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

第1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欧导(AUTOMHA)公司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意大利贝尔加莫,是欧洲专业的密集存储设备和自动化存储设备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工业自动化搬运和存储领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欧导的主要产品包括穿梭车、子母车系统、堆垛机、RGV等。近年来,欧导开发出的Autosat系统(欧导穿梭车)连同Autosat mover系统(欧导子母车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仓库内的物料搬运、存储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订单处理。目前,其穿梭车销售业绩全球领先,2013年共销售了385台穿梭车。

欧导公司的产品究竟有哪些优势?将如何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欧导意大利有限公司总裁Franco Togni。

记者 欧导公司的最新产品是什么?相对于同类产品有哪些优势?

Franco Togni:近年来,欧导专注于穿梭车的研发与生产。我们最新推出的穿梭车,可以在自动模式下装卸货,并实现货物的先进先出或先进后出;穿梭车配备高性能锂电池重量仅15公斤,很轻便;电池至少可充电900次,仅需充电5.5小时就可以100%充满电量,并且可以连续运行10小时以上。同时,公司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这种穿梭车的定制服务。

欧导的子母车系统(Autosat mover system)是集合了穿梭车密集化以及堆垛机自动化理念等多个优势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化密集存储系统。我们从2005年开始研发并试制子母车产品,于2008年开始推向市场,目前在欧洲和亚洲等市场有着不错的口碑和客户反馈。

欧导子母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母车(Autosat mover)通过安全滑触线供电,可以实现7×24小时作业,无需休整,提高了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2.母车运行速度可以高达150米/分钟,作业效率高。

3.母车可在单一层轨道上运行,也可通过特定的子母车提升机实现不同层面的换层作业,满足不同作业效率的设计需求,使子母车系统实施方案达到最佳性价比。同时,子母车方案实施后,如果客户出入库频率加快了,子母车系统在原来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升级后,就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4.子车(supercap)用超级电容代替传统的电池,其使用寿命长(循环充电可以达到1000000次,可以使用十年以上),所以不需要更换电池,同时也避免传统电池报废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

5.子车实现在母车上的自动控制充电,充电时间短,约7-10秒即充满电,而传统电池需要长时间的充电,且需要配备备用电池或离开工位进行充电。

6.子车和母车通过Wifi通讯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单独的一台母车可以和一台子车进行配套作业,同时,一台母车也可以控制多台子车。

7.母车的Wifi通讯系统也集成了安全指令,以控制该车在更多临界条件下的运行(如遇到紧急情况、进入保护区、自动化系统报警)。

这些技术优势的获得,归功于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在新设备研发方面的持续大量投入。欧导公司希望成为世界先进的自动化仓库设备的标杆企业,并和行业内的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共赢。

记者 欧导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状况?将采取哪些举措加快在中国的发展?

Franco Togni: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面临土地成本的不断增长与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巨大压力,因此对于自动化仓储以及密集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将为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带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欧导的穿梭车产品最早是从2009年在中国开始销售,到2013年12月,在中国的销售量已超过100台,客户有南京华德、南京音飞、南京六维、新中联、东联仓储等国内知名货架企业,客户对欧导公司的产品给予了好评。

正是因为看到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2013年4月,欧导总公司决定直接进军中国市场,在中国上海成立了独资企业——欧导(上海)商贸有限公司,随后,欧导又迅速地在江苏太仓投资建设组装工厂,预计于2014年4月正式开始在国内组装生产穿梭车等产品。新工厂的设立,将使欧导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提供快速的交货期、快速的售后服务响应以及更加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太仓工厂今后也将为欧导公司继续加快进入亚太市场提品生产和服务支持。

记者 欧导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是怎样的?

第2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芜湖市制造业特点和技术装备状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年认定一次。

第三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和撤销等管理工作由市经信局负责;各县(市)、区经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的推荐申报、指导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认定

第四条 认定条件

(一) 凡在芜湖注册并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业企业,具有较好经营业绩。

(二) 企业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建立了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拥有稳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了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逐年上升。针对企业员工,制定具体信息化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

(三) 企业信息系统以应用为导向,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在本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示范和推广效应。

第五条 认定标准

依据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的关键要素综合评定。评分细则参考附件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六条 组织申报。由县(市)、区经信部门组织辖区内企业申报,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出具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汇总上报市经信局,推荐文件一份,企业申报材料提交电子版和光盘一份。

第七条 评审认定。市经信局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的单位进行评审,提出预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市经信局根据专家意见和公示收集的反馈意见审批认定,由市经信局发文公布。

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

(一)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二)弄虚作假、违反相关规定或有其它违法行为的。

第九条  因第八条第(二)项原因被撤销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的,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十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经县(市)区经信部门报市经信局申请更名。

第五章   奖惩

第十一条 主管部门应对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加强指导,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诊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第十二条  上报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原则上从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中推荐;对每年新认定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按当年市级新型工业化政策给予奖补。鼓励各县(市)区对新认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给予支持。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  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2、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3、芜湖市数字化化车间申报书

       4、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项目总得分由基本要素分、附加功能要素分和绩效分三部分构成,即

总分=基本要素分(≤60分)+附加功能要素分(≤30分)+绩效分(≤10分)。

根据项目的技术特征,从“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中选择一种,将各分项得分填入附表1,评定项目总分。

其中,基本要素属于单选项,即只能从多个基本要素选项中选择一项;附加功能要素属于多选项,附加功能要素得分为多个选项得分之和;绩效分参照附表1下方的评分细则。

1.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M1)

1.1 基本要素(单选项)

(1) 智能单元(M1-A.1)。制造单元配备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装备等数字化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制造单元内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等功能。【30分】

(2) 智能生产线(M1-A.2)。在智能单元基础上,建立了物料自动输送系统;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保存和分析功能。智能生产线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40分】

(3) 智能车间(M1-A.3)。在智能生产线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全过程闭环管理。【50分】

(4) 智能工厂(M1-A.4)。在智能车间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和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60分】

1.2 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工艺)管理(M1-B.1)。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开发产品,建立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图纸文件电子化,以及图纸文件集成管理;或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工艺,建立了工艺集成管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和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10分】

(2) 可视化管理(M1-B.2)。建立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水平。【10分】

(3) 信息安全(M1-B.3)。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2.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M2)

2.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实时数据库(M2-A.1)。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实时数据库平台,并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40分】

(2) 生产流程模型化(M2-A.2)。在先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工艺流程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具备模拟仿真和工艺优化功能,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50分】

(3) 决策智能化(M2-A.3)。在生产流程模型化和可视化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60分】

2.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运行过程动态优化(M2-B.1)。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采率达到90%以上,物流、能流、物性和资产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制造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运行过程动态优化。【10分】

(2) 风险自动监控(M2-B.2)。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10分】

(3) 信息安全(M2-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3.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M3)

3.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协同平台(M3-A.1)。建立了网络化协同开发或云制造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运行规则。【40分】

(2) 协同制造(M3-A.2)。借助协同平台,面向制造需求和社会制造资源,在企业内实现制造资源弹性配置,以及网络化协同制造。【50分】

(3) 企业间协同(M3-A.3)。借助协同平台,围绕重点产品,采用并行工程,实现异地设计、研发、测试、人力资源统筹与协同;【60分】

3.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溯源(M3-B.1)。利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建立了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10分】

(2) 管理框架动态重组(M3-B.2)。信息、资源高效统筹、异地共享,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跨区域协同,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架构实现敏捷响应、动态重组。【10分】

(3) 信息安全(M3-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4.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M4)

4.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差异化定制(M4-A.1)。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差异化产品数据库,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40分】

(2) 个性化定制(M4-A.2)。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建立了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实现个性化产品开发和销售。【50分】

(3) 定制服务平台(M4-A.3)。建立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60分】

    4.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数据驱动(M4-B.1)。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速和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10分】

(2) 资源协同(M4-B.2)。建立了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管理系统(CRM)和供应商管理系统(SRM),网络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4-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5.远程运维服务模式(M5)

5.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云服务平台(M5-A.1)。建立了云服务平台,具有多通道并行接入能力,对装备(产品)运行数据和用户数据远程自动采集,并建模分析。【40分】

(2) 数据处理(M5-A.2)。借助云服务平台,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装备(产品)上传的数据,采取数据挖掘等技术,自动生成装备(产品)运行状态报告,并推送至用户端。【50分】

(3) 增值服务(M5-A.3)。建立了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提供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以及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和远程升级等服务,为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诊断和运行维护提供决策支持。【60分】

5.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远程操控(M5-B.1)。借助云服务平台,远程监控设备状态、作业操作和环境状况,远程下达操作指令,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具备接管用户端大部分现场操作的功能。【10分】

(2) 协同与集成(M5-B.2)。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云服务平台与产品研发管理系统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5-B.3)。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10分】

表1 智能制造新模式评分表

单位

名称

 

项目

名称

 

模式类别

 

编号

 

模式

得分

离散型

M1

流程型

M2

网络协同

M3

大规模定制

M4

远程运维服务

M5

基本

要素

得分

(单选)

 

 

 

 

 

附加功能要素

得分

(多选)

 

 

 

 

 

 

 

 

 

 

 

 

 

 

 

 

 

 

 

 

 

 

 

 

 

绩效

得分

 

 

 

 

 

总分

 

 

 

 

 

                     

绩效评分参考细则:

(1) 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5分】;生产效率提高不到20%,酌情给分。

(2) 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5分】;运营成本降低不到10%,酌情给分。

(3) 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0%以上【5分】;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不到30%,酌情给分。

(4) 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以上【5分】;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5) 单位产值能耗降低5%以上【5分】;单位产值能耗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6) 替代恶劣或危险环境下的人工操作【5分】。

绩效分等于(1)至(6)分项得分之和;总分超过10分,按10分计。

附件2

 

 

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申报单位( 盖 章 )                              

智 能 工 厂 名 称                                

智 能 工 厂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一、企业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单位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E-mail

 

企业负责人

姓名

职务和职称

电话

 

 

 

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20    年

20    年

20    年

总资产(万元)

 

 

 

总负债(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税金(万元)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特点,400字左右)

 

 

 

 

 

 

 

(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智能制造模式

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远程运维服务模式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起止日期

 

项目投资(万元)

 

(对项目的智能化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400字左右。)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经信局初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二、智能工厂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实施的先进性(与项目实施前的效果比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实施现状(此部分具体编写要点见附4,如申报多个模式试点示范,需分别描述。)

四、示范作用(突出对典型行业和区域内开展同类业务的可复制性和示范价值。)

五、相关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3、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的清单及品牌、供应商和发票复印件;

4、企业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专利;

5、能够证明满足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的其他文件资料。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3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报书

 

 

 

 

 

 

 

申  报  单 位(盖章)                              

数 字 化 车 间 名 称                                

数 字 化 车 间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请表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具体到中类,如: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所属地区

填写格式: xx县(市、区)

 

组织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详细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E-mail

 

上年末总资产(万元)

上年末资产负债率(%)

 

上年末信用等级

上年销售(万元)

 

上年税金(万元)

上年利润(万元)

 

企业简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销售等方面基本情况,限4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车间名称

车间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万元)

 

车间建设开始时间

xx年xx月

车间建设完成时间

xx年xx月

 

车间生产产品及产量

车间上年度产出(万元)

 

车间内全部设备台套(产线)数

其中工业机器人数量

 

车间总体描述

(从车间智能装备应用及联网、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配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环境与资源能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与生产联动协同、售后服务智能化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的智能化情况进行简要描述,不超过5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智能装备广泛应用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台套(产线)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全部设备比重(%)

车间设备实现联网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数的比重(%)

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

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关键设备自动调试修复的情况)

生产数据采集分析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采集、传送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实时调整的情况)

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化

自动识别技术设施、自动物流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过程采用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物流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情况)

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

关键工序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自动诊断分析和处理情况)

产品信息管理情况

(请简要说明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采用批号/批次/序列号管理的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总体描述

(从产出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制造、安全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目前在行业内所处水平)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效益情况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车间人数情况

建设完成前车间人数

建设完成后车间人数

生产效率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建设完成后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产品质量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后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前优良品率(%)

建设完成后优良品率(%)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

经信局初

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一、企业情况概述

(一)申报单位概况:成立时间、发展历程、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二)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

(三)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区域以及智能制造方面已具备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已有的智能制造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车间情况概述

(一)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的和意义

(二)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标和任务

(三)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情况

(四)车间智能化改造实施前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比,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着重介绍,尽可能列出数据、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数字化车间对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创新点;

三、数字化车间具体情况介绍

(一)智能装备应用情况。车间内应用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情况,包括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以及设备的具体功能及性能指标等。

(二)车间设备联网情况。车间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的情况,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请提供车间信息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图,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详细描述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情况。

(三)生产过程实时调度情况。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生产任务指挥调度、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的架构,描述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的技术方案。

(四)物料配送自动化情况。生产过程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图;物流设施及设备的清单;描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特征。请描述电子单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链软硬件系统架构图、信息集成图;描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方式及效果;提供物流过程可视化、可追溯管理的实施方案;描述定制化增值服务的类别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五)产品信息可追溯情况。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情况。

四、相关附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三)车间内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发票清单及发票复印件;

(四)其他相关文件。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4:               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模式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先进设计技术应用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建设情况

请描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情况;提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整体架构图,描述其主要功能。

3、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请提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与集成情况。

4、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描述。

5、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工厂内部工业通信网络结构图,并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及运行情况;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并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描述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情况。

3、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先进控制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情况;描述关键环节实现自动控制与在线优化的总体情况。

4、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及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5、健康安全环境监控情况

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请提供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情况,安全生产的监控情况,描述在线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功能及运行情况。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情况

请提供项目的信息通信与网络系统的架构,并对架构进行描述;描述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三: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 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建设情况

请提供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运行规则;说明各协同企业的信息系统与该平台对接方式。

2. 开展协同开发的情况

请描述跨企业、跨部门开展协同开发的业务流程,以及异地资源的统筹和协同情况。

3. 开展协同制造的情况

请描述基于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所提供的制造服务和资源,企业间、部门间的典型应用场景。

4. 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情况

请提品溯源体系的建设情况,描述主要环节信息溯源服务开展情况。

5. 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情况

请描述企业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实现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功能。

6. 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项目

1. 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情况

请提供可定制产品的品类、各品类可定制的参数、定制服务模式、用户定制流程、企业个性化制造流程。

2. 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描述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等功能。

3. 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描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情况。

4. 个性化定制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协同与集成情况。

 

模式五: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1. 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

请描述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数据接口格式。

2.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详细功能;描述基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提供的具体增值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的业务流程和实施方案。

3.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

4. 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建设情况

请描述专家库、专家咨询系统的系统架构、主要功能、运行情况。

第3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实施方案,工程任务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工业企业供电》作为电气类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对其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服务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力。作者通过多年该课程的教学,归纳出《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按照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改思路,结合企业供配电设计生产的实际需要,总结了以模块化划分的《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方案,用于教学实际中,以提高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1《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开设至今,其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两点:一是采用单一工厂供电组件原理分析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较弱;二是对这门课程在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了解不足,课程讲解与工作实际对接点把握不好。首先,近年来我国工厂供电的自动化、程序化控制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使原有的工厂供电技术已不能满足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其次,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工业企业供电》课程还局限于工厂供电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介绍,由于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方式的采用不当,导致《工业企业供电》与专业应用脱节,使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中。

“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法它是将企业实际的工程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企业中的实际工程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由学生亲自进行工程任务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工程任务相关内容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工程任务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为企业提供优秀应用型人才。

本文就是将“工程任务课程化”借鉴到《工业企业供电》的课程教学中,并结合教学实际做了相应的改进,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科学设定课程教学方案

基于以上对《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和专业教学实际的差异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确定《工业企业供电》的课程目标,即以专业就业方向为依据,培养工厂供配电技术的综合应用基础能力。为此,提出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模块式的《工业企业供电》课程教学方案,即以课程教学目标与工厂实际需要作为分析对象,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工程任务模块,并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技能模块,开展理论实践教学工作。

2.1制定实施方案

2.1.1工程任务模块。经过分析,确定《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四个主要工程任务的教学模块,一个拓展模块。四个主要工程任务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变压器的选择应用、模块二主结线方案的设计、模块三导线与电缆的选择应用、模块四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拓展模块为新能源发电模块。按照相应的工程任务模块来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并在基础工程任务模块完成后,开展实际工程训练与企业工厂供电系统实地参观分析,让学生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2.1.2课程优化设置。一般高等院校《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基本上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总课时为64学时,后期开设该课程的课程设计40学时,通过模块进行讲练结合共同推进,最终实现课程设计与有效教学的融合。(见框图1)。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和消化知识,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考虑上述情况,在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同一个学期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课程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此阶在教学过程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电气设备小视频、照片等,以PPT形式,每人上台讲解,教师当场点评(此阶段对教师专业知识面要求较高,学生搜集的信息非常丰富,教师也不尽了解)。通过此种方式即加强了学生关注身边用电设备应用情况,又培养了对专业知识自学能力。第二阶段进行课程工程任务模块训练,巩固课程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包含课程设计)。为了达到实际的生产设计效果,教学团队利用收集的大量实际生产设计资料,某些企业的实际电气生产系统资料,为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教学中修改了资料中相关的技术参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企业电力生产设计;同时,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将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作为学徒工人,安排到专业公司参与供配电设计施工工作,以提升学生对工厂供配电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2.2方案实施过程。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制定了具体任务,包括科学制定工程任务课程化模块,将安全生产的理念贯穿各教学模块、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专业企业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使《工业企业供电》课程真正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

2.2.1安全教育贯穿工程任务课程化模块。为了更好的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课程组组织教师到企业调研,科学合理的划分工程任务课程化模块,始终将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江安全生产“渗透”在各模块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此环节的实施以学校具有安全教育资质的教师和聘请企业安全员进行讲授指导。各模块中计算、设计、选型中,强调对比校验内容的重要性,达到各电气设备安全、科学、合理。

2.2.2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为提高学生工厂供配电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关键。随着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发展,教师除了要熟悉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外,还需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考取电气类岗位认证,不断扩充相关工厂供电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相应的科研项目、教研活动来带动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在全面掌握授课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

2.2.3团队建设实施。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整个课程改革建设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优化课程团队的组织,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实践经验强的教师担任课程团队负责人,围绕课程建设,以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本过程有执教《工业企业供电》课程多年的教师,且具有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资质的教师带领开展课程建设。其次,教学团队开展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最后,为了适应工程任务模块教学的需要,以工程任务模块作为划分依据,将在该领域水平突出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课程团队内的多个模块小组,进行小组专项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的模块实施,采用聘请了供电公司的高工进行变配电站的运行、继电保护等内容的生产案例分析教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工业企业供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提升教学团队在各领域的整体教学水平。

2.2.4校企合作建设。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有效的组合,关键点在校企合作建设上。在我校“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向引导下,依托于地区工业生产和新能源及发电工程的建设,利用企业的参观和实习,加强学生的现行先进电力企业的认识和了解。目前,结合地区优势,已于石嘴山大武口热电厂、平罗光伏电站、石嘴山供电公司、吴忠太阳山风电建设项目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模块实习奠定基础。同时与标准化安全生产企业埃肯碳素建立安全实习基地,为学生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此外,将企业电气扩建或已建成的项目资料拿来,调整参数,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行设计改造,加强专业设计的真实性。

2.2.5信息资源建设。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学习交流资源,本课程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依托,建立强大的专业讨论群,该群主要以我校电气类专业在校学生、历届毕业生、合作企业电气工程师、学校专业教师组成,毕业生可上传大量的专业生产案例,企业工程师可提供实际生产规范、专业教师可提供正确严谨的专业体系指导,共同上传专业资料和生产案例。目前该群已有学生达到400余人,上传资料达到1T,为在校学生《工业企业供电》课程的学习和工程任务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力的促进学生课下对课程专业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3结 语

将《工业企业供电》课程主要分为五个工程任务模块,结合工程训练和企业实践,将实际的工程任务和安全生产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际工程任务、生产设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知识时密切结合实际生产,让学生学有所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和工程完成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培养、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超群,浅析工程任务课程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教材

教法,2011,67-68

[2]葛淑环,杨凤义 工程任务课程化在教学中的分析.教材教

第4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早餐后,当你走进中心控制室,与全厂10个车间的控制师们在明亮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每个人面前的设备屏幕上,全厂的设备运行状况配以数据,以可视化模型的方式一览无余。

你心情愉快地扫视自己监控设备的数值波动,DCS(分散控制系统)会自动提示出现异常数值波动的环节,并通知车间巡检班长到设备区进行仔细巡检。一会儿,巡检工人的坐标出现在电子视图上,对方发现的问题和记录的数据也一并通过电子巡检设备传回控制室。

判断问题后,系统自动给出处理方案,并指导技术工人轻松的处理了设备问题……这并不是虚幻的电影场景,而是在未来的智能工厂中呈现的一幅再普通不过的工作画面。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跨越

起始于2012年的智能工厂建设,经过三年的发展,已经从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传统企业转型,初步形成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实现敏捷生产、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了装置数字化、网络高速化、数据标准化、应用集成化、感知实时化。正是凭借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的卓越成绩,九江石化才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首批试点示范企业之一,以及石化领域第一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作为长江沿线的中等规模炼化企业,九江石化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基础到顶端的过程。就如九江石化信息中心主任罗敏明所说,九江石化的信息化建设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2005年之前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从无到有、从单机版应用到网络应用,从单个功能到单项业务应用,各部门信息化应用如散兵游勇,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处于业务处理电子化的初级阶段,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信息安全管理薄弱。

第二,2005-2011年阶段。公司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加快了发展步伐,三个层面信息化建设、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营管理层面,建立了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覆盖了财务、计划、销售、采购、设备、项目、资金管理和人事、薪酬等核心业务,通过业务重组、优化,推动了企业管理创新;电子商务应用改变了传统购销模式,堵塞了管理漏洞;OA办公、信息门户、工资奖金考勤等系统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生产管理层面,先后实施了SMES、LIMS、ORION、PIMS、流程模拟等应用系统。在过程控制层面,主要装置都开始应用DCS系统,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生产装置先进控制等进一步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操作、优化和管理水平。

第三,2011年至今阶段。公司规划了“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和智能工厂建设方案,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信息化建设,以打造一流的信息化能力为目标,为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做出贡献。这一时期,九江石化的智能工厂建设拉开了序幕。

智能化促效率、效益双提升

在罗敏明看来,智能工厂就是在智能化发展趋势下,面向产品全产业链环节,综合应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与现有生产过程的工艺和设备运行技术高度集成的新型工厂,以实现复杂环境下生产运营的高效、节能和可持续为目标。

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支撑安全环保、固化卓越基因”,在“计划调度、安全环保、能源管理、装置操作、IT管控”等五个领域,实现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等“五化”特征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生产管控中心集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管理、专业支持、应急保障“六位一体”功能,生产运行实现由单装置操作向系统化操作、管控分离向管控一体的转变。

另外,“十二五”以来,九江石化完成了一系列组织机构的重组与职能调整。构建了矩阵式集中管控新模式;建立了生产经营优化、三维建模等一系列专业团队;充实信息化管理、开发及运维力量,建立关键用户激励机制。

同时,在建设企业级中央数据库时,突破了此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插管式”集成方式的限制。中央数据库集成了13个业务系统的标准数据,为9个业务系统提供有效数据。通过“采标、扩标、建标”方式,完成了与中国石化标准化平台的对接。

基于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应用取得突破。基于工程设计的三维数字化平台现已集成120万吨/年连续重整等15套生产装置,以企业级中央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HSE管理、操作培训、三维漫游、视频监控等六大类深化应用。

全流程优化平台应用取得实效。自主开发的全流程优化平台提升了PIMS、RSIM、ORION、SMES一体化联动优化功效,实现了炼油全流程优化的闭环管理。全流程优化平台与原油评价、LIMS、SMES、ERP等系统共享数据,提升了生产经营优化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HSE管理及应急指挥实现实时化、可视化。HSE管理系统实现全员全过程HSE管理;施工备案系统对当天每项作业实行“五位一体”有效监管;各类报警仪、视频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实时联动。环保地图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各类环境信息,异常情况及时处置、闭环管理。

实现安全和环保双保障

“石化行业是高危行业,高温采样,易烫伤;低温采样,易冻伤;明火、热、静电和火星,会导致爆炸;生产、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处理不好,不仅会危害人生安全,也会污染环境。”九江石化质量管理中心工程师边洪胜说。正在建设的环境在线监测和已经投入使用的DCS自动控制系统的配合,能够有效地提前设计化学品投入和排放量,监控实时环保数据。

在智能工厂建设实践中,九江石化将“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理念置于优先位置。施工作业备案及监管体系,850台可燃气报警、1000余处火灾报警、585套视频监控等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联动,支撑HSE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公司连续5年获评中国石化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外排达标污水COD、氨氮等指标处于行业内先进水平。

第5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炼油 工业自动化 控制系统 设计 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各行各业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均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导致我国成品油市场一度出现“油荒”现象。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长期以来,我国的炼油行业都存在着炼厂数量多,生产规模小,效率低下等阻碍炼油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快炼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和建设成为推进我国炼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 炼油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与设计目标

1.1 炼油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

目前先进的炼油化工厂都采用了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系统,自动化的控制可以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在管理中采用更加精细的控制方式,可以最大发挥工艺的过程中的生产能力,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控制可以掌握各种原材料添加过程,也可以精确控制设备的运行,使得工程实现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实现企业整体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指导企业按时按需进行生产,保证利润降低能耗等等。

1.2 炼油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

控制系统的设计是针对生产需求进行层次化和结构化设计,对设备进行网络化连接,并设计之间的通讯与控制功能,利用新型的仪器和仪表结合控制系统的设计概念与方案,适应炼油化工的生产需要与组织需求,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企业战略需求,分析多种设计方案并集中优选,选择相对可靠且适用的控制方案,以此建立一个可靠的管理与控制系统,帮助企业在实际生产中达成智能化管理的目标。

2 自动化系统与管理模式的结合

ISO标准管理模型中,设计人员主要将检测、执行以及驱动到一级的控制和管理分为六层功能。以构成这种六层功能结构作为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要点。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层次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数据采集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炼油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使用的技术和引进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企业中的施工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因此炼油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炼油控制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完善炼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建立科学、严谨的炼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势在必行。

3 炼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硬件支持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PLC和DCS生产商抓住了商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PLC和DCS的软件工具和系统硬件的设备两者之间有效分离开来,从而为设计和开发具有实施监控功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奠定基础。

3.2 整体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的需求,实现炼油的大型化、集约化生产的战略目标,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炼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全厂范围内的中心控制室并设置多个现场机柜室,形成一个分布式的系统模式。实现集中操作分散控制的效果。现场控制室按照分区设置,解决电缆过长增加成本且影响传输的情况。利用可靠的结构设计来保证现场机柜室的安全,且进设置检查与调试接口,不设施常驻岗位。同时在企业范围内改造系统硬件,统一利用大规模的DCS,改变多数应用硬件不同厂商的问题,让小型系统、PLC等都具有统一的硬件支持,提高了系统统一性,最大限度的发挥DCS的功能与优势。同时系统通讯采用光缆技术,使得系统实现高速、抗干扰、可靠的性能优势。

3.3 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炼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全面性和严谨性,设计人员需要完善DCS控制系统,将工程师控制站,操作员管理站、中央归档服务器(CAS)、I/O卡以及相关的机柜和OPC服务器等设备全部纳入到DCS控制系统的设计范围当中,选用性能较高的SCALANCE X-400交换机构成1Gbit/s的冗余环线网,采用1Gbit/s的冗余环线作为炼油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器层和服务器层之间系统总线。从而将所有的控制器和服务器进行连接,充分的发挥数据输送和交换的功能,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网络运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信号交流和输送。

4 防雷系统设计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还需要对防雷系统进行细致规划与设计,在了解厂区基本情况后,应进行综合防治,即利用综合性的措施来设置防雷系统,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防雷采用的是分类屏蔽、区域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设计信号类电涌防护等措施,以此提高整个体系的防雷抗干扰的能力。因为系统采用了光缆,在系统中提高抗了干扰的性能,保证其防雷效果提高。

5 结束语

在炼油化工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应明确系统建立的目标与方式,即分析与研究现场需求后再进行细化设计,在设计中应本着提高仪表和控制系统效率与效果的思路,实现平稳运行和整体化控制,并尽量提高操作的工作环境,提高管理的平台化。同时关注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与管理效果,为生产决策与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使得系统设计体现其自动化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现代化炼油厂自动化技术的集成开发和应用通过技术鉴定[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9(04)

[2] 张建国.SIS在过程工业应用中的典型问题探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0(01)

[3] 郭磊,倪冬.OPC技术在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8,(8)

第6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表示,中天科技的创新得益于精细制造文化,体现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多重创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创新。

多重创新在智慧工厂

作为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而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的中天科技也在积极推行自己的智能制造,建立自己的智慧工厂。

据介绍,中天科技今年启动了智能车间计划,准备建设15个智慧车间。而在今年9月初,光缆厂的中心控制室刚刚通过验收。

中天科技总工程师谢书鸿告诉《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中心控制室的大屏幕上分为多个区域,其中可以远程监控工厂各个工序的实际生产情况,显示各条生产线的运行参数,未来中心控制室内还将增设三个调度岗位,用以完成工厂内所有的生产控制和调度工作,保证车间现场仅需少量员工就可监控所有生产线的生产。

不仅如此,预计到9月底,光缆厂的智能立体仓储也将建成,届时光纤进入光缆厂之后,可实现全程自动化的监测、着色、传输、存储,直至到光缆生产车间。谢书鸿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天科技将建成比较智能化的光缆生产车间。

走向互联网+

光纤光缆行业属于高端制造业,但是线缆业中的其他行业自动化程度相对不高,远程控制能力不是很强,在这一背景下,中天科技提出了打造中国线缆行业的互联网+。

第7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BIM;智能加工;集中加工;配送

钢筋工程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项工程,随着建筑体量的不断增大,钢筋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采用传统的加工模式加工点多而分散,无法较好地对成品质量和钢筋成本进行控制[1]。本文通过介绍树兰(济南)国际医院项目采用的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模式[2],对此种模式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工程概况

树兰(济南)国际医院项目为设计、施工、采购为一体的EPC医疗康养项目,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国际医学中心片区,总建筑面积34.1万m2,建筑高度99.6m。本项目由六个单体组成,基础形式为承台+防水板(筏板)形式,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项目总用钢量约为3万t,钢筋级别为HRB400和HRB500,由于项目建筑面积大,主体队伍多,钢筋分散加工,会因队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钢筋搭配不合理产生大量短料。项目为减少钢筋浪费,节约钢筋用量,提高钢筋成品的加工质量,对钢筋工程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建立钢筋集中加工厂,引进自动化钢筋加工机械[3],对成品钢筋进行了集中加工和配送,查阅图集规范,寻找钢筋优化项用于翻样过程中,将钢筋工程做细做精,提高项目钢筋工程的科技水平。

2钢筋管理优化

钢筋精细化管理以钢筋分项工程为研究对象,以统计数据为依据,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去取代概念化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计划与采购、技术优化、加工管理、绑扎管理及对外结算等各个钢筋管理环节,利用过程量化数据进行问题分析和管理纠偏,以实现钢筋分项工程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在技术层面根据钢筋精细化的管理要求,翻阅相关钢筋图集寻找可优化点,如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方面进行探究,发现保护层厚度与对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的系数存在影响,当保护层厚度大于5倍钢筋直径时,系数可再乘0.7。根据图纸发现,在筏板底部钢筋及外墙外侧,钢筋均符合该要求,经设计核定,采用该方式施工。在管理层面进行探究,将BIM技术、智能加工技术、二维码料牌等先进技术应用到钢筋管理中,包括钢筋翻样、钢筋加工以及钢筋分料配送等方面,提高了钢筋管理效率。加强了现场钢筋管控,针对短料余料及时返厂统一调配,提高钢筋利用率。加强前台绑扎的巡查力度,检查是否依照技术优化进行施工,督导施工质量。

3基于BIM技术的钢筋翻样技术

在大型公共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复杂节点和特殊的结构,利用传统的翻样软件无法做到精确翻样,会对现场施工造成影响。针对以上问题,决定将BIM技术与钢筋翻样进行结合,将较为复杂的节点和特殊结构在REVIT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寻找最优钢筋搭配方案,形成钢筋三维排布图供现场工人绑扎应用。引进基于REVIT的钢筋自适应下料软件,该软件可以根据图集要求及现场实际需求调整各类参数,可以对原有建好的模型进行配筋,相比较于传统的翻样软件,节省了建模时间并能够实时查看钢筋排布相对位置,在确保钢筋合理搭配的同时,也能考虑现场施工问题。该软件保证钢筋搭配及现场实施的合理性以及优化项使用的准确性。

4智能加工技术应用

为满足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的钢筋加工目标,对原有的钢筋加工设备进行升级,引进全自动智能钢筋套丝生产线和全自动智能钢筋弯折生产线等大型钢筋智能生产设备,解放人力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为保证钢筋加工的精准性,联合设备厂商,打通加工设备与PC端的传输屏障,将无线传输模块植入到加工设备的中央控制器中。可实现料单利用PC端在一个无线网内进行传输,减少了因手工输入造成的下料错误问题,确保钢筋加工目标的实现。

5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流程

项目开工前期对现场钢筋使用情况和场地布置情况,建设完成钢筋集中加工厂,同时引进自动化钢筋加工机械进行钢筋流水线式加工。同时编制完钢筋精细化管理方案,将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模式作为方案的主要构成部分,优化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流程。钢筋翻样采用三级审核机制,由主体劳务队伍的翻样师进行翻样,再由第三方咨询单位的钢筋工程师依据优化项进行审核,审核后交由项目部进项复核检查是否有过度优化的部分,保障料单的合规性。将审核完成的料单传输给加工厂,由专业的加工队伍进行统筹配料生成二维码料牌,将料单导入进智能加工设备中进行批量加工,加工完成后的半成品根据料牌分区堆放。同时根据现场需求由专门负责配送的班组按需求进行现场配送,并及时通知主体队伍进行签收。在加工配送过程中二维码料牌能够清晰地反映材料的使用部位,型号以及存放位置,为钢筋的快速分类处理提供保障,避免钢筋配送混乱造成现场使用错误等问题的发生。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八部分:(1)钢筋翻样:钢筋翻样由各主体队伍完成,在翻样过程中结合项目施工图纸和钢筋精细化管理中的钢筋优化项进行翻样,充分考虑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做到精准翻样。(2)料单审核:料单审核采用第三方咨询单位进行初审,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终审的形式,依据钢筋优化项和图集规范对料单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料单退回重新翻样,对合格的下发加工厂进行加工。料单审核制度的建立可提高翻样质量,促进钢筋优化项的落地实施。对于控制钢筋成本有重要意义。(3)料单发放:料单发放采用第三方咨询队伍发放并签字记录,项目部留存的形式,严格执行料单交接手续,杜绝在交接过程中造成料单丢失而耽误加工的问题。(4)配料加工:加工厂在收到料单后方可开始加工,场内以自动化钢筋加工生产线为主,半自动加工机械为辅的加工模式进行加工。同时加工过程中对产生的短余料进行重新加工搭配,减少了钢筋废料的产生率。(5)质量检查:对加工完成的成品由质量工程师联合加工厂负责人进行检查,对钢筋直螺纹套丝质量,钢筋弯折平直段长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进行配送,不合格的重新返厂处理。采用此种方式,从源头上控制了钢筋成品质量,降低了现场绑扎过程中因成品不合格而造成的质量问题。(6)成品分装:由于一厂供应多个施工队伍,所以在场内划分堆料场地,分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料单进行分区分部位分装,对不同用途钢筋进行细化,杜绝因分料混乱造成的送错料等问题,提高配送效率。(7)配送下发:钢筋分区码放分区吊装,缩短装车时间,同时加工厂为每家队伍准备一台小型牵引车,做到专车专用,同时场内还配备两台叉车和一台随车吊,以备应急使用。加工厂内建立明确的出厂台账,以便查阅。(8)现场施工:钢筋到场后由各主体队伍钢筋负责人进行签字验收后方可进场施工。

6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模式的应用意义

6.1成本控制

通过钢筋集中加工能够有效减少钢筋浪费,充分利用现场材料[4]。对现场所有的钢筋进行统一管理,杜绝工人随意使用钢筋造成非施工原因的材料流失。将各家队伍的钢筋进行统一分配,统一加工可以进一步利用现场的短料余料,减少钢筋废料产生量。现项目已完成加工钢筋27000余t,废料产生量约120t左右,整体废料产生率约为0.05%左右,远低于目标值。同时采用自动化钢筋加工生产线,降低了人工投入,提高了钢筋加工的效率。采用自动化钢筋加工生产线较采用传统的加工方式成本降低约10%左右。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6.2质量控制

(1)采用传统的班组自己加工的方式,加工点多,加工人员混杂,对钢筋加工后的成品无法细致全面的进行检查,往往会使一些加工质量较差的钢筋成品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影响现场的钢筋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现采用集中加工配送的模式,方便在加工完成后对已完成成品检查,能够一次性完成一批检查[5]。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可以及时指出,在现场进行整改,杜绝了钢筋成品不合格而影响施工这类问题的发生。提高了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对钢筋的质量把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2)采用自动化的加工方式,减少了钢筋加工过程中因为不同工人经验的高低而造成的加工质量的差异。通过对钢筋直螺纹套丝加工质量进行对比,人工加工的质量合格率在90.6%左右,而采用自动化钢筋套丝机加工的质量合格率在97%以上。因此采用自动化加工更有利于成品质量控制。

6.3绿色施工

采用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模式能够很好地迎合现如今的绿色施工的理念和要求[6],在节地、节材和节约人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采用钢筋集中加工配送一方面将现场的短料余料重新搭配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将废料作为焊接马镫的材料降低了废料产生率,体现了节材的理念。项目建设完成两座加工厂,面积约4000余m2,相比于班组自己找场地加工大约节约30%的土地,为更好的现场规划提供了大量土地资源。

7结语

本文以在建的树兰(济南)国际医院项目为例,介绍了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技术,为后续可能应用的项目提供了一个范例。相信此种模式推广应用后,钢筋工程的成本和质量控制水平会得到很大提升[7]。

参考文献

[1]刘毓川.浅析钢筋集中加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20,40(6):229-231.

[2]杨青玉.成型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技术研究[J].建筑机械化,2020,41(2):22-24.

[3]贾金龙.钢筋加工机械化工厂化在青岛地铁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机械,2020(2):141-144.

[4]李芳芳.钢筋集中加工的要点分析[J].价值工程,2017,36(8):41-43.

[5]栾中洋.钢筋集中加工配送模式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8(13):168-169.

[6]聂勇.绿色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7,39(5):701-702.

第8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在过去大家更注重的是对有形的、硬件的机器设备的投入。实际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或者是经营过程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信息中心的愿景就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助推变革、易于管理。现在信息化对于一个工业企业来讲,也许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但是信息化的推进,可能会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会变过去的不可能为现在的可能,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推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能够把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推助企业变革。

因此,从公司战略来说,烟台万华信息中心的使命就是要创造安全、可靠、高效、统一的自动化环境。

打造数字万华

烟台万华要求信息中心必须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帮助烟台万华达到数字万华的目标。

作为第一批推行信息化的企业,早在1989年,烟台万华的前身烟台合成革厂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上马了万能财务公司的财务系统。1998年,万华又把万能财务软件换成了金蝶财务软件。

2002年,烟台万华成立了信启、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烟台为中心辐射三地的网络,以OA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以MEs和LIMS为核心的生态营业管理平台,以SAP为核心的业务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制造业业务运作的所有科技系统。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的总部在烟台,但最大的工业园建在宁波,宁波分公司占地两平方公里,预计2010年的6月份,总产能能够达到60万吨,经过两年以后,2013年总产能会到90万吨,整个的工业园区的收入会超过200亿。

到目前为止,在宁波的四套系统已经进行了全部的集成,有力地提升了公司在生态营运方面的管控能力。

以ERP为核心,实现了财务和业务一体化,建成了财务会计成本控制、生产计划控制、物流管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六大模块。通过这六大模块,实现了纵向的信息化和横向的业务系统结合,同时提升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降低工厂运行成本

宁波万华工业园区于2007年3月份至11月份实施了MES系统。采用了OSI公司的PI做为实时数据库平台,用PI-PROCESSBOOK做为前端组态客户端。

借鉴烟台MES的成功经验,在构建一个稳定可靠、实时高效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装置操作监控分析、工业园区内物料、能耗实时反应,生产班组成本即时提交,HSE环节监控,质量数据集成等多个子目标。

实时数据库高效的压缩保证了大量的生产过程历史数据的有效存储,帮助生产、管理人员分析生产过程变化规律,为生产进行可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生产故障,确定故障产生原因。提高装置的运行时间,并降低装置的最小宕机时间,对确定装置作业方案、提高装置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物料平衡的监测,使得工厂运行的成本大大降低。通过对工业园区公用工程的监测,为公用工程的统一调度优化提供了条件。查看装置运行的动态数据、关键参数曲线,可以分析装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实际运行历史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工艺方案。通过关键参数分析、确定生产中的技术改造。

保持大量装置运行历史数据,辅助生产中的技术决策。和质量数据进行统一集成,使得工艺点的全貌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展示,为集成分析提供可靠保障。将设备的相关重要参数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为设备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HSE的参数监测,为公司的HSE即时管理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手段。实时区分各操作班组的情况,为公司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最基础的管理平台。通过和SAP的高效集成,使得工厂的信息流程形成了从分析,决策,指令下达,命令执行,反馈这一闭环操作,提供了信息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把信息化做成精品工程

由于化工行业是流程型制造行业,对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利用MES系统可以提供一个精细化生产的平台。

MES系统上马的初衷是业务部门想要简化报表,但经过IT部门的了解,认为这属于MES功能的一小部分。且应用了MES系统后除了简化报表,还有流程图和分析功能等。

因此2005年烟台万华就开始了MES项目的建设,也采购了很多套国际上知名的DCS产品,针对各个不同的DCS厂商,把他们的数据集成在一个平台之上。

这样最下层是控制系统、MES是中间层,上面是ERP和BI系统等,形成了烟台万华的信息闭环。

2007年,宁波工业园区在车间建好不久就开始建立自动化管理系统,吸取了烟台总部的成功经验,有一些比较大的改进。例如工艺趋势分析、环保、物料平衡、仪表和设备模块都做了改进。

平台搭建起来之后,装置分析、调度优化、物料平衡、质量、工艺、大功率设备,很多子模块都涵盖在里面。例如设备优化和装置分析,可以快速反馈到生产环节。

比如工艺数据最优达到了18到25之间,物料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提高。上马MES系统之前工厂盘点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之后只需要半天或者一、两个小时。

此外,把质量系统也做了集成,在质量系统里输入数据,通过MES就可以看到实时数据。现场分析人员也可以实时看到数据,进行现场分析。

通过MES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MES系统把数据收集上来才让考核成为可能,实时数据使随时核算某班组的物料情况成为可能,达到成本控制需求。

2008年烟台万华上马了SAP项目,通过MES中的数据转化模块数据导人,不需要在生产计划模块进行人工干预也可以自动完成。不用人工输入各班组干了什么,还有哪些任务,系统就可以自动把数据转入。

烟台万华IT部门的每一个员工都有其业务对口方向,成为各个领域的业务顾问,才能更好的为自动化生产提出需求和建议。例如负责MES项目的工程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熟悉了生产模块,利用每年工厂设备大修的时间,实际体验设备装置的应用和性能。

第9篇:工厂自动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调研情况

两家典型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是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前期8年的市场调研后成立于2007年,去年获得首轮4000万风投资金。目前公司研发推广的工厂物联网技术产品已经在广东、浙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进行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通过向工厂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水准的工厂物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将企业信息化延伸到生产车间,直达最底层的生产设备,从而构建起数字化透明工厂,使生产制造不再盲目进行。工厂物联网的实时监控和预报警机制弥补企业管理资源的不足,详尽的原始数据通过提炼应用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快速、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持续提高管理水平、经营绩效和综合竞争力,推进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浙江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上市公司。“IDC流体控制”作为全球流体控制领域的专业服务商,服务于暖通、给水、消防、水暖配件及水处理五个市场,目前是最具实力的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团之一。集团现有4个制造基地——浙江IDC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IDC万达阀门、IDC盛大软管和IDC嘉兴暖通科技,总投资7亿多人民币,产值10亿多元。

企业应用工厂物联网技术的背景。据估测,我省各行业领军企业的装备数字化率已达80%以上,一定程度缓解了劳动力紧张局面,也较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但问题是目前的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大致在50%左右。浙江艾迪西流体控制公司也存在同样问题。随着劳动用工越来越紧张,公司已经投资了1亿多元进行装备的数字化改造,但工厂主管还是强调生产来不及,向董事会提出要求继续添置设备以满足业务增长需求。为此,董事会从台湾派出精益生产顾问到工厂调查指导,发现设备利用率并沒有申报的90%以上那么高。2010年8月,公司在了解到浙江力太科技公司的工厂物联网功能和作用后,通过业务接洽,双方达成协议先试用2台力太公司的物联网数据终端对其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2个月后,监测发现艾迪西公司原生产设备平均实际利用率只有29%,于是向力太公司追加购买了16台数据终端,并利用工厂物联网平台进行管理改进。再经3个月使用后,生产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了10%。为此,艾迪西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其属下所有工厂共计1100台生产设备全部安装上工厂物联网数据终端,应用一年后生产设备利用率提高到了68%,带来可观的效益。

企业应用工厂物联网技术的主要效益。通过对IDC集团下属工厂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已应用工厂物联网技术的1100台生产设备的统计数据推算,由于设备利用率从39%增长到68%,效率增长达到74%(计算方法为:(68-39)/39×100%=74%)。这样,将带来减少设备使用:1100(总台数)×74%÷2=407台,设备减少又将相应带来厂房面积减少:407(台)×10(平方,单机占用面积)=4070平方米。

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如下:

①减少设备投资产生的月息。设备投资额407(台)×7?郾7(万元,设备均价)=3134万元,则相应的月息为3134×0?郾5%=16万元/月。

②减少工资支出。407台/2?郾5(人均机台数)×2(2班制)×3000(人均月工资)=97万元/月。

③减少能耗支出:407台×10(KW,单机平均功率)×16(小时,日均加工时间)×0?郾7(元,平均电价)×30(天)=136万元/月,考虑非有效加工时能耗减半,实际减少能耗=136×50%=68万元/月。

④减少设备折旧分摊:3134万元/10年/12月=26万元/月。

以上4项合计=16+97+68+26=207万元/月=207×12=2484万元/年。

同时,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还为企业带来各方面的综合管理效益。一是提高了管理自动化水平。使公司信息化(如ERP)延伸到车间,并与设备自动化系统彻底融合,使工厂实现了数字化透明,并逐步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二是加强了部门协作能力。物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部门与生产支持部门(如计划、仓库、工装、设备维护、质量、工艺等)对生产实时状况、进度和需求的信息共享,促进了对生产异常和外部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三是增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由于工厂生产中的数据都是来自于物联网的自动采集,数据具有准、快、细、全的特点,为工厂的工价核定、绩效考核提供了全面、详细、责任分明的原始数据,从而为工厂管理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

二、有关建议

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工厂物联网在我省制造业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建议加大对工厂物联网技术的宣传和推广,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业中树立“两化融合”典型示范工程,确立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组织召开相关专题论坛,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邀请企业、院校等进行研讨,深化业界对工厂物联网的了解与认识。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工厂物联网的支持,将工厂物联网推广应用作为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