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快速商务英语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商务英语的听说技能往往体现于现代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中具有语音与视频的交流平台。与读写技能相比,尽管商务英语的听说技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对其的要求远远高于读写技能。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包括语言的表达、情感与身体语言之间的表达。国际贸易活动中,若要准确理解与表达双方的意愿,仅凭借语音与视频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商务英语者做到说的准确无误,听得明白、清晰。
2.电子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方法
从理论层面看,英语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英语起步相对较晚,再加上受国内一系列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以致英语发展缓慢,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与完善。为此,需要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英语研究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投入,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英语经验,推进我国英语能够有效的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驱动力。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方式,是商务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手段。但是,如果贸易双方沟通过程将某个环节漏掉了,如装船方式,装船的确切日期,包装方式,付款条件,装船期限等之中的一个环节忘记解洽谈了,刚好在贸易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买卖双方会为由谁来承担损失发生纠纷。而这个沟通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就是导致贸易合作关系僵化的一个关键原因。
3.商务英语函电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掌握和熟悉外贸函电的相关业务和知识从事外贸业务需要对进行外贸业务的主要流程及相关的知识有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什么时候把业务的进程信息发送给客户,怎样运用专业的贸易术语写一封简洁、得体的商务英语函电等等这些都是在对外贸易业务中,商务人员运用函电传达的。
4.电子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常见的注意问题
商务英语的读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只有通过对相关记录信息仔细、认真阅读理解,才能够更好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型号等特征,并合理客观确定商业目的,从而做出科学、正确的商业决定。另外,读懂互相的意向文件为加速提高生意数据处理速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均强调英语者具备较高的商务英语读技能,即商业英语读技能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介绍、商业广告及生意术语与知识等多方面是否得以明确,进而影响到相关决策的合理性、高效性。如我国所使用的电压大都为220伏制式,而欧美等国家所使用的电压大都为110伏制式,若不能够准确读懂意思势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灾害。另外,术语所处的时期不同,其含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求做好不断学习、时刻进步。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者不应满足现状,应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技能与业务水平,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商业化格式的认识与理解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需要商业英语者在写商务文件时切勿出现用每个字开头字母缩写现象的发生,这样既显得商务文件不正式又易使对方产生误解。
5结语
[关键词] 英语培训 市场 特征 趋势
一、前言
我国英语市场的总体规模非常庞大,目前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根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在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等英语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保持高速的增长,并呈现出新的发展的趋势。
二、英语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
当前英语培训市场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一是民营培训机构发展非常快,构成英语培训市场的主要部分,因其在培训理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管理机制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而潜力巨大。二是高校培训机构在英语培训市场具有强大的专业支持和品牌优势,在师资、硬件、生源等方面占据了很多民营机构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其深厚的教学积淀和坚实的学科背景拥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三是独资与中外合资培训机构在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占有了很大的份额。这些外资或中外合资培训机构,以优良的教学质量与相对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提出适合中国学员的学习与教学理念,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案,并且将其教学与管理人员本土化,增强了培训机构亲和力。
三、英语培训机构的品牌化、规模化
英语培训市场需要“领头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走品牌化也是英语培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学习目标不同,但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机构都是消费者的首选。根据市场营销理论,任何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将出现高度的整合和集中。实力强大的高品牌英语培训机构将因为培训质量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培训产品丰富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机构可能通过并购、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实力,改善培训行业结构。而质量差、规模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培训主体所面临的将只是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品牌至上、适度集中将成为未来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的总趋势。
四、英语培训产品的细分化、专业化
有市场就有竞争。培训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价格、服务、教学质量之争,而独特的目标群体、特色化的教学产品在如今英语培训市场专业化、细分化的发展趋势中越来越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学员选择课程更加理性,培训目的更为明确。面对这样的消费者,要求培训学校进行正确的定位,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有的放矢的教学。英语培训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和理性,“理性消费”也成为催化市场细分的重要原因。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白热化,培训机构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细分市场、定位市场,另辟蹊径,成为培训机构的出路所在。培训机构的课程、服务、价格等分得越细,求学者选择的盲目性也就越低,针对性越强,其不同层面的培训需求也就更容易满足。
五、英语培训趋势的时尚化、高科技化
英语培训趋于时尚化可以从培训学校的教材选用、课程设置以及服务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时尚化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白领英语培训的潮流,教材紧跟国际的教育时尚,人性化的概念更成为许多设点在写字楼培训机构吸引学员的重要法宝之一。外语培训机构不断引进新的高科技产品,如培训中心专门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宽敞的自学中心,在中心里有DVD、CD、电脑等,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享用这些教学设施。最具时尚效应的是各机构开设的时尚课程,这些课程首先是课程名称比较时尚,而后再配上一个时尚的教课概念,成为写字楼商务英语培训的一大亮点。
六、英语培训市场的高端化、少儿化
很多英语培训机构都比较注重高端英语培训市场和少儿英语培训市场。高端英语培训费用一般都不低,“外教小班授课”、“纯正外语环境”令求学者怦然心动,特别是白领人士。传统的英语培训以应试培训为主,听说能力培训相对薄弱,这又为强调听说能力的高端英语培训带来了需求。高端英语培训市场的快速扩张,将给整个英语培训带来新的冲击。方兴未艾的实用少儿英语培训一直占据着英语培训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其中大部分都是应试型的学科培训。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实用性”和“能力”成为少儿英语培训的关键词。许多大型英语培训机构的决策者都已意识到了抢占少儿培训市场的份额,必须要兼顾应试和实用。
七、结语
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现在有2.4亿的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英语,我国的成人教育在校人数也达到了近7500万人。在这两个庞大的受教育人群中,虽然只有3%-5%的人群具有进一步进修英语的强烈愿望和经济能力,但其人数也已达到1000万之巨,再加上我国各类企业及个人的英语培训需求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强劲增长,目前的英语培训可以说已成为中国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堵力李丽萍:英语培训市场进入品牌时代[N].中国青年报, 2002-8-9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行业内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以南航为例,自该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加入天合联盟以来,大力倡导“英语工程”,强化英语培训,英语成为该公司的工作语言,该公司还明确提出对包括飞行安全、乘务服务、值机、售票、营销、机务、驻外经理等在内的8个业务单元岗位任职的英语要求。而海航集团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使该公司需要英语人才的有关岗位扩展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航空客货运销售、境外场站代表、国际空中乘务员、酒店管理培训生等。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对熟练使用英语、熟悉经济和民航业务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面对民航业对高素质外语应用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考虑到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民航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
目前中国民航局直属的行业院校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院都未开设独立的英语专业,英语只做为公共课程开设。开设英语专业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也只是将其设置为英语专业内的小方向,通过辅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学习该方向的有关专业课程。其中,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下设为民航、商贸和语言文学三个方向;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英语专业分为民航商务运输、涉外文秘、客舱管理和英语教育四个子方向。此外,跟民航行业紧密相关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设置了英语(民航业务)专业。笔者通过实地或者网络调研,调查了三所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各所大学因为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各有侧重。虽然在语言课程和民航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不相同,但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设置都采取了“英语+民航”的形式,即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民航方向的辅修课程。这种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了学生与行业的距离,也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而根据调查可见,三大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除了在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管理局和机场承担翻译、外事、管理、教育培训、研究等工作之外,也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这也证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2.2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作为地处广东的一所行业内高职院校,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也应当考虑所处地区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笔者调研发现,它们开设的应用英语专业主要为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旅游英语、经贸英语等。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应用外国语学院目前设有含商务英语在内的四个外语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基础类课程和商务专业类课程组成,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通用型、应用型人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外国语学院下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该院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采取“英语+专业”的方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界限清晰,主干课程几乎不重合,完全依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这样也避免出现专业方向模糊,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的情况。业虽然都针对民航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但主要以培养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等英语专业人才为主,虽然有部分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的一线工作,但大部分毕业生在民航业从事的是翻译、外事、管理、教学以及研究等较高层次的工作。与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更重视知识的培养而非技能的锻炼,因此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基层岗位的工作相对辛苦,并且学历和薪酬不对等,许多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往往会难以安于现状而选择跳槽。笔者在针对用人单位所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非常重视。在进行一线岗位的招聘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并能安心立足于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那些培养应用英语人才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规模,但是他们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商务、文秘、旅游、外贸等行业或者岗位群,并非针对民航业内的岗位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因此毕业生很难直接进入民航行业内单位就业。而通过对数家民航业内单位的调研,笔者发现,民航业内的许多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以航空公司的客票销售为例,工作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之外,还应能熟练操作电子订票系统,为旅客预定座位等,这些工作任务都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民航业务,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对南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该部门目前的社会招聘主要招收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民航各岗位的普及,民航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国际旅客的数量日益增多使该部门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示出语言上的优势。但因为民航业务知识的空缺,这些毕业生在入职初必须要接受一系列业务知识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后,公司仍需安排一些老员工来指导他们实际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公司许多成本和精力,却无法避免。因此,根据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基于行业标准,为行业培养大批既精通行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并且具备一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是很有前景的。作为立足民航的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其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和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掌握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民航相关业务知识,能以英语直接参与民航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即基础语言技能课程组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而这个专业知识通常针对某一专业方向,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作为民航院校,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凸显行业特色,民航业务知识应纳入专业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应采取“英语+民航+商务”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入民航业务知识和相关商务知识的教学,将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既面向民航,也面向地方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与支撑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而专业课程的设置更要建立在对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构建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也需要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据调研,应用英语人才可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各航空服务企业,民用机场,旅游服务公司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可分为涉外商务和涉外文秘两大岗位群,两大岗位群又分等;涉外文秘可分为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和外事翻译等。各个岗位任务不同,所需的技能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3.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精外语、通民航、懂商务”的民航应用英语人才,既要重视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兼具民航专业素养和商务沟通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理论够用,重技能、重操作的原则,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倾向,在此指导下着力配置和开发应用性复合性强的课程,加大基础语言技能和专业操作的比重。因此,专业课程的组成应体现“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民航业务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这一结构。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即开设培养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品德修养、法律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等;(3)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所需的民航和商务知识,如航空运输地理、航空商务英语、危险品基础知识、旅客心理学、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谈判等。专业选修课程强调专业适应的方向和知识的跨度,如报关英语、文秘英语、外事英语口语、商务行政管理等;(4)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企业调研、技能竞赛、考级考证、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
4.总结
关键词 剑桥英语教材 英语教学 教材编写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extbook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and the Teaching
――Analysis on the Series of "Cambridge Professional English"
CHU Tianxia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AbstractWith the Chinese speedy step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English becomes a required course.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eries of Cambridge Professional English-Working in English, because the books are always popular with the reader and they have their own systems of training and test. The author would discuss the compiling of textbook and the questions which we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Cambridge Professional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the compiling of textbook; the roles of teacher
0 引言
职业英语教学在整个高职院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涉外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表现出色,这也是许多参加了系统的职业英语教育或培训后优于普通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现在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包括作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已经大力投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实用性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法,单词之类知识的死记硬背。但是同时也会有问题存在,那就是现在市场上的英语教材比比皆是,但教材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教材呢,或是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呢?在选择了合适的教材之后,我们是否还要沿用中学时代的教学方法呢,还是该有所创新,通过研究教材本身以及学生学习需求心理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下笔者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我们先对这套剑桥商务英语教材进行简单的介绍。
1 教材简介
剑桥商务英语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新近开发的一套中级至中高级程度的商务英语学习教材。该套丛书涉及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方方面面的沟通交流需要,致力于培养学习者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英语沟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Leo Jones,2009:1)。这套职业英语教材不仅适合高校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且非常适用于在职人员的英语培训。除此之外,在学习完该套教材之后,你还可以报名参加其对应的商务英语考试,考试合格,便可以拿到证书。它是以需要为前提,以应用为特色,以课堂教学和培训两种教学方式为主体,以考试促学习,以质量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系完备的职业英语教材。
虽然,在现在的每所高校都有公共英语课,学生学习结束也是可以通过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但是他们学习的目的可能是不一样的。很多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张四级或者是六级证书,能够顺利毕业,,亦或是为了在就业时可以提供证书。但是,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往往很差,也就是说是哑巴英语,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教师的教学往往也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大量地讲解语法和单词,分析文章。而剑桥商务英语的要求就非常全面,它面对的是涉外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涉外工作人员,学习者的学习和考试都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
2 教材特点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自1993年引进以来,经久不衰,而且各大高校和职业院校也都陆续采用这套书作为教材,可见受到了广泛欢迎。笔者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陆续使用了剑桥商务英语的初级和中级版本,对这套教材非常熟悉,以下笔者就自己对这套教材的使用情况及其特点展开分析。
2.1 基础性强
剑桥商务英语共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所要求掌握的词汇和语法项目都是从简单入手,难度慢慢递增,也就是说在职的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和考试。剑桥商务英语的教材编写体系充分体现了交际法的教学思想,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所以教材中有大量的听说训练。例如,几乎每课都有work with your partner then discuss…or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compare your ideas with…(Leo Jones,2009:6-7)这种侧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编写特点,迎合了语言的学习是由听说到读写的学习规律。
2.2 趣味性强
初、中、高三级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些趣味性的知识,例如一些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游戏,猜字谜,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总之,趣味性贯穿了整套剑桥商务英语教材。
2.3 实用性强
剑桥少儿英语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的实用功能,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培养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写还会介绍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风土人情,让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了一些文化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2.4 系统性强
每级教材的每个单元或者是每一课都是以一个话题来贯穿始终的,这样学生就会学到相对比较系统的知识。如教材会以交通工具、饮食、书信、接听电话、留信息等等这些内容作为一个单元的主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记忆起来也比较轻松,联想性比较强,更加帮助学习者学以致用。
3 组织教学
对剑桥商务英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后,笔者将与读者探讨一下如何实施商务英语教学。它面对的主要是成人学习者,很多早已具备自学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那么如果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正确引导他们则是关键所在。
3.1 根据课堂情况,掌握学习者心理
成人学习者的课堂纪律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要想充分调动他们的注意力还是有难度的。学习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来听讲。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及时调整讲课顺序。应采取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不能硬塞知识,应该劳逸结合。
3.2 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当下大学生的求知欲望都较为强烈,渴望获取知识,尤其是他们认为非常“有用”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他们活学活用,多渠道使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英语。
3.3 听说为主体,规范书写
此套书的编写理念采用的是时下流行的交际学习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而且从内容上,也可看出都是日后工作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样不仅学起来容易上手,而且也很好记好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大家注意,笔者教学时发现,此套教材较为侧重听说读,但是正确的书写是与其它三项分不开的。因此,在教学时要要求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4 结语
总的说来,目前职业英语教学在中国还不成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多。如何更好地让学习者自然地从中学英语过渡到职业英语学习,从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我们需要深刻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是基于笔者的一些授课经验,希望可以和读者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合理编写的教材服务于广大学习者,为大家开启快乐的英语学习之旅。
参考文献
[1]Leo Jones. Cambridge Professional English―Working in English[M].Posts&Telecom Press,2009.8.
[2]曹久平.步入世界的中国呼唤外语教学改革[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3).
[3]陈青玲.正确认识交际教学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
[4]李景月.以学生为本的主题型教学法[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4202
随着我国电商行业的不断成熟及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商”在近3年内逐渐兴起,成为电子商务界的“新星”。2014~2015年,是“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的两年,我国电商及国外电商通过Ebay、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实现本国与国外的卖家(买家)的在线交易。在国内京东、淘宝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因而两大电商平台纷纷将战略转移至跨境电子商务,开始争夺国外市场的份额,而“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也空前繁荣,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英语作为沟通的工具,是“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故本次研究对其从业人员的英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英语教育通过一些改革依据。
1 英语在“跨境电商”行业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跨境电商”交易中,英语是主要的沟通语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跨境电子商务的买家与卖家母语是什么,都需要借助英语完成沟通和交易,英语是交易中的重要工具。“跨境电商”的繁荣必然要依托英语完成,买家需要依托英语展示商品的特性,而卖家则需要依托英语了解商品和交易的详情。作为“跨境电商”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好英语这个语言工具,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成交结果,同时对于售后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市2家开展“跨境电商”的企业工作人员,并选择60名正在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员工37人,高校大学毕业生(2014年本校毕业)30人共同参与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与研究,依从性良好。研究问题,具体如下:
(1)所有研究对象,均需要调查其英语学习经历,并记录其英语类等级考核的证书。
(2)对研究对象的外贸网店销售记录进行查阅,仔细检查从业人员能否用英语准确的描述商品的特征、使用方法及售后等资料,浏览客户回答,判断两者沟通是否成功、有效。记录销售对话中,出现的语法、用语错误,同时记录因沟通导致的客户不满意及纠纷案例。
(3)调查企业员工及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是否满意,询问其在于客户沟通时常见的问题,同时询问其自身英语水平是否需要提高,是否需要参加培训等。调查结束后,组织员工及高校毕业生共同谈谈在跨境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课堂应如何构建。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自制各类问题的调查问卷,同时集合访谈及工作记录查阅等模式,对从业人员的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对企业工作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时使用英语的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分析调查结果,针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情况和实训实践进行探讨,调整高校英语教育,使之符合市场需求的指导,通过英语教学来推动“跨境电商”更好地发展。
2.3 调查方法
均利用下班时间对企业员工和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研究者指导研究对象填写,收回有效问卷115份(95.83%).有效调查问卷,内容真实、客观、有效。
2.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英语水平证书情况
获得英语A级或B级证书者47人,约占70.15%(47/67);获得CET三级证书者9人,约占13.43%(9/67);获得CET四级者2人,约占2.98%(2/67)。CET四级者显著低于其他英语等级者(p
在跨境电子商务中,CET四级是能胜任英语交流的最低等级,若从业者未过四级标准,很难较好的胜任跨境电子商务的日常交流工作。
3.2 自身英语水平是否满意调查
参与者有16人表示自己英语能力完全不能胜任此工作,需要借助较多辅助软件工作,约占16.42%(16/67)。参与者中有6人表示自己英语能力完全胜任此工作,无需借助较多辅助软件工作,约占8.96%(6/67)。其他参与者(45人)均自己英语能力可勉强完成工作,但是有时需要借助辅助软件,约占67.16%(45/67)。自己英语能力完全胜任此工作者远低于其他英语水平者(p
大多数研究对象可完成跨境电子商务的英语交流及操作,但是其中仅有极少数的人真正能胜任该项工作。在后续访谈中,从业人员也表示希望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希望提供一些培训,同时表示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知识量不足。
3.3 英语准确程度调查结果
经过查在线网店的销售、交易记录发现,涉及的20多家店铺均发现了英语表达错误,其中错误发生率较高的为语法、单词拼写、标点、大小写等,这些错误从业人员多可自行改正,但是有一部分错误需要从业人员加强英语学习,具体如下:
(1)认知错误。中式英语、成分残缺、词不达意等语法错误最为显著,此外还发现不同国家英语习惯不同,造成交流困难和误解案例存在。
(2)翻译错误。研究对象对翻译水平均较为不满意,仅有1人可完全脱离翻译软件,其余人均依托翻译软件完成80.0%以上的对话。但是,在线贸易平台设置的翻译软件功能有限,且本身存在各类错误,尤其在翻译长句时,错误较为明显,准确性无法保证。
3.4 沟通流畅性调查
研究对象中,41人表示与客户的交流较为流畅,可完成即时沟通,占61.19%(41/67);其他研究对象均表示无法保证沟通的流畅性,即时沟通受阻。
即时沟通受阻的主要原因为:无法看懂客户的要求,需要使用翻译工具(不完全在线交流)。虽然大部分从业人员的交流较为流畅,但是客户即时沟通服务质量不够理想,需要从业人员提升回复问题的速度,真正完成在线交流。
4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英语使用的建议
4.1 完善英语使用规范
作为电商卖家,要对自己的语言负责,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企业应严格制定英语语言使用规范,同时要求一线员工认真学习相关规范用语,应设置一些标准的语法模式,要求员工直接套用简单的回答模式,同时必须仔细比较是否存在错误。可在规范中罗列本企业产品相关的术语,要求员工识记,减少使用时的错误。学校在培养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学生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避免仔细核查英语语句中的错误,不可直接使用网站上的翻译材料。就业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中,可直接采用岗位责任制,严格控制员工英语使用的低级错误,制定奖惩机制,从而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
4.2 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学习
目前,商务类专业的英语教学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展,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英语需求。本次研究发现,相关从业人员的英语准确性不足,这种现象对外商理解产品造成了很大障碍,同时也会为商品销售埋下隐患,可能导致售后纠纷的发生。因而,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国际标准的英语语法、单词等专业知识,已从业人员需加强专业英语培训,这样使外商能正确理解中方卖家的意,避免交流不畅而日后产生纠纷。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词汇量较大,因而不可能要求每个从业人员完全脱离软件的支持,但是从业人员自身也要提高翻译水平。在校学习期间,要注意学生快速翻译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英语翻译的思维。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学习,尽量提供岗位实训机会,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缩小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区别。企业可与学校合作,为学生通过实训的机会,同时委派资深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加强英语基础能力教育,为企业输送更合格的人才。
4.3 合理利用网站自动翻译功能
当前,我国电商在国内业务中,客户即时沟通服务较好,但是对外在线沟通时,即时性较差。因而,要求电商从业人员要合理控制缓冲期,较快翻译速度和组织语言的速度,尽快恢复客户,避免缓冲时间过长,而导致客户流失。
在校英语教育中,要教授学生使用翻译软件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合理使用自动翻译功能。同时,指导学生使用翻译软件时,尽量断句、短句翻译,然后自己判断句式翻译是否准确,从而弥补自身不足和翻译工具的缺陷。翻译软件的翻译质量争议较多,学校要鼓励学生尽量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不可完全依赖于翻译工具。企业应要求从业人员在翻译语句后,迅速查验句式是否有缺陷和错误,及时回复客户问题,严格控制缓冲期时间,既要保证翻译效果和质量,也要保证客户即时沟通速度。电商企业应定期总结客户需求相关问题,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便于及时答复客户,当员工发现客户要求不能理解时,要立即寻求管理人员帮助,防止随意恢复产生纠纷。
【关键词】SWOT模式分析;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对国际导游、出境领队等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持续增长。对应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发展还不够成熟,人才的岗位适应期较长。因此,探索具备个体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既有扎实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外语水平的涉外旅游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一、运用SWOT模式分析旅游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1、旅游英语专业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凸显优势
(1)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明确规定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设立“应用英语”“旅游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四个专业。[1]旅游英语专业正式成为以“英语+专业”结合的独立专业,明确了专业定位。
(2)旅游英语专业自开办以来就备受关注,“旅游知识+英语能力”的培养模式为涉外旅游企业输送了大量具备“双能力”的人才,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旅游英语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旅游英语专业的设置大多依托于旅游管理或导游专业,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将旅游英语专业开设在外语系。在对国内多家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发现,目前该专业的课程基本上只是旅游类课程和英语综合口语的简单结合。没有真正形成以旅游类课程为基础,以英语的语言在行业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模式。
(2)课程设置多而杂不能满足学生再学习需要。高职教育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既要学好旅游专业知识又要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困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旅游和英语“孰重孰轻”成了课程设置的难题。
(3)教学团队结构不够合理。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是以旅游专业为背景的教师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组成体现年轻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尤其以英语为背景的教师缺乏对旅游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专业知识教育和英语语言教育的脱节。另外,旅游英语专业师资比例配备大多没有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1∶1的比例,使专业知识的传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旅游英语专业发展的机遇
(1)国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为高职各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更是促进了百余所高职院校的大发展,在这个大环境的引导下,旅游英语专业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2)旅游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海外旅游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行业急需具有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又具有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的人才。而这一类的综合性人才则需要依托旅游英语专业来培养。
4、旅游英语专业面对的挑战
随着每年我国毕业人数的增多,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面临与众多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甚至中职学校学生的激烈岗位竞争。
二、基于SWOT分析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的规格与质量标准,通过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理实”结合的专业课程设置
旅游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当建立在充分的企业调研和行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依据“理实”结合的方式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素质模块和核心业务素质模块,按岗位的要求将核心业务素质模块细分为导游接待、酒店服务、英语运用等子模块。最终形成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体系、专业技能体系和实践技能体系。三大体系层层递进,满足了学生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的获得。
2、“课证”融合的立体实践课程体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工学结合”为中心,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的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为主线,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目标:1、职业素质目标,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基本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2、知识与专业应用能力目标,即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进行旅游企业实践工作的能力;3、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即本专业学生应当在学校学习中取得的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证。
3、“职业岗位”为中心的专业课程开发
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和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够胜任旅游英语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如进入旅游景区、国际旅行社、涉外旅游酒店以及英语培训机构从事经营管理、英语讲解、英语培训和外事接待等工作。根据这个培养目标,我们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主要以不同职业岗位为中心开发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职业需求。
三、对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深入探索
1、课程内容设置职业化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都有各自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区别中等职业教育以“考证”为中心的模式,也要与本科教育的专业理论体系课程设置方式分开。旅游英语的课程设置要为学生获取“多证书”提供方便,把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比如导游综合实务、旅游法规实务、旅游地理等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ESP)、警务英语、课程、学科、教材、国际警务
中图分类号:G623.31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在语言学理论框架下,语言学从解释语言特征转向发现语言在实际中真正使用方法(Widdowson,1978;Hutchinson and Waters,1991),语言教学重心转向学习者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在国际犯罪和跨国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的今天,国际警务合作日益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国际警务合作中越来越需要公安业务和外语能力兼备的复合型警务人才。
一、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发展
当西方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达到繁荣阶段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改革开放推动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跨入二十一世纪后,不同学科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从1994年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制度的确立、2007年商务英语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的本科专业、2007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一考试推行,到2008年北外专用英语学院的建立,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二、 加强我校警务英语教学的迫切性
1. 国际警务合作、涉外警务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跨国犯罪日益猖獗的形势下,我国公安部门的涉外警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涉外案事件处置工作急需具备扎实的公安实战能力和英语实战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警务人才,我校作为公安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院校,有责任把警务英语教学推向更高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涉外警务人才。
2. 我校警务英语教学的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发展在我校经历了从繁荣、削弱、到重新发展的过程。从1978年起的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外语系时期就已开始招生“专门用途外语(英、俄、日、德、法五个语种)命名的本科生,于1998年与当时的公安大学合并,经历了从法、德、俄、日语专业的被取消到“专门用途英语专业”于2004年为“涉外警务专业”代替的过程。
3. 我校警务英语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外语系时期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目前很多活跃在公安系统各级涉外警务部门,是国际警务执法交流与合作的中坚力量和警界精英。与其他普通院校毕业生相比,他们因具备良好的公安业务素质和外语实用能力能更快投入到涉外警务业务中。最近十年,因英语课程学时不断减少,大部分学生的基本功逐年下降,这一影响已凸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在教材建设方面,除了多年前的世界妇女大会安保工作手册、申奥英语培训教材、以及首部《汉英公安词典》,教研室没有再进行教材编写工作,这极大影响了我校警务英语教学的长足发展,远不能满足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对警务英语人才的需要。
三、 加强警务英语教学的措施
1. 警务英语学科定位和范围界定
警务英语需要满足如下条件方可确立学科定位:自身的研究边界的界定;本学科研究的学术规范(研究方法、评价指标等)的规定 ;一批学术成果(尤其是经典著作)的认可等等。它融合了与涉外警务相关的知识。《警务英语四议》一文对警务英语做出了狭义和宽泛的定义(王卫平,2005)做了详细区分,指出狭义和宽泛定义有利于警务英语教师根据不同警种人员的需要选择和编写不同专业内容的教学材料和内容, 宽泛定义可以加大警务英语的研究和教学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发展警务英语。
2. 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规模
我校公安类综合性大学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培养的目标是着力培养“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一专多能”包括具备一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实用能力。因此,在遵守教学原理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可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教学模式和形式等,例如,减少普通英语课程学时、增加警务英语课程学时。
1. 教材建设
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编写都要建立在满足学习者特殊要求的基础上(Cunningworth,2002),因此警务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要把教学效果和技能的提高放在首位,这要求在教材编写的每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学习者本身及其语言学习需求。教材可分为普通警务英语和专业警务英语教材,前者是根据各个不同专业而编写的教材,后者内容使用者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细分。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专业内容为基础(content-based),后者以语言技能为基础(skill-based)。
4. 测试与评估手段
警务英语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测试与评估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指标以衡量警察特别是涉外警务部门警察的英语水平,可大力推动警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公安院校在校生和公安战线在职警察英语实用能力。
结束语
公安一级学科在我校的设立和创建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目标的确立,迫切需要从警务英语着手,针对目前警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制定实际、具体而有效的整改措施。以全校规划教材的编写、公安一级学科的设立和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目标的确立为契机,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重新修订警务英语教学大纲、修改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以快速促进警务英语的教学和发展、推动我校国际化进程、尽早实现我校跻身国际一流警察大学行列的目标,培养出更多符合国际警务合作需要、既有过硬的警务实战能力、又有较高的英语实用水平的复合型警务人才。
1秦秀白,2010,外语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ESP研究》(1):
关键词:需求分析;后续选修课程;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02-0074-0005
1、研究背景
随着通用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当数量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或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即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生英语水平总体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笔者所授课的2010级旅游管理班为例:全班48人,2010年9月入学,2011年6月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就通过了40人。在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一些学校开始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以满足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经过几年的探索,开设的课程日益多元化,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和考试辅导课程逐渐演变到更加贴近社会和文化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课程。很多学校后续课程不再作为选修课,而是被正式纳入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作为大学英语的应用提高阶段课程。
2、开设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理论依据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提前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开设一些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程,让这部分学生继续按照他们的兴趣或需要学习。这种英语教学是一个多元的教学理念,其主要依据是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和需求分析理论。
2.1 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是一种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学习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建立在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袁平华,2006:31-36)。
内容依托式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发展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学家Leaver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具有以下四个特征:①主题核心(subject matter core);②使用原汁原味的材料(use theauthentic contents);③学习新信息(1earning 0f new in-formation);④适合学生的具体需求(appropriate to thespecific needs 0f students)(Leaver&Stryker,1989:269-276)。在内容依托式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学科,其所接触到的学习资料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对新的学科知识的探索既满足了学习者的具体学习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2.2 需求理论
(1)社会需求
学习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到一定程度后,通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ESP)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社会需求。目前社会除了对高级复合型人才保持强劲的需求外,对中低层次人才的英语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即要求在岗人员具备相关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曾在全国13省、市共同举办专门用途英语个人综合化考试,使之成为与职称外语考试同等待遇的官方认可的考试。可以看到中国人力市场和社会各部门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郭剑晶,2012:26-27)。
(2)个人认知需求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和就业者普遍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考试实用性很强,与工作环境紧密相关,具有很高的职业性。因此,为了提高职业或择业的竞争力,为拓宽就业口径,为出国深造学习,很多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或选修各种专门用途英语的培训班,参加各种职业英语的考试,如商务英语考试等,为求职增添了砝码。
(3)课程要求的需要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根据新的课程要求,各门后续课程的学习应当属于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不再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学习目的,学以致用才是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因此,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当适应学生集中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和学生需求,力求为社会培养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服务。
3、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课题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就我校学生和教师对大学英语四级过关后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英语后续课程中的学习动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各方面开展了调查。主要问题包括:①是否需要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②学生对四六级考试、英语学习及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与学等问题的认识;③学生有哪些实际需求;④学生对目前的大学通用英语(EGP)教学目标的了解;⑤学生对EGP的总学时数及教材的看法等等。 3.2 调查方法
(1)调查法
问卷调查于2012年5月在2010级各教学班(随机)发放,掌握了各班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具体人数,了解大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并于6月对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师对后续课程的看法和思想准备情况。
(2)实验法
根据调查的情况,对海大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提出一些假设,如在2011级大二下学期(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和2012级大二下学期(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为该学院提前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开设后续英语选修课程。3.3统计结果的描述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本校2010级各学院已经提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教师问卷70份。收回学生问卷884份,通过四级人数为601人,通过六级人数为237人;收回教师问卷59份。
以下是部分问题调查结果的描述分析:
按所选人数及比例看,有55.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因为学校开设了这门必修课程,必须拿到学分才能毕业。而只有8.7%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查阅外文资料、7.7%的学生是为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44.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36.1%为了找到好工作,这两项相加达到了80.3%,说明就业压力大,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将四、六级考试作为重点和目标。还有10.9%的学生是为了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
在希望提高的语言能力方面,关注度最高的是提高听说能力,占73.5%。说明达到了大学英语阶段的基本要求,即通过四级后,学生更希望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数据同时也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与考试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
38.3%的学生认为修完两个学年的大学英语后感觉收获甚微,他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课程设置不好(34.4%),其次是教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0.2%)。同时有34%的学生认为课程结束后还想继续学习英语。
74.8%的学生愿意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英语课程。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他们希望在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有所选择地选修英语课程,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技能。因此学校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后续扩展课程。
从表1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后,选修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运用技能课程的比例最高,占34.3%。学生希望能改善语言知识结构,提高英语水平及运用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也说明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其今后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表2可见,有266(30%)人希望选择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课程来扩展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选择最多的3门课程是:①商务英语(276人,占31%);②高级英语视听说(256,占29%);③翻译基础及实践(199人,占23%)。
72.2%的被调查学生希望后续课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而只有6.9%的学生喜欢教师课堂讲授的模式。可见,现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
23.7%的学生认为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专门用途扩展课程比较合适;21.6%的学生认为通过四级后就可以学习专门用途扩展课程;32.4%的学生认为通过六级后开设专门用途扩展课程比较合适。可见,大部分学生对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关系的认识是正确的,学习通用英语是打好语言基础的过程,只有打好语言基础,才能向专业英语方向发展。
对调查问卷40个问题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选修内容呈现多样化、集中化和个性化的特点。81%的学生达成的共识是,学校有必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开设后续英语选修课程;当涉及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语言技能、语言应用等选修课程时,如法律英语、旅游英语、金融英语,学生的选择呈多样性;涉及考试类选修课程时,如考研英语培训班、雅思英语提高班、托福考试提高班,学生则根据自己是否要出国学习深造进行了选择,反映出学生选择的个性化特征。
4、对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设置的思考
4.1 指导思想
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课内外辅助教学手段等。学校职能部门应更加关注后续教学,要有长远规划、统一要求,将后续教学课列为必修课,注重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强调学分要求,保证足够的学时;成立专业英语教研室,稳定专业英语教师队伍;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建立奖励机制,与奖学金挂钩;许可学生提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及早进入后续教学阶段,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按照ESP的原则来设计。ESP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它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而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授课的对象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要考虑学生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因素。同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与学生研习相结合、资料阅读与信息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2 后续课程设计的思路
(1)EGP+ESP的课程设计模式
英语教学要想适应高等教育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就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面向社会需要,改革课程设置,科学地协调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某一两项特长,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让他们所受到的英语教育真正能够满足专业、行业、职能的要求(郭剑品,2012:116)。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设计模式可假设为:EGP+ESP模式。根据新的课程要求,各门后续课程的学习应当属于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学习。因此,将EGP课程与ESP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尝试在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开设桥梁型课程,使后续课程内容的设计不仅具备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还能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EGP+ESP教学模式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进行EGP的学习,用2至3个学期来完成;第二阶段以ESP选修课程为主,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修后续专门用途英语,这个阶段可以用1至2学期来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模式既解决了正常教学与社会用人需求的矛盾,又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2)分模块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分模块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l:开设应用专业型英语后续课程,如时事新闻、旅游英语、经济英语、法律英语、商务信函写作、实用英语写作等;模块2:开设实用技能型英语后续课程,包括高级口语、听力提高、演讲、视听说、高级写作等;模块3:开设跨文化知识型英语后续课程,介绍西方各国文化、常识、思维方式、价值观、民俗、礼仪、历史、教育、宗教,对比传授中西文化、跨文化研究等;模块4:开设欣赏型课程,内容包括欣赏电影、音乐、神话、小说、诗歌、散文等;模块5:开设综合考试型课程,包括考研英语、雅思等各类出国考试的培训。
该假设依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文化修养以及专业信息获取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这样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细化了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后续选修课程的需求。
(3)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与教育想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习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关联,是各种教学理念、路径、方法和手段的体现(夏纪梅,2002:22-25)。现行的多数大学英语教材,从课文内容、词汇到课后练习都属于EGP范畴,而合适的ESP教材是后续课程顺利发展的保证。
ESP教材的选择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授课对象,充分考虑教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一套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结合完美的教材无疑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企盼的(李莉、李庆新,2002:22-25)。因此,我们要优化教材资源,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使教材既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又能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在不违背教学原则的前提下,鼓励教师自行选择材料,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搜集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材料,使课程学习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还是少数,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同时,这些一线教师的课时多、工作量大,很难再有精力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上创新和学习。这种状况制约了专门用途后续英语课程的展开。因此,学校有必要分期分批地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培训不应该是选择性的,而应该是全面的。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有接受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接受培训和进修学习也应该成为教师的一份职责和义务。另外,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承担后续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程。而教师之间应该经常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结语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107-05
一、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内涵
(一)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语言界定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校所教授的和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第一外国语是英语。因此,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的两种教学语言应当界定为中文和英文。
(二)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概念
1.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初级定义:在非外语之外教学中提高专业英语能力
高校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下位概念,自然高校双语教学也应达成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因而向大学生传授相应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大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也是高校双语教学的核心基本任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用语言作为载体,因此,我们就以核心基本任务为出发点,从语言载体这一角度来给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下一个初级定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指在非外语专业教学中,使用英语原版教材,通过双语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任务是使大学生既能用中文又能用英文掌握和应用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能用中文又能用英文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初级定义告诉我们,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仍属专业教学,英文只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语言,形成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2.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中级定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其内核
高校是按专业来组织教学的,专业教学又是通过若干门课程的教学来展开的。因此,高校双语教学自然要落实到课程的双语教学上。在我国高校,不同的专业有一些相同的课程(公共课程),相近的专业有少数共同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不同的专业还有若干反映本专业特点和特色的课程(专业课)。我们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统称为专业课程。那么,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双语教学是不是指所有课程(不包括外国语言课程)都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呢?对此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中级定义。我国高校的公共课程多为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使大学生增强体质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且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公共课程是否双语教学并不影响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界定。于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中级定义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是指在非外语专业教学中,使用英语原版教材,通过双语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中级定义指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内核。
3.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高级定义:重点是能综合反映本专业的、系统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专业课程
由于我们所说的专业既包括自然科学的学科专业又包括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而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往往有一些专业课程涉及我国的乡土风情、民族传统、民间传说甚至宗教文化,对于这样的课程,是不会有英语原版教材的。所以,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并不强制要求对所有专业课程都用双语来进行教学,只要有一部分专业课程用双语进行教学(称其为专业双语课程)。当然,用双语来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专业课程应能综合反映本专业的系统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里,专业双语课程到底应该包括多少门专业课程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但有一个基本原则,即自然科学的学科专业的专业双语课程的比例较高,甚至要达到百分之百;而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的专业双语课程的比例较低,甚至一门也没有。至于提出用双语来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专业课程能综合地反映本专业的系统的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的原则要求,是因为双语教学的核心基本任务所致。所以,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高级定义为:指在非外语专业教学中,使用英语原版教材,通过双语对本专业的一部分能综合反映本专业的系统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专业课程或全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高级定义认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并不是指对所有专业施行双语教学,施行双语教学的专业双语课程是指一部分能综合反映本专业的系统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专业课程或全部专业课程。
(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内涵
通过上文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逐层深入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内涵的有关认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仍属专业教学,英语只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语言;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并不是指对所有非外语专业施行双语教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内核,施行双语教学的专业双语课程是指一部分能综合反映本专业的系统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专业课程或全部专业课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既能用中文又能用英文掌握和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既能用中文又能用英文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即形成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二、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现状
笔者曾就双语教学现状对接受过旅游管理双语教学教育的200名(男100名,女100名)大学生进行了校内网上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对教学中语言的要求及双语教学对英语水平的提高。统计数据见以下三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支持双语教学的学生多于反对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对双语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及外语水平充满希望。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可从表3得到反映,大多数学生在听、说、读方面进步最为明显。但不满意的学生也占22%,甚至还有十分不满意的学生,有34%的学生持观望态度。这表明现行旅游管理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可行性。表2反映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双语教学语言的要求也不同。要求以汉语为主的学生占29%,要求全汉语教学的占10%,这说明英语水平不高的大有人在。针对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探索适合不同情况、满足不同需求的可行性双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
这是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低。目前在高校任教的多数教师基本上都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也能够用英文撰写论文,但听力和口语普遍不太好,教师们对自己讲英文、说英文的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宁愿用中文讲授而不愿意用英文,即使是用英文讲课,课堂上也只念讲稿而不能展开讲授。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是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而建设一支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是双语教学成功进行的基本条件。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导致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的外语基础薄弱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除了取决于教师能教之外,学生必须能接受。对于学生来说要顺利地听懂用英文讲授的专业课内容,英文基础要好,听力要强。一方面在专业课学习中,学生对新学的许多专业知识、名词、概念,从认知到理解有一个过程,用英语讲授,会加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国中学阶段学生学的英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远落后于双语教学的要求。学生普遍反映双语课涉及专业英语词汇太多,课堂上师生交流少,收获不大。实践中也常出现教师完全胜任英语教学,而学生却无法接受而最后被迫改用中文授课的现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是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
(三)英文教材建设滞后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物。不管是全英语还是部分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教材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对于大学来说,双语教学应使用优秀而先进的外语原版教材,这是教育部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任课教师选择外语原版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即使选定了外语原版优秀教材,因其使用量小、价格昂贵,学生也难以承受。目前全国统编的专业课英文教材寥寥无几,从国外引进外文教材尚存在着教材来源、资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没有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要进行双语教学,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自编、自选教材,这大大增加了进行双语教学的时间投入。因此,外文教材建设滞后是双语教学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
(四)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缺乏一种成功、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我国发表的绝大多数关于双语教学的文章还停留在介绍国外的双语教学和对非外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实践的总结汇报上,双语教学理论研究严重滞后。尽管双语教学实践方面的论文很多,但是这些论文大都缺乏理论和实证。大多数论文只是汇报了该作者的双语课堂模式,而缺少对双语教学各个环节的详细描述和探究。双语教学过程中、英汉语的使用比率等问题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因此,加强对双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是国内各高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国外双语教学基本模式的借鉴
国外双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较早,与政治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主要形成了五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
(一)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Bilingual Immersion)
有些文献上也称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Segregated Language Redemption)。该模式是把学校中外语较差的学生从常规环境中隔离出来,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以外语作为惟一的教学语言。
(二)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这是指学生进入学校初,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用外语教授各科目,为外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提供最流行的双语教学。
(三)母语发展性双语教学模式(Language Development Bilingual Education)
此模式又称保持型双语教学。在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同样重要。
(四)综合式丰富双语教学模式(Integrated-Enrichment Bilingual Education)
该模式由加拿大首先倡导,分外语融合模式。外语融合是通过创造完全的外语环境,用多种方式或渠道对学生开展外语教学,几乎不用学生的母语。而后一种融合则相反。
(五)双向式双语沉浸教学模式(Two-way Bilingual Immersion)
此模式是在同一班级对以英语(或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学生和以英语(或其他语言)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中进行双语教学。一种语言的学生能为另一语言的学生起示范作用,角色在一种语言的“能手”和另一种语言的“新手”之间互换。还有一种被称为“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在文献中出现较少,是指在以前欧洲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由于长期受殖民文化的影响,政治独立后仍保持着原来的母语与外语并存的教学模式。国外的几种教学模式的应用都有其特殊的社会目的和教育目的,不能把任何一种模式照搬到我国高等教育当中,必须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地区、学校的差异,借鉴国外双语教学模式中合理的做法,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模式。
五、旅游管理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一)双语教学要避免与ESP教学相混淆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这也是我们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模式。即常说的专业英语教学,如管理英语、科技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ESP教学中语言是其教学内容,是以学习英语语言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课程;而双语教学突出的是英语的运用,英语是作为课堂工具进行学科知识讲解,专业知识是其教学内容,是以学生能运用英语就学科专业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为目的的专业知识课,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双语教学课中学生从纯粹的语言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注意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英语去了解、认识学科知识,以开阔的视野和不同的思维进行学科专业概念的判断、推理和归纳,从而掌握专业知识。我们不能因为采取双语教学模式而降低学科知识目标的要求。现在有些双语教学就是词汇讲解加翻译,或语言分析加翻译,这必然导致双语教学课成为纯粹的语言教学课,完全背离了双语教学以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初衷。我们可以把ESP教学和双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模式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增加ESP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双语教学。
(二)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各高校应加大投入,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如在青年教师中挑选专业精深、英语底子好的教师到国内著名的大学进修学习,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或者将优秀的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学习,一方面能使教师学到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就,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实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经济条件和地域条件的差异以及接受能力和喜爱程度的不同,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同一进度和同一水平要求同堂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势必给教师教学增加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高校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办法。一般来说,考虑到国内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可以分成如下三个由浅到深的层次:一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二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中文讲授;三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部用英文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和考试。
3.加强英文教材和图书资料的建设
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教材建设中,引进原版教材是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使用原版英文教材费用高,学生负担重,由任课教师自编又容易出现随意性和语言偏差。因此,各高校应成立进口教材审查委员会,负责对拟进口的教材、音像、电子教科书和教学辅助材料进行审查和管理。对于有些专业课程,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课程,由于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没有配套的原版外语教材,因而,要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我国学生特点以及国情的教材。
4.加强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各高校及教育工作者应就如何营造双语环境,怎样使用双语教材,如何培养双语师资,如何检测学生的双语教学效果,如何建立评估体系等系列问题,结合国内外双语教学现状,对双语教学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互动式教学,既要强调教师的讲授,又要强调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采用案例教学、任务型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幻灯片、网页)进行演示,开展模仿、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辩论,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改学生处于被动、课堂气氛沉闷的状况。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投入和参与,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双语教学班级的人数应限制在35人左右。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能力上、心理上都有一个从易到难、从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因此,不能仅靠某一两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必须依赖一系列学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行,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虽然对于双语教学总是存在着两种声音,对是否用英语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也存在着争议,但双语教学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据澳大利亚语言学家发现,双语教学不仅是学习外语最好、最快的方式,而且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文化思维的能力。双语教学把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赋予英语教学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使学生学英语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能够真切而具体地感受到英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把英语学习变成了一个语言自然习得的过程,这是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一场重大变革。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双语教学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一定会培养出更多同时具备丰富专业学科知识和扎实外语表达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四)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渐进模式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旅游管理双语教学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各阶段模式语言的变化依次如下所示:汉>英、汉≈英、汉
1.初级简单渗透模式
由于目前大多数本科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词汇量小、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差,第一阶段模式中教学语言汉语稍大于英语,将英语逐渐渗透到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以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感受;用英语板书教学内容的标题和专业术语、英文讲解少数专业性不太强的学科知识并组织课堂教学及提问;鼓励学生用英语或英、汉夹杂的形式回答问题。可使用根据英文原版教材、选取其中合适章节、以较浅显的文字编成的教材,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帮助他们消除对双语课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上双语课学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是初级教学模式,也是双语教学导入模式,可在低年级中采用这一模式。
2.中级融合过渡模式
教师上课时交替使用汉、英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学科专业知识;更多地用英语讲解学科专业知识和介绍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专业性强的知识用汉语讲解;全部采用英语板书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专业问题的英语讨论,鼓励学生用全英语回答问题;布置专业知识英语原文素材总计及部分英语作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同时选用配套的国内教材作为参考。
3.高级双语思维模式
这是双语教学的最高阶段。课程采用原版的前沿外文教材;在英语为主体教学语言的专业知识讲授中,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自如地运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思维并解答问题。这一模式在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师可以是本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