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商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就业形势与政策
根据最近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生就业规模将突破700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教育部为缓解就业压力,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其中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环境越来越成熟,网络购物也越来越普及,给电子商务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机遇。各种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大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低成本创业的优越条件。作为高职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具备电子商务创业的能力,既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又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政策
2014年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改革计划,为各专业建设提供了改革的契机。在本轮教学改革中,学院积极推建建立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的第一课堂培养和以创新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新体系。其中第一课堂培养着力使所有学生掌握本专业最基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第二课堂培养着力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有选择地在专业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三)电子商务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电子商务创业作为核心驱动,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要符合电子商务创业的知识需求,实践教学体系要强化电子商务实用型知识与技能;在创新实践活动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创业情况提供创业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学生的电子商务学生的创业能力。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社团活动,保障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的推广。
二、电子商务创业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
以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从事电子商务创业,需要创业者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见表2.1,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电子商务创业,驱动学生去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创业,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能满足电子商务创业的需求,还能满足各类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的需求。
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以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以网店为载体,围绕电子商务创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能力,深刻了解现代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与特点,具备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是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宏观保障,见表3.1。构建这一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一课堂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到实践,第二课堂完成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总结
借助淘宝、拍拍等电商平台在网上真实开店,作为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核心。以为通过网店日常运营,能够培养学生对整个电子商务流程的理解。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更好的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技能,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法光. 《基于网络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2011年01期.
校企合作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互联网诞生以后,电子商务凭借其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好势头,取得了20.8万亿元的交易额,网络零售总额也达到了3.88万亿元。电子商务产业的高速发展给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市场上却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企业找到不合适的人才的矛盾场景。这种情景不得不使高校和企业深思。通过分析自身优劣势,达成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素养,培养新时代电子商务新型专业人才。
一、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的优势是拥有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前景,高校利用其优势资源也在不懈地努力做着改变。比如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理论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实践环节。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购买了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网络营销和物流工程等模拟软件,通过软件模拟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子商务大赛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巩固,增强其专业技能。每个学期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或请著名企业家进课堂进行演讲,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虽然高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对于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高校还是不能很好的定位。培养的学生虽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知识面,但实践性不强,因此就业力不强。
(二)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引入新的血液,新的人才。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虽然理论知识系统、扎实,但实践能力差,不能直接投入工作,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不愿在人才培养上增加投入。另外,企业需要熟悉公司业务和企业发展方向的专业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比较全面、笼统,不能具体到某一个面和方向上,因此在招聘人才时,企业招不到适合公司发展的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高校学生就业难、企业人才招聘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校和企业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沟通和合作。高校不能准确定位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不愿多付出精力、想直接从市场招聘合适的专业人才。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即校企合作。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校企合作也要与时俱进,紧赶时代潮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下面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出建议和策略,以期为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一)高校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重视校企合作
电子商务的一个特点是其发展的高速性,高校培养的人才要能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发展接轨。其次,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高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精英到学校兼职,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带入到高校的实践教学中。最后,高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都要重视校企合作,并予以支持,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得以发扬和光大。
(二)企业高度配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
拥有高质量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企业高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施校企合作,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企业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校企合作,在合作中积极主动、抓住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高校也要抓住机会,为企业提供最大的利益,激发企业的合作责任意识,尽可能多地教授给学生最实用、先进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
(三)适应社会发展,高校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就业导向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专科类高职院校的重点目标,但“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怪现象却越来越突出。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日益崛起,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呈现了这种怪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 7.6万亿元,同比增长 30%。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 255 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 1835 万人。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结合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商贸”、“人品”两个特色,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学生入学抓起,发挥工作于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力量,开展新生入学启蒙教育,结合专业老师开展专业剖析,借助招生就业办的力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新生进行人品工程教育。同时,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在课堂教学、实习就业、校企合作、班会生活等方面探究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到学生工作第一线去实践,循序渐进,多方协作,不断创新,力求形成能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一、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总体上来看,就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而言,尽管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具体在实践上却还存在着欠缺,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存在一些还可提升的空间。
鉴于此,以下将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内外实训实践、职业就业指导规划、技能人品并重五个方面展开,探究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二、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究
(一)课程设置重心转为商贸特色
作为一个开设不算太久的专业,不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校把电子商务理解为 E-Business用电子化技术支持企业自身业务运作,有的学校把电子商务理解为 E-Commerce用电子化技术支持企业与商业伙伴间的业务活动 。不同的理解就意味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尽相同。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就业,找到工作,而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有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最近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中显示,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有稳定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达到78%。这个调查报告为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参考。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重在培养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79%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技能和个人潜力是招聘应届毕业生中最为看重的两个因素。在多次慎重思考之后,我院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改革,将电子商务从信息工程转移到贸易经济,专业重心转为商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也多次更新,课程设置上面不断调整。
剖析电子商务专业调整前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在培养目标上面,就业方向调整为“网络运营、网络编辑、网络策划”三大块,弱化了“网站设计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发挥专业特色的“网络运营推广”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专业重心方面,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顺应时代的潮流。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更加具体,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及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五个模块。
(二)师资建设
师资是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也是如此,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专业教师很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如计算机应用、网络等专业兼任或者转型,相较于其他传统专业教师而言理论依据更加少。电子商务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既是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是对师资的要求,在社会和教育界大力呼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更是如此。
构建业务精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进取,也离不开学院国家的关怀培育,除了每年的国培省培计划之外,学院也可以积极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所需要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教师不能光是纸上谈兵,必须是业务精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专门人才,顺利就业,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三)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加强技术技能培养
人才培养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和实训,还应该结合课外实训、校外实践,多方助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本次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中,79%的用人单位会看重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89%的学生希望提供更多顶岗实习或社会实践机会。目前较多的做法是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参加电商竞赛等。
1.搭建校内实训平台
校内实训平台可以是电商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等。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实际动手的机会,掌握电商技能需要学校自身的硬件支持,搭建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平台。
校内实训平台上课的时候,是开展实训课程的重要平台;下课的时候,是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平台,除了积极发动专业任课教师的力量,带领学生去实践,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通过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重在寻找适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的合作企业。这不仅需要校企办积极联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需要专业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找行业企业,还可以发动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从学生工作的企业中挖掘有前景的合适企业。
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物流企业,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除了挖掘电子商务类企业之外,也应该多跟物流企业公司合作,还应该多关注京东、苏宁等综合性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训平台。目前我院的相关合作正在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努力下加紧了步伐,有望签下更多优质企业。
建立校企合作之后,一方面要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设立校外实训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用真正的职业需求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毕业前进入感兴趣的企业或者职业进行岗位体验。
3.组织参加学术技能竞赛
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学术类竞赛,可以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网络营销策划、商品开发整合、网店运营推广、团队合作互助等能力,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素质。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类竞赛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学术技能竞赛运作中,又通过实际技能操作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的大型学术竞赛之外,高职院校自身也可以举办面向本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中小型学术竞赛,鼓励专业老师带队,全员参与。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设计全体电子商务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学术竞赛,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竞赛中有所成长,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技能。
(四)职业及就业指导规划
以就业为导向,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教务处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教研室的事情,更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情,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尤其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也可以调动起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功的就业离不开清晰的职业规划,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很多学生当初选择电子商务专业并不是因为兴趣和喜爱,而大多是“别人觉得电子商务专业好”,对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此时就需要专业老师为学生剖析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兴趣,分析职业前景,让学生了解可选择的方向。
随着学生对专业认识的加深,作为辅导员应发掘学生兴趣和特色特长,结合专业方向和可供选择的职业,给予学生针对性建议,并不断跟踪学生成长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调整建议。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要从引导入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给学生讲授求职就业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五)结合班会生活循序渐进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并不单纯培养“能找到就业单位”的人,而是培养能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人才不仅仅是拥有过硬的技能,拥有高尚的人品同样重要。人品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序渐进,既需要传授专业知识的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又需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言传身教。
人才培养需要集学院各部门,我院积极推进人品工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和实际岗位如网络运营、网络编辑、网络策划等都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商务活动中,诚信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些都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更加注重人品的塑造。
作为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接触最为深入细致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培养、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班会活动等都是辅导员日常重要工作内容。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和力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着现实可行的意义。
三、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反馈
本次研究之前几个月,我院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重大调整,从信息工程系调整到贸易经济系,这一举措为本研究提供了战略保障,在实践方面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反馈。通过对我院13级学生调查可知,98%的学生已经成功就业,其中超过80%的学生意向就业岗位或实际就业岗位为专业相关方向,并对自己的工作单位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
在被问到哪些因素对自身就业益处最大时,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专业课程(55%)、教学实践(47%)、专业实习(45 %)、求职就业方面的指导(42 %)。由此可以看出,改革举措中的专业调整、实训实践、求职就业指导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电子商务实训室在本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投入使用以来,各方面设施和制度越来越完善。专门的实训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从项目出发,结合校企合作,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的“商贸”特色,联合辅导员老师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高尚“人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带就业,践行人才培养。
从我院13级学生就业综合情况看,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实训实践部分还有比较大的完善空间。在具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上,有一些也需要学院的支持才能更加顺利完成,体现出更好的实践效果,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完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立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平台等。
四、总结
完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根本目标,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科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国专科类高职院校也应看到国内特有国情,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照搬照套,取其精华,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实践。
作为一个创立不算太久,但社会需求日益增大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究,深入实践,总结提炼出一整套完善的能推广、可复制的以就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2015年立项项目(项目编号: KY201501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 吴清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5(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of E-commerce specialty in secondary occupation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ideas, builds a new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allian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关键词:电子商务;校企联盟;创新模式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school-enterprise alliance;innov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12-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校企间的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部针对职业教育改革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
伴随消费者消费方式及企业营销模式的不断升级,促使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各职业院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然而,近几年却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岗位,企业同样也找不到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
1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1.1 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就目前而言,主要采取的合作模式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学校利用校内资源与企业资源,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顶岗的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使得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然而在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下,学校更多的是有求于企业,企业显得不够积极主动。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对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大都数采取淘汰制,将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学校,校企合作得不到深度融合。此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只工不学,或工多学少的情况,这严重违背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
1.2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与广度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学校能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得到企业的认可,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企业的帮扶与指导。作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稍逊一筹。中职学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在线客服、信息采集、商品包装及商品配送等业务工作。这就需要合作企业提供一线岗位工作,让我们的学生参与进去,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验证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能否满足企业需要。然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数从事的是简单而反复的体力工作,如商品分拣、搬运等,很少能接触到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业务。此外,合作企业依托学校提供的资源,为考虑和保护自身利益,排斥新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的广度无法得到拓展。
1.3 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与长期性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在参与合作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利益是其考虑的必备要素,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企业在占用学校资源的同时,必然要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对校企合作的项目进行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实践管理工作。学生的工作效率较低,业务方面容易出现差错,从某种层面上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的声誉。企业在缺乏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的条件下,使得企业合作意识淡薄,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不够重视,校企合作仅仅作为选择优秀人才的途径,而放弃了对全员的培养。由学校和主管部门推进的校企合作,多数是通过人脉来维系的,其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约束机制,严重影响到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2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联盟创新模式建构
2.1 校企联盟创新模式建构
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已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被许多职业学校所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着“有形无实”的通病,在点对点(一对一)、点对面(一对多)的合作模式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政府的支持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上,提出变革思路,构建线面式的校企联盟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联盟创新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政府部门的牵头,行业协会的指导,并且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合作交流,明确合作责任,增强合作意识,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及保障措施。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成果与经验可以为其他学校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对校企合作中,缺乏诚信,不按合作协议履行的学校和企业,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将其列入黑名单。这样不单单是学校受益,同样企业也可以寻找到更为合适的合作学校,从而促进多方共赢。
2.2 校企联盟线面模式优势分析
实施校企联盟创新模式,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升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学校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并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视学生为自身的培养对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要求,与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任务,所培养的对象,一部分将成为企业的后备主力军,通过校企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双赢。
校企联盟促使学校与企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相关的合作事项,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企业高度重视政府和行业协会对自身的评价,为维护自身合作名誉,通过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校企合作对象得到进一步优化。
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行业协会的正确指导,整合多方资源,增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实现各自利益。通过校企联盟,发挥校企合作的最大优势,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3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联盟创新模式实践研究
校企联盟创新模式促进了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改善了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3.1 政府牵头,行业引领
为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当地政府部门积极牵头校企合作,并通过行业协会的引领,促使该校与某科技公司加强校企合作。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优惠的政策,如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使该科技公司感受到校企合作给其带来的实惠,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该校学生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
3.2 岗位对接,订单培养
该校在与某科技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为更好更快地使学生胜任电子商务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课程教材,并由该科技公司选派教员到该校进行授课,同时由校内教师跟踪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知识,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使所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对接。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行“订单式”培养,公司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员工,在完成培养目标任务之后,学生将直接走上企业的工作岗位。
3.3 合作到位,制度保障
通过在某科技公司设立实训基地,组织师生参与全程的学习,同时该科技公司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为推进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组,制定了《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文件,保障了该校与某科技公司校企合作的开展。
3.4 校企联动,互利共赢
针对各职校校企合作的经验,互相交流合作心得,巩固之间的合作成果,不断优化合作项目。地区各中职学校通过组建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精选出校企合作的优秀案例作为其他职校校企合作学习和借鉴的标榜,进一步拓宽合作范围,使其他职校也参与到与优秀企业开展合作,促成良性循环,形成校企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目标。
4 实施校企联盟创新模式的建议
4.1 政府搭台,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联盟创新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在政府部门牵头和政策支持下,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才能得到有效开展。政府部门需从发展地方经济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角度出发,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将校企合作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任务,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机制。政府部门需及时职业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开展人才需求信息交流,拓宽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渠道,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供保障。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使教师强化内涵发展,熟知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能胜任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岗位的要求。这就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交流培训和岗位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学术研讨,并积极承担相关的电子商务课题研究工作。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并参与完成合作企业的日常工作和电子商务项目研发,提升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从合作企业中选拨出技能型人才来担任校实践指导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3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课程与岗位对接
根据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需与企业岗位相适应,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需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电子技术与商务课程需进行优化整合,使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采用校企合作开发性教材。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减轻企业人员对学生实践指导工作的额外负担,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只有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课程与岗位对接,才能使校企合作更加稳定。
4.4 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促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校企联盟创新模式下,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如学校在合作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等。依托合作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践课程,在实训基地从事生产性作业,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引入合作企业在校建立生产车间,由合作企业选派人员指导实训流程和管理日常实训工作。加强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并借鉴其他职校成功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促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联盟创新模式的构建,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其他职校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多方共赢,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晰,等.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1(9).
[2]孙浩.华东三省一市高职高专电子商务校企联盟建设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并延展到国际领域,塑成了当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行业企业、政府与高校逐渐形成了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各自在生态圈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各个因素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其它因素的变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探讨应用型大学如何适应生态圈的环境并利用生态圈中其它因素的优势群求和提升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应用型;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人才培养
引言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学术型大学更加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商务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但是企业却找不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而高校也苦于脱离行业发展现状而与实际市场人才需求脱节。行业发展现在与高校培养目标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若不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导致人才的巨大浪费,同时给双方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既已形成的跨境电商环境中平衡各个因素特别是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对于发挥行业的优势和引领正确的人才观都有积极的作用。
1、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组成
在跨境B2B生态圈中,所有的行业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由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消费者、政府、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共同组成,旨在实现共创、共享、共赢。其中,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有一致性,高校在生态圈中扮演何种角色,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成为行业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关系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在发展动力的发挥。
2、高校在生态圈中的角色与定位
高校担当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电子商务进行整合,以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培养更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与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符合行业发展和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合格人才。应用型大学应关注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扬以及政治经济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实践能力和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将着眼点立足于地方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侧重于技术应用、素质培养和实战经验。高校在B2B生态圈中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角色不可忽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水平。因此,高校在生态圈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与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方面。
3、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调整和尽快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3.1 高校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脱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复合型,既有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目前多数高校的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呈现实训与实际的差异性以及在校岗位实训与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无法做到课堂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就业率低;即使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也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给企业造成额外的成本。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曾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走出去,多到社会上去实践锻炼”,“同学们也可以向企业亮相,为就业做准备”。
因此,今后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趋向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和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毕业生和具有高效就业及自主创业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而这一发展趋势也是当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所极度缺乏的,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3.2 专业建设缺乏统一性和特色性
电子商务专业性强,是由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概念上讲,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然而,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特殊性,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固守传统,应该推陈出新,符合时展的要求,从而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高质量的企业后备人才。
3.3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
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语外贸人才或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大跨越式发展带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其中紧缺的市场运营、供应链管理及攻坚能力较强的技术和外语双项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占到需求总量的70%以上。目前,现有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改革集中于内贸,而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改革较少,多数改革侧重于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未涉及到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和提高师资的实战水平。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分析报告,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如下:行业迅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电商人才稀缺,流动性大;电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大增。人才问题的核心矛盾呈现在多方面:快速的行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足;电商企业微薄的利润与高额的人力资源成本;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教育模式(《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以上分析报告为人才培养需要校企联合共建和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但增速快,发展势头迅猛。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在高校中如遍地开花,雨后春笋。然而新兴专业必然会面临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匮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当的问题,或是在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人云亦云,互相照搬。于是几年下来,“热门专业”势必变成“冷门专业”,最终出现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导致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毕业生的就业平均水平。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已经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遇到了瓶颈。
此外,企业在选聘员工时也存在模糊性和盲目性。据有关报告统计,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存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高、普及率低、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企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统一衡量标准,不同行业的企业或是不同规模和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差很大,这一点无疑给高校人才培养制造了重重困难,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出现盲目性的原因所在。
4、改进措施与建议
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应与行业对接,与企业用人标准为引领,以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为己任,立足于专业办学特色,向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和操作性方面拓展,逐步探索并构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并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鼓励学校教师去企业定岗进修,成为“双师型”教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体,应在岗位对接、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特色、师资培训和与企业的融合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4.1 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岗位需求
高校应积极探索及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内外贸高端技能型人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求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减成长周期;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突破了教学内容与设施滞后于行业动态发展的状况,解决了由于学校缺乏资金而产生的教学设备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从而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借助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山东省多所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已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外语外贸人才实验室或商务人才培训中心,将企业引入校园,通过阿里巴巴第三方平台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批量入驻实训基地的形式,形成校企对接、三方共同培育学生的机制。短短三年时间的实战操作已为当地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了上千名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
4.2 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突显专业特色
目前各行业相关部门并无出台人才质量和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在跨境电商领域,根据近年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招人和用人情况,此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岗位对接有助于应用型大学深入开展专业校企共建,校中企、企中校,实现理论学习和商业实战的零距离对接。高校在选择合作的企业时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特点,突出本专业的优势,逐步探索和建立特色专业和实现专业特色化,切实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以及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三方面的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5、结语
高校与企业合作应本着互惠互利和自愿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战经验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以把握最佳的合作契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可课程体系,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是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3.
[2] 魏志明.基于实训室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55-56.
随着跨境电商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社会急需具有良好外语交流能力、熟悉外贸知识并懂得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以及打理跨境电商店铺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基于跨境电商的需求及发展现状,本文将分析目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跨境电商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跨境电商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
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也日渐扩大。从2007年,几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以来,很多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数量急剧增加。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大部分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侧重于英语语言技能、商务英语通识教育以及传统国际贸易流程下的外贸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偏向高大上,即使有少部分的高职院校偏重于以社会需求导向来培养人才,设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课程,但还是没有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跟进跨境电商发展需求,未能有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培养B2C跨境电商的技能操作型人才。
二、跨境电商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跨境电子商务是生产企业或者外贸企业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对产品进行,对国外客户进行产品点击和浏览并通过网络商务洽谈、达成交易的新型电子化产品交易方式,是一些企业扩张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外贸升级转型的重要渠道。2012年,国家海关总署在上海、重庆、杭州等城市开展跨境电商试点。2013年,国家相关经贸部门又相继颁布了六项政策,解决跨境电商关税征收、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以及进出口结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跨境电商政策性的倾斜。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尤其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外贸交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青睐。而商务英语是集国际商务、英语于一体的特殊英语,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传统B2B而设置,缺少B2C培养模式。随着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全球贸易模式的改变,传统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贸易格局发展的新变化。因此,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发展需求,是必然之路。
三、跨境电商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形成跨境电商实操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人才要摆脱传统外贸的束缚,担当跨境电商人才中的大任,在英语学习、外贸技能和跨境电商等多方面努力形成跨境电商复合型实操人才。商务英语教师在学生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进出口外贸技能及英语商务函电和谈判技巧,更要加强学生跨境电商知识的传授。尤其是要在传统的外贸背景下,加入跨境电商产品上传途径、关键词的选择、店铺的运营以及营销策略等专业知识。并教给学生跨境电商平台下如何寻找客户、与客户达成交易,形成跨境电商实操人才培养模式。
2.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加大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比例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设置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课程是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根本方式。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包括外语产品类语言知识、商务信函沟通、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以及综合能力。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除了保持原有的英语语言课程、国际贸易基本课程模块以外,应增加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以及产品等课程,积极引进企业实训课程,把实训课作为重点课程。
3.提升商务英语教师跨境电商能力
为了适应跨境电商外贸模式和其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学校可选派教师参加跨境电商有关的讲座、培训。教师也可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参与见习。校企合作模式可对跨境电商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外贸核心能力进行提炼,并以共同制订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任务为主。根据工作任务分解教学模块,遵循由易到难的思路,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随着跨境电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懂外语又懂国际贸易技能的商务英语人才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只要在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适度改革与调整,把跨境电商需求的英文产品知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加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中,校企合作,就能提升专任教师跨境电商能力,进而给学生学习跨境电商知识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真实的实训平台,不断提升学生跨境电商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柳云.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电子商务,2016(10):68-70.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创业人才
一、引言
电子商务这门学科很新,至今只有十余年历史。我国电子商务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在我们国内已培养出相当大数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实事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内涵和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2008年为例,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取得了高速的增长,交易规模1281.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8.5%,网络购物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明星行业之一。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的品牌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方向。
二、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着的问题
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电子商务人才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而就业率低的现象,反映出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专业定位不清,专业建设思路不明确,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第二,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课程开设不合理,重点不突出。
第三,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有商务和管理的内容,又有相关的技术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然而学生的电子商务实都在模拟的环境中操作,许多学校仅仅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一套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三、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考
1.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高专教育最基本的特色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密切相关,又要与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的主体是传统制造型企业(图1),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目标,使之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适应现代服务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一线工作的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网络营销及现代商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类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网站信息编辑,能对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提出建议的培养服务中小企业的实战型电子商务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要从课程建设中体现出来。
(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职业能力的要求的核心是网络营销的能力、电子交易的能力、网站运营管理的能力。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高职院校应大胆、创新地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教师学生相结合、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多方位、多渠道、多维度地加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按照这三个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企业实习,校内实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通过课程实验加强基本技能培养。通过综合性实训课程,达到某一种或某几种素质与技能的训练目的。
(3)开设基于真实电子商务环境的实训课程
模拟实训毕竟不是真实的,要建立模拟实训和全真实训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比如以知名网络零售平作为业务平台,完成真实的网上交易,完成网上商店的策划、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上商店经营与管理、网上商店物流和营销方案设计等综合项目。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协同工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4.注重网络营销的分析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应尽量与企业和行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企业和行业的能力需求,为自己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有很强的实用性。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要求包括:根据网站的特点,确定网站推广的目标和推广的方案;利用论坛、联盟、搜索引擎、网站合作等方法,制定有效的网络推广策略并负责实施;利用各种互联网资源提高公司网站访问量、注册量及传播效果;各种相关资源合作方、网站联络,洽谈合作,签订协议等;策划、执行计划方案与推广活动,并逐一落实,达成目标;及时提出网上推广存在的问题,并能建设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等。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单纯强调了网络营销方式方法的课程。应以网络营销方法为主线,围绕网络营销的主要职能,加强网络营销的分析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
3.培养电子商务创业人才
2009年初,艾瑞咨询和淘宝网联合了《2008年度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淘宝网创造了57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岗位,也就是说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现了就业,这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图2)。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指导相关课程,倡导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及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电子商务实现创业实现简单、成本最低。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比如以知名网络零售平台作为业务平台,完成真实的网上交易,重点以卖家的身份真实地设计和实现电子业务,完成网上商店的策划与运营等综合项目,侧重于网上商店的策划、商品信息采集与处理、网上商店经营与管理、网上商店物流和营销方案设计。同时要转变电子商务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没,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专业都在不断的发展中,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探索中。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解决不好,电子商务的应用就不可能顺利实施,也难以保持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持续高效地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应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思路、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学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基于职业教育融合模式下技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PYGL07);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资格教育融合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委重大教改项目(131017)。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也随之获得了发展,然而发展需要人才来促进,人才则需要相关院校来培养,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说,越来越多的高校都相继的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尽管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教育模式,但是却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探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劳动资格培养的结合。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融合探析
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市场的竞争可以说是越来越激烈了,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对人才的需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相关部门还必须正确认识到的是国家、社会以及岗位对人才需求的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符合岗位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促进社会、国家的进步以及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改变、整合,过去传统定义的人才绝对不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有能力、敢创新的人才。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的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并且大致的建立起了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培养上的漏洞。比如说培养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招生过于盲目等等,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国务院对于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了各大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学历证书与劳动资格证书结合的制度,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高校教育培养之后,应该取得的是双证书,但是关于这一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同样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从而导致了人才与市场要求存在距离。
2.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与之相应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应市场的需要而产生,所以并不具备足够的培养经验,也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做铺垫,甚至可以说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仍处于探索、摸索的阶段。就目前的形式来说,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的人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就是市场中电子商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专业型人才,而这种类型的人才特点就是分工比较细,所以也可以说市场中的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是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而不是所有知识都略懂的通才,因为只有专业的、细化的人才才能够帮助电子商务企业产品线的专业化,进而才能够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第二,就是市场中存在时间比较长的传统企业,只是这些传统企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开设了相关的电子商务部门,而这种企业需要的是各方面都能够懂的通才,并不需要专业过于细化的专才。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两个极端,更何况目前所存在的电子商务专业往往是从传统的专业演化而来,比如说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或者是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管理专业等等,这样就从本质上抑制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发展,使其以新的方式出现,但又延续了浓厚的传统专业色彩。除此之外,由于高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仅仅只是因为市场的需要,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应该拥有哪些技能的人才?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匆忙的、盲目的具体的教学,只会造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方向不够明确等等现象,不仅仅影响了院校自身的发展,甚至影响了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
2.2 资格证书复杂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劳动资格证书,可以说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行业非常形似,证书的类型都是比较繁杂的,而数量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有国家认证的证书、有技能证明的证书、有行业协会的证书以及企业的认证证书等等,这些证书的存在,使得高校、学生难以适应,也造成了混乱的现象。不仅如此,这些以复杂形态存在的证书还普遍的存在着通而不专的现象,因为这些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了电子商务的交易、网络市场的营销、国际市场的贸易以及物流的管理等等多个方面的技能,这些证书一经考核之后,就能够应对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多个部门,可以说是通而不精,这样一来自然不可能符合市场中电子商务企业的专才要求,即使能够达到传统企业中电子商务部门的目标,但是这些电子商务部门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而它的发展则是这些技能证书无法胜任、无法跟随的,要知道企业对于电子商务活动的认识会逐渐的、逐步的加深,而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也会相应的逐渐加强,这个时候现存的证书就很难再能够客观的证实持证者的专业能力了。不仅如此,从旁观的角度来说,证书的种类过于繁多说明了目前对于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并没有确立起来,虽然说社会与劳动保障部规定了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所颁发的职业准入资格证书,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规定并没有足够的强制性,甚至没有在认识上达成普遍的共同认识,正是因为这样,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并不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就显现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成熟。
3.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劳动资格培养相结合的措施
3.1 改变劳动资格证书模式
正如上述所言,我国目前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资格证书所涵盖的专业领域过于广泛,这样一来,就使得社会上、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企业无法完全的、综合的通过这些资格证书来充分的了解到持证者到底在哪个方面的能力更加的突出,进而也不可能根据劳动资格证书来判断出持证者是不是真的能够适合自身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要求,从而加大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考核成本以及对新招聘员工的培训成本,不仅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更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进步。正是因为这样,非常有必要及时的改革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细分程度,以实现资格证书的细分化、具体化,从而体现出人才的能力,体现出人才的竞争优势。例如可以是适当的,合理的考虑将出具更一般根据电子商务的具体涵盖知识系统细分为几个较小的职业资格证书形式,例如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网络单证以及电子交易等等。与此同时,高校在展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除了应该根据国家所规定的、当前存在的双证书制度来设置具体的教学课程之外,还应该适当的、合理的引入第三证课程教学,比如说学生在接受双证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身已取得的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向来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就业的方向,例如可以让学生按照应聘企业的具体需求去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需要什么,就去获取什么,例如有的企业需要会计从业资格、erp系统操作、单证员等等,那么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又可以与企业的指定岗位紧密的结合,展开第三项劳动资格证书。通过这样的模式,既能够使得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真正的促进自身所培养的学生具备通专结合的能力,又能够反作用的帮助企业了解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竞争优势,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和不必要的麻烦。
3.2 加强规范管理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属于应用问题之一的缺乏可操作性、规章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立法不够系统以及不够全面、证书出自多门专业,而主管的部门又不够统一等等。正是因为这样,非常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电子商务职业准入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使其能够更加的规范,更加的有序。比如说在电子商务职业准入制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去明确、去说明哪些行业或者哪些劳动岗位适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因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企业中所开设的电子商务部门有所不同,而无论是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传统企业中的电子商务部门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应主动说明相应的资格要求,如涉及的具体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如此,这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涉及到职业资格准入的职业从业者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才能相应就业。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直接、有效规范电子商务企业,也有利于国家双证书制度的推广、发展。
3.3 重视培养过程
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符合国家、社会的要求,是不是能够胜任岗位的要求,其关键都在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但是关于这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双证甚至三证都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关键是在于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实际工作技能,这样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因为现代的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劳动者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个流程上的一个机械性操作者而已了,而是要求具有电商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的教育也不应该只是把职业资格证书当做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的唯一敲门砖,而应该是从就业方面以及创业方面等等来综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就目前的形式来说,部分国内的高校为了应对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采用了准就业的浅表方式,也就是在高校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的模式下,学生通过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工作和双核心的培训学习,并在实习阶段结束时,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获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员工的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充分的利用这种模式,由于众多传统企业本身对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尚欠缺经验,大多以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对所需人才的经验要求比其他行业往往要求更加的严格,而准就业的制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已经获得了一些必要的工作经验,并且对相应的岗位要求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立过程当中,既要充分的考虑把当前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内容涵盖进去,借助仿真环境完成校内的具体教学,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上岗之间的差距。
4.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对具有综合业务能力同时具备一定专长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正在日益增强。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应着眼于这种社会需求趋势,努力培养通专结合的合格劳动者。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双证书”制度虽然应了目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趋势,但在综合性和专业培训中也有缺陷,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劳动资格证书涵盖内容过于宽泛,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特定需要;也有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够科学。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高职人才培养和劳动资格推进相结合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希望对电子商务高职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英大.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1)
[2] 艾瑞咨询.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及薪酬研究报告[R],2008年12月4日
[3] 司爱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双证教育”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09(05)
【关键词】信息化 国际商务专业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15-02
信息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深刻影响并极大地改变了外贸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业态,跨境电子商务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强劲发展势头,因此被视为我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能迅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或许能有助于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笔者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成果,针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就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议。
一、信息化背景下外贸行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外贸增速为6.2%,同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对于实现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商务部外贸司的数据显示,跨境电子商务创造了外贸新的增长点。2012年,B2C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亿美元,年均增幅在50%以上。B2B成交额达到1000多亿美元。专家表示,在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并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外贸方式转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都有重要推动作用。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发展的一种新兴贸易业态,因而商务部对之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近年来择优认定了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网和中国诚商网等若干家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商务部重点推荐的开展对外贸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多种贸易方式,积极研究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出口货物(B2C、B2B等方式)所遇到的海关监管、退税、检验、外汇收支、统计等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抓紧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2013年8月29日,商务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积极研究、解决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出口货物遇到的有关问题,推动电子商务跨境发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向方面的问题。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还是着眼于为传统涉外型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笔者所在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就是培养具备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从事国际市场开发、进出口业务操作和国际货代与报关等岗位技能与知识,具备本行业职业操守、德才兼备的高级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外贸企业现在最大的困境是急缺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手,缺乏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经验的涉外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却很少考虑到这些外贸企业的需求,没有很好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顺应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校内外实训条件方面的问题。目前,各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条件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未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因此,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重任就落在了校内实训基地上。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构建仿真的工作环境,然后配备电脑、办公桌椅以及其他的仿真条件,让学生在电脑中运行以案例驱动的仿真实训软件。由于人才培养方向的限制,各高职院校主要是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配套课程,在内容安排、时间安排方面还比较传统,主要还是根据外贸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虽然增加了一些软件的操作,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相反,有时学生还过于依赖指导教师的讲解,容易按部就班。由于实训课程缺乏灵活性、激励性、实效性,学生已逐渐对这类实训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由于仍属仿真模拟阶段,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无法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下,外贸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变。在具体的国际交易中,这个行业又涉及复杂的程序和交易惯例,以及法律适用的选择。因此,外贸从业人员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面临财货两空的风险,所以外贸从业人员除要熟练掌握系统的外贸专业知识和外贸实际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由于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重活动开展、轻教学过程,重技能开发、轻思维训练,导致对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不足。此外,由于一些任课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不高,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成才模式、自己掌握的企业经验去“复制”学生,而这也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培养,甚至受到压抑或遭到扼杀。这些都会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创新能力的不足而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紧跟时代步伐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能否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设置课程。在充分做好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可以根据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小型涉外企业快速转型发展的需求,在培养传统外贸高技能人才的同时,适度增加对具备实战能力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培养,即培养“能熟练使用网站搜索工具及浏览英文网站”、“熟悉各网商平台产品上传规则、技巧、交易流程,扩大交易量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网商政策和规定,并能运用于店铺日常经营当中,能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争议”、“熟练应用各种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为此,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就要在保证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基本教学量的前提下,增加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比如“外商网店运营专才”、“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等。为了更好地按企业需求来培养电子商务外贸人才,可以和一些校企合作企业,按照模块共同编写应用型校企合作教材,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内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更多体现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而对于学生外贸技能的培训只能依靠校内实训基地。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可以尝试与一些已经转型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进行合作,把他们的一些工作内容转移到学校内,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创新一些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实习项目。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扩大他们的业务范围,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实现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前文所述,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比如“外商网店运营专才”、“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那么在开设“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这些课程的同时,就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方那里得到一些真实的项目,为企业进行网站的设计、日常维护,为企业的产品拍照并进行图片处理后上传至企业网站。在开设“外商网店运营专才”、“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这些课程时,可以从企业那里得到一些相关的真实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经营理念、经营风险的认识,加深他们的创新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专业教师的工作经验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建议。
(三)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能否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完善实训课的建设必须以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建设为基础。一是加强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转变,真正践行“理实一体化”。担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做到这点。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尚属新兴的贸易业态,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因此为了有效实施新型贸易业态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必须多利用寒暑假到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公司进行业务学习,熟悉跨境电子商务的各项业务技能,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处理企业所转移的工作项目,才能引导学生处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多与发达地区同行切磋,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学习他们在学生创业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参加各种跨境电子商务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获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创业教育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2]林存文.就业导向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岗位群分析的一种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顾国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3(5)
[4]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