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国家提出人才全能发展战略思想导向,教育部门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今后社会大环境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储备基础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支撑这一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经过联想处理之后,对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规范课堂情境,为学生自主想象和深层次的联想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花木兰》欣赏课程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花木兰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的动画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审美和赏析,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而鉴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加强思想重视,站在学生主观层面满足音乐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以往灌输性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让学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团队配合品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领域的环境适应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演唱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即时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演唱训练活动,为学生提 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演唱方法、技巧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音乐游戏,组织击鼓传花,或者接歌词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课外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趋势,拓展教学范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和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所表现的具体兴趣。之后以此为重要的行动参考,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强的兴趣和动力支撑下,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或者平台,组织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组织学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文艺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认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综合素养
在音乐教学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歌唱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和动力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歌唱与表演、舞蹈、乐器相融合,让学生经过综合性的训练和演出,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修养。让学生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专门成立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撑小学音乐教学系统革新方面,所呈现的作用十分显著,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支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环节,构建情境,组织合作鉴赏、演唱训练、课外活动,融入其他元素、让学生无论从思想、能力还是在音乐领域的整体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发友.基于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J].黄河之声,2019(11):92.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影响
2015年3月30日,“核心素养”这一新名词出现在了国家文件之中。在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应以“核心素养”为前提,“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关键和灵魂。高师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教育人才和舞台表演人才,其中主要专业是音乐学和音乐表演。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也有了新方向和新要求,而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音乐教学都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教学中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了解,造成毕业生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上极为欠缺,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核心素养”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起到指导、引领、辐射的重要作用,使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服务,真正把“教学”上升到“教育”这一更高的领域,这也是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转变的契机,真正由精英教育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素养要求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在制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变,并逐步转变教育理念,根据核心素养对个人终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不断创新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二、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目标意识淡化
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基础教育,但是当前大多数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目标都偏离了这一主要服务对象,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与音乐实践的培养,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深度了解,脱离了实际。
(二)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高师院校的老师都是采用老旧教学方式,教学观念陈腐,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提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单纯地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原封不动的搬上投影仪。课堂上也是教师“说”,学生“听”,没有互动,没有启发,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站在讲台滔滔不绝,学生坐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学内容和形式异常的枯燥乏味。
(三)教学缺乏实践的指导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更多是注重培养学生音乐专业技能,而缺乏在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等全面的培养与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所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比较单一,演唱歌曲、演奏的乐器、表演的舞蹈和弹奏钢琴曲都是老师教给的成品,没有经过实践的磨练,还不能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舞台演唱的调度、钢琴的伴奏、乐队合奏、舞蹈的编排等方面都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导致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终身发展能力欠缺。
(四)实习与就业技能不足
针对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很多高师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中都存在着极大的困惑,就业能力匮乏、就业知识欠缺导致学生就业难,难就业。而且在教育实习和见习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教育经费的紧张,很多高师院校在学生实习与见习活动中,缺少专业的指导,很多时候都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缺少老师在过程上的监管,导致学生根本不去见习、实习。这种不能正确认识实习、见习的情况,致使学生缺少了拓宽专业知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以上种种行为使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与社会脱轨,最终不能胜任实际工作。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结合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实行新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把音乐教师的培养与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要结合“核心素养”的需求,从人才的单一化培养转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高师音乐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环节坚决不能脱离实际,而要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实效性,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
(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从教学环节上增加实践能力培养,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培养与提高。在确保完成正常的教学过程的前提下,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开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技能专业选修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活动中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使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切实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就业自信
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及时掌握社会就业资讯,并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具有紧迫感,主动提高就业能力。教师要在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活动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给学生树立就业自信,督促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并不断端正学习态度,以达到更好的就业状态。就业指导要贯穿大学教学的始终,针对学生所处不同阶段设计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环节,分阶段、分层次的有序进行。就业指导教师也要及时的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手段和内容,真正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在“核心素养”下,培养终身发展能力的需要。高师院校要不断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广大的基础教育阵地输送优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海涛.以就业为导向谈普通艺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分流培养[J].艺术教育,2009,(10):48.
[2]王伶俐.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07):166-167.
[3]石晓平.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音乐创作,2016,(06):180-182.
[4]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21-23.
[5]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暂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04):6-16.
[6]樊祖荫,谢嘉幸.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音乐,2008,(02):23-28.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学生;主观能动性
部分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从心底里面真正为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着想,只是应付教学。时有出现部分教师教学年限较长,教学热情消退,教学方法呆板、僵硬,主观和客观上很难有让学生音乐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创新。部分教师对相关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培训机会重视不够,主观上不愿意提高自身素质,甚至不能够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法。这些都对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首先应该让自己爱上音乐,对音乐充满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型教师,积极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中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音乐教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应该用自己的音乐热情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向学生传授音乐的魅力,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升学生学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凸显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学要求老师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在讲课过程之中要抱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保证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例如,唱歌考试时,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曲进行演唱,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先由学生自我评分,再让大家评一评,最后综合评定该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气氛活跃,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采用每月一小结、每学年举办一次音乐会的形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淡化单一紧张的期末音乐考试,有利于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参与。
【关键词】 高中 阶段 声乐 教育 审美 个体 实践 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65-01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为内容,以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必修课程。高中阶段的声乐教育也是通过必修课程的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以及选修课程的声乐课和合唱课来实施和体现的。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3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普通高中音乐课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4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如果把高中的音乐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比较,其不同之处首先是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或模块进行了延伸。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在课程内容或模块上,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方面,延伸到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方面。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并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歌唱、演奏,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途径。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其次,为普通高中的艺术特长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中所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正是这样的理念,使高中的艺术教育在20世纪末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后,随着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不断深入,许多学校不仅专门招收艺术特长学生,而且还办起了艺术班,有的学校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高中"。它们不仅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输送了大量的生源,而且还以在艺术教育上的成就和特色,创造学校的品牌,提升学校的地位,改变学校的发展。
一、切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思想的进步是带动行为进步的核心。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展形势,顺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悟与深刻理解。音乐教师有了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的激情、动人、鲜活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切实加强音乐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提升
课堂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内容的有声媒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对学生学习感受、感觉与感悟作用效果关系紧密。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具有显着不同的作用,因为其表达形式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还包括音乐本身。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加准确、标准、生动、感人、动情且有韵味的音乐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积极元素。例如,标准语音的发音、字正腔圆的咬字、行云流水般生动流利的讲解与示范演唱,可以更好地增添音乐的美育效果。
三、切实均衡发展好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当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也是不断提升的,这也就促使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这无疑给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但必须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才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前 言
我国新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要求重视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启蒙阶段,音乐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心智有启蒙的作用,能使其思想变得更加活跃,通过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是学校和音乐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发挥音乐课程自身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现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一)实际教学活动形式化
现今,部分小学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偏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导致学生存在难以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结果,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音乐教师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学生容易对音乐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将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还有一部分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改革认识不足,认为把流行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就是一种教育创新的体现,不注重所选用的音乐旋律是否优美,歌词是否拗口等方面的问题,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活动,这使得学生未能从音乐课堂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1]。
(二)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未对课程设定明确的目标,一部分教师为了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采用问答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实际开展中,过多的采用提问方式,往往容易忽视教学目标。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过量的拓展课外音乐,花费大部分精力在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上,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小学生从中并没有真正学习到知识,甚至不了解该节课重点的内容。也正是由于这样分化的教育方式,使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变得不明确,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教育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不仅能能陶冶人的情操,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音乐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而在很多小学里,音乐教师并非毕业于音乐专业,部分教师甚至是其他科目教师带教音乐课程。这样的师资队伍开展的音乐创作、作品欣赏、音乐乐理课程,其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缺乏对音乐教学的了解,忽略了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因此,这样的音乐教师未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甚至有些学生的音乐潜力被埋没[2]。
二、优化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策略分析
(一)摒弃传统教学理念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未有受到重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主要对主科科目教学开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音乐课程的研究较少。因此,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改善音乐教学开展形式,提高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成为目前重点研究课题。音乐教师应该注重音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学习互相合作,提高集体意识,感受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愉快的学习环境能让教师和学生心情愉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其他文化课程的效率,进而更好的将生活学习相结合。
(二)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更是保证音乐教育品质的前提。在音乐教育方面,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切实生活情况,依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利用音乐的独特性吸引和感染小学生,使其意识到学习音乐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小学生抓住音乐知识的重点,并有条理的进行学习和练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积极性受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加入音乐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使音乐教W得到发展[3]。
(三)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在选拔和聘用教师阶段,要严格要求音乐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职业道。而对于在校教师方面,应提升其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认知,让音乐教师了解到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小学生更直观的感知音乐,从而丰富小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来改进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培养自身优秀的综合品质。音乐教师在改善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时展方向,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小学音乐教育得以长远的发展。
结 论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愉悦身心、舒缓情绪、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特殊艺术文化课程,在小学生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不成熟的心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需要音乐教师耐心的引导,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校应摒弃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组织音乐教师深入学习音乐知识,寻找适合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希望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育道路上,通过每位音乐教师更多的努力与坚持,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使小学音乐教育得到真正改革。
参考文献:
[1]朱雨花.情感交融魅力音乐――浅谈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45.
关键词:核心素养;有声表达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习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提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采用系统的方法指导,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分门别类地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能培养小学生的有声表达力。
一、培养学生有声表达力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是语感。培养语感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学习习惯与方法是语文学习的原动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有声表达力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有声的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知识水平。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新课标提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生有声表达力的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是由有表达作为直接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能真正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而有声表达力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听说训练。
二、小学语文有声表达力的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听、说练习,但对于学生的有声表达力,教师并没有进行培养。学生具有较弱的有声表达力,在回答问题时,常会出现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情况。同时,因为缺乏说的训练,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讲话,自卑心理严重,怕讽刺、被人笑话。一旦走向讲台,会怯场,手足无措。因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对学生有声表达力的训练,缺乏连续性,各个年级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评价手段缺乏针对性。教师要积极探索,对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探索多样化的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有声表达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声表达力的途径
1.借助声像传情,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情境美
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更深入地理解,师生进行更顺畅的交流,变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让学生倾听优美的音乐,感受鲜艳的色彩,真正做到耳闻其声、目观其形,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境美。
2.巧用多媒体计算机,品味语言的文字美
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主要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教学进行,仅凭教师反复讲解课文中的一些文字,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巧用多媒体网络,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美。
3.课内外阅读并轨,激发兴趣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就是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教师要在语文素养的诸多要素及复杂关系中,找出主从关系,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全局的“总扼点”或“切入点”,这便是阅读力。而阅读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力,以适应实际生活需要。语文教学既要“势大”,也要“力沉”。无论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心理特点,还是思维能力,学生都不具备完全离开教师指导而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由教师组织、启发、指导的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享受到得鱼之乐,更是教师授之以渔的过程。语文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及相关的读写听说知识的过程中,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为提高国民素质,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国民的文化、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有声表达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2]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3]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途径;生机
探索拓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各项弊端,为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打造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主要途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根据我国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存在“走形式”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播放音乐和看视频来代替讲课的内容,这体现了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忽略。第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普遍的教学方法是对音乐知识进行基础的讲解,从而拓展到音乐的发展历史等,这是多年来音乐课堂不变的模式,因此也使学生感到音乐课堂比较无聊。第三,各学科教师和家长自身对小学音乐没有足够的重视,总是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常常利用文化课取代音乐课提高学生的成绩,不能达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针对以上三种情况,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是目前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主要途径。多元化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存在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打造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1.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前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前提条件。现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较大,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贪玩而且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共同特点,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既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切实有用。所以在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保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认识课堂中所必备的乐器及其歌曲演唱的方法节奏等,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综合素养,尊重学生的意愿,在音乐课堂导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进行导入,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例如,最近比较火爆的《小苹果》,这首歌曲是学生喜欢的主流。
2.开展音乐课堂活动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开展音乐课堂活动,这是实现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核心部分。由于学生上课过程中集中精力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根本不会在课下去刻意学习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通过音乐课堂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歌曲的多元化丰富课堂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演唱不同的歌曲,但是要围绕同一主题。例如,利用关于春天的主题歌曲开展相应活动。小学音乐课本中经常出现《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小河》《嘀哩嘀哩》等相关歌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然后根据学生表现程度进行打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
3.创新教学方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教学的保障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多元化的主要保障,也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单元“我的朋友 do re mi”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引导学生自主编创歌词表演,或者是进行接力比赛等。这一系列的方法,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多元化教学的目标。除此之外,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小学生天性善良单纯,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对他们的关怀,从而使他们能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其素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克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现行的各种弊端,不断地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确保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掌握必备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保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人生的众多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本评价;学科素养;健康发展;评学互动“3H” ;“水精灵”评价
引言
校本评价”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评价或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它是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学校体音美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质以及思想和文化素质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摇篮。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该课题历时五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在体音美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学校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从2009年开始,在学校进一步重视体音美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体音美课程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抽考和参与集体活动成绩两方面来实现对体音美教师的考核。至此,选择“小学体音美课程校本评价研究”,则是为了完善以前的评价体系,一是以评促教,规范体音美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二是以评促学,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三是以评促改,完善音体美课程质量监测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四是提升学校整体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确定在研究阶段内以学校在校学生和体艺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时间:本研究时间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4年2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7年4月);第三阶段总结评审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0月)。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查阅教育心理学、体音美新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了解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体音美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总结、整理国内外关于小学体音美校本评价的研究成果,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校本评价理念。
1.3.2 调查法: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当前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索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的一系列完整的评价体系。
1.3.3 案例研究比较法:立足学生体音美学习情况,结合体音美教师教育教学、特色活动、教学评价等,在体音美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比较,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校本评价的途径和方式。
1.3.4 行动研究法:将体音美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结合起来,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次课题研究价值进一步体现。
1.3.5 叙事研究法:真实的记录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水精灵积分校本评价促学生学科素养健康发展。
“水精灵”是学校的吉祥物,学校将水精灵标志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媒介,动员所有科任老师力量,共同关注学生习惯,激励学生形成自主进取的意识,争做“学习有活力,行为能安雅”的小水精灵。学科教师以学校为蓝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科“水精灵印记伴成长”的评分细则和标准。评价等级并颁发相应等级(蓝、红、黄色)的水精灵。“黄精灵”见证我成长; “红精灵”见证我进步;“蓝精灵”见证我超越。逐渐成长为“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核心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前期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体育学科主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索校本评价;音乐学科侧重于从技能方面挖掘合理有效校本评价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美术学科更关注促学生习惯养成的校本评价。
2.1.1 水精灵印迹――学业积分校本评价促习惯养成。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有课堂练习作业,要上大课,美术学科教师从作业多元化评价进行研究,在为期两年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了一系列作业完成度与作业校本评价体系。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70.4%的学生认为影响美术作业无法完成最主要是工具准备不充分,23.8%学生认为作业时间不够; 83.4%的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由此可见:美术作业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将评价方式划分自评、互评、师评,其中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运用行动研究构建学校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体系:
2.1.1.1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2.1.1.1.1 循序渐进的“水精灵印章评价积分制”。
采用“表情自评游戏”吸引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用画“笑脸”“哭脸”“辶场崩锤惺芷兰劾秩ぁ2⑾蜓生发出评语征集,师生共同探讨作业最简单的评语,得出“九字真言评语”――构图大、色彩美、心情好。制作成“水精灵积分评价印章”。这种评价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肯定。
2.1.1.1.2 在学生自评中渗透综合评价。
印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美术作业更多是内心的解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作业,自由地表达感受和想象,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作业的感受,使听者看画入境体会。
2.1.1.2 教师鼓励评价方式。
用鼓励式评语评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激励比失败的挫折更有效,对作业评价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尽可能发现优点,淡化缺点,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2 合理有效的学科技能校本评价促核心能力提升。
2.1.2.1 “水精灵的印记的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学科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课堂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水精灵的印记―音乐课堂评价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是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落实,是公平评价每个学生的重要依据。
2.1.2.2 学期中举行班级音乐会。
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活动评价。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以个人、小组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演,为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提供了舞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表格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水精灵星级评价。这种评价关注了所有学生,不会有片面性或是只关注音乐素养好的学生。
2.1.2.3 学校期末音乐学科考核测评(见后面“三抽”考核的校本评价)。
综合三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对学生一学期音乐学习的足迹,公平全面的进行评价。这种质和量的统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全面、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了以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学期末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一整套评价体系。(见图表1)
2.1.3 多种方式的学业校本评价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体育课堂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培养的阵地和摇篮,是弥补其它学科无法完成教育内容。在实践研究中,主要通过学科课堂积分评定方式,诊断性评价学生的态度与参与与情意与合作。体育学科的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从学生对积分评价内容的认同程度和积分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设计了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调查,获得100%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超过80%的题目都得到了60%以上的认可率,综合评定《小学体育积分评价内容与标准》在学生心中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方案合理。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67%的题目都得到了60%的认可率,学生对于积分评价方式的与闪亮超星星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对于评价内容的认可度高,对于评价方式的满意度高。通过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学生上课更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课堂组织更加有序,练习积极性增强。
通过学科的校本评价,学校整理出一套水精灵积分综合校本评价。并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2.2 评学互动“3H”模式校本评价模式促课堂结果结构更优化。
2.2.1 基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健康:体魄强健,乐观开朗,学生身体健康,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必须的运动技能,能精通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安雅:文雅高尚,仪表整洁;能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能尊重不同文化与个体差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灵动:富有创意,形成个人学习风格;能够创造性的思维,并能手脑协调;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艺术家一样表达!
从学校培养目标上看:体艺学科在对学生培养目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 建立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模式。
2.2.2.1 “3H”的含义:“3H”即“三汇”(会、慧、惠)“三和”(和、合、活)。会――学会会学;慧――智慧慧心;惠――惠己惠人;和――和谐;合――整合;活――活用。 “3”――含有“三商”的意思,即智商、情商、灵商,常用智商IQ、情商EQ 和灵商SQ三个词来表示个体人之间的差异。
2.2.3 课程改革,评学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可以从师生两个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地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使评价更全面,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采用“以评促学,以学论教”的校本评价方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4 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下学生的学习角色各有侧重,确立了学生课堂学习角色后,必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予以优化,真正达到的“三和” 课堂(和谐的课堂、整合的课堂、活用的课堂)。
2.2.5 学科学科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
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创设情境,以评促思――引导探究、品评互动――梳理总结、评赏延展”的流程,从而使学生课堂学习角色的确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促达到 “三汇” “三和”。从而促进学生“三商”的发展,实现健康、安雅、灵动的发展。
2.3 “三抽”术科校本评价促课堂质效提高。
为全面了解术科教师教学效度,学生学习情况,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学科考核实行三抽:一是抽班:对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中抽一个班;二是抽人:在抽到的班级中抽10人;三是抽内容:在任课教师编写的学科教学计划中抽取相关考试项目,是必考项目;同时还有学生问卷等。学校在制定方案上不断修订来术科专职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体艺学科及学科专职教师。奖励指标以集体竞赛奖励(以实际辅导为主),在总分值的基础上累加,最多不超过10分;学生安全考核评价(20%);课堂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1例的,扣除10分,扣完为止。学科质量考核(60%);3、学生问卷(20%)从术科教师任教班级中抽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学科质量考查,考查内容依据课标、教材和教学计划随机选定。
考核评价程序: 任课教师提前准备好“学科质量考核”相关内容, .考核小组提前通知考核具体时间和考核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协助考核小组准备器材,通知学生,按时完成考核。考核小组第一负责人汇总考核成绩。
通过三年的实践,对体艺2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00%(表图4――7)。
2.4 十大精品课程校本评价促社团活动蓬勃发展。
为了探索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学校特进行“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以校特色队、二课堂课程(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的等68个社团为评价范围,拟定校本评价标准对评选出的“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进行全校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68个社团活动中,评出的十大精品校本课程,体艺学科位居榜首,占前五名。
另外,体艺学科课程的校本评价作为班级评价重要指标占80%,每学期结束,学校课程部都会体艺课堂教学、体艺活动、体艺竞赛等方面征求科任教师意见,对班级进行考核。
3 结论与建议
3.1 “水精灵”成长印迹的校本评价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3.1.1 学科校本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又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科学习潜能,更能积极主动参与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的评定,而且还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能体现本校的育人目标(健康、安雅、灵动),同时,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3.1.2 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能积极、大方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学习习惯氛围好,更大程度的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还主动参加学科比赛活动。实现体验学科参赛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校本评价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科学习的成就感。
3.1.3 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了调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学科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愿意表现自己。
3.2 提升了师生的学科素养 。
3.2.1 以“评”促教的“3H”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效不断提高。
3.2.2学生喜欢:喜欢现在的“奇迹小组”,在组里每个人都要管事,非常喜欢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3.2.3教师欣然接受:在模式探索中,着力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学科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充盈着自主平等交流的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得轻松实在,学得轻松高效,师生共同成长。
3.2.4专家的评价: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教师“教得有品位,教得有滋味”,学生“学得有意义,学得有意思”。课堂呈现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对话和合作探究的状态。学科课堂逐渐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努力做到“以学定教”,最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2.5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营造了创新契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提高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增强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拓展教学时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友好、融洽诚信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3.3 探索出的体音美学科课程校本评价体系,虽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多次接待了外地和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但此项研究不会停止,还要不断完善,接受专家的建议,申报十三五的重点课题,让校本评价更具有校本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 崴 贾汇亮.校本评价的理念与方法[D].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2004(4).
[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1999.
[3]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2002.
[4] 梁秀清.中小学校本评价的梳理与评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
[5] 彭钢.促进发展:校本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闭.教育发展研究.2005(9).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8] 黄显良. 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05).
[9] 万能艳.体育活动类.活动课课程化实践研究[D].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 万能艳.运用自制小器材创建“全脑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11] 张细谦 曾怀光 韩晓东.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0-83
[12] 邱亚玖.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体育成人学刊,2004,Vol.20(3):21-22
[13] 李立峰 何俊.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体育师友,2006,6:36-40
[14] 赵明仁 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4.5.
[15] 肖川 薛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02―132
[16] 《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