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口腔保健与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3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35-02
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09年北京市第5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患龋齿率城市为55.6%,乡村为75.2%。我们于2010年1~6月,对某某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学龄组的某某市常住人口,共1250名,男600名,女650名;城镇700人,农村550人;独生子女900人,非独生子女350人;3岁组300人,4岁组350人,5岁组300人,6岁组300人。
1.2调查项目与方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专业调查项目有患龋情况、龋齿充填情况及牙龈出血和牙结石。
1.3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专业调查项目有患龋情况、龋齿充填情况及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情况。检查调查内容的检查员有3名,按照多数原则确定疾病情况。
2.结果
2.1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在1250名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存在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有700人,主要为磨牙、允指与咬唇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某某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情况(n)
2.2患龋与牙周情况。1250名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共检查出牙龋病与牙周病共400例,经统计学检验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存在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患病的有350例,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有良好口腔习惯的儿童,差异有其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当前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身体素质的也不断提高,降低人民的牙齿患病率成为目前人民口腔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1]。其中学龄前儿童是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群体,且作为全球监控龋病的年龄,用于比较和监控各国口腔疾病趋势[1]。
我们认为,儿童的口腔健康不仅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而且对于颌面部及全身的正常发育也很重要[2]。本文中笔者发现某某市儿童各种口腔问题与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相关性较大,各年龄段的儿童口腔问题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且与其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呈负相关性,即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越低及越差,口腔问题发生率越高,但是当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得到改善那么口腔问题发生率就会得到控制,不会再呈现继续升高的态势,故儿童各种口腔问题与口腔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习惯相关性非常大,应着重引起注意[3]。同时学龄前儿童城乡因素对恒牙患龋情况影响不大,而这两项指标女性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发育较早,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及受龋病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关[4],龋齿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这与城市居民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较高,同时城市地区口腔卫生机构相对完善有关,表明在今后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中,农村仍是考虑的重点,提高农村人群的口腔保健意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系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干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合理控制甜食的摄入、培养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使用保健牙刷和有疗效功能的牙膏刷牙,使孩子们的龋齿过敏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日化工业不断为社会大众加强个人口腔的日常保健提供更为有效的口腔保健用品,促进了人类口腔的清洁和菌斑的控制[5]。②家长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帮助儿童改变不良习惯。家长在纠正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时,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恐吓或惩罚方式,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取得患儿的合作,反而增加了患儿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损害,同时由于家长的过度反应,往往还会加大儿童对不良习惯的关注,使口腔不良习惯得到强化作用,反而可能使某些不良习惯和行为变得更加严重[6]。总之,本研究通过对某某市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市城乡学龄前儿童龋病及牙周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保健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晶晶,蒋玉宇.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老年护理中应用的优势[J].中华护理教育,2O09,6(4):166-168.
[2]张风清.对社区居家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4):164-165.
[3]李英.家庭关系与健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2):106-108.
【关键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7-01
儿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儿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对儿童成长造成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要全面掌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口腔保健指导[1]。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2013年1月——5月对我院98名儿童家长调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龄28-38岁。学历:30名本科学历,36名专科学历,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
1.2调查方法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调查人员符合相关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一致和准确,在录入数据时可选取双录入法。在调查时,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掌握情况、家长对儿童饮食控制情况及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等[3]。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在本组研究中,98名家长,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长认为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女性32名。需自己预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本科学历家长有26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预防牙病,本科25名,专科2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本科28名,专科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本科24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本科26名,专科2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认为窝沟封闭能够防止儿童龋齿,本科20名,专科学历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P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没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无法照顾好自身。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要具备着耐心。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方面,家长要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儿童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儿童出现恒牙龋病。而在本组研究中表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性别无关,但与学历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高[2],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习惯。反之,则越低,而儿童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性别方面,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历方面,家长学历是本科及专科学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明显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P
在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口腔保健缺失知识。儿童出现龋齿是由于细菌与儿童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结合而发生作用,使牙齿脱钙,牙齿损坏,而出现龋洞。发生龋齿多是由粘在口腔内甜食引起的,这时,家长可以让儿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对牙齿进行摩擦和清洗。儿童牙齿在排列拥挤、错位、重叠等接触方面,也很容易使细菌聚集,因此,家长要在给儿童补充营养时,也要让儿童多食用有些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长要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吸收,也可对牙龈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儿童在饭后和喝完饮料后,也要经常漱口,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渍,保护牙龈健康[4]。最后要对儿童口腔健康进行定期检查。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六个月都要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后期间可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检查。家长通过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吉明,熊雪鹰,吴修建.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6(23):556-559.
[2]余红.浅谈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4(11):113-115.
关键词:牙周护理;牙龈炎;满意度
牙龈炎是发生于牙龈组织的急慢性炎症,由于牙龈组织受到牙龈边缘的食物残渣刺激,以及长期积累的菌斑、牙石存留在牙间隙刺激牙龈所导致。临床中其表现为牙龈红肿、胀痛,且易导致牙龈出血。牙周护理是口腔科牙周疾病系统治疗的基础,可激发患者的自主防治意识,提高患者口腔保健的认知程度。本次研究对牙龈炎患者采取牙周护理,探讨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口腔科门诊诊治的牙龈炎患者160例,男性8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38.35±11.54)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牙龈炎且3个月内未接受过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常规护理为基础的牙周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且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使用信息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情况、疾病史、家族史等。对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的宣传教育,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口腔护理:建议患者白天多饮水,口腔溃疡者喷涂西瓜霜喷剂、口腔黏膜糜烂者用专用漱口液漱口等,这样可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感,利于入睡。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牙龈沟,预防交叉感染。培养良好的刷牙、饭后漱口习惯,合理搭配饮食。心理指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应对,缓解其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
1.3评价指标 牙龈炎治疗效果根据探诊出血进行评价,探诊后有出血的记录为阳性,与牙龈缘下1 mm左右用墩头探针沿牙龈缘滑动观察有无出血。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效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牙周护理干预后探诊出血率明显优于干预前,对照组护理后探诊出血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探诊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牙龈炎是口腔常见疾病,当患者发现患有牙龈炎后要及时就医清理牙垢及牙石,不要自行处理避免损害牙体。合理的牙周护理对牙龈炎患者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中发现牙周护理后患者探诊出血率明显降低,疼痛感降低,满意度得到提升,临床常规护理中仅仅对疾病进行护理,而对患者日常行为规范及心理层面显有涉及。临床治疗中搭配合理的牙周护理对牙龈炎恢复作用巨大,全面的宣教,日常生活的指导,心理情绪方面的缓解、疏通都是有益于牙龈炎患者的恢复。但对于患有牙龈炎的大部分患者并不具备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而且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口腔清洁的意识越来越差,为减少各类牙周疾病的发生,口腔卫生工作应当重视,定期刷牙、饭后漱口、合理饮食等都应当引起重视。
综上,牙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牙龈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1-10]。
参考文献:
[1]徐云.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口腔护理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06:556-557.
[2]刘建宁,柯贤俊.洗必泰漱口液及口腔护理在牙龈炎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2:162-164.
[3]吴桂楠.牙周护理对儿童牙龈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2:187-188.
[4]王敏.牙龈炎冲洗器在神经内科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0:1542.
[5]蒋丽红,谭伟丽.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8-159.
[6]刘立杰.儿童慢性牙龈炎采用牙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8:98-99.
[7]王璐璐.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对比[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1:88-89.
[8]熊艳芳.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口腔卫生知识宣教及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22:102.
【关键词】第一恒磨牙 龋齿 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18-02
新疆北屯兵团农十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了解本地区儿童六龄牙患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口腔爱牙防治工作,笔者于2010年9月13-20日对新疆北屯兵团农十师直属北屯中学一到六年级的7-12岁的2184名儿童进行了口腔磨牙调查记录分析,现将调查情况与观察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样调查新疆北屯兵团农十师直属北屯中学一到六年级2184名儿童,其中男生1094人,女生1090人。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自然光线下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受检儿童进行口内视诊和控诊检查,记录每名儿童4个第一恒磨牙的患龋情况。
1.3 诊断标准 参照WHO龋齿调查方法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第一恒磨牙患龋与性别关系(表1)。
表1 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
2.2 第一磨牙龋与年龄的关系(表2)。
表2 各年龄组第一恒磨牙患龋率
2.3 第一磨牙龋好发牙位及牙面。
从牙位看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患 龋率明显高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从牙面看,牙合面患龋率高达90%,峡面10%,邻面5%,舌面3%,与教科书记载的基本一致[1]。
3 讨论
本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7-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的发病规律与其它地区基本一致,2184名儿童中患龋人数650人,患龋率28.95%。本组资料中,女生患龋率30.03%,男生23.61%,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女生高于男生,这个结果可能与女孩替牙较男孩早,且女孩爱吃零食、甜食相关[2]。
调查结果显示,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9岁达到高峰,以后缓慢增长。提示医务工作者要加强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早期健康宣传与指导,让儿童在7岁以前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卫生习惯。
第一磨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早,行使功能时间最长,对牙合系统影响最大的牙齿,它易患龋,且患龋率明显高于其它恒牙。因此开展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进行窝沟封闭很有必要。
在调查记录的同时,我们对儿童进行口腔护理的保健教育,指导儿童使用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督促孩子早晚刷牙,减少食糖量以及学校展开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教育宣传,对于预防龋病发生,降低儿童患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口腔科门诊,山东青岛 266071;2.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中医科,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儿童乳牙龋病况来加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综合预防。方法 选择4所幼儿园作为实验幼儿园,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进行综合口腔保健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1年后对儿童乳牙乳龋病发生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给予综合保健治疗的实验组口腔卫生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其充填率达到了98.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综合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关键词 ]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综合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84-02
[作者简介] 赵晓梅(1975-),女,山东青岛,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牙体牙髓、儿童牙病。
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龋病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乳牙龋患病率较高,其中,3~4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6.53%[1]。针对当前的现状,我院对儿童乳牙龋病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展了多种龋病预防方法。但是,由于龋病是因多种因素造成的,若采用单一的预防措施,将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因此,分析一种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保证龋病的预防和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不同规模和经济文化水平高低不平的4所幼儿园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4所幼儿园中符合标准的儿童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人群共242人[2]。其中,实验组为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32±0.27)岁,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对照组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52±0.21)岁,对照组不接受口腔预防措施。
2 方法
选择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儿童的口腔进行检查[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幼儿年龄、性别、儿童出生状况、家长教育水平、孕期疾病发生情况、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卫生习惯等。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口腔预防措施。在口腔干预措施中,在实验期间,1年对实验儿童进行2次口腔卫生检查和2次口腔卫生维护,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对儿童进行菌斑控制和刷牙的正确指导;对儿童进行1年2次氟化泡沫和乳磨牙窝沟封闭等集体预防措施,并且对已有的龋齿进行填充。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的检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差异。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对照组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和龋齿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试验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1年后的口腔预防措施,实验组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口腔卫生水平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儿童龋齿病况及填充情况
如表3所示,通过调查显示,实验组儿童龋齿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龋均和龋面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已有龋齿的儿童进行充填,实验组儿童充填率达到了98.2%
3 讨论
通过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口腔内都有龋齿,并且这些未治疗的龋坏牙齿有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据资料统计,儿童4岁时乳牙患龋率已达到76.54%,因此,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引起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5]。由于我国已利用三级保健网进行儿童口腔保健计划的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口腔卫生习惯、龋齿病因等健康教育,其教育对象为儿童及家长。因此,本实验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儿童乳牙龋预防方面的经验来建立幼儿园综合口腔保健模式[6]。在综合口腔保健模式中,通过在学龄前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措施,其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建立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氟化泡沫、乳磨牙窝沟封闭、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三种集体预防措施,使口腔医疗措施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并减少儿童龋坏齿的形成,其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的特点。
所以,在龋病预防措施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这就要求保健部门应加大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和义诊等方式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教育,并定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儿童、家长或老师,使其充分了解儿童龋病的预防方法;②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要求家长在家中监督儿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禁止儿童在睡前吃甜点或其他食物,主要是因为食物藏在牙缝中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导致口腔龋齿的形成;③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婴儿期,应要求家长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纠正儿童爱吃甜食或含氟高的食品,例如虾、海带等。
综上所述,建立儿童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其满足社会性医疗保障的推广条件。要求儿童及家长参与到口腔健康教育中,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改善,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与控制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陈葳.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区域6-8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68-96.
[2]邹波.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及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当代医学,2014(8):163-164.
[3]魏表,肖玉莲.北京市东城区2~6岁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2):959-961.
[4]邹晓璇,苗江霞,李文珺,等.母乳喂养对3岁儿童乳牙患龋病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6):451-453.
[5]郑玉程.儿童乳牙龋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32):150-151.
关键词:小儿 口腔 卫生 龋齿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74-02
龋齿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龋齿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人的一生只有一副乳牙和一副恒牙,每一副都对人体很重要。任何一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小儿因为牙齿还没有发育完成矿化程度低,牙本质和牙优釉质比较薄弱,患龋齿比成人更高,发展更快更严重。儿童时期,因为小儿的认知能力和口腔发育情况不同,所以针对每一个年龄段,采取相应的口腔保健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口腔疾病有益,而且使小儿受益终身。下面就从小儿从出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口腔卫生保持及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1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小儿刚出生到4周,这一期小儿身体比较弱抵抗力低且还不适应外面的世界。在加新生儿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量少,口腔粘膜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感染,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就是人们说的鹅口疮。因此喂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个别确实需要清洗的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蘸上淡盐水轻轻涂抹口腔粘膜。注意一定不能将粘膜擦破,以免引起感染。同时喂养时使用的奶瓶等器具要注意消毒和清洗。
2 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小儿四周到一岁这一阶段,是小儿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小儿长时间在熟睡中度过,而口腔细菌从婴儿时期就在口腔内生长繁殖,所以家长应该在固定的时间里用消毒的纱布蘸淡盐水轻擦和按摩牙龈为小儿保持口腔卫生。在给小儿清洗口腔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小儿的口腔变化情况。当小儿到六个月大时,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而小儿又不能及时咽下就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口腔内有口腔粘膜保护但是口水流到外面的皮肤就会腐蚀皮肤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发炎,引发湿疹等小儿皮肤病。所以这时要注意给小儿戴围嘴,并经常换洗,保持干燥。同时可使用专门的牙齿训练器,它由硅橡胶制成,样子很像牙刷,放到小儿口中,让他横嚼或竖嚼,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颌骨和牙床也可以刺激唾液腺更多的分泌唾液冲洗口腔,同时也可以使乳牙更快的萌出。当小儿第一颗乳牙萌出时家长就应给小儿“刷牙”了,家长可以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蘸淡盐水轻擦牙齿的每个面。这时小儿的牙齿清洁大可不必按早晚两次来进行,可以一日一次,最好是在晚上小儿睡觉前给予清洁。有些小儿在萌芽期间会出现萌出性龈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烦躁,流涎等症状。这时家长不要慌乱,应该让患儿多喝水,适当增加给小儿清洗口腔的次数。一般这些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如果还没有减轻那么就尽快带小儿到医院。当小儿到一岁左右,小儿前乳牙就快长完,家长就应该定时给小儿刷牙,现在应该选用硅橡胶婴儿牙刷或指套牙刷。同时也要给小儿形成良好的喂奶习惯。不能让小儿含着奶嘴和食物睡觉。
3 幼儿期
幼儿期是指小儿一岁到六岁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相对较长,小儿的可塑性很大,家长要把握这时期,特别是家庭成员的妈妈。家长在预防子女的口腔疾病和进行口腔健康行为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越多,对其子女的口腔预防保健教育就越多。由于这一时期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均较强,所以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子女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母亲关于龋病预防的知识越多,其子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口腔保健知识;开始刷牙的时间也越早。刷牙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防龋行为,只有得到儿童母亲的重视,小儿才能够在其监督下将这一行为认真地坚持执行。到小儿两岁左右就可以用儿童牙刷刷牙了,但是为了小儿的健康最好选用白开水,早晚各一次。同时我们可以带小儿到医院检查一次。如果小儿抗拒我们可以让小儿看一些益智类节目,可以挑选一些专门针对为什么要刷牙,不刷牙会有什么后果的益智节目。这样充分调动小儿的积极性,让他参与其中。当小儿三岁时已经可以将含在口中的水吐出来时,就可以用含氟牙膏来刷牙了,因为牙膏中的氟有降低蛀牙的效果,为了避免引起误咽,量要少,大约黄豆粒大小。开始教可以教他上下顺着牙长轴刷牙的方式,强调不可只刷牙齿外侧面,内侧和咬合面。三岁的小儿刷牙刷不干净家长最好在给小儿补刷一次。此外,为了保护牙齿;预防龋齿,在饮食方面家长应该特别注意,应该少喂含蔗糖的饮料和流食。到3岁时,大脑皮层细胞已大致分化成形,语言能力迅速发肓,此期在正确地教养下可以开始培养小儿的卫生习惯,如早昨晚刷牙,饭前洗手,但是应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3岁时乳牙全部出齐但牙齿钙化度不够,极易引起龋齿,同时因为生长发育的需要小儿饮食相对较多,每天进食次数多,糖类食品多,若不适当控制会导致猖獗龋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小儿到三岁时其乳前牙已经全部龋坏,家长才带来看医生。这就是因为家长在为小儿口腔保健方面存在误区,一般家长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乳牙是要被恒牙替换,小儿龋齿可以不医治。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牙体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发现越早越治疗危害越小,不然发展到牙髓炎和尖周炎那对小儿将危害更大。
(2)小儿可以自己刷牙,家长可以不帮忙。
(3)孩子不宜入睡,含着奶瓶是一种很好的催眠方法。
(4)母乳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因此可以延长喂养。
(5)生活好了,让小儿奶瓶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6)小儿牙齿不会有问题,不需要口腔检查。
上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小儿的第一次口腔检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以后可以半年检查一次。
那么龋齿会对小儿带来那些不良影响呢?
乳牙龋齿,严重破坏牙齿结构,影响咀嚼和进食,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的吸收。
严重龋齿形成根尖周炎会影响恒牙胚的发育和萌出。导致牙齿萌出异常和牙齿发育不全。
乳前牙龋齿影响美观,给小儿造成心里阴影。同时婴幼期又是发音的关键时期,如果前乳牙龋坏还会影响小儿的发育。
龋齿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果小儿患严重的龋齿,那么细菌及代谢产物会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小儿各器官的发育,甚至诱发菌血症。
四岁时就可以自己刷牙了,但是家长也不能放松要在旁边监督小儿。同时要给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口腔知识。6岁儿童这一时期正是对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期,窝沟封闭[1]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保护牙齿的方法,临床研究证明,窝沟封闭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窝沟龋齿的方法,所以家长在这时应该向小儿讲解让小儿接受窝沟封闭更好地配合医生,从而取得好的封闭效果。
作为家长小儿的第一位老师,你的一切都影响着你的孩子。为了更好的未名你的孩子守护牙齿,那么就多了解口腔保健知识。我国儿童患龋率为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其与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有着密切关系。第23个[2]“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是“呵护孩子,预防龋齿”,旨在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齿的效果观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更应在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干预;固定矫治器;牙龈炎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5-0840-02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FENG Jin-lan,WU Yu-hai,ZOU Hui,CHEN Xiao-ying,ZENG Min-hua,XU Yan-y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uzhong Hospital, Huadu District,Guangzhou 5108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Methods Divided 60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d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random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upplied to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only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sed by chi square test at 3th and 6th month after the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was accep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at 3th month (P>0.05).Whil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6th month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declin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ve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effectively.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gingivitis
错牙合畸形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妨碍了儿童全身和牙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成的牙颌面发育畸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畸矫正治疗得到极大的普及,固定矫治器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矫治器的托槽、带环及弓丝对牙龈的持续刺激,以及患者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牙龈炎症及牙釉质脱矿的问题也较为常见。该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1-2]。在正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有效地维护口腔卫生,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牙体和牙周疾病的发生。笔者收集了2010年在本院口腔治疗中心就诊,并接受固定矫治术的部分患者进行卫生宣教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连续初次佩戴固定矫治器的60例(男26 例,女34例)正畸患者,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要求患者均为恒牙列,无牙龈炎、牙周炎,无牙釉质脱矿和龋齿,排除氟斑牙和四环素牙,具有一定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专职护士按事先制订的护理计划,采用语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并结合以随访、健康指导为主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按常规向患者交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知识宣教。每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检查并记录,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追踪随访。
建立患者资料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记录初诊时、戴用固定矫治器3个月、6个月时的牙龈情况。牙龈健康状况按牙龈指数(GI)分级进行记录:0为正常牙龈;1为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2为探针探之出血;3为牙龈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凡GI大于1即诊断为牙龈炎。
1.3 干预内容:①正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菌斑与牙龈肿胀的关系、饮食与牙龈健康的关系,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在戴固定矫治器前,要求患者常规进行龈上洁治。②护理人员在模型上进行示范,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两把牙刷刷牙,一把普通的保健牙刷和一把正畸专用牙刷[3]。用普通的保健牙刷压于牙面和牙间隙上,顺着牙龈竖刷,按上下内外的顺序每个牙齿和牙面均要刷到。用正畸专用牙刷顺着弓丝托槽作横向刷洗,每2~3个牙齿为一组,刷完一个部位后再刷相邻部位,每部位重复10次。要求每日早晚及饭后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必须超过3min,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必须将托槽上及托槽与牙龈之间,附件上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并请家长督促检查。③将印制好“口腔正畸知情书”、“固定矫治前须知”、“配戴牙齿矫正器如何清洁牙齿”以及有关口腔保健的宣传资料发给患者及家长,让其带回加深印象。④椅旁刷牙:每次复诊时仔细检查牙周菌斑附着情况,根据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再次进行个别指导,必要时为患者进行椅旁刷牙,即护士直接给患者在口腔内进行刷牙。⑤电话回访:佩戴矫治器后的第1个月,由专职护士每周1次电话随访患者,了解患者佩戴固定矫治器后的情况,如有无疼痛及牙龈和口腔粘膜的情况,有无按指导刷牙等,并请家长督促检查,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牙龈炎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患者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两组牙龈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为26.67%(见表1);6个月时两组牙龈炎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达56.67%,明显高于实验组(见表2)。
3讨论
当今的口腔正畸治疗,大部分采用固定矫治器,而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的放置,常导致矫治器牙面上菌斑形成、牙石堆积及食物残渣滞留,影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改变了口腔微生态环境,易引发牙龈炎及龋病等,不但损害了牙周组织的健康,也不利于正畸牙的移动[4-5]。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对象,大部分为青少年,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戴用者局部菌斑堆积,菌斑指数增加,患牙龈炎的风险增高,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增生等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牙周炎[6]。张亮等的研究亦指出,患者初次就诊到正畸治疗结束全过程中引入有地效护理干预,将患者的护理贯穿于门诊及家庭整个矫治治疗过程,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减少釉质脱矿及牙龈炎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专业有地效护理干预,采用椅旁护理和家庭随访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可显著降低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的牙龈炎发生率,同时提示,护理干预措施必须是长期的、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正畸治疗前、治疗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可以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有效地维护、提高牙周牙体组织的健康状态,同时也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预防牙周疾病及牙体疾病的发生,阻止其发展,利于牙齿的正畸移动,使患者拥有一口既排列整齐又功能良好的牙齿。
[参考文献]
[1]赵 弘,谢以岳,孟焕新,等.固定矫治器对错牙合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4):286-287.
[2]龚 昕,陈 蔚,宫 耀,等.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4):367-369.
[3]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63.
[4]陈文英,黄吉娜,徐学军,等.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菌斑的临床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04,6(4):270.
[5]Trossello VK,Gianelly AA.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periodontal status[J].J Periodontal,1979,50:665.
[6]潘一春,张 丁,傅明魁.固定矫治器粘接前后牙齿颊面菌斑pH值和变形链球菌附着的改变[J].口腔正畸学,2003,10(1):23-26.
[7]张 亮,冯云霞,贾 丽.固定矫治中口腔护理对其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2):996-997.
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北京 1023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7~9岁儿童集中开展的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探索提高窝沟封闭率和口腔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方法 抽取门头沟区3所学校422名7~9岁学生,比较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三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对窝沟封闭率的影响,以及口腔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医生入校提供服务的窝沟封闭率最高,为97.40%;在诊室进行一对一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在知识知晓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这两个方面效果最好,分别为91.67%和90.86%,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组织的进行口腔保健措施效果最好。
[
关键词 ] 窝沟封闭;口腔保健;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8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30-03
近二十年来,口腔医学开始重视预防,从治疗转向强调预防,能够有效的提高一代人的口腔健康水平。故市政府拨款开展了北京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的综合干预项目,6~9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项目之一,可见政府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视。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牙防工作的主体,设定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何种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措施的优势,探索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窝沟封闭保留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门头沟区3所小学抽取422名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的7~9岁儿童,实施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干预项目。其中男198名,女224名。负责项目实施的医生均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经过市级项目技术指导组的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干预项目操作技术规范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与项目工作。
1.2 研究方法
1.2.1材料光固化灯,37%的磷酸凝胶,注射式光固化窝沟封闭剂。
1.2.2 窝沟封闭的适应证筛查适应症: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非适应证:牙合面无深的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患较多邻面龋损者;不能配合操作;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1]。
1.2.3 窝沟封闭操作流程清洁牙面-酸蚀-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
1.2.4 窝沟封闭的组织方式为了确保结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笔者所选择的都是离医院距离相近的学校。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子女参与项目后,分为3种方式分别进行操作。
方式1:先到学校进行筛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学生由医生打电话联系,约定具体时间,由家长带着学生到口腔科门诊接受服务。
方式2:先到学校进行筛查,对于符合适应症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约定具体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带领学生到门诊接受服务。
方式3:由医生携带便携式口腔综合治疗设备、窝沟封闭材料等到学校进行现场服务。先到班级筛选出符合窝沟封闭适应症的学生,然后顺序到学校医务室进行窝沟封闭操作。
窝沟封闭6个月后到各学校进行复查,统计窝沟封闭率和窝沟封闭保留率。
1.2.5 口腔健康教育3所小学分别用两种方式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内容包括: 口腔生理知识,龋病相关病理知识,刷牙方法等口腔保健知识。宣教方式:学校组:医生到学校进行筛查的时候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课堂式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门诊组:医生为到诊室接受服务的学生和陪同的家长一起进行一对一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两组在培训后立即对学生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内容为:一般情况、龋齿相关知识、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关注程度、对口腔检查的态度、刷牙次数和饮食习惯等。6个月后到学校复查时再次对学生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对比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学生每天一次的刷牙率。完成窝沟封闭操作和两次调查的学生问卷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4.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例数和百分数进行描述,并采用χ2和方差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0.05≥P>0.01,差别有显著性;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2 结果
2.1三种组织方式的接受差异
由家长带学生到门诊接受窝沟封闭率明显低于医生入校提供服务的学生比率。方式1和方式2比较,χ2=4.17,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1和方式3比较,χ2=3.76,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较,χ2=0.09,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由学校组织的两种方式与由医疗机构组织的方式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由学校组织的两种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三种组织方式的窝沟封闭完好率比较
到门诊接受服务的学生窝沟封闭完好率高于在校接受服务的学生。方式1和方式2比较,χ2=0.01,P>0.05,无统计学差异。方式1和方式3比较,χ2=3.94,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方式2和方式3比较,χ2=3.93,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2.3 两种宣传方式差异
由家长带领在诊室进行一对一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在知识知晓率和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这两个方面效果都高于在学校进行课堂式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知识知晓率比较χ2=17.73,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每天至少一次刷牙率比较χ2=21.90,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见表3。
3讨论
笔者在本研究中首先对窝沟封闭三种组织方式的接受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三种不同的窝沟封闭服务组织方式中,医生下校的服务方式窝沟封闭率最高。在学校接受服务的学生,符合适应症而没有进行窝沟封闭的学生都是因为恶心等原因不能配合操作而放弃的。在门诊接受服务的很多是学生家长主动放弃的。很多家长觉得亲自带孩子到医院去做窝沟封闭很耽误时间,所以由家长带领到医院接受服务的人数最少。如果不耽误家长的时间,很多人还是愿意让孩子接受窝沟封闭的,所以接受医生入校进行服务的人数最多。在此次项目开展过程中,还有少数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笔者认为造成此结果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医疗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家长对预防龋齿的知识了解不够,对孩子牙齿龋坏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学生口腔保健与孩子全身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不了解窝沟封闭对预防恒牙龋的作用。张志昱也提到家长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均会影响到子女的口腔保健行为,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欠缺、保健知识不足、获取保健知识的途径局限等是儿童患龋率高的原因之一[2]。余红兵也认为不配合儿童窝沟封闭的家长在学历、家庭收入、检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否听过口腔健康教育课等方面与配合窝沟封闭的家长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要想提高窝沟封闭率就必须使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国内外很多学者等都证实了窝沟封闭可以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是预防恒磨牙龋的一种无创伤、无痛的有效措施这个结论[4-6]。作为口腔医疗的工作者,都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把口腔预防的理念和口腔预防专业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灌输到患者和家属中,使其相信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才能使牙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辉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达到45%[7]。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服务方式的探索,所以取材范围较局限,只选取了3所人数较多学校,且专门进行了项目宣传后才开展的,故本研究结果明显高于北京市的结果。如果要研究门头沟区全区的情况还需要扩大统计范围。
在三种不同的窝沟封闭服务组织方式中,在门诊进行的窝沟封闭保留率都比较高。有学者报道标准化设备、四手操作的条件下,确实较容易能获得理想的封闭效果,钟慕华等报道可达到100% 的保留率[8]。曾红雨等曾证实在学校开展窝沟封闭,隔湿、干燥、牙面清洁都不能达到较好的要求,其防龋效果会受到影响[9]。[本研究中医生下校的服务方式窝沟封闭保留率最低也证实了这一点。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便携式口腔治疗设备相对简陋,如设备的油气分离不全、灯光照明不足,椅位不能调节等各种原因使医生操作不便造成的。但是该方式对于偏远山区学校有很大优势。张辉的调查显示城市学生人均窝沟封闭牙数和窝沟封闭率高于农村[7]。原因可能与城乡医疗服务覆盖范围和对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偏远山区和医疗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可以大力推广利用便携式牙科治疗设备为学生服务,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窝沟封闭率。
有研究显示老师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校口腔健康项目的开展实施[10]。但本研究显示家长的监管作用不容忽视。在本研究中在诊室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明显高于在学校以授课方式单独给学生讲解的效果。家长同时接受口腔保健知识培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保证每天早晚刷牙。众多研究表明,父母对口腔健康的知信行直接影响儿童口腔保健措施的执行[11-13],白玥等研究表示接受过综合性口腔健康促进措施的学生在口腔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正确就医行为以及就医机构的选择等方面都较未接受过干预的学生好[14]。笔者通过培训和调查问卷使学生充分了解建立正确刷牙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了对家长的培训,对于宣传方式的比较结果可以说明针对家长的教育决定了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的实施效果。这个结论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口腔健康教育中,应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开展多层次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与讲解;有效地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当家长了解了龋齿的危害以后,能够重视学生的患龋状况,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龋齿充填,还能有效提高龋齿充填率。但很少有学者单独研究对家长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也未对单独对家长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量化的统计,要想得到准确的的统计数据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服务组织方式可以明显提高窝沟封闭项目开展效果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效果,使窝沟封闭项目成为一个高效的口腔保健措施,从而使窝沟封闭项目真正起到预防恒牙龋病,促进人群口腔健康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宣传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疾病预防措施,最终达到促进人群口腔健康的效果。但是不能依靠一两次的健康教育课程就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委对学生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将口腔保健课程纳入到学生日常的生理卫生课程中,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应该建立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保健医-口腔医生联合模式的口腔保健网,将医生的专业知识,学校的组织能力,家长的监管作用结合起来,全方位多途径的开展口腔健康行为的促进。
[
参考文献]
[1]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313.
[2]张志昱.家长口腔健康意识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148.
[3]学龄儿童家长不配合窝沟封闭原因问卷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1):586.
[4]Subramaniam P,Konde S,Mandanna DK. Retention of a resin-based sealant and a glass ionomer used as a fissure sealant:a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J].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08,26(3):114-120.
[5]宋光磊.窝沟封闭术预防六龄齿龋坏的临床观察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582-584.
[6]张鹏.北京市2011—2012 年12 岁儿童口腔健康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3,21(4):230-233.
[7]张辉.北京市6~18 岁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及窝沟封闭现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38.
[8]钟慕华.12例窝沟封闭护理配合的实践[J].当代医学,2011,17(16) : 118-119.
[9]曾红雨.儿童应用窝沟封闭和流动性树脂充填的防龋实验[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35):251-252.
[10]Flanders RA. Effectiveness of d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programme in schools[J].J Am Dent Assoc,1987,114( 2) : 239-242.
[11]余红兵.学龄儿童家长不配合窝沟封闭原因问卷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3,21(11):586.
[12]陈陵.母亲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598-560.
[13]刘敏.加强健康教育对儿童龋病的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11-412.
[关键词] 健康教育;口腔运动指导;脑瘫高危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b)-016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ral exercise guidance for high-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2 cases of high-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in 3201 Hospital of Hanzhong City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 10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112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health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oral exercise guidance). The mealtimes fixed, eating place fixed, dining environment quiet, forced feeding behavior, encourage verbal and affective interaction score, motor development level score, smart growth level score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observed. The movement behind, mental retardation, cerebral palsy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mealtimes fixed, eating place fixed, dining environment quiet, forced feeding behavior, encourage verbal and affective interaction score, motor development level score, smart growth level score of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scores above of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movement falling behind, mental retardation, cerebral pals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ral exercise guidance can increase the feeding behavior score of high-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improve the motor development, smart growth of high-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Oral exercise guidance; High-risk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脑瘫高危儿是指具有脑瘫高危病史的患儿,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和早产、低出生体重、缺血缺氧性脑病、宫腔内感染、核黄疸、产伤等因素密切相关,会造成远期的智能水平降低和脑瘫等严重的并发症[1-2]。脑瘫高危儿早期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对患儿口腔运动和进食技能造成影响,从而造成脑瘫高危儿比普通婴幼儿更加难喂养,这就决定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喂养水平[3-4]。近年来针对脑瘫高危儿临床护理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缺乏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对脑瘫高危儿应用效果的报道[5-6]。本研究通过对212例脑瘫高危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对脑瘫高危儿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2月陕西省汉中市三二一医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21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男44例,女56例,年龄3~12个月,平均(5.9±1.6)个月。观察组112例,男61例,女51例,年龄3~11个月,平均(5.6±1.9)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脑瘫高危儿年龄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瘫高危儿喂养护理措施:对于吸吮障碍的患儿,从口角一侧放入,有利于患儿吞咽,对于有吐舌表现、舌肌张力较大的患儿,用小勺将食物送入到口腔,然后再用小勺轻轻压住舌根,促进食物的吞咽。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口腔运动训练指导。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首先向患儿家长耐心地讲解喂养患儿技巧、口腔运动训练基本过程和喂养过程中加强交流的重要性。口腔运动训练指导:①口周肌肉的按摩:双手拇指放置在患儿上嘴唇中部,分别向着左侧、右侧嘴角逐步的推压口轮匝肌,相同方法对下嘴唇进行按摩。②口腔按摩:左手托住患儿下颌部,将其面部固定,右手食指指腹部对患儿上唇、口内唇系带前庭沟附近,快速按压1次,然后用示指指腹从上颌骨颊侧滑行按摩,用示指指腹对人中沟下方门齿孔周围快速按压,再用示指指腹自上颌骨腭侧滑行按摩。③舌部运动:示指指腹从口腔内向外方向,对舌体前1/3部按摩4次,然后用示指指腹对舌体边缘按摩4次,再用示指对舌体从左侧向右侧推2~3 s,然后再反方向推2~3 s。④吸吮力训练:用消毒处理过的蘸水棉签放置在患儿唇角或者口唇中部,直到患儿口中“渍渍”声将水挤出为止,吸吮过程中,用手指向内按压患儿颊部,从而提高患儿吸吮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喂养行为评分 参照《儿童康复医学》[7]结合临床脑瘫高危儿喂养行为问题进行喂养行为评价,主要包括进餐时间固定、进餐地点固定、进餐环境安静、强迫喂食行为、言语性鼓励和情感交流情况,每一项评分范围为0~5分,分数越低,喂养行为问题越多。
1.3.2 运动、智能发育水平评分 运动发育水平评分主要对婴幼儿粗大运动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手的精细动作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运动发育水平越好。智能发育水平评分参照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制订的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进行评价,它包括智能量表121个项目、运动量表61个项目两部分,主要评价婴幼儿的记忆、语言、简单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对反应能力,分数越高,提示智能越好[8]。
1.3.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运动落后、精神发育迟缓、脑瘫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喂养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进餐时间固定、进餐地点固定、进餐环境安静、强迫喂食行为、言语性鼓励和情感交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儿上述喂养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发育水平和智能发育水平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运动发育水平、智能发育水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脑瘫高危儿运动落后、精神发育迟缓、脑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脑瘫高危儿不一定会成为脑瘫,但是脑瘫患病率要远远高于普通正常婴幼儿,因而需要在早期进行康复性护理[9-10]。但是康复的过程比较漫长,起效不明@,探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改善脑瘫高危儿喂养水平、提高发育质量和长期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14]。脑瘫高危儿脑组织因诱发因素造成损伤,早期损伤表现为口腔运动、进食技能受到影响,如口唇舌运动不协调、口腔敏感性和口内辨别能力下降,这些表现均可能对婴幼儿的喂养水平造成不良影响[15-18]。脑瘫高危儿会出现摄食障碍,如饮水或者吸奶发生呛咳,进食后有恶心、呕吐、舌突出表现,不会吸吮奶嘴或者吸吮无力,一些患儿在7~8个月仍然不会咀嚼食物,口唇闭合不全,造成喂养困难[19-22]。以往的资料显示[23-26],一些家长在脑瘫高危儿出现喂养困难时,通过强迫喂食、玩具引逗等方式喂食患儿,可能会对患儿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家长在喂养过程中往往注意患儿吃的情况,但是忽略了患儿情感交流,缺乏鼓励性语言和进食技能的培养。
本研究通过分析212例脑瘫高危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在脑瘫高危儿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两组脑瘫高危儿护理前进餐时间固定、进餐地点固定、进餐环境安静、强迫喂食行为、言语性鼓励和情感交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患儿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不仅改善了患儿摄食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提高了喂养水平,加强了和患儿沟通交流,同时口腔按摩刺激提高了患儿进食能力,促进了患儿吸吮功能的建立。护理后两组患儿运动发育水平、智能发育水平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不仅可以改善患儿喂养水平和营养状态,还能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观察组脑瘫高危儿运动落后、精神发育迟缓、脑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可以刺激患儿形成新的神经传导通路,诱发新的神经元突触联系,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喂养行为评分,改善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智能发育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尉,仇爱珍.多元化护理护理对脑瘫高危儿体格、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5):558-560.
[2] Lang TC,Fuentes-Afflick E,Gilbert WM,et al. Cerebral palsy among Asian ethnic subgroups [J]. Pediatrics,2012, 129(4):992-998.
[3] 骆雪英.延续护理对脑瘫患儿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07-708.
[4] Oskoui M,Coutinho F,Dykeman J,et al. An update on the prevalence of cerebral pals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J]. Dev Med Child Neurol,2013,55(6):509-519.
[5] 张荣洁,罗莹,陈伊田,等.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4):296-298.
[6] Nguyen A,Armstrong EA,Yager JY. Evidence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ebral palsy:hope from animal model research [J]. Semin Pediatr Neurol,2013,20(2):75-83.
[7] 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0,551.
[8] 覃洪金,黄任秀,李玉梅,等.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对脑瘫高危儿家长喂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65-68.
[9] 李平,李泽楷,邓爱玲,等.脑瘫患儿家庭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65-367.
[10] 牛倩,何秋仙,潘建平,等.0~3岁脑瘫患儿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3):376-377.
[11] Oskoui M,Coutinho F,Dykeman,J,et al. An update on the prevalence of cerebral pals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Dev Med Child Neuro,2013,55(6):509-519.
[12] 谢利林,王荣,吴秀芳,等.早期护理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预后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4):426-428.
[13] 李玉秀,谢洁珊,陈汉斌,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脑瘫患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41-43.
[14] 梁秋叶,覃花桃.健康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提高脑瘫儿童疗效及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 23(10):1114-1116.
[15] 张晓丽,钟晨.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J].护理与康复,2013,12(8):775-777.
[16] Hustad KC,Jones T,Dailey S. Implementing speech supplementation strategies:effects on intelligibility and speech rate of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severe dysarthria [J]. 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3,46(2):462-474.
[17] ⑾丹,胡军,严隽陶,等.上海市脑瘫患儿24h治疗及管理模式的深度访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53-56.
[18] Havstam C,Buchholz M,Hartelius L. Speech retardation and dysarthri a:a single subject study of two individuals with profound impainment of speech and motor control [J]. Logoped Phoniatr Vocol,2003,28(2):81-90.
[19] 晓丽,王文香,史惟,等.不同手功能级别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3,12(12):1127-1130.
[20] Russo RN,Miller MD,Haan E,et al. P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concept in children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 identified from a population register [J]. Clin J Pain,2008,24(4):335-342.
[21] 刘芳,李慧杰,吴焕卿,等.早期多元化护理对脑瘫高危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 29(4):25-27.
[22] Dirks T,Hadders-Algra M. The role of the family in intervention of 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a systematic analysis [J]. Dev Med Child Neurol,2011,53(S4):62-67.
[23] Nguyen A,Armstrong EA,Yager JY. Evidence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ebral palsy:hope from animal model research [J]. Semin Pediatr Neurol,2013,20(2):75-83.
[24] Dahlseng MO,Andersen GL,da Grala Andrada M,et al. Gastrostomy tube feeding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variation across six European countries [J]. Dev Med Child Neurol,2012,54(10):938-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