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1篇: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方法;激趣;扩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27-02

有专家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树,文言文学习是这颗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是茂密的枝叶。”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精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可是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语文教师,几乎每堂课都在遵循“字字落实句句对译,原意照搬”的原则,生怕漏掉了哪个诗词的意义和用法。久而久之,在枯燥的记忆和背诵中,学生丢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们常念一首打油诗:“一怕文言文,二怕白话文,三怕周树人,四怕周作人。”听了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文言文居然是学生们认定难度系数最高的语文学习内容,的确值得语文教师深思。文言文到底该教什么?怎样让学生用慧眼欣赏文言文的美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立足吟诵,以读代教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强调读。初中文言文大多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较易上口。大声朗读、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自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解读课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论语十则》一文,可设计师生对读、接力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文字后面的意义也在读中悟出来了。学生大量诵读,熟读成诵,会增强语文的感悟力。

二、授人以渔,学会方法,搬开文言文翻译的拦路虎

古人云:“供人一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文言文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时有路可循,有法可依。诸如翻译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以虚词“之”为例,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法,明确“之”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用法是三种:一是做动词,去、到;二是做代词,结合具体语句翻译;三是做助词,除了在结构助词中翻译成“的”,其余大多时候都不翻译。这样,学生掌握了规律,以后在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时,就可以对号入座。

三、缩短文言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潜在动力源于兴趣。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愿意学习文言文。很多文言文都可以画成精妙的图画。笔者在教授《醉翁亭记》时,要求大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心中美景,第二节课反馈交流时学生们兴奋地将准备好的图片拿出来。接下来让各小组代表上来展示自己组的作品,并解说自己图片的内容。师:刚才那一副一副美丽的景物画真让我们大饱眼福,这些画中,浸润着作者浓浓的情感。你们认为课文要表现的感情是什么呢?能用一个字来说明吗?生:学生齐声回答:“乐!”师:“乐”字就像一根彩线连缀起各幅画面。那么文章围绕“乐”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围绕“乐”字根据文章三、四节设计一些问题。(请学生各自设计,然后小组交流,找出较好的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共同交流。)生1:太守为什么快乐?因为太守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所以快乐。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生2:我认为除了美丽的琅琊山风景外,还有太守喝醉了酒的快乐。生3:老师,我不赞成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因为山上根本没有酒,他们喝的是泉水,怎么会喝醉呢?太守是因为看到人们这么开心才快乐的。师:谁能找出说明人们生活得开心的句子?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挥洒自如,情感逐渐更细腻,思维越来越敏锐,在想象的天空中他们的思绪尽情翱翔。

四、扩展迁移,延伸课外增强实效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华,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去揣摩。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文字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循序渐进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要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所以,教师有必要选择一些与课文难易相当、人文性较强的课外文言文作为训练材料来训练学生。当然,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的练习,一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消化、吸收,让这些优美的篇章“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学完了《卖炭翁》,可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这则故事改写成现代文。再如教学《孙权劝学》,笔者尝试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利用课下时间排演课本剧。终于正式“演出”了,学生们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每一组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出现了很多亮点,带来很多惊喜。事实证明,学生的体验表演绝对胜于“讲课+练习”的效果。这些引导学生“神入”和“移情”的练习,仿佛让他们穿越遥远的年代,驰骋想象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操和美德。这些新颖活泼的开放性习题,充分开拓了学生的创意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他们探究古诗文的兴趣。

记得特级教师韩军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员,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让每一位学生拿到开启文言文大门的钥匙,将那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世外桃源展现在学生面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仍将“上下而求索”,永不止歇!

参考文献:

[1]张鸿苓,张锐.中学语文教学[M].光明日报社出版,1987.

[2]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语文卷[M].海南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