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将来现金流量或市场价值的现值展开计算,并将其作为负债与资产计量属性的会计运算方式,被称之为“公允价值会计”。而“公允价值审计”是指专业审计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负债、资产等内容价值进行检查与评价审计过程。由于这两项理论与实务在今后会计计量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为了对其进行切实优化,我们首先应对两者实务与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现状
1.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以往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多会以核算工作为主,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却有所忽略,这样虽不会造成经济体制与核算模式之间的冲突,却会对经济体制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一些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却出于某种利益,仍然将核算作为了主要的管理模式。同时,由于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缺失,也会对企业管理工作造成影响,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2.会计审计实务方面的问题
实务方面的问题主要以职责分配不明确为主。由于财务管理问题过于敏感,所以在进行职责分配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状况,财务人员很有可能会因为责任分配不均,而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这对于财务工作的实际开展质量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在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财务主管、会计人员以及出纳人员的财务分工模式,与现代财务工作需求并不相符,必须要对其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
3.审计技术与方式重视不足
现代企业多数都缺乏一套完善的币记管理方式,也正因如此,企业币记工作方式并不固定,一般都会依靠审计人员多年工作经验,来对样本进行抽样审计。这样的审计方式不仅无法对企业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全面预估,而且审计水平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标准。究其根本就是审计技术与审计方式方面的缺失,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其不断进行加强。
二、公允价值会计审计优化建议
1.优化会计审计制度
鉴于公允价值会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1)优化岗位责任制度。针对实务工作中财务人员权责不明问题,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岗位责任制度的完善力度,要以工作岗位实际需要为基础,对每一岗位应该负责的范围以及权力进行明确,降低因权责不明而出现的问题。同时应针对岗位特点,建立岗位奖惩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员工工作崆椋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压力以及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意识。
(2)优化审核制度。审计人员应对企业内部产生的所有凭证进行详细审核,并要对在确保审核内容无误之后,在继续开展后续工作。审核人员必须要对凭证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进行详细查看,并要对审查对象的审批程序进行详细检查。
(3)优化部门预算制度。各项工作在实施之前,都应对其预算内容进行评估并上交到有关部门处,而管理部门要按照工作计划以及上交的预算报告,来对最终的预算金额进行能够明确。特别在开展办公用品采购与大型基建项目工作之前,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其实施预算,以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力度
作为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企业也应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方式,来实现对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工作的优化。一方面,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训练,保证工作人员能力的不断强化,要定期举行专业能力比赛,保证财务人员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企业内部学习平台,并要每天推送先进审计、会计方式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保证财务人员知识水平的切实提升。
3.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要对财务管理问题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并要按照最新的财务制度以及核算方式,制定出相应的管理优化方案,为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同时,还应对财务工作重点进行调整,要以管理为核心,带动基层财务工作顺利转型,以确保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鉴于公允价值在企业财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企业相关人员应对公允价值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要根据问题本质,并结合企业实际财务情况,来对各项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有效提高企业会计、审计水平,保证企业各项财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郭瑞芳.浅谈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7:217-218.
[2]邓红英.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227.
[3]范郁萍.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3,09:129-13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引入其中,成为了是新准则的一个大的亮点。准则中将公允价值概念、计量属性、适用范围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使得公允价值受到了世人的关注。近年来,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再次成为各国经济学家热议的话题。对我国而言,公允价值的施行到底意义何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都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1.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公允价值产生于欧洲,发展在美国,其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发展历程更是跌宕起伏。目前,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各种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6年9月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则将其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有序的市场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出的价格。而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则规定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偿清的金额。由此可以看出,对公允价值的表述虽然略有不同,但在其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因此也就具有了其共同的特点。
1.1公平性
主要是指交易的公平性,尤其是将交易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市场环境的完全竞争性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这种公平性是针对交易双方而言的,不是特指交易的某一方,因此也就要求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真正为公允价值的实施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同时这种公平性,也在另一方面反映出是交易双方的自主意识的反映,而不是在强迫条件下做出。
1.2估计性
主要指由于市场的变化,致使公允价值的计量是一个相对估计的金额,而不是确定的、固定的数额,其公允是一个相对的公允而不是绝对的公允。
1.3透明性
即双方在获取资产或负债清偿时,必须对双方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能够在透明的环境下,双方全面、准确的了解市场的相关情况。
2.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2.1债务重组
新准则在债务重组中引入公允价值时规定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同时指出对于债权人的让步,债务人应确认为债务重组得利,计入当期损益。也可以理解为,当公司债务人可以从债权人那里得到全部或部分豁免时,可以将豁免的债务作为当期收益。而在对债务重组的定义中,新准则明确了只有当“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前提,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不恰当确认利得情况的出现。
2.2投资性房地产
在投资性房地产的使用中,新准则指公允价值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所在地有充分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环境;企业能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为了的增加运用公允价值的严肃性,特别指出,已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使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也使得新准则显得更为严谨科学。
2.3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重要的体现的是一种衡量,因此其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计量中的应用使其最为典型的应用方式。在衍生金融工具中,由于不符合日常传统会计的计量方式和标准,因此往往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不少问题,而公允价值则可以使人们能够在充分考虑此类资产或负债潜在的巨大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对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优化投资者决策,科学决策的目的。
2.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准则为了严格限制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使用条件,有效制约企业蓄意制造虚假信息,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在内容上严格设定了两个前提条件,即交换必须具有商业性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该规定使得财政部的非货币易准则得到更为全面的补充,有效的达到了公允价值不被滥用的目的。
3.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尚未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
公允价值的实现要以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为前提。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建设和经济环境的改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总体质量还不高,市场环境不够活跃。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企业及其利益相关集团往往存在着关联交易,许多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无法进行的交易,在其直接通过非市场手段进行。同时,国家审计、财政等部门在检查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未能真正达到的检查的效果,所起的监督促进作用也十分有限,一些会计事务所在利益的驱动下,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企业的帮凶,这些都使得公允价值造假成为了可能,影响公允价值的实现。
3.2尚未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如果说市场经济是公允价值实现的外部因素,那么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则是其实现的内在要求。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管理制度依然多为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的原因造成,而另一方面则与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有着极大的联系。纵观我国的上市企业,绝大多数都在着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些人往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之间的不正常关联交易。随意制定价格,使得上市公司成为某些人的造血机,更有些人为了短期的利益,指使他人虚造企业业绩,使得其能够在债务重组、投资等方面获得不合法的利润,极大的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实现。
3.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作为新准则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高低对新准则实现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目前虽然拥有1200多万的会计从业人员,但从其自身的经历、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看,真正能够达到会计职业要求的人员相对较少,大多数从业人员还停留在记账员、出纳员、计算员的水平,而对会计制度没有从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对会计制度的理解不全面,工作中照搬制度、规范的居多,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居多,直接影响了新准则制度的实施,导致公允价值没有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实现。
3.4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为被市场质疑
对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有大量的信息作为支撑,因此也就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保障,从而使得能够对信息、市场、企业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分析,而这又恰恰是我国企业所欠缺的,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观念上,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支付过多的成本,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尚未建立,法制环境尚未健全,因此,还存在十分严重的人为操作现象及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使得交易双方不能对等的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导致交易者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有所怀疑,这也成为了目前公允价值实现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4.提高公允价值应用质量的对策建议
4.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计量准则
随着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公允价值在学术界的受到了质疑。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国际间的沟通,积极了解国际发展的最新理论知识,加入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中,形成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和标准。同时,在我国内部要加强对自身实际情况的掌握,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公允价值实现手段、方式的规范,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自身特点、科学完善的估计方法和估价模型,降低风险。
4.2深化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环境
一是要加快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弊端进行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国情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公允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扎实贯彻现有财会制度,提高工作的执行力。企业内部要切实提高所有者、经理层、普通员工的会计制度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会管理体制,用制度促进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对所有者而言,要真正认清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经理层要切实将会计制度有效的加以落实,起到良好的指导、监督作用。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在外部环境的构建上,国家要加强法制建立的力度,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局面,尤其对国有大型企业而言,要积极帮助他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内部环境的养成上,企业上上下下的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用制度落实工作,用法律监督人员,真正在我国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4.3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监督
会计工作的实施者是会计从业人员,随着相关制度、法规的建立,如何有效的落实各项规章就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一是要从知法到懂法,要真正从深层次理解制度、准则的相关意义和价值,掌握实际可行的操作技能,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或是纸上谈兵,真正将会计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二是从懂法到执法。注重会计实际技能的学习,公司、社会、自身都要把会计人员的从业水平当成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执行水准。三是从执法到守法。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道,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企业、社会也要对那些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会计人员进行奖励,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四是从守法到监督。会计从业人员要在企业中起到良好的监督检查作用,帮助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规范科学的进行决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帮助企业认识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使其从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
4.4注重科技引入,构建网络平台
将新技术引入会计工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会计工作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负责人、监督人对公司会计工作情况进行及时了解,便于管理和监督。同时通过网络建设,可以为会计队伍营造一个规范、正规的工作环境,便于会计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快捷的进行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公司的管理质量。
5.结论
公允价值的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法制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公允价值的实现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在科学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正确认识国家实际,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方面做好工作,就一定会使得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丛培华.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9)
公允价值的概念是这样的,双方企业在平等自愿的公平交易条件下,没有出现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合理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评估,保证符合市场经济交易公平公正的条件进行的资产评估价格。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既考虑了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计价方式,也联系了国内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制度中提出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逐渐应用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市价法,即根据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相同项目近期的交易价格、发生交易当日的市场价格来确认交易的价格。二是类似项目法,这是在市场上找不到参考的标的物时采用的方法,就是根据市场上类似的项目的现金价值确认价格的方法。三是预期现金流法,就是将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通过一定的比率,折算成现在的市场价格的方法,但是这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的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会计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可靠的问题
企业会计中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应用时间较长,说明历史成本计量在企业的会计中有很大的优势和利用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可测性和现实性的特点,相比较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则是不同的计量特点,即非确定性、可变性,公允价值受市场变化和交易双方的影响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看来,公允价值计量缺少一定的可靠性和信服性。由于编制财务报表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报表使用者不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很多时候会导致交易价格和真实价格不能达到一致。而且由于会计主体的千差万别和对为了预期现金流量的不同,也在不同的折现方法下,所计算出的公允价值也是不同的。这都导致公允价值的不可靠。
(二)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具有很高的操作性的问题
与历史成本计量比较,公允价值的计量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性的人才,毫无疑问会增加企业会计核算的成本。企业的资产和负责在计量时,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而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表现方法很多,这就需要企业增强自我辨别和自我思考的能力,选取合适的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和操作。如果当市场缺少足够的活跃价格的同时,企业缺少确定价格的依据。
三、如何完善企业会计公允价值的应用
目前看来,我国会计中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借鉴了国外的知识成果,但是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们要积极推广企业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广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使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好地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制定符合国情的公允价值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与国际的不断接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道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国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缺少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属于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的公允价值研究主要是对公允价值基本理论的研究层面,缺少对公允价值使用方法和具体应用的研究。所以我们要研究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允价值理论和方法。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企业会计的正确核算离不开合理有力的监督。企业在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后,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标准得到贯彻的落实。企业还要健全审计制度,保证会计公允价值的实施,使企业的资产负债有合理的价格评估。对外部的机构来说,企业的会计信息需要进行审核和检查。这就需要外部的监管机构掌握足够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能够实现对企业会计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我国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企业会计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也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欠缺的表现。我们要在企业会计中积极宣传公允价值的使用和问题的解决方法,组织企业相应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选用会计人员时,注意选择专业知识较强的人员。
四、结束语
关键词:公允价值;审计信息披露;可靠性;公允性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引言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在借鉴IFAS13的内容的基础上,《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39,2014),该准则的实际上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一步深化,也再一次引起学界对于公允价值审计的研究思潮。
FASB制定公允价值计量(FVMs)框架(FAS157和IAS39),其主旨在于提升财务报表相关性,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重要环节,其关注点却在于可靠性,如果能够将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好的融合在一份财务报告中,那么会计信息将更好的实现其决策有用的目的。这种融合作用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尤其重要,但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公允价值审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却并不充分,本文旨在联系CAS39的,探讨公允价值审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二、文献综述
(一)公允价值审计概念、内容、准则研究
谢诗芬(2006)借助分析我国公允价值概念与FASB中的公允价值概念、美国审计准则制定历程,指出我国2006年制定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概念界定的不合理性,同时从会计准则(2006)中缺乏单独的《企业会计准则XX号――公允价值计量》为出发点,分析了公允价值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陈朝琳(2014)、陈美华(2014)紧随2014年财政部公布CAS39的节奏,对CAS39进行了解读,并指出了新公布的39号准则存在的退出价格与实际应用中的进入价格存在矛盾,公允价值获取和应用缺乏核心评价标准等问题。
(二)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研究
孙丽影等(2008)构建了两个博弈模型,提出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公允价值信息是无法达到决策有用性的目标的和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必须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管制安排。
戚英华等(2008)基于Wallman提出的彩色报告模式和蒙特卡罗分析法,提出了对于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创新和改革。提出将资产负债表按流动性分类改为以公允价值、非公允价值分类列报和原有基础之上再另行编制一张资产负债表两种思路;在利润表中将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利得或损失列入全面收益表,对于直接列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可考虑全部列入收益表。
潘念萍(2009)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一些思考。认为针对我国的情况,应该优化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完善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内容,引入风险披露,同时加强对于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督。
宋琳(2012)认为财务报表信息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报表产生的收益是实现与未实现的信息的混合体,对会计净收益产生的了歪曲,应该对会计信息进行表外披露。
赵彦锋(2013)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年报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分析了公允价值对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行业的影响,并讨论了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公允价值运用的过程中,其计量可靠性的判断标准不统一、确定方法缺乏统一规范、披露不够充分仍是实现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几大阻碍。
(三)审计信息披露研究
孙h(2006)提出上市公司存在审计报告信息披露失真、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不当、审计收费信息披露不足等审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
陈小林等(2009)指出应当利用超链接方式披露专业胜任能力信息,建议财务报告中披露初次审计收费、非审计服务收费、审计服务收费变化的原因信息。
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方提供的信息在为财务报表信息做出合理保证的同时,可以为财务报告提供弥补信息,提高可靠性,增加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学界对于公允价值可靠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在实施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加强监督(孙丽影等,2008;潘念萍,2009),从设置有效的管制安排角度来降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加财务报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一类是从改变信息角度(戚英华等,2008;吴晖等,2010;宋琳,2012),这一类又分为改变现有的信息格式(比如将资产负债表由原来的流动性划分变更为计量属性划分)和增加现有信息报表(增加表外披露和公允价值变动平衡表)。两种方案都是从管理层提供信息角度来思考的,而现行的市场形式下,管理层提供全面综合的信息给信息使用者的动机并不强烈,设置监督机制存在很大的成本问题,改变信息的形式或者增加现有报表无疑会引起其他方面的问题,其成本效益也有待于商榷,最大化发挥现有机制的作用显得非常的必要。
注册会计师提供公允价值审计信息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和优势。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是一个建立完成的监督机制,在审计报告之外提供公允价值审计信息的附加成本并不大;注册会计师是作为独立方出现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从形式上来讲,信息使用者对于其的信任度高于管理层,由其提供公允价值信息能够增加可靠性;事务所在审计的过程中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事项是经过加工的,更容易提供集中的信息披露,减少了混杂性,增加了可理解性。可见,研究公允价值审计信息披露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必要性
(一)理论分析
1.促进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博弈过程中的双方共赢
公允价值审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双方共赢,提供公允价值审计信息能够弥补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保护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利益。
管理层提供信息的公允性要求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可靠性要求导致双方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公允价值审计信息能够增强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公允价值的设定是基于相关性(黄世忠,2008),而公允价值审计则更加关注可靠性(Carmichael,2004,Maines&Wahlen,2005等指出,独立审计师总是倾向于更多关注FVMs的可验证性,并非其与股票价格相联系的相关性)。双方面提供信息有利于增强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在双方提供不同目的信息的博弈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处于劣势,赋予独立审计师公布公允价值审计信息的权利可以保护其利益。公允价值审计相对其他的审计过程,增大了审计的风险。注册会计师无法向审计报告使用者等说明其是否已经完全履行了应尽的责任,更容易遭受到外界的误解,披露足量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向公众展示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流程、内容,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公开的方式向公众展示其尽到了勤勉义务,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2.促进独立性,增加信息相关性,减少委托成本
公允价值审计信息披露可以促使注册会计师贯彻独立性要求,通过增大信息使用者获取的信息量,减少信息使用者的委托成本。管理层与信息使用者构成委托关系,出于自利原因,管理层有动机操纵公允价值信息(孙丽影,杜兴强,2008)。信息使用者牵涉进了两个委托关系:管理层与信息使用者的委托关系,注册会计师与信息使用者的委托关系,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证明其勤勉尽职、独立审计的证据,能够减少第二种委托关系的违约可能性,促使注册会计师回到第一种独立性状态。
3.提供更加系统化的信息,提高决策的效率
注册会计师有能力提供加工、验证过的公允价值信息,这将更加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获取系统化的决策信息,提高决策的效率。财务报表当中提供的公允价值信息非常的分散,信息也非常的简洁,信息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快速的定位,也很难从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某种逻辑联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将公允价值作为重点考虑的项目,集中进行分析和考察,有能力能够提供更加完整的具体信息并进行集中反映,有利于投资者提高决策效率。
提供公允价值审计信息增加了投资者的能动性,可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于不同程度的“合理性保证”的要求。信息使用者更倾向于相信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信息,现行审计报告绝对化、统一化的审计意见只能传递统一的信号给信息使用者,并不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对于不同信息保证程度的要求,即没有解决“多大程度上提供保证”这个问题,单纯的“合理保证”并不具有充足有效的信息,所以注册会计师有必要披露有关于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增加信息含量,为投资者进一步加工信息提供依据。
(二)现实必要性
1.公允价值审计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公允价值审计对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准入门槛却并没有相应的提高,要求注册会计师披露更加详尽的审计信息有利于过滤本身无法胜任公允价值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增强公众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的谨慎性。公允价值审计、不仅需要注册会计师拥有财务会计知识,也需要更多的综合能力,而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准入门槛主要是注册会计师证书,从信息披露角度提高胜任要求就显得很必要。
2.使得公众有机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行监督
公开的信息披露可以使公众更好的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第三方进行监督,其作为严格中立人的形象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就是当管理层操纵公允价值的情况下,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更加倾向于完成审计工作,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规避风险,管理层更倾向于笼络注册会计师掩盖自身的弊端,基于这种考虑,透明、公开的信息披露可以减少独立性缺乏有效监督的弊端。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审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拓宽单纯从管理层提供信息角度提升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的思路,考虑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来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提供的公允性和可靠性。独立审计师在提供审计报告的同时,可以提供有关公允价值的内部控制、公允价值涉及到的具体事项、金融工具风险分析、数据输入来源、重要性水平等公允价值审计资料,借此弥补管理层信息提供量上的不足;由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信息更倾向于可靠性,这与财务报表提供的基于公允性的公允价值信息形成了互补,公允性和可靠性的融合互补可以提供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现代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历史信息与预期信息并重[J].会计之友,2010,4.
[2]张传明.注册会计师的角色与公允价值审计――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7.
[3]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
[4]宋琳.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2,1.
[5]赵彦锋.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J].财会通讯,2013,3.
[6]戚英华,曾勇.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创新研究[J].财会月刊,2008,5.
[7]陈小林.XBRL财务报告中审计信息的披露设计[J].会计之友,2009,12.
[8]陈朝琳.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读[J].财会月刊,2014,7.
[9]陈美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会计之友,2014,13.
[10]吴晖,高源.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基于经济后果的若干探讨[J].财会研究,2010,07.
[11]李平.刍议改进财务报告中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10,4(中旬).
[12]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
[1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S].2014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危机 发展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就结算一项负债时采用的金额。中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某些项目(目前主要指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主要是前者)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会计中进行两步确认,先进行正式记录(按复式簿记要求),再计入财务报表,成为财务报表表内项目的会计模式。如果资产持有者仍继续持有,应认为它是在交易中或可供销售的资产,从而应按报告日的市价或类似资产的市价进行后续计量(即重估价),并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动(即账面价值与当前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当于可实现但并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中的一种计量属性,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都要求对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以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如何恰当计量公允价值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公允价值会计目的是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二、金融危机之前的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危机之前的会计强调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会计,公允价值会计是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谢诗芬、戴子礼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2005)一文中,从价值、财务、会计的关系分析出发,指出:“不论会计或审计,都必定以价值计量为最重要之责任,而财务管理则以价值计量为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价值是财务与会计的核心概念、本原逻辑和联结纽带。”进一步分析价值、现值、公允价值的关系,指出:“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会计表达、是对能反映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现值概念的体现;公允价值会计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进一步分析了公允价值概念,指出:“从纯粹的理论上推导,……必须实行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即对所有资产和负债都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计量和后续确认计量。”最后分析了财务变革对价值会计的需求:衡量和评价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和指标等财务变革呼唤“价值型会计模式”。“不论用什么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价价值,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问题。”
葛家澍先生发表《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2007)。文中葛家澍先生追述了最早关于公允价值的论述。“早在 1961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Maurice Moonitz在其撰写的ARS No.1中就提到‘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进一步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并对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交换的金额三个概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指出:“当前惟一单一的、连贯的、内在一致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只有FASB。”并进一步对IASB与 FASB 分别给出的公允价值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点:“第一,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主体为计量的基础。第二,以基于确定承诺的假想交易为对象,因为此时并无实在的交易。第三,计量日不是交易日,而是确定承诺日和清算交割期以前的每个报告日。……第四,由于它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因而即使估计未必完全可靠,它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如果普遍运用于会计和财务报告,经济学家对会计信息的预期是有可能实现的。”“公允价值计量乃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果公允价值得以全面应用,则财务会计将有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或其近似值)。”
葛先生在文中也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局限性,即“估计价格会出现偏差”。同时葛先生指出:“随着估计技术的发展 ,这一局限性会逐步得到改进。”
另外注意当时葛先生还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做出区分。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很多学者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曲婧在《公允价值若干问题研究》(2007)中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及其在负债上的应用;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指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最后对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提出了4项建议和措施;结论指出:“我国应当从国情出发,有步骤地积极实施公允价值会计。”
三、金融危机之后的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界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危机下,估计市场价格脱了实际价值,使金融机构大量确认了未发生的损失,最终导致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国外会计界进行了调查和反驳。国内会计界开始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反思,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作了分析,也有学者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
葛家澍先生发表《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文章指出:“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是有用的。”但“要严格区分确认与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不等于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是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确认于财务报表之中。”
文章根据美国证监会挑选的50家金融机构数据对公允价值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金融危机下,高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值大幅下滑,金融机构“资产与净资产以及净收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同时,文章从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角度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假想的(预期的)交易的基础上的。” “把公允价值计量引入资产负债表的根本问题是背离了APB所描述的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虽然在财务会计上,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试图使估计的作用降到最低’”。结合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又由于处于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扩散的时期,则企业的净收益将成为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混合物, 明显地会歪曲企业的真实业绩,提供既不相关更不可靠的模糊信息。”最后文章总结了公允价值的特点:“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缺点是以假想交易为对象的估计价格。”得出结论:“历史成本信息由财务报表提供较好,而公允价值信息由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提供较好。”
葛先生的分析进一步明晰了公允价值会计概念,但同时也否定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价值。同时还有学者提出了对现行公允价值改进的思路。
徐晟在《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运用动态减值准备改进公允价值会计。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不完全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放大了金融的不稳定性,指出: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体系下“金融机构报表反映的价值被市场短期波动左右,不能反映金融机构基本面的变动,错误地估算了金融机构长期资产、负债的价值。”进一步从“管理层的行为短期化和‘缓冲储备’的缺乏”、“公允价值选择权与金融不稳定”、“会计信息没有涵盖模型的多情景压力测试信息”、“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效应明显加大”四方面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谨慎性监管的要求也是不相容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运用动态减值准备技术对金融企业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优化。文章构建了新的综合损失准备金(动态准备)计算公式:
其中:gent 期间新的准备金计提数量;Lt为当期贷款的余额;α是为了弥补内在损失的一般准备金率;β是本方法的关键数据,是经过监管机构长期统计研究的结果,是针对长时期资产信用等风险的专项损失准备率。
“公式前半部分是新增贷款是的准备计提,是一个正常值。后边则是动态准备因子:在经济膨胀时期,由于即时的损失比率低于长期损失的平均值,那么这部分准备就会上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即时的损失比率高于长期损失的平均值,那么这部分准备就会下降。”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动态减值准备的对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和反周期的作用,指出: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引入动态减值准备技术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相容性,实现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南京邮电大学的何卫红在分析会计职能的基础上,“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及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中的地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没有问题,完善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但没有进一步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完善提出建议。
金融危机促使了中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反思和讨论,这些反思和讨论将会促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改革并使之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9).
[2]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3]曲婧,薛雷.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7(6).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工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一个热门的国内和国际会计理论问题和困难,目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仍主要局限于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提出,关注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化,从是否根据具体操作层面的。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用以指导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践,理论研究的缺乏,影响公允价值的实践的可操作性,中国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存在于探索公允价值在会计问题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完善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公允价值相关理论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1.历史成本。固定资产和大部分的库存应报历史成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获得付资产的历史成本,通常在获得按摊销额,或其它津贴调整。
2.现行成本。某些存货按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报告。现行成本是指现时取得相同资产或类似资产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3.现行市价。按目前的市场报告一些证券。目前的市场是在清算过程正常,现金或现金等值出售资产可以接受。这将出售的价格低于账面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商品和证券,如果有,在当前的市场价格,其债务。
4.可变现净值和清偿净值。根据其可变现净值的短期应收款项和存货报告。变异的网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资产预计将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折扣,在变化过程的直接成本扣除额。货币数量的已知或可确定,及各种债务的日期尚未确定,如抵押债务的义务,应支付网络报告。清算价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为偿还债务,没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现金,包括直接成本可能在清算过程中发生的。
5.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长期应收款项应根据本报告。目前的价值是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资产定义,有望使未来净现金流量(流入减流出的现值)或贴现值。长期应收款项,长期应付款按现行价值报告。目前的价值是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定义,以偿还债务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发生或贴现值。根据以上的分支,我们发现,目前的成本和目前的市场价值和公允价值的一致性,公允价值可以代表。
(二)公允价值的特点
1.公允价值决定的市场性。事实上,交易和交易的描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双方都没有具体或实际交易的双方,如果交易价格的具体因素,反射后,价格不反映公允价值,但具体的个体价值。具体的个体价值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和相对价值观,把个人,反映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具体的个人价值体现在现金流量的个人期望,而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的预期现金流。
因此,公允价值是非特定的市场参与者之间达成的共识,要充分考虑市场信息,市场价格,它实质上是一种市场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或负债的具体评价。而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尚未发生,因此,公允价值是事实上的交易不是基于一个近似估计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由于公允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研究相同的市场价格的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参考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
2.公允价值概念的时间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个动态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时间变化。现在随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的公允价值的连续变化时的公平价值,过去经常到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概念的时候有另一层含义,即,考虑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点的值是指,过去和未来的价值不能代表公允价值。对资产或负债的估计技术的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必须要打折扣,公允价值可以在目前的时间计算,不扣除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代表公允价值。通过以上分析,公允价值的资产或负债的真实经济价值是(内在价值,经济价值)会计更准确,更详细的定义,其本质是预期未来净现金流入现值资产的市场参与者,是真正的点估计值。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中存在问题
(一)乏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支持
虽然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和债务重组时所需的不储蓄资产和负债采用估值技术和合理的在活跃市场、相同或相似的活跃市场的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但如何选择合理的估值模型和其他方法,这两个具体的标准,没有任何规定。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只是一种估价技术的基本准则。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定价模型分别是什么,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公允价值的估计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未来的折现现金流估价技术的使用,包括至少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这两个要素,并确定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新会计准则只是《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二十号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规定。前者是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和方法和折现率的确定方法,后者只确定贴现率。因此,当企业在实践中采用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往往面临着许多具体的估值方法,但最终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评估模型计算出合理的公平值,当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方法确定折现率的估计,企业有没有可靠的详细的操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等准则执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开发一个好的会计准则,如果没有有效的实施,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有个缺点使用公允价值在中国的会计工作在中国目前的测量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缺陷的缺陷。公司治理方面,虽然中国的上市公司也成立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减弱,企业没有建立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许多公司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但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所有主要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直接的后果是,管理成为会计信息的垄断供应商,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最有利的会计政策选择。因此,公允价值会计是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很容易。
(三)市场环境发育不完善
当我们在公允价值对会计工作的可靠性,使用上述,市场环境是好是坏,是公允价值计量直接相关,可以输入数据和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充足时观察到,并最终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成熟的,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的前提。市场环境差,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降低。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善。由于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问题依然存在的要素市场的不完善,市场分割现象严重。
三、加强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
目前的价值是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在没有公平的市场价值,需要被应用到计算相应的公允价值的现值。为了提高手术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对实际使用,使其可操作性,操作方便,并能很好地解决特定的问题。在这方面,不仅要加强外部环境会计的变化,中国应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明确的有利于规范具体实践的要求,如如何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指南中的尽可能多的细节来确认目前的规定。为更详细更能为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在市场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操作指南。
(二)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
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方面,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股东权益的保护,提高对公司重大事项社会公众股东的投票机制,为市场解决股权分裂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了落实相关措施,维护市场稳定,市场改革的适应能力。加速和各种系统合规资金实施准备进入市场,创造吸引机构投资者的市场环境下的市场操作。在飞行员的动态平衡的改革进程,以市场供求。加快市场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市场活力。加快税收政策的实施,鼓励公众投资。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很好用的。确定公允价值会计人员如需要专业判断,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估计,为现金流贴现利率期权需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预期现金流。因此,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公允价值概念的培训,了解理论实践,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公允价值,同时也减少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需要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公允价值是我国的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快速建立和市场背景,概念的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的研究,分析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俚燕.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赵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李玲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关键词]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问题 对策
2006年1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在新准则中涉及的会计要素计量有30个,其中有17个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在目前的会计实践中,一些会计要素及报表项目,已经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进行计量,应用在对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计量方面。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内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从资产角度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第二,从资产和负债角度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第32号准则中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在一项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我国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已经广泛开展,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1.公允价值获取难度大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要求有一个比较活跃和完备的市场环境。然而,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相比于美、日、欧等比较成熟的市场,还存在巨大差距。有相当多的资产和债务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
2.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依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强,经常会出现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例如:2007年“中关村”在主业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的使用,改善了财务报表的基本面,使公司由亏损变为赢利。
3.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与国际准则趋同,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充分掌握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理论方法的精髓,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压力。在财政部出台的新会计准则第四十二条中,将公允价值与其它四种会计计量属性简单并列,这同国际规定有着较大的差异,反映了我国对公允价值理解的还存在不足之处,必然导致会计准则体系的不完善。
4.实施中存在估价技术问题
运用估价技术时,企业所使用的估计应当与市场的参与者所使用的估计和假设相一致。应最大限度地使用市场输入变量,且最小限度地使用主体特有输入变量。在利率和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生产要素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运用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缺乏准确的市场参考标准。另外,我国政府并没有制定出既能详细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又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执业指南。
三、公允价值运用的应对策略
1.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
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应用实践的前提。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不长,公允价值计量是件新事物,国内的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也不是很充分,因此必须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特别是重点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可靠性及其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
2.建立和完善公允价值的市场信息平台
公允价值如何准确地计量是公允价值应用中的最大问题,一个完整的市场价格体系是实行公允价值的重要前提。公允价值信息的提取有赖于完善的市场,如果市场发育不好,那么就不能获取准确的公允价值。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准确地利用公允价值,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资产、负债价值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架构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全面提供要素市场信息,有效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3.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法律法规存在的制度上的漏洞导致法律的可操作、执行差,因此应结合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保持司法体系的独立性、公正性与有效性。逐步建立并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与民事诉讼有关的法规,例如与股东集体诉讼有关的分配举证责任、责任保险以及证券市场赔偿基金制度等。为避免企业操纵利润,美化财务状况,必须加大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增大违规者利用公允价值漏洞牟利的成本。同时,增强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审计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的监督和检察力度,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并举,在增强民事处罚的同时增大刑事处罚。
4.研究创新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是一种动态价值,追求的是价值的客观。但是,公允价值需要我们进行主观估计和评判才能实现。为了增强公允价值估值地准确性,应该有选择性的增加与估值相关的信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强化诚信观念的教育,密切追踪国际发展态势,探索并创新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弥补缺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实践 必然性 建议
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爆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欧洲乃至全球,全球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创。在这个经济恐慌的时刻,公允价值会计实践成为了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并且影响着会计计量的可靠性等问题。
一、公允价值概念界定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它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中,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对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公允价值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长达30年的发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8)于2000年2月公布了财务会计概念第七号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正式将公允价值确认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直到1998年才首次出现在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该准则明确指出,在债务重组交易中,如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债务转化为资本,则债务人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和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由于其在会计实践中存在应用偏差且对财务会计信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应用路程并不顺利。2001年,我国财政部在对会计准则修订时基本取消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虽说这是针对我国国情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但是其违背了经济交易的实质和原则,与国际潮流相违背。因此,这条路注定走不通。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并再次引入并全面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例如在金融工具、非货币易、投资性房地产等17项具体准则中应用到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争议
相关性作为会计财务报告三个要素之一,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过去或现在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以前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他有效地评估了资产或债务当前价值和未来现金流的数量、风险等,并且相对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更为透明的、及时的为使用者提供了相关信息,由此,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可靠性和顺周期性却一直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并认为极有可能是公允价值加重了本次金融危机。
(一)公允价值可靠性的争议
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是依据市场相关信息进行的,但市场又不总是活跃的,很多时候市场并没有提供公允价值估值所需的当前价格,这就使得公允价值的计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此外,尽管公允价值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套合理的计量框架和方法,但是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常常依赖于从业人员的主观评价、专业知识和有关经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并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还应该注意的是会计本身就存在估计和假设,我们不能因为公允价值所采用的估值方法和假设过于主观,就质疑其可靠性,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完善估值方法、合理化假设。因此,我们在评判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时还需持谨慎态度。
(二)公允价值顺周期性的争议
有人认为,当市场高涨时,公允价值常常过高估计市场行情,进而过高估计相关金融产品的价值;当市场低落时,公允价值又常常对低迷市场缺失信息,降低对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估计。公允价值的这种顺周期性加剧了财务报告数据的波动性,放大了经济繁荣和衰退时的估计效应。这就很容易造就债券价格或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循环降低的恶性循环,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对于这一争议,我们绝不可以完全否定其真实性,但我们也应注意到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公允价值对市场波动信息的放大。反而是公允价值保证了会计信息的透明性、及时性和相关性。
三、会计实践中引入公允价值的必然性
对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顺周期性的争议不是全无道理。这说明公允价值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争议而放弃公允价值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毕竟对于会计实践应用来说,公允价值有其自身优越性,并且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其自身优越性的体现
公允价值是依据现行市价或现金流量进行估值的,这一特质有益于企业保存经营能力,保全资本。也就是说,不管企业资本是在何时消耗的,只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够保证企业按照现行市价得到同等价值的金额,而不会因物价上涨而贬值,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保全了企业的资本。此外,公允价值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它包括了所有可能影响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信息。因此,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切实,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债务偿还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进行投资、经营和决策。最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考虑了时间、因果联系等因素,更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的要求,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并且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计量了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同时也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益和损失,体现了企业真实的收益。
(二)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宏观环境已经形成。公允价值计量能很好地解决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的会计问题,强调双方的协商确定。因此,公允价值能够适应我国不断出现的新业务的需要。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前面我们介绍过在会计事务中引入公允价值已成必然,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资本市场尚未成熟
虽然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并且新会计只能则也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会计政策可选择等问题仍然存在,相应的监督制约制度和机构也相对缺乏,管理者仍然有机可乘,使公允价值难以完全发挥它的监管控制作用。
(二)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公允价值估量是从业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匮乏,会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还不高、职业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又加之市场管理不严、法律道德不完善,不具备应用公允价值的实际条件。
(三)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无论是对公允价值应用等问题还是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问题,目前我国都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即使存在的一些涉及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也都已过世,而新出台的法律还有待修订完善。这就为那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的会计人员留下了空隙,也使得实际应用公允价值阻碍重重。
五、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应用对策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了解了何为公允价值以及他有何争议,并分析了其在我国会计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应用,作者认为现阶段应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加强宏观调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政府、中央银行对投资者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宏观调控各金融产品的投资价格;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使监管合法化;扩大监管人员队伍,充分发挥证监会、审计署等部门的作用;加大惩罚力度,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控制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的颁发,加强行业内自律。
(二)建立实施公允价值的良好市场环境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健全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在法律法规及各监管部门的作用下,努力建立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以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条件。
(三)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在培养会计人才时,注意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思想教育,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加强专业素质的培训,在加强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会计人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水平,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四)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从可靠性和顺周期性入手,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研究,改善公允价值本身存在的问题,减少争议,提高有效性。
六、结语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估量方式,其在会计实践中得以应用是必然的。但是要怎样合理利用公允价值、充分提高公允价值的有效性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律法规还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健全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我们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在会计实践中充分发挥公允价值的作用,并期望这种方式能够为会计实践带来益处,为企业带来实惠。
参考文献
[1]夏成才,邵天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会计研究,2007(2)..
[关键词]公允价值可操作性可靠性
我国市场经济目前正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如何应用公允价值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如何在成本一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等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公允价值应用的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分析
1.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公允价值表现形式较多,在实务中如何选择使用,如何观察同样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价,当没有可观察市价的时候,如何采用估价技术,这些问题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实务中的可操作性问题,也即公允价值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它是制约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行成本是可观察的市场价格之一,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企业资源投入价值的最佳计量。它能使现时的投入价值和现时的收入相配比,以便正确衡量现时资产给其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远远高于市场整体的预期时,企业选择被市场总体认可的公允价值还是选择对自身更具相关性的个体价值,尚值得商榷。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公允价值的企业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要充当比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的主观估计更有信息含量和更中立的预测尚有一定困难。
2.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越来越多的相关关系人关注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但关于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相关的信息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说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如果无报表使用者以外的其他监督主体的话,使用公允价值相当于给了报表编制者很大的操纵机会。报表编制者常常利用这个操纵机会制造假象骗取投资,也使得报表使用者无法用当前信息来充分判断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同时金融工具的价格具有波动性。因此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如何,这是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我国推行公允价值的应用建议
我国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己是必然趋势。为正确的应用公允价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真正得以运用不仅仅要靠会计界的努力,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完善,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及人文环境。首先,经济环境主要指各级市场,公允价值的推行直接受市场发育好坏的影响。公允价值虽不完全等同于市价,但其是获得公允价值最为客观、简便的来源,因此应积极培育各级市场。其次,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如市场不够发达,估价技术不成熟等等,公允价值极易被某些违法乱纪者利用,必须相对应地实施更为有力的监管,加大滥用公允价值的成本。
现阶段为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市场条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
为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应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三是大力创新流通业,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
关于二手交易市场,建立适当的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品牌企业进入市场,严把资质审核的关口,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
(2)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
在证券价格逐渐市场化的同时,国债发行中的投标、竞价方式,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进行,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金融价格的逐步市场化,为金融衍生品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2.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
现值技术是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当不存在公平市价时,就需要应用现值技术计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操作性,是要使其在具体实务运用上操作性强,既便于具体操作,又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应加强外部环境的改变外,还应从准则与制度上及相关法律上给予明确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
3.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
在从会计准则角度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避免不公平交易的发生和操纵利润的情况,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
4.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
因为曾经有些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对利润进行操纵,我国对公允价值曾经“用而又弃”。利润操纵所采用的计量方法是利润操纵者根据其主观意志进行的选择,利润操纵所采用的并不是真正的公允价值,因此计量结果也是不公允的。若存在活跃市场,公平市价需要有公平交易才能产生。我国进行的利润操纵多采用不公平交易的方式。若不存在活跃市场,运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涉及不确定因素,更为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因此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从事造假的根本防范措施。
5.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准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严格,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从信息质量和内容两方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信息质量的标准包括全面、及时、实质、可靠、可比等;信息内容的标准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策略会计政策等,这将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准则需要会计人员作出更多的职业判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后,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这将直接增加企业业务核算的难度,甚至会出现情况相同但会计处理相反的现象。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估计和很好地运用。
参考文献:
[1]赵德武.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程春辉.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5]谢诗芬.会计计量中的现值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