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设计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设计调研报告

第1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设计;教学改革

人体工程学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主要服务于实用艺术,为提高事物的使用功效和舒适度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技成分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大,人体工程学已成为实用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门课程教学的成效也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是否能顺利展开,对相应的设计理论课也起到示范作用。如何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正确理解人体工程学的内涵,并将该课程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项目当中,是一个值得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人体工程学对于设计类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头疼的课。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人体工程学教学时还是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课终闭卷考试”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普遍有厌学心理,虽然靠在考前死记硬背都能基本过关,但考过之后很快就忘记。

2.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难以使学生从现实层面了解课程内容。人体工程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往往和社会实际脱节,难以使学生从现实层面了解课程内容。

3.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启发性。目前的教学比较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教授人体生理学、人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等。课程中安排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简单的家具进行测绘,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这种授课方式没有跳出传统模式固有的框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方法探讨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重视设计实践教学。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根据现实需要,教师也可挑选网上设计招标项目,如家具、展厅或环境小品的设计等,让学生自组团队,设计投标,当然教师也可虚拟课题进行。在这种实战或模拟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哪方面欠缺,为以后自学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2)合理运用多媒体。在课件的设计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将繁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图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3)结合案例进行讲授。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能更好地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更好地理解其使用范围和应用方法,在教学中就应注重运用丰富、典型的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工程学和本专业的关系,学会进行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设计。例如:在“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这一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各个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场景,除了选择书中介绍的案例外,还参考了大量和艺术设计相关的案例,特别是大量的人体测量数据与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关系,像室内展厅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展具设计等,就会涉及到身高、立姿双手上举高、眼高的相关尺寸等。

2.灵活进行课程设计。虽然人体工程学是理论课程,但是它的作业最好要求学生以简单的设计形式来完成,或者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进行辅助教学。(1)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重新理解,本课程设计了一次调研报告:“用人体工程学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校园环境”,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室外环境景观――寝室、教室、绘图室、阅览室等――坐具、寝具、文具等三个角度,去发现现实生活和校园环境当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此次作业可随着课程章节内容的展开逐步进行调研及资料的搜集,重点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2)小课题的设计。本课程安排了一次小课题设计“工作椅设计”,根据人体尺寸依据及椅子设计原则,分析目前学生用椅的缺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用的椅子。作业提交内容包括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及设计说明。(3)大课题的设计。大课题设计既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又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小型空间设计作为设计题目,如居室设计、书房设计、小酒吧设计、小办公环境设计或专卖店设计等,制定完整的任务书,要求根据空间功能恰当地分割空间、布置和营造空间,尺寸处理要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其中的家具及用具设计要以人的舒适使用为宜,并将设计意图以效果图的形式体现出来。

第2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工科院校

我国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使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如何顺应“新常态”的发展,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成了该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形势:“新常态”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总体形势下,建筑装饰行业迎来了巨大挑战:房地产投资和政府基本建设的大幅压缩、部分楼堂馆所项目的停建和装修档次的严格控制,使建筑装饰工程资源有所缩减,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社会对建筑装饰品质,如舒适性、艺术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富有专业精神的设计人才将是未来装饰行业所急需的人才。

2问题:滞后的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无法顺利对接

以笔者所在的工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历年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反映出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体系等方面还相对滞后: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侧重于美学的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无法完全契合工科大学自身的特点和师资、生源等现实条件,以致学生的各方面技能较为平均,与美术学院和其他文科大学同专业学生相比缺乏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第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具体表现在:教学观念滞后,知识更新缓慢;专业基础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规范意识薄弱,设计作品经常犯常识性错误;专业课程的设置脱离实际,学生的设计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甚至照搬、抄袭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预期效果。第三,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成绩评价的依据较单一,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关注最后的方案表达,对于设计过程重视不够,难以保证学习效果。

3对策:“新常态”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3.1量身定制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与美术学院和文科大学的同类专业相比,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术水平,还是学生的专业基础都有较大差距,但在文理交叉和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又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工科背景支持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要提升就业市场的品牌效应,需要找准自身的专业定位,利用工科资源和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

3.2以提高设计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改革

(1)将“工作室”模式引入专业设计课程群。“工作室”教学模式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德国包豪斯学院应用于当时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如今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高校教学中。从国内外成功的设计教育经验来看,成立设计“工作室”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首先,要构建专业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将“工作室”模式贯穿每个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设计教育同行和本校教师合作,共同指导“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及时了解新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促进设计同行之间、高校之间的良好互动。最后,要积极寻求本土企业的支持,将“工作室”的研究课题与企业在研项目相结合,由企业提供设计条件和技术支持,构建设计、工程、市场紧密衔接的设计创新链条,提高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搭建多学科交叉的选修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要求设计师在专业的基础上兼顾多面。例如,在公共建筑的装饰项目中,必须了解建筑物理的相关知识和消防、电气、空调等系统的运行原理和使用规范;在办公场所设计中,需要清楚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内涵和使用原则,以便研究企业的标识、标准字、标准色等在设计中的应用。因此,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注重各艺术设计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精简课程数量,提高教学质量。(3)培养学生的设计深化能力。由于课时原因,室内设计课程中除了讲授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方法外,往往没有条件再针对装饰细节进行专项讲解和练习,以致学生容易忽略对细节的关注,设计作品粗糙、品质较低。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装饰工程要求设计师具备更高水平的方案深化能力。对此,应适当增加专业课程的课时,同时强调设计细节的重要性,针对一些重要的装饰细节,安排2~4课时的专项练习,如装饰造型的收边处理、石材的铺贴和拼花练习等。

3.3教学评价体系从看“结果”到看“过程”

进一步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将设计过程纳入考核范围,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设计过程中采用分段评分制,对设计前期调研、初案设计、方案深化等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段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来源。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重视设计过程、教师掌控设计进度;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原创,杜绝抄袭。第二,设计成果的评价多元化。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组成的评分小组,对一些重要课程和实践项目可邀请校外专家、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参与评分。评价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设计成果,可以将调研报告、设计草图、方案汇报等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评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师生教学信息交流平台,将评价的结果即时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分析并解决问题。综上所述,“新常态”下工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根据设计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结合工科院校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的办学条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搭建与岗位需求接轨的课程体系,注重细节研究和设计规范训练,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堂教学体系的融合,创建以工作室为主要形式的设计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出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形势展望[J].住宅产业,2015(11).

[2]王文玲.环艺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建筑,2011(7).

[3]倪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新构建探析[J].大舞台,2015(12).

第3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各小组撰稿人、策划人员、设计创意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地到图书馆、书店、网站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有的还需要深入巴克瑞西点坊索取更为详尽的商业信息。之后,各小组将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经过论证确立好设计目标。最后,教师听取每组的汇报,肯定每一小组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确定的设计目标,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结合市场状况研究各类信息资料、报告调研结果。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网上市场调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提高调研效率、节约调查费用、调查数据处理比较方便、不受地理区域限制等方面。在巴克瑞西点坊的广告市场调研中,各小组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网上调研的方法。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购买西点的原因、西点新鲜程度的影响、西点的消费人群、西点屋的环境以及西点的消费方式等。之后,确定抽样方案及样本容量。如针对巴克瑞西点的不同年龄层次以及不同消费方式的消费者进行分类调查,了解如学生、上班族以及老人各自不同的购买动机、消费习惯以及购买频率等,也可针对店食以及外卖不同的消费方式进行调研,还可进行西点的包装设计、店内的环境设计的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撰写出调研报告。创作构思草图利用调研报告做好思维导图,把创意性词语和记忆性词语这些文字要素与图形、色彩联系起来,各小组集中讨论商定找出创意闪光点,产生最能吸引人、最能引发联想和深刻思考的创意,设计出设计草图若干幅。这一阶段要善于利用草图展现创意,及时将大脑中的创意思维通过画笔迅速的表达出来。比如,巴克瑞西点坊是一家专业经营时尚面包、芝士蛋糕、西点等烘焙食品的连锁机构,下设生产工厂、连锁门店,所以设计的元素基本上可以蛋糕跟面包的产品图片为主。在创意构思过程中,户外灯箱设计小组反复讨论后认为户外广告在室外街头,目标客户是匆匆而过的行人,要求广告在繁杂拥挤的信息空间内脱颖而出,因此用极为简洁单纯的视觉表现,更能引发人们的关注。[3]所以画面中采用了巴克瑞西点坊主打明星产品———泡芙和黑森林蛋糕的图片为主要表现对象,文字部分仅采用主广告语和品牌标志表现(图略)。在完成一系列草图后,适时地选择一些草图改进发展为初稿。方案完成后,等一段时间再对它们进行重新的审视,是否真地传递信息准确有力,是否真的与众不同。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欣赏评价,以此来检验创意是否真的可行。创意小组考虑到食品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新鲜,所以将广告语中的“新鲜”二字在表现时选择放大突出处理。

项目设计完善大量的设计方案是设计质量的保证,只有竭尽全力的思考,全方位多角度的设计,才可以创造出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各小组的设计创意人员联合其他成员将完成的广告初稿进行比较,确立最佳的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文字、图形、色彩等要素在版面排列方面还可以有哪些改进的地方等,之后由设计创意人员反复修改予以完善。比如在巴克瑞西点坊宣传册的设计中,同学反复讨论后觉得可以采用剪切的标志分割左右两边的画面,以虚线与剪刀为标志,表示剪下来,可以当现金用的。此阶段既考察创意设计人员的广告创意水平,又检验各组员的沟通表达、协组织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察。形成最终定稿将最具表现力的方案深入发展,进一步探索表现的可能性,竭尽所能地尝试表现创意的各种技巧,寻找最佳的表现手法对创意进行最深刻最恰当的表达。推敲图形、文字、色彩等这些设计要素的各种表现。比如巴克瑞西点坊宣传册的设计,在展示品牌及产品本身的基础之上采用了抵用券的形式,主要考虑到对于产品的宣传有较好的帮助,可以起到二次宣传的作用。根据创意去创造图像,是制造新鲜、表现到位的关键。数字化时代,我们的设计表现手段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巴克瑞西点坊产品系列广告的设计采用实物拍摄加电脑辅助设计的方法。摄影表现时,可以聘请专业摄影师,也可以自己动手去拍摄。各小组的电脑设计人员根据最终定稿进行电脑设计制作。作品交流展示各项目小组将设计成品选择恰当的实施方式,原则是使客户广告费达到最经济有效的利用。当今时代,刻字、布幅等老的广告业务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需求,广告需要更好的表现力,所以很多广告客户选择喷绘,喷绘有更好的色彩、更多的艺术变化、更强的表现力。所以巴克瑞西点坊广告设计的最终输出方式选择了喷绘,其广泛的应用空间保证了户外灯箱、宣传画册、门店展架等不同方式的广告宣传。之后,各小组将项目成果汇总进行展示交流,可采用作品实物展示与叙述讲解相结合、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汇报演示,将自己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设计成果评价设计成果评价不仅要对广告作品的完成质量如广告的创新力、销售力、传播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设计项目中的表现情况如团队协作精神、参与竞争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学生在多方位的评价体系中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完善日后的学习。最后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行家共同评价给出各小组的成绩。

项目选定的合理性教师提供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是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是否基于广告设计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项目的选定要符合目前广告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注重引导学生从策略方法向准确有效的广告创意及表现发展。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教师提供的项目要考虑能否引起学生兴趣,内容是否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否则会导致项目难以顺利完成。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项目的设计上由易到难,从客户沟通开始到前期策略,到创意构思、设计、表现,使学生由入门新手逐渐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能手。项目评价的公正性在进行设计成果评价时,教师既要看学生设计作品的完成质量,更要关注他们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要考虑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多维性评价,从作品定位、创意、制作等方面进行评价;阶段性评价,从完成工作任务的阶段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有校企结合评价,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要突出过程考核,注重能力考核。广告设计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基本规律,重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科学地运用项目式教学,是推进高职院校艺术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的艺术教学只有不断地探索,走出学校、面向市场、步入社会,才能为装潢公司、广告公司、设计事务所及其他相关行业输送更多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

作者:孙璐周军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第4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1.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评价存在的问题

《园林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主干课程之一,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项目化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透彻地理解书本中空洞的设计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但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评价存在的以下问题:(1)评价过程中欠透明公开评价过程是构建民办高校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中,既要关注职业能力的评价,也要关注职业技能的评价。项目化教学《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设计评价体系需评价者对项目的流程有整体的把握,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一些民办高校欠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双师型”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师,一些教师还欠缺评价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被评价者无法给出正确的评价指导,导致评估过程中欠透明公开。(2)过程性的评价不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收集到学生们都是相同的信息,产生同样的场地评估和汇报结果,学生逐渐地对《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热情不高。教师不能从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状态,很难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3)评价手法较单一民办高校大部分的学生成长于一个以“教”为中心,强调技巧、规则和记忆的教育环境中,“分数”和“评级”制度成为评估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尺。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需要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评价个人、小组、教师、企业四位一体。一些教师有时候会将某次测试分数等同于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把不佳的教学效果归因于教学条件差,可能导致教师从无法全面地评价自己的整体教学设计。一些学生会把自己的不佳学业表现归因于教师或归因于自己的环境等。一些教师给予学生要么合格,要么不合格,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在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办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标准,逐项对自己进行评价,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2.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和原则

根据国务院总理2010年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重点扩大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层面首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结合民办高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以下原则。(1)鼓励性原则就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能力,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成绩评估、测试的过程。(2)互动性原则互动是指在主客体间构成相互作用的过程,动态生成过程是在教学的“互动”中形成的,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每个人,这里的“互动”不仅指学生与学生,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传递者、重组者和生成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活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互动性原则是指人与景观之间、人与人之间发生物理的、情感的、化学的相互作用。应极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3)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着重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构建职业能力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评价是自我评价能力,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利他们具备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应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4)四位一体的多元性评价原则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是基于四个独立评价之上的综合动态评价,评价不仅应当是多维的,而且应当是多元的。由学校景观专业教师、景观设计企业设计师、受评价学生和学生成员组成团队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成果在量性评价综合基础上的作出质性的评价。评价标准和条款,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经得起实践考验,能反映受评价学生的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学识水平、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

3.构建职业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实施方案及评价方法

在进行构建职业能力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时,将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相结合,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1)进行项目实施前的评价,组建项目小组项目实施前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态,主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诊断性评价,以便对项目活动的实施做出最有效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项目小组(2-3人),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使项目活动有效顺利地展开。各项目小组成立后,应尽快组织召开项目小组专题会议,将项目小组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项目节点、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并制订措施,编制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期,教师带领项目小组到实地调研,通过拍摄、速写或以文字记录等方式,获取场地风向、日照、植物配置、景观朝向以及使用者活动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作静态观察和记录,互相讨论与切磋,共同提高技术水平,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的组合和应用等能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实训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2)形成性的项目中期评价在项目实施到一半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中期测评,主要依据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观察、小组测评等方面,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程度进行分析。项目组成员根据场地性质及设计要求,确定功能分区、视线分析、景观分区、植物素材、空间序列等环节,确定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完成方案构思阶段。在不同方案在比选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场地特征评价出学生的优劣方案。教师利用评价掌握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活动中完成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现场指导和讲解,及时对项目的相关任务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在中期阶段结束后,学生利用评价的信息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小组内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进程,根据中期测评结果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3)多元性的项目终结性评价在项目最终完成之后,多元性的项目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小组工作的评定与认可,检测学生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重要指标之一。《园林景观设计》成绩评定由出勤率和课堂表现(30分)、前期和中期过程评定(30分)与最终设计作品评定(40分)三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项目设计与创新设计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在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和协作能力三个方面的表现做出评定。最终由设计作品的设计构思、植物配置形式、主要景点手绘透视效果图和意境解释图片合理性等进行评定。任课教师在考评过程中,要综合组员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专家四部分,以实现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岗位知识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对项目实施过程、技巧等及时进行总结,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评价和验收阶段之后的优秀作品可以做成展板长期展示。

4.结语

第5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任务和目的

通过调研和收集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变化趋势,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次调查突出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的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往届毕业生。

二、社会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广告行业持续升温,艺术设计专业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专业设计人才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人才。

长期以来,广告行业鱼龙混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正规广告公司人才市场占有份额相对较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正发生着改变。随着近年来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广告行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艺术设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批规模小设计水平低的公司将被重组兼并。个性化、时尚化、正规化、专业化的艺术设计公司正逐渐占领市场的主流阵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在客观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调查结果

(一)市场概况

据2016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1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9.47%,业务人员80.8万人,占47.27%,其他人员是73.9万人,占43.2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二)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三)就业领域

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以及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热门的行业。

(四)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3500―4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5000―7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7000―9000元之间。

(五)专业要求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2)发明创造的能力;(3)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4)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5)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需要掌握的软件:熟练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认为:平面设计分类及就业岗位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本专业在校生,要掌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理念与电脑艺术创作的技能,熟悉经济、文化和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中外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和的能力,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以及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外企业进行形象策划。能自主创业。从艺术素质来讲,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训练,具备本专业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对在市场上的发展尤为重要。还要建立市场营销观念,具有分析和解决具体操作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协调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电脑能从事专业艺术设计工作,具备与装潢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实施和经营管理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相关学校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五、建议

1.装潢艺术设计是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装饰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2.建设以室内设计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展览展示设计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打造本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3.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4.结合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高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并以此为目标,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律,师资结构、教材系列和与其相对应的实训基地。

第6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作室;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09-05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强调发散性形象思维,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高,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特征比较明显。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引,以“包豪斯”学院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我国艺术专业教育的实际,探索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不仅仅对应文化创意产业,而且渗透于所有的产业之中。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总体策划、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七个环节,其中加工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低端的部分,而产品设计居于产业链的中高端,艺术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核心。依据产业行业进行分类,艺术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动漫设计、展示设计……

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建筑、环境规划、园林景观、绿化、室内装饰、家具、厨具、灯具、家纺等产业的迅速发展,艺术设计人才是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以汽车、电脑、电视、手机、数码相机等为代表工业产品中,外观设计成为产业的重要驱动力,以注重产业外观设计为重心而成功开发出iPhone和iPad两款产业的苹果公司,在近一两年引领世界电子产品的潮流,提升了艺术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地位。

以动漫影视和游戏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则是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人才培养、媒体准入及播放时间控制等,对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平台,以中国进出口的商品交易会为品牌的系列会展活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引擎,会展业的核心之一即是产品展示。

随着区域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广州市近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广州地区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的前沿,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作支撑,积极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作为设计学起源和目前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学的德国包豪斯学院,自世纪之初就创建了以设计制作工作室为核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包豪斯”模式教育理念体现在: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力求学生作业与企业项目有机结合。这一理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国近年在以工作室为平台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非常的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下是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模式: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孙以栋等构建了基于工作室制的“厚德健行,创新创业”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面向市场创业能力的培养;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宁绍强等从工作室的概念、功能与任务、设置、教师配置、教学组织、操作与管理等方面,探索了营造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的方法;广州番禺职业学院张来源提出了“技能+项目”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想,通过合理选择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项目教学模块,借助“公司化”实训管理制度和运行方案,推进实训全真性、职业性、企业性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焦万鹏等提出了“系部+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以组为建制,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公司工作过程为平台”的教学模式;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的杨可妮提出重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单位,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教学体系。

以上研究,为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它们都将焦点集中到了“工作室制”本身,忽略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成长过程。学生不可能一入校门就具备完成企业项目的能力,其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

三、基于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扎实的设计知识与技能,良好的设计创意,并能付诸实施的综合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国内外大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证明,基于工作室平台,将项目引入教学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模式。

1.构建“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工作室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学的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教学实践。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有以下三点思想:①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通俗来讲,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经验的积累,重视情景体验式和互动协作的教学模式。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①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②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③力求学生作业与企业项目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工作室建设・1基于工作室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2.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

学生刚入校门时并不具备完成企业项目的能力,企业的真实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设计标准要求高,产品制作要求一次成型,讲究成本核算。及时地按企业要求完成真实项目,对于专业技能较低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困难。

学生的设计知识与技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创意创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模拟或仿真项目的反复训练,学生取得较强的专业技能之后,才能充分利用工作室平台,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我们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模拟项目教学,专业课程群的仿真项目教学,专业核心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群的真实项目实习教学。在第一个阶段主要完成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将模拟项目、比赛项目渗透到专业基础课,完成基础课为专业课搭桥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将仿真项目和部分难度较低的真实项目引入专业实践课,通过“单项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渐进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流程职业综合技能;在第三个阶段主要是着力提高创意创业能力,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完成综合训练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岗位的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三个阶段的能力训练都可以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实现,但介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师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有限与大规模教育相矛盾的现实,第一、二阶段的技能训练最好主要集中在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境而建成的大规模的实训中心完成,前两阶段少部分技能训练和第三阶段的创意创业能力培养在工作室平台中完成,可以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3.“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的人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二个层面:第一层面,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和环境,建设一批大规模仿真实训中心,配置相应的工作室,将模拟项目和仿真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二个层面,与品牌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配置一批创意设计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教学,以工作室为平台组建由企业专家、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的产品开发和教学任务,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意创业综合能力。

四、“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索出一条适应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道路,总结提炼出“技能+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如下:

1.“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规律,基于工作室平台,“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专项调研,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立与培养,实训场所及工作室的建设,模拟、仿真和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递进式能力训练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环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企业专家、兄弟院校专家和毕业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产业经济发展变化及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深刻分析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按照专业和专业方向,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及发展趋势,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或者按照“模块化、递进式、重素养、强实践、双证书”原则重构课程体系,重点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创意创业综合能力为特色”的递进式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图案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设计基础;

【专业核心模块】:材料及应用、专题设计、后期制作、项目管理;

【专业拓展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展示、品牌策划、营销;

【综合实践模块】:认知实习、市场调查(专业考察)、写生、材料应用实训、专题设计实训、制作实训、专业采风、毕业综合实践(半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论文)以上的课程体系是各类设计岗位具有的共同能力及对应的通用课程体系,不同的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对应的课程体系也有所不同,或存在不同的侧重点。

如现代服装业强调服装工艺、服装品牌策划、服装营销、服装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广告业强调创意和项目策划能力;环境规划强调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设计能力;室内装饰业强调灯光与照明、家具与厨具设计能力;影视动漫业强调原画创作、剧本创作、音乐运用、三维建模、后期合成与制作等能力,动漫游戏业强调程序设计、游戏关卡设计、多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设计、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各专业方向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将有所变化。

(3)通过从企业引进高水平的一线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有计划派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进修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等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学团队,通过纵横向项目研究和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教学团队的实战能力。

(4)依据课程体系,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和真实工作环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或仿真,同时满足集中讲授、分组讨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专业实训室,根据课程需要配置相应的基础训练工作室;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设计方向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工作室,如图1。

图1专业配套创意设计工作室配置图 (5)将模拟、仿真和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按照竞赛和职业资格能力要求,建立课程标准,组织开发校本教材,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项目―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并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分组讨论等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6)根据课程特点按类别分阶段组织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意创业综合能力训练。

第一阶段,以模拟项目和竞赛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专业实训室或工作室平台上,组建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小组,按照“市场调研(采风、考察)――示范教学――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完成设计――作品展示――教学评价”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实现以项目为主线的专业技能训练目的。

第二阶段,将仿真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市场调研――示范教学――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产品设计――产品制作――产品展示――教学评价”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达到以仿真项目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流程职业综合技能的目的。

第三阶段,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借助创意创业工作室平台,组建企业、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产品研发小组,按照“市场调研――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产品设计――产品制作――产品营销”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达到以真实项目开发培养学生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7)建立注重过程考核和由企业、教师、学生、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一步教学活动很重要,团队合作、集体精神更加重要,在完成企业真实项目时,最终的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与肯定,将是教学效果的最好评价,因此,建立由市场检验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

2.“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工作取得的成果

学院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领域,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工作室的配置、项目的引进与切入、教学团队的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专业技能的训练、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到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服装设计专业建有工作室6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有工作室2个,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工作室2个,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工作室4个。

以工作室为平台,教师学生团队获得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6项,其中,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与企业横向合作课题30多项。公开30多篇,公开出版教材20多部。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100多项,其中包括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作品荣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铜奖(国家级),2012年届中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设计大赛3D游戏三等奖,2013年中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策划一等奖,2011广东省第21届“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动漫作品类二等奖,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技能大赛10多个一等奖。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获得2009年广东省大学生时装设计银奖;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获得2011年、2012年、2013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作品5个一等奖。广告设计工作室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创作的陶艺、广告、插画、装帧、包装作品在全国多个专业赛事中获得20多个奖项。如教师陶艺作品第二届中国西部陶艺精品年度展二等奖,“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学生设计作品获“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奖赛” 装帧类一等奖,“中南星奖”(学生组)装帧类二等奖,“创意中国-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一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学生组)设计类二等奖。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合作创作的设计素描作品《流淌》 获得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组委会等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金奖,并荣获“金紫荆艺术奖”;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第六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奖”荣获居住空间工程方案“优秀奖”。

各工作室承接了企业项目30多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服装设计专业为承牌设计制作香云纱100多款,为标奇牛仔开发产品200多款,为婴适康童装开发产品300多款;广告设计专业为广州手表厂的第十六届亚运会纪念手表外观设计项目,设计的多款手表畅销于欧美市场,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环境设计工作室:与广州尚逸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创作了保利房中环广场、沈阳保利十二橡树庄园、北京宋庄美术馆、保利广场金沙洲等10多个项目的环境与室内装饰设计方案,获得用户的采用,并投入实施。

3.展望

“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广州市政府、教育局、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不仅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获得立项,并在市教育局主持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获得立项,2012年市财政已经批准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10个工作室的建设,为进一步探索“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规范工作室建设,有效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加强校深度合作,学院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新思路,要求每个工作室每年必须完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专题调研并撰写详细的专题调研报告,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研发团队,承担企业项目或纵向研究课题,将项目内容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丰富办学成果。

五、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与其它学科专业不同的特点,特别重视学生的实战能力训练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要求学生对市场具有很强敏感性,只有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将模拟项目、仿真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达到一定基础上,充分利用创意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力求让学生作业与企业真实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创业能力,不断完善“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孙以栋.厚德健行,创新创业――基于工作室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装饰,2009(1).

[2]宁绍强,穆荣兵.从包豪斯的“作坊”到今天的“工作室”――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营造探讨[J].艺术教育,2010(3).

[3]张来源.“技能+项目”教学模式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思考[J].艺术评论,2007(9).

第7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转变应天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思路,新的校企合作思路是:“两个转变、三个强化、四个整合”“两个转变”即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单边培养转变成学校与企业双边共同培养,教学体系由单一的教学体系转变为综合的教学体系。“三个强化”即强化实践意识、强化创新意识、强化团队意识。通过强化实践意识,使学生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环节,参与企业的培训和实习,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强化团队意识,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实习实训室有集体荣誉感。“四个整合”即针对企业的要求,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将前期积累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以及后期的订单班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整合,以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整合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基本理论做到“必须”、“够用”,专业知识做到“实用”、“管用”。

整合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引进新的企业授课方法,增加授课地点,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整合,使这些方法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针对校企合作,重新定位专业人才特色:培养效能型人才。(1)培养学生的四大基本效能:能学、能想、能说、能干。市场营销专业通过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调研,发现企业需要员工具有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做事能力。在如今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里,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今后学生能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而是为了让他们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好准备,最基础而又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四大专业效能:能调研、能策划、能销售、能管理。我们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也有自己创业的,所以我们的学生要懂技能、懂管理、宽知识、能创业。企业的营销工作都始于市场调研,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市场调研的能力,包括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专业培养创新:针对校企合作,差异化定位、职能化培养。(1)专业培养方向差异化。2012年,市场营销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向,分别是营销策划方向和市场经营与连锁管理方向。这本身就是差异化定位了,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已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方案。而且效果已有显现,不仅招生情况良好,而且有企业找到市场营销专业,协商与连锁或策划专业未来合作事项。(2)订单培养差异化。市场营销专业正与五星电器合作,准备在2013年上半年开始五星电器订单班,共1个班,约30人。我们改变了以往由学校单边培养的模式,真正转变成学校与企业双边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订单班的学生由学生自愿报名、五星挑选的方式,课程的教学也由以往学校老师的单一教学转变为企业和学校老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授课、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3)顶岗实习差异化。市场营销专业每个学生的性格和能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优缺点和兴趣特长出发,根据人才特性进行差异化定位。

专业教学创新:打造适应校企合作的技能化营销教学。(1)建立适应企业技能的课程体系。根据合作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建立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本着理论“必须”、“够用”,专业知识“实用”、“管用”的原则,减少理论课时比例,增大技能课的比重。市场营销教学计划紧扣社会和企业的技能需求,教学计划中的实践、实训内容与企业所需技能无缝连接。并把集中实习列入教学计划,委派专人负责组织和指导,校企共同进行考核,通过课程体系技能化和教学过程的实践化,把技能实践教学落到实处。(2)改变教学方法手段,讲练结合一体化。适应校企合作教育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能力培养。把代表职教特色的“职业技能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企业的任务作为学习案例和学习项目引入课堂,从而改变以往引用“过去时”案例的现状。在教学地点上将过去单纯的“固定教室”转变为“固定教室、一体化教室、实训教室、企业课堂”等多种教学地点的选择。相对集中的理论课在固定教室上,相关的技能实践可在一体化教室、实训室上,有些技能可以带到企业现场教学。这样可以讲将练结合一体化,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3)企业技能实训作为实训教学的中心。市场营销实训方案支撑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在原有实训体系上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而职业素养的养成则包括全真仿真环境设计在内的职业素质训练、职业认识、团队精神培养、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等内容。通过这两大体系的课程开发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与企业的用人需求无缝对接。为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4)开展针对性的技能性订单班教学。我们与五星电器正在洽谈订单班,目前我们已与五星一起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中小企业纳税实务》、《连锁企业特许经营》、《奢侈品销售管理》,将《品牌策划实务》和《市场营销策划》合并,《经济法案例解析》、《商务应用文写作》缩减课时,《商品学》由五星电器各产品类的负责人来讲,讲课地点有固定教室也有卖场。其他很多专业课程基本都由市场营销专业老师和五星电器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五星电器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培训或完成具体项目任务,校企合作共同授课的模式更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技能。(5)学历教育考核与企业技能鉴定考核结合。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中,必须把素质教育和证书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职业技能考核的重视度。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专业课和技能课都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师资发展创新:培养适应校企合作所需的老师。(1)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了使老师能跟上企业的步伐,能更好指导学生完成企业的任务,我们一直培养双师型老师,除了加强老师的教学以外,定期安排老师到相关的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培养老师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在订单班的教学中,安排老师听五星电器的老师所讲的课,不管是讲座、报告还是实践教学,都该学习企业的经验。除了现有的校级技能大赛以外,可以鼓励老师参与省级以上的各项技能大赛。(2)申请考试改革,加大技能考核。目前营销教研室加大课程考试改革,不仅改变了以往的书面考试方式,还进一步加大与企业合作,加大技能考核的力度,比如将企业的任务项目拿来考试,考核标准参考企业的标准。这实现了校企共同出题、共同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技能,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融入企业的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校企合作取得一定的成果。合作的企业中大都是大企业,涉及到家电、房产、保险、酒店管理、百货业等。这些企业都有较多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并有完善的保障体系,这使我们的校企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市场营销教研室在未来校企合作发展的道路上,若一直贯穿着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定会发展的更好、更长远。

作者:王薇 石林 芮琳琳 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广东、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做为全国会展经济的高端市场,竞争高度集中,同类参展商短兵相接、争夺客户,入宝山却空手而归的事情并不鲜见。企业要在这样一个完全向买方市场倾斜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严慎甄别,科学决策,精心筹备、全力操作,完善后续服务”是保证会展招商成功的关键。笔者将多年主办、承办展会和参展、参观的体会与诸君分享,并求教方家。

一、严慎甄别、选择展会

在决定参展之前,必须考虑自身的需要和市场条件,以展示招商、企业形象宣传、学习交流三大功能为目标价值取向,从展览的规模、时间、地点、专业程度、目标市场、参展目的等各方面,做调研、选择,综合专家意见,决定是否参展。

一问:展会主办者的权威性、行业地位。

企业应鉴别动辄以“中国”、“国际”冠名的酒展,这其中不乏拉大旗做虎皮的。要打全国市场的,宜选择由中国酒协(商会)、中糖集团举办,在业内具有相当影响的展会;要重点突破区域市场的,最好去面向局部地区的协会(商会)主办,有各地专卖局(办)支持的展会。

二问:展会的市场影响、市场辐射范围

该展会是否覆盖了你所需的市场。辐射范围不同,参展商构成差异较大,对招商效果影响很大。

三问:专业观众的数量、质量——这是展会成败的重要元素

人气旺并不意味着展会的成功,能吸引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才是展商最关心的。广交会之所以让众多国内企业趋之若骛,就在于进场的十几万海外专业观众。

四问:展会的宣传传媒、推广方式、力度

是否在主流传媒与网站(如《糖烟酒周刊》(原《华糖商情》)、《新食品》(原《糖酒快讯》)、《酒海观潮》)上展会邀请,在宣传上的投入是多少,参展者和参观者的反馈如何?

五问:展会的举办时机。

展会与特殊节假日或事件不冲突,与广告和促销季节相吻合。酒类企业宜在七、八月参展,使其成为新产品的台,使经销商在国庆中秋销售旺季前,有足够的时间铺货、进店,厂商的生产也能配合。

六问:以往届次展会的成效

研究以往该展会技术及贸易方面的汇报、新闻资料、观众类别的调研报告、协会(商会)和参展商、参观者的评价。查阅往期的《会刊》,比较主流企业是否每届都参展,推断该展会的成效。

七问:主办单位提供的服务内容

酒类行业有会前、会外会商,开幕即是闭幕的惯例。入住客房较早,宾馆接待、人员食宿、出行交通、礼仪、翻译等配套服务要有充分;展品与样品的运输、通关、检疫,展位装修以及新闻会、新产品上市会、商务、会后服务等服务要配套。

八问:赞助条件与回报权益

赞助是参展商在同行竞争中得以鹤立鸡群的首选方式,这个时期目标客户最集中,宣传到达率最高,效果最佳。只要自身条件允许,应该考虑好钢用在刀刃上。但要考察主办单位的赞助方法是否有针对有效,回报权益是否苛刻,回报条款是否物超所值。

九问:展会订位情况

展览会需提前多久开始预订展位,参展者可否自行选择装修布置展位,是否接受参观,参观门券如何申请办理等?

十问:展会场地情况

展馆的高度及宽度限制,地板单位面积重量限制,对音量及灯光及其表演活动等方面的限制等

二、精心策划、周密筹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达到预期的招商目的,前期准备至关重要。准备工作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策划参展战略。着眼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大势,运用整合策略,概括最具吸引力的自身优势,分析经销商的投资意向、投资领域、相关费用标准、项目材料要求等;提炼会展招商的核心理念,要深远而有感召力,让受众能一下子领会并记住,产生强烈的冲动来参加。所有工作都一定要围绕核心理念来展开。

2、 编制会展招商策划流程。编制筹备、布展、撤展的日程计划、参展人员培训计划、当地市场调查计划、安排展览现场或场外的招待会、差旅日程、访客回应处理程序、展览期间的约谈访问计划、拜访当地重点客户等计划。以上这些方案都要尽可能表格化、清晰表现工作计划等。

3、参展招商信息。在展会开幕前一个月至两周内,将企业参展信息(突出的市场潜力、产品卖点、展位号、住房号等)告知经销商与潜在客户,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途径主要有种:邮寄邀请函或门票,电子邮件和媒体广告。专业媒体可选择《糖烟酒周刊》、《新食品》、《酒海观潮》,产经媒体可选择《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全国性的大众媒体可选择《南方周末》、区域性媒体可选择《南方都市报》等。

4、制作展览(招商)资料。以图文并茂形式介绍企业的缘起、背景、产品情况、销售政策、市场管理制度、终端建设策略,让经销商全面了解企业、产品及市场运作思路,增进合作信心。包括企业画册、销售管理手册、产品手册、传单、新闻稿和影视VCD、会议礼品等。招商资料应制作精美,与品牌风格相吻合。

5、网络传播。借助参展商与展览网页的链接,提高公司知名度,在线答复参观者的问题,做展览期间的约谈。网页上参展主题和不涉密的图片、下载的产品示范,上网者可先在网路上简单了解厂商的产品,再至会场取得详细资料。列出未来参展一览表,方便客户做参观规划,提高展览现场辨识度。

6、设计制作展位。展位是企业的脸面,一线品牌适宜根据展位面积、位置及周围环境设计展位,采用特装布展,特装成本高但发挥空间大,在气势上震撼客商、打压竞争者,提高经销商的凝聚力和招商效果。展位设计搭建可由展会当地专业展览工程公司实施;拉网展架整体流畅,不拘于三面围板式结构,突出公司形象和传递产品信息,价格适宜,便于携带,要充分应用声、光、电、色彩、人员组合的良好氛围。

7、培训参展人员。酒类企业普遍缺乏专职展览招商的人员。对临时抽调人员和翻译的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知识、产品知识、市场现状、销售政策、销售渠道组建方式、主要竞争对手、谈判技巧及相关的营销技能。要注意鼓舞士气,让参展人员尤其是新手树立自信,从容应对客户,培训要做到信息共享、明确责权,并进行流程研讨。培训的方式有课程式、导演式和会议式等。

8、准备物料。物料提前准备好,会使现场工作有条不紊,省去不少麻烦。物料有:招商的资料、样品销售找零的钱币、饮料、广告用品、礼品、名片盒、签名通讯录、签字笔等办公文具等;准备大量代表参展商产品品质及特色的样品,帖上公司标签,赠送索取样品的客商。

9、保障措施。制定制度,由专人保管资料、名片、现金、帐册、文件包;制定保健的措施、发生意外时人员疏散计划、消防的措施、户外雨天工作程序等。

三、把握现场、全力操作

展会时间短,现场环境嘈杂、拥挤,要获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会场安排与会外洽谈相结合。有的摊位小而参展人员多,可在展馆附近的宾馆酒店租用会议室,或在下榻的宾馆与客户接洽,创造较宽松的洽谈环境。也可利用夜晚等闭馆时间,更广泛深入地接触经销商。

2、 统一应对,灵活掌握招商政策。按分工对口接待,避免介绍政策不一致,招致客商的不满;酒饮品市场的地区差异较大,资格不必强求一致,类似大连、青岛这类经济实力超过省会的城市,企业需要在权衡整体利弊的情况下,变通单一省级总的渠道策略,以免今后渠道冲突。

3、收集信息。展会是个短期信息爆炸的场所,要进行广泛地收集客户和竞争者、竞品的各方面信息。收集信息时既要注重信息的针对性;要注意不断改进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手段;要对信息及时加以处理,并提高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4、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根据参展人员的能力、经验,分配工作任务。商务谈判、对外联络、后勤服务、展会信息收集,都应具体到人,主次分明,这样才能在实战中做到分工合作、相辅相成。

5、形象礼仪。员工的素质反映企业文化,所有参展人员注意自身形象,最好统一穿着企业商务装,面对客户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绝对禁止在摊位上闲聊、打个人电话、下棋、打扑克牌和轻慢、诽议客商的行为。

6、方案的实施要遵守原方案中制订的程序、原则和操作办法,不得随意变更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人员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改变会议的有关事项。

7、实地观察后观察展会情况,尽早预约明年场地。

四、会后衔接、积极跟进

1、 主动征询和收集客商对整个展会招商工作的意见。

2、 跟踪招商活动中捕捉到的信息,对新接触的客商要保持联系。对有意向的合作项目,要创造条件促其尽快签约。

3、 对在招商活动中已签约的项目要加快立项和报批工作,促使客商资金尽快到位,使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的实施和建设阶段。

4、 依据跟踪反馈工作的制度,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并定期检查跟踪、反馈工作的成效。

5、 做好善后公关工作(如寄出谢卡)。

五、认真评估、总结改进

依据达标程度、信息传播的范围、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活动的可操作性、操作过程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和投入的资金与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比例等,认真做好对活动的评估。包括:

1、 经实践检验的目标是否正确。

2、 计划是否合理和高效。

3、 计划实施是否达到要求,实施的方法技巧是否恰当。

4、 预算与结算的对比。

5、 活动的效益评价。

6、 成功的经验。

第9篇:环境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F2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1-0090-06

收稿日期:2011-09-10

基金项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世界银行贷款“农民工培训与就业”专项“开发适合农民工的就业服务项目及服务工具研究”(MOHRSS-101)

作者简介:李坚(1961-),男,辽宁东沟人,东北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慈善事业。

多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投入,但农民工对此的反应却远远不如政府的预期。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依然依靠自然结合的乡土人际关系,而非来自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究其原因,除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性壁垒以外,重要的一点在于目前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的就业服务水平过低,其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工作流程和标准还不够规范,这些工具及其设计上的不足造成了信息服务工作水平的低下,使其不仅无法满足农民工的就业需求,还限制了公共就业机构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开发和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不仅必要而且急需。

一、概念及理论

(一)就业信息服务工具概念

就业信息是指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包括劳动政策法规、经济形势、社会职业变化、就业岗位供需情况、劳动用工制度、行业与职务的薪金水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等信息。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是就业服务主体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向农民工提供的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可分为村级劳动保障联络点、县乡级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城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三个层次。其中的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输入地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是就业服务主体为满足农民工就职需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时采用的各种手段和载体。就业信息服务工具按内容可分为实物工具,如春风卡、宣传册、扑克、LED显示屏和联网的计算机、宣传栏、告示板、触摸屏和就业展板等;政策工具,如小额贷款政策和减免农民工就业登记费用的政策;方法工具,如招聘宣传和信息咨询技巧。按信息服务的流程可分为信息收集工具、信息整理工具、信息工具和信息咨询工具。

(二)工具设计

工具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实用目标,按照一定程序,借助合理方法,使特定工具从构想变为实际操作手段的探索创新过程。在本文中,设计一词包含了研发、规范、整合三种含义。研发即研究与开发,指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对信息服务工具进行创新性的使用;规范即对现有的服务工具给予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原来抵牾的工具得到合理、科学地安置;整合则是将散乱的要素通过某种规律或者规则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

乔纳森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即CLEs)理论,其CLEs设计模型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和社会背景支持。问题是整个学习环境设计的焦点和核心,其他五个要素的设计都要围绕着问题进行。在学习资源设计时要建立或利用信息资源库,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提供引导使用者正确查找信息的方法。这六个基本要素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设计工作的步骤和应当考虑的因素,对于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内容和设计流程方面的有益启示。

关于认知工具,乔纳森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认为认知工具是促使学习者参与并辅助特定认知过程的操作性手段。其中,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数据库、语义网络)建模工具、操作支撑工具和信息搜集工具需要重点考虑。他认为技术可以并且应该成为有意义学习的工具。对这些技术工具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硬工具,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实物工具;二是软工具,如思想、方法、技巧等非实物工具。非实物工具能够帮助他人获取信息,做出决策,使农民工能更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李坚: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

二、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的现状

(一)工具设计的不足

从设计主体来看,当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主体是缺位的。政府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尽管已经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出于各种原因,还没有专业的部门和专门的人才从事工具设计工作,应当做好此项工作的部门没有做到位。

从设计理论和流程来看,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学界通常将农民工就业服务的研究重点放在经验调查层面,例如城市融入、维权等方面,而对于就业信息服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缺少可操作性强的研究设计。另外,有关实用工具设计问题的研究多套用产品设计中的基本流程,即发现问题、制作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评估及优化、设计结果的推广。本文采用了加以简化的设计流程,但此流程是否真正适合农民工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还有待实践的确认。

(二)工具自身的缺陷

设计工作的不足,直接决定了信息服务工具的缺陷,主要体现在:

总体结构不均衡,工具多而服务工具少,服务工具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非常薄弱。2009年2月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关情况和对策措施》,文件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从工作难度来看,就业信息收集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因此,在上级没有死命令而只有原则性的要求时,各地方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往往选择了难度小的工作,即在农民工集中出行的季节推行“春风行动”,既留下了工作的痕迹,又完成了专项行动的任务。但是,就业信息收集是就业信息服务的基础,缺乏设计合理的服务工具,即使活动搞得再轰轰烈烈铺天盖地,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它在大大提高农民工求职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尽管各级政府都在提出重视农民工就业信息的收集,但目前能找到的有详细规定的文件只有2005年一份。

在信息服务工具管理方面,就业服务机构没有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许多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服务设施利用率很低,如沈阳的鲁园农民工市场,虽然有LCD大屏幕,但此屏幕经常不是黑屏一片,就是只有关于市场的简单介绍,很少见就业信息的滚动播放。农民工大量聚集在市场周围,与招工者一样,选择的都是最原始的方法―随机询问和面谈,让人感觉农民工市场的设备不过是摆设而已。

从信息服务工具的层次和深度来看,目前的信息服务工具存在着简单、形式化、缺乏细化设计和消除时滞的办法,以市场劳务价格为基础测算人工成本,采集数据信息时处理方法的差异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

三、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步骤及结果评估

(一)工具设计的基本步骤

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工作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前期调查,发现问题,全面了解当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基本情况。一是从期刊、报纸、官方网站的农民工就业政策等文献中掌握当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流变和现状。二是实地调查了解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情况,掌握先进的经验,获取实物工具,了解工作开展的困难及原因,奠定设计工作的基础。

第二步,分析问题,寻求设计上的理论支撑。在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摸清当前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内容,分析其不足和可改进的空间。形成对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内容、功能和特点方面的认识,分析服务工具定义不清晰、内容不明确和不完整、操作的不规范之处,找出服务工具的不足,明晰设计服务工具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的理论角度解决此问题。

第三步,设计工具,自查自省。信息服务工具可分为非实物工具和实物工具两大类,因此在设计层面也分为理论设计和实践设计。理论设计中对设计的概念、设计的目的意义、设计的原则和对象等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在实践设计中,首先针对现有服务工具及其设计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服务工具设计工作的主体及其聘用与建设作出安排;最后是服务工具实际设计过程的展开,包括设计创意,试制、规范、整合的操作实践,设计成果的实验测试,设计过程的督导总结等。

第四步,工具设计结果的评估与推广。由于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在国内似乎尚未实现,我们在选择设计结果的测评方法时,可以借鉴项目评估的机构、评估程序和方法,在评估内容上尽量贴近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就业服务机构内部使用的需要。

(二)工具设计结果的评估

信息化是将来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设计并应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将会给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水平和质量带来较大的助益。但要想从中得到收益,必须预先做好评估和验收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结果的制度安排。

首先要明确设计结果评估的原则、机制、机构及程序。评估工作应当坚持分类评定、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工作机制;设立相应的评估委员会和评估复核委员会,前者负责进行评估工作,如制定评估实施方案、组建评估专家组、组织实施评估工作、作出评估等级结论并公示结果;后者负责社会组织评估的复核和对举报的裁定工作。在评估期间,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有权要求参加评估的设计主体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参加评估的设计主体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设计结果评估工作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1)对服务工具进行评估的通知;(2)审核服务工具的设计主体参加评估资格;(3)组织考察和提出初步评估意见;(4)审核初步评估意见;(5)公示评估结果并向设计主体送达通知书;(6)受理复核申请和举报。

其次需要规定设计结果评估的内容和标准。2001年7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这个方案基本上是按照指数法的思路,综合了波拉特法和指数法等国际上主要的指标体系的优点,再结合中国的国情,最终确定了6个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和对应的20项指标。实践中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结果的评估可以借用上述指标体系。

但由于信息工具通常仅包含硬件工具,而硬件工具只是服务工具的一个子内容,完整的服务工具还应该包含流程、标准等非实物工具。因此,对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结果的评估主要应该从设计的主体、设计的内容、实物工具的效能和工具设计的方法四个方面来进行。

四、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服务工具的设计工作来看,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工作包含了对服务工具的开发性设计、整合性设计和规范性设计,下面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工具的开发

在技术层面,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服务工具提供了最丰富的技术手段。除了目前已经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联网技术以外,利用电信技术和手机终端实现信息服务也可作为就业信息服务的工具之一。手机短信以移动电话(GSM、CDMA、小灵通) 为信息终端,是一种普及程度超过计算机网络终端的信息交互手段。手机短信具有不受空间束缚、信息传播时效性强、双向互动、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势,是当前最为高效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收集与工具。例如移动公司推出的飞信平台,可以便捷地将该平台及平台最新招聘信息传递给有需求的农民工,农民工也可以在飞信平台上自由地交流。

在管理层面,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的传统人事管理体制,贯通人才和劳动两个市场,做到一点登记,全区服务。例如,南通市比较分析了人才市场信息系统和劳动就业管理服务系统的异同,搭建了数据交换库用来存储对方需要的业务数据,开发了数据交换软件,实现了数据集中式管理。在人才市场服务大厅专设了城镇就业管理窗口,通过专线与金保工程数据库连结,直接办理单位录用备案、退工手续及失业保险金审核等业务工作,实现了从招聘――录用备案――参保纳险――停保退工――失业保险金核定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两个市场实现了贯通,原来各自孤立的人员信息库得以整合,真正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同人、同城、同库”,实现了人员信息状态的唯一标识。

(二)工具的整合

信息源一般分为实物型信息源、文献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和网络型信息源。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实物型信息源是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三者在信息交流与共享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信息,例如招聘会现场、职业介绍中心或者就业服务机构现场、座谈会等等。文献型信息源主要是指承载着系统的知识信息的各种载体信息源,例如与农民工就业信息收集相关的书籍、报刊和公文等。电子型信息源是指通过使用电子技术而实现信息传播的信息源,包括广播、电视等媒体。网络型信息源是指蕴藏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有关信息而形成的信息源。因此,应当对应不同的信息源,采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法进行整合。

在方法性工具的整合上,可采取如下方法:

社会调查法。指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法直接从求职的农民工那里了解求职的具体需要,通过这个途径来收集信息。收集农民工就业信息时,通常使用资料登记法,即就业服务机构提供规范的登记表格,由农民工或用工单位填写,完成后交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观察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座谈、深入就业服务工作实地采样,在现场进行观察,利用录音、录相、拍照或者笔录等方法收集信息。当然,单凭观察是无法实现收集的信息目的的,它应当与询问法、实物工具相结合,共同完成信息收集工作。

建立联系法。就业服务部门加强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采用上门询问和电话调查等方式获得需要的信息。通过与用工单位的联系,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就业信息,而且加强了就业服务部门与用工单位之间的联系,也激发了用工单位主动与就业服务部门联系的积极性。

网络搜集法。在农民工就业信息的收集中,有很多网络信息可以利用。例如,“民工网万千就业对接工程”、 CCTV7《阳光大道》栏目、《农民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建筑》、《农家女》、中国农民工维权网等单位都经常举办或登载关注农民工、关注职业蓝领就业的公益性活动或信息。

在工具的渠道整合上,可采取如下渠道:

面向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专门机构。专门机构指全国各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同上级主管部门有密切联系,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所以该机构提供的信息可信度较高,也较为准确,而且专业对口性强。除此之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各类职业介绍所也会举行“双向选择就业会”、“供需见面会”、“农民工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招聘会”等。这些方式针对性、目的性非常强,可以当场签订协议,对农民工来说,既直观又有效率。

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含劳务输出及输入组织)。职介机构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载体,每年为用人单位输送数以万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机构通过电视、杂志、报纸、广播、宣传单、小手册等提供求职就业信息。一部分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还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提供从家乡到用人单位的直送,对于农民工而言,这样的渠道十分便捷和方便,获取务工机会也相对多些。

媒体广告。媒体是就业信息最为普遍的传播渠道,它包括公共场所公告板、宣传橱窗、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信息简报以及网络。这些渠道都可以收集和企业招聘信息,满足农民工直观、长时间寻找并浏览招聘信息的需要。尤其是就业信息简报,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参考时间长,除了刊登招聘岗位以外,还可以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资讯、创业项目、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公共部门服务电话、农民工维权中心电话等信息。

就业网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人才信息网将近2500个,网上招聘每天都在各用人单位提供的大量的信息。二代农民工通常会利用网络收集就业信息和已就业人士传授的就业经验、面试经验。

各类农民工非政府组织(NGO)和非营利组织(NPO)。尽管中国草根劳工NGO不足百家,但其在整个非政府组织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和使命感,在提升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服务了广大的农民工。非政府组织中不乏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集中在一起,成为服务农民工的一支生生不息的队伍。已经成为农民工服务品牌的有北京“小小鸟”打工热线、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等。

在实物性工具的整合上,各地可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实物性工具是指具体承载着信息的实物工具,包括图像、表格、各种柱状图、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和管理软件等软件设备。由于各地的工作条件参差不齐,难以要求装备统一的硬件设备。

(三)工具的规范

服务工具的使用人员方面。应当从管理制度方面加以规范和补充。从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角度出发,服务工具中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和处罚制度,只有有奖有罚,才能避免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作为现象。

服务工具的评价标准方面。针对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评价工作标准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服务工具评价项目应当分为多种多类,基本应当包括的有总体评价、分期评价、工作人员的自我评价、来自服务对象农民工的评价、对服务工具软硬件使用情况的评价及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政风行风评价。

服务工具的利用率方面。信息的利用率即有效的信息占全部原始信息的百分率。比率的高低直接表明了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下,因为它与使用服务工具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信息平台的内容是否健全、工作人员是否具有很强的识别信息的能力都有密切的联系。

工作的自检方面。工作是否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信息反馈是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工作的偏差,并根据偏差进行调节和改进,起的是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果没有自检性质的信息反馈系统,则不易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因此,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管理机构应当将信息反馈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各种数据作分析以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五、结语

目前,全国各地几乎都启动了面向农民工就业的服务项目,但由于资源受限,渠道简单,内容不充实,操作不规范,难以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信息收集、提供信息服务是日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设计层面,对信息服务工具进行了整合性的探讨,期望为日后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思想基础。作为农民工输入地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若就业机构健全、人员充实且素质高、服务设备和软件齐备、科学技术手段先进,可以考虑进行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系统性设计和专项试点。

参考文献:

[1]JONASSEN D H. What is cognitive tools?[M]//KOMMERS P, JONSSEN D, MAYES J. Cognitive Tools for Learning. Berlin: Springer-Verlag Publications, 1992.

[2]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28-333.

[3]王艳,杨文选,陈娜娜.构建就业信息平台,疏通农民工就业渠道[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98-101.

[4]孟庆伟.人力资源管理通用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0.

[5]吴红宇.农民工对政府政策的需求调查及政策建议――基于764份问卷调查表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70-73.

[6]陈军.农民工求职的信息短缺问题研究――一个信息不平等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 2005(5):83-85.

[7]信息产业部公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EB/OL].人民网,[2001-07-29]..

The Design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Tools for Peasant Workers

LI Jian

(Institute of Social Securit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China