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网络课程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课程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课程的建议

第1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 ;资源库;网络课程;构建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中职教育中原有的教学方式被改善和取代。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一书本、一教师的教育模式,它搭乘高科技的"顺风车",结合逐步成熟的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当前的教学方法。许多中职院校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创新的方法,开发、构建了新型的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它以互联网平台、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为资源,为广大师生、社会人员更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提供了条件,也为全社会人士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部分院校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构建过程中,却出现了建设规划不合理,资源质量不高,主管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教师、学校之间经验交流不足等诸多问题,这都需要探讨研究,采取办法努力从各方面优化当前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构建。

1.当前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构建的现状

1.1各学科资源库建设规划不合理

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学科资源库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与规划,往往会出现资源浪费,资源库各内容划分不合理,相同的内容在多个不同的类别上出现,不仅浪费了现有的资源空间,而且会造成数据库冗余。例如有的学校在教学软件的选取上,由各专业老师自行购买,经常会出现重复购买的情况。因此,为了完好的建设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需要有一个大的规划布局,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等情况。

1.2网络课程资源库资源质量良莠不齐

网络课程资源信息库的最主要来源是各学科的教师,然而由于最近几年职校扩招,很多学校的相关专业教师资源不足,于是其他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后上岗、直接代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有的老师培训后提高了专业水平,但毕竟教师专业不对口,自然所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质量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状。如果最基本的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都保证不了,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当然会大打折扣。因而保证中职课程网络资源库质量是构建良好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德关键所在。

1.3资源库网站管理力度不够

如果说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质量是评价建设一个资源库好坏的硬指标,那么对于这个资源库网站的管理就是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软实力。很多中职学校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构建优良的网络资源数据库,却在资源网站的日常监管与维护上缺乏专业人才。常常当访问网络课程资源库人数增多时,网络资源数据库网站反应慢甚至崩溃,这样既浪费了师生的时间,也不利于资源库的长期发展。

1.4教师之间经验、交流不足

中职网络课程资源数据库作为新时代的数字化建设,毕竟刚刚起步,很多老师特别是年龄稍长的教师,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往只利用课本和参考资料的教学模式,对网络课程资源库的构建往往显得经验不足。而在制作资源课件时,不同学科、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也缺乏交流,自己所制的课件随性所作,针对性不足。同时,校际之间的学科建设也缺乏相应的交流,这同样会导致中职网络课程数据库构建停滞不前。

2.构建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相关策略及具体应用

2.1学科建设按照学校统一的规章安排

为了避免资源库资源浪费,各学科的建设应服从学校的统一规章安排,对于相同的教学软件,教学设施的购置,可以在申报学校了后,统一购置。不同的专业需求,也可以根据需要,向所在学校申报注册后再买,避免后来资源浪费。在中职网络资源库学科内容划分上,广泛听取学生和老师意见与建议,划分方式确定后要求老师在上传网络课程资源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样既避免了相同内容网络课程资源出现在不同科目,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在查找网络课程资源时更加方便、快捷。

2.2号召为主奖惩并行,提高各教师课程资源质量

中职网络课程资源的质量,作为评定资源库优劣的硬实力,理应对中职网络课程数据库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提高各教师课程资源质量,显得刻不容缓。在教师网络资源课件、论文制作中,可以实行号召为主、奖惩并行的制度。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与总结会,号召各个学科的教师提高共享专业课件的质量。教师本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所制作的课件与论文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教师要对自己所著的内容正确负责,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与敷衍。另外,可以定期对网络课程资源库中上传的文件进行质量评优,以老师与学生评选的方式结合进行,对于质量好评分高的课件制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评选分数低的给予批评与惩罚。以此来激励各科老师重视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切实提高网络课程资源库资源的质量水平。

2.3加强主管部门对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网站的监管

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网站建设完成之后,主管部门应聘请专门的人才,加强对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网站进行维护与管理。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系统的稳定和速度,是保证学生网上正常学习的根本要求。因此"软实力"是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能长期发展并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另外,对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还要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与时俱进,不断的改善资源库网站人机交互的界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库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加人性化,更加贴合师生需求。

2.4注重教师、学校之间资源学术、技术交流

在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教师、学校之间的资源学术、技术的交流。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级中学的教育,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强大竞争,中职教学教育所面对的教学责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师生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可以被利用。因而在不同老师间、不同专业间、不同学校间,信息共享是彼此双赢最便捷的方式。改善摒弃以往教师之间依靠已有经验,故步自封的旧有模式,校际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 与学习,校内实行年轻老师与年长老师一对一相互学习,年轻老师向年长老师学习长年累积的工作经验,年长老师向年轻老师学习信息技术,取长补短,从根本上提高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质量。

3.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社会输送蓝领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对人才知识的储备有着深远的影响,中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累积、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各科老师、资源库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参与。由于涉及的人员多、专业内容涉及广、资源库理论建设与技术水平还不成熟,现有的资源也有限,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相关部门领导、各专业师生工作共同广泛合作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构建优质的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拓展师生的使用资源,使中职网络课程资源库中职教育教学中发挥它强大的作用,推进中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发展战略,使中职教育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珍.教育资源库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

第2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无疑对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网络教学的基本原则入手,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流程,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开发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网络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直接表现为提供给学习者大量便捷的机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网络课程可以按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则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评价。使传统的教学由单向转为双向,实现了远程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由大众化教育趋向个性化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环境的完善,以及高质、高效、满足个人需要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无疑对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二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教师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的学习研究探讨,无疑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征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宽带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3.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

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络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络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设计学习过程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方法

在医学、管理学等科学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注意应用案例的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定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积蓄力量。

9.以评价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动力

针对网络课程特点,我们建议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自适应测验的方法,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差异,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由课程的内在处理程序给不同的测验进行评估,做到学习评价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同时,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对网络课程进行调整,使评价的作用尽早地体现出来,使之成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动力之一。

10.以电子学档案为管理手段

网上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和维护学员的电子学档来管理学习过程。电子学档可以包括学员身份信息、学习任务信息、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电子作品选集。

二、基于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范围

1.学习内容支持的设计

学习内容支持是基于自主学习的网路课程设计核心部分,可以分为下面三方面:

(1)学习目标设计:将学习目标分层次细化,设计多级学习目标,如课程学习目标、章节学习目标和知识点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合理地传递给学习者。

(2)学习内容设计:在进行知识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关系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特点,反映教学规律,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功能。同时,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网站中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内容呈现上,注重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3)学习辅助内容设计:学习辅助内容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设置的提示性、辅内容,如课程教学大纲、学习者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前沿,可以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了解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确立学习目标。

2.交互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交互是在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下,为了达到教与学或建立社会关系的目的而进行的双向或单向交流。使课程教学网站根据角色不同设计相应栏目,提供人机交互窗口,如疑难提问、交互课堂、课程BBS等,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师生交互。且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络的音、视频授课与辅导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课程内容、难点的针对性辅导,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就像在传统的课堂上一样,生动、亲切,使远程教学的学习环境更加人性化。

3.学习活动支持的设计

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研究与分析、专题探究活动,让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或设置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同时,提供记录工具,方便学习者将活动过程中的感想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中的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形成性评价,另一类为总结性评价。在该课程中,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网上讨论、调查、练习和章节测验等形式进行,且实施评价时,运用技术及时反馈。如某一网络课程的“在线测试”模块,学生点击进入后可进行学习效果自测;自测完毕并提交后,能够给出评分标准和考试成绩;当学习者做出错误选择时,给出适当的提示信息(但不是答案),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清问题,形成一种自我建构的能力;或给出错误分析,引导学习者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是期末阅卷考试,现已开始部分机考,逐步过渡到期末全部机考。

5.导航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中设计清晰、明确、简洁的导航,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引导学习者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常见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浏览图导航、演示导航等,导航策略的设计应遵循明确、便捷、动态的原则。

三、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的关键开发技术

网络课程最终需要通过各种软件技术来实现,教师掌握网络课程的开发技术将有助于网络课程的开发,下面就介绍几种有用的关键开发技术。

1.流媒体播放技术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和常规视频媒体不同,流媒体可边下载边播放。以宽带为基础,流媒体不仅可以进行单向的视频点播,还能够提供真正互动的视频节目,如互动游戏、三维动画等。

流是连续传输的数据,典型的流有音频流和视频流。一般而言,流采用类似于广播的方式,以恒定的速率传输数据,播放的时间与传输以及原始记录的时间是完全相同的。目前主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有ASF、RM、MOV等。

2.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 8.0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0是一款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工具,是建立Web站点和应用程序的专业工具。它将可视布局工具、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和代码编辑支持组合在一起,操作界面美观、功能面板高度整合、功能强大,使得各个层次的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都能够快速创建吸引人的基于标准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Dreamweaver及所选择的服务器技术来创建功能强大的Internet应用程序,从而使用户能连接到数据库、Web服务和旧式系统。

3.网页动画制作技术Flash

Flash有许多的优点:首先,它是基于矢量的图形系统,我们只要用少量向量数据就可以描述一个复杂的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只是位图的几千分之一,非常适合在网络上使用。同时,矢量图像可以做到真正的无级放大,无论用户的浏览器使用多大的窗口,图像始终可以完全显示,并且不会降低画面质量。其次,它使用插件方式工作。用户只要安装一次插件,以后就可以快速启动并观看动画,不必像Java那样每次都要启动虚拟机。Flash生成的动画一般都很小,所以调用的时候速度很快。Flash Plug-in也不大,只有170k左右,很容易下载并安装。它还提供其他的一些增强功能,比如,支持位图、支持声音、支持渐变色、Alpha透明等。拥有了这些功能,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全部由Flash制作的网页站点。最后,Flash影片是一种流(Stream)形式文件,在观看一个大动画的时候,可以不必等到影片全部下载到本地再观看,而是随时可以观看。

4.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继承了SQL Server 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在多种平台中使用。

四、结束语

网络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使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我们在设计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时必须意识到,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工作,对于不同教学情境,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都要给其提供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学习资源,并注意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课程具有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向互动、便于合用等方面的优点,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探索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和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国强.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 2001(4).

[2]陈庆章, 张 健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基于 Web的教学课程的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 2001(2).

第3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 建构主义关照下的网络课程交互研究 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网络课程的建设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校网络课程开发研究 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写作研究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环境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建构主义影响下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研究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职课程整合实践性研究 建构主义思想下《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教育评价的建构主义模式 建构主义下的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实习模式创新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远程交互式网络空间课程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课程建设 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建构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印度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课堂评价研究 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 全球教育展望,1999(1):35-39.

[4] 张建伟,孙燕青. 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 李建鹏.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现状及其问题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1(23).

[6] 马庆国. 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 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 Sandy Britain,Oleg Libe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M].University of Wales Bangor,1999.

[8] 张晓瑷.浅谈教学网站的界面设计和色彩搭配[J],农业网络信息.2008(9):92-95

[9]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 2007(7):5-10.

[10] Bereiter, C. 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M].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2.

第4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网络课程 课程设计 脚本编写

基金项目:云南开放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应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项目编号2013-06

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是完成建设的必要前提,丰富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是建设高质量网络课程的必要条件,而课程设计如何在技术制作过程中完整实现是制约课程建设的关键。

1 网络课程的概念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课程是对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作业解析、考试辅导、在线测试、教学互动等信息的集中封装,学习者可获得较为全面的导学、助学、辅导和互动。

2 网络课程的建设流程与团队组建

根据网络课程建设的“瀑布模型”思想,网络课程建设包含课程开发总体规划、学习活动与课程设计、媒体开发与课程制作、课程试用与测试、课程与维护五个阶段。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应包含项目负责人、课程内容专家、课程设计人员、美工和技术开发人员、媒体制作人员、课程校审和测试人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分工配合来完成开发流程中的各项业务工作。

3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加强课程设计,有助于提升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特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融合混合型教学模式理念,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及学习评价、教学评价、使用反馈等课程元素进行合理设计。课程设计要根据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性,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教学目标、交互方式来进行,并针对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体表现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和交互活动形式,并将这些设计形成详细脚本,作为与技术人员沟通交流的工具。

4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作用和内容

4.1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作用

设计脚本编写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安排、结构布局、视听形象表现、人机界面形式、动画方案、交互界面、解说词的撰写、配音配乐等进行周密考虑和细致安排。设计脚本不能仅仅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还应该包含课程中所有媒体素材的安排布局、内容和呈现特征的设计、链接地址和交互行的设计,详尽描述课程使用者将要在计算机终端上看到的各种细节。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各建设环节之间有效沟通是课程完整准确实现的保证。调查表明,沟通的瓶颈环节往往存在于课程专家、课程设计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之间。在建设前期,课程总体设计、教学大纲确定、学习活动与过程设计、课程设计脚本编写、制作素材准备等环节由课程内容专家和课程设计人员完成,而网络课程的最终实现必须由网页制作和美工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所以,网络课程的内容专家、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需要课程设计脚本作为准确表达和沟通的工具。网络课程设计脚本有助于开发团队理清思路、直观形象地展示设计意图、无误差地实现建设的意图和思想,利于团队分工协作、提高开发效率。

4.2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基本内容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内容要以课程设计方案为纲要性文件,为课程设计服务。课程设计人员编写课程设计脚本,以课程设计方案为根本,描述和表现课程实现的内容结构、页面形式、媒体展现形式、媒体特征、细节描述等。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结构关系图、页面组织结构图和分镜头脚本,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网络课程设计脚本的具体内容

4.3 设计脚本编写的基本原则

(1)明确课程目标和各个单元应实现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3)应用学习理论,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4)充分考虑终端设备的输出和显示特点。

(5)教学设计人员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脚本时,充分考虑制课工具的选择。

(6)使用规范的设计脚本格式。网络课程设计脚本可使用不同的格式,但须遵循一定的书写规范,而且要明确详细地表达脚本的各项内容。

5 一个简单的网络课程脚本设计工具――PowerPoint

5.1 使用PowerPoint编写脚本的原因

PowerPoint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用于演示文稿制作。选择PowerPoint编写课程设计脚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入门门槛较低,软件使用较为广泛、操作简单。

(2)PowerPoint有丰富的形状、图表、艺术字、剪贴画等功能,可实现各类艺术效果。

(3)使用PowerPoint的编辑母版功能和复制粘贴功能省掉不必要的重复工作,用母版编辑功能结合各种图形编辑功能可轻松实现分镜头脚本的编写。

5.2 编写步骤和样例

本文以《云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强化训练》网络课程设计脚本为例,讲述课程设计脚本的PowerPoint实现。

步骤1:用幻灯片母版设计网络课程的页面公共元素。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用绘图工具中的直线工具,将幻灯片页面根据网络课程的设计需要划分为四至五个区域,分别描述不同模块和元素的设计思想。在模板中用PowerPoint软件的绘图工具、Smart Art工具、图文混排等功能制作课程页面中一些固化的公共元素,如网络课程的Logo、导航栏等。

步骤2:使用图形工具设计网络课程的总体结构和页面结构。用Smart Art对象中的循环、关系、嵌套、列表、流程、层次结构等组件,结合图片编辑与绘图功能,编写课程整体结构关系图和页面组织结构图。

步骤3:应用设计好的母版编写分镜头设计脚本。在步骤1里已经定义完成的主要内容区域中,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给出页面效果和内容;在步骤1里已经定义完成的侧边栏和底部区域处,输入对应页面在声音、图像、视频和交互效果等方面的设计细节和注意事项。分镜头设计脚本要对课程中所有的页面或同一类型页面的呈现方式和细节做出详细描述,为技术人员制作页面提供精确参考。

在上述步骤完成的课程结构关系、页面组织结构和各页面的分镜头设计脚本的基础上,团队中的媒体制作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方能清晰地读懂课程设计人员的意图,准确地实现该网络课程的页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媒体制作。

6 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完备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设计脚本编写对于精准高效地建设网络课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设计脚本要对教学设计详细展示和精准表达,是课程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本文用PowerPoint这一简单通用的软件工具实现设计脚本编写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网络课程建设,也适用于普遍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移动学习课件开发和数字教材制作。

参考文献: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规范[M].北京: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2008.

[2]张进宝,李松,马江舰.基于“瀑布模型”思想的网络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0,(1).

第5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becomes the key to construct professions.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hasizes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Problems emerge in some curriculum systems,such a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With analyzing tasks and processes of vocational posts and determin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teaching projects,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rebuild or construct,to build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ability as the core,and to meet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curriculum system;professional competence

1 引言(Introduction)

课程体系就是一个专业全部课程的综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2]。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等基层岗位,强调专业能力的训练[3]。所以从普通高校继承、压缩来的面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和建设的思路,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专业能力,根据职业专业能力确立专业课程群。根据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社会定位,提出了突出特色的专业能力结构,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出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最后对未来更深入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展望。

2 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t present)

(1)受限于传统课程体系的结构和课程模式

传统课程体系特点是以知识理论体系和系统知识的传承为目标。其课程与面向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左。所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面向系统专业理论和系统知识学习的体系,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缺乏先进理念指导、违背认知规律

职业导向、工学结合、能力本位、学生主体、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等重要原则,在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充分体现。专业课程体系往往按照专业的知识逻辑安排课程,没有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构建,不符合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初学者认知规律[4,5]。

(3)受限于人和教材

因人开课、根据教材开课是传统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课本的名称和内容排列课程顺序,忽略教学目标。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Ideas of 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NT)

(1)岗位(群)分析

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联合企业,双方共同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确定了“建网、管网、用网”三个主要的岗位群和对应的任务,详见表1。

(2)确定职业专业能力

依据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专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详见表2。

围绕着这三个层次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课程体系建设个性化的原则,提出了“基本能力标准化、核心能力个性化、社会能力多元化”的能力培养理念,将其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课程体系的主导思想。

(3)设置专业教学项目和课程

根据工作岗位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专业能力培养目标逐级分解成综合能力、单项能力目标,在课程中完成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的训练。在构建教学项目和课程设置的顺序时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在课程的评价考核时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详见表3。

(4)设置“理实一体”的课程内容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散到每个项目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开展教学,实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4 结论(Conclusion)

课程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持续的建设过程。随着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首先,还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的需求做进一步的调研,完善教学项目和课程内容。其次,在强化能力训练的同时需要对学生自主时间学习引导,突出第二课堂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社会实习。最后,通过更广泛地参与或举办技能竞赛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竞赛内容分解并融入到课程当中。改进后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池瑞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7):65-67.

[2] 张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3,(1):338-339.

[3] 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教育,2009,(8):45-47.

[4] 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1):23-24;26-30.

作者简介:

第6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能力;财经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72-02

网络类课程是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群体,这些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想真正掌握网络相关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通过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在财经类院校内,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课堂教学往往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导致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真正能够胜任社会中网络相关工作的人才较少。因此,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并根据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改革是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在进行的一项工作,其中许多高校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展了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为财经类院校,由于网络类课程的特殊地位,更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来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1.国外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第一,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基础实验。第二,建立专门的实习实训基地,特别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将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第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支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在校外的实习实训来实现的。但在我国,校企的联系和合作没有国外发展的那样好,要想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充分的实习比较困难。同时,我国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支持力度不够大,再加上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2.国内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分析。国内各高校对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置和安排中,通过在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实践教学成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内实验课时不够,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实验室环境不能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滞后;仅通过实验这种实践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等。针对以上实践教学现状,积极探索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势在必行。特别是作为一所财经类大学,网络类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模块,为了培养出能够胜任社会岗位的网络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网络人才需求分析

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包括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其中研究型主要针对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技能型主要针对各种职业院校毕业的高职高专生,而应用型才是针对本科生的。一般来讲,应用型网络人才应该具备一种或几种网络相关职业技能,包括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工程规划和设计、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等。结合财经类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应用型技能应该是各财经类院校网络人才培养的重点。

三、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针对目前各财经类院校网络类课程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应该首先确立完整的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然后以该体系为中心,着重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1.财经类院校网络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目前,国内财经类院校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网络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大部分财经类院校的网络类课程体系包含网络基础类、网络工程类、网络管理与安全类、网络编程类和网络技术类课程。这些课程大都配有课程实验,但实验课时有限,学生无法通过仅有的这些实验提高应用水平。因此,需要构建一个通用的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它既适用于计算机专业,也能适用于网络工程专业或者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同时,这些专业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实践体系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实施。

2.构建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同时注重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实践体系的初步构建如表1所示。

课内实践教学即按照课程体系中列出的实践课程和实践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和设计三大方面,其中毕业实习一般在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学生首先在课堂中按照实验要求完成相关基础实验,加强对基本网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根据具体课程设置完成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提高学生的专项设计能力。最后,在毕业之前进行有目的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在实际操作环境中去体会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网络开发的过程,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课外实践在课内实践的基础上完成,面向全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或对网络感兴趣的学生,目的在于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应用设计能力。课外实践将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首先,开放网络实验室。不仅可面向所有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需要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开放实验室中完成课内未完成的实验,进行创新实验,也可以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相关实验内容。第二,利用课余时间,建立兴趣小组或开发团队,由教师提供开发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际网络项目。第三,建立培训训练营和竞赛团队,每个团队设定专门的指导教师,针对具体的网络方向进行学习,并由指导教师带领参与国内外各种网络相关竞赛。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都可以按照上述体系分层次的来组织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社会的网络人才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来选择体系中某一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的实施。

3.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是教师讲完实验原理、实验配置要求等内容后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进行验证。而在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设置更多的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并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充分提高动手能力。实验教学除了在实验室完成外,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程学习网站上实验项目相关材料,学生可以下载和学习实验原理并进行实验拓扑和逻辑功能的设计。同时,学生可以自选一些网络仿真软件如Packet Tracer、GN3等对教师网站上提供的实验项目,或自己搜集设计的实验项目进行仿真练习。

4.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目前大部分财经类院校的网络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网络设备比较陈旧,软件也不能适时升级,实验室仅能支持基础实验,有很多综合实验无法实施。第二是实验设备利用率低,由于专业实验课时有限,而网络实验室仅在上课时才开放,因此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实验室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制定良好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办法。首先要适当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根据最新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时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同时,制定开放实验室条例,完善运行机制及运行模式,在学生课余时间定期开放网络实验室,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

5.课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培养出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网络人才,必须要和企业加强合作,逐步建立校外网络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网络相关领域的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被“送出去”,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实训工程项目,让他们在真实的网络开发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可以顺利的从学校过渡到职场。除了把学生“送出去”,还可以把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技术精英“请进来”,在课堂中开展以实际应用项目为案例的实践教学活动,将网络最新的应用和技术带入课堂。

6.结合国内外赛事活动开展实践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训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够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种网络相关赛事,以进一步完善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参与各种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以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为出发点,探索了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网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科竞赛等内容。通过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分析化学;网络课程

医学分析化学是相关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1]。由于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各类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更新迅速,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难免会面临课堂容量过大、学生消化吸收困难等尴尬局面,既不利于本门课程的学习,也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这一矛盾在化学基础较薄弱的高职医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以其直观性、可重复演示性等优势,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3]。网络课程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它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课程的新表现形式。网络辅助教学符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对推动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我校医用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探讨网络辅助教学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 医学分析化学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1.1 目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分析化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增多与课时缩短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4]。受课时的限制,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信息有限,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层次的,只能满足各专业群体学生的需求,很难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另外,实践教学是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受实验室和实验课时的限制,开设实验项目有限,教师带教是只能将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进行简要的示范和讲解,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演示,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做完实验后,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难以再安排进行重复实验,因而实验知识往往得不到巩固,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 网络教学可以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为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网络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环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5]。为了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借助网络技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建设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将网络辅助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 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

2.1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原则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复习课程内容、自查学习效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网络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共享性和易扩充性;②注重能力培养;③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学习的需要;④起到导学、督学和助学的作用。

2.2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 参照部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经验,结合本校分析化学课程特点,建设基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分析网络课程[6]。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设计自学与自测相结合、知识点与练习及实验等相结合的网状学习环境,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构建人性化的交互性学习场景,以满足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需要。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六个功能模块:①课程信息模块: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师简介等子栏目;②课程学习模块:包括课程学习、练习自测、教学实践、在线作业、课程交流、在线测试等子栏目;③课程资源模块:包括教案库、课件库、教学动画库、教学图片库、教学微视频等资源;④课程交流模块:包括难点交流、实验交流、案例讨论等网上讨论小组及答疑园地;⑤信息模块:用于课程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事项的通知;⑥管理与评价模块:用于网络教学过程管理及学习效果评价。

3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

在构建分析化学网络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并在医学检验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了网络辅助教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应用以教学策略层的实时反馈为依据、以教学内容层的资源开放为依托,开展多维交互式教学活动,将网络辅助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首先,学生在学期初登录网络课程平台浏览课程信息、教学资源等相关内容,提前把握学习目标。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大纲要求,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在课堂环节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网络课程部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新课导入及知识重构环节引入网络课件助学,网络课件应重点体现丰富的信息量,并通过学生思考然后得到结论,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网络课程上设置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巩固课程内容。在实验课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登录网络课程完成虚拟实验和观看实验微视频等形式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另外,在教学评价环节,可以依托网络课程进行在线学习评价,完善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

在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应用过程中,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学信息量扩充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因此教师在课下要重视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

医学分析化学网络辅助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课程学习成绩,而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学能力。因此,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在一定范围的学生中进行实践应用后,为了考查其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我们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满意度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可见网络课程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课程建设情况能基本满足学习需求,使其积极地参与课程讨论,提升了学习效果,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辅助教学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分析化学网络辅助教学体系无论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还是教学质量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促进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辅助教学手段。随着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将对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小涛,周江煜,谭建宁,等.中医药院校分析化学网络课程建设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112-113.

[2] 宋永欣,海华,李光浩,等.民族院校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建设[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3(1):82-84.

[3] 李杰,沈王兴,张,等.药物化学网络课程教学的建设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27:146-147.

[4] 孟祥乐.基于网络环境下中职分析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55-56.

第8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集成化通信实验教学平台;通信网络;质量工程;应用能力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飞速化发展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尤其是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挑战。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办有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条件较好的基础实验室,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子与通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但是专业实验室的匮乏尤其是通信网络实验教学条件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保证。

目前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主要是侧重于讲述某一特定技术,如: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接入技术、通信网等,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通信的整体概念。本研究项目从全局出发,优化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构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通信传输系统,通信交换系统,通信网和新一代通信技术。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通信技术知识,还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面向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通信领域人才需求,研究、设计并实现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全程全网概念和具有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素质、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和努力创新的教学平台,以体现现代通信与全程全网教学的整体内涵,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培养模式的优化为研究目的。最终办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

一、构建完整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通信工程专门人才

1.指导原则

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以建立宽厚的知识平台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保障。

培养目标:培养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素质的宽口径专门人才,能从事信息科技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经济管理等工作。

2.培养规格多样化

以培养工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经营管理型的有信息工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3.培养模式

实行面向创新的系统理论教学和面向创新的系统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行柔性培养计划和个性化教学,加大选修课比例,适应不同规格、不同爱好的人才的培养。我们同深圳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第一批20名学生已于2008年7月毕业,其中70%的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留在这家企业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08年我们又与冠捷科技集团武汉分公司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工作,选拔学生参加了冠捷公司有关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调试、研发工作,提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系统创新训练”方案,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已吸纳我校多名学生就业。其中一名毕业生在该公司已担任总工程师,在该公司工作的许多学生均受到好评。

4.特色定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也从传统的以语音业务为主发展到多种不同带宽需求的业务并存,网络结构日益扁平化、IP化,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其生命周期也长短不一,因此在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各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我们还系统地安排了能够反映目前主流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的选修课和技术讲座,对NGN、软交换、IMS、IPV6、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ASON、OTN、G-PON等在现有通信网中逐渐应用甚至已成为主流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通过对电信行业发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我们认识到:经过十多年的电信业改革,我国的电信市场运营已经从一家垄断到了全行业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各运营商之间为争夺客户,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在市场营销方面各展拳脚,客户不断被细分,差异化服务日趋明显,多种针对性强的业务不断推出。而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向重技术轻业务、轻经营,而目前专业营销人才是我国电信业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讲座、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形式充分了解目前电信市场的新业务种类和特点、市场竞争态势、主要营销手段及其利弊得失等,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更适应行业的需求。我们与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武汉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多名技术人员做我们的校外特聘教授,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课程体系优化

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优化信息通信类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构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各类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大目标出发,通过对信息通信类专业现代通信技术相关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改革,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难点和需求,建立了当前可实现的“知识平台”,按照整体优化原则调整课程的内外接口,减少交叉重复,精简学时,协调各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充实新内容。我们采用主教材、辅教材、CAI课件、教学仪器、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远程网络课件等综合配套措施,形成了“理论、抽象、设计”三个过程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在2009年完成了信息通信类课程大纲的重新修订工作,2010年完成了课程简介的编写工作。

二、理论联系实际,构建通信技术全程全网实验平台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育方式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才观念应从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要实现这两种转变,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针对信息与通信学科学生开设的实验多为专业基础实验,通信专业实验则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范围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对实际的通信设备与通信环境缺乏足够的接触与操作经验。因此建立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通信专业实验,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地不出校门就可以从实用角度理解并掌握通信技术。本成果通过建设一个尽可能覆盖实际通信网环境(包括数据网、电信网、移动网、智能网、接入网、信令网、同步网、传输网)等特点的全程全网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出既与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相关联,又与实际通信网络及设备相联系的实验课程,创建一个良好新型的具备通信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环节,开拓视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锻炼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我们建设全程全网的现代通信实验平台的思路是:参考并利用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以及著名学者所提供的现代通信网络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立足于信息学院学生进行“现代交换”、“现代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NGN网络”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需求,利用有限的经费尽量覆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各个网络层次,从有线到无线、从电到光各种信道方式,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各种网络形式的宽阔而广泛的实验内容,形成包括数据配置、维护管理、网络数据观测与分析、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网络设计与建设等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3层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在基础型实验中,提供对有关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问题的验证性、探索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验证课程的基本原理、学习课程相关的基本实验方法,探索并找到学习难点的结果和方案;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以Assignment(任务)的形式,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分析、设计、元器件采购、实现、调试、与实验报告撰写等工作,最后由教师验收和评判。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采用Project(项目)的形式,由来自企业界的实际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形式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由几个学生分工协作,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部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目前已建成的全程全网实验室包括:

(1)计算机40套;《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设备20套;《移动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光纤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现代通信网》教学实验设备4套;《程控交换》教学实验设备20套。

(2)数字电视系统5套,由视音频A/D,D/A模块,视音频信源编码、解码模块,TS流形成与解复用模块,DVB SPI收发接口等模块组成。

(3)微波设备3套,其中SD3100射频电路实验训练系统,是以300MHz可测量S参数的频率特性测试仪、DDS合成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和电视(TV)收、发系统为基础,进行射频通信设备及射频电路的实验系统。SD3200微波通信实验训练系统,是以1000MHz TV收发系统,进行图象和话音的微波传输为基础,进行微波通信设备及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实验系统。可利用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测量仪器,开展对微波电路及器件特性参数的测量。SD3300移动通信射频工程实验训练系统,是以800-2500MHz可测量S参数的微波反射计、微波功率计、频谱分析仪、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和微波功率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及通信设备——直放站、干线放大器等为基础,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试验,同时,提供一套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程的实验——室内天线覆盖系统,开展移动通信射频工程的系统实验。SD3400微波中继传输实验训练系统,是以射频/微波TV收发信机和微波中继站组成的微波中继传输系统为基础,进行微波频率中继传输电视信号实验。

(4)接入网设备一套。本接入网实训系统依据实际的宽带接入应用,组织相应的典型设备,包括交换局端的部分设备、线路、以及用户接口设备,从机房、线路、到终端尽可能进行完整展现。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全程全网通信实验教学平台的在线系统,制作电子素材库,供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实验研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熟悉和回顾实验内容,尽量利用多媒体方式和网络资源来表达实验内容,将现金、具体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是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形象、生动和直观,提高实验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四、研究的特色和应用情况

1.研究的特色

(1)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通信网正处在变革与发展之中,本教改项目拟在改变以往授课方法,从新的网络构架入手,采用了网络分层的结构(应用层、业务网、传送网和下一代网)来讲述相关通信技术。

(2)根据通信技术类课程特点,从全局出发,对网络分层中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全程全网的概念,从而加强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识和全程全网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专业和个人情况,今后就某一个专业技术方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全程全网现代通信网络”教学实验平台整合了多种通信技术,以实用设备构建出真实的通信网试验环境,突出通信全程全网的整体性,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实验内容从简单验证型向自主设计型过渡;实验教材由参考产品手册、资料光盘完成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方式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以专项通信实验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效建立起通信大网络的观念。

2.项目的创新点

(1)实现实验教学理念的改革:改变一成不变的命题式实验方式,结合理工科专业特色,引入现代通信网络中实际应用系统级设备,可实现如下功能: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认知环境;为中年级学生提供测试环境;为高年级学生及学院老师提供研发环境。

(2)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摆脱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通过师生们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拓扑,搭建实验平台,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及通信业务发展的先进技术。

(3)为教师提供开发测试平台:目前,随着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硬件上,业界的产品都大同小异,现今的重点是在软件和增值服务方面的发展。而“全程全网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真实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

3.应用情况

第9篇: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物理;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是医、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以高等数学为依托,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讲授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和现代通信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涌现出多种授课模式,如慕课、微课、在线学堂等,新颖的授课方式不断吸引着当代学生的眼球。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成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中医药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物理课程在医、药等相关专业中,对于培养各类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作为一门以高等数学为依托的基础课程,经常被大多数学生划分成与专业不太相关的课程,因此,对于这门课程,学生往往呈现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的被动学习状态,甚至有很多学生为了修得学分而死记硬背知识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增强,医、药各专业都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但是分别是选修和必修课程,由于一些专业存在文理生同班的情况,致使中医药专业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更加困难。一方面,此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和大学二年级上学期,高等数学作为学学物理的工具此时已经学习完毕,但是由于学生对高等数学等辅助知识的学习不扎实,考试成绩差,导致物理教学工作很难有积极效果。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跟进教学进度导致丧失学习积极性。此外,目前各高校普遍处在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阶段,使大学物理课时不断被压缩,但是教学任务并未大幅度削减,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任务繁重,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这对学生学学物理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有效解决目前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目前,各高校针对各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与探索工作,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讲授模式相结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以网络学习为辅助工具的教学改革工作成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网络教学可以呈现物理过程的模拟和仿真。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教师讲授,而融入网络教学元素为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和真实现象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将物理与医、药等相关专业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拓展和深化,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特点构建医、药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网络平台至关重要。

二、中医药专业大学物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构建中医药专业大学物理网络平台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合理搭建知识体系。大学物理网络平台包括“MOOC视频学习”“知识点总结和复习”“习题课专题”“物理现象动画演示”“答疑信箱”等栏目。

第一,MOOC视频学习。由于中医专业文理科兼收的特c以及学生的高等数学基础有限,教师在课余时间按照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所使用的医、药专业大学物理教材录制教学视频。经过格式转换后放置在本校网络教学平台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根据网络平台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进度,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复习或者预习教学内容。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解决了不同学生课堂教学进度不同的问题。

第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总结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例题类型。从小知识点开始串联式总结,还涉及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重要的结论和推论等。以图、表形式形成总结和复习的纲要,在图表中凸显例题类型。另外,物理习题中大量的微积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此情况,我们还提供微积分常用公式,这样方便学生快速查找数学内容或进行计算。

第三,习题课专题。鉴于某些专业文理生兼收并且高等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就不能完全兼顾,这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题课专题是以习题讲解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其中包括计算以及推导过程的详细讲解,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习题学习的进度和时间,并且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进行重复播放和学习。

第四,物理现象动画演示。通过flash软件制作物理实验现象的演示动画,可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体会物理过程。在物理学中很多内容是不容易看见和理解的,如光的衍射现象,我们只能看见物理现象,但是实际光束是如何通过的我们并不清楚。教师如果单纯通过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运用flash软件就可进行实验的模拟动画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光产生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一方面flas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乐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物理现象的本质。

第五,答疑信箱。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随之不断增加,且多数为大班授课模式,教师人数较少但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更新、大学物理课时逐渐缩减,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较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网络信箱答疑模式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以及习题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答疑信箱来解决。网络答疑信箱能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整理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复杂的公式推导和抽象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处于被动状态,而运用网络答疑信箱就可以及时发送答疑内容,打破了传统答疑模式对时间、地点、内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样的沟通模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根据答疑的频率和难易程度适当增减平时成绩。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答疑信箱回复时间,尽可能做到及时高效地回复学生的各种问题。

三、结语

事实证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现代课堂的需求,并且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应逐步向多元化、灵活化的趋势发展。网络教学课程的应运而生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其灵活的教学方式被学生广泛接受,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武剑,刘全龙.大学物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86-87.

[2]黄艳宾,杜红彦,李洁.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实现[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27-129.

[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