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优秀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Packet Tracer;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96-03
一般,本专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基本会包含以下内容,网线的制作、打印机的安装与共享、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相关配置、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相关配置等。在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无法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虚拟化软件保证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顺利进行。比如,使用PDFfactory虚拟打印机软件,模拟真实打印机提供打印机共享,使学生掌握如何共享打印机;使用Packet Tracer提供的虚拟网络设备,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供学生配置和调试,使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基本操作;基于VMware虚拟机软件,在一台PC机上虚拟出多个操作系统,供学生学习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相关配置。通过上述虚拟化软件,在公共计算机机房就可以基本保证本专科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
1 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是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行,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许多非常优秀的虚拟化软件。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计算机外设进行模拟,如虚拟打印机软件,模拟打印机的功能,虚拟打印机打印的文件是以某种特定的格式保存在电脑上,常用的有PDFfactory、VirtualPrinter、SmartPrinter等。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CPU进行模拟,单CPU模拟多CPU运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WMware,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网络设备进行模拟,如Boson Netsim、Packet Tracer,通过这些软件我们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学习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和调试。
2 虚拟化软件构建实验平台
3结束语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思路,部分解决当实验室或实验设备不能够完全满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问题,并不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因此所选择的演示实验尽量简单。当然,使用虚拟化软件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只是权宜之计,虚拟化软件构建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虽然能够进行大部分本专科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但是学生从虚拟实验平台转向真实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还是面临思维上的转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亚利.基于Packet Tracer虚拟平台的校园网构建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1(2).
[2] 吴刚.Cisco Packet Tracer在网络教学中的特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4).
[3] 吴宇,郑华,何裕.基于Packet Tracer的仿真网络实训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网络浪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管理,网站开发、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人才。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日前大多职业学校计算机传统专业转型专业之一,成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新的生长点。现将接合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实际,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
1 根据广泛的市场调研,通过对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当今的企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接入互联网、具有自己的网站,部分企业把业务延伸到网络,开通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排名靠前,我们的毕业生,需要大量从事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可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工作。
暑假期间,笔者在教师培训期间进入企业调研,通过行业和岗位分析,基本确定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从事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维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岗位(群)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网络系统集成岗重在网络互联、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工程实施等知识的应用,即建网能力;网络运维管理岗重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即管网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岗是重在网站的开发和应用,即用网能力。
2 明确职业岗位,通过分析工作任务,专项能力分析,确定课程模块,建立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认了技工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岗位有:计算机网络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网站管理员、网站设计员、网络工程施工员、网络安全员、网络产品销售员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围绕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课程改革也必须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和建设流程,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设计是由网络技术典型职业能力分解而来,在本案例中细分为网络系统集成(建网能力)、网络运维管理(管网能力)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用网能力)三大岗位群,然后对三大岗位群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组合或分解,从而得到网络技术专业系统化、模块化的14门核心学习领域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建网) 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常用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配置;网络测试工具使用;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集成设计与实施。 1.小型局域网组建;
2.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
3.网络设备安全与配置;
4.网络安全设计与管理;
5.网络系统集成
6.网络项目计划与管理
网络运维管理岗位群
(管网) 服务器、客户端配置、优化与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与应用;网络管理工具使用;网络运行维护、监控、优化及故障排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 7.计算机组装维护;
8.Windows配置管理;
9.Linux配置管理;
10.网络故障诊断排除;
11.网络性能优化;
网站建设与维护岗位群
(用网) 网站平面设计、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页及小型Web应用项目开发。 12.平面设计;
13.静态网页制作及网站的建设;
14.初步的动态网页及小型WEB应用项目开发
3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3.1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设计,确立核心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岗位群分析,将网络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确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网络互连设备、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站建设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的教材至关重要,鼓励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校本教材。
3.2 课内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几乎每门专业课都有实验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室组织教学,实验通过网络实训室进行,在课程安排中考虑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理论环节以够用、适用为原则,避免教师讲得太深、太宽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实践环节重在学生技能的提高,促使学习兴趣、成就感的提升。为保证各门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中,需要课程大纲中说明该课程课内实验的目的、具体内容、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指导书,使实验课程的进行有依据和法度,这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过去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的环节。
3.3 课程实训教学环节
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衔接又相互配合并逐步深入,同时体现着由点及面再到系统的知识结构特点。因此,选择几门核心课程进行几周的实训是必要的,在实训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实训内容在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独立性、实用性、全面性和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笔者认为这个环节,也是我们目前教学中容易忽视和变样的环节,实际在整个课程实训环节中十分必要。
3.4 顶岗实习环节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在校内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在实习企业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熟悉职场氛围,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打下良好基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本专业教学,鼓励教师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根据技校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经常选择实用性、典型性教学实例或典型项目任务实例,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的大赛,通过赛学结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当前学生家庭或个人都配有电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共享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平台,把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师自创、学生作品、网络搜索内容等)展示出来,推动网络资源共享共建。
6 推行模块学分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7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争创省市精品专业
8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
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3G通信、IPV6等加速发展,对教师队伍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校内教学与行业兼职实践有很强的协调性;实验设备价格贵,专业办学成本较高等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不断地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研究学习,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实用网络人才。是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的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辉,袁晖.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7
计算机网络课程以“模块+证书”为模式,设立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资格认证模块,培养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建设与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网络安全和网络应用的高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前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继课程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管理》、《网络基本架构的实现与管理》、《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
二、教学设计
(一)改革思路与方案
1、根据专业需求和教学理念优化网络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将国际上成功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根据国家和社会对网络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网络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高职生培养计划,加大网络课比重,更新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开“组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等课程。并编写了这些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满足了特色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及校园网建设等项目,对新时期网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和网络课程体系。
2、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大案例驱动”教学法“、虚拟软件先行法”,创设教学情景,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项目和任务之中,将建网管网用网的经验融合在案例之中,利用校园局域网以及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网络,以实际的网络案例,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并且,将协议、重点和难点理论及工作原理等本来抽象、复杂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动画课件及Flash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了知识点的形象性和理解度。
3、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室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4、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设网上资源教学平台,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包括课件、多媒体动画教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网络模拟器及主要工具软件的使用教程、教学视频及录像、习题库和模拟试卷等。
5、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创设情景,构建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案例和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组建实验教学团队,提出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并增加小组考核制度。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特点,构建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每个实验均说明项目背景。同时,为了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改革考核制度,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6、教学与科研双向互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科研促进教学,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是我们坚持的原则。在从事科研项目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持其时代性及新颖性。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引导高职生进入科研工作,具体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优秀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指导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参加一些课题的讨论,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和平台,使其开阔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想象,通过在科研实战中的锤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二)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尝试使用如下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
上课之前,教师提出本次课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引出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共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样极大地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一堂课作为一个单位,教师先简单介绍教材上的有关原理,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根据教师精心准备的典型例子运用基本原理解释,这样就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既避免了理论课的枯燥,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也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实例分解法
在课程一开始,就提出学完本课程所能组建的网络实例,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相应的印象。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原理、相应示例外,还讲解本次教学在整个网络实例中的地位,并在上机时进行模拟配置。这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组建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维护、优化、管理的方法。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教学;SPOC;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28-05
随着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了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增添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比如,谢希仁教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已经发行到第六版。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课时数不会随之增加。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日益增长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凸现。另一方面,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其他的智能设备飞速发展,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新的网络应用,比如,微信,微博,QQ等让学生爱不释手,如醉如痴。这些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但难以有效控制。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年代里,如何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将智能设备用作教学方法的辅助工具,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大容量的教学内容,是摆在每个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通信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并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组织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对广大高校教师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许多教学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方法组织教学。根据应用的技术路线分为三类:一是用仿真软件或网络工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网络里的抽象概念和原理,如文献[1,2];二是用在线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如精品课程、慕课,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学到高质量在线教学知识,如文献[3,4];三是用新的教学方法理念,如CDIO、项目式驱动、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文献[5-8]。第一类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但无法解决教学课时有限的问题。第二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线获得网络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出自名校名师,对提高学生高层次的网络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但课程的门槛高,起点高,没有一定的基础和毅力很难完成整个课程。同时,没有学分的激励和教师面对面的参与和指导,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前两类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三类方法强调以学生学为主,学生在课堂动手实践,讨论,相互指导,属于主动学习的范畴,教学效果好。尤其是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知识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主要是检验,讨论,指导和加深。这样就解放了课堂教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难点突破,案例分析,新知识新技术的前瞻性报告。文献[8]虽然应用了翻转课堂,但未用SPOC平台进行翻转教学,这样难以了解学生在课前是否认真学习了视频材料,对视频材料哪里理解有困难,哪个概念无法理解等学习反馈信息无法掌握。也就无法统计这些课前学习反馈信息,在课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CDIO、问题式驱动、主动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法,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提出基于SPOC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翻转教学实现。重点介绍如何利用SPOC在线平台来翻转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主要包括课前视频教材的录制、在线开课、视频资料的发放、课前学习反馈信息的统计利用、翻转课堂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和期末考试的测评等。为了降低学习门槛,决定把计算机网络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概述、通信网、网络互联、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五门子课程,这样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完一门子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MOOC、SPOC[9]
自2012年开始,以Udacity、Coursera与edX三巨头为首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浪潮席卷全球。MOOC是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不与教师直接见面,而且对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身份属性没有限制。
目前,有很多的网站提供MOOC。Coursera和Udacity是由斯坦福大学在2012年初创立的盈利性网站。edX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在2012年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络。2013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开始尝试MOOC,并加入edX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则加入Coursera联盟。同时,国内也有自己的MOOC平台,例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智慧树”和“超星慕课”等。
一门符合多数人期待的理想MOOCP键要做到以下四点:(1)低难度的评测模式(自动回馈式测验);(2)短的上课周数;(3)平台运营机制优秀;(4)授予通过者认证。
一直以来,在MOOC光鲜的外表下最让人不满意的就是低的课程完成率问题。即使多数完成课程的学员对所学习的MOOC品质与自学成效赞赏有加,但一门口碑再好的高成本课程,若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人能顺利完成学业,那么为此课程所投入的成本效益就有改善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SPOC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一词是由伯克利加州大学Armando Fox教授于2013年提出。SPOC是由MOOC衍生的一种开放式课程形式,其Small指学生的规模小,一般控制在几百人左右,Private指学习者为开课学校的校内学生或有人数限制的线上学生,课程非大规模地开放给所有人,以期提升学习参与度和课程完成率。SPOC的上课形式多采用面对面课堂与线上自学的混合方式进行。与MOOC的完全线上形式不同,简言之,SPOC就是“MOOC+翻转课堂”,也就是一种用MOOC资源融入翻转教学的混合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是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与安排。本文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内容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别。理论课翻转教学时按问题式方法组织教学,实验课按CDIO的工程思想组织教学。
2.理论课设计(问题式教学)
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教学视频设计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师针对每个教学主题首先讲解5分钟;接着针对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最后用2分钟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如图2。
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三环”。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即生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即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即发展问题。
3.实验课设计(CDIO教学)
CDIO工程教学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如图3。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理论、技术与经验。
在课前制作简短视频,介绍在实验专题要用的网络设备性能,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生在课前学习完视频,了解了相关设备和实验器材的性能后,结合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根据实验专题的目的和要求,构思实验,并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在实验课上按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具体实现。最后运行该实验作品,测试是否能进行正常的运作。如果测试不成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错误,重新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
四、教学实验数据分析
将一个年级的四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30人)分成两组,每组60人。一组按常规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称为常规组;一组按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称为SPOC组。采集2015年和2016年两个学期每学期两组学生的期末测评成绩,用SPSS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如表1。2015学年度,未用SPOC翻转教学,常规组1和常规组2平均成绩接近,而常规组1和常规组2的平均值t检验结果p=0.1>0.05,故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2016学年度,常规组3仍然采用常规教学方法,SPOC组应用SPOC翻转教学,SPOC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3,而两组的平均值t检验结果p=0.03
用同样的试验方法对学生的实验课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常规组与SPOC组的实验成绩变化趋势与理论课成绩基本相同。但SPOC组与常规组的实验成绩平均分差距比理论课要大,说明SPOC翻转教学对实验课的影响更大。
总之,用SPOC翻转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时很难看到学生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大家都在积极思考问题,讨论主题或者动手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在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有显著提高。
五、结语
在分析比较MOOC、SPOC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博取众家之长,在SPOC平台上,设计了计算机网络的翻转教学方法。将持续周期长、内容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分割成五门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子课程,这样学生很容易完成一门子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详细阐述了在SPOC平台上如何组织翻转教学,从在平台上开课开始,课前教学视频的制作原理,课前反馈信息的统计,课堂上的翻转教学,一直到最后的教学评测。理论课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试验课则应用CDIO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尽量做到了与企业的网络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刘广. 网络仿真工具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111-113.
[2]荣振邦. 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案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 (3):67-70.
[3]高守平,胡山泉,于芳. 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4): 79-81.
[4]浦江,焦炳连. 基于Moodle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1(4):39-42.
[5]周如旗,袁学文.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2(8): 90-94.
[6]钱权,张瑞,袁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项目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142-145.
[7]王琦,高屹,刘熹. 学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4):37-41.
[8]李燕君.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0):18-22.
[9]Liu Yanmei.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Wave of MOOC[J]. 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15 9(3):23-27.
一、利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过程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为我们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新武器和新手段。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和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过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系统改进:对网络上的特性数据进行分析,据此对网络教育系统性能进行改进。另外,随着网上交费等服务的展开,系统安全也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站点修改:对所有学生的浏览路径进行搜索,发现其中某些页面的逻辑关联。把一组频繁访问的页面直接链接,以改善网络教育站点结构;智能化服务:学生如何使用教育网站来进行学习对于网络教育提供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学生行为和所选课程等关系的搜索,发现其中的学生群学习特征和趋势等来进行智能服务,为网络教育提供者提供决策依据;个性化设计:从单个学生的浏览信息发现学生的兴趣,向每位学生提供符合其兴趣要求的个性化界面。
二、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探讨
我们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基于网络资源教学改革试验,具体的实践过程如下:
1、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任务,拟定出教学策略,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教案,在制作过程中,我们结合课程的大纲要求,下载网上有关资源的论述,或通过电子教案中的网址或热字连接互联网。
2、利用校园网的BBS组织网上进行专题辩论,讨论、答疑,也可以采取聊天式的解答。如统一时间在BBS上开设相关计算机课程的论坛区,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把各自的观点和想法上传到论坛区,从而形成一个热烈的讨论气氛,同学们畅所欲言,网上各种各样的论坛再现在大家的眼前生动活泼。其次,学生也可以通过发E-Mail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在网上布置形成性练习,复习思考题。课堂上授课和做练习历来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环节。由于利用了校园网的便利条件,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以发贴的形式布置作业、思考题,要求学生上网,引导学生到网上查资料找答案,教师起导航者的作用,在漫无边际的“网海”里,引导学生驶向正确的航线,寻找知识的精髓。学生注册后以回贴的形式递交作业,教师网上修改作业,可以对个别学生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4、把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安排在网络实验室进行,打破了以往只在教室上上课,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每学完一两个专题或一两个章节后,安排学生到网络实验室进行授课,引导学生上有关的专题学习网站,
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自己在网上查资料,整理归纳学习内容,并在班上进行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三、实施基于网络资源的计算机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1、避免只重网络教学而忽视常规教学。一些教师在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却不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因此,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2、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有些计算机教师认为,有了大屏幕投影,黑板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我们知道,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结合具体的编程语句进行实例演示。而且,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而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3、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为我们创造这些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目前计算机课程便用authorware或flash制作教学课件,往往侧重于有声动画的制作,它们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了强化,然而不容我们忽视的是:用多媒体展示这些课程内容是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的具体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而不加选择地使用过多的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Moodle平台;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学生为主、协作参与的网络学习逐渐兴起。然而,网络学习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与理论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存在学生约束性差、知识掌握碎片化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又不能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国内更多使用“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策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一般认为,在我国的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了解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能自己确立学习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并加以监控,并能自己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的过程。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能力普遍较低,亟待提高。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强大趋势给大学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教育部提出的“基于计算机与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而是指计算机(包括信息和网络技术)、课堂教学与大学课程的整合显然,建立网络化的大学自主教学和学习模式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是网络环境下专业课程学习成功的目标。
一、Moodle平台的应用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虽然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协同交流便捷、互动友好等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了教师的主导、参与和监控,预期的效果并不能使人满意。Moodle即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Moodle是以建构主义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除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强大的功能和易学易用的特性也是Moodle平台的显著特点。模块化的程序设计使得Moodle的修改和扩充十分灵活,而良好的通用性、开放源代码等特性更是促进了Moodle平台的广泛使用,使Moodle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优秀网络教学平台之一。
二、基于Moodle平台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在Moodle平台下,依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并结合Moodle平台所提供的功能模块可以进行基于任务驱动混合学习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体现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一些基本特征。构成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分如下:1)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2)活动任务;3)学习的方式方法、操作步骤、交互方式和群体的组织方式;4)学习成果;5)活动监管规则,角色和职责规划;6)学习评价。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就是活动任务,活动任务与教学目标构成了直接的(部分)因果联系。在Moodle 平台中的讨论区、聊天等模块中,可以进行交互性课程设计;资源的共享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模块中;在Moodle 的所有模块中,都可以体现开放性,通过Moodle 平台可以改变、调整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协作性主要体现在Wiki 模块与讨论区模块中;Moodle 平全支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进行Moodle 平台下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Moodle平台就是为《市政基础工程》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契机,它不仅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便捷的会话交流机会和大量的文本、图象、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相关学习资源,并能依据学习跟踪记录功能以及交互评价和测验等活动,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利用Moodle平台的多功能性、资源和活动的多样性等优势特征,我们构建一个基于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模型
三、基于Moodle平台的自主学习的实施
依据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具体开展自主学习的步骤如下:①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在Moodle平台上创建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网络课程,全体学生在网上完成注册,成为Moodle平台的用户。②教学开始后,教师在课堂上系统的讲解学科知识,提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的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任务(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测验、互动评价、程序教学)。③学生按照任务的要求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学习模式开展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将作品上传Moodle平台。在此期间,教师要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以及评价,及时的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④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完成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解决在学习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开始下一阶段的教学。⑤在整个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学习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四、结语
在Moodle平台下建立基于自主学习课程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各自的优势,将教师教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起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Moodle平台为开展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浅述了Moodle平台下《市政基础工程》的自主学习模式及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流程,可为教师开展Moodle平台下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雪英.基于Moodle开源系统的混合式学习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张伟平,唐章蔚.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J].软件导刊, 2008,22(06):38-40.
[3]梁小晓.基于Moodle虚拟学习环境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网络资源;备课模式;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难度增加,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提高教学质量,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许多传统行业提出了挑战,教育教学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学校适应时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网络技术和教师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一、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备课是每个老师上课前必然经历的过程,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传统的备课主要是手写教案,为每堂课设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化冲击着传统的备课模式,教师不再手写教案,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策略,制作自己的备课文件。
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图片几个文字代替传统的板书。优秀的教师会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出最好的对学生学习有利的课件。好的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更能活跃课程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初中数学为例,七年级数学课本中《生活的立体图形》这一章,备课时要根据本章的主题,制定备课计划。备课时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更能说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老师需要在网上大量搜索图片,既要有生活中普遍的立体图形,也要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立体图形,需要学生全面把握,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本章内容的教学程序。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除了可以大量搜集教学资料,同时教学的程序也体现其中。
二、网络资源环境下备课的优势
(一)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与时俱进
传统的备课模式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源信息,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经常一本教案可以用几年甚至几十年,具有滞后性,对教学中的重点和敏感点不能及时更新把握,使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教师正在依靠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内容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新速度快,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得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和最新的教学成果。
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轴对称图形》一节,传统的备课需要教师自己查阅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书写编辑,由于教师工作的限制,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单一,主要靠书本进行备课,得到的教学资源依旧是过去的几种图形。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许多新事物已经出现,轴对称图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过去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网络资源素材丰富,且时效性强,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网站、网页、实际案例利用等资料内容广泛,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在备课中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获得最新最优质的教学资料,使教育教学、学生的知识内容与时俱进。
(二)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就初中数学而言,教师备课时需要大量的图形作辅助,手写教案费时费力,经常有“秉烛夜书”的时候,许多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得到大量的材料进行备课,加上学生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备课成为一种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备课效率,甚至教学质量。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备课所需的资源。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图形、图形的变化、二次函数的左右平移等等,教师只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对得到的素材整合开发,便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备课,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同时提高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有效果,学有所成,培养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传统的上课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写,趣味性不多。网络环境下有了新的备课模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时有了大量的素材来源,备课课件可以设计得更加贴合实际、生动有趣,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二次函数一节课,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学习过程枯燥,对教师来说,画图占用了太多上课时间。数学组的一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通过资源搜集,设计的课件上采用了许多平移等动画效果,不仅减少了课堂的书写过程,而且图文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现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促进了备课模式的转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有传统备课无法比拟的优势,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节省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的课堂不再乏味无趣,调动了教师的备课积极性。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发挥计算机网络备课的优势,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宝菊.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效果和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1)
关键词:网络教学环境 教师角色定位 职能转变 能力结构
以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而且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1999年开始,把实施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跨世纪教育振兴的六大工程之一,并于2000年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四所重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至今,已有68所院校开展网络教育,注册在读学生达200余万人。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育环境的诸多特点,引起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职能的根本转变,因而有必要对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新的审视。
1.网络教学环境的特点
网络教学的定义,从名称上认识,是将一种教学活动与一种技术的结合。广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而网络教学环境则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资源,以教师的多形式教学支持服务为支撑的教学环境。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1网络教学的开放性。①教育对象的开放。由于网络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它使得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理念和“按需学习”的个性发展要求成为可能。②教学过程的开放。其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习者可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及学习进度。③教学资源的开放。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进行传送,各类教学资源通过共建和整合后实现高度共享,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接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学习平台。
1.2网络教学的自主性。①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②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③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独立地学习教材和理解教材。④能够主动地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⑤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并促进自身潜力的发挥。
1.3网络教学的高效性。①教学信息传播的高速度和宽覆盖面。它使得全国甚至全世界众多的学习者可以适时或非适时地学习同一门课程或同一章节的内容。②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教育课程的受众面广、受益者多,减少了资源建设的重复投资,提高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1.4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网络教学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①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一方面是通过课件,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环境中的教师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②学生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多媒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的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③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学生之间可以协同学习,共同探索,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定位与职能变化
网络改变了社会和文化的传统模式,为人们开启了一个巨型信息库的大门。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变化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只有正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变化,才能科学设计教师的能力构架。
2.1教师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传统的教育理论把教师视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把学生视为教学的被动接收者。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主要着眼于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网络教育的人本教育理论则认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教师把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
2.2教师的主要职能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设计、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为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备课、讲解、答疑、批改作业。其主要精力放在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板书设计和课式设计上,其教学手段是传统的“黑板+粉笔”。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面对的不只是单个班级整齐划一的学生,而是网络所到之处各类不同情况的网上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是要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炼整合各类教学参考或辅助资源,以方便学生在网上学习和利用,同时,要通过BBS、E-mail和其它有效的声讯手段,营造与学生双向交流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2.3教师的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指导学习方法为主
布鲁纳的“认识――发现说”学习理论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取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应倡导发现学习。这种发现学习,不仅限于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同时也是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书籍、文献资料和各类教学媒体,而获得对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其教学目标取向侧重于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样的条件下,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要精心搞好教学设计,其教学目标取向应侧重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开发其学习和创造潜能,实行学生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个别化,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3.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能力重构
教师能力重构意在以原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与能力结构为基础,根据网络教学环境新的特点和要求,强调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运用、教学媒体的设计与整合、学习支持服务手段等能力的构建与培养。重构的基本思路是:改革完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与结构,构建由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设计及资源整合技术课程、教学支持服务实践课程等四大教学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根据现代学科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特点,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增加教学设计等实务课程,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综合化和时代性。综合要有利于“专”的质量,分化要有利于个性发展。增加反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的课程,增添科学文化知识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做到文理渗透。
根据上述思路,本人就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能力结构以框图表述如图1。
在上述结构图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力主要是指教师在跟踪和树立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的敏感性、适应度及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是指所任课程的专业基础掌握程度;教学设计能力是指对课程教学的模式设计与教学组织控制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对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加工、提炼与运用能力;教学支持服务能力是指运用各种媒体工具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能力。
根据这一能力构架,可以原则确定网络环境下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下表是采用专家评判的方法就课程体系提出的基本框架如表1: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主要应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对选修课的精心设计。要根据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基础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要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来精心设计和确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应在选修课程中增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育艺术》,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锻炼,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二是突出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开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开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对学生的自身教学工作方面,主要强调学生要根据各自学校、班级的实际组织专题讲座、欣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组织处理问题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其次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注意将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和家访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行为修养,确保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健强,试论自主学习理论依据、内涵与特征,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1月
[2]钱焕新,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模式设计,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3]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南方出版社,2001年6月
[4]夏永富等,现代化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02年4月
[5]金丽霞,建设具有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特色的电大师资队伍,成人教育学刊G5,2002年7月
[关键词]高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教育;实践能力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成为当代大学生们学习、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使知识能够方便快速的传播。互联网中汇集的丰富网络资源和交互式多媒体信息,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已相继建成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络,使人们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技合作和远程学习,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科研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类的人才,他们不需太多理论知识而主要依靠技能和经验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现场工作。而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课程设置的灵活化及多样化,同时也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教学思想的共享。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自主能力大大加强。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精神,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因此,大力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分析问题
学校使用的教材有些并不是最新版的,有些知识都快过时了,学生学习了这些教材上的知识不能跟社会接轨。而作为职业院校更应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要能为今后的技术应用能力打下基础,我们更应该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来改革单一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让学生能尽快地接触到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而网络就是传播新知识的最快方式。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很好的网络远程学习平台。网上还有一些很好的自学网站、论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去找相应的课程。慕课,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于网络上的开放课程。课程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这种学习方式能很好地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但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能帮助学生针对自己学习的难点来观看教学视频,节省时间效果好。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首先要对老师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然后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改革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性,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积极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包括课件点播、在线答疑、网上考试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与学生的网上交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必要的面授辅导。广东省推行的由考试管理中心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基础在线网络教育平台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教师能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教学资源以及上传技术介绍资料,甚至可以直接网络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现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已有非常充足的教学资源,每个学期平台上的资源都会相对应的更新,教师可以直接使用里面的教学资源,或者可以在校内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而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这样,学生处于主导位置,真正把学习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不需要每个知识点都学。在线教育网络平台一改以往的理论课堂,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学生在线上实时互动,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握手中。而且,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学生能在答疑中心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教师能在网页上即时回答学生疑问,其他同学也能参与讨论。高职院校始终要不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要求,逐步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和管理制度,确定各专业下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办法、考核标准等;认真落实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实习活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多数学生可以在集中实践环节中结合工作实际选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探求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淑艳.浅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125-126.
[2]赵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