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空间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空间设计案例

第1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设计的最终意义在于被市场接受并服务于市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并归纳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法,利用并引导人的潜意识,从而在不需要语言或文字提示的情况下实现设计的意图。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将潜意识研究应用于商业空间设计有协助管理,节约资源,组织人流,促进消费的意义。室内设计跟广告设计一样,只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同样可以达到促进消费等目的。通过空间陈设、灯光、材质等元素的变化,达到强调或者弱化室内效果提供心理暗示,引导消费者潜意识的目的。例如,可以将某餐饮空间通过灯光划分为三个区域,在客流量较少的时候只打开便于管理的一个区域的灯光,顾客们受到心理暗示都会选择灯亮的区域就餐而不需要任何语言的提示,从而节省了这个时间段内餐厅的人力和资源。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用空间结构的变化、界面的处理或者色彩及灯光的艺术效果取代文字符号在空间中的作用,使得空间更具审美价值。文字符号的警告或者提示会直接引起人的关注,这样的直接意识多少都会给人留下受到管制和强迫的心理感受。而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界面的处理或者色彩及灯光的艺术效果取代文字符号在空间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给人留下温馨谦和的印象,还能使得空间更具审美价值。

二、应用前景及创新

将潜意识研究应用于商业空间设计,是从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观察商业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从客体的角度出发,利用潜意识的影响来引导行为。剖析不同形态的空间以及空间的不同元素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寻找出人之间的潜意识共性,作为商业空间设计的指导方法。实现即使不用任何文字说明也可以做到联想、引导、疏通等目的。潜意识心理研究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应用方法可初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间的结构与组织。这是商业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结合商业空间的功能性及审美性需求对各个空间的尺度比例、人流动向等大的框架进行宏观定位。注重空间对人的影响与互动合理划分空间结构,组织区域关系才能为后继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空间的界面与造型。界面是空间点与线的交汇体现。在界面的处理手法上,可采用线性和块状的造型,打造流动而富有节奏的空间界面。也可通过色彩或造型的疏密变化,起到紧凑或指引的视觉效果。尤为要注重空间各个界面之间的联系,实现视觉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才能使空间的指引目的更加明确。再者,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分隔是空间设计中的微观结构。同一个商业空间中的不同功能区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例如售楼处的展示区和洽谈区,因为功能的不同起陈设摆放、灯光设置等都有所不同。要根据区域的功能性和私密性设计分隔,同时要注重区域的联系。最后,空间的过渡与引导。人的身体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室外进入室内,从开放式空间进入封闭空间,从公共空间进入私密空间等都需要注重空间的过渡并引导人流按照设计的线路行走。结合人的潜意识心理,采用欲扬先抑,欲散先聚,欲广先窄,欲高先低,欲明先暗等设计手段对空间的过渡进行处理。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从商业空间的形态、色彩、陈设与灯光等方面考虑潜意识对商业空间设计的作用和影响。商业空间比家居空间更加重视主体——空间对客体——消费者产生联想和引导的作用。在商业空间设计中,某些情境下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的手段引导消费者的行为,可是又不能过分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和不适,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影响并引导消费者的潜意识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在设计研究中,充分考虑商业空间的特殊性、功能性等,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深入思考。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注重设计的引导性。国内国外都有不错的设计案例,例如阿尔瓦•阿尔托的赫尔辛基甘蓝叶餐厅等。在这些案例中,设计师们通过设计手段实现引导消费者的目的。

三、小结

第2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1.定位。对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就业形势以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讨论,将室内设计课程类放在环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且把室内空间类课程主要设定在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原有的课程设计没有把这四门课程分主次,这在新的改革中把居住空间设计和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作为主要课程,办公空间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作为辅助课程。2.明确教学理念。以往教师在安排课题时,常常是以“概念课题”为主,鼓励学生以创意为主。这样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时,作品表现往往只追求创意、个性,却忽略了作品的可行性。在新的改革中提出结合市场需要,以工程项目为主。新的室内空间类把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四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作调整,以实践工程项目为主。现以两门主要课程为例展开说明。(1)居住空间设计——以小户型空间工程项目为主。结合市场考察,如2012年引领家居潮流“宜家家居”推出了小户型居住空间搭配样板方案,其中面积主要是以35m2、55m2、65m2等小面积为主。所以在新的改革中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践小户型居住空间设计工程项目为主。这样学生能明确设计方向,不再是天马行空地进行设计。小户型的空间设计锻炼学生根据室内空间功能的需要,合理的划分空间,准确地选择适合小户型的家具,使课程明确的与市场需要相结合。这样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课题,对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2)餐饮娱乐空间设计——中小型主题餐厅工程项目设计。不管社会是如何发展,餐饮业总是在蓬勃发展。人们对就餐环境和氛围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课程还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设计理念和元素。餐厅的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要求都比较高,这样对学生来说,接触到这样的项目,能让学生完整了解餐厅的设计流程、餐厅平面空间的划分、如何做到风格统一、餐厅的专业规范等。考虑到这个项目难度大,原来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现在进行了新的改革。第一,以小组为单位2~4个学生为一组,以搭配合作的形式完成课题。用手绘、软件的表现形式,把餐厅设计的内容表现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展板,最后以作品展的形式结课。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考核学生的成绩。第二,结合学生的实践出发,学生对餐厅功能性、专业性、复杂性了解还是很模糊。教学方式上单靠课堂的案例图片讲解,不及在实践中考察更加直观有效。所以开展第二课堂,我们与柳州五星级丽笙酒店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把丽笙酒店变成我们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到丽笙酒店参观考察,请酒店相关负责人讲解餐厅设计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课堂走到实践中去,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的学习。

二、合理安排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课时分配

通过合理安排课时分配,可以有序地、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原室内空间类课程课时安排:总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实践16课时。新的改革方案把四门主要课程课时作出以下调整:理论课时按原计划不变,实践32课时。因为空间设计类课程都是以实践为主,这样更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对室内空间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实行模块化的专题内容教学,主要以项目分析法以及小组实训教学为主。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项目分析法主要是教师介绍项目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讨论、研究、设计。教师进行实践部分指导。这样能让学生接触实践项目,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交流学习。

四、实现室内空间设计教学资源的共享

第3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然而,在人才市场上, 一方面企业的招聘广告铺天盖地, 另一方面又有不少高职院校毕业学生与企业对接慢、适应能力差、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眼高手低,无法适应企业职业能力要求 明显表现出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因此,改革旧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新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如何更有效的进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既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下面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为案例为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一、以真实企业设计项目为导向,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模拟公司化”作为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项目制作为内容,以创新模式为根本”作为教学理念,将学生分成若干模拟“装饰设计公司”,参照社会上公司的主要组织形态分工,包括总经理、设计总监、文案策划、客户主任等。在组织形式上模拟社会公司运作,既是一个业务实习的行政组织,也是一个学习组织。在业务上按公司的程序运作:接单―创意―方案―报价―设计―制作―测评。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一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技能训练,教师与学生共同工作,边做边教,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现课程教学与社会职场的对接。“公司”内的合作,“公司”间的竞争,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出强烈的工作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竞争意识。

二、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1.根据行业、企业需要设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课程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教学针对高职装饰装修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用以培养高技能的商业空间设计人才。突出了设计创意与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既不同于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也有别于职业培训的目标。

针对当前商业空间行业制作技术多样化的趋势,通过项目教学和多样化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职业素质;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设计贯穿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环节;针对商业空间行业岗位技能要求高、内容多变的特点,注重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未来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

2.根据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

课程将装饰装修企业商业空间设计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之中,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科学设计项目任务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由浅到深,依次渐进的各个工作模块完成。每个模块下对应若干实训项目,按照项目任务书上的时间节点来把握学时数,学时安排既有弹性又有规范。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既帮助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技能,同时也促进学生树立协同工作的意识、对各项工作负责等良好职业素养,也是本课程当中一个新的突破与实践。

3.社会竞赛项目与课程实践教学结合,培养学生创造力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在内容设计上也充分采用社会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结合,融会整合使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多方教学资源,营造能够发挥各方作用的教学环境。实践证明通过参加全国、全市的各类大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创造力能力和竞争能力。

4.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国家职业技术鉴定的部分内容,与职业资格衔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具备了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在毕业时取得学历、职业的双证书。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实现“零间隙”的上岗就业。

三、多角度探讨教学方法,提出适合学生特点的综合教学方法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课程教学团队一直在积极开展教学法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出新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商业空间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体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将商业空间项目案例制作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多媒体教程,便于进行形象化的教学,更便于学生掌握学习节奏,并能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整体把握 “熟悉专业标准、领会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岗位能力三要素,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项目任务引领式教学。采用真题实做,项目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与训练,通过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生产性实训同知识掌握的过程相互融会,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充分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现场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4.问题讨论师生互动式教学。“问题讨论”不定期地安排在课程过程中进行,一旦发现有代表性的问题,就及时引导学生进入讨论阶段,师生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四、引入公司绩效的机制进行考评,创建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评价。

在课程考核时,淡化理论考试,增加艺术设计职业素养考核,强化实践技能考核,考核标准按职业岗位实际要求制定 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体考核评分结合完成任务项目的,导入企业绩效考评制度,融入态度。通过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对完成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过程(包括成果)的评价,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科学的评价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只有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依托企业行业发展,科学架构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 中国职业技术教 2003.11

[3]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 .3.

[4]孟晓惠.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29

第4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1.1项目选取和任务的分解

依据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要求、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将原课程内容体系重组重构,精心选取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突出综合性和典型性的4个来自于校企合作的知名室内设计公司的真实实践项目并分解细化为1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载体贯穿整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2成立设计工作室

本课程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为了学生今后走上生产岗位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进而模拟室内设计公司的工作现场,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金苹果城市人家室内设计项目部”,成立设计工作室,使得学生在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似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教师任项目部总监,设立5个项目组,每个项目工作组由6名学生组成,项目经理(小组组长)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分配,内容讨论和过程安排,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和成果展示,进度检查,组内成员考核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将设计工作室营造成与设计企业公司一样的工作氛围,形成“组内团结协作,组间公平竞争”的学习气氛,进而使得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即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1.3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展示和评价七个教学步骤进行组织教学。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引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逛超市”、视频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设计能力、室内环境光设计及色彩设计能力、家具造型设计能力和家具在室内空间中配饰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进而实现了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融合。

1.4现场教学指导

依据项目教学内容的需要,去实地考察调研和企业实践,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与实地考察对室内空间设计有一个实际的感知。比如,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陈设家具类型与尺寸有更好的理解,组织学生去家具市场调研、现场感受;在商业空间设计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潮流,商业空间的施工与制作工艺技术等,组织学生参观相应商业场所、相关设计公司和商业博览会等。

1.5教学考核评价

室内空间设计与陈设课程考核分为项目过程性考核评价、企业绩效考核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课程知识内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融为一体,进而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本课程强调过程性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小组团队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记载项目实施记录、市场调研和资料的收集筛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等为考核依据,采用教师考评、小组团队考评和学生互评,按照每个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考察每个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情况,更好的监测每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情况。同时,将企业绩效考核引入课程教学考核中,使学生充分认识企业的考核模式和考核标准,进而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打下良好的铺垫。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中,不仅注重对技术技能的考核,同时对于企业员工必要的基本职业素养,例如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和比例。

2教学实践效果和取得的成效

第5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色彩;标志;灯光;空间

1 ALIOR私人银行设计

1.1 灯光设计

私人银行还是属于商业空间的范畴,在商业空间中,光是建筑环境以及室内空间的重要元素,光照条件是好坏决定这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ALIOR私人银行的室内光照大部分是由人工照明完成的,整个空间使用了大量的吸顶灯和吊灯,用来满足室内光照的需要。只有在少部分私人洽谈室不仅使用了人工照明还使用了自然光照。

接待区的照明采用的是人工照明,多用的是嵌入式灯具。如图所示(图1),接待区使用了大面积颜色非常丰富的图案和设计,还有一个颜色纯度特别高的黄色天使头像,为了保持整个灯光设计与建筑装饰的统一,所以才使用了嵌入式灯具,因为它不但不会破坏吊顶的造型效果,并且不会产生眩光。接待区还使用了自然光照明的设计,这是为了中和大面积色彩纯度较高的图案带来的刺激性感觉。所以整个空间设计使用的两个冷暖色彩对比非常大的颜色,会让人感觉整个空间太过于压抑与拘束,这时,自然光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通过使用自然光线,打破整个室内的拘束感,让人感觉更轻松。并且通过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合理搭配,更加的突出了整个室内空间的设计感。

ALIOR私人银行的接待室只使用了石墨色、黑色和灰色这些灰度很高的颜色(图2),如果不加入别的颜色或者材料,会让整个空间显得特别压抑。在没有使用过多的造型和图案情况下,私人接待室使用艺术吊灯,增强整个空间设计感,同时减弱了接待室主题色给人的压迫感。吊灯一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正中位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空间的吊灯都处于每个桌子的上方,这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流明,这样每个使用私人接待室的客户都可以有足够的光线来看清自己的文件。艺术吊灯还有重点装饰作用的效果,选择不同造型风格、大小、色泽、质地的吊灯,都会影响整个空间环境的艺术效果,体现不同的装修档次。这个接待区使用的艺术吊灯很好地配合了整个空间设计效果,采用和家具相互搭配的颜色和质地,使吊灯和室内家具相互搭配和呼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1.2 色彩设计

ALIOR是一家私人银行,在考虑到表达私人银行这个特殊功能建筑的严肃性的同时,顾客希望能给客户不一样的体验,所以在接待厅使用了大量颜色纯度特别高的色彩,整个设计以深红、黄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调(图3)。以天使头像为特色,贯穿于整个室内设计之中,因为这个天使头像非常具有特色,所以设计师其实是围绕这个天使头像为这家私人银行做的设计。

此外,为了与接待室进行区分,设计师把私人接待室的很多地方的深红换成了黑色,并搭配深浅不一的黑色、灰色和大理石色。这样在表现私人接待室给人以严肃端正的心理感受的同时,使用暖光和灰色,让人心理感觉到温暖。

再回到公共接待室的颜色设计,在商业空间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距离感强调和突出重点。例如,可以用鲜艳的颜色和其它前进色作为主体背景和展示物的色彩,从而给人造成视觉的冲击。这个设计就是这样的,在公共接待室中使用了高纯度的暖色,比如红色、黄色,让人感觉华丽。冲突的是,在商业设计中,颜色应该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平和、舒适的,不应该采用冷暖或者明度对比过于强烈的颜色,所以,设计师在天花和另外的墙面进行了大面积大理石和黑石的处理,缓解高纯度色彩对于人们视觉的冲击。同样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同一室内,使用了冷暖对比这么大的颜色,会让人感觉到室内空间压抑,整个空间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在公共接待室的地毯上使用的是条形的纹路,这样可以改善整个室内空间的透视,在心理上扩大整个空间的大小。私人接待室使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大理石和灰色,为了中和这种色度太冷的颜色,设计师在私人接待室中使用了铜色,铜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华丽,在起到中和颜色冷暖的同时,还让私人接待室设计显得高贵华丽。

整个私人银行的颜色设计,考虑到了不同的空间使用了不同的主体颜色,实现了通过颜色来进行了整个空间的功能分区,而且每种主体颜色都可以突出每个功能分区的特色,足见设计师对于颜色的应用是多么纯熟。在ALIOR私人银行中,大面积地使用了颜色纯度和暖度特别高的颜色,就是为了给人带来年轻、活力、积极向上的感觉,但不要忘记了,这是家金融结构,要给人带来的是严肃、沉稳的心理感受,所以就使用了很多黑色、墨色、灰色等颜色来中和。这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用亮度高的颜色,必然会给人带来特别兴奋、愉快的感觉,但是全部使用这种颜色并不适合这个空间的表达。再使用别的颜色来中和整个空间给人带来的感觉,取长补短,综合考虑各种颜色在空间中的运用。

2 ING CORPORATE BANG设计

私人银行业务通常是联系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纽带,服务中心的装潢因此也需要特别对待。正因为该部门的特殊性,设计师将ING银行的空间划分为多个小型的隐蔽空间。从自然界中学习设计,也可以给空间的表达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2.1 标志性设计

跟别的ING银行设计不同,如图所示(图4)这次的设计大面积地使用了ING的标志――橙色的狮子。在突出企业文化的同时,这只橙色的狮子在室内装潢效果中,也带来的亮眼的表现。整个办公室的核心设计是极富流线型的曲面墙,在整个银行功能空间中最重要的区域就是这个区域,起到了接待室的作用。在这面曲面墙上就有一副大的橙色狮子作为这面墙的装饰,让人一进来就可以看到这头狮子,知道自己来的是ING私人银行。同样的,在员工休息区的墙面上,绘制着很多狮子。在缓解私人银行员工紧张工作的同时,传达出每个工作人员都是一头“狮子”,希望员工可以做到像狮子一样成为这个领域的王者。

在很多商业空间,很少有设计师会这么大篇幅的使用一个公司的标志作为装潢的一部分,通过这个案例,可以了解到,室内设计中使用的各种图案,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图画,也可以是这个公司的标志。使用公司标志在装饰了整个室内空间的同时,传达出公司的文化气息,表达了公司对于自己文化传承的理念。当你在这个公司各个空间都能看到公司的标志时,内心也会有一种自豪感,这也是私人银行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

2.2 色彩设计

整个私人银行的色彩是以橙色作为主导颜色,白色作为辅助颜色,配合少量灰色的颜色,反复出现在地毯、家具以及所有的基础设施上(图5)。因为白色本身的特性,它会放大主体颜色的冷暖感觉,所以整个空间会显得特别的热烈,带给人以兴奋的感觉,这时候设计师就使用了蓝色的灯光进行中和,橙色和白色在蓝色等过的照耀下,显得整个空间的颜色异常丰富,在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不会让人审美疲劳,人们可以很舒适的待在不同的区域。私人银行的室内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让处于这个空间里面的人能感觉到放松,舒适。

当然,颜色的作用不仅仅是给人带来冷暖的感觉,ING CORPORATE BANG私人银行整个空间的层高并不是很高,所以在设计中,顶棚造型没有做得太过繁琐。在颜色的处理上采用的都是白色,解决了室内空间高度不足的问题,提高顶棚的视觉高度。对于空间相对狭小的房间,墙面装饰适宜使用明度较高的浅色材料和颜色,使室内空间相对显得开阔。

参考文献

[1] 郑启建,李翔.设计方法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郭立群,郭燕群.商业空间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老建筑保护和改建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 特色教学资源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55-02

老建筑是指功能、设施、外观已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得不到保护的、非文物的一般性废旧建筑。对于这类建筑,如果采取拆旧建筑、建造新建筑的方法去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势必给社会物质、文化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对功能不适应现代要求的旧建筑加以改造利用,实现建筑空间功能的置换,建筑形式更符合城市的肌理,同时,又可满足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老建筑进行改造利用,使其达到可持续的利用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设计界,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关注这类设计,并有很多成功的设计案例,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至今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院校有与其相关的专业设置或课程设置。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联系密切,我们尝试把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源与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希望学生对老建筑的改造利用有更深入的理解与研究,并增强在这方面的设计能力。

一、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的意义

(一)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

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使其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目前在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来的,旧厂房通过改造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功能空间;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是由一座老式发电站改造而成的,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集聚会、大型雕塑展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厅,高耸入云的烟囱也成了泰特美术馆的一大标志。可见,利用旧建筑进行室内外空间的改造,使其具有新的功能与形式,能使老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旧行业的更迭频繁,社会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老建筑之所以被废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生产需要,如果将其改造为其他功能空间,变其不足之处为有特色之处,就像深圳视界风尚酒店将原本窗户很小的房间,改成机舱式的特色房间,原本的缺点变成最有特色之处,使人们在其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体验。

(三)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设计领域,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如果对旧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在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新建筑对资源的损耗及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也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资源的意义

在我国,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肌理方面的益处已逐渐受到建筑界的重视。对老建筑改造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国内还没有相关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根据老建筑空间改造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把老建筑的改造与利用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资源,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下列两方面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实践性环节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游离于理论和实践之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很多院校和企业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都是尝试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实现教学模式与企业模式的完美对接。

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尽量采取实际项目,按照公司模式去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使学生增强对实际项目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老建筑的保护与改建引入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使设计不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按照实际项目背景、建筑结构、空间功能、业主的要求,考虑建筑空间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理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检验,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加以弥补。

(二)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资源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然而,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盲目开设此专业,就存在很多问题与弊端。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整体上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一些建筑院校向建筑领域拓展,倾向于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另一些院校倾向于室内设计。对于很多地方性的高职院校来说,只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了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在课程体系上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如果在课程设置上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将地方特色或地方的优势资源引入专业课程,既突出了专业特色与院校特色,也增强了为地方服务的能力。

举例来说,本课题依托北海老街珠海西路165号的老道精舍精品酒店这个项目,我们将此项目的前期调研、设计概念建立、设计素材收集、项目扩出设计、施工图阶段等几乎涵盖整个项目各个阶段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将其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开设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训部分的作业相结合,并专门针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这一领域开设专业选修课“老建筑改造工程——建筑的功能置换”,经过三年专业教学的积累和选修课教学实施的检验,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和科学的涉及此领域的项目专业资料并成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与教学有机整合。由于老建筑保护和改建领域的特殊性和地域性极强,所以我们也将其设定为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学形成常态化发展模式。

三、“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与专业必修课的结合

把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项目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的课题项目,在这方面北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我们在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践教学评估,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中,以北海市珠海西路165号老建筑的改造项目为背景,采用“主题+项目”的教学形式,有别于虚拟课题项目。以往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比较有创意的,但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在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的专业学习中,学生需要考虑更多、更实际的问题:如何保护老建筑、处理空间功能、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使用什么样的材质等等,学生相当于已经进入了项目实践阶段,可以更好地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我们以北海珠海西路165号老道精舍精品酒店作为课程作业。老建筑原本是作为居住用的,狭长的空间,采光不足,空间前后存在两米左右的高度差,作为居住空间,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诸多不便。新业主希望将其改变为一个酒店空间,保证内部空间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改变原空间在采光与布局上的不合理情况。前期我们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考察、测量,根据现场测量的数据绘制原始平面图。中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业主的要求、酒店空间设计的理论,分小组完成空间的设计任务。在课程结束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设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将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作为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体系中,为了使学生对老建筑的改造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在与专业必修课相结合的同时,还新增了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课题负责人龚老师开设了老建筑改造工程——建筑的功能置换,课题组其他两位教师如刘老师开设了酒店餐饮空间设计、聂老师开设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解读等专业选修课程。这一领域专业选修课的增设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老建筑保护和改建领域的专业知识,更进一步论证了此领域作为高职环境艺术专业特色教学资源进入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学生对此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情况反映良好。

总之,对老建筑的保护和改建涉及不同学科的问题,把老建筑的空间改造中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部分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源,是本课题组根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发掘特色教学资源并将其引入课程体系研究的尝试,经过三年的评估和系统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肯尼斯·鲍威尔.旧建筑的改建与重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延强,邹妮妮.唤醒老城——北海老城修复一期工程实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4]邹妮妮.北海老街——百年老城[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5]蒋玲.旧建筑内部空间重塑研究[J].工业建筑,2009(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2011C0236)

第7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地铁;上盖物业;设计Abstract:In the city orbi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modern subway upper cover block covers an area of little, if the block design using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city land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of the MTR property analysis.

Keywords: Subway; property; design

中图分类号:U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商业建筑项目基本概况

商业广场项目位于广州天河区,交通十分便利,建成后将是本区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本项目地面以上包含一栋甲级5A 超高层写字楼、一栋凯宾斯基五星级酒店、一栋高档酒店式公寓楼以及含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裙房。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162379 m2,包含地上106817 m2,地下55562 m2。其中最高的办公楼总共26 层120 m 高;五星级酒店高度87m,含312间客房;公寓楼一共33层99 m 高。

5号线某车站东西横贯地下室地下三层和地下二层的心脏地带,将整个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同时又使得项目的所有功能紧紧围绕车站四周布局。以公共交通主导整个项目的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轨交上盖综合开发理念。该地块建成后将成为天河地区集商务、商业、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停车、地铁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魅力都市中心(如图1)。

图1 总体鸟瞰图

2.建筑设计— 地铁与上盖物业一体化空间设计

2.1地铁站置与总平面布局的关系

一般的地铁站点与周边的开发地块关系可分为路中式、路侧式两大类。

路中式地铁站的本于城市道路下方,在人行道设置地铁出入口或将出入口连接至路旁的公共建筑地下室即可。对于两者的建筑设计而言难度较小,施工简单不会相互影响和牵制。但地铁与物业开发的关系十分薄弱,地铁的交通便利性对地块的提升有限。

路侧式站体则部分或者全部进入物业开发地块的范围,在设计中需要整体考虑地铁与上盖的关系,做到相互之间有机衔接。同时设计与施工技术上也要可行,设计难度可谓成倍数的增加。这种模式的布局使地铁与物业开发的空间与功能正真融为一体,轨道交通的快捷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的便利性达到了水融,实现了综合开发的双赢局面。

本项目的地铁站体属于路侧式布局,由于五号线总体线路规划的原因,车站站体斜穿本地块的地下室,将用地分成了南、北两个三角形。设计中因势利导,巧妙的将车站的不利因素化解。其中北侧三角形较小,布局中首先考虑超高层办公塔楼的投影范围需要避开车站,以免高层塔楼沉降威胁到车站的结构安全。而多层商业裙房则与地铁车站上下联合形成整体,一起构成北区的建筑形态。南面则布局了酒店、公寓楼和商业裙房,在南北两组建筑之间紧靠车站的南侧设置地下二层的下沉广场,并与东西两侧的地面商业广场相连,成为本项目中最核心也最为醒目的开放性空间(如图2)

图2 车站与地块的平面关系图

如此布局的巧妙之处在于,既保证了办公、酒店、公寓和商业可从方便进出并各自享有独立的入口广场空间;同时正中央的下沉广场和开放性空间成功的将城市综合体的各个功能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以共享的核心景观空间。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的引导地铁带来的大量人流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地块的商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2.2 地铁站厅与商业空间的互动

本项目地下室一共3 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商业,地下二层为停车库及部分商业,地下三层为停车库。对照七号线的总体线路纵断面的设计要求,地下三层的标高与地铁的站台层基本吻合,地铁的站厅层与物业开发的地下二层齐平(如图3)。

图3地铁车站与商业空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裙房的商业位于站体的正上方,特别是在站厅的付费区上部设置了一个直接通往采光屋顶的商业中庭空间,商业空间与地铁站厅层视线上保持了畅通。试想一下,刷卡进站后,站厅南边是通透的玻璃幕墙,白天的阳光或者夜晚的月光从顶部洒下,抬头仰望可以看到五层通高的商场空间,身处地铁站里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气息;凭靠在商场中庭栏杆边上,往下也能看到地铁站厅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地铁空间与商业空间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设计一改以往昏暗、封闭的地铁印象,将室外景观和商业氛围引入地下,开创了全新的地铁空间体验。地铁站再不仅仅是人们匆匆而过的场所,也将会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图4)。

图4 下沉广场及地铁站厅室内效果图

2.3下沉广场与地下商业空间

如前所述,本项目在地下二层紧靠车站的位置设计了一个下沉广场。将站厅层的封闭空间打开的同时,也合理有效的解决了地铁和商业的人流疏散问题,并利用地铁人流提升了地块的商业价值和整体活力。

下沉广场作为采光、换气、集散以及紧急疏散的开放空间,被大量运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得地下商业的品质得到了本质的提高。下沉广场有利于形成新的城市三维广场空间,是集交通、购物、休闲、娱乐、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多功能高效叠合空间,旨在塑造 “城市客厅”的新形象。

一般而言,下沉广场竖向不宜太深,宽高比应符合美学的审美要求(理论认为,宽高比宜控制在H:D = 1:1~1:3 之间)。由于场地的限制,下沉广场的比例已经小于1:1。为避免给人造成一种压抑感,南面的商业裙房以退台的形式来处理。缓解了空间压迫感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景观露台。下沉广场北面设计成弧形的玻璃幕墙,也使下沉广场的空间感觉上更加舒缓。

下沉广场内设置了多部自动扶梯和景观楼梯连接至地面,便于人流快捷的疏散。一层和二层设置了架空的连廊联系南北两组建筑,更加丰富了空间造型。

2.4 地铁出入口与上部建筑的关系

地铁站除了通过下沉广场作为人员疏散之外,另外还设有两组出入口。出入口在一层平面独立使用,与商业空间完全分隔,可以保证在运营时间上互不影响;地下一层与商业空间又相互连通,便于商业与地铁之间的人流穿越、分流,以创造地铁与商业的最大利益(如图5)。出入口的建筑造型完全融合于上盖物业,可作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设计。

图5 地铁出入口位置示意图

2.5 地铁风口与建筑立面设计

由于地铁项目的特殊性,地铁站需要设置多个通风井道,如新风、排风以及活塞风井。这些风井往往通风量巨大,而且相互之间要保证一定的间距。作为综合开发整体设计,这些风井必须结合建筑立面进行美化处理。

本项目的高风井在建筑裙房外墙、顶部设风口,外立面上采用竖向陶土管遮挡通风百叶,并成为立面元素之一。低风井则可以结合景观小品和绿化植栽进行设计。

3.综合开发项目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轨交上盖综合开发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开发模式,牵涉到物业开发公司和地铁公司至少两家业主。设计过程中一般也是由多家合作设计,地铁和物业开发的施工要求也不完全一样。因此,设计中会有更多需要特殊考虑的问题。

3.1 地铁工期以及工艺的影响。地铁建设由于是受一整条线路的统一管理,在建设工期上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地铁运营在安全上也有非常高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地铁是比较强势的一方,上盖开发必须要服从地铁公司的游戏法则。设计过程中需要积极的与地铁专业设计单位进行配合,并通过地铁公司的相关评审。

3.2 地铁的噪音和振动的影响。由于地铁站体结构和上盖通常连为一体,列车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也会随之传递,最终影响上盖物业的使用品质。目前已有一些较先进的技术措施来尽量减少这方面的不利影响,应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论证和选用。

3.3 地铁消防与民用建筑的不一致。地铁设计中采用专门的消防规范,通常在设计中将地铁区域和开发区域用防火墙和防火卷帘完全隔开,各自形成独立的消防体系,便于将来的运营和管理。

4.结语

尽管国内外地铁上盖开发的项目已经有非常多成功的案例,模式也已经日趋成熟,该商业广场项目的设计还是在这方面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目前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建筑的雏形已经初显,很快就可以体验到实际建成的效果。我们相信通过设计师的努力,能为上盖开发模式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最终可以实现土地资源、商业价值、公共交通多方面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第8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land, bring traffic problems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to high quality commercial facilities need, require commercial building must have diversified comprehensive, in this context, the city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 business in multiple formats are functional, more level, and regional and future-oriented, its construction design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function is more of a single other commercial buildings.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dern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of background,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of the commercial complex proc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must be full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ome of the key problem.

Key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design, modern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概述

1.1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建筑是一个公共、开放、充满多样性的城市要素,也是地区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交通问题和城市人口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都要求商业建筑具备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性,在这一背景下,集购物、酒店、办公、会所、公寓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以10万m2建筑规模为起点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进行有机组合,并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创造出色彩丰富的现代都市环境,满足着都市人口日常的各种需求。

1.2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原则与规划顺序

在设计原则上,首先,大型商业综合体通常都位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担负着疏导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等任务;其次,规模大、功能类型复杂的商业综合体要求充分表现出不同功能的各种价值诉求,设计中对各方需求加以协调,使建筑能够发挥出引导城市经济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的巨大潜力。

在规划顺序上,一般首先要分散安排百货、超市等主力店,将人流吸引到各个楼层,再将餐饮店集中布置于某一楼层中。现代餐饮场所需要较高的环境质量,因此将设计景观布置于餐饮区域可以提升对顾客建筑整体的好感度。虽然将餐饮店分散于各楼层的规划方法也有利于招商的灵活性并能扩大人流的活动范围,但其在消防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成本可能大幅提高,在规划中应谨慎考虑。为避免营业时间等问题的影响,娱乐设施常与其他商业功能分区设置,但目前也有将其布置各层共享空间的趋势,以便于营造体验式氛围,提升建筑的整体商业价值。设计中还须运用技术方法,解决娱乐业态的噪音和消防问题。酒店、公寓和办公楼的形式相对简单,可在布置好上述功能区块后采取与商业体量相对分离的方法设计,为解决酒店用地大、浪费建筑商业价值的问题,可将其大堂及配套功能集中设在塔楼顶部,而仅将小型的接待厅设置于首层,并通过专用电梯穿梭于其间。

2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分析

2.1 准确定位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与风格

由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包含了居住、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建筑自身面积大,使用人口密集,加之不同地域的商业综合体具有相应的地区气候和文化需求,且其商业空间必须在满足现阶段商业功能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未来业态变化的需求,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功能较单一的其他商业建筑。因此在城市飞速发展,商业业态不断细化的今天,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首先准确定位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业态功能,并使建筑内部业态之间、建筑与外部社区、环境之间呈现出和谐、共生和互补的状态,通过对内外部流线的整合,体现鲜明的个性风格,在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的同时,以其功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此外,随着近年来网络购物等形式的普及,人们去购物场所消费更加重视其餐饮、娱乐等附加功能,强调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与归属感。因此商业综合体应着力在这些方面投入设计巧思以达到吸引人流,促进消费的目标。以归属感的实现为例,由于人们对建筑的观感常决定于其外观和进入后的第一感受,因此设计师应创造出自然、优雅、沉静的公共空间,迎合现代都市中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其在商业活动中消除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优秀的设计从结构力学层面而言应是简洁的,设计实践中可通过建筑结构的树形支撑及其产生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城市森林”的氛围,并在节能的前提下引入适当的光线,用闪烁不定的光影变幻效果使顾客产生一种探究未知事物的,从而增加其逗留在建筑中的时间,刺激她们去“探险”和消费。

2.2 功能空间设计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现代空间概念强调顾客流动空间与营业员工作空间的融合与渗透。以最常见的中庭结构为例,各层营业厅环绕中庭展开,丰富了空间的层次,通过中庭把光、影、色彩、扶梯、楼梯、绿化等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动静交织、形态各异、极富艺术魅力的空间环境。平面设计上可利用地面或顶棚的形式差异、材料对比、色彩变化以及照明设计,对顾客起水平引导的作用,营业大厅内应具备清晰合理的人流路线,使顾客能在最短的距离内轻松地逛完全程。

此外,商业综合体有化整为零的趋势,让人们在空间转换时的步行或休憩其中感受到愉悦,从而缓和其生活压力。一些独特的商业空间是专门为满足人们的休憩和商业会晤等需求而当做空间艺术品来设计的,除艺术形式外,回归自然的设计也体现在大量地运用木材等反映自然主题的材料和风格上。

2.3 交通流线组织

为有效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建筑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使其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因此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做到交通与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和避免人流的不合理交叉。流线主要划分为人员流线和货运流线,两者出入口位置应临近各自的功能区段,且相互间有一定的间隔,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时,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参考文献

[1] 王滔, 周闽. 城市核心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百货大楼重建项目为例[J]. 四川建筑, 2010, (01).

[2] 李蕙聪, 喻鹏. 以综合体为新式表现的商业建筑 不断寻求商业与空间最大和谐共振[J]. 安家, 2010, (08).

第9篇:商业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外部衔接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现阶段,城市综合体外部衔接空间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重视,其景观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并且严重缺乏相关理论支撑,例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较缺乏对人的心理、行为方面的考虑;部分景观设计风格缺乏地域特色;部分与城市连接不够紧密,甚至与城市缺乏联系;所形成的景观较缺乏连续性;在景观设计艺术化和自然化等方面相对有所欠缺。

城市综合体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很长历史,但在中国则刚刚登场。因短暂利益高于风险,虽仍处在破土阶段却已是遍地开花。这一领域缺少市场调节和自我进化过程,有些因先天不足将随时间推移被逐渐淘汰。正确把握开发和设计方向,避免投机,负责于社会是不容忽视的使命。城市综合体不是简单的功能拼凑,而是根植于城市、融于社区,由百姓需求的功能部件和辅助链接组成的,附有生命的人文机器。依设计组装的硬件在与其匹配的软件管理下合理运营时,才能体现出最优的性能和最大的效率。从设计角度来看,如何提升城市综合体价值和生存竞争能力实质上是对下列问题的全译。

针对城市综合体外部衔接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外部衔接空间应继承其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并发扬其文化理念,使空间具有地域性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景观,对外部衔接空间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外部衔接空间与城市共同发展;其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要充分考虑外部衔接空间与城市公共交通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保证外部衔接空间交通系统的流动性和可达性,外部衔接空间需要进行人车分流,营造具有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引导性的步行空间氛围,外部衔接空间内部道路与停车区域需要进行景观化处理,使景观空间的舒适度以及功能性达到最好;第三,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城市综合体外部衔接空间中人的多层次行为需求提供适宜的行为领域,引导人对空间的使用,用明确的边界界定外部衔接空间,使其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打造有认同感、亲切感和具有场所精神、可识别性的空间,以人的尺度为准,打造具有合理尺度的景观空间;最后,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保证其功能性、系统性、文化性以及“以人为本”的四个景观原则,从科学、社会、艺术三个层面出发,提出景观设计主题或景观设计理念,为人创造具有丰富体验感以及视觉享受的具有商业氛围和休闲氛围的景环境,充分利用水体、植被等自然景观要素,布置科学、美观的服务性景观设施。

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城市综合体外部衔接空间是作为城市综合体项目直接面向城市的窗口而存在的,既是城市综合体建筑内部空间的外延,也是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过渡空间,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及案例调查,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城市综合体外部衔接空间景观的特征,包括,与城市综合体内、外相关联;可以促进和提升空间的交通转换功能;可以促进和催化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功能;完善城市综合体自身的复合化功能;具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的纽带。成功的投资开发不仅在于控制全程风险和取得快速回报,更在于在变化的世界中释放出弹性的潜在价值。对税收政策的巧妙运用,引领市场潮流的能力开发和充分共享配套设施都是城市综合体在投资上值得均衡考量的内容。需求催生均衡的搭配,均衡因环境变化需要调理。有机编织梳理各功能有如添加催化剂一样产生更加高效的互动效应。在变化世界中不断调整达到的均衡能释放最大的协同效应。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

现代城市生活,人们追求舒适、效益和便捷。城市综合体设计已不是简单地解决居住、工作、休闲之间的机械运动,而是创造自然、惬意的流线,提升日常出行体验。内容符合需求,排列适应时间段,环境渲染功能气氛,为用户减轻压力,放松情绪,感受满足。日常生活中与平稳相互交替。这要求设计师敏感扑捉节奏,设计关键空间节点,适时满足用户对安静、热闹、情调等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超乎期望的感受。全面分析理解目标用户群的日常需求、生活时尚和未来梦想,量身定做服务内容、标准和方式,为用户提供宾至如归的氛围,唯我独尊的特制感受。发挥品牌效应,将客户体验提升至最高境界。

全面的用户体验驱动良好的设计,设计提升经济效益。文明的交流使世界变小,科学的发展使节奏加快,设计可使城市综合体在高度集约状态下适时挑战自己,自我更新,配合引领潮流的弹性化运营保持最优服务和前卫标准。

生活内容不断翻新,生活方式快速更迭。在设计上要保障城市综合体得以定期维护保养,更新内容以满足新的需求,调整配套来保持运营舒畅。适应变化方具持久竞争能力。

我们拥有现在,现在也属于后代,珍惜呵护我们共有的社会才能永续。城市综合体的高度集约优势使我们可通过整合设计充分保护有限资源,利用因功能互动衍生出的可再生资源。协调需求与产生的平衡,降低消耗。

[1] 夏宇. 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初探[D]. 北京林业大学 2011

[2] 刘莉娜. 城市综合体入口广场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

[3] 吴亚伟. 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 2011

[4] 原伟.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D]. 重庆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