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

第1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引言

任何企业的发展中,提高经济效益都是其根本目标,在建筑业中也是如此。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虽然使建筑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可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旧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筑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还亟待提高。目前,研究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建筑业内专业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

1、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必要性表现在:首先,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进行考虑,它能有效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因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便是高效利用社会资源的过程。其次,在企业发展的层面进行考虑;经济效益的提高能使企业的生存、发展力更强,应对激烈竞争的能力更强。再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有效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市场繁荣,同时还能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的体现。综上所述,只有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良性发展。最后,从人民大众的角度来说,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于生活所用产品的质优价廉和品种丰富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有靠经济效益的提高。

2、建筑行业经济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2.1缺乏科学的管理结构,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制定决策时,需要以大量的市场信息为依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企业的经营以及经济管理。那么企业如何做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呢?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管理机构。企业不需要很多的管理人才,而是需要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尽可能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这样做有助于避免企业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泄漏、流失等问题,从而保证信息的快速准确传播。

2.1建筑企业的人员组织结构上存在不充足的现象

传统的组织结构方式是很多建筑企业的共同之处,不足的内部凝聚力存在于员工之间,面对不一样的项目,在短期当中往往很难可以担起项目的队伍建立;其次,严重不足的情况存在于协调项目的进程和对问题的解决效率上,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环境和激烈竞争的环境的时候,怎样将很高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住,是现阶段许多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琢磨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2.3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缺乏有效性

建筑企业在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经济管理的观念意识淡薄,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通病,对于该企业来讲,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管理,只有将管理的观念上进行转变,才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来。现阶段,危机的意识虽然在建筑企业当中都有所存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对管理的理论很少有企业进行进行应用。

2.4责、权、利划分不明确

大部分的建筑企业虽然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职能部门,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制度,但是在制度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许多部门只是敷衍了事,无法独当一面,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各个部门的责、权、利划分不明确,虽然职工的职责权限划分比较明确,但是其应有的权力划分不明确,从而导致职工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或者是长期内权力、利益不存在太高的空间,从而无法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业绩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

3、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3.1将符合本身发展的企业结构组织形式建立起来

所谓与本身的发展相匹配,指的就是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机制要同公司的战略形成与发展和工程的大小互相的吻合。这样就建筑企业来讲,公司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快速的发展与壮大。所以,在设计组织的体系的时候,灵活和高效的项目是组织体系进行设计时的主要目标。此外,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建筑行业的企业领导的团队意识进行决定的,本身的具体情况是企业管理层的组织者必须要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在对自主型的企业结构进行建立的时候,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高层的管理人员,要把对资源的分配和将项目的管理视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在工作的时候,工作的第一位就应该有企业的战略性目标来进行担当,将目标的有效管理和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的过程结合起来是中层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对细节的工作制度上要不断的进行规划及完善,按照公司的制度进行工作是基础管理者应该主要遵循的方面。在全部项目的发展当中,将弹性的工作制度建立起来,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可以依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工作的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3.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源动力

现今的企业管理是以资本为中心来对人和物进行管理,但在管理工作中惟一的能动因素便是生产者,生产者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因此企业要经常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足够的热情,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进而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也使许多社会性问题层出不穷,这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将具有更大的难度,所以为使实现政治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就需要其紧跟时代步伐,这样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科学开展思想教育培训工作,能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与企业的密切关系,即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这样,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才能时刻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此外,企业发展中也要重视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3.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规范化

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管理制度规范化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促使其指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1)实用性。实用性是指根据企业管理和建筑生产的实际需求,充分地发挥管理职能效应,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机构,保证管理的科学、高校、优质。禁止建筑企业因人设岗、职责不分的不良问题出现,企业应该根据职工的个人特长安排岗位,促使职工的职能充分地发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为企业员工树立好的榜样;(2)完整性。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应该严格按照企业的具体章程、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规范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保证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和具体性。另外,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制度体系与内部管理规章,促使企业的运作有章可循。

3.4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要不断的进行强化

(1)对人力资源的有关因素上要进行重视。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源。尤其是建筑单位,要以更久远的发展方向将充分的投人,投到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当中,将更为宽阔的发展平台提供出来,将优异的人力资源体系建立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更快更好的去进行发展。(2)合理有效的考核与激励的方式。高效率为优先,是建筑行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在经济管理的过程当中,将公平的原则进行兼顾,来度建筑部门内部的员工进行业绩上的考核,多劳多得原则在激励员工的时候一定要很好的体现出来。

第2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建筑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建筑产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建筑行业中,施工企业承担着建筑产品的生产职责,其管理水平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影响巨大。文章结合作者长期工作实践,围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现了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繁多,工序复杂,良好的现场管理不仅是建筑工程有序、顺利实施的基础要件,也是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进而对于施工企业进行项目建设能否实现预订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是现代化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1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建筑工程招投标是为了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施工单位等各方面合法利益,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维护建筑市场和谐有序,促进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程序。许多施工企业对项目工程招投标的真正含义认识不透彻,单纯将招投标作为竞争项目的程序,为了获得施工项目,单纯采用降低承包价格的手段。而建设单位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也往往选择价格最低的投标企业,而忽视其它方面的考量。其结果就是工程施工价款远远低于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导致施工企业承包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太低,甚至存在亏本的可能。为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施工企业一般都会采取牺牲工程质量安全的方式来降低工程建设实际发生费用。这就是大量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和建筑质量纠纷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经常采取“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手段,用较低的价格取得施工合同,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频繁设计变更,增加造价,以提高最后的经济收益。这些行为,扭曲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根本意义,造成建筑工程市场混乱,对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1.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我国建筑企业有部分存在时间较长,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思维、手段方法跟不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快节奏。还有部分企业虽然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但由于管理者主观认识的问题,相较于企业经济水平,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与开展缺乏规范性、科学性。这也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从长远角度看,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1.3资金匮乏是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大量的人员、材料、设备的运用,再加上各种管理和专项费用,使得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为了取得标的,大幅压缩投标价格,致使工程造价偏低。同时,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实行施工企业垫款施工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压力。再加上货款拖欠等情况,使得建筑企业资金极为紧张。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转困难。企业为了提高利润空间,经常采用设计变更、清单漏项、现场签证等方法,从而导致额外的单据、文件大幅增多,提高了施工管理工作难度,由于计划外的情况增多,许多单据不能及时收集,使得工程款项不能按时到位,反过来又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困难。

1.4成本控制效果不佳现代企业竞争压力巨大,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就必须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我国企业开始实施成本控制时间较短,许多企业尚未形成成本控制的理论认识,仅凭经验开展工作,造成成本控制工作科学水平不高,效果欠佳。成本控制是门专业水平极高的工作。工作开展的好坏和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缺乏专职人员,往往由其它岗位人员兼职,不仅精力无法集中,而且相关专业知识、经验都较为不足,成本控制工作效果很不理想。由于成本控制不到位,企业经济利润流失严重。

1.5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多发招投标把关不严、资金缺乏、管理混乱等因素直接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缺乏保障,质量、安全事故在施工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多有发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从业人员和建筑业主人身安全。这些事故的发生,损害了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企业为了增加效益,往往又会采取前文所述的各项违规手段,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6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主观能动性不高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目前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管理工作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的高低。由于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多数都不是管理专业毕业,工作后也很少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故而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而建筑企业制度规范的缺位,特别是激励机制设置不科学,导致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薄弱,这些都阻碍了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2整改建议及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模庞大,内容繁多,结构复杂,要保证各项工作实施规范有序,必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措施,规范工作程序,通过严密的监管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要积极开展员工在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业务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员工对企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2.2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机制针对现代化的工程项目实施需要,建筑企业必须实施项目管理制。围绕项目建设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总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够使之充分履行工作职责的管理权限。要建立配套的绩效管理制度,将项目建设目标细化分解成多个指标,根据最终指标完成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2.3建立规范的投标执行程序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工程招投标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认真履行项目投标相关程序。在投标工作正式开始前,要组成专门的投标小组,针对标的项目及市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标书,确保内容全面、细节具体、数据精准、可行性高。实际可行性,既要保证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又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内建筑企业受到国外企业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认清现实,积极谋求体制创新,推动技术升级,做好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严苛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进而谋求更大的发展。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起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要夯实制度保障,加强监督制约,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王洪钧.建筑施工4D++模型与4D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3):70-78.

第3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优化

一、装饰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在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概念中,成本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指建筑装饰企业所进行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用货币来表达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及企业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或者说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费用之和。包括消耗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的费用及其他设备租赁的费用、工人工资、奖金及各项目部为施工正常进行所发生的全部支出费用。

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料和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和限制,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将各项生产费用限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装饰企业成本管理特征

装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复杂的结构系统,它涉及到各项经济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涉及到人、财、物、信息等因素,以及围绕工程项目的企业内部各专业智能部门,并且其内部各环节都处在相互作用中,并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也有其自身特点:

1.事先能动性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会计核算,后者重在记录、总结和计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属于事后管理。并成为下一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参照。由于施工项目一次性的特征,所以其成本预算不能重复进行。这就要求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必须是事先的、主动进行的。

2.综合优化

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综合优化,是为了避免孤立看待项目成本管理,而是用相互联系的方法,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视为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子系统来对待。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的工期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由此组成施工项目管理的完整系统。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将所有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职能纳入成本管理的通道整个项目的功效才能发挥到最大。

3.处在动态平衡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不同于其他的工业生产,只能对事先的所设定的成本目标及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修正。不能采取放任的态度。其成本状况随着生产过程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改革进入深水期,各种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施工项目要想实现预期目标,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成本。

三、当前装饰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1.企业概不环境复杂多变,造成企业成本管理难度增大

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大,国际地位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市场化程度还处在低水平,建筑装饰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比较大。在段时间内,政府出台的行业政策和市场的日渐成熟能够促进国家发展,但对装饰企业的长远发展作用有限。社会消费品价格指数大幅度的上涨,也会导致上游产品价格的抬升,直接导致建筑装饰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和对建筑装饰企业管理的态度,也加大了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的难度。

2.建筑装饰企业成本失控关键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健全的建筑装饰企业管理制度。相当部分的建筑装饰企业没一个关于原材料收购、验收等各环节严格的管理制度,造成建筑装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势必增加企业物资采购成本及生产成本。

成本指标考核还未落到实处。所以对各部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调动乏力。在现实中,大部分建筑企业虽然讲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相关部门并进行考核,但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尽合理的指标出现,并且在企业当中缺乏严格的监督及奖惩制度,往往对个人和组织的考核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陈旧、落后的成本管理方法。首先,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的建筑装饰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从理论上,对于如何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早有研究,但怎样科学化、系统化这些管理方法体系并针对不同的企业具体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是建筑装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首先要考虑的,但实际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过度重视产品成本,而忽视责任成本,这使得成本管理难以落实到人;重视生产成本而忽视供应成本,降低了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良机;重视财务成本而忽视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因数字的出现便于理清,管理成本的长效作用被抑制。

四、建筑装饰企业的成本管理对策

1.大力培养建筑企业各部门对于成本的管理意识并制定措施强化成本管理思想。结合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建筑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企业从上至下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从企业本身开始强化成本管理意识。调动和鼓励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的共识。

2.健全建筑装饰企业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强化员工的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对各种物资、材料的计量、领用、报废以及发生的费用,按照制定的定额,及时、详细的记录耗费情况,并为成本计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3.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管理理论要充分学习和善于利用,这将有效促成成本管理向科学化的转变。当前普遍应用的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不论从成本预测、成本预决算、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整个成本管理过程都离不开对数据的处理,并且要求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越来越高。

4.转换建筑装饰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过程手机是供、产、销三个步骤的有机统一,建立相应的事前、事中、事后结合的成本控制系统,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存在成本管理,严格控制各种耗费,使成本管理目标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建伟等编著.建筑装饰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6

[2]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编著.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第4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益水平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是为了在愈演愈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好地发展。并且,也是为了规范施工步骤,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工程管理,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能够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意识,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保证建筑行业更加顺利的发展。

一、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明确建筑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降低项目管理的运营成本,减少了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时间,最终提高项目工程管理的质量。

2、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该依据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改变相对落后的经营管理办法,有效实现对建筑企业的控制、协调,有利于建筑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加强工程建筑项目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使企业的管理体制能够更加优化,有利于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二、建筑项目管理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项目管理责任不清晰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对于项目管理没有规范的制度,导致责任难于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者,这会导致建设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资金浪费、生产要素错配、现场混乱等实际问题,不但不能发挥出建筑项目管理的功能,反而会给整个建筑管理带来困扰。

2、建筑资源不合理配备

一些建筑企业没有重视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价值,出现了建筑项目管理应付了事的情况,这导致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水平较低,一个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建筑资源的不合理配备,一些没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充斥建筑施工人员队伍,大量的建筑资源不是被浪费就是被限制,有时还会引发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3、建筑安全管理被忽略

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很多建筑队伍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操作没有得到落实,安全要求和实际行为出现脱节,给建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容易导致严重的建筑人身、机械的安全事故。

三、强化建筑项目管理,提升工程效益水平

1、加强项目合同的管理工作

施工合同的管理至关重要,合同的签订直接影响着施工的安排、筹划、工程结算等很多问题,所以工程合同的签订应按照合同法的要求进行签订,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合同评审,有效的管理施工合同,充分发挥合同的效应,发生纠纷时提供有力的证据。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有利于合同目标的实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

施工项目管理应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一个工程的质量是施工工程的灵魂,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必须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责任到工序,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质量责任制、强化三检记录,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实行交接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减少材料和人员的浪费,增强项目的利益。施工项目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是施工项目的安全也非常重要,抓施工项目质量的同时,也不能放松施工安全的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过程,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管理过程,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从一而终,可控性差,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种多,特殊作业多,施工环境差,施工用电、高空作业、施工机械的使用都应加强安全管理,所以要想做好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一方面要制定有保障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系结构合理;另一方面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领导的安全观念至关重要,领导安全意识强的话,会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到位,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操作人员也应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过硬的操作水平,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项目成本的核算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成本管理非常重要,加强成本管理,就会节约成本,赢利增加,企业的效益得到提高。所以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对成本进行监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核算制度,完善相应的核算体系。工程项目的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支付工人工资、奖金及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支出情况。项目成本的核算能反映整个施工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核算制度,明确核算职责,做到管理人员有成本核算意识,精打细算,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

4、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

施工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施工工期较长,施工工序多,施工工艺复杂,管理工作量大,所以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前期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施工前要从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和使用计划,确定施工管理目标,按施工组织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过程中,严格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按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工程施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严格控制施工每个过程,按照检验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进行环环相扣的检查过程,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争取一次成活,减少施工返工率,减少项目成本,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5、加强材料、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材料机械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中,工程材料的管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只有质量合格的材料,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质量,材料管理应有效的控制,要想做好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实地调查,考察合格材料,必要的话对供货商进行招投标,选择物美价廉的工程材料;(2)提高材料计划的准确性,加强技术与施工部门的协作,实现材料的准确,及时,全面。确保材料数量,防止材料浪费,工程成本加大,工程效益降低;(3)加强材料的进出场管理,制定材料管理制度,做好进出场记录,对于进场材料分类堆放,合理堆放现场材料,避免二次搬运,减少损耗,节约费用,制定节约材料措施,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加强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机械设备的使用费是工程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合理管理机械设备,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效益,能否做到机械设备的管理,降低机械设备成本,与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要想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人员素质高,有安全操作证件的工人进行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杜绝无证上岗,违规操作。(2)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填写施工机械保养记录,定专人、定时间、定期保养,保证现场设备质量,减少设备修理成本。(3)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测。

结束语

总之,工程项目施工项目管理复杂,各个过程紧密联系,影响项目工程利益的因素较多,个别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项目的管理应按制定的相关制度,严格管理,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做好各项工作,培养高素质、高效率的施工管理人才,保障建筑工程按进度要求完成施工,顺利交付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海贵.现代建筑施工现场管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第5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一、管理会计的概述

(一)含义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能够通过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对财务提供的所有资料来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和对比,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对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且为管理层提供一套系统完备的信息处理体系。管理会计以现代的管理科学为基础,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而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以专业的会计方法对各类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分类、计算、整合汇总、分析报告出来,并且利用所得数据对过去进行分析,掌控现在和筹划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以管理会计,内容上说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含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管理层提高管理效率及加强管理制度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信息。管理会计不但能够体现出传统会计的反应和监督的两项职能,并且能够综合财务会计中的多项职能为一体,其中主要包括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经营的决策、科学合理规划经营目标、掌控企业经济过程以及考核评估企业经营业绩。

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竞争大,利润薄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施工行业的企业数量在逐日增加,在稳定的市场份额中,就造成僧多粥少的想象出现,对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拿到一个工程项目,在进行投标的时候承包商由于地位的弱势就容易造成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在竞标中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除了依据企业的硬件条件外也会利用垫存一些工程款和降低标价来取得竞标成功。但是如果这样就会使施工企业的利润大大的降低,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资金压力,建筑施工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资金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和挑战,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压力,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更会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短缺及亏损的状况。

(二)严重的工程款拖欠及垫资现象

现阶段,建筑行业市场资金紧缺,在项目工程中,拖欠工程款及垫付部分款进行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竞标中获得工程项目就压低标价及愿意垫付一部分的工程款,这样虽然在竞标中取得了优势,但是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压力。而且现在只有很少的业主会先把项目工程款打过来,使得工程进度款不能够及时的供给,项目质保金拖欠的时间更长。因此,由于项目工程款的拖欠与垫资使施工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更不要说积累资金来提升企业的生产竞争力。

(三)施工企业缺乏鼓励机制,人员素质低

一般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都是之前的技术人员提拔上来的,掌握丰富的施工实战经验,但是却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更缺乏系统的学习,管理水平不足,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根本没有规范系统的专业培训,就造成施工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四)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低,观念淡薄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意识比较低,对成本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在工程项目的进行中主要抓进度、赶工期、抓安全,却忽视了成本管理,而仅仅只是在工程项目快要结束或者关键时期进行成本核算,但如果在施工进行中成本管理不善,就已经无法补救了。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发展,施工企业的剧烈竞争,建筑市场对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很多施工企业因为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而造成的成本管理水平相对于现代企业普遍比较低。在这其中也包括忽略了工期对成本的影响,如果没有按时完成计划内的工程,拖延或者是后期抢工期都将造成企业施工增加成本。

三、采纳管理会计方案能够解决的施工企业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弱

施工企业的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结果导致很多国有企业有经验的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失,并且带走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间接的破坏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还要加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要特别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项目经理的专业素养要提高。

(二)资金、物资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使企业的机械设备、材料管理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并且在建筑材料采购方面,缺乏依据管理会计制度科学的采购计划,不能够确保合理的建材采购的数量及批次。没有科学的建材采购计划,就使得施工企业在资金和物资管理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

(三)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并且目前很多还存在于堵漏洞的阶段,并且对于一些潜在的因素能够影响项目工程成本缺乏认识,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和强硬的手段,就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缺乏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就只是简单的针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核算,而且还在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不对等,就不能够满足实际的成本分析需要,不能提供真实性的参考,进而影响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绩效考核环节

目前,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个环节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方法,严重的影响到了奖惩工作的开展,会容易出现较多的“后遗症”。例如如果在项目竣工后,很多应该缴纳的费用没结清,账目不清楚,责任不明,尤其是绩效考核不及时,工程项目在完工后的费用控制比较容易被忽略,最终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赢利。在一些企业甚至国有企业中奖惩考核的制度不完善,有的只奖却不罚,就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缺乏比较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这将严重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动力。

(五)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是这个行业的通病,在目前大量存在。很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对建筑的材料、建筑结构的配件、建筑用品及混凝土进行检查验收,还有就是钢筋工程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有的钢筋的焊接头质量不好,尺寸和形状完全不符合规定,而且有的钢筋构架的捆扎没有按照要求完全捆扎等一些问题。施工企业在加强对企业物资进行质量管理,就必须要和质量成本结合起来,所以最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工效系数法。

四、管理会计解决施工企业问题的对策

(一)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施工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首先施工企业应该完全面向市场,政府减少对其的干预,在市场竞争的参与下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在经济市场下,施工企业应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正规的经济运营机制,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要加强力度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加大企业成本管理,利用策划项目、预算及成本责任的划分来完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与风险应对的能力。

(二)构建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系统

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能够为管理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中提高科学的指导思想。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可以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学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的效果。目前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施工企业的发展状态,提出满足适合国情的管理会计学系统,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修正,打造全新的知识理论体系并且可以指导企业的管理,与此同时,应该加大各大高校对管理会计学科的设立,加大教学投入,为社会培养一批出色的专业的会计学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管理会计的主体为企业的领导者和中级管理层。而且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们掌握熟练的经营管理手段,还要灵活地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企业决策,并且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所以领导管理层必须要重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提升,更要重视管理会计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根据我国现状的发展管理会计的人才较少,而最好的途径就是政府加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及会计基础教育的改革,并且通过教学,来达到知识层面和结构的匹配,进而达到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四)推进管理会计在施工企业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且在分析企业盈利和运营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措施和对策,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近几年中,时间管理在会计管理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管理会计中的产品的寿命周期、生产周期以及效率的循环时间的研究日益增加,对施工企业的管理会计中的时间管理进行规划,即对工程工期的管理,一般在管理会计中采纳的方法是网络图的形式,将对管理会计手段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愈加成熟。

五、结语

第6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管理方法

1.1 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主要存在于对实际土方的开挖量、基坑是否采用必要的支护及防排水措施、开挖面是否曝晒时间过长、基坑上顶面标高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照设计铺设垫层等等方面。

关于土石方工程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管理与处理办法主要是在土石方开挖之前对基坑开挖土方进行现场勘察鉴定,对基坑的开挖防排水系统进行依次排查,对开挖土石方土质鉴定是否与设计一致;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土石方开挖的支护措施方案进行检查是否合理;基坑开挖完成以后,严格控制与管理基坑开挖之后开挖面的曝晒时间,紧密衔接下一工序,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基坑底部垫层。放桩过程务必要严格测量定位桩基的标高轴线,杜绝桩基出现错位的现象。

1.2 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主要在于其模板加工的质量。对于模板工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普遍使用的是木模板,由于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材料用具上节省资金、扩大利润,往往都会对所使用木模板进行多次周转使用,导致模板受损变形严重,拼装的梁、板、柱混凝土构件模板往往都会存在封闭不严实和大幅度变形等状况。这样的情况发生都有可能会对混凝土成型构件的质量造成很大的损伤。

具体针对以上梁、板、柱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应对措施可以概括为:拼装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模板需在之前对模板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变形和受损严重的材料禁止使用;检查已拼装好的混凝土构件模板是否存在封闭不严实,模板支架搭设不牢固的问题,有则需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彻底清理拼装模板内部,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对建筑结构的梁、板、柱定位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查;构件混凝土达到成型强度和规定的拆模时间后才能进行拆模,一般拆模工作要按照“先侧模,后底模”的原则,拆模过程要注意不得损伤混凝土成型构件的棱角,保证完整度。

1.3 钢筋施工出现技术问题

常常体现在3个方面:选材材料进场、钢筋加工工艺和现场钢筋作业。钢筋选材往往都会被许多鱼目混杂的再生钢材所蒙蔽,再生钢材在其自身的抗压强度方面根本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而钢筋加工过程同样是1项比较繁杂的工序,钢筋加工制品不合格直接会导致材料浪费和拖延施工进度。钢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搭接布设问题,往往会存在错位现象,影响设计的构件强度。

1.4 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导内容之一

目前高层的建筑工程多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后期的安全使用状况。现今建筑工程基本都采用便于施工的商品运输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出现的问题就在于它需要通过一定距离的运输到达现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长时间的搅拌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发生变化,而达不到实际的施工混凝土设计要求。而普遍存在的混凝土施工问题还常出现在对混凝土振捣的工作中,振捣方法不合理、漏振,混凝土构件振捣不密实可能导致其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施工质量问题。

1.5 屋面防水施工技术问题

主要是出现在对防水卷材的选用上,施工使用不合格的防水卷材对于建筑工程屋面的防水性能是非常不利的。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屋顶女儿墙根脚部位是屋面防水施工该严格处理的地方,其与屋面的拐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极容易出现结构不严密的情况,造成后期使用的漏水。一般建筑工作都会遇到以上2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根据实际设计对防水卷材进行分层铺贴搭设,如有需要可以在已经铺贴好的防水卷材的上层,加铺一层附加卷构成加厚处理防水层。与钢筋、混凝土选材相似,对于防水卷材的选材需严格把好材料进场质量关,以证取样。

2 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1 个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序的企业,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是非常困难的。施工管理安全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关键的第1步,它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进展。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及单位的施工管理人员都将此置之脑后,在思想意识上就未将其重要性放在一个战略高度上进行强调,从而导致施工作业方面出现质量安全隐患。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文中总结以下几点以供同行交流。

2.1 科学合理地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针对现场各方面进行现场勘查调研,然后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设计部门提供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主体工程部位的特殊施工办法以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2.2 强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术素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国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紧抓严抓,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要求根据参与施工活动的不同,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参与施工过程作为体验锻炼的学习机会,为以后的继续从业打下素质基础。

2.3 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抓好层层落实的工作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巨大,一般需要耗费的工期也比较长。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按照既定计划进度全面推进,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起来,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完善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而且要抓好企业管理制度的层层落实工作。施工监督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也是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机制,同时也是对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监督监管部门对现场施工的监督监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因此,健全完善建筑工程监督监管体系的工作刻不容缓。同样地要抓好落实工作,以确保工程最终达到既定的预期目标。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不仅仅需要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大力实施落实相关制度的作用,还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给予积极的协作配合。鉴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以上诸问题,只有要求提高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和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7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管理很落后,即人、财、物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人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依赖先进的管理,如果只有人才、资金、技术、设备,没有先进的管理,是不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筑企业要产生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是关键。

一、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特点

建筑生产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业生产不同,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产品的固定性是由建筑产品的本身特点所决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限制了其要在选定的地点进行使用、建造,任何建筑产品的工程量和体形都是非常大的,并且占用的空间也十分广阔,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物、物力和资金。

2、建筑产品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建筑生产的均衡性比较差,建筑生产周期长,社会协作关系复杂,机械化水平低,涉及面广等特点。以上特点都使得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一般商品生产企业的经济管理不同,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存在着管理环境多变、资金调配复杂、生产经营业务不稳定、特定的承发包模式、基层组织人员变动大等特点。

二、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企业经济管理机制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经济管理观念意识淡薄是很多建筑企业的通病。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转变管理观念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很多建筑企业虽然有危机意识,但企业管理人员很少能够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去,这就使得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2、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员绩效考评方法

建筑企业很多对人员和绩效的考评不够合理和公平。另一方面,企业对人员的考核结果和相应的激励没有实现有效地结合,造成人员管理机制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3、企业文化发展滞后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不是短时间内形成,而是经历了许多企业发展实践和企业发展定位逐渐形成的。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发展时间短,再加上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文化发展的缺失,使得建筑企业文化相对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缺失的弊端使得企业定位和企业变革等问题缺少有效深入的研究,从而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真正推动力。

4、企业人员组织结构存在不足

建筑企业很多还是在沿袭传统的组织结构方式,内部员工凝聚力不足,针对不同的项目,往往很难能够在短期内形成真正可以担负起项目的团队;另一方面,在对项目进程的协调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坏境和不断更新的先进技术的环境下,如何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是目前很多建筑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建筑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1、科学管理、理性管理

唯有科学的管理过程才能造就完善的理性管理。所谓理性管理,主要指的是将制度标准化、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网络计划作为主体的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确保严格执行。在工作中,大多数管理者会被个人情感影响。无法对员工做到一视同仁。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员工之间的矛盾,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也很容易出现矛盾。因此必须严格实行科学管理、理性管理,尽量避免情感管理而使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诸多弊端。

2、营造健康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跟其他企业相同,建筑施工企业自然也需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核心,企业文化也是每个成功企业都必须追求的重要内容。它不但能够提供给人们的最为基本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还能够赋予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丰富深厚的优秀企业管理思想内涵以及独特的企业风格。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在管理上,优秀并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宣传对人员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带动企业良性发展,使企业上下充满活力和信心。若是忽视或不重视对企业文化分为的营造,容易导致建筑企业没有凝聚力,员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质

要想有效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增强其业务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唯有如此才能在日后大量储备人才,逐步增强企业未来的综合实力。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为专业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与其说是企业之间在竞争,不如说是企业在专业人才上的竞争。而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大多数基层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虽有实际操作经验但是没有准确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无法妥善解决工作中那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在交流知识和传授技能方面也受到限制。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必须要有定期的教育培训,借以提高员工自身的知识水平。为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完善的人力资源结构,就必须保证坚持不断引进先进人才,并长期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并不断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通过长期的更新淘汰和优化,企业综合实力方能渐渐提高。

4、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及治理结构

由于管理是离不开“管”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是一项具有约束性,且将人作为中心的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项制度的制订必须要将其针对性、可行性、稳定性考虑在内,要保证公平、严格、连续的执行制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管理时要兼顾各个方面,不但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健全,还要有管理艺术。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将员工的责任感激发起来,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员工的潜能挖掘出来,这样让企业上下更加有凝聚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如今建筑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的关键所在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虽然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已经改制为股份制,业已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仍存在着职责不清、构成不合理和缺乏科学严格的工作制度等问题,这些都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就必须及时规范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的治理结构,使其成为对企业有益的有效法人治理结构。这样不但能使所有者的权益的到保证,也使得经营者有充分的经营自,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益处颇多。

5、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国际化

管理组织国际化主要是在企业改制后,按照加入WTO的基本要求与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现代国际化企业制度。

(1)民主管理渠道要畅通:企业改制后的新三会要成为民主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和意见输送渠道,发挥好这些组织的监督职能作用;

(2)经营管理结构要合理:按照市场竞争主体需要,建立适合国际市场环境又适合企业内部员工的高效、精干、运行自如的经营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员工为企业增产创效出谋划策;

(3)法人治理结构要健全:改制后的配套的条款要及时建立,加入WTO后,外籍建筑企业必然进入中国,而且要进入股权市场。若没有规范制度措施,不适应国际游戏规则,就要被动。

结束语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改革,经济管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成为建筑企业赖以生存和经营的关键。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效用,建筑企业管理层应对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海新.现代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

第8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理办法

1.1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主要存在于对实际土方的开挖量、基坑是否采用必要的支护及防排水措施、开挖面是否曝晒时间过长、基坑上顶面标高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照设计铺设垫层等等方面。

关于土石方工程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管理与处理办法主要是在土石方开挖之前对基坑开挖土方进行现场勘察鉴定,对基坑的开挖防排水系统进行依次排查,对开挖土石方土质鉴定是否与设计一致; 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土石方开挖的支护措施方案进行检查是否合理; 基坑开挖完成以后,严格控制与管理基坑开挖之后开挖面的曝晒时间,紧密衔接下一工序,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基坑底部垫层。放桩过程务必要严格测量定位桩基的标高轴线,杜绝桩基出现错位的现象。

1.2 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主要在于其模板加工的质量。对于模板工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普遍使用的是木模板,由于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材料用具上节省资金、扩大利润,往往都会对所使用木模板进行多次周转使用,导致模板受损变形严重,拼装的梁、板、柱混凝土构件模板往往都会存在封闭不严实和大幅度变形等状况。这样的情况发生都有可能会对混凝土成型构件的质量造成很大的损伤。

具体针对以上梁、板、柱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应对措施可以概括为: 拼装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模板需在之前对模板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变形和受损严重的材料禁止使用; 检查已拼装好的混凝土构件模板是否存在封闭不严实,模板支架搭设不牢固的问题,有则需改;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彻底清理拼装模板内部,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对建筑结构的梁、板、柱定位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查; 构件混凝土达到成型强度和规定的拆模时间后才能进行拆模,一般拆模工作要按照“先侧模,后底模”的原则,拆模过程要注意不得损伤混凝土成型构件的棱角,保证完整度。

1.3 钢筋施工出现技术问题

常常体现在三个方面: 选材材料进场、钢筋加工工艺和现场钢筋作业。钢筋选材往往都会被许多鱼目混杂的再生钢材所蒙蔽,再生钢材在其自身的抗压强度方面根本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而钢筋加工过程同样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序,钢筋加工制品不合格直接会导致材料浪费和拖延施工进度。钢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搭接布设问题,往往会存在错位现象,影响设计的构件强度。

钢筋是现代建筑结构的筋骨,对于钢筋的选材必须十分的重视,并且对钢筋进入施工现场的质量把关也要严格,需要检验相应材料的生产合格证书,以见证取样的把关制度进行进场质量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材料再次进行力学试验鉴定,力学特性不合格的钢筋加工制品一律不予使用。对钢筋的绑扎、焊接、搭接、布设要及时地针对其规格复核检查,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图纸要求对钢筋搭接的锚固长度进行校核,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备案。

1.4 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导内容之一

目前高层的建筑工程多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后期的安全使用状况。现今建筑工程基本都采用便于施工的商品运输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出现的问题就在于它需要通过一定距离的运输到达现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长时间的搅拌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发生变化,而达不到实际的施工混凝土设计要求。而普遍存在的混凝土施工问题还常出现在对混凝土振捣的工作中,振捣方法不合理、漏振,混凝土构件振捣不密实可能导致其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施工质量问题。

关于现场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应对措施主要通过对其现场配合比的严格控制要求进行管理,必须经过试验室多次的配合比试验,合格后方可应用施工。施工现场拌和站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合理把握,合理调整,对于外加剂的添加也要严格控制使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振动器需垂直,直上直下,而且操作振动器时要使振动器快插慢拔,插点分布要均匀,一般为振动棒半径的8~10倍,切忌漏振和插点不均匀,上下要抽动,保持振动器振动中要层层搭扣。振动过程要尽量避免混凝土下沉,冒气泡,泛浆,表面要平坦,密实,质量要达到最好,振动时不得碰触模板。需要对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的浇筑考虑留置施工预留缝,以防止混凝土构件成型后的变形力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

1.5屋面防水施工技术问题

主要是出现在对防水卷材的选用上,施工使用不合格的防水卷材对于建筑工程屋面的防水性能是非常不利的。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屋顶女儿墙根脚部位是屋面防水施工该严格处理的地方,其与屋面的拐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极容易出现结构不严密的情况,造成后期使用的漏水。

一般建筑工作都会遇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这样必须要根据实际设计的情况对防水卷材进行分层铺贴搭设,如有需要可以在已经铺贴好的防水卷材的上层,加铺一层附加卷材,构成加厚处理防水层。与钢筋、混凝土选材相似,对于防水卷材的选材需严格把好材料进场质量关,见证取样。

2 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2.1科学合理地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针对现场各方面进行现场勘查调研,然后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设计部门提供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主体工程部位的特殊施工办法以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2.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国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紧抓严抓,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要求根据参与施工活动的不同,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参与施工过程作为体验锻炼的学习机会,为以后的继续从业打下素质基础。

2.3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抓好层层落实的工作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巨大,一般需要耗费的工期也比较长。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按照既定计划进度全面推进,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起来,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完善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而且要抓好企业管理制度的层层落实工作。施工监督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也是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机制,同时也是对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监督监管部门对现场施工的监督监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因此,健全完善建筑工程监督监管体系的工作刻不容缓。同样地要抓好落实工作,以确保工程最终达到既定的预期目标。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不仅仅需要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大力实施落实相关制度的作用,还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给予积极的协作配合。鉴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以上诸问题,只有要求提高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和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总之,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充实自己,提高实际的施工操作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富裕.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0).

第9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关键词:施工管理 工民建工程 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当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

1. 施工过程比较复杂, 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施工过程复杂主要表现在施工参与人员繁多和物料投入繁多两个方面。首先,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民建工程施工参与人员众多,尤其是在施工现场,人员更是繁多且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位人员的有效控制。所以,实际工程中个别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而损害工程质量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次,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物料的投入种类较多,全面控制的难度较大,加之物料的质量层级较多,实际工程中精准控制较为困难,往往很难实现有效管理。

2. 施工资料存档工作滞后, 阻碍了施工管理的有序进行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除了需要对人员、技术、材料、施工等组织管理外,还需要注意施工资料的存档管理工作。目前,这一点为许多建筑企业所忽略,认为该项工作只是“摆设”,可有可无,或者只在工程竣工之后才进行资料的补齐。这样以来,施工管理工程就不可能按照预定计划施工,管理往往是依靠以往的经验,缺乏客观、科学的依据,一旦工民建工程出现特殊情况,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

3. 施工质量检查不够严格, 造成了严重的管理漏洞

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其涉及的因素之多,范围之广是难以具体统计的,因此施工管理时,往往采用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查,这就为部分建筑存在质量隐患提供了条件,造成了很多建筑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跟国际标准相差更远。

4. 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较差, 事故率较高

安全意识在施工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尤其现场的施工管理关系着整个工民建工程的进度。然而,现在很多部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未能将安全意识放在一定高度,导致现场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此点的重要性,例如现场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的现象经常可见,这种对安全意识的忽略往往会致使施工安全管理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首先,需要态度上要重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 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 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 事事派专人负责, 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 消除不安全因素, 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防止事故发生, 同时指定相应的具体措施,比如建章立制, 完善体系, 层层把关,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对制度不健全, 体系不完善, 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 要求限期落实整改,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其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 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 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2、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首先, 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 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 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 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 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 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 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重组内部秩序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企业管理制度着手, 清晰岗位职责, 逐级逐岗落实责任。二是从考核和激励机制入手, 依据岗位标准和岗位目标, 对在岗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 并以此作为晋级、提薪的依据。三是从教育培训入手, 重视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需要。四是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大力倡导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努力形成个人意志服从企业意志, 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统一的良好氛围。

再次、切实加强成本控制

1、投标环节的成本管理应做好“三个建立”

建立工程信息筛选跟踪机制。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 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 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 去伪存真。建立投标报价压价预警机制。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 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价最大降低幅度。造价最大降低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 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2. 施工生产环节应抓好“五个必须”

必须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 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 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

必须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 作为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考核和奖惩的标准。

必须定期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奖惩,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必须完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建立员工岗位责任制、各项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资产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作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等,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为项目规范、有序、高效地施工和完成项目评估指标做好制度上的保证。

必须加强上级业务部门对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重点包括目标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项目各项管理活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程度。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 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意见, 避免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