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

第1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 商务谈判 沟通障碍 解决策略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双方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达成交易的过程中需要彼此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就交易的要点问题进行协商,我们可以把这个沟通的过程看成是国际贸易谈判。传统的国际贸易谈判过分强调输赢的结果,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贸易谈判的理念和策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贸易的双方开始意识到“双赢”的谈判结果对双方的重要性,这时贸易谈判的双方就要克服各种沟通障碍,为促进双方的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谈判策略。

一、国际贸易谈判中遇到的主要的沟通障碍

(一)语言障碍

由于国际贸易谈判的双方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遭遇语言障碍是非常普遍的。虽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大多会使用英语,但仍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语言上的沟通障碍。首先,在语言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使用习惯,以“Yes”和“No”为例,这两个词的应用非常广泛,意思的表达却是非常丰富的,“Yes”有时表示礼貌,有时表示赞同,有时表示明白,有时表示考虑,如果不能对其含义进行准确理解,将会使对方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其次,在形体语言上,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同一个身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大多数国家“摇头”代表着“反对”,而在印度、巴基斯坦、保加利亚等国家却代表“赞同”的意思。

(二)时间观念障碍

由于经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谈判双方可能在时间观念上遭遇一定的时间障碍。例如对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和财富,所以在商务谈判过程中比较守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事情会逐一得到解决。而中国人习惯用系统的方法和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议题的解决有时会交叉或反复进行。此外,在拉丁美洲以及中东的一些国家,时间观念相对较弱,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时间。

(三)商务礼仪障碍

可以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礼仪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人际交往的礼节和准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商务谈判中的见面礼仪上,中国习惯用握手进行问候,西方国家则习惯拥抱,法国人习惯亲吻对方等等。

(四)心理障碍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谈判双方在心理上的障碍也是影响双方沟通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双方在谈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利益上的争夺,如果把对方看成是敌人来对待,则显然不利于谈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谈判双方实现“双赢”的谈判目标。

二、国际贸易谈判中跨越沟通障碍的解决策略

(一)充分重视文化差异与文化适应问题

首先,我们要做到对文化适应的准确理解,因为文化适应不是让谈判者完全去适应另一方,而是让谈判双方学会用对方的价值观、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减少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失误和分歧。其次,我们要积极的去接纳不同的文化,这有助于我们分析对方的各种行为。因为谈判对方的心理变化有时会通过个人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个人行为又受到当地文化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尽量采取积极的接纳态度,这样才有助于国际商务谈判中各种议题的解决。

(二)树立现代化的谈判理念

传统的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过分强调输赢,所以容易把对方当成“敌人”来看待,很容易陷入国际商务谈判的僵局。因此,及时树立现代化的谈判观念对沟通障碍的解决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国际商务谈判的双方而言,一定要树立“双赢”的谈判理念,尽量避免谈判中的冲突,使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三)做好谈判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在进行正式的国际商务谈判之前,谈判人员要充分重视对谈判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因为谈判信息是一种有别于一般信息的特殊信息,是关于谈判各方当事人的信息或直接、间接影响谈判内容,表明或暗示有关谈判意图、目标的信息,必须经过特殊的人工处理。同时,对于可能影响谈判双方的文化、语言、心理、时间等方面的沟通障碍,谈判人员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分析,从而将各种沟通障碍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国际贸易谈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寻求谈判收益的长期性、多元化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有时不能过分看重价格因素和眼前利益,而是应当积极寻求谈判收益的长期性、多样化。因为一次谈判中的收益可能相对较少,但是只要双方本着良好的合作态度,长期收益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在价格上的谈判难以达成一致时,可以在坚持以价格为中心的基础上,在其他交易条件上争取利益,这有利于预期谈判目标的顺利达成。

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谈判的商务活动时,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影响沟通效果的各种障碍,企业要想取得预期的谈判效果,就必须结合谈判对方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针对沟通障碍的有效的规避策略,这样才能在沟通双方之间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给国际贸易谈判的双方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 国际贸易谈判策略分析[J]. 理论界,2008(06)

[2] 张甜. 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跨文化变量[J]. 当代经济,2007(05)

[3] 白晓红.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分析“商务谈判”[J]. 考试周刊,2008(17)

第2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教学内容与方法 改进

《国际贸易》课程是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国际贸易》课程总体而言是偏向于宏观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因此初学者往往不容易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常常会对它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产生疑问,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教师遇到的共同问题。本人在多年《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及改进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

一、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由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两部分构成,其教学内容必须顺应、跟踪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关系以双边贸易为主,多边贸易为辅;国际贸易竞争领域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对象从单个国家或地区转为区域经济集团;国际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政策转至协调管理的中性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规范、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多、杂、深的特点,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如何及时、全面地将这些变化趋势引入教学中,是国际贸易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宏观设计上,还是在具体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要精心组织。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构。

1.国际贸易理论方面。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将古典成本理论和新古典要素禀赋理论作为重点内容介绍,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一般性介绍。笔者认为,教学重点应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有所转移,加大对新贸易理论的讲授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国际贸易新理论课时,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定性分析的授课方式,要充分运用经济模型定量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来阐述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思想,使之在数量基础上的结论更完整、清晰、透彻,以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国际贸易政策方面。第一,加大国际贸易政策新的变化趋势――管理贸易政策的讲解。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绝对的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贸易政策是不存在的,管理贸易政策融合两者于一体,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政府对外贸的积极介入作用。博弈论是这种政策的理论分析方法,然而大部分教材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介绍。第二,增加区域经济集团共同外贸政策的具体内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区域经济集团,促进成员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并以联合的整体经济实力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经济集团竞争。因此,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在现有教材还没有这方面内容的情况下,为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应通过搜寻、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将区域经济集团共同外贸政策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学生。特别还应提到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及中国在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方面的最新成就。第三,增加新非关税壁垒措施的课时。技术性贸易措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环保例外措施等“新非关税壁垒”,有其合理合法的成分,也是WTO规则允许的壁垒。正因为如此,新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保护国内市场的普遍做法,对国际贸易影响也越来越大。一般而言,教材编写或教学中只注重介绍新非关税壁垒内容、特点及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而忽略了对其合理合法性的公正评价和实施措施真实背景的深层次分析。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应结合我国当前外贸领域遇到的新壁垒案例来分析这些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双重影响。

(二)结合国际贸易发展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国际贸易方面有许多新的变化,如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等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等在教材中还没有体现。为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时事热点来适当调整教学重点,以朗读报刊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焦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如中欧倾销问题、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和加工贸易问题等。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将国际贸易方面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结合本省本地外贸情况增加教学内容。

一般高校学生多来自本省,他们对当地的经济状况比较熟悉也对此很感兴趣。国际贸易课的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补一些本省本地的素材,以及省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经营的情况,如所在省支柱产业、工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情况,目前经济开发区、保税区、旅游业等发展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现状。同时在讲授具体内容时,还可以结合本地一些鲜活的实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到出口配额的概念时,本人就提到由于中日之间就紫菜出口数量限制达成谅解后,江苏由于是紫菜生产大省,江苏产的紫菜出口到日本的数量快速增加,给紫菜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再如在讲到技术贸易壁垒时,本人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吃过南京桂花牌盐水鸭,因为南京的盐水鸭堪称江淮一绝,大家很感兴趣,表示吃过而且觉得味道很独特,很好吃。但是本人又提出,作为在国内很知名的品牌食品,早在上个世纪就酝酿出口欧洲至今未成功。然后本人就详细讲解其中的原因。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兴趣倍增,同时也增加了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理解,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提高《国际贸易》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利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绿色壁垒”概念,笔者在课堂中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引入茶叶案例:德国、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最近对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调整:将茶叶中的氰戊菊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由每公斤0.1毫克提高到了每公斤0.05毫克;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中使用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标准提高100倍以上。这些使得近两年浙江对欧盟的茶叶出口明显减少,给浙江的茶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接下来笔者提出:“绿色壁垒”既然会对农产品出口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壁垒”?在学生议论纷纷的基础上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该案例,得出的结论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这样,把本来教师要讲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绿色壁垒”这个知识点,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再例如,在讲反倾销部分时,如果仅仅讲解倾销的定义、反倾销的程序手段等内容比较条框化,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以“中美彩电反倾销案”等为实例,从事情发展的起因、来龙去脉、最终结果来具体探讨倾销的裁定、反倾销的应对、我国在反倾销中的地位以及作为政府和企业而言面对“倾销第一大国”的严峻形势和可吸取的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由于将内容具体到某一案例中,学生对此会有更直观的认识,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二)采用启发式和专题讨论法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问启发式。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问应在吃透教材和抓住重点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选择适当的内容和适宜的时机提问。如在讲到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时,如果以直接讲授的方式阐明在一进口国对某种产品征收关税后,该国国内同种产品的市场价格会上涨到等于进口商品的价格,即世界市场价格加上所征收的关税,学生听过之后理解不深。如果首先抛出问题“你认为对某种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后,该进口国同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学生思考的答案通常会有价格不变、价格上涨、价格下跌等几个,然后再通过教师讲解排除错误答案,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入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专题讨论式。指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讨论的专题,然后将这一即将讨论的专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布置给学生,指定一定的参考资料,给予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如在讲到贸易顺差时,本人就设计一个专题“中国外贸易顺差的解读”,要求学生从本轮顺差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及解决的途径等方面入手查找资料来解读中国当前的外贸顺差。这种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对所学问题动脑思考,查找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进而由表及里地去追根求源,可较好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锻炼其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增强课堂效果。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由于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因此制作精良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的口头讲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又从具体的感性材料中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讲授《国际贸易》第一章的重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之前,可通过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图片:柱状图、蛋糕图、曲线图、表格等,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各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外贸进出口总值及增长情况、顺差或逆差及变化情况、我国贸易伙伴的变化情况、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国出口商品国别分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变化情况等等,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也不会觉得这些知识距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远、学而无用。另外还可利用播放一些视频图像,如在讲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关于组建自由贸易区问题,可以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相关节目录像或知名经济学家的有关言论放给学生看,这种引入直观的、故事性的教学手段将增强其直观认识,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小萍,付文斌.《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践教学[J].商场现代化,2006.4,(465):279.

[2]成蓉.《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应重视的几点问题[J].文教资料,2006.7(中旬刊):37-38.

[3]李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58-159.

第3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预见;规避方法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不少风险。国际贸易业务中,由于受不可知因素的影响,与外方发生贸易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国际买方可能采用以下手段损害卖方企业利益:利用中国出口商对国际贸易规则不熟悉而设圈套进行欺诈,从而侵吞货款;因自身财务问题而拖欠货款,甚至破产倒闭从而逃避债务;因市场问题,以各种理由中止与中国厂商的合同、并拒收货物,或采用拒付货款、要求降价等手段让中国厂商蒙受损失;发生国际贸易纠纷时,中外双方解决争议因人力、物力的消耗造成的成本较高问题。

    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风险。比如在交易前的准备环节,由于市场调查失真而引起的信用风险。由于国际贸易是一个紧紧依赖于环境的活动,尤其是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所以,诱导国际贸易的风险因素极为繁多,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多变,更使得国际贸易风险因素复杂化而难以准确把握,致使国际贸易风险事件经常发生,并导致重大的风险损失。然而,也正是环境的复杂多变,又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有利的机会,使国际贸易活动有可能获得风险收人。企业常常会对这种风险收人与风险损失、风险成本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并实施相应的管理行为。本文就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预见及规避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2、国际贸易风险的功能、特性及规避

2.1诱惑功能

    诱惑功能是指国际贸易风险诱导经营者追逐风险利益。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过风险利益的诱惑功能:对于资本家来说,如果有20%的利润,他们就会活跃起来;如果有50%的利润,他们有的就会挺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杀头的危险。马克思所描述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已经成为过去,但他所指示的风险对企业经营的诱惑功能却是深刻的,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与风险伴生的规律。

    风险诱惑功能的强弱,取决于风险收人与风险成本之间的比率或差额。风险收人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在风险因素构成的环境中所获得的收人,它是国际贸易活动全部经营收人减去非风险经营收人的余额;风险成本是为克服风险因素的作用,企业所投人的资本、人力、时间、信誉和社会利益等。风险收人与风险成本之间的比率或差额越高,风险的诱惑功能越强,反之则越弱。

2.2约束功能

    风险是一种带来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不确定性。因此它在引诱贸易活动、追求风险收益的同时,也对贸易管理行为构成了约束。这种约束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活动的威胁、抑制和阻碍,也就是风险成本与风险损失对国际贸易活动的约束。

    国际贸易风险约束力的大小取决于风险损失的大小与风险成本的大小。当风险损失与风险成本都很大时,风险约束力就强;当风险损失较大、风险成本较小或风险损失较小、风险成本较大时,风险的约束力也较强;当风险损失与风险成本较小时,风险将更多地表现为对国际贸易行为的诱导。

2.3国际贸易风险的特性

    (1)经营活动中风险的共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经营活动中都有可能会遇到风险,经营活动中的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

    第一,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人类存在的历史证明,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地震、台风、洪水等,还是社会领域中的战争、瘟疫、冲突、意外事故等,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们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

    第二,风险的相对变化性。风险的相对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风险性质的变化。比如车祸,在汽车没有普及以前,表现为特定风险,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后,车祸就成为基本风险。又如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的海难,对船东和出口商或是进口商而言,是纯粹风险,而对承担大量货物运输风险的保险人来讲,却是一种投机风险。②风险量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风险、抗御风险能力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风险能够加以控制,使其发生的频率降低,导致损失的范围减少和损失的程度降低。预测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对风险的估测日趋精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的不确定性。③某些风险在一定空间与时间范围内被消除。比如,随着通信技术和银行业的发展,电子信用证和SWIFT格式成为信用证结算的主要手段,使得以涂改或伪造信用证进行欺诈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乃至消除。而同时,伴随一项新活动的开始,又可能有新风险的产生。比如,EDI贸易方式的产生及发展,引起了电子提单及其他电子数据安全哇风险的产生和其他风险。

   第三,风险的可识别控制性。所谓识别,是指可以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通过有关方法来判断某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诸如费用、损失的损害;所谓控制,是指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来规避风险或控制风险发生导致不利影响的程度,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为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持。

 (2)国际贸易业务中风险的特性

第4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格局、新方向、新进展”,论坛以贸易便利化为鲜明主题,以加快转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为主要目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论坛。国内外共有160多位国际组织和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工商企业代表、国内外商(协)会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

来自海关总署、商务部、质检总局等政府部门的代表分别介绍了201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情况及分析预测;商务部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的各项积极举措;以“三个一”通关模式和“无纸通关”为代表的中国海关贸易便利化改革;质检部门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商事法律服务系统在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巨大潜力等方面的情况。

工商界代表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成员、FedEx中国区国内服务副总裁陈信孝先生向代表们介绍了2013上海美国商会“通关及贸易便利化满意度”调查报告;杜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吴坚先生阐述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便利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海国际咨询公司执行董事秦阳先生以项目案例为基础介绍了该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合法企业,促进贸易便利”的业务实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于平副会长在开幕词中指出:国际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建立高效完备的贸易便利化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迫切需求。

第5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事国际贸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就业背景看好,因而在中职学校招生时,国际贸易专业受到了众多初中毕业生青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属于理论知识性和操作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基于其涉外性、应用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培养能够应战经济全球化,为绍兴、浙江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便毋容置疑地成为这一专业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作为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的一线教师,遵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也慢慢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得以逾越,开始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而且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展开使用一种尝试教学法,应用后解决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自学能力,许多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颇佳,我们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也较好,总之全校教师普遍乐于运用,现在业已推广至全校各个专业。但笔者发现,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法时,过于浮躁,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学生是否熟悉,能否理解,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自学,自己盲目理解练习,在犯了许多错误之后,逐步纠正错误,希望学生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这种尝试过程,多少带有一点盲目性,有可能让错误先入为主。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当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指责和任课教师的埋怨,很多学生都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欠佳,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心理,如果本专业的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一点也不熟悉不理解的情况下,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那就未免显得过于急进。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程序,它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示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2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施“递进式尝试法”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

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在以前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法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针对尝试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相信学生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要求教师的帮助的可能性,看到中职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素质导致他们在尝试过程中,缺少“遇到困难,主动学习,解决困难”的热情。

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是学生比较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老师引入有一定难度的尝试题时,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学习,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扯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使课程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程序顺利进行。最终导致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采用科学的尝试教学法,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尝试的始终是一小部分基础较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应对以上现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有可能有兴趣有成功感地投入尝试、解决问题,递进式教学法设计了如下实施过程。

2.1引入准备题(架桥),为出现尝试题作准备,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

以一个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各环节的学习,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理论知识点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授之以渔。为解决尝试题做好准备。

2.2出示尝试题(探索),与例题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尝试题,由于已经有准备题的练习和熟悉,对于尝试题的处理,应该能应用正确的方法,以较高的效率和正确率解决问题,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有80%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尝试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和应用国际贸易知识增强了信心。同时,有准备的尝试,也可以防止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纠正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以及错误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

2.3实际操作。

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与当地外贸公司挂勾,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阶段性地到外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尝试题解答,毕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模拟。让学生亲历亲为地参与外贸实际工作,才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尝试和实用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把知识直观化,为以后和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现实中,外贸公司具体的操作程序和书本上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2.4教学中网络的应用。

利用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在网上进行。

学生实训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在试验室,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实训软件主要是模拟现代外贸业务网上操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经验和能力。

第6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问题及对策

1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及所遇到的瓶颈

1.1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传统融资方式为主,业务操作模式基本维持原样,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业务也多集中在进口开征、打包贷款、进出口押回等基本形式。而国际保付和福费廷等新型复合市场需求的方式使用较少。我国目前的金融管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商业银行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合理。

1.2办理融资的手续繁琐,融资条件苛刻,营销手段落后

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的过程中,申请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条件限制苛刻,且办理周期冗长,效率普遍较低,因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错失商机,降低了其积极性,转而寻求其他的方式筹集资金。各商业银行在选择贸易融资对象的时候,也存在着目标过于单一集中的问题。国有企业一般资金充足,信誉良好,投资风险小,是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主要对象。而非国有企业偿还能力有限,资金需求量大,难以寻找到第三方担保,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加速了中小企业倒闭形势。使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我国金融危机难以走出恶性循环。

1.3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法律制度缺失

我国缺少统一、规范、集中的融资市场。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又加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为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定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

由于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也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加大了融资业务操作的法律风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对涉及金融和商业票据、货权、货物、担保、信托等行为规定明确的法律条款,这比传统的信贷法律关系复杂,致使当银行遇到法律盲区时,无法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4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各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误认为贸易融资不需要实际资金,仅凭借出借单据或信用证就可以赚取融资利息,导致大量信用证垫款而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因此风险小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手进出口贸易相对萎缩、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际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客户和其贸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及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缺乏规范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善的客户信息评价档案和适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融资风险。

2 解决贸易融资困境的政策建议

2.1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在产品创新和扩展中,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升级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银行可通过对企业上下游贸易链所产生的资金流、物流的跟踪,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融资产品。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根据部分大客户的出口项目需要,银行为企业提供集预付款保函、信用证保兑、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福费廷于一体的综合。

2.2加强政企银通力的合作

政府在融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使银行和企业的融资更加高效和成本最低。政府的这种公共服务意识不能用经济的行为反应的实际的操作中,这样就会扭曲政府的形象,也就不利于融资形式的多样化的发展。贸易融资其他形式可以在三方通力合作的背景下顺利展开,先通过信贷部门对客户进行全面考察,总体上把握经济实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确定其可以承受的授信总额;再通过国际结算人员对该客户的业务跟踪,把握客户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特点,制定使用的融资方式及配套额度,在总额内充分开展相关业务。

2.3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秩序

政府方面,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对世纪国际贸易融资的轨迹金融票据、物权抵押、担保、信托票据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落实交易各方责任。加强与国外法律主体的联系,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

银行方面,应收集分析近年来我国关于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案例和资料,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据此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产品设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在银行内部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第7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的各项经济法律相比具有更强的宏观性,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调整工具。规范的国际贸易法能让全球贸易变得更加的可控,并为各个国家和经济体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对于我国而言,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数量和数额的日益增大,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加明显,这是业界人士应该都应该深刻认识到的问题之一。

 

一、国际经济法的主要概述

 

众所周知,法律由国家制定的,其诞生之初就具有“天生”的强制性。通过法律。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调整。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的产生、实施都必须依靠相应的社会体系,并且符合这个社会的社会情况,否则,脱离了此,制定出来的法律就往往会变成“一纸空文”。国际经济法也同样不例外。国际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相应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各个国家国际贸易不断增加的最终产物。而国际经济法的雏形大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国际贸易逐渐变得频繁,而频繁的贸易也极其容易产生矛盾。此时,最初的国际经济法应运而生。在以后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国际经济法得到了完善的继承和发展,大量关于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经济体的认可。目前,业界广泛承认的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如今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依据了。

 

二、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处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国际经济法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巨大,其对于应对知识产权危机尤为明显。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广泛的存在着,并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一大“绊脚石”,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产生的不必要开支更是不计其数。这在客观上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严重的甚至会让整个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和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尽量缓解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有效的利用国际经济法作用重大。

 

首先,要想合理的利用国际经济法,我国的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品牌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保持持续不断发展的原动力,离开了创新,任何意义的发展都无从谈起。在国际经济法中,对于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保护更是明显。因此,只有我国的企业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势头,才能让国际经济法对我国企业的保护效益尽量发挥到最大。

 

其次,我国的企业还必须形成自身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国际经济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应该充分认清这一事实,在不断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时候,还必须运用国际经济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将自己的知识产权纳入安全的保护范围以内。同时,企业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科技的时候还必须对于一些商业或者是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给予严密的关注,一旦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应得的利益。

 

再次,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一旦遇到对于知识产权的诉讼就会变得一筹莫展,态度也十分消极。这其实是极其不利的表现。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法,积极的面对这些诉讼,并转变自身的观念,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

 

(二)有利于处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问题

 

倾销和反倾销也是现如今国际贸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经济问题。国际贸易中所指的倾销主要讲的是出口国将自己的商品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输入到进口国中,这对于进口国的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换句话说,倾销就是一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而反倾销则是出口国为了应对进口国的倾销行为而做出的应对措施。但是纵观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很多国家或者是企业为了一己私利 ,滥用反倾销,这对于一些发展国家的国际贸易的伤害是及其巨大的。特别是随着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趋势的不良发展,很多的欧美国家长期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行为,让我国很多的企业面临着很严峻了挑战。而利用国际经济法则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我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结合国际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充分维护自身企业的利益。因为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原则中有专门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规定,企业应该熟知这些政策,以此应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企业不正当的反倾销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其次,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好,其对国际贸易因此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其在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行评估的时候,这些发达国家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利益驱使将出口国划分为“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两种。而他们则往往喜欢将中国认定成“非市场经济国家”,而这种划分的国家则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歧视性的调查。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法,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身份对这这些国家的错误行为进行有力的揭发,以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合法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有了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机会。但是我国很多的企业经验欠缺,对国际贸易认识不足,很容易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重视国际经济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保护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8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的飞跃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给国际贸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同样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最为明显的冲击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和质疑。因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信息经济下所遇到的新的问题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得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形势下严重受挫。笔者针对信息经济下,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信息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的不足和缺陷,尝试在现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作出一些改进,希望可以完善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大时期,也可以说是经历了四大发展的阶段,即国际贸易理论的古典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古典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贸易理论阶段和国际贸易的新兴古典理论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在假设市场处在完全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提出的,他们所重点研究的是贸易之间的相互盈利性,是一种基于共赢状态下对产业间的贸易做出的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在新的发展态势下,提出了适应时展的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国际贸易中的规模经济的出现和新的技术改革等视角下用来解释新出现的贸易形势的国际贸易理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化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新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也就是应运而生。它是在以往国际贸易理论上的一个发展和补充,是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新理论。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信息产品改变国际贸易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产品在当今经济贸易活动中独领,很多原有的产业形式,在信息产品的强力冲击下逐渐走向下坡路,渐渐的被排挤出国际贸易交易市场。传统的国际贸易是主要是各国之间的商品或服务的一个交换过程,在这个交换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有形的物质商品的贸易交易。然而,信息时代正在改变着原有的贸易结构,信息产品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传输着信息或者知识类的产品,是一种无形意义上的商品贸易交换过程。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信息产品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

信息产品改变国际贸易关系。传统的国际贸易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相对公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贸易交换活动。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因为主要的交易内容是物质产品,或者是能量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在进行交易时,另一方想要获得这些产品,就必须付出对等的价值,这样就保证了贸易中的相对公平。然而,信息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可复制,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仍然进行相应的社会分工,那么,在贸易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对等性,这也就改变了原有国际贸易中所体现的贸易关系。

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不适应信息产品时代。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的四个阶段可以得知,当前国际贸易中所使用到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国际分工的这一基础之上的。在信息经济到来之前,存在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分钟主要是体现在物质和能量这两种产品之上,对于这些产品进行相应的分工,所呈现出的是基本公平的贸易方式,所以国际贸易的理论在这上面使用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然而,信息产品的特点和特性,并不等同于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从他们的边际成本就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别。物质产品和能量产品因为都是有形的贸易产品,所以,它们的边际成本总是大干零的,不可能存在边际成本等于零的情况,这也是当前的国际贸易理论适用于它的主要原因。而信息产品的特点恰恰是与它们相反的,信息产品因为可以复制,而且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所以,它的边际成本总是处在于等于零的状态下,如果还运用当前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国际分工,那必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所以,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影响是使国际贸易理论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国际贸易。所以,在信息产品的作用下,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国际分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9篇: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范文

一、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高专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一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时须能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能够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运用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方向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重技能操作,重实践教学。

(一)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流程。

项目教学法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一过程;强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练习、归纳和发现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中从感性认识人手,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达成对本门课程的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对国际实务更易掌握、接受。

(二)项目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兴趣。

项目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贸易实务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并且能够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

(三)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获得自信心。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最终会落实到项目结果上,并且老师会对不同的结果给出不同成绩的打分。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三、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1、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选取要合理、典型。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特别注意项目的合理性,避象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项目,要利用那些发生在实际业务中的真实、经典的案例,加以选择和编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让学生扮演项目进行中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项目过程。

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即项目的设计必须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参考恰当、典型的案例。同时,设计项目在参考案例时还应从授课对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出发,对于过于简单的案例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冗长、复杂的案例可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适当的精简、缩写后予以采用。

3、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评析要恰当、实用,要做到总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的点评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