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第一句话,用它来形容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再适合不过了。
互联网时代,颠覆者随时可能出现,原本还是俯视姿态的行业翘楚分分钟就会被压到喘不过气来。移动浪潮下,甚至连互联网企业都已成为传统企业;数字化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已经开始从消费服务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当传统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可能引爆的创新空间将难以估量。
可以预见,数字化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那么,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来构建新的行业竞争力?当下的移动化浪潮中,企业如何挖掘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红利?哪些又是可以预见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笔者历时3个月,走访北京、上海多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业务咨询和解决方案实施的企业,并收集大量数字化成功转型的真实案例,力争为读者从不同维度呈现互联网+时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困惑与感悟。
2015年,“互联网+”火了,一个“+”让想象空间没有了界限。
制造业、零售业、金融、教育、电信、传媒、医疗、餐饮、外贸,甚至农业,一旦与互联网相“+”,就会大幅提高企业效率、营销能力、产品与服务质量,并促进创新。
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在中国广州做的一次题为《未来20年商业趋势与中国机遇》的演讲中提到:“你看那边是互联网+,我们知道要走到那边去,但是要摆脱我们现在的模式,要走到另一座山峰上去,这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虽然看起来很近,但不应该被误以为是短的距离。”
的确。
企业在这边,互联网+在那边,它们之间的路径正是数字化转型。如蒸汽机根本性地改变人类发展的历程,数字化正在塑造新的未来。
数字化转型凶猛
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在中国,一场气势汹涌的数字化转型大潮已经袭来。
埃森哲最近的一项对全球1000名企业高管的调查发现,55%的中国企业意识到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显然,中国的企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都意识到了飞速发展的数字创新,并希望积极利用技术推动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相比其他领先经济体,中国企业虽然也开始利用数字技术管理企业,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这项工作还仅仅只触及表面,尚未充分挖掘出数字技术的潜力。
来自埃森哲2015年的《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数字化密度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十位,居荷兰、美国和瑞典之后(见图1)。 图1:十七大领先经济体的数字化密度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埃森哲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共同测评的“数字化密度”,揭示了中国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数字化密度”,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可持续性业务董事总经理李广海解释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数字技术,以及数字业务、数字应用在经济体里的渗透率,或者覆盖率。”
埃森哲战略咨询数字战略董事总经理布鲁诺・贝尔森(Bruno Berthon)指出:“随着企业日益依赖数字技术,数字化密度应当同自然资源的多寡、运输系统的优劣和人才技能的高低一样,成为全球化企业布局的标准之一。而构建数字化竞争力意味着,要将各种新技术应用于一系列的绩效领域,从招募员工、流程自动化,一直延伸到产品与服务创新。仅靠几项意图良好但范围有限的举措无法实现数字化。”
具体来看,中国不同行业间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程度差别较大。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为代表的网络企业,拥有卓越的用户基础,并且在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和云计算等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电信和银行业等被大型国企统治的主要行业,基于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丰富的资源,也积极支持应用数字技术,虽然其等级结构和避险倾向不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各个行业则处于落后地位,不仅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其自身以低劳动力成本为竞争基础的低利润业务特性也导致其对数字化转型缺乏紧迫感。此外,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华为、联想和中兴等中国企业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供应商。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却鲜有领先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IT开支方面也存在类似的不平衡,软件和服务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见图2) 图2:相比国际样本,中国的数字化密度表现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在经济各个领域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将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这种转变已经积蓄了巨大势能,促使数字化即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全球十大经济体可凭借数字技术新增产值 1.36万亿美元,而中国则有望实现4180亿美元的增加值。这意味着,数字化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超过4000亿美元的红利,增量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位。(见图3) 图3: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凭借数字技术新增产值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李广海强调:“数字化指数是一个指标或要素,但不跟新增产值有必然关联;数字化不是简单的网络化,不同于自动化或帮助企业做优化与提升的IT技术化。数字化带给企业开放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新市场覆盖等一系列效应,这些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之不谋而合,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互联网+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革命,而是一次生态革命。如何完成企业整个生态的转换,如何完成从产品到客户,从客户到用户,从资源输出价值到提供独特价值的转型,这些简单的逻辑背后,需要的是企业清晰的战略智慧。
+全方位用户体验
有人认为,传统行业在当今面临的危险,都是马云“惹的祸”,他们说:“如果没有淘宝,也就……”也有人认为,转型没什么了不起,把店搬到网上去就可以了。
其实,互联网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不仅是渠道转移这一环,它是根本性的、观念性的,以及系统性的。而最直观的影响便是“用户”的体验与感受。
来自埃森哲的《2015年技术展望》的数据显示,受访中国企业中75%将打造个性化消费者体验列为自身的三大优先任务之一;69%表示自身企业有望通过个性化技术投资取得回报。
产品体验贯穿在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每一个细节,做得好就成为产品制胜的关键。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包括产品购买过程的体验和产品使用过程的体验。
好的用户体验,必须能够为用户感知。达索系统公司在2011年,正式提出了3DExperience,即三维体验的愿景,而且在实践中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并购,正在将三维体验从理念变为现实。这种三维体验,不仅使消费者可以在产品真正制造和交付市场之前就可以虚拟地体验产品的性能,还可以使产品的架构师建立更合理的系统架构,使设计师开发出消费者更钟爱的产品,使制造工程师将设计成果更快地变成现实,并确保产品的质量,使市场推广人员能够在产品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时,就通过逼真的体验效果让客户感知。
在做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3D模拟以验证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对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准备预案;鞋类生产商在投产前通过3D模型看到鞋实际生产出来后的情况,进而根据需求等进行改进;能源企业可以根据3D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设备的部署和灾备措施防护。正如达索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纳德查尔斯(Bernard Charles)所言:“世界不是平的,世界是三维的。”
所谓体验是指每一个消费者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某个事件,使其情绪、体力、智力和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策划者不仅提供商品或服务,还要提供最终的体验,充满感性的力量,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
农产品是可以加工的,商品是有实体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则是难忘的。同样是咖啡豆,在农业经济时代的价值只有一两个美分,而到了当今的体验经济时代,去星巴克喝咖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价格当然也升值了数百倍。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体验产品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非常强调产品的易用性、移动应用,并通过云计算模式来使软件的应用与维护更加便捷。
ERP解决方案提供商IFS(艾菲诗软件)联合IDC开展的一项调研发现,25%的参与受访者表示,他们很期待将移动应用融入到CRM解决方案中。
Gartner近期的报告也显示,通过移动设备检索工作信息的情况日益增加:预计2015年,至少有60%的信息用户将通过移动设备与内容应用程序互动。一切都说明移动ERP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
一直将移动作为重点业务的IFS认为,在新技术环境下,移动ERP更应关注用户体验;甄别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充分挖掘移动ERP的价值;同时,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同的屏幕尺寸、触碰体验、操作系统、配置以及呈现技术,会导致信息以非最佳方式、五花八门地显示出来。比如,移动设备屏幕上冗长的菜单,会让系统可用性大为降低,用户体验自然不会愉悦。
同时,工作方式和使用场景也对移动设备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平板电脑拥有较大的触摸屏,分辨率较高,与智能手机相比,更适合与某些ERP功能互动;此外还能提供业务分析数据或图像等丰富的可视选项。而智能手机在屏幕空间和输入方面用户体验有所损失,但在访问网络时,它们能够保持永久在线,具有超强的便携性和适应性。通过点复选框方式授权采购订单、批准费用及其他流程,智能手机为用户简便地完成任务提供了绝佳方式。
面对“用户”、“粉丝”,简单把他们归结为“消费者”的工业化时代思维已经过时,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必须保持开放性,倾听用户的声音,发动用户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发现用户需求,并快速满足,创造出用户价值。 基于大数据分析,GE可以为东航的飞机做远程体检和预测性维护
+高效灵活的业务流程
埃森哲《2015年技术展望》中指出,领先企业也在组织内部推动变革,着力使所有员工、流程、产品和服务均实现数字化。这些努力将使企业逐渐联入到一种数字化肌体之中,可以接触到业务、客户关系、合作伙伴及周边世界的方方面面。受访的中国企业里,有90%相信软件将很快能够自主学习,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基于学习的经验进行决策;72%表示在考虑应用软件自动和认知计算强化其员工队伍的能力。
烟台莱佛士船厂是中国北方的一家造船厂和海上制造商,通过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的设计、工程和施工集成到统一的协作环境中,实现了从概念到施工,再到操作与维护的产品开发流程再造。
在一个 80% 的项目都曾经历过近乎灾难性的成本超支及延迟的行业中,绝对不能容忍由于数据传输或者系统和流程不兼容等造成的错误或者延误。
采用达索系统提供的CATIA、ENOVIA VPLM 和 DELMIA虚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烟台莱佛士可以与负责设计工作的挪威工程公司同步合作。在进行正式的资金投入和进度确立之前,确保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进行性能、可建设性、运营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优化。
运用功能丰富的 3D 技术和一体化的开发环境,设计时间可以缩短大约 70%,且客户的学习曲线得到大幅度改善。烟台莱佛士现在可以和其客户及合作伙伴展开密切合作,确保每个项目的如期、按预算交付,并可强化关系与竞争地位。
“包括造船和能源的全球各个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而像航空航天和造船等一些行业,正率先使用 3D 和 PLM 来转变业务开展方式。从大型制造商到中小型企业的其他行业,在当今全球性协作的大环境下必须采用这种业务范例,否则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PLM 可以模拟操作环境,因而能够提高质量、降低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烟台莱佛士船厂首席执行官曹溶辰表示。
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1亿,尤其中国、印度和拉美国家将出现快速城市化。为了促进这一快速发展的趋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支预计将达到9万亿美元。随着对快速低成本交付不断增长的高要求,许多项目都备受应用碎片化、人工手动设计流程和协作不佳的困扰。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CHIDI”)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主要承担电力、水利、建筑、市政、海洋等21个行业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和相关技术与管理服务。
CHIDI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加强内部设计和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及和客户之间的协作,改变水电工程行业传统的工作理念及模式,实现向国际化工程公司的转型。
当前的水电工程行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对工程图及工程数据管理的要求并非建立在以3D体验平台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然而,在水电工程领域,设计和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这也是CHIDI选择全球领先3D体验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达索系统的3D体验平台为整个工作进度的管理带来了全面的提升,包括设计进度、工程实施进度;其次通过工程设计和工程结果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了工程差错,给客户提供更直观的设计,将非常有益于工程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CHIDI信息化技术和专业业务负责人王劲夫说。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地铁的运输量大、便捷、快速等特点无疑使其成为城市交通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然而城市化进程也为大城市的地铁交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上海地铁目前在运线路14条,有331个车站、 579列车辆配置数,总运营线路达538公里。对网络化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全时段优化运营成为上海地铁的首要任务。由于所有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活动都只能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间进行, 因此缜密的时间和计划安排对上海地铁来说非常重要。
上海地铁的业务特点要求它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资产管理 (EAM) 解决方案,该方案既要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又要为公司的资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新方案必须包含丰富的维护和其他功能,对包括车辆信息管理(VIM)、项目管理等核心流程进行支持。另外,上海地铁要求新系统能够基于一个统一的中央数据库,实现所有流程信息透明化。
“通过使用IFS应用系统加强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维护,上海地铁列车实现了高利用率,保障每日800多万乘客可以按时到达目的地。”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信息改善部主管薛蓓依说。
IFS应用系统可以根据资产的具体运营使用时间,进行基于日历的排程并执行预防性维护,这为上海地铁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地铁公司通过主动管理并延长资产生命周期,确保列车的高利用率。
“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设备是什么时候安装的,以及它已经随列车运营了多长时间。我们能够执行常规的维护工作,延长资产生命周期,并提前规划好什么时候购买或替换备件。” 现在员工们可以高效地管理和跟踪备件,并优化对公司设施的管理能力。“当故障被登记后,如果设备还在保修期内,我们可以根据保修政策向供应商索取替换备件,这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 薛蓓依说,“更理想的是,当列车门控系统发生故障时,我们只需要提交一个工单,而不像过去那样需要提交120个,这无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通过预防性维护计划,上海地铁现在可以合理调配资源、高效地组织生产、逐步提高维修能力,维修模式也从预防性维修向状态维修迈进。 青岛第二粮库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IFS应用系统帮助上海地铁优化了员工排程,并提高了实时决策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在正确的时间派遣正确的人员和材料,一键获取及时信息并执行工单,”薛蓓依说,“时间对于派遣维护、清理、网络维修等来讲非常重要,是确保运营的关键,IFS应用系统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系统数据准确地报告运营绩效、监管和质量保障等信息。”
中国企业使用ERP系统的热情很高,而他们确实也需要这样一套系统来解决问题。但ERP实施成功不仅需要有好的软件,还要良好的管理基础和人员素质,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把它做好。
“要想进行一些改善的话,可以参考国外制定ERP的标准和守则设定标准。”IFS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时东表示,“目前,中国的ERP市场如果想真正发展起来,需要有一些专业人才、专业的协会来引领市场。让那些真正懂ERP的专家站在顶尖的位置来布局整个ERP的环境,培养更多人才。”正如布鲁诺・贝尔森所说:“提高数字竞争力需要政府和企业建立一套覆盖广泛、相互关联的行动方案。”
+智慧化产品与服务
泛智能化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显著趋势。移动互联网开启了智慧链条,打开了人类社会广泛使用、人人都能享用智能设备之门。
智慧化至少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设备的泛化,除了手机、手环、眼镜、手表,未来会有更多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有智能家居,智慧汽车,智能环境。
最让人期待的是智慧城市,这其中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工作园区、智慧医疗、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和智能销售服务。
人民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迈入公共服务“发展起步期”,出行、医疗、教育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多元化生活服务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O2O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正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希望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增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打通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实现移动应用与大数据的大联动,最终建设智慧的公共城市环境。”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通”)数据融合中心总经理李晓钢表示。
东方通是国内中间件领域的开拓者,是一家可全面提供基础软件、云计算等一站式软件基础设施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创新应用的综合性厂商。李晓钢认为,中国本土环境下,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必须符合中国本土的需求。
但由于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国内智慧城市的推动工作乱象丛生且比较缓慢。李晓钢认为,重要的原因是对运行路径的设计没有做好。“现在IT行业到了大融合和大整合的阶段,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并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要用突出社会价值的方式参与其中。”他进一步解释,不同的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不一样,有的关心经济运行,有的关心民生服务,有的关心城市管理,东方通把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利用起来为政府提供共享信息的按需服务,做一些逻辑和框架上的实践。
多年智慧城市的项目实践经验,东方通已非常熟悉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职能、业务系统和数据状态,从数据管理制度的制定、标准规范的设计,以及信息整合工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智慧城市大数据融合”模式方法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东方通从2014年下半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品牌北京同德一心、移动应用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厂商数字天堂、网络优化应用产品厂商惠捷朗,东方通实现了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领域的资源整合,同时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过去,企业通过中间件等产品推动IT基础建设,但现在用户更关注如何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升级他们现有的业务,怎样获得新一代的互联网架构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客户的需求变了,除了管理业务之外,他们更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它的核心业务,因为只有核心业务才能带来价值。”数字天堂总经理高经梁表示。
早在2003年,数字天堂就提出移动中间件的概念,满足企业将互联网端的服务移植到移动端的需求。2005年,数字天堂MKey无线中间件产品。“借助MKey,企业可以统一移动应用技术路线、简化移动开发过程、无缝对接多个业务系统、快速管理和分发企业移动应用。”高经粱表示。
智能化的另一个方向是智能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在人机互动方面,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很快会获得突破,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都会有长足进步,像微软的小冰、小娜这样的“虚拟秘书”会走向实用。
IDC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5年时,70%有客服需求的企业都在使用电话客服作为自己客户服务的方式,在线客服的使用比例仅为20%。2015年,企业客服方式早已发生转变,电话客服比例从70%降到30%,而在线客服比例从20%增长到70%。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客服需求。传统的人工客服耗费了大量人力成本,客户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客服体验不佳。同时,客服渠道越来越繁,接入方式越来越多,Web、微信、微博、APP等多渠道对客服人员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此之外,客服知识更新快,客服人员回答参差不齐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北京智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齿科技”)CEO徐懿表示:“在客服领域,企业客服的痛点是如何正确并且快速地解决用户问题,‘伶牙俐齿’对于企业客服来讲尤为重要。”
智齿科技推出智齿客服,便是在传统客服中加入了更加“智慧”的产品设计理念,将大数据分析、机器人功能更多地融入到客服领域。
智齿科技在国内首创了“人工在线客服+机器人客服”客服产品模式,智齿客服率先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机器学习引入客服产品,实现精准理解用户问题并匹配最佳答案,准确率高达98%。机器人模式、辅助人工模式自由切换,可解决约80%同质化重复问题并自动组织标准答案,帮助客服人员大幅提升回复质量和效率。
PP租车客服总监王旭表示:“PP租车是亚洲最大的P2P租车平台,日常业务访问量非常大,智齿客服帮助我们解决了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在做从400到线上的客服牵引,在这个过程里,智齿客服帮我们解决了80%的重复咨询问题,接待能力提升了5~8倍。”
+跨界与创新的商业模式
决定商业模式的要素有两个:企业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企业如何创造自身价值。
马云的诺言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阿里整个来讲,它正在围绕着电商的核心业务重构传统产业的生态圈。阿里通过B2B践行了中国对制造业行业的改造,通过C2C、B2C践行了中国对零售行业的改造,又通过O2O饯行了对服务业行业的改造。阿里围绕着云服务、大数据基本层的服务,到支付和物流层的服务等。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面,新兴和传统是不断融合的,也是一种彼此的重构和颠覆,不能说互联网重构和颠覆传统产业,也不能说传统产业重构和颠覆互联网。
来自埃森哲的数据显示,87 % 的中国企业高管欲在未来5年通过行业跨界寻求新的市场契机;63 % 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 社交网络、 移动计算、数据分析等数字能力是实现跨行业发展的成功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报告中提出要积极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在GE中国研发中心的《The Next List 未来技术蓝图》中提到,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智能机器以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
“工业互联网是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结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是航空、发电和水处理以及医疗。”GE中国软件及分析卓越中心总经理胡晓表示。
据了解,GE 在中国建立了软件和分析卓越中心,目的是针对中国客户需求,发展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支持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以帮助医疗、航空、能源、水处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客户提升生产率和运营效率。
胡晓说:“GE 航空集团在上海建立了全球四大航空客户支援中心之一,提供‘7 天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为航空公司提供发动机运转的实时信息,对于任何出现的故障信息进行预测性维护。”
东方航空公司在1994年订购了5架空客A340飞机,自此,GE成为了东方航空的发动机供应商。从2000年开始,GE开始为民航客户提供应急响应服务。当发动机出现问题,比如某一项参数突破警戒值时,才会被GE和航空公司发现。“尽管这些小问题并不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但这套略显陈旧的解决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航空公司的业务需求。”胡晓说。
工业互联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2014年初,GE在中国推出了基于预测模型分析的远程诊断平台。
基于GE记录并保留的飞机起降时大部分的发动机远程诊断数据,每个发动机都收集了与其叶片损伤相关联的数百个参数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维修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引擎问题造成的延误。这是对航空公司和乘客最直观的影响。”胡晓补充道,“依靠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
有了可靠的数据,GE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动机向航空公司提出定制化的检修建议。“我们会告诉航空公司,基于我们的预测模型,这一台发动机应该以怎样的时间间隔检查叶片损伤。”这不同于以往维修手册上的单纯按执飞里程的“一刀切”式检查策略。
此外,基于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航空公司还可以调整航线安排,降低叶片损伤和报废率,从而降低机队的维护成本。比如由于经常执飞污染程度较高地区的航线,一架客机所配置的发动机叶片损伤程度会更高,GE就会提出建议,让其改飞低污染地区的航线。
不只是GE这样的传统大型工业企业正在进行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转型,在这个“万众创业”时代,还出现了一批通过新型手段改造传统行业的创业公司。
“3D可视化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平台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一次尝试,‘模模搭’是优锘科技从‘让IT可视’走向‘万物可视’的重要一步。”优锘科技创始人、公司CEO陈傲寒表示。 优锘是一家数据中心可视化方案的软件公司,目前为国内很多银行、通讯公司提供企业级物联网数据中心可视化解决方案。而模模搭是优锘推出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实质上是一个物联网可视化PaaS云平台。它可以帮助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快速在线创建机房3D模型,也可以帮助粮仓提供基于3D模型的可视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甚至在消防救援中大显神通。
在物联网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可以将3D场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结合,提供3D可视化的互动管理界面。通过优锘科技提供的物联网管理API,实现3D场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数据互动,在3D界面上动态展现被管对象的状态、数据、事件和告警,甚至提供反向的控制操作能力,让用户可以直观地掌控和管理物联网世界,为智慧建筑、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提供高效的可视化管理手段。
今年是长荣股份成立20周年,10月20日,长荣股份特别举办了“长荣股份包装日活动――暨包装二维码研讨会”,吸引了全国近300位印刷包装企业的代表和媒体朋友前来参加。长荣股份董事长李莉在活动上致欢迎辞,她表示:“长荣股份20年来始终致力于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印刷包装业,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装行业也在逐步向着安全化、环保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何帮助客户实现包装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长荣股份确立了‘以印刷装备为主导,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装备制造和印刷产业协同发展’
的发展战略,并将从加快智能绿色印刷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国际化战略、建设以云印刷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互联网+印刷新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产业的整合和拓展四个方面落实,实现公司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智”造产品升级“悦智臻梦”来袭
20年来,长荣股份始终坚持以成为“世界领先印刷包装设备服务供应商”为发展愿景,经历了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的跨越,定位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分为6大系列共70余款机型。长荣股份总经理蔡连成在活动上做了长荣股份产品,将设备重新升级,划分为“悦智臻梦”四大系列,为不同类型的纸包装印刷客户提供从单张纸、卷筒纸到瓦楞纸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化印后加工解决方案,为卷烟、酒品、医药、电子产品、食品等包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MK1060ERSL平压平自动全清废模切机是“臻”系列产品中的明星产品,其一次走纸可实现模切成型、全清废、不停机取样及成品计数堆码整齐收集功能,产品经该设备模切后,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或装箱,相较于普通清废能够节省25%的时间,在释放更大产能的同时更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印刷企业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该设备配备了AGV智能化自动物流系统,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物料搬运投送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线投料、回收、过程监管的连贯问题,如果再辅以智能化的仓储管理、设备调度及物流信息管理等系统,能够真正对整个工厂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过程可溯和实时监控。
包装二维码 绽放别样风采
包装二维码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烟厂和印刷企业的多位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二维码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首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陈书义博士做了“物联网应用与标准进展”为主题的报告,了物联网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农业、交通、林业等行业的应用,并就中国物联网的相关政策及标准化进程进行了解读,指出烟草包装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其物联网标准要同国家物联网标准一致。
来自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发展部的专家李永煜在题为“二维码应用思路及技术方案探讨”的演讲中指出,二维码在制造、物流、营销全产业链的深化应用将为传统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二维码主要用于产品防伪验证、企业宣传和品牌推广以及产品监管,其赋码方式有BOPP薄膜喷码、贴标机在线贴码、激光直接打码及印刷企业数字喷印四种。
深圳太和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国波以“烟草行业与物联网(二维码)技术的融合应用”为题做了精彩演讲,他指出互联网是一种思维,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消费者形态意识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烟草行业要基于互联网(及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构建全覆盖、大应用、高智能、全安全的烟草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长荣数码总经理彭川则以“长荣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包装可变数据应用”为题,追溯了条码的发展历史,指出由条码发展而来的二维码不仅满足了条码原有功能,也成为了一种推广手段,让包装盒成为了媒体。二维码的图形性需要借助印刷才能真实完整地再现,作为印后设备供应商,长荣股份推出了喷码全系列解决方案,由平台、喷墨系统和数据中心组成,能够满足不同属性客户的需求,目前已有多款机型在深圳科彩印务有限公司、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等装机使用。
此外,大理美登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述鑫、深圳科炬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定彬等也与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分享。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却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包装二维码的未来发展及应用。
长荣杯 打造行业精品赛事
当晚还举行了第三届“长荣杯”纸包装制品精品赛颁奖典礼。本届“长荣杯”共收到来自129家企业的398件作品,其中社会包装作品216件,同比增长51%,烟包作品182件,同比增加23%。作品类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烟包、药包、酒包和电子产品包装,还有各类精美的纸质工艺品,为本届“长荣杯”增添了不少亮点,并有多篇技术性论文和设备使用心得文章参评了优秀论文奖。本次大赛共设立7个奖项,最终评出了烟草类中国精品包装奖10名,烟草类中国绿色包装奖10名,烟草类中国创新包装奖10名,社会包装类精品包装奖10名,社会包装类中国绿色环保奖10名,社会包装类中国创新包装奖10名,优秀论文奖10名。
关键词:开放式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开发,整体提高教育资源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是目前我国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并不完善。为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共享的有效实现,本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该机制以合理的共享方式作为依托,以先进的技术体系作为基础,以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作为协调,以完善的法律保护制度和行政干预机制作为保障。
1 研究现状与应用实践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我国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有5种形式。
1)国家支持建设的大型教育数据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建设工程项目,其中有些资源库类似于美国的ERIC和OhioLINK项目,如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前者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多个源数据库及中国基础知识仓库等,旨在建设大型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高速网络提供服务。
2)国家建设的远程教育系统——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其内部资源的共享是一个典范。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质决定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特有的资源共享机制。2000年以后,中央电大与TCL公司合作建设远程教育资源,成立“电大在线”公司,推出的平台和资源开始实行有偿资源共享。
3)同类型或同地区院校在项目或政府的推动下实现资源共享共建。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在共同参加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和天地网结合项目”的推动下,联合研究,开发远程教育的若干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网结合的远程教育支持系统,提出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优化解决方案及技术规范;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课程,实现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及信息的共建共享和共管。
4)院校之间主动提供资源和主动争取与其他院校实现资源共享。
5)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简称CORE,是一个以26所IET基金会会员学校及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基本成员的联合体,以推动全球高校、教育机构的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国高校获取免费、便捷的全球开放式教育资源拓宽渠道。CORE以“开放共享”和“精诚合作”作为价值观念的核心,在不断为中国教育引入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同时,更携手中国高校将其优秀的教育资源传播推广到全世界,从而实现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双向接轨”。
2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与技术规范
为了保证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能顺利实现,我国各级组织和机构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及技术规范。如《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2003-9-5)等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
在技术规范方面,教育部颁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对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开发资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等方面做了统一。另外,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目前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
3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
我国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取得较多的成果,但是目前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还不是很完善,存在各种问题和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存在一些特点:1)多从经验和实际出发,缺少从理论角度研究共享的必要性;2)研究的范围涉及共享的方方面面,但是对共享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却较少,尤其是对共享机制和模式的系统研究更为缺乏。
随着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和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需求及矛盾已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解决共享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实践。 #p#分页标题#e#
4 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4.1 共享架构
高等院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指校际间或校内各部门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同使用。共享过程中涉及技术基础、共享方式、组织结构、法律保障、激励政策等多个方面。将“机制”引入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并非是将共享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要理清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协调各要素相互促进以发挥最大功效,并最终以制度化的形式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稳定运行模式。
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要能保障共享有效稳定地运行,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基础,以系统的组织管理机构作为协调,以合理的共享方式作为依托,以完善的法律保护制度和行政干预机制作为保障,以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政策及测评体系作为促进。由此,共享机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4.2 高校网络校际互通
高校校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成校园网,已基本满足高校用户的需求,保证信息传输的顺畅。
目前在高校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中,作为中国最早和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之一,CERNET占有明显优势,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平台,支撑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招生远程录取、数字图书馆、中国教育科研网络、数字博物馆等许多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的科研任务。
4.3 共享模型
1)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学校通过一定的资源共享系统,整合全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根据各类用户需要指定权限,将资源提供给校内用户使用。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校内各部门和用户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效益。
2)基于因特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基于因特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面向全球用户,资源极为丰富。也正是它的极大限度的开放性,往往重复的资源大量存在,有效资源较少,安全性较低,对用户在获取资源时产生各种各样的阻碍。
3)校际间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型。校际间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面向每个参与共享的高校用户,这种共享模型介于上述两种模型之间,既能向用户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又大量减少重复资源建设,提高用户效率以及安全性等。但是这种方式在目前的高校中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但欠缺可行的共享模式计划,而且各个院校也缺乏强烈的合作动机和有效的共享机制。
在综合分析上述共享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校际间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图2)。在这种共享方式中,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公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用于各类高校的资源信息。该共享平台可由教育科研网或共享高校所在地区的教育厅等部门负责研发,向用户提供注册认证、目录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以及用户培训等信息服务。
5 共享方式
首先,确定合作的高校,在确定共享的规模时,应尽量将规模保持在能取得最大效率的范围,尤其是同一地区内的高校更具备共享条件。其次,高校间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整合现有资源,扩充所需资源。对于各高校需要的资源,经过协商之后可统一购买,共同使用。这种合作的方式体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能有效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基于各高校资源需求的差异,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不宜采取合作建设的方式,可由一方建设,同时服务对象也主要面对本校用户。若其他高校的用户偶尔需要这类资源,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有偿共享。
6 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高校仍缺乏一个高效运行的资源共享平台,院校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共享交流,校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方面,要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资源的共享。笔者认为,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共享机构,通过组织机构的改革来实现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以资源共享平台作为依托,各机构间相对独立,同时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共享的稳定运行。
6.1 管理决策机构
该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和维护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对共享相关事宜进行决策。根据各高校及用户需求对共享内容和方式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各个共享单位的实际情况,拟定共享协议,规划资源的综合配置、管理经费等。
6.2 共享监督测评机构
该机构在对高校共享行为进行监督的同时对共享资源及共享平台进行测评:检查参与共享的各个高校和部门机构执行相关共享协议和制度的情况;评估共享资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评价共享平台的运行绩效;提出科学的测评结果;等等。
6.3 共享调解机构
该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各共享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建设合理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组织结构,可以统一管理,宏观调整,各个部门机构职责明确又相互协调,使校际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作有条不紊。 #p#分页标题#e#
7 保障机制
要真正领导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成功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行政干预机制。建议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下设直属的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导中心,对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经费进行调控,管理与规范教育资源之间的信息服务业务,正确处理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8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为了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鼓励共享行为主体积极有效地实施资源共享,在共享机制中还应指定共享激励机制,促使和吸引更多的个人、集体参与共享,扩大共享范围,提高共享水平。
9 总结
本文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稳定运行的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美凤.开放共享共同行动克服障碍全球受益:2006 CORE开放教育大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6(10):5-11,26
[2]明均仁.MITOCW对我国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3):25-28
档案信息化发展新取向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的发展,要始终坚持把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30年的发展,相继走过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步入一个以服务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各级档案部门逐步开展了以基础设施配置和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规范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世纪初以来,以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增量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基础档案数据库以及各级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广泛展开,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呈现出总量不断增加、结构趋于优化、配置日益合理的总体态势,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控制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当前,化解应用不足风险、提升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杨心驱动力。以服务为导向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价值取向,既是融入和贴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大局的现实客观要求,也是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说过:“我们做一件事情时,主观是为自己,但是客观上,我们只有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从社会得到回报。”同样,对于档案工作来说,只有通过服务充分体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档案事业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更大支持,才能赢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如果档案公共服务工作不到位,自然就难以得到老百姓的认知和认同,更遑论得到丰厚的回馈了。
国家档案局部署2011年工作时提出实施“服务为先”战略,重点在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有实质加强,全面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重申,要努力建立强大的档案利用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对社会各方面发展发挥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大的贡献率,这无疑应是当前档案事业发展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并且努力探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推动“服务为先”战略全面付诸实施。
服务能力“倍增”途径
加快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全国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模式也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发展变化。据报道,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档案馆近年对该馆提供利用服务的基本状况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场访问量正在缓慢而明显地递减,远程访问量正在迅速而持续地增长;档案馆的现场接待量大约在每月2000人次左右,而通过该馆网站进行利用发生的点击量则大约在每月50万人次左右。该馆从2012年2月开始对服务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档案利用服务的着力点更多地从现场方式向自助方式过渡,强化提供以虚拟方式获取馆藏档案的服务。
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持续发展和改善,尤其是近年来在服务民生方面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发展自身与服务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档案公共服务上台阶呢?如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而摒弃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理解为做减法,那么,结构调整创造出的新需求就是做加法,清除阻碍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种种体制机制弊端就是做除法,而通过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带来的服务效率提升则可以理解为做乘法。做好这“四则运算”,无疑有利于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通过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带来服务效率的提升,是档案服务能力提升的一条新路径,也就是我们要做的“乘法”。而充分运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疑是加快提升新形势下档案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效率,带来的是档案服务模式的历史性重构,既是新形势下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建设“档案强国”宏伟目标的现实要求,是当前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必然面对的一个时代命题。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实现全国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并且提出“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档案局在部署2011年工作时要求,以提高远程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变革档案提供利用方式,使利用者能够在最近的地点、以最短的时间查阅到需要的档案信息。2012年,国家档案局再次要求,加快建设和利用能够远程传输档案的电子网络,并积极把已开放档案和已公开政府信息上传到网络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成为我国档案事业实现新跨越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
“中国档案云”愿景
以云计算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全国性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按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档案局部署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换句话说,就是要打造一个类似谷歌、百度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查询利用的专业门户,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方便地获得国内所有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均等化、专业化服务。云计算的应用,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或远程服务器中,按照互联网运作模式,将资源能够切换到所需要的应用上,并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云计算作为新一代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它在网络资源共享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使用方便;便于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充分共享;有效节省社会资源等。
基于云计算的国家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中国档案云),就是在云共享服务模式下,通过构建共享服务云平台,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将分散的国家档案信息资源集中起来管理和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并提升共享效率。这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对于提升新形势下档案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化的档案信息共享、均等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是档案云构建的基本要求;面向公众的社会化价值取向,不歧视任何人的均等化基本准则,一站式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充分体现行业优势的专业化标准,是档案云构建的基本特征;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构建档案强国作贡献,是中国档案云建设的根本目标。
建设中国档案云,可以采取分布式资源建设管理模式,通过私有云建设标准统一的档案资源池,通过公有云建设规范统一的应用平台。需要动员组织全国各级国家档案馆积极参与进来,并且鼓励各地区通过区域性共享平台建设覆盖全国各基层档案馆。建设中国档案云,应当积极探索新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管理运营模式,促进国家信息内容产业发展。
建设中国档案云,要始终坚持把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作为基本指导思想,要始终坚持把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要始终坚持把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档案云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始终坚持把带动各项基础业务建设与发展作为要务来抓。一句话,就是要奉行资源为本、服务为先、安全为重、规范为上。只追求追风般的速度和恐龙般的规模,而忽视安全和质量的建设,终究是没有希望的。档案云的建设与应用,其绩效评估的核心指标和主要判据则只能是社会认知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档案云的构建,是档案服务机制的全面创新,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综合成果的全方位体现。
让共识成为共举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新格局的构建,需要全国各级档案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奋斗,让共识成为共举。
关于全国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实施路径,国家档案局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要以公共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建设,逐级实现区域内档案部门的信息共享并共同向社会提供远程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方便,进而为最终搭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实施全国范围的档案信息共享做好充分准备。”
2012年3月,广东(粤穗深)跨馆档案查阅利用系统开通。该系统既整合了粤、穗、深三地档案馆开放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的目录数据,又依托各自的档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查询、网上信息交换等业务,实现了馆际之间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近查阅利用跨馆档案信息。这是国内首个基于目录交换和共享的跨馆查阅系统,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服务平台,受到国内外利用者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目前,广东省范围内的区域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正在珠三角等地区逐步扩展和延伸。北京、浙江、福建以及许多地区都在积极谋划和探索当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构建模式和实施方案。北京市档案局明确提出,以建立区域性的北京市数字档案馆为目标,加快全市统一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利用平台建设,提升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采集标准化、信息存储安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水平。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创意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内容。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抽调专门力量,深入有关企业和单位采取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形式,就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鞋业企业信息化、政府部门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及电信、移动运营商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解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我县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网络建设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较快。
我县不断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通信网络已形成一定规模,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县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一是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电信固定电话用户达18万户;小灵通用户达5万户;189手机用户达1万户;光纤上网用户达5000户,专用光纤达1000多户;人均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2.5%;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100%;移动手机用户达56多万户;通信网络能力逐步提高,物流业务稳步发展。联通、铁通等网络运营商均已建成本地sdh传输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全县245个行政村100%覆盖广播电视,1733个自然村96.3%覆盖有线电视,边远山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是互联网用户规模较大。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拥有计算机总数约7.5万台,宽带用户达6.5万户;全县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40多台。全县245个行政村全通宽带,农村计算机互联网用户也日益增多。城镇、农村用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消费逐年增长。
(二)政府信息化稳步推进。
几年来,我县坚持“讲求实效,应用为先”的原则,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建成和启用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公文系统从去年8月建成和启用以来,已有90多个单位应用该系统收发公文上千件(次),大大提高了公文流转速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二是建成和启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目前已有24个行政审批部门的346项行政审批和一般业务管理事项纳入在线监察和实时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单位的办事效率,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是即将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从去年开始,我局对政府大院各单位的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使上网速度达到100兆,并发动大院外各单位自筹资金加大网络改造力度。同时,还组织开发商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于今年4月底完成。
四是完善县政府门户网站。几年来,我局对县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多次大幅度的改版,增设了“百件实事网上办”、“网上”等民生栏目,大大丰富了网站的内容,提高了网站的点击量。目前,每月浏览人数超过30万。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均建成网站,部分镇政府(街道办、管委会)和县直部门也建起了各自的网站,并链接到县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五是开通“惠民在线·网络问政”论坛。为确保县领导和部门领导从今年3月开始每月进行一次在线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拓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从今年2月底开始,我们在借鉴惠州市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惠民在线·网络问政”论坛,并挂在县政府网站。3月19日晚,县委黄书记作为第一位上线领导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同时,也促成了各级各部门重视办理网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几年来,我县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中,重视引进以家电、计算机等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的招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__年,我县外商投资且已投产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有15家,其中“三资”企业14家,投资总额24607万美元;“三来一补”企业1家,总投资额878万港元,外资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08年我县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1869.4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23215.69万美元相比减少1346.26万美元 ,下降6.16%,占同期全县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32.84%。立隆电子(惠州)有限
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电解电容器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该公司销售总收入达1亿多元,产量居世界同行第五位。以生产环保、节能、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为主的光胜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tuv iso9000认证,成为我县首家获此证书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以生产电容器引角为主的全用电子工业(__)有限公司坚持走技术创新的路子,以一流的产品质量和竞争优势赢得了市场份额,在全球同行业中仅次于日本。(四)信息化服务成效显著。
几年来,我县通过宣传推广、典型示范、调研培训等形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1、企业信息化示范效应逐步凸显。20__年,我局会同县中小企业局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采取问卷调查和抽样走访的形式,对全县15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厅、市局和县领导。争取市20__年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扶持有关制鞋业的发展。并积极协调有关运营商和it行业主动加强与鞋业、商贸物流业、星级酒店等企业的沟通联系,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推广了一批企业应用信息化进行生产、营销、管理的成功案例,带动了全县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利用“中小企业网”和“__鞋业技术创新网”等企业信息平台,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网上宣传、网上交易。目前,全县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明显提升,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率达到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40%左右;鞋业、电子产品龙头企业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阿达彪”引进cad软件进行服装设计,东聚电子公司运用sap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华丽鞋厂建立erp管理系统;一些上规模的鞋业、商贸物流业、外资企业、酒店注重完善网络布线、生产流程、物业管理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在省山区信息化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我县目前已建成了县信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14个镇级信息服务站和43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建成了农信通、农业视频点播系统和马铃薯、荔枝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__山区网、__草莓网,加大了农村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力度。组织开展了农村中青年信息能力培训工作。建成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系统”。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信息化的意识有所增强,农业信息化需求有所扩大,信息化为“三农”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去年5月中旬召开的全省山区信息化建设总结表彰会上,我县有四项获得表彰奖励。
3、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我县公安系统借助移动短信/gprs/edge网络,实现个人身份信息查询、在逃人员信息查询、车辆信息查询等,并随时随地记录传输各种数据和图片需求,为警务人员现场办公执法提供了便利。我县还建立起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首批建成的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在辅助公安管理社会治安、侦破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地区发案率平均下降30%,破案率明显提高。最近,我局还制定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作方案》,拟通过县政府转发至各级各有关部门参照执行。同时,积极加强与电信、移动公司的沟通联系,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为广大市民上网提供服务。联合这两家运营商,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积极扩大社会化信息服务范围。
二、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问题
1、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现代信息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行业发展也不平衡。以电信、移动、广电、医疗等为代表的服务性企业,信息服务功能比较完善。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建筑业、物流仓储业、酒店餐饮业等领域的运用层次依然偏低。我县通信技术有一定的规模和能力,但软件技术以及动漫产业技术还未涉足。
2、信息服务业规模偏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县信息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全县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偏小、竞争力不强,缺少有实力的信息内容服务机构和应用服务提供商。
3、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工作有待加强。我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深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程度较低,存在信息不够畅通和信息“鸿沟”问题。信息和网络资源整合力度不大,网络利用率不高,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我县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偏少,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特别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奇缺,难以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造成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强。部分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还反映,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难引进,即使进来也难以留住。
5、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目前,我县尚未建立起电子商务数据中心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实行电子
商务意识不强,绝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加上目前由于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安全交易问题仍持怀疑态度。三、加快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产业。
要继续发展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业。加快电信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拓展电信服务新业务,使之实现由传统的语音服务向现代多媒体综合服务转变,全面提高面向农村的信息传播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县在通信网络市场消费的优势,迎接第三代移动信息(3g)、下一代网络(ngn)等新一代信息传播服务业的到来,通过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互动合作,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要鼓励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互联网增值服务业和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业。电信、移动运营商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多开发一些面向大众和企业增值业务。积极加强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媒体、增值电信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传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转变。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以及电子订货系统的应用。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开展网上营销,实现“网上市场”和有形市场的有机结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上网工程”,协助中小企业建立网上专业市场,通过产品上网商机,构建一个虚拟的交易市场。按照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提供语音通信、无线上网、移动oa、移动商城、手机认证、手机支付等个性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商务能力。把制鞋、服装、电子、建材、化工和农产品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建立一批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开发基于短信、彩信的新型远程报警技术,推广基于手机的远程多人电话会议技术,建设灵敏度高的综合应急通信系统,快速便捷地采集和水文、气象、地质、交通、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社会公共安全信息。
(二)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
要发展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意业。依据我县特色产品和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化的工业设计、产品外形外观设计、工业模型与模具设计与工业数字设计创意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产品包装设计、视觉传递、建筑装饰设计、广告和平面设计为主的视觉数字设计业。整合各领域的数字设计创意产业从单一产品设计走向形象设计,从产品外观设计、性能设计发展为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设计,促进信息技术在文件传媒、新闻出版、工艺美术、咨询策划、广告会展、时尚消费、娱乐休闲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创意、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要发展数据库。以电子公文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形成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市—县—镇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完善以网络安全为主的管理制度,保证网络、设备、系统、数据安全运行。加快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宏观经济、专利等对经济社会资源的开放、互联和共享。加快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的产业化,推进商业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开发公益性信息资源服务,建设若干个全县性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加大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开展公文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快建设全县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立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
要发展面向商贸流通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力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依托交通、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以互联网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发展,通过互联网对物品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商贸流通各环节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要发展面向生产制造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引导我县制鞋、服装、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化工、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医药、玩具等制造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和管理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持面向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网络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业务,规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市场。要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大局,以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为导向,在继续巩固和发展省支持我县山区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力度,扎实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大力发展面向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种养、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业天气预警预报、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法制建设和村务管理等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面向农村的通信服务资费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开发面向农村市场质优价廉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品,扶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新业务的发展。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促进电子商务支付业务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
(五)大力抓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统一规划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光纤骨干入网,优化网络结构。加快有线接入网络的宽带化改造,建成可承载多业务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接入网。推进光纤到大楼、光纤进家庭、宽带到个人。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双向数字化改造步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__〕1号)精神,推动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进村入户能力。要加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把太阳工业城打造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珠三角产业转移
工业园内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特色鲜明、协作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鼓励电信运营企业为园区提供质优价廉的电信网络服务。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托我县现有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中介机构和龙头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广东省专业镇(黄埠)鞋业创新中心、岭南荔枝(四季鲜)技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南方马岭薯(九华农贸)技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无线射频识别、卫星导航等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业招商引资平台。抓住《纲要》实施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深化惠港澳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支持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推动惠港澳产业基地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产业;集群化;美术类;艺术网站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所谓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组成的群体。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国家竞争优势》一书,1990年迈克・波特在该书中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进行分析。集群化发展无疑在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凸显出价值,中外成功例证数不胜数,那么,我们在研究艺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问题是:互联网上的艺术产业能否集群化发展?现状如何?江苏省在本领域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一、艺术产业集群化的互联网生存之可能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文明时代或称信息文明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互联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无法遏止的趋势。
1、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为艺术产业集群化的互联网生存提供了必备的发展基础。1991年5月,毕业于牛津大学物理系的伯纳斯・李将其发明的World Wide Web(即WWW万维网)投入到互联网上使用,主要适用于信息的公开,因此成为Web1.0时代互联网的基本雏形,此后出现的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均拥有第一代互联网的鲜明特点:信息采用集中形式,广大用户的浏览方式类似于传统媒体的翻版。而Web2.0是2004年3月戴尔・多尔蒂(O’Reilly媒体公司副总裁)和克瑞格・克莱(Live媒体公司)共同提出的,当时,他们并没有给出Web2.0的具体定义,而是举例说明:“个人的网站是Web1.0,网志博克是Web2.0;屏幕抓取是Web1.0,Web服务是Web2.0;单方信息是Web1.0,共同参与信息是Web2.0”,[注:参见汤代禄,韩建俊,边振兴编著《互联网的变革――Web2.0理念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当然,今天的Web2.0已经比当年有了极大地丰富(博客、播客、移动博客、社会化标签、内容聚合、维基、Web服务等层出不穷),而且还在不断地丰富下去。因此,Web2.0由于其开放、参与、分享、创新、个性、体验的特质成为当前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力量。在Web1.0还在大行其道、Web2.0还在完善的时候,Web3.0只能是概念性的前瞻:比如其主动性、最大程度的数字化、多维化特征,比如其新一代商务应用模型结构,比如使Web成为一个操作系统……
这样的一个演变过程如同人类的进化过程,丝丝入扣,巧夺天工。但是,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我们注意到:一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天才的概念设想”纷纷实现,传统的互联网巨头雅虎、微软、搜狐、新浪、网易等首先将博客、社会化标签、图片上传、视频、即时通讯等普遍应用,不仅让整个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无法尽快消化,即便是互联网自身也感到应接不暇,来不及规范和成熟。如此一来,在拼命“追赶”的信息化道路上,各领域的衔接和配合不免力不从心,大大滞后于互联网的发展,后果是来自互联网之外本能的抗拒,也阻碍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正如赵正阳所说:“相比之下,网络在艺术品收藏交易中的优势还是要远远大于劣势,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并作为收藏艺术品交流与交易的平台和载体,需要有关方面去关注、重视和规范。”[注:参见赵正阳《网络,艺术市场的异度空间》一文,《艺术市场》,2005年第12期,第79页。]互联网的发展为包括艺术产业在内的诸多社会领域提供了足够的扩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不同的是,这个平台需要艺术产业自身进行完善和拓展。
2、互联网经济的特点显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作为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经济受到极大关注:一是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互联网营销备受重视。
电子商务从20世纪70年代最原始的银行间电子资金转账发展至今,已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成果日趋成熟起来,与此同时,互联网营销策略也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和重视。首先,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表现在B2B、B2C、C2C的蓬勃发展:B2B(企业对企业)模式以沃尔玛连锁超市等为典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加快供货,开始在互联网上处理订单与交易信息,拉开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大幕,也为阿里巴巴(Alibaba)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而B2C(企业对消费者)模式以亚马逊(Amson)和易趣(eBay)最为著名,前者创造了网上零售模式,后者开启了网上拍卖的大门;以淘宝网(Taobao)为代表的C2C(个人对个人)模式,将互联网的交易扩大到每一位网民,并成功打造出新一代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的“网商”。与之相识适应的网上银行的开通、网络支付的升级,也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新媒体平台逐步形成,新经济模式正在确立。作为整合性极强的新型的经济载体,互联网的优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并没有被忽略,反而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陈玲在《新媒体艺术史纲》一书中将互联网称为“重构与整合的艺术”[注:参见陈玲著《新媒体艺术史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蒋宏、徐剑在其主编的《新媒体导论》中将短信、数字电视、户外新媒体、宽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博客均列为“新媒体”的“务实”对象;琼斯・斯蒂文第一次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在其主编的《新媒体百科全书》中收录了12个主题的数千个与“新媒体”相关的词条,他的贡献是提醒我们:新媒体之“新”并不排斥“旧媒体”,亦即新媒体并非完全与“旧媒体”划清界限,而是基于“旧媒体”成长起来的;朱海松在其著作《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中没有忽略手机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重点在手机作为新媒体的阐述上,却客观上论证了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强大整合(融合)能力……一个新的平台的搭建同时创建了一个新型的经济模式的载体,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开始正式确立。张铭洪指出:“互联网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更是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这促使人们去研究网络经济学”[注:参见张铭洪主编《网络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第1页。]。胡乃文更是直接提出了“网络商业模型:IT商业模型、增值服务模型、网络消费商业模型和商业数学模型”[注:参见胡乃文著《塑造网络经济:第三代电子商务教科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一个新的生存状态的出现必然受到“物竞天择”的考验,而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也必定面临各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但是,互联网经济所带给艺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广阔空间已毋庸置疑。
①数字资产管理。是雅昌为艺术家提供艺术成果的存储、应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首先,将艺术家原作及相关艺术成果,通过拍摄、扫描、电分等数字化手段,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成艺术家的数字资产,再对这些数字资产进行分类存储,形成艺术家个人数据库。方便互联网、艺术品认证、图片版权等应用需求,实现资产的保护和应用的统一,既有效保存了艺术家的艺术成果,又保护了艺术家的知识产权,打击了赝品,同时还实现了艺术成果的展示和宣传。
(“雅昌艺术家网”截图)
②个人数据库。是将艺术家的作品及相关艺术资料数字化处理后,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分类技术,对数字化后的作品高图、生活及创作照片、文献资料、音像资料等电子数据进行分类存储管理,形成艺术家个人独有的数据库,为实现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从而免去艺术家再次出版画集、著述而重复电分的麻烦,艺术家在举办展览、宣传等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
③官方网站。采用艺术家姓名拼音的专属域名和服务器空间管理,融艺术家的艺术简介、成果展示、资讯、拍卖预报、互动交流为一体的互联网官方平台。在艺术家的官方网站中,跟踪记录艺术家的动态、作品市场行情、拍卖指数分析、拍卖作品统计、拍卖价格查询等。
④艺术品认证。是将艺术家的作品经艺术家本人亲自认证后,给予永久性的唯一编码和标识,保存在“艺术家个人数据库”中,同时通过艺术家官方网站为收藏投资爱好者在线查询资料提供可靠的认证信息,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艺术品的认证,可以有效防止赝品的泛滥,这一举措特别是对在世艺术家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艺术家行使对自己作品的“鉴定权”有足够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历史记录,能够有效杜绝各种“考证”中的猜测、杜撰现象,加快了研究者的信息核实速度。
⑤图片版权。是由艺术家将个人数据库中的作品图片的使用授权行为,委托给雅昌。由雅昌艺术家对其作品图片的使用进行合法授权,然后根据授权范围和用途,从艺术家个人数据库中直接调用。全程艺术家图片的授权行为,为艺术家提供省心省时的秘书服务。这一增值服务形式在国内才刚刚开始,在版权制度尚未健全、盗版现象尤为猖獗的阶段,如何保护艺术家的权益仍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跋涉之路,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完善。
(3)雅昌艺品网。于2007年12月28日开通的“中国首间授权限量复制专门店”,是图片版权的实践基地和交易场所。集中了古今中外近千种以艺术复制品,目标群体为普通大众,价格从100元到50000元不等。
(4)雅昌拍卖信息网。对特别是初入中国艺术市场的人来说,雅昌拍卖信息网不啻为“不说话的老师”和“领路人”,网站里有详尽的拍卖资讯、拍卖预展、拍卖排行榜、拍卖指数和拍卖知识工具书。拍卖资讯和拍卖预展将国内(含香港地区)重大拍卖会消息无一遗漏地集中公示、拍卖排行榜又细分为年度拍卖公司成交额总排名、年度拍卖公司成交比率总排名、历史/当前拍品成交价格总排名、古代/现代/当代中国画家价格指数/总成交金额排名、中国油画家价格指数/总成交金额排名等。
(5)雅昌画廊网。2008年1月4日上线,由雅昌艺术网原画廊频道升级而成。其主要栏目包括:画廊动态、画廊黄页、画廊展览、展览列表、作品展示等。集中展示国内实力较强的画廊,公布各画廊举办的展览、的艺术家,介绍画廊的动态,协助合作画廊扩大影响。
(6)雅昌雕塑网。是由雅昌艺术网、中国雕塑学会、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三方共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建设、管理、维护、运营的网站。既是资讯平台和学术平台,同时也是中国雕塑学会、中国雕塑研究中心的工作平台,其栏目主要包括:雕塑资讯、展览活动、雕塑家、会员事务、会员空间、中国雕塑杂志、行业机构、研究项目、出版图书、雕塑理论、论坛、名作赏析、优秀作品展示等频道。
(7)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其系统及数据存储平台采用了统一、完整、集成、开放、可扩展的内容管理架构。所管理的数据来源于雅昌艺术网、雅昌彩印制版,以及包括艺术家、拍卖公司、文博机构、出版社、文化公司等。数据库的建立为艺术印刷、艺术网、艺术家个人数字资产管理、艺术品摄影、艺术图书策划、设计、出版、装祯,艺术品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艺术影像产品、艺术展览策划等多种艺术品业务,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应用保障。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数据的“银行”,共收录了中国近5万名艺术家、200万件艺术作品的图文数据,可随时随地供艺术家、出版社检索调用,满足出版、宣传、印刷等需求。
(8)雅昌艺术图书网。2007年1月10日由“雅昌艺术网艺术图书频道”发展而来,目前已成为拥有近35,000种优秀书目数据的“中国艺术图书书目数据库”,成为出版社品牌推广和图书展示的第一窗口。正在全力开发建设“中国艺术图书全文数据库”,目标是实现艺术图书的全文网上阅读,为中国艺术市场提供最强大的著录检索服务。
(9)雅昌艺周刊。是雅昌艺术网站矩阵信息整合的“集结地”,通过近8年的积累,雅昌已经拥有了数十家合作出版社、上千家合作画廊、近5万名艺术家、200万件艺术作品的图文数据、自2000年以来的全部拍卖信息等国内无可比拟的艺术资源,雅昌艺周刊的出版为有效使用这些资源迈出了第一步。
2、雅昌艺术网站矩阵的运营模式
日本Gaia Corporation公司董事长小林失须夫在研究多媒体业务时提出“用跨行业合作挑战网络业务”的观点,他说:“不同行业、不同状态的公司增强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业务,这对未来的商务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跨业’时代”[注:参见小林失须夫著,王小燕译《用行业合作挑战网络业务――选自数字化商业模式》,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雅昌正是验证小林观点的成功案例,雅昌集团以雅昌文化公司为统领,8年间构架起一个集印刷、出版、网站设计制作、版权、艺术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创意型现代公司的多维度经营体。如果8年前雅昌还是以印刷业为核心发展业务的话,今天,雅昌集团的核心正在逐渐向艺术、向艺术生存的互联网偏移,同时,雅昌异常聪明地把握住机遇,率先让雅昌艺术在互联网上扎根,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艺术增值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盈利模式:
(1)雅昌产业链。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我们可以说雅昌集团的经营是多维度的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具备上述四个要素并在雅昌企业的旗下形成了完整的链条,因此,并不能因为其传统的印刷业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去甚远就将雅昌集团的各项业务分离开来。
(2)雅昌信息服务。漫长的人类在历史发展进化和不断地积累科学技术的实践过程中,信息一开始就表现为真伪难辨的消息群,这对信息的这一特点,雅昌艺术网站开展了有效信息服务的业务。雅昌信息服务通过雅昌艺术网站矩阵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公共信息服务;信息来源于合作伙伴提供的各类信息和数据,相当一部分由网站编辑筛选和统计。二是带有明确指向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由艺术家本人提供,雅昌艺术网站承担数字化转换、归类、保存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雅昌的信息服务在逐渐铺开的渠道中地位日显,如何有效使用价值信息使之成为雅昌艺术网站从事内容服务的主体,实现信息服务的提升,雅昌已经具备条件。
(3)艺术增值服务。其真实含义是在内容上具有可扩展性,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增值服务,也包括更深层次的延伸服务。其实践意义表现在“引导需求,以客户增值体验为中心,以物流解决方案和IT服务为实现手段,强化增值服务”。雅昌艺术增值服务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拍卖、预展、展览信息,可以赢得拍卖图录装祯设计、印刷、物流和相关展览用品(请柬、海报、手提袋、标签等)印刷业务;出售艺术图书,一是合作出版社给予的码洋折扣,二是销售业绩的提成,对于出版社重点项目另有推广收益;艺术品有限复制,在获得授权后对艺术品进行高质量的有限复制;为艺术家创建官方网站、设立艺术数据库,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得到版权授权、数字化艺术品经营权或者互联网拍卖、销售等权限;出版,利用艺术网站多年积累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出版纸质或电子出版物等。
雅昌艺术网站矩阵在艺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互联网生存方式领域,作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实践和尝试,虽然有待进一步的规范、拓展和健全,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验证了艺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互联网生存可能;二是给出了现今为止最为可行的经营模式。
三、江苏省艺术产业集群化的互联网生存与发展思路
北京有搜狐、百度、当当;上海有盛大、九城;杭州有阿里巴巴、淘宝;广州有网易;深圳有雅昌……作为致力于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江苏省,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多年来仅有一个地域性的“西辞胡同”为江苏省的互联网经济增添一抹亮色,至于专业的艺术网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笔者自2004年起与“中国美术家”新媒体平台CEO宋高峰先生一道,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政府部门和高校的支持下,对江苏省艺术产业集群化的互联网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以下思路:
1、立足江苏、面向全国、辐射世界,构建江苏省艺术产业集群化互联网生存模型――“众媒体”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的“无界域”特质决定了其开放型和外放型的发展方向,当亚马逊、谷歌、雅虎等国际互联网企业“巨鳄”不断地在中国攻城略地,本土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淘宝、百度等)的奋起反击和“反渗透”行动成绩蜚然,也真正在业态呈现上使得世界经济联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网”。作为诞生于江苏本土的“众媒体”互联网平台必须也只能依托江苏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积淀,夯实基础、锻造精品,从而逐渐影响全国,并最终登上国际舞台。模型的构建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宣传、展示平台;二是交流平台;三是交易平台。目前以“中国美术家”新媒体平台为核心,“众媒体”互联网平台旗下拥有“中国影视界”、“中国主持人”、“中国时尚界”、“江苏艺术界”等新媒体平台,并联合江苏省广电总台、南京市广电总台等广播、电视媒体和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以及其它互联网企业,形成一个既“旧”又“新”的综合媒体平台。其主要功能表现在:
(1)形成最权威的艺术家个人媒体交互平台。建立艺术委员会形成艺术家个人媒体审核机制。运用最完善的个人媒体服务,对本媒体所吸收的艺术家进行立体式的包装报道。构建权威艺术生态圈,使艺术家更方便地交流互动。结合艺术家的作品与当下的思潮组织沙龙、座谈会等,促进艺术界的思想交流,将国内最优秀的艺术家聚集到“众媒体”互联网平台。
(2)建立最权威艺术信息平台。与政府文化部门合作争取优惠政策,取得网络相关新闻许可证与网络视听许可证。结合团队对艺术行业敏锐的洞察力,专业素质,达到艺术资讯报道的权威性。
(3)创造艺术类媒体最高的点击率。推荐热点信息,不断深入并立体化报道资讯,网络资源的不断整合加工,形成完备的艺术历史资料库。并且进行艺术产业全面报道,吸引更多专业的艺术群体,提高媒体的点击率。
(4)发展成为最具学术性的艺术平台。开发艺术专业频道,由权威艺术家担任相关频道负责人,建立艺术顾问团队,加强审核机制,并培养该专业的自由撰稿人在国内进行全面研究与探索,将学术氛围提到新的高度。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与传统的权威艺术期刊、杂志进行深入合作,吸取相关的信息,作为媒体学术理论丰富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5)艺术展示平台。江苏省美术的复兴是江苏美术家的复兴。中国美术家以人为本,切合整个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将网站打造成为展示更新、更快、更高质量、更权威、更综合的艺术信息平台,使其更有历史资料的积累性和沉淀性,以更好地继承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网络发展上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6)艺术品交易平台。我们结合新媒体,首先对江苏艺术品交易提供更大平台,对艺术家及相关产业是更大的促进,形成更好的产业链。
(7)艺术圈交流互动平台。利用互联网媒介,搭建艺术圈内的交流互动平台,使艺术家能够更深入地实现与网络的交互,与艺术家之间的交互,从而对江苏文化发展形成一种推动力,为创意产业的新的发展提供源泉和契机,使其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概念性符号的灵感。
(8)艺术教育平台。弥补艺术教育体制下,一些艺术院校出现的教学内容上的不足和缺陷。丰了艺术教育,促进艺术教学,使其更具时效性、敏锐性的方向发展,使之能够迅速地把对先锋文化的触觉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对全国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提供一种公益性的艺术事业的支持。对于艺术家的作品推广及其本身的宣传多做工作,加大整个社会的人文艺术环境。使艺术领域更多元化,提供一种信息传媒的交流,对艺术高校的招生,就业的宣传上提供帮助和支持,真正协助其推出一些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艺术人才。架起艺术院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艺术院校与艺术产业相互促进,使其形成良性循环。与社会接轨,让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辅助培养直接能运用于社会的人才。
(9)艺术公益事业平台。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公益性活动,如艺术展览、组织座谈,结合一些现代艺术圈内的现状,和其他相关企业,关注传统艺术、民间艺术,让中国博大的艺术文化发扬传承,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并推动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10)艺术创意产业平台。结合以上平台的发展,促进艺术家网络交流。他们的观点交锋,就是艺术创意的源泉。在网站程序上,我们结合本站“以人为本”的宗旨,结合我们在艺术服务上的实践经验,通过名家访谈调查走访,真正提供艺术家所需要的服务,开发一套完全属于艺术家的真正的艺术平台。同时我们公益性地结合艺术品展示平台的现状,大胆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个艺术品交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产业链”。从文化艺术产业拓展到教育、体育、服饰、珠宝、服务等行业,模式的可扩展性,吸收大量资金,大力促进江苏经济环境。
(11)艺术文献平台。通过人类发展长河中的每一点聚集汇总,结合艺术文件的精华展示,塑造出一种真正的艺术文献的交流平台,把历史文化以点的方式整合成线、面,通过横向、纵向上的比较,立体式的方式展示出来,做成一个庞大的网上历史资料库。使其区别与类似的历史教科书式的平面教导,做到音像结合,让历史文献更生动、鲜活。
(12)世界了解中国艺术的窗口。“众媒体”互联网平台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将成为国家艺术的展示平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窗口。随着与其他国际艺术平台、艺术组织机构建交,更会带动网站的窗口性作用。
(13)虚拟走向现实。开拓连锁性经营平台,具有虚拟与现实同步展示功能,提高广告与服务的含金量。
(14)“众媒体”互联网平台的研究成果及商业模式可以辐射及应用其他文化产业,包括传统纸媒体、电视媒体等发展。
2、加速软件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找准经营模式,发挥自有知识产权优势。
谷歌的搜索引擎、网易的竞价排名、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优视的视频传输……几乎所有的成功网站都有自己的制胜“法宝”,“众媒体”互联网平台要在战火纷纷的互联网经济中站稳脚跟必须在软件研发上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样才能避免被快速“复制”、“克隆”的危险。与此同时,新的经营模式(赢利模式)的确定不可轻视,这是互联网经济“概念―造血―反哺―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否。那么,我们可以将实现江苏省艺术产业集群化的互联网生存与发展的路线图描述为:概念―渠道―内容―互动:
(1)概念经营。概念经营只是企业在发展初期维持生存、获得发展、实现经营目标的必要融资手段,任何的风险投资都需要短期内的丰厚回报,如果企业以概念经营开始,必须缩短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
(2)渠道经营。雅昌艺术网站的成功案例有效地证明了渠道经营的可行性和盈利的可能。但是,应该看到:渠道经营必须以品牌(即企业的社会信誉)为前提,否则,渠道的拓展不仅不会增加企业的盈利收入,相反会占用大量的企业资源,甚至出现全面崩盘的危险。
(3)内容经营。解决了渠道的畅通,互联网企业的内容竞争必然显现。因此,最大量地占有有效信息、细分目标对象进行个性化内容服务,是艺术产业集群化在互联网上经营模式核心所在。
(4)互动经营。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同时也模糊了商家与消费者的界限:未来的互联网世界,网民的身份应该是双重的――既消费别人的产品,也出售自己的产品。
3、争取政策支持、整合地域优势、吸引风险投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为支持和促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在互联网企业发展之初尤为重要,江苏省于2007年颁布《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在第七条“引导资金使用范围”中首先提到的即为“动漫、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因此,争取政策支持对属于特殊经营行业的互联网经济来说是获得“名正言顺”发展的保证。
(2)同时,江苏省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目标、长三角蓬勃发展的经济态势、国家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都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互联网经济自2000年经历“泡沫”之后的复苏也让更多的风险投资家对此充满信心……谷歌以概念赢得首批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中国美术家”同样以概念获取了中国保利广州投资公司首期近200万元的风险投资,为此,谷歌付出了近10%的股份,而“中国美术家”出让了15%的股份。
全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规模、校容校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28所,公办幼儿园3所。
1.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灾后重建等项目资金累计2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项目全覆盖,学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2.“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积极组织全区教师参加中省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推行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各级管理岗位,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课堂达标、课改成果展评和评教赛教等活动,重视教育科研和“两考”质量管理,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教育强区”骨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李台等3个镇办先后被命名为“省教育强乡镇”;中学、高新中学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区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晋升为省级示范化幼儿园;高新小学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我区通过“普及实验教学区”验收;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区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教育文化体育管理职能繁杂,督导、教研力量薄弱;教师队伍长效补充和流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办学条件不够均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亟需进一步提高。
教育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都需要人力资源支撑,需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振兴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科技、人才、园林、富裕”服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为保障,以“振兴教育工程”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实现教育全面振兴。
(二)主要目标
2013年“双高双普”达标并通过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基本建成,2015年“教育强区”通过省级验收。
——学前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到2015年,每个镇办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城乡社区建有配套幼儿园,消除入园难问题。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5%以上,全部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打造2-3所省内知名的特色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
——职业教育得到发展。2014年建成区职教中心,以大职教的发展思路,整合区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把区职教中心打造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1.加快幼儿园建设。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公益性、普惠性、多形式”的建设原则,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并安排配套资金,推进镇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到2015年建成5个镇办中心幼儿园,10所以上城乡社区幼儿园,基本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彻底消除入园难问题。
2.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园舍条件基本满足入园的基础上,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全区3-5周岁儿童的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3.实施科学保教方法。加大幼儿园管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管理指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二)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4.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抓住省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区的有利契机,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重新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着力解决好择校和残疾儿童就读问题。
5.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配置科学、设施完善、装备合理、功能齐全、分步实施”的要求,对全区中心校以上的学校进行教育装备均衡配置。根据有关规范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装备、图书和体卫艺器材等设施,完善部室、操场建设,建成校园安全监控及报警指挥系统,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达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依托教育网,建成覆盖全区、连接省和国家的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校园校舍管理、学籍管理等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校长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要在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人文气息浓郁,教育内涵丰富的目标。
(三)实施“高中教育提质升位工程”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中学、中学的扶持力度。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化解高中办学债务;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和奖励高中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给高级中学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的办学自,对学校在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8.激活办学机制。进一步激活高中办学机制,鼓励和支持各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行校长公选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规范和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轮岗转岗机制,畅通教师进出渠道;完善内部分配绩效制,完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促进目标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9.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普通高中内涵优质发展思路,引导高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为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集中优质师资,强化质量管理,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增加升入国家名校优秀生数量,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在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基础上晋级省级示范化高中,引领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四)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
10.规划新建区职教中心。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区职教中心选址新建(原校址划归张家岗小学扩建),重点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后,场地校舍不足,设备设施和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完善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出台地方性行业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11.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校企合作、依托学校、镇办联动”的办学机制,有效整合我区各部门职成教机构,将技校、劳动、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员工培训、农民培训和入区企业的职工培训统一整合到区职教中心,形成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这一品牌优势,创新办学思路,把区职教中心建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发挥科技示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
12.加强城乡成人教育机构建设。加强镇办农技校和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区、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社区教育内容丰富,开展活跃,效果良好。
(五)实施“两支队伍建设工程”
13.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由教育部门按规定调配。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确保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色教育正常开展。审慎、稳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有序进入、轮岗交流、培训培养、退出分流”机制,实行教师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制订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管理细则,实行分配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
14.推进校长任用制度改革。校长是实现教育突破性发展使命的关键。中小学校出现校长岗位空缺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行。推行校长任期制和期满交流制度,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后,重新进行聘任,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期时间原则不得超过两届。加强校长队伍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
15.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带动计划”,认真做好名师、名校长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壮大名师、名校长群体。按照三年一届、动态管理的要求,逐步扩大数量,带动校长、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以优厚待遇招聘引进一批外地名师和名校长。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一支以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6.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探索出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机制,推进教与学两个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7.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区、校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校本研究,有效解决新课改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到2015年建成艺术体育类和文化建设类等特色项目学校2-3所。
18.扩大教育帮扶交流合作。在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积极组织开展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交流服务、网络支教等活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继续抓好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宝鸡中学、交大附小等机构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省内外知名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七)实施“一体两翼建设工程”
19.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单设教育局和文体局,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增加机关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使之更好行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0.加强教研、督导机构建设。推行“以教育行政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教育督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教研室和督导室硬件建设,建成省级标准化教研室和督导室,配足配齐各科教研员和专职督学,设立教研督导专项经费,保证教研和督导机构能够充分开展工作。
21.充分发挥教研、督导机构作用。充分发挥教研室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引领作用,全面建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的教研指导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评估与监测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定期对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保障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八)实施“教育经费保障工程”
22.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行为,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向学前、高中覆盖。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财政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省定比例。需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3.科学统筹资金使用。在保证日常运转经费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专项经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统筹城乡、校际之间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各类资金进行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捆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24.加强教育经费资产管理。加强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资金监管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财政局研究制定《教育财务管理办法》,探索为学校方便快捷服务的新机制,充分尊重学校采购教育教学用品意愿,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学校经费,做到及时、全额拨付学校,在教育局的监管下使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省《实施意见》和区《决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重要措施。区上成立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由主管副区长担任主任,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半年一次例会,研究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程类项目要落实项目推进责任人,对改革类项目要确定项目指导责任人,同时明确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宣传,正确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加快教育改革创建教育强区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分类指导,逐步实施。
《实施方案》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是未来几年我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按步骤地统筹推进。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类、分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列出工作计划和推进时间表;教育部门要加强《实施方案》推进工作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敦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促进工作落实;要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过程性指导,特别是对改革类项目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单位,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推进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政策支持,多方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实施方案》的支持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实施意见》中出台的各项政策,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建、人社、编制、宣传等部门和单位,要从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尽全力为《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提供便利和优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需要向上沟通协调的要积极主动争得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要在涉及规划立项、土地供应、资金投入、资产处置、行政审批、人事管理等重大事项上强化统筹。
《目录(2005年本)》条目共1384条,其中鼓励类721条,限制类234条,淘汰类429条;此次修订过程中,鼓励类删除175条,新增413条;限制类删除70条,调整到淘汰类12条,新增85条;淘汰类删除157条,新增189条。
经修订,《目录(2011年本)》条目共1399条,其中鼓励类750条,限制类223条,淘汰类426条。鼓励类新增门类14个。
注:受版面限制,本文仅摘要刊发了“鼓励类”条目增减情况。完整内容,请登陆中国政务信息网查看。本文内容仅为IUD领导决策数据中心对指导目录的理解与整理,仅供参考。
门类增减情况
鼓励类(新增14个门类)
五、新能源
十、黄金
十五、城市轨道交通装备
二十七、综合交通运输
二十九、现代物流业
三十、金融服务业
三十一、科技服务业
三十二、商务服务业
三十三、商贸服务业
三十四、旅游业
三十五、邮政业
三十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
三十九、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
四十、民爆产品
限制类(新增、删除门类各1个)
新增门类
四十、民爆产品
删除门类
船舶(2005年本中“十二”)
淘汰类(新增、删除门类各1个)
新增门类
一,(十一)船舶;二,(八)船舶
一,(十五)民爆产品
删除门类
纺织(2005年本中“二,(九)”)
“鼓励类”条目增减
一、农林业
5、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56、数字(信息)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
57、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
58、海水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
59、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
60、农田主要机耕道(桥)建设 61、油茶、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
62、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
63、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推广应用
64、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65、森林、草原火灾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66、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等)和气象信息服务
【删除:15】
二、水利
21、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22、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具体内容略)
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
24、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25、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具体内容略)
26、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
27、水源地保护工程(具体内容略)
28、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自动化系统(具体内容略)开发与应用
29、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具体内容略)
3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体内容略)
三、煤炭
14、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开发与应用
15、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
16、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17、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
18、矿井进出人员自动监控记录系统开发与应用
19、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
20、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充填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
【删除:4】
四、电力
5、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
17、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及复合污染物治理
18、火力发电脱硝催化剂开发生产
19、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
20、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
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22、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
23、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 24、分布式电源
【删除:5、6】
五、新能源【新增门类】
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
2、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
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
4、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6、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7、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
8、以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城市填埋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等为原料的大型沼气生产成套设备
9、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
10、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六、核能
10、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
11、核电站延寿及退役技术和设备
【删除:6】
七、石油、天然气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
8、石油储运设施挥发油气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
9、液化天然气技术开发与应用
八、钢铁
6、在线热处理、在线性能控制、在线强制冷却的新一代热机械控制加工(TMCP)工艺技术应用
8、焦炉、高炉、热风炉用长寿节能环保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精炼钢用低碳、无碳耐火材料和高效连铸用功能环保性耐火材料生产工艺
9、生产过程在线质量检测技术应用
10、利用钢铁生产设备处理社会废弃物
11、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脱二恶英等多功能干法脱除,以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化技术
12、难选贫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
13、冶金固体废弃物(具体内容略)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
14、利用低品位锰矿冶炼铁合金的新工艺技术,以及高效利用红土镍矿炼精制镍铁的回转窑-矿热炉(RKEF)工艺技术
15、冶金废液(含废水、废酸、废油等)循环利用工艺技术与设备
16、新一代钢铁可循环流程(在做好钢铁产业内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钢铁与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间的横向、纵向物流和能流的循环流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
17、高炉、转炉煤气干法除尘
【删除:2、5、7、8、9、10、11、16、17、18、20、21、22、23、24、25】
九、有色金属
2、高效、低耗、低污染、新型冶炼技术开发
3、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1)废杂有色金属回收(2)有价元素的综合利用(3)赤泥及其它冶炼废渣综合利用(4)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
4、信息、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1)信息(2)新能源(具体内容略)
5、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及其他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1)交通运输(2)高端制造及其他领域(具体内容略)
【删除:2、3、4、5、6、7、12、14、15、16、17、18、19】
十、黄金【新增门类】
1、黄金深部(1000米以下)探矿与开采
2、从尾矿及废石中回收黄金 十一、石化化工
【因为两个版本表述差异较大,所以无法做有效对照】
十二、建材
2、电子工业用超薄(1.3mm以下)、太阳能产业用超白(折合5mm厚度可见光透射率>90%)、在线镀膜玻璃和低辐射等特殊浮法玻璃生产线;现有浮法生产线采用纯氧燃烧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熔窑用高档耐火材料;玻璃深加工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4、150万平方米、年及以上、厚度小于6毫米的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4、150万平方米、年及以上、厚度小于6毫米的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9、高新技术领域需求的高纯、超细、改性等精细加工的高岭土、石墨、硅藻土等非金属矿深加工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与制造
11、废矿石、尾矿和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12、农用田间建设材料技术开发与生产
13、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及技术装备开发与制造
14、应急安置房屋开发与生产
【删除:5、6、11、12、13、14、15】
十三、医药
8、基本药物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及降低成本
【删除:3、5、6、7、8、9、10、11、12、16、17、18、19、21】
十四、机械
3、输入输出点数512个以上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
5、用于辐射、有毒、可燃、易爆、重金属、二恶英等检测分析的仪器仪表,水质、烟气、空气检测仪器,药品检验用质量数大于1000原子质量单位(amu)的质谱仪,色质联用仪以及相关的自动取样系统和样品处理系统
6、科学研究用测量精度达到微米以上的多维几何尺寸测量仪器,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工业CT、三维超声波探伤仪等无损检测设备,用于纳米观察测量的分辨率高于3.0纳米的电子显微镜
7、城市智能视觉监控、视频分析、视频辅助刑事侦察技术设备
8、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等)监测仪器仪表和系统
10、水文数据采集仪器及设备、水文仪器计量检定设备 12、海洋观测、探测、监测技术系统及仪器设备
13、数字多功能一体化办公设备(复印、打印、传真、扫描)、数字照相机、数字电影放映机等现代文化办公设备
22、高压真空元件及开关设备,智能化中压开关元件及成套设备,使用环保型中压气体的绝缘开关柜,智能型(可通信)低压电器,非晶合金、卷铁芯等节能配电变压器
24、直接利用高炉铁液生产铸铁件的短流程熔化工艺与装备;粘土砂静压造型主机;外热送风水冷长炉龄大吨位(15吨、小时以上)冲天炉;大型压铸机(合模力3500吨以上);差压铸造机;自动浇注机;铸造专用机器人的制造与应用
25、树脂砂、铸造粘土砂等干(热)法再生回用技术应用
27、乙烯裂解三机,40万吨级(聚丙烯等)挤压造粒机组,50万吨级合成气、氨、氧压缩机等关键设备
29、高性能无石棉密封材料(耐热温度500℃,抗拉强度≥20兆帕);高性能碳石墨密封材料(耐热温度350℃,抗压强度≥270兆帕);高性能无压烧结碳化硅材料(弯曲强度≥200兆帕,热导率≥130瓦、米・开尔文(w、m・K))
39、100马力以上、配备有动力换挡变速箱或全同步器换档变速箱、总线控制系统、安全驾驶室、动力输出轴有2个以上转速、液压输出点不少于3组的两轮或四轮驱动的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
41、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关键零部件:动力换挡变速箱,轮式拖拉机用带差速锁的前驱动桥,离合器,液压泵、液压油缸、各种阀及液压输出阀等封闭式液压系统,闭心变量、负载传感的电控液压提升器,电控系统,轮辋及辐板,液压转向机构等
42、农作物移栽机械:乘坐式盘土机动高速水稻插秧机(每分钟插次350次以上,每穴3~5株,适应行距20~30厘米,株距可调,适应株距12~22厘米);盘土式机动水稻摆秧机(乘坐式或手扶式,适应行距为20~30厘米,株距可调,适应株距为12~22厘米)等
43、配套动力50马力以上的棉田中耕型拖拉机、果园用高地隙拖拉机(最低离地高度40厘米以上)
44、牧草收获机械:自走式牧草收割机、指盘式牧草搂草机、牧草捡拾压捆机等
46、节水灌溉设备:各种大中型喷灌机、各种类型微滴灌设备等;抗洪排涝设备(排水量1500立方米、小时以上,扬程5~20米,功率1500千瓦以上,效率60%以上,可移动)
49、自动化物流系统装备、信息系统
50、非道路移动机械用高可靠性、低排放、低能耗的内燃机:寿命指标(重型8000~12000小时,中型5000~7000小时,轻型3000~4000小时)、排放指标(符合欧ⅢA、欧ⅢB排放指标要求);影响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的燃油系统、增压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均包括电子控制系统)
54、大型高效二板注塑机(合模力1000吨以上)、全电动塑料注射成型机(注射量1000克以下)、节能型塑料橡胶注射成型机(能耗0.4千瓦时、千克以下)、高速节能塑料挤出机组(生产能力:30~3000公斤、小时,能耗0.35千瓦时、千克以下)、微孔发泡塑料注射成型机(合模力:60~1000吨,注射量:30~5000克,能耗0.4千瓦时、千克以下)、大型双螺杆挤出造粒机组(生产能力:30~60万吨、年)、大型对位芳纶反应挤出机组(生产能力1.4万吨、年以上)、碳纤维预浸胶机组(生产能力60万米、年以上;幅宽1.2米以上)
55、涂装用纳米过滤和反向渗透纯水装备
56、安全饮水设备:组合式一体化净水器(处理量100~2500吨、小时)
57、大气污染治理装备:300兆瓦以上燃煤电站烟气SCR脱硝技术装备(脱氮效率90%以上,催化剂使用寿命16000小时以上);钢铁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除尘成套装备(钙硫比:1.2~1.3);100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配套电除尘技术装备;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装备(烟尘排放浓度95%)
58、污水防治技术设备(具体内容略)
59、固体废物防治技术设备(具体内容略)
60、土壤修复技术装备
【删除:1、13、14、21、23、24、27、32、33、34、35、36、38、40、42、44、51、52】
十五、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新增门类】
1、城市轨道交通减震、降噪技术应用
2、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车门、站台屏蔽门、车钩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4、数字轨道电路及以无线通信为基础的信号系统[含自动列车监控系统(ATS)、列车自动保护装置(ATP)、自动列车运行装置(ATO)]
5、直流高速开关、真空断路器(GIS)供电系统成套设备关键部件
6、轨道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及核心元器件(含IGCT、IGBT元器件)
7、城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运行控制系统
8、车体、转向架、齿轮箱及车内装饰材料轻量化应用
9、城轨列车再生制动吸收装置
十六、汽车
2、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电控机械变速器(AMT)
5、高效汽油发动机(自然吸气汽油机升功率≥60kW、L,涡轮增压汽油机升功率≥70kW、L)
7、车载充电机、非车载充电设备
8、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动转向;怠速起停系统
10、汽车产品开发、试验、检测设备及设施建设
【删除:4、7、9】
十七、船舶
1、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适应绿色、环保、安全要求的优化升级,以及满足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船型开发建造
4、小水线面双体船、水翼船、地效应船、气垫船、穿浪船等高性能船舶
7、豪华游艇开发制造及配套产业
9、水下潜器、机器人及探测观测设备
10、精度管理控制、数字化造船、单元组装、预舾装和模块化、先进涂装、高效焊接技术应用
11、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修理与改装
十八、航空航天
12、航空器专用应急救援装备开发与应用
13、航空器、设备及零件维修 14、先进卫星载荷研制及生产 十九、轻工
8、动态塑化和塑料拉伸流变塑化的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和伺服驱动系统的塑料加工装备
11、用于制笔、钟表等行业的多工位组合机床研发与制造 15、二色及二色以上金属板印刷机及配套光固化(UV)设备;高速食品饮料罐制造生产线及配套设备;高速金属薄板覆膜设备及覆膜铁食品饮料罐加工设备
16、锂二硫化铁、锂亚硫酰氯等新型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新型结构(卷绕式、管式等)密封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和新型大容量密封铅蓄电池;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17、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和钛酸锂等负极材料、单层与三层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等电解质与添加剂;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无害化回收,年回收能力5万吨以上再生铅工艺装备系统制造
18、先进的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高纯晶体硅材料(单晶硅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17%,多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16%,硅基薄膜电池转化效率大于7%,碲化镉电池的转化效率大于9%,铜铟镓硒电池转化效率大于12%)
19、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碱性锌锰电池600只、分钟以上自动化生产成套装备制造
20、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洁生产、皮革后整饰新技术开发及关键设备制造、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皮革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三价铬污泥综合利用;无灰膨胀(助)剂、无氨脱灰(助)剂、无盐浸酸(助)剂、高吸收铬鞣(助)剂、天然植物鞣剂、水性涂饰(助)剂等高档皮革用功能性化工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 21、高效节能电光源(高、低气压放电灯和固态照明产品)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及固汞生产工艺应用;废旧灯管回收再利用
22、高效节能家电开发与生产
23、多效、节能、节水、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和浓缩型合成洗涤剂的开发与生产
24、采用新型制冷剂替代氢氯氟烃-22(HCFC-22或R22)的空调器开发、制造,采用新型发泡剂替代氢氯氟烃-141b(HCFC-141b)的家用电器生产,采用新型发泡剂替代氢氯氟烃-141b(HCFC-141b)的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生产与应用
25、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燃烧技术)的设计、应用;废(碎)玻璃回收再利用
26、轻量化玻璃瓶罐(轻量化度L≤1.0的一次性使用小口径玻璃瓶)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开发与生产
27、水性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植物油油墨等节能环保型油墨生产
29、先进的食品生产设备研发与制造;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30、热带果汁、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果渣、茶渣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31、营养健康型大米、小麦粉(食品专用米、发芽糙米、留胚米、食品专用粉、全麦粉及营养强化产品等)及制品的开发生产;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杂粮加工专用设备开发与生产
32、粮油加工副产物(稻壳、米糠、麸皮、胚芽、饼粕等)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33、菜籽油生产线:采用膨化、负压蒸发、热能自平衡利用、低消耗蒸汽真空系统等技术,油菜籽主产区日处理油菜籽4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1.5公斤以下(其中西部地区日处理油菜籽2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花生油生产线:花生主产区日处理花生2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棉籽油生产线:棉籽产区日处理棉籽3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米糠油生产线:采用分散快速膨化,集中制油、精炼技术;玉米胚芽油生产线;油茶籽、核桃等木本油料和胡麻、芝麻、葵花籽等小品种油料加工生产线
34、发酵法工艺生产小品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除外),新型酶制剂(糖化酶、淀粉酶除外)、多元醇、功能性发酵制品(功能性糖类、真菌多糖、功能性红曲、发酵法抗氧化和复合功能配料、活性肽、微生态制剂)等生产
35、薯类变性淀粉
36、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
37、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低温肉制品
38、搪瓷静电粉和预磨粉等高科技新型搪瓷瓷釉、静电搪瓷关键装备、0.3毫米及以下的薄钢板平板搪瓷的开发与生产
39、冷凝式燃气热水器、使用聚能燃烧技术的燃气灶具等高效节能环保型燃气具的开发与制造
二十、纺织
6、采用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生产多品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采用自动络筒、细络联、集体落纱等自动化设备生产高品质纱线
7、采用高速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细针距大园机等先进工艺和装备生产高支、高密、提花等高档机织、针织纺织品
8、采用酶处理、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冷轧堆前处理及染色、短流程湿蒸轧染、气流染色、小浴比染色、涂料印染、数码喷墨印花、泡沫整理等染整清洁生产技术和防水防油防污、阻燃、抗静电及多功能复合等功能性整理技术生产高档纺织面料
9、采用编织、非织造布复合、多层在线复合、长效多功能整理等高新技术,生产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的产业用纺织品
13、纺织行业生物脱胶、无聚乙烯醇(PVA)浆料上浆、少水无水节能印染加工、“三废”高效治理与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4、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与产品生产,聚酯回收材料生产涤纶工业丝、差别化和功能性涤纶长丝等高附加价值产品
【删除:1、2】
二十一、建筑
5、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发电应用一体化建筑
6、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
8、预制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和厨房标准化、模数化技术开发与推广
9、工厂化全装修技术推广
10、移动式应急生活供水系统开发与应用
【删除:1、2、3】
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
2、依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城市立体管理信息系统
19、再生水利用技术与工程 20、城市下水管线非开挖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
21、城市供水、排水、燃气塑料管道应用工程
22、城市应急与后备水源建设工程
23、沿海城镇海水供水管网及海水净水厂工程
24、城市积涝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删除:10、17、20】
二十三、铁路
14、铁路GSM-R通信信号系统
15、铁路宽带通信系统开发与建设
16、数字铁路与智能运输开发与建设
17、时速在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减震降噪技术应用
18、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删除:4、6、8、13、17】
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
2、国省干线改造升级
3、汽车客货运站、城市公交站
4、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相关技术开发与应用
13、城际快速系统开发与建设
14、出租汽车服务调度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
15、高速公路车辆应急疏散通道建设
16、低噪音路面技术开发
17、高速公路快速修筑与维护技术和材料开发与应用
18、城市公交
19、运营车辆安全监控记录系统开发与应用
【删除:6】
二十五、水运
3、沿海陆岛交通运输码头建设
8、老港区技术改造工程
9、港口危险化学品、油品应急设施建设及设备制造
10、内河自卸式集装箱船运输系统
12、港口龙门吊油改电节油改造工程
【删除:7、10】
二十六、航空运输
8、小型航空器应急起降场地建设
【删除:5、8】
二十七、综合交通运输【新增门类】
1、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改造
2、综合交通枢纽便捷换乘及行李捷运系统建设
3、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4、综合交通枢纽诱导系统建设
5、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
6、综合交通枢纽防灾救灾及应急疏散系统
7、综合交通枢纽便捷货运换装系统建设
8、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建设
二十八、信息产业
10、下一代互联网网络设备、芯片、系统以及相关测试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36、无线局域网技术开发、设备制造
37、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应用服务
38、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39、应急广播电视系统建设
40、量子通信设备
41、TFT-LCD、PDP、OLED、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专用设备
42、半导体照明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及材料等
43、数字音乐、手机媒体、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的开发系统
44、防伪技术开发与运用
【删除:10、11、12】
二十九、现代物流业【新增门类】
1、粮食、棉花、食用油、食糖、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现代化物流设施建设
2、农产品物流配送(含冷链)设施建设,食品物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服务
3、药品物流配送(含冷链)技术应用和设施建设,药品物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服务
4、出版物等文化产品供应链管理技术服务
5、实现港口与铁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多式联运物流节点设施建设与经营
6、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建设
7、仓储和转运设施设备、运输工具、物流器具的标准化改造
8、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和快速分拣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立体仓库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9、应急物流设施建设
10、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11、海港空港、产业聚集区、商贸集散地的物流中心建设
三十、金融服务业【新增门类】
1、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建设
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3、债券发行、交易服务体系建设
4、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
5、金融产品研发和应用
6、知识产权、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贷款质押业务开发
7、信用卡及网络服务
8、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体系建设
9、信贷、保险、证券统计数据信息系统建设
10、金融监管技术开发与应用
11、创业投资
三十一、科技服务业【新增门类】
1、工业设计、气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测绘、海洋等专业科技服务,商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服务、科技普及
2、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IT设施管理和数据中心服务,移动互联网服务,因特网会议电视及图像等电信增值服务
3、行业(企业)管理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基于网络的软件服务平台、软件开发和测试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咨询、运营维护和数据挖掘等服务业务
4、数字音乐、手机媒体、网络出版等数字内容服务,地理、国际贸易等领域信息资源开发服务
5、数字化技术、高拟真技术、高速计算技术等新兴文化科技支撑技术建设及服务
6、分析、试验、测试以及相关技术咨询与研发服务,智能产品整体方案、人机工程设计、系统仿真等设计服务
7、数据恢复和灾备服务,信息安全防护、网络安全应急支援服务,云计算安全服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咨询服务,信息装备和软件安全评测服务,密码技术产品测试服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方案设计服务
8、科技信息交流、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成果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服务
9、知识产权、转让、登记、鉴定、检索、评估、认证、咨询和相关投融资服务
10、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科研中试基地、实验基地建设
11、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技术先进型服务
三十二、商务服务业【新增门类】
1、租赁服务
2、经济、管理、信息、会计、税务、审计、法律、节能、环保等咨询与服务
3、工程咨询服务(包括规划编制与咨询、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工程勘查设计、招标、工程和设备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 4、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5、资产评估、校准、检测、检验等服务
6、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7、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制作
8、就业和创业指导、网络招聘、培训、人员派遣、高级人才访聘、人员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服务业
9、人力资源市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11、会展服务(不含会展场馆建设)
三十三、商贸服务业【新增门类】
1、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设施建设
2、种子、种苗、种畜禽和鱼苗(种)、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农资连锁经营
3、面向农村的日用品、药品、出版物等生活用品连锁经营
4、农产品拍卖服务
5、商贸企业的统一配送和分销网络建设
6、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
7、旧货市场建设
8、现代化二手车交易服务体系建设
三十四、旅游业【新增门类】
1、休闲、登山、滑雪、潜水、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开发与营销服务
2、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
4、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及营销
三十五、邮政业【新增门类】
1、邮政储蓄网络建设
2、邮政综合业务网建设
3、邮件处理自动化工程
4、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台帐、快递企业备案许可、邮(快)件时限监测、消费者申诉、满意度调查与公示、邮编及行业资费查询等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功能等邮政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5、城乡快递营业网点、门店等快递服务网点建设
6、城市、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快件分拣中心、转运中心、集散中心、处理枢纽等快递处理设施建设
7、快件跟踪查询、自动分拣、运递调度、快递客服呼叫中心等快递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8、快件分拣处理、数据采集、集装容器等快递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9、邮件、快件运输与交通运输网络融合技术开发
三十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新增门类】
1、学前教育
2、特殊教育
3、职业教育
4、远程教育
5、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众文化、科普设施建设
6、文物保护及设施建设
7、文化创意设计服务
8、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广播影视制作、发行、交易、播映、出版、衍生品开发
10、动漫创作、制作、传播、出版、衍生产品开发
11、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广播影视数字化、数字电影服务监管技术及应用
12、网络视听节目技术服务、开发
1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14、社区书屋、农家书屋、阅报栏等基本新闻出版服务设施建设
15、新闻出版内容监管技术、版权保护技术、出版物的生产技术、出版物发行技术开发与应用
16、电子纸、阅读器等新闻出版新载体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
17、语言文字技术开发与应用
18、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9、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20、民族和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
21、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文化街区保护
22、演艺业
23、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的国际营销与推广
24、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
25、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咨询与服务
26、全科医疗服务
27、远程医疗服务
28、卫生咨询、健康管理、医疗知识等医疗信息服务
29、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
30、传染病、儿童、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护理院(站)设施建设与服务
31、心理咨询服务
32、残疾人社会化、专业化康复服务和托养服务
33、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及运营、大众体育健身休闲服务
34、体育经纪、培训、信息咨询服务
35、中华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
三十七、其他服务业
1、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
5、儿童福利、优抚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6、救助管理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7、公共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8、开发区、产业集聚区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
9、家政服务
11、社区照料服务
12、病患陪护服务
1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
14、婚庆服务业
15、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
16、农民工留守家属服务设施建设
17、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
18、工伤康复中心建设
【删除:1、2、3、4、5、6、7、8、12、13、14、15、16、17、18、19、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9、流动污染源(机车、船舶、汽车等)监测与防治技术
29、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印刷电路板、废旧电池、废旧船舶、废旧农机、废塑料、废橡胶、废弃油脂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
30、废旧汽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机床产品、农业机械、船舶等废旧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再利用、再制造,墨盒、有机光导鼓的再制造(再填充)
31、综合利用技术设备:4000马力以上废钢破碎生产线;废塑料复合材料回收处理成套装备(回收率95%以上);轻烃类石化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技术装备(发电、制油、沼气);硫回收装备(低温克劳斯法)
32、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3、削减和控制重金属排放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34、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35、有毒、有机废气、恶臭处理技术
36、高效、节能、环保采选矿技术
37、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
38、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设施建设
39、碳捕获、存储及利用技术装备
40、冰蓄冷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制造
【删除:3、12、26、27、28、29、30、31、32、33、35、36、37】
三十九、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 【新增门类】
1、地震、海啸、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2、生物灾害、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3、堤坝、尾矿库安全自动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4、煤炭、矿山等安全生产监测报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5、公共交通工具事故预警技术开发与应用
6、水、土壤、空气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与产品
7、食品药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
8、新发传染病检测试剂和仪器
9、公共场所体温异常人员快速筛查设备
10、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技术
11、等违禁品、核生化恐怖源探测技术与产品
12、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快速检测技术与产品
13、应急救援人员防护用品开发与应用
14、社会群体个人防护用品开发与应用
15、雷电灾害新型防护技术开发与应用
16、矿井等特殊作业场所应急避险设施
17、突发事件现场信息探测与快速获取技术及产品
18、生命探测仪器
19、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森林、水上和地下设施消防灭火救援技术与产品
20、起重、挖掘、钻凿等应急救援特种工程机械
21、通信指挥、电力恢复、后勤保障等应急救援特种车辆 22、破拆、切割、疏堵、提升、投送等高效救援产品
23、应急物资投放伞具和托盘器材
24、因灾损毁交通设施应急抢通装备及器材开发与应用 25、公共交通设施除冰雪机械及环保型除雪剂开发与应用 26、港口漂浮物应急打捞清理装备制造
27、港口危险化学品、油品应急设施建设及设备制造
28、船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装备
29、突发环境灾难应急环保技术装备:热墙式沥青路面地热再生设备(再生深度:0~60毫米);无辐射高速公路雾雪屏蔽器;有毒有害液体快速吸纳处理技术装备;移动式医疗垃圾快速处理装置;移动式小型垃圾清洁处理装备;人畜粪便无害化快速处理装置;禽类病原体无害化快速处理装置;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专用仪器
30、应急发电设备
31、应急照明器材及灯具
32、生命支持、治疗、监护一体化急救与后送平台
33、机动医疗救护系统
34、防控突发公共卫生和生物事件疫苗和药品
35、饮用水快速净化装置
36、应急通信技术与产品
37、应急决策指挥平台技术开发与应用
38、反恐技术与装备
39、交通、社区等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
40、应急物流设施及服务
41、应急咨询、培训、租赁和保险服务
42、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
43、应急救援基地、公众应急体验基础设施建设
四十、民爆产品【新增门类】
1、炸药现场混装作业方式和低感度散装炸药
2、电子延期雷管
3、刚性药头雷管
4、高穿深石油射孔弹
5、具有高分辨率的震源药柱
6、复合型导爆管
7、适用于不同使用需要的系列导爆索
8、高性能安全型工业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