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景作文点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步,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培养语感,进行渗透式学习。这一点与我们经常提到的积累有相通之处。为了使这一点更务实,不流于形式或中途流产,我做了一些严格的规定:积累有两个方面,即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在语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要求每位学生每周抄写两段美文,其中一段必须是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且要求写景美文必须运用了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人的美文必须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中的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写得生动逼真、有特色。然后利用每周的两个晨读适当地背诵,这样,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能从浩渺的书海中采撷到精美的贝壳,丰富自己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语感,进行了渗透式学习,这对作文来说是基本功的训练。老师在这一长期性工作中要起好监督的作用,定期检查其摘抄,在美句旁边做好批注,让学生做好摘抄质量关。在生活积累方面:要求学生每周将自己遇到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令人高兴的事、激动的事、伤心的事、新奇的事、郁闷的事等有关于喜怒哀乐情感的事件及寓含生活哲理的事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写入周记本,老师利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交流。由老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其使用价值及审美取向。精选一以当十的材料为班级共有作文素材,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有助于学生捕捉原汁原味的生活细节,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贫的作用,多少可以弥补一下“茅庐”不出,生活面极其狭窄所带来的不足。通过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学生从浩渺的书海,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可以采集到丰富的花蜜,巧妇就有米可炊了,可以杜绝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病的毛病,从而做到厚积而薄发了。
第二步,宏观上引导方向,微观上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走出二维世界进入三维世界。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景物描写不形象,人物描写不够丰满的弊端,我对这类作文的教学,主要从观察上与想象上进行攻关,并且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首先是景物描写的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写五官感受,选择具有时令、气候、时间代表性的事物,把事物的形、声、色、味、质地、动态等多种属性有选择地写下来,并根据作者感情抒发的需要,准确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通感、夸张等多种修辞去写景。针对写景训练,我安排了一系列小练笔:按时令进行春、夏、秋、冬的练笔,按天气情况进行阴、雨、晴、雪的练笔,按一天的时间进行早、中、晚的练笔,并要求学生在写景时给景物添上一点灵动的色彩即人的活动。如在训练写夏天中午炎热的景致时,要求学生调动生活常识储备,先找到最能体现夏日特点的人、物,如骄阳下的树木、花草、树上的知了,马路上飞驰的汽车、路上的行人等等。然后,展开各自的想象,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能体现夏日特点及自己心情的写景片段,再由老师及时进行批改和点评,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写景片段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把握写作规律,获取有效的方法,写出声情并茂,具有流动性画面的写景片段来。
其次是人物描写的训练。针对学生在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中人物干瘪,不能再现生活画面,而是几句介绍词的弊病,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其一、结合阅读教学,从课文中找范文,让学生自主探讨,让学生明白范文中人物描写好在哪儿,让学生领悟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写活人物场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中的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黛玉,王熙凤等经典人物。当然,仅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是永远不够的,紧接着就要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其二、通过活动课的教学,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践,写出逼真的场景来。对于这一点,可以从课文或经典名篇中截取某些场面,也可以由学生每周的生活积累中调取场景或由老师提供的场景来作为训练素材,场景一:今天是母亲节,我用节衣缩食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悄悄地给妈妈买了一束康乃馨,想给妈妈一个惊喜,谁知妈妈看到花……场景二:阿Q被大黄狗追出来的时候……场景三:放学回家后,我把书包往床上一扔,把门一关,拿着掌上插卡游戏机玩了起来……场景四: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门前玩游戏,一不小心,我手上的一根树枝碰着了他的眼睛,弟弟哭了起来,爸妈听到哭声……场景五:今天回到家,爸妈不在家,桌上留下一纸条,十块钱,叫我自己解决晚餐,我可喜欢吃麻辣烫了,平时没机会,我拿着钱……
甚至有时还由部分想像不够丰富的同学和想象丰富的同学同堂表演一下场景中的角色,看谁表演得逼真传神,并点评他们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是否符合场合、是否具有生活的真实性等。最后在活动之后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老师及时地对他们的作文进行批改、讲评。经过多次有组织地反复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达到其书面表达能力与心智同步协调发展。
经过前面几步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在记叙文中用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活生生的人物描写扮靓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片段让读者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谈作文而色变”,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我找到了解决小学作文教学的灵丹妙药。只要你留意就会察觉,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只有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环境下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丰富作文教学资源。而数字资源在小学高学段作文教学中的充分利用,必然会创设作文教学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充分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作文创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数字资源制作的课件,以其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求知,去发现,去创造;促使他们进行情感的表达、流露和交流,有不吐不快的感受。如教学《黄山奇石》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作文《家乡美景》。首先,播放了一组多媒体画面: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云雾飘渺的武夷山,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在悠扬的音乐中,学生的感官受到感染,对祖国山河以及家乡会产生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启了学生创作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喜欢写的内容与题材,从兴趣培养入手,真正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与习惯,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拓宽作文教学时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叶老也曾说:“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能力的提高为写作积累了素材,提供了写作依据。
数字资源的广泛应用,能提供丰富作文资源,使小学高学段作文教学突破时空界限,为作文课堂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们知道,在作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凭自己的经历进行联想和想像,而数字资源不仅如此,更能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到网络中查阅,有效地延伸与拓展知识,使学生在写作时占有丰富的素材。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笔者提前布置,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内容。在作文课上,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素材,如写景的句子,韩愈、坡、叶圣陶、杨红樱等古今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接着,课件出示中外各大公园美景视频,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见过的公园。学生因“身临其境”而获真情,动起笔来有话可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使“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落到了实处。这样,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被触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优化了作文教学。
三、重视作文评改,注重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作文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文评价。其实,作文评价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作文评价只是教师的全批全改,而新课程下的作文评价,就要提倡师生共评共改。由于数字资源拥有强大的资源性、时效性、直观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能及时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互评互改,沟通见解,分享感受的机会。
在教师点评时,教师很难做到全部师生面批,评语多数笼统,指向性不强。学生看后悟不到什么,老师也没时间一一说清。数字资源下,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我们可把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将典型作文打入电脑使其在大屏幕上再现,可以点评那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的好的范文或优美词句,也可以对典型存在的问题作随机点评;教师写批语时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激励的语言,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补充学生作文中教师没有指出的优缺点。这样的点评,既能照顾到个别,又能兼顾到全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点评效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探究的情境,学生依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自我评改,或合作评改,或互相评改。学生应成为作文评改的主角,正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首先,师生要根据不同年级习作要求的标准,从思想内容、文章结构、语言文字、选材立意和字体书写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作文评改标准。据此,学生便会比着葫芦画瓢,由不熟练到熟练,渐渐地掌握评改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也会在平时的写作中注意这些方面。其次,激发学生的评改热情,笔者常常采取不同形式的评改,哪个小组评改好,获得优胜小组流动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又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评改的兴趣高涨。
改后工作不容忽视,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学生评改后还要做几项工作。一是学生根据作文课上的评改在家进行自改,最后誊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态度;二是对作文进行分类,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优秀文章在笔者所在班的博客上发表,并向校刊以上杂志推荐。这样,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一种带动,一种感染。针对学生的博文,学生都能及时阅读,给出适当的点评,并给予“笑脸”表情。学生不仅认真写好网络博文,而且积极地阅读推荐他人的作品,更有学生开始毛遂自荐,主动地把自己的作品也张贴出来。在相互阅读、点评、推荐中,唤起了学生自身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想象,提高写作兴趣
发明创造离不开想象,学生作文同样离不开想象。有想象的作文更耐人寻味。小学的作文练习有很大比例是看图写文,在指导学生观察感知事物的同时,更要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爱想象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倘若忽视了这一点,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写不出真正有趣的习作。因为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信息技术因其能提供生动、形象的特点,无疑使学生更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张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在一次想象作文训练课上,我首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一个个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接着让学生看两幅图形,展开想象,再用多媒体演示拼图过程并进行命名、描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动手拼图,写话训练,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写作积极性极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作文情景,点燃创新火花
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把大千世界、名胜古迹、人物写真、风土人情等引入课堂,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电脑课件,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使作文课趣味化。如教学生写景的作文前,我让学生从身边着手,仔细观察学校、山城的美景。再把自己拍摄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创作软件有机地组合,插入动听的音乐。上课时,让学生先欣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风光,优美宁静的山城景致,流光溢彩的广场夜景,异彩纷呈的花木园景色……通过鲜明的图像,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此时,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表现美的欲望油然而生,情动而辞发,有不吐不快之感。
教师可利用网络通过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对作文素材或能够激发学生创作激情的事物进行虚拟,设置出多维作文环境,通过听觉、视觉、体验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置身于作文情境中。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与热情,主动寻找、开发创作信息资源,自主开辟出个性化的、独特的思维和表达的路径,创造出优秀作文。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写作资源,激发创新欲望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作文最头痛的就是无话可写,而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是大多数学生过的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成为制约学生生活储备的瓶颈因素。网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可成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完成生活储备的捷径。学生在网络上可以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可以搜索自己写作时所需要的相关材料、相关思路,网络的作用胜于无数个图书馆,胜于无数个老师。古人说:“厚积广储,以运优游之刃。”《新课程标准》亦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此可知阅读不仅可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而且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生的阅读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进行,以免误入歧途。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作文思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图形、音乐、色彩、图片、名言俗语、成语故事等媒介,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
四、运用用信息技术批阅作文,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写作文不容易,教师批改作文更难。在一般情况下,两周一次作文,当老师把作文批阅完以后,学生的创作激情早已消退,写作灵感荡然无存,讲评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想使作文讲评效率提高,我们可以尝试把作文讲评放到写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教学服务,利用它的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写作过程中同步完成作文的点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老师请教,如发电子邮件、进入博客留言,也可以与同学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写完后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评价,可以调阅其他同学的习作,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可以根据需要把习作发给相关的对象。整个写作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每位学生学习的进度不同,学习的时间、地点也可以不同,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训练材料,也可以直接从网上查找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方式上,可以边说边写;也可以边画边写,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几位同学合作写,写作活动更为自由。甚至习作的形式也可以不同,或长或短,或图文并茂,或现实或虚幻……一切源情而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点评时,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自我点评,互相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活跃的课堂氛围、精当的作文点评、灵活的信息技术应用,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作文点评要以优秀作文为主,或放在大屏幕上,或网络上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讨论评改。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共识。这样,字词句及篇章结构等在学生自由讨论中会逐步得到完善。
针对初三毕业班学生,从上学期开学我坚持每周对学生进行一到两次的写作指导,历时三个月,指导从如下几分方面展开:
首先,从对课文的赏析中感受环境描写的妙处。初中课本中有许多以景物描写作为开头的美文。例如:鲁迅先生《风筝》开头写道:“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这种黑与白的色彩对比,那几个零星的景物无不传递着鲁迅先生内心的那份“惊异和悲哀”。又如,让学生们不单从孙犁的《芦花荡》的开篇的“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中不单让学生们从这段景物描写中看到了敌人的怯懦,感受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我也借此让孩子们仿写本段开头,描绘他们眼中校园清晨的景象。通过这种指导方式,学生们在回顾课本经典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感受到环境描写运用在开头的妙处。
其次,从同龄人所写文章的开头借鉴优劣,有的放矢的让学生把环境描写置入文章开头。搜集相当部分的范文让学生点评环境描写放在文章开头的好处。例如“无法记忆那个秋天的黄昏,秋风吹过,略有一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扬,望着这一切,我只有默默地流泪,这一切都是我亲手造成。(山西一考生《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本文开头采用悲景衬悲情,一个凄凉的天气,一份凄凉的心情,自然也会发生一件凄惨的事情――忏悔自己无诚信,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加深了文章的穿透力。我让孩子们在阅读和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这些文字的体味。又如我举了个反例,有个学生开头这样写道:“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还是这段话,要求学生尝试着给这篇文章开头加上几句环境描写的句子。
再者,对景物描写方法做针对性总结。在大量的例文赏析和学习过程中,我适时地总结了在开头运用景物描写所要注意的几点:一,须恰当地运用修辞。二,应融情入景,以情动人。三,可适时运用五官写作法,恰当融入多种感官感受描写景物。四,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写景物。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还要注意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
一、激发兴趣,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应付。从命题到指导,从批阅到讲评,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压制,无从谈及写作兴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他们好奇、好动、热爱生活。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之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搬进课堂,创设愉悦的写作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场景,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创作发挥和思维拓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比如写景的片段训练,学生头脑中没有知识的构架,怎么可能写出想象中的美景。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视听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有汹涌澎湃的大海,巍峨挺拔的群山,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有广袤的大地,肥沃的田野,灿烂的星空。学生观景,抒其情,自然得心应手。比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学生总是选择小猫、小狗,素材单一,无法走进写作的佳境。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学生走进了动物的世界,太多的动物充实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看得兴趣盎然,写得有滋有味。
二、巧借媒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生活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对外界事物往往缺乏敏锐的关注度。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运用其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根据写作要求,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以生动的图、文、声、像呈现在学生眼前,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
比如,布置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这一类写景的作文,教师首先明确写作的要求,和学生一起解读写作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进行观察训练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并对观察训练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对所要表现的景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学生下笔就相对容易了。
三、训练口语,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将语文定义为,“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语文。在作文教学中,以“说”为突破口,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以此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课前三分钟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讲故事,可以自我介绍,可以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教师应适时点拨肯定,及时给予鼓励。当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让学生熟悉广告语言、小品语言、散文诗等一些优秀的例文,欣赏、品味、评价,感受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魅力。这样的训练,让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从模仿习作到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四、优化评价,激发写作的内在动力
大自然中的美景处处皆是,当你疲惫时,它会用徐风安抚你;当你难过时,它会用皓月慰藉你。让我们的心弦伴随着大自然的弦律而拨动,让迷人的风景流淌在我们的笔端。
1.全面细致观察,调动多种感官。写景必须对所需描写的景物做细致全面的观察,选好观察点,或远眺,或近观,或俯瞰,或仰视,可以定点观察,也可移步换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可看,可听,可闻,可摸,力求写出色彩,写出质感,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于百草园的描写,作者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绘百草园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趣。
2.精选材料,抓住特征。名胜古迹,风光人情,处处诱人。写作时如果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地逐一罗列,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如同一本流水账。所以落笔之前,务必把观赏的景物做一番比较和鉴别,辨明主次,选择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处或几处景色来具体描绘,其他的则可一笔带过。一般来说,可以着重记叙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写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无论是一枝一叶,还是一点一滴,都得观察出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行文也要紧紧围绕这一特征,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3.条理清楚,顺序写景。写景物可以按方位写,如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如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还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写,可以依据白天、黑夜或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一切可根据写景的实际需要做灵活处理,力求写出一定的层次。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春雨,作者由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的安谧,进而呈现出景色的层次。
4.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各类联想,张开想象的翅膀,推出合理的枝叶,想象出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出生动形象、空灵飘逸的文字,给人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老人、大象、骆驼……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情景交融,借景寓意。人在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自然界中的景物常常会让人产生某些触动,看到江水的流逝,即想到人生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这就让景物进入读者的视野之后,多了一层含义,即具有哲理意味。或者由于某种心理暗示,反观景物,觉得它刚好和自己的心情契合,于是便把自己的感情释放于山水景物之中。在描写景物时,要把这种哲理意味和深切的感受自然地流露出来,拓宽景、情、理的沟通,加深景、情、理的交融,使读者更有味地去体会这份情感和意味。
6.工笔描绘,动静结合。准确、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比喻是景物描写中最常用的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景物描写生动,并可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大大丰富景物形象的内涵。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作者把紫藤萝花比喻为“帆”和“船舱”,细致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时的状态。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动,在绘景时如能运用以动写静等技巧,文章的感染力就会更强,表达效果就更佳。
美文展示
春之韵
江台市南沈灶中学夏国艳
当柳枝抽出了第一抹新绿,当阳光融化了最后一块坚冰,当鸟儿唱出第一个欢快的音符,当花儿露出了第一张火红的笑脸……我就知道,又一个春天来到了。
听!冰封的小河开始了欢快的旅程,那是一层早已被融化的坚冰,“哗啦啦”“哗啦啦”,是小河奏给春的最美的赞歌,它说:“是你让我自由地流淌,使我泛着耀眼的波光,欢迎你,春。”树上的鸟儿也开始了欢歌,它们扑打着翅膀,梳理着蓬松的羽毛,似乎在为春的到来准备一场盛大的宴会。
看!柳枝上,那刚刚抽出嫩黄如鹅毛的柳叶,可爱至极,如初涉尘世的少女,欣喜而惊恐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听着鸟儿的歌唱,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柳叶更绿了。柳枝把湖面当作舞台,在春风中施展她柔美的舞姿。
闻!你嗅到春的芬芳了吗?它散发着古老而活泼的气息,她世代更新,春风裹着浓郁的花香,恬淡的土香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为之沉醉。
看着旖旎的风景,我陷入了沉思,难道春就仅仅是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代名词吗?她的内涵呢?
信步走到田埂上。田间,沉睡了一冬的泥土已被翻耕,伴着春雨,人们播撒下春的希冀。绵绵的春雨打在他们朴实的脸上,滋润着干燥了一冬的笑容,那笑,溢满希望。
看吧,好一道靓丽的春景――柳树下,池塘边,草坪上,勤奋的学子们正伴着春光在读书!他们有的独坐树下,享受着在书中遨游的快乐;有的三五成群,体会着探讨的快乐……
朋友,十六七岁的花季,正值人生的春天,我们是不是也该为扮靓这美好的人生之春而添上一笔呢?
点评:
文章先从看、听、闻等角度描写了春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形象地抒发出对春天初到的惊喜之情,接着由写景抒情延伸到对春天内涵的思考,表达出要珍惜青春大好时光的感慨。习作文采飞扬,想象丰富,情感充沛,启人思索。
与湖同居
江台市南沈灶中学陈萍萍
初夏披着一身浓绿走进了校园,一股凉意引我来到了湖畔。
她虽然没有大海的浩瀚,长江的奔腾,黄河的澎湃,小溪的欢快,但是我却爱她的――宁静。
我坐在石阶上,凝望着湖面。湖水明亮平静,清晰地倒映着蓝天和白云,湖畔的红花绿树和水边的倒影把湖水围成了一大圈,在朗日的照耀下,令人沉醉。
高兴的话,扔几只小虫浮于水面,虫儿拼命地挣扎着,在平静的水面上画出一圈圈涟漪。泼剌一声,一条小鱼尾巴一闪,稍有点儿波动的湖面便欢笑起来,瞬间又恢复了宁静。微风吹过,花儿笑弯了腰,柳树轻轻地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曲,湖底的水藻轻轻地晃动着,它们似乎也被这美景陶醉了。
等到雷雨到来时,天空中闪过一道道亮光,随之而来的大雨迫不及待地冲入湖中,宁静的湖面顿时开出朵朵水花,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它们跳动着轻盈的舞姿,迎接着新季节的到来。
恍惚之间,一阵水藻和泥土的混合味儿,幽幽地弥漫在心头,久久不肯离去。
我轻轻掬起一捧清澈的湖水,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这淘气的小精灵便从我指缝间溜走了,顺着水流,一阵沁人心脾的凉爽感觉传遍了全身。我觉得自己化作了一尾小鱼,和着潺潺的流水,在湖水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着,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
坐在湖边,领略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着恬然飘逸的感觉,这是何等的美妙啊。
“李―这是谁?”见风瞪着眼说不出话来,“乌米,我不是让你坐时空班机去请李白吗?这位下巴长胡子的老先生怎么看怎么不像……”
“李白喝醉了……”乌米擦汗,“这位诗人伯伯正在和他喝酒,看起来很清醒。我就把他抓,啊不是,请来了!”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位李白的朋友拱拱手,看起来分外清雅。见风反复念叨两句诗,突然大叫:“您是摩诘居士―王维!后人坡评价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能请您来讲写景文真是太荣幸啦!”
“文字重要的是要表现画面感。”这位穿越到现代的王维先生好奇地打量着刚才迪迪展示用的照片,“要是有这个东西吗还写诗呀?”
“说重点!”台下崇拜的星星眼变成了严厉的讨伐。
王维委委屈屈地拿过乌米的作文:“我就分析一段,好吗?见微知著!”我漫无边际地张望着这里的一切,寻找着田园的影子。
―柿树落下最后一片叶子,已疲惫不堪地闭目昏睡;鸟儿无法承受这无边的寂寞,厌倦地飞走;那些散落于田野的小洋楼,十有八九空空落落地立于灰色的土地上,只向大地懒懒地显示自己的架子,了无生气―远处的大棚才刚刚支起骨架,也许地里刚刚撒下种子;稻田里留下的矮矮禾兜在阳光下褪尽所有的绿色,只等着雪雨来化解自己最后的生命痕迹。谁来安慰我疲惫的眼睛!
―《何处是田园》
我想,我是被宁静融化了。
恍惚中,我成了荒滩上的一株草,风从身边擦过,弹奏出一曲沙哑而动听的音乐。红日温和地洒下丝质的阳光,冷峻的鹅卵石,英雄般的野草与我亲近起来。我们一起呼吸自由清新的空气,感受荒滩的宁静,感受荒滩下奔突的地火,交流荒滩下沉重的思想……
―《独步宁静中》
王维大师的写景技巧点评:“诗人们说我画得好,画家都笑了;画家们说我诗歌写得好,诗人们都笑了;人们说我诗里有画,画里有诗,诗人画家都哭了。其实做到下面四步,你也可以成为我!”
第一步:选取入画的景物;
第二步:确定画面情感色彩(冷色、暖色);
一、阅读文本时渗透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特点的时候,可选择文体鲜明的文章进行相关文体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了解这类文体的特点,并明白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要点。比如《将相和》教学中,当学生阅读完“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后,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便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了写人记事类文章的习作要点: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太阳》教学中,有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科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以通俗的形式介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其说明的内容具有科学性,表述具有条理性,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
二、学生习作时渗透
当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获得不同文章的文体特征后,教师可结合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和文后小练笔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自己获得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要点进行创作。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时,有位教师先让大家说说状物类文章的特点。通过交流,大家还谈到了写好动物的要点:1.要重点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描写;2.要注重写作顺序,一般可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来写。接着,教师提醒学生在习作时要考虑状物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和相关要求。就这样,学生将文体知识的掌握渗透在了作文的具体创作实践中,抒写出了如下精彩的片段:
我喜欢的小动物是一只小白兔。它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红红的,像红光一样闪闪的;它披着一身雪白雪白的绒毛,像棉花一样软软的;它有四只弹跳力超强的脚,像有力的弹簧一样敏捷而又迅速;它……听完我这一番讲述,你知道小白兔有多可爱了吧?
我喜欢的小动物是一只小狗。我给它爱吃的骨头,它会一块一块,一小段一小段地啃。它啃完骨头后,就会汪汪地叫几声,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每当我去上学,她总是会送我一段路程,直到我假装生气打它两三下,它才乖乖地跑回家去。它不但会送我去上学,还喜欢和我一起赛跑,跑得十分快,有时把我落了一大段。平时,它看起来很胆小,但看见陌生人时,却又不失威猛地睁着双眼紧盯着陌生人的一举一动,关键时还会大声叫。它真是一只机灵又尽忠职守的小狗啊!
三、习作点评时渗透
不同的文体特征知识还可以在学生习作后的讲评课上通过点评的方法进行渗透。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要围绕本次习作的主要文体要求,挑选出文体特征鲜明或问题较多的作文,在习作讲评课上采取对比点评的方法渗透文体知识。有位教师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的习作讲评课上,通过下面一组习作的点评,渗透出记事类文体的特征知识。
片段一:
星期六,我骑着自行车去城西姥姥家。快到十字街,绿灯已显示“3”字。仅剩3秒,再不加速,又要等半分钟。
我猛踩脚踏,想在红灯亮之前冲过去。刚到白线边儿,红灯亮了。我猛捏刹把,可车子像是跟我作对似的继续向前驶去。不好!车轮超过停车线2米多了。要不是交警叔叔举旗示意,后果很难预料,我羞得脸上滚烫。
交警叔叔在一边冲我招手,说:“小朋友,你过来一下。”“我是不小心才越轨的。你看,我不是把车倒回来了吗?”我硬生生将车推了过去,胆怯地说。“我看你的刹把出了问题,我给你整整。”交警叔叔微笑着说。
听他这么一说,我愣住了。怎么?交警叔叔要跟修车的抢生意,这年头,真是奇了!
交警叔叔许是猜出了我的心思,抬了抬眉毛说:“我是担心你的安全呀,傻丫头!”交警叔叔边说边从岗亭取来工具包,拿出扳子、钳子帮我修车。当时,我的心里很乱,傻愣愣地站着,不知说什么才好。
“行了!记着,别骑得太猛,小心跟别人撞上。”“多少钱?”我说着,便将手往口袋里伸。交警叔叔摆了摆手,笑着说:“我又不是开修理铺的,要什么钱?”听了这话,我的脸烧得好厉害。“可是……可是……我……”唉!连一句谢谢的话都不会说,我真笨!更可笑的是,我还误解了交警叔叔的一番好意。
交警叔叔笑了笑,点点头,示意我可以离去。我跨上车,匆匆往姥姥家赶去。
“骑慢点儿!路上小心!”身后又传来交警叔叔的叫声,我的心头一热。
点评:本文通过交警叔叔帮我修车之事,展示了普通人之间的关爱,折射出交警叔叔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在描写时,小作者抓住了记事类文体要凸显的“六要素”特征,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非常清晰;另外,小作者抓住记事类文体围绕中心(表现关爱主题)、按照顺序(事件变化顺序)、突出重点(交警叔叔修车)的特征进行叙述。这些都是大家值得学习的。
片段二:
那是一个秋风瑟瑟的夜晚,我睡觉时突然觉得全身难受,身体很热,好像在烤炉里似的,脸也涨得通红。于是,我不由自主发出了“哼哼”声。这声音把妈妈惊醒了,她飞快地冲进了我的房间,看到我涨得通红的脸色后,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让我喝了水,接着给我量体温,还说:“怎么发烧了?别担心,我给你买药去。”说完,三两下穿好衣服,冲出家门去买药。
一、抓好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有条理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即“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就是作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原则,根据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儿童生活实际,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一)抓基本功训练
语文的基本功反映在小学作文中就是字、词、句、段的应用能力。重视对学生字、词、句、段基本功的训练,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得心应手,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落脚点。
1.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使学生把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分析课题,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释词语,能培养学生的用词造句能力;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能训练学生连贯性语言;朗读、背诵可有助于吸取语言和思想养料及学会各种表达方法等。
2.重视和加强词、句训练,强化写好片段。
3.勤记读书笔记,把优美的词、句、段摘录下来,为写作积累材料。
4.勤练笔。坚持从二年级开始写日记(命题或不命题)有计划地、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训练。如一个学期有四个月,第一个月就安排学生练习状物(我的钢笔、我的书包、我家的小狗等),第二个月安排练习写景(我们的校园、某某公园等),第三个月安排练习写人(爸爸、妈妈、老师等),第四个月练习写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指导作文时按年级段提出具体要求,这样一学期下来可练习作文120多篇。除此以外,寒、暑假也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命题日记,并根据学生实际,对上、中、下层生提出不同要求。
5.听写。作文刚起步时,可采取听写的形式让学生听写作文。
6.改写、扩写、缩写和续写。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些变动后让学生写。
7.仿写。仿写可仿文句仿文笔、仿手法、仿立意等。在教材里有许多文章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好范文,若结合课文进行小练笔,学生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作文能力。如学习《海滨小城》,就指导学生写《某某山城》或我们的校园;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等。通过仿写,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有趣的教法。把课堂设计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在乐中求学、求知,在趣中探索,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既学得主动、扎实,又学得轻松、高兴。
1.先说后写,先述后作。说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的事和人。抓住班会课开主题中队会,开故事会,强化口语训练。可设计不同种类的课型,如生活见闻交际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说出来;热门话题,如国家大事、班级和学校趣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好人好事、怪事、丑事等;即兴演讲课,如带领学生参观某地后,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即兴演讲,抒发各自的情感。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把这些活动写下来。这些课型既有统一要求,又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既可增强趣味性,又可锻炼学生的胆识。这种方法不但会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能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写轻说的现象。
2.抓时机,即兴作文。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某项活动,让他们把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
3.随季节变化带领学生参观大自然,为作文教学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4.想象作文,开拓思路。想象作文是发展求异思维、激发写作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可创设具体的写作情境,使学生面对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及联想。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听着国歌,眼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先让学生说出来,然后指导他们写下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看图说话和写话。
看图说话和写话,是对小学生进行的初步作文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小到大,或先物后人、先人后物,等等,逐步弄清图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等。教师可指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说,把观察到的内容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说得要连贯,有头有尾,有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写话训练。通过看、说、想、写,学生能充分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三、带领学生深入生活,陶冶情操,激发灵感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千变万化。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小学生受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生活面狭窄,观察面受到限制。因此,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灵感。把学生的视野带出校园,走出课堂,带到广阔的田野,去接触大自然;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带到改革开放的大市场,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熟悉生活。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学生会有强烈的表达欲,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先分后合,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作文教学中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