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细胞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

第1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DC-CIK细胞;中晚期恶性肿瘤;疗效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的常规治疗是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但均有其局限性。随着大量的生物制剂应用于临床,肿瘤的生物治疗已成为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方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机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激发T或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多种细胞因子与抗体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高效的溶解毒性。DC能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相关信息传递给CIK细胞,使其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有文献报道,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我们应用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肿瘤科收治并确诊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3.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明确晚期恶性肿瘤的诊断。

1.2 DC-CIK细胞的制备

1.2.1 DC细胞培养 COBE Spectra 6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体积为0.3-0.4倍血容量。经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从单个核细胞分离淋巴细胞。应用RP-MI1640培养液洗涤2次,应用BTN无血清培养基混悬于培养瓶中,放置于37℃5%CO2孵育箱中,2小时后将悬浮细胞移出,加入IL-4(500U/ml),GM-CSF(1000U/ml)继续培养,隔2-3天换液1次,第6天加入TNF-α(500U/ml)。

1.2.2 CLK细胞培养 分离后淋巴细胞加入重组TNF-γ(1000U/ml)和10%AB型人血清的RPM1640培养液,24小时后更换100ng/ml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IL-1α(1000U/ml)和IL-2(1000U/ml)的RPM1640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2天后换IL-2(1000U/ml)的完全培养液隔日换液维持培养。

1.2.3 DC-CIK细胞培养 收获第7天的DC细胞及CIK细胞,经活细胞计数后按1:5混合培养,3天后开始应用。DC-CIK质量控制标准:流式细胞数检测CD3+CD56+NKT≥50%,CD3+CD8+≥30%。细胞存活率≥95%,不含细菌和内毒素。

1.3 治疗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方案,而治疗组应用DC-CIK细胞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应用方法为采用静脉输注,首先应用生理盐水确保静脉管道通畅,后连接细胞滴瓶,应用输血器输注。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HO对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MRI、CT测量病灶大小(双径测量),进行比较,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DR)。有效包括CR+PR。按照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评定化疗的毒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过敏性休克、神经毒性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评价 所有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结果,在治疗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占12.50%,部分缓解(PR)8例,占33.33%,总有效率为45.83%。在对照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占4.17%,部分缓解(PR)4例,占16.67%,总有效率为2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在治疗组24例患者中,3例患出现者发热,10患者出现Ⅰ度粒细胞减少,6例患者出现Ⅱ-Ⅳ度粒细胞减少,7例患者出现Ⅰ-Ⅱ胃肠道反应。在对照组24例患者中,9例患出现者发热,14患者出现Ⅰ度粒细胞减少,8例患者出现Ⅱ-Ⅳ度粒细胞减少,18例患者出现Ⅰ-Ⅱ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肿瘤的生物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一些生物反应调节剂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3]。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亦是一种生物治疗方法,通过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CIK细胞活化后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白介素-6等,该细胞因子具有抑瘤和杀瘤的活性;CIK细胞还可以直接穿透肿瘤细胞膜,进一步裂解肿瘤细胞;CIK细胞还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4]。DC主要是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相关信息传递给CIK细胞,促进其更好地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所以,二者联合,抗肿瘤作用更强。通过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应用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应敏刚,魏植强,郑秋红,等.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联合DC-CIK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学杂志,2010,25(3):274-276.

[2] 陈进.DC、CIK生物联合治疗晚期肿瘤56例护理与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9-61.

第2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细胞免疫治疗;口腔癌症患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61-01

我国通过几十余年的癌症医学研究,在肿瘤免疫的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各项肿瘤研究的开展创造了先决条件。在这期间,我国发现了具备抗肿瘤活性的多种细胞,有CIK细胞和DC细胞,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方法渐渐被采用[1]。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对不同种类的肿瘤类型都起到杀伤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口腔癌患者使用生物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口腔癌治疗过程中的实践效果,旨在促进我国肿瘤免疫研究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2]。在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口腔癌患者中有30例接受了生物治疗,其中舌癌患者人数最多,达到21例;5例唇癌患者;3例颌骨癌患者;1例涎腺癌患者。30例口腔癌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40~60岁之间。21例舌癌患者全部为舌鳞状细胞癌,临床Ⅱ期7例,Ⅲ期9例,Ⅳ期5例。

1.2 方法

整个生物治疗过程总共分为三大疗程,一个疗程大约是15天的时间。通俗地说,就是从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采取单核细胞,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和刺激肿瘤的相关抗原,促使成熟且具有肿瘤识别能力的DC细胞和具有活性和杀伤力的CIK细胞数量增多。最后将DC细胞和CIK细胞分为8次,像打点滴一样通过患者的静脉进入体内,利用特异性将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杀伤[3]。细胞免疫治疗主要运用在对以下四种患者的治疗:

(1)与放化联合治疗

放化治疗同生物免疫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弥补放、化疗的缺陷。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降低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病痛,延长患者的生命年限。同时也使药物的敏感性大大加强,有效地提高了化疗的疗效,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2)手术前后治疗

患者在手术前使用生物免疫治疗,能缩小癌体,有效地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在患者手术治疗中提供了较好的病理基础;在手术后,生物治疗技术能及时地杀死在手术中残留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3)晚期口腔癌患者

传统的治疗方式对晚期肿瘤患者束手无策,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带给患者一线生机。细胞免疫治疗能缩小患者的癌体,使其达到“带瘤生存”,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年限,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

(4)不适合做手术或放、化疗的口腔癌患者

有的口腔癌患者无法承受放、化疗所造成伤害,不能完成传统的治疗过程。针对于这种患者,可以单用生物免疫治疗,它能直接将肿瘤细胞杀死。

1.3 诊断标准

口腔癌患者在进行生物治疗时,需从三个方面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①经过临床病理,确定为恶性肿瘤;②身体其他部分无恶性肿瘤;③无影响精神、心理的其他疾病[4]。

2 结果

30例口腔癌患者在三个疗程的生物免疫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不管是早、中期口腔癌患者,还是晚期口腔癌患者,体内的癌体都出现变小的趋势,且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症状。

3 讨论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对早中期、晚期的口腔癌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能做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口腔癌患者,同样可以采取生物治疗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后,再尝试其他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在口腔癌治疗所取得的成绩,笔者对生物免疫治疗的优势进行归纳和总结:

(1)安全性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是运用人体自身的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方式,人体自身的CIK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抑制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增长。另外,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与放、化疗不同,它不会产生毒副作用,降低患者的痛苦。

(2)针对性

DC细胞具有极强的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它能直接消灭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CIK细胞利用其非特异性的方式将肿瘤细胞迅速地杀死,有效降低口腔癌患者的病痛[5]。

(3)全身性

与放、化疗不同,细胞免疫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无伤害性,减轻他们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在治疗过程中,它启动患者机体免疫系统,逐渐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防止口腔癌的移动和复发现象的产生,对持久性杀死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作用。

(4)彻底性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能使患者自身免疫力逐渐加强,可以对在口腔癌手术中残留下的癌细胞进行及时有效地清理,防止残留的癌细胞发生病变,将口腔癌细胞彻底地消灭掉。

(5)适应症范围广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应用的范围极广,它能有效地治疗绝大多数的实体肿瘤,对晚期肿瘤患者也能起到缩小癌体的功能。它能弥补放、化疗过程中的缺点,及时有效地杀死敏感性弱且时常移动的肿瘤细胞。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生物治疗是口腔癌最好的治疗方法。因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的作用,是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后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徐锦程,夏飞,张配,等.衣霉素联合奥沙利铂对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7):956-961.

[2]马素侨.口腔癌根治术加同期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的早期吞咽功能训练[J].中国医药指南,2013(8):529-530.

[3]梁雪艺,周刚.微核糖核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口腔癌前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3):359-363.

第3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树突活细胞;瘤病毒;尖锐湿疣

由于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尖锐湿疣的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本治疗是对HPV病毒感染提出的一套完整的综合治疗方案。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临床医疗模式也发生改革。本治疗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治疗技术,通过定向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从根本上治疗反复发作性尖锐湿疣的一种新型生物治疗方法。这种疾病采用传统的激光及放化疗均无法治愈,普通理化治疗只消除外在的增生,而非针对特异病毒及特异病理改变,对深部及周围的游离病毒、胞内病毒和潜伏病毒无效,所以要做到根治人瘤病毒(HPV)十分困难。目前主张利用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免疫学技术,获得患者被感染病毒致敏的活性免疫细胞,利用免疫细胞的靶向游走及免疫活性,深入到病灶深部及周围病变组织,彻底杀灭感染深层及周围的游离病毒和胞内病毒,并提高针对患者感染病毒类型的免疫功能,对患者实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我们自2004年5月~2005年7月采用该项目用于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例尖锐湿疣患者接受了该技术的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试验,获得满意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复发率由普通疗法的75%降至4%,并为预防泌尿生殖器系癌变的发生提供了有力措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

(1)临床上检查为典型尖锐湿疣及5%醋酸白试验阳性者;(2)患者年龄不限,性别不限;(3)无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4)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试验方案用药及随访。

1.2病例排除标准

(1)未按规定完成疗程者;(2)未按时复诊者。

1.3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4例,男26例,女28例,平均发病年龄40.6岁,平均病程8个月。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平均发病年龄41.2岁,平均病程7、6个月。

1.4治疗和试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首先予以激光治疗,去除大部可见的疣体组织,但保留个别典型疣体作为治疗观察的靶皮损。对照组用重组干扰素治疗,300万U/天,肌肉注射,疗程1个月;治疗组采用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方法,抽患者外周血20ml,留取1ml做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余提取单个核细胞,用HPV6,11,Ll抗原诱导,常规方法培养树突细胞,培养致敏7天后,离心收集树突细胞,于原发病部位及周围皮下注射,治疗流程第一天取血、第七天回注,重复6~8次为一疗程。疗程次数需据病情而定。治疗期间患者应(1)加强营养,树立信心,按时治疗。(2)避免与他人的性接触,每天换洗内裤,保持个人卫生。(3)保持与医务人员沟通,如有不适,及时报告。注射部位红、痒或轻微烧灼感为正常现象。疗程结束后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

1.5.观察项目

(1)临床指标:治疗后复发率,复发时问及次数;复发程度:面积,部位,疣体数量;并发症与转归。(2)实验室检测指标:人瘤病毒PCR检测;病理学检测。

2 结 果

2.1临床病情变化

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54例中,未复发者50例,占全部治疗组95%以上。1例复发者在疣体去除后3、4、6周时复发,另1例复发者在疣体去除后3个月时复发,但复发程度较轻,仅又长出1~3个较小疣体。继续治疗后,有一例因在直肠部位无法治疗外,均未见复发。对照组54例中,未复发者13例,占全部对照组25%,41例复发者在疣体去除后4―8周内复发,疣体生长较快,数目多且体积较大,随访观察期间需多次切除。两组复发例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

2.2副反应

治疗组患者主诉注射部位红、痒或轻微烧灼感,一般在注射细胞1天后即消失,无其它不适。对照组因多次反复切除,局部易感染,并可出现注射干扰素的副作用等。

3 讨 论

3.1有利于实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国内外目前对HPV感染的治疗普遍采用激光、高频电刀、冷冻、放射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或外涂抗代谢药物等化学治疗乃至手术治疗,治疗目的都只限于消除外在的增生,仅针对表面已形成的病理改变,而非针对特异类型的病毒及其所造成的特异病理及免疫改变,可谓治标不治本,所以不可能做到根治HPV感染及其病变,更不能阻断HPV感染的传播及预防相关癌变的发生。因此临床上良性增生特别是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居高不下,慢性感染潜伏、迁延,导致多种相关癌肿发生率提高并容易合并其它感染。利用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免疫学技术,获得患者被感染病毒致敏的活性免疫细胞,利用免疫细胞的靶向游走及免疫活性,深入到病灶深部及周围病变组织,彻底杀灭感染深层及周围的游离病毒和胞内病毒,并提高针对患者感染病毒类型的免疫功能,有利于对患者实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3.2与传统治疗技术比较优点显著

本疗法与传统的治疗技术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个体化治疗。在传统医疗过程中,无论是外科手术或内科用药,都是病理形态相同就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这就导致如HPV病毒感染这类因基因而异的疾病只能缓解,无法根治。个体化治疗则有的放矢,为人瘤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治疗模式。(2)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免疫综合治疗。通过特异抗原及其可体内表达的DNA与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充分接触,免疫系统具有了特别针对患者感染病毒的活性免疫细胞,彻底消灭清除病毒。精确长久的免疫记忆,为防止复发、再感染或癌变提供了长期保护。(3)靶向清除。利用免疫细胞的靶向游走治疗疾病,能产生特异性的靶向免疫杀伤力,只清除癌变或被感染的异常细胞,对正常细胞无毒无害。(4)安全。采用患者自体细胞可避免血源叉感染。采用经抗原致敏的树突细胞为主的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对人瘤病毒感染导致的反复复发、难治型生殖器尖锐湿疣有满意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复发率。且在治疗中采用患者自身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副作用小、费用低。我们的研究再次证明,细胞免疫功能在人瘤病毒感染的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清除病毒,提高疗效。纠正HPV感染引起的机体特异免疫缺损,特别是感染局部皮肤粘膜特异免疫缺损,不仅可祛除外在的增生,而且可破坏清除潜伏的病毒感染,从而达到根治及防止复发、防止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的疗效。

第4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乳腺癌;综合治疗;现状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约占各种恶性肿瘤疾病的10%-12%。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60万人被诊断了为乳腺癌,并且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该疾病[1]。相关研究显示,世界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患者人群也开始年轻化。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的身心健康,加强对乳腺癌治疗技术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对当前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手术治疗法是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其也是乳腺癌综合治疗法中的重要部分。目前通用的临床综合治疗法一般都是以手术治疗法为主,再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共同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法经历了经典根治术到扩大根治术,再到微创手术和保乳手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手术治疗法正慢慢向生物学方向发展。尽管手术治疗法的方式较多,在实际治疗时,主治医生还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治愈为根本目标,在这些基础上合理的选用手术方法,并且还有保证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较为通用的手术方法有:

1.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肿瘤具有向全身其他区域转移的特性,所以,人们认为乳腺癌从发病之时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甚至部分患者在早期时,肿瘤就开始了隐匿性转移,局部的切除手术难以面对该特性[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我国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治疗方法,该种手术方式的损伤相对较小,可以较大程度保留患者的患部功能和胸部外型,患者可以较快的恢复。在该手术早期,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极大的辅助手术治疗,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临床上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分为Ⅰ式和Ⅱ式,其中Ⅰ式一般适用于肿瘤距

期乳腺癌的患者。

1.2 保乳手术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局限性的凸显,人们越来越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在乳腺癌的治疗技术上体现为手术越来越强调保证患部的功能和的外形美。上个世纪末期,国际癌症协会正式确定了保留治疗法(BCT)可以适用于Ⅰ、Ⅱ期乳腺癌治疗中。在这之后保乳手术成为了主要的早起乳腺癌治疗方法,并逐步取代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保乳手术与术后放疗相互配合可以取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无瘤率和生存率也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当,同时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程度显著提高。

在实际保乳术操作时,需细致分析患者情况,就一般而言,保乳手术适用于:(1)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其瘤直径3cm,瘤占总体积较小;(3)与皮肤和胸大肌无连接;(4)切除肿瘤后,不影响患者外形;(5)患者心理状况良好,并且确认接受保乳手术治疗;(6)患者癌细胞病灶无多发性和转移性的可能;(7)乳腺切除标本通过相关检测,其切缘为阴性;(8)手术时可以将局部散状分布的微小钙化病灶一起切除。保乳手术在我国应用较为谨慎,但是在西方国家中,应用极为广泛,广为西方女性患者接受。

1.3 乳腺癌微创手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外型的变化,影响人体美观。在这情况下,微创手术应运而生,该种手术的临床疗效极高,可以根治,并且其对患者的功能和外型损伤较少,广为人们接受。由于该种手术需求的专业技术较高,并且要求较为精密的仪器设备,无法在中小型医院推广。目前,常用的乳腺癌微创手术主要有以下步骤:乳腔镜下手术、麦默通( MMT) 微旋切系统以及消融治疗。

2 化疗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发病时就有可能存在癌细胞扩散全身的情况。手术治疗虽然可以针对性的切除病灶,减轻肿瘤负荷,但是却难以根除血液中的癌细胞。化疗是当前根除血液中的癌细胞的主要方法。化疗可以分为术后常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等。

2.1新辅助化疗

在临床治疗中,如患者的乳腺癌病灶过大,无法进行手术,这时就需要进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需要强调的是,化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合理的化疗方式选择。临床应用较多的化疗方式有AC以及CAF方案[3],这两种方案都适用于晚期局部乳腺癌、原发肿瘤直径>4cm及其他复况、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等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法是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如会导致淋巴结缩小和消失,这将会影响手术和相关指标的判定。

2.2 术后常规辅助化疗

乳腺癌手术结束后,可以采用术后常规辅助化疗进行疗效巩固,消灭可能存在的细小残余病灶。一般而言,乳腺癌手术结束后都需进行术后常规辅助化疗。部分学者认为,如患者腋淋巴结为阴性,并且原发肿瘤PT≤3cm,肿瘤未与周边血管连接时,其病理分级为Ⅰ时,PR或者ER检测呈阳性,而HER-2检测呈阴性,并且患者年龄大于40岁时,可以不进行术后常规辅助化疗,只选用内分泌疗法进行治疗。辅助化疗方案较多,常见的有:紫杉类药物加蒽环类药物,改种疗法的疗程一般控制在7周左右。

3 放疗

放疗也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该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局部治疗,是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放疗的临床效果与乳腺癌根治术效果相当,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降低局部地区的淋巴结的复发率。

4 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方法在晚期乳腺癌治疗和复发性治疗中有较大的临床效果。相关医学资料显示,雌激素受体(ER)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极大,通过检查患者雌激素受体(ER)情况,判断患者的ER阴阳性,可以极大提高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可以提高50%-60%

左右[4]。

5 分子靶向治疗法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开始向分子学和基因技术上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病发的癌基因、肿瘤生成、细胞凋零等的认知越来越高,并且建立了相关的衡量指标。分子靶向治疗法就是分子技术和基因技术临床应用的重要体现,改种疗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也是临床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其在疗效上较为显著,可以针对性的对某种基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保证针对性和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联合用药时,较为难以把握,并且药物价格较为昂贵,普通患者难以承受。

6 中医治疗

乳腺癌在中医药理学中被划分在“乳石痈”和“乳岩”[5]的范畴中,患者情志失调,冲任失调以及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畅,进而气滞血凝,阻塞乳中经络而发病。中医治疗乳腺癌有中药注射剂、单方验方、专方加减等。其疗效较为难以调查,一般适用于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可以有效减轻放疗副作用,提高患者术后体质,降低复发率。

7 结语

女性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乳腺癌作为一种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疾病[6],其相关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医学技术的应用,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目前新增了辅助放化疗、微创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任应梅,吕青,王桂花.努力提高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水平[J].基层医学论坛.2009(11):12- 13.

[2] 韩东兴,席吕刚,严琳.乳腺癌保留治疗20例[J].中国厂矿医学.2010(03):54- 55.

[3] 陈秀春,杨孟选,赵军.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16):34- 35.

[4] 陈秀春,陈建中.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17):81-82.

第5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癌症到了晚期已经没有治愈的可能,许多患者选择放弃治疗。现在,已有许多针对晚期癌症的新方法问世。晚期癌症患者应积极寻找专科医生的帮助,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晚期癌症,通俗来讲是已失去根治机会的恶性肿瘤。此时,肿瘤进展形成较大体积且出现了远处转移(扩散),并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抗癌方法不断涌现,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可能。

治疗癌症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对晚期肿瘤患者而言,除传统的放化疗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目前国内新兴的一种癌症治疗方法,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将从患者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该方法可以激发和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近年来,另一类生物治疗应用到临床并取得明显疗效,即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相关的特定分子,阻断肿瘤的生长,对肿瘤细胞以外的正常细胞影响较小,可延长不宜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

微创治疗 临床统计显示,60%以上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治疗得到治疗的机会;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技术使不能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获得了无瘤生存的可能;利用超声聚焦的方法,可以在肿瘤局部产生60℃以上的高温,完全灭活肿瘤细胞,现已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胰腺癌、肢体肿瘤的治疗;微创治疗对控制晚期癌症的疼痛等症状也有较好疗效。

中医药治疗 中医言“存有一分血,便有一分命。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传统汤药的使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通过医生仔细的辨证施治,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体质,调节肿瘤所在的微环境,间接起到控制肿瘤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清热解毒的中药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如果配合其他有效方法,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当然,中医药治疗肿瘤必须在整体观、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实践,决不能随意施药。

癌症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及手段,其治疗周期和康复过程相对较长。因此,为晚期癌症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痛苦,防止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1.做好患者心理支持 晚期肿瘤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的对治疗失去信心、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这些情绪不但无助于机体调动自身能动性与疾病作斗争,反而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医生和家属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第6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康医生:

我今年42岁,鼻衄一年余。病理诊断: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请问NK/T细胞淋巴瘤需要化疗吗?

田野(广西)田野读者:

NK/T细胞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在我国占NHL的2%~10%。该病对化疗抗拒,对放疗敏感。分期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你提供的资料过于简单,你最好到我院接受全面检查,明确分期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临床上,I E期多见,占67~84%,Ⅱ~Ⅳ期少见。放疗是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对于无预后不良因素(乳酸脱氢酶增高、年龄大于60岁、一般情况差、淋巴结和远处结外器官受侵)的I E期患者,放疗后的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对于超腔I期或Ⅱ期患者,放疗后给予巩固化疗,治疗效果也较满意。Ⅲ~Ⅳ期以化疗为主,对于化疗失败后仍可被放疗挽救治疗。建议你到专科就诊,选择规范的治疗方法。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病区副主任医师蒿艳蓉解答)

多发性骨髓瘤如何治疗

康医生:

我今年50岁,半年来腰痛、头晕、无力,情况越来越严重,最近刚刚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请问这种病现在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李强(广西)李强读者: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过去的40年中,该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传统化疗完全缓解率约50%,中位生存期约三年。十多年前研究发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获得较好的疗效,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可达40%),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随着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等新药的出现,骨髓瘤的疗效在不断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新药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70%以上,已接近临床治愈。

你是50岁新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首先需要诱导化疗,为达到较好的疗效,建议你诱导化疗时加用硼替佐米等新药;在有效诱导治疗3―4个疗程疾病控制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后进行维持治疗。我院已经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新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多例,均获得较满意疗效。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蓝梅解答)

风湿性心脏病能根治吗

康医生:

我爷爷今年66岁,近三年来走路稍快时就觉心慌、呼吸困难,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爷爷患了“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辩重度狭窄”,吃了很多药症状好像还加重了。请问手术能治好我爷爷的病吗?

易 正(湖南)易正读者:

根据你的描述,你爷爷的病能根治。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指风湿活动引起瓣膜损害,出现瓣口面积缩小或瓣膜关不严,最后导致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在早期病人多在活动量增加时感气短、心慌、咳嗽等;晚期在休息时亦感呼吸困难、心慌、浮肿等;严重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风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1、单纯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但瓣膜损害实际在持续进行,故只针对病史短、病变轻的病人。2、介入治疗:只选择病史短、病变轻--且无左房血栓的单纯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扩张。3、手术治疗:这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方法是切除病变的瓣膜,重新置换一个人工瓣膜,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人工瓣膜分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60岁以上病人一般推荐使用生物瓣膜。因此,建议早日到条件好的医院就诊以接受手术治疗。康医生

(广西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龙小毛博士解答)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有哪些治疗方法

康医生:

我小孩14岁,今年4月学校体检时发现患了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听说这种病很难治疗,请问该病有那些治疗方法?如何选择?李江读者:

大多数房间隔缺损能通过矫治手术得到治愈,回归到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外科修补手术和内科介入封堵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技术已经很成熟,成功率达90%~100%。凡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房间隔缺损,首先应当先择介入治疗。目前,我国每年有两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获得治疗,由于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使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这种创伤小、恢复快与治疗效果明确的方法。

理想手术年龄阶段为:年龄大于3岁,体重大于5公斤,早期施行关闭手术,生存率与正常人相同,随访发现,24岁前实施手术者,长期生存率与正常同龄同性别的对照组相同,而40岁以后手术者,生存率仅40%。希望你尽快带小孩到当地有条件的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伍广伟解答)

孩子经常气喘,有何治疗方法

康医生:

我的孩子今年六岁,从两岁多就开始咳嗽、气喘,比较严重的发作每年有4―5次,医生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辅舒酮气雾剂吸入治疗,小孩气喘减轻。但是,晚上睡觉时还是有咳嗽,有时有气喘,早上起床经常打喷嚏、流清鼻涕,还经常鼻子瘁。请问这种情况还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刘 湘(云南)刘湘读者:

从你提供的情况看,孩子除了支气管哮喘还可能有过敏性鼻炎,可能对某种或某些变应原过敏。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①支气管舒张剂平喘:②抗气道炎症;你所用的辅舒酮就是这个作用,规范化使用可预防哮喘的发作。多数哮喘的病人为过敏体质,支气管哮喘经常和过敏性鼻炎并存,有人称之为“孪生兄弟”,所以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多数哮喘患儿尘螨过敏,可以到当地医院儿科做变应原点刺试验证实,与传统的变应原皮内注射相比,变应原点刺试验操作方便,无痛苦,患儿及家长都容易接受。如果的确是尘螨过敏,可舌下含服进行脱敏治疗。综合治疗是目前哮喘治疗的方向,希望你的孩子经正规、系统治疗后早日康复。

康医生

(由广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温志红解答)

怎样清除杂念享受

康医生:

我是一位长得比较娇好的女人。我和丈夫的婚前情况、家庭状况、夫妻感情、养育子女以及工作等方面,都无懈可击。我结婚已两年多,每次和丈夫,我都能积极配合,但却没有一次满意的,从未体验过是啥滋味。我怕丈夫认为不正常,就装着心满意足的样子。可常常总是“半饥半饱”地苦度长夜,心里的烦恼也渐渐多了起来。为此,我到医院做了检查,结论是身体方面完全正常。在问及有关情况后,医生说我过多担心娇好身体的变化。而且和丈夫求欢时都未往好处想。由于杂念缠身,已影响到了的出现。请问怎样清除杂念享受呢?

汪 莉(天津)汪莉读者

第7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平阳霉素; 90锶敷贴; 治疗 ;瘢痕疙瘩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69-01

瘢痕疙瘩是一种由于纤维母细胞增殖及凋亡平衡失调所导致的一种疾病[1]。属于皮肤表面瘢痕体质一种特异性改变,常引起局部痛痒及皮肤美观,目前治疗瘢痕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理想。我院自2000年7月-2008年8月,对86例瘢痕疙瘩进行上述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0年7月-2008年8月,本院对治疗的瘢痕疙瘩患者86例,均选择瘢痕厚度超过3mm为治疗组,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12-70岁,发病部位(有的患者为多部位),面颈6例,肢体30例,胸背34例,腰腹16例;其中首次治疗56例,经过其他手术、激光、硬化等治疗复发有3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常规行血常规、胸透等检查,结果正常者可接受治疗,将平阳霉素用生理盐水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注射剂量根据病变部位、病理情况,病程长短及面积大小和患者年龄确定;一般每次注射剂量不超过8mg,最大剂量不超过16mg,病变面积小者可作一点扇形注射,面积大者可分点扇形注射,一般选用1ml含平阳霉素2-4mg,一般注射至局部变白稍肿为佳,注射后1-3天局部可起水疱、结痂,2周左右痂皮脱落,是瘢痕缩小程度,厚度小于3mm则进行敷贴治疗,瘢痕厚度大于3mm,则重复注射,一般注射2-3次,本组最多注射治疗4次。

1.2.2 上述治疗后,待结痂脱落,示瘢痕变软变薄,约厚度为3mm之内,选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同位素所研制生产的90锶皮肤敷贴器,规格有Xmm,根据病变大小选用;以3-4mm厚的橡皮保护瘢痕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区域大于瘢痕边界外3-4mm,将90锶皮肤敷贴器置于皮损处,每次4-5Gy/m2,1次/日,连续10天为1疗程,8-12周复查,效果不佳,再行1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痛痒症状消失,皮损全部变平,一年后不复发;有效:痛痒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皮损有60-70%变平,无复发;无效:痛痒症状仍存在,皮损无变化甚至增大。

2.2 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治愈80例,有效6例(面积较大,多次治疗后纤维化明显的患者,疗效差),无效0,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瘢痕疙瘩系皮肤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过度产生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形成大量的胶原纤维团,能引起刺痛、烧灼感和瘙痒等临床症状,并可引起功能障碍的一种良性肿瘤[3]。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成纤维细胞生物功能异常、细胞因子综合作用和胶原代谢障碍等相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疾病,以超过原始边缘向正常组织扩展和过度的胶原沉积为特征,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平阳霉素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它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4],临床上治疗各种血管瘤,抑制瘢痕组织血液供应,使瘢痕组织坏死液化,另外平阳霉素还能抑制胶原合成酶的活性,使胶原沉积得以控制[5]。平阳霉素治疗优点是无免疫抑制作用,一般累计治疗剂量不超过50mg,远远达不到抗肿瘤治疗的300mg剂量,故安全可靠[6]。

瘢痕疙瘩是在皮肤受到创伤后增生过度形成的皮肤增厚,在组织中有过量胶原沉积和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组织快,失去正常伤口形态;用90锶皮肤敷贴治疗可以使增生过快的皮肤病变组织细胞分裂减慢,分裂时间延长,直至产生增殖死亡。90锶皮肤敷贴治疗局部作用使病变组织失去原来的生物学规律,病变细胞的酶系统活性被抑制,细胞代谢严重紊乱,使细胞繁殖能力显著降低;β射线的作用还可以使炎症性细胞的渗透性发生改变,随之收缩纤维化,最后炎症性细胞组织被正常组织代替,顽固性炎症消失,从而出现治疗效果。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和整形外科的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治疗方法较多,多主张综合治疗,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发病部位、大小、质地、形态等全面评估,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我科选择厚度超过3mm以上的瘢痕疙瘩,先皮下注射平阳霉素1-3次,待瘢痕变软变薄,厚度变为3mm之内,加用90锶皮肤敷贴治疗,疗效明显,对于多次治疗复发或疗效差者,通过我科方法治疗仍然有效,但较首次治疗者效果差。90锶有90%的射线被3mm以内的皮肤及组织吸收,治疗时不易损伤深层组织,由此可见,90锶治疗简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LouS,Benathan M.Raffoul W et ab Abnornmal balanc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til and apoptotil cell death in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feeloidlesions [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7(1):87

[2] 程光惠,姜德福,韩冬梅,等.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察[J] 中华放射医学与预防杂志,2006,26,(3)274

[3] Guix B,Henriquex I,Andres A,et aiTreamentofkeloids by high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a seven year stud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50(1):167.72

[4] 赵鸿儒,赵大华,孙亦军.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28例,[J] 中国美容医学,2006,13,(5)564-565

第8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扁平疣;胸腺肽;肌肉注射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8-1169-02 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24例患者均系2001年6月~2006年6月本院门诊病例,大多骤然起病,为米粒大至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部分有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多数无自觉症状,部分有微痒感。多数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2年内未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及外用药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男42例,女78例;年龄3~44岁,平均21.5岁;病程3周~3年,平均6.9个月。对照组104例,男27例,女76例;年龄5~40岁,平均22.1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6.9个月。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胸腺肽20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3 ml溶解,每日1次肌肉注射。10岁以下儿童每日10 mg 肌注。2周为1疗程。对照组用聚肌胞2 mg每日1次。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1.3 疗效判定:痊愈:皮疹全部消退,随访期间无复发,无色素沉着斑;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其中痊愈与显效作为总有效率统计,文中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肌肉注射胸腺肽,均做过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再用药,用药中未发生过敏反应。肌肉注射聚肌胞时,均有肌肉注射部位肌肉疼痛,2例发生类似感冒症状,均自愈。

3 讨论

扁平疣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表皮新生物生长为特征的皮肤病,目前普遍认为扁平疣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1]。

迄今,尚无肯定的抑制HPV复制的药物报道。胸腺肽是胸腺上皮分泌的对胸腺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起调节作用的活性多肽,可促使T细胞成熟,使淋巴细胞产生IL-2等多种活性物质,激活NK细胞活性,刺激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其活性物质能通过抑制病毒的DNA复制和早期蛋白合成而抑制病毒。扁平疣患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胸腺肽可通过纠正细胞因子失衡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疗效。本结果显示注射胸腺肽治疗2个疗程后,其疗效与聚肌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9篇: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电化学;体表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目前恶性肿瘤的仍以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四大治疗手段。但在临床上常常遇到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或手术失去时机,放化疗不敏感,治疗复发等情况,成为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电化学治疗简单,易掌握,安全性大,疗效高,尤以体表肿瘤效果最好。今将我科从2005年3月—2007年5月间共19例体表肿瘤患者行电化学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20-68岁),其中皮肤癌5例,晚期颈部转移癌3例,血管瘤3例,肝癌2例,癌2例,环状痔1例,舌癌1例,胸壁转移癌1例,骶尾部转移癌1例。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

2 结果

全组19例体表肿瘤治疗后CR11例,PR4例,总有效率78%,MR3例,PD1例。详见图表。

3 讨论

电化学治疗原理是通过直流电的电离作用改变肿瘤组织生存内环境,使肿瘤细胞内代谢发生紊乱,阳极内PH值极度降低,酸性刺激血管引起肿瘤缺血,脱水。阴性电极PH值极度升高,局部组织水肿压迫血管,使肿瘤血供减少,氧氢离子等电离作用直接损伤肿瘤细胞,促使蛋白质凝固、坏死,组织内微血检形成,使肿瘤细胞分解,破坏、死亡。[1]作为电化学治疗在肿瘤治疗横式的补充、物理治疗的一种手段,特别对体表肿瘤显示出相当的优势性,对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病期晚,失去手术时机,治疗复发转移,特殊部位手术创伤大,术后局部畸形、缺失,功能受损等患者体现了电化学治疗的高效、安全、微创的优势,使部分肿瘤明显缩小,症状减轻、缓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2]甚至使部分肿瘤完全消失,起到了与手术同样的效果,而且结合中药、化疗、生物治疗,进一步提高恶性体表肿瘤的疗效,部分病人得到长期生存。总之,电化学治疗体表肿瘤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费用低,适用范围广,给予已失去手术时机,手术风险大,创伤大的体表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3]

参考文献

[1] 辛育龄,李开华,权宽宏等.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中华肿瘤杂志,199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