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患儿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患儿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患儿的护理措施

第1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1-01

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是婴幼儿多发病,秋冬季节尤甚。常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加,如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大便常规白细胞甚少等,并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可连及神经系统,预后不佳。因此,及时诊断、早期而合理治疗对婴儿病情恢复影响巨大。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在临床治疗患儿轮状病毒腹泻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72例,男性38例,女性34例,轻度患儿19例,治疗时间1d之内,中度患儿33例,治疗时间1-2d,治疗时间2-3d20例,年龄在05-2岁,平均年龄为14岁。

12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轮状病毒腹泻诊断标准。患儿急性起病;大便次数每天5-16次,呈稀薄糊状、水样状或是蛋花状,无腥臭味、无脓血;大便常规白细胞偏少或为0,无红细胞及粘液;经检测,大便轮状病毒呈阳性反应;伴随发热、呕吐及脱水现象。所有患儿营养良好,无心脑血管、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等原发严重病症及神经系统病状。

13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液体疗法。轻度患儿予以静脉滴注或是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患儿,采用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保持酸碱平衡。高热患儿注射退热剂,并予以病毒唑,按10mg/(kgd)加入100ml的、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一天一次,三天一疗程。

14护理方法

141病情护理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测量、观察患儿血压、呼吸、体温以及脉搏,发现患儿体温上升,则让患儿多喝水,或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根据患儿病状、情绪、呼吸状况调节输液速度;检查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并记录观察结果,仔细观察患儿神志、脱水情况,若发现呼吸异常、腹胀、精神萎靡等情况,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14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情况,对患儿补充营养和水分。一般情况下,患儿不禁食,鼓励喂养母乳,当患儿不呕吐后,给予口服补盐液;脱水较为严重的患儿,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多饮用口服补盐液,以补充水分;以流食为主,禁止油腻食物,慎用不易消化的水果。

143日常护理对患儿进行日常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防止引发感染病。清洁口腔,临床可采用3%的苏打水擦洗,每天两次。患儿皮肤很嫩,易受到外界感染,而患儿大便多为酸性,对患儿臀部皮肤刺激性较大,可引发皮肤红肿、感染、溃烂等病状,因此,必须进行皮肤护理,患儿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并及时擦拭,保持周围干燥;指导家长做好尿不湿更换工作,防止皮肤受损。

144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受刺激后常表现出哭闹、烦躁,进而影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家长的心理工作,并协助家长稳定患儿情绪。向患儿家长介绍腹泻知识、患儿腹泻病因、治疗过程、用药等,让家长理解相关治疗与检查,帮助患儿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促使患儿配合相关护理与治疗。

145消毒隔离轮状病毒主要通过亲密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饮水、呼吸道以及生活废水传播。每天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光,利用紫外线杀毒,保证病室内整洁,环境舒适,避免产生交叉传染。

15判定标准显效:3天内,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发热、脱水以及呕吐等症状消失。有效:3天内,大便性状、次数明显改善,所伴随的发热、脱水及呕吐症状好转。无效:3天内,腹泻及其伴随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于我院治疗的7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情全部好转,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51例(708%),有效21例(292%),患儿家属满意。

3讨论

因婴幼儿身体抵抗力差,轮状病毒腹泻常见于05-2岁婴幼儿,且秋冬季节尤甚。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起病急,临床主要表现有大便次数过多,大便中水分多,成黄色水样、蛋花样或是稀薄糊状,且伴有发热、呕吐及脱水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呼吸道或是神经系统病症。因此,临床工作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减轻患儿病痛。

目前,临床并无特效药物,一般进行补液、保护肠粘膜、给予抗病毒药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合理、周全的护理,如调整患儿饮食、指导和辅助家长稳定患儿情绪、观察患儿病情、进行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病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工作等,对患儿康复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在临床治疗基础上,采取周全的护理,通过研究发现,治疗患儿的有效率达到100%,且显效率为708%,这说明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儿康复具有重大作用,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天数新,杨硕妈咪爱、思密达量和用药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07):134-137

[2]刘文彬,袁丽,蒋安明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13):144-144

第2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患儿应用人工呼吸机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护理措施与体会。

结果:不能忽视使用人工呼吸机给患儿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结论:护士应从生理、身体、心理方面给予更多关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协助医生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人工呼吸机患儿影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67-02

人工呼吸机越来越广泛用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并成为重要的治疗和护理操作之一,及时正确应用呼吸机,可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但也不容忽视它给病人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我院近年来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儿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科52例接受人工呼吸机治疗的患儿,其中男孩38例,女孩14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7.85岁;临床诊断为呼吸衰竭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例,心力衰竭10例,重症肺炎10例;其中32例均出现言语沟通障碍、咳痰困难、鼻咽部不适,40例有恐惧感和焦虑感,36例有孤独感,30例有乏味感。

2护理措施

2.1对患儿生理上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2.1.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护理措施。应用人工呼吸机可能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及气胸[1]。护理措施:为防止下呼吸道感染,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每日消毒。严格进行管道管理,每天更换管道,湿化罐内无菌注射水每天更换。必要时吸痰,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处敷料每天更换2次,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为预防肺不张,潮气量应足够,同时应加强护理,协助病人更换,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对使用人工呼吸机的病人,床旁应准备胸腔穿刺包,以便随时使用;怀疑是气胸时,应通知医生,并拍胸部X光片,协助医生行胸腔穿刺,必要时插入胸导管以引出气体。

2.1.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护理措施。应用人工呼吸机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和低血容量。护理措施:分析低血压是由于使用呼吸机所致还是原来就有心脏衰竭而使心输出量下降,或因脱水、失血引起,因使用呼吸机而使症状加重,此时应对症处理。

2.1.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护理措施。若过度通气会造成碱血症,此时脑血管收缩造成脑血液灌注不足,情况严重者可导致昏迷;若通气不足,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病人昏昏欲睡,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甚至造成颅内压增高和昏迷。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和生命体征,及时查血液气体分析。

2.1.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机械通气可出现腹胀,可能与腹腔内脏器血管阻力增加、血液减少、缺氧等有关;也可能与吞入由气管插管漏出的空气有关;因此,应加强床上活动并保持胃管通畅,可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

2.2使用呼吸机对患儿身体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2.2.1言语沟通障碍。插管后使年长患儿感到万分恐惧,因为不能说话,得不到所需要的帮助而痛苦。此时,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担负起“母亲”的角色,与患儿建立起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拥抱、亲吻额头、握住患儿小手,或用手势、字卡等方式,了解患儿所需而耐心地给予解决困难。

2.2.2咳嗽能力减弱。使用呼吸机时,由于不能关闭喉门,致使咳嗽能力减弱,无法自行咳出分泌物,要经常吸痰。吸痰前,向患儿讲解吸痰会有不适及如何配合,让患儿有心理准备;吸痰前后给高浓度的氧气和过度充气,吸痰前后鼓励患儿咳嗽,以利于深部分泌物去除,并维持咳嗽肌肉的力量[2]。

2.2.3口腔卫生不良。经口插管的患儿无法闭口,影响分泌物和唾液咽下,加上插管对口、咽部的刺激,使患儿感觉极为不适,一方面口干舌燥;另一方面分泌物积滞在口腔成为感染的来源,所以应及时吸净口腔内分泌物,2次/d口腔护理,清洁湿润口腔,必要时变换插管位置。

2.2.4呼吸机管道的压迫感。呼吸机管道的重量可以在口腔、鼻腔及咽喉处造成压迫而引起组织疼痛及损害,可协助患儿采取适当姿势,对年幼不能表述痛苦的患儿要定期变换卧位,也可使用管道的支架装置,减轻管道的压迫。

2.2.5无法睡眠。由于呼吸机的工作声音,插管的不适感,吸痰的痛苦使患儿睡眠质量降低,为保证患儿休息,应集中治疗和护理。吸痰集中在睡前,调低仪器的报警声音,减弱灯光亮度,减少外部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药,防止患儿烦躁抓脱套管,可妥善固定双手。

2.2.6活动受限或活动耐力下降。使用呼吸机期间,活动受到限制,可引起许多合并症如肌力减退、皮肤受损,因此,对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当病情允许时,及早协助患儿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早下床活动。

2.3使用呼吸机对患儿心理上的影响及护理。

2.3.1恐惧感。面对陌生的仪器,加之离开父母到陌生的环境,患儿会产生极度的恐惧、焦虑,表现为烦躁、哭闹或沉默,甚至拔管,对此护士要耐心的开导,给予足够的关爱。

2.3.2孤独感。使用呼吸机后,不允许陪护,患儿与亲人分开,极易产生孤独感。因此,要允许患儿父母经常性短时间探视;父母不在期间护士要细心照料,多给予陪伴,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学龄采取讲故事、唱歌及听音乐等多种方式消除患儿的孤独感。

2.3.3乏味感。患儿有需要刺激感与新鲜感心理需要,而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患儿被局限在床上,有意义的刺激感减少,整天处在一种过度的不情愿的刺激环境中,而感到单调乏味。医护人员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有意义、有变化的项目,使患儿感官受到良好的刺激,如给患儿准备些小玩具,允许使用手机玩游戏,以增加生活情趣。

2.3.4当患儿极度痛苦又感到无奈时,表现为烦躁、暴躁,不听劝说,肆意吵闹。

总之,对使用呼吸机的患儿,护士应从生理、身体及心理三个方面给予患儿更多关注,奉献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多与患儿接触,了解患儿生理心理上的反应,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儿科护理;纠纷;防范

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护理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责任心、服务质量等要求较高,极易发生医护纠纷。本文就我科 2007~2010年发生的15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1 产生纠纷的原因

1.1 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1.1.1 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服务意识淡漠,表情冷淡,说话生硬,缺乏责任心。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重视不够,不按要求随时进行病室巡视,对于危重、意识丧失、躁动婴幼儿没有及时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履行腕带标识佩戴等。有统计显示75%的医疗纠纷起因是被医务人员的态度和缺乏沟通而激发[1]。本组15例有5例因护士责任心不强而引起。

1.1.2 基础理论知识有限,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士平时不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或者与医生的解释不一致,使家属失去对护士的信任认为护理人员水平低,不负责任,引发矛盾。静脉穿刺不成功在纠纷中占了很大比例。本组15起纠纷有6起是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

1.1.3 法律意识淡漠

护士不能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进行书写,在护理记录病情描述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过于简单,对患者的突发的病情变化描述不清或根本没有描述,甚者迟记、漏记等;危重患者抢救后,抢救用药补记、抢救过程的病情描述等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甚者漏记、错记,在病历中留下凭证,为纠纷埋下隐患。本组有2例因医护记录不一致而引起纠纷。

1.2 家属及患儿方面

1.2.1 家属方面 患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父母、长辈的精神寄托。往往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会很高,希望所有医护人员把自己的孩子作为重 点关注,如孩子病情恢复不好或反复,常常把怨气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有些贪玩的患儿,将水果刀、充电器等带入病室,均增加了护理不安全因素。

1.2.2 患儿方面 患儿年龄较小,缺乏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有限, 需求或不适都需要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和照料。往往会表现出烦躁、哭闹、跳床,用摇晃床档、用头撞击床档等以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容易会出现针刺伤或液体外渗情况,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1.3 其他原因

住院费用高:高新医疗设备的引进和新特药的应用,高额费用使许多患者无力承受。

药物包装大:儿童用药剂量小,很多药物是成人药物包装,造成资源浪费。一日清单不清:未做到一日清单制、收费项目填写不完整或发生错误。仪器设备维修不良:输液泵控制液体滴速,运行时间不同,配件无法配齐。本组有1例因一日清单没有及时记录,1例因药房没有小剂量包装而用了大剂量包装,浪费了药物,费用增高而产生纠纷。

2 防范对策

2.1 完善加强各项管理制度 每年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核心制度培训和考核,加强医疗安全意识教育,让每个护理人员对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牢记心中。及早发现些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对一些出现的不安全问题,及时整改。

2.2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采用在岗培训、短期学习班、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更新知识,加强“三基 ”培训,特别要加强静脉穿刺的培训,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和尊重。

2.3 改变服务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转变护理模式,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要有爱心、细心、耐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2.4 加强护患沟通 工作中保持自己美好的“白衣天使”形象,着装整洁大方,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与患者沟通时微笑 、真诚、亲切、自然。沟通时语言通俗易懂,避过于专业化,语调温和,尊重患者及家属,对患者家属提问要耐心解释,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应留有余地,并且注意与医生的解释一致,避免让家属产生不信任感和疑虑。

3 小结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困难性,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应加强业务素质训练,提高业务水平,调整心态,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第4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耳鼻喉门诊;护理;处理措施

门诊为患者接触各个医院的窗口,耳鼻喉门诊患者在就诊时,有其自身的特点。考虑到门诊患者多,病种复杂,患者常常处于焦虑状况等特点,因此,了解我院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患者就医过程繁乱

患者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时多比较着急,对医院环境不熟悉,不了解诊治的流程。在进行相关检查的时候,通常要到采血室、检验室、诊室以及处置室等处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对于就诊过程不了解,地址不明白,就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加烦躁不安。如果在就诊及治疗过程中出现沟通不畅或者由于就诊患者较多,使得患者对于病情不甚了解,就容易出现医患纠纷。

1.2 患者对诊治的配合度较差

患者在进行诊治时,不能完全了解医务工作人员所提出的专业术语,部分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导致了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较差。耳鼻喉门诊的治疗中部分治疗伴随着疼痛,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躲避、哭闹的表现,导致治疗的不顺利甚至失败。如果治疗伴随着对咽部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等等,严重时可能会拒绝治疗,甚至发生危险。

1.3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患者在进行耳鼻喉门诊相关操作治疗时,会使用门诊内的器械进行操作。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器械的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和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且患者的鼻腔气管分泌物在治疗时容易直接接触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服、手套等等,如果患者呕吐、咳嗽时将分泌物喷射在医护人员面部,将更加的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同时,这些分泌物在空气中播散,也加重了其他患者感染的几率。

1.4 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不过关

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时,由于自身的操作不娴熟,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对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不了解,则有可能导致反复操作,例如: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时,由于操作掌握不熟练,则容易出现重复穿刺,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引起患者的厌烦情绪,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1.5 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大

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数量、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随着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愈加关注,导致了对护理工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目前,人性化护理逐渐成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能够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思考患者所需并积极的提供护理服务。这在提高医院形象的同时,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导致了护理人员的疲劳和工作中精准度的下降。

2 耳鼻喉门诊患者护理中的相关对策

2.1 简化诊疗流程,提供方便服务

在制定诊疗流程时,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尽量将相关标识设置的简洁明了,让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在安排患者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楼层、时间、人员密集等各方面的问题,使患者能够节约时间,同时达到医疗设备的充分使用。

2.2 讲解医疗常识,提高患者配合度

在患者候诊时,可以发送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手册,使患者在就诊前就能做到对自身疾病的大致了解。在候诊区的电视中也可以循环播放耳鼻喉科疾病特点。对于部分可能难以配合的患者,要着重讲解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疼痛、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特点,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指导,使其放松心情,尽量能够配合医生的治疗。

2.3 控制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要着重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器械的消毒,在医护人员接触了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等之后,要注意洗手消毒,避免将病原菌传播到其他患者中。同时,要做好空气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注意避免人员收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其他空气消毒剂等等进行。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查看使用期及有效浓度。一次性使用物品要严格禁止其重复使用,如果出现性状异常要杜绝使用。

2.4 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

做好医护人员的技术训练,提高其熟练程度,是解决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不过关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平时就要做好技能训练,可以采用技能操作大比拼的方式进行。只有当做好操作提高服务质量后,患者才能满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痛楚。

2.5 增加护理人员的人员配备

在护理人员的配备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科室的门诊量、病情严重程度来分配。如果专科护士人数不够,就要做好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培养,以及护工的培养。在部分患者需要陪诊时,就可以采用护工陪诊制度进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其专注于提高专业知识及人性化护理等方面。

结果:在耳鼻喉门诊中实施有效地护理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邵静.耳鼻喉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639-640.

[2]王文莉.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22:155-156.

[3]胡爱龙,胡素娟.耳鼻喉门诊病人隐性投诉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2,06:561-562.

第5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特殊护理干预;儿科;静脉留置针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78例儿科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78例儿科患儿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45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4.10±0.92)岁。按照抽签方式将78例患儿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利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时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三查七对"、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规格及穿刺部位等[1];研究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即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特殊护理干预措施 ①穿刺时室内光线充足,保持温度及湿度适宜,定期对穿刺室内物品、空气及地面消毒;②讲解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指导患儿家属积极配合穿刺工作,提供音乐、书籍、玩具等物品分散患儿注意力,给予适当语言鼓励,提高患儿接受治疗自信心;③穿刺完成后,由于患儿大多活泼好动,因此应给予必要的固定措施,若患儿体表油汗较多,可适当加固胶布,必要时可用小绷带固定以免脱落;④患儿输液完成后应及时封管(生理盐水3ml冲管后肝素钠2ml封管);⑤整个过程动作轻柔,滴注或封管过程中注入速度均匀缓慢[2]。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儿科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与静脉留置针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2.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20.51%,两组患儿穿刺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套管阻塞、置管后局部渗血、静脉炎、导管脱出液体外渗等,经及时处理后痊愈,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见表2。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静脉留置针临床又可称为套管针,其特点为柔韧性好,可随人体血管形态进行弯曲变换,在治疗过程中对血管仅造成较小刺激,并可有效改善液体外渗情况[3]。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因其操作简单,可减少由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儿科患儿具有浅表静脉细、小、分布少、易损伤等特点,且患儿活泼好动,不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因此有研究显示,利用静脉留置针对儿科患儿治疗时应采取特殊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

本文研究可知,对儿科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后,其一次穿刺成功率仅为82.0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51%,且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穿刺效果并不理想;应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后,儿科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4.87%,且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69%,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可获得满意穿刺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儿科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琴.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作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3):361-362.

第6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儿癫痫;护理干预;措施

癫痫( epilepsy,EP)属于神经系统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7成左右的小儿癫痫患儿通常都可以使用抗癫痫类药物来进行抑制,而其余的患儿则无法使用药物得到有效抑制[1]。儿童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倘若在儿童在这个时期无法有效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其未来的生活与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癫痫症状对于儿童的影响要明显高于成年人。鉴于此,我院针对小儿癫痫实施了规范化的检测与治疗的同时,给予了对应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癫痫患儿,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70例患儿当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10岁,平均(7.26±1.98)岁。入选的具体标准:①患儿符合国际癫痫对应的诊断准则;②患儿的家长拥有对应的文化条件,可以配合医生完成对应的干预措施;③不并发其他类神经的系统疾病。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发作形式、病因、性别以及年龄等各个方面的差异都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之上运用对应的护理干预策略,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癫痫知识指导 ①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癫痫的临床症状与病因,教会患儿家长正确判断小儿癫痫发病的一些规律;②向家长宣教小儿癫痫发病时候的急救方法;③让患儿家长明白遵医嘱、规范用药的重要程度,并且要让患儿家长明白药品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1.2.2心理护理 分析小儿癫痫的暴怒、烦躁、焦躁、抑郁以及恐惧的情绪,并实施引导,关爱患儿,耐心与患儿进行交流,从而使得患儿能够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癫痫患儿学习较为困难,非常容易丧失自信心,护理人员与家长应当适量降低要求,让患儿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帮助患儿树立信心。

1.2.3生活指导 护理人员应当指引癫痫患儿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当中应当尽量避免过于劳累。饮食方面,应当多食用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辛辣的食物。生活当中应当尽量多运动,但是要尽量避免强度过高的运动。在患儿癫痫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前,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1.2.4定期访视,强化遵医行为 患儿在出院以后,护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回访。在回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检查患儿的遵医行为,从而了解患儿病情的改变情况,针对潜在的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要实施对应的处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强调遵医嘱与规范用药的重要程度,仔细观察患儿的情绪与精神情况,实施正确的引导。

1.3判断标准 依照患儿治疗以后的状况与治疗以后6个月的随访信息来分析患儿的状况,评定的标准包含患儿自身的适应水平、自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等各项指标,各个指标得分相加总分为100分,患儿得分越高,表明治疗效果越好。依照判断得分将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这四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来检验,使用 SPSS18.0 统计学专用软件来实施数据处理。

2 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得知,对照组患儿的合格率为76%,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2%,并且在出院以后6个月的随访当中,治疗组的癫痫发作次数与例数也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生活品质指的是人类自身心理状况、物质生活情况、社会交际功能等各个方面的主客观感受,其可以有效评价人类自身的实际情况,其是评论癫痫患儿的身心是否健康的重要措施,癫痫患儿的生活品质主要是由其自身的生理情况与心里情况的影响[2]。癫痫发病的时候会对患儿造成剧烈的精神冲击,因为患儿对于发病的担忧、对长期服药的恐惧、认知功能的缺失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缺失等,使得癫痫患儿生活品质普遍偏低。与此同时,癫痫患儿家长对于癫痫的认知程度也会对患儿的生活品质产生巨大的影响,过于担忧、过分保护的情况在患儿家长当中非常普遍。所以,针对小儿癫痫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不可以只局限于对于发病的抑制,应当使癫痫患儿不仅没有癫痫发作,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达到良好的状态[3]。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儿在评定得分标准当中,优、良、合格等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蔡昌兰,黄叶莉,朱癎为,等.小儿难治性癫癎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8(08).

第7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整体护理;病毒性脑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7-02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多种病毒对脑实质侵犯引起的颅内发生急性的炎症,以高热、精神异常,意识改变、呕吐、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为临床表现。此病属于儿科急症,能够使脑膜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实质发生损害,常见于婴幼儿时期[1]。笔者现将整体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的患儿4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19±2.11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惊厥的护理、昏迷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整体护理干预措施①语言功能的锻炼;主要的锻炼方式包括发音训练以及咀嚼吞咽功能的训练[2]。对于患儿指导对面肌、舌肌、软腭以及声带运动功能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患儿的口型以及声带进行支配,有效的控制患儿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训练,能够使患儿的口腔肌肉运动和舌逐渐的协调,语言功能锻炼上主要是患儿通过模仿简单的发音、反复卷舌、张嘴呼气、吸气等动作,可以在训练时进行播放适当的轻柔的音乐或讲解患儿喜爱的故事,最终能够使声音反复呈现在患儿的大脑中,有利于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导或者督促患儿家长参与练习,此项练习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恢复是十分重要。②肢体功能的锻炼,肢体功能主要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是以肌肉的挛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来缓解肢体的痉挛,可以由上至下,首先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做一系列连续的动作。运动的幅度要从小至大,最终能够循序渐进,保证肢体活动在无痛的范围内进行,可以在运动时配合按摩和揉搓,这样能够诱发或者加强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并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配合能力以及认知程度的不同采用不相同的训练计划。逐渐使各关节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练习,维持肢体正常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能力,预防发生关节挛缩及关节变形现象。采取有效的立位平衡训练,主要有步行训练和卧位训练两种方式。③知觉的训练:对患儿使用不同物体定时进行刺激,如热毛巾、温水带、冰块等不同的热、温以及冷物体对患儿皮肤进行刺激,但需注意训练时防止患儿皮肤发生损伤,使患儿能够逐渐分辨不同位置对不同物体的不同感觉。④心理康复训练: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上面的交流,能够对患儿心理、情感等做出及时的反馈,多与患儿参加互动游戏。护理人员还要主动与家长做好交流,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病毒性脑炎的发生,病情的发展及生活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最终能够使整体护理渗透到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照顾当中,稳定患儿的情绪,并对家长说相关毒性脑炎治愈成功率的病例,最终使家长树立信心,能够更好的照料患儿。

1.3疗效评分标准根据Fugl-Meycrflz分法[3]分别于对两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前与治疗后28d后进行评定,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正常值为223分。轻度残损值为121―160分、中度受损值为101-120分,明显受损值为80-100分,总分少于80分为重度残损。

1.4统计方法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前的评分比较,见表1,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膜脑炎可以引起患儿脑实质发生弥漫性破坏,致残率较高[4]。在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治疗后,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的预防功能障碍和致残率的发生。此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在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后,Fugl-Meyerflz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因此对患儿早期采用系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科学整体护理措施后,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云.乙脑患者66例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1(10):128-129.

[2]高聪.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ADL的促进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7(11):113-115.

第8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3-02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是以顽固性咳嗽为主要的临床症状,没有典型哮喘发作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52例,女48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21例由于进食鱼虾发病,40例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39例由于气候变化、冷空气发病。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较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急性发作护理措施通常患儿急性发作均是以夜间咳嗽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夜间巡视的工作。让患儿取半卧位进行休息,并帮助患儿拍背、翻身以及咳嗽,对患儿病情出现的改变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患儿发生口唇发绀、脉搏增快、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时,则应该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救。

1.2.2缓解期的护理措施患儿疾病处于缓解期时则主要是针对咳嗽进行治疗,将气管炎症进行消除,有效避免哮喘的再次发作。患儿的临床症状逐渐得到缓解后,应该持续以规范性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另外,还应该向家长讲解该疾病长时间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心理顾虑得到有效消除。患儿应有着光线适中、合适温湿度、清新、空气流通、清洁的居住环境。如患儿存在过敏史,尽可能不要在加重饲养宠物以及种植花草,防止患儿与油漆直接接触。

1.2.3雾化吸入护理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是以雾化吸入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患儿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前应将食物残渣、分泌物全面清除,防止对深入雾滴产生影响。年龄较大的儿童在进行雾化治疗时,医护人员嘱咐患儿以深而慢进行吸气,确保有着更加深入的雾滴吸入。完成雾化治疗时应嘱咐患儿漱口,避免在口咽位置聚集大量激素。

1.2.4预防再次发作的护理措施患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之后,应该积极查找致敏物质,通常造成患儿哮喘发作的过敏物质主要有灰尘、运动皮屑、真菌孢子、植物花粉以及海鲜类食物等,可以给予抗原过敏治疗。患儿在出院后应该构建复诊随访计划,每隔一段时间让患儿回院复诊病情,确保患儿的治疗能够具有规范性。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①治愈效果:彻底缓解咳嗽症状,偶尔出现咳嗽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处理。②显效效果:明显减轻咳嗽症状,偶尔出现咳嗽的情况,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③有效效果:咳嗽症状有轻微的消失,仍要继续制定方案进行治疗。④无效效果: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者更加严重。

1.4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3.0进行分析统计,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会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主要是因为患儿气道存在高反应性出血、过敏性炎症或者因为炎症细胞介质对咽喉上皮、气管以及支气管直接刺激造成的,其临床治疗具有规范、持续、长期等基本特征[2]。要想预防哮喘不能仅仅在急性发作治疗工作停留,还应该合理的教育患儿。本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促进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以及信心得到有效增强,使患儿的生活治疗得到显著提高。本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治疗效果高达9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研究表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促进临床效果有效提高,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 其原因多为患儿肺部致病微生物侵袭[1]。住院病死率1.7%~6.4%[2],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 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较严重的心肌损害合并症之一[3]。本文将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二社区管理中心医院7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为提高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2例住院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6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5例, 最小年龄3个月, 最大年龄3岁, 平均年龄1.3岁, 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男19例, 女17例, 最小年龄5个月, 最大年龄4岁, 平均年龄1.5岁, 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其它并发症如脓胸、败血症、脓气胸等的肺炎, 并排除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常规护理措施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表现有呼吸困难者, 应采取半卧位。新生儿婴幼儿宜取20°~30°右斜位, 绝对休息, 必要时可用镇静剂。其目的在于减少患儿需氧量, 减少回心血量, 从而相应的减轻患儿心脏负担。②伴有水肿时, 应对患儿皮肤进行相关护理措施, 如保持患儿被单及被罩干燥、规范患儿日常行为, 避免发生皮肤损伤。③按病情需要调节用氧的浓度、流量和时间、氧气浓度一般在35%左右。新生儿不宜持续高浓度吸氧, 以免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而造成双目失明。④输液治疗时, 应注意控制液体总量和滴速, 新生儿输液速度为4~6滴/min;幼儿及儿童输液量应控制在6~10滴/min为宜。⑤出现发热时, 可给予物理降温, 若无明显效果, 应使用化学降温法进行降温。⑥保持呼吸道畅通, 及时进行排痰、清除鼻腔内异物等。可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 以避免患者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1. 3. 2 护理干预措施 ①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 空气要流通, 温度以24~26℃为宜, 湿度为55%~65%。②患儿年龄较小时, 可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若患儿年龄较大, 可直接运用语言、肢体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 以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效果。③患儿宜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低盐食物, 采用少食多餐, 保证蛋白质与能量供给。耐心喂养患儿, 预防食物呛入气管。④保持大便通畅, 一旦发现便秘, 应及时进行相关护理, 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⑤长期卧床的患儿, 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 以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1. 4 疗效评判标准 疗效可分四个标准:①治愈:咳嗽减轻或消失、呼吸平稳, 双肺啰音消失, 胸片肺部阴影完全吸收;②显效:咳嗽减轻, 双肺无啰音, 胸片阴影有所改善;③好转:胸片阴影有部分吸收, 肺部会有少许痰鸣;④无效:咳嗽症状依然明显, 有干湿性啰音, 胸片无任何改变。

2 结果

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 治愈28例(78%), 显效4例(10%), 好转3例(10%), 无效1例(2%), 总有效率达98%;。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中, 治愈15例(42%), 显效10例(28%), 好转6例(16%), 无效5例(14%), 总有效率为86%。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 加之儿童反应能力差, 及时治疗、正确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而且对提高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本院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诊治护理方案, 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从文两组病例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显示, 观察组36例患儿平均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患儿的预后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为儿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5], 给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严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在早发现病情, 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的同时, 护理人员及时应用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去除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 对降低心力衰竭并发症尤其重要。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 能够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军保,郭志良.关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心功能状态的一点看法.中华儿科杂志, 2011,39(10):638-639.

[2] 李尚娣,陈海英,李作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肺炎并发心衰的观察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26(2):200-201.

[3] 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17(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