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种水产养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现状;对策;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77-01
丰都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三峡库区腹心,长江横贯县境47 km。丰都县属丘陵地,呈“四山”夹“三槽”地形,海拨118.5~2 000.0 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3 ℃,年降水1 091 mm。境内水资源较丰富,长江、龙河、渠溪河、碧溪河等河流流经丰都,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近年来,丰都县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坚持实施以开放促旅游、以开放促移民、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战略,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该县的水产养殖业发展状况不良,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1 丰都县水产养殖业的现状
1.1 规模化程度较低,还没有形成专业化、产业化
据调查,丰都县还没有大规模的水产养殖场,只是在各乡镇存在小型的水产养殖,而且现代水产养殖业投入严重不足。水产养殖业基础较薄弱,乡镇技术推广及动物防疫站等办公条件极差,产业投入的各种资金缺乏,产业化程度低,财政缺乏投入保障机制,与现代养殖业发展不适应。
1.2 水产养殖业的品种单一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全县水产品的养殖以鱼类为主,产品结构单一,而且鱼类又以草鱼、鲤鱼、白鲢为主,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全县成鱼价格高。
1.3 未充分利用该县水资源
通过调查了解,丰都县广大水产品养殖户主要以堰塘、池塘养殖为主,在长江上养鱼的专业户较少。在该县的几条大河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更少,在该县的主要河流龙河的石板水电站的龙河大坝里有少量的河网鱼,其他几条大河则很少有较大规模的养殖,水资源的养殖利用率较低。
1.4 渔业病害制约渔业经济的发展
每年该县渔业养殖户有近1/3,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渔业病害侵袭,经济损失不容乐观。
1.5 养殖专业户的短视效应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养殖户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量的农家肥料倒入鱼塘,进行水产养殖,造成养殖环境急剧恶化,鱼类受污染严重。投放到市场,将严重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1]。
2 发展对策
2.1 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养殖
全县水产养殖业要在县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合理规划,统一部署,规模化养殖,形成产业链。同时还要开发水产品养殖的生加工。充分利用旅游大县的优势,特别是利用名山风景区、丰都雪玉洞等资源优势,向中外游客进行深入的推广,形成产销一条龙。全县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充分利用丰都县的水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2.2 多渠道筹资资源,增加渔业投入
现代渔业的建设,需要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新建精养鱼池、对老鱼池改造、新建排渠道、新建公路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目前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渔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争取国家和重庆市投资。二是通过村级集资,通过农民的参与来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三是招商引资。如2010年4月初,丰都县农委与北京汉业科技有公司签订了暨龙冷水鱼养殖开发协议书,该公司将在暨龙投资2 500万元打造重庆最具规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丰都暨龙有较丰富的冷水资源,对开发养殖冷水性鱼类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了做大、做强暨龙冷水鱼产业,2008年以来农委领导从多渠道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于2010年3月与北京汉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丰都县暨龙冷水鱼流水养殖开发协议书》。在暨龙镇九龙泉村上坝开发建设5.33 hm2冷水鱼养殖基地,主养品种为鲟鱼、虹鳟、裂腹鱼,采取无公害的养殖方式,确保冷水鱼年产量达到1 000 t,年产值实现4 000万元。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将大大推进全市冷水鱼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3 加大技术培训,改变水产品养殖结构
丰都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要加大对广大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邀请水产专家现场进行指导,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使水产养殖单产大幅度提高[3]。还要推行岸边养猪、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立体综合开发模式,促进村民增收。增加水产品的养殖种类,改变单一的结构,除了养鱼,还可以养殖养虾、蟹、牛蛙等品种,发展特种养殖。2008年县农业局水产科技推广站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渔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丰都县推行池塘“一改五化”成套技术、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名优鱼养殖技术、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稻田养殖泥鳅的试验示范技术等重点任务,决定当前重点抓好4项工作,力保丰都县渔业健康发展:一是结合县农业局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的新型渔民培训活动深入社坛镇
永兴村重点开展渔业科技培训;二是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三是抓好暨龙河冷水鱼项目的开发工作;四是进一步搞好丰都县渔业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切实做到渔业防灾减灾。
2.4 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喜欢在假期或星期日到乡村休闲娱乐,由此,丰都县也应该大力发展关联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将家庭式的农家乐培育成企业进行运作,形成以水产养殖带动休闲服务,实现产业衍生,如在养殖环节可以培育市场需求较大供给缺乏的鱼类,多余的鱼可以加工成鱼类休闲食品、扩大现有的休闲垂钓项目至餐饮、娱乐、休闲(垂钓、烧烤)、交通服务一条龙的农家乐服务体系[4]。
3 参考文献
[1] 黄杰,鲍辉.生态渔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8(30):234.
[2] 孙怡倪,李娇.水产养殖富一方百姓[N].鄂尔多斯日报,2008-08-18(2).
1988年,徐树均从事金鱼等观赏鱼养殖和出口,他平均每个星期要向日本等国出口100多箱金鱼,一个月能挣十多万元人民币。
一次徐树均在与一个叫后滕的日本客商交谈时得知,在日本一条锦鲤能卖到几百万乃至上千万日元,也就是人民币几十万元。听了这些话,徐树钧很激动,他请日本客商给他带两条小锦鲤作种鱼,但由于锦鲤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在日本相当于他们的国宝,所以徐树均的要求当场就被拒绝了。
锦鲤也叫绯鲤,号称日本国鱼,是被称为“观赏鱼之王”的水中活宝石。锦鲤源于中国,制种改良于日本,因鱼呈现鲜艳似锦的色彩,变幻多姿的斑纹而得名。
徐树钧初次看到锦鲤是在一年以后,新加坡外商到苏州投资开宾馆,宾馆里的池塘要投放高档观赏鱼,徐树均拿下这个订单后,到全国各地搜寻最好的观赏鱼,最后他在福州市找到了国产锦鲤。它的价格是100元到150元一条。
当时普通金鱼只卖三到五元钱,锦鲤相对于它们而言,简直就是天价。初次尝到锦鲤高价甜头的徐树均很想自己养锦鲤,但是他却无法拿到好的锦鲤种鱼,他只好继续从事金鱼养殖和出口。由于他的金鱼近亲繁殖,发病率越来越高,售价越来越低,最后他不得不放弃金鱼养殖和出口生意。
时间到了1997年,徐树均又发现了一个快速赚钱的新项目,他拿着仅有的一万元进行了尝试。
当时社会上流行领养动物,那么徐树均就把金鱼馆领养起来。在苏州市金鱼馆领养时,徐树均搞起了观赏鱼展览会,通过展览会他赚到了四万元。之后他又在苏州市运河公园举办中国金鱼、世界热带鱼展览,他又挣了四万多元。
徐树钧一直认定养锦鲤是很好的生财之道。1999年6月,他拿着挣来的八万多元,从一个北京客商手里买了30万条国产锦鲤鱼苗,本想靠这30万条鱼苗翻身的徐树均,当年却遇上了一场水灾,鱼一下子全被冲走了,损失相当惨重,这使徐树钧的事业跌到了谷底。
这一年过春节,徐树均家里很困难,当时什么年货都没有买。大年初三这一天,徐树均家里来了两个神秘的客人,他们都在当地的水产养殖圈里很有名气。一个是虎丘区水产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钱学林,一个是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的负责人顾泉男,徐树均拿出家里仅有的23元钱招待了两位客人,而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却还空着肚子。
但他没有想到,这两位客人是看他有养殖观赏鱼的经验,特意邀请他到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联合养殖锦鲤的。徐树钧说:“当得到机遇的时候,你要抓紧努力,而不是随意丢掉,一生的机遇只有几次。”
春节刚刚过,徐树均带着他剩下的28条锦鲤,来到了设施齐全、养殖技术人员全面的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结果养殖场的职工反对养殖锦鲤。有的人还认为徐树均是个骗子,认为锦鲤这样的花鱼根本卖不出去。
在一片反对声中,徐树均用自己的锦鲤、自己掌握的技术,繁育出了四五百万条锦鲤鱼苗。等到这些鱼长大之后,他开始向苏州园林等旅游景区低价出售自己的锦鲤,让市场来检验自己的产品。结果游客的反应很好,很喜欢这些鱼。
通过向苏州园林等旅游景区卖锦鲤,徐树钧赚了一笔钱,还吸引了定单。刚修建的常州中华恐龙馆为了体现景区档次,一次性就购买了三万条锦鲤,这让他一下就赚了90万元。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徐树钧逐渐承包了整个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当他养锦鲤有了一定影响之后,一些朋友把日本的客商引荐给他。一次,一个日本客商看了徐树均的锦鲤后说了一句话,这让他对养殖锦鲤有了新的认识。
徐树钧回忆说:“我当时给他看最好的锦鲤,他却对我讲了一句话,很客气地讲,他说这个锦鲤很好看,但是锦鲤还是他爷爷手上养的那种鱼才能叫做锦鲤,当时我很气愤,我认为这个日本人说大话。”
为了验证自己锦鲤的品质,徐树均决定和日本客商交朋友。 2003年3月份,一个叫田中熊一郎的日本人邀请他去日本考察,这正中徐树钧下怀,亲眼看了日本的锦鲤后,徐树均大吃一惊,他们的鱼确实是好。
回国后,徐树均从一个台资企业朋友手里拿到了几十万条,与日本锦鲤品质接近的台湾锦鲤鱼苗,这令他很兴奋。急于求成的他,每天拼命地喂食,结果鱼吃得太饱,造成大面积死亡,后来只剩下几千条。
到了2005年,日本锦鲤逐渐流入中国市场,徐树钧用自己养大的几千条锦鲤和从广东购买的一批日本锦鲤杂交,繁育出了上百万条锦鲤鱼苗,这时候那养大的几千条锦鲤也身价倍增,一条能卖一两千元,这令锦鲤养殖同行很羡慕。
要养品质好的锦鲤,技术是关键,这些年,徐树均先后六次带家人去日本学习锦鲤养殖技术,但是每次学习都不顺利。日本人很保守,学习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所谓的技术壁垒问题。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市是全国水产百强县(市)之一,是农业部确定的长江中下游河蟹出口养殖基地。为做大做强市河蟹等水产业,年月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市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河蟹生态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以项目为载体,依靠科技,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从整体上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本项目执行期:年1月至年12月,项目经费总投资58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0万元,省财政支持8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150万元。项目针对优质中华绒螯蟹的“集成养殖系列配套技术”、“水生生物生态与健康养殖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河蟹优质苗种繁育体系”、“生物修复工程建设”、“提高河蟹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建立信息网络、树立品牌意识、拓宽国内外市场”、“河蟹生态养殖示范点建设”七个方面组织开展工作。年,全国河蟹养殖工作会议在市召开并参观了河蟹生态养殖现场。《安徽科技》、《中国农村科技》、《科技日报》分别刊载了市科技富民强县的经验和做法。年,市科技大会永言水产集团就产学研结合做大做强水产业做了典型发言。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以及技术依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项目任务已经基本完成。2010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通过。
二、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1、以河蟹生态养殖为核心的水产业发展迅速。项目实施三年来,水产养殖技术得到全面普及,渔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河蟹生态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5100吨,出口2010吨。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形成了以河蟹健康养殖为核心的多鱼种立体放养的现代化发展格局。
2、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项目实施三年来,新增河蟹健康养殖面积80000亩,建成年产万吨的水产食品加工厂,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和从苗种繁育、良种培育、成鱼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永言水产集团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取得省级科技成果4项,申请专利9项,“大宗淡水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被列入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河蟹产业化提升养殖配套关键技术示范与应用”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制定了2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以及9项企业标准。
4、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项目实施三年来,实行标准化生产,制定生产技术规程7个,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女山湖”大闸蟹被确定为绿色食品、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女山湖”商标成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大闸蟹出口台湾、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5、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项目实施三年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F1—F6代提纯复壮研究进行到了第二代原种培育、河蟹健康养殖区域面积扩大到四省一市50万亩。
6、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通过项目实施,新增产值2.75亿元,新增就业岗2500人,直接带动农户16387户,农民人均新增收入8000元。
三、凝炼特色产业科技项目,制定水产业科技富民强市31310目标
根据省科技厅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特色产业科技推进会议的要求,市围绕特色产业科技凝炼项目,继续开展水产业科技富民强市工作。
(一)产学研结合,提出水产养殖和加工业四个方面20个重大技术课题。上海海洋大学“长江水系中华绒鳌蟹F1-F6代提纯复壮技术”在国内位于领先水平;安徽农业大学“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在全国已普遍推广;合肥工业大学“大宗低值淡水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国属于首创。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抓手,全面建设科技进步、资源富集、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保障有力的现代水产业。
(二)总体目标。到年,全市水产发展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水域放养面积11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45亿元,二、三产业产值2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水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逐步把我市建设成水产经济强市,把沙洋县、钟祥市建成全省水产大县(市),京山县建成全省特种水产大县,东宝区、掇刀区建成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区。
二、发挥资源优势,壮大产业规模
(三)着力建设两类核心基地。切实加快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对现有的苗种生产基地实行改造升级、扩规提档、品种更新。到年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华草龟原种基地、全省最大的罗非鱼良种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龙虾黄鳝繁育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湘云鲫鱼种生产基地。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3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全市苗种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鱼苗产量达到80亿尾,鱼种产量15万吨。切实加快水产精养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和潜在的水产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的水产精养基地。到年,全市利用低湖田、低洼地新建精养鱼池15万亩,改造精养鱼池和塘堰35万亩,精养鱼池总面积达到50万亩。加强精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池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的生态型渔区。
(四)全力打造五大特色板块。以创建水产大县(市)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板块规模,提升板块档次,创造板块优势。在全市逐步建成60万亩的虾蟹板块、30万亩的名优鱼板块、20万亩的生态渔业板块、10万亩的生态龟鳖板块和1000家休闲渔业的城郊都市渔业板块。力争到年全市水产板块养殖总面积达到120万亩,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的85%和90%。
(五)大力培植六大支柱产业。加速实施“一鱼一产业”发展战略,走差异化竞争发展的路子,建设六大支柱产业,产量产值占全市渔业产量产值的80%以上。依托永兴中华鳖养殖协会、盛昌公司等发展生态龟鳖产业,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创全国第一;依托楚玉食品有限公司及客店罗非鱼、淡水白鲳繁育基地等发展热带鱼产业,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创全省第一;依托鲸源渔业公司苗种生产基地发展高效鲫鱼产业,面积达到30万亩;依托湖泊、低洼冷浸田发展虾蟹产业,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小龙虾养殖面积50万亩;依托湖泊、中小型水库发展优质鳙鱼等四大家鱼产业,面积达到80万亩;依托库区发展网箱?鱼产业,规模达到2万口。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化进程
(六)突破性发展水产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建成以风味鱼加工为主的漳河渔业加工园区、以综合加工出口为主的沙洋渔业加工园区、以鱼糜制品加工为主的长湖渔业加工园区、以小杂鱼及冻鲜鱼加工为主的荆门城郊渔业加工园区、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南湖渔业加工园区和以特种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京山渔业加工园区等六大加工园区。力争到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亿元以上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
(七)超常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楚玉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创汇过5000万美元、加工转化水产品5万吨以上、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左右的加工龙头企业,把楚玉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盛昌公司、钟祥南湖渔场、铜钱山健康养殖基地、永兴中华鳖基地等养殖龙头企业。积极支持新农渔业合作社、杨家桥水产物流中心等流通龙头企业。力争到年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八)加快发展水产合作经济组织和水产品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水产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渔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成10家养殖水面达2万亩,渔民过1000户的大型水产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30家水产专业协会。加快发展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繁荣水产品流通领域。
(九)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坚持“品牌立业、优质取胜”的发展方针,突出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全市各大中型湖泊水库、大型精养渔场要逐步实行商标注册,实现重点品种带牌上市。着力扶持和培育“长湖牌”虾蟹鱼、“漳河牌”天然鱼、“金星牌”泥鳅鳝、“老柳河牌”生态鳖、“盛昌牌”中华龟、“楚玉牌”系列鱼制品、“长湖牌”鱼糕、“绿水牌”小龙虾等特色品牌,力争打造2-3个省级名牌。
四、加速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水平
(十)提高水产科技含量。牢固树立科技兴渔的理念,大力推广资源富集、生态良好、高产高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升水产科技含量,使全市养殖水面的平均产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组织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使黄鳝、罗非鱼等品种的繁育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重点推广全价颗粒饲料养殖技术、生物鱼肥使用技术、测水养鱼技术、生态立体养殖技术等,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模式,其中网箱养殖鳅鳝1500亩,种青养鱼30万亩、三网养鱼10万亩、猪?沼?渔结合20万亩、鱼?鸭结合10万亩、鱼?鹅结合5万亩,积极发展鳜鱼养殖面积1万亩。围绕主推品种、运用直推技术,大力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和水产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在全市培育5个水产科技入户示范镇、50个示范村、500个示范户。
(十一)巩固水产科技推广体系。以市、县(市、区)两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为基础,建立技术推广、疫病防治、质量监测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机构。完善乡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成职能到位、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的水产技术推广网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将水产科技推广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强化执法监管,推进健康发展
(十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树立健康养殖理念,转变水产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循环水产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力争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面积达到95%以上,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标识100个。加强水产品检疫、鱼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对水产养殖疫情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水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和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水产品包装标识制度。逐步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十三)提高渔业行政执法水平。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深入开展“一江多库”(汉江、漳河水库、高关水库、惠亭水库、石龙水库等)春季禁渔工作,建立水产资源保护和修复机制,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强化以长湖、漳河等大型水面为核心的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实施滩涂水域养殖许可制度,保护渔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电、毒、炸、偷、抢鱼等违法行为,保护水产生态环境,维护水产生产秩序。加强渔船、渔港管理,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将渔政执法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人员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
六、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十四)加大对水产业的资金投入。各地要积极出台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集中资金搞好水产项目建设,对国家和省级水产发展项目,要按规定落实配套资金。各级发改委、财政、科技等部门要逐年增加水产良种繁育、水产基地建设、水产品质量监测、春季禁渔、渔政装备、渔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精养鱼池建设、水产品加工企业、水产合作组织要积极安排信贷资金,适当简化手续。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产业建设。
(十五)加大对水产业的政策扶持。各地要建立加快现代水产业建设的激励机制,对集中连片开发达万亩以上的养殖示范区、获得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和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要给予奖励。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对水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全力支持水产业快速发展。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水产业发展实际,科学调整用地规划,保证水产养殖用地执行农业用地政策,对水产企业在土地征用方面给予优惠;交通部门要积极支持水产基地道路建设,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水利部门要将水产基地的涵闸、泵站、排灌渠道的建设和改造纳入项目建设规划,对水产养殖用水执行农业水价;供电部门要加强养殖区内电网设施建设,对水产养殖用电按农业电价执行,水产加工企业用电按国家目录电价执行;商务部门要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和基地给予必要的支持;供水部门对水产加工企业用水要按普通工业水价执行;工商等部门要营造良好的水产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在证照办理、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优惠。
一、开展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生产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情出发,确立并实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使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接近1.1亿亩,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水产养殖产量3622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1%,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渔业依赖天然渔业资源的经济结构,提供了稳定、充足、优质的水产品供应,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并带动了休闲观赏渔业、水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也是农业中的“三高”产业,即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据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水产品损失116万吨,受灾养殖面积129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2010年5月~8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袭击,水产养殖生产损失极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5个省(区、市)渔业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00.2亿元(其中水产养殖业经济损失96亿元);养殖池塘受灾393.3万亩,湖泊、稻田等其他养殖水面受灾164万亩,毁坏网箱98.3万个,损失水产品83.7万吨。进入十月,海南省遭遇连续强降雨袭击,损毁养殖池塘18.7万亩、网箱近1.6万口,水产品损失7.3万吨,养殖经济损失达16.6亿元。虽然水产养殖业风险巨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与美国、加拿大、挪威、日韩等水产养殖保障体系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配套保险服务体系非常滞后,养殖户基本上没有保险保障。养殖渔民“三年奔小康,一年赔精光”,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悲剧。在今年暴雨灾害中,湖北省孝感市闵集三合宫渔民专业合作社损失十分严重,其11户社员2300亩精养池塘因堤坝溃口全部被淹,养殖产品大多逃逸或死亡,导致鱼种、饲料等物资累计投入资金160多万元血本无归。无论是基层干部的呼吁,还是调研中广大水产养殖户的直接反映,水产养殖小区、养殖户普遍要求开展养殖保险。为保障广大水产养殖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其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渔区和谐稳定,应尽快开展水产养殖业保险,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业风险防范体系。
二、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特点及开展保险的难点
通过近些年水产养殖灾害统计以及各地的反映,水产养殖风险主要来自自然灾害。淡水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洪涝灾害、冰冻灾害、干旱、病害、污染及人为破坏等;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台风、风暴潮、热带风暴等风灾,以及赤潮、病害等。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9》的统计,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因台风、洪涝损失61.6亿元,因病害损失34.5亿元,因干旱损失17.7亿元,合计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的75%。农业保险是保险业务中的老大难问题,而养殖保险则是农业保险中的老大难问题,水产养殖业尤甚。一是水产养殖保险标的的多样性和养殖方式的多样性;二是水产养殖风险高、损失大,赔付率居高不下;三是水产养殖保险标的生活在水中,看不见、摸不着,在发生部分死亡或流失的情况下,很难直观准确地核定损失程度,定损比较困难;四是部分投保人的思想素质不高和保险人的技术防范手段不足,道德风险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在1982年到1995年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水产养殖保险的保费收入是112万美元,同期赔付220万美元,损失率高达197%。同时,困扰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渔民群众的保费支付能力低。调研中了解到,渔民群众普遍参考政策性水稻保险,能承受的费率水平为1%左右。与之相矛盾的是,保证水产养殖保险正常运行的费率则高出很多。参考韩国《养殖水产品灾害保险法实施令》,对风险最低的工厂化养殖牙鲆,在承保台风、海啸和因此发生的次生疾病等指定风险时,根据不同的风险区划,费率在3%~5%之间。从国内来看,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规模最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保险公司淡水养鱼保险,仅承保台风、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所致泛塘、溃塘和漫塘损失,费率为2%,附加恶劣气候泛塘、水质污染中毒、他人投毒损失责任的费率为10%。
三、水产养殖业保险具有可保性
正因为对开展水产养殖业保险的一些顾虑,如保险标的不好确定、勘查定损比较困难以及赔付率高等,导致商业性保险公司很少介入水产养殖保险业务。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些所谓的“难题”不全是水产养殖独有的,在种植业、畜牧业保险中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只要确立合理的原则和路径,水产养殖业具有可保性。一方面,养殖场地的租金投入、海域使用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苗种成本、饵料投入、人工费、水电费等成本投入客观存在。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个9m2的海水养殖网箱成本为2700元,加上固定网箱的锚要3000元左右;滩涂养殖修建围堰、水闸,内陆养殖池塘修建护坡、道路、进排水设施,每亩要投资5000多元。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养殖池塘流转租金1600元/亩,苗种投入为2000元/亩~3000元/亩。湖北省石首市池塘养殖早期清塘、投苗、饲料投入在3000元/亩左右。两省石斑鱼、龟鳖等特种养殖苗种投入都在10000元/亩左右。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投入,是要靠生产挣回来的,可以作为水产养殖保险的对象。另一方面,目前各类水产养殖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化组织发展迅速,在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组织养殖户建立了生产台账、养殖日志,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在定损时有据可查,为发展水产养殖业保险提供了基础资料。而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养殖规模大,投入多风险大,投保意愿也比较强,可先组织他们参加养殖保险,以此带动其他分散养殖户参加保险。
四、发展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初步设想
(一)水产养殖保险以保成本为主水产养殖保险以保成本为主(包括标准化精养海水滩涂、淡水池塘设施投入、育苗投入等)。一是以成本为保险标的额,在发生损失后,通过保险理赔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基本的灾害补偿,让受灾户及时恢复再生产。二是可规避道德风险,并且简单易于操作,能够为拓展水产养殖保险长期发展空间积累基础。如果以养殖业产值为标的额,养殖户需要交纳较高的保险费,多数养殖户不愿承担;且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容易引发部分投保人恶意造成损失后向承保人索赔,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二)政府要为水产养殖户参加保险提供保费补贴从水产养殖业风险特点和渔民保费承受能力看,开展水产养殖保险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费补贴。国内外实践经验也表明,凡是涉及到农业保险的,除极少数完全商业化经营外,其他的都有政府的介入,只不过介入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以保费补贴,有的以颁布行政指令和行业规则,有的靠政府的权威处于中间协调等。我国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参加种植业、畜牧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目前,政策性保险的险种不断增加,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国家对保费补贴的比例不断提高。2007年~2009年中央财政支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41.7亿元。2010年财政部为实施农作物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等保费补贴,安排预算资金103.2亿元。水产业是农业的重要产业,水产养殖业风险也大于种植业和畜牧业,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不包含水产养殖业,制约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开展,地方干部认为养殖户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对养殖户是不公平的。水产养殖业保险不仅应该享受财政保费补贴,而且补贴水平应高于种植业、畜牧业。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生猪出栏25.86万头,存栏30.9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10.2%和1.6%;
2、商品肉牛出栏1.4万头,比去年增长16.6%;
3、家禽出笼476.2万羽,存笼656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3.3%和0.5%;
4、禽蛋产量5258吨,比去年增长5.2%;
5、肉类总产30250吨,比去年增长8.5%;
6、水产品产量16100吨,其种水产品产量7100吨,分别比去年增长6.6%和16%。
(二)上半年养殖业运行特点
1、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仔猪补栏快。全市生猪散养户空栏率小于5%,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总量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家禽生产逐渐恢复。今年年初,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特别是水禽生产明显滑坡,禽流感过后,家禽养殖呈恢复性增长。目前,家禽生产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所有山塘水库边形成了有水就有鸭的良好局面。
3、牛、羊及牧草生产有所突破。今年以来,活牛及肉牛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各乡镇办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种草养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一批种草养牛户、繁殖小牛户发展起来。养羊生产由于小尾寒羊、南江黄羊在我市落户并持续发展,养羊、养牛成为畜牧业增长的一个亮点。
4、水产养殖模式发生变化,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力度加大。水产养殖由过去的混养、人放天养向主养、单养、精养模式改变,立体化养殖模式在我市的一些山塘水库得到了推广。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价格直线上扬,养殖效益大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如:樟树银鲫、彭泽鲫、鳜鱼、淡水珍珠等一些特种水产品落户我市,并形成规模化养殖势头。
(三)上半年工作成绩
1、畜禽生产由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无公害方向转变。
在生猪生产保持良好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培植养猪大户发展无公害优质生猪,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助,今年,我们以发展生态牧业小区为重点,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2、种草养畜和奶肉牛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今年,全市种草养牛、养羊发展势头较好,养牛、养羊生产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提高,特别是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肉牛品种,还培植了一大批养牛专业户,为今后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动物防疫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今年年初,我市对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全市牲畜强制免疫密度达100%。特别是4月份实施的仔猪调入准调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大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名优特新水产品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樟树银鲫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全市异育银鲫(樟树银鲫)养殖水面达7000多亩,其它特种水产如彭泽鲫、鳜鱼、叉尾?、中华绒蟹、南美白对虾、淡水珍珠等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可观。
二、下步工作要点
(一)抓疫病防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重大动物的防疫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点,确保防疫密度达100%,严防W病、Q病发生和流行;二是狠抓动物疑难病的诊断,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诊断准确率,及时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三是严把检疫关,重点把好“五关”,即产地检疫关、进场(点)检疫关、宰前检疫关、宰后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防止畜禽购销中疫病的流入和病猪死禽进入市场交易。
(二)抓市场整顿,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认真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制造、出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假冒兽药及其它破坏养殖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法行为,确保养殖业顺利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二是大力开展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建章立制,狠抓全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本系统工作人员严格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四)抓好科技下乡服务,大力推广新技术。
大力宣传和推广养殖业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指导群众引进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开展各项技术服务,以此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优化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概况
市位于我国内陆地理腹心地带中心,东邻陕西,南抵,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为山地型高原,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地形复杂,海拔一般在1000-2200米之间,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550米,最大高差3637米。总土地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9.3万人。全市辖1区8县。
2、气候条件
市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类型,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均比较明显,南部河谷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5-15℃,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450-900毫米。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220-230天。年平均气温8-12℃,无霜期180-240天,年降雨550-850毫米。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160-190天。
市内河谷地带气温、水温总体趋高,位居全省之首,大部分区域适宜温水性鱼类生长,南部三县一些区域还适宜热带鱼类生长。
(二)水和水域、沼泽资源
市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嘉陵江一级主要支流9条,二级支流900余条,三级支流2900多条。年径流(降水资源)量261亿立方米,占全省总径流量的44%。另外,除降水外,还有地表水(山泉、溪流水等)106亿立方米及一定数量的地下水。
市内现分布有各类水面和河滩、沼泽地27.6474万亩。可利用水面及河滩沼泽地9.2974万亩,占各类资源面积的34%。已利用水面及河滩沼泽地2.1274万亩,占可利用资源面积的23%。各类水面、河滩、沼泽的具体类型分布是:
1、池塘总面积2324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84%。
2、水库总水域面积2.8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10.2%。共有水库6座。均属山谷型水库。其中:碧口水库水域面积15000亩;黄江水库水域面积400亩;晚家峡水库水域面积800亩;红河水库水域面积1500亩;苗河水库水域面积500亩;白龙湖水域面积约1万亩。
3、湖泊面积2150亩,其中:洋汤天池2000亩,饮马池150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78%。主要分布在洋汤天池。
4、塘坝800亩,占总水面面积的0.29%。共25座,分布于等县。
5、稻田临时养殖水域面积3.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11.6%。分布在泥阳、游龙、江洛、伏镇、银杏、城关等乡镇,角弓、石门、两水、城郊、东江、汉王等乡镇,城关、玉垒、碧口、中庙等乡镇,阳坝。
6、主河道水域面积7.2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26.0%。位于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青泥河、洛河等河流中下游。
7、河滩、沼泽面积13.9万亩,占总水面面积50.3%。其中宜渔面积3万亩。白龙江河谷角弓段5000亩,石门段3000亩,两水段5000亩,城郊乡吉石坝段4000亩,东江段4000亩,汉王镇以下至外纳乡段2万亩。白龙江临江段6000亩,口头坝—冉家坪段4000亩。
白水江流域河滩、沼泽2000亩。其中玉垒段1000亩,肖家乡段500亩,中庙段500亩。
西汉水流域河滩沼泽53000亩。其中西和段3000亩,段2万亩,成、康两县交界段3万亩。
青泥河流域中下游河滩、沼泽5000亩,
洛河流域中下游河滩、沼泽6000亩,
麻沿河流域河滩、沼泽3000亩
永宁河河滩、沼泽2000亩
两当河、杨店河流域河滩、沼泽4000亩
河碾坝至托河段河滩、沼泽1万亩。
我市水资源、河滩、沼泽资源较为丰富,但渔业利用程度低,除池塘外,水库、塘坝的利用规模小;湖泊、河滩、稻田的渔业利用尚在初始阶段。特别是等县尚有相当数量的地表和地下冷水资源,适宜鲑鳟鱼等其它冷水鱼类养殖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市内各类宜渔资源将有助于宜渔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三)水体物理化学特征
市内水库、池塘、湖泊等水体年平均水温变幅13-16.5℃之间,最高水温22-26℃;地下水年平均水温12-14℃,最高16℃,最低9℃。各类水体透明度变幅5-800厘米。水体PH值8.1—8.3之间。溶解氧7.6-8.4毫克/升之间。离子总量0.23-0.32克/升。总碱度2.58-3.29毫克当量/升。总铁0.016-0.026毫克/升。总磷0.01-0.03毫克/升。总氮0.5-0.8毫克/升。活性硅3.2-6.5毫克/升。氨氮0.027-0.197毫克/升。硝态氮0.165-0.490毫克/升。
市内各类水体化学物质含量适中,为调和型(各种离子比例处于均衡状态)水体,适宜发展淡水渔业。
(四)渔业生物资源
1、鱼类及水生动物资源
全市现有鱼类种类62种,隶属5目11科,占全省资源的66%。其中土著类44种,隶属2目6科,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中华倒刺鱼巴、鲫、黄鳝、石爬鱼兆等;引进的鱼类及品种(不包括小型观赏鱼)18种,隶属4目6科,现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草鱼、鲢鱼、团头鲂、建鲤、彭泽鲫、高背鲫、鳗鱼等。珍稀土著水生动物有大鲵、鱿螈、山溪鲵、野生甲鱼等。
全市土著鱼类资源较丰富,一些种类产品外销势头旺,价格高,有较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引进品种大多为名优品种,养殖推广已上了一定规模,为渔业增产增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2、饵料生物资源
浮游生物中,藻类共有6门80多属种,不同水体生物量变幅0.120—6.08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幅0.0045—0.700毫克/升。
底栖动物共检测出60多种,主要为摇蚊幼虫和水生寡毛类,生物量0.10—5.75克/平方米。
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种类有:芦苇、香蒲、眼子菜、菹草、两栖蓼、浮萍、紫萍、满江红藻、金鱼藻、轮藻、莲等。
全市大部分水库、池塘均为中营养或中富营养水体,饵料生物量较高,为滤食性鱼类生长和鱼类增殖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省渔业资源调查组的测算: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天然鱼产量为16—51.5公斤/亩,高于我省黄河流域(14—17公斤/亩)和内陆河流域(7—27.3公斤/亩)。
二、水产养殖现状与问题
(一)水产养殖基本情况
养鱼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其作为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历经二十年奋斗,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几十吨增长到年的1305吨,增长20多倍。各类宜渔资源利用程度逐步提高,总养殖面积2.1274万亩,池塘养殖面积95%(部分池塘因缺水无法放水养鱼),水库利用面积1.82万亩,占66%,塘坝利用面积300亩,占37.5%,河滩沼泽利用面积300亩,占宜渔面积1%。池塘养鱼单产达到350—470公斤,网箱养鱼单产50公斤/立方米,年全市渔业产值1239.6万元(现价)。水产养殖生产者已达3000多人,养殖户户均收入3000元。
渔业生产方式已由水库放养发展到以池塘养殖为主体,水库综合渔业(放苗散养、移植增殖、网箱养鱼)、塘坝养鱼、稻田养鱼、沼泽种藕放鱼牧鸭、温室养殖多种方式并举的格局。大部分池塘养殖已发展到精养水平,并逐步向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
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申请建立的白龙江大鲵自然保护区,已得到省政府准建批复,保护区以碧口水库和碧峰沟为中心,保护面积13平方公里,保护的主要种类有大鲵、鱿螈、野生甲鱼、山溪鲵、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等土著鱼和其它水生动物60多种。
(二)渔场及鱼种场现状
市内现有渔场及鱼种场4处。鱼种场,池塘水面60亩,现以培育鱼种为主,年培育鱼种100多万尾,由养殖农户承包生产经营。
鱼种场池塘水面30亩,以孵化培育鱼种为主,年生产鱼种100万尾左右。
特种水产养殖场占地总面积35亩,其中池塘面积20亩,温室1600平方米,以养殖甲鱼、鳗鱼等名优特品种为主。
碧口渔场现有池塘水面20亩,以培育鱼种和饲养成鱼为主。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近年来对渔业的政策性投资力度明显减弱,养殖农户自身缺乏发展资金,渔业养殖基础条件差的状况难以彻底改善,大面积宜渔资源得不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二是养殖品种结构还有待调整优化,一些名优新特养殖品种的养殖比重仍然偏小,制约了养殖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三是苗种供给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苗种繁育仍然依赖其它省份和地区,品种规格不能完全满足全市渔业生产的多层次需要;四是信息服务体系脆弱,缺乏必要的信息收集、处理、发送手段,不能及时为养殖农户提供准确的渔业生产销售信息;五是缺乏功能比较齐全的试验示范基地,不能为养殖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示范培训,一些综合实用技术得不到及时示范推广;六是渔业病害测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严重影响渔业水域监测保护和水产品检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二十一世纪,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为水产品进入市场增加了一道门槛。水产养殖业必须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在注重品种、产量、效益的同时,要为消费者提供无公害绿色水产品。二是养殖环境污染加剧。如何降低养殖环境代价,增加经济、兼顾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三是养殖模式的更新替代。怎样完成从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向现代养殖模式的转变,由养殖型渔业向管理型渔业的转变,以及培养生态安全、渔业安全、水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养殖观念。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瓶颈而影响我市水产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市由于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水温类型多样化、鱼类生长期长等养殖优势,从而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养殖冷水性、温水性、热带鱼和其它水生动物;同时、、宕昌、西和、的天然湖泊、塘坝、水库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融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渔业平台。我市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利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发展潜力较大。
三、养殖水域、河滩、沼泽规划
(一)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规和国家有关渔业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渔业资源利用开发,坚持渔业资源是产业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水域生态环境是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空间的原则,以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增加宜渔区养殖农户收入为目的,推广效益型、可持续型渔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面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各类增养殖水面达到3.4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800亩,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达到2.82万亩。塘坝养殖面积达到800亩,网箱养鱼总体积达到5000立方米,河滩、沼泽利用面积达到25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00吨,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养殖农户户均收入4500元。
3、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带,抓好两个片,利用六个库,兼顾九个县(区)”。“突出一个带”即重点抓好白龙江流域及白水江干流沿岸渔业,突出名特优产品种同时抓好生态养殖。“抓好两个片”即南部片、、以发展冷水鱼类和其它特种水产品养殖为主;北部片以发展池塘、塘坝大宗鱼类养殖为主。“利用六个库”即充分利用碧口水库、翰坪嘴水库、红河水库、晚家峡水库等水库发展网箱养鱼、银鱼移值增殖、中上层鱼类放养等水库综合渔业。“兼顾九个县(区)”即全市九县(区)都具有发展渔业的基本条件,宜各有侧重,共同发展。
(二)区域布局规划
1、养殖区域范围、水面类型
依据地形地貌、气候、水域类型、水温高低、养殖设施条件、市场状况、渔业历史长短等因素,养殖区域可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即南部渔业区和北部渔业区。
(1)南部渔业区
本区包括十个宜渔乡镇(城关、城郊、汉王、两水、东江、石门、角弓、锦屏、外纳、桔柑);十三个宜渔乡镇(城关、石坊、玉垒、横丹、临江、碧口、中庙、肖家、范坝、桥头、屯寨、尖山、店坝);七个宜渔乡镇(嘴台、长坝、望关、平洛、碾坝、大南峪、秧田);本区域现有宜渔水库二座,水库水面2.50万亩,池塘水面面积943亩,工厂化温室面积1600平方米,湖泊水面2150亩,山涧塘坝100亩,河滩、沼泽6.5万亩。
(2)北部渔业区
本区包括成县八个宜渔乡镇(城关、支旗、陈院、抛沙、小川、索池、红川、店村);十五个宜渔乡镇(东关、显龙、水阳、永宁、伏镇、栗川、银杏、游龙、江洛、泥阳、麻沿、高桥、榆林、柳林、嘉陵);两当县五个宜渔乡镇(城关、金洞、鱼池乡、左家、杨店);九个宜渔乡镇(汉源、赵五、十里、何坝、西峪、长道、姜席、石峡、大桥);七个宜渔乡镇(城关、盐官、祁山、燕河、罗坝、永兴、江口)。5个宜渔乡镇(沙湾、新城子、南河、城关、何家堡)。
本区现有水库4座,水库水面0.32万亩,池塘面积1381亩,山涧塘坝700亩,河滩、沼泽7.4万亩。
2、养殖区域规划
(1)南部渔业区规划
本区引进和养殖的主要品种:草鱼、鲤鱼、鲫鱼、鲑鳟鱼、斑点叉尾、鳗鱼、青虾、鳌虾、河蟹、甲鱼等品种;驯化养殖的主要品种: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
主要养殖类型有:水库网箱养鱼、池塘精养、集约化养殖、生态养殖。
白龙江流域发展池塘养鱼,近郊发展休闲渔业,充分利用白龙江流域河滩沼泽发展虾蟹养殖、藕鱼混作模式,在城郊姚寨沟、裕河等地发展冷水鱼类集约化养殖。以发展水库网箱养鱼,池塘、温室、温棚特种水产养殖为重点,在碧口(碧峰沟、碧口水库主库区)建立以保护大鲵为主的水生动物保护区。南部以资源保护和冷水鱼类养殖为重点,城郊和中部发展池塘养殖。
(2)北部渔业区
本区引进养殖的主要品种: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鲑鳟鱼类、黄鳝、大口鲶等品种。
主要养殖类型有: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池塘精养、塘坝养殖、河滩沼泽藕鱼混作等生态养殖模式。
西汉水流域上中游以水库放养和移植增殖为主,同时发展城郊附近池塘养殖;成县、、两当县以发展池塘养殖、山涧塘坝养殖、垂钓休闲渔业、河滩沼泽藕鱼混作为主。利用塘坝养殖冷水性鱼类。
(三)、保障措施
(1)市渔业主管部门重视对全市渔业开发的领导,协调。
(2)宣传国家渔业产业政策,利用渔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条件,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外单位和个人投资渔业;同时,发挥水产部门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3)加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服务职能,大力推广实用先进养殖技术,增大科技含量。
“工厂”产出特优鱼
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欧洲丁桂、俄罗斯鲟鱼、美国银鲷、胭脂鱼等特种名优鱼,如今却从位于庆隆乡的重庆天盛龙源实业有限公司的水产养殖“工厂”里“游”上了市民的餐桌。
毓青山上有一股终年保持28.3℃恒温的温泉,水中的微量元素适合温水型和冷水型鱼类的养殖。2001年,天盛龙源公司在这里建起了特种鱼养殖场。
根据山势和水的落差,鱼塘修建成梯田状,形成“养鱼车间―中高档鱼―常规鱼”立体养殖链,采用申请了专利的“淡水鱼类工厂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养鱼车间”是位于阶梯鱼塘最高处的30个巨大圆形鱼缸,每个鱼缸上方,泉水喷洒进入缸中。鱼缸用过的水和污物引入下层的常规鱼塘再次使用。据养殖工厂技术人员介绍,这是车间养鱼技术的核心内容,可自动充氧、排污、控制水位,养殖密度远远高于普通的养殖方式。这30个鱼缸每年产特色鱼30吨,产量是普通养殖方式的50倍以上。一个“车间”只需一个工人管理,饲料量可减少40%,不需机器充氧,用水量只有常规水产养殖的2/3。传统养鱼需要在鱼塘、溪河里大量施肥育鱼食,污染水源,还会造成鱼和人畜争水。而车间养鱼不但不污染水源,鱼虾还会吃掉水中的杂物,净化水源。
去年,该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3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上市量达到3000余吨,其售价是普通鱼的5―10倍。如今,“优质特种水产”已是该县农业四大重点项目之一,庆隆乡的“养鱼车间”将被建设成重庆最大的优质热水鱼养殖基地,每年将有1亿尾特种鱼苗“游”向整个西部地区。
新奇的“鸭子公寓”
太平镇团碾村村民彭明忠原来被大家称作“吆鸭户”,因为当年他贷款买来喂的一群鸭子死光光,经济收入在村里“吆鸭子”。
“都怪我那时不懂科学,蛮干。”忆起当年的失败,彭明忠后悔不已。
县畜牧中心和镇里科技人员“会诊”的结果是:卫生差导致“瘟疫”流行。于是,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他建起了“鸭子公寓”:将鸭舍修高扩宽,空中架起竹篱笆,将鸭子从水泥地面请上“竹楼”,污水和粪便通过竹篱笆漏下……效果立竿见影,彭明忠去年养鸭2万余只,纯收入约6万元,成了村里科技养殖的“领头鸭”。
如今,在年产水禽2000多万只的铜梁县,许多乡镇“鸭子小区”成片。土桥镇水禽生态养殖小区除了有供鸭子睡觉、下蛋用的“卧室”外,还配有供饮水、洗澡的“游泳池”、餐后散步的“运动场”,周边还有绿化区净化空气。小林乡益农禽业的良种鸭享受的是“终身套餐”:鸭苗在有空调棉被的“托儿所”里长大,幼鸭住的“幼儿园”是通风透气的“竹楼”;成鸭住的“少年宫”一半修在坡上,一半修在水上,可随便跑步游泳;蛋鸭除了跑步游泳会“情人”,还可以到“女子疗养院”产蛋。水口镇天星寨山顶几千只鸭子住进“别墅”当起了“隐士”。山顶有片柑橘林,主人张正隆在林间刨沟蓄水,将鸭子养在橘林水沟里。橘树不用浇灌,鸭粪正好施肥。
生态养殖场更大的价值还在于环保和循环利用。过去,房前屋后的散养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如今,生态养殖将禽粪变废为宝,干粪收集起来作为肥料出售,湿的通过“下水道”流入净化池中生产沼气,沼气液是优质的有机肥,再用于农田。有的养殖大户每年仅卖鸭粪就能收入上万元,还节省了燃料钱和肥料钱。
农妇成养蚕“大户”的背后
“相信科学是我养蚕致富的法宝!”年养蚕收入达4万余元的大庙镇石院村农妇李义芳说。
只有高小文化、51岁的她去年2月被评为“重庆市蚕桑生产科技示范户”,来自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的取经人员挤破了她家的门。
从1988年开始,李义芳沿用传统方法栽桑养蚕。但在2001年她吃了亏,养的蚕死了大半。抹掉眼泪后,她请来了县上的蚕业技术员。技术员告诉她,蚕儿得病是因为通风条件差,消毒不彻底。
“养蚕要懂科学。”技术员说。她记住了这句话。从那以后,凡是县里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李义芳都首先响应,积极尝试。
2004年,铜梁县推广省力化固定蚕台新技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李义芳搭建了新蚕台22架。“使用新技术,我只需要请两三个人就行了,节省了15个工人的劳务费和买2000个簸箕的钱。”李义芳介绍,以前用竹簸箕养蚕,蚕长大后,每天要将蚕从簸箕中捉出,清除桑叶渣和粪便,再一只一只放回去,这样的工作每天要重复4次。养1张蚕大约要30个簸箕,每个簸箕大约重40斤,每天要端上端下四五次。“养蚕58张,在使用省力化蚕台以前想都不敢想!”李义芳惊喜地说。
科技养蚕让铜梁蚕桑业蓬勃发展,像李义芳这样的大户就有4.8万多户。近年来,县蚕业部门不断推广优质桑种、新蚕具和养蚕新技术,如小蚕共育、地面养蚕、林间养蚕等。去年11月,试育第五季蚕获得成功,在全国首开先河。
蚕桑业不但鼓了农民的钱袋,还绿了大大小小的山坡,目前该县桑树已经达到16万亩、1.5亿株。科技种植探索的成功,不但为农民换来了大把钞票,还换来了百里青山。
・专家观点・
郭书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
现代技术促进农业功能“多元”
恒兴集团的发展之路是如何走出来的呢?
和谐内外环境保发展
回顾恒兴集团所走过的路,陈丹嘴里流露出的竟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老话:“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他称,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样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内外环境来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陈丹深有体会地说,只有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才能得以发展,基业才能得以长青。企业要让两个客户满意:一个是内部客户即员工,另一个则是外部客户即供应商、用户、经销商和政府部门等。只有让内部客户满意,他们才能服务好外部客户;也只有让外部客户满意,他们才会支持恒兴的事业。
他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恒兴从1998年起建立了较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训体系,特别是培训,他们坚持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每年我们都会选送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在职员工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读EMBA或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读MBA,费用全部由企业负责。”
陈丹表示,所谓“请进来”是说恒兴每年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能、员工的需求设计系统课程对员工培训,或者推行大的管理项目,而每次推行的项目都是在国内外著名管理咨询公司辅导下进行的。“台湾林正大咨询顾问公司、北京华夏基石顾问公司、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新加坡远见管理顾问公司等都到公司进行过系统管理项目的培训。每年,公司预算用于员工的培训费达到了500万元。”
可以这样说,在恒兴,早就看不到了家族企业的影子。“集团已经形成了一种不问背景、惟才是用,以品德、绩效、能力来衡量人才标准的良好氛围。现存,除了总裁直接从外企聘请,三位副总裁都是从总经理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恒兴聚集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员工来自全国6个民族18个省区和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陈丹自豪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集团还成立了“爱心基金会”,采取自愿捐款和利用各种活动集资方式筹集资金,资助耶些遇到特殊困难的员工。“在恒兴,员工的流失率不足3%,是同行业的最低点。”
产学研三方齐并进
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恒兴公司从事的是农业,市场就在农村,客户就是农民。对此,公司的理念就是,农民富了,恒兴才有发展,恒兴发展了,农民会更富。为了提高农民养殖户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恒兴从1999年开始,便专门聘请了40多名中科院院士及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建立了企业科研中心和养殖技术服务公司,分别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等地建立了7个养殖试验基地,坚持“顾问式营销”和“1+1”的营销模式。“几年来,我们免费为农民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累计达10多万人次,赠送养殖技术手册30万册,付出培训经费1200多万元。此外,我们还为那些有困难的养殖户提供2亿多元资金援助,扶持、帮助和带动的农户达10多万户,实现产值20多亿元,我们与养殖户签订了产品回收合同(订单农户)并给予最低保护价,让成千上万个养殖户渡过了资金短缺的难关,并使他们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陈丹充满感情地说。
为了使企业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实力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恒兴集团与中国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南海所、美旧太平洋大学夏威夷水产研究所等10家科研院(所)展开了‘全方位的科研合作’。每年,集团为此投入的研发经费多达5000余万元。尤其是2002年投资1.2亿元,兴建了被誉为“蓝色硅谷”的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使恒兴具备了围内一流、可与国外媲美的科研机构和设施。
截至目前,恒兴已完成了从水产种苗繁育饲料生产科研开发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进出口贸易条龙的产业链的整合。其中,“恒兴”牌饲料市场覆盖华南、华北、华中、西南和东北等地,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对虾和海水养殖特种饲料产销量自2001年以来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位;贸易伙伴遍及全国各地及亚洲、美洲和欧盟各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恒兴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农业推广发展模式计划,并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做受尊重的企业家
作为集团的决策者、领航人,陈丹深有感触地说,“我有责任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这是个道德准则的问题。”
他直言,企业是务实的,是要追求利润的,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不赚钱的企业就是犯罪”。因为不赚钱的企业无从谈及为员工创造学习、富裕的机会,也无从谈起服务社会。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是以盈利为基础的,但前提是这些利润必须是正当合法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