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传统媒体公信力 新媒体 困境
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是指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①公信力概念的逻辑起点是信任,是受众的一种主观行为。②笔者认为媒介公信力主要围绕三个关键词,即媒介、公众、信息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传播的终端在公众,信息传播是媒体获得受众信任的依托,所以媒介的公信力主要是公众对信息传播渠道或者传播者的依赖感和信任度。
一、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发展现状
传统媒体公信力面临着来自新媒体以及自身发展弊端的双重压力,2003年社科院对12城市的调查发现,大众最信任的媒体是传统媒体。③2011年经网络调查,获悉的《媒体公信力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44.3%的受调查居民认为互联网是他们最相信的媒介,电视的信赖度占26%,报纸为16%,④由此看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呈下降趋势。
1、新媒体的冲击和压力
(1)新媒体降低大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
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手机、车载媒体等渠道来获得信息,还实现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我传播,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3.53亿人,用户人数年增长4535万人,年增长率14.省略/13665226-1574859.html
④《社科院12城市调查发现:传统媒体网站公信力最高》,
⑤李玫瑾,《媒体应冷处理“江苏泰兴案”》,《中国青年报》,2010-4-30
⑥胡正强,《客观、公正、全面、平衡――论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具体化》,《新闻爱好者》,2003(7)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234
自去年以来,全球经济体因注入超量流动性,导致今年通胀恶疾开始“高烧”,使得全球大大小小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决策者日益频繁地祭出加息“宝剑”。
4月20日,瑞典央行宣布,将指标利率由1.50%上调25个基点至1.75%,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瑞典央行自2010年7月以来第6次上调基准利率。同日,泰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当前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基准利率仍然处于上升通道。
4月18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欧洲央行不会允许欧元区出现第二轮通胀效应。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通胀压力继续上升,预计欧洲央行今年内还将加息两次,直至将利率提高至1.75%。此前,欧洲央行于7日宣布,从本月13日起上调欧元区主导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
全球加息,意味着全球进入通胀时代,也预示着经济更艰难时代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
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轮涨,根源于全球的流动性泛滥,其本质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货币超发和投资过剩。
通胀首先表现为资产价格先行上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2010年均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于2010年11月宣布实行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流动性泛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再向实体经济传导,导致农产品和日用品价格上涨,从而进入全面通胀。
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增大,促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预计新兴市场经济体还将继续迈出加息步伐。
欧元区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让欧洲央行官员和老百姓忍无可忍,于是欧洲央行加息,发达市场经济体正式启动紧缩周期。之后肯定会有更多央行跟进,但如果美联储不加息,通胀是压不住的,靠中国央行加息压不住,靠欧洲央行加息也压不住。唯有等待美联储也加息,而这可能还要等待很久。
通胀的急速隆起之下,更可怕的是国与国之间差异化的政治主张以及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歧,鹰派的欧洲央行对通胀更加敏感,但是欧洲央行加息之后,对原本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等国无异于雪上加霜。而更倾向于鸽派的美联储和英国央行,似乎并不愿意放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长期对新兴经济体譬如中国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让新兴经济体治理通胀变得更加艰难。
为什么美联储不加息?有观点认为,美联储坚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战略目的,是为了防止世界经济发生比欧债危机影响更大的全球经济危机,如果美联储提前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再叠加中国经济硬着陆,将导致未来世界经济危机。
对于新兴经济体国家,由于政府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本币大幅度升值过于担忧,从而造成通胀率上升的风险更高。
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损害该国实体经济,让经济从通胀转为通缩。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长远影响远比短期通胀危害更甚。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发达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在其对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通胀压力降低的情况下,在宏观经济硬朗和通胀不是那么嚣张的前提下,为防止经济陷入“滞涨”,货币政策应该出现适当的风格转换,但这个显然是一厢情愿。
关键词:网络经济;相关产品市场;界定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83-02
360与腾讯之间的大战自2010年开战至今,现已经打到了最高院。在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案中,案件的焦点问题即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在反垄断案件中,相关市场的界定是反垄断办案与执法的第一步。因为,必须要弄清楚一个企业在相关市场中是否具有到一定的支配地位,而支配地位的确定的首要条件就是准确地界定相关市场界定的范围。在相关市场的界定中的首要问题又是相关产品市场的确定。在传统经济中,我们可以用传统的相关市场理论来对相关产品市场进行界定。但是,在网络经济的条件下,用传统的理论来对相关产品市场进行界定存在很多不合适宜的地方。
一、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物,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传统经济的市场结构比较简单,只存在简单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并且买卖双方是在买方支付了相当对价的前提下,卖方让渡产品的价值。但是,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的高科技经济。在网络经济中,既有实体的商品也有虚拟的商品,比如游戏点卡、电子图书、杀毒软件序列卡等。同时,网络经济又有着与实体经济不同的特点。比如说用户锁定性、高渗透性、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成本递减性等传统经济所不具备的特征。然而,也恰恰是这些特征让传统的相关市场界定理论在网络经济中界定相关市场面临困境。所以,我们可以将网络经济定义为是一种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它不仅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也包括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和适用了高新技术的传统产业和经济部门。网络经济并不是独立于传统经济的,而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之上,因高新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升级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网络经济中传统相关产品市场理论在市场界定中面临的困境
首先,来看中国《相关市场界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于相关市场的定义,指明相关市场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经营者就特定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竞争的范围。对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商品的特性、用途、价格、与商品之间的替代性等。即与商品之间具有紧密的替代性是最基础的考虑因素。但是,这些的界定考虑因素是建立在传统的单边市场的基础之上,并不完全适用网络经济。
1.功能替代性标准的困境。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千变万化。可能很多产品组合才能够实现一个功能,也有可能一个产品可能同时具备很多功能。不同产品之间的功能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这样的产品,无异于是模糊了产品的功能区分界限。同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技术的创新使得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变强,可能之前看来完全不具有替代性的产品之间后来在技术的发展下,二者之间的可替代性变得越来越强。这为判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网络经济的效益下,用户会出现一定的锁定效益。即当一个新的产品出现,其在性能和价格上比网络用户现在所使用的产品更优,但是如果用户的转换成本要大于其转换后所获得的的利益。即使用户知道这样一个更优的产品的存在,用户也不会选择更优的产品。
2.价格判定标准的困境。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平台商普遍采用对网络用户免费的营销模式来获取较大规模的网络用户,而又基于其本身所获取得用户规模效应来吸引企业和广告商的方式来获取利润。在这样的一个双边或者可以说是多变市场的条件下,价格如何确定,竞争者又如何确定。网络企业面临的竞争并不仅仅只来自一方,而是可能是处于一边市场的企业或者是双面市场的企业,其所面临的竞争是很复杂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而又对网络用户免费的条件之下,价格到底应如何确定?以哪一方为标准?还是综合考虑各方之后来一个折合标准?确定标准的依据又是什么?这一个个问题无不给网络经济中的相关市场界定带来了难题,确定的价格不科学,必然会带来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范围过宽或者过窄。
3.供给替代性标准的困境。中国《指南》中将供给替代也作为相关市场界定时应当参考的因素,供给替代主要考虑其他经营者进入该市场的投入、要承担的风险、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等因素。网络技术诞生中的产品并不像实体经济中诞生实物产品那样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和财力,它可能是灵光一现的产物,虽然耗费了人力和一定的物力和财力,但是不会像实物产品那样。而且生产实物产品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网络技术诞生的产品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可能就是发明产品之初需要耗费较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其后可以通过不断复制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产品。但是,实物产品却不是这样,要想获得更多的实物产品,只有不断地投入成本才可。
4.假定垄断者测试法(以下简称SSNIP测试法)的困境。假定垄断者测试的基本理念是“寻求假定垄断者能有利可图地实施涨价行为的最小产品群”。①假定垄断者测试是一种思想上的模拟实验,在实验的每个阶段都将那些最接近的替代品纳入到相关市场中来,直到最终形成一个产品组合。SSNIP测试法使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选取一个基准价格,其后在进行在其假设的候选市场范围内对产品进行5%~10%的涨价,看消费者是否在销售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转向了其他产品。之后,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数据分析看经营者是否有利可图。不断地重复进行测试,从而选取一个最优市场。但是,该方法在网络经济周边,首先要面临的难题就是基准价格如何确定的问题。先且不说网络企业的很多产品对用户来说都是免费的问题,网络经济中的市场是双边市场或者可以说是多边市场。双边市场或者多边市场的条件下,基准价格应该以哪一边的市场为准是个难题。其次,再说免费的问题,网络产品很多对于网络用户来说都是免费的。当在其他的同类产品都是免费的情况下,对某一原本也是免费的产品突然开始收费,即使收取的费用很低。但是,其他的产品都是免费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网络用户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更何况该产品小幅度的涨价是持续的。这样,测试出来的结果是否科学、可信是值得怀疑的。再者,涨价幅度的确定问题。因为涨价的幅度是可以在5%~10%的范围内选取的,那到底什么样的产品应该选一个什么样的幅度,这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的。这样主观选择的结果是否会导致测试的结果会被主观地放大或者缩小。最后,用SSNIP测试法需要在获得大量经济数据的基础上,然后进行经济学的分析。这对于法院来说,存在两个困难。首先,这个需要获得的大量数据在获取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司法成本过大;在对数据的获取过程中也会存在难度,因为每一次的测算都需要获取产品的成本数据,而网络经济中产品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这个数据的获取存在困难。但是,成本数据的获取和测算又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测算。其次,即使法院获取了这样的大量数据,但是接下来的建模和测算也是个非常浩大甚至是难以完成的工程。在目前中国的司法状况下,SSNIP测试法的实际操作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三、对传统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理论改进的建议
1.借鉴国外,在使用SSNIP测试法的同时也引入新的容易操作的方法来改进改测试法所存在的不足。比如说共同分析法、临界损失分析法、UPP测试法等。SSNIP测试法只是众多测试法中的一种,并不是唯一。在反垄断的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相关产品市场存在很多的不同差异。对于这种存在差异的不同相关市场,如果我们采取只通用的SSNIP测试法可能是不科学的,也不一定能够测试得到合适的相关产品市场的范围,更何况是在网络经济这样一个多变和多样的经济环境下。因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特点来确定其相关产品市场界定可以适用的最优测试方法,这样测试的相关产品市场范围也是最优的。
2.考虑双边或者多边市场的特点,以及平台企业的盈利模式来对相关产品市场进行界定。在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平台企业之战可能更多的是网络用户的争夺之战。谁拥有的网络用户的资源越多,谁就是网络经济竞争中的赢家。为此,平台企业为了争取更多的网络用户会选择对用户免费的营销策略。而对于广告商和其他企业,则进行收费。这时,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应以利润来源为准。
网络经济反垄断中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是一切反垄断工作的基础,为此,必须要结合网络经济的特点以及平台企业的特点,并引入一些新的界定方法来更准确地界定相关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 蒋岩波.互联网产业中相关市场界定的司法困境与出路――基于双边市场条件[J].法学家,2012,(6).
[2] 余东华.反垄断法实施中相关市场界定的SSNIP方法研究――局限性及其改进[J].经济评论,2010,(2):130.
[3] 张素伦.互联网产业反垄断中的相关市场界定[J].知识经济,2012,(23).
关键词:村落乡土建筑;风险;保护困境
一、引言
村落乡土建筑不仅是是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环境,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成为当地乡土文化的具体表现载体。在当前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海南省经济发展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加强对村落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海南省村落乡土建筑景观的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困境,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海南村落乡土建筑景观所面临的风险与保护困境进行分析。
二、当前海南村落乡土建筑景观面临的风险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所带来的风险是对所有建筑类的遗产进行保护时都无法避免的,对村落建筑造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常见的对建筑破坏较大的自然因素有洪水、病虫害和地震等。由于海南省特有的地理位置,村落乡土建筑比较容易遭受台风的影响,强风的破坏和降雨的侵蚀都会给乡土建筑带来很大的威胁。从本质上来说,乡土建筑不同于以往的官式建筑,受成本及技术影响,其建造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导致乡土村落建筑因为更脆弱而容易因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
(二)社会因素
村落乡土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历程。受历史发展规律影响,乡土村落往往是由一群单体民居组合而成的,而单体民居则是由家庭来规划建造的,“编户齐民”政策的存在使得以往的家庭与个人的流动性大大降低,所以,除非受到一些重大因素的影响,村落一旦形成就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规模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村落中的单体民居建筑与村落的整体风貌也会因为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动也会给村落乡土建筑带来很大的影响,现有的村落乡土建筑往往具有长达百年的历史,为了使得古老建筑满足电气、排水等方面的需求,人们往往会对古老的建筑进行改造,这在无形之中就加大了村落乡土建筑的保护风险。
(三)经济与人为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心。在地方上,人们为了追求大量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现有的村落进行过度开发。对当地风俗及古老传说进行深度挖掘,以此为卖点进行旅游业的开发,对当地民居的大量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村落乡土建筑群的原有历史风貌,此类打出“保护性开发”旗号的过度开发行为不仅破坏了残存的乡土建筑,而且在文化宣传中存在造假行为,与文化保护的原真性相背离;甚至有一些地方看中了房地产带来的暴力,对原有村落乡土建筑进行拆除处理,破坏了原生态的村落景观、园林和建筑,这些建筑性破坏是当前村落乡土建筑所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风险。
三、海南村落乡土建筑景观的保护困境
(一)时代变化与传统维持的冲突
村落建筑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而建造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来适应人的需求。乡土建筑的变迁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明传承的最佳载体。在对村落建筑进行保护时应该尊重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传统,对其的保护不仅仅包括对建筑等实体形态的保护,也要对其所传承的传统以及文化内涵进行保护。虽然在对村落建筑进行修复保护时尽量采取了传统的工艺和材料,但是其结果依然会造成原有文化内涵的缺失。
(二)制度方面的不足
m然国家文物局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乡土建筑保护的通知》,但是专门针对乡土建筑保护法律的缺失仍然导致了一些乡土村落建筑遭到破坏。同时,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乡土建筑的技术标准,这是因为以往的乡土建筑都是由民间工匠根据个人经验来进行建造的,根据地域不同其建造工艺与材料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很难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从而导致了一些被破坏的乡土建筑无法恢复到原有形态。
四、结语
村落乡土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对于海南省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海南省要充分认识到村落乡土建筑保护所面临的风险,采取适当措施,保留乡土建筑的物质形态和文化韵味,进而促进海南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商业零售业经历多次重新洗牌,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供销社被百货商店取代,后者又被各种类型超市和家电大卖场取代。现在,信息技术引爆零售业的又一次变革,网络零售发展迅速,不断挤压传统零售企业的的市场份额。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网络购物高速增长的双重夹击下,传统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营陷入困境。传统零售企业要积极推进经营模式的转型,才能突出重围。
一、传统零售业经营面临困境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10年以来,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持续回落,从2010年的21%下滑至2013年的9.9%,先后回落9%、1.2%和0.9%。另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由197家零售会员企业上报的年度经营数据统计分析,2013年行业销售总额的整体增长水平为10.75%,比上一年减少1.1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为8.87%,同上年相比下降0.07个百分点,比2006年至2011年百货行业销售年均增长率(16.5%)相比出现明显下滑态势。
实体零售商店在零售额增速下滑的同时,经营效益也出现明显滑坡。据2013年零售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10大知名百货统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7.09% 和-4.47%,净利润出现负增长。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9.1%,增速较 2012 年放缓 1.1% ,创 1999 年以来最低增速。百强零售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 19.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 0.4%,连续第三年放缓。上述数据均显示出,我国传统零售企业经营出现了销售和效益增速双双下滑,正处于低迷阶段,亟需新的挑战和调整。
二、新的零售革命带来的新挑战
移动网上零售加快普及。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显示,中国网络用户中约79%的人通过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联接互联网。自2012年以来,中国3G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日趋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移动网上购物工具。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购物交易规模达1683.9亿元,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6287.2亿元,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达到26.8%,同比增长47.1%,移动购物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32.4%,明显高于同期网上购物整体增速。
网络购物人数不断攀升。随着一系列扶持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网络购物市场日趋健康有序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方式,网络零售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提升和普及,网络购物规模持续增加,用户人群不断增多。
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时尚新颖、省时省力。对于工作节奏较快的人群,网上购物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足不出户,点击鼠标,消费者就可以在网上将众多商品一览无余,节约时间,节省精力,免去逛街购物之累,还能享受送货上门的便捷服务,方便快捷的网购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同。
商品的制造流程在改变。传统商品制造受固有流程影响,其反应速度及满足个性化的程度,均远远滞后于消费者的现实需要,零售商的营销行为也是被动的。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企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建立点对点(P2P)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小米手机通过网络营销将“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转化为惊人的事实消费,手机话题的应用和微博用户互动,不断挖掘小米手机卖点,分享图文并茂的小米手机测评,牢牢把握消费心理,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品牌的输入与推广,小米从未做过广告,但数十万米粉成为口碑营销的主要力量,它没有靠硬件盈利,而是把价格压到最低、配置做到最高,靠的是足够多的用户和用户的反馈。
网购商品有成本优势、价格优惠。传统零售企业承担的税费负担、缺乏流动资金、人工成本和租金上涨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导致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盈利能力不断下滑。有别于传统零售企业,网络商家具有库存压力小、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折扣幅度大于实体店。
三、积极推进零售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型
发展O2O,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商店与网店融合起来的营销渠道组合。消费者在网店通过在线支持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在线下实体店取货或享受服务。或者反之,在实体店看好商品后在网上购买。大型电器零售商在这一形势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零售,线上线下并举,希望通过自身网店销售的增加来弥补实体店销售的下降,实现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稳中有升。这种模式不仅带来网络购物的简单便捷,也克服网店难以提供的商品体验,电商和实体零售商在新的零售革命中完全可以实现合作与融合,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是新形势下最好的选择。
抓住机遇,加快转型步伐。面对新的零售革命,多数实体零售商在观望和等待。从统计数据看,虽然中国连锁百强中有超过六成的企业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但多为试探;与电商联合的更少,苏宁成功迈出“云商”之路,银泰百货与天猫合作,沃尔玛与1号店合作等都取得了回报。传统零售模式的转型需要通过网络技术接近顾客,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顾客需求,通过创新服务赢得顾客满意,通过流程再造降低顾客的成本,利用新的技术与新的模式赢得零售的主动权。
推动多种渠道组合,联合提升实力。零售商将利用各种可能的营销渠道为顾客提供交易平台,不仅包括传统的实体商店,而且包括网店、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以及社交网站、网络家电、呼叫中心等等。企业可以遵循这个理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多种渠道组合。零售商可与社交网站合作开展促销,推出移动应用,利用即时通讯或社交网站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例如,星巴克在2012年入驻微信,还通过微博、会员项目、门店、平面媒体等与消费者沟通。零售商对于渠道的选择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选择渠道组合方案。
降低物流成本,打破零售瓶颈。物流承载着商品和物资的实体流通,零售商销售和消费者购物都要依靠物流来实现,“降本提效”的物流业对零售业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商机。物流的质量与速度直接关系到零售商的发展,因此谁掌握了优质的物流资源,谁就会在服务消费者中占据主动,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适应零售业未来发展的物流体系,也是零售企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收件人:胡江虹
电 话:13363932556
关键字:非公企业 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
改革开放之后,非公经济开始复兴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国民经济起飞不可缺少的助推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发展,非公经济表现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需求,主体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非公经济在加快市场化进程、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众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其他经济成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利益的诱导下,众多非公企业将目标不断转向虚拟经济领域,抽出更多的实体资本注入虚拟经济中。当国际金融风暴来袭,虚拟经济泡沫破灭,这些非公企业的财富梦一夜之间化为泡影。这些深刻的教训告诉人们: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夯实企业之基、壮大企业之本。
一、非公企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其破坏力到现在依然没有消退,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不景气,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和内外压力的夹击中,非公企业的境况也越来越艰难。
1、非公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融资是阻碍非公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我国有90%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80%以上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在2012年9月夏季达沃斯举办之前,凤凰财经网对13个民营企业家代表做了一个调查,其中约85% 的代表认为企业融资相比2011年更难甚至是完全没有融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出现了不平衡,加之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用工荒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劳动力价格在上升,原材料价格在上升,整个加工成本在上升使得非公企业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压力加大。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65%~70%的非公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其中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急剧下滑,国外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贸易保护抬头,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异军突起,我国企业面临严重的国内外市场困境。不仅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受阻,部分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也在萎缩。
2、产业空心化趋势明显。造成非公企业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本高,利润低。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成本价格的上涨,许多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靠实业起家的众多非公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把大量的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投向虚拟体经济领域,纷纷转行做投资或投机。"搞实业不如炒股票、炒房产"、"不求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论调流行于坊间,作为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主体的非公企业搞实业的动力渐渐变小了。第二、民间资本未规范。大量民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变成炒卖资产的和"热钱" 和"游资"。如非公经济发展得最为迅速的温州地区,民间资本异常充沛,据央行调查统计,目前其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过千亿元,涉及约9成的家庭和6成的企业,其中60%以上的民间资本进入到虚拟经济领域之中。如此大量的资本并没有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实体经济越来越倾向于空心化。
3、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最先促使中国经济腾飞的正是那些大力从事实业的实干家,他们的实干精神造就了"中国奇迹",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实干家的典型代表,比如将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第一村"的吴仁宝、将联想发展成为"中国家庭电脑首选"的柳传志、将娃哈哈发展成为"中国最大饮料供应商"的宗庆后……而如今,一大批的企业家早已没有了踏踏实实从事实业的干劲,一些企业主无心从事实业,都想赚快钱,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团体,像炒房、炒股票、炒期货、炒藏品、炒艺术品、炒地、炒矿、炒黄金,结果导致资产价格越炒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新形势下发展实体经济刻不容缓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已刻不容缓,实体经济才是非公企业寻求发展的必要路径。
1、实体经济是基石,引领经济真实增长。真正的经济发展是实实在在的,是对社会有物质财富贡献的经济发展。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从国际经验看,拉美国家曾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英国曾因过度追逐资本回报,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日本因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以及日元的大幅升值,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和衰退;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揭示了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物极必反"问题。所以,要想经济实现真正增长,必须借助实体经济这个基石。比如德国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依然经济增长强劲,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一直注重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制造业成为其经济"脊梁",确保了经济增长的活力。
2、实体经济是根本,有效防止泡沫经济产生。事实证明,虚拟经济泡沫往往只是金融危机的诱因,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全世界遭遇了20 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风暴。对于这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风暴,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将其归咎为"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失控"、"不良竞争"或"借贷过度",资本市场的过快发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其他的经济形式只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泡沫产生越来越多,最终在虚幻的价值中不攻自破。借助于实体经济来增加价值的生产方式才是经济发展的牢固基础,才能成为虚拟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非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防止因对虚拟经济的过度投入而限制本企业的发展。
3、实体经济是风向,强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在还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氛围中,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实情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尤其是金融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中国国情。我国的基础产业还比较薄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目前的金融体制更多的是用于资本市场而非实业。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体制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必然演变成资本市场内部的投机,进而催生大量泡沫。这种失去支撑的、单纯逐利的行为,对市场的破坏力不可估量。由于金融改革不到位,非公企业在融资、土地等生产要素使用方面并未得到与国企相同待遇,如在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信贷供给往往倾向于国企,而大量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领域获得资金。在十提出"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体"的规划之后,必然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资本来支持其发展。特别是非公企业的资金需求会引导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比如国务院推出的新36条就是针对如何支持非公企业发展所出台的意见,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如何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4、实体经济是纽带,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通过扶持本国的实体经济来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加说明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美国提出了"出口倍增"和"再工业化"的目标来试图恢复实体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原先的"空心化"产业状态。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通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表现出来,所以要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加快生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多措并举推动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
1、降低企业税负。税负过重,会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直接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设备更新,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我国的企业税费分两种,一种是17%的增值税,折算成与欧洲可比的口径约23%,高于欧洲20%的平均水平;另一种是33%营业税,日本、英国只有30%,德国仅有25%,而美国也仅是实行15%、18%、25%和33%的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考虑到我国企业经济效益较西方国家低的事实,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负就显得更重,尤其是没有政府支持的非公企业更为严重。根据调查,超六成企业感到税负过重。因此,要想非公企业顺利进行实业投资,必须适当降低企业税负,缓解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改革金融体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制的良性互动,必须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切实缓解非公企业的融资难。为此,首先要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企业构成相匹配、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是资本市场化的更高层次目标,主要就是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的资本市场,是非公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持非公企业便利融资的前提。其次要积极培育面向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我国的大中型金融机构的融资对象往往倾向于国有企业或是具有国有背景的大企业,非公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微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中国民营经济研究协会会长保育钧通知曾经说过:"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因此,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服机构可以切实缓解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为非公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减少投机暴利。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标转向虚拟经济,为解决企业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就必须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规范金融、房地产等市场,营造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回归实业发展,必须使实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改变"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局面,改变一些经济体或地方靠垄断获取超额利润或回报的现象。限制投机暴利,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让游离实体经济的民间资本回归实业,使游资热钱逐渐"降温"。
4、遵循市场化路径。重振中国的实业,唯一的路径依然是市场化,让有计划的市场按照经济规律运行。在宏观调控上,近年来,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引导性不断加强,同时,因政府掌握着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社会资源,侧面加强了对非公企业的干预。现在我们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减少行政对经济事物的干预,为给非公企业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在转变职能上依然有较大的空间。在我国这样的一个实行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大国,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放到市场中,比如非公经济企业普遍反映的在发展外部环境上的"玻璃门"、"弹簧门"、审批环节太多等隐问题,其实都是可以由市场自行解决的,政府需有计划的退出某些领域的干预,这样才能为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创造更为有力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风险控制中,相比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所采取的措施更为引人注目,主要是其在市场中弱势的地位及其面对的困境,这些问题已经危及了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譬如在雷雯雯(江西师范大学,2011),梁京华(时代金融,2014),吴京(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等论文中也指出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市场中定位模糊;机构内控缺乏规范和力度;产品结构特色不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受到洋银行和国有大银行的夹击;跟不上技术进步等等。我国中小金融企业面临这些困难在现代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时代,表现更加严重。究其原因,在李志S(经济研究,2002),傅勇(经济研究,2011),唐弥谧(现代商贸工业,2015),任会鹏(商业经济研究,2015)研究论文中也指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常规性的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经济体制改革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冲击问题、内控不规范等等。本文主要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困境入手,从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外部分别阐述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难的原因。
二、改进措施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具有以大银行为主导的结构特征,因此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金融企业规模偏小、交易成本高,且经营时间较短,经营风险大,导致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融资困难。针对我国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措施。
(一)规范机构股东结构,完善机构内控制度
从问题的根本入手,抓住这些问题的来源,通过内控为主,监管为辅,优化法人自理结构、风险管理水平。首先,优化组织构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相互制约。改变一股独大、经营管理层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必须从制度上规范中小金融机构,让其有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内部控制。其次,监管部门应该督促中小金融机构成立较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部门。现实生活中,譬如浙江温州多次发生小贷公司、财务公司破产,投资人跑路的新闻,当然这与当地民间借贷风行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企业风控管理跟不上,缺乏风险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二)完善产品结构
解决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内控问题是关键的一步,实施品牌战略,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充分使中小金融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运作。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品牌必须依托当地的实体经济需求。区域经济实体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一般政策有一定的偏向性。中小金融企业要开拓新的产品去配合政府的政策实施,实现金融产品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同时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要规避风险,做到安全、方便,慢慢形成区域性的金融品牌。
(三)国家政策扶持
在众多的因素中,政府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美国、日本都是市场成熟的经济体,在金融业的发展方面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拓宽其发展空间,这是由中小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区域性特点所决定的。如地方政府现在推动的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都是政府希望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体系建设,达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中小金融机构所服务的特殊对象也需要得到政策优惠。譬如日本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所采取的制度性措施。1958年9月,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并依据该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现为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各都道府县均成立了信用保证协会,从而形成了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王帅,2009)。对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小规模中小企业,提供必要事业资金的直接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债务担保给予保险和贷款;防止中小企业破产,对之进行资产援助等(IUD,2008)。目前,美日两国普遍建立了扶持中小金融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三、小结
政府多次提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扶持中小金融企业发展,在推进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要建立有利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制度环境,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引导金融企业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在国家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其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其风险管理及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产品结构才可能解决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困境。
[参 考 文 献]
[1]周立,陈武.中小金融机构的困境与出路[J].华南金融研究,2000(10)
面对这样的市场金融环境,面对这样的国际贸易环境,珠三角面临代工企业搬迁的狂潮,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纷纷搬出珠三角,寻找更好低廉的代工基地,而长三角则面临民工返乡潮,具有中国温州现象的温州经济,已经开始走向衰亡,没有人甘于辛苦的制造业,太多的热钱和房地产的狂热,将中国制造业逼上绝路,各种现象和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及经济正在面临困境和机会,向外一片哀鸿,向内一片哀叹,2012年的中国企业路在何方呢? 中国经济路在何方?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制造优势已经丧失,巴西印度超越中国,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将制造中心从中国迁移,一个没有制造优势的中国经济,在面临国际竞争中只能依靠品牌和文化输出了,但是就目前品牌来说,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寥寥无几,能够参与世界竞争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以政府背景进入国际市场的,这根本不是企业品牌竞争力,而是国家利益交换的结果。根本不能代表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不能代表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中国企业要想参与国际分工,享受全球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不能是国家利益交换的结果,只有中国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了世界,才有我们国家的真正崛起。回顾世界经济体的崛起历程,日本崛起的时候还有索尼、丰田、本田、松下这么多牌子反攻美国,韩国崛起的时候,还有三星、现代、乐天,进入世界反攻日本。而中国还没有崛起,中国企业便已经倒在了家门口。
中国的品牌没有影响力,因此大多数品牌很难走向国际市场,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国内窝里斗,比如说王老吉品牌、国美、真功夫……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热衷于内都,所以中国的品牌很难形成合力,也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凝聚力,最后多数倒在了国门前。没有品牌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只能靠低价获得市场,而这很难享受到品牌溢价空间。所以当海尔走向美国之后,现在其卡萨帝高端产品,不得不返销祖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品牌在国外的生命力,另外带领中国国际化的TCL在惨败中撤出了法国市场,应该说TCL是民族英雄,但是现在却成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反面教材。
温州的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好转或得到控制,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温州金改“新12条”,能挽救温州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吗?
继2012年温州首次提出金融改革之后,2015年3月底,温州市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在温州了金融改革“新12条”。此次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12条意见中,首次提出将设立区域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属地化处置不良资产。这也意味着温州或是首个提出设立“坏账银行”的市级政府。
实体经济之困并无明显好转
三年前,当初国务院批准的12条金改任务已经有11条取得突破。如首家民营银行落地、首个地级市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立、首个地方金融监管执法类别设立等等。但是从总体来看,与当初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三险”(企业风险、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问题等,这是温州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温州金改的初衷是要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两多两难”问题(小微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但经过三年的改革,这些问题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好转。虽然政府和金融业采取了很多措施,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显著的改善,“两链”(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依然严重困扰企业。
由于成本上升、市场变化及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很多企业甚至有的整个行业陷入困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温州800亿的民间资本也还没有真正找到出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运行三年效果不佳,登记的民间资本只占民间资本总量的1/10左右。
金融机构现危机爆发隐忧
温州自2011年开始的区域性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深化,并且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经过治理,民间借贷形势已经开始好转。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正在不断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危机爆发前。另一方面,与民间借贷案件下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涉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法人的金融案件显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2014年温州各级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同比上升了64.78%,结案数为13215件。立案、结案数直追民间借贷,而且金额也已远远超过民间借贷。
这表明,在民间借贷危机尚未平息的情况下,涉及金融机构的危机已经爆发,温州的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好转或得到控制,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良贷款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很低,2011年6月末仅为0.37%,为全国同级城市最低水平,但危机爆发后不良贷款率马上激增,到2013年末增至4.41%,而2014年4月末已升至4.69%,为全国最高水平。
从2014年5月份温州的不良借款率开始下降,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不良贷款余额比去年年初减少16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了0.27个百分点,为4.14%,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但仍未实现4%的目标,为全国商业银行2014年不良贷款率1.29%的3.21倍,温州金融风险的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