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护理健康宣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儿童龋齿;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年满三周岁,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碍、口腔炎症、龋齿及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症状,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本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儿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体重为:12.3~21.5kg,平均体重为(17.2±2.4)kg;观察组40例儿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1±1.7)岁,体重为:12.1~21.7kg,平均体重为(17.4±2.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儿童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引导儿童进行常规的防龋操作和引导儿童家属按照日常的护理习惯对儿童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40例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全面体检评估口腔情况,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儿童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检查,充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及口腔龋齿状况。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详细向儿童家属进行询问,了解儿童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3]。防龋操作过程护理,在防龋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无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查,在咬脱过程,需引导儿童低下头,用牙齿将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毕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水和食物,若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配合、乱动现象,护理人员还需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为其讲解防龋的重要性或为其播放欢快的音乐或动画片来转移其对操作不适的转移力量。并引导家属每半年带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其口腔问题。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儿童家属的健康教育,如为儿童家属发放口腔保健宣传手册或组织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等,在宣教过程中,需注意详细向家属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并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儿童构成的威胁。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儿童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择儿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比如以图片、动画的形式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并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护理,龋牙的发生与儿童偏食、喜爱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关联,为此,护理人员需引导家属严格控制儿童的零食量,并引导其尽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饮和垃圾食品,对儿童的偏食不良习惯习及时纠正,同时,家长还要多鼓励儿童使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鲜奶类等具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⑤引导家属做好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监督工作,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引导和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饭后及时漱口,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另外,家属还可以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该耐心指导儿童纠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标准为:完全配合: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配合:儿童勉强完成防龋操作过程;不配合:儿童拒绝接受防龋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哭闹现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总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对比观察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总配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及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对比观察组儿童(n=40)正确刷牙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n=40)正确刷牙率(72.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儿童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口腔护理 吸入性肺炎 长期卧床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0-02
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多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在临床上肺部感染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据有关研究表明80%的患者是由于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大多来自口腔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进食、饮水少,唾液分泌减少,再加上他们不能主动的进行自我口腔清洁,这些都为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常引起口腔的局部炎症、溃疡等并发症,还可引起口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导致全身的严重感染[1]。因此长期卧床患者应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本研究通过对4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别进行口腔护理及非口腔护理的对照比较来观察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来了解口腔护理能否预防此类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内科长期卧床患者4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41~87岁,平均(70.5±12.6)岁。所选患者已排除肺部感染及正在使用抗生素者,其中28例为脑血管疾病所致长期卧床, 13例为胸椎疾病所致长期卧床, 7例为车祸所致长期卧床,均对家属做口腔护理宣教。将这4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口腔护理组,另一组为非口腔护理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
1.2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对卧床者有假牙应先取下。口腔护理时,均将病床摇至半卧位,能自理者应嘱其自行刷牙、漱口,护士给予协助。完全不能自理者,可根据病情或口腔涂片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漱口液,然后用消毒镊子夹紧棉球或纱布球,由外至内擦净牙齿各面、舌及口腔黏膜,擦试时注意每次只能使用1个棉球。擦洗完毕,清点棉球数,整理用物。做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棉球不可过湿。避免吸入呼吸道。口腔有溃疡时,可涂以l%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对镶假牙者,应取下假牙用冷水冲洗刷净,放入清水中保存,禁用热水,以防假牙龟裂或变形。两组均观察半年,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病例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α=0.05。
2 结果
见表l。口腔护理组25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非口腔护理组23例发生肺部感染l6例。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P
表1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口腔由颊、硬腭、软腭及舌等组成。口腔内覆盖着由鳞状上皮组织构成的黏膜,并有牙齿及唾液腺等组织。因此,口腔具有辅助说话、咀嚼食物,水解淀粉及分泌唾液等重要功能。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口腔内常有大量的细菌。身体健康时机体抵抗力强、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加之经常饮水、进食、刷牙、漱口等,可对细菌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而不致引起口腔感染[2]。长期卧床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减少,再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内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易引起口腔炎、舌炎等口腔疾病,并且口腔内的病原菌常在患者深睡中随着唾液,痰液,食物残渣一起吸入气管,而引起隐匿性吸入性肺炎。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状况不理想的老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Yoneyama报道做好口腔护理可以降低老年人肺炎发生的危险性。Scannapieco认为包括牙周疾病在内的口腔疾病和多种呼吸道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一些证据表明口腔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口腔内经常存在着多种细菌,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吸入呼吸道系统,进而引发肺炎。因此,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很有必要。我们常规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部分患者及家属不能完全理解其重要性而拒绝。观察发现,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因此,口腔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童雅培等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黏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患者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黏膜的变化[3]。钟建玲[4]等都也论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目前口腔护理的方法及所口腔护理液越来越多,现代口腔护理推广的个体化原则针对不同病种选择不同的护理液及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口腔护理应该作为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规护理,尤其应该在三餐后进行,三餐后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把患者口腔内遗留的食物残渣及时清理,避免其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从而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专业的口腔护理效果较好,我们研究中的口腔护理不仅包括专业的口腔护理还包括家属自发的为患者清洁口腔,结果发现两者结合效果更好。因此,我们不仅应该让我们的护理人员意识到重要性,还应该在患者及家属中宣教,让他们也意识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常规口腔护理可以作为临床上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措施。但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不能仅靠口腔护理,还需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综合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食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返流误吸。总而言之,有效地综合护理,才能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这些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全凤英,谭群英.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52-653.
[2] 李华,杜俊兰.口腔护理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研,2009,23(1B):104-105.
[3]白碧荣,黄萍.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护[J]士进修杂志,2003,18(I):8―9.
[4]钟建玲.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25(5):139~140.
【关键词】 品管圈; 口腔清洁度; 卧床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19-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63
口腔清洁是指嘴唇无干燥脱皮、裂口及出血;口腔黏膜湿润完整,无破损及溃疡;口腔内无异物(包括食物残渣、痰痂、血痂);无异味;舌头湿润少苔;牙龈无红肿出血。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重,卧床时间长,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手术多采用经气管插管麻醉,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及气管黏膜损伤,部分患者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导管。由于病情及自理能力影响导致患者口腔内残留异物、口唇干燥,长期卧床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如何提高卧床患者口腔清洁度,降低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口腔护理是指借助相应的口腔护理用具结合一定的技术方法,在适当口腔护理液的辅助下达到舒适口腔、口腔清洁、取出口腔细菌、防治口腔炎症、预防吸入性肺炎的目的[1]。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c,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小组,通过全体参与,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中的障碍[2]。2014年
4月1日-12月31日,笔者所在科室针对卧床患者口腔清洁度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1月9日-12月31日180例卧床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104例,女76例,年龄3~89岁。脑血管病74例,肿瘤75例,脑外伤25例,三叉神经痛2例,发热查因1例,继发性癫痫1例,面积痉挛1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其中2014年1月9日-4月1日为活动前,共90例患者,2014年4月1日-12月31日共90例患者作为活动后调查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由神经外科护士自愿组成,圈员共12人,平均年龄28岁,护士长任圈长,另科护士长任辅导员。每月召开圈会,必要时利用业务学习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1.2.2 选定主题 通过头脑风暴,全体全员积极参与讨论,列举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院方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五方面进行评分,每项按照5分、3分、1分进行评分,经圈员投票最后确定分数最高的“提高神经外科卧床患者口腔清洁度”为活动主题。
1.2.3 衡量标准 指患者在卧床期间的口腔清洁率,口腔清洁率=(口腔清洁例数/口腔护理总例数)×100%。
1.2.4 计划拟定 拟定活动计划表,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4年4-12月,4-5月为主题选定阶段,6-10月为活动现状把握、目标拟定、解析、对策拟定阶段,10月、11月为对策实施检讨阶段,11月、12月为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资料整理及阶段。
1.2.5 临床资料收集 对180例卧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后2 h内进行收集口腔清洁情况。判断口腔清洁度标准为嘴唇无干燥脱皮、裂口及出血;口腔黏膜、口腔内无异物、异味;牙龈无红肿出血[3]。每天由专人收集,收集每例患者为1次数,口腔卫生情况全部符合标准才判断为清洁。
1.2.6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此公式制定本次QCC活动的目标值为67.55%,改善幅度为64.87%,重点是降低口腔异物异味、口唇干燥脱皮的发生率。
关键词:口腔黏膜炎症;放疗;化疗
Abstract:Stomatitis negatively affect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especially those who suffer this painful side effect every time they receive a cycle of chemotherapy or several cycles of radiation treatments. The immunosuppressed patient with stomatitis is at severe risk for life-threatening septicemia.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pathophysiology, specific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stomatitis.
Key words:Stomatitis;Chemotherapy;Radiation treatment
放疗与化疗已成为头颈部肿瘤的重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口腔黏膜是由对放疗和化疗十分敏感的高度分化的上皮细胞构成,因此细胞在快速分裂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放疗和化疗的破坏,诱发口腔黏膜炎症。资料显示大约有40%接受化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会发生口腔黏膜炎[1],80%接受放疗的会发生口腔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疼痛、溃疡与糜烂,进而影响患者的讲话,进食,和全身营养状况,甚至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与疾病预后。而目前对口腔黏膜炎症尚无明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对这些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本院针对放化疗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症进行了一系列护理干预,现将病理改变和护理心得体会浅谈如下。
1 病理改变
口腔黏膜由较为活跃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再生只需要10~14d的时间,但是化疗和放疗在杀死复制的癌细胞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破坏胃肠道和口腔黏膜中的上皮细胞。完整的口腔黏膜是抵抗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口腔里面都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因为完整的口腔黏膜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存在,所以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如果口腔黏膜被放疗或者放疗影响,具有保护作用的上皮发生损伤,各种微生物,尤其是来源于患者自身的正常菌群就会进入人体,最终进入血液循环中,特别是在免疫力低下的放化疗患者当中,如发生败血症的致死率为40%~60%。因此,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必须重视感染的早期症状,如果癌症患者同时经历营养缺乏再加上免疫力低下,败血症有可能发生发展得十分迅速。
口腔黏膜炎症的开始阶段通常是无自觉症状的黏膜红肿与白斑,然后进展为有持续性疼痛的病变。Sonis认为病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炎症和血管阶段),放疗或者化疗后不久(
2 护理方法
护士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而制定针对性的口腔护理计划[3]。发生了口腔黏膜炎症的患者,口腔护理频率应该为2~3h 1次,饭前进行口腔护理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进食欲望。
牙菌斑的堆积会显著导致牙龈炎症,会进一步影响口腔黏膜炎症患者的口腔健康,因此,程序化的口腔护理来减少口腔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4]。程序化口腔护理包括:刷牙,牙线,漱口及保湿。应当使用软毛牙刷,并且倾斜刷毛使刷毛和牙龈成45°角,然后以1mm的距离来回颤动。舌背也应该拂刷。如果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50000/mm3,则是否刷牙应该非常慎重,因为有可能引起出血。虽然刷牙是去除牙菌斑的最有效方法,但是部分患者仍然无法接受,因为会引起疼痛。当无法使用刷牙的方法去除菌斑时,可以使用一种使用海绵代替刷毛的特殊牙刷,注意不需要沾取碘甘油等,以免灼烧口腔黏膜或者引起血管扩张。如果患者仍然无法忍受,可以用纱布包裹手指来进行菌斑清除。每天使用牙线也非常必要,因为牙线能有效清洁两颗牙齿之间的部分,含蜡的牙线使用会更为方便。刷牙和使用牙线以后,还应进行口腔冲洗,或者漱口,以去除残渣和保持口腔黏膜湿润。漱口剂可以使用纯净水,生理盐水,碳酸氢钠,双氧水,其中,生理盐水被认为是经济便捷且能促进组织愈合的选择[5]。不使用商业漱口水的原因是它们含有酒精,油,收敛剂,和防腐剂,醇类物质会刺激口腔黏膜组织,引起疼痛。最后也非常重要的就是保持口腔黏膜湿润,这对口腔黏膜炎症的患者十分重要。因此应该频繁的摄取水分,但要注意避免各类酸性的液体,包括橙汁,蔓越莓汁,和葡萄柚汁等。可以使用保湿剂,如凡士林,来保持嘴唇湿润,尤其在夜间。
对患者的卫生宣教十分重要,大部分患者对减轻口腔黏膜炎症有强烈的需求,但是他们没有相关知识,常常要求医生通过口服药品或者注射药品来减轻他们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教导患者如何有效的自己执行口腔卫生管理,包括间隔时间,使用的设备(牙刷、牙线、漱口水)和技术。并且卫生宣教应该覆盖到患者的陪同人员。
3 讨论
口腔黏膜炎症严重影响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接受周期性放疗或者放疗的患者。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症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因此,护士必须重视口腔黏膜炎症,明白口腔黏膜炎症的病因以及护理方法,以能够减轻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症状,使患者能够顺利进行放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教成,王凡,孔令玲,等.rhGM-CSF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6):99-100.
[2]李辉,杨秀清.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护理现状[J].现代护理,2007,13(1):76-77.
[3]王剑锋,李文霞,程光惠,等.金因肽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作用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2):56-57.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实习生 规范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74-02
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目前,仅有少数高等职业院校提供该方向的教育,大多数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在就职前通常接受的是全科护理教育,后多经过短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不规范培训,便开始协助口腔医生完成各类临床操作。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迅速,口腔专业组不断细化分工,这使得口腔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口腔临床医疗的需要,以致口腔医疗团队不能高效地完成诊疗工作,造成患者等候时间与诊疗时间过长,浪费了口腔医疗资源。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提升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是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为今后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教育培训的准备
(一)选择教育培训教师
选择热爱教学、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医、护人员各一名。护理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口腔科护理临床经验,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口腔医师应选择对口腔各专业各类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同时,应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不断增强教学意识,拓展知识范围,提高教育培训技能。
(二)制定教育培训目标、计划及考核措施
1.制定教育培训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目标,为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及考核措施提供方向。此目标可以提高护理实习生口腔科护理技能,为提升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全面技能打下基础,从而为口腔科护理教育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2.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根据口腔科实际工作情况及教育培训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计划内容应该是阶段性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制定,确保护理实习生能循序渐进地接受与掌握口腔科的基本知识,领会口腔基本护理程序与各项护理技能。
3.教育培训的考核。根据教育培训目标及计划内容拟定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试卷及题库,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通过考试成绩检验目标及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并对计划进行完善及调整。
二、教育培训的实施
(一)环境与专业范畴的介绍
引导护理实习生熟悉口腔科布局环境,对口腔基础、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口腔正畸及口腔美容等学科分类有大致的了解与认知,为将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就诊引导打基础,此内容可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
(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
因为口腔科的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所以无菌观念非常重要。要让护理实习生在理论上了解无菌操作的同时,在临床具体操作中与理论相结合。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技术、保护患者及加强自我防护等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口腔专科技能的教育培训
带领护理实习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教育培训口腔专科技能,这是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如治疗口腔科常见病各种材料的调拌方法、常用器械的使用及消毒保养方法以及常见病的护理配合、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紧急抢救过程中的协助等。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之前,教师需按照口腔疾病各种治疗指南的要求,采集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资料完善教育培训课件,以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让护理实习生掌握各项口腔专科技能及常见病护理配合要点。
(四)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使护理实习生能掌握口腔科健康教育知识,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口腔健康教育服务,如口腔卫生宣教、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疾病的病因及发展认识,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与自我护理等。此内容可采取理论教学与情景模仿相结合的方式,让护理实习生通过情景互动模式掌握教育培训内容,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五)沟通能力的教育培训。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在口腔科的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就诊预约及诊后回访时,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沟通能力,讲解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和形式,让患者在沟通中了解自己的问题,这对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的大背景下,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为提高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奠定了基础。既缩短了患者的等候与治疗时间,又提高了口腔医师的工作效率,使我国有限的口腔医疗资源达到更好的利用、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教育培训方法弥补了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的缺陷,使口腔护理不再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口腔医学,而是为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为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2012,(2).
[2]林芳.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9).
[3]刘红,张真,李兰.口腔修复的临床带教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3,(5).
[4]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2004,(6).
[5]吴桃信.口腔护士培养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张蕾,聂超.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分析[J].齐鲁护理,2008,(3).
[关键词] 鼻咽癌;糖尿病;放疗;健康宣教;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155-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在临床中,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进行放疗治疗肿瘤之外,还应严格控制内分泌功能,调节血糖水平处于治疗需要水平,以预防糖尿病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缺乏自我护理和约束意识,血糖水平较难控制,患者饮食结构也不尽合理。该院自2014年5月起对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健康宣教,有效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和约束意识,提高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大幅提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鼻咽癌合并糖尿病且均实施放射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7例患者,男31 例,女16例;年龄在35~82岁,平均年龄(54.3±3.3)岁;糖尿病病程:1.6~8.4年,平均病程(4.7±2.1)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6例,高中以下初中以上20例,初中以下11例。对照组47例患者,男34例,女13例;年龄在32~87岁,平均年龄(55.7±3.2)岁;糖尿病病程:1.4~9年,平均病程(5.2±2.4)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7例,高中以下初中以上22例,初中以下8例。勺榛颊咴谛员稹⒛炅洹⑻悄虿〔〕獭⑽幕程度、病情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常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疾病对症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护理等措施,具体内容为:①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癌放射治疗期间多喝水,每日约2500~3000 mL为宜。放疗的放射性可刺激唾液腺,并使分泌的唾液酸碱度发生改变而诱发龋齿,可指导患者选用含氟牙膏和柔软牙刷,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增加牙釉质对龋齿的抵抗力,避免龋齿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可用抑菌漱口液漱口后,用贯新克喷溃疡处,以促进溃疡面快速愈合。②皮肤护理:被照射区域皮肤易出现干裂、皮炎、瘙痒甚至溃烂,护士应嘱咐患者切勿用手使劲搔痒,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应用软毛巾蘸水轻轻擦拭,避免局部涂抹碘酒、酒精、化妆品等。不可使照射区域皮肤在阳光下暴晒,指导患者可适当应用无刺激性的保湿软膏涂抹照射部皮肤,保持局部相对湿润,避免过于干燥;外出时用遮阳伞或帽子适当为照射部位遮挡直射阳光,并注意保护局部皮肤完整性。③疾病相关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放射性咽喉、颈段食管、气管粘膜炎、中耳炎等是把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表现为耳鸣、闷胀感、听力减退及听力障碍,咽喉疼痛、咳嗽、口干、口腔黏液增多等[2],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导致患者对放射治疗产生恐惧感,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适当调整放射剂量。对于中耳炎患者,给予抗生素滴耳液滴耳,同时给予麻黄素滴鼻,以减轻中耳咽鼓管水肿程度,保持耳道清洁,必要者行咽鼓管吹张术,疏通咽鼓管通气。对于咽喉气管粘膜炎症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舒张呼吸平滑肌,保持气道湿润,利于痰液咳出。此外,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密切监测白细胞计数,若患者白细胞WBC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的常规护理基础上,从患者入院起就对其实施系统化的健康宣教护理,具体措施为:①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将其安排至病室,并向其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科室相关制度,使患者对科室环境和治疗方案有一个初步了解,以消除患者陌生恐惧感。②放疗前健康宣教:护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其疾病特点及其他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带患者到放疗室参观,告知其放射治疗的原理、目的、效果、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对放疗的恐惧感。同时向有吸烟、喝酒、喜食刺激食物患者进行戒烟酒教育,指导患者放疗训练等[3]。③放疗后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保护照射部位皮肤,协助其制定科室饮食食谱,即保证充足营养的摄取,又要注意糖份的控制,避免血糖过高。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用手抠鼻、保持口腔卫生等,避免到人群密集处活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等。
1.3 评价指标
通过向患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自我护理水平、放疗耐受程度等数据;通过患者血糖监测水平资料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进行评价。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将患者对护理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部分,非常满意+满意/调查例数=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讲过相应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自我护理水平、血糖控制水平、放疗耐受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鼻咽癌为耳鼻喉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由于其肿瘤细胞对放射线较敏感,临床治疗以放射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由于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合并鼻咽癌患者也在临床中经常出现。鼻咽癌放疗患者会因为放疗副作用原因,常出现中耳炎、照射部位皮炎等并发症,和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不良反应,不仅增加患者病痛,而且使患者产生治疗恐惧感,加上大多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自我护理水平低下,甚至根本无自我护理意识和技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高。由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糖代谢异常,长时间的高血糖水平会造成机体多脏器功能异常,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病情恶化埋下隐患;放疗所致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使患者食欲减退,营养摄取不足,而鼻咽癌又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又使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因此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的饮食护理对患者血糖水平控制、C体正常新陈代谢所需营养摄取、患者放疗耐受度均密切相关。对照组实施的疾病对应常规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但这种常规护理方法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只能使其被动接受,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也只是被动的教育,患者问及,给予解答,因此在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水平方面效果较差。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的健康宣教,能够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也主动参与到护理活动中来,通过对其进行的系统化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4],自我护理水平也相继提升,血糖控制水平良好,患者能量摄取充分是提升患者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综上所述,对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其实施系统化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水平,保障机体所需能量摄取,有利于提升放疗耐受度,提高生存质量;而其提高健康宣教,是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认识,与护士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林月庆. 86例鼻咽癌合并糖尿病病人行放射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6):1458-1459.
[2] 张伟晶. 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放射治疗的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23-224.
[3] 江志兰.鼻咽癌患者放疗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18):248-249.
此次研究中鼻咽癌患者满意度的评定标准如下:①非常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任何和评价。②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了肯定评价。③不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未表示肯定,对护理工作不认可。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困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困扰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口腔干燥、口咽部疼痛、味觉改变及吞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
3.2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病毒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可诱发全身反应,包括乏力、头晕、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口中无味或变味、失眠或嗜睡等,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放疗[6-8],通过照射可有效杀伤机体中的恶性肿瘤细胞,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但对机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放疗过程中可引发急性放射反应,例如味觉改变、口咽部疼痛、口腔干燥、吞咽障碍等身体问题引起的症状困扰,从而引发或加重情绪问题,及对经济问题的重新思考。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通过对多种资料进行有效收集,针对社会现象进行整理和探究,采用归纳法分析整理资料并形成理论,再通过和研究对象的互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研究意义,并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本次研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质性研究。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症状困扰具有随放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加重的特点,不同时期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心理需求不一样,很多患者选择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方式主要是与医护人员交谈。护理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9-11]。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放疗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依从性。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流程式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个案教育、集中教育、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为患者提供连续及人性化的护理,使患者在全面认识鼻咽癌及放疗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改变患者对疾病的信念、态度,从而改善症状困扰。放疗前患者对鼻咽癌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效果、时间的了解、心理疏导等需求强烈。入院时护士要了解患者经济及社会支持情况,讲解鼻咽癌放疗并发症及预后知识,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治疗案例,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经济困难的患者,通过寻求社会援助来减轻患者经济原因造成的压力。放疗中对功能锻炼指导、口腔护理、饮食及服药指导等非常需要。放疗前,集中讲解放疗程序、宣教饮食、示范口腔护理、鼻腔冲洗、功能锻炼方法,讲解放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症状。让患者及时了解放疗5、10、20次等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及产生症状原因,减轻该症状的方法。告知患者配合医师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睡眠,坚持鼻腔冲洗、口腔护理及功能训练,来减轻放疗反应,合理饮食、足够睡眠、稳定情绪,都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颌骨骨折;护理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颌骨骨折常伴有局部肿胀,疼痛,麻木,出血,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伴有颅脑损伤,出现窒息、休克而危及生命,因而采取妥善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颌骨骨折的愈合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9年我科共收治27例颌骨骨折的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43岁,男18例,女9例;骨折类型为上颌骨骨折8例,下颌骨骨折13例,上、下颌骨均有骨折6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术后17例行“牙弓夹板固定+颌间牵引术”。全部患者经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合并颅脑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颌骨骨折,容易并发颅脑损伤;因此我们要熟悉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掌握抢救和治疗的护理配合,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意识和瞳孔变化,有无脑脊液鼻瘘等。
2.2 呼吸道的护理 颌面部血循环丰富,同时颌面部紧邻呼吸道,损伤时可因组织移位、舌后坠、血凝块和分泌物的堵塞造成呼吸道梗阻,特别是颌骨骨折横断骨下坠影响呼吸者,应设法将移位的组织和骨块临时复位,对于吸入性窒息,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术[1]。
2.3 心理护理 患者因颌骨骨折造成的面部塌陷、张口受限,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需要我们对患者的机体,社会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术前的心理特点及术后的心理适应能力[2]。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预期效果,术后进行健康宣教,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主动与患者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将以前同类患者的治疗情况作介绍,目的是增强患者的信心,尊重和关心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使患者心理慢慢得到缓解,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2.4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给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术前备皮,漱口,清洁口腔鼻腔,全口洁牙,术前6 h禁食水,术日晚保证睡眠,遵医嘱给镇静剂,全麻者术日晨排空大小便,留置尿管,带病历入手术室。
2.5 全麻术后护理 床边备好急救物品,予以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麻醉未清醒者予去枕平卧或侧卧位,气管切开者肩下垫小枕,使颈部舒展,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予头高卧位,减少颌面部肿胀。
2.6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颌面部肿胀情况,咬合不良,术后感染,不良愈合等并发症。牙弓夹板,结扎丝、橡皮圈是否松动、脱落,有否移位,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7 口腔护理 由于患者缺乏正常咬合功能,口腔的机械性自洁作用障碍,加上创口分泌物、上皮坏死组织的脱落,食物残渣的滞留,尤其是装置牙弓夹板者,口腔内的细菌易侵入骨折线引起软组织感染、骨内感染,从而影响病情康复,所有的患者我们均采取口腔护理,首先我们采取头低位,予0.9%无菌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冲洗,然后用康复新20 ml含漱,每日早晚及进食后均要进行护理。同时观察牙弓夹板结扎丝有无脱落及断开移位,局部伤口有无感染肿胀或长期有渗出物[3]。
2.8 饮食护理 颌骨骨折患者常由于张口受限等原因,不能咀嚼食物,特别是作牙弓夹板固定者,食物只能从牙间隙吸入,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受限制,易引起口腔和肺部的感染,为了促进伤口的愈合,必须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术后可进食米汤、菜汤、牛奶、并通过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能量合剂,解除颌间牵引固定后,应进行适当的咀嚼活动,鼓励患者张口进食,予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蒸蛋、鱼肉、菜末等。恢复期患者应适当活动颌骨与肌肉,每天张动多次,并行适当的食物咀嚼活动,予易消化和易吞咽软食,避免过度咀嚼。记24 h出入量,每3 d进行一次营养状况的评估,及时调整以保证营养平衡。
2.9 康复指导 长时间颌间牵引常常导致患者颞颌关节强直,出现张口困难[4];故去除颌间牵引后应教育患者及时进行张口训练,以张口度达到三横指为正常。教育患者出院后继续做好口腔清洁,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硬的食物。
3 讨论
颌骨是面部体积最大,部位最突出的部位,易遭受损伤而出现骨折,骨折发生后常出现面部畸形、腔黏膜的损伤、张口困难、进食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影响营养物质摄入。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供给充足的能量以加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口腔黏膜损伤,以防增加感染的机会,利于骨折的早日愈合,减轻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27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全部解剖复位成功,治疗期间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治愈出院,无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随访一年后全部患者经X线检查提示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 郭萍.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指导.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1-52.
[2] 丁栽芬,赵桂燕.口腔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现代实用护理学,2006,18(10):755-756.
【关键词】手足口病; 疱疹; 传染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53-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2]。
1 临床资料
2010年05月至12月青州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10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35例,并发心肌炎的5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5~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及鼓励赏识,比如夸奖孩子勇敢、干净,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2.2 发热的护理: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 cm,拔管后轻轻挤压处,以利药物吸收。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3 口腔护理:我科收治的310例患儿中,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 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4 皮肤护理: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需要抱起喂奶时应平卧抱起,尽量减少头部上下活动。因脑炎患儿可引起颈部肌无力,不能拖起头部,协助并指导家属给孩子正确喂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6 并发症的护理: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3]。
2.7 用药的护理:由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无特效抗病毒药,轻症患儿若自身免疫力强,可通过口服一般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及板蓝根颗粒多能治愈,对于重症患儿及免疫力差的患儿,除应用一般抗病毒药外,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提高患儿免疫力及促进病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脑炎的患儿可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酌情应用镇静剂,使脑细胞得到休息促进恢复。并发心肌炎的可加用果糖、维生素C、ATP、辅酶A、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由于小儿用药剂量小,药物敏感性强,在应用甘露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尿量,因为甘露醇属脱水剂,用量过多或用药时间过长,都可引起患儿精神不振、乏力、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一旦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用药。
2.8 出院指导: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我院出院患儿中,无一人复发。在电话随访过程中,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2.9 静脉留置针护理:由于患儿对静脉穿刺感到恐慌、害怕,且父母心疼孩子,征得家属同意,我科护士对120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得到家属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减少了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方便危重患儿随时用药。我们对患儿留置针采取每班交接,具体观察留置针局部有无发红、肿胀现象,判断留置针是否脱落和局部有无感染现象。
3 讨论
由于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大多数老百姓对此病不甚了解,一旦孩子患上此病,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期间,做好院前、院中及院后宣教至关重要。院前宣教可通过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宣传画等多种途径进行。宣教内容包括:患儿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等。做好此项工作可减少患儿发病率,避免疾病暴发流行,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院前宣教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完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除配合各界部门做好院前宣教以外,更主要的,做好院中宣教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