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信息化教学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教学概念

第1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免费。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 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 2 的

    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

    如,九年级“惯性”一节复习检测中,我用多媒体播放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视频,同时提出问题: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练习深化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特点巧设练习,不仅突出了联系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途径。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第2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

如,九年级“惯性”一节复习检测中,我用多媒体播放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视频,同时提出问题: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练习深化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特点巧设练习,不仅突出了联系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途径。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韶峰.信息技术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整合的探讨.技术物理教学,2011.1

[3]潘献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时代教育,2010.9

第3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整合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形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引起课改专家与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

如何跨越整合理念、技术以及策略的高门槛,并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实现有效整合与高效整合,真正惠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同步发展,我校在整合理念、技术应用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引进了概念图这一先进的工具。

概念图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在西方国家,概念图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随着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以Inspiration为代表的,一批功能强大的概念图绘制软件的普及与推广,概念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习,建构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合作交流,促进意义学习,还可以用来进行网络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整合教学课件制作等,作为指导师生整合教学的实用性工具化平台的价值日益显现。

概念的界定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是指以概念图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概念图应用软件为基础性整合平台,并可实现与信息化媒体资源,以及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多元整合的教学形式。

理论与实践基础

主要理论基础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和脑科学现论。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运用概念图提升整合教学能力的师训研究

课题组从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出发,通过报告、示范、展示、研讨、评优竞赛与网络研习等活动,结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行动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辅助以考核、激励等策略,点面结合,分层递进,整体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二)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深化概念图的理论研究,从教与学两方面梳理概念图与教学的内在联系,发掘并拓展概念图在整合教学环境中的功能与应用方式。按学科分类下设11个二级子课题,通过概念图在不同学段与不同学科中的运用,探索和形成可推而广之的应用策略,指导和优化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

(三)概念图在整合教学中应用模式的建构

以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为整合教学实践的基础平台,积极探索这一软件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同时重点研究概念图Inspiration与Blog、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的有效融合。

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探索并总结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教学中的六大应用功能

鉴于概念图绘制软件Inspiration良好的易用性和功能性,课题组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与学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提出并总结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在整合教学中的六大功能:知识可视化的表征功能、高级思维的发展功能、合作交流的媒介功能、促进教学的评价功能、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功能,以及构建网络课程的设计功能等。

传统的概念图通常是用手工绘制的,只要有纸和笔,即可绘出教学需要的各种概念图。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目前手绘概念图已逐步成为师生常态的思维工具与研习策略。实践表明:师生共绘概念图不仅仅可以促进教,而且同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它既可以充当教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学的工具;既可以建构知识与思维路径,也可以同步发展认知与思维能力。

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实践表明:作为一款集整合技术、功能、理念与应用策略为一体的信息化专家平台,概念图Inspiration软件的推广与普及,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师生的快速成长,符合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总结并提出了概念图及其软件Inspiration与课程整合的两大操作策略

策略一:“放眼网络、内外整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构策略

课题组积极地引导教师把目光投向网络,重点依托互联网免费性、共享性资源,以及学科软件平台,提升信息化资源建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把教师有限的时间放在资源的合理选择,以及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的设计上,从而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劳动,有力保证了整合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如生物教学中引入的Flasteethwise,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认识牙齿、组装牙齿,而且还可以练习如何正确刷牙等,很有趣味性;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引入的七巧板Java动画资源软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样化的造型,尝试各种拼接技巧,同时还提供涂色美化的功能,学生非常喜欢;再如在物理光的色散教学中引入的Shockwave动画资源,不仅可以定性地比照各种色光透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而且还提供了偏折角度的测量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定量研究;他们在弥补学生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不足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互动过程,有力支撑了新课标各学科的教与学。

策略二: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

同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一样,博客、魔灯以及一些学科类的教育软件,功能强大且简单易学,是实实在在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往往各具优势与不足,多元教育信息化专家平台整合策略旨在通过以概念图为支架的多元平台整合,取长补短,弥补概念图单一平台在整合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功能不足,拓展优化概念图的资源开发功能、网络互动功能与课程开发功能。

(三)基于Inspiration等信息化专家平台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初步形成

本课题组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纠缠于空泛的理念、策略以及纯粹的技术培训与灌输,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引入技术零障碍,但又饱涵当今先进教育理念与策略的概念图Inspiration、博客Blog、摩灯Moodle等信息化专家平台,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又一次快速成功地跨越了整合技术、理念以及策略的“高门槛”。

Blog具有很好的互动特征,但由于本身技术的限制,它的页面结构和呈现方式,则明显逊色于Inspiration的表现。鉴于此,课题组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成功引入整合策略,实现了Inspiration和Blog两个零障碍专家平台的优势互补。借助于Inspiration与Blog的课外整合,有效打破了时空等因素的制约,实现了隐性课堂显性化,封闭课堂网络化,静态课堂动态化,交互形式多样化,教师同行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课件与Blog进行深度研习和交流反思,有效推进教师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共享度。

相对于Blog而言,Moodle在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更为专业,功能也更为强大。不仅在信息管理方面支持的类型更为丰富,而且最为突出的是,互动形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回复,还可以是投票、讨论、测验、评价、问卷调查等,既可以很好地满足网络课堂教学的需要,又可以在远程网络教学与管理方面游刃有余。而且概念图Inspiration与Moodle的整合也有利于改变Moodle课程界面过于线性化、单一化的不足,课题组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Inspiration 和 Moodle 与网络教学的整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值得期待。

当然随着整合教学的发展和需要,网络互动平台也会不完全局限于Blog和Moodle,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整合的理念加以发展和充实,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这两个平台应该是当下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网络互动平台的首选,因为它们既不需要额外的经费,也没有高难度的技术培训,但是确功能强大,非常适合整合教学的现实需要。

(四)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师训策略与模式日趋完善

课题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培训与发展的过程,在启动阶段,课题组主要围绕与概念图有关的理论专题研习、技术培训展开工作。整理了《概念图参考文献专辑》,涉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有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化了对概念图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每学期均组织2次以上的专题学习,有效推进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逐步走向深入。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段、不同教师的整合教学开始呈现出许多个性化的亮点,当然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对此课题组及时开展了以概念图为支架的整合教学展示研讨、教师论坛,以及理论与技术的高级培训,坚持扶持与推进相结合,在有效分享科研集体智慧的同时,有效化解了新的矛盾和困惑,课题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入和深化。

第4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信息化;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58-01

函数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和学习的重点,函数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它是由许多极其抽象的关系和理论构成的,因此学习时需要极强的理解力;函数之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函数都是必学内容,也是解决许多问题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初中函数教学的内容中已经包括了比较复杂的函数关系,如何运用有效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初中教学所关注的问题。

1 初中函数教学中的问题

1.1 教师指导力度不足

对于初中函数教学来说,要想教学效果好,教师对学生的大力指导是必要的。当前我国初中函数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指导力度不足的问题,使学生无法对各种函数原理有效掌握,解决函数问题时常常面临难题;教师指导力度不足、指导效果不明显,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有限,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基本上局限于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步骤,较少关注学生无法解答问题是由于哪些方面理论知识的缺失,或者在什么阶段对函数关系的理解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指导力度明显不足,没有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函数学习中面临的真正难题。

1.2 应用性不足

信息化与函数教学的结合是促进当前初中函数教学有效提升的最佳手段之一,虽然目前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际应用情况上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教师选择在教学中加入信息化知识或方法的时候,是通过信息化形式来传递函数教学的信息,却并未将其与函数的具体教学对象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因此不仅使函数教学效果无法提升,而且信息化的应用也增加了教师的备案时间,造成资源浪费。

1.3 缺少函数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目前各学科所推崇的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把教学对象与情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专心于学习中,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对于函数教学来说,正是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就更需要有情境教学方法的支持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提升效果,同时情境教学还是将信息化与函数教学结合起来的途径之一,然而目前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缺失和不足使这种教学成效极不明显。

2 信息化技术有效运用于初中函数教学策略

2.1 函数概念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函数概念教学对于整个函数教学体系来说是最基础的内容,如果学生在基本概念的学习时没有透彻的理解,那么在之后的函数图像学习、性质学习和应用学习中,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函数教学中最为基础性的内容,加入信息化技术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的动态课件来实现的,将纯理论和抽象的函数概念进行动态化、具象化信息技术处理,使学生能够通过可视效果理解具体的函数关系。

例如,教师解释函数关系的基本定义之后,将已经制作好的动画课件向学生展示,并在展示的过程中不断重复与概念之中相关联的语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并且以具体化的事物变化来达到对函数概念理解的效果。在课件中教师将一个水桶的水位变化和水桶中水的质量做为自变量与因变量,通过水位变化与水的质量数据变化的关系演示,让学生来分析和判断哪个数据为自变量,哪个数据是因变量,在这种动态演示的情况下学生将非常容易理解两者的关系,进而理解函数概念。

2.2 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像和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会以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图像进行教学内容的说明,然而函数的图像关系是一个动态性的变化关系,静止的图像不利于学生对函数关系的理解,对函数性质的理解自然也无法准确实现。一般来说在初中函数教学中所涉及内容均为一些相对函数关系不太复杂的内容,诸如正、反比例函数关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这些函数关系的图像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变化都具有极强的动态性特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时,传统的图像教学由于无法实现动态性教学,因此学生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专业几何画板就可以将这种动态性变化过程表现形象的表现出来,诸如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的移动过程等都能够完整地用动态方式来表现,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函数图像的变化以及特征,使学生对函数理解更加深刻。

2.3 函数应用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第5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摘要】信息化技术是当今各门学科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通过电脑、电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创设良好的情景、激情引趣;能以新颖而又独特的方式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创设各种情景,在丰富多彩的媒体中展现各种概念的内涵,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

【关键词】信息;辅助;兴趣

信息化技术是当今各门学科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通过电脑、电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创设良好的情景、激情引趣;能以新颖而又独特的方式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能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以思维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健全发展。教师要充分而又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坚持以轻松、活泼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保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走进快乐的课堂,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育目的。

1 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小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坚持性差,要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儿童认知过程中最强烈、最活跃的因素。兴趣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科目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使他们乐于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必要的条件,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信息化技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新颖的特点,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运用声音、图片、录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小学语数教材蕴涵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指导学生认真赏析、细心品味和实践。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可播放桂林山水的影像,结合文中的语句,让学生充分体会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优美意境,享受审美乐趣,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同时,还可优化教学策略。再如《认识人民币》一课来说,将“静”的教材,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同时创设互动的教学情境。教学中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容易被色彩鲜明的实物图象或者被运动着的物体所吸引。而信息化技术正好有这一大优势。因此,使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清晰地展现实物图象,而且通过动画、知识链接、影像等功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便于抽象概括的感知材料,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新概念,并能深刻理解运用。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同时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逐步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小黑点,然后从这一个小黑点用两种不同颜色画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黑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懂得角是如何形成的。再分别闪烁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将一条边固定不动,另一条边旋转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或者两条边分别向外延长,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再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件中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ⅹ高),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对折,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由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与之等底等高平行四边行面积的一半,也就是底乘高除以2(三角形面积=底ⅹ高÷2)。通过这样动态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物体活动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2 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6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减轻教师在安排学生专业信息以及档案分类方面的压力,实现高效率、低消耗的教学服务水平提升。其次,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设计者,在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背景下,能够通过信息化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并在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发展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专业教学素养。另外,教学工作面向多名学生与教职工,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无疑是巨大的,通过信息化管理建设,不仅能够通过大数据优化每一环节,实现教学流程的精细化与效率化,还有利于保证教学数据信息等资源的准确、及时与共性,实现动态化可透明地教学管理。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信息化建设渠道完善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大进步,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首先,总体教职人员的教学信息化意识尚未建立,传统教育模式理念根深蒂固,加之信息化建设要求教职工具备高水平的信息专业素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实施的难度。其次,基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与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传统的备课模式差异巨大,在教师组织授课环节带来一定的冲击。最后,在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以及相应的制度标准等方面,高职院校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信息化管理的施行“如履薄冰”。因此,以下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提升性策略建议。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宣传,培养师生基本意识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为主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取得了可共享、多向互动等高效率的提升,相比于传统的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时间传递性,减少不必要教学资源的浪费,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教学管理的一大创新型进步。“互联网+”作为新时展下的新形态,在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综合发展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应巧妙利用互联网+发展趋势,为院校管理提供现代化服务。然而教师作为教育管理的主力军,却缺乏对“互联网+”这一概念的认识,观念仍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原地踏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有效展开。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在加强对“互联网+”推动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概念与作用宣传,让教师与学生认识到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新型教学方式的优势,从根本上使其摆脱传统认知理念,建立信息化意识,为实现具有科学技术的高水平教学服务做好充分的铺垫准备。学校应定期召开以“互联网+”教学项目为为题的宣讲会,组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向其传递信息化理念,使其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管理认知。

(二)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培训,增强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教学管理改革对教师的信息化水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与自身信息技术的缺乏,使其在有效应对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挑战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应首先向教师普及互联网新时代下教师该具备的信息素养所包含内容,比如“对互联网+的认知与应用能力、信息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数字化资源搭建信息课堂……”,以此让教师树立正确发展方向。其次,针对教师存在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短板”之处,学校应选择专业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工程师对教师展开定期培训,从基本的信息管理概念、简单的教学技术操作逐步上升到构建班级信息管理平台与信息化高效课堂……以此来逐步增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另外,为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学校还可以以教师为参与对象,联合合作企业举办校企信息化管理大赛,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发展的机会,有效提升其信息化教学素养。

(三)实现新型数字化教学整合,提供信息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是我国为适应社会发展,就培养新一代知识技能型高水平技术人才而开设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资源的优化整改对实现高水平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以往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不高,加上其保守的教学观念,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技能方面始终采取以“教”为主的单一方式,以为PPT和多媒体设备便足够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忽视了教学环境设计的重要性。针对上述教学问题,教师应首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身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与发展规律来合理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环节,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目的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其次,针对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引入高效、快速、安全且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并促进数字化学习终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便捷,增强时效性。另外,设立专门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发展氛围,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为教师教学提供可操作性有利条件。

(四)健全院校管理信息化标准,搭建高效信息平台

安全、有效地制度保障是促进教学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也是高职院校为学生全面、高效发展打造良好信息化平台、创造舒适自主学习氛围的一大条件。在高职院校采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手段背景下,为了适应教学政策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标准,不少院校已经通过网络途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整改了大量的信息化精品教学课程与网络工程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网络学习应用平台。然而有关优质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仍频频发生,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为评而建”现象,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信息化教学课程资源以及网络平台构建的标准,以此来提高教学资源的适用性,保证信息化教学课程的质量。其次,加强对教师整理课件技能的培训,使其在学会操作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以技术为支撑,综合班级学生的真实水平与课程教学目标来合理设计教学课程。通过这样来减少在PPT课件、电子题库以及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中重复率高、交互性大的问题出现,深入挖掘有效教学信息,并依靠信息技术的特性来优化教学形式,发挥其教学的最大化作用。

(五)设立信息化激励评价体制,提供信息课堂保障

长久有效地教学管理信息化运行与激励机制是保障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教学与管理的重要保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提升与提供网络技术支撑的数字化教学凭条构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评价与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是传统单向模式的意见收集专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由此一来,既能够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联系,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有利条件,又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与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基于可视化数据对自身综合表现进行全面性地认识。另外,针对教学信息化课程资源质量问题,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专门的领导审查小组,在数字化资源与大数据的支撑下进行监督管理,以此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通过这样,使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在坚实的制度与高效的机制保障下,能够充分发挥已有信息化教学优势,在教学管理实践与创新中对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以信息化带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第7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粗浅的谈了信息技术与学科如何整合的技能。首先明确了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特征,指出了信息化教学所独有的一些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一些信息化教学模式;接着谈到了对于信息化教学该如何设计,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判断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通过这几方面的介绍希望能使读者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技能,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有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

信息化 整合 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内容的整合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用?如何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特征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信息化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六个要素,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教学源,控制着学生对信息的访问。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维持自己作为“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来促进学习以解决实际遇到问题。

从技术上讲,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作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化使得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

(三)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境”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际和人机之间的交流,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意义建构”靠学生主动去完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样,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探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模式:

1、个别指导。这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指导型CAI的教学内容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2、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可以想学生提供软件包,如力学计算程序、SPSS、Mathematica、Matlab等。

此外如操作与练习、教学模拟、情景化学习、案例学习等也是比较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三)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四)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五)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这是必不可少的!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是不是合理,它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标准,我认为主要或者说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

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有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2、技术是否是教学计划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三)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的应用教学计划中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四)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1、教育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近年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涉及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很多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教学资源开发、师资水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因素。教育观念的整合要体现以人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谁为主?要以学生为主!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技术的整合就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的,除了观念以外,就是要更新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教育设计的方法。不仅仅是为了去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能够更好的去培养学习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斯莱文(Slavin,Robert E.).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第8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教学资源 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95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世界。信息化产品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范围的最大产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作业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全体人民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网络普及各类基础信息化设备的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力度,推荐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对于教育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在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重大作用和巨大的意义。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进一步指出: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1]。在此背景下,各市、各省,乃至全国层面都举办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从2010年起至今,已举办了三届。笔者作为本届参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项目感受颇深。

众所周知教学软件与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体系中举足轻重的要素,为了建设好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建设好教学软件与资源。目前教学软件与资源的建设思路不够科学,往往不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改革发展为根本需求,以服务广大师生的教与学为根本任务[2]。因此,多媒体软件项目的比赛要求教师自主研发或者参与开发,从教师的角度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但是又带来新的问题。无论自主研制开发还是参与开发,教师作为教学软件开发的主体必须具备软件开发的知识,当然懂得越多越好。我们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各类本专科院校,大多不是学计算机出生的。具备软件常识简单,要做到精就存在困难。软件公司的共同开发能解决该问题?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教师设想的教学情景和软件模拟出来的教学情景尚有区别,别说再经历软件开发人员的转述了。

笔者建议如果要全心全意搞好信息化教学(包括比赛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软件开发能力提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青年教师的再学习能力强,大多数是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对软件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教学软件的神秘让一部分青年教师望而却步。学校如果给所有满足条件的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送出去学习也可以请专家到学校来授课),让每一位青年教师掌握开发教学软件的基本工具和要领。青年教师根据要求完全可以开发出自己学科领域内的具备特色的教学软件。当然这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再请专家指导或者请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帮助,效果要比直接请专家或者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开发要好得多。这就是生活中直接去买鱼吃,还是去买鱼竿钓鱼吃一样的道理。

再来说一说数字化校园建设。我校是第二批国家示范校的成员,建设国家示范校的任务之一是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到底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呢?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使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

总的可以概括为数字校园是以网络(校园网与Internet)为根本的,使用科学的信息化方法和设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学楼等)、资源(如课件、素材、实验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信息化,在传统的校园设施基础上创建一个数据库系统,从而提高整个校园的办公效率,优化校园的服务功能,最终使整个校园程序整体实现信息化。简单的说“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娱和管理为一体的新型的数字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建设、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几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网络以及工作在这些网络之上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等。基本网络服务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应用支持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资源库等。

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个学校在三个系统的建设方面大同小异,有可借鉴甚至可通用之处。网上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往往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更不是相互抄袭修改就能应付的工作。万丈高楼从地起,最最基本单元是砖头。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大楼里的砖头。一门一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堆砌数字校园的基石。

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根本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又回到根本问题上来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呼吁我们的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图形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一切归根结底要求我们教师有教学经验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代赋予我们职业教育人的使命,我们应该勇敢承担起来。一方面依靠学校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要创造机会自学。机会来临时,可以紧紧握住。

参考文献:

[1]鲁昕部长重要讲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Z].2010.

第9篇:信息化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师角色;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007-04

New Positioning of Role of Teachers and Literacy in Proces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Li Jianpeng

Abstract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form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qual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s the entry point to explore the new positioning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roles and literacy.

Key words elementa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role of teachers; teachers in literacy

Author’s address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China 721016

1 引言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21世纪,同时也步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基础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范畴,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和素养的挑战,基础教育信息化呼唤中小学教师角色和素养的新定位。

2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一般把信息技术称为是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因此,对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即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的信息化分析,就不可能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1]。 那么,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什么特点呢?虽然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在只是初露端倪,但已经可以看到在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与传统的基础教育相比,有其明显特征。

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着信息化基础教育,技术层面的特征可概括为4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化使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信息存储简易、信息传输可靠、信息处理技术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共享,使人们的信息活动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2]。而教育层面的特点可概括为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以看做一个追求信息化基础教育的过程。

3 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及角色转

变的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必须认真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中小学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3.1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