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能力;重要性;培养方法

学前教育对少年儿童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受学前教育,使得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职能更加的多样化。如果幼儿教师注重在学前阶段对少年儿童艺术能力的培养,那么,将对少年儿童日后的艺术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开展之前,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家教育孩子,而不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进行基础教育。在这种情形下,大部分少年儿童的基本认知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养成的习惯也与父母有关,因此,得到的艺术修养也与父母大体相似。而在今天,大部分父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幼儿教师成了与孩子接触时间较多的个体,孩子的日常习惯和思维习惯大多受老师教育的影响,幼儿教师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要给少年儿童以人生的启迪,为少年儿童展开美好的社会生活画卷,使少年儿童在健康、快乐、勇敢、智慧的起点出发。在日常的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仅是少年儿童的陪伴者、守护者,更是少年儿童的引导者。所以,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由于幼儿时期是少年儿童大脑发展时期,所以,教师的传授更对孩子的思维素养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艺术修养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1.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幼儿教师自身修养的完善

艺术修养对一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由此可见,文化艺术修养在我们人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除了细心、热爱孩子以外,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形成,其中就包括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将艺术修养转变为个人的气质和教学风格,才能更好地影响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

2.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大部分的工作内容是与孩子为伴,通过与他们的游戏、教学等互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加他们的日常知识。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经常会与孩子一起画画、唱歌、跳舞,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艺术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和生活,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3.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

在现在的学前教育中,少年儿童接触最多的当属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促使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就要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使孩子们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积极生活。

三、教师培养少年儿童的艺术能力的策略

1.从自身出发,培养教师的个人艺术热情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作为引导少年儿童艺术兴趣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内心深处热爱艺术,将艺术视为终生爱好,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订阅相关的艺术杂志、报纸,随时关注艺术动态(定期观看歌剧、美术展、艺术报告等),并养成定期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热情地传递艺术方面的理念,带着感情地去欣赏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发现艺术的美和学习通往艺术的技巧,才能给少年儿童带来潜移默化地引导。

2.寓教于乐,增强学生艺术体验

孩子的心是天真的、需要引导的,要想使少年儿童真正愿意去接近艺术、感受艺术,就需要用真实的体验激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渴望,这样才能带动孩子以自己的心去感受艺术之美,对艺术产生求知欲和渴求欲,想要主动地走入艺术的殿堂。当少年儿童本身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幼儿教师只要多加引导,增加技巧方面的问题,就可以正确指引少年儿童的艺术方向了。教师要增加少年儿童学生对于艺术生活的体验。比如,经常组织小朋友去看电影,组织小朋友进行唱歌跳舞活动,鼓励小朋友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文艺演出,帮助小朋友编排节目以发掘小朋友的艺术潜质。通过多彩的活动和教师的传授,相信每位少年儿童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能力,发掘自身的艺术潜能。

3.以幼儿的需求为引导,增加贴近幼儿需求的艺术内容体验

作为幼儿教师,要关注少年儿童的需求,从幼儿的角度发现艺术之美。如,小朋友喜欢动画片,就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音乐及动物形象,方便在教学中使用,以对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进行引导。在讲解艺术技巧的时候,也可以将小朋友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世界中学习艺术、感悟艺术。在兴趣的引领下,少年儿童会更加快乐地投入幼儿园的音乐、绘画课程中,便于对少年儿童的艺术积极性进行引导,丰富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使少年儿童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进一步增强少年儿童对艺术的直观体验。

综上所述,艺术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能让少年儿童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艺术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以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和艺术能力培养为统一的目标,积极引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融洽的艺术氛围,让孩子们成为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参考文献:

[1]丁玲.浅谈美术教育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 时代教育,2011(2).

[2]李凤霞.幼儿绘画艺术教育引领策略.吉林教育,2010(10).

[3]汪艳秋,高庆春.浅谈学前教育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大舞台,2010(10).

[4]宋一.幼儿的心理特点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市场,2010(Z1):106-107.

第2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第3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89-01

幼儿舞蹈训练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姿态以及高贵的气质,增强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孩子美和艺术的熏陶,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模仿力、主动性和表现力等。

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有些幼儿舞蹈训练班却违背了舞蹈训练的目的,内容过于成人化,缺乏与幼儿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素材,从而使幼儿丧失了学习舞蹈的兴趣。

幼儿舞蹈有别于成人舞蹈,在舞蹈编排、动作、节奏、风格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幼儿舞蹈训练不仅能让幼儿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得到锻炼。同时使幼儿的创造力、主动性等到锻炼,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育能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曾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两方面概括说明了舞蹈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作用:“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正确的基本姿态。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同时,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经常参加舞蹈训练,能促进其肌肉、骨骼的生理机能发育。同时对“驼背”、“抠胸”等不良姿态起到纠正效果。外在形象对于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良好的形象,无形当中会让幼儿在生活中更自信,乐观。

二、舞蹈教育能对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儿童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迅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身心发展较快,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与疾病。舞蹈是视听觉的艺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更能开阔儿童的眼界,增强自信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实践证明经常参加舞蹈表演的学生,性格要更活泼开朗、进入陌生的环境适应性更强一些,长时间的舞蹈训练使得她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更自信,更有主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能更愉悦的看待事物。幼儿舞蹈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好奇感,能够激发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训练中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音乐、节奏、动作、情景表演等,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训练,使得幼儿的心理得到一定的锻炼,从而更加活泼、开朗,具备团队意识。

三、舞蹈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通过肢体的运动与创造力的思维进行表演。幼儿的模仿能力和想象力特别强,幼儿时期是人最好的记忆时期,通过感知和具体表象来认知世间万物的心理特点。要想表现出好的舞蹈动作,在学习舞蹈时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模仿这些动作,体会动作含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得到锻炼,开拓了他们的思维。舞蹈的学习需要记录大量的舞蹈动作,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集中精力记住舞蹈的动律、节奏和队形,有助于锻炼儿童注意力的集中。

四、幼儿学习舞蹈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学习。舞蹈《弟子规》以古代诗歌文化为伴奏音乐,让学生在玩耍的情况下,学习到了传统文化,舞蹈《赵钱孙李》以百家姓为伴奏音乐,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让幼儿学习了百家姓,从而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民间舞蹈教学中,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舞蹈,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对幼儿开阔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蹈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更能起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特点。不仅能够塑造人的外形,还能作用于人的内心,使受教育者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求真、向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舞蹈训练中群体配合、相互合作的思维,培养了幼儿对集体观念,团结合作的意识,对群体素质的构建和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进而促进了社会文明的提高。

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又是情感教育。普及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我们共同认识到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更好推动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曹迎.幼师舞蹈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信与自由[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7).

[2] 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整合课程研究[J].舞蹈. 2004(03) .

[3] 杨秀敏.对当前舞蹈教育的反思[J].科技信息. 2007(05) .

[4]朴红梅.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D].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第4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艺术能力;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能力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培养艺术能力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关键。笔者结合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就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加深对艺术能力内涵和要素的理解

艺术能力是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是精神世界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在掌握艺术知识的基础上,并对其吸收改造融入自己的思想,而形成的一种能力。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和评价与反思是构成艺术能力的三要素,这三个方面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艺术能力是人的一种内在潜能。所以,加深对艺术能力内涵的理解,能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儿童艺术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要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就需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才能提高儿童的综合艺术能力。要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就要掌握艺术能力的组成要素。一体验与感知。体验与感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过程。对艺术的感知是人们对艺术最初的一种体验,它是对事物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伴随认识的加深,人们就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验与感知两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体验与感知首先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直观形象的认识与感受,在此过程中,是儿童各种感官对事物的认识。然后是通过其他因素的参与,经过深入的整合和思考形成一种独立的、内化的思想,这一过程就是体验。二表现与创造。表现与创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接触与观察从而形成感知,再经过进一步吸收消化,完成体验过程,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识,这样的意识经过自己判断思考,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与超越,最后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艺术作品。表现与创造是在体验与感知的基础上,经过理性的批判分析最后形成的。三是评价与反思。评价与反思是人们对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这两个过程进行不断的回顾与理解,对隐藏在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了解哪些是积极的有利因素,能对艺术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哪些是负面的不利因素,会限制儿童艺术能力的发挥形养成,以及每一要素或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或结果都要清楚。评价与反思是对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更多追问、思考,正是通过不断的反思才使得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过程不断得到完善。

二、提高儿童艺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艺术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陶冶和升华儿童的心灵,培养儿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它能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让学生学会辨别善恶美丑、学会取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能够学会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儿童阶段是其身心发育发展最佳时期,此时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能有效减少不良因素对其思想品质的影响。让儿童懂得理解生活、欣赏生活和享受生活。二是能让儿童养成良好心态。通过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能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心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消除消极情绪影响,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心态能够使儿童快乐成长,提高其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能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理智思考。三是发展儿童思维,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能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对于儿童的文化学习也到头重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让儿童能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丰富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激发儿童的创新灵感。

三、培养儿童艺术能力教育的启示

(一)在儿童艺术教育时注重加强文化教育

体验与感知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关键步步骤,在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体验与感知。进行综合性感知与体验主要是指对儿童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以及艺术教育和非文化教育之间进行综合性体验与感知。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综合性体验与感知是指对儿童的艺术教育要和文化课教育采取综合学习,在进行艺术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把艺术和文化课进行融合,将儿童的艺术能力培养融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能提高文化课教学的有效性。在文化课学习中,也要顺应儿童对艺术感知与体验的需要,促进儿童体验与感知不断突破自身的限制,使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合理选择和引导儿童对艺术语言学习

培养儿童的表现与创造能力,需要儿童把艺术知识加以吸收消化后,并融会贯通形成儿童自身的内在文化。在表现与创造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虽然要求儿童掌握美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语言,但不是每一种艺术语言都能提高儿童的表现与创造能力。有些艺术语言由于使用不当,会对儿童的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三)积极引导儿童对艺术作品反思与评价

在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中,对儿童艺术能力的评价与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儿童看到一件漂亮的艺术品时,由于儿童的单纯与率真常常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表情、肢体动作或者脱口而说出赞美之词,这些表现都是儿童艺术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儿童艺术教育并不能仅限于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儿童对艺术作品进行积极评论与反思,要让儿童知道这些艺术品好在哪里,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哪些特点和地方吸引了你,要引导儿童对艺术品做出评价,这就是不但要让儿童“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儿童“知其所以然”。总之,要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提高对儿童培养艺术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深入理解艺术能力的内涵,掌握艺术能力的三个要素,在艺术教育中注重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此来全面综合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

作者:何立健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五化镇总校

参考文献:

第5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 键 词 :儿童音乐教育 业余儿童音乐教师 教学活动

近年来,业余学习音乐的儿童越来越多,随之增长的“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现象值得关注。当前,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这一领域“专业”化(专业音乐教师的业余教学)和“低水平”化(非专业音乐教师的业余教学)的两极现象普遍;而儿童身心的成长和培养儿童艺术修养这一本质目的并没有得到教师及家长的充分重视。因此,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些问题:业余儿童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肩负什么责任?怎么理解“业余”?笔者试图通过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层层梳理,探寻问题的答案。

1.教师的共性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组成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业余儿童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无论是从教育学还是人类文化传承角度看,教师都应具有教学能力和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明确的教育目的,的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首先,教学活动的“教”与“学”的互动性质,决定了它的某种不稳定性,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意志、行为的形成往往会给予某种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有责任感,对教学活动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有关人类心理、行为及教学等研究表明,教学有可控制规律性,即具有科学性可遵循。因而,应用教育学、学习心理学乃至教学论等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理论基础。它们也是各种师范类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可见,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传道”。

其次,教学活动丰富而复杂,除了教育内容各有千秋,受教育者个体的复杂性也是主要原因。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世界的,而人类认识世界的每种形式都具共同性和特殊性。因此,了解教学过程,既要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学生在教学中认识活动的具体特点。考虑到诸如学生个体差异、情感、价值观等非科学问题,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自由特征。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解决受教育者个体不同所带来的问题,例如因材施教。

可见,教学有其复杂性,但却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将有规律可循的科学性与自由灵活的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和人格的培养,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无论从事何种类型的教学工作,相应的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责任感共同支撑着教师这一独特的社会角色,教师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往往在于他们对这些因素的整合情况不同。

2.儿童教师的责任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教师有不同阶段的分工。儿童教师的教育对象被限定在“儿童”这一群体范围。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应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结构和驾驭教学的能力。目前对人类自身及诸多文化的研究分析已经表明,儿童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对他的行为、品格甚至是人格、个性的形成非常关键。但是很多人,甚至一些正在从事着儿童教育的教师都没有这种意识,认为儿童阶段只是以接受知识、认识世界为主,而忽略了它更是个性和人格的重要塑造时期。

儿童阶段的教育虽然是基础性的,但也因儿童这一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彰显了重要性。如上文所述,在“教”与“学”活动中会碰到各种问题,既然教学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本质特征,儿童教学就更需要研究其科学性规律,挖掘适宜于儿童学习的方式方法。如果只是为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不考虑儿童心理、生理等特点,采取粗暴方式往往会导致不当或相反的后果。对正在成长和逐渐形成个性的儿童而言,教师的一句话,一种态度,其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难以估量,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面对儿童这一受教群体的特殊性,对儿童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要求更强,机械性、单一化地教学,难以完成真正的教学目的。

3.儿童音乐教师的特殊性

教师和儿童教师在广义上有共同的职业要求,只是儿童教师具有某种特殊性和重要性。当教师儿童教师儿童音乐教师,加入了“音乐”这个限定词后,提出了一种具体而特殊的教育——音乐教育,而儿童音乐教师也成为特殊的教育者。

在所有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音乐无疑是最抽象、复杂的,尽管它的本质是以满足人们的感性需要为目的,但它同时又有很强的技术性操作特点。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特别是乐器演奏方面,不仅需要作为一种技能传授给儿童,更要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提高孩子的感知、感性能力,使孩子在掌握音乐技能技巧的时候,在本质上获得一种来自音乐的美的享受。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儿童音乐教师往往忽视儿童的接受特点(没有抽象思维、缺乏概括能力等),机械传授技术,不懂得如何通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教学,使孩子掌握音乐技术和学会欣赏音乐美感,因此,出现儿童美感体悟和掌握技术相脱节的现象。即使在专业儿童音乐教育中,学习了音乐而不明白驾驭音乐技术技巧之关键所在,以及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孩子也很多。更有许多例子表明,孩子们没有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得到丰富的美感享受,而受到枯燥的音乐技术和来自于多方面压力的“折磨”。所以,儿童音乐教师应该明确儿童音乐的教育目的,有责任并勤于钻研音乐艺术的教学。

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承担的是其他人文、科学学科所无法承担的角色,但儿童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儿童教育亦有相似的地方,即儿童这一受教群体具有共性教育特点。与此同时,音乐的特殊性本质决定了儿童音乐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而儿童的个体特点与音乐能力之先天差异又很大,如果简单地认为儿童学习音乐“只要努力就成功”,往往就忽视了问题实质所在。所以,儿童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真正了解儿童这样的受教群体特点,而且要深谙音乐的艺术特性。也就是说,儿童音乐教师首先不仅要以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儿童教育的共性知识基础,掌握并有能力驾驭必需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重要的是能够整合这些知识理论于教学实践之中,这正是探索和总结儿童音乐教学科学性、艺术性的目的所在。

4.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职业要求

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最后定语“业余”一词,限定了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教育对象——“业余”学音乐的儿童。与儿童音乐教师的广义性特征或是专业性所指有所区别,这一受教群体的特点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进行的是非专业性的、普及性的儿童音乐教育。事实上,许多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要么经过音乐专业的训练(只知道“要”教“专业技术”),要么根本没经过正规训练要么在专业技术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教得“一塌糊涂”)。面对长势“正旺”的业余学习音乐的儿童群体,业余儿童音乐教师队伍日益膨胀,有必要从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角度,就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方面,提出职业性要求。

业余儿童音乐教师应明确其教育目的,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目的。

首先,业余(儿童)音乐教育与专业(儿童)音乐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即教育目的不同和教学过程有一定差异,所以必须分析、探索适合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二者在音乐教育内容、技巧上又有必然的相似之处,能够把握和驾驭这种相似与差别,无疑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提出了客观的高要求。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艺术修养和认知能力。由于儿童的业余学习音乐和存在个体音乐能力差异等条件的限制,业余儿童音乐教学大多不可能达到“专业”的高度。除了强调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外,打破业余音乐教学高度专业化(特别是只强调技能方面的所谓的“专业”)也是一种必要途径。一些教师和家长出于功利性目的,让孩子参加音乐考级,教师往往盲目推进学习进度,实际上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孩子距离能够广泛了解和感悟音乐文化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必须明确教学目的,选择适合孩子们业余学习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何贯彻教育目的,在于探索业余儿童音乐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上文所述,由于教学的复杂性、儿童个体的多样性,以及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业余儿童音乐教师要特别重视因材施教,而不是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的同类“技工”。对极个别音乐能力强的儿童,适度增强专业性,而大多数只具有一般音乐能力的儿童,要探索更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而这一切应以拓展孩子对音乐的感悟和了解为基本原则,因为音乐不该只被当作技能性艺术而存在,它同时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广博的文化。业余音乐教师担当着音乐的普及性教育,所以更有责任“还原”音乐本身赋予的深刻内涵。同时,由于儿童时期受到的教育与影响非常关键,对于教学过程中影响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因素,业余儿童音乐教师应该引起充分重视。一些教学多采用单独授课形式,特别是乐器学习,往往有经年累月的持续性特点。教师有很多时间面对每个孩子,只有增强其责任感,才会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从而积极寻求科学与艺术的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对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的职业要求非常高,教授专业性强、教学弹性大。尽管其教学活动以业余性质的普及为主,由于受教育群体的日益膨胀,“业余”教学现已面临着“专业”教学的转换。换言之,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终归是以教学为载体,担负重要的教育责任,其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内在要求很高。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相比较,我国音乐教育要有所滞后,业余儿童音乐教学领域还是一片荒漠。业余儿童音乐教育的客观发展已经使得业余儿童音乐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研究日趋必要,亟待“先行者”的分析和归纳。业余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业余性质的“专业性”教育,但业余儿童音乐教师绝不该是“业余”水平的儿童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第6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幼儿舞蹈教育是幼教内容中的重要一部分,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获得不断的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情操和品德。但是,目前我国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着重视舞蹈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幼儿成长的错误教学。文章对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启蒙教育的时期,有很强的教导性。儿童在这个时期受启蒙教育的影响会较深,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影响也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重视,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幼儿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被不断的提上日程。幼儿舞蹈教育就是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是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有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根本,通过舞蹈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儿童在幼儿教育这个时期刚刚接受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接受很多的实物、通过幼儿舞蹈的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发现和挖掘儿童的爱好、特长、个性、不断的培养他们的爱好、特长、发挥儿童的个性价值。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幼儿舞蹈一般是不同感官的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的舞蹈对培养孩子多种角度的审美观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提上了日程。幼儿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特性,它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特点,幼儿舞蹈一般舞蹈时间短,内容结构简单,活泼有趣。幼儿舞蹈教育就是指通过舞蹈的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情趣,用艺术的气息不断的影响和培养儿童的价值观、世界观,不断的发现儿童的潜质,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幼儿舞蹈教育的长期发展以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幼儿舞蹈教育往往是放在幼儿音乐课中作为课堂的点缀,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真正的发挥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高尚品德。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幼儿舞蹈教学重技能训练,忽略了儿童成长发展的培养,与幼儿舞蹈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幼儿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幼儿舞蹈教育必须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断的改造和创新幼儿舞蹈教学,以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意义 

幼儿舞蹈教育是通过舞蹈、舞蹈教学的氛围不断的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幼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启蒙性的培养,来树立孩子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个性,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体育、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接触、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和体验一定的艺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儿童进行大量的运动,这有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并不断锻炼他们的毅力,持之以恒的信心,从而促进他们体力、智力的发展。此外,幼儿舞蹈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对儿童智力、创造力、审美观等的不断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在起点就应做好素质教育。 

(二)幼儿舞蹈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价值的培养 

幼教是一个儿童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用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为幼儿设计一些教育课程,促进他们的成长,幼儿舞蹈教育就是很好的选择。幼儿舞蹈教育首先是一种舞蹈运动,通过科学、协调、适宜的舞蹈游戏、舞蹈活动的训练,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提高儿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生理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不断的发掘他们的个性,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儿童。其次,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创造一种优美的气氛,不断的熏陶儿童,适宜的舞蹈动作,帮助儿童不断的锻炼自己,表现自己,从而不断的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培养他们内在的气质,提高他们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不仅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 

(三)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孩子智力、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首先,由于幼儿舞蹈教程自身的特点,幼儿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动作的练习,不断的锻炼身体柔韧度,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儿童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让他们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明白只有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从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幼儿舞蹈教学让他们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舞蹈动作的内涵,激发、启迪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此外,舞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幼儿舞蹈教育给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通过舞蹈动作,培养儿童对舞蹈的感觉,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四)幼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 

幼儿舞蹈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在幼儿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舞蹈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儿童在优美的音乐中,伴随舞蹈的动作,不断的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美感。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儿童提供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空间。让儿童在音乐中激发感情,让儿童不断的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舞蹈,乃至艺术美的感受,提高他们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是让儿童不断的进行学习、表演的过程,舞蹈表演是对生活的再现,通过幼儿舞蹈教育,让儿童接受舞蹈艺术,不断的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某些故事和现象。不断培养儿童的理解生活蕴含的情感。幼儿舞蹈多数是整体的、简短的形式,并且常常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演出的,这种群体幼儿舞蹈长期可以不断的培养儿童团队精神,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包容的品德。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修养。 

三、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舞蹈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审美修养和道德培养,而且幼儿舞蹈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不断的发现、挖掘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个性价值。所以,我国幼儿教育要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改革,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菁.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2] 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J].池州师专学报,2000. 

[3] 曾大地.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大舞台,2010,(01). 

[4] 邹丽阳.浅谈幼儿舞蹈[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第7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育 声乐教师素质 儿童声乐教学实践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专业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然而各个培训机构在师资、规模等方面却不尽相同。笔者仅从儿童声乐教学部分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希望能对儿童声乐教学的提高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并期待共同探索进步。

一、社会声乐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它的目的在于普及音乐知识,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社会声乐教学,尽管它的规模没有学校教学的规模大普及广,但它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养成,并且针对个人音乐素养提高设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歌唱是歌者内心活动、情感外露借声抒情的活动。歌唱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温馨、兴奋等审美享受,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作为第二课堂的社会儿童声乐教学,对于培养儿童自由全面发展、提高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社会声乐教学一定要严把教师关。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可见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1、正确的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教学的本职工作,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

沈湘教授曾经说过:“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个大师傅,根本没吃过红烧肉,却非要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同样不可想象。”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其本身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社会儿童声乐教学实践

1、儿童发声生理的一般特点和歌唱技能的培养

儿童的发声器官在此时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声带比成年人的声带短小,但在儿童之间相比,他们的声带也有长短、宽窄的不同。因此要求儿童唱歌时的音量和力度不宜过大。

音准是儿童较难掌握的一种歌唱技巧,它与儿童的听觉感受和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有关。儿童在歌唱时音准通常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老师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

2、教材的选择及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歌唱曲目教材的选择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学生演唱的能力。教师要以自己所掌握的良好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基础,善于总结课堂经验,合理使用教材,因材施教。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能动的正确使用教材和它的重要价值作用的,拔苗助长,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的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但还有很多社会声乐教学机构常年用一套教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可否认,教师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但有些家长不愿麻烦找曲目,不配合教师工作,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在这方面家长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声乐的学生,课后几乎重来没有唱过老师留作业的歌曲,课后作业大多数按时完成不了。而且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少儿身上,成年人较少。经询问原因,理由无外乎没时间完成,因为文化课作业多。可这也不难看出,家长对声乐学习的重视度很低。

3、考级和比赛的选择

唱歌是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而且要通过视觉表象。笔者在多年的音乐学习、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舞台实践对于歌唱这门表演艺术的重要性。每一次登台表演对于学生都是一种成长的经历。在增加自信心的同时,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歌唱技能也大大增强。也让孩子们开拓了眼界,在良好的艺术气氛中,一步步的深入音乐,陶冶情操。

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演唱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不是为了拿考级证和比赛获奖的荣誉证书,家长要明确学习目的,考级和比赛仅仅是一种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正确面对考级和比赛。

参考文献

[1]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第8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64-02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而幼儿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通过幼儿表演来体现幼儿生活的情趣,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绝大多数儿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学习舞蹈,以及各种场所表演舞蹈。而学龄前儿童更是离不开舞蹈,通过舞蹈教学,能够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因此探讨舞蹈教学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对儿童舞蹈教育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儿童时期舞蹈教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一般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和舞蹈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1.少儿舞蹈成人化。历届舞蹈评委和舞蹈理论家在关于幼儿舞蹈的点评文章中,其中都提到少儿舞蹈偏向成人化的问题,并呼吁今后少儿舞蹈能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儿童舞蹈中表现醉酒、爱情或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等仍旧很多,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严肃地对待它,解决它。

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指导老师和编舞老师都是成人,他们在编舞或指导时,未能用孩子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和思考所要表现的事物;其次,有些老师为了省事,直接将成人舞蹈稍加改动就拿来给孩子排练。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首先,表现为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我们注意到教师往往只注重让孩子单纯地去模仿学习舞蹈动作,并以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引导儿童去理解舞蹈背后及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其次,缺乏对儿童身心特点的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儿童往往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创新不够。

3.思路狭隘,缺乏创新。儿童舞蹈主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而许多的一线幼儿教师能够关注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但忽略了幼儿的精神活动。在舞蹈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幼儿缺乏有关经验,对舞蹈的理解局限于教师所教的几个动作,所以在舞蹈创编活动中,幼儿跳来跳去仍是那几个动作,显然缺少创新。而在选材的过程中,以动物居多,人物很少,通过对动物的模仿,表达儿童一定的意念,也是儿童舞蹈创作的一个方面,但跳不出动物的圈子,思维局限却是不可取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舞蹈教学在儿童时期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教育对学前时期幼儿的重要作用

1.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雕塑、舞蹈艺术有画的意境,有诗的魅力,有流畅的造型,有独特的形式美,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幼儿是通过感知和依靠现象来认识事物的,而儿童的生理特点又是活泼的、好动的,舞蹈通过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直观性,正恰恰适应了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幼儿舞蹈形式优美,动作有趣,且反映幼儿自己的生活。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再配以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又念又做,于是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参与舞蹈学习,在寓教于乐之中感知世界、认识事物进而受到审美教育。

2.提高幼儿的身体运动的机能。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曾强他们的体力,促进他们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学习舞蹈《大雨小雨》,通过用手模仿大雨的磅礴和小雨的淅沥的动作,可促进儿童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学习小碎步、蹦跳等动作可促进儿童腿部肌肉的发展,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儿童身体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儿童舞蹈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格。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使幼儿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热情的性格。因此,舞蹈对于幼儿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舞蹈《学做》通过各种操练动作和杀敌动作,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又如《采茶舞》中,通过舞蹈表现小姑娘清晨去茶园采茶,与小伙伴们一起劳动,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好品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富有情感、声音清晰的语言向幼儿说话,培养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等。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幼儿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不断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舞蹈表演力。

三、儿童时期舞蹈教育方法的改进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对某种事情开始感兴趣的时候,就是教他学这种事情的最佳时期。唯有教婴幼儿学他感兴趣的事情,婴幼儿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例如,以“花草”为主题的舞蹈动作,可以以一段话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艺术的想象力。

2.舞蹈教学需循序渐进。学龄儿童的发展是循环上升的,他们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逐步过渡。教育过程中就宜采取循序渐进法。如一位两岁幼儿在看到父母使用剪刀时,出于模仿心理,他闹着要剪刀,面对这种情况,就不能粗暴否定,而是要讲明剪刀的危险性,为幼儿准备一把安全的手工剪刀,提出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指导,从开始的学习会拿剪刀,到能用剪刀把纸剪开,再到能按纸上的线条剪直线,逐步增加难度,到剪出许多并列的直线,到幼儿两岁八个月时,已经能自如地使用剪刀去操作。这就是循序渐进进行教育的典型范例。这一方法在手工教学中,在其他方面如绘画、撕纸等艺术教育方面也是经常用到的。

3.运用游戏的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高尔基曾指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方法,他愿意游戏,愿意玩弄一切,他愿意在游戏中认识他周围的世界。”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学前儿童教学的特点。由于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水平很低,所以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就更离不开游戏法。他能提高婴幼儿的学习注意,集中婴幼儿的注意,促进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如对学前儿童进行歌唱教学,单纯的教唱会使他们很快失去兴趣,注意转移,而采用游戏法却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可根据歌曲的不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法,如学习《鸡小鸭》舞蹈中,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为小鸡,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而有意注意的时间就会大大延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游戏法是这一年龄段儿童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在艺术教育的其他方面也很适用。

4.引导儿童及时反馈并给予鼓励表扬。对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有明确的肯定,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学前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就更需要成人的表扬、肯定。如一位两岁多的处于在地上爬的儿童已经有了会走的要求,为他提供音乐,他只是随便乱走动,对音乐的整个过程非常满足感兴趣,对自己能随着音乐走动、跳也非常高兴,但这时只是走走跳跳,我们就要及时运用鼓励表扬法。当他在音乐响起时就走动晃,你赞赏的说一句:“你跳的是小鸭子舞吗?”本来是无意的跳,在听到赞赏后儿童就会有意地练习走路、跳、爬等,还会边跳边说出自己正在跳鸭子舞,成人的赞赏激发了儿童跳舞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儿童逐步练习,教育者就要根据作品及时指导,多给与肯定表扬,并要以商量的口吻或游戏的口气向儿童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经过恰当的指导,儿童的舞蹈水平及技巧、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

结论

舞蹈是一种美的艺术,它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领域所能比拟。因此,通过正确的系统化的舞蹈教学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为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1999(85)

2.郭明达.舞蹈艺术教育新体系拟议[J].舞蹈通讯,1956,(11)

3.赛亚平.浅谈儿童舞蹈教学[J].戏剧之家,2010(6)

4.孟文果.中国传统乐舞思想启示下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2)

5.高翠芳.99塔城“蓓蕾杯”少儿舞蹈大赛简评―兼谈音乐与儿童舞蹈的关系[J].新疆艺术(汉文版),2000(2)

6.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教育,2006(10)

第9篇: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92-01

一、学前教育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1、学前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对儿童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学习历史具有三种重要作用:(1)儿童通过学习历史能了解国家的过去和历史的大事,接受传统的价值观,促进儿童的社会化。(2)儿童通过学习历史认识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形成自我意识和个体认同感。(3)儿童通过学习历史丰富社会知识,增强儿童的自行信心和进取心。

2、学前教育中的历史教学是学前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表的重要资源之一,学前教育中的历史不仅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叙述,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深刻地理解过去,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深刻地理解现在,预见未来,更好地认识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时机。

二、学前教育历史教学的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对古今历史有着广博的历史知识,学前教育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将儿童教育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师在历史题材选择上要有针对性,适度性。学前教育的历史题材既不同于小学历史教学内容,更不同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两个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儿童学习历史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让儿童了解普通人的成就,希望、梦想和失败,帮助儿童形成重要的观念和价值观。

2、历史的结构由时间、人物、空间、地点、事件等因素构成,教师在选择历史内容时应从以下几个因素去思考:时间是历史产生的前提,是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历史的内容多种多样,既有个人和个体的历史,社区和邻居历史,也有县州省和国家的历史,世界的历史,教师在选择历史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内型出发,设计系列主题:个人历史。关于个体的主题有:我的一切,我出生的那一天。关于家庭、学校和朋友的主题有:我的家庭,知道我们的祖父母,我们在家里做的事情,我成长的社区世界。关于社区的主题有;了解我们的邻居和社区中的人们,我们社区的一些地方,我们社区的历史场所,我周围的世界。日常事件,分享每日故事,关于我自己和家庭的消息,我们省里的人,著名的人,外省的英雄。我生活的世界;其它地方的朋友和人,世界上的名人,其它地方的传说,著名的地方,世界旅行等。

教师在选择历史内容时,要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不应按部就班地执行教育计划,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倾听儿童的话语,关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适时更换陈列的物品,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鼓励儿童去观察和思考。

三、学前教育中历史教学方法

1、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历史的动力,只有当儿童发挥好奇心和想象力时,他们才能掌握和学好历史内容;尽管“现在的时间、过去的时间、很久以前的时间”这些时间概念很难呈现在儿童面前,但儿童也能理解;历史涉及周围的人时,就变得鲜活有趣;运用故事,传说、传记等吸引儿童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访问博物馆和历史景点,培养儿童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儿童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教师运用提问艺术促进儿童对历史内容作出反应。

2、教师不仅要让儿童主动地参与学习历史的过程,而且要把历史教育和儿童的自身经历联系起来,如要求儿童在日历上划出已过去的日子,观察与季节相联系的变化,以帮助儿童深入理解时间和变化。另外,家庭也是儿童接触历史的一个重要地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鼓励儿童访谈父母和祖父母,提高儿童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日常生活,提交儿童的学校历史,如:昨天操场上发生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