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思维能力;
高职教育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对社会和市场文化提升与道德建设起着重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高职院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前沿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际能力培养,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探索精神,限制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则突出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更新观念,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领路人
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除了专业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也要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上下大力气。因此,思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求教育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旧的传统习惯、观念和做法;要解放思想,对现有教学方式持有批判性,能够随机应变地进行创新性教学。只有在思维主导上有创新的意识,才能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释放创新的激情、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逐步强化创新意识和形成创新品格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分不开的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行为动机是行为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首要任务。思政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的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主动思考,追求创新。
(二)在实践中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认识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因此,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例如:组织参加科技报告会、科技发明讨论会、科技创新节、小发明(小创造)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树立自觉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积极的创新品格
创新虽然并不神秘,只要认真去做,任何人都能有所创新,但是,也决非轻而易举。对创新者而言,除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经验积累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应具备的基本因素外,还必须具有非凡的勇气、毅力、决心、信心和意志,才能排除万难,有所创新。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培养学生具有进取、顽强、坚韧、自信等积极的个性心理素质,而摒弃保守、动摇、自负、自卑等消极的个性心理素质。
三、强化思政工作在实践的作用,提升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思政教育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地科学训练和培养,能使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通过思政教育,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聪明才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关键是教师要有教育机智,即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名平等参与者并态度和蔼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才能,鼓励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信任的气氛中自由地发表见解;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以真诚的言语、宽容的态度、满意的微笑和适度的幽默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在赞许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熟悉并初步具备创新思维品质和养成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注重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流畅性等特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受固有意识约束,善于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及时修正错误,能在多种方案中,寻求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能在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敏感地发现并快捷地提出问题,经冷静思考和分析,迅速意识到问题的性质、意义及解决这一问题的要害;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不被表象、假象所迷惑,能透彻地洞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不仅善于实事求是地判断是非,也要善于比较,大胆质疑,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权威,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鲜明的个性和创见;培养学生迅速地进行思维,能在较短时间内闪现或表达较多的概念,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次,重视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散,不受现有的方式、方法、规则等约束,并从辐射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发散性思维过程需要张扬知识,发挥想象,追求思维的大跨度和广阔性。通过联想、求异、逆向、侧向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拓宽思维领域,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开放性地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想、途径和方案;使学生善于调动知识储备,灵活转换视角,跳出常规思路,敢于质疑,寻求新的与众不同的认识、理解、意识和观念,开辟新领域,发现新问题,以实现对已有认识和结论的超越。
四、勤学善思,广博的学识是创新的源泉
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他的知识越丰富、知识面越宽,则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注重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对新知识、新观念、新领域主动探索的习惯,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
另外,思政教育在要求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吸收、记忆、理解和运用的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的哲学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思政教师应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以丰富多彩和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了解世界、探索未来。
参考文献:
[1]徐春艳.全球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将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我根据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化学教学的特点,认为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用激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用激励性语言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恰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机理、唤醒和鼓舞。”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多一些表扬、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否定和责怪。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语言富有激励性和鞭笞性呢?首先,要乐于接受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有些偏颇,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你能自己思考并勇于回答问题,值得大家学习。”切莫批评否定、讽刺挖苦,以防伤害学生自尊,摧残学生自信。其次,要善于换位思考。教师要学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再者,要用激励性语言,如“你的答案很有个性、很独特!”“你发现了科学家没有发现的问题!”“你的答案有创意,连我都没想到!”“你确实有很大进步!”等等。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开放,心智开启,智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二、注重教学气氛的民主性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心理学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人格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和人格的尊严,即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善意的期待,就能成为学生慈爱的导师、知心的朋友;教师的言语如果注入了真诚的情感,可创造出和谐、愉快、热烈、坦诚的民主教学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民主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去感知和理解新的化学知识,引导他们解决一系列新问题,调动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显露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之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愉快的心理,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将来胜任社会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三、通过探索性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他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他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
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要加强实验探索。加强实验探索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对常规实验进行一场革命——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就是教师先讲解理论再来演示实验或者学生通过理论之后再来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主要用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心中有数,知识为了加深理解,寻找“眼见为实“的心理感受。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在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对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局限性,形成思维顶势。而探索实验与此恰恰相反,它强调学生自觉且能动地参与、大胆想象和积极探索。实验前,学生并不知道实验现象及结果,必须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实验后认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既从实验中探索理论。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前不久巴彦呼舒中学的一位老师在进行铝的性质教学时学生发现在同温同压下Al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反应时,两者反应速率相差很大,于是老师就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学生进行了下列假设和实验设计。
假设:1、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2、SO42-对反应有阻碍作用。设计方案:取两片形状、质量相同且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过的铝片,分别加入到H+浓度、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和硫酸中。A、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可溶的硫酸盐固体,若反应速率减小,则2成立。B、把可溶氯化物固体加入稀硫酸中若反应加快,则1成立。结论:Cl-对铝与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布置想象型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关键词:美术教学;高中生;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具有视野开拓、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长的人才。在美术课中促进主动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就会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美术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成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可见,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那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呢?
一、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展问题,一种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势。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创新意识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二、 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新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的勇气。教师在教学时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敢于创新,有美术教学中要巧妙构思、精心设问,而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丰富想象,拓宽学生创新性思维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从本质上说,就是把通过感受把握完整形式或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形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高中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而高中的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幻想,他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带动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启发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多媒体课件却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通过光色绚丽的画面,韵律和谐的乐曲,丰富的动感,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并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整地表达的事物的动态特征,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特长予以显现、强调、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去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使学生如临其境,通过情境的再现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性
对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可以促使和提高创新性思维。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展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权威性。人们曾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科学”。谁听话,谁守纪律,谁的作业洁净规矩,还有标准化测量,这些标准化固然有其可依据处,但学生的创造性在评估体系的哪个位置?没有,这是个很大的弊端,创新性思维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会结果。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要注意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取消只有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
2.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也要有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要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所以我们将竞争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竞争意识是一种进取性和显示性的个性心理的表现,竞争就是争取超过别人而获得成功,这种意识可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因素,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在美术课上,我常常将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有创新的学生及作品,请到前面展示给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他们在美术课上选同桌学习的一次机会,作为奖励,并激励道:“还有哪位同学的作品更有创新思维的,老师还会请你到前面介绍自己作品,咱们来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组想象丰富,表现的有新意”。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改革中要培养学生的首要素质,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美术教育课堂上,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创造力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老师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创新意识来进行教学。要建立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巩固原有知识,打好专业基础
老师要想建立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如今教学的现状就是一个老师任教的科目通常是比较固定的,时间久了之后难免会产生松懈的想法。所谓“温故而知新”,老师要不断的巩固原有的知识,打好专业基础,才能在已有的知识里琢磨出新的感悟。
2.汲取新的知识,更新原有观念
服装设计一般是随着潮流不断的发展变化,要想设计的衣服时尚,任课的老师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知识面,结合时代的发展来不断的更新设计观念。只有老师建立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当季的时尚会来总结如今的潮流走向,不断的提高自己对时尚的认识,总结出新的服装设计经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勇于挑战自我,创造科研成果
创新意识不仅要靠专业知识和观察时尚会来培养,还需要老师不断的挑战自我,勇于创造科研成果。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老师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还可以在通过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中汲取到好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总结出新的教学心得。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如今的教学模式停留在老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一味的接受这个层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毕竟实践出真知。
1.将教与学巧妙结合
在如今的服装设计教学中,还是老师教学的时间比较长,老师通常在课上占有主导的地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得越来越低,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不灵活,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教与学的关系协调好,教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时间去吸收知识,在理解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多提问,激发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维发展。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如今的科技水平发展较快,在教学中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应用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老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不再是枯燥的板书和文字教学,不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更直观的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和音频、PPT等,方便学生更容易接收新的知识和时尚信息。
3.积累更多的灵感来源
服装设计的灵感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只学习专业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比如艺术、歌曲、文学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放一首古典的歌儿,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服装设计。在学生设计好之后老师要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不管设计方案的好差老师都应当对学生予以鼓励的态度,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有信心设计更多更好的作品。
4.将服装设计教学融入实践
除了需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调整外,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设计,学校应当提供适应的场地让学生真正的去感受真实的设计氛围,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便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校如果资金充足可以建立本校的实践基地,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在建立实践基地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跟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跟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实际的在工厂车间和设计室里感受工作的氛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能让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社会的需要接轨,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工作经验,事半功倍。
关键词:创新思维 兴趣 多媒体
传统教学内容的单纯性和教学方式的呆板性,很难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教师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充分发挥多媒体这一资源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便富有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手段是创设情境。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它以其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现状、执意于创造的内在驱动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例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频率知识时,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质疑。接着,教师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归类后,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讨论、释疑。
2.2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好的学习方式。这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恰好可以储存大容量的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信息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要为学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用视频展示台展示一系列问题,比板书节省了不少时间,还引发学生去猜测、发现、探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迸发出创造火花,使得创新思维从这里开始,产生创新意识。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利用各种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所追求的是创新与独到,它犹如阳光一样向四面八方发射,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坚持开放,才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创新思维。如利用多渠道、灵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能启发学生多想办法、开拓思路,往往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4、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巧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产生创新能力。
4.2加强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几乎每个物理概念都可以由某种实验和测量方法或者用操作结果做出严格的规定。物理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课堂上,教师将实验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动脑、动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亲自得出结论,获得智慧的“金钥匙”,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分析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让学生直接感知完整的物理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3研究课题,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学用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一些课题: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适当指导,但避免给予具体步骤和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或独立探究,或自由结合成小组协作探究,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创新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多媒体在优化物理教学中,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维方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点燃了学生的创新之火,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目的是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想象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各科教师均肩负着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重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发挥个人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一、营造实践教学情境,调动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规律,还可为他们发挥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提供契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主动营造部分特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化抽象为具体,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此,小学生就能够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教授“元、角、分”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超市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买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接着在课堂上分别出示1元、1角的纸币和硬币,帮助他们认识元和角。之后,在实践环节,教师可联系购买文具的情境,设计问题:一本练习本1元钱,但是你的口袋里只有一些1角的纸币,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得出答案:付10张1角的纸币。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够提升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会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学习态度极为被动,不仅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时,针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画三角形,或者使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卡片,让他们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做归类整理。接着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诸如船帆、晾衣架、路标、彩旗和信号塔等,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在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可准备一些长度不一的小木棒,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观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此,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在操作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和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解决疑难数学问题,锻炼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知识面广泛,在小数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部分基础性的简单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很难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度相对较大、层次较深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分析与研究,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丰富教学思路,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可列出计算式:18×32、21×45,结合计算式要求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由于他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尝试运用竖式来计算两位乘两位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猜测和计算,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大胆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其创新思维,不被教师的观点和教材中的法则所限制。接着教师可运用生活中的购物情形设计问题:王老师在商场购买23副乒乓球拍,每副3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继续探究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提出个人想法c见解,寻找运算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针对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须给予格外关注,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从营造实践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疑难问题等多个方面切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艳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现代农村科技,2013(23):59.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初中美术教育;培养途径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teaching
Cao Xia
【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alysi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middle school arts education innovation theory, explore and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ptimize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eaching program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teaching norms and policy system.
【Key words】Innovative thinking;Junior high school art education; Way to Train
创新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教育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的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
1.1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只把现成的知识和技法生硬地塞给他们,让他们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只会机械地照描照抹。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头脑失去独立思考的功能,是不会有创造意识的。
1.2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如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2. 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2.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氛围
创设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娱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
2.2丰富想象,拓宽学生创新性思维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从本质上说,就是把通过感受把握完整形式或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形加以改造、组合、冶炼,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初中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带动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画汽车》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同学介绍了解汽车的功能特点并说出自己喜欢的汽车,有一个学生迸发出未来汽车是怎样的设想,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中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鼓励了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的想象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联想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
3.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1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性
对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可以促使和提高创新性思维。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展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权威性。人们曾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科学”。谁听话,谁守纪律,谁的作业洁净规矩,还有标准化测量,这些标准化固然有其可依据处,但学生的创造性在评估体系的哪个位置?没有,这是个很大的弊端,创新性思维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会结果。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取消只有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
3.2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也要有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要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所以我们将竞争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竞争意识是一种进取性和显示性的个性心理的表现,竞争就是争取超过别人而获得成功,这种意识可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因素,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在美术课上,我常常将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有创新的学生及作品,请到前面展示给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他们在美术课上选同桌学习的一次机会,作为奖励,并激励到:“还有哪位同学的作品更有创新思维的,老师还会请你到前面介绍自己作品,咱们来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组想象丰富,表现的有新意”。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创新思维。
总之,现代教育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善于向学生学习,儿童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破除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日积月累地进行创新教育,一定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热爱和关注学生,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在教学中真正树立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创新思维才能得到不断弘扬。
参考文献
[1]刘生.创造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创新意识;启发;实验教法研究
当今,人类正面临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加强素质教育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如何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我们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从而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化学是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社会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整个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创造史和发明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1994年国际滑雪教育会议(ICCE)的主题就是强调: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在环境、能源、材料以及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涉及化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有意识的让学生展望化学的明天──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食品,同时还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此外,还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把学生引入化学问题情趣中用,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强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常常脱离生活和现实,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动手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应坚持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有效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创新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花心变化的全过程都呈现着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思维最显著的特征是直观、具体,它是利用感官直接接受具体想象信息,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些表象进行类比、联想等思维加工而获得认识,这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创新思维的结构中,包含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所谓发撒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进行发散性联想,得出多种解法、多个结论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有三个特点: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可见,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化学教学内容,有许多发散思维的素材,引导得好,能把学生带到积极思维的情境中。要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并引导自己进行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经常作这方面的训练。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主要是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以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当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素材,有待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去挖掘并加以利用。有人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因而,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研究,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化学作为研究和开发新材料的科学,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关键,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就更有必要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利萍.中学化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商情,2010,(20).
教师教和学生学是美术教学中长期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无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高职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美术教学处处充满创新的气息。如梅兰竹菊是中国画的精髓,在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多种多样,然后再展示一些名家名作,让学生体会名家名作的独到之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对的认识和理解,创作出心目中的更新颖的画。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的理解,画出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思维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美术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高职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契机,不断创新教法和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风景速写”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把课堂转向课外,可以把学生带到公园、旅游景区等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对不同风景的观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要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关系,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要强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而学生自信心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要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支持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创作热情和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静物写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写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有的同学画的与物体很像,有的学生画的不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不要以学生画的像不像为评判依据,而要努力发现学生创作中的创新之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必然会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创新能力。
4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职美术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学习热情,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文学作品去创设教学情境,把白居易的一首古诗“钱塘湖春行”展示给学生: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这首古诗,给学生创设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中出现的景物进行艺术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实践决定认识。创新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认识,是态度、思维和技能的综合,这些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活动,经常带学生进行野外写生,或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思考绘画创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在比较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如“中国结”一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中国结的编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结的寓意,提高学生对中国结意义的认识和编制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美观与实用的角度去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意,设计出了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造型,在实践体验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