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生活质量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质量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质量的概念

第1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老年;跌倒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人骨质疏松合并多种老年疾病,跌倒发生率高,而且容易导致骨折、死亡等严重后果。研究显示,造成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包括心理、疾病、环境等多种因素。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老年人跌倒都会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跌倒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后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现进行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老年跌倒患者56例。纳入标准:①60岁≤年龄≤80岁;②首次发生跌倒且在跌倒后7 d内;③可正常交流;④非肿瘤疾病患者、癫痫患者、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⑤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研究。按照患者出院先后分为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28例。甲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60~78岁,平均(75.3±5.4)岁。乙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62~79岁,平均(75.8±5.7)岁。甲组和乙组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均衡(P>0.05)。

方法:两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健康宣教、观察病情。①心理干预:老年人住院难免会紧张、焦虑,部分患者担忧自己跌倒后的受伤状况、再次跌倒等。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②健康宣教:询问患者跌倒的原因,讲解导致跌倒的相关因素。嘱患者日常避开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如穿防滑的平底鞋,保持地面干燥等。③观察病情:观察患者跌倒后的情况,如果是因疾病因素,如低血糖、眩晕等导致跌倒,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疾病状况,防止再次跌倒。

出院后甲组、乙组每个月常规进行电话随访1次,乙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将患者个人病例资料转移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生活安全指导、健康咨询和指导、心理干预。①生活安全指导: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在易跌倒之时要注意安全,如起床时先坐起5 min后再下床,头晕时暂时坐下休息,行走不便则借助助行器,居家时保持地面干燥等。②健康咨询和指导:了解致跌倒的因素,如低血压、低血糖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于跌倒相关疾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如果出现低血糖、低血压等症状时,先进行处理,并及时就诊检查。③心理干预:老年人大多喜欢倾诉,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其不良心理,并给予针对性疏导。两组3个月后到院接受检查和生活质量评估。

观察指标:经护理3个月后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估方法是运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量表1来评估患者生理、病理等方面,量化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评价领域包括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情感职能(RE)、生命活力(VT)、生理职能(RP)、|体疼痛(BP)和总健康状况(GH),评分越高则提示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用我院护理调查表来评估,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服务态度、沟通交流、医疗环境4个方面,总分100分。满意度评估:≥85分为满意,70~84分为一般,≤69分为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对纳入的老年跌倒患者相关资料用SPSS 19.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护理满意度用[n(%)]进行统计,两组满意度差异对比用x2检验。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用(x±s)统计,两组生活质量差异对比用t检验。如果P

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经护理后,甲组和乙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提升,其中乙组比甲组提升得更明显,两组护理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此次护理评价中,甲组满意18例(64.3%),一般9例(32.1%),不满意1例(3.6%)。乙组满意25例(89.3%),一般3例(10.7%),不满意O。乙组护理评价满意度比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第2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06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慢性迁延,给病人带来极大压力和痛苦,消极地影响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家庭作为环境中基本的社会网络,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来缓冲病人的精神压力,从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100例。入选标准:病程5年以上、年龄≥18岁、有阅读能力、与他人沟通无障碍、无精神病史、目前至少与一个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同意参加本项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资料,由病人自行填写或病人口述调查人员记录。为确保病人对问题不发生误解,调查人员必须把问卷的详细内容向病人进行介绍,或按病人的要求对问题有选择地进行解释,同时请家属回避,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例,回收有效问卷100例,有效回收率100%。

1.2.2 调查工具问卷分3部分:A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并发症、医疗费用来源项目。B部分生活质量表,使用zhan生活质量测量问卷,包括生活满意度、自我概念、健康和功能、社会经济因素共52个条目,每条目均采取1级~5级评分:1分代表极不满意、2分代表不满意、3分代表一般、4分代表较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满分为26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C部分为家庭支持量表共15个条目,按两分法评分:回答“是”评1分、“不是”评0分、总分15分,得分越高家庭支持越好,将得分≥10分者视为高家庭支持,而<10分者为低家庭支持,所有问卷均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

1.2.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家庭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组病人中69例为高家庭支持,31例为低家庭支持,通过进一步分析,高家庭支持组总体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健康和功能、自我概念显著高于低家庭支持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一半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有较高水平的家庭支持。本组84.44%的病人已婚且家庭支持主要来源于子女与配偶,家庭中的配偶和子女是病人最亲密的人,对病人的支持和照顾能满足病人对感情的需求。家庭成员患病或伤残,大部分家庭成员从道德亲情的角度去帮助病人,给予生活上的照顾但真正理解病人内心感受的较少。调查发现重视生活照顾,忽视心理支持,简单的安慰代替深层次沟通是本组病人家庭支持存在的主要缺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状况受个人的背景因素,健康相关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活质量包括四要素:即生活满意度、自我概念、健康和功能及社会经济因素。本研究生活满意度分值最高,与家庭照顾增强病人的满意度有关,另外护理人员全面具体的健康指导使病人的健康与功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由于久治不愈,病人需要面对很大的治疗、护理压力,消极地影响了病人的心理健康,病人活动受限,就业机会低,影响了病人的自我概念分值。本组病人对社会、经济的满意度得分最低,由于本组病人半数以上月收入

提高家庭支持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家庭是一个自然支持系统,扮演着促进和保护个人健康的重要角色,病人从家庭中获得支持越多,抑郁越少,精神生活质量越高。由于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区医疗护理设施缺乏,大部分慢性病病人由家属承担照顾责任,因此,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家属进行有效的支持教育,全面提高家庭支持力度,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翠芬,赵慧英,重视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937-938.

[2]张静平,刘华荣,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4):359-362.

[3]宋锦平,成翼娟,视力受损患者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2):218-227.

第3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

癌症患者身体情况都相对危重,对于其生活质量问题在上世纪40年代,Karnofsky提出利用行为状态量表进行评估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题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其评估的测量方法也不断进步。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其中生活质量指数、癌症康复评估方法、36项简短健康调查(MOS)、癌症功能性生活指数、线性同原语自评量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等使用上表示较为满意[2~6];另外有研究学者指出,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最好的办法是Rotterdam症状清单;相对医院来说,焦虑(SAS)、抑郁(SDS)量表来进行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评估非常实用。

1 生活质量的概念

生活质量的概念非常抽象,关于生活质量的描述目前可以达成共识的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情绪、自觉症状、陌生环境的适应、医院人员相处的关系,患者工作、生活、社会功能等。整体总结归纳为患者的心理问题、身体状况、社会功能三方面所决定。②生活质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感,值患者个人的一种体验判断,个性个体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一样。例如,都是癌症患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认为是可以治愈的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心理压力;相反思想悲观,认为癌症是治愈不好的这类患者就会心理负担重,不良情绪多。所以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时,患者应自己填写问卷,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医生根据与患者的交流观察所做的生活质量评估与患者自主进行的评测有明显的差异。③生活质量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患者因时间的推移对周围的食物接受的程度而变得不一样,例如治疗的初期,由于治疗的痛苦患者难以忍受,感觉十分痛苦,待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对其的耐受程度增加,并且身体状况慢慢好转,患者的信心增强。

2 生活质量评估的意义

2.1生活质量评估可指导临床实践 目前临床对于癌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治疗,但是对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手术治疗原则是范围越广对肿瘤的切除越彻底;

但是临床研究表明,较小范围的手术对于患者的生存期也不一定会缩短。以上此种情况,手术治疗的范围可依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测进行范围的选定。有相关报道指出,对早期乳腺癌临床试验表明,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却没有接受标准切除术的患者好。所以表明,某些具有破坏性、毒副作用的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反而具有改善作用。

2.2评价姑息性治疗的重要指标 很多癌症发病初期没有明显临床表现,一旦检查发现时已经为晚期,没有根治的机会,这类患者一般进行姑息性治疗,主要以减轻患者的病情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前提。但是患者接受治疗时依然会有毒副作用。此时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测量,对疗效的评价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2.3生活质量测验可用于判断预后 生活质量的评测是对患者生活、心理等进行综合性评测的一个指标,与患者自身有直接关系。对于生活质量测验可用于判断预后的说法,学者们意见并不统一,目前的实验结果也并不一致,所以对于此种说法临床还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3 怎样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是一个多方方面、综合性的评测,所以有很多因素影响其评测,对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症状控制--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减轻,患者就会感觉痛苦减少。研究表明,当患者的肿瘤缩小、消失或被切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就会减轻,患者会对治疗产生信心和希望。当患者的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产生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则说明,患者症状的控制以及改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②健康教育--癌症患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对于癌症患者,护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树立患者对癌症的正确认知,明确癌症是可以进行治疗和预防的;同时树立患者抗癌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治疗积极配合。明确目标,患者积极向上,生活质量也会明显提升,一定的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是必要的。③精神支持--患者入院后对其环境相对陌生,容易有孤独感,护理人员应主动关系患者,建立精神上的支持,疏导患者心理压力,放松心情,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患者心理负担小,心情开朗,生活质量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Karnofsky DA,Abelman WH,Craver LF,et al.The use of nitrogen mustard in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carcinoma[J].Cancer,1948,1:634-656.

[2]Ganz PA,Schag CAC,Lee JJ,et al.The CARES:A generic measure of 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J].Qual Life Res 1992,1:19-29.

[3]Schipper H,Clinch J,McMurray A,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 Clin Oncol,1984,2:472-483.

[4]Spitzer WO,Dobson AJ,Hall J 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J].J Chron Dis,1981,34:585-597.

第4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自我护理能力;EHFScBS评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4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c)-113-03

The discussion of improving the self-care agency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ehabilitation stage

ZHENG Manli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nan Province,Yongzhou 42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are ag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rehabilitation stage. Methods: 81 AMI patients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elf-care agency. European self-care behavior rating scale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EHFScBS) and the 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for self-care ag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And recorded the cases of heart failure and AMI re-admission.The follow up times were 6 months. Results: The EHFScBS score were(41.6±11.8). Self-care agency was affected by education degree.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 related with higher self-care ability (F=5.446,P=0.008).And self-care ability was relatively with uality of life (F=6.354, P=0.000). EHFScB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r=0.711, t=3.224, P=0.012).Underachievers in EHFScBS score were more easily lead to heart failure (χ2=8.188, P=0.042), and more likely to re-admitted to hospital (χ2=8.188,P=0.042). Conclusion: The self-care agen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MI of rehabilitation stage,and also related to heart failure and readmission rate. So it should be noted to improve the self-care agency patients with AMI of rehabilitation stage.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lf-care agency ability; European self-care behavior rating scale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自我护理能力是Orem自我护理理论系统中的概念之一[1]。已经证实,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自我护理能力的高低与疾病的进程、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2-3]。国内学者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做了大量的研究,效果显著[4-5]。是否急性心肌梗死(AMI)康复期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尚少有报道。本研究对AMI康复期患者实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健康教育,观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高低对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AMI的诊断参照WHO诊断标准,已排除急性期和随访期发生死亡或失访、数据无法进行分析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37~78岁,平均(59.6±11.2)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21例,高中35例,大专以上20例。梗死部位:前壁20例,前间壁15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8例,下壁合并正后壁16例,下壁合并右室8例,前壁合并右室5例。治疗方式:单纯药物治疗者61例,介入治疗者20例。

1.2 自我护理能力的健康教育

每位患者在出院时都给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和复查,如果出现胸闷、气憋、心悸、出冷汗等症状要及时就诊。②注意调节情绪,保持稳定、乐观、怡然恬静的心态,遇事要宽容,不急不躁,避免因情绪激动而致心肌梗死再发。③一般患者从2~3个月起可逐步增加活动量。运动前一定要征求医师意见,确定运动量和时间。如果运动量超负荷了,应立即停止。④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血液黏稠度四个指标。⑤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睡眠充足。⑥戒烟、限酒,低糖、低脂、低盐饮食,不宜吃得过饱,应多吃蔬菜、素食、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⑦尽量不要单独外出,防止意外的发生。⑧有条件者可在睡前及餐后坚持吸氧20 min。

1.3 系统随访

每位患者在出院后均给予系统随访。随访由专人负责,以门诊复查为主,配以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随访的同时继续进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健康教育的强化,并记录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再入院患者的例数及次数。随访6个月。

1.4 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定

评定有随访人员负责。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定采用欧洲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BS)。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采用Likert等级评分方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划分为5个等级,共60分,单项分值越高,自我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汉化版Cronbach系数为0.72,全部条目的平均内容效度比为0.85,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EHFScBS量表内容简单明了,只需5 min就能完成,易被患者接受。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国内广泛使用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该量表由20个简单问题组成,每个问题的回答为0~5分,其中0分表示对该项指标无影响,5分表示影响很大。20个问题的总和即为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以P

2 结果

2.1 患者EHFScBS评分及与其文化程度的关系

随访6个月,EHFScBS评分从21分到60分不等,平均(41.6±11.8)分,表明本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其中21~30分11人;31~40分21人;41~50分31人;51~60分18人。经进一步研究分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其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文化程度较高者,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高(F=5.446,P=0.008)。见表1。

表1 文化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x±s)

2.2 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研究显示,自我护理能力较强的患者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F=6.354,P=0.000);患者EHFScBS评分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711,t=3.224,P=0.012),即自我护理能力较高的患者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见表2。

2.3 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的关系

随访期内,81例患者,49例(60.5%)曾发生心力衰竭,33例(40.7%)再次入院。在EHFScBS评分不同分数段内,低分者更易造成心力衰竭的发生,也更倾向于再次入院(χ2=8.188,P=0.042)。见表2。

表2 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再入院率的关系

3 讨论

随着溶栓和介入等再灌注心肌等治疗手段的进一步改善,AMI急性期死亡率已由30%~40%降至10%~20%[6],而康复期的AMI患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多,其再梗死及猝死有随时发生的可能。因此,对康复期AMI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康复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护理能力是Orem自我护理理论系统之中的概念之一。Orem将自我护理能力定义为执行和操纵自我护理活动等能力,是个体评估、产生和实施自我护理的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有这种能力时,这种能力可能不会被充分挖掘或充分应用而无法完全满足个体自我护理具体需要。邵欣等[7]曾调查北京市某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状况,结果表明患者均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护理,但状况不太理想。本组采用EHFScBS量表随访6个月,EHFScBS评分从21分到60分不等,平均(41.6±11.8)分,其中21~30分11人;31~40分21人;41~50分31人;51~60分18人。表明本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提示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对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组EHFScBS评分也显示,虽然患者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但差别很大,有强有弱。

进一步比较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发现自我护理能力较强的患者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F=6.354,P=0.000);EHFScBS评分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711,t=3.224,P=0.012),即自我护理能力较高的患者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可能原因为这类患者自我护理中自我概念强,对自我价值认识水平高,能主动配合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疗效确切,生活质量高。同时自我护理技能强的患者,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坚持治疗和自我监测疾病等,因而病情稳定,活动受限程度较低,生活质量高。本研究的结论和Britz等[8]研究的自我护理能力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这一结论相一致。当然,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高低,不仅仅能影响生活质量,对心力衰竭发生和再入院率的影响也存在。本研究结果显示,EHFScBS评分不同分数段内,低分者更易造成心力衰竭的发生(χ2=8.188,P=0.042),也更倾向于再次入院(χ2=8.188,P=0.042)。

本研究同时还发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其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文化程度较高者,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高(F=5.446,P=0.008)。可能原因是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其健康知识水平也相对高,可以正确地认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好地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和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中低文化程度的AMI患者,应注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邵欣等[9]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和患者的社会支持、自我概念、抑郁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组研究因考虑到患者对社会支持、自我概念、抑郁等指标再做三次量表调查,不易接受。因此未作这方面探讨。当然,这也有赖于下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发生及再入院率有密切的关系,应积极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尤其是中低文化程度者。

[参考文献]

[1]Callaghan DM.Health-promoting self-care behaviors, self-care self-efficacy,and self-care agency[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2003,16(3):247-254.

[2]张秀梅.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618-1619.

[3]Sousa VD,Zauszniewski JA,Zeller RA,et al.Factor analysis of the Appraisal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in American adul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Educator,2008,34(1):98-108.

[4]王丽萍,王丽姿.欧洲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8):2064-2065.

[5]吴风芹.实施院后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8-29.

[6]Dalal H,Evans PH,Campbell JL.Recent developments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4,328(7441):693.

[7]邵欣,李峥,孙红,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5(7):648-651.

[8]Britz JA,Dunn KS.Self-car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2010,22(9): 480-487.

第5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近十年来,随着科技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人类生存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生存包括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两方面,在社会发展早期,医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时间,只有到了现代,随着科技和医学的高度发展,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生存质量重要性。许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常有8-12年无症状期,药物治疗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和死亡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却常常要以牺牲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为代价,包括对患者生活、机体功能、不适症状以及对血液生化与心血管结构的影响。目前可供医生选择的药物很多,各药物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QOL的影响却有很大区别,因此后者将成为医生考虑对药物选择最为重要的前提。然而目前许多人,包括医生都还未意识到在成功控制血压的同时,也应该对高血压患者的QOL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QOL的概念及评价方法

WHO[1]对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质量是个体在一定文化与价值概念背景下,对其的所处地位及况的感受。它与个人的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的事物有关。它是个范围很广的概念,是包括机体健康、心理状态、独立生活水平、社会关系、个人信念及与明显的环境特征有关的内容的集合体。目前比较公认的QOL应包括躯体、社会、精神和情感功能、对健康和生活的感觉、症状和负作用等多方面内容。

QOL的测定特别适用于评价降压治疗的影响,因为几乎同样有效的各种药物中,降压的差异并不大,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要求副作用及对生活的影响必须很小。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前未受到明显损害,而治疗的目标之一即是要保持这种良好的感觉。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点,因而评价其生活质量方法、指标不完全一样,而QOL的测定缺乏标准化。病人、医生和家属的感觉,可以差别很大。目前尚无绝对客观的标准,最近研究表明,通过采取问卷自答方式可以较客观地得到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总体反应。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很不相同,因而可通过对QOL的调查,为每一位患者筛选一种或几种最有益的药物。QOL问卷表在各种精神科量表基础上,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而成。一般均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总体感觉,2身体状况,3工作完成情况和满意程度,4.性功能,5情感状况,6认知功能,7社交活动,8.对生活满意程度等,每个方面还包含若干个问题。

2 影响生活质量评价的因素

2.1 方法和指标 评价QOL指标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生活质量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也很难找到一种公认的和客观的检测指标。目前常采用的问卷调查方式,尽管在总体上内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位研究者对问题的理解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尽一致,因而有一定的偏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2 患者和医生的影响 因素医生在判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时,常因对所用药物的使用很高的期望值,可能会对治疗的某些负面影响视而不见。一些治疗对QOL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但影响病人的功能,而且影响他们的近亲,但药物对病员和家属所造成的影响即使已经很大了,但医生来讲却认为并不严重。病人可能会主动述说一些症状,但可能因为偏见或迎合医生,或对生活质量缺乏理解而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Jachuck[2]报告用β-阻滞剂、甲基多巴、利尿剂治疗75个病人,用问卷自答方式让病人、医生和近亲判定病人的生活质量,基于血压已得到充分控制,医生认为100%的病人QOL得到改善,而仅有48%病人自己认为QOL有改善,同时8%的人认为在恶化,来自近亲的报告显示1%的人认为患者QOL有恶化,因而作者认为与治疗有关的病情恶化不能表现出足够能被医生所查觉的症状,但它们的确影响病人的QOL,导致社会适应、婚姻及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

2.3 标记现象[3] 高血压病人第一次被告知患有高血压后,开始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治疗后QOL可进一步恶化。某些患者甚至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副作用,逐一对照。在上述Jackuck的研究中发现有一半首次接受治疗使病情更糟,标记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属医源性疾病,常需对照研究才能检出。&n bsp;

2.4 症状及副作用 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群也可能存在着某些明显症状,Reidenberg对健康人群进行调查,了解过去24h存在某些明显症状情况,结果发现在过去24h内81%的人有一种症状,7%的人有6种症状,这些症状是与疾病无关,而病人常可能由于焦虑等原因将上述症状当作药物的影响,从而影响对QOL判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影响患者耐受性或生活质量,决定患者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身。最近作者一项大型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1026例高血压病人结果显示:卡托普利、尼群地平、氨酰心胺单用或两两联用,不良反应总检出率是相似的,提示任何药物在治疗同时都会带来不良反应,类似的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该是可问题能排除的。

3 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药物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其剂量。目前抗高血压治疗的几种药物如:钙拮抗剂、β-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及AngII拮抗剂和利尿剂等,都有研究报道,结果也不尽一致,现分类叙述如下:

3.1 钙拮剂类(包括二氢吡啶和非二氢吡啶) 短效钙拮剂(如心痛定),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健康状态、机体症状、焦虑、压抑、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等)[2]。Grimm[4]研究包括长效钙拮剂氨氯地平在内的五种药物均能改善生活质量,他们调查了高血压病患者的7个方面35项指标(总体健康、精力、精神健康、总体功能、对身体满意程度、社会功能和社会接触等),QOL的改善与增加锻炼及血压控制有明显关系。TOMH[6]实验及Dahlof[5]研究也证实氨氯地平能很好耐受,地尔硫卓[7],维拉帕米[8]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2 β-阻滞剂 比索洛尔[2],醋丁酰心安[4],阿替洛尔均能改善生活质量。但大剂量美托洛尔(200mg/d)对生活质量有负影响[9]。心得安也被认为有负影响。

3.3 转换酶抑制剂及AngII拮抗剂 卡托普利对患者精神状态(抑郁、焦虑、情绪不稳)有良好影响,且很少因负作用停药,并能明显改善总体感觉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萘洛普利和依那普利[4.,6,8]均有利于患者QOL。高血压病人在使用洛沙坦12周时即可见到PGWB(Psychologicall Genreral Well-Bing)有所改善[5]。

3.4 利尿剂及其它 甲基多巴单用时对QOL无明显影响,但在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并长期(大于半年)使用时,对总体健康感觉有负面影响。氯噻嗪及多沙唑嗪[6]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且氯噻嗪对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大量的研究提示目前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患者多能很好耐受,其不良影响常由于剂量过大,不少药物还能改善生活质量,但降压药物对生活质量改善较小。Croog研究在用药6~8月后,生活质量积分约有2%的改善,变异幅度为5%,作者认为变异幅度虽小,仍可反应患者情况。

药物对生活质量影响机制不清楚,Testa[10]观察到即使同样的效果、同样的作用机制,卡托普利较依那普利改善QOL更好。可能与它们各自在体内分布有关。作用于RAS系统的药如ACEI、AngII受体阻滞剂均有抗焦虑作用并能改善认知功能[11],令人鼓舞的是1998年6月报告的HOT试验初步结果排除了过去一个误解:认为大幅度降压可能对QOL有不利影响,HOT研究表明更低的血压更有利于生活质量改善。

参考文献

[1] 高谦.生存质量的测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240~243

[2] Hoon JN,Vanmolkot FH,Van denven LL,et al.Quality of life comparion between bisoprolol and nifedipine retard in hyper-tension[J].Am J Hynertens,1997,11:465~ 471

[3]  Oparil S.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J].New Engl J Med,1993,328:959

[4] Grimm RH J,Grandits CA,Cuter JA,et al.Ralationships of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to long- team lifestyle and drug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hypertension study[J]. Arch Intern Med,1997,157:638~ 648

[5] Dahlof B,Lindholm LH,Garney S,et al.Main results of the losartan versus amlodipine (LOA)study on drug to ler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general well-bing LOA study group[J].J Hypertens,1997,15:1327~ 1335

[6] Grimm RH Jr,Gutter JA.For the FOMHS Research Group re lations of QOL measurs to long- term lifestyle and drug treat-ment in TOMHS[J].Arch Intern Med,1997,57:638~ 648

[7] Chan P,Lin CN,Tomlinson B,et al.Additive effects of dilti-azem and lisino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id to moderate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1997,10:743~ 749

[8] Gralec M,Piusinska MA,Cholewa M,et al.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life influence by treatment of prim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Pol Merkuriusz Lek,1997,2:28~ 31

[9] Dahlof C,Dimegnas E,Kendall M,et al.Quality of lif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Emphasis on β -blocker treatment[J].Circulation,1997,84:108~ 118

第6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规律体育行为;生命质量;价值诉求;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R16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53-06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毋庸置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摆在了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面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人口已达1.7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比例还在上升,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3%[1]。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30%以上[3]。人口老龄化直接引起流行病学框架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大量发生和流行。老年人是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主要患病人群。我国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和2009年原卫生部公布的卫生统计年报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4.54%[4]。在党的十提出“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及报告中指出的“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5],为老年人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我国特有的人口国情下,研究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科学,对这一群体生命质量的保持和提升、更好地践行“体育即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老年人在社会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阻碍,而生命质量的高低与老年人口问题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老年个体能否合理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达到自我内在的和谐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使晚年生活过得更有尊严和体面,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产生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体育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体育又是如何去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对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的干预对策,旨在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加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生命质量的概念及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生命质量概念的界定

生命质量又被称为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生活品质、生活质素等,在社会学领域中一般称之为生活质量最为合适,而在医学等领域则称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更能反映其学科特征。社会学研究生命质量主要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是指人口群体的生命质量,如对世界、国家或某一地区人口总数生活质量的研究,而微观则具体到个人或家庭人口小群体生活质量的研究。有关生命质量的概念,由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历史渊源等不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国人民对生命质量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诠释。Jenney等[6]认为:生命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理及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广泛概念,它描述个人执行功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能力。Levi[7]认为:生命质量是对个体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得的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的。WHO将生命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8]。随着国内外各相关学科领域对生命质量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对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生命质量是对由个体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这种多维结构由3个方面所组成:①躯体健康:包括患病情况、慢性症状及自我评价的健康;②心理健康:包括焦虑、抑郁、人知、幸福感、满意程度等内容;③社会健康:涉及到社会网络的大小、社会交往的频率、社会参与程度等。尽管如此,仍有学者认为生命质量的概念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公正、科学完善的标准。

第7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07

作者单位:710061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李晓伟:男,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信作者:蒋文慧,女,博士,副教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结直肠癌新病例男性人数为746 298人,占全部肿瘤的10%,位于第3位,死亡率为8%;女性新发病例人数为614 304人,占全部肿瘤的9.2%,位于第2位,死亡率为9.2%[1]。2012年我国结直肠癌新病例男性人数为14.6万人,占全部肿瘤的8.0%,位于第5位,死亡率为5.5%;女性新发病例人数为10.6万人,占全部肿瘤的8.6%,位于第4位,死亡率为7.8%[1]。我国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达到17.2万和9.9万,已超过美国。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5.0/10万和9.7/10万,死亡率分别为8.6/10万和5.4/10万[2]。造口患者由于需要使用人工,因此改变了正常的排便方式,导致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发生极大地改变,进而影响患者的行为,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当代医学的各个领域都将生存质量作为患者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现将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1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1.1生存质量的定义生存质量作为一种能更全面反映一个人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生存质量尚无一致公认的概念,仍存在很多争议。我们可将生存质量分成一般生存质量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一般生存质量强调个人在所处的环境中,对一般广泛性的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此方面常是对一般大众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评断;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则强调因为疾病、意外或治疗所导致个人身体功能改变进而影响个体在心理、社会层面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变,可由主观判断及客观测量来评量。生存质量也可分成单向度生存质量及多向度生存质量。单向度生存质量是指人们的生存质量只由单一个整体因素所影响,早期的生存质量研究比较是采用这种主张;多向度生存质量则是从数个向度(例如生理、心理、社会)来看人们的生存质量,目前学者则比较赞同此种看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生存质量的定义:指处于一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背景中的个体对与其生存的目的、期望、标准及与其关注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一种自我体验。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生存质量是一种受内外环境所影响的个人自身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尽管目前对生活质量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但以下几点是公认的:(1)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2)生存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主观体验),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3)生存质量是有文化依赖性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下。(4)生活质量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

1.2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有研究表明[3],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出院时有了较好的改善,其中改善较明显的是总的生存质量和疼痛症状,而角色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疲乏方面的改变不大。杨秀秀研究表明[4],造口患者手术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变化规律呈“V”型,术前基线水平较高,术后1个月时生活质量及各功能维度得分最低,显著受影响,症状严重,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及各功能维度显著改善,症状减轻,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胃肠道症状、气促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时总体生活质量恢复并超越术前水平,但社会功能、身体形象、化疗副作用、经济困难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路潜等[5]对40例结肠造口患者采用李凌江和杨得森编制的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选取其中的64个条目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为56.87分,表明生存质量状况差,在其研究中,被调查的患者做造口的时间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15年,没有设置一个良好的入选和排除标准,因为造口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此问卷对于结肠造口患者来说敏感度不高,因此其结果没有可比性。杨秀秀等[6]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结直肠癌专用问卷(QLQ-CR38)对93例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结肠造口患者EORTC QLQ-C30总体健康状况均分为58.78分,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得分低于参考值,单项量表中腹泻和经济困难得分高于参考值,QLQ-CR38功能量表得分最低的是性功能量表,症状量表得分最高的是男性性问题,其次为女性性问题、造口相关问题等。朱霞等[7]对81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采用李凌江等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的64个条目,代表15个因子,反映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结果81例患者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56.0±3.14)分,小于60分,表明生活质量差。

2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从以上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造口患者生存质量仍然较低,因此研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护理人员对影响因素的干预,可以改善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从而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国内外有关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生理因素生存质量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有关。研究表明,男性性功能障碍较女性尤为严重[8-10];Ma等[11]研究发现,在精神功能方面,年轻患者生存质量从术后早期到12个月持续增加,而老年患者生存质量术后早期高,随着时间推移不再提高;躯体功能方面,老年患者生存质量从术后早期增高到6个月时达到最高值,而年轻患者持续增高。张肖肖等[12]指出高文化程度、好的社会支持、性格外向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有利因素。

2.2心理因素结肠造口患者不仅要承受癌症和造口所造成的痛苦和精神压力,还要承受不被社会认可的心理压力,出现紧张、担心、焦虑、抑郁、自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生存质量。杨秀秀等[6]研究发现,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即心理状况越好,生存质量越高。覃惠英等[1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86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得出与杨秀秀相同的结果,表明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2.3社会因素

2.3.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通过向人们提供信息使其相信他们被关心和被爱,被尊重和珍视,被当作社会系统中互相负责任的一员。刘雪琴等[14]对212例癌症患者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配偶、子女、医护人员、社区活动等,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患者改善心理因素,有效地融入社会,和周围人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进而提高生存质量。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疾病作斗争,从而健康地工作和生活[15]。

2.3.2经济收入疾病造成经济困难及昂贵的支持治疗和使用造口产品的费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收入低的家庭就会承受费用的压力,产生负性情绪,影响生存质量[13]。由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需要终生使用造口产品,其对情绪的影响始终存在,因此经济收入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且不容易改变的因素。

2.4其他

2.4.1造口并发症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国外报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国内为16.3%~53.8%[16]。常见的并发症有造口周围皮肤破溃感染、造口狭窄、脱垂、造口周围疝。据研究[17],有1/3的结肠造口患者存在皮肤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4.2排便情况造口患者由于排便途径的改变严重影响其自尊和心理,担心他人知道自己是造口患者或者会闻到大便气味,而且排便不规律常会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破溃等并发症,所以术后能否尽快养成规律排便将直接影响日后的生存质量[18]。

2.4.3术后时间研究表明[19],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推荐的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的参考值作比较,生存质量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参考值,术后3个月时与参考值接近,术后6个月时高于参考值。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及功能量表中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等与术后1个月时的状况相比,在术后3个月时有了明显改善,术后3~6个月期间变化不明显。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疲乏、疼痛、呼吸困难、睡眠紊乱、食欲减退等症状在术后6个月内逐渐加重;而泌尿症状、胃肠道症状、与造口有关的问题、体重下降、化疗副作用在术后6个月内症状逐渐减轻[19]。

3小结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患者愈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虽然在造口用具和护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社会支持方面也加大力度,但患者的生存质量依然处于低水平,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疾病本身的状况,而且还要对患者精神、心理方面加以关注。此外,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多提供一些社会支持,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WHO.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DB/OL].(2014-01-12)[2014-03-05].http://globocan.iarc.fr/pages/fact_sheets_population.aspx.

[2]杨玲,李连弟,陈育德,等.中国2000年及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18-221,231.

[3]Formijne Jonkers HA,Draaisma WA,Roskott AM,et al.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stoma formation: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100 patients with 1-year follow-up[J].Int J Colorectal Dis,2012,27(8):1095-1099.

[4]杨秀秀.西安市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

[5]路潜,郭蕾蕾,王静.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48-651.

[6]杨秀秀,付菊芳,李秦,等.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0B):2659-2661.

[7]朱霞,赵守谦,裴茸.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13,19(16):158-159.

[8]Sj?dahl R,Schulz C,Myrelid P,et al.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sigmoid colostomy[J].Colorectal Disease,2012,14(6):335-338.

[9]Ito N,Ishiguro M,Tanaka M,et al.Response shift i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urative surgery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a preliminary study[J].Gastroenterology Nursing,2010,33(6):408-412.

[10]徐洪莲,喻德洪,卢梅芳,等.肠造口术前定位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41-742.

[11]Ma N,Harvey J,Stewart J,et al.The effect of ag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living with stomas:a pilot study[J].ANZ J Surg,2007,77(10):883-885.

[12]张肖肖,王敏,何晶晶,等.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3):199-202.

[13]覃惠英,郑美春,温咏珊,等.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J].癌症,2004,23(11):1589-1592.

[14]刘雪琴,袁方,王兵,等.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5):3-4.

[15]伍雪冰,卜淑娟,方文,等.社会支持对肠造口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12-13.

[16]杨秀秀,付菊芳,李秦,等.结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危险因素及知识需求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5C):1364-1366.

[17]Black P.Peristomal skin care:an overview of available products[J].Br J Nurs,2007,16(17):1048,1050,1052-1054.

[18]赵晓维,寇京莉,韩斌如.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C):194-196.

[19]张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第8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一、生活质量的涵义及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

生活质量是用来反映居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具体包括: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和居民素质,其最基本特点是综合性。

本文根据我国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自身的特点,按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以下指标体系,分别从收入消费、居住条件、医疗条件、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生活环境等几方面加以反映,见表1:

表1指标体系

二、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选取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以及传统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于权重选择的复杂性,本文应用SPSS11.5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的全国31个省上述14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研究评价。

由于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在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标准化以后所有的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为1。对于逆指标,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值前加负号,将其转化为正指标.

2.1模型的建立

1、因子分析模型

х是经过标准化后的指标,均值为0,标准差为1;f是主因子,也称公共因子,其均值为0,方差为1,且各f之间不相关,qε是特殊因子,其均值为0,方差为1,各ε之间不相关;f和ε相互独立;A是因子载荷矩阵.

2、因子得分模型

其中β是因子得分系数向量,

3、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因子方差贡献率确定各因子权重ω

其中,λ表示第i个地区的综合得分

2.2评价分析结果

2.2.1标准化及相关性分析

由标准化后的数据作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如果相关系数矩阵中的大部分相关系数都小于0.3且未通过统计检验,那么这些变量就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可见各因素之间有共同因素,故可用因子分析。

表2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

1.000

0.976

0.090

0.819

0.489

0.150

0.768

0.239

0.640

0.540

0.919

0.793

0.705

-0.185

x2

0.976

1.000

0.182

0.834

0.485

0.154

0.710

0.182

0.651

0.561

0.930

0.837

0.701

-0.269

x3

0.090

0.182

1.000

0.262

0.351

-0.006

-0.033

-0.276

0.191

0.146

0.174

0.166

0.046

0.074

x4

0.819

0.834

0.262

1.000

0.415

0.291

0.588

0.093

0.541

0.434

0.760

0.711

0.505

-0.151

x5

0.489

0.485

0.351

0.415

1.000

-0.267

0.210

-0.013

0.524

0.492

0.368

0.327

0.326

0.036

x6

0.150

0.154

-0.006

0.291

-0.267

1.000

0.321

0.003

-0.161

-0.299

0.178

0.124

-0.086

0.068

x7

0.768

0.710

-0.033

0.588

0.210

0.321

1.000

0.194

0.258

0.229

0.766

0.630

0.430

-0.058

x8

0.239

0.182

-0.276

0.093

-0.013

0.003

0.194

1.000

0.215

0.300

0.044

-0.077

0.143

0.174

x9

0.640

0.651

0.191

0.541

0.524

-0.161

0.258

0.215

1.000

0.926

0.546

0.396

0.865

-0.284

x10

0.540

0.561

0.146

0.434

0.492

-0.299

0.229

0.300

0.926

1.000

0.461

0.312

0.754

-0.309

x11

0.919

0.930

0.174

0.760

0.368

0.178

0.766

0.044

0.546

0.461

1.000

0.871

0.693

-0.300

x12

0.793

0.837

0.166

0.711

0.327

0.124

0.630

-0.077

0.396

0.312

0.871

1.000

0.504

-0.363

x13

0.705

0.701

0.046

0.505

0.326

-0.086

0.430

0.143

0.865

0.754

0.693

0.504

1.000

-0.313

x14

-0.185

-0.269

0.074

-0.151

0.036

0.068

-0.058

0.174

-0.284

-0.309

-0.300

-0.363

第9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声乐;美育;生命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艺术气质的培养,在高校,音乐则逐渐呈现出它的多种功能和属性,它的美育功能突破了原有的范畴与人们生活的质量以及发展越来越密切相关,它通过对心境的美化提升人们的生命质量,使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加积极、健康。

一、声乐的美育功能

“美育”是一种属性,它最终通过人的品德、情感和修养等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人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从事美学研究的杨恩寰先生说:“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以审美对象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者通过亲身的情绪体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绪得到陶冶。因此,人们常说,审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这种动情性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先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重在通过审美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境遇,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美育具有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美育的直接功能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审美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力。在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这也即是美誉的间接功能。声乐以音乐的悦耳旋律以及歌词的潜在静心、激发等功能默默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受,抒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如美学家叔本华所说:“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投入人心的原因。”声乐演唱过程是心情的外在显示,不同的心境表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声乐作品的演绎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感的特有的感染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兴趣,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了声乐知识,收获了生活质量。

二、生活质量相关要素分析

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是在美国经济学家J.K.加尔布雷思所著的《富裕社会》(1958)一书中,此后生命质量逐步纳入广大学者的视野中。60~70年代,美国学者对生活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指标体系做了大量研究。70年代以后,生活质量研究相继在加拿大、西欧和东欧以及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展开。80年代初,我国开始结合国情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生活质量不同于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更加侧重人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的满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在物质丰富的社会里,人们开始追求自我存在感、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生命依附于形体而存在,在精神世界中永恒。而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在形体的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生活的质量离不开情感的分量。音乐则是通过对人心的作用而影响人的情感,进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情感是声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因素,是学生进行心理审美活动的源动力,声乐和学生本是两个独立的范畴,通过情感这条主线将二者联系在一起,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命的一部分,音乐是生活中一种高品质的调味剂,让人的生命感受重归于原始质朴的感动,让人的心情宁静而不孤独。音乐是生活中一种令人神迷的增味剂,让人的生命便得灵动而活泼,让人的心境更加的快乐且善良。人活着需要信仰,宗教是一种信仰而音乐是更高贵的信仰,在音乐的感悟中人们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三、声乐美育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情感”的关联

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美育的最终目标。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声乐教学根据教学的规律,将审美教育贯穿到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使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得到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升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歌唱可以改善学生的解释性判断力,选择健康、积极的音乐作品,透过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以及作品的全部内涵而全心地演唱,声乐知识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它是通过对作品的理性理解上升至歌者的感性,通过内心及身体的和谐统一使作品完美的演绎。真正的声乐学习是需要学生具有不怕吃苦并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定的文化底蕴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在含蕴,当今的大学生喜欢在学习之余到KTV去放松自己,演唱自己喜欢的声乐作品,通过歌唱来释放自己,优秀的声乐作品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内在品质。大学生喜欢声乐表演,几乎每个人都会演唱自己内心所喜欢的音乐作品,大学课程教育中由于资源的限制没有专门的课程去教授声乐这门艺术,只有寥寥的几门选修课,但是却是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除了选修课,他们甚至有的人花取一定的费用去学习声乐演唱,不是为了去学习专门难以控制声乐技巧,而是通过声乐技巧的训练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通过声乐的演唱展示自己的音乐素养,声乐作品的素材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学生通过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魅力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从声乐的美育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元素我们可以探求出二者均是通过作用于人心而得以提升和实现的。音乐通过情感来表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只有声乐和情感完美结合的音乐才能称之为歌唱艺术,而当全真挚、深切地投入到演唱的过程中,人的情感得到全面的展示,使得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和丰富,进而提升歌者的生活质量。成功地演绎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知识,将声乐作为一个平台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声乐作品源于生活,终将回归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岳龙.生活质量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基本出发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访谈录.探索与争鸣,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