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概念,它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这一概念后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沿用。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强调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人才除了要掌握必备的艺术专业基础知识和艺术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创新意识以及较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对于高度强调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不可小视。因此进一步明确高校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探究艺术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使二者共同发展、相互辅佐、一同进步,这也成为了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崭新的课题。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与艺术教育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各个同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竞相鼓励和扶持,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的扶持政策来支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我国呈现出这样强大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创意及其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意识形态正通过经济的方式形成一种“软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在社会发展、世界政治和经济力量关系格局的演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文化创意起步较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文化产业人才专业资格培训,构建高等艺术教育体系,重视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艺术教育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得到普及化发展,学生们所接触到的艺术发展面也越来越广泛,学生的潜能也被最大限度的开发。但开展艺术教育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是学生创意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在当代高校教育中还是做得比较欠缺的,学生的创作很难脱离开书本或现有的成品等等。但是这个朝阳产业真正需要的是在创新中发展,这样才能使其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为培养具有时代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
2.当代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和改革
众所周知,人才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富强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创意产品的主要怎知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所以文化创意人才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近年来,文化创意人才作为创意产业链最上游环节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当代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与文化创意人才需求和产业实际还处于脱节的现状。
就综上所出现的问题和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继承与发展。继承传统艺术教育优势的同时,注重人才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艺术教育并不是对传统技能型教育一味抛弃,而是对学生经验技能的培养有更多和更广泛含义上的扩展。要求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中掌握自我决策能力和独立分析的能力,以创新意识的涌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发展方向。
自我定位,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现实,设计出一套与时俱进的培养方式。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根据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城市定位,提出打造“创意之都”的口号。在“十一五规划”中,创意产业将成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也是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已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空间布局,产业规模的集聚度都开始步入走向成熟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型艺术教育应该坚持与文化产业市场结合,从市场中不断吸收艺术教育的养分,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式和内容,培养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意人才。
勇于实践。有了好的创意点子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在实践中迸发灵感;在实践中获取收益;在实践中得到进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面对广大市场的,所以高校艺术教育要建立对接市场的实践基地,积极融入鲜活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充分发挥学校与文化产业市场的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媒介最前沿,拓展眼界,极大提高专业应用水平,理论和事件得到最佳融合,是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目的。
3.教育与产业市场的结合
通过教研及创新活动,为文化产业提供能源消耗低、知识含量高、社会影响好的市场创意和产品成果,并通过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对研发成果进行检验、磨合、改进,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建立有序、高效、健康的文化产业发展链,使成果转化实现常态化。在教育和产业市场的合作中,把智力资源与生产结合起来,是高校的新技术和新思想能及时移植到产业市场,从而帮助产业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市场输入丰富新鲜的创意“血液”,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这样的实践,是高校和创意产业市场实现紧密结合,直接参与创意产业市场的运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两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高等艺术教育传承与创新的希冀
文化创意产业化为艺术教育的未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艺术教育指明了改革和发展方向。作为艺术生,我深刻体会到当今社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而我们也对这种创新型思维非常渴求,希望能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寻求与新时展相接轨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保持和文化产业市场的高度结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体发展,使我们的艺术成果绚丽多彩,更具有时代感,也使艺术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1]石杰.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海洋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人才培养
文化部日前指出,近年来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批动漫企业和动漫品牌崭露头角,中国动漫“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快。政府在未来几年中将会继续加大这个行业的扶植与投入,动漫行业将在未来几年内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附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北京市GDP的9%,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超过100万人,且正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全国250亿美元的总体市场规模,市场蛋糕巨大。目前国内从事动漫的人才缺口达60万人,未来几年缺口会更大。人才缺口的问题直接指向高校人才输出。
1、我国动漫教育现状
动画艺术在我们国家起步很晚,在建国初期只在北京电影学院这类专业学校的美术学院中开设该专业。近几年,由于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动画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市场对于动画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该专业如雨后春笋,一时间全国众多高校争相开设此专业。日前,广东动漫游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新雄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国约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但由于教学设备软硬等诸多原因,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培养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等,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本专业对口工作。
2、动漫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现状
我国目前动漫从业人员大约为6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从学历上看,大学本科学历者是从业人员的主体力量,大约为60%,大专学历约占为34%,显示出动漫企业在用人时并不简单地唯学历化,更关注实际能力。另外,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层次非常丰富,表现在原创动漫项目策划、导演、美术设计、故事剧本创作、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衍生产品开发人员等环节。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底层是运营、支持、服务人才:中间是设计、开发、技术、绘制人才:高端则是策划、编导、管理。目前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10万人左右,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六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
3、动漫人才培养需与市场需求接轨
近几年,由于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动画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市场对于动画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促使该专业如雨后春笋,一时间全国众多高校争相开设此专业。教育“跟”上了,但动画公司还在呐喊动画人才奇缺,要请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动漫人才困难之极:无奈中选择一些美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来进行二次培训是他们通常的做法。不难看出,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动漫产业人才结构性不足。
3.1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动画艺术在我们国家起步很晚,在建国初期只在北京电影学院这类专业学校的美术学院中开设该专业。当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之时,各院校都争相开设此专业。专业开设了,学生进校了,必然需要培养计划。但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非艺术类专门院校中很多动画专业教师都是临时改行的。改行之前大多以出外学习、培训的方式学习该专业。一般这些教师的进修期在一年左右。客观的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吃透一个专业并且达到授课的水平难度是非常大的。但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必须正常进行。盲目中的教师们只能将自己进修院校的教学模式应急式的完全搬到培养计划上。因此出现了目前在国内很多院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上移他山之石,做简单调整的现象。另外,从动漫市场现状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动漫市场人才缺口是多方向的,如果总在搬抄他校模式会使动漫人才从高校这个输出口就造成结构性不足。但学校不一样,基础不一样,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样,课程设置上自然就需要不一样。各院校都需要以自身为出发点,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计划,这样才可能保证自己的毕业生具备市场竞争力。
3.2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众所周知,动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可能通过书本学理论就能把专业学好。时至今日。动画教育的主导思想若还是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本体,而缺少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的学习过程无异是被动地吸收和接受。结果也只能是学了理论上的东西,而不会实际应用。这同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极不相符。因此真正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要跟上,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才可能保证毕业生符合市场所需。实践性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是密切动画教育与动画实战联系,培养高素质动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3.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各大院校的动画专业毕业生,出现不能为市场所用的问题,除了实战经验欠缺之外,笔者认为还存在两大原因,第一,从目前动画市场缺口来看,主流动画的产量严重不足。主流动画的特性决定了集体创作的必然性:目前各大院校的动画专业毕业生。因长期从事独立创作,不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步入社会难以快速过渡。第二,毕业生一味的追求高技术应用、操作软件。对动画设计行业最需要的文化底蕴、市场经济规律知识知之甚少。试想,一个脑子里没有良好文化内涵且市场观念匮乏的人,如何能在动画设计行业有长足的发展。一个没有历史修养的人,如何成为一件优秀设计作品的缔造者。因此,高校应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 发展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北京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为1692.2亿元,占地区GDP的12.3%。毫无疑问,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最具发展潜力、发展最活跃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克里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并借助SWOT模型来分析企业的战略规和竞争策略,是一种态势分析工具。
1.优势(Strengths)。Richard Florida认为,创意经济的成长是建立在人才、科技和社会包容三个维度之上。
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850多年的建都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与其他国家的频繁的文化交流、国际化视野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北京形成包容、独特的社会环境。其次,北京拥有众多的重点高校,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而且吸引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创意人才和艺术家(798艺术区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的创意人才)。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科技园和清华科技园等技术园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劣势(Weaknesses)
(1)文化体制改革不彻底。相对于其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不充分,在文化产业领域,政府的规制还是十分严格,门槛很高,阻碍了社会资本的进入。许多文化单位“事转企”力度不足,虽然披上了“企业”的外衣,但距离真正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差距较大,市场效率难以有效发挥。
(2)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困难。据调查显示,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看,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70%以上雇员数量在100以下,这充分表明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仍然是中小型企业,从企业性质的角度看,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占总数的32%,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则是近几年的突出的问题。作为北京创意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融资难的问题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进而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3.机遇(Opportunities)
(1)消费需求的增长。2012年1月19日,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394元,而在GDP超过5000美元后, 创意经济逐渐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生力量,消费需求逐级从物质转向精神需求方面,文化创意产业正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征。
(2)政策机遇。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政策基础、指明了方向。北京近年来实施多项产业政策和设立产业扶持基金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威胁(Threat)
(1)国内竞争。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的兴起,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7年12月,江、浙、沪文化厅局长联席会议签署《2008年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意向书》,以此来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托成熟的市场和地理优势这些一线城市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2)国外竞争。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市场日益开放,文化创意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在资本、创意、人才、技术方方面面等都处于劣势。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等文化产品在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如何发挥本土优势,借助传统文化打好文化这场仗北京需要不懈的努力,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关乎中国文化安全的问题。
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的创意产业相关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特别是知识产权这一块,各种盗版问题还相当严重,而创意产业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健全的知识版权的环境。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企业就不会有动力进行创新和创造。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抵制盗版、尊重创新、保护创新。
2.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进入资本市场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还是政府起主导作用,没有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而充分的竞争,行业垄断现象较为突出。如文化创意产业按部门、区域和行业进行分割,各自为政,很大程度上造成文化产业管理的混乱和失控。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发展相当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国有文化企业凭借人才、资金和规模的优势,政府只是充当“服务员”的角色。
文化产业应当高度重视金融杠杆的作用,充分发挥资本运作的推动作用,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但是政府投入的时间不应该太长,过长的话会形成行业垄断,降低了发展效率和公平性。民间资本相对于政府资本更加讲究效益,能够促进创意企业的创新和改革,因此,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降低文化产业的门槛,让更过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扩大文化产业的资本规模,实现充分竞争和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北京应当利用其地理资源的优势吸引各地创意人才。高校方面,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创意文化产业研究生培训项目;北京市政府应该鼓励人才进入北京文化创意企业,为人才的进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环境;积极举办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交流论坛、会议,以此吸引全球各地的创意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少峰.以商业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文化产业[J].探索与争鸣,2007.
[2]胡小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现状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于2009年7月批复同意设立江西首家文化产业创意基地——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陶瓷引领的制造产业和以陶艺工作室引领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两大板块,景德镇由此拉开陶瓷产业的转型帷幕,也拉开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
一、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法蓝瓷通过艺术创意而畅销国内外,已有5000多家直销点遍布全球;领域上的创意拓宽了陶瓷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纳米陶瓷,如陶瓷太阳能、陶瓷假牙等;制作形式上的创意使得哈哈尼成功步入央视,吸引了全国上千家商铺加盟,这样的成绩真是让人兴奋。在此基础上,景德镇还建设了一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如乐天陶社,已成功举办了数十场国内外艺术家陶瓷讲座以及陶瓷展览会和陶瓷创意时装秀;景德镇的三宝陶艺村,不仅是游客旅游观光的景点,也为中国陶瓷文化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
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
(一)文化资源管理分散,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产业链分工不明
景德镇作为国家批示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与陶瓷生产制作和交易有关的古窑遗址以及相关建筑。景德镇陶瓷馆、陶瓷历史博物馆所收藏的包括五代开始的不同年代、不同造型,风格迥异的陶瓷珍品。然而,目前这些文化资源由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分别管理,机构冗杂,不仅存在着市场主体缺位、职责不明确,而且还出现资源分配机制缺乏整合,导致市场主体责任不清、市场主体地位不高的情况。
(二)缺乏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
每一个产业的发展想要做强做大都需要一个能够具备大规模的龙头企业,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的发展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缺乏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的问题,这对于景德镇的形成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具备自主研发能力都是一个很大阻力。景德镇的陶瓷企业现状呈现散、小、乱的状态,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和个体作坊为主,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其中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有250余家,但小型的私人作坊式却有约2000多家,约占景德镇陶瓷工业企业总数的97%。景德镇陶瓷企业规模总体偏小,贸易企业近400家,配套或关联企业300多家。离形成品牌集群效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当前,除了海畅、哈哈泥、法兰瓷等企业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营销,很多企业及个体仍然处于被动中,缺乏竞争意识以及主动营销产品开发市场的意识。
(三)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主流形态的文化创意
景德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人才断层的现象极为严重。虽然景德镇拥有众多的陶瓷名家大师和陶瓷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存在的体制问题,使得陶瓷创作往往限于个人的创作。而众所周知,个人创作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十分的有限,很难支撑起景德镇市的陶瓷产业发展。因此人才体制问题、创作的个人化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
人才结构失衡问题也对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主要是以陶瓷制作技术人才为主,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却非常短缺,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也体现出不合理的状态,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陶瓷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一主题,但景德镇本地的陶瓷艺人在创新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这主要是由于陶瓷艺人的思维不够开放,受到我国传统技法和陶瓷设计观念等的影响较深,不敢去尝试新的创作风格,一直停留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高端人才大量外流,能与世界接轨的创作人才不多,产品设计样式死板守旧,缺乏创新和创意。加上大部分人才外流,国家级工艺大师的作品又有限,使得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出现了人才储备不足的窘境。
三、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
(一)发展以旅游为坐标的创意文化产业
景德镇旅游业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乏旅游的创意。要发展景德镇特色的地方旅游,就必须引入创意理念,将创意融入旅游中,打造独特的旅游形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出具有创意陶瓷文化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业和陶瓷业相互带动。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结合可以在中国陶园瑶里等区域开始,结合现有的旅游产品和陶瓷历史文化遗址,向市场推出有特色、有意义、有销路的多样化陶瓷产品的同时多一部分可以修缮的优秀陶瓷历史建筑进行修改。在结合景德镇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各种高技术,并且加入影视传媒等元素,来提高精品陶瓷的知名度。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性思维,像青岛啤酒节,广交会等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国际陶瓷博览会,多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在国际上有影响力陶瓷文化交流平台合作,用以推出大批的兼顾国际流行趋势的高级手工陶瓷品牌,促使陶瓷文化创业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
(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景德镇已经实现了陶瓷创意产业的初步集聚,但集群的水平并不高,艺术陶瓷企业大都规模比较小,而且比较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群。这就要求景德镇政府要多关注艺术陶瓷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构建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快创意陶瓷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使原来散、乱、小的艺术陶瓷企业集中到统一胡浅组的工业园内、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三)完善市场经营秩序,打破封闭经营
结合艺术陶瓷的优势,景德镇市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老城区原陶瓷企业为基础,近现代陶瓷工业生产空间、里弄生活空间与当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的“一轴四片六厂”的陶瓷工业遗存保护。2012年以来,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陶瓷产业增长势头良好。1至3月份,陶瓷工业总产值达51.7亿元,同比增长7.26%;陶瓷出口达3218.5万美元,同比增长2.9%;陶瓷固定资产投资达15.6亿元,同比增长25.8%。同时,加大了推进商标申报力度,陶瓷注册商标由2008年的49件增加到现在的380件。
(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应该首先明白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由此决定,创意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都与人才密不可分,是一种极其依赖个体人脑和人的心智能力的文化创造活动。因此,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能否拥有大量的各类创意人才,将成为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因此,陶瓷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创意人才的待遇以吸引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促进人才在产业中的企业之间合理流动,优化产业人才结构,同时更要积极通过社会宣传,吸引和引进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来。避免创意人才难以挽留的尴尬情况持续发生,影响创意资源的整体素质提升,应该使人才资源充沛和经济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要切实提高文化创意和创新意识,树立“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瓷都陶瓷产业”的理念。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以陶瓷资源为载体,以文化资源为内容,以一系列创意活动为核心,其理念与传统的陶瓷制造业发展理念、思维路径和管理经验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显著特点便是把陶瓷文化创意变为现实财富,把相关知识变为具体的生产力。提高对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要求陶瓷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战略、策略、成果、经验、方法和措施,并结合陶瓷文化的自身特色,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发挥主体的文化创意和创新意识,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来实现陶瓷产品的价值附加、从创意到财富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格局分析[OL].中国行业研究网,2012-2-28.
[关键词]创意文化 电影产业 发展现状
一、创意文化和电影产业
创意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在原有文化和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造,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想法。它不是一种反叛,更不是一种颠覆,它是智力的扩展与文化的升华。同样的,它也是需要文化底蕴的。
而文化有很宽泛的定义,它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生产劳作中形成的生活模式。所以,它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种积淀物。文化包括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文学艺术、价值观乃至人生观等。
电影产业则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生产、发行和放映电影、电影音像产品,生产电影衍生品,建立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等配套设施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二、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存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的成熟并不是以票房的高速增长为衡量标准。在光环的阴影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一员的中国电影业并没有其表面的风光,一系列问题正亟待解决。创意、艺术、技术和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必备的要素。因此,本文根据这四大要素对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1、文化创意缺失,电影类型单调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元素,而中国电影业最缺失的也是创意。没有创意的支持导致电影创作模仿成风,电影作品也越多的不被观众认可,于是,中国电影陷入了高成本低收入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国产影片飞速发展,在数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一两个月就能向市场推出一部新的影片,但中低下的制作质量电影在整个电影市场占据了大量份额。这些作品陈旧的创作观念、单调的创作题材、粗劣的艺术功底都体现出了电影界创意的缺失。
2、艺术质量良莠不齐,社会反响冷热参半
中国电影在创作方面出现的三足鼎立格局多少影响到了电影的艺术质量。目前公认的中国电影有三大版图:主旋律、商业和艺术。虽然不少主旋律电影在试图与市场接轨,希望突破原有创作模式化、表面化和概念化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但是成效并不显著。比如《云水谣》和《建国大业》的成功证明了主旋律影片是可以与市场接轨,能够被观众所认可的。但是在抢占市场时仍不及商业电影如鱼得水。同样遭遇尴尬局面的还有艺术电影。艺术电影是国际电影艺术节的宠儿,它们能从国外捧回来大量奖杯和荣誉,但是在国内放映时仍受到冷落,票房照样不给力。如何改变现状,是中国电影人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3、技术水平滞后,配套设施受制
中国电影的技术落后导致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后劲不足。电影需要高技术水平的支撑,它是文化创意产业殊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落后直接制约着电影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电影将视角转向了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但与国外成熟技术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业界人士为了获得较好的电影特技和画面质量,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引进或者借助外国专业人员的操作,在技术获取渠道上的观念转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影能否可持续发展。
4、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待调整
中国电影产业链节点不完整以致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前端产品与后续产品在时间上衔接的不够紧凑。国外成熟的电影产业链普遍采用的是“三三”制,而中国电影收入基本来自票房。后电影产品的开发是最具商业价值的但也是中国电影的薄弱环节,中国电影一直就忽视电影后产品经营和国际市场份额直到《英雄》出现。为什么中国电影这么晚才重视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原因主要是因为国产电影的影响力不够,后产品的开发推广较为困难。而后产品开发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业界对此没有丰富的经验,形式、手段、创意等都是问题,所以后产品开发一直被忽视。
三、对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在创意经济风卷全球的时候,电影业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下、逐步发展壮大,取决于是否能够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增加创意所占比重,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1、创意为王,从源头抓起
转变创作理念、激发电影创作人员的原创性思维有利于电影业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中站稳脚跟。创意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灵魂,电影产业链的起点与核心也应当是具有创意的电影创作。所以,将电影作为创意产业的一员,从文化入手进行理念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价值空间。电影文化创意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将电影和文化创意进行融合。在电影领域,创意不应该是被动、偶然的因素,它应该是积极主动、贯穿于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元素。
2、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改变生产观念,推进数字化进程。科技在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引擎。对于技术薄弱的电影业来说,引进数字技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数字技术对电影业的存在形式和发展价值都有着深刻影响。所以,推进电影业的数字化进程不仅在开辟市场方面能利用到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而且在影片资源利用率上也是十分有效的。数字技术不仅能促进电影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让电影文化创意产业朝着横向和纵向深入发展。
二、加强产业软硬件建设,切实提高技术实力。中国电影业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合作,派送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信息化管理经验,在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的同时加强中国电影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创意设计;创意产业;产业品牌;人才培养
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世纪。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更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紧密联系。如何将创意设计成果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为产业创造品牌价值,为产业提升品牌市场效应,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为社会生产力服务的本质之所在。
一 创意设计是一种无形资产
地域经济的发展,是地域生产力的振兴,必然伴随着地域创意产业的振兴。创意设计具有创意产业领域中的核心主导性,由于不同类别、不同类型地域产业的品牌战略在地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创意设计也必然推动企业品牌的自主创新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我们认为,创意设计是以创意为核心、以针对具体对象的设计为手段的特殊产业,不仅能够通过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及其市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更为企业带来发展模式的改变,完成企业如何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内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企业自身及其市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方面,从无形资产到有形资产内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中,是转换现实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其中对企业的品牌文化进行整合策划与具体的实施创意设计及推广中的广泛应用,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实践对象。
当代创意设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增加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市场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必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无形资产转换有形资产过程中,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激发效应。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具有文化内涵,创意设计要给市场经济灌输一种人文精神,市场经济的经营活动必然要有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创意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于创意产业所涵盖的诸多产业之中。创意设计是直接服务于生产企业、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自主创新的产业。创意设计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仅就艺术设计而言,通过具体的创意与设计活动,如标志、包装、海报、广告、书刊、产品造型、环艺、网络、展示及影视动漫等等,无不以现代创新理念,将科学、技术、艺术及社会人文精神相融合。因此,当代创意设计产业的主要特征,即创意设计给市场经济融入了一种人文精神并具有了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其中的主要表现,在于为企业建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价值,在市场经济发展与激烈的竞争中,品牌具有了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品牌的创意设计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说,品牌就是生产力。
二 创意是核心,创意设计是转换生产力的手段
设计改变生活。毋庸置疑,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精神与物质的文明结晶。设计能够改变生活,前提是,设计必然是一种创造活动,设计需要创意,创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试想人类社会悠久历史与物质文明的产生,那一样不是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创意设计而诞生。
我们说创意设计是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资产的手段,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当代如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亦如此。这就是人类社会经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创意智慧的综合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成所必然遵循的基本规律。
针对产品创意设计而言,有人指出,如20世纪70年代John Hartley的《创意产业读本》中就有代表性地阐述了创意设计的内涵。即企业对于品牌的建设、产品的创意和构建,在实施企业品牌管理过程中,应从产品创意、品牌建设两个方面作为创意设计的切入点。同时,针对市场消费群体与服务对象而言,创意设计应融入情感设计、体验设计、移情设计、行为聚焦和感性工学等现代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构建行之有效的以消费群体与服务对象为中心进行产品创意设计的思考路径抑或研究方法。
这一思考路径和研究方法,对于设计艺术学领域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可谓是基本原则与规律。我们从社会属性角度看,创意设计具有多学科的整合性,其中就涉及到未来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文化学、品牌学、策划学、组织行为学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并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因此,创意设计既是形而上的精神创造,又是形而下的物化结晶。从企业生产的角度看,品牌建设总体策划与具体的创意设计行为,主要体现在文化附加值上,而且,市场营销的价值定位,文化附加值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从市场消费的角度看,创意设计的产品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内涵,得到消费群体价值观念的普遍认同,创意设计具有的独创性,更能够起到引领消费潮流、具有推动市场消费的导向作用。
我们认为,提出创意是核心,创意设计是转换社会生产力的手段这一观点,具体针对创意设计而言,创意是设计的思维逻辑基础和具体行为的理念导向,设计是创意的理念具体化,是创意的物化诠释。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及涵盖的诸多领域,如平面类视觉传播设计、室内外环境类空间设计、工业产品类造型设计、影视类动漫设计、传媒类广告与网络设计,以及城市品牌形象规划与时下流行的不同地域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也都具有着共同的核心属性——创意。然而,创意的概念是抽象的、理性的、形而上的,对其执行操作的层面就是具体的设计行为。因此,创意设计也是转换社会生产力的具体手段。
三 创意设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引擎
从本质上分析创意设计,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意思想与物质技术领域中的生产力紧密相联,即转化为产业品牌效应并成为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环节。社会文化创意产业所包括的诸多不同产业品牌类型,如前所说,有着共同的品牌竞争属性,即创意。因此,创意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与现实生产力中均占有核心地位。同时,创意设计作为地域经济的特殊性产业,针对企业内在结构不够合理,能源、劳动力等资源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品牌缺乏市场影响力,市场竞争与发展遭遇瓶颈,创意产业作为以创意为核心,以创意设计为手段的新兴特殊产业门类,协助企业通过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为企业发展的模式进行整体的系统策划,力求建立长远的品牌战略意识,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理念,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针对如何向社会公众传播有效且独到观点的经营哲学、企业文化及建立品牌形象体系等进行缜密研究与深刻创意,从而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角度看,这种创意设计是以提升企业文化附加值为目的,推动和促进了企业软实力的形成,进而实现了企业的品牌化进程。如果说,前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是以象征交换来构建社会文化,而现代社会则是一个生产型的社会,即以满足生活需求来构建社会文化,而后现代社会则是一个倾向于休闲、时尚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来构建社会文化,那么,人们对于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功能的消费,创意设计成果所具有时代人文特色的文化附加值,直接影响并成为市场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及导向。
人们对于消费行为观念的不断转变,社会主流品牌文化的价值取向亦成为消费群体心里需求的核心要素。如产品的新特色、个性化的新创意、高科技的新功能,尤其品牌效应的巨大影响力等。诸如此类,都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经济效益,创意设计也必然成为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无形资产,并成为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引擎。
四 创意设计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
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们对于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创意设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首先要具有强烈地自主品牌意识,建立整体的、系统的、富有深刻人文蕴意、产业属性及独创理念的企业品牌形象,并确保品牌形象的深刻性、规范性、市场的对应性及长期推广的稳定性,这也是进行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如何探究品牌文化,追求品牌特质,建立品牌精神、品牌管理、品牌经营及品牌服务的理念,其中的品牌创意,必然成为专业教学实践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从宏观角度来认识企业品牌,可以说,创意产业所包括的诸多服务领域,创意设计都是为不同类别与类型的产业建构品牌形象。基于这种认识,提出创意设计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意设计仅仅是作品审美形式上的创意,即根据一定主题,进行技能、技法表现形式的创意训练,缺乏对创意设计内涵的深刻把握,唯美主义成为风气,抑或追求学院派成为专业教学中的主流意识。如果作为教学基础的训练内容无可厚非,但是,进行创意产业的实践项目及实施,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特殊属性、市场行为的特定指向性,具有强烈地构建品牌的意识。我们说创意设计是无形资产,这不是一个普通概念,究其本质,对于企业的市场行为而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生产力持续发展问题。
对于创意设计的产业化,不仅已引起高校同仁的关注,诸多院校也在做一些创意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讨,抑或具有院校自身的体验性的专业实习基地。事实上,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专业实习,更应具有职业设计家的素质与能力,即结合创意产业领域中具体项目进行创意设计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活动。本课题的提出,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展开探讨。尤其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整体研究现状,在充分认识创意设计对促进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倡导实践教学与建立创意产业意识起到积极促进及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意产业的振兴,创意产业对创意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现状,针对目前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教学实践要与创意产业相链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要根植于创意产业,要重视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这是高校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须臾遵循与缜密把握的重要导向与原则。
如果说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世纪,那么,由于地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创意产业对创意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必然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将创意设计转化为生产力,也必然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书店,2006.
[2] 付晓东,余婧.关于创意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5(4).
[4] 冯根尧,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战略转型[J].当代经济.2009(9).
论文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现实中,资金不足己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一词首次于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素有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主张,“知识产权有四大类: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每一种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理查德·凯夫斯研究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2007年1月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了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九大类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
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不断创新产生的不可模仿性和核心能力,无形资产比重较大,这使得其按传统企业的方式进行融资难度大。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各国政府和城市以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产业格局重组和战略升级的方向。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代替传统的支柱产业如钢铁汽车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1997年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1997年至2000年,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率达到9%,远远高于同期2.8%的经济增长率。2001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为8.2%,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在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2002年美国版权产业产值达到12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也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第三产业增长速度6.8个百分点。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比2004年增长0.3%。2008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9亿元,占杭州市GDP的比重达12.1%。2009年以电影、动漫、戏剧为突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文化产业面临一个严峻的客观事实就是资金不足,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血液,资金不足己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中国文化产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地发展,就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融资中的经验,充分运用各种可行的融资方式。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认识上“重文化,轻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企业强调文化特点,过于注重文化产业的事业性和公益性,而忽视其追逐利益的特征,忽视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政府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上仍是一种事业型融资方式,而非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融资方式。
2、企业“无物可押,无钱可保”。
文化创意产业的资产结构具有独特性,和其他产业相比,其核心资产不是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研究和开发而形成的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版权、特许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企业缺少传统的抵押物、质押物,几乎没有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融资服务。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微小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冠名的个体工商户,由于产权结构复杂,且资本金较少,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偿债能力,缺少融资保证措施。
3、文化创意产品
(1)无形化时间长
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运作过程较长,一般包括策划、创作、后期制作、政府审查、商业推广、二次开发、衍生品生产与销售等环节。其中策划、创作、后期制作占据了生产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在此阶段,产品正在形成当中,处于无形化状态,其价值没有任何承载体。如果此时出现风险,投资者将血本无归。由于文化创意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大多在策划阶段就需要融资,风险与收益极度不匹配,罕有商业银行跟进支持。
(2)市场化不确定性大
作为文化消费品,文化创意产品的政策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巨大。据业内人士透露,30%~40%的影视作品因为没有通过政治审查而难以收回成本。即使通过政治审查,其艺术性也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作者、导演、演员等创作团队的审美观、价值观、艺术修养等决定着其市场销售情况,较多的不确定性使商业银行望而却步。
(3)融资效率相对较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经营主体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融资效率普遍不高。以利润较高的电影业为例, 2004年我国电影票房总额为15.7亿元,而美国1997年仅《Titanic》一部影片的收益就高达18.35亿美元。2000年而论,美国的放映商们以5.39美元的平均票价,从14.2亿人次的观众口袋里掏出了76.6亿美元。加上影院放映之外的产值,美国电影产业的年产值当在400亿美元以上,而2003年中国的票房收入仅为15亿人民币;美国巨片《阿凡达》短短六周内在全球的票房收入为18.64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收入为5.5亿美元,在中国票房已累计到1.03亿美元,而作为中国近年来最成功的电影之一《英雄》其票房收入仅为1.4亿元人民币。
4、融资环境
(1)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投资渠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引进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的能力都不够,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和建设受到严重限制。此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太高,对大多数是从事文化创意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实现上市融资。
(2)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相对弱
政府资助数量少、分布散,尚难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2001年,中国财政经费投入(包括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总计为2,355.8亿元人民币,尚不及美国仅在艺术领域的投资。
(3)融资法规体系还不完善,风险成本高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系列包括文化娱乐场所、电影、广播电视、出版、音像制品等文化规范行政法规和规章,然而由于缺少担保法规以及缺乏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鼓励投融资的法规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惜贷”;而对文化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不够,导致文化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风险成本攀升,使很多投资者对该产业望而却步。
三、解决文化事业产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产业”观
文化创意产业不光具有文化属性更应意识到其产业属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处理好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地统一起来。如果我们不转变观念,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进行科学界定,不仅会影响文化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用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二)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推动文化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
我们应积极鼓励现有的创意企业利用各种方式做优做强,使自己的资产增值,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快捷之路。并购重组可以给企业带来协同效应。通过并购重组,不同企业拥有的资源得以重新分配,生产成本下降,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同时还能够获得管理、经营等其他协同效应。从解决资金困难方面说,并购重组一方面使企业之间的资金由散到聚,解决一部分企业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并购企业的规模增大、优势资源的整合、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使得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会大大降低,这对多数中小文化企业意义重大。
(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融资法规体系
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基本特征之一。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政策扶植,完善的产权、技术交易市场,是培育和发展创意产业金融服务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要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发展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评估公司等第三方机构,打通企业与银行在评估、定价、转让的桥梁和通道,给予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和风险防控更好的外部环境。
(四)丰富投资品种,形成“四位一体”投资主体格局
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的!中国可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并积极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给予相关企业优惠贷款和优惠税收政策。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在初期也许会更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但我们光靠政府来扶持一项产业是行不通的。我国创意产业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最终走向自我发展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我们应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国内产权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探索建立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特征的新兴资本市场,丰富投资品种,完善投资体系,更有效地满足各类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需求,使创意产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四位一体”格局:即以国家和政府财政资金、创意集团投资基金、民营资本以及外国资本并存的发展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J].商业时代,2007,(8).
[2]张伟,周鲁柱.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J].文化产业与版权保护,2006,(4).
关键词:日本 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 经验 启示
一、前言
当今世界,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不再单以军事实力作为衡量标准,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等软实力开始成为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融现象时刻都在发生,通过文化传播拉近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日本,就是典型代表,作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为中国带来了诸多经验。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经过战后重建,日本增加经济实力的同时,对文化产业的重点扶持使其迅速崛起,这无疑是一个奇迹。[1]
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特点
(一)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形式,通过文化和创新来驱动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新型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并非指某一行业,比如动漫、工艺设计、雕塑等都属于文化创意范畴。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不尽相同。日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指具有高创造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其作品受法律保护,主要分类涵盖动漫和其他影像制品。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粗具规模,国民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承办重大国际性重要活动机会的增加,我国传统文化以产业形式开始在多个场合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
(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
1.围绕文化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目的的一切文化产品生产和流通活动。在日本国内,文化产业又被称为娱乐观光业,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一致认为,与文化相关的所有领域都应归为文化产业,这种广泛归类方法为日常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十足的动力。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文化其实指的就是大众对某个事物形成的共识,这种共识与生活环境有关,与教育程度有关,甚至与心理状态也有关系。所以近年来,日本社会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开始发生变化,他们更倾向于用感性产业来代替文化产业。所以在日本人心中,文化产业代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文化、设计文化等。
2.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也属于文化产业范畴。战后日本大力发展经济,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取得成绩后,开始谋求更大的主动权,文化产业就是最有力的突破口。此后,动漫业、游戏业、电子业等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人口众多,在经济持续几十年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实力日益增强,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消除贫困等问题将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自上而下的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没有日本那么强。由于起步晚,相关人才培养和配套设施有一定欠缺,所以当前,中国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产品和销售环节,其实质也是为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近几年大众对文化产业的认可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文化产业落后的局面有所改观,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需求的范围会不断拓展,这给文化产业相关配套设置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文化创意方面主管单位而言,明确文化产业范围,才能统筹协调重点发展方向,才能明确责任义务,让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所以,应综合考虑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先进文化强国成功经验。
三、浅析日本三大文化创意支柱产业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大国,其文化产品输出以及背后一系列运作手法是各国争相学习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不但经济实力名列前茅,其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也令人瞩目,并且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纵观日本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路径,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动漫和游戏行业的文化输出,更是吸引世界各国的目光。分析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利于启示中国如何开展更高效率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日本推行“文化立国”的国家战略对文化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最直接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证明文化立国是一项极富远见的战略。日本文化创意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动漫、游戏、音乐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矩阵,三种主题各有不同,却又相互促进。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三类不同主题更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达到15%,不仅拉动文化相关产业就业,还能让周边产品形成第二拨发展动力。
(一)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是日本最享有盛誉的文化产业之一,其在日本国内的地位非常高,无论动漫产值、就I人数还是动漫制作和输出量,都位于前列,日本一直被称为动漫王国。日本动漫产业最大标签就是创意,90年代风靡中国,成为不少八后、九后童年记忆的动漫作品大多出自日本,很多年轻人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日本动漫的。动漫已经成为日本的代名词。动漫如此受年轻人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对年轻人心理的精准把握,对动漫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深深沉醉其中。[2]另外,动漫对于日本民众而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场合都会出现动漫,动漫覆盖度远超杂志和电视。另一方面,不同动漫类型的推出不仅带动了动漫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就业的发展,还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动漫师和幕后制作团队,为日漫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游戏业
游戏产业也是日本创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游戏产业的发展,加上其本国市场的成熟,导致日本游戏产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大大加强。日本游戏公司通过合并和兼并的方式,重新整合游戏资源,主动求变,加强硬件软件开发以及全媒体市场推广力度,最重要的是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产品创新,来应对国家化竞争,所以直到现在日本游戏也仍然能在全球游戏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文化创意周边产品
基于日本人天生的严谨,其对产品的质量把关非常严格,加上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扶持,使得内容的价值极高。除此之外,单靠内容(动漫、游戏等)并不能称之为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因为竞争压力源自各国的你追我赶。所以,周边产品以及其他内容增值服务也是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比如知名动画《灌篮高手》就是一部经典作品,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贴近高中生活,吸引年轻人的注意,直到现在,《灌篮高手》的关注度也非常高。作为现象级的作品,《灌篮高手》的成功不仅局限于动画本身,其周边内容产品深受市场追捧,比如《灌篮高手》原声片头曲和片尾曲、任务海报、漫画书以及人物玩偶等,这些产品影力能够持续到现在,可见其相当成功。在日本,任何一个文化创意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对日本人而言,周边产品的开发体现出了极强的市场思维。当然,对整个民族而言,文化创意产品更像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这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行销全球的重要原因。
四、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直以来,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重点研究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府层面大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
由于日本特殊国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对我国而言,国家层面应该大力支持并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相关的企业以及服务商进行扶持。政府应该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各种协调工作,使文化产业发展突破政策限制。
(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大众迫切需要的。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阻碍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其首要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受日本和欧美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我国文化创意十分丰富,不少原创性方案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但是创意抄袭以及山寨产品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原作者的利益,知识产权被侵害极大削弱了创作积极性。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打击专利侵害以及山寨产品的力度,颁布出台文化创意保护法律,维护作者或者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及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重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创意人才是极为缺乏的,现行培训理念落后,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培训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性的培训机构。[3]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创意教育并未受到重视,缺乏科学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应付考试,而非真正从事创意工作。所以,高校或者主管部门应该正视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拓展眼界,为人才培养提供各项支持。
(四)给予初创文化企业金融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行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资创业,由于资金有限,在融资方面遇到不少困难,而文化创意和灵感很容易在等待中失去市场主动权,所以解决融资难问题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当务之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政府应该协调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除此之外,还应该在税收、租金等方面对文化创意公司进行优惠支持。同时还需培养一定数量的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参与到与世界优秀企业的竞争中去,壮大国有文化创意公司的世界影响力。
五、结语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成功,为其他各国的尝试带来了宝贵经验,只有在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尝试,才能让产业更加接地气,才能拓展国内外市场。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两大问题,统筹兼顾才能使文化产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庄严.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实现路径及经济效应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4(02).
[2]王岩.中日文化创意产品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10).
关键词: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意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作用日益凸显。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的达到14%,英国的达到12%。早在2000年,创意产业就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
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如何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已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分析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入手,介绍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并就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是围绕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组织起来的新型生产关系,主要涵盖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I3个行业。
作为以知识要素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创意产业蕴涵的巨大潜力与社会财富,使之在转型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着因特网等数字化新传播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创意产业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更多新的挑战。
就创意产业而言,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员投入的是一种精力,很难准确的对其投入值做出估量,再加上创意产品通常比科技新产品具有更强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容易被模仿抄袭。一旦发生侵权,就会面临维权难、成本高的问题。加之其配置的资源—“创意和智力成果”具有无形性、地域性、时间性、易复制性、难保护性等特点,其产生的问题就必然应由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来予以规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必须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
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如“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形象的将知识产权喻为创意经济的“货币”,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喻为“银行”。一个创意从产生到形成样品,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予以确权,而对产品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其实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再从样品变成商品到交易,同样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因为创意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意和创新环节的收益上,如果相关的权利主体没有从其创意产品中获取收益,那必然会失去创新的动力。
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样还体现在当前很多国家、地区及一些国际组织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中。如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英国,在其创意产业的定义中就明确指出“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需要“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联合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也同样强调了知识产权的巨大保障作用。
可见,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支撑,同时也是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则。随着创意产业逐渐进入全球经济的中心舞台,知识产权保护必将成为创意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使创作者、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更是创意灵感产生,创意生产力转换,创意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知识产权问题
(一)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促进文学、艺术、文化与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为国人认识,中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就文化创意产业而言,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分别占GDP的10.6%和7% ; 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 576.86亿元,分别占GDP的7%和12%0 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但与先进国家比较,中国的创意产业还比较落后,需要努力。2004年,中国的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收入为2.36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不到2%,其中大部分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向其母公司出售的知识产权。中国专利使用和特许经营费一项的贸易逆差为42.6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44 %,同期美国的年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收入超过4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