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婴护理的工作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后,所有的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完成的护理模式称为母婴床旁护理,该护理模式顺应了产妇及家属的身心需求,有利于母婴健康,有利于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能更好体现出人文关怀[1]。与以往传统护理模式不同,实施专人负责制,对产妇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本次研究针对产科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分娩初产妇共计8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初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为(26.5±7.4)岁,产周为34.4~40.2 w,平均(37.2±11.4)w;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为(27.3±7.1)岁,产周为33.6~38.6 w,平均(36.3±11.5) w。在实验组产妇中,有252例顺产,148例为剖宫产;对照组产妇顺产249例,剖宫产151例。两组产妇经过产前检查,身体状况良好,均为单胎,胎儿发育状况正常,生产过程顺利。经过统计学方法比较,患者上述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母婴床旁护理 自产妇和婴儿转入病房后,责任护士对母婴进行一对一护理,产妇及家属积极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责任护士对新生儿护理技术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及演示,直至产妇及其家属完全理解并且产妇可以熟练操作[2]。其具体内容包括保健,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合理营养补充,适当运动,以及对婴儿进行床旁沐浴、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床旁抚触。经常与产妇聊天以了解其心理动态、缓解紧张情绪,使产妇保持良好心态。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即母婴同室,但产妇及家属不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全部由护士在婴儿室完成。对产妇的产后心理疏导、新生儿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在产妇产后住院期间以集体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
1.3评价标准 问卷调查各组初产妇对各自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医务人员对各项内容作出评估。问卷内容包括责任护士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保健、营养状况及活动状况、正确的婴儿护理、产妇心理状态5项,每项20分。问卷评分标准[3]为:满分100分,根据产妇反馈及医生评价,各项总和>90分为优秀(非常满意),70~89分为良好(满意),
1.4统学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对各自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比较 实验组初产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95.50%)高于对照组传统母婴护理模式(79.75%),差异显著(χ2=21.309,P
2.2两组初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估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初产妇角色适应能力的合格率为92.00%,明显高于传统母婴护理模式的82.00%(χ2=5.703,P
3讨论
初产妇在所有产妇中占有大部分比例,由于是首次生产,产妇相对缺乏生产经验,因此,对于初产妇的护理就应当更加细致。目前,临床上逐渐普及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由护士在医院专门的婴儿室对婴儿进行的护理措施,一切工作均是要求产妇及其家属与专人责任制的护士共同参与完成。床旁护理还包括对疾病筛查,产妇的产后心理疏导以及指导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经常性进行针对母婴个体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不但消除了产妇及家属的焦虑担心等心理,还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让更多产妇及家属满意[5]。同时增加母婴接触时间,也有利于初产妇心理的调节,更好地体现了产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使得初产妇在专人的指导帮助下,更高效率地学习到对新生儿护理方法,建立对新生儿护理的信心,掌握相关技能。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初产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床旁护理模式更具人性化,能在产后对产妇从生理和心理上进行安慰,有助于产妇建立对自身及婴儿护理的信心。且实验组初产妇对角色适应能力的合格率、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高于传统母婴护理模式的,说明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帮助初产妇进入婴儿哺乳等产后角色,同时显著规范初产妇的护理技能,通过正确的操作,维护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明显提高了产妇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更有利于初产妇适应母亲的角色,并提高初产妇对婴儿护理能力,值得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俞康民.蒋创.沈雁萍.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J].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2]胡建梅.母婴床旁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3):133-135.
[3]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3-2794.
随着护理范涛及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里存在着许多威胁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长期作用,给护士在身体上及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乙型肝炎病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而医护人员是感染乙肝病的高危险人群[1]。因此,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危害医护医护人员的重要感染因素。母婴同室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母婴同室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母婴护理工作者有较多的机会接触母婴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使得发生职业感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如何加强这类特殊群体的职业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社会的重视,是产科护理管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对母婴护理工作中,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调查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为从事母婴护理临床工作一线的人员。包括护士及实习学生。年龄0~27岁不等,所有人员的文化程度均为中专以上,以1年为观察分析研究时间。通过采取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了解每个人在1年时间里发生职业损伤感染情况,加以分析,制定对策。调查内容包括洗手情况,利器损伤及处理,受污染后的防护行为,戴手套的选择,对工作环境的反应等。
1.2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的方式
进行。实地考察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对相关人员就职业防护、消毒隔离等知识进行面对面考察和现场抽查。采用问卷方式对产科护理人员31人及实习护生67人进行调查,问卷由专人解说,以无记名方式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100%。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2结果
由于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上存在的误区,从事母婴护理临床工作者,每年发生职业性损伤及感染的现状令人担忧。护理人员在进行母婴生活护理、新生儿采血、取留送标本、疫苗接种等治疗护理工作中,不够重视防范及补救措施,未正确佩带口罩、手套等基本的屏障防护工具,操作前后未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实习护生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加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发生职业性损伤感染的情况更为严重[2]。本次被调查人员全部发生过皮肤被血液、体液污染史,曾被针头利器损伤过者达93%以上,每个工作日洗手次数30次者只有5.2%,在进行血尿标本采集运送等高危操作时戴手套者仅有58%。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规章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检查,积极开展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的培训教育,对工作环境定期监测,严格卫生洗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环节管理,切实落实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职业感染的风险,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的目的。
3危险因素
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AIDS、梅毒等多种疾病,是造成母婴护理工作者临床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标准预防的出发点是将所有患者均视为传染源。但是,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由于个人对防护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3.1屏障防护不到位母婴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是护理人员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如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母婴生活护理,采集运送血标本、注射治疗等。护士身体皮肤有破溃时,不戴手套操作,破溃的皮肤或黏膜不可避免的要接触母婴的血液体液,这是引起护理者自身感染的一个首要因素。高晓玲调查结果显示:同期同单位医院工作人员402例血清“2对半”检测结果,HBV感染率为75.87%[3]。
3.2利器损失完整的皮肤黏膜是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天然屏障。由于多种原因,被污染的针头及安瓿、利器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职业损伤感染以血液、体液为传播途径疾病的常见因素。国内报道:某医院对441名临床护士进行有关职业暴露调查中发现,护士在1年工作中职业损伤率为82%[4]。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53名护士就有246例发生过锐器伤,占97.2%[5]。
3.3心理生理因素护理工作繁重而琐碎,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精力高度集中、紧张应激状态中,思想压力大,导致心理生理疲劳,易产生焦虑及神经衰弱等,使护士群体的自身免疫力降低,也大大增加了职业感染的机会。
3.4环境因素母婴床单元被各种体液、血液污染,导致被服类物品上致病微生物与条件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探视陪护人员多,病室内人员流动大,受传统习俗影响,开窗通风也受到限制,这也是导致母婴护理职业感染容易发生的重要因素。
3.5病房呼叫器手柄,护士工作站电脑键盘、鼠标、电话等常被忽视清洁消毒,是造成护理职业感染的一个潜在因素。有报道:护士站电脑键盘和鼠标上细菌污染严重[6],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8%,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等检出率均为10%~25%,还检出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有实验证明:50个未经消毒的呼叫器手柄菌数平均≥10 cfu/cm2,并检出绿脓杆菌、酵母菌、非典型分枝杆菌以及甲型链球菌等条件致病菌[7]。
3.6临床化验单随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送检到检验结束,再发至家属或粘贴于病历,在此过程中所有接触者都有被污染的可能,也是母婴护理者职业感染的重要隐患。
3.7卡介苗接种注射时,不慎将药物溅到接种者眼面部,是易致母婴护理者职业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结核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从1882年郭霍氏发现结核菌以来,至少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8]。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全国有5.5亿人感染结核,每年因结核病死亡者达13万,是各传染病中死亡最多的疾病[9]。
4干预对策
4.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信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降低母婴护理者职业感染的首要环节。问卷调查发现,由于缺乏职业防护知识,使锐器伤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有资料显示:“标准预防”的护理人员比例仅占9.43%[10],由此可见,医院高危部门安全教育的普及面、深度不够。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中,除培养护士具有不怕脏不怕苦默默奉献的精神,应教育护士们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切断因自身因素而感染疾病的途径。
4.2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是加强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提出了“普遍预防”[11],当预料到手要接触血液或污染物时要戴手套,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所以,护理管理者要增强护士们在护理操作中戴手套的意识,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拿标本等均需戴手套进行[12]。大量研究证明:经常更换手套不仅保护了患者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戴手套可减少利器伤时进入人体的血液[13]。
4.3母婴同室是院内感染的重点管理科室,加强各环节的消毒灭菌,必定能减少母婴护理者职业感染的发生率。我们使用自然对流风和空调抽风2种方法,降低室内细菌含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消除异味。母婴出院后床单元行终末消毒,护士工作站电脑键盘和鼠标、呼叫器手柄、门把手、门框等定期用清洁湿巾擦拭消毒,也可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14]。我院使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消毒这类物品,监测效果良好。为防止消毒剂对电脑键盘的腐蚀,可采用乙醇氮乙定消毒液擦拭消毒。
4.4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劳逸结合,定期体检,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护理人员体能,是降低职业感染的有效防护手段。
4.5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是污染的手,有文献报道:通过院内洗手可降低30%医院感染[15]。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因操作导致感染传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求随时、及时洗手。化验单在传递过程中,要受到标本、化验室物品、操作人员手的污染,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目前,对临床化验单尚没有理想的消毒方法。因此,倡导在接触化验单后及各种操作前后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是可靠的控制感染的基本防护手段。
4.6有资料表明:护士对结核的感染患病率是同龄妇女的2倍以上,年龄越轻,发病的危险性越大[16]。加强卡介苗接种工作的环节质控,提高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在确保接种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认识“结核流行广泛,防治从我做起”的重要性,对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7对临床实习护生加强锐器伤预防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是有效遏止职业感染的重要措施。部分护生对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积极参加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个人操作行为不熟练,不规范,操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高危操作也不采取防护措施,导致职业暴露与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发生率升高。被调查中,受伤人数占78%,受伤2次以上占76%。因此,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意识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母婴护理者职业损伤感染率高,职业损伤感染的状况不容乐观,护理管理者应予重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对自身职业危害的认识,严格执行自我保护措施,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检查,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定期进行体检和免疫接种,及时对工作环境消毒灭菌监测,可以降低职业感染的发生率,减少职业危害,确保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
1韩燕春.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疫苗应用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827-828.
2王红红.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2,16(6):331-333.
3高晓玲.医院工作人员HBV感染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65.
4王红红,杨敏,何国平.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
5夏佳芬,丁爱民.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浙江临床医学,2004,6(3):254.
6关小玲,郑红丽.护士工作站电脑键盘鼠标细菌污染检测与消毒.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1):103.
7董兆华,曹丽莎,孔庆敏,等.呼叫器手柄的细菌监测.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3):335.
8程红群.结核病人护理210问.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173-174.
9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在2001年“3.24”世界结核病日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防痨杂志,2001,23(4):207.
10吴凌,靳桂名,董玉梅.医务人员整体防护能力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98.
11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举措.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1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1989,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transmission of human immunode ficiency virusand hepatitis B virus to healthcare.and public safety workers.MMWR,1989,38(suppl6):1-37.
13李红红.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1.
14曹月升,杨春秀,张秀者,等.CLB消毒片杀菌效果实验观察.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3):19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古浪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优质护理;母婴结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妇产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再加上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涨的趋势。有研究提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母婴结局产生积极的影响[1]。鉴于此,我院从2014年开始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工作中,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护理方案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在甘肃省古浪县妇幼保健院学习期间,选取县妇幼保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根据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9±5.3)岁;孕周31~38周,平均孕周(34.6±2.5)周。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8.5±5.5)岁;孕周30~38周,平均孕周(35.4±2.3)周。
1.2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产妇,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下几点优质护理:①优质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积极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健康宣教,积极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其能够正确认知疾病相关的内容,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②优质心理护理。在护理进程中,护理人员要与产妇进行深入的交流,站在产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基于产妇的实际情况,充分围绕其病情、需求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得产妇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③优质饮食干预。综合参考产妇饮食爱好、饮食习惯以及病情实际来制定饮食方案,在保障饮食合理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④休息与活动干预。治疗过程中,产妇必须要保障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护理人员应当协助产妇进行的变换,同时给予适当的肢体按摩,使得产妇能够获得躯体的舒适感。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指标,分别包含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早产。
2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早产母婴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易发于妊娠20周左右或者产褥早期,轻度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上腹不适等症状,重度患者主要变现为视觉或者神经障碍、持续性头痛以及上腹部持续性不适等症状,倘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对母婴结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为进一步保障母婴顺利分娩,提升母婴质量,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当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优质护理是一种建立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的护理方案,其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通过多方面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3]。
本研究中,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各项母婴结局指标均显著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提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辅以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对母婴结局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银桂梅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泗水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陈淑花.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A3):232+234.
1.1对象将2的9年8一12月在我院母婴同室病区的产女3作为调查对象,由医院优质服务办公室和病区咨询台护士负责调查。为征得产妇对护理新方法较为真实的感受,在产妇出院前发放调查表,逐项说明,填毕收回,每月汇总。
1.2方法(l)出生后正常新生儿实行母婴同室,护士在病房为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新生儿床旁换尿布、新生儿床旁臀部护理、新生儿床旁宣教等,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向妈妈宣讲育儿常识及注意事项。(2)《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我院在成都市卫生局《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设计护理方面的有: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人院接待、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及时性5个方面7个问题,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接触”等5个选项。以无记名形式在相应的选项画“丫”的形式答卷,7个问题填写完整的视为有效问卷,7个问题选项中有幸1项未填的问卷为无效问卷。5个月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8份,有效率99.9%。(3)母婴同室护理不良事件按我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包括护理投诉、新生儿腕带滑脱未及时补上、新生儿臀红,烫伤等内容。统计分析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后发生的不良事件与封闭式操作模式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期相比的结果。
2结果
2.1产妇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的满意度比较。
2.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3讨论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
在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年轻父母是一群特殊的人群,由于初为人母和初为人父,他们对新生儿保健、产后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都很缺乏了解[1],所以很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指导[2]。近两年来我院妇产科对母婴同室病房年轻父母采用了针对性、多元化的宣教,取得了预期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40例,日龄(5.3±3.2)d,新生儿孕周(37.7±1.8)周。全组240例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日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120例产妇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有健康宣教挂历的床位,产科床位护士对其进行常规产后母乳喂养宣教,并且每天根据产妇分娩后天数为其翻阅挂历,每天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健康宣教挂历的内容包括:入院须知;母婴同室的安全;产后第一天内顺产、剖宫产产妇的护理须知,产后卧位指导;产后第二天乳汁不足如何处理,产妇的饮食指导,产妇的卫生与活动,如何更换尿布湿的图片解释;产后第三天奶胀如何处理,新生儿的护理,宝宝晚间哭闹如何处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预防接种的宣教。对照组120例产妇则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普通床位,对其实施传统的功能制健康宣教手段,宣教从婴儿出生即开始,常规介绍周围环境、住院规则、简单的病情及护理要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两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对象产后并发症比较分析 分组干预后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对象在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上,分别选取的孕产妇和婴儿四种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两组对象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我院妇产科经过改革,探索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使婴儿施行母乳喂养,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降低了婴儿发病率,缩短了婴儿住院日期,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是产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封闭式管理卫生宣教被动简单,在患儿入院查体时简单给家属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开展母婴同室后,护士既为患儿进行治疗又为母亲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亲自指导母亲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母亲如何观察病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尿布等。
健康教育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它不仅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针对性、多元化适用性健康宣教,有效的缩短了患儿住院日,从而一方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另一方面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采用口头加示范宣教,能使新生儿常见的尿布疹、皮肤感染、脐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推动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优点,示范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方法,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教会家属掌握婴儿洗澡、喂养知识、保暖方法、辅食添加、计免程序等知识,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保障。母婴同室病区与其他科室的健康宣教有所不同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涉及范围大。新生儿刚离开母体,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能力低下,需要母亲的精心亲切呵护才能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才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采用多元化适用宣教,反复强化宣教是有效的。
为了使每位在母婴同室工作的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的理解和认识,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并严格地执行和实施。在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我院2010年无1例因母婴同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健全和完善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管理制度,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以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我院应用健康教育挂历和宣教,有效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降低了医院感染的临床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22-02
母婴同室在我国妇产科十分常见,但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不进行开窗通风,医院人员比较复杂且拥挤,探望人员较多,这就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机会[1]。本研究选择6 234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10年在我院进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共6 234例,发生感染例数为57例,其发生率为0.91%。6 234例新生儿中,男2 018例,女2 216例,出生时体重均在2.4 kg以上,Apgar新生儿评分均在8分以上。
1.2 护理干预
本研究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所有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均在出生后用乙醇擦拭新生儿脐部及周围组织,防止脐部发生感染。常规护理组采用无固定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采用轮班护士和沐浴房值班人员合作完成,并在沐浴后用75%乙醇进行新生儿脐部消毒,随后用爽身粉涂身。早期护理组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的沐浴和护理工作,一般指定固定的人员进行新生儿沐浴,并进行定期的新生儿微生物检测。沐浴过程中佩戴手套等坚持规范操作,沐浴后擦干新生儿皮肤,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等,并指导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
2 结果
2.1研究人群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析
对研究人群新生儿进行病原菌监测显示,有明确的病原微生物的患者为19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患者为7例,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例,占31.6%,克雷伯菌为3例,占15.8%,真菌为3例,占15.8%。
2.2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
对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0.45%~1.50%,见表1。
2.3 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部位分析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部位研究显示,主要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见表2。
2.4 研究人群护理干预结果分析
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同室是指在新生儿分娩后短时间内将新生儿和母亲在一起护理,这样可以有效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同时符合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2]。研究显示母婴同室主要是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本组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0.45%~1.50%,比文献报道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本次观察胎儿周数较大、医护人员操作较规范,健康教育开展充分,病室环境卫生较佳等因素有关。因为清洁、卫生的病室环境可减少非侵入叉感染的机会;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可防止侵入性的医源叉感染,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和家属掌握了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能给予母婴正确的护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充分的初乳喂养,提高了新生儿的自身免疫能力。本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皮肤脓疱疮,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一致,新生儿因体液免疫缺陷,防御机制未成熟,对一般致病菌亦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且新生儿无自理能力,日常护理全依赖医护人员及其母亲或家属,如不能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尿布时消毒隔离不严,均易导致局部感染。
新生儿感染原因可能是由于母婴同室造成了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且医院空气相对污浊,含氧量低等。对此应注意新生儿日常护理,进行认真的易感染部位护理,例如脐部护理等,若患者出现感染的前期症状,例如出现红肿、异常分泌物时及时进行处理[3],必要时以3%H2O2溶液清洗新生儿脐部及深层的分泌物。本研究显示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较低,其病因为细菌性感染,早期护理组可以有效地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此笔者建议应加强早期护理的推广,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护理,一方面应选择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新生儿产房、沐浴室的消毒工作,以保证新生儿接触环境中病原菌降低到最低[4]。另一方面应加强新生儿护理的日常管理,加强培训,责任明确,健全新生儿护理的规章制度,杜绝新生儿护理松懈态度的产生,积极地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必要的情况下应主动与新生儿的家属配合,指导新生儿家属正确的进行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包括脐部护理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机会[5-6]。
[参考文献]
[1]杨爱芹.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1(7):29.
[2]王菊飞.81例新生儿感染原因的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5-26.
[3]李静,孙建伟,孙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6):23-25.
[4]孔丽秋.3种不同脐护方法治疗新生儿脐炎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780.
[5]许琼,洪菊香,蚁静君,等.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带皮肤感染的影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11-12.
[6]黄艳.住院母婴医院感染136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28(6):526-527.
关键词:产科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63-02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多,尤以产科为著。产科工作急,产妇情况变化快,预知难,容易造成工作忙乱,解释工作不仔细,处理记录不及时,导致产妇心理恐惧,家属焦虑,易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误解与不满。同时分娩关系到母婴生命,再加上新生儿安全的管理等,容易引起差错及纠纷的出现。因此,在产科的护理管理中,做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院产科病区实际情况,笔者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现总结如下。
1 方式及内容
1.1孕期健康教育 ①对辖区内孕期妇女开展产前检查,每月1—2次;举办讲座,由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师进行孕期指导,毎月2—3次。②为了使孕妇尽好地适应病区环境,从产科门诊到病区走廊及各个病房都设有产前保健、母乳喂养、产生休养等有关母婴保健方面知识的宣传资料,供孕妇及家属观看,阅读了解产前检查的内容及重要性。产科门诊和病区还定期播放有关母婴保健、母乳喂养等健康教育知识。使孕妇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最新育儿知识,掌握预防疾病及护理新生儿的方法和技能。
1.2临产前的健康教育 孕产妇入院时,接诊护士进行自我介绍,态度热情,安排病床并介绍住院环境及病房设施使用方法,住院须知等,使产妇尽快适应环境。其后讲解心理、饮食、护理等有关知识;新生儿用物准备;临产的先兆症状如“见红”、“羊水破裂”等;产前数胎动的方法及左侧卧位的好处,让孕妇了解一定知识,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
1.3产中的健康教育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大多数妇女仍感到恐惧和不安,以致导致宫缩不协调,造成难产甚至危及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减少孕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 在第一产程开始时,护士应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让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在产妇疼痛时给予和安慰。指导分娩过程、解释疼痛原因、时间和规律及放松枝巧;指导孕妇在宫缩间歇时要充分休息,多饮水、多排尿、进清淡且富含营养的饮食,以适应分娩的体力消耗,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并及时报告医生产程进展情况,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
1.4产后健康教育 尽早建立母婴感情,在婴儿出生30分钟内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通过吸吮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生出血,增进母婴感情。密切观察生产体征变化、术后阴道出血情况、检查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血压情况每半小时测一次,若剖宫产则检查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待产妇体力恢复后,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喂奶的正确姿势,如何保证乳汁充分以及奶胀时如何挤奶,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注意禁忌等。在产妇身体状况比较佳时宣传和示范新生儿的护理,如新生儿沐浴、抚摸、脐带护理等。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知识,了解新生儿吃奶、生长发育、大小便以及有无红臀及处理方法等情况,纯母乳喂养的时间、人工喂养方法、何时添加辅食及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程序;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内容及重要意义等。
1.5出院健康教育 (1)指导产妇饮食多样化,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2)用药指导,哺乳期药物慎用;性生活指导,避孕方法的选择,产生42天到医院复查;(3)随访时了解产妇子宫恢复情况,腹部及会阴伤口情况;了解婴儿哺乳、营养、生长发育、新生儿沐浴、皮肤有无黄疸、有无臀红、脐部是否干燥、脱落等情况;(4)科室建立24小时母乳喂养热线,随时为孕产妇提供科学细致的指导。
2 体会
2.1健康教育增进了孕产妇对护士的信任 通过认真细致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不仅能及时发现孕期及产后母乳喂养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减轻产妇及家属的许多心理负担和压力,而且还调动了产妇积极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强了对护士的信任感。
2.2健康教育增进了护士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教育全程指导》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沟通艺术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使护士由单纯地执行操作者向教育者、预防者的角色转变[1]。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护理孕产妇及新生儿,才能随时准确解答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
2.3通过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学会健康教育的方法,掌握了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从而具备了较强的观察、沟通和书写能力,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信任和满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传授知识,满足病人健康需要的一种方法,也是向患者提供保健信息,促进其向健康行为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一个护患互动的过程。因其对象特殊、范围较广,其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其他科室有一定差别[2]。总之,在产科进行健康教育,不仅为母婴提供了保健及育儿知识,而且也为医院和科室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49-01
自从2010年全国实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和学习及推广至2012年底,全院所有护理单元均实行优质护理,我科自2013年上半年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孕产妇住院期间,除提供日常生活方向的照顾外,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重点更体现在产科教育和向其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使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及接纳新生儿。因此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适应现代医学服务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现对3-5月份120对母婴的同室护理,现将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5月份在我科病房分娩的120对母婴,且都为初产妇,平均年龄23岁,经阴道分娩者80个,剖宫产者40个,均为初中以上文化。
2护理方法
2.1产妇经阴道分娩者督促产妇产后4h要排尿,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易消化食物,以补充体力消耗。剖宫产者待下肢感觉恢复后,指导其床上活动,最简单的动作是踝泵运动,方法是双下肢放平伸直,脚尖用力向上钩,保持10s,然后再用力往下踩,保持10s,每天做4-5次,每次10-20个,如此反复练习,以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可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方法,产褥期常见症状,产后营养活动及产后复查及避孕等。
2.2新生儿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均在母亲的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的姿势,均在病房示范完成,并由专科护士一一示范给产妇及其家属看,边操作边讲解,实行“一对一”护理。健康教育也实行“一对一”形式。讲解的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技巧,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脐部及臀部护理,换尿布,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等。母婴住院期间由专科护士每天上午进行30-40分钟的床旁护理及指导,下午让产妇及其家属自己做,并由专科护士在床旁指点对于未掌握部分再强化。
2.3结果母婴同室护理,通过护士的现场示范刺激产妇的视觉感受器,实施“一对一”护理,使其容易学会照顾新生儿的常识,美国护理学家默瑟的母性角色达成或理论中指出。母性角色的达成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且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1],因都全为初产妇,无任何育儿经验,通过专科护士的边操作边讲解,产妇容易接受,不至于焦虑,使其更快适应母亲角色,同时新生儿得到了科学的照顾,住院期间新生儿未发生尿布皮炎,溢奶致吸入肺炎,且母亲们都能掌握新生儿预防接种疫苗的时间及种类,产妇未发生尿潴留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2.4结论母婴同室的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妇及其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人为本的母婴护理理念,是优质护理在妇产科的体现,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循证护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 ;应用
医院感染也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1],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凡是住院患者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感染而引起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者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应称为医院感染[2]。母婴同室是易发生院感的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循证护理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要求,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并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措施。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给患者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已从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护理模式转变[3]。现代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循证思维在医学界的深入,这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临床护理工作带教及临床科研中[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0月我科收治627例孕产妇,年龄18~4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初中96例,高中 402例,大专及以上127例。将此627例产妇,根据文化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健康指导内容。
1.2 方法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头共同学习,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
1.2.2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即提出问题 结合临床实际,共提出以下主要问题:产妇住院期为什么会发生医院感染?产妇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针对医院感染应制定哪些措施?
1.2.3寻找相关循证支持 查阅相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其可靠性、真实性及临床实用性。通过循证获知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为:①新生儿自身因素;②产妇自身因素;③医护人员因素;④其他因素:如探访、陪护、季节性流行病等。
2 干预护理措施
2.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有科室医生,护士,卫生员,产妇及家属组成[5]。全体人员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知识,进行 《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手部清洁 没规范等规章制度、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考核,并将管理纳入医院科室质量考核标准。
2.2加强环境及物品管理 为患者准备干净、整洁的房间,保持病室每日通风换气,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d,30min/次。物体的表面每日用清洁的抹布湿式擦拭,地面每日用清洁的拖布湿式拖拭[6]。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工作中配备一次性手套及手的快速消毒剂,加强了洗手条件及消毒措施的物质保障。
2.3加强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限制陪护、控制探视率,减少病房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手卫生,严格按六部洗手法加强基础护理[7]。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开窗通风,改善病房空气洁净度;勤换内衣,保持口腔、皮肤、外阴及肛周的清洁。
2.4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现代研究表明术前30min常规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感染非常重要[8],术后及术后2d应用抗生素可以使剖宫产的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
3 观察指标
呼吸道、宫腔、泌尿道及伤口是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是重点观察的部位[9]。阴道手术助产及剖宫产较顺产更易发生感染。院内感染的多在术后2~7d。
3.1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 阴道分娩的产妇T>37.5℃,剖宫产的产妇产后3d内T>38.5℃,或产后3dT>37.5℃均可能已经发生院内感染。
3.2观察子宫的复旧情况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下降1~2cm/d,大约在产后10~14d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一般产后42d子宫基本恢复正常,可能有个别的恢复时间要长一点。
3.3观察尿液的颜色及性状 是否有血尿(尿道有损伤),是否有絮状物,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几率越大。
3.4观察产妇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并且有进行性加重的现象。
4 讨论
4.1 以证护理思想为指导的护理方法不仅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还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护理工作。首先我科把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意识和培训知识上,增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知识培训和相关考核将医院感染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到实处。其次通过产妇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和特点,制定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发生医院感染的说明,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加强患者及家属对感染工作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4.2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针对产妇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特点及如何预防作为重点进行循证护理,以获取指导临床实践的最佳信息;评估产妇具体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和在感染防控中的综合需求,结合临床经验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我科运用将循证护理的理论及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针对产妇的易感因素加强管理、检测、及护理,在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Shaffer R K. The Challenge of Antibiotic-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Lessons from Hospital Nurseries in the mid-20th Century[J]. 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3, 86(2): 261.
[2]龙翠燕,魏明,于秋梅.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3): 518-519.
[3]Sheng Y,Wang M.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rooming-in and neonate wards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 4: 041.
[4]王新.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024): 5537-5537.
[5]钟巧, 侯庆中, 李晖, 等.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5): 692-694.
[6]Jaafar S H, Lee K S, Ho J J. Separate care for new mother and infant versus rooming-in for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9.
[7]刘悦新, 尹仲娇, 李绮薇, 等.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016): 3982-3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