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个人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在工作中,处处维护党的利益。热爱党,热爱教育,更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四化建设的接班人。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盛,我要把对教育的热忱渗入生命,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二、服从领导分配。
工作中,领导分配的实际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不找主观理由,不埋怨工作环境,实实在在,诚信做人。做为一名教职员工,就应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着想,抛弃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
三、钻研教材,坚持学习。
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教学中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学习上,永远不知道满足,孜孜不倦,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团结同志,乐于助人。
在学校中,我们单位一共有9位教职员工,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能够与每一位老师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有的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不求报酬,不记名利,只求问心无愧。我们学校中,有一些中年教师由于年龄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所以在利用微机打字,以及学说普通话时,遇到困惑时,我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帮助他们。
五、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About College Counsellors' Professional Quality
Und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Perspective
LIU Siyue
(Business Schoo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Education philosophy is a practice philosophy, teacher'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teachers' personal education philosoph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art from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teacher education philosophy, to discuss reason and the actual effect of today's college counsellors' lack of individual education philosophy.
Key wordseducation philosophy; counsellor; professional quality; lack; promotion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领悟哲学,是一个教师作为教师的精神性前提。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教育理论,确立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个人教育哲学。而作为教师个体,也需要教育哲学来对其具体的实践进行相应的指导。笔者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重提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对于希望成长为反思型或专家型的高校辅导员来说相当必要。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和整体质量的提升,对于教育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研究,唤起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对辅导员专业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高校辅导员教师的专业化形象,使更多具备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教师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形成专业情意,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锻炼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
2 概念的界定
2.1 个人的教育哲学
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朱小蔓教授从内容上讲个人教育哲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师的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教育目标观的时代性转化。第二个层面是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第三个层面是教师的人才观、成材观。如果一个教师在以上这些层面都有自己的想法,并形成了自己的信念,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
就笔者理解,所谓教育哲学,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的普遍的哲学观念,也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信念,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而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为教师个人的教育观。个人的教育哲学,也可以看作是一般哲学与教学活动(实践)的一个中介。它实际上是对许多教育现象完整、系统地一种抽象化的概括,属于应用哲学的一部分。
2.2 辅导员的专业素质
翻阅相关文献资料,很多学者都从教师专业素质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入职所需具备的专业结构,以下是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在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教师素质”被定义为 “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①
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②
叶澜教授从当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这一角度来探讨教师素质问题,她认为对人类的热爱与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③
辅导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展开的成效,那么,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又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其次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知识结构,并要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第三,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3 辅导员教育哲学的缺失及影响
3.1 缺失的原因
高校辅导员为什么会欠缺个人的教育哲学思想?求其根源,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里,向来是重经验而轻理论。这就导致很多辅导员想当然地认为哲学是不切实际的理论,空洞且乏味,从而排斥教育哲学,也就更谈不上自己对此有什么见地。所以,辅导员个人教育哲学的缺失一方面是因为对教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缺乏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在教育实践中很多辅导员并没有把外在的教育哲学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形成个人教育哲学观。
3.2 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影响
石中英在《教育哲学导论》序中,提到这样的一段话“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这里所谓的肤浅,就是指个人教育哲学缺失的教师个体。那么,这种个人教育哲学的缺失会对高校辅导员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教师会失去反思的意识,而变成纯粹的教育工具。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不懂得思辨,不会总结所遇到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单纯的就事论事,先前的经验对后世的发展起不到借鉴与指导的作用。其次,教育教学的工作是比较繁琐的,身为辅导员不仅要上好形势政策课,还有许多日常事务需要处理,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要保持前进的状态进修,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以很多辅导员根本还没有达到做教师的顶峰,就已经丧失了做教师的热情。第三,拥有个人的教育哲学,能有助于辅导员更好的理解教育公平、民主等一系列问题;有助于辅导员改变与学生的关系,认识到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教师就不会总是那么高高在上。
4 教育哲学指导下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教育哲学试图解决的都是教育最深层次、最基本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教育与人、教育与知识、自由、民主等等。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怎样去认识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以及怎样认识教育本身。
4.1 统领全局,活的灵魂
辅导员是高校日常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和执行者,他们有无教育信念,持有何种教育哲学的理念,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是学校工作活的灵魂,是推动辅导员工作的动力。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特殊,与学生的联系较为广泛。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从学生作息考勤与家长的沟通,从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到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与培养,从奖学金的评比、助学贷款的申请到综合测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参与。
教育必须以一定的教育哲学为指导,否则会易于迷失教育的方向。辅导员个体专业素质和教育涵养的提升需要加强对教育哲学的追问,但是教育哲学的学习并没有捷径可走。我们要具有不甘于被教育所“奴役”的心态和胆识,以教育哲学为工具,边教边学边反思,在反思中可以看见教育的精神。要让教师真正关心教育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关注以往教育者的思想创造和实践创造,从而反思我们的教育。
4.2 指导教育实践
我们都很明确,教育过程是非常具体的,有无数琐碎的小事构成,那么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应该怎样与实际相结合呢?或者也可以说,有些一线的教师总是存在这样的困惑,教育哲学不能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帮助,因此他们比较忽视,甚至抵触,长久以往也就不愿意和哲学扯上关系。其实,这些种想法都是相当片面的。教育生活的实际和生动,使教师首先关注的就是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并不问津其背后的思想基础,这是正常现象却很不理想。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对实际的教学工作,实际上起着很大的指导与参考作用。究竟怎样来判断哪些倾向是值得鼓励的,那些行为是需要禁止的,这都暗含了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判断,而这种价值观的概念正是哲学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它可以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实践。
4.3 成长为反思型的辅导员
教师个体要最终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观念,需要在心底培养对教育哲学的兴趣,认同教育哲学的价值。这就要求了教育哲学的研究者,不要过多地使用所谓的术语和话语方式,写出让人难以理解的或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文章,尽量使教育哲学的著作深入浅出而不是晦涩难懂。而一线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将注意力从对日常教学事务的关注,转移到对教学的反思和梳理上来,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对自身的教学习惯、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激发教师从研究的角度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其思考性和感悟力的增长,全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循序渐进地形成个性鲜明的辅导员个人教育哲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简而言之,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形成,其素养积淀的漫长过程,正所谓“厚积而薄发”,而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也离不开教育哲学的支持。如果真到了能够感受到的那种在教育领域自由学术的氛围,不再有那么多的功利教育思想缠绕的日子,也许才是教育哲学瑰丽绽放的年代。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磨练与积淀,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形成与提升都是这样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过程。十年磨一剑的艰辛,得到的正是对教育理念的清晰认识。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卷2)[Z].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6.
②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31.
③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6.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庆昌.教育者的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3]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建华.基础教育哲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反思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是教师“学会教学”、实现职业成长的过程。反思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反思,也是反思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教师通过面授和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以达到学会学习、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反思本身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表达自己对某个主题的认识,而且还可以表达自己对于所教授知识技能的个人独特见解,使得教学相长。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反思教学模式对于这两个主体参与要素都是一个“认识———提高———再认识———再提高”不断循环向上的过程。反思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和资料,这些信息对教师而言,可能就是未知的。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获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知识库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2反思教学模式的实践
近年来,学院成人教育教学团队构建了成人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平台,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一直致力于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使成人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2.1“反思”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
成人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改革那些陈旧、落后、与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仅仅是感性的知识,社会实践才是使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要手段。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生产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反过来影响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从其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知识积累等方面都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这就要求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实践,与时代知识应用步伐一致。首先成人学生具有和实践密切接触的特点,这就使得实践教学方法能够得以充分的应用。为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拿出一定的课时安排社会实践,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再者,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老师反思指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就尤为重要了,对适合成人教育的方法的探索,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开发学生潜能和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把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核心指标,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教法改革的不断深化。
2.2“反思”教学思路,构建开放性教学
成人教育学员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面授时间比较短,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也不确定性和不规律性,所以要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的教学是一种教师点拨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方式。开放性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对本课程内容和空间的开放,教学的形式不局限于课堂、教材,而是向课外、向更广阔的专业知识开放、延伸。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工程制图课程涉及到许多后续要学的专业课程和生产实践内容。在讲授有关内容时,教师要反思一些本课程还没解决的问题,告诉学生这部分内容在哪门课中有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如在讲零件图尺寸标注时必须认真确定尺寸基准,否则会使零件无法加工或者加工成本增大。要正确合理标注尺寸,还要了解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的制造工艺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去体会。这样开放扩展授课不仅让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自主去寻求一些问题的答案,也对今后要学的专业课以及生产实践产生极大的求知欲。而对于计算机绘图实践性强的内容,用少量的学时把学生引人门后,给学生训练题目,推荐参考书目和网站,让学生自己去加强训练,提倡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互相交流;并每周适当安排辅导时间,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进行指导,还可拓展网上学习与交流和网上答疑等途径。采用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信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或不同意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
2.3“反思”教学方法,强调问题式教学
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人学生有工作经验、社会经验,这是成人学生的优势,教师在反思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基础上,要强调问题式教学。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所以问题式教学很符合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一方面,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部分,教师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寻求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问”的能力。成人的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鼓励他们“问”。因为有了问题,才能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有意识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逐步解疑,在解疑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另一方面,问题式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反思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首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后,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关键。问题要从学科领域、课程内容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应有探究性,这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再者,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反思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验和探索,给学生一些参考资料,并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要局限于课堂。例如,教师在工程制图课程中讲完零件图的表达方案选择后,课后给一个箱体类零件立体图,让学生选择如何用图样表达,让学生先下去思考,再上课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提出几个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交情况进行总结,讲解每个方案的优劣,而且告诉学生一个好的表达方案还要根据零件的具体工作情况来定,这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最后让学生们自己判断和讨论,选择最佳的方案。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式教与学的过程,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还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并更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4“反思”教学手段,应用现代化手段
由于成人学员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不确定和不规律性,教学要反思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其进行网络学习培训会事半功倍,能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成人学习的平台。成人教育不仅要利用网络技术的成果,更要将其教学模式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应该充分发挥因特网的教育教学功能,把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与现代教学组织形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指导学生掌握海量的研究资料和信息,补充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不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反思教学模式效果评估
一、个人教研工作的特性
1.反哺性
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经验的积累,还要不断吐故纳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而盲目的“拿来主义”很容易使教师陷入邯郸学步的困境之中。通过“教、研”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认清自我发展状况与自身特长优势,反过来促进新理念与新方法对自身的正面影响。
2.示范性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更应是学习者,一个连自己都不研究的教师如何要求学生去钻研?因此,教研工作有其示范性,一线教师的教研工作不仅肩负着?⑹导?提升为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双向沟通重任,还为学生起到以身作则的研究示范作用。在教师群体中,个人教研工作的良好开展还能起到“鲶鱼效应”,带动周围教师的共同发展。
3.差异性
教师个人自身发展历程、思维层次、性格品质、发展方向、管理能力的不同都会造成对研究工作的影响,个人教研工作需要教师独立安排好研究进程,依据自身情况设定研究方向及重点。由于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研究的角度多样化,这些都是差异性的体现。
二、个人教研工作与集体教研的比较
个人教研工作与集体教研的差异,从根本上看是由其所处视角高度不同造成的,从外部看则是由两者在组织结构、行动规模等特征差异决定的。
三、个人教研工作的展开策略
1.知己知彼,全盘考量
教师个人的特点、知识背景必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自身知识结构与研究适性的分析来完成。因此,新教师有必要根据个人教师发展方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此外,还应了解所在学校、教研组的研究方向与主题,明确研究主题和集体发展的关系,确保个人教研与集体教研相关联,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避免繁重的教学事务影响到教研工作进程。
2.长程设计,有序施行
个人教学研究虽然可以适当调整研究方向或主题,但是仍旧要遵照个人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新教师需要在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的基础上,设计适合自身的研究计划,设置层次递进的研究发展阶段,并有序施行。如第一年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以适应新环境,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第二年对教材设计意图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教材。
3.以人为本,借力活动
教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知识、关系、方法等,但研究主体及成果应用的对象必定是人――教研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教研中应“以人为本”,关注自身、学生、同事、家长等周围人群的变化,从中吸取经验及素材。而对于人的研究必须借助各项活动,包括学生的课内外活动、教师集体活动以及家校联系交流活动等,通过参与不同活动,研究人的变化,从而发现研究角度、验证研究假设,等等。
关 键 词:教学效能感;大学英语教师;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6)05-0058-02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它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教师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后者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1]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理论研究
1.第一个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是由兰德(RAND)研究小组在1976年进行的。他们的研究基础是罗特(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兰德研究组织分析指出,教师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设计了两个项目来测量教师的效能感。项目1: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绩取决于他们的家庭环境;项目2:如果真正努力的话,我能教好最困难或最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对于项目1的回答反映出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对于项目2的回答则反映出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高低。
2.几乎在兰德研究的同时,随着班杜拉(Bandura,1977)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自我效能理论的研究也开始发展。依照自我效能的相关理论,研究者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和变化受到教师成功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一是教师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等,从事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获取成功是提高教学效能感的基本条件;二是通过观察榜样教师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是促进观察者教学效能感提高的途径;三是在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获得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及自我规劝,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教学效能感的发展变化;四是教师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往往会降低其教学效能感,而自信、成功等积极情绪对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帮助。另外,生理上的疲劳、烦躁会使教师感到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随着教师效能感研究的发展,提勘恩-莫兰(Tschannen-Moran)等进一步分析了教师效能感形成、变化及作用的过程。后来,班杜拉在1997年又提出集体效能感概念,从而使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延伸到了教师集体效能感领域。
4.在我国,近年来也开始对教师教学效能感问题进行探讨和实证研究。辛涛等人(1994)对教师效能感和学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校制度的完整性、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校风、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六类因素与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俞国良等人(1995)研究发现,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表现出上升的倾向。
二、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主要结论
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俞国良等人(1995)对中学教师的研究表明:教龄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呈下降趋势;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明显低于5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另外有研究证明:社会文化背景、学校特点等因素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师的价值观、自我概念等也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
2.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同是其教学效果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吉布森等(1984)证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Newman,1989)、教师对教改的采纳(Berman,et al.1977)等变量显著相关。由此可见,教学效能感低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
3.教师教学效能感可以调节和提高。研究证明,教师教学效能是发展变化的,无论是预备教师、新手教师、职业熟练教师,其效能感都具有可塑性、可培养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培训、调节、控制和提高,使其向更积极、更有利的方面发展。
三、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启示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因素。笔者认为,只有科学地调节和控制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才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师所处的客观环境
笔者认为,加大大学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力度是客观因素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大学英语教师的大规模专业培训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和保持其教学效能感的有力保障。周燕(2005)对全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显示:在教师看来,“没有进修机会”(47%)和“教学负担过重”(44%)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而对于“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受访者选择的顺序依次为“得到业务进修的机会”(58%),“成为优秀教师”(29%),“长工资”(17%),“提职称”(15%)。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受访教师具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愿望,有着比较强烈而明确的自我发展意识和需求。因此,在师资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增强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职后教育的连贯性和实效性。对于预备教师和新手教师,其教学效能尚未定型,容易通过教学实践、观摩教学、社会劝说等方式加以发展。另一方面,专家型教师可以充当预备和新手教师的指导者,这有利于提高预备和新手教师的效能理念。而对于职业熟练教师,其教学效能感已趋于稳定,要改变和提高其教学效能感,不仅要注重专门培训,而且要重视教师集体效能感的发展,以便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集体革新和研究的精神,充分带动每个教师锐意进取。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主观因素
1.更新教学观念,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语言学家胡文仲教授说过:“如果把英语当作外语来教,我们的[光集中于英美加澳(新西兰)等英语国家。如果我们把英语当作国际语言来教,我们考虑的是如何与一切使用英语的国家交际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与其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即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而这个转变的产生离不开大学英语教师的努力。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实现从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智慧型教师的转变,从而保持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2.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工作实践从事科学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文化背景知识、文体、语体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成为“科研者”、“开拓者”,而不是简单意义的“教书匠”。实践证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自觉地把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当中自觉参与教育科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研究问题,独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确立课题,以课题研究促教学,以课题研究促教改,以课题研究促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努力探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成为研究者,能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能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3.学会自主学习和反思性教学,促进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加入WTO之后,中国更加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师要想保持较高的教学效能感,就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反思性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行批判性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具有反思性思维的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教学方法的背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从而从不同层面来评价他工作的起因、目的和结果,这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和反思性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相互听课、集体备课等反思教学的方法,注重自身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效能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俞国良,辛涛等.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
[2]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191-215.
[3]Gibson S,Dembo M.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4, (76):569-582.
[4]Schmitz G.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elf-efficacy Beliefs [J]. Unterrichts Wissenschaft, 1997, (2):140-157.
1、重视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联系性。因此教师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课前准备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因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1 有效整理课程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必修部分,教师必须要对生物必修三个模块以及选修三个主题的内容融会贯通,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明确每一章内容在生物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掌握每一节内容的重难点。并且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课时较少(平均每周两课时左右),内容较多,又有素质教育的重任,所以科学整理课程内容非常重要。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可以整合到选修一的课题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段”。整合后的安排见图1。
这样整合后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
1.2 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并且生物学科的内容结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原理性的、实验性的、综述性的等,这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广大生物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前提下,更要理解每个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做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这一节,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为了验证渗透作用的原理。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萝卜,将其切出5 cm粗细相同的萝卜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30 min后测量每条萝卜的长度。实验结果见表1。
学生可以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既能学到知识,更能获得能力的提高。
1.3课前信息内容的搜集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将那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素材带进课堂,运用于教学中。因此在每一节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周围的素材来引入新课,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要求广大的一线生物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课堂所需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癌细胞”这一节,通过网络收集肝癌、肺癌等图片,让学生观看这些又黑又脏的病态器官图片,引起学生紧张,进而会激发学生对癌细胞学习的兴趣,追问癌症是怎么引发以及如何预防癌症等。
1.4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设法监督学生的课前准备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越全面越细微,课堂教学将越具有针对性,并有效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要求是备课需要考虑的前提。为此教师需要在备课前了解学生关于这节课内容的已知、未知和想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做到心中有数、轻重缓急。比如学生伴性遗传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色盲测试图,学生就能意识到在生活周围有红绿色盲者,而且这种病具有遗传性。那么这是学生的已知,教师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扩展学生对伴性遗传概念的未知,满足学生对伴性遗传特点的想知。
2、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出路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两点。
2.1 有效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而进行的管理策略。通常认为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任务:维持秩序和促进学习。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学习的环境变好意味着秩序的稳定性,两者相辅相成。在学校实践的期间,教师可采用的是“三步走”策略:(1)眼神提醒,主要是针对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2)适当干预,主要是针对一些上课乱扔纸条、交头接耳的学生;(3)重点提示,主要是针对一些破坏教学秩序的学生。
2.2 科学支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有效性
西方学者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教师用时间提供教学服务,学生用时间购买学习。”这段话十分形象地阐述了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一线的生物教师而言,为了完成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高效利用、科学支配时间,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上课期间尽量避免偏离教学目标;(2)估计每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3),尽量减少组织课堂的时间;(4)努力把握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
3、重视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如叶澜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课后反思不容忽视。
3.1 反思自己在每节课、每个单元有效教学的经验
教师反思就是把自身作为反思对象,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作为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不断的摒弃缺点、提炼优点,并做好相关记录,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这一节课的内容,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课后应该反思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逻辑性以及实效性;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亮点与盲点;同时反思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机智等。这样教师可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能让教师形成一种学习、研究的意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2 努力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反思
学生学习的反思就是学生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等。学生学习的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统一的,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例如,运用绘制简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旨在帮助学生在利用较少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疏通和建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懂之处,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图2为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课后学习反思框架。
关键词:成人教育;专业化
现阶段,为提升自身素质与适应工作需求,不少成人都通过继续接受教育的方式来充实自己,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以至于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突出。在成人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包括理论知识、技能和实践等,通过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等方式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这是改善与保障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结合校本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实现专业化发展
校本培训通常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由学校发起组织自由而广阔的培训活动。在解决成人教育专业化问题时,开展校本培养同样很有必要,不仅有助于教育改革的推进,还可以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高校需结合当前发展水平与教师业务能力制定具体的校本培训计划,满足当前与未来发展,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过程,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体制,做到职前与职后的有机统一。针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来说,要开展一些教学研究、教学任务与更新知识类的培训活动,最终挑选出合理科学的方法推动他们专业化发展。还需将增强在职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能力当做基本任务,适当增添一些培养形式与项目,以此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通过培训工作开展,加强成为教育理论和学习心理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通过和高校的合作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借助经验分享、小组讨论以及情境模拟等方式,有效解决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成人教育专业化认识
要想促进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需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学习与培训,不过不能仅仅依靠高校与个人来完成,要借助国家与社会提供的保障制度。社会可通过多种形式关注成人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情况,像专门设立师资培训资金,免费提供参加讲座、交流活动的机会,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也可以成立一些有助于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机构,由以往纯粹依靠高校转变成社会也参与的综合性培训,共同关注成人教育的专业化进程。同时,成人教育高校的成立要经过相关机构认证,给予适当的地位,承认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推动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关键保障机制。只有成人教育得到社会认可,确保教育质量和符合准入标准,且各个机构之间公平竞争,才能达到成人教育的办学目的。另外,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可谓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漫长的任务,既是高校自身的责任,还是社会与教师的责任。与国际成人教育改革相比,我国的成人教育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成人教育专业化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展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确定将来的工作与教改方向。在社会保障方面,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中,应当明确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注重成人教育的规范化。首先,需要参考《教师法》相关规定,考虑成人教育工作人员的特点,制定专业化发展规定,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同时对于成人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等人员提供具体的、针对性的要求。加强成人教育立法工作,加强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认可,不断提高成人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推进成人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
三、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成人教育专业化保障
在成人教育阶段,高校教师仅仅凭借个人的学科理论很难推动整个成人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当十分热爱成人教育事业,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优秀的师德也不可或缺,且完整、系统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结合成人教育发展与师资力量的实际需求适当加大资金投入,耗费一定的经费对国内人成人教育进行参观和考察,不断汲取其中成功的办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制定出符合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实际需求的专业标准与能力要求,促进他们专业素质的改善,为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提供优质的质量保证,使其在未来获得更多完善、更专业的发展。同时,国家教育部门应当为成人教育专业化培养活动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政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参与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推动他们快速、稳定的发展,并确保运行机制的完善与有效。具体来说,可以依据成人教育学科构建形式多样、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与机构,开设提升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课程,坚持个性与自由的原则,并结合相关法规法律制定培训制度,为解决业化问题提供法律保障。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中,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和学习,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的社会活动,需要比较多的经费支持,因此,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需要注重各项建设工作,加强建设投入工作,争取国家、政府等部门的支持,给予一定的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经费。同时,在经费分配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做好经费的落实监督,通过多种方式的监督和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培训项目,保证经费更加合理的应用,为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做好准备。
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强化自主专业化发展认识
新式教育提倡终身教育,针对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来说是一个缓慢的进程,整体教师均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中的学历问题,让一些低学历的人才也获得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还具有取长补短的作用,极力展示个人优势与长处,使他们均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慢慢向专业化方向靠拢,推动成人教育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对此,成人教育高校教师应当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做好终身学习领导者与践行者的工作。并拥有专业自主权,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可以做出一些重要决策,改变以往动教育观念和自身角色状态,形成自主专业发展的观念。同时,要为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制定恰当的成长规划,使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不但探究与反思成人教育和教学,尽量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采用适当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还需把握好任何一个能推动自身成长的机会。同时,加强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好成人教育工作把握,了解成人教育工作对象。同时,成人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实践工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在不断的批判和反思中内化专业知识。作为一线的成人教育工作人员,需要从教育领域出发,不断丰富教师教学经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成人教育管理人员需要注重管理知识内容,加强计划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加强决策能力培养。另外,注重成人教育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其职业精神,树立其正确的职业态度。作为成人教育工作人员应当热爱自身工作,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履行好自身职责和义务,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能力,推动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
五、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凸显成人教育专业化特色
在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高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成人教育培养中,针对其发展成效和瓶颈,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积极反映到相关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成人教育作为实践性强的教育学科,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成人教育专业人才数量,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服务。同时,在专业化发展中,注重各项成人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开展应用性人才培养,制定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习者的导向作用,优化课程设计理念,结合成人的知识基础和职业,设计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如人力资源、人才培训等。同时,注重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成人教育培训质量,聘请资深教育专家,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成人教育人员,开展相应的分享活动,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中,发挥教育机构和部门的优势,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成人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实践机会,加深社会对成人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其专业化能力,保证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42
集体备课不能简单理解为写教案或案,而是教师学习、构想、反思、研讨、教学设计和教师研修历练的必要过程。良好的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涉足集体备课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均有独到的见解。余文森教授从教学论的视野,在优质教学观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个人潜能。经过三年的探索尝试,我校已形成了集体备课的固定运作程序,即主备人备课、主讲人说课、集体研讨、课堂实施、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流程。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了这种校本教研的方式,也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落实教学常规
有了好的过程,才有好的结果。过程的高效要靠制度来约束,以常规为本,常规的有效落实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制度基础。开学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备课组成员的理论学习,注重集体研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法交流与学法交流相结合,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相结合,课堂练习与书面作业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学期末,教师要分类收集整理集体备课教研记载、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及活动资料,便于积累经验。
二、规范备课程序
注重备课环节:个人初备共同研讨课堂实施教后反思。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必须要突出备课组长的核心地位。备课组长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课计划、分配备课任务、提出备课要求,既要起到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又要及时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研讨,注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研讨中要做到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对主备人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补充完善,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活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源头活水,才能不断吐旧纳新,充电换血,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老教师的观念得以更新,年轻教师也得以迅速成长,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我们还要结合学校实际及教研重点,找出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及成因,梳理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困惑,按计划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规范集体备课程序。
三、注重经验积累
集体备课教案是经过主备人精心备写,集体讨论中融入集体智慧定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优秀教案,是适合学情的。教案付诸课堂实践后,教师个人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时间进行教材的再钻研,进行理论学习、听课等,通过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的方式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创新思维和反思。可以是肯定思维反思,也可以是质疑和否定思维反思,亦或是创新发现和选择思维反思。目的是通过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行为,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将这些反思、随笔等整理成册,以指导集体备课工作。
四、改进评价方法
目前集体备课中对教师个人教案的评价比较单一,基本上看教师对教案批注的多少。为了应付考核,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注教案,有的甚至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抄到了教案上当批注,使得本来清晰整洁的教案变得密密麻麻,难以辨认。实质上,教师教案的评价可以依据教学反思的深刻性、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主备教案任务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教师挖掘教材的深浅程度,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法,教学程序的编写能力和水平可通过教案设计比赛等方式来评定,真可谓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整理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经验,形成语文集体备课策略体系,撰写相关论文,使集体备课真正服务于课堂。
五、讲求活动实效
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旧知识中自然迁移,自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挥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师而言,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做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统一。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还可以从研究者的视角来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时梳理自己的所感所悟,寻求弥补不足的方法与途径,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和体系,从根本上破除以往教师备课程式化、肤浅化的陋习。此外,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不论是主备教师,还是“旁备者”都能够正视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在预设与教学的冲突中发现问题,为完善教案开辟创新和发展之路。
集体备课成为常态后,不论是主备教师还是“旁备”教师将课前备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三者融为一体。这样,既能关注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又能同时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和培养;既能关注教师完成教学预案的情况,又能同时关注教师的应变能力;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能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准度,又能同时关注学生课堂思想火花的绽放程度;既能关注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又能同时关注学生参与有效学习的人数,使参与备课的教师有“备”而听,有“例”而思。长此以往,就能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集体备课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使部分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从普通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集体备课基于学科,来自于实践,服务于课堂,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从而形成深厚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在此结合个人经验,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从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时间段和反思的方式三大点来叙述个人的经验,希望供大家参考。
1.生物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生物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分析与总结,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反馈,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探讨与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就在于:
1.1 促进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各年级的学霸往往对课本相当熟悉,同学生的学习一样,教师对教材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学阶段,不断地自我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去翻看教材、研究教材,巩固、完善自身的生物知识结构。
1.2 促进教师向学者的方向前进。凡事不进则退。教学也是这样,只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久而久之,也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传授给学生了。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可以察觉到自身停滞不前的现状,从而引起适当的焦灼感,促进自身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
当然,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有益于个人成长,最终的受益者还是莘莘学子们。
2.生物教学反思三阶段
按时间来说,生物教学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2.1 教学前反思是指在备课阶段反思,结合往年的教学经验,提前预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在哪个知识点上出现困扰等,并及时地做好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种教学前的反思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并且因为提前的准备,老师的流畅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令学习过程愉悦。
2.2 教学中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断地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同时琢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对自我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因为不管做了多充足的教学准备,教学现场仍是不可完全预测的,可能会出现突发现象,也可能与老师预估的教学进展不符,这时老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做好临时调控,调整好教学思路,把握课堂进程,同时在反思中回答学生超出自我预估的学习问题,保证课堂的顺利开展。
2.3 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是带有批判性的目光去审视自己教学的整个阶段,也是最全面的一次反思。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和自己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进行反思。经历了实践教学,才会发现自己在准备阶段的不足、临场调控能力的强弱,在教学中往往因为要面对当下的情况而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深入反思,教学后反而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看待这堂课,也能从学生的反馈中发掘自己讲解方式是否需要转换。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反思反而会更全面、有效。
3.生物教学反思的方法
3.1 写好教学笔记。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做成笔记,就可以像皇帝以史为鉴一样,用自己的教学"历史"来矫正、优化自己的教学。新课改推进以来,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动态互动的过程,而将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体会记录下来,将其作为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对个人和他人今后的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借鉴作用。比如在讲解性别遗传时,老师将自己当堂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暴露的弊端,写下自己的新想法,并将其用在未来的教学中。
3.2 及时与学生交流。一个人的见解终究只会局限在个人的思维框架里,依靠教师一个人很难做到全面、高效的教学反思。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对此具有直接的发言权,并且学生作为切身体会者,视角与老师不同,比起教师的课前、课中揣摩学生学习心理,学生的反馈更为直接、准确。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不妨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做好反思。比如,在下课后先不要着急收拾就走,而是挑选一两位学生与自己交流、反馈课堂感受,也可以在即将下课的前几分钟,请学生们以匿名纸条的形式写出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体会,包括个人疑问、对老师的建议、对课堂模式的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