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

第1篇: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医保档案;管理创新;实施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应认清这种新形势,主动适应信息时展趋势,在网络环境中积极寻找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以此作为导向,积极推进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1]。

1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环境下,部分医保单位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没有给予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支持,应对网络环境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于档案信息共享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1网络环境下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保单位档案信息化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而要切实推进,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还需要引起领导足够的重视,从宏观层面规划和推进档案信息化。但当前部分医保单位领导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医保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有可无。实际工作中,医保单位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受到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运用对于提升医保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型,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

1.2医保档案管理服务属性和共享观念不足

一些医保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只重视前期的档案信息收集和整理,没有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有的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较少,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只局限于档案信息的收集和保管,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属性和服务功能。加之在医保单位管理建设方面,由于制度机制不健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也没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由于缺少共享理念,导致档案信息资源难以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难以为医保单位相关工作开展提供足够的档案信息支撑。

1.3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保密意识不强

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规范化管理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医保单位应建立统一标准,确保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有相应的制度遵循,符合规范要求。但部分医保单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加强了制度建设,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加之在制度和规范落实过程中,没有结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制度和规范进行宣传,落实不力,导致医保档案信息整理五花八门,缺少统一格式和版式,严重影响了医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后续利用和开发。此外,在医保档案管理过程中对于医保信息安全性重视不足,很容易造成医保人员档案信息泄露,甚至会危害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难以应对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安全要求。

1.4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机制不完善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既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医保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虽然运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医保档案管理流程和方式进行了优化和创新,但对制度机制建设重视不足,很多工作开展仍然沿用传统的制度作为依据。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医保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制度空白,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只能凭借过去的经验开展相关工作,势必会影响医保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质量。同时,随着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需要形成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规章制度,但由于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机制创新力度不足,难以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延缓了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2应推进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医保单位应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主动地引进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化医保档案管理流程,加强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结合医保档案管理实际,积极开展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进一步提升医保档案管理水平。

2.1加强医保档案的信息收集

医保档案信息收集是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确保档案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真实性,才能够为后续医保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结合医保档案信息收集实际,完善相应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重点对参保人员的登记表和采集表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档案收集的相关要求,对参保对象的基本信息、消费记录和接受服务情况进行全面登记,主动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精准识别,确保收集上来的医保档案信息齐全、真实、可靠、完善[2]。

2.2完善医保档案的信息存储

网络环境下,医保部门需要对医保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转化。应在对各类档案资料进行全面采集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并存储到相应数据库中,确保医保档案信息资料完整、规范。同时,为了保证医保档案信息安全,需要对医保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指纹识别和密码设置,并设定相应访问权限,只有达到一定的职权等级,才能够授权访问相关档案信息。应通过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效地解决当前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确保医保档案信息存储安全。

2.3加强医保档案数据库建设

当前,随着社会公众对医疗保险认知越来越全面,参加医保的群众越来越多,相应地也给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很多医保档案都以纸质形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险档案的日常管理和后续的利用。对医保部门而言,应将医保档案数据库建设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安排专人对现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转化,并结合医保档案管理实际,通过特定的程序对生成的数据进行校对、分类和备份,形成统一格式的医保档案信息,方便参保人员平台查询和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同时医保单位还应对档案信息进行定期的校对和清理,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

2.4完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机制

网络环境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既要求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完善相应的手段和方式,也需要医保单位结合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对相应的制度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一方面,医保单位应给予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机制创新以足够的重视,对现有的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机制进行全面梳理,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机制及时予以废止,对在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好办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上升到制度层面,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应结合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诉求,建立和完善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措施制度,更好地支持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3]。

2.5实现医保档案信息共享

医保档案信息只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才能够发挥其档案信息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将档案信息共享作为当前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医保单位在医保档案管理过程中应主动地适应信息化时展趋势,积极推进医保档案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医保单位内部网络,建立更为完善的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共享。通过新媒体将最新的医保政策和相关信息向参保人员进行发送,将整合开发的档案信息最新成果与相关机构进行共享,并结合医保人员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医保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现有的医保档案信息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提升医保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3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保障措施

3.1构建安全防护机制

当前部分医保单位在医保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档案信息管理不严、档案信息泄密风险,必须尽快加以纠正。有必要构建更为安全系统的防护机制,有效抵御网络环境下外部的黑客及病毒攻击。一方面,积极构建安全防护系统,构建先进的安全防火墙,主动抵御外部的病毒攻击和侵袭,确保医保档案信息安全。同时应对医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定期杀毒,避免因网络病毒攻击而影响档案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应设置平台登录权限,加强权限管理。特别是在数据修改方面,只有达到一定层次并经过相关程序的人员,才能够对医保人员的基础档案信息进行修改,防止因人为操作造成数据造假和数据丢失问题。应引进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整个系统进行24小时监测,对于敏感操作及时报警,确保医保档案信息安全。

3.2加强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网络环境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要提升医保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医保档案信息安全,首先就要加强对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做好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医保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医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对于提升医保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医保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必要的管理学、传播学、档案学和医保政策等知识。为此,必须加大对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主动地运用到医保档案管理之中。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向社会公开聘用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的综合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将其充实到医保档案管理队伍之中,进一步提升医保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医保档案管理和后续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共享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4]。

3.3加强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保单位开展其他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保单位领导应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应成立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成立医保档案信息化领导小组,既能够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阶段性成果向班子成员进行汇报,也能够协调医保单位其他部门积极支持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建言献策,提升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4给予医保档案管理工作足够的资金支持

网络环境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此医保单位应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方向,并对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将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之中,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要拿出足够的资金有效地解决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设施资金不足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进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资金不足,难以购进先进的硬件设备和开发完善的软件系统。因此,只有拿出足够的资金,医保档案管理部门才能够结合具体工作要求与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适合医保档案管理的软件系统,并购置符合要求的硬件设备,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扎实的软硬件保障。另一方面,应形成长效的资金支持机制。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难免需要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相关要求,对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对软件系统进行完善和维护,相应也就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只有医保单位给予医保档案管理工作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解决后续的资金不足问题,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医保档案管理质量[5]。总之,网络环境对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医保部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主动地适应时展趋势,引进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同时应结合当前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完善相应制度机制,破解制约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难题,加大对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医保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服务医保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小梅.“互联网+”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策略与创新[J].卷宗,2020(05):84.

[2]杨群.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J].兰台内外,2019(07):81+83.

[3]阎富斌.新常态下的档案管理优化创新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17):303.

[4]朱思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20):2.

第2篇: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模式

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医院同时承担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两大任务,其对医保政策的落实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实现医疗保险的基础性作用。医院医保管理服务部门作为前沿窗口直接面对参保患者,其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患者的就医感受,进而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效益。同时,医院医保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医保管理质量可直接促进医疗质量整体提升。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新一轮医改工作的方向,强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1]。如何适应医保改革的新要求,探讨符合新形势及我国国情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医院医保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建立的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总结。

1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发展

在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使医院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医院都必须面对的课题[2]。其中,医院医保管理质量和水平是医院综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全国各省、区、市参照文件陆续制定配套制度,标志着我国的医保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广西自2002年正式实施职工基本医保制度以来,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稳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为了顺应医保经办管理要求,广西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基本成立有从事医院医保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功能为医保政策的落实和宣传。但是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全民医保”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现状,医院医保管理部门的功能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管理,转变管理思维,实现医院医保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才能适应医保制度发展的要求,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2.1医院与医保经办部门的协作与矛盾

在当前的医保管理体制下,医院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医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任务,其中的矛盾无形中转嫁到医院身上[3]。另外,医保经办机构和医院之间的结算方式以总额预付制度为主,这种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医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作用,但也会导致多种负面问题。

2.1.1限制医院的持续发展: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我院以收治疑难重症患者为主要任务,客观上无法避免大额医疗费用的产生。在现行的医保付费方式下,超出总额的费用由医疗机构分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正常诊疗行为的实施。现行医保基金预算增速明显低于医疗费用的增速,医保控费政策并不根据医院收治任务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的差别对待,而强调使用经济适用的医疗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而对医院硬件和软件的更新产生影响,最终可能导致医疗资源不能得到与需求相适应的发展,“看病难”的问题可能愈演愈烈。

2.1.2影响医院的经济运行:医保的统筹支付部分费用由医院垫付,随着院端直接报销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医院垫付的资金额度也日益膨胀,且垫付的资金回流周期较长,对医院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2.1.3存在影响医疗质量的隐患:在医保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医保经办机构与医院客观的现实利益关系,有些意见无法完全一致,因此存在损害医疗服务质量的潜在可能。

2.2医患双方对医保政策的了解掌握不足

2.2.1参保患者: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普及程度较低,参保人员对医保报销的比例、范围等基本政策知晓率较低;媒体对报销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虚高宣传,导致惯性思维与实际报销之间有差距;在政策调整上,定点医疗机构表达意见或交流协商的空间狭窄,甚至存在政策的强制执行;医保政策变化较快,但相应的培训未能同步有效普及[4]。多数参保患者是在有医疗服务需求或费用发生之后才对医保政策进行了解,当报销水平与其预期存在落差时,极易产生不理解和不信任的情绪,进而影响医保服务质量。

2.2.2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目前,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但因各种因素导致不同统筹区、不同医保类型的政策不一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除要按医疗规范、医疗操作规程完成日常医疗诊疗行为外,还要熟悉各项医保政策及相关管理规定和要求,导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延伸过广过宽,可能造成因医保政策执行不规范而引发医患纠纷。

2.3难以满足部分参保患者的非正常医疗需求

我国现行社会医保制度仍出于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发展阶段。但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参保人员期望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的现象[5],甚至有要求占用更多医疗资源的情况,如符合出院条件的拒绝出院而门诊要求入院治疗等。同时,由于现阶段医疗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医保政策执行与医药费用的控制均由医院直接操作,这也增加了参保患者对医院的不满。

2.4现行医保管理信息系统欠完善

医保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对医保运作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获取、控制处理和传输,并向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等提供医疗保险信息的系统,是形成医保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但是,各统筹地区存在系统标准规范不统一、缺乏统一管理和充分的需求分析,开发的软件不能适应医保业务的变化要求,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医疗保险业务发展的一体化要求等问题。医保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成熟和不统一,增加了医院医保管理的难度。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建立高效和完善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推进高效优质信息化服务的实现。

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模式实践

我院高度重视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法,促使医院医保管理始终能够顺应医保制度的连续发展和改革。近年来我院获得“全国医院医保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医保服务规范示范单位”、“广西首批AAA级定点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现就我院在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

3.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

3.1.1完善医保管理体系:2009年我院成立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院长亲任主任,分管院领导任副主任,医疗保险科负责人任秘书,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临床、医技及药学专家组成。设专职管理部门—医疗保险科,负责医保政策的落实和考核;每个临床科室(或病区)设医保协管员,承担所在病区医保政策落实与监督工作;制定《医疗保险协管员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由医院发放医保协管专项绩效奖金。由此形成“医院—医疗保险科—临床科室”三级医保管理网。

3.1.2健全医保管理制度建设:医院医保管理需由经验型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及精细化管理推进,以制度建设作为提升医保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核心内容。我院根据国家、自治区、南宁市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医保管理制度,如《医保病历审核制度》、《医疗保险信息反馈制度》、《门诊慢性病管理办法》、《医疗保险管理培训方案》、《医保病人转院、转诊制度》、《门诊处方点评制度》、《住院病人大额医疗费用预警制度》等工作制度。制度建设一方面为医保管理服务提供工作依据,以制度建设促进制度执行,另一方面将日常工作纳入程序化管理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3.2推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我国医保改革已从原来的扩大参保人群覆盖面阶段向探索支付方式精细化管理阶段转变,这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为此医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我院已完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全程信息化医疗管理,使医保管理更加规范和精细。在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医保综合查询、项目维护、项目审批、质量监控等模块。现已实现医保线上审批、医保规定镶嵌信息系统内,禁止、提醒、重点监控等多点设置及全程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并开发医保质量监控及决策系统,为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实现进行网上审批、统计、查询、指标分析等实时操作,一方面优化了就诊流程,另一方面实现对医疗行为的实时监控。

3.3强化医保质量考核,规范诊疗行为

3.3.1制定标准,公正考评:医院参照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经过医疗保险领导小组的研究讨论,制定《医保服务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3.3.2深入临床,考核常态化:专职医保管理医师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检查,根据PDCA(计划、执行、检查及调整)循环原则,有计划地分期分重点检查病历,及时发现缺陷,立即指出并监督改正,同时将考评数据综合统计后,给予院内通报,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绩效考评。

3.3.3严格规范诊疗行为:严格住院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患者不得按医保登记住院;加强对医保限制性药品的管理,在信息系统对限制性药品进行备注,医生开具医嘱时系统自动提示,有效控制了不合理用药现象;进一步强化对辅药品和高值材料的监管,并在信息系统设置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对辅药品和高值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3.4加强内部队伍建设和团队协作

3.4.1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医院医保服务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的特点,对医保管理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有一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医保服务队伍作支撑。知识的获取和更新能力是人才竞争力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则是以不断地学习为基础。我院通过建立医保学习型组织,打造医保服务团队,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召集各级各类人员定期学习开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新技能学习,不断更新、补充和强化有关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3.4.2加强多科协作,提升服务能力:医院医保管理涉及面较广,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高效协作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例如,我院医保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我院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是医保工作及时、顺畅的保障;医保管理与医院综合管理、医疗行为管理密不可分,控制医保费用支出、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疗耗材费用上,而降低药品和医疗耗材的费用,既是医院管理运营的核心内容,也是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此外,医保工作与财务、物价、药事等部门都有交集,因此多科协作的细化至关重要。

3.5注重细节,提升医保服务质量

3.5.1强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医院医保管理与服务会给参保人员带来更多的获得感。我院一直秉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提高医保患者满意度。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项目电子审批,最大限度减少参保人员跑动;在多媒体自助机上嵌入医保目录查询模块,参保患者可自行查询药品、耗材、诊疗项目的医保类别、价格等信息。

3.5.2加强宣传辐射能力: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提高参保病人对政策的知晓率,是医保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采用发放纸质宣传材料以及设立宣传海报等传统宣传方法外,我院还利用“互联网+医保”的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电子显示屏、多媒体自助终端机、手机掌上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参保人提供相关医保政策、待遇、目录查询等资料,最大限度向参保宣传医保政策。

3.6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在做好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同时,医院医保管理工作还应做到与外部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以取得各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目前,医保监管不断加强,医院更应加强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协调联系,以更好地执行医保政策,规范审核流程,落实医保服务协议内容;还可邀请经办机构的管理人员参加医疗行业的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更新医疗知识。双方通过建立高效沟通交流途径的方式,在工作中起到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效果,使医保管理更加人性化。

第3篇: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  病案借阅  问题  对策 

        我院是一所以职业病诊断和防治的专科医院,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患者依法对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借阅病案的人员越来越多,不规范的借阅行为也随之增多,现就此问题展开剖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使病案借阅管理工作更规范化、具体化。 

        1  院外人员借阅病案存在问题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保险的实施,病案中记录的原始信息,如患者的职业史、既往史、现病史、诊断及治疗情况等,这些内容都将成为医保机构核保、公、检、法判明法律、劳动部门伤残鉴定、医疗事故、纠纷的原始证明。为此,院外人员借阅病案次数繁多,所以,随之会带来病案借阅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1.1 借阅病案人员复杂  有患者本人、患者人、患者的亲朋好友、医疗保险机构的等。 

        1.2 无借阅手续的  要求把病历借出复印的。 

        1.3 要求更改职业史、既往史的,因参加保险的用户在投保前隐瞒病情的,担心保险公司拒赔,所以要求更改病历的既往史。 

        1.4 要求出具假病历的  如社会医疗保险,因在范围内报销,所以要改写病历诊断、以便报销。 

        2  院内工作人员借阅病案存在问题: 

        2.1 院内人员以工作之便,替患者借用病历,使不宜外借的病历使之借出。 

        2.2 临床工作人员随意把住院病历原件借给转院病人,导致病历丢失的或不归还的。 

        2.3 借出中有涂改或重新写“住院志”的,使病历有失真现象。 

        2.4 借出后有丢失的,如部分临床医师将病历借出后随手放,等病案工作人员催还时,竟然不知道放在何处。 

        2.5 一部分医护人员缺乏知识专业性,将自己的病历借出后,自己保存,也就不归还了。 

        3  加强病案借阅管理的对策 

        病案借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病案借阅制度不完善,行政管理措施不得力,病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所造成的,为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建立一套完善的病案借阅制度。 

        3.2 查阅病案必须在病案室内。 

        3.3 外来人员应持有关证件到医院医务科申请审批后方可查阅、摘抄、复印并由病案工作人员陪同完成,最后由病案工作人员检查所摘抄内容加盖医务科公章后方可离开。 

        3.4 强调本院工作人员不得为院外人员代借病案。 

        3.5 因其他原因(如教学、科研、病案讨论)需要病案外借时,必须由医务科出具书面认可书,由病案工作人员作好登记等工作,并嘱其妥善保管病案资料,借阅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如需续借,重新办理外借手续,在外借过程中,病案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病案跟踪监控与催缴工作,并在外借病案归还时做好核对工作。

   3.6 加强临床医师的《病历书写规范》,不得更改病案上的所有内容,否则,应给予行政处理或负法律责任。 

        3.7 凡丢失病历或保存自己病历的,应以罚金为手段,价格以院内行情为标准。并和年底奖金挂钩。 

        强化病案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作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搞好病案管理保密工作,不分院内院外、平等对待,不能借阅的,要耐心解释,力争把病案借阅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病案借阅管理工作才会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和现代化。相信因病案引发的医疗纠纷就一定能避免,病案也就一定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医、教、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第4篇: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1.加强药库制度化管理

在医院药事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的把关监督下,药库应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如“药库工作制度”、“药库管理制度”、“差错登记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等,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及量化考评指标,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药库的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质量管理是药库管理工作重心,质量管理要贯穿始终。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核对验收,进行全面质量检查,除了品种、规格、数量和金额要认真核对外,效期、外观及包装等也要认真检查,杜绝伪劣药品进入药库,保证药品质量;坚持采购与保管分开制,针对各个环节和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药品在库养护制度,根据药品性能调控温、湿度,必要时采取空调、自然通风的方式保持干燥,做到全库整洁、无虫鼠。严格执行“毒、麻、精、放射药品”特殊药品的专人保管、专柜存放、专用账册、专册登记等规定,保证特殊药品的使用,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2.加强药库药品采购、在库、出入库管理

2.1 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药品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身体健康。因此药库应把药品质量的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首先医院成立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药品遴选专家库和药事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在制定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时优先考虑中标药品、 医保目录、新农合目录药品。根据医院医疗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既要考虑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考虑到患者的及经济承受能力,做到抢救药品和医院基本用药品种常备不断,高档贵重药品合理控制使用。每月根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拟好药品的采购计划,由药剂科主任、主管院长审批后,采购员根据计划集中招标采购,网上发送采购订单,以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交易的原则。所购药品必须从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证照齐备的生产企业或药品经销商购进,以确保药品质优、价格合理,同时应与药品经销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经销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2 加强药品入库验收

严格执行《药品入库验收制度》,药品入库验收时,验收人员应根据医药公司发票,对品名、规格、数量、中标价、零售价、批号、效期、生产厂家、供货商逐一核对;品、必须坚持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双人签字入库。验货时,非国药准字号的:进口药品,要有进口药品注册证;生物制品,须有生物制品批件合格证;需冷藏保存的,必须坚持冷藏执行情况。验收发现有外观质量异常、包装较差、破损以及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应及时与公司业务取得联系,及时处理。验收合格后,再将票据逐一录入计算机。

2.3 加强药品在库管理

验收合格的药品,入库时,按理化特性、药理作用、分区、分类、定点存放。加强在库养护,做好库房温、湿度登记、防鼠、防火。精麻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五专”管理,易氧化变质、霉变、近效期的药品重点养护,每月公布效期3个月内的药品,以便各药房调剂使用。对近效期1个月内的药品,全部退回药库,放在待处理库,等待处理。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患者投诉质量问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告有问题的药品及时收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滞销药品及时通知供货单位,进行退票处理。

2.4 加强药品出库管理

药品出库时,应根据药品计划和药房一周 消耗量,制定电脑出库单,并严格按照电脑出库药品的品名、数量、规格,批号发药,坚持先产先出、易变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品、实行双人发货制度,并及时配送到调剂部门。出库单一式两联,分别用于药房验收,和药库出库记录。

2.5问题药品及时处理

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有问题的药品、如:原包装破损、内包装空盒或空粒、字迹不清、标签脱落的药品,药库在接到信息须将药品收回进行登记,并联系供货单位或生产厂家及时退回。

3.加强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逐步实现药库信息化管理

药库信息化是指药库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药库管理以及日常工作的水平,进而提高效益。计算机网络化是医院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药库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该逐步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通过利用更多更新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设备,提高药库的各项工作。

4.提高药剂人员素质

第5篇: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省市联动开展定点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检查

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健康运行,查找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全面整治定点医疗服务中的违法违规和欺诈行为,进一步提升定点医疗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定点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2012年7月到8月,省、市医保经办结构联合对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伪造医疗文书、冒卡(名)就医、将自费项目修改为医保内项目、空刷社会保障卡套取现金、将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纳入医保结算等套取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

此次专项检查省、市人社部门高度重视,为确保专项检查行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省人社厅召集市人社局、省市医保经办机构的有关负责同志对专项行动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同时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省医保中心、市人社局、福州市医保中心还分别抽调政策熟、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组成3个联合专项检查小组,每天分赴3~5家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目前,省、市联合专项检查组已对福州市区103家省、市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

对本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省、市医保中心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依法依规和依服务协议进行严肃处理,并通过媒体予以曝光。触及法律的,按规定移交有关部门查处。同时要求各点医疗机构引以为戒,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和医疗机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弄虚作假。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通过此次专项检查,也发现一些日常稽核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管理部门应协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管理,组织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自纠,积极推进行业自律,促进医疗服务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规范,从源头上防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风险,维护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有效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福建省医保中心 福州市医保中心)

龙岩市确定2012年度城镇居民商业补充医疗

保险承保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障,龙岩市按照公务采购有关要求,对城镇居民2012年度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进行公开招投标,并于8月14日最终确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市分公司为承保公司。保费为每人每年14元,城镇居民参保患者年度累计政策范围内费用自付超过1.5万元以上部分,由商业保险公司按50%给予赔付,年度最高赔付15万元。

(龙岩市医保中心)

福州市医保中心树立“六个零”依法行政

服务品牌

在2012年依法行政综合监察活动中,福州市医保中心在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创新行政监管模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等方面狠下功夫,全新打造了“六个零”服务品牌:

一是工作流程“零障碍”。对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赋予中心行使的非行政许可等事项进行认真的梳理,并为每一个事项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图,明确了每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时限,每个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操作,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确保每个流程和工作环节通畅无阻。

二是服务群众“零距离”。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标准,事事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要尽一切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满意。

三是履行职责“零缺失”。中心按照工作职责所设定的岗位,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职权范围做好服务,决不允许错位、越位,争权、越权的现象发生。同时必须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每一件事,决不允许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

四是行政服务“零差错”。把规范行政行为与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理顺规范业务经办流程,从登记、变更、转移、基数核定、稽核、报销结算各个环节入手,降低出错概率。深入开展效能提速活动,修订了政务公开、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延时服务、AB岗工作、效能考评、勤廉公示等制度,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五是依法行政“零投诉”。中心经办业务项目、行政权力和办事程序都依法在市政府政务网和中心网站上向社会公开,透明运行;依法细化和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处罚案件都公布于众,确保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

六是举报“零门槛”。中心设立主任值班电话、投诉电话,开通腾讯、新浪微博,畅通渠道,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多项制度。在相关工作中做到办事不拖拉,矛盾不回避,问题不推诿,工作讲原则,及时妥善解决问题,严格杜绝出现越级访现象,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福州市医保中心)

抓控费 严管理 优服务 惠民生

——三明市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缓解看病“难、烦、贵”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是近年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三明市从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方便群众就医着手,致力于缓解群众看病难题。

近年来,三明市相继出台《关于转发三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付费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调整三明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等政策,强化医药总费用和药品总费用 “双控”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监管督查,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缓解基金支付压力,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缓解参保人员看病“难、烦、贵”问题。在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中,三明市坚持把参保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服务的可及性、服务成本和服务质量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目前,三明市各项控费指标运行良好,医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双方都参与到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中来,参保人员就医便利,享受实惠,“医”、“保”、“患”互惠共赢,和谐发展。

(三明市医保中心)

陈成武主任在电力分中心调研医保

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近日,福建省医保中心陈成武主任、康建设副主任携信息管理科、办公室有关同志一行前往省医保中心电力分中心,就如何转变电力医保管理模式,定制开发福建电力医保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全省医保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截至日前,福建省医保中心电力分中心参保人数3.7万人,赡养比2.67∶1,2011年发生医疗费1.4亿,其中在福州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费0.68亿,约占总费用的一半。2011年根据福建省人社厅就医结算即时化的要求,为转变手工报销医保管理模式,电力分中心在福建省医保中心的指导下,向国家电网公司申报开发福建电力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力求通过实现电力医保与全省医保信息系统平网,方便电力系统参保人员实时刷卡就医。该项目现已完成立项招标,计划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

(福建省医保中心)

宁德市第二批医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迎检单位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第6篇: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

财务管理决定着医院经济发展的走向。医疗市场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而医院内、外所施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存和发展的资金基本源于自身的积累,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医院必然的要求。应运而生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解决现今医院财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加强医院的内部经营管理,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必须提上重要日程[1]。

1.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现代的管理学概念。精细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高质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财务管理精细化又可称为财务管理精益化,该理论源于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本质上来说,财务管理精细化由传统的财务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只不过对“精益”更为强调而已。其所谓的“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所有工作都应完成得尽善尽美并精益求精;而“益”则主要体现在成本和效益上,争取收益最大化是其关键点[2]。更具体地说,所谓财务管理精细化,是指对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具体的业务、每个一个岗位,都需要建立起一套相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将财务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医院的各个领域,真正实现管理零死角,深挖财务管理活动潜在的效益和价值。

2. 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

收入来源自筹比例的逐渐提高。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竞争力、健康持续发展成为现行医院管理层最关注的问题,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大幅的提高,让医院财务工作从记账核算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使财务工作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更促使财务工作的作风从机关型转变为服务型。其次,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模式能够非常直接且有效的体现医院的经营成果,为管理层输出有效的会计信息,让决策层以此为凭而做出正确的调整与定位,解决问题、指明道路,为医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3. 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要素

跟企业一样,医院经营效益的提高具有 “开源”和“节流”两个要素,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更是应该紧抓这两个关键点。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医院的各项效益指标,点滴皆资源,财务管理精细化就是要着眼于“细”,从“细”上挖掘“节支创收”,由“细”而做“精”,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效益的目的。

3.1 财务管理精细化如何“开源 ”

首先,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是关键。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关系的是医院收入的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医院应设立专职物价岗位,职责包括:一是防止“漏收”与“多收”的现象,“漏收”行为将直接导致医院损失经济利益,而“多收”行为则违反物价部门规定,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将遭受损害,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是对新增的医疗服务项目申报及时更新,为医院的自身“创收”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充分利用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要点。医院的现金净流量非常充裕,出于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谨慎考虑,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利用医院资金投资及使用有严格的限制,确保在不违反政策规定和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前题下,财务部门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资金的使用效益,如:利用银行汇率差调整借贷额度、将短期内不活动的资金转为定期、银行票证等金融工具的灵活使用、加强收费管理以降低医保扣款比率、往来应付款项安排合理的分期付款等等[3]。

3.2 财务管理精细化如何“节流 ”

财务管理精细化另一个关键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而成本核算是体现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摆正医疗成本核算工作重要位置,实行以医疗质量为中心、以科室全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社会效益为准则的管理办法,控制成本形成和发生过程,分析对比各类医院成本升降的变动趋势,发现影响成本的种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对医疗成本费用进行有效地控制[4]。并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考核机制入手,将成本核算、业务工作与考核体系的有机结合,探索预算管理与内部成本核算相融之道,推动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与考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最终实现支出管理的精细化。

3.2.1 人员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医院成本支出中的很重要的一项是人力成本,人员是医院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员经费作为医院的一项固定成本支出,对其管理不仅需财务部门严格把控,还需要获得全院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严格安排人力成本,控制不合理经费使用,财务部门要注意将医院所发生的每一笔人力成本业务细化到个人,精确核算到部门,医院人事部门紧密合作,提供相应的人员考勤资料,各科医生的出诊安排等,做到真实准确核算各个部门的人员成本,及时结算个人的收入数额,确保医院的绩效考核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避免人为的不合理和不公平。

3.2.2 固定资产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固定资产是医院发展和正常运行的基础,其特点是金额较大、回收期较长。固定资产成本管理精细化应从购进、使用维护、处置三方面入手。购进的管理,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必需先预算后支出,对大型医疗设备投资的可行性加强分析调研,科学决策,防止重复投资导致的资金的浪费,确保国有资金的安全有效,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采购付款环节的管理,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用和维护管理,重点是要提高医院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每年定期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监控资产的使用状况,将资产的管理职责直接落实到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处置的管理,就是要规范固定资产处理流程,资料要完整,报废及转售等手续要齐全,相关责任的要追究到部门甚至个人。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具有潜力可挖,使用科室、管理科室、财务科室三方人员,势必共同协力,谨慎对待购入设备、更新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后续资产维修维护更应严格把关,找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的平衡点,才能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获益能力。

3.2.3 卫耗材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医院卫耗材品种多、数量大、流动频,是医院运行的物质基础,属于变动成本。与固定资产管理相似的是,卫耗材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预算管理,将材料物资的预算细化到具体品种和类别,对科室需求有指导性,防止盲目性采购,医院对各类材料物资必需进行宏观总额控制,防止的浪费。对卫耗材的采购、出入库流程有严格控制,包括申请、审批、、询价、验收、入库、出库、付款、盘点等过程。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对卫耗材全程监控,保证数据流与物资流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提高材料物资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卫耗材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另一要素,还包括对其最优库存的管理。就是在确保医院能够正常运行并对突发事件能够应急处理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卫耗材的最优库存量,降低因卫耗材库存而占用的医院资金,从而节约医院保管成本[5]。

3.2.4药品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药品成本属于医院的变动成本,计入库存物资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及病种的变化,药品的种类也在快速增长,更新换代速度也极快。对医院药品会计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严控采购、杜绝浪费、加速周转。首先要严控对药品的采购,按照国家规范控制药品采购的方式与渠道、品种和数量,对药品的采购监督实行低库存、少损耗、高周转的原则,杜绝物资的浪费,更要杜绝盗窃贪污行为。严控药品的领用、使用,加强二级库存的监督管理,明确科室的管理药品责任人。控制库存量,减少保管成本投入,降低购入成本,从而提高资金流动率。

4. 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条件

4.1 医院的重视与全员的参与

医院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仅靠财务部门无法完成,医院所有部门的紧密配合非常重要,各部门和职工的职责必须要明确,医院管理层的加大重视,多方配合。但财务管理工作始终要靠财务人来完成,财务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在各相关环节建立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实现一种人本化管理。

4.2 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的力度

财务管理精细化很重要一个内容就是制度的细化,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制度,是对人、物、行为最好的管理方式之一,也是财务人员工作的准绳。财务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会计操作制度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上。我院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如《财务科工作制度》、《财务科人员职责》等2类共78项财务制度,真正将制度细化到每一项业务和工作当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配合内审物价部门制定的《审计制度》、《物价制度》等9项内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内部考核、加大监督力度、利用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医院的内部审计作用。

4.3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提升

财务管理精细化对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端正工作态度,即要有“鸿鹄之志”,更注重“求真务实”,新时代下的财务管理需要的是能够将本职工作做细做精的全面人才。医院财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对财务专业固然要精通,对医疗行业本身也要了解和研究,除此之外,企业发展战略、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都要深入了解,融会贯通,知识面博”、“大”、“精”、“深”,以满足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需要[6]。

4.4信息化的建设与推进

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必需放在首位。我院信息化普及和发展较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医院实现诊疗无纸化、管理现代化、资源共享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医院信息系统包括:收费结算系统、材料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急诊门诊输液无线管理系统、生殖助孕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等等。信息建设已渗透入医院的各个角落,作为财务工作者,只有以信息化为基垫,才能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准确、充分的数据,以供管理者进行参考,决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5.结语

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借助精细化的科学手段推进从综合管理到过程监控的转变,实质上是实现从质量控制到标准管理的转变,实现静态指标持续改变的动态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必要抓住其根本目标与核心要点,注意充分考虑执行成本,提高效能,为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精确的信息,同时以信息化的手段辅佐精细化管理,应该说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不断推进的过程[7]。

参考文献

[1]吴娟.试析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2 (8):33.

[2]张文智.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探讨[J]. 金融经济,2011,18(14):123-124.

[3]焦贵荣,黄少瑜. 如何在医院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J].财经界, 2012,29(6):189-191.

[4] 邓荣华.如何建设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J]. 现代商业, 2013,20(2):255.

[5]刘志建.关于加强医院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12,29(4):301.

第7篇: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临界疾病是指病情复杂,涉及到多科的疑难急危病和严重的复合伤。在门急诊各科多考虑专科病情,会诊时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因此,坚持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加强临界病员的诊疗管理,充分发挥医院整体功能作用,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现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规定:

1、各科室在门急诊处理临界病人时,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科室值班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按照五有一签名的要求,完成门诊病历。

2、临界病人病情特别严重时,首诊科室应先给予初期急救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医师提出处理意见。

3、临界病员经会诊后仍得不到妥善处置时,首诊科室应报告医务科或门诊部,夜间请求院总值班,必要时组织相关科室讨论。确定收治科室,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专科伤病情确定。

(2)相关科室的病情相仿时,以观察处理对患者最为有利的科室收治。

(3)在难以确定收治科室时,门诊部,医务科及总值班可以酌情裁决。

(4)凡由门急诊值班医师签名急诊住院证的患者来住院时,病房值班医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治。

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一般在上午进行查房。住生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2、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置,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检查病员。

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管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作出肯定性的指示。?

4、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病例进行教学查房。?

5、查房的内容:?

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病人、重危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人的陈述,了解病员病情变化,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不规范、不正确的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3)住院医师查房:要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人院、手术后的病人,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检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应有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人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6、院领导以及机关各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对病员的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分级护理制度?

1、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或监护,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大出血、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多脏器衰竭等。

(1)设24小时专人护理或成立专门抢救小组进行护理。

(2)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

(3)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抢救处置,及时、准确填写特护记录单。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

(6)备齐急救药品、器械,以应抢救之急需。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危重病人一览表用红色标识表示。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

(2)对危重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护理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准确控制输液(输血)速度,建立输液巡视卡,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置。

(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依据病情需要建立翻身卡。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5)送水、送饭、送药、送便器到床头。

(6)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以应抢救之急需。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

(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

(3)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

(5)按病情需要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材。

(6)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人、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的病人等。

(1)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日巡视病房不少于两次。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准确给药。

(3)认真细致作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4)送水、送饭、送药到床头。

(5)给予健康指导,尽量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督促病人遵守院规。

病例讨论制度?

1、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若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时则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3)、每次医院举行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做好准备,经治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应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做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经治科的主任或主任医师,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并将其全部或摘要归人病历内

2、院病例讨论?

1)医院应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2)可分科举行(由科主任主持)出院病例讨论会,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3)对该其间出院病历依次进行审核:?①记录内容有无错误和遗漏?②是否按规定顺序排列?③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④是否存在问题,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4)可将一般死亡病例与其他出院病例一起讨论,对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有无医疗事故,均应专案讨论。

3、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对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定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并将讨论情况记人病历。也要对一般手术进行相应讨论。

5、凡死亡病例讨论会,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进行(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师、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意见应记人病历。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请求会诊的科室,除急会诊外,会诊前应有本科主治医师提出诊视意见,并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完成病史及必要的检查(急会诊至少要有首次病程录)。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共同商讨诊断和治疗意见并做好会诊记录。

3、应邀会诊的科室,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非急诊24小时,急诊时20分钟到达)派出会诊医师(急会诊除外),认真提出具体诊疗意见,遇有困难应请科内上级医师协同会诊,不得拖延敷衍,需随访的病人应及时随访。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讨论,每人发表的意见及最后综合性意见应记录于病历及专用记录本。

5、急诊会诊时被邀请人员必须随请随到。会诊医师如处理困难,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急诊会诊后,会诊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诊断及处理意见。

6、涉及多科的院内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科派人参加。

7、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派人接专家来院参加会诊讨论,并由申请科室主任主持对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门诊病人的会诊,应先经本科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诊视同意,提出会诊要求,并在门诊病历上签名。接受会诊的科室,应热情接待病人,由本科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进行会诊,遇有疑难病例请本科室主任医师协同会诊,不得叫病人另行挂号。

9、遇有病情复杂,如多部位复合性创伤、涉及多科性疾病的病人,应由诊断影响病人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主的科室收治,需要其他科室配合的,应合力协作,积极抢救,不得扯皮推诿。

10、凡外院邀请我院会诊,须经医务科同意,通知科室指派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前往会诊。

抢救工作制度

1、对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急配合,遇重大抢救,应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报告院领导。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2、抢救器材力求齐全完备、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置量存。值班人员必须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练不懈,抢救室药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3、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报告医师。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疑难病例应请上级医师协助诊治。

5、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24小时应有专人负责,对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对新用药品的安瓿,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护理人员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使用过的各种抢救药品、器械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用过的药品安瓿,经查对后弃去,并进行房间终末消毒。

7、及时向病人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以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8、抢救结束,医护人员应做好抢救小结,并写出抢救记录,以总结经验,促进工作。

术前讨论和术后小结制度?

(一)、凡需手术的病例,都应采取不同形式的术前讨论和术后小结。

(二)、一般中、小手术,要在查房时由主治医师检查术前准备情况,指定手术者,交待手术要点,由经治医师记录于病程中。

(三)、新开展的手术、复杂、疑难手术(Ⅲ类以上),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明确诊断,术前准备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以及人员组织和必要的药品设备准备等。讨论内容记入病历。

(四)、Ⅳ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致残手术及重大疑难手术在术前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术前小结,填写大手术请求报告单,向病人家属或单位领导说明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等,取得完全理解,并报医务科批示备案。

(五)、急诊手术在术前准备时,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商讨,难度较大的急诊手术,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六)、术后小结,有担任主刀手术医师在完成手术后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应包括:手术经过和术中所见,术后观察事项,治疗和护理要求等,术后小结应归纳入病程录中。

(七)、手术后病人如发生病情变化,出现较大的并发症,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方案,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医疗请示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1、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

2、有重大及危急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使用。

3、紧急手术而病员家属和病员单位的领导不在。

4、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

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自杀迹象的病员。

6、各级医师因公出差,请院外会诊及接受院外会诊。

7、任何医务人员发现传案病病例,必须在传案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医务科,住院死亡病例,须在24小时内报医务科,同时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8、危重病人,有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认真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报医务科,一份报病人家属,一份科室备案。

9、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首先由所在科室接待来访人员及时处理,并立即向医务科汇报,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并写出书面报告和提出处理意见。如拖延敷衍或隐瞒不报,将按医院有关惩罚条 理进行处理。关于事故或差错的性质,原则上应有科室确定上报,经反复讨论确实分辨不清或有争议者,应报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微机或书面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瞩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技行者须复诵一遍,然后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4、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5、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

2、西药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臣,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正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疑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卡上供血者姓名、血型、工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灭配报告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受血量。

4、输血前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以供必要时检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当依据按饮食单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姓名、床号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产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时,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五、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定吸水巾、纱布、缝针、器械数目与术前数目是否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查灭菌指标。

3、收回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病历书写归档制度

1、病历是医疗过程的记录,是总结医疗实践经验和进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宝贵的资料,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因此,各级医师必须认真书写,妥善保管。?

2、书写病历应按照卫生厅颁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力求简练,文字通顺,字迹清楚,内容准确,避免含糊、笼统、主观臆断,不能涂改、粘贴,医师应签全名,对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及医用术语,不得随意简化和缩写。

3、完成病史时间:应及时完成急诊人院病人的住院病史,若病员病情危急时可先抢救病人,详细记录抢救情况、用药计量、方法、执行时间,待抢救告一段落后,立即补写入院病史:对慢诊人院的病人,须在24小时内完成。

4、病程记录:应突出重点,避免繁琐,不要写成流水帐。首程应及时完成(人院后8小时),主要写病人人院后当天情况、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已采取的诊疗措施、已进行的诊疗准备工作等。病程录中能反映三级查房对治疗方案更改疗效评价的分析内容。病危至少1次/天,具体到分;病重至少1次/2天;病情稳定1次/3天;稳定慢性病至少1次/5天),对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诊疗意见要准确记录,上级主管医师要及时审阅修改并签名。

5、门诊初诊病史必须做到五有一签名即有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印象诊断、处理、签署全名。

6、健全病史归档制度。有科室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按时组织病史归档的检查和讨论,主要审查诊断治疗是否正确,病历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对本科室的病史质量进行评价,作为考查各级医师诊疗技术高低的主要内容之一。

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医疗程序正常进行。

2、每班人员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交班报告,了解危重病人情况,在交接过程中,来交待清算前,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3、值班医师到岗时应接收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并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做好床前交接。

4、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对重危病人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记入值班日记。

5、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处理病员临时情况,对急诊人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6、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7、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接到医护人员病情报告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路,但不得离开医院。

8、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将病员情况有重点的向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代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技术准入制度?

1、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认真讨论、分析。新项目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两个效益后上报医务科。

2、医务科对申报项目必须认真审查如下资料:

(1)项目主持人业务水平、职称

(2)项目人员培训情况;

(3)设备是否到位;?(4)医疗安全保障;

(5)报院技术委员会审批。

3、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材料进行充分论证,该项目是否具备先进性、安全性、适用性、适宜性,以及两个效益。经专家会讨论通过的项目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实施。

4、新技术、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医务科须进一步追踪、检查,确保医疗安全。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1、医护人员对入院病人要真实详细介绍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情况;

2、医护人员必须耐心地解答病人的咨询,不得推诿和拒绝;

3、医生必须告知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及病情进展情况;

4、对特诊特治如手术、麻醉、有创操作、输血、癌症病人化疗、放疗、医保病人自费项目等,必须告知病人并征得病人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

5、对特殊病情如癌症或其它重症等不能直接告诉病人,可告知其家属,避免病人一时心理承担不起,致病情恶化;

6、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守患者医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网,各级人员在感染管理中认真履行职责。

3、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定期收集、统计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反馈,全院通报。

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宣传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监控水平。

5、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情况,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6、开展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之间医师会诊行为,促进医学交流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便群众就医,保护患者、医师、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第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师外出会诊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时,经治科室应当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报本单位医务管理部门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

第五条 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以下称邀请医疗机构)拟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称会诊医疗构)的医师会诊,需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请医疗机构公章。?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会诊邀请的,应当及时补办书面手续。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出会诊邀请: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会诊医疗机构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会诊影响本单位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会诊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派医师外出会诊: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 件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会诊医疗机构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知邀请医疗机构。

第十条 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第十一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

第十二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 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 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第十三条 会诊结束后,邀请医疗机构应当将会诊情况通报会诊医疗机构。医师应当在返回本单位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的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会诊医疗机构应当协助处理。

第十五条 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医疗机构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由医疗机构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费票据。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邀请医疗机构支付会诊费用应当统一支付给会诊医疗机构,不得支付给会诊医师本人。会诊医疗机构由于会诊产生的收入,应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

第十六条 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付会诊医师合理报酬。医师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完成会诊任务的,会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高会诊医师的报酬标准。

第十七条 医师在外出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的管理,建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档案,并将医师外出会诊情况与其年度考核相结合。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六条 、第八条 、第十五条 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第四十七条 处理。

第二十条 医师违反第二条 、第七条 规定擅自外出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第十七条 规定的,由所在医疗机构记入医师考核档案;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医师外出会诊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 处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疏于对本单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