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

第1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4-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Cui Xuemin

(Weifang School of Economics,Weifang262234,China)

Abstract:Through author’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to analyze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this paper build the model of activities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Network".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network;Activities teaching

一、引言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辅助以适量的实习实训,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教学强调活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与手段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各项活动。活动教学以活动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的利用学习工具与学习资源,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和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日标。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一次理论课一次上机实践课);二是多媒体演示加练习的方法;三是理论加实习与实训。

这三种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角色错位。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宰,而学生只能作为观众,被动的接受知识,严重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没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缺少独立探索和深入研究的精神和动力。(3)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真正作用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够系统,形式松散,随意性大,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学生迫切希望教师以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学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活动教学设计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活动教学设计模式中,我们把整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

(一)活动前(学习活动的分析与设计)

活动前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阶段一:学习活动需要分析阶段;主要包含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活动要素的分析。学习活动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性,教师在教学开始前,提前进行学习活动导向性设计,即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活动的思路及方式等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并提出相应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活动要素分析是指对活动主体(学习者),活动客体(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分析。

阶段二:学习活动任务设计阶段;主要是学习活动系列设计,本阶段的设计分为学习活动任务设计,学习环境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规则的设计。活动任务的设计是学习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选择、收集和整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共同遵守的必要行为规范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规则。

(二)活动中(学习活动的实施)

在实施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将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任务方案进行实施,将设计方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各种信息资源。教学的效果的好坏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设计方案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动,但基本思想保持不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记录学习者的各种反应,对学习者的反应给予及时必要的评价,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三)活动后(学习活动效果反思

活动后不等于我们学习的结束,我们在活动后还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汇报与展示学生学习活动成果,二是进行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反思。学习活动成果的汇报与展示主要是汇报与展示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项目与学习活动任务的情况。一般由各个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与汇报,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规定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做出评价的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反思表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过程肯定学习中的成功之处,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四、意义

本文构建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设计模式。通过研究、探索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现代高职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全面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协调发展。

第2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1.1过于依赖教材。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授课教师也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刚刚脱离学校,缺乏实际的授课经验,在授课中只能过分依赖教材,讲解理论知识。而教材中多注重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品、硬件介绍,但对于实际操作介绍一般都较少。过分依赖教材势必使学生们的学习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无法深入到操作中去。

1.2教学观念传统,无法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计算机网络技术要的远远不是熟读课本、牢记概念的书呆子,而是有能力有创新精神能在实践操作中有自己独有的见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型人才。但是,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们并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授课,一味说教理论,势必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更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1.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实用价值较低

查阅相关文献,在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教学手段目前还停留在还“老师板书学生记录”的阶段,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无法从源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在开设的实践课程上,也只是模块化的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要求,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课是理论课枯燥后的一种放松方式,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2对改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几点建议当今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只有提高教学质量,理论培养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出真正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才能真正服务于信息化,也为学生们自身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授课质量,保证授课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变革和创新:

2.1从教材层面上讲,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样本。我国学生从小接触的教育模式都是知识来自课本,在这一模式下,我们对课本有着极大的依赖。如果真正脱离了课本,不仅教师的授课,连学生的学习都会变得被动。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既要注重理论性的描写、技术性的探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实际操作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的目标从来不说对理论和技术的把握,而是在事件操作中的应用和创新。为此要建设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呈现出多种形式,如文本、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题库(包含行业资格认证题库);案例(具有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工程实践项目案例);课件;电子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通着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使教学主体进一步由老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使教学形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使教学内容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创新意识培养转变。建设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材层面的改革中,将实际的操作真实可感的展现,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本的要求和呼唤。

2.2从教师层面上讲,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授是学生学习最快的渠道和方式。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授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对于所要教授的知识必须自身有着十分娴熟的把握,并且做好总结和创新,在授课中为学生尽可能生动形象的展示,并且注意对学生操作创新的引导。另外,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要积极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拘于形式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效果作为最终的授课目标,而不单单是考试的通过,要着力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开放性的课堂,将师生的交流从传统的课堂逐步拓展到网络课堂、网络讨论、电子邮件、实验室和机房之中,同时,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除此之外,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多样化教学,化解无聊的课堂氛围。注重多媒体的使用、注重实际操作的讨论,重视探索和创新。

2.3从学生层面上讲,应当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不是一个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科。实际操作要求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的鲜明特点。因此,学生除了在授课时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外,还要注意总结和反思。在课下的时候要多加强实践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理论,用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功夫在课外,教师和教材的引导只是抛出的砖,所谓抛砖引玉,玉的磨砺和成长还是需要自身在实践中不断的操作。

3结语

第3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8-1955-02

按照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必需、够用”原则,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熟悉一些网络应用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熟悉局域网技术,熟知网络互联技术和网络应用等等。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课堂理论结合课下上机操作,多媒体课堂演示、学生观看;再有就是实习加实训,不管哪种方法都存在教学过程的教师主体化,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点,缺乏积极性。而且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家庭背景、学习兴趣、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规划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职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的开展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摸索新的教学方法。而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彰显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可。所谓活动教学正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货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活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个性等因素,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的学校效率和效果,当然“活动教学”只是众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多种教学方法一起搭配使用,才能取到预想中的效果。下面以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局域网技术教学为例,对活动教学的开展进行探讨。

2 活动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2.1 确定活动目标

本门课立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中的局域网技术,按照高职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将学生学习目标划分为:

1)知识目标,主要让学生知晓局域网技术与其原理,了解交换机产品的种类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懂得局域网的组建方法。

2)情感目标: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学生互相讨论写作,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个性体验,感受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

3)活动环境的准备。活动的地点选在要在多媒体机网络机房里进行,教师在上课之前把学生需要的资料整理好,多媒体机网络机房要配有必要的设置:电脑、网络联接、交流工具、教学工具、网络学习平台等。

4)活动规则的制定。本次教学以小组合作、活动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在每个学习小组中由分配小组长、网络设计师、采购员与施工员等角色。小组长统筹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并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小组成员根据角色定位和安排,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交流合作,并撰写自己角色的调查报告。

2.2 活动教学实施中的情境创设与小组合作

活动一:创设情境:教师首先问学生“大家都有去网吧上网的经历吧,那么大家想过没有网吧中网络是如何设置的,网络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大家知道传统的传统共享式局域网有哪些问题吗?交换式以太网有哪些优点呢?教师利用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活动二: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详细说明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学生听讲并使用教师提供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并探索新的知识:活动三: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快速将一个共享以太网改装成一个交换式以太网?我们是如何组建交换式局域网的呢?教师讲述:

1)交换机是如何与其他部件相连接

2)交换机的各个参数是如何配置

3)如何组建交换式局域网。学生:听讲并使用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利用因特网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整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演绎出新的认识,形成知识迁移;学生代表汇报成果,写出小型交换式局域网吧的组网方案。

2.3 活动教学后的汇报总结

活动教学后,学生上交设计方案,展开教师讲评自评、学生间互评等多种评价的方法,对各个小组的组网设计方案进行评论,并对各自不足进行改进。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挑选出质量高、方案严密、优秀的局域网设计方案,将其挂于学校网站,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学习交流讨论,也可以借此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表示鼓励和激励。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之后的活动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活动教学适合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该方法通过合理安排设计任务,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笔者发现,明显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路莹,赵子祥,黄文明.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贾震斌,周良英.计算机网络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琳,姜春雨.局域网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网络;自主发展;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一、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内涵

当今社会,知识飞速增长,信息瞬间万变,教师原有的信息储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新课改知识的开放性、时代性更要求教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各种能力要不断提高。面对挑战,各级教育机构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针对教师群体的培训。客观地说,这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是,实践也表明,由于培训机构及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由于培训中忽视教师自身的声音,缺少对教师个体的关注,结果往往只能使教师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认同而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标准,根本无法保证每一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情感的提高。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诉诸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主动性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在外在价值的引导下,独立于外在压力,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监控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评价专业发展的结果,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立的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自主专业发展型的教师最主要的特征是自主性,即强调教师自身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具有内在的、积极要求的专业发展动机,能不断反思、探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分析、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激励自我专业发展。

二、网络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作用

(一)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文献资料,包括教研、教学参考资料库;电子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课例,教学案例,与中小学现行教材配套的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各类课题、教学论文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资源等。教师利用搜索引擎或直接登录相关网站即可获得丰富而生动的课程资源,这将使教师的备课效率、教学效果以及科研能力获得极大提高。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器件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查询信息,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从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提供便捷的互动交流平台

网络资源由于其特有的交互性、开放性,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自主性问题。“计算机+互联网”向人们敞开了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在共享的机制下,网络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插上了翅膀。由于网络上人物身份的虚拟化,使每一个网络上的人都获得了更加自由、平等的地位,这样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良好的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也为教师展示和交流教研成果提供了空间,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因交流对象有限而缺乏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的局限。网络使更多的教师点燃工作激情,释放教育智慧,提高人格魅力,增强自我意识和发展动力,进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中去。

(三)提供自主发展的环境空间

网络资源的利用在自主性方面有很大优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并能得到及时的解答。教师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从网络上学到新知识,选择和组合自己的知识,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术视野,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创造个性。特别是近几年被广泛使用的富有个性化特征的博客,更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利用博客能及时记录个人的行为、信息和思想,教师利用博客还可以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从而促进群体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利用搜索引擎或直接登录学科学习网站获得信息资源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在自主学习中,当遇到困惑时,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就可得到有关信息。同时,网络还开辟了一些学习网站,这些网站的资源包括学科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教师登录学习网站可以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把握课程改革信息。教师把获得的信息资源应用于备课、教学研究、科研等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理念,促进专业发展。

(二)通过自建网站或登录BBS论坛,参与网上教研论坛

教师通过登录自建网站或学科网站上的BBS论坛,可以自主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避免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在论坛上,教师通过发帖、跟帖参与教学教研。通过BBS,教师可以自主参与,平等相处,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消除了资历、年龄、性别、职务带来的种种障碍。在教研工作上应用BBS,教师们真正感觉到朋友遍天下、处处是教研,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提高了教研质量。

(三)利用MSN、QQ在线聊天室进行网上教研活动

利用Internet网络交流技术开展教研活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QQ聊天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软公司提供的MSN Messenger(即时通讯工具)来实现网上教学研究,MSN上有一个多人聊天功能,同组或同社群的老师,通过留言板或其他联系方式的约定,登陆到同一在线聊天室,进行网上教学研究。利用这种在线交流的教研模式,群友间随时交流沟通、分享经验、探讨疑惑、相互激励,促进沟通,还可以定期组织在线专题研讨。这样,不仅提高团体的凝聚力,还可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师研讨共同体。

(四)利用E-mail进行教研

这是利用互联网与外界实行双向交流的一种便捷方式,适合于任何有条件上网的教师。利用群发邮件、邮件列表等技术可以在特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广泛教学研究,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信件和传真。

(五)利用Blog撰写个人日志和进行网络教研

Blog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老师在自己的Blog中通过撰写教育日志,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还可以得到网络上其他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经验丰富教师客观、中肯的评价或指点,也可以参考别人Blog上的教学反思,反观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进一步提炼自己的教

育思想并改进教学实践。借助Blog平台,教师间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智慧,促进个体成长和专业发展,凸显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提升教师教育教研能力。

四、网络环境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中小学教师属于生存型教师,他们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维持生计的一种基本手段。虽然他们也热爱工作,但缺少当教师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没有成功感和成就感,仅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传播者。特别是部分农村教师更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奈的选择,对自我提高、自我更新、自主专业发展意愿不强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在专业发展上,很多教师表现出被动性,将发展寄托在外部培训上。即使有发展,也只是对外部要求的自发适应,缺乏自主发展的需要和动力。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平时不注重自主寻求专业发展。因为没有自主专业发展的规划,也就没有认真去思考自身专业发展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更谈不上达到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措施及需要的条件,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上处在自发的专业发展状态。

(二)网络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些教师虽然有电脑,但大多时间是用于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等娱乐性活动,对于教学中、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是回避,或是翻阅书籍、查资料,而缺乏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2 网络特有的反思功能没有有效利用。波斯纳(Posner)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利用反思,可从经验总结中逐渐成熟,并在这种成熟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意识,促使自己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例如,Blog是网络中出色的支持教师反思的载体。但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虽拥有自己的Blog,但却很少利用他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个别教师的所谓的反思也缺乏深刻性,内容比较随意、简单,为写而写,过多追求故事的精彩,缺乏对其价值的追寻与拷问。Blog中对反思的评论更少,仅有的几段,也主要是诸如表扬鼓励性质的评论或者联络感情式的评论等,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的不多。不难看出,网络提供的反思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3 网络的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没有用于教学教研。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师仅仅把QQ等交流工具用于一般的娱乐聊天交友,而没有真正用于教学教研,用于构建教师共同体。仅有少数教师用E-mail发送过投稿论文,但很少用来和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方面的交流。很少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即使浏览其他教师的博客,也很少给予留言,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应该说,网络拉近了普通教师与教育专家及同行的距离,但是多数教师却很少浏览教育专家的博客,更谈不上向他们请教问题,探讨教学教研了。

(三)很多教师缺乏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

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应该说为教师从事教学教研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很多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当想到利用计算机搜索信息资源时,却不能搜索到所需信息。例如,目前在主流博客备有RSS阅读器,它可以方便添加收藏与信息传播推广,利用它可以看到没有广告和图片的标题或文章的概要阅读,不必阅读全文即可知文章的大体意思,可大大节省时间。RSS阅读器还能自动更新已定制的网站内容,保持内容的即时性。通过它可直接到专栏作者订阅文章,每天不必打开网页就可以打开RSS阅读最新文章。但调查中发现,建立博客的教师对RSS了解不够。一项针对农村教师的调查显示,仅16.7%的农村教师能够利用教育信息资源;23.3%的农村教师没有使用过网络教育资源。

五、提高运用网络平台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观念教育,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意识

对教师加强观念教育,让所有教师都意识到: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追求崇高的专业伦理道德、丰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这种自我意识是提升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有了这种意识,教师才能自觉地促使自己由生存型教师向发展型教师转变;教师也应意识到人的价值包含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前者是指个人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强调教师如何使自己社会;后者是指个人自身的价值,强调教师如何使自己获得社会认可、他人尊重、实现自我的价值。教师只有不断寻求知识更新、提高教育技能,促进专业发展,并把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境界加以追求,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

(二)对教师适当引导,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平台作用,应当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注重引导。当前,很多教师主要利用网络打游戏、聊天交友等,对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源不感兴趣。为发挥网络的作用,有的单位对教师开展了网络操作技能培训,但常有教师抱怨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参与,还有的借口年龄大、打字速度慢无法参与,而且这些现象还极为普遍。某小学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做法值得借鉴。为吸引教师使用网络,该校在本校的论坛上开设娱乐板块,先将教师上网的热情调动起来。刚开始时,教师进入娱乐板块的居多,只是偶尔到教学论坛交流一下,但就是这种“偶尔交流”,让教师们慢慢从内心深处体验到网络对自己教学的作用。随后该小学及时调整教学板块的结构,紧密联系教师需求,设置了相应的栏目。渐渐地,教师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学校的教学论坛上,原来人气很旺的娱乐板块反倒变得门庭冷落。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们上网查资料、参与学校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并主动上互联网上的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和网络教育论坛等,教师利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利用网络的自主发展变为现实。

第5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就业竞争力;课程体系;典型工作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Kong Qingyue,Liu Haimei

(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Shijiazhuang050026,China)

Abstract:Aimed at students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here is confus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study leading to understanding and lack of motivation,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tudents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urriculum-building process-oriented one based on the work of attempts at reform,after three years of efforts and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Keywords:Work process-oriented;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Curriculum;Typical jobs

一、探索与思考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以就业为导向”3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专业教师针对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总结,于2008年4月,在教研室会议展开了一系列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这些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达成共识,从而萌生了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申报课题的愿望,并付诸于实施。

借鉴俞敏洪先生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观点,课题组成员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把研究的方向定位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上,这主要是给课题组成员以方向上的指导,解决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教什么,才能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率?”的问题。只有这样,专业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满意,才能使专业可持续发展。

二、计划与实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提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名称与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4。根据这一理念,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而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要使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专业教师必须对工作岗位有深入的认识或邀请相关的企业工作人员参与专业课程的建设。于是课题经教育厅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制定了如下计划并逐一落实。

2008年7月-2008年8月调查学生的理想工作地点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理想就业工作地点选择石家庄的学生占95%,可以到北京和天津就业的学生占50%,可到其它地方工作的占6%,专接本的占10%。河北毗邻北京和天津,而北京和天津的对IT人才需求量大,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

2008年9月-2008年12月,分析、统计典型工作岗位

通过智联招聘网站搜索、调查京、津、冀三地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对近300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招聘信息进行了浏览和统计。另外,还对北京神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中泰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昊天科技有限公司、马鞍上大成科技有限公及河北谊联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 合作单位进行了走访,统计归纳出以下典型工作岗位:

1.网络管理员。2.网站设计、制作及优化。3.MIS系统开发。4.系统集成。5.IT产品营销。6.办公室文员。

2010年1月-2010年5月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过程

结合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对专业知识要求派专业教师到相关IT企业挂职锻炼并和IT行业工程师商讨、分析、提炼典型工作过程,同时回访2009级和2010级两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工作中所用及所需专业知识。根据提炼出的典型工作过程先分析归纳出各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和技术和能力,根据典型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技术和能力由专业任课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经过反复的商讨确定了专业课数量、每门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学时数量及课程安排顺序、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召集课题组成员、校企合作单位工作技术人员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新颖实用的课程体系,并修订了计算机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典型工作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依据此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工作要求,达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零实习要求,并撰写了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2010年5月―2011年8月论证

邀请IT行业和企业专家组建新一届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论证,与会专家对人才培养计划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通过在2009、2010、2011届毕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部分初步的改革尝试,取得良好的效果,从我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数据统计结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

三、反思与总结

反思与总结贯穿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思想,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秉承“学以近德,工以养技”的校训和“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有很多后续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亟待我们解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虽已初步形成,并以此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并初步撰写了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但很多工作还不够细化,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不断探索,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有待开发等,我们的工作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衍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学科课程建设探索.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2):97-99.

[2]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第6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教学;创新人才;计算机网络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技术进步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与创造力是解决经济、环境和社会危机的核心驱动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升高校教育具有关键作用。目前,高校已经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作为未来学生进入企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等院校目前分为3类,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一般来说,985院校和多数211院校属于研究型大学,除此之外的本科院校一般被认为是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一些近十年开办本科教育的大学则属于教学型大学。在这类高校中,有些以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主,也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需要体现“应用”本质,不仅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中革故鼎新的独创性活动。从内容上说,创新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而实现这些创新的主体就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并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创新型人才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征:(1)知识结构的特征,创新型人才不但善于从教师那里和书本上获取间接知识,而且注重培养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知识和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2)思维能力的特征,创新型人才不仅注重培养正向思维,还注重培养逆向思维;(3)能力的结构特征,创新型人才不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4)培养过程的特征,创新型人才以人为本,强调个性,要求个性教育化。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二本院校,学生入学成绩不高,与一本院校学生有差距,但更强调实践与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现场设备和操作平台,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教学的探讨

创新教学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育和教学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它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创新教学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

2.1 课程设置

研究表明,术语“创意”与“创新”及相关同义词是在教学课程设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一些国家的教师和教育专家认为本国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并把主要原因归结为不能正确地将创新思想融入这些课程。实际上,课程包含较多的内容反而会降低学生在学习中创新的程度。好的课程设置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帮助教师理解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材选择、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信息、电子和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可选教材很多,其中国内的经典教材是谢希仁主编的《计算机网络》,这是国内影响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入门教材之一,被很多大学采用。另外,由IEEE高级会员坦尼鲍姆编写的英文版《计算机网络》,则被国外大学和国内一些院校广泛采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后者更适用于双语教学和基于问题驱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另外,该教材的每个章节开头都以提问方式引入,非常有利于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预设一些英文题目,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在教材中查找答案。通过这类教学,一方面,学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自学能力和问题求解能力也得到锻炼。在这门课程大纲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核心技术内容作为讲解的重点,并要求学生用软硬件模拟实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2 课程教学与评估

课程教学与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创新性,评估方法好可以激励创新,若不好也可能阻碍创新。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教学评估通常采用等级评分法和总结性评分法。除此之外,评估的方式还有陈述报告、小组总结、同行反馈与评价等。评估的主体除了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包括学生父母和除此之外的第三者。良好的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教师和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创新。

课程教学也对教学创新性具有一定影响。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可以采用一些激励课堂创新的方法。例如,在课程表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通过延长两次课程的间隔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创新周期。另外,还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创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可以分为3个阶段:实验诱导与准备、实验探究和归纳研究。实验诱导与准备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实验和创新、开放性实验。基本实验由教师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实验,课前印成讲义,发给学生预习准备。例如,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网络命令PING、IPCONFIG等,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需要把这些命令使用的详细步骤发给学生并让其熟悉。创新、开放性实验则是由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启发学生在课前自己设计实验,如在JSP网页编程实验中,教师事先准备几个较为复杂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并分组完成。

在实验探究阶段,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细观察、勤思考、善总结。学生不会观察,就不会思考,不会有明确的学科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抽出时间检验每组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询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DNS服务器的设置实验中,教师需要查看每名学生的实验日志,帮助他们分析可能出现的域名解析失败现象,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原因。

归纳研究阶段是实验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观测是先导,是基础。为了避免学生简单地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及时将学生观测到的实验现象或记录的一系列数据作为入门向导,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总结性问题。例如,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心得与总结内容,写出新发现和新想法并将其作为实验的重要考核点。

2.3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对于课程的创新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培训可以帮助新教师反思如何通过实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教师具有更积极的教育创新理念。另外,受过培训的教师掌握了更多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前沿知识,而这些新知识、新技术能够成为激励个体创新的正能量。该项研究还表明,连续几年一直接受教学培训的教师是最有兴趣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教学的群体。这说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师对课程的深入钻研。教师培训计划必须经过审查和修订,以确保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培训中要提供先进的数字多媒体平台,此外互联网作为同行之间交流互动的培训平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颇具名气的网络培训如CCNA、CCIE等。CCNA包括EIGRP、串行线路接口、帧中继、RIPv2、VLAN、以太网和访问控制列表等协议的使用。CCIE则是美国Cisco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专家级认证考试。通过这类培训,教师对网络软硬件知识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网络前沿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的另一种方式是有固定时问或地点的培训,一般由学校聘请公司有实践经验的员工进行授课,或者由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产学研实践,让师生在现场进行实地教学。

2.4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使用

信息通讯技术的优势在于强化了校园的创新和创意环境。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创新教学的基础。据调查,大部分教师都能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和下载资源,但其中仅有一半的人会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协作和网络社交,更不用说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和进行教学创新。虽然目前校园内计算机的数量剧增,但是调查显示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学习的能力仍然不强。学生使用现代化的数字工具可以帮助提高思考、理解和创新学习的能力。现代化技术一方面使学生成为掌握这类技能的数字专家,另一方面则加强了师学问的互动。一些最佳实践的案例表明,师生之间的互动配以外部专家的指导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创新教育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我们在授课中提倡学生采用便携、具有个性化的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辅助学习。移动技术与设备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我们采用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教育游戏培训学习方式。游戏可以成为相当好的教育与培训载体,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计算机网络教学与游戏结合,选择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术语以及与动手实践相关的内容,编写游戏脚本,再由教育技术人员负责把脚本转化成游戏软件,通过校园网或校园FTP向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外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5 校园文化

教育文化对创新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非常关键。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等过程。其中,教育文化或多或少会对个人的培养产生影响。对于高校来说,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关键作用。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学院积极发扬办学传统,走特色办学之路,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确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建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满足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现代生产业发展需要的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摇篮。

笔者在对计算机网络专业2009级本科生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基于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经验,培养积极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创新思维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强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师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全班80%以上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技能,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教师也通过以上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7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一、针对个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得课程教学具有良好的成效。在课程教学开展前,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教师再利用适当的方式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进行改良,让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1.应用项目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较为良好,不仅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具有良好学习信心的学生,教师可以应用项目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仍然从零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则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在课堂讲述Word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为这些学生布置一个项目。教师所布置的项目需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编制“班级学生各科学习成绩调查报告”。做一份调查报告很容易,但是想要出色地完成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项目教学法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项目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些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知识吸收较慢,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缺乏信心。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应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从最基础的点进行教学,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应用到讲授法,对学生进行众多理论和概念的讲解。通过教师的深入讲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补充,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帮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引导学生去发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

 

二、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措施

 

1.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设备在众多学科教学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也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屏幕进行远程监控,了解学生学习和操作的实际情况。还需要注重的是,多媒体设备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学习的良好平台,为保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校会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考核。所以,教师需要有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比如,在高一计算机网络一节示范课上,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网络作用分类和组成,依此提出了四个问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是什么?(3)计算机网络怎么分类?(4)计算机网络有哪些组成部分?这就是给学生提出的四个层次,而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教师做好的网络课件中分别单击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分类网络的组成等超级链接,通过屏幕呈现与书本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来完成。因为学生的学习个性不同,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依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作业。并且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检验,当学生达到一定标准后,再适当提升练习作业的难度。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想要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评价体系中需要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反思,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氛围。教师评价可以使得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变化,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更为良好地促进个性化学习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融合,保障教学成效。

 

个性化学习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可以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为保障课程教学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找寻促进个性化学习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融合的有效措施,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第8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程、模拟仿真软件、化虚为实、效果好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有比较多概念性、原理性、理论性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比较枯燥、难于理解。比如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通信设备工作原理与作用、通信协议(静态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等)时,不但教师觉得不容易讲述清楚、学生听起来也难于理解,网络课程内容显得既复杂又枯燥。

2.网络实验设备短缺。要组建一个网络硬件实验室需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经费,对很多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由于资金投入问题,造成计算机网络实验所需的硬件与软件短缺。

3. 学习网络课积极性不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对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认为老师讲的这些知识不实用、与现实关系不大,慢慢地对网络课程失去兴趣,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任务、课后作业,甚至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网络课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教学效率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新技术也不断出现与更新,知识点也不断增多,学习难度对应加大,部分老师上课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还是停留在“演示”阶段,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使得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书本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教学效率低。

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使用模拟仿真软件的必要性。

本校是全国信息化示范校,基本上每年都组织信息化说课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参赛的不少教师为了丰富教学效果制作了优秀模拟仿真软件,比如设计出 “制作网线仿真软件”、“网络综合布线仿真软件”、“防火墙实验仿真软件”等,当初只是为了参赛,后来把这些作品应用教学当中,发现这些作品不但更加直观演示网络相关知识、丰富了课堂,而且也能让学生课堂中有机会进行互动式网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1. 化虚为实、辅助学生理解。网络知识复杂又枯燥,老师非常需要借助虚拟软件帮助学生去理解与记忆,如果能把这些网络知识渗透到虚拟软件中的网络实验去讲解,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感悟其中的原理,以达到教学目的。

2.把抽象理论、乏味知识转化直观实验。有了虚拟软件后,就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网络仿真实验,在个人电脑上够虚拟出若干台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搭建网络、规划网络IP地址、划分子网、配置路由协议、网络访问控制、配置网络安全、安装配置服务器等实验。比如讲述OSPF路由协议案例时,可以直接在路由器上查看在配置OSPF路由协议之前与之后的路由表信息变化,结合使用ping命令比较配置OSPF之前与之后的结果,学生就很容易理解OSPF的作用与配置方法。

3.模拟仿真软件物美价廉,课堂效果好。可以从网络上免费下载、免费使用模拟仿真软件,不用需要增加学校开支就可以虚拟出很多网络硬件设备;为广大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学习网络专业技能的学生、参与CCNA考证的考生提供了免费使用的平台。比如老师需要介绍无线上网时,为了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要么购买一批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要么采用思科模拟器模拟无线网络实验。采用虚拟软件模拟器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加密,不仅操作比在真实的设备上实验更加形象、更加方便,而且每个人都能实验操作。

4. 破除实验环境问题,提高实操技能。全国各地很多高校、中职学校均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或者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课程,但是很少学校配备有齐全的网络实验设备;有了仿真软件后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虚拟出足够数量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进行网络搭建、网络管理、网络维护实操教学,达到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网络实验的目的,也让更加多的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到课堂,训练网络实践技能,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模拟仿真软件应用到网络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1.丰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安装网络模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是在不购买新设备、不增加学校开支情况下,只需要在原有的电脑室PC机上安装Packet Tracer即可,在Packet Tracer上完成网络实验,借助模拟仿真软件简单明了地掌握网络通信原理、通信协议,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以达到零距离上岗。学生通过在模拟器上进行实操把网络通信原理、网络协议搞清楚了,那么学生的网络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就会得到了真正提高,其毕业之后假如从事网络通信、网络维护有关的工作,不管需要面向那个厂家的网络设备,都是触类旁通,只需要查查对应设备指令系统命令格式就可以开始对网络进行配置与维护。

3.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还有其他独特的优势。使用虚拟软件不仅低成本、容易创建实验环境与平台,而且还可以节约用电量、节约实验室空间、实验操作更加安全,同时让更加多的学生参与技能实操。

四、把模拟仿真软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的方法。

1.从网上下载为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率有帮助的仿真软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只要电脑、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教学有关软件与资源。比如在网上不仅可免费下载设备仿真软件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与Virtual Box软件,而且还可以下载这些仿真软件的文字教程与视频教程。

2.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与制作网络设备模拟仿真软件以辅助教学。网络上的仿真软件很多,但不是所有的网络实验操作、网络模拟环境都能找到对应的软件,此时作为计算机教师可以借助Flash、3Dmax等工具发挥专业优势自行动手设计与制作仿真辅助教学软件。

3.有模拟仿真软件后教师不再为教学环境、教学平台而担心,专注教学研究。有了虚拟软件后教师上课不用再为能不能做这个网络实验,有没有网络设备,设备有没有问题,这个内容能不能教等问题而操心了。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以及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等方面。

第9篇:计算机网络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网络课程

虚拟技术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62-02

受场地、环境、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应用虚拟技术势在必行。为使应用虚拟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直接和有效的解决,教师有必要以研究者、参与者和当事人的身份,对如何应用虚拟技术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展开研究。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所需的高性能实验环境保障不够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实验都需要高性能的硬件支持。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短缺,实践教学所需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教学设备在类别、性能和数量等方面略显不足,部分课程内容的实践教学无法展开。

(二)实训环境不易搭建、不能重复利用

计算机网络专业很多课程的实验环境需要做繁杂的准备工作,需沿用一个阶段、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有些实验需从一门课程沿用到另一门课程。如安装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服务器、连接与配置PC机和网络设备等。像这样为每一个实验搭建起相应的实验环境不仅费时而且费力。有时好不容易把实验环境搭建起来,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实践,但为了不影响实验室下一节课的使用,不得不把一切恢复原状。这样,学生下次课要再继续做此实践项目,则只能重新搭建实验环境,而且由于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由学生自己重新搭建实验环境或还原配置时进度不一,无法保证实践项目进度,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方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应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的思路是研究和引入虚拟技术,搭建教学所需的虚拟实验环境、虚拟实验室,对教学内容、实验环境进行改革,制作教学实验场景快照以解决重复搭建繁杂实验环境的问题,虚拟实验室与真实网络实验室结合使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一)引入虚拟技术

1.虚拟多种平台的服务器和PC机。在网络安全防护、Windows系统服务、Linux系统服务、数据库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同时启动多个不同平台的服务器和PC机,现实往往提供不了这样的环境。利用VMware虚拟技术则可在一台真机中构造出多种平台的服务器和PC机,此环境与真实系统并无区别,并且不会对真实系统造成损害。

2.虚拟网络设备。网络安全防护、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课程中,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是不可或缺的。而真实设备往往具有操作耗时、更新淘汰快、设备费用昂贵、数量有限等特点。GNS3则能在一台真机上虚拟出多台网络设备,并且操作界面及命令与真实设备没有任何区别,从而满足教师备课、学生实践等需要。

3.联合多种虚拟软件,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在网络安全防护、项目实践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中,会涉及以上提到的服务器、PC机及网络设备,综合运用VMware、GNS3等虚拟软件,能构建综合的网络环境、实施大型项目。

(二)改革教学内容

网络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虚拟技术之前,由于受到设备和场地的限制,进行任务和项目设计时只能就着现有的条件来设计对应某个知识模块或某个学科领域的任务和项目,而不能充分考虑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和学习情景。引入虚拟化技术后,联合应用多种虚拟化技术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网络实验室,有条件去模拟经历网络行业各个岗位的整个工作过程。鉴于此,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设计出课程的学习情景。

以“网络安全防护”为例,通过行业调研和工作分析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我们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具体任务选取如表1所示。

(三)制作实验场景集

不同于真实的网络环境,在虚拟网络实验室中搭建学习情境的实验教学环境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的快照、保存功能,把每一个易出错、难理解等关键步骤场景制作快照保存下来,重复利用。或利用虚拟机的录像功能把整个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用此方法,为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的任务搭建实验环境,形成课程配套的实验场景集。有了实验教学场景集,需要对某个步骤或环节进行讲解时,教师只需要快速回到相应场景快照便可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实验进度,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验环境虚实结合

引入虚拟技术后,学生可以自己为每一个学习情景设计方案,并在虚拟实验室中实施该方案。待学生都熟悉方案的实施过程后,再组织学生到真实网络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避免了因学生不熟悉或操作不当而损坏相关设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现实网络方案的实施过程,实现了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在实践教学中,虚、实实验环境相结合使用,更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对方案的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此次在网络安全与防护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为了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效果,在学院课堂教学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制作了一份本研究需要的问卷,对计算机网络专业3个班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为运用虚拟技术上课效果好,教学质量监控办的评教数据显示该专业的教师得分均在90分以上,较前两年有较大提高。从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在教学中引入虚拟技术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实际的操作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调查显示,引入虚拟技术后,96%的学生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学习进度快的学生还完成了拓展实践项目。

2.对学生技能形成的影响。在虚拟实验环境下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地选择实验场景进行实验,遇到困难时可以参考老师在场景快照中给出的步骤。另外,可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到课外,学生课后的实验不再受到网络设备和实验场所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就可以自己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进行网络组建或网络安全部署与防护实验。学生的差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调查结果显示,90%学生掌握了网络安全防护技能,95%学生认为虚拟技术帮助自己提高了操作能力。学生在各级各类网络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3.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虚拟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并进行验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会选择虚拟实验对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验证,90%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可以为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提供便利条件。在课后对学生访谈中,得知学生意识到了虚拟技术是一种新的学习手段,以后会继续利用它来探索计算机网络知识。

(二)对教师的影响

1.对教学观念的影响。通过对虚拟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教师认识到不应受教材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应结合企业需求,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指导项目的设计与任务的划分,使工学结合一体化、学教做一体化。

2.对教学设计策略的影响。虚拟技术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很多企业项目原来无法实现,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让环境的搭建与项目的实施变得不再有困难,老师因此能设计出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项目与任务。

3.对专业能力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有了虚拟技术的支持,教师的研究与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专业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

4.对教学技能和教学心理的影响。虚拟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授课不再是光说不练,教学技能得到提高,教学心理趋于成熟。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虚拟技术的研究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变浓厚了,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也有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专业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授课方法新颖生动,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增进了对课程、教学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王卫东,王妙函.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

[2]黄波.论“网络攻防技术”课程虚拟化实践教学环境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3)

[3]秦.运用虚拟化技术模拟黑客入侵与防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2011C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