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越“测”越专永不止步

但凡专注之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做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陈少康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专注於测量领域,以时间、精力和智慧为代价与筹码,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用专业成就卓越。

“每个人都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然而,毕竟时间有限,终其一生也是学不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尽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找準自己的方向,然後沿着理想的轨道努力学习,爭取专业、精通。”已经是专业且资深人士的陈少康先生,正是抱着这样谦恭的态度,在其所从事的领域专一而行,並且有志於逐渐走上专业服务一条龙的多元之路。

陈少康先生谦称自己“学术无多”,但实际上在建筑工程、测量领域,他已是相当“广博”,並取得了众多专业资质和社会认可。除是香港理工大学之土木工程优異生外,他亦是该大学之企业金融学(优異)硕士,且身兼工程师、测量师、营造师和调解员、项目管理者於一体,他是特许工料测量师,註册专业测量师(工料测量和物业及设施管理),並为香港测量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特许土木工程测量师学会资深会员,香港营造师学会资深会员,香港项目管理学会资深会员,深圳市造价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等。

陈少康先生原是学习土木工程,後从事工料测量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提升职业技能,他遂又专修建筑学及工料测量、合同管理等,先後通过考试评核等,成为测量师和土木工程师。陈少康先生介绍说:“一项建筑工程的完成,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参与,首先建筑师要完成外观及美观设计,然後由结构工程师建立和布置承重体系,以满足建筑体的承载力,稳定,安全等一系列步骤。”

由於工种不同,其责任也不尽相同,如陈少康先生为工料测量师及土木工程师,可负责工料计算、建议招标方法及合同选择並编制成本概要、施工计划和规格说明等;而机电工程师则要肩负起供暖、消防、供排水、供电等责任。多年的专业学习加上经验积累,陈少康先生谈及这些,思维敏捷,信手拈来;而实践起来,亦是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尤精於测量的他,言及此更是滔滔不绝,井井有条。陈少康先生娓娓道来:“测量师包括产业测量师、土地测量师、工料测量师、物业及设施管理测量师、建筑测量师、规划及发展测量师六种,种类不同的测量师,在房地产发展及建筑业的不同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陈少康先生继续介绍道,产业测量师向投资者根据市场供求及投资回报作出土地收购发展的建议;项目施工前,要获得土地测量师对土地边界的精确定位资料;工料测量师为客户建议合适的招标方法和工程合同格式及内容,以及工程款项的审计及爭议的调解;楼宇落成後,物业及设施管理测量师为楼宇保值增值,提出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方案;建筑测量师协助楼宇合法活化、判断楼宇安全状况;规划及发展测量师因应环境变迁及城市规划,重新策划土地及物业发展的未来用途。而他则是集工料测量师和物业及设施管理测量师於一身,是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人员。

此外,陈少康先生还是专家证人,专业认可和解员,建筑署解决爭端顾问,亦长於合同管理。称之为“金牌调解员”,他可谓当之无愧,因为经他介入调解的案子,成功率高达100%。“快速有效地化解纠纷,关键在於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巧妙地把握双方心理,才能使其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可谓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他话虽简洁,卻字字箴言。

合同管理是陈少康先生颇为重视的一个方面,他说:“建筑分为技术性和合同性,技术是‘硬件’,内地朋友学得很快,合同是‘软件‘,需要较长时间累积经验。现在国家鼓励承包商‘走出去’,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与其它国家建立友好往来之关係,爭取更多海外发展机会,但是,由於一些承包商缺乏国际合同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导致事与愿违的不利结果,所以,我们亟待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与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关係密切。现在,陈少康先生与他的团队每年都会在北京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合作,为他们的商会成员提供一些针对性的专业的培训课程,以提高其国际合同管理之专业水平,爭取与国际接轨。

专业品质 创造卓越

四年前,陈少康先生创办超卓顾问有限公司,及後再创办卓越测量师行有限公司,它们致力於提供专业、高端的服务,注重品质管理。兵贵精不贵多,精则有所专注,多则散乱无纪。陈少康先生说:“现在公司发展很不错,很多生意都是客户自己直接联繫我们。我们人手贵精且要求严格,重视品质,追求卓越。”因为做义工及公职的缘故,他结识了不少社会人士,又因为优质服务有口皆碑,故而回头客很多,並且主动帮他介绍新的客户。专业的技能和优质的服务以及过硬的品质,使他们在短短四年间,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和业界的广泛认可。

陈少康先生在此领域专业且资深,当问及他对行业的看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时,他如是说:“现在香港建造业人口老化,加上政府正大力推动‘十大基建工程’,人才缺乏,无论是基层工人、技术员等专业人才都需求很大,希望多一点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

各行各业人才是关键,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该行业,他们常去中学做宣传,让中学生及早知道什麽是工程师、测量师,让这个行业更早的进入他们的视野,从而为之後的选科提前做好準备。在香港除了金融、律师、医生等职业外,工程师、测量师等发展前景也是很不错的。因为香港地产发展形势很好,建筑跟地产密不可分,比较容易从建筑转向地产,或者从合同管理转向律师等。就业前景光明,机会也多,为此,陈少康先生呼籲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並加入他们,以凝聚力量,壮大队伍,用自己的专业更好地服务行业,这也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四年间,在陈少康先生的带领下,超卓顾问有限公司及卓越测量师行有限公司参与了众多大型建筑项目,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而过往香港很多大型发展项目陈少康先生都有参与;包括观塘丽港城,天水围嘉湖山庄,多项大型基建工程,以及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广东发电站、多条铁路建设,香港首个污泥处理厂及港珠澳大桥等。而在嘉湖山庄打桩工程时,在面临地下溶洞的困境中,他的团队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该山庄的多项地基建设工程。

事实证明,陈少康先生和他的团队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卓越之师,这也是他们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的稳固基础。将来,陈少康先生确立了将超卓顾问有限公司及卓越测量师行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集工程承包、管理、维修等於一体的目标与方向。我们相信,以他的专业素养、行业经验、人脈关係以及团队建设,这一长远规划的实现,指日可待。

贡献社会不改初心

陈少康先生还有一个心愿,就是用他自己剩下的全部生命,多贡献社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求回报。“如果做善事的初衷是为一己私利,那便不是做慈善,既然选择奉献,就不应被名利所束缚。”陈少康先生坦言,“服务不改初心,不求回报,但是,时间久了,回报一定是有的。譬如别人对你的敬重与信任,譬如客户主动来找我,譬如我做得心甘情愿,所以我年轻快乐,譬如我对孩子及其他人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在英国特许土木工程测量师学会、香港测量师学会工料测量组、香港营造师学会、香港项目管理学会等平台上,他关注专业的发展、个人的提高,行业的提升,坚持行业专业标準,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坚守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此外,他们还欲培养新人,团结新生力量,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後动力。他们还经常举办一些培训活动,要求会员进修,持续发展,达到CPD的专业要求。“行业的发展日新月異,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可能被淘汰。”

陈少康先生参加了许多义务团队及专业学会,他以专业服务业界,他以善心,温暖人心。受他的影响,其子也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在大学内亦踊跃参与社团活动,常言道“虎父无犬子”,相信他的孩子定会茁壮成长,日後成为可用之才。

“能做就做,能帮就帮,现在我做得还不夠,还有待提高,我会慢慢来。”陈少康先生竟是如此诚恳与谦卑,着实令人汗颜。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不管是专业还是慈善,唯愿他初心不改,沿着理想的轨道前行。(胡春旸程书香)

第7篇: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专业课 专业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32-02

汽车是一种融合了机械、电子、液压、信号、控制、材料的结合产品,汽车工业的发展代表了机械行业发展水平,因此,汽车专业的专业课应当根据就业形势和培养目标的变化,保证专业课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实践环节对理论内容的促进,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考,如何使专业课的教学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前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改革的关键①。

笔者所在的佳木斯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是由原来的交通运输专业分离出来的,车辆工程专业的成立借助了原交通运输专业的部分师资、设备、实践实习场地,在专业课课程教学方法上借鉴了国内其他院校的经验和方法。由于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给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挑战,所以,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培养方向与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整合

首先应明确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整合。人才培养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目前,我校正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订,利用此次机会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进行内容的调整和整合,删掉交叉、重复性内容,合理安排专业课课程和学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加实习、实验、实践环节,实现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对本科生就业需要。

1.专业的培养方向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是由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各门不同的专业课课程实现的。因此,专业建设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目的。由于汽车工程专业是我校的新专业,专业的实用性和目标性都很强,非常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培养的方向主要面向汽车的设计、营销、维修,以及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交易与评估和汽车行业中高级管理层等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以培养具备汽车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而不是以技术和设计为主。好多专业课,像《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课课程都会受教学目的和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讲述结构性能特性和工作原理,基于此情况应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②。

2.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整合。课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课堂是主渠道。针对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要及时调整,增减适宜,突出重点与适用。例如,《汽车运用学》、《汽车理论》、《汽车实验学》等课程都有比较成熟的教材和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专业的教材一般都采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采用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创新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专业课存在内容重复和交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时候,删掉重复内容,及时调整授课方案,有效利用有限的学时讲述完整的最新的教学内容。

专业课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广泛,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前沿知识。但教学内容不宜过难,教学目标应以认知汽车结构的构成、了解各总成结构的工作原理、掌握实际应用问题为主,需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的教学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思路,因此,课程体系的结构应由必修课、选修课、加选课三部分组成。在课程安排中,注重学生认知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应体现“认同性”课程向“创造性”课程转变,“专业化”课程向“综合化”课程转变。

1.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目标上应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三方面的整合。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从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获取最新知识,加入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体现时代特色。总之,优化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③。

2.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与应用。专业课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核心环节,必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培养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知识,应拓宽知识范围,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把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在传授专业课内容的时候,由原来的专业素质教育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由侧重获取知识教育向增强创新能力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专业课时不能按书本的知识结构讲解,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现在,有些高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尤其是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大部分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实处。光有理论,缺乏实践是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的,理论不付诸于实践,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专业课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应用中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专业建设情况、课程设置情况等进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用。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应以就业为方向标,使专业技能培养方向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加大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参加创业和创新研究,目前,汽车专业每年都有20%~30%的同学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省、校级的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和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第二课堂等活动课程的建设,教研室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校企联合活动,开展汽车服务进校园、学生到店进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当中,亲自动手操作,增长实践经验。

三、构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的体系的支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内许多学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同时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①。所以,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当前,陈旧的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绝大多数教师,教学仍采用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构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教育思想的转变。专业课程当中要充分体现创业教育的思想观念,这是非常难的,要求老师要先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学生毕业了,只需找份工作,要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使教师队伍有所创新。也可请一些专家或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造者、技术专家在业余时间来讲学、做报告,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就业观念。还可以开展创业论文大赛,由在各自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教授、副教授、企业家作为大赛论文写作的指导教师和评委。通过各种渠道和教育方式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与创业。

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模块”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用心学习②。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被普遍采用,在教学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讨论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导致看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针对学生的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从而使学生产生自学习的主动性、勇于探索问题的探索性和互相沟通学习的协同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应用于理论和操作教学。“模块”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内容,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把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在几大模块的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③。

四、总结

在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中,专业课课程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如何通过专业课课程改革实现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高等院校必须紧跟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深远意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010623)“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注释:

①段俊生等.车辆工程本科教学改革和实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6)

②余文明.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