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以来,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加强对各项各类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做到依法治学。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读书、思考、知道、做到”为方向,以“尚朴、尚德、活力、活泼”为宗旨。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和二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教学工作。
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循循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有效性
如果数学课堂把兴趣教学当做出发点,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注意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要以为数学就是教学生如何解答一个个的难题,那是数学专家的工作,普通人学习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教师应当搞清这个关系,然后再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手段增加课堂的精彩程度,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好奇心比较强,数学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要掌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兴趣提高了,才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师应当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认真想一想自己的教学方式有哪些地方是吸引学生的,学生会不会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如果自己的方法不好,学生的掌握程度会怎么样,而且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增加一些有趣的说话方式,自己的人格魅力是不是能够打动学生等等,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找出自己的缺陷,进而为下一步的改正工作打好基础。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在家做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或者小作品,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就能完成,这种数学教学把学习从课内搬到了课外,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数学的理论和原理,还要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一般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包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并记录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自己掌握起来比较有难度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和课间时间要向教师积极地提问题,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家中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不能因为教师不布置家庭作业,就对自己放松要求,要时刻认清自己的位置,学生的义务就是学习,只有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背诵数学原理,或者是让学解答几个难题,题目的数量不一定要非常多,但要让学生知道不能放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数学教学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将理论实际化、理论应用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竞赛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虽然不像物理、化学那样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是它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例如一些竞赛类的小游戏、小活动,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许多不爱学习数学的学生也会因为这个活动而参与其中,进而能够带动他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不要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要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地完成的,它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非常有趣。竞赛类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可以让班内的学生分成几个组,然后让这些组的学生互相为其他组出题,题目的难度不做限制,但是必须要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然后让几个组的学生同时解答,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解答就会得一分,没有解答出来的组就要扣一分,然后这样进行几个回合,把几个组的得分进行统计,得分高的组可以让得分最低的组表演节目,这样在一派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此外,这种方式还能让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3]。
四、增强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要听从教师的一切指令,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教师对班级的掌控力,但是,这也属于“强权政治”,学生在心里并不是完全接受的,他们是害怕教师惩罚自己才会这样做。要想获得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就必须采取更温和的手段,教师尽量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可以自己先解决问题,如果实在搞不懂再去请教老师,这种平和的方式就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尊重教师,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很多教师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养成了不苟言笑的教学特点,他们在教学中很少使用有趣的教学手段,这样教师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就会不好,此时,学生就不愿去学习这位老师的课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学生就是因为不喜欢某位教师,而不去听他的课,甚至会讨厌他所教的这门学科,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但是结果却是非常糟糕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手段,多学习一点先进的教学方式,学会如何把握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付出更多的情感,其次,要增强自己的幽默感,学会开些小的玩笑,用这些方式武装自己,学生就会对教师另眼相看,教师的魅力就会上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了。
一、正确认识自我监控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保证学习成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在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比、反馈、控制和调节的等监控。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对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它包括学习过程中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管理时间、调节努力程度、执行计划、反馈与分析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能力。一般来说,自我监控能力是一种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能力,它是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相互交往、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保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一般都较高,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刚好相反。因为学生具有了较高的自我监控水平,学生就能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调节,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什么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呢?一般认为,数学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数学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对自己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调节和管理,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能力。[1]有研究者指出,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计划;二是在数学学习进行有意识的检验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数学进行有意识的调节,矫正和管理。 [2]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对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让我们学生能有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实现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3]
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几点建议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表现出较强烈的自主要求,这一时期既是身体发育迅速时期,又是生理发展渐趋成熟时期,更是心理发展迅猛时期。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欠缺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自我监控,产生各种学习困惑。
1、提高元认知能力,指导学生调节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元认知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能力是人的最高级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是否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元认知能力如何。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我们初中学生在强制教学手段教育下,学生元认知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我们教师要围绕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进行。一是教学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数学学科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以它内容的严密性,结构的整体性,问题的包含性、内涵的抽象性等特点,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重数学概念、法则等内容的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创造、探索实践、互助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每一节课知识内容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进行问题、思维探索的能力。二是教学要善于抓住数学典型问题。增强数学思想水平抓住重点,紧贴难点,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设计相关问题:“为了响应奥运精神,初一(9)班要举办“迎奥运”知识竞赛,并以福娃玩具和奥运笔作为奖品。请问:一个福娃和一支奥运笔的价格分别为多少元?引出相关问题”。教师要善于分析课堂教授内容,就要选用能够体现知识点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配方法、换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提高。三是教学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时,更多地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经常了解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有意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做老师,自己学习知识,研究教材,教授知识,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逐步提高。[3]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学生正确归因。我们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差一个重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习失败进行推卸责任。譬如,很多学生把自己考不好的原因,归结为“理解能力差”、“状态不好”或“运气不好”、“考题太难”等原因。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各环节的不平衡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地归因分析。例如,当某个入学成绩在前几名的学生在学习下滑而情绪紧张、失望、烦燥、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帮助该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其认识到几次失败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主要是自己努力程度、学习的方法不够,深信只要更加努力,放松紧张情绪,注意改进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成绩很快就能恢复上去;对学习成绩一向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把成绩不仅归因于能力、智力等内部因素,还应看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成功。为了考察不同数学学习成绩水平的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显著性情况,有研究者做了相关的研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数学学习成绩水平的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在5个因素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再进一步对两两进行检验,除了优等生与中等生在评价因素上差异不显著之外,其它都是两两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对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进行相关分析也表明,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4、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学生自我计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表现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差。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让他们学会使用正确归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让他们比较客观地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去分析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自己的努力状况来制定目标,分析出自己的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积极坦然地面对失败和挫折。这样,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让我们每个学生为自己制定了切实可行、又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达到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例如:在每节课的学案提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巡堂面批学生的解题过程,指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自我监控,在学案最后总结知识的时候,多角度引导学生反思。在对学生目标完成情况,教师要多做一些鼓励性评价,要综合体现学生自我监控和教师监控,以及家长、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的客观评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不断学生自我监控的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数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学生要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激发。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深入学生中间,采用个别交心,集体谈心、班会掏心、家访谈话等形式,与学生进行真诚沟通,及时了解疏导学生的不利情绪,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不断加强学生自我计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4、强化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习惯。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习者自我监控的习惯。一是帮助学习者制定目标、计划。为方便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目标、计划。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出某章某节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要达到的目标,这样有剩于学生设置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目标确定后要定期检查目标实施情况。二是鼓励学生反思并修正自已的行为:为建立起自我监控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和修正自己和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做记录提高自己自我调控水平。如: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要求其上课做好笔记。三是鼓励学生制定一些自我奖惩措施:例:成功时如何奖励自已,失败时如何惩罚自已。四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训练的方法:如上课不专心时可用自我暗示心理训练。如我不分神,我积极思考。对自己失去信心时,可用自我心理训练语: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壮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人物。我有顽强的毅力,我有自控力,愈艰难我就越要做。我保证在多少分钟做完某某事。
5、丰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但要把生活数学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出课堂,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如果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有趣。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多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环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体验到数学,感受到有用的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例如,我们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利用自己的学校的平面图作为数学的原始模型,从找地方开始,让学生体会到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并能真正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既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与创造性,也能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实践活动,让我们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制定自己数学学习的计划;学会进行有意识的检验和反馈;学会进行有意识的调节,矫正和管理,提高自己的学习数学自我监控素养。
6、培养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反思能力
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确保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和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在的初中生学习依赖性比较强,自我独立意识比较差,普遍存在需要家长帮助检查作业、梳理知识、查找漏洞等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可以从如下着手:一是让学生学会反思。[4]一切知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学生学习反思,提高自我监控意识。让学会写反思日记,通过学生的反思日记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监控,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二是养成检查的习惯。养成良好数学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意识,便于及时掌握矫正和控制自己的数学过程。我们学生没有养成学生平时做完作业后大多数人没有检查的习惯。[5]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写“知识积累本”或“错题集”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知识积累本”或“错题集”来反思自己的学习对数学学习思维过程,获取学习经验和教训。三是多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教学。在教学《绝对值》时,很多学生在化简a,当a0的时候会出错。这时,先让学生做,然后四个学生为一组,相互对答案。如果有不同答案的想办法说服对方你的答案正确,后老师进行总结。
总之,自我监控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将学习当作自己应尽的一种责任,并勇于面对困难,增强自身耐挫力和独立自主性,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便会不断提高,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建跃.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研究 [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新颜. 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3]杨淑洁.培养高中生解题自我监控能力探究[J].教坛聚焦,2011(1):73.
[4]魏红星.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学习策略初探[J].考试周报,2010(13):7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学习客体的情况一直存在。显然,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完场教学任务,必须彻底转变这种不合适的教学方式,坚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那么,小学数学教师为什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小学生主体性以及如何体现呢?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1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的必要性又是什么呢?对于许多小学教师来讲,创建以小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一直困扰着他们。有的小学老师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一些能力都有待于提高,比如,自觉自主能力、自主控制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等,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让给他们,那就等于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并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还有一些小学老师觉得小学的成绩才是家长以及学校关注的问题,而至于小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体根本无所谓,只要学生学习好、成绩好,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基于此,有的教师会问,课堂教学中体现小学生的主体性到底有这个必要吗?
1.1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机械性的灌输给学生知识,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学习素质才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
1.2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体现数学价值。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我们人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它的价值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学习本领以及数学应用本领,要使数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通过学生才能实现,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要使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非常关键的。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体现小学生主体性的方法
2.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学习氛围,师生相互交流,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环境。良好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先设立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得到答案,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以前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适时提出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积极讨论,展开想象力,得出答案。这种方式,可以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性。
2.2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研究,提高学习主动性: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留出自主观察的时间,通过自己观察可以使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促进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比如,在进行“圆柱”相关章节的学习时,老师设置问题“取一个底面半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放置了一根半径为8厘米的圆柱形铁棍,当铁棍从水桶里取出时,桶里的水面下降了6厘米,这根铁棍有多长?”起初,学生不太明白水桶中空出的容积与铁棍的体积相同,教师通过不断地实际演示教给学生,在重复几次后,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给学生留出一部分的时间是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得出铁棍的长等于铁棍的体积比铁棍的底面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研究,不断地思考,最后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添福 单位:福建漳州市诏安县下河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娜.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快乐数学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5(29)
关键词:入门;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法; 学习兴趣; 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59-001
高一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数学成绩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小李、小梅等好几个入学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考得很差,甚至不及格,真是出乎所有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意外。事后家长和学生一起找到我,要我帮分析分析原因,帮帮他们。经过了解,他们大部分还比较认真,能把初中的学习劲头延续到了高中,作业也尚可,几次小测试也说得过去。问题究竟在哪里?一段时间一直困扰着我。经过同组教师的探讨,发现这一问题在每个班级都存在,是一个通病,甚至有过去的尖子生沦为数学后进生,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
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学数学“不入门”或“难入门”。
学生为什么不入门或难入门?学生厌恶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又有何对策?经过几天的思索,我分析了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供各位教师和同学参考。
问题分析:
一、教材门槛高
当前初、高中教材脱离,难度梯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教材坡度较缓,学生只要会做课本上的题目,并加以强化训练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高一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学生学习方法不入门
高一学生仍用初中学习方法而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根据实践和观察,我总结为以下六点: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3)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6)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
三、教师教学也存在找错门的现象。
高一的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他们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教师教学中常常过分强调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难点、重点,一旦学不好便会如何、如何的言论,以期望引起学生的重视,殊不知这反而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倘若学不好便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又如部分老师在讲解习题时往往对之点评,有时会说:这题很简单,我想同学们能解决。而在学生问问题时又说“这么容易的题怎么能不会”,此时,即使老师能坐下来讲解,大多数学生无论懂与不懂也只有点头的份儿,以后更不要说再去问老师习题了。教师在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的提问以及课下的辅导等方面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刺痛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上进心。
同时教师在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可能也有问题。一是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
对策与建议: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初高中教材的异同。
高一时期要注意教学的进度不可过快,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教材、备学生,与他们一起共同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确定适当的期望值。要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数学教学和备课组长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度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教学和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知道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在数学课上,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完成的,我绝不包办代替。如学习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跟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算理,最后得出了二种算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碰到简单的教学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让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1.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2.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3.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4.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5.教师要做好预先备课、课后辅导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6.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教学钻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变式;同类项;
作为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数学概念无疑是初中生最先需要掌握的知识。而这些概念的有效教学自然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概念的教学活动大都是可以通过概念性变式来完成的。好的概念性变式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去把握住数学概念的本质,使新旧概念建立联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但是一个不完善的概念性变式却适得其反。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数学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数学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建数学知识综合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
目前。数学概念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总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因此,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科学合理地应用课堂教学,使概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成了教学研究的热点。如何理解概念?下面以单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等知识以例题解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用性 自主探索 创新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参与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顾名思义,“有价值的数学”注重强调实现数学的实用性价值。如何实现数学的实用性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合理的生活情景。即所谓的情景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自主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使其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能主动地尝试从数学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主动寻找实际背景,从而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在教授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时,我创设的生活情景是将家中包含这些图形的实际物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面对真实的事物,学生更容易理解物体的形状和区别,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真正喜欢上数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数学实验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往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缺少参与实际动手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与新课标的精神“背道而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其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学贵有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运用的知识和技能是前人所总结和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需要创造性思维,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思维活跃的人,可以说善于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同时,给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把“教”与“学”有机地统筹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国家着重发展创新型社会的道路中,教学活动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新课程标准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数学教学并不是求“一”的认识活动,问题的解决可以追求最佳的途径,但也应注重寻求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发展不同的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选择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无定法,贵要得法”。数学教学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选择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教学方法,比如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抢答提问等教学方式。有时,一堂课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术能力,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知识素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老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灵活运用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在使学生成绩获得提高的同时,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和知识创造的价值。从而尊重知识,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