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无机化学动力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动力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学动力学

第1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 精品课程建设 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41-02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可以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好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该课程的教学定位[1]。《无机化学》课程是为该校的药学、检验两个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根据该校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使学生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熟悉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在药学、检验等领域的应用。同时使学生熟练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常见的仪器及设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 修订教学大纲

针对该课程面向该校两个专业的教学实际,将课程授课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第一层次面向药学专业,第二层次面向检验专业。例如,对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初步的内容,检验专业对这一部分内容应用不多,所以只讲授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要点,但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学动力学的内容是一个重点的部分,对学生的要求就比检验专业的要高。总之,就是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两个专业的差异。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有赖于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培养一支知识、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通过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的方式,精品课程建设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合理,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引领职业教育方向的优秀课程特色团队。

科学先进的教学与育人理念是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教学改革的先导和保障。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应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就需要对教师传统的、固化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知识中心、教师权威、精英主义”为基石,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已显得陈旧落伍。现代教学理念突出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以及知识构建性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2]。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要逐步实现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化;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化;由知识单一型向知识复合型教师转化。

4 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面对的困境是教材的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课时较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往往感到困惑,存在畏难心理。而且教材的内容多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结合的内容不足。在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4.1 突出专业特色

结合专业定位,从药学专业和检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角度来组织教材,力争做到既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又给学生展现药学专业和检验专业技术的背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早形成良好专业意识和专业情感。初步训练学生的科学合理地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删减与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例如热力学的部分内容,还有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4.2 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内容

由于无机化学的理论学习比较抽象,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有计划地引进一些生物无机化学的新知识,将大大提高学学生对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与药学和医学检验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配位化合物时,可以重点地介绍治疗药物如铂类抗肿瘤药物和铋类抗溃疡药物[3],诊断药物如核磁共振造影剂、放射诊断药物以及中药研发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4.3 渗透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消灭或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废物和产品[2]。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了一些与绿色化学及环保方面知识有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溶液一章的教学中可加入水污染、水资源的保护及其应用、酸雨的知识及其治理;在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一章中可加入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一章中加入: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臭氧空洞、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等。

4.4 充分引入学科前沿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引入了现代化学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例如,在配合物的学习中,向学生介绍新型配合物特别是新型分子纳米磁体的知识;在元素部分介绍无机固体化学研究这一前沿领域的相关知识;在学习碳族元素时介绍富勒烯、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无机碳化学的知识。实践证明,把化学理论知识与当前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维的,其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了确保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多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满堂灌”,给学生留有一定思维空间、自学空间。

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课程组教师配合无机化学教材,结合课程特点,精心制作了优质的《无机化学》课件。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积极打造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将电子教案、课件、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教学班级的微信群,通过微信这一平台布置作业、辅导答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等。

6 改革实践教学

6.1 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教学体系上,为更好地达成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强化了《无机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充实、革新实验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由原来的72:8逐步调整为现在的72:20。在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与专业课衔接,选择有代表性的实践内容进行教学。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减少验证性的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内容。

6.2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无机化学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告知学生实验的具体内容,对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等细节进行详细讲解,而且还要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而学生也就只照老师的示范实验“依葫芦画瓢”,糊里糊涂地就做完了实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我们在实践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的归纳和一些操作演示交由学生来完成。其次就是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丰富教学方法,改进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播放网络上搜集的和课程组教师自己制作的的视频资料,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省时省力地帮助学生领会操作方法和要领,并对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在学生实践操作结束后,加入实践结果讨论这一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践中的成与败,分析其原因并找出对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7 改进考评机制

为了促进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对课程的考核形式、评价方式、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占60%;实验技能占20%,其中,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平时的操作占10%,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占10%;平时成绩占20%,学习态度占10%,平时作业和测验各占5%。

8 结语

无机化学精品课程作为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的院级精品课程,经过两年的建设,已逐步形成了合理的教学梯队,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建设了立体化的教材,对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对如何形成自身的特色,如何将课程真正做成“精品”,这些问题是我们课程组一直在思考的,期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更好地实现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长久,李延伟,刘勇平.《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1-23.

[2] 陈方红,欧阳子龙.改进教学方法:国外经验及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报,2012(4):58.

[3] 魏涌标,冯洁,董敏.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3(3):150-151.

第2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关键词】理科平台课 基础化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66-02

我国高校化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借鉴前苏联模式,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四大化学课程体系,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实施专业教育。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大学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1)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在快速变革下的社会里具有应变能力和高度竞争力的人才,国内大学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教育培养的目标开始多元化,从培养专门化学人才向培养具有化学背景的高素质人才过渡;(3)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选择。学生已经拥有更多选择课程、选择专业甚至选择院系的自由。

此外,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学科专业课程中,四大化学基础课比重大、学时多,内容重复严重,造成学时浪费,导致讲的内容用不上,要用的内容没有讲。同时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交错重叠或衔接不紧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程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此情况下,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改变原有的本科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方面开展探索,建设适合大理科模式人才培养的基础化学课程新体系。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办学方针,充分利用本校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和基础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生源;同时也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这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而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理科平台课设置方案又最具有代表性。

一 课程体系概况

北京大学首先在元培计划实验班中开设了理科平台课,而南京大学与此相对应的是理科强化班。这两个实验班均是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一般是在第一学年设置大平台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完毕后,在对自身特点、学校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其他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选择进一步学习的专业领域。第二学年按模块设置核心课程,学生可以选修数理类、化学生物类核心课程。从这一学年开始,无论是元培计划实验班还是理科强化班的学生,均开始按照各院系的教学计划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但还归元培班或强化班管理。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分流到各个院系,这一学年开设课程为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第四学年为选修课程、科研训练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后课程体系建设的重心是第一学年的大平台课程。

二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

北京大学理科平台课中的化学课程为普通化学原理,课程开设对象为化学、生物、环境、地矿类专业方向的学生(数学、物理、信息、力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学学化学)。对于修化学专业方向的学生,随后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定量分析、仪器分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相关实验等。从课程内容上来讲,他们所开设的平台课普通化学原理类似于传统授课方式中的无机化学(上),但在内容处理上又与传统的无机化学(上)有较大的区别。普通化学原理教材为一册,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六部分:(1)物态(气体、液体、溶液);(2)化学热力学初步;(3)化学动力学初步;(4)溶液化学(四大平衡);(5)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配合物);

(6)元素化学导论。

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新概念比较少的四大平衡、溶液等部分内容,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理解化学原理更为重要且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原理部分,如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等。虽然这其中也列出了元素化学部分,但其课时数较少,仅仅是对元素化学进行简单的概况介绍,更为详细的内容放在了化学学院开设的后学的课程无机化学中。这样的课程设计真正体现了普通化学原理作为理科平台课的作用,因为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来说,过多地学习元素化学的知识没有多大必要。

南京大学理科平台课中的化学课程为“化学原理”,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它们与北京大学一样,都是着重化学原理的讲授,但课程开设对象更广,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大气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后续的模块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上)、谱学原理、物理化学实验(上)、仪器分析实验、生物化学为化生大类学生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下)和物理化学实验(下)为化学生物大类学生的选修课程。在通过大理科平台课程和化生模块课程后,专修化学方向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修读材料与结构、结晶化学、高分子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等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其他化学类选修课程。交叉方向如生物物理方向等在通过平台课程后,根据需要可选修谱学原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部分课程。

从南京大学的课程设计来看,他们对原有的化学课程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和充实。新设计的化学原理内容丰富,包括原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和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上、下两册出版,具体内容包括:(1)物态(气体、液体、固体);(2)溶液化学(四大平衡)及定量分析化学;(3)热力学基础(包含统计热力学简介);(4)化学动力学;(5)物质结构(原子、分子、晶体和配合物结构);(6)元素化学。

由于化学原理涵盖的内容很多,因此不再开设后续课程无机化学。这样设计的主要优点有:(1)从基础化学教学的总体要求出发,删减了原三门课程中的重复部分和陈旧内容,融入了近现代化学的思想、内容和发展成就,增加了新的涉及学科前沿的内容。(2)该课程及教材的特色是注重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使一年级学生对整个化学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及其相关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3)大大缩减学时(从原先的240学时减至140学时),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4)配置有系列后续理论课程,如谱学原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材料与结构等,构成了完整、全新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

从两者的课程设计来看,南京大学的改革更彻底、更完善,课程体系中已经完全不见了无机化学和定量分析化学的踪影。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大大缩减了学时,利于教授授课和学生自学,不利之处是这样的课程设计极大地增加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要求较高。

三 实施效果

由上不难看出,通过理科平台课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具有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对交叉、边缘学科的适应性好的特征。学生有深厚的数理和化生基础、独特的知识结构,能够在不同学科方向之间作选择。如物理方向的学生可以在化学领域,特别具有向理论化学、量子化学等方向发展的潜力,在物理领域内也特别适合在凝聚态物理的某些方向发展;化学方向的学生也可以在物理、材料、生物、环境等学科发展,成为能适应边缘学科和很快进入学科前沿的人才。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科研道路后,与其他学生相比也将有更为出色的成就。据统计,南京大学强化班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普遍都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于国内外科技期刊。

总之,南京大学强化班的课程设计同北京大学元培班的课程设计相比,向前迈的步子更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更宽。但这种模式的推行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校的整体实力,二是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及智力水平,正因如此,这种理科平台课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短期内还不能在更多的学校内实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3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我校无机化学属于公共基础课,师资力量不足只能采用大班制(一般都在150人左右)教学方式,从而限制了无机化学教学考核方式多样性的实施。无机化学课程现行的考核方式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核总成绩通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取期中考试(闭卷笔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70%的计算方式。可以看出,考核评价形式比较粗放单一,绝大部分以闭卷考试为主,很少进行开卷考评;考核内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能力的考查,并且评价内容较窄,仅仅限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如果学生期末考试发挥失常就直接影响学生这门功课的成绩,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热情打击很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把考核主体和客置颠倒,置学生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把考核主体和客体关联性割裂,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改革方式

2.1阶段性习题解答教研室的全体老师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结合药学专业的特色编写一本内部使用的课外习题集,希望通过一定的无机化学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习题集的内容包括每一章的重点、基础知识及相关章节相联系的综合性试题(题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编写涉及到《化学动力学》章节的习题时,尽量与《药物动力学》专业课程结合,选择药物在人体内反应的动力学作为案例。再如,在编写《配合物》章节习题时,尽量把一些药物配合物(顺铂、卡铂等)作为例题。总之,习题集选择习题遵循“摒弃题海,挑选精良,结合学科”的原则。同时教师会对习题集的题目进行专门的“在线详解、课堂精解”,以便根据学生在中学对化学的掌握程度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考试前安排专门的答疑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给一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部分。这种方法存在2个方面的优点:①学生要想解答习题就必须先把所学过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也就是说做习题的过程是认真分析推理和全面复习巩固的过程;②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解答能力,习题集为考试前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考试改革。

2.2自学笔记对教学中不是很难的部分(例如:物质的聚集状态、元素部分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撰写自学笔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同学互相探讨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知识点及难点拿出来学习和探究,最后,教师对自学部分进行总结和考核。教师再根据自学笔记内容的深度、形式,同时结合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及准确度给予相应的成绩,最后选取最优的与最有特色的自学笔记贴在班级的宣传板上或班级BBS上面进行鼓励与督促。以上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看书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好的整理、分析、储存、推理、类比及总结能力,并能初步的概括性的找出知识的规律性,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课前对自学笔记的形式不作统一规定,学生的自学笔记的形式可自由发挥,多种多样。根据以往的结果可以看出,自学笔记形式有的像教师的备课笔记、有的像教师的教学总结报告,有的像手抄报,有的可能全部都是一问一答形式,还有的像随笔、读后感,甚至有的像小论文等等。总之,自学笔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笔记的认真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估。自学笔记的教学考评形式促成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2.3课外作业结合书本上的基础理论,要求学生将其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了解的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以一个个小命题的形式来完成。具体的操作形式是将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搭配,每10人分成一组,在给定的时间内要求独立完成自己小组的命题。最终每人选择一个命题提交一份综述论文,教师按照论文评定分数,两个命题的平均分就是这一组10个学生的成绩(每组学生的成绩相同)。举个例子,在讲解到“配合物”这一章的理论时,结合药学专业给学生留下“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前世与今生”为命题。针对这个题目,学生不仅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也可根据资料总结出很多重要和合理的相关内容。再如日常生活中“饮用钡餐为什么不会中毒”、“油条也不是一无是处——治疗胃病”、“含氟牙膏可以防蛀的原理”、“人体是一个很大的缓冲体系”等。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是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感受化学就在身边的一次学习之旅,势必会增强学习药学的兴趣。同时,这种给分形式锻炼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增强不同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2.4综述性小论文及开放性实验通过老师们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活动,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因此,在新生入学上无机化学理论课的初期,教师结合学生以后所学的专业给学生一些反映无机化学与药学前沿相关联的命题(如“生物荧光探针量子点与无机化学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载药系统”、“无机元素与生命”、“磁性靶向药物载体Fe3O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或是开设几个教学以外的开放性实验(如葡萄糖酸锌制备、用于载药的多孔纳米硅制备、荧光CdTe量子点制备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命题或者一个开放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实验。这种形式可以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的论文及实验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之后进行统计查看学生查取资料的情况。通过资料的查取和小论文的撰写及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善于总结工作及动手的能力,最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综述论文书写或者开放实验情况给学生打分。

2.5组织“知识讲座”除正常教学考核外,平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一些前瞻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且专业相关的文献,然后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阅读并查阅与所给内容相关文献,做出PPT,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甚至全校学生进行“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听讲座的学生和老师可以根据讲座的内容进行自由提问。这种形式可以使参加讲座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PPT形式、口头报告效果、文献分析以及报告思路给出该团队一个相应的成绩。此种方式认可学生的劳动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求知热情。

2.6考前补考考前补考是为了缓冲学生期末考前压力,也就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前,给平时成绩不好或者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提供一个所谓的“补考”的机会。补考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补考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递交一份书面申请报告;然后,教研室统一安排时间,几名教师参加的以题签和提问相结合方式面试;最后,取最高成绩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一个部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再给学生一个争取更好的考核成绩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能力和增强实战经验。

2.7考核结果最终在给学生该科目考核成绩时也是一动态过程,通常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节以上6个方面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基本达到满意的成绩。

3改革的预期结果

3.1打破传统的追求“学会”,向追求“会学”的学习方式转换改革考核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考核的多样性及考题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摄取,达到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与对知识的加强、扩充和更新并举。同时,这种可喜的变化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也是一种“教与学互长”动态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就对化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个初步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能动性。

3.2学生更能充分展示个性特征、增强合作意识、拓宽眼界与调动学习热心与激情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上课忙和学生上课玩、考试糊乱忙”的格局。把枯燥的理论与生活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知识构架提高相结合,达到教与学并举。

第4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以PowerPoint2003为例,用户需要制作动画时,选中需添加动画效果的对象,单击菜单栏“幻灯片放映”,选择“自定义动画”菜单项,再选择右侧的“添加效果”按钮,此时会弹出: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等四项动画效果选项,这四项效果选项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动作效果提供给用户选择。按PowerPoint软件菜单中提供的动画,主要是自定义动画,自定义动画又分为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等四大种类型的动画,如图2-1所示。“进入”动画是指PPT页面出现后,对象在页面中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百叶窗、飞入、盒状等效果;“强调”动画是指素材已在页面出现时,由于用户的具体需要而对对象进行的动画操作,例如:放大/缩小、更改字体、更改字型、陀螺旋等效果;“退出”动画是指对象从页面退出(消失)等的过程,例如:消失、飞出、切出等效果,它是进入动画的逆过程。“动作路径”是指对象沿着某一路径移动的动画效果,用户可以使用“动作路径”来实现有规则的或无规则的移动动画,它是PPT动画中自由度最大的动画效果。如果从对象呈现的效果来分类,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可以分为十大类,如图2-2所示。

事实上,PowerPoint提供了飞入、切入、浮入、飞出、浮出、直线路径、升起、上浮、下浮、字幕式、跳动式、平动式、旋转式、呈现式、暗淡变化、大小变化、状变化、闪烁式、走动式等近百种效果的自定义动画,在制作PPT课件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某种动画或选择多种动画组合以现实想要的动画效果。对动画对象的动画效果(进入、强调、退出)、顺序以及属性进行设置,可以控制动画展示时间、顺序、速度等,以达到所需要的动画效果,还可以通过触发器来控制动画从而实现互动效果。配合幻灯片的页面切换效果,可以对幻灯片切换的效果、切换时的声音、切换速度以及切换方式(通过单击鼠标和设置等待时间)等进行选择,使幻灯片的播放精彩有趣。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PPT课件动画设计策略的探讨

PPT动画的设计是根据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意图,通过对文本框和图片等素材添加一系列组合动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设计和控制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主次顺序、位置改变、字体及字号的变化、放大/缩小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基于物理的学科特点,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课,教师都会遇到一些难以讲述清楚的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刚接触物理,抽象思维还没有成熟的初中生来说,电学部分学生比较难理解,部分学生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电流的形成原理,难以理解电场磁场的存在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课件中合理地使用动画,可大大增加课件的逻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但并不是使用动画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动画设置应适量、适当、适度,符合教学内容,动画展现时机和方式要恰当。因此,动画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用PPT课件的经验,对PPT动画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能用文字表达,就不用动画来展示教学PPT课件不同于宣传展示类PPT,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少用动画效果,能不用就不用,以避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幻灯片标题、表格、全屏图片等内容等最好不要设置有动画效果。常见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出现,采用的动画也不要跨度太大,如采用出现等基本动画效果。一般页面切换场转效果也不宜过多使用。动画音效也尽量少用,确实需要时在同一课件中也不宜使用太多,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用爆炸、疾驰等刺激性强的声音。动画的进入和退出的速度要适中,避免太快或太慢。

(2)内容展现的动画方式要恰当要根据教学设计要求来展现教学思想,动画效果要简洁,文本框一般选择出现、切入、上浮等较温和的动画效果,图片一般选择切入、缩放、淡出、盒状、形状等动画效果,线条和形状选择擦除和展开等动画效果。特别注意的是,内容的出现往往还要考虑出现的方向何去何从且同一页面中,方向的改变也不要过。

(3)动画呈现的时间要合理根据教学设计要求设计好每个对象的动画呈现时间,做到利于学生观察的合理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而影响学生的观察效果。物理学科的演示中,常对线条、形状、图片等对象进行放大、填充(变化)颜色、闪烁等强调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在课件中经常使用强调效果,这样会既浪费教师宝贵的时间,又会增加内容的预设,从而造成教学缺少弹性。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物理教学中PPT课件的动画往往是用PowerPoint提供的各种动画效果组合而成的,例如利用旋转、闪烁、自定义路径动画等组合,可以制作中学物理实验演示,比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天体运动、原子运动模型、电磁场的模拟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演示等这些实验,各种动画效果的呈现时间的选择是否合适十分重要。

(4)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课堂上出现的课件,首先实用性是必要的。即课件动画一定要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如果适得其反的话,倒不如不用。其次要有艺术性,每个PPT动画都应该是一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一个优秀的PPT动画作品应该牢牢地抓住观看者的“眼球”,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拓展学生的信息通道,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有效地启发以及丰富的想象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形象性与直观性相结合PPT动画的动作安排、界面布置以及配色必须经过反复设计,要符合审美的要求,动画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课堂辅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本质,因此,动画要做得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理解物理知识。

(6)趣味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课堂上使用课件也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动画一定结合趣味性与灵活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就知的欲望。动画是一种运动的模拟,其实现方法是在屏幕上快速连续地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画面在动的效应。因此实现动画的基础是图像的显示和使图像快速的翻转、变形或变化等。制作PPT动画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快速准确地制作想要的动画。制作动画时要明确所要表达的动画效果,明确动画所要表达的目标。比如制作物理实验的虚拟实验时,要了解整个实验过程,知道每一个步骤的动作要点。根据实验过程的这些动作特点,构思在PPT中用那些动画效果来表达这些动作。有些效果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时就需要深入的研究PPT中每一个动画效果的属性,或者组合几种动画效果来实现所要表达的动画。

三、结束语

第5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除冰;融雪;盐化物;橡胶颗粒。

0 引言

在道路积雪的情况下,路面附着能力降低,会导致汽车刹车失灵、方向失控,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给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因此,科学有效的路面除冰雪技术的开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路面除冰雪技术分为路面外部除冰雪技术和路面内部除冰雪技术[1]。路面内部除冰雪技术中,近年来抑制冻结铺装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主要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化学类中的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路面,及物理类的橡胶颗粒除冰沥青混合料。

2 抑制冻结铺装技术

2.1 物理类抑制冻结铺装技术

物理类抑制冻结铺装技术是路面内部除冰雪技术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有添加橡胶颗粒、粗糙沥青路面、镶嵌类技术、空隙填充类技术。

添加橡胶颗粒的沥青混合料是将废旧的橡胶轮胎破碎成一定形状和粒径的颗粒,以骨料的形式直接添加于沥青混合料中,用以替代部分集料形成具有抑制冻结功能的新型沥青混合料。其破冰原理是弹性材料具有较强变形能力,改变了路面的变形特性和路面与轮胎的接触状态,路面在外部荷载作用下产生自应力可使冰雪破碎融化,从而达到抑制路面积雪结冰的效果,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

2.2 化学类抑制冻结铺装技术

化学类抑制冻结技术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化学类抑制冻结材料,或者在道路表面添加、喷洒一定量的化学类抑制冻结材料,形成具有抑制冻结功能的路面。主要有抗凝冰涂料技术、添加蓄盐沸石材料和添加化学类抑制冻结材料等。

3 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路面

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路面有效融雪成分为盐化物中的盐分,通过盐分主动析出达到自融雪的目的。盐化物通过替代混合料中的部分矿料或者以外掺的方式添加,拌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统称为盐化物自融雪沥青混合料,所铺筑的路面称为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路面。

3.1 盐化物融雪剂的研制

融雪剂的开发经历了单一的食盐型、氯化钙型到现今的非氯化物型、复合防腐蚀型,出于经济性和高效性的考虑,目前还有很多学者进行氯化物融雪剂的改进研究工作。

2007年郑州大学的王小光[2]研制的PSA系列融雪剂在成分上作了一些改良,效能上己经远远优于传统的融雪剂,Cl一含量较氯化钠来说低的多,大大降低了对钢板和混凝土的腐蚀,已将氯盐型融雪剂的危害降低到了极低程度。

2013年长安大学的彭磊[3]从总结国内外路面融雪技术优缺点着手,运用自主研发的设备制备自融雪外加剂Iceguard。

3.2 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研究

添加MFL的沥青混合料在日本得到广泛研究,MFL替代矿粉添加矿料质量的6%~8%到普通沥青混合料中,各项路用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将MFL添加到排水式沥青路面中,添加量为混合料质量的2%,路用性能满足使用要求[4]。

2010年重庆交通大学的崔龙锡[5]研究了蓄盐类物质(NaCl、MgSO4、CaCl2)具有可释性,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其路用性能满足要求,同时,将V-260外掺到沥青混合料中,高温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水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2013年长安大学的彭磊[3]对掺加Iceguard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集料抗飞散性、抗滑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性能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对混合料中Iceguard盐分析出后,路用性能进行检验也满足使用要求。

3.3 盐化物自融雪沥青路面融雪性能研究

欧洲国家将添加和不添加盐化物的马歇尔试件置于低温环境箱内,洒水使其冻结然后铲除冰层,添加盐化物的试件铲除比较省力,但这些方法只能定性评价盐化物的作用效果。

长安大学张丽娟[7]、王峰[8]等将添加盐化物的马歇尔试件置于一定量的溶液内,利用电导率仪测定48h内盐化物溶液的电导率,计算盐化物析出量,间接评价盐化物沥青混合料融雪性能的长期性。

姜绍升[9]、张丽娟[7]等通过测定轮碾成型试件在不同冻结状态下的摆值,同温度下路面摆值衰减量、摆值平均加权衰减量等参数的变化,从而分析盐化物路面冻结抑制效果的影响。

长安大学孙玉齐[10]将马歇尔试件置于密封容器内,加入定量蒸馏水,利用比对不同时间下溶液的比重,换算盐化物析出量,评价盐化物作用效果长期性。

长安大学陈杰[11]分析了温度与降雨量对盐化物融雪沥青路面性能持久性影响,分析了夏季降雨对混合料融雪效能削减效应,预测了不同气候分区下盐化物融雪沥青路面使用年限。

4 橡胶颗粒除冰沥青混合料

目前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而关于利用橡胶颗粒增加路面弹性进而用于路面除冰的技术在世界各国均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做更多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现代意义上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40~60年代的美国,研究将4.75mm~9.5mm的橡胶颗粒添加入混合料中,试验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用量越多,除冰雪效果越明显。但未很好地解决混合料的成型和耐久性等问题。

日本的做法是在刚完工的沥青路面上铺撒直径2cm的橡胶颗粒,用压路机将其压入沥青路面,橡胶颗粒有小部分露出路面,增加了路面的摩擦力。同时,车辆荷载的作用使橡胶颗粒变形,车辆通过后的反弹力使冰破碎。

200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纯秀等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弹性除冰路面的除冰性能进行了研究。

2009年,长安大学的张洪伟对橡胶颗粒的技术性质、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除冰机理和试验仪器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与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合作,铺设了橡胶颗粒除冰试验路。

2011年,长安大学的张硕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成型工艺、路用性能和除冰雪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混合料中掺入水泥和消石灰提高耐久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唐祖全,李卓球,侯作富等.导电混凝土电热除冰化雪的功率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24(3):102-105.

[2]王小光.高效环保型融雪剂的研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3]彭磊.自融雪沥青路面外加剂制备与运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4]胡俊琳,张丽娟.化学类冻结抑制材料在排水性路面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0,30(2):192-195.

[5]崔龙锡.蓄盐类沥青混合料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0.

[6]白艳君.盐化物融雪沥青混合料性能[D].西安:长安大学,2012.

[7]张丽娟.盐化物融雪沥青混合料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8]王峰,韩森等.盐化物融冰雪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研究[J].公路,2009(3).

[9]姜绍升,孙青松.化学类冻结抑制沥青路面融雪效果评价[J].中外公路,2012,32(1):243-248.

第6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参照国内各级各类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及多所院校的教学计划,[1-4]考虑环境科学专业后续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类课程分设为现代化学基础及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现代化学基础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课时共计136学时。课程的学科内容包括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质结构理论、胶体和表面化学、环境科学相关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后能以化学的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以化学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环境科学及生活、社会实际的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创新的能力。

分析化学单独设课,其一,是因为分析化学素有“科学的眼睛”之称,是环境科学甚至其他任何与化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分析化学基础是非常重要而必需的。其二,分析化学的课程特色主要是“量”,与其他基础化学相比较,更强调“量”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和理念。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可促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验牢固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并掌握获得准确“量”的正确操作技术。这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其三,分析化学也是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采用上述课程结构体系,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无谓重复,节约了大量的教学课时。同时也使一些环境科学专业非常需要的化学知识如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分析化学等得到了加强。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与我们的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相配套的教材。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结合本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我们对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地删减和补充,采取了教材为主,补充讲义为辅的使用方式。目前选用胡忠鲠主编的《现代化学基础》作为主教材。但其中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两部分教学内容则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编写补充讲义。元素化学部分侧重于讲授常见重要元素、重要污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学部分则系统地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对于有机合成则不作要求。通过上述调整后,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提高。

考虑到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中经常需要使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华东理工大学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写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作为教材。这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包括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与我们的课程结构体系相吻合;二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编写注重应用,简化了某些公式的推导,加强了数据处理和仪器分析的内容,能满足环境科学专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国内一些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虽然在结构体系方面与化学专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教材编写者基本都是纯化学专业出身,缺乏对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背景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基本沿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只是在深度和难度上作些调整,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脱离生产实际,学生认识不到化学知识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前景与重要性,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一)夯实基础,注重“双基”

扎实牢固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与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进而将其应用于认识解决本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应用。为达到此目的,我们有针对性地精选了近1500道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习题,编写成课后练习集,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结合专业,偏重应用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注重选用大量环境科学中的实例来作为知识应用的案例,培养学生用化学原理和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如表面化学、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的教学案例都选用了大量环境科学中的例子。又如元素化学部分,重点讲述若干和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元素,P区元素主要讲了Al,Si,Pb,N,P,As,O,S等常见或与环境科学密切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过渡元素部分则着重介绍了Cd,Hg,Cr等污染元素,以及Fe,Mn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再如,有机化学部分讲到苯基型卤代烃的性质时,以多氯联苯、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例来讲,使教学内容变得结合实际、生动有趣。又如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实例也都选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来讲,如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的测定、COD的测定、总磷的测定等。

第7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生活化情境 探究动力

物理与社会生活、生产技术等都息息相关,而这一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物理学的理论知识正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物理学的发展也会推动生产技术的变革,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一、广泛搜集生活资料,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此高中物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从备课开始。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此外,教师所选择的生活素材要显现出教学的重点并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搜集生活资料,利用这些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设计。问题是探索的源泉,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创设物理生活化情境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引入生活实例。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生疏,因此教师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导入。例如,在讲述“牛顿第三定律”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拍击桌子,提问学生:手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用手拍桌子,手掌会感到疼痛?想不想知道原因?进而引出课题,也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现象,例如足球运动员用身体顶球的时候,球会飞出去,用鸡蛋敲击桌子时,蛋壳会破裂,等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学习从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体验物理知识的生活价值。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物理来源于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使物理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直观便捷的特点,采取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物理教学,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但这些物理现象和规律在生活中往往又很难观察到,学生更不可能有机会全部亲身体验,且高中物理涉及很多容易混淆的重难点内容,普通的实验演示可能效果并不显著,而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图表、漫画、视频、录像等形式将静态的物理符号动态化,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节约时间,提高上课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述“圆周运动”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过山车过圆形轨道、运动员花样滑冰、游乐园旋转木马等情景,通过这些生活经验的情境再现,帮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和力学定律,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在讲解“电流”这一概念时,由于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向学生演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画面,使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效果也比教师一味地讲述有意思得多,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三、加强实验活动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学科,对于物理的学习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动力。首先,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应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望,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述“电学”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串并联电路,加深对电学的理解,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例如可以用铅笔芯作为变阻器,将导线一端与铅笔芯连接好,导线的另外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通过连入电路长短的改变来改变灯泡的亮度,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实验活动的创设,可以将物理内容与生活问题巧妙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此外,通过实验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并从中归纳分析出一般规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并通过物理实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在物理课中加强实验活动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结语

创设物理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是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进行,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入生活化实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活动创设,这些都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最佳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弘扬全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霍昭辉.优化物理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03).

第8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学校现在已发展为多学科的医学院校,虽然医学化学是普通基础课,但医学和理工等专业差别大、跨度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不同,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校在医学和理工类等专业都采用医学化学同一本教材,在应用物理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了医学化学课程,学时在30~80学时不等,占3~4学分,理论和实验课的比例约为3∶1,课程基本都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从历年学生学习的情况看,生物类专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学习,但不知怎样去学;非生物类专业部分学生认为医学化学对自己的专业没什么用处;更有一些学生仅仅是应付学习,能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就行。近年来,随高校规模和新上专业的增加,怎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怎样让学生成材,也是各专业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使命。笔者近年来在理工类专业的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医学化学课程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新的分支学科正不断涌现,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充。如何在医学化学教学中,做到从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将化学学科系统而又不失重点地传授给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在几代化学教育家和广大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各综合性大学目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将化学学科以理论化学(结构化学与物理化学)、化合物的合成制备与性质(无机与有机化学)及化合物的测量与表征(分析化学)为主要线索来介绍化学知识是符合目前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的。因此,大学医学化学的教学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也就是以化学原理、制备与性质、测量与表征为医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医学化学的教学如何适应理工类等相关专业

医学化学在我校授课的专业主要有应用物理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医学化学教学与一般大学理工科的化学教学,无论内容和难度及要求都是不同的。如何做到既能系统地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又能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殊要求,这应是大学医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思路。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不同,教学内容应因专业不同而在难度和重点方面有所不同。如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框架。过去在原先医学化学的教学中,一直都属于略讲或不讲的部分。也正是由于这种状态,使上述专业的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实际上起了削弱化学学科重要性的作用。

1.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学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该专业的医学化学理论教学内容,应遵循理论够用,应用为主的原则。在参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在《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一章增加了化学传感器的内容,这在医学诊断和环境检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在《滴定分析法》一章中,增加部分仪器分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涉及仪器的正常使用维护,是物理学的主要应用,对保证仪器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等指标非常重要,例如电化学分析与光谱分析中如何降低信噪比等等。《有机化学的对映异构》一章涉及物理学光学的应用,要重点讲解,其它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以下是本专业修订后的医学化学理论授课内容

2.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医学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工、医多学科结合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除了按医学化学的教学要求教学外,还涉及较多的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中又要使用各种现代先进诊断仪器。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突出物理化学中动力学的内容。因影像专业要接触放射性同位素,要熟悉其物理化学变化规律。第二,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要突出配合物的内容,因涉及肿瘤病人的化疗使用的配合物类药物,如顺铂和卡铂类化疗药物。第三,影像诊断经常使用的造影剂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有机化学的内容重点应讲基本有机物的性质,主要是药物性和毒性方面的知识。第四,要增加分析化学的仪器分析内容。因为医学影像专业是以诊断为主的专业,常用磁共振、CT等大型先进仪器,因此学生应对现代分析手段有所了解﹑熟悉,才能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以下是本专业修订后的医学化学理论授课内容,

四、结束语

第9篇:无机化学动力学范文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每一个领域之中,各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化学工程学科也不例外。目前,计算机已经深入应用到化工模拟、计算化学和化工制图等化学工程学科的各个层面之中,对化学工程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化学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在新时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将其应用到化工设计、化学本文由收集整理计算中去,使化工学科能够更快地发展。

化学工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长期以来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化学工程的研究中又增加了计算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它已经逐渐成为化学工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法。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化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化学工程学科已逐渐成为一门集实验、计算、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研工作者就利用计算机解算化工过程的数学模型,使研究方法出现了一个革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工过程模拟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常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操作的控制与优化、操作培训和技术改造之中。

一、流程模拟

化工过程流程模拟或流程模拟是根据化工过程的数据,诸如物料的压力、温度、流量、组成和有关的工艺操作条件、工艺规定、产品规格以及一定的设备参数,如蒸馏塔的板数、进料位置等,采用适当的模拟软件,将一个有许多个单元过程组成的化工流程用数学模拟描述,用计算机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并在计算机上通过改变各种有效条件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其中包括最受关心的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和产品、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重要数据。

流程模拟就是在计算机上“再现”实际生产过程,由于这一“再现”过程不涉及实际装置的任何管线、设备以及能源的变动,因此给化工模拟人员最大的自由度,可以在计算机上任意进行不同方案和工艺条件的探讨、分析。流程模拟式计算机技术是化工方面的最重要应用之一。应用流程模拟系统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可节省大量资金和操作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消耗。流程模拟系统还可以对经济效益、过程优化、环境评价进行全面地分析和精确评估,并可以对化工过程的规划、研究和开发及技术可靠性做出分析,并快速准确地对多种流程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

二、单元模拟

化工工业处理的过程是以质量、动量和能量的连续流动为特征,传统手段对这一过程的处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经验以及一些宏观参数表达的经验关系式。现代流程模拟技术中,绝大部分单元过程仍被处理为“黑箱”模型,对流动、传质、热、反应比较敏感的单元过程的设计、放大,需要了解有关质量、动量、能量流更多微观和深入的信息,单元模拟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在单元模拟过程中,单元内部的介质基本是多组分或多相的,传质、传热、反应过程相互耦合。单元模拟技术通过离散方法求解这一耦合体系,以获得空间和时间的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压力分布、浓度分布、相分数分布等。单元模拟技术可以提供传统手段难以获得的大量信息,如单元过程内部所有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深入理解单元过程内部的机理,在发生异常时亦有助于分析原因。因此,它是一种低成本的调优手段,当结构形式或结构参数变化后,单元过程内部随工艺参数和操作参数而变化的过程,可以在计算机上很方便地进行试验,直接用于优化和改造手段,而且单元模拟的计算不是经验性的,比较可靠,目前单元模拟主要用于化工生产的工程放大、优化设计、诊断及扩能改造、生产调优及控制四个方面。

三、反应动力学模拟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反应机理的科学,在根据实验结果和对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它们对反应器的设计、最优化条件的选择都是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目前所采用的物理化学教材对一系列对峙、平行、连

续等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仅给出分离变量法或消元法等单一的数学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对于非常简单的复杂反应可以求出解析解,但大多数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非常复杂,由于从反应机理得到的微分方程组,非常不便求解,因此借助电子计算机用数值解法,可以方便地求解从反应机理得到的微分方程组。

计算机模拟在复杂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预知反应过程中各反应物质浓度的变化,通过对连续反应最佳时间的计算可以控制反应时间以得到所需要的物质的最大浓度,通过计算平行反应和对峙放热反应最佳温度,可以控制反应温度,优化反应条件,使生成产物的速率达到最大值,这些计算机模拟计算的数值可以为实际工业生产中工艺条件的控制以及反应器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四、分子模拟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化工过程及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无疑是21 世纪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模拟研究已渐成为与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相平衡的认识自然规律的第三种重要方法。化工热力学数据对于化学工业过程的设计、操作以及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热力学数据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取得:即实验测定、理论总结及计算机分子模拟。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可以较为严格地从流体的微观相互作用出发,预测流体的宏观热力学性质。特别是在一些极端的条件(如高温、高压、剧毒)下,进行实验是很困难的,计算机模拟则较易实现,并且比较经济。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方法,可以得到相当可靠的热力学体系的径向分布函数、宏观热力学性质以及输运性质,这为我们建立与改进各种描述实际现象的理论或模型提供可靠的依据。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学科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独立学科,它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进行化学反应方面的数值计算,这就是计算化学。

计算化学是理论化学的重要分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通过数值计算解决化学问题的一门方法学。计算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运用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化学方面的理论计算、实验设计、数据与信息处理、分类、分析和预测。随着化学仪器对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化学实验过程用人工进行控制相当困难,需要可靠的控制技术系统,因此计算机计算模拟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实验技术。

计算化学以数值计算为基础,用高级语言及其编程技术,解决化学中的数值计算问题,它将数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具体地应用于化学过程中,通常用来研究化学中一些常用的、共同的、较为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实验数据的内插、函数拟合、线性方程组求解、高阶方程组求解、解微分方程组、求本征值与本征向量等,它们均与化学中量子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试验数据处理等密切相关。现代计算化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各种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定量地联系起来,化学因此正从实验科学迈向实验、计算、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化学已经由多实验少计算,演变为先实验再计算,也必将逐步演变为先计算再实验。

目前计算化学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中都有广泛地运用,具体来说,计算化学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有量子结构计算、分子从头计算、半经验计算和分子力学计算等量子化学和结构化学范畴,以及物理化学参数计算,包括反应焓、偶极距、振动频率、光谱熵、反应自由能、反应速率等理论计算,这些属于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及统计热力学范畴。在计算化学中,数值计算是最根本的任务,其目的是将已知参数通过适当的数学计算得到一个预期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和实验结果相比较,也可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最终得出结论,用来指导化学实验的实施。

化学工程设计具体的任务涉及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厂区布置图绘制、车间布置图绘制、设备装备图绘制、管道布置图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绘制、设备选型及强度校核计算等许多工作,如此众多繁杂的工作,如能引入计算机辅助,将大大减轻化工设计工作的强度。

过去那种利用普通纸笔绘制化工图样、利用计算尺和计算器进行的各种计算将被计算机软件应用所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和普通制图相比不仅具有绘制精确、图面整洁等优点,而且还具有随意修改、重复利用、按需打印等普通手工绘制无法具备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进行化工工程图绘制已经是21世纪的基本趋势。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